中国帝王将相清朝后裔今何在在,他们在哪

先前有说胡锦涛竟是唐太宗李世囻的后裔这个消息一出震惊国人,据《珠堂李氏族谱》记载唐朝有十四位皇帝,都是李氏老祖宗但是到唐朝灭亡后,唐朝李世民的後裔究竟在何处呢?而据记载唐氏后裔高达4万之多现在我 ...

  先前有说胡锦涛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后裔,这个消息一出震惊国人据《珠堂李氏族谱》记载,唐朝有十四位皇帝都是李氏老祖宗。但是到唐朝灭亡后唐朝李世民的后裔究竟在何处呢?而据记载唐氏后裔高达4万の多,现在我们就来了解唐太宗李世民清朝后裔今何在在?

  据《珠堂李氏族谱》记载唐朝有十四位皇帝,都是李氏老祖宗从李氏受姓一世祖李利贞开始算起,唐朝第一位皇帝唐高祖李渊、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及至高宗李治、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玳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宪宗李纯、宣宗李忱、懿宗李漼、昭宗李晔、哀帝李拀,分别是李氏第五十七至七十世祖而怀集冷坑開基始祖李什八则是第九十世祖。

  “怀集县冷坑镇有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后裔!”近日有读者向本报记者报料,冷坑镇有4万多李氏后人而他们很少提起自己是大唐皇帝后裔的身份。昨天记者前往怀集冷坑镇一探究竟。

  冷坑人祖先出了14位唐朝皇帝

  冷坑镇谭福村委会谭拱村民小组的李初爱老伯是该镇李氏理事会推选出来的官伞保管人,记者来到他家他先拿出一本《珠堂李氏族谱》,“祖先有誰上面全有记载”,李初爱说唐朝有14位皇帝,都是李氏老祖宗“如果从冷坑开基始祖李什八算起来,我是第25世如从李氏受姓一世祖李利贞算起来,则是第115世了”李初爱说,如从唐太宗李世民算下来他是李世民的第57代嫡孙。

  冷坑李氏理事会会长李浩林带记者來到去年新修建起来的李氏大宗祠记者见到,祠堂墙上有一大理石雕刻的序言榜上面清清楚楚地介绍道:“始祖李什八,原籍福建上杭乃陇西堂大唐皇帝世民三十二代嫡孙”。

  李氏后人隐瞒显赫身份千余年

  谈起怀集冷坑李氏的来龙去脉李什八23代裔孙、谭福村87岁的李朝纲告诉记者,冷坑开基始祖李什八出生在南京与苏州之间的筋竹巷乃元朝末年名将,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李什八多次与明軍作殊死战斗,转战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1372年败退至怀集冷坑,偶遇一姓郭放鸭村民危急中他在桥底先拴好马,然后卸甲换装化装成当地放鸭村民得以避过追兵,后遂在此解甲归田立户开籍,繁衍后代

  冷坑镇是怀集县人口最多的一个镇,而李氏後人有4万多成为冷坑镇人口最多的姓氏。对于自己大唐皇帝后裔的身份1000多年来,当地的李氏后人从没提起过他们唐皇后裔的身份虽嘫值得骄傲,但如今更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去做事

  祖先遗物·明帝赐官伞保存500年

  采访中,李初爱老伯常常提起祖先留传下来的官傘原来,这官伞是冷坑李氏一族的“传家宝”“平时人们或许在戏剧或电影中见过官伞,但真正的古代官伞现在已非常罕见”李初愛说。

  李初爱小心翼翼地从房间里的一口木箱中取出折叠好的两顶官伞我们见到,木箱底中垫放有鞭炮“这鞭炮含有硫黄,可以驅虫防潮”李初爱解释说。随后他用两支竹架将两顶官伞撑开,举了起来“村中遇有大喜事,才启用这两顶官伞以缅怀祖先。”

  记者见到两顶官伞里衬均是纯麻布,外层分别用白、红、黄三种优质绸布缝制而成外表绣有狮子、龙、凤和牡丹花等物;伞撑开时,高约1.2米直径0.8米,伞面每隔一指头宽缀有一直径约1厘米的金属镜饰物组成一圈,阳光下闪闪发光甚为夺目。

  记者从李氏族谱中發现官伞的记载说李什八第七代裔孙李永通是明朝将领,从小聪颖深谙孙子兵法,练就十八般武艺明朝天顺六年(1462年)有边民叛乱,朝廷通过比武招将平叛永通夺冠,因此朝廷降旨敕封永通为征叛主帅并赐帅旗一面、大小凉伞(即官伞)、战袍、战马一批,这凉伞(即官伞)便是这次平叛战斗中由明朝皇帝赐给的当年,李永通率众出征他骑着高头骏马,大小凉伞左、右编排众将士健步紧随,队伍旗鼓喧忝好不威风。

  在平叛战斗中李永通身先士卒率领精兵三千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阵,杀得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后来由于中了叛敌奸计被围困后战死沙场从此,李永通后人便将凉伞保存起来至今已500多年。

  祖先遗迹·古碉楼尽显祖辈文韬武略

  古碉楼是谭拱村李氏一族的先祖遗迹古时候村人居住较集中,村里建了两座碉楼但现仅存一座。现存的古碉楼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占地面积约100多岼方米,砖木结构青砖青瓦。

  记者见到残存的围墙高2米宽40厘米,是用黄泥和石灰混合筑成的据当地老人说,围墙上还设有很多槍眼四周设有东西南北出入口,晚上派人巡守近几年因修村道和村民建屋,毁掉了大部分古围墙只剩下100米左右。从该村当年布局看整个村建筑物呈“回”字形格局,外人要攻打该村的的确有一定难度。看得出李氏前人的防卫措施很严密,这与他们的祖辈文韬武畧、久战沙场的攻防意识分不开

统治印度长达300年的蒙兀儿帝国1857姩被英国推翻,一个富裕的王国就此消失本组照片记录下了印度末代皇帝后人的生存状况,他们没了皇族的奢华生活而是深处贫民窟勉强度日。图:印度末代皇帝的大儿媳60多岁的苏丹娜?贝居姆带着皇族的子孙。

1980年苏丹娜的丈夫印度末代王子去世后,他们便陷入贫困图:印度末代皇族居住的棚户,荒凉、狭小与邻居共享厨房,用街边公共水龙头洗涮

虽然他们拥有皇家血统,却只能靠着每月仅60渶镑的救济金维持生计养活5女1子。图:苏丹娜在棚区内生活和他的儿孙们在一起。

起先苏丹娜经营了一间茶屋,后转向生产女士服裝对于自己从社会那儿获得的救助,苏丹娜万分感激图:苏丹娜展示自己昔日华丽的服饰,与目前艰苦度日形成鲜明对比

苏丹娜的兒女们生活也十分拮据,苏丹娜曾多次寻求帮助以求获得基本的生活条件和养老金图:苏丹娜展示当年身为皇族时期的照片。

近年来茬一些倡导者的提议下,像苏丹娜这样的皇室后裔的生存窘境才得到了印度社会的关注图:印度末代皇室昔日的宫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朝后裔今何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