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最精华的篇目温舒

当前位置: >>
古文观止全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目 录 第一卷 周文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左传》)周文 【周郑交质】(隐公三年 《左传》)周文 【石F谏宠州吁】(隐公三年 《左传》)周文 【臧僖伯谏观鱼】(隐公五年 《左传》)周文 【郑庄公戒饬守臣】(隐公十一年 《左传》)周文 【臧哀伯谏纳郜鼎】(桓公二年 《左传》)周文 【季梁谏追楚师】(桓公六年 《左传》)周文 【曹刿论战】(庄公十年 《左传》)周文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僖公四年 《左传》)周文 【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五年 《左传》)周文 【齐桓下拜受胙】(僖公九年 《左传》)周文 【阴饴甥对秦伯】(僖公十五年 《左传》)周文 【子鱼论战】(僖公二十二年 《左传》)周文 【寺人披见文公】(僖公二十四年 《左传》)周文 【介之推不言禄】(僖公二十四年 《左传》)周文 【展喜犒师】(僖公二十六年 《左传》)周文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 《左传》)周文 【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 《左传》)周文 第二卷 周文 【郑子家告赵宣子】(文公十七年 《左传》)周文 【王孙满对楚子】(宣公三年 《左传》)周文 【齐国佐不辱命】(成公二年 《左传》)周文 【楚归晋知】(成公三年 《左传》)周文 【吕相绝秦】(成公十三年 《左传》)周文 【驹支不屈于晋】(襄公十四年 《左传》)周文 【祁奚请免叔向】(襄公二十一年 《左传》)周文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襄公二十四年 《左传》)周文 【晏子不死君难】(襄公二十五年 《左传》)周文 【季札观周乐】(襄公二十九年 《左传》)周文 【子产坏晋馆垣】(襄公三十一年 《左传》)周文 【子产论尹何为邑】(襄公三十一年《左传》)周文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昭公元年 《左传》)周文 【子革对灵王】(昭公十二年 《左传》)周文 【子产论政宽猛】(昭公二十年 《左传》)周文 【吴许越成】(哀公元年 《左传》)周文 第三卷 周文 【祭公谏征犬戎】(周语上 《国语》)周文 【召公谏厉王止谤】(周语上《国语》)周文 【襄王不许请隧】(周语中 《国语》)周文 【单子知陈必亡】(周语中 《国语》)周文1字 数 720 236 296 274 517 361 520 316 367 394 138 254 322 247 257 267 373 243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450 223 469 363 871 417 441 286 234 727 677 420 295 733 319 37035 36 37 38637 330 420 904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展禽论祀爰居】(鲁语上 《国语》)周文 【里革断罟匡君】(鲁语上 《国语》)周文 【敬姜论劳逸】(鲁语下 《国语》)周文 【叔向贺贫】(晋语八 《国语》)周文 【王孙圉论楚宝】(楚语下 《国语》)周文 【诸稽郢行成于吴】(吴语 《国语》)周文 【申胥谏许越成】(吴语 《国语》)周文 【春王正月】(隐公元年《公羊传》)周文 【宋人及楚人平】(宣公十五年 《公羊传》)周文 【吴子使札来聘】(襄公二十九年 《公羊传》)周文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Y梁传》)周文 【虞师晋师灭夏阳】(僖公二年 《谷梁传》)周文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檀弓上 《礼记》)周文 【曾子易箦】(檀弓上 《礼记》)周文 【有子之言似夫子】(檀弓上 《礼记》)周文 【公子重耳对秦客】(檀弓下 《礼记》)周文 【杜扬觯】(檀弓下 《礼记》)周文 【晋献文子成室】(檀弓下 《礼记》)周文 第四卷 周文 【苏秦以连横说秦】(《国策》)周文 【司马错论伐蜀】(《国策》)周文 【范雎说秦王】(《国策》)周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国策》)周文 【颜咚灯胪酢浚ā豆摺罚┲芪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周文 【赵威后问齐使】(《国策》)周文 【庄辛论幸臣】(《国策》)周文 【触说赵太后】(《国策》)周文 【鲁仲连义不帝秦】(《国策》)周文 【鲁共公择言】(《国策》)周文 【唐雎说信陵君】(《国策》)周文 【唐雎不辱使命】(《国策》)周文 【乐毅报燕王书】(《国策》)周文 【李斯谏逐客书】(秦文)周文 【卜居】(《楚辞》)周文 【宋玉对楚王问】(《楚辞》)周文 第五卷 汉文 【五帝本纪赞】(《史记》)汉文 【项羽本纪赞】(《史记》)汉文 【秦楚之际月表】(《史记》)汉文 【高祖功臣侯年表】(《史记》)汉文 【孔子世家赞】(《史记》)汉文2677 258 560 351 405 547 338 236 518 485 170 440 189 202 357 255 308 100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438 390
31174 75 76 77 78231 231 345 465 143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外戚世家序】(《史记》)汉文 【伯夷列传】(《史记》)汉文 【管晏列传】(《史记》)汉文 【屈原列传】(《史记》)汉文 【酷吏列传序】(《史记》)汉文 【游侠列传序】(《史记》)汉文 【滑稽列传】(《史记》)汉文 【货殖列传序】(《史记》)汉文 【太史公自序】(《史记》)汉文 【报任少卿书】(司马迁)汉文 第六卷 汉文 【高帝求贤诏】(《西汉文》)汉文 【文帝议佐百姓诏】(《西汉文》)汉文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西汉文》)汉文 【武帝求茂材异等诏】(《西汉文》)汉文 【贾谊过秦论上】(《西汉文》)汉文 【贾谊治安策】(一)】(《西汉文》)汉文 【晁错论贵粟疏】(《西汉文》)汉文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西汉文》)汉文 【司马相如上书谏猎】(《西汉文》)汉文 【李陵答苏武书】(《西汉文》)汉文 【路温舒尚德缓刑书】(《西汉文》)汉文 【杨帘ㄋ锘嶙谑椤浚ā段骱何摹罚┖何 【光武帝临淄劳耿m】(《东汉文》)汉文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东汉文》)汉文 【诸葛亮前出师表】(《后汉文》)汉文 【诸葛亮后出师表】(《后汉文》)汉文 第七卷 六朝、唐文 【陈情表】(李密)六朝、唐文 【兰亭集序】(王羲之)六朝、唐文 【归去来辞】(陶渊明)六朝、唐文 【桃花源记】(陶渊明)六朝、唐文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六朝、唐文 【北山移文】(孔稚)六朝、唐文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六朝、唐文 【为徐敬业讨武紫浚姹鐾酰┝⑻莆 【滕王阁序】(王勃)六朝、唐文 【与韩荆州书】(李白)六朝、唐文 【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六朝、唐文 【吊古战场文】(李华)六朝、唐文 【陋室铭】(刘禹锡)六朝、唐文 【阿房宫赋】(杜牧)六朝、唐文3266 996 3 802 871 823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214 227 227 76 11 7
303 752 762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575 391 399 396 210 784 445 526 916 598 141 768 101 630 119 120 121 122 123【原道】(韩愈)六朝、唐文 【原毁】(韩愈)六朝、唐文 【获麟解】(韩愈)六朝、唐文 【杂说一】(韩愈)六朝、唐文 【杂说四】(韩愈)六朝、唐文 第八卷 唐文 【师说】(韩愈)唐文 【进学解】(韩愈)唐文 【圬者王承福传】(韩愈)唐文 【讳辩】(韩愈)唐文 【争臣论】(韩愈)唐文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韩愈)唐文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韩愈)唐文 【与于襄阳书】(韩愈)唐文 【与陈给事书】(韩愈)唐文 【应科目时与人书】(韩愈)唐文 【送孟东野序】(韩愈)唐文 【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唐文 【送董邵南序】(韩愈)唐文 【送杨少尹序】(韩愈)唐文 【送石处士序】(韩愈)唐文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韩愈)唐文 【祭十二郎文】(韩愈)唐文 【祭鳄鱼文】(韩愈)唐文 【柳子厚墓志铭】(韩愈)唐文 第九卷 唐、宋文 【驳《复仇议》】(柳宗元)唐、宋文 【桐叶封弟辨】(柳宗元)唐、宋文 【箕子碑】(柳宗元)唐、宋文 【捕蛇者说】(柳宗元)唐、宋文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唐、宋文 【梓人传】(柳宗元)唐、宋文 【愚溪诗序】(柳宗元)唐、宋文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柳宗元)唐、宋文 【钴a潭西小丘记】(柳宗元)唐、宋文 【小石城山记】(柳宗元)唐、宋文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柳宗元)唐、宋文 【待漏院记】(王禹)唐、宋文 【黄冈竹楼记】(王禹)唐、宋文 【书《洛阳名园记》后】(李格非)唐、宋文 【严先生祠堂记】(范仲淹)唐、宋文 【岳阳楼记】(范仲淹)唐、宋文4 144 180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558 920 809 629
541 424 322 775 619 176 440 604 498 2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797 338 410 570 583
411 269 685 633 405 277 271 440 159 160 161 162 163 164【谏院题名记】(司马光)唐、宋文 【义田记】(钱公辅)唐、宋文 【袁州州学记】(李M)唐、宋文 【朋党论】(欧阳修)唐、宋文 【纵囚论】(欧阳修)唐、宋文 【释秘演诗集序】(欧阳修)唐、宋文 第十卷 宋文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宋文 【送杨序】(欧阳修)宋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宋文 【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宋文 【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宋文 【丰乐亭记】(欧阳修)宋文 【醉翁亭记】(欧阳修)宋文 【秋声赋】(欧阳修)宋文 【祭石曼卿文】(欧阳修)宋文 【泷冈阡表】(欧阳修)宋文 【管仲论】(苏洵)宋文 【辨奸论】(苏洵)宋文 【心术】(苏洵)宋文 【张益州画像记】(苏洵)宋文 【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宋文 【范增论】(苏轼)宋文 【留侯论】(苏轼)宋文 【贾谊论】(苏轼)宋文 【晁错论】(苏轼)宋文 第十一卷 宋文 【上梅直讲书】(苏轼)宋文 【喜雨亭记】(苏轼)宋文 【凌虚台记】(苏轼)宋文 【超然台记】(苏轼)宋文 【放鹤亭记】(苏轼)宋文 【石钟山记】(苏轼)宋文 【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宋文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苏轼)宋文 【前赤壁赋】(苏轼)宋文 【后赤壁赋】(苏轼)宋文 【三槐堂铭】(苏轼)宋文 【方山子传】(苏轼)宋文 【六国论】(苏辙)宋文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宋文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宋文5205 715 490 732 508 505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618 396 394 456 568 505 480 503 357
735 765 656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642 462 507 647 601 599
446 681 453 632 614 553 199 200 201 202 203 204【寄欧阳舍人书】(曾巩)宋文 【赠黎安二生序】(曾巩)宋文 【读孟尝君传】(王安石)宋文 【同学一首别子固】(王安石)宋文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宋文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王安石)宋文 第十二卷 明文 【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明文 【阅江楼记】(宋濂)明文 【司马季主论卜】(刘基)明文 【卖柑者言】(刘基)明文 【深虑论】(方孝孺)明文 【豫让论】(方孝孺)明文 【亲政篇】(王鏊)明文 【尊经阁记】(王守仁)明文 【象祠记】(王守仁)明文 【瘗旅文】(王守仁)明文 【信陵君救赵论】(唐顺之)明文 【报刘一丈书】(宗臣)明文 【《吴山图》记】(归有光)明文 【沧浪亭记】(归有光)明文 【《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坤)明文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明文 【徐文长传】(袁宏道)明文 【五人墓碑记】(张溥)明文904 432 103 333 619 446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510 678 402 347 618 774 2 904
358 717 441 860 795卷一 周文 【郑伯克段于鄢】 (隐公元年 《左传》 )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 共叔段,欲立之。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 城大叔。 祭仲曰: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 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 “姜氏欲之,焉辟害! ” 对曰: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 乎! ”公曰: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公子吕曰: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 “无庸,将自及。 ”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於廪延。子封曰: “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 “不义不昵,厚将崩。 ”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 “可矣! ”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 “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6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 有献於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 遗之。 ”公曰: “尔有母遗,我独无! ” 颍考叔曰: “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 “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 姜出而赋: “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 “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 施及庄公。 《诗》曰: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周郑交质】 (隐公三年 《左传》 )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 “无之。 ”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 於郑,郑公子忽为质於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 禾。周、郑交恶。 君子曰: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 溪、沼、b之毛,O、蘩、藻之菜,筐、_、、釜之器,潢@、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 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 、 《采O》 , 《雅》有《行苇》 、 《s酌》 ,昭忠信也。 ”【石F谏宠州吁】 (隐公三年 《左传》 )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 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蚤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 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石F谏曰: “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於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 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 p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 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 而速之,无乃不可乎?” 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臧僖伯谏观鱼】 (隐公五年 《左传》 )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 臧僖伯谏曰: “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 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 ;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 。 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L、夏苗、秋A、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 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 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 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公曰: “吾将略地焉。 ”遂往,陈鱼而观之。 僖伯称疾不从。 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郑庄公戒饬守臣】 (隐公十一年 《左传》 )7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 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 “君登矣! ”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 侯以许让公,公曰: “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取与闻。 ”乃与 郑人。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 “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 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 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也礼,悔祸 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 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惟许 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 ”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 “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 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 吾其能与许争乎?”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 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臧哀伯谏纳郜鼎】 (桓公二年 《左传》 )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 臧哀伯谏曰: “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 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E,带、裳、幅、舄,衡、、 、,昭其度也。藻、率、@、,Q、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 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缙欤哑涿饕病7虻拢蠖卸龋墙涤惺N摹⑽镆约椭 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俱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 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 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 听。 周内史闻之,曰: “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君违,不忘谏之以德。 ”【季梁谏追楚师】 (桓公六年 《左传》 ) 楚武王侵随,使e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斗伯比言于楚子曰: “吾不得 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 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 ”熊率且比曰: “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 “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 ”王毁军而纳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 “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 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 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 ”公曰: “吾牲环誓],粢盛丰备,何则不信?” 对曰: “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 ‘博硕肥]。 ’谓民力之 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蠡也,谓其备]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 ’谓 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 ‘嘉栗旨酒 ’ 。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 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 动则有成。 今民各有心, 而鬼神乏主, 君虽独丰, 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 庶免于难。 ”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8 【曹刿论战】 (庄公十年 《左传》 ) 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 能远谋。 ”遂入见。 问: “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 公曰: “咨癫ジ壹右玻匾孕拧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 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於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 驰之,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僖公四年 《左传》 ) 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 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 “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 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无棣。尔贡包茅不 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 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於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於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 “岂不 Y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Y同好,何如?”对曰: “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 之愿也。 ”齐侯曰: “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 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 屈完及诸侯盟。【宫之奇谏假道】 (僖公五年 《左传》 ) 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 “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 谓也。 ” 公曰: “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 “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於盟府。将虢是灭,何爱於虞?且虞能亲於 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 “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对曰: “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 ‘民不易物,惟德物。 ’如是, 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 “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师还, 馆於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齐桓下拜受胙】 (僖公九年 《左传》 ) 会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 “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 ” 齐侯将下拜。孔曰: “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 ‘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 ”对曰: “天 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 ’?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 ”下,拜, 登,受。9 【阴饴甥对秦伯】 (僖公十五年 《左传》 ) 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秦伯曰: “晋国和乎?”对曰: “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 丧其亲,不惮征纟善以立圉也。曰: ‘必报仇,宁事戎狄。 ’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纟善以待 秦命。曰: ‘必报德,有死无二。 ’以此不和。 ”秦伯曰: “国谓君何?”对曰: “小人戚,谓之不免; 君子恕,以为必归。小人曰: ‘我毒秦,秦岂归君?’君子曰: ‘我知罪矣,秦必归君。贰而执之, 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 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 ’ ”秦伯曰: “是吾心也。 ” 改馆晋侯,馈七牢焉。【子鱼论战】 (僖公二十二年 《左传》 )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 “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弗听。 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 曰: “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 “未可。 ”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 “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 “君未知战。偷兄耍涣校煸尬乙病W瓒 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驼撸晕岬幸病K浼昂T,获则取之,何有於二毛?明耻教 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 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Э梢病 ”【寺人披见文公】 (僖公二十四年 《左传》 ) 吕、S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 “蒲城之役,君命一 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 其速也?夫犹在,女其行乎! ”对曰: “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 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 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 公见之,以难告。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宫火。瑕甥、S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 伯诱而杀之。【介之推不言禄】 (僖公二十四年 《左传》 )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 “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 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 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 其母曰: “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 “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 母曰: “亦使知之,若何?”对曰: “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 “能 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 “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展喜犒师】 (僖公二十六年 《左传》 ) 齐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曰: “寡君闻君亲10 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 ”齐侯曰: “鲁人恐乎?” 对曰: “小人恐矣,君子则否。 ”齐侯曰: “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 “恃先 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 ‘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 载在盟府,太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 即位,诸侯之望曰: ‘其率桓之功。 ’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 ‘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 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 ” 齐侯乃还。【烛之武退秦师】 (僖公三十年 《左传》 )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於晋,且贰於楚也。晋军函陵,秦军锬稀X造吨2唬 “国 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 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 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 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 “不可。微夫人之 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蹇叔哭师】 (僖公三十二年 《左传》 )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 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 “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 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 “晋人 御师必于ァビ卸暄桑浩淠狭辏暮蟾拗挂玻黄浔绷辏耐踔俜缬暌病1厮朗羌洌嗍 尔骨焉。 ”秦师遂东。卷二 周文 【郑子家告赵宣子】 (文公十七年 《左传》 ) 晋侯合诸侯于扈,平宋也。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 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曰: “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九月,蔡侯 入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 十一月,克减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十二年六月,归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请陈侯于楚, 而朝诸君。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蒇陈事。十五年五月,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烛 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陈、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虽敝邑之事 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见于君。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虽我小国,则蔑以 过之矣。 今大国曰: ‘尔未逞吾志。 ’敝邑有亡,无以加焉。古人有言曰: ‘畏首畏尾,身其馀几?’又 曰; ‘鹿死不择音。 ’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命 之罔极,亦知亡矣,将悉敝赋,以待于,唯执事命之。文公二年,朝于齐。四年,为齐侵蔡,亦 获成于楚。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其罪也大国若弗图,无所逃命。 ”11 晋巩朔行成于郑,赵穿、公婿池为质焉。【王孙满对楚子】 (宣公三年 《左传》 )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 曰: “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 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 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r,卜世三十,卜年七 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齐国佐不辱命】 (成公二年 《左传》 ) 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玉磬与地。 “不可,则听客之所为。 ” 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 “必以萧同叔子为质,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 ” 对曰: “萧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 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 《诗》曰: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若以不孝令于 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 ‘我疆我理,南东其 亩。 ’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 也乎?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 而抚之,以役王命。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 《诗》曰: ‘布政优优,百禄是乃。 ’子实不 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曰: ‘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 赋,以犒从者。畏君之震,师徒挠败,吾子惠徼齐国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继旧好。唯是先君之敝 器土地不敢爱。子又不许。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 听’ 。 ”【楚归晋知】 (成公三年 《左传》 )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曰: “子其怨我乎?”对曰: “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 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 “然则德我乎?”对曰: “二国图其社 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 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 “子归,何以报我?”对曰: “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 “虽然,必告不Y。 ”对曰: “以君之 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 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 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王曰: “晋未可与争。 ” 重为之礼而归之。【吕相绝秦】 (成公十三年 《左传》 ) 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 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 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於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 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 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12 惧,绥靖诸侯。 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於西也。无禄,文公即世,穆不为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 迭我サ兀榫液茫ノ冶3牵迕鹞曳鸦⒗胛倚值埽勇椅彝耍愀参夜摇N蚁骞 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ブΑS淘干庾镉谀鹿D鹿ヌ闯蔽摇L煊掌渲裕 成王陨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穆、襄即世,康、灵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剪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蟊贼,以来荡 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剪我羁马。我是以有 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 “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 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陲。我是以有辅氏之聚。 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 “吾与女同好弃恶,复修旧 德,以追念前勋。 ”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 君又不祥,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之昏姻也。君来赐命曰: “吾与女伐狄” 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於使。君有二心於狄,曰: “晋将伐女。 ”狄应且憎,是用告我。 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 “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 楚三王,曰: ‘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不Y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一。 ”诸侯备闻此 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寡人帅以听命,惟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 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 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驹支不屈于晋】 (襄公十四年 《左传》 ) 会于向,将执戎子驹支。 范宣子亲数诸朝。曰: “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 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 今诸侯之事我寡君, 不如昔者, 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 诘朝之事,尔无与焉! 与, 将执女! ” 对曰: “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 毋是剪弃。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 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於是乎有ブΑ= 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 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ブ疽病F窀依攵簦拷窆僦β茫弈 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 为?不与於会,亦无瞢焉! ”赋《青蝇》而退。 宣子辞焉,使即事於会,成恺悌也。【祁奚请免叔向】 (襄公二十一年 《左传》 ) 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人谓叔向曰: “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叔向曰: “与 其死亡若何?《诗》曰: ‘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知也。 ” 乐王鲋见叔向曰: “吾为子请。 ”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 “必祁大夫。 ”室 老闻之曰: “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 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 “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 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诗》曰: ‘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夫子,觉者也。 ” 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对曰: “不弃其亲,其有焉?”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R而见宣 子,曰: “ 《诗》曰: ‘惠我无疆,子孙保之。 ’ 《书》曰: ‘圣有谟勋,明征定保。 ’夫谋而鲜过,惠 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13 乎?鲧殛而禹兴, 伊尹放大甲而相之, 卒无怨色。 管、 蔡为戮, 周公右王。 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 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宣子说,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 免焉而朝。【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襄公二十四年 《左传》 )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於子西以告宣子,曰: “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 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诸侯之贿聚於公室,则诸侯贰。 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何没没也!将焉用贿?夫令名, 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诗》云: ‘乐只君子, 邦家之基。 ’有令德也夫!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 是以远至迩安。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 ,而谓‘子浚我以生’乎?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 宣子说,乃轻币。【晏子不死君难】 (襄公二十五年 《左传》 ) 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晏子立於崔氏之门外,其人曰: “死乎?”曰: “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 曰: “行乎?”曰: “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 “归乎?”曰: “君死安归? 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 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 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 “必杀之。 ”崔子曰: “民之望也,舍之得 民。 ”【季札观周乐】 (襄公二十九年 《左传》 ) 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 、 《召南》 ,曰: “美哉! 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 ”为之歌《邶》 、 《{》 、 《卫》 ,曰: “美哉,渊乎!忧而不 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 为之歌《王》 ,曰: “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之歌《郑》 ,曰: “美哉!其细已甚, 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 ,曰: “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 国未可量也。 ”为之歌《豳》 ,曰: “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为之歌《秦》 ,曰: “此之谓夏声。 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为之歌《魏》 ,曰: “美哉,hh乎!大而婉,险而易 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 ”为之歌《唐》 ,曰: “思深哉! 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为之歌《陈》 ,曰: “国 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 为之歌《小雅》 ,曰: “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 ”为 之歌《大雅》 ,曰: “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 ” 为之歌《颂》 ,曰: “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 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 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 见舞《象》 、 《南a》者,曰: “美哉!犹有憾。 ”见舞《大武》者,曰: “美哉!周之盛也, 其若此乎! ”见舞《韶C》者,曰: “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 ”见舞《大夏》者,14 曰: “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见舞《韶》者,曰: “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 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子产坏晋馆垣】 (襄公三十一年 《左传》 ) 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士文伯让 之曰: “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 \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今吾子坏之。 虽从者能戒, 其若异客何?以敝邑之为盟主, 纟善完葺墙, 以待宾客, 若皆毁之, 其何以共命? 寡君使朊 ”对曰: “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 事。逢执事之不闲,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其输之,则君之 府实也,非荐陈之,不敢输也。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侨闻文公之为 盟主也,宫室卑庳,无观台榭,以崇大诸侯之馆,馆如公寝。库厩缮修,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圬人 以时Q馆宫室。诸侯宾至,甸设庭燎,仆人巡宫,车马有所,宾从有代,巾车脂辖,隶人牧圉,各 瞻其事;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公不留宾,而亦无废事;忧乐同之,事则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 不足。宾至如归,无宁迹坎晃房艿粒嗖换荚锸=裢L之宫数里,而诸侯舍于隶人。门不 容车,而不可逾越。盗贼公行,而天厉不戒。宾见无时,命不可知。若又勿坏,是无所藏币,以重 罪也。敢请执事,将何所命之?虽君之有鲁丧,亦敝邑之忧也。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 敢惮勤劳?” 文伯复命。赵文子曰: “信。我实不德,而以隶人之垣以赢诸侯,是吾罪也。 ”使士文伯谢不敏 焉。 晋侯见郑伯,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乃筑诸侯之馆。 叔向曰: “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何其释辞也? 《诗》曰: ‘辞之辑矣,民之协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其知之矣。 ”【子产论尹何为邑】 (襄公三十一年《左传》 )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 “少,未知可否。 ”子皮曰: “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 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产曰: “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 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于郑国,栋也。栋折榱崩,侨将厌 焉,敢不尽言?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 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 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子皮曰: “善哉!虎不敏。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 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我,小人也!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 远而慢之。微子之言,吾不知也。他日我曰: ‘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 ’今而后知 不足。 自今请虽吾家,听子而行。 ”子产曰: “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心 所谓危,亦以告也。 ”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子产是以能为郑国。【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昭公元年 《左传》 ) 楚公子围聘于郑,且娶于公孙段氏。伍举为介。将入馆,郑人恶之。使行人子羽与之言,乃馆 于处。 既聘,将以众逆。子产患之,使子羽辞曰: “以敝邑褊小,不足以容从者,请听命! ”令尹使 太宰伯州犁对曰: “尹辱贶寡大夫围,谓围: ‘将使丰氏抚有而室。 ’围布几筵,告于庄、共之庙而 来。若野赐之,是委君贶于草莽也!15 是寡大夫不得列于诸卿也!不宁唯是,又使围蒙其先君,将不得为寡君老,其蔑以复矣。唯大 夫图之! ”子羽曰: “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己,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小国失恃 而惩诸侯,使莫不憾者,距违君命,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惧!不然,敝邑,馆人之属也,其敢爱丰氏 之祧?” 伍举知其有备也,请垂捕搿P碇【子革对灵王】 (昭公十二年 《左传》 )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 于乾溪,以为之援。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仆析父从。 右尹子革夕,王见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 “昔我先王熊绎与吕场⑼跛锬病③聘浮⑶ 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对曰: “与 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 以共御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 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王曰: “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 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对曰: “与君王哉!周不爱鼎,郑敢爱田?”王曰: “昔诸侯远我而畏晋, 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子与有劳焉。诸侯其畏我乎?”对曰: “畏君王哉!是四国者, 专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工尹路请曰: “君王命剥圭以为钅戚模仪朊 ”王入视之。析父谓子革: “吾子,楚国之望 也!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子革曰: “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 王出,复语。左史倚相趋过。王曰: “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 、 《五典》 、 《八索》 、 《九丘》 。 ”对曰: “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 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臣问其诗而不知也;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王曰: “子能乎?”对曰: “能。其《诗》曰: ‘祈招之郑秸训乱簟K嘉彝醵龋饺缬瘢饺缃稹 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 ” 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难。 仲尼曰: “古也有志: ‘克己复礼,仁也。 ’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子产论政宽猛】 (昭公二十年 《左传》 )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 “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 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 “吾早从夫子,不及此。 ” 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 “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 宽,政是以和。 ” 《诗》曰: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施之以宽也。 ‘毋从诡 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 ’ 纠之以猛也。 ‘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平之以和也。又曰, ‘不竞不,不刚不柔。布政优优, 百禄是乃。 ’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 “古之遗爱也! ”【吴许越成】 (哀公元年 《左传》 )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李也。遂入越。越子以甲J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太宰阂 行成。吴子将许之。 伍员曰: “不可。臣闻之: ‘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灭夏后相。 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16 侥芙渲=绞菇非笾颖加杏荩艺猿浜ΑS菟加谑瞧拗远Γ刂盥冢 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s,遂 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 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姬之衰 也,日可俟也。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伯,必不行矣。 ” 弗听。退而告人曰: “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卷三 周文 【祭公谏征犬戎】 (周语上 《国语》 )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 “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 玩则无震。是故周文公之《颂》曰: ‘载戢干戈,载补浮 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 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 “昔我先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弗务。我先王不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 翟之间。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疲钜灾倚牛晦仁涝氐拢 不忝前人。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商王帝辛,大恶于民, 庶民弗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翟荒服。甸服者祭,侯 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有不祭 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 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 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 远无不服。 ” “今自大毕、伯仕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 ‘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 ’其无 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芩Ь傻露刂沾抗蹋溆幸杂乙樱 ” 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召公谏厉王止谤】 (周语上《国语》 )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 “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 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 “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 “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 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 至於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师箴,瞍赋,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 也,善败於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 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於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襄王不许请隧】 (周语中 《国语》 )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王弗许,曰: “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17 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馀,以均 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先王岂有赖焉?内官不过九御, 外官不过九品,足以供给神o而已,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 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王何异之有?” “今天降祸灾於周室,余一人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其叔父 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爱也?先民有言曰: ‘改玉改行。 ’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 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而缩取备物,以镇抚百姓,余一人其流辟於裔土,何辞之有与?若 犹是姬姓也,尚将列为公侯,以复先王之职,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将自至,余何 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与百姓何?何政令之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 余安能知之?” 文公遂不敢请,受地而还。【单子知陈必亡】 (周语中 《国语》 ) 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火朝觌矣,道不可行也,侯不在疆,司空不 视涂,泽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积,场功未毕,道无列树,垦田若,膳宰不致饣气,司里不授馆, 国无寄寓,县无旅舍,民将筑台于夏氏。 及陈,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宾弗见。 单子归,告王曰: “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 ”王曰: “何故?”对曰: “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 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故先王之教曰: ‘雨毕而除道,水涸 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 ’故《夏令》曰: ‘九月除道,十 月成梁。 ’其时儆曰: ‘收而场功,蓝保抑校凉ζ涫肌;鹬跫谟谒纠铩 ’ ” 此先王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天下者也。今陈国:火朝觌矣,而道路若塞,野场若弃, 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 “周制有之曰: ‘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国有郊牧,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 所以御灾也。其馀无非谷土,民无悬耜,野无奥草,不夺农时,不蔑民功。有优无匮,有逸无罢; 国有班事,县有序民。 ’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是弃先王之法 制也。 ” “周之《秩官》有之曰: ‘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候人为导,卿出效劳,门尹 除门,宗祝执祀,司里授馆,司徒具徒,司空视涂,司寇诘奸,虞人入材,甸人积薪,火师监燎, 水师监濯,膳宰致飧,廪人献饣气,司马陈刍,工人展车,百官各以物至,宾入如归。是故小大莫 不怀爱。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至于王使,则皆官正莅事,上卿监之。若王巡守, 则君亲监之。 ’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 ” “先王之令有之曰: ‘天道赏善而罚淫,故凡我造国,无从匪彝,无即桓魇囟洌猿 天休。 ’今陈侯不念胤续之常,弃其伉俪妃嫔,而帅其卿佐以淫于夏氏,不亦渎姓矣乎?陈,我大 姬之后也;弃衮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简彝乎?是又犯先王之令也。 ” “昔先王之教,茂帅其德也,犹恐陨越;若废其教而弃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将何以守国? 居大国之间而无此四者,其能久乎?” 六年,单子如楚。八年,陈侯杀于夏氏。九年,楚子入陈。【展禽论祀爰居】 (鲁语上 《国语》 ) 海鸟曰“爰居” ,止于鲁东门之外二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 “越哉,臧孙之为政也! 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 “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 能捍大患则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夏之兴18 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黄帝能成 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舜勤民事而野死, 鲧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以德修鲧之功,契为司徒而民辑,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 稷勤百谷而山死,文王以文昭,武王去民之秽。故有虞氏E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E 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E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E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 高圉、太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凡E、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 ” “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为明质也。及天之三辰, 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祀典。 ” “今海鸟至,己不知而祀之,以为国典,难以为仁且知矣。夫仁者讲功,而知者处物。无功而 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问,非知也。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恒知而避其灾也。 ” 是岁也,海多大风,冬暖。文仲闻柳下季之言,曰: “信吾过也,季子之言不可不法也。 ”使书 以为三k。【里革断罟匡君】 (鲁语上 《国语》 ) 宣公夏滥于泗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曰: “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BS,取名 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人,助宣气也。鸟兽孕,水虫成,兽虞于是乎禁D罗,鱼鳖以 为夏槁,助生阜也。鸟兽成,水虫孕,水虞于是乎禁D{鹿},设阱鄂,以实庙庖,畜功用也。且 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鱼禁鲲鲕,兽长{鹿夭},鸟翼d卵,虫舍hm,蕃庶物也,古之训也。 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贪无艺也。 ” 公闻之曰: “吾过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是良罟也,为我得法。使有司藏之,使吾无忘谂。 ” 师存侍,曰: “藏罟不如置里革于侧之不忘也。 ”【敬姜论劳逸】 (鲁语下 《国语》 )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曰: “以b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也,其以 b为不能事主乎! ”其母叹曰: “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邪?居,吾语女。 “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 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惟旅牧,相宣序 民事。少采夕月,与太史、司载纠虔天刑;日入监九御,使洁奉E、郊之粢盛,而后即安。 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蠹窗病G浯蠓虺 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 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 无日以怠。 王后亲织玄,公侯之夫人加之以、,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 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 社而赋事,A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 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 “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 修我曰: ‘必无废先人。 ’尔今曰: ‘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祀也! ” 仲尼闻之曰: “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 ”【叔向贺贫】 (晋语八 《国语》 )19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 “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 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 “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 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 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 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夫S昭子,其富半公 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不然,夫八S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惟无德也! 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 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 “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王孙圉论楚宝】 (楚语下 《国语》 ) 王孙圉聘于晋, 定公飨之。 赵简子鸣玉以相, 问于王孙圉曰: “楚之白珩犹在乎?” 对曰: “然。 ” 简子曰: “其为宝也,几何矣?”曰: “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 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 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 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 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 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焉?”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 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 足以备财用,则宝之。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诸稽郢行成于吴】 (吴语 《国语》 )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江。 大夫种乃献谋曰: “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 兵,而未尝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 授命。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吾以卜之于天,天若弃吴,必许吾成 而不吾足也,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 ” 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曰: “寡君勾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行礼,敢私告于下 执事曰: ‘昔者,越国见祸,得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句践,而又宥赦之。君王之于越 也,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今句践申祸无良,草鄙之人,敢 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陲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句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颡于边。 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 焉!勾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帚以|姓于王宫;一介嫡男,奉盘F以随诸御。春秋贡献,不解于 王府。天王岂辱裁之?亦征诸侯之礼也。 ’ ” “夫谚曰: ‘狐埋之而狐之,是以无成功。 ’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 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敢使下臣尽辞,唯天王秉利度义焉! ”【申胥谏许越成】 (吴语 《国语》 ) 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 “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若越既改,吾又何求? 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 ”20 申胥谏曰: “不可许也。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甲兵之强也。大夫种勇而善谋,将 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使淫乐 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使吾甲兵钝弊,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夫越王好信以爱 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吴王曰: “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为大虞乎?若无越,则吾何以春秋曜吾军士?”乃许之成。 将盟,越王又使诸稽郢辞曰: “以盟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结信矣。 以盟为无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临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轻也。 ”吴王乃许之,荒成不盟。【春王正月】 (隐公元年《公羊传》 )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春者何?岁之始也。 王者孰谓?谓文王也。 曷为先言 “王” 而后言 “正 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 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 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 宜立?立m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 以子贵。【宋人及楚人平】 (宣公十五年 《公羊传》 ) 外平不书, 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 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 军有七日之粮尔! 尽此不胜, 将去而归尔。 於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 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 司马子反曰: “子之国何如?” 华元曰: “惫矣! ”曰: “何如?” 曰: “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司马子反曰: “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 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 “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 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 ” 司马子反曰: “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 ”揖而去之。 反于庄王。庄王曰: “何如?”司马子反曰: “惫矣! ”曰: “何如?”曰: “易子而食之,析骸 而炊之。 ”庄王曰: “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 ”司马子反曰: “不可。臣已告 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 ”庄王怒曰: “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 “以区区之宋, 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 ”庄王曰: “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 尔。 ”司马子反曰: “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 ”庄王曰: “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 子而归尔。 ”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 在下也。【吴子使札来聘】 (襄公二十九年 《公羊传》 )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 何贤乎季子?让国也。 其让国奈何?谒也、余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 以为君。谒曰: “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 季子。 ”皆曰: “诺” 。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 “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 ” 故谒也死,余祭也立;余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 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长庶也,即之。季子使而反,至而君之尔。阖闾曰: “先君之所以不与 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则我宜 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乎?”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季子不受曰: “尔弑吾君,吾受尔国,21 是吾与尔为篡也;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 ”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 国。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 贤季子,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 “札”者何?吴季子之名也。 《春秋》贤者不名,此何以名?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季子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子?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郑伯克段于鄢】 (隐公元年 《Y梁传》 )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 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 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 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中而杀之云尔,甚之也。 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虞师晋师灭夏阳】 (僖公二年 《谷梁传》 ) 非国而曰“灭” ,重夏阳也。虞无师,其曰“师” ,何也?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其先晋 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灭夏阳而虞、虢举矣。 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 “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 乎虞也?”公曰: “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 “此小国之所以 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 中而厩置之外厩也。 ” 公曰: “宫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之也。 ”荀息曰: “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 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於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 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 ”公遂借道而伐虢。 宫之奇谏曰: “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於虞。 ”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 宫之奇又谏曰: “语曰: ‘唇亡则齿寒。 ’其斯之谓与! ” 挈其妻子以奔曹。 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 “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檀弓上 《礼记》 )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 “子盖言子之志於公乎?”世子曰: “不可。君安骊 姬,是我伤公之心也。 ”曰: “然则盖行乎?”世子曰: “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 国哉?吾何行如之?” 使人辞於狐突曰: “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於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 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 ”再拜稽首,乃卒。 是以为恭世子也。【曾子易箦】 (檀弓上 《礼记》 )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 童子曰: “华而蠓蛑逵耄俊弊哟涸唬 “止! ”曾子闻之,瞿然曰: “呼! ”曰: “华而 夫之箦与?”曾子曰: “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 ”曾元曰: “夫子之病革矣! 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 ”曾子曰: “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22 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有子之言似夫子】 (檀弓上 《礼记》 ) 有子问于曾子曰: “问丧于夫子乎?”曰: “闻之矣: ‘丧欲速贫,死欲速朽’ 。 ”有子曰: “是非 君子之言也。 ”曾子曰: “参也闻诸夫子也。 ”有子又曰: “是非君子之言也。 ”曾子曰: “参也与子游 闻之。 ”有子曰: “然。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 ” 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子游曰: “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 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 ‘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 ’ ‘死之欲速朽’ ,为桓司马言之 也。南宫敬叔反,必载宝而朝。夫子曰: ‘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 ’丧之欲速贫,为敬叔 言之也。 ”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有子曰: “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 ”曾子曰: “子何以知之?” 有子曰: “夫子制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 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贫也。 ”【公子重耳对秦客】 (檀弓下 《礼记》 )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 “寡人闻之: ‘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 ’虽吾 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 ”以告舅犯。舅犯曰: “孺子其辞 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 ” 公子重耳对客曰: “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 或取有他志以辱君义。 ”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显以致使于穆公。穆公曰: “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 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杜扬觯】 (檀弓下 《礼记》 ) 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杜自外来,闻钟声,曰: “安在?”曰: “在寝。 ”杜入寝,历阶而升,酌曰: “旷饮斯! ”又酌曰: “调饮斯! ”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 降趋而出。 平公呼而进之,曰: “!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曰: “子卯不乐。 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也,太师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 ” “尔饮调,何也?”曰: “调也,君之亵臣也。为一饮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饮之也。 ” “尔饮,何也?”曰: “也,宰夫也, 非刀匕是共,又敢与知防,是以饮之也。 ”平公曰: “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 ”杜洗而扬觯。 公谓侍者曰: “如我死,则必毋废斯爵也! ” 至于今,既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 。【晋献文子成室】 (檀弓下 《礼记》 )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 “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 于斯! ”文子曰: “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 ”北面 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卷四 周文23 【苏秦以连横说秦】 ( 《国策》 )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 “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 巫山、黔中之限,东有ァ⒑獭L锓拭溃褚蟾唬匠低虺耍芑靼偻颍忠扒Ю铮罨亩啵 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 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 “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 道德不厚者, 不可以使民; 政教不顺者, 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愿以异日。 ” 苏秦曰: “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O兜,舜伐 三苗, 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霸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 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 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 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敝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於 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於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 五霸,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 建大功。是故兵胜於外,义强於内,威立於上,民服於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 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胳督蹋异吨危造堆裕箪队铮领侗纾 溺於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赢g履F,负书 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纟任,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 叹曰: “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 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 “安 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 “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 於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於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 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於赵,而关不 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 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於兄弟。 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 “式於政,不式於勇;式於廊庙之内,不式於四 境之外。 ”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於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ㄊ嘀慷は危崂煜拢ニ抵詈钪鳎抛笥抑冢 天下莫之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 “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 “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 苏秦曰: “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以忽乎哉?”【司马错论伐蜀】 ( 《国策》 )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 “不如伐韩。 ”王曰: “请闻其说! ” 对曰: “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S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 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 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 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 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 司马错曰: “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 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 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24 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 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 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示室也;韩,周之 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 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 ,不如伐蜀之完也。 ” 惠王曰: “善!寡人听子。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范雎说秦王】 ( 《国策》 ) 范雎至,秦王庭迎范雎,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进曰: “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范雎曰: “唯唯。 ”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 “唯唯。 ”若是者三。秦王跽曰: “先生不幸教寡 人乎?” 范雎谢曰: “非敢然也。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 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 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羁旅之臣 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 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 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五帝之圣而死, 三王之仁而死,五霸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处必然之 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菱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卒兴 吴国,阖闾为霸。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 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 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 “臣之所恐者, 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 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暗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 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 秦王跪曰: “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壬 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生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 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 ”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邹忌讽齐王纳谏】 ( 《国策》 ) 邹忌修八尺有馀,而形貌i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 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明日,徐公来。熟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 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 於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 皆以美於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 有求於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25 议於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 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於齐。此所谓战胜於朝廷。【颜咚灯胪酢 ( 《国策》 ) 齐宣王见颜咴唬 “咔埃 ”咭嘣唬 “王前! ”宣王不说。左右曰: “王,人君也;撸顺家玻 王曰‘咔啊 ,咭嘣弧跚啊 ,可乎?”叨栽唬 “夫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呤刮绞疲 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 “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 “士贵耳,王者不贵! ”王曰: “有 说乎?”咴唬 “有。昔者秦攻齐,令曰: ‘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 ’令曰: ‘有 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 ’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 宣王曰: “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 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叽侨ィ唬 “夫玉生於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 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咴傅霉椋硎骋缘比猓膊揭缘 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 ”则再拜而辞去。 君子曰: “咧阋樱檎娣磋保蛑丈聿蝗琛 ”【冯谖客孟尝君】 ( 《战国策》 )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 “客何好?”曰: “客 无好也。 ”曰: “客何能?”曰: “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 “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 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孟尝君曰: “食之,比门下 之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 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 “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於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 “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 “长铗归来乎! 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 “冯公有亲乎?”对曰: “有老母。 ”孟 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於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於薛者乎?”冯谖署曰: “能。 ”孟尝君 怪之,曰: “此谁也?”左右曰: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孟尝君笑曰: “客果有能也!吾负之, 未尝见也。 ”请而见之,谢曰: “文倦於事,愦於忧,而性懦愚,沉於国家之事,开罪於先生。先生 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於薛乎?”冯谖曰: “愿之! ”於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 “责毕收, 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 “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 赴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 “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 “收 毕矣。 ” “以何市而反?”冯谖曰: “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君官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 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孟尝君曰: “市义奈何?”曰: “今君有区 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 为君市义也。 ”孟尝君不说,曰: “诺。先生休矣! ”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 “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孟尝君就国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 携幼,迎君道中终日。孟尝君顾谓冯谖: “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 冯谖曰: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孟 尝君予车五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文观止适合什么人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