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脉多肽植苹柔润保湿水。此款产品是纯植物多肽纤维饼的吗?

耐热羧肽酶Taq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生物工程学报》2014年11期
耐热羧肽酶Taq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摘要】:为了获取表达羧肽酶Taq毕赤酵母工程菌,通过密码子优化,依据毕赤酵母密码子偏爱性,在体外合成了栖热水生菌的耐热羧肽酶Taq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 HBM905A上并引入6×His标签,构建了重组质粒p HBM905A-Cpase Taq。将该重组质粒转化毕赤酵母GS115,经1%甲醇诱导表达72 h,酶产量达0.1 mg/m L。对纯化的重组酶进行酶活性分析表明在75℃,p H为7.5时,该酶比酶活性为80 U/mg。本研究首次证明了羧肽酶Taq能在毕赤酵母中有效分泌表达,可以被大量制备,进而为多肽水解为氨基酸奠定工业基础。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Q7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德解;苗林;陈宏;李彦英;陈惠鹏;方宏清;;[J];生物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晓杰;章海锋;傅明亮;刘婧;陈启和;何国庆;;[J];食品工业科技;2010年12期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拒绝访问 | www.wangchao.net.cn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wangchao.net.cn)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290a3bed57f4cb4-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当前位置: >>
植物病虫害
第四章 园林植物害虫防治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及防治 园林植物主要吸汁害虫及防治 园林植物主要枝干害虫及防治 园林植物主要地下害虫及防治 第一节 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及防治园林植物食叶害虫的种类繁多,主要为鳞翅目的袋 蛾、刺蛾、斑蛾、尺蛾、枯叶蛾、舟蛾、灯蛾、夜 蛾、毒蛾及蝶类;鞘翅目的叶甲、金龟子;膜翅目 的叶蜂;直翅目的蝗虫等。 危害特点是: (1)危害健康的植株,猖獗时能将叶片吃光,削弱树 势,为天牛、小蠹虫等蛀干害虫侵入提供适宜条件。 (2)大多数食叶害虫营裸露生活,受环境因子影响大, 其虫口密度变动大。 (3)多数种类繁殖能力强,产卵集中,易爆发成灾, 并能主动迁移扩散,扩大危害的范围。 一、袋蛾类(一)大袋蛾 1、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山东、河 南发生严重。该虫食性杂,以幼虫取食悬 铃木、刺槐、泡桐、榆等多种植物的叶片, 易暴发成灾,对城市绿化影响很大 2、识别特征1.雌成虫2.雄成虫 3.雌袋(示卵) 4.幼虫5 、6.蛹7.雄 袋 3、生活习性 多数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袋囊内越冬。翌年3月 下旬开始出蛰,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至6月 份羽化,卵产于护囊蛹壳内,每头雌虫可产卵 粒。6月中旬开始孵化,初龄幼虫从护 囊内爬出,靠风力吐丝扩散。取食后吐丝并咬啮碎 屑、叶片筑成护囊,袋囊随虫龄增长扩大而更换, 幼虫取食时负囊而行,仅头胸外露。初龄幼虫剥食 叶肉,将叶片吃成孔洞、网状,3龄以后蚕食叶片。 7~9月份幼虫老熟,多爬至枝梢上吐丝固定虫囊越 冬。 袋蛾类的防治措施 1.冬春人工摘除越冬虫囊,消灭越冬幼虫,平时也可结合 日常管理工作,顺手摘除护囊,特别是植株低矮的树木花卉 更易操作。 2 2.用黑光灯或性激素诱杀雄成虫。 3.药剂防治。幼虫危害时,喷洒低毒的胃毒剂90%晶体敌 百虫12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40.7%毒死 蜱乳油倍液,有良好的防效。喷药时应注意喷 施均匀,要求喷湿护囊,以提高防效。 4.生物防治。用青虫菌或Bt.制剂500倍液喷雾,保护袋蛾 幼虫的寄生蜂、寄生蝇。 二、刺蛾类(一)黄刺蛾 1、分布与危害 该虫分布几乎遍及全国。是一种杂食性食叶 害虫,主要危害重阳木、三角枫、刺槐、梧 桐、梅花、月季、海棠、紫薇、杨、柳等 120多种植物。初龄幼虫只食叶肉,4龄后蚕 食叶片,常将叶片吃光。 2、识别特征 3、生活习性 1年1~2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叉等处结茧 越冬,翌年5~6月份化蛹,6月出现成虫, 成虫有趋光性。卵散产或数粒相连,多 产于叶背。卵期5~6d。初孵幼虫取食卵 壳,而后群集在叶背取食叶肉,4龄后分 散取食全叶。7月份老熟幼虫吐丝和分泌 粘液做茧化蛹。 (二)扁刺蛾 1、分布与危害 危害悬铃木、榆、杨、柳、泡桐、大叶 黄杨、樱花、牡丹、芍药等多种林木花 卉,以幼虫取食叶片。 2、识别特征 3、生活习性 1年1~3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土中越冬。6、 8两月为全年幼虫危害的严重时期。成虫傍晚 羽化,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叶面,初孵幼虫 剥食叶肉。5龄以后取食全叶,幼虫昼夜取食。 9月底以后开始下树结茧越冬。 丽绿刺蛾 其他刺蛾褐边绿刺蛾 刺蛾类的防冶措施(1)灭除越冬虫茧。根据不同刺蛾结茧习性 与部位,结合修枝清除树上的虫茧,在土层中 的茧可采用挖土除茧。也可结合保护天敌,将 虫茧堆集于纱网中,让寄生蜂羽化飞出。另外, 初孵幼虫有群集性,摘除带初孵幼虫的叶片, 可防止扩大危害。 (2)灯光诱集。刺蛾成虫大都有较强的趋光 性,成虫羽化期间可安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刺蛾类的防冶措施(3)化学防冶。幼虫危害严重时,90%晶体 敌百虫800~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 液、40.7%毒死蜱乳油倍液。此外 选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亦有很好的效果。 药杀应掌握在幼虫2~3龄阶段为好。 (4)生物防冶。Bt.乳剂500倍液潮湿条件下 喷雾使用。 (5)保护天敌。如上海青蜂、姬蜂等 三、毒蛾类(一) 柳毒蛾 1、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及山东、江苏、 上海等地。幼虫危害多种杨、柳、白蜡、 泡桐、槭树等。 2、识别特征 3、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2代,以2龄幼虫在树皮缝、落 叶层下结薄茧越冬。4月中旬杨、柳树叶 萌发时活动危害,有上下树习性,白天 躲伏在树皮缝间,夜晚上树危害,先取 食下部叶片,逐渐向树冠上部危害。5月 下旬至6月上中旬老熟幼虫在卷叶、树皮 缝、树洞、枯枝落叶层下等处化蛹。蛹 期约10d。 生活习性成虫飞翔力不强,趋光性强,卵多产在树干 表皮或树冠上部叶片背面,呈块状,卵块表 面覆盖有灰白色泡沫胶状物。卵期约15d。初 孵幼虫先群居危害,取食叶肉呈网状,受惊 后吐丝下垂,3龄后分散危害,昼夜取食。7 月为第一代幼虫危害盛期,9月为第二代幼虫 危害盛期,于9月底至10月上旬即寻找隐蔽处 吐丝结茧越冬。 舞毒蛾 毒蛾类的防治措施1.消灭越冬虫体。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在 树干上帮草把诱集幼虫越冬,第二年早春摘下 烧掉,并在树皮缝、石块下等处搜杀越冬幼虫 等。 2.对于有上、下树习性的幼虫,可用溴氰菊 酯毒笔在树干上划1~2个闭合环(环宽1cm), 可毒杀幼虫,死亡率达86%~99%,残效 8~10d。也可绑毒绳等阻止幼虫上、下树。 3.灯光诱杀成虫。 毒蛾类的防治措施4.人工摘除卵块及群集的初孵幼虫。结合日常养 护寻找树皮缝、落叶下的幼虫及蛹。 5.药剂防治。幼虫期喷施5%定虫隆乳油 00~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 2.5% 4000 25%灭幼脲3号胶悬剂1500倍液、40.7%毒死蜱乳 油倍液等;用10%多来宝悬浮剂6000 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4000倍液喷射卵块。 四、舟蛾类(一) 杨扇舟蛾 1、危害 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以幼虫危害各种 杨树、柳树的叶片,发生严重时可食尽全 叶。以幼虫危害各种杨树、柳树的叶片, 发生严重时可食尽全叶。 2、识别特征 3、生活习性 发生代数因地而异,1年2~8代,越往南发 生代数越多,均以蛹结薄茧在土中、树皮 缝和枯叶卷苞内越冬。成虫夜晚活动,有 趋光性。卵产于叶背,单层排列呈块状。 初孵幼虫群集啃食叶肉;2龄后群集缀叶结 成大虫包,白天隐匿,夜间取食,被害叶 枯黄明显;3龄后分散取食全叶。幼虫共5 龄,末龄幼虫食量最大,虫口密度大时, 可在短期内将全株叶片食尽。老熟后在卷 叶内吐丝结薄茧化蛹。 苹掌舟蛾 舟蛾类防治1.成虫盛发期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2.大部分舟蛾幼虫初龄阶段有群集性, 可将枝叶剪下或震落消灭。 3.结合养护管理,在根际周围掘土灭蛹。 舟蛾类防治4.幼虫孵化期喷25%灭幼脲3号悬浮剂 倍、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 5.生物防治。第1代幼虫发生期喷Bt乳剂500 倍液,1、2代卵发生盛期,每公顷释放30万 ~60万头赤眼蜂,傍晚或阴天释放白僵菌粉孢 防治幼虫。 五、尺蛾类(一)国槐尺蛾1、分布与危害 山东、河北、北京、浙江、陕西等地均有分布。 山东、河北、北京、浙江、陕西等地均有分布。主 要危害国槐、龙爪槐,食料不足时也危害刺槐。 要危害国槐、龙爪槐,食料不足时也危害刺槐。以 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可使植株死亡。 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可使植株死亡。是我国庭园 绿化,行道树种主要食叶害虫。 绿化,行道树种主要食叶害虫。 2、识别特征 3、生活习性 每年3 以蛹在树下松土中越冬。翌年4 每年3~4代。以蛹在树下松土中越冬。翌年4月 中旬羽化为成虫。成虫具有趋光性。 中旬羽化为成虫。成虫具有趋光性。白天在墙 树干或灌木丛里停落,夜出活动产卵, 壁、树干或灌木丛里停落,夜出活动产卵,卵 多产于叶片正面主脉上, 每处1 多产于叶片正面主脉上, 每处1粒。每雌虫平均 产卵420 420粒 月中旬刺槐开花时, 产卵420粒。5月中旬刺槐开花时,第一代幼虫 危害; 月下旬及8月上旬, 危害;6月下旬及8月上旬,第2代、3代幼虫危 幼虫共6 龄前食量小, 龄后剧增, 害。幼虫共6龄,4龄前食量小,5龄后剧增,幼 虫有吐丝下垂习性。 虫有吐丝下垂习性。幼虫老熟后吐丝下垂至松 土中化蛹。 土中化蛹。 (二)丝棉木金星尺蠖 1、分布与危害 丝棉木金星尺蠖又名卫矛尺蠖。华北、华南、 丝棉木金星尺蠖又名卫矛尺蠖。华北、华南、 西北及华东地区均有分布。主要危害丝棉木、 西北及华东地区均有分布。主要危害丝棉木、 大叶黄杨、扶芳藤、卫矛、女贞、 大叶黄杨、扶芳藤、卫矛、女贞、白榆等多种 园林植物。该虫是黄杨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园林植物。该虫是黄杨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严 重时将叶片食光,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重时将叶片食光,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2、识别特征 3、生活习性 每年发生4 每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寄主下松土 层中化蛹越冬。 月底成虫出现, 层中化蛹越冬。3月底成虫出现,5月上中旬 第一代幼虫及7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虫危害最重, 第一代幼虫及7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虫危害最重, 常将大叶黄杨啃成秃枝,甚至整株死亡。 常将大叶黄杨啃成秃枝,甚至整株死亡。成虫 有不太强的趋光性,多在叶背成块产卵, 有不太强的趋光性,多在叶背成块产卵, 排 列整齐。初孵幼虫常群集危害,啃食叶肉, 列整齐。初孵幼虫常群集危害,啃食叶肉,3 龄后食成缺刻。3、4代幼虫在10月下旬及11 龄后食成缺刻。 代幼虫在10月下旬及11 10月下旬及 月中旬吐丝下垂,入土化蛹越冬。 月中旬吐丝下垂,入土化蛹越冬。 尺蛾类的防治措施 1.结合肥水管理,人工挖除虫蛹。利用黑光 灯诱杀成虫。 2.幼虫期喷施杀虫剂,如生物制剂Bt乳剂 600倍液、10%多来宝悬浮剂2000倍掖、2.5% 功夫乳油倍液。 3.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凹眼姬蜂、细黄胡蜂、 赤眼蜂、两点广腹螳螂等。成片国槐林或公 园内可释放赤眼蜂,其寄生率在40%~77%。 六、夜蛾类(一)斜纹夜蛾 1、分布与危害 东北、华北、华中、华西、西南等地均有分布。 东北、华北、华中、华西、西南等地均有分布。尤 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各省危害严重。 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各省危害严重。有的地区呈 间歇性的大发生。斜纹夜蛾食性杂, 间歇性的大发生。斜纹夜蛾食性杂,寄主植物已知 的已达290余种。既危害荷花、 290余种 的已达290余种。既危害荷花、睡莲等水生花卉植 也危害菊花、康乃馨、牡丹、月季、木芙蓉、 物,也危害菊花、康乃馨、牡丹、月季、木芙蓉、 扶桑、绣球等观赏植物。以幼虫取食叶片, 扶桑、绣球等观赏植物。以幼虫取食叶片,花蕾及 花瓣,近年来对草坪的危害特别严重。 花瓣,近年来对草坪的危害特别严重。 2、识别特征斜纹夜蛾幼虫
斜纹夜蛾卵 斜纹夜蛾蛹 3、生活习性 发生代数因地而异,在华中、华东一带, 发生代数因地而异,在华中、华东一带,一年可发生 5~7代 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3月羽化,成虫对糖、 5~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3月羽化,成虫对糖、 醋等发酵物有很强的趋性。卵产于叶背。 酒、醋等发酵物有很强的趋性。卵产于叶背。初孵幼 虫有群集习性,2~3龄时分散危害 龄时分散危害, 龄后进入暴食期。 虫有群集习性,2~3龄时分散危害,4龄后进入暴食期。 幼虫有假死性, 龄以后表现更为显著。 幼虫有假死性,3龄以后表现更为显著。幼虫白天栖 居阴暗处,傍晚出来取食,老熟后即入土化蛹。 居阴暗处,傍晚出来取食,老熟后即入土化蛹。此虫 世代重叠明显,每年7~10月为盛发期。 7~10月为盛发期 世代重叠明显,每年7~10月为盛发期。 斜纹夜蛾是一种间歇性大发生的害虫, 斜纹夜蛾是一种间歇性大发生的害虫,属于喜温性害 发育适宜温度为28~30℃ 不耐低温, 28~30℃, 虫,发育适宜温度为28~30℃,不耐低温,长时间在 0℃以下基本不能存活 以下基本不能存活。 0℃以下基本不能存活。 (二)黏虫 1、分布与危害 黏虫在我国分布极广,国内除新疆、 黏虫在我国分布极广,国内除新疆、西藏尚无 记载外,各省(自治区)均有发生。 记载外,各省(自治区)均有发生。黏虫是一种 暴食性害虫,大量发生时常把叶片吃光, 暴食性害虫,大量发生时常把叶片吃光,甚至 整片地吃成光秃,主要危害稻、 谷子、 整片地吃成光秃,主要危害稻、麦、谷子、玉 蟋蟀草、 米、蟋蟀草、马唐草和狗尾草等禾本科作物和 杂草以及甘蔗、芦苇等。 杂草以及甘蔗、芦苇等。近年来对草坪的危害 日趋严重。 日趋严重。 2、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15~17m 成虫体长15~17mm,体灰褐色至暗褐色;前翅 15 体灰褐色至暗褐色; 灰褐色或黄褐色;环形斑与肾形斑均为黄色, 灰褐色或黄褐色;环形斑与肾形斑均为黄色, 在肾形斑下方有1个小白点,其两侧各有1 在肾形斑下方有1个小白点,其两侧各有1个小 黑点;后翅基部淡褐色并向端部逐渐加深。 黑点;后翅基部淡褐色并向端部逐渐加深。卵 馒头形, 0.5mm。老熟幼虫体长约38mm 38mm, 馒头形,长0.5mm。老熟幼虫体长约38mm,圆 筒形,体色多变,黄褐色至黑褐色, 筒形,体色多变,黄褐色至黑褐色,头部淡黄 褐色, 字形黑褐色纹, 褐色,有“八”字形黑褐色纹,胸腹部背面有 条白、 褐色的纵纹。蛹红褐色, 5条白、灰、红、褐色的纵纹。蛹红褐色,体 19~23mm。 长19~23mm。 黏虫害状黏 虫 成 虫黏虫幼虫 3、生活习性 、1年发生多代,从东北的2~3代至华南 年发生多代,从东北的2~3代至华南 2~3 7~8代 的7~8代,并有随季风进行长距离南北 迁飞的习性。成虫昼伏夜出, 迁飞的习性。成虫昼伏夜出,有较强 的趋化性和趋光性。幼虫共6 的趋化性和趋光性。幼虫共6龄,1~2 龄幼虫白天潜藏在植物心叶及叶鞘中, 龄幼虫白天潜藏在植物心叶及叶鞘中, 高龄幼虫白天潜伏于表土层或植物茎 基处,夜间出来取食植物叶片。 基处,夜间出来取食植物叶片。 3、生活习性 、幼虫有假死性,1~2龄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 幼虫有假死性,1~2龄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 龄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 悬于半空,随风飘散,3~4龄幼虫受惊后立即 悬于半空,随风飘散,3~4龄幼虫受惊后立即 落地,身体卷曲不动, 落地,身体卷曲不动,安静后再爬上作物或 就近转入土中。 就近转入土中。虫口密度大时可群集迁移危 黏虫喜欢较凉爽、潮湿、郁闭的环境, 害。黏虫喜欢较凉爽、潮湿、郁闭的环境, 高温干旱对其不利。黏虫1~2 1~2龄幼虫只啃食叶 高温干旱对其不利。黏虫1~2龄幼虫只啃食叶 呈现半透明的小斑点,3~4龄时 龄时, 肉,呈现半透明的小斑点,3~4龄时,把叶片 咬成缺刻,5~6龄的暴食期可把叶片吃光 龄的暴食期可把叶片吃光, 咬成缺刻,5~6龄的暴食期可把叶片吃光,虫 口密度大时能把整块草地吃光。 口密度大时能把整块草地吃光。 (三)银纹夜蛾 1、分布与危害 又名黑点银纹夜蛾、豆银纹夜蛾。分布广, 又名黑点银纹夜蛾、豆银纹夜蛾。分布广, 遍及全国各地。危害菊花、大丽花、一串红、 遍及全国各地。危害菊花、大丽花、一串红、 海棠、香石竹等多种花卉。 海棠、香石竹等多种花卉。 2、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15~17mm 体灰褐色, 15~17mm, 成虫体长15~17mm,体灰褐色,胸部有两 束毛耸立着。前翅深褐色, 束毛耸立着。前翅深褐色,其上有二条 银色波状横线,后翅暗褐色, 银色波状横线,后翅暗褐色,有金属光 老熟幼虫体长25~32mm 青绿色。 25~32mm, 泽。老熟幼虫体长25~32mm,青绿色。腹 10节上各有一对腹足 节上各有一对腹足, 部5、6及10节上各有一对腹足,爬行时 体背拱曲。背面有6条白色的细小纵线。 体背拱曲。背面有6条白色的细小纵线。 银 纹 夜 蛾 3、生活习性 2~8代 发生代数因地而异。东北,河北、 1年2~8代,发生代数因地而异。东北,河北、山东 1年2~5代,上海、杭州、合肥4代,闽北地区6~8代, 2~5代 上海、杭州、合肥4 闽北地区6~8代 6~8 以老熟幼虫或蛹越冬。北京1 5~6月间出现 以老熟幼虫或蛹越冬。北京1年3代,5~6月间出现 成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产卵于叶背。 成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产卵于叶背。初 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能吐丝下垂, 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能吐丝下垂,3龄后分 散危害,幼虫有假死性。10月初幼虫入土化蛹越冬 月初幼虫入土化蛹越冬。 散危害,幼虫有假死性。10月初幼虫入土化蛹越冬。 夜蛾类的防治措施 1.清除园内杂草或于清晨在草丛中捕杀幼虫。 人工摘除卵块、初孵幼虫或蛹。 2.灯光诱杀成虫,或利用趋化性用糖醋液诱 杀,糖:酒:水:醋(2:1:2:2)+少量敌百虫。 夜蛾类的防治措施3.幼虫期喷Bt.乳剂500~800倍液、2.5%溴氰 菊酯乳油或10%氯氰菊酯乳油或2.5%功夫乳油 倍液、5%定虫隆乳油倍 液、20%灭幼脲3号胶悬剂1000倍液等。 七、灯蛾类(一) 美国白蛾 1、分布与危害 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白灯蛾,秋幕毛虫, 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白灯蛾,秋幕毛虫,是一 种世界性的检疫对象。美国白蛾食性极杂, 种世界性的检疫对象。美国白蛾食性极杂, 可危害100多种植物,如桑、榆、杨、柳、泡 可危害100多种植物,如桑、 100多种植物 五角枫、糖槭、樱花、白蜡、臭椿、 桐、五角枫、糖槭、樱花、白蜡、臭椿、核 山檀、连翘、丁香、爬山虎、美国地锦、 桃、山檀、连翘、丁香、爬山虎、美国地锦、 苹果和梨等。 桃、苹果和梨等。
2、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9~12 mm,纯白色。多数雄蛾前翅散生几 个黑色或褐色斑点,触角双栉齿状。雌蛾无斑点, 触角为锯齿状。成虫外形易与星白灯蛾、柳毒蛾混 淆。卵圆球形,黄绿色,表面有刻纹。幼虫分为 “黑头型”和“红头型”。我国目前发现的多为 “黑头型”。老熟幼虫体长28~35mm,头黑色具光 泽,腹部背面具1条灰褐色的宽纵带。背部毛瘤黑 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生白色长毛丛。 蛹深褐至黑褐色。 3、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2~3代,以茧内蛹在杂草丛、落叶层、砖 缝及表土中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卵产在树冠外围 叶片上,呈块状,每块有卵数百粒不等,卵表面有 白色鳞毛,卵期为11d左右。幼虫共7龄,5龄后进 入暴食期。初孵幼虫群集危害,并吐丝结网缀叶 1~3片,随着虫龄增长,食量加大,更多的新叶片 被包进网幕中,使网幕增大,犹如一层白纱包缚着。 大龄幼虫可耐饥饿15d,这有利于幼虫随运输工具 传播扩散。3代区幼虫发生在5~11月,以8月危害最 严重。 (二)红缘灯蛾 1、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湖北等地。 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湖北等地。 危害菊花、月季、芍药、木槿、萱草、 危害菊花、月季、芍药、木槿、萱草、鸢尾 以幼虫取食叶肉, 龄后取食叶片, 等。以幼虫取食叶肉,3龄后取食叶片,影响 寄主的发育和观赏。 寄主的发育和观赏。 2、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18~20mm,前足胫节末端具1弯形 的爪,后足胫节有内距和端距各1对。体及翅 白色,前翅前缘鲜红色,后翅横脉有一黑斑, 近外缘处有1~3个黑斑。卵半球形,卵壳表面 有多边形刻纹。老熟幼虫体长36~60mm,头 部茶褐色,体茶黑色。有不规则的赤褐色至 黑色毛,胸足黑色,腹足及臀足红色。蛹长 22~26mm,黑褐色。
3、生活习性 在河北1年发生1代,在华中、华东1年发生3 代。以蛹在枯枝落叶下越冬。翌年5~6月羽化 为成虫。成虫有趋光性。卵产于叶背,块状。 初孵幼虫群集危害叶肉,3龄以后分散危害, 取食叶片,残留叶脉和叶柄。 灯蛾类的防治措施1.对美国白蛾加强检疫。疫区苗木未 经过处理严禁外运,疫区内积极防治, 并加强对外检疫。 2.摘除卵块和群集危害的有虫叶。 3.冬季换茬耕翻土壤,消灭越冬蛹, 或在老熟幼虫转移时,在树干周围束草, 诱集化蛹,然后解下诱草烧毁。 灯蛾类的防治措施4.成虫羽化盛期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5.保护和利用寄生性、捕食性天敌,用苏云 金杆菌和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喷雾防治。 6.化学防治。喷施50%辛硫磷乳油1000倍 液、95%巴丹可溶性粉剂倍液或 20%速灭菊酯乳油 3000倍液。 八、斑蛾类(一) 梨星毛虫 1、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北等地。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北等地。危害 苹果、海棠、樱桃等植物。 梨、苹果、海棠、樱桃等植物。以幼虫危害 叶片、花蕾等, 叶片、花蕾等,吐丝将叶片向正面对折或将 两叶粘合,幼虫匿居其中,啃食叶肉。 两叶粘合,幼虫匿居其中,啃食叶肉。 2、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10~12mm 10~12mm, 翅黑色,翅半透明, 成虫体长10~12mm,体、翅黑色,翅半透明, 无光泽。雌蛾触角锯齿状,雄蛾触角羽毛状。 无光泽。雌蛾触角锯齿状,雄蛾触角羽毛状。 初龄幼虫淡紫色,老龄幼虫淡黄色,纺锤形。 初龄幼虫淡紫色,老龄幼虫淡黄色,纺锤形。 各节背面有黑斑一对,每一体节有6 各节背面有黑斑一对,每一体节有6个星状毛 故名星毛虫。 丛,故名星毛虫。 梨星毛虫幼虫梨星毛虫成虫 3、生活习性 年发生1 个别地区1 2~3龄幼 1年发生1代,个别地区1年2代,以2~3龄幼 虫在树干裂缝、粗皮、老翘皮下、 虫在树干裂缝、粗皮、老翘皮下、土块缝隙 中等处结茧越冬。翌年4月上旬梨树发芽时, 中等处结茧越冬。翌年4月上旬梨树发芽时, 幼虫出蛰,咬食花蕾、嫩叶, 幼虫出蛰,咬食花蕾、嫩叶,展叶后将叶缀 合成饺子状,在其内啃食叶肉, 合成饺子状,在其内啃食叶肉,幼虫有转叶 危害习性。幼虫6 危害习性。幼虫6月上中旬老熟后在叶片内化 蛹,6月下旬羽化成虫,产卵于叶背。幼虫于 月下旬羽化成虫,产卵于叶背。 月下旬开始越冬。 7月下旬开始越冬。 (二)大叶黄杨斑蛾 1、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 分布于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 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危害大叶黄杨、 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危害大叶黄杨、银 边黄杨、金心冬青卫矛、大花卫矛、扶芳藤 边黄杨、金心冬青卫矛、大花卫矛、 和丝棉木等。以幼虫取食寄主叶片, 和丝棉木等。以幼虫取食寄主叶片,发生严 重时将叶片食光,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重时将叶片食光,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2、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7~12mm,触角、头胸和腹 端黑色,中胸与腹部大部分污桔黄色。 前翅浅灰黑色,略透明,基部1/3浅黄 色。后翅大小为前翅的一半,色稍淡。 卵椭圆形。幼虫老熟时体长为15mm 左右,腹部黄绿色,前胸背板有A形 黑斑纹。体背共有7条纵带,体表有 毛瘤和短毛。蛹黄褐色,表面有不明 显的7条纵纹。
3、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一年生枝上越冬。 翌年3月底至4月初卵孵化,低龄幼虫群 集枝梢取食新叶,以后随虫龄增长分散 危害,食量剧增,并可吐丝缠绕叶片。 幼虫稍受震动即吐丝下垂。4月底至5月 初幼虫老熟,在浅土中结茧化蛹,以蛹 越夏。11月上旬成虫羽化,交配后产卵 于枝梢,以卵越冬。 斑蛾类的防治措施 1.结合冬春修剪,剪除虫卵。生长期人工捏 杀虫苞、摘除虫叶,集中销毁,捕捉成虫; 以幼虫越冬的,可在幼虫越冬前在干基束草 把诱杀。 2.幼虫期喷洒青虫菌500倍液、l%灭虫灵 倍液、2.5%的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 九、螟蛾类(一)黄杨绢野螟 1、分布与危害 全国分布。幼虫危害大叶黄杨、瓜子黄杨、 全国分布。幼虫危害大叶黄杨、瓜子黄杨、 庐山黄杨、锦熟黄杨、朝鲜黄杨、雀舌黄杨、 庐山黄杨、锦熟黄杨、朝鲜黄杨、雀舌黄杨、 冬青和卫矛等。此虫具有突发性, 冬青和卫矛等。此虫具有突发性,轻者影响 正常生长,重者叶枯脱落,造成光秃枝, 正常生长,重者叶枯脱落,造成光秃枝,致 幼株死亡 黄杨绢野螟危害状 2、识别特征 黄杨绢野螟成虫黄杨绢野螟幼虫 3、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3代,以幼虫在缀叶中越冬。翌年3 月中旬至4月上旬越冬幼虫活动危害,5月上 旬为盛期,5月中旬在缀叶中化蛹,蛹期9d 左右。成虫有弱趋光性,昼伏夜出,雌蛾将 卵产在叶背面,卵期约7d。幼虫共6龄。第 一代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第二代在7月上 旬至8月上旬、第三代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 以第二代幼虫发生普遍,危害严重。若防治 不及时,叶片被蚕食光,植株变黄枯萎。9 月下旬幼虫结网缀叶做包,在包内结薄茧越 冬,天敌有凹眼姬蜂、蚂蚁、卵跳小蜂等。 (二)棉卷叶野螟 1、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危害楸葵、木槿、 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危害楸葵、木槿、芙 女贞、木棉、扶桑、 蓉、女贞、木棉、扶桑、蜀葵和海棠等园林 植物。 植物。 2、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10~15mm,淡黄色。头部浅黄色,胸部背 面有12个黑褐色小点排成4行。前后翅内横线及外 OR” 横线为波状栗色,前翅前缘近中央处有“OR”形的 褐色斑纹,缘毛淡黄色,后翅中室端部有细长棕色 环纹,外横线和亚外缘线波状,缘毛淡黄色。老熟 幼虫体长25~26mm,体绿色,头部棕黑色,胸足黑 色,体上有稀疏的长刚毛。蛹纺锤形,红褐色。 3、生活习性 北京1年3~4代,华南5代,以老熟幼虫在茎杆、落 叶、杂草或树皮缝中越冬。翌年5月羽化成虫,成 虫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叶背,以植株上部最多。幼 虫6月中至7月孵化,初孵幼虫多聚集于叶背啃食叶 肉,3龄后分散危害,将叶片卷成筒状,幼虫潜藏 其中危害,并有转叶危害习性,严重时将叶片吃光, 7月下旬出现第2代成虫,8月底至9月上旬出现第3 代成虫,11月份以幼虫越冬。 螟蛾类的防治措施 1.消灭越冬虫源。 如秋季清理枯枝落叶及杂 草,并集中烧毁。 2.在幼虫危害期可人工摘虫苞。 3.发生面积大时于初龄幼虫期喷50%辛硫磷乳 油1000倍液、敌敌畏1份+灭幼脲3号1份1000倍 液、10%氯氰菊酯乳油倍液。 4.开展生物防治。卵期释放赤眼蜂,幼虫期 施用白僵菌等。 十、天蛾类(一)霜天蛾 1、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 分布于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 危害梧桐、丁香、女贞、泡桐、白蜡、苦楝、 危害梧桐、丁香、女贞、泡桐、白蜡、苦楝、 楸等园林花木,以幼虫食叶。 樟、楸等园林花木,以幼虫食叶。 2、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45~50mm,体翅灰白至暗灰色。胸 部背面有由灰黑色鳞片组成的圆圈。前翅上有 黑灰色斑纹,顶角有一个半圆形黑色斑纹,中 室下方有两条黑色纵纹,后翅灰白色。卵球形, 淡黄色。老熟幼虫体长75~96mm,有两种体 色:一种是绿色,腹部1~8节两侧有一条白斜 纹,斜纹上缘紫色,尾角绿色;另一种也是绿 色,上有褐色斑块,尾角褐色,上生短刺。蛹 体长50~60mm,红褐色。
3、生活习性 1年1~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 羽化。6~7月份危害最烈。10月底幼虫老熟入土化 蛹越冬。成虫白天隐藏,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卵 多散产于叶背。幼虫孵化后先啃食叶表皮,随后蚕 食叶片,咬成大的缺刻和孔洞,甚至将全叶吃光, 树下有大量的碎叶和深绿色大粒虫粪。 (一)桃天蛾 1、分布与危害 主要寄主为桃、苹果、 樱桃、枇杷、 主要寄主为桃、苹果、梨、杏、樱桃、枇杷、 海棠、葡萄等,以幼虫啃食叶片, 海棠、葡萄等,以幼虫啃食叶片,发生严重 常逐枝吃光叶片, 时,常逐枝吃光叶片,甚至全树叶片被食殆 尽,严重影响产量和树势。 严重影响产量和树势。
2、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36~46mm,体肥大,深褐色,头细小, 复眼紫黑色。前翅狭长,灰褐色,有数条较宽的深 浅不同的褐色横带,在后缘臀角处有一紫黑色斑纹。 后翅近三角形,枯黄至粉红色,翅脉褐色,臀角处 有2个紫黑色斑纹。卵扁圆形,绿色透明。老熟幼 虫体长80mm,黄绿色,头部呈三角形,体上附生 黄白色颗粒,第四节后每节气门上方有黄色斜条纹, 有一个尾角。蛹长45mm,纺锤形,黑褐色,尾端 有短刺。 3、生活习性 天津、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等地一年发 生2代,以蛹在地下5~10cm深处的蛹室中越 冬,越冬代成虫于5月中旬出现,白天静伏 不动,傍晚活动,有趋光性。卵产于树枝阴 暗处、树干裂缝内或叶片上,散产。每雌蛾 产卵量为170~500粒。卵期约7d。第一代幼 虫在5月下旬至6月发生危害。6月下旬幼虫 老熟后,入地作穴化蛹,7月上旬出现第一 代成虫,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开始 危害,9月上旬幼虫老熟,入地4~7cm作穴 (土茧)化蛹越冬。 天蛾类的防治措施 1.结合耕翻土壤,人工挖蛹。根据树下虫粪 寻找幼虫进行捕杀。 2.利用新型高压灯或黑光灯诱杀成虫。 3.虫口密度大、危害严重时,喷洒Bt.乳剂 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倍液、 10%多来宝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 2000倍液。 十一、 十一、枯叶蛾类(一)马尾松毛虫 1、分布与危害 马尾松毛虫分布于华东、华中、西南、 马尾松毛虫分布于华东、华中、西南、华南 等地,主要危害马尾松,也危害湿地松、 等地,主要危害马尾松,也危害湿地松、火 炬松等。 炬松等。 2、识别特征 3、生活习性 1年发生2~4代,发生世代的多少随不同 年发生2~4代 2~4 地区而异。一般于11月间以4 11月间以 地区而异。一般于11月间以4、5龄幼虫 聚集在树皮缝隙间、树下杂草内、 聚集在树皮缝隙间、树下杂草内、石块 或叶丛中越冬。在长江流域一带5月中、 或叶丛中越冬。在长江流域一带5月中、 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 月下旬孵化出第2 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7月下旬孵化出第2 代幼虫:一部分第2代幼虫于9 代幼虫:一部分第2代幼虫于9月上旬结 茧化蛹,产生下一代,而另一部分第2 茧化蛹,产生下一代,而另一部分第2代 幼虫于8月中、下旬滞育,生长发育缓慢, 幼虫于8月中、下旬滞育,生长发育缓慢, 延续至11月越冬。 11月越冬 延续至11月越冬。 3、生活习性卵产于松针或小枝上,聚集成块。 卵产于松针或小枝上,聚集成块。初孵幼虫嚼食卵 然后在附近的针叶上群集取食。 壳,然后在附近的针叶上群集取食。1、2龄幼虫受 到惊扰即吐丝下垂,并可借风传播。 到惊扰即吐丝下垂,并可借风传播。3、4龄幼虫分 散危害,遇惊即弹跳掉落。 散危害,遇惊即弹跳掉落。 马尾松毛虫是一种单食性的害虫, 马尾松毛虫是一种单食性的害虫,在一般情况下只 危害马尾松。但近年来,随着湿地松、 危害马尾松。但近年来,随着湿地松、火炬松等的 引进栽培,对这些松树的危害也日趋严重。 引进栽培,对这些松树的危害也日趋严重。 (二)黄褐天幕毛虫 1、分布与危害 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均有分布。 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均有分布。 危害杨、 危害杨、梅、桃、李、杨、柳、榆、栎、 苹果、梨、樱桃等多种阔叶树木。该虫 苹果、 樱桃等多种阔叶树木。 食性杂,以幼虫食叶, 食性杂,以幼虫食叶,严重时能将大面 积阔叶林全部吃光。 积阔叶林全部吃光。 2、识别特征 3、生活习性 1年1代,以卵在小枝条上越冬。翌春孵化, 以卵在小枝条上越冬。翌春孵化, 初孵幼虫吐丝作巢,群居生活。稍大以后, 初孵幼虫吐丝作巢,群居生活。稍大以后, 于枝杈间结成大的丝网群居。白天潜伏,晚 于枝杈间结成大的丝网群居。白天潜伏, 上外出取食。老龄幼虫分散取食。 月末7 上外出取食。老龄幼虫分散取食。6月末7月 初幼虫老熟并在叶间做茧化蛹。 月中、 初幼虫老熟并在叶间做茧化蛹。7月中、下旬 羽化成虫。卵产于细枝上, 顶针状” 羽化成虫。卵产于细枝上,呈“顶针状”。 成虫有趋光性。 成虫有趋光性。 (三)杨枯叶蛾 1、分布与危害 华北、东北、西南等地均有分布。 华北、东北、西南等地均有分布。主要危害 樱花、 梅及杨柳等。 桃、樱花、李、梅及杨柳等。 2、识别特征 成虫体翅黄褐色,翅展雌蛾56~76mm,雄蛾 成虫体翅黄褐色,翅展雌蛾 , 40~60mm。前翅狭长 外缘呈波状弧形,有5条黑 。前翅狭长, 外缘呈波状弧形, 条黑 色断续波状纹,后翅有3条明显波状纹 条明显波状纹, 色断续波状纹,后翅有 条明显波状纹,前后翅散 布稀疏黑色鳞片。卵椭圆形,灰白色 灰白色, 布稀疏黑色鳞片。卵椭圆形 灰白色,卵块上覆盖灰 黄色绒毛。 头棕褐色, 黄色绒毛。幼虫体长80~85mm,头棕褐色,体灰褐 头棕褐色 后胸背面有蓝色斑各一块, 色,中、后胸背面有蓝色斑各一块,斑后有灰黄色 横带。腹部第8节有一瘤突 节有一瘤突, 横带。腹部第 节有一瘤突,体侧各节有大小不同 的褐色毛瘤一对。 的褐色毛瘤一对。 3、生活习性 每年发生2 以幼虫紧贴在树皮凹陷处越冬。 每年发生2代,以幼虫紧贴在树皮凹陷处越冬。 当日平均气温大于5℃以上时,开始取食。 5℃以上时 当日平均气温大于5℃以上时,开始取食。4 月中、下旬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 ,5月下旬至 月中、下旬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第一 代幼虫危害,初孵幼虫群集取食, 3龄后分散 龄后分散, 代幼虫危害,初孵幼虫群集取食, 3龄后分散, 数量多时, 可将叶片食光。幼虫老熟以后, 数量多时, 可将叶片食光。幼虫老熟以后, 吐丝缀叶或在树干上结茧化蛹。 吐丝缀叶或在树干上结茧化蛹。 枯叶蛾类的防治措施1.消灭越冬虫体,可结合修剪、肥水管 理等消灭越冬虫源。 2.物理机械防治。①人工摘除卵块或孵 化后尚群集的初龄幼虫及蛹茧;②灯光 诱杀成虫;③于幼虫越冬前,干基绑草 绳诱杀。 枯叶蛾类的防治措施3.化学防治。发生严重时,可喷洒2.5%溴 氰菊酯乳油倍液、50%磷胺乳剂 倍液、25%灭幼脲3号稀释1000 倍液喷雾防治。 4.生物防治。①利用松毛虫卵寄生蜂。②用 白僵菌、青虫菌、松毛虫杆菌等微生物制剂 使幼虫致病死亡。 十二、 十二、甲虫类(一)榆蓝叶甲 1、分布与危害 辽宁、河北、山东、河南、陕西、江苏、 辽宁、河北、山东、河南、陕西、江苏、甘 台湾等地均有分布。以成虫、 肃、台湾等地均有分布。以成虫、幼虫取食 榆叶,常将叶片吃光。 榆叶,常将叶片吃光。 2、识别特征 、 成虫体长7~8.5mm 近长椭圆形,黄褐色, 7~8.5mm, 成虫体长7~8.5mm,近长椭圆形,黄褐色,鞘 翅蓝绿色,有金属光泽,头部具一黑斑。 翅蓝绿色,有金属光泽,头部具一黑斑。前 胸背板中央有1个黑斑。卵黄色,长椭圆形, 胸背板中央有1个黑斑。卵黄色,长椭圆形, 长径1.1mm 老熟幼虫体长约11mm 1.1mm。 11mm, 长径1.1mm。老熟幼虫体长约11mm,长形微扁 深黄色。体背中央有1条黑色纵纹。 平,深黄色。体背中央有1条黑色纵纹。头、 胸足及腹部所有毛瘤均漆黑色。 胸足及腹部所有毛瘤均漆黑色。前胸背板后 缘近中部有一对四方形黑斑。蛹污黄色, 缘近中部有一对四方形黑斑。蛹污黄色,椭 圆形, 7.5mm。 圆形,长7.5mm。
北京、辽宁一年发生2 北京、辽宁一年发生2代,均以成虫越冬。翌 均以成虫越冬。 4~5月份成虫开始活动 危害叶片, 月份成虫开始活动, 年4~5月份成虫开始活动,危害叶片,并产卵 于叶背, 初孵幼虫剥食叶肉, 于叶背,成2行。初孵幼虫剥食叶肉,被害部 呈网眼状, 龄以后将叶食成孔洞。 呈网眼状,2龄以后将叶食成孔洞。老熟幼虫 月中下旬开始爬至树洞、树杈、 于6月中下旬开始爬至树洞、树杈、树皮缝等 处群集化蛹。成虫羽化后取食榆叶补充营养。 处群集化蛹。成虫羽化后取食榆叶补充营养。 成虫有假死性。越冬成虫死亡率很高, 成虫有假死性。越冬成虫死亡率很高,所以 第一代危害不太严重。 第一代危害不太严重。 (二)白杨叶甲 1、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内蒙、河南、 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内蒙、河南、湖 新疆等地。 北、新疆等地。以幼虫及成虫危害多种杨柳 的叶片。 的叶片。 2、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10~15mm 近椭圆形。 10~15mm, 成虫体长10~15mm,近椭圆形。前胸背板蓝黑 鞘翅橙红色,近翅基四分之一处略收缩, 色,鞘翅橙红色,近翅基四分之一处略收缩, 末端圆钝。卵长椭圆形, 2mm,初时淡黄色, 末端圆钝。卵长椭圆形,长2mm,初时淡黄色, 后变橙红色。老熟幼虫体长17mm 橘黄色, 17mm, 后变橙红色。老熟幼虫体长17mm,橘黄色, 头部黑色。前胸背板有黑色“ 形纹, 头部黑色。前胸背板有黑色“W”形纹,其 它各节背面有二列黑点, 它各节背面有二列黑点,第2、3节两侧各有 一个黑色刺状突起。蛹长10~14mm,初为白色, 一个黑色刺状突起。蛹长10~14mm,初为白色, 10~14mm 近羽化时橙红色。 近羽化时橙红色。 3、生活习性 年发生1~2代,以成虫在落叶杂草或浅土层中越冬。 翌年4月份寄主发芽后开始上树取食,并交尾产卵。 卵产于叶背或嫩枝叶柄处,块状。初龄幼虫有群集 习性,2龄后开始分散取食,取食叶缘呈缺刻状。 幼虫于6月上旬开始老熟附着于叶背悬垂化蛹。6月 中旬羽化成虫。6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成虫开始越夏 越冬。 (三)茄二十八星瓢虫 1、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台湾、海南、广东、 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台湾、海南、广东、 广西、云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 广西、云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西 藏等。危害茄子、金银花、枸杞、五爪金龙、 藏等。危害茄子、金银花、枸杞、五爪金龙、 冬珊瑚、三色堇等。以成虫和幼虫取食叶肉, 冬珊瑚、三色堇等。以成虫和幼虫取食叶肉, 严重时全叶食尽。 严重时全叶食尽。 2、识别特征 成虫半球形,黄褐色,头部黑色,体表密生 黄色细毛。前胸背板上有6个黑点,2个鞘翅 上共有28个黑斑。卵长0.7mm,长纺缍形,淡 黄至褐色。幼虫体长8mm,淡黄色,中部膨大, 两端较细,体背各节有6个枝刺。
3、生活习性 1年发生多代。以成虫在土块下、树皮缝中、杂草丛 中越冬。每年以5月发生数量最多,危害最重。成虫 白天活动,有假死性和自残性。初孵幼虫群集危害。 取食下表皮和叶肉,只剩上表皮。2龄后分散危害, 造成许多缺刻或仅留叶脉。幼虫4龄后老熟,并在叶 背或茎上化蛹。田间世代重叠。 甲虫类的防治措施 1.消灭越冬虫源。清除墙缝、石砖、落叶、杂草下 等处越冬的成虫,减少越冬基数。 2.利用假死性人工震落捕杀成虫或人工摘除卵块。 3.化学防治。各代成虫、幼虫发生期喷洒80%敌敌 畏和90%敌百虫1000倍液、40.7%乐斯本800倍液或 2.5%溴氰菊酯倍液。 4.保护、利用天敌寄生蜂、瓢虫、小鸟等来减少虫 害。 十三、 十三、叶蜂类(一)蔷薇三节叶蜂 1、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危害蔷薇、 分布于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危害蔷薇、 月季、十姐妹、黄刺玫、玫瑰等花卉, 月季、十姐妹、黄刺玫、玫瑰等花卉,以幼 虫食叶,严重时可把叶片食光。 虫食叶,严重时可把叶片食光。 2、识别特征 、 3、生活习性 、 1~9代 以老熟幼虫在土中作茧越冬, 1年1~9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作茧越冬,翌 月上、中旬化蛹、羽化、交尾和产卵, 年3月上、中旬化蛹、羽化、交尾和产卵,成 虫用产卵管将月季、 虫用产卵管将月季、蔷薇等寄主植物的新梢 纵向切开一开口,产卵于其中,使茎部纵裂, 纵向切开一开口,产卵于其中,使茎部纵裂, 并变黑倒折,幼虫孵化后,爬出来危害叶片, 并变黑倒折,幼虫孵化后,爬出来危害叶片, 初龄幼虫有群集习性,先啃食叶肉, 初龄幼虫有群集习性,先啃食叶肉,后吞食 叶片。天敌有蜘蛛、捕食性蝽象等。 叶片。天敌有蜘蛛、捕食性蝽象等。 叶蜂类的防治措施 1.冬春季结合土壤翻耕消灭越冬茧。 2.寻找产卵枝梢、叶片,人工摘除卵梢、卵 叶或孵化后尚群集的幼虫。 3. 幼虫危害期喷洒Bt.乳剂500倍液、2.5% 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20%杀灭菊酯2 000 倍液、25%灭幼脲3号胶悬剂1500倍液。 十四、蝗虫类短额负蝗 1、分布与危害 各省均有分布。主要危害一串红、凤仙花、 各省均有分布。主要危害一串红、凤仙花、 鸡冠花、三色堇、千日红、长春花、金鱼草、 鸡冠花、三色堇、千日红、长春花、金鱼草、 冬珊瑚、菊花、月季、茉莉、扶桑、大丽花、 冬珊瑚、菊花、月季、茉莉、扶桑、大丽花、 栀子花等多种花卉。 栀子花等多种花卉。
2、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21~32mm 体色多变, 21~32mm, 成虫体长21~32mm,体色多变,从淡绿色到褐 色和浅黄色都有,并杂有黑色小斑。头部锥形, 色和浅黄色都有,并杂有黑色小斑。头部锥形, 前翅绿色,后翅基部红色,末端部绿色。 前翅绿色,后翅基部红色,末端部绿色。若 初孵若虫体淡绿色,带有白色斑点。 虫、初孵若虫体淡绿色,带有白色斑点。触 角末节膨大,色较其它节深,复眼黄色, 角末节膨大,色较其它节深,复眼黄色,前、 中足有紫红色斑点。卵块产于土中, 中足有紫红色斑点。卵块产于土中,外有黄色 胶质。 胶质。 3、生活习性 1年2代,以卵越冬。5月上旬开始孵化,6月上旬为 孵化盛期。7月上旬第一代成虫开始产卵,7月中、 , 下旬为产卵盛期。第二代若虫7月下旬开始孵化,8 , 月上、中旬为孵化盛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产 卵盛期,产下越冬卵。成、若虫大量发生时,常将叶 , 片食光,仅留秃枝。初孵若虫有群集危害习性,2龄 , , 后分散危害。 防冶措施 1.人工捕捉。初孵若虫群集危害及成虫交配 期进行网捕。 2.若虫或成虫盛发时, 可喷洒50%杀螟松 10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均有良好的 效果。 十五、 十五、蝶类柑橘凤蝶 1、分布与危害 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危害柑橘、金橘、柠檬、 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危害柑橘、金橘、柠檬、 佛手、花椒、黄波罗等。 佛手、花椒、黄波罗等。以幼虫取食幼芽及 叶片,是园林中常见的蝶类。 叶片,是园林中常见的蝶类。 2、识别特征成虫体长22~32mm,体黄色, 成虫体长22~32mm,体黄色,背面中央有黑色 22~32mm 纵带。翅面上有黄黑相间的斑纹,亚外缘有8 纵带。翅面上有黄黑相间的斑纹,亚外缘有8 个黄色新月形斑。后翅外缘波状, 个黄色新月形斑。后翅外缘波状,后角有一 尾状突起。卵圆球形, 1mm,初时黄白色, 尾状突起。卵圆球形,长1mm,初时黄白色, 近孵化时黑灰色。老熟幼虫体长40~51mm 40~51mm, 近孵化时黑灰色。老熟幼虫体长40~51mm,绿 后胸有眼状纹及弯曲成马蹄形的细线纹。 色。后胸有眼状纹及弯曲成马蹄形的细线纹。 腹部第1节后缘有1条大形黑带, 4~6腹节两 腹部第1节后缘有1条大形黑带,第4~6腹节两 侧具黑色斜带。头部臭丫腺为黄色。 侧具黑色斜带。头部臭丫腺为黄色。蛹长 29~32mm,纺锤形,头部分二叉, 29~32mm,纺锤形,头部分二叉,胸部稍突起
3、生活习性 、 各地发生代数不一,东北1 各地发生代数不一,东北1年2代,长江流域及其以 南地区1 3~4代 台湾1 南地区1年3~4代,台湾1年5代。以蛹悬于枝条上越 代为例,翌年4月出现成虫, 冬。以3代为例,翌年4月出现成虫,5月上中旬为 代幼虫, 月中至8月中第2代幼虫, 第1代幼虫,7月中至8月中第2代幼虫,9月上旬至 10月第 代幼虫。有世代重叠现象。成虫白天活动, 月第3 10月第3代幼虫。有世代重叠现象。成虫白天活动, 卵单个产于嫩叶及枝梢上。初孵幼虫茶褐色, 卵单个产于嫩叶及枝梢上。初孵幼虫茶褐色,似鸟 幼虫老熟后吐丝缠绕于枝条上化蛹。成虫春、 粪。幼虫老熟后吐丝缠绕于枝条上化蛹。成虫春、 夏二型颜色有差异。 夏二型颜色有差异。 防治措施 1.人工摘除越冬蛹,并注意保护天敌。 2.结合花木修剪管理,人工采卵、杀死幼虫 或蛹体。 3.严重发生时喷施20%除虫菊酯乳油2000倍 液、2.50%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0%杀灭 菊酯2000倍液。 第二节 园林植物主要吸汁害虫及防治 园林植物吸汁害虫种类很多,包括同翅目的 蚜虫、介壳虫、叶蝉、蜡蝉、木虱、粉虱; 半翅目的蝽象;缨翅目的蓟马;蜱螨目的螨 类等。 发生特点为: 发生特点为 (1)以刺吸式口器吸取幼嫩组织的养分,导致枝 叶枯萎; (2)发生代数多,高峰期明显; (3)个体小,繁殖力强,发生初期危害状不明显, 易被人忽视; (4)扩散蔓延迅速,借风力、苗木传播远方; (5)多数种类为媒介昆虫,可传播病毒病和植原 体病害。 一、蚜虫类(一)桃蚜 1、分布与危害 分布极广,遍及全世界。危害海棠、郁金香、 分布极广,遍及全世界。危害海棠、郁金香、 叶牡丹、百日草、金鱼草、金盏花、樱花、 叶牡丹、百日草、金鱼草、金盏花、樱花、 蜀葵、梅花、夹竹桃、香石竹、大丽花、菊 蜀葵、梅花、夹竹桃、香石竹、大丽花、 仙客来、一品红、白兰、瓜叶菊、 花、仙客来、一品红、白兰、瓜叶菊、桃、 樱桃、柑桔等300余种花木。以成、 300余种花木 樱桃、柑桔等300余种花木。以成、若蚜群集 危害新梢、嫩芽和新叶, 危害新梢、嫩芽和新叶,受害叶向背面作不 规则卷曲。 规则卷曲。 2、识别特征 无翅孤雌成蚜:体长2.2毫米。体色绿、黄 绿、粉红、褐。尾片圆锥形、有曲毛6-7 根。 有翅孤雌蚜:体长同无翅蚜、头胸黑色、 腹部淡绿色。 卵:椭圆形、初为绿色,后变黑色。 若虫:近似无翅孤雌胎生蚜、淡绿或淡红 色、体较小。
3、生活习性 、 每年发生30-40代,以卵在桃树的叶芽和花芽基部和 树皮缝、小枝中越冬。属乔迁式。翌年3月开始孵 5 6 化,先群集芽上,后转移到花和叶上。5、6月份繁 殖最盛,并不断产生有翅蚜迁入蜀葵和十字花科植 物上为害,10~11月以产生有翅蚜迁回桃、樱花等 树上。春末夏初及秋季是桃蚜为害严重的季节。 月季长管蚜1、分布与危害 分布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危害月季、 分布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危害月季、蔷 十姊妹等蔷薇属植物。以成、 薇、十姊妹等蔷薇属植物。以成、若蚜群集 于新梢、嫩叶和花蕾上危害。植株受害后, 于新梢、嫩叶和花蕾上危害。植株受害后, 枝梢生长缓慢,花蕾和幼叶不易伸展, 枝梢生长缓慢,花蕾和幼叶不易伸展,花形 变小。 变小。 2、识别特征 3、生活习性 10~20代 以成蚜和若蚜在月季、 1年10~20代,以成蚜和若蚜在月季、蔷薇的叶芽和 叶背越冬。营孤雌生殖。无翅胎生雌蚜4月初开始 叶背越冬。营孤雌生殖。无翅胎生雌蚜4 发生, 月中、下旬至5 发生,4月中、下旬至5月份发生数量和被害株数均 明显增多。7~8月高温天气对其不适宜 9~10月份 月高温天气对其不适宜, 明显增多。7~8月高温天气对其不适宜,9~10月份 发生量又增多。平均气温在20℃左右, 20℃左右 发生量又增多。平均气温在20℃左右,气候又比较 干燥时,利于其生长和繁殖。 干燥时,利于其生长和繁殖。 (三)棉蚜1、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全国各地。危害扶桑、木槿、石榴、 分布于全国各地。危害扶桑、木槿、石榴、 一串红、茶花、菊花、牡丹、常春藤、 一串红、茶花、菊花、牡丹、常春藤、紫叶 兰花、大丽花、紫荆、仙客来、玫瑰等。 李、兰花、大丽花、紫荆、仙客来、玫瑰等。 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寄主的嫩梢,花蕾、 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寄主的嫩梢,花蕾、花 朵和叶背,吸取汁液,使叶片皱缩, 朵和叶背,吸取汁液,使叶片皱缩,影响开 同时,诱发煤污病。 花,同时,诱发煤污病。
2、识别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5~1.8mm,夏季棕黄至 黑色;腹管圆筒形,尾片圆锥形。有翅胎生 雌蚜体长1.2~1.9mm,黄色或浅绿色,前胸 背板黑色,腹部两侧有3~4对黑斑纹。腹管黑 色,圆管形,尾片同无翅型。无翅若蚜复眼 红色,夏季多为黄白色至黄绿色,秋季蓝灰 色至绿色。 3、生活习性 1年发生20代左右,以卵在木槿、石榴等枝条的芽腋 处越冬。翌年春3~4月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进 行孤雌胎生,繁殖3~4代,4~5月产生有翅胎生雌蚜, 飞到菊花、扶桑、茉莉、瓜叶菊等夏寄主上危害, 并继续孤雌生殖,晚秋10月间产生有翅迁移蚜从夏 寄主迁到冬寄主上,与雄蚜交配后产卵,以卵越冬。 (四)绣线菊蚜1、分布与危害 我国各省均有分布。主要危害白玉兰、广玉 兰、榆叶梅、樱花、银柳、柑树、脐橙、海 棠、苹果、含笑、海桐、石楠、南蛇藤、枇 杷和绣线菊等80余种。以成、若蚜群集危害 新梢、嫩芽和新叶,受害叶片向背面横卷。
2、识别特征 无翅雌蚜体长约1.7mm 体黄或黄绿色, 1.7mm, 无翅雌蚜体长约1.7mm,体黄或黄绿色,腹 管和尾片灰黑色。有翅雌蚜头和胸部黑色, 管和尾片灰黑色。有翅雌蚜头和胸部黑色, 腹管黄色,有黑色斑纹。若蚜黄绿色, 腹管黄色,有黑色斑纹。若蚜黄绿色,腹部 肥大, 肥大,腹管短小 3、生活习性 该虫一年发生10代左右,以卵在树皮缝、芽腋等处 越冬,以2~3年生枝条分杈皱缝和芽腋处卵量较多。 翌年3月花木萌芽时,越冬卵孵化。先在越冬寄主上 危害,群集刺吸幼芽、嫩梢和幼叶汁液,造成叶片 卷曲、枯黄、提早落叶。4~5月迁飞到绣线菊等花卉 上刺吸危害,进行孤雌繁殖,此时虫口密度上升, 夏季多雨时节虫口密度下降。夏末秋初产生有翅蚜, 逐渐迁飞到树木上危害。10月产生雌雄有性蚜,雌 蚜交配后产卵,以卵越冬。 蚜虫类的防治措施1.注意检疫虫情,抓紧早期防治。盆栽花卉上零星发生时,可用毛笔醮 水刷掉,刷时要小心轻刷、刷净,避免损伤嫩梢、嫩叶,刷下的蚜虫要 及时处理干净,以防蔓延。 2.保护和利用天敌。瓢虫、草蛉等天敌已能大量人工饲养后适时释放。 另外蚜霉菌等亦能人工培养后稀释喷施。 3.烟草末40g加水1kg,浸泡48h后过滤制得原液,使用时加水1kg稀释, 另加洗衣粉2~3g或肥皂液少许,搅匀后喷洒植株,有很好的效果。 4.药剂防治。尽量少用广谱触杀剂,选用对天敌杀伤较小的、内吸和传 导作用大的药物。发生严重地区,木本花卉发芽前,喷施5波美度的石硫 合剂,以消灭越冬卵和初孵若虫。虫口密度大时,可喷施10%吡虫啉可 湿性粉剂2000倍液、3%啶虫咪乳油倍液、40%硫酸烟精 800~1200倍液、鱼藤精倍液、50%辟蚜雾乳油3000倍液、 10%多来宝悬浮剂4000倍液;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100倍液进行涂茎, 对梅、樱花等安全。 5.物理防治。利用涂有黄色和胶液的纸板或塑料板,诱杀有翅蚜虫;或 采用银白色锡纸反光,拒避迁飞的蚜虫。 菊小长管蚜 二、介壳虫类介壳虫属同翅目蚧总科。园林植物上的介壳 虫种类很多,据估计有700多种。植物的根、 茎、叶、果等部位都有不同种类的介壳虫寄 生。 在园林植物上常见的有红蜡蚧l、日本龟蜡蚧、 吹绵蚧、日本松干蚧、草履蚧、常春藤圆盾 蚧、糠片盾蚧、桑白盾蚧、褐软蚧、仙人掌 盾蚧、梨圆盾蚧、月季白轮盾蚧等。 日本蜡蚧1、分布与危害 分布全国各地。食性杂,危害山茶、 分布全国各地。食性杂,危害山茶、夹 竹桃、白兰、含笑、海桐、蜡梅、 竹桃、白兰、含笑、海桐、蜡梅、栀子 桂花、石榴、月季、蔷薇、海棠、 花、桂花、石榴、月季、蔷薇、海棠、 牡丹、芍药等植物。 牡丹、芍药等植物。若虫和雌成虫在枝 梢和叶背中脉处,吸食汁液危害, 梢和叶背中脉处,吸食汁液危害,严重 时枝叶干枯,花木生长衰弱。 时枝叶干枯,花木生长衰弱。
2、识别特征 雌成虫椭圆形,暗紫褐色,体长约3mm 3mm, 雌成虫椭圆形,暗紫褐色,体长约3mm,蜡壳 灰白色,背部隆起,表面具龟甲状凹线, 灰白色,背部隆起,表面具龟甲状凹线,蜡 壳顶偏在一边,周边有8个圆突。 壳顶偏在一边,周边有8个圆突。雄成虫体棕 褐色,体长约1.3mm 长椭圆形。翅透明, 1.3mm, 褐色,体长约1.3mm,长椭圆形。翅透明,具 条翅脉。雌若虫蜡壳与雌成虫蜡壳相似, 2条翅脉。雌若虫蜡壳与雌成虫蜡壳相似,雄 若虫蜡壳椭圆形,雪白色, 若虫蜡壳椭圆形,雪白色,周围有放射状蜡 13根 丝13根。 3、生活习性 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次年5 1年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次年5月雌 成虫开始产卵, 月中、下旬至6月为产卵盛期。 成虫开始产卵,5月中、下旬至6月为产卵盛期。 6~7月若虫大量孵化 初孵若虫爬行很快, 月若虫大量孵化。 6~7月若虫大量孵化。初孵若虫爬行很快,找到合 适寄主即固定于叶片上危害, 适寄主即固定于叶片上危害,以正面靠近叶脉处为 雌若虫8月陆续由叶片转至枝干, 多。雌若虫8月陆续由叶片转至枝干,雄若虫仍留 叶片上, 月上旬变拟蛹, 月下旬大量羽化。 叶片上,至9月上旬变拟蛹,9月下旬大量羽化。雄 成虫羽化当天即行交尾。 成虫羽化当天即行交尾。受精雌成虫即于枝干上越 该虫繁殖快、产卵量大、产卵期较长, 冬。该虫繁殖快、产卵量大、产卵期较长,若虫发 生期很不一致。 生期很不一致。 (二)草履蚧1、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河南、 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河南、 山西、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广东、 山西、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广东、广 西等地区。危害广玉兰、罗汉松、碧桃、 西等地区。危害广玉兰、罗汉松、碧桃、海 紫叶李、大叶黄杨、丝棉木、龙爪槐、 棠、紫叶李、大叶黄杨、丝棉木、龙爪槐、 悬铃木、珊瑚树、樱桃、海桐、紫薇、 悬铃木、珊瑚树、樱桃、海桐、紫薇、十大 功劳、垂柳、绣球、柑橘等花木。以若虫、 功劳、垂柳、绣球、柑橘等花木。以若虫、 成虫聚集在树干基部或嫩枝、 成虫聚集在树干基部或嫩枝、幼芽等处吸汁 危害。 危害。 2、识别特征 雌成虫体长7.8~10mm 体扁平,长椭圆形, 7.8~10mm, 雌成虫体长7.8~10mm,体扁平,长椭圆形, 背面淡灰紫色,腹面黄褐色,周缘淡黄色, 背面淡灰紫色,腹面黄褐色,周缘淡黄色, 被一层霜状蜡粉, 被一层霜状蜡粉,腹部有横列皱纹和纵向 凹沟,形似草鞋。雄成虫体紫红色, 凹沟,形似草鞋。雄成虫体紫红色,长 5~6mm, 淡黑色。 5~6mm,翅1对,淡黑色。若虫与雌成虫相 但体小,色深。 似,但体小,色深。
3、生活习性 以卵囊在树根附近的土中越冬。 1年1代,以卵囊在树根附近的土中越冬。长 江流域各省,越冬卵在当年的12月和次年的1 12月和次年的 江流域各省,越冬卵在当年的12月和次年的1 月间孵化, 月上、中旬若虫上树较多, 月间孵化,3月上、中旬若虫上树较多,多集 中在1~2年生枝上吸食危害, 1~2年生枝上吸食危害 中在1~2年生枝上吸食危害,以4月份危害最 月中、 烈。4月中、下旬雄若虫潜伏于树皮缝等隐蔽 分泌大量蜡丝缠绕虫体,变拟蛹。 处,分泌大量蜡丝缠绕虫体,变拟蛹。交尾 后的雌成虫于5月下旬开始寻找附近疏松的土 后的雌成虫于5 表或树皮缝隙等处形成卵囊产卵。 表或树皮缝隙等处形成卵囊产卵。 (三)桑白盾蚧1、分布与危害 分布全国各地。危害梅花、桃花、樱花、丁香、 分布全国各地。危害梅花、桃花、樱花、丁香、棕 榈、芙蓉、苏铁、桂花、榆叶梅、木槿、翠菊、玫 芙蓉、苏铁、桂花、榆叶梅、木槿、翠菊、 芍药、夹竹桃、蒲桃、山茶、白腊、 瑰、芍药、夹竹桃、蒲桃、山茶、白腊、紫穗槐等 花木。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固着在枝干上刺吸汁液, 花木。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固着在枝干上刺吸汁液, 严重时介壳密集重叠。受害后,花木生长不良, 严重时介壳密集重叠。受害后,花木生长不良,树 势衰弱,甚至枝条或全株死亡。 势衰弱,甚至枝条或全株死亡。 2、识别特征 雌介壳圆形或近圆形, 2~2.5mm,灰白色, 雌介壳圆形或近圆形,长2~2.5mm,灰白色, 背面微隆,有螺旋纹;壳点黄褐色, 背面微隆,有螺旋纹;壳点黄褐色,偏在介 壳的一方。雌成虫体宽,体长约1mm, 卵圆形, 壳的一方。雌成虫体宽,体长约1mm, 卵圆形, 橙黄或桔红色。雄介壳细长,白色, 1mm左 橙黄或桔红色。雄介壳细长,白色,长1mm左 背面有3条纵脊,壳点橙黄色, 右,背面有3条纵脊,壳点橙黄色,位于介壳 的前端。 的前端。 3、生活习性世代数因地而异,1年可发生2~5代,以 受精雌成虫固着在枝条上越冬。各代若 虫孵化期分别在5月上、中旬,7月中、 5 7 下旬及9月上、中旬。早春树液流动后 开始吸食汁液,虫体迅速膨大,体内卵 粒逐渐形成。卵产于雌介壳下。 雌成虫产完卵便干缩死亡。初孵化的若虫将 口针插入枝干皮层内固定吸食。雌若虫在第 一次蜕皮后即分泌蜡质物,形成圆形介壳; 雄若虫在第一次蜕皮后,进入二龄后期才开 始分泌白色絮状蜡质物形成长筒形介壳。雄 虫寿命极短,仅1d左右。该虫多分布于枝条 分叉处和枝干阴面。 介壳虫类的防治措施1.加强植物检疫,禁止有虫苗木输出或输入。 2.加强养护。通过园林技术措施来改变和创造 不利于蚧虫发生的环境条件。如实行轮作,合 理施肥,清洁花圃,提高植株自然抗虫力;合 理确定植株种植密度,合理疏枝,改善通风透 光条件;冬季或早春,结合修剪、施肥等农事 操作,挖除卵囊,剪去部分有虫枝,集中烧毁, 以减少越冬虫口基数;介壳虫少量发生时,可 用软刷、毛笔轻轻清除,或用布团蘸煤油抹杀。 3.化学防治。冬季和早春植物发芽前,可喷 施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代若虫 和雌虫。在初孵若虫期进行喷药防治,常用 药剂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40%速扑杀乳油、40%乐斯本乳油,0.3~0.5 波美度石硫合剂每隔7~10 d喷1次,共喷2~3 次,喷药时要求均匀周到。也可用40%乐果 乳油或10%吡虫啉乳油5~10倍液打孔注药。 4.生物防治:介壳虫天敌多种多样,种类十分丰 富,如澳洲瓢虫可捕食吹绵蚧;大红瓢虫和红缘黑 瓢虫可捕食草履蚧;红点唇瓢虫可捕食日本龟蜡蚧、 桑白蚧、长白蚧等多种蚧虫;异色瓢虫、草蛉等可 捕食日本松干蚧。寄生盾蚧的小蜂有蚜小蜂、跳小 蜂、缨小蜂等。因此,在园林绿地中种植蜜源植物、 保护和利用天敌,在天敌较多时,不使用药剂或尽 可能不使用广谱性杀虫剂,在天敌较少时进行人工 饲养繁殖,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三、粉虱类粉虱类属同翅目粉虱科。体微小,雌雄 均有翅,翅短而圆,膜质,翅脉极少, 前后翅相似,后翅略小。体翅均有白色 蜡粉,故称粉虱。在园林植物上常见的 有温室粉虱、橘刺粉虱、烟粉虱、柑橘 粉虱等 (一)温室粉虱1、分布与危害 又名白粉虱,是一种分布很广的露地和温室害虫,是一 世界性的检疫对象。危害倒挂金钟、茉莉、兰花、凤仙 花、一串红、月季、牡丹、菊花、万寿菊、五色梅、扶 桑、绣球、旱金莲、一品红、大丽花等多种花卉。主要 以成虫和幼虫群集在寄主植物叶背,刺吸汁液危害,使 叶片卷曲、褪绿发黄,甚至干枯。此外,成虫和幼虫还 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
2、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1.0~1.2mm,体浅黄或浅绿色, 被有白色蜡粉。复眼赤红色。前、后翅 上各有一条翅脉,前翅翅脉分叉。卵长 0.2~0.5mm,长椭圆形,具柄,初时淡黄 色,后变黑褐色。幼虫体长0.5mm,扁平 椭圆形,黄绿色,体表具长短不一的蜡 丝,两根尾须稍长。蛹长0.8mm,稍隆起, 淡黄色,背面有11对蜡质刚毛状突起 3、生活习性 1年10余代,在温室内可终年繁殖。繁殖能力强,世 代重叠现象显著,以各种虫态在温室植物上越冬。 成虫喜欢选择上部嫩叶栖息、活动、取食和产卵。 卵期6~8d,幼虫期8~9d。成虫一般不大活动,常在 叶背群聚,对黄色和嫩绿色有趋性。营有性生殖, 也能孤雌生殖。幼虫孵化后即固定在叶背刺吸汁液, 造成叶片变黄、萎蔫甚至导致死亡。此外,此虫可 分泌大量蜜路,造成煤污,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 用 粉虱类的防治措施 1.加强植物检疫工作,避免将虫带入 塑料大棚和温室。早春,做好虫情预测 预报,及时开展有效的防治工作。 2.加强养护。清除大棚和温室周围杂 草,以减轻虫源。阴蔽、通风透光不良 都有利于粉虱的发生,适当修枝,勤除 杂草,以减轻危害。 防治方法3.物理防治。白粉虱成虫对黄色有强烈趋性,可 用黄色诱虫板诱杀。 4.药剂防治。3~8月严重危害期,可采用80%敌敌 畏熏蒸成虫,按1ml/m3原液,兑水1~2倍,每隔 5~7d喷1次,连续5~7次,并注意密闭门窗8 h。亦 可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乐斯 本乳油2000倍液, 2.5%溴氰菊酯乳油或25%扑虱 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时注意药液均匀,叶背 处更应周到。 四、叶蝉类叶蝉类属同翅目叶蝉科,身体细长,常能跳 , 跃,能横走,易飞行。通称浮尘子,又名叶 跳虫,种类很多。在园林植物上常见的有大 青叶蝉、小绿叶蝉、棉叶蝉、二星叶蝉等。 (一)大青叶蝉1、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全国各地。危害木芙蓉、杜鹃、 梅、李、樱花、海棠、梧桐、扁柏、桧 柏、杨、柳、刺槐等多种花木。以成虫 和若虫刺吸植物汁液,受害叶片呈现小 白斑,枝条枯死,影响生长发育,且可 传播病毒病。 2、识别特征成虫体长7―10mm,雄较雌略小,青绿色。头橙黄色,左右 成虫 各具1小黑斑,单眼2个,红色,单眼间有2个多角形黑斑。 前翅革质绿色微带青蓝,端部色淡近半透明;前翅反面、后 翅和腹背均黑色,腹部两侧和腹面橙黄色。足黄白至橙黄色。 卵长卵圆形,微弯曲,一端较尖,长约1.6mm,乳白至黄白 色。 若虫与成虫相似,共5龄。 若虫
3、生活习性一年3~5代,以卵于树木枝条表皮下越冬。4 月孵化,若虫期30―50天,第l代成虫发生期 为5月下旬―7月上旬。各代发生期大体为:第 1代4月上旬―7月上旬,成虫5月下旬开始出现; 第2代6月上旬―8月中旬,成虫7月开始出现; 第3代7月中旬―11月中旬,成虫9月开始出现。 发生不整齐,世代重叠。 3、生活习性成虫有趋光性,夏季颇强,晚秋不明显,可能 是低温所致。产卵于寄主植物茎秆、叶柄、 主脉、枝条等组织内,以产卵器刺破表皮成 月牙形伤口,产卵6―12粒于其中,排列整齐, 产卵处的植物表皮成肾形凸起。每雌可产卵 30一70粒,非越冬卵期9一15天,越冬卵期达 5个月以上。10月下旬为产卵盛期,直至秋后, 以卵越冬。 (二)小绿叶蝉1、分布与危害 又名小绿浮尘子、叶跳虫,分布普遍。危害 桃花、梅花、樱花、红叶李、苹果等花木。 以成虫和若虫栖息于叶背,吮吸汁液危害, 初期使叶片正面呈现白色小斑点,严重时全 叶苍白,早期脱落。
2、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3~4mm,绿色或黄绿色。头略呈三角形, 复眼灰褐色,无单眼。中胸小盾片中央有1横凹纹 和白色斑。前翅绿色,半透明,后翅无色透明。雌 成虫腹面草绿色,雄成虫腹面黄绿色。卵长0.8mm, 新月形。初时乳白色半透明,孵化前淡绿色。若虫 似成虫,黄绿色,具翅芽。 3、生活习性 世代数因地而异,江苏、浙江1年9~11代,广东 12~13代,海南17代。以成虫在杂草丛中或树皮缝 内越冬。在杭州,越冬成虫于3月中旬开始活动,3 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产卵盛期,卵产于叶背主脉内, 初孵若虫在叶背危害。3龄长出翅芽后,善爬善跳, 喜横走。全年有两次危害高峰:5月下旬至6月中旬、 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有世代重叠现象。成虫白天 活动,无趋光性。 叶蝉类的防治措施1.加强庭园绿地的管理,清除树木、花卉附 近的杂草。结合修剪,剪除有产卵伤疤的枝条。 2.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3.在成虫、若虫危害期,喷施10%吡虫啉可 湿性粉剂1500倍液, 40%乐斯本乳油2 000倍 液,20%杀灭菊脂乳油或2.5%功夫乳油2000 倍液、20%叶蝉散乳油1000倍液。 五、蜡蝉类属同翅目蜡蝉科,体小型至大型。中足基节 长,着生在身体的两侧,互相远离,后足基 节短,固定不能活动,并互相接触,能跳跃。 常见的有斑衣蜡蝉、龙眼鸡、八点蜡蝉等, 以斑衣蜡蝉为例。 斑衣蜡蝉1、分布与危害 又名椿皮蜡蝉。危害臭椿、香椿、香樟、悬 铃木、红叶李、紫藤、法桐、槐、榆、黄杨、 珍珠梅、女贞、桂花、樱桃、美国地锦和葡 萄等。成虫和若虫刺吸嫩梢及幼叶的汁液, 造成叶片枯黄,嫩梢萎蔫,枝条畸形以及诱 发煤污病。 2、识别特征 3、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枝干和附近建筑物上越 冬。翌年4月若虫孵化,5月上中旬为若虫孵化 盛期。小若虫群居在嫩枝幼叶上危害,稍有惊 动便蹦跳而逃离。其危害不仅影响枝蔓当年的 成熟,还影响来年枝条的生长发育。6月中下 旬成虫出现,成虫和若虫常常数十头群集危害, 此时寄主受害更加严重。成虫交配后,将卵产 在避风处,卵粒排列呈块状,每块卵粒不等, 卵块覆盖有黄褐色分泌物,类似黄土泥块贴在 树干皮上。10月成虫逐渐死亡,留下卵块越冬。 蜡蝉类的防治措施 1.消灭卵块。秋冬季节修剪和刮除卵 块,以消灭虫源。 2.药剂防治。 若虫初孵期结合防治其 他害虫,喷施5%氟氯氰菊酯(百树得) 乳油5000倍液防治。 六、蝽类蝽类属半翅目,以刺吸式口器危害植物的叶 片、花、果实等,但不同种类危害症状不同。 在园林植物上常见的有盲蝽科的中绿盲蝽、 黑盲蝽、网蝽科的梨网蝽、杜鹃冠网蝽等。 (一)绿盲蝽1、分布与危害 分布全国各地。以长江流域各地发生较为普 遍,造成较重危害,危害木槿、石榴、海棠、 菊花、桃、山茶等。成、若虫喜群集危害嫩 叶、叶芽、花蕾。叶片被害后,出现黑斑和 孔洞,严重时叶片扭曲皱缩。花蕾被害处渗 流出黑褐色汁液,影响开花和观赏。
2、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约5mm,黄绿至浅绿色,触角4节, 比体短。前胸背板绿色,上有微弱的小刻点。 足绿色,腿节膨大。卵香蕉形,黄绿色,长 约1mm, 卵盖乳黄色,中央凹陷。若虫体长 , 3mm左右,鲜绿色。5龄老熟若虫全体密布黑 色细毛。 3、生活习性 1年发生4~5代,以卵在寄主的枝干表皮 年发生4~5代 4~5 伤口组织内越冬。翌年4 伤口组织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为若虫 盛孵期, 月上中旬羽化成虫。 2~5代 盛孵期,5月上中旬羽化成虫。第2~5代 分别在6月上旬、 月中旬、 月中旬和9 分别在6月上旬、7月中旬、8月中旬和9 月中旬出现。 10月中下旬开始产卵 月中下旬开始产卵。 月中旬出现。从10月中下旬开始产卵。 成虫活跃善飞,有趋光性, 成虫活跃善飞,有趋光性,成虫羽化后 6~7d开始产卵 卵散产于嫩叶主脉、 开始产卵, 6~7d开始产卵,卵散产于嫩叶主脉、叶 柄及嫩茎组织内。 柄及嫩茎组织内。 3、生活习性成虫、若虫均不耐高温干燥, 成虫、若虫均不耐高温干燥,喜多雨潮湿环境 下生活,发生数量多,危害重。 下生活,发生数量多,危害重。成虫白天隐 蔽在枝叶处,傍晚后喜群集于花叶嫩头、 蔽在枝叶处,傍晚后喜群集于花叶嫩头、幼 蕾等处刺吸汁液,致使枝叶丛生,叶片破碎, 蕾等处刺吸汁液,致使枝叶丛生,叶片破碎, 花蕾大量脱落, 花蕾大量脱落,影响观赏价值 (二)梨冠网蝽1、分布与危害 、 又名梨网蝽。分布广泛,危害樱花、梅花、月季、 又名梨网蝽。分布广泛,危害樱花、梅花、月季、 杜鹃、海棠、桃花、苹果、梨等花木。成虫和若虫 杜鹃、海棠、桃花、苹果、梨等花木。 在叶背刺吸汁液, 在叶背刺吸汁液,被害处有许多斑斑点点的褐色粪 便和产卵时留下的蝇粪状黑点, 便和产卵时留下的蝇粪状黑点,整个受害叶片背面 呈锈黄色,正面形成苍白色斑点。受害严重时, 呈锈黄色,正面形成苍白色斑点。受害严重时,叶 片上斑点成片,全叶失绿呈苍白色,提早脱落。 片上斑点成片,全叶失绿呈苍白色,提早脱落。 2、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约3.5mm 体形扁平,黑褐色。 3.5mm, 成虫体长约3.5mm,体形扁平,黑褐色。前胸 背板两侧延伸成扇形,上有网状花纹。 背板两侧延伸成扇形,上有网状花纹。前翅 略呈长方形,布满网状花纹, 略呈长方形,布满网状花纹,静止时前翅重 中间形成“ 字纹。后翅膜质, 叠,中间形成“X”字纹。后翅膜质,白色 透明,翅脉暗褐色。卵长约0.6mm 长椭圆形, 0.6mm, 透明,翅脉暗褐色。卵长约0.6mm,长椭圆形, 一端弯曲,淡绿到黄绿色。若虫共5 一端弯曲,淡绿到黄绿色。若虫共5龄。初孵 若虫乳白色,最后变成深褐色。身体两侧有 若虫乳白色,最后变成深褐色。 明显的锥状刺突。 明显的锥状刺突。
3、生活习性 世代数因地而异,华北1 3~4代 世代数因地而异,华北1年3~4代,华中和华南 5~6代 以成虫在树皮裂缝、枯枝落叶、 1年5~6代,以成虫在树皮裂缝、枯枝落叶、杂 草丛中或土块缝隙中越冬。次年4月上、中旬, 草丛中或土块缝隙中越冬。次年4月上、中旬, 越冬成虫开始活动。 月下旬开始产卵, 越冬成虫开始活动。4月下旬开始产卵,卵产 在叶背组织里,上面覆有黄褐色胶状物。 在叶背组织里,上面覆有黄褐色胶状物。初孵 若虫不甚活动,有群集性, 若虫不甚活动,有群集性,2龄后活动范围逐 渐扩大。 月中旬第1代成虫大量出现。 渐扩大。6月中旬第1代成虫大量出现。成、若 虫喜群集叶背主脉附近危害。成虫期1 虫喜群集叶背主脉附近危害。成虫期1个月以 产卵期也长,有世代重叠现象。全年7~8 上,产卵期也长,有世代重叠现象。全年7~8 月份危害最严重。10月中 月中、 月份危害最严重。10月中、下旬以后成虫开始 越冬。 越冬。 蝽类的防治措施 1.加强养护。及时清除落叶和杂草,注意通 风透光,创造不利于该虫的生活条件。 2.化学防治。用3%呋喃丹颗粒剂埋入盆栽花 木的土壤中(每盆5g左右,深5 cm),可达 到防治该类害虫的目的。发生严重时可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倍液、80%敌敌 畏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 蝽类的防治措施3.保护和利用天敌。草岭、蜘蛛、蚂蚁等都 是蝽类的天敌,当天敌较多时,尽量不喷药 剂,以保护天敌。 七、蓟马类蓟马类属缨翅目。种类很多,食性较杂, 蓟马类属缨翅目。种类很多,食性较杂,多 为植食性。在园林植物上常见的有花蓟马、 为植食性。在园林植物上常见的有花蓟马、 烟蓟马、黄胸蓟马、榕管蓟马等。 烟蓟马、黄胸蓟马、榕管蓟马等。 (一)花蓟马1、分布与危害 、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危害剑兰、柑桔、香石 竹、唐菖蒲、菊花、美人蕉、木槿、玫瑰、 牵牛、葱兰、石蒜、紫薇、合欢、兰花、九 里香、荷花、月季、夜来香、茉莉等花木。 多在花内危害。 2、识别特征 雌成虫体长1.3~1.5mm 赭黄色。触角8 1.3~1.5mm, 雌成虫体长1.3~1.5mm,赭黄色。触角8节, 念珠状。头部短于前胸, 念珠状。头部短于前胸,头顶前缘仅中央略 突出,各单眼内缘有橙红色月晕, 突出,各单眼内缘有橙红色月晕,单眼间鬃 位于单眼三角形连线上。翅为缨翅, 长,位于单眼三角形连线上。翅为缨翅,不 善飞行。卵肾形,长约0.3mm 0.3mm。 龄若虫长1mm 1mm, 善飞行。卵肾形,长约0.3mm。2龄若虫长1mm, 黄色,复眼红色,触角7 节最长。 黄色,复眼红色,触角7节,3、4节最长。
3、生活习性 、 在我国南方1年约11~14代。以成虫越冬。5月 中、下旬至6月危害严重。成虫有很强的趋花 性,凡有香味、花冠较大的蕊心内,成虫、 若虫多达上百头。卵多产于花瓣、花丝、嫩 叶表皮内,产卵处稍膨大或隆起,可对光检 查发现。 (二)榕蓟马1、分布与危害 、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河南、河北、山 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北方主要在温室 内)。危害榕树、无花果、杜鹃、龙船花等,以成 虫、若虫吸食嫩芽、嫩叶,在叶背面形成大小不一 的紫褐色斑点,进而沿中脉向叶面折叠,形成饺子 状的虫瘿,叶内常有几十至上百头若虫、成虫危害, 是榕树等的重要害虫之一。 2、识别特征 雌成虫体长2.6mm 雄成虫体长2.0~2.2mm 2.6mm, 2.0~2.2mm, 雌成虫体长2.6mm,雄成虫体长2.0~2.2mm, 体黑色,有光泽。触角8 念珠状, 体黑色,有光泽。触角8节,念珠状,翅无色 透明,前翅较宽,翅缘直。雄虫腹部第9 透明,前翅较宽,翅缘直。雄虫腹部第9节侧 鬃及管状体均短于雌虫。卵肾形,乳白色。 鬃及管状体均短于雌虫。卵肾形,乳白色。 若虫4 若虫4龄。 3、生活习性 北方1年多代,常以成虫越冬, 北方1年多代,常以成虫越冬,广东和北方温 室内全年发生。发育适温为25℃ 25℃, 室内全年发生。发育适温为25℃,相对湿度 50%~70%,干燥的气候对发生有利。 50%~70%,干燥的气候对发生有利。成、若虫 均嗜食榕树叶片。 均嗜食榕树叶片。成虫腹部有向上翘动的习 多产卵于嫩叶表面。 性,多产卵于嫩叶表面。该虫常与大腿榕管 蓟马混合发生。 蓟马混合发生。 蓟马类的防治措施 1.清除田间及周围杂草,及时喷水、灌水、 浸水。结合修剪摘除虫瘿叶、花,并立即 销毁。 2.化学防治。在大面积发生高峰前期,喷 洒10%多来宝胶悬剂2000倍液、10%吡虫 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 油1000倍液防治效果良好。也可用番桃叶、 乌桕叶或蓖麻叶兑水5倍煎煮,过滤后喷洒。 3.盆栽花木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3~5g、 15%铁灭克颗粒剂1~2g施入盆土中。 八、木虱类木虱类属同翅目木虱科。体小型,形状如小 蝉,善跳能飞。在园林植物上常见的有梧桐 木虱、柑橘木虱、樟叶木虱等。 (一)梧桐木虱1、分布与危害 又叫青桐木虱。分布于北京、河南、山东、 又叫青桐木虱。分布于北京、河南、山东、 陕西、江苏、浙江等地区,危害梧桐。 陕西、江苏、浙江等地区,危害梧桐。常以 成虫和若虫群集于嫩梢或枝叶,吸汁危害, 成虫和若虫群集于嫩梢或枝叶,吸汁危害, 尤以嫩梢和叶背居多。 尤以嫩梢和叶背居多。若虫分泌白色棉絮状 蜡质物,影响树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蜡质物,影响树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 诱发霉菌寄生。严重时,叶片提早脱落, 诱发霉菌寄生。严重时,叶片提早脱落,枝 梢干枯。 梢干枯。 2、识别特征 3、生活习性 以卵在枝叶上越冬。次年4 1年2代,以卵在枝叶上越冬。次年4月下旬至 月上旬越冬卵开始孵化, 月上、 5月上旬越冬卵开始孵化,6月上、中旬羽化 成虫,下旬为羽化盛期。 代若虫7 成虫,下旬为羽化盛期。第2代若虫7月中旬 发生, 月上、中旬羽化, 发生,8月上、中旬羽化,8月下旬成虫开始 产卵,卵散产于枝叶等处。 产卵,卵散产于枝叶等处。 3、生活习性成虫产卵前需补充营养,成虫寿命约6 成虫产卵前需补充营养,成虫寿命约6周。若 虫潜居于白色棉絮状蜡丝中,行动迅速, 虫潜居于白色棉絮状蜡丝中,行动迅速,无 跳跃能力。若虫、成虫均有群聚性, 跳跃能力。若虫、成虫均有群聚性,往往几 十头群聚在嫩梢或棉絮状白色蜡质物中。 十头群聚在嫩梢或棉絮状白色蜡质物中。成 虫羽化1~2天后, 1~2天后 虫羽化1~2天后,移至无分泌物处继续吸食汁 喜爬行,如受惊扰,即跳跃它处。 液。喜爬行,如受惊扰,即跳跃它处。 木虱类的防治措施 1.苗木调运时加强检查,禁止带虫材料外运。 结合修剪,剪除带卵枝条。 2.若虫发生盛期(叶背出现白色絮状物时) 喷施机油乳剂30~40倍液,25%扑虱灵可湿性 粉剂或40%速扑杀乳油或1%杀虫素2000倍液。 3.保护天敌,如赤星瓢虫、黄条瓢虫、草蛉 等,对梧桐木虱的卵和若虫都能捕食。 九、螨类螨类属于蛛形纲,蜱螨目,俗称红蜘蛛。整个身体 分为颚体和躯体两部分。种类多,危害广,多数以 危害叶片为主,受害叶片表面出现许多灰白色的小 点,失绿,失水,影响光合作用,导致生长缓慢甚 至停止,严重时落叶枯死。在园林植物上常见的有 朱砂叶螨、山楂叶螨、二点叶螨、柑橘全爪螨、史 氏始叶螨、柏小爪螨、卵形短须螨、侧多食跗线螨 等。 (一)朱砂叶螨1、分布与危害 又名棉红蜘蛛。分布广泛, 又名棉红蜘蛛。分布广泛,是世界性的 害螨,也是许多花卉的主要害螨。 害螨,也是许多花卉的主要害螨。危害 香石竹、菊花、凤仙花、茉莉、月季、 香石竹、菊花、凤仙花、茉莉、月季、 桂花、一串红、鸡冠花、蜀葵、木槿、 桂花、一串红、鸡冠花、蜀葵、木槿、 木芙蓉、万寿菊、天竺葵、鸢尾、山梅 木芙蓉、万寿菊、天竺葵、鸢尾、 花等花木。被害叶片初呈黄白色小斑点, 花等花木。被害叶片初呈黄白色小斑点, 后逐渐扩展到全叶,造成叶片卷曲, 后逐渐扩展到全叶,造成叶片卷曲,枯 黄脱落。 黄脱落。 2、识别特征 3、生活习性 世代数因地而异。1年发生12~20代。主要以受精雌 成螨在土块缝隙、树皮裂缝及枯叶等处越冬。越冬 时一般几个或几百个群集在一起。次春温度回升时 开始繁殖危害。在高温的7~8月份发生重。10月中、 下旬开始越冬。高温干燥利于其发生。降雨,特别 是暴雨,可冲刷螨体,降低虫口数量。 (二)山楂叶螨1、分布与危害 又名山楂红蜘蛛。分布于北京、辽宁、内蒙古、 又名山楂红蜘蛛。分布于北京、辽宁、内蒙古、河 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江苏、 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江苏、 江西等地。危害樱花、海棠、 榆叶梅、 江西等地。危害樱花、海棠、桃、榆叶梅、锦葵等 花木。群集在叶片背面主脉两侧吐丝结网, 花木。群集在叶片背面主脉两侧吐丝结网,并多在 网下栖息、产卵和危害。 网下栖息、产卵和危害。受害叶片常先从叶背近叶 柄的主脉两侧出现黄白色至灰白色小斑点, 柄的主脉两侧出现黄白色至灰白色小斑点,继而叶 片变成苍灰色,严重时则出现大型枯斑,叶片迅速 片变成苍灰色,严重时则出现大型枯斑, 枯焦并早期脱落,极易成灾。 枯焦并早期脱落,极易成灾。 2、识别特征 3、生活习性 世代数因地区气候条件和其它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 世代数因地区气候条件和其它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 辽宁1年5~6代,山东1年7~9代,河南1年12~13代。 辽宁1 5~6代 山东1 河南1 12~13代 以受精雌成螨在枝干树皮裂缝、 以受精雌成螨在枝干树皮裂缝、粗皮下或干基土壤 缝隙等处越冬。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 缝隙等处越冬。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越冬雌成 螨出蛰危害。当日均温达15℃时成虫开始产卵, 15℃时成虫开始产卵 螨出蛰危害。当日均温达15℃时成虫开始产卵,5 月中、下旬为第1代幼螨和若螨的出现盛期。6~7月 月中、下旬为第1代幼螨和若螨的出现盛期。6~7月 危害最重。进入雨季后种群密度下降,8~9月出现 危害最重。进入雨季后种群密度下降,8~9月出现 第二次危害高峰,10月底以后进入越冬状态 月底以后进入越冬状态。 第二次危害高峰,10月底以后进入越冬状态。 螨类的防治措施1.加强栽培管理,搞好圃地卫生,及时清除园地杂草和残枝虫叶,减 少虫源;改善园地生态环境,增加植被,为天敌创造栖息生活繁殖场所。 保持圃地和温室通风凉爽,避免干旱及温度过高。夏季园地要适时浇水 喷雾,尽量避免干旱或高温使害螨生存繁殖。初发生危害期,可喷清水 冲洗。 2.越冬期防治。 叶螨越冬的虫口基数直接关系到翌年的虫口密度,因 而必须做好有关防治工作,以杜绝虫源。对木本植物,刮除粗皮、翘皮, 结合修剪,剪除病、虫枝条,越冬量大时可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杀 灭在枝干上越冬的成螨。亦可树干束草,诱集越冬雌螨,来春收集烧毁。 3.药剂防治。 发现红蜘蛛在较多叶片危害时,应及早喷药。防治早期 危害,是控制后期猖獗的关键。可喷施1.8%阿维菌素乳油倍 液、5%尼索朗乳油或15%达螨灵乳油1500倍液、50%阿波罗悬浮剂 5000倍液。喷药时,要求做到细微、均匀、周到,要喷及植株的中、下 部及叶背等处,每隔10?15d喷1次,连续喷2?3次,有较好效果。 4.生物防治。 叶螨天敌种类很多,注意保护瓢虫、草蛉、小花蝽、植 绥螨等天敌。 第三节 主要枝干害虫及防治园林植物枝干害虫主要包括鞘翅目的天牛、小蠹虫、 吉丁虫、象甲,鳞翅目的木蠹蛾、透翅蛾、螟蛾,膜 翅目的树蜂、茎蜂等。 蛀干害虫的特点是: ①生活隐蔽。除成虫期营裸露生活外,其它各虫态均 在韧皮部、木质部营隐蔽生活。害虫危害初期不易被 发现,一旦出现明显被害征兆,则已失去防治有利时 机。 ②虫口稳定。枝干害虫大多生活在植物组织内部,受 环境条件影响小,天敌少,虫口密度相对稳定。 ③危害严重。枝干害虫蛀食韧皮部、木质部等,影响 输导系统传递养分、水分,导致树势衰弱或死亡,一 旦受侵害后,植株很难恢复生机。 一、天牛类属鞘翅目天牛科,身体多为长型,大小变化很大, 触角丝状,常超过体长,复眼肾形,包围于触角基 部。幼虫圆筒形,粗肥稍扁,体软多肉,白色或淡 黄色,头小,胸部大,胸足极小或无。以幼虫钻蛀 植物枝干,轻则树势衰弱影响观赏价值,重则损枝 折干,甚至枯死。主要种类有星天牛、光肩星天牛、 桑天牛、 双条杉天牛、桃红颈天牛、双斑锦天牛、 双条合欢天牛、松褐天牛等 (一)星天牛1、分布与危害 又名白星天牛、柑橘星天牛。分布很广, 几乎遍及全国。食性杂,危害杨、柳、榆、 刺槐、悬铃木、母生、乌桕、相思树、柑橘、 樱花、海棠等。以成虫啃食枝干嫩皮,以幼 虫钻蛀枝干,破坏输导组织,影响正常生长 及观赏价值,严重时被害树易风折枯死。 2、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20~41mm,体黑色有光泽。前胸 背板两侧有尖锐粗大的刺突。每鞘翅上有大 小不规则的白斑约20个,鞘翅基部有黑色颗 粒。卵长5~6mm, 长椭圆形,黄白色。老熟 幼虫体长38~60mm,乳白色至淡黄色,头部 褐色, 前胸背板黄褐色,有“凸”字斑,“凸” 字斑上有2个飞鸟形纹,足略退化。蛹纺锤型, 长30~38mm, 黄褐色,裸蛹(图5-43)。
3、生活习性 南方1年1代,北方2~3年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 干内越冬,翌年3月以后开始活动。成虫5~7月羽化 飞出,6月中旬为盛期,成虫咬食枝条嫩皮补充营 养。产卵时先咬一“T”形或“八”字形刻槽。卵 多产于树干基部和主侧枝下部,以树干基部向上 10cm以内为多。每一刻槽产一粒,产卵后分泌一种 胶状物质封口,每雌虫可产卵23~32粒。卵期 9~15d,初孵幼虫先取食表皮,1~2个月以后蛀入木 质部,11月初开始越冬。 (二)桑天牛1、分布与危害 又名粒肩天牛,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在江、 浙地区,普遍危害。以幼虫蛀食枝干,轻则影响树 体发育,重则全株枯死。主要危害桑、杨、柳、榆、 枫杨、油桐、山核桃、柑桔、枇耙、苹果、梨、枣、 海棠、樱花、无花果等园林树木和果树。成虫啃食 嫩枝皮层,造成枝枯叶黄,幼虫蛀食枝干木质部, 降低工艺价值,严重受害时常整枝、整株枯死。
2、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26~51mm,体宽18~16mm。体和鞘翅 都为黑色,密被黄褐色绒毛,一般背面呈青棕色, 腹面棕黄色,深浅不一。前胸背板有横行皱纹,两 侧中央各有一刺状突起。鞘翅基部密布黑色光亮的 瘤状颗粒。卵扁平,长5~7mm,长随圆形。幼虫体 长60mm左右,圆筒形,乳白色。第1胸节发达,背 板后半部密生棕色颗粒小点,背板中央有3对尖叶 状凹皱纹。蛹体长50mm ,纺锤形,淡黄色。 3、生活习性 南方每年1代,在北方2或3年完成1代,以 成熟幼虫在树干孔道中越冬,2~3年1代时, 幼虫期长达2年,至第2年6月初化蛹,下旬羽 化,7月上中旬开始产卵,下旬孵化。在广东、 台湾1年1代的地区,越冬幼虫5月上旬化蛹, 下旬羽化,6月上旬产卵,中旬孵化。 3、生活习性成虫于6、7月间羽化后,一般晚间活动有假死性, 喜吃新枝树皮、嫩叶及嫩芽。被害伤痕边缘残留绒 毛状纤维物,伤痕呈不规则条块状。卵多产在直径 10~30mm粗的一年生枝条上。先咬破树皮和木质部, 成“U”字形伤口,然后产入卵粒。一头雌虫约产卵 一百多粒。卵经两周左右孵化,初孵幼虫即蛀入木 质部,逐渐侵入内部,向下蛀食成直的孔道,每隔 一定距离向外有一排粪孔。幼虫化蛹时,头向上方, 以木屑填塞蛀道上、下两端。蛹经20d左右羽化, 蛀圆形孔外出。 (三)双条杉天牛1、分布与危害 我国发生普遍。以幼虫危害侧柏、桧柏和 龙柏等柏树以及罗汉松、杉木等。该虫多危 害衰弱树和管理养护粗放的柏树,是柏树上 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被害初期树表没有 任何症状,枝上出现黄叶时,已为时过晚, 再看树皮早已环剥,皮下堆满虫粪。
2、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为10mm左右,扁圆筒形。前胸背板有 5个突起点,鞘翅黑褐色,有两条棕黄色横带。卵 2mm 椭圆形,长2mm,白色,体似稻米粒。幼虫老熟时 体长为15m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颜瘦植物酵素多肽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