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喜欢戏剧的年轻人人有多少喜欢听传统戏剧

  文|图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张恒

  “戏曲就像超市里的商品,要让别人选你,关键在于让别人喜欢上你。”12月29日,浙黔梨园话春香交流座谈会在贵阳举办。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以及贵州省文艺界代表、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艺术专家齐坐一堂,围绕如何通过一出戏带活一个团、一个剧培养一批人以及转制文艺院团发展壮大等话题开展交流座谈,深度推动黔浙两地文化交流。

浙黔梨园话春香交流座谈会现场。  

  如今,电子媒介横扫全球,传统戏剧如何既保持传统又挽回观众的心?在《春香传》导演、剧本改编郭小男看来,戏剧的发展离不开理念和思路的转变,要把戏剧做“年青化”,仔细考量“人家要什么、自己是什么”,培养年轻观众,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戏曲。同时,还要具有国际视野,创造剧团、剧种的品牌,做出具有张力的大剧种,把剧目、剧种带出去,开发国内外市场。此外,更要整合有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开发民族民间的地方戏剧。

  中国戏剧博大精深,黔剧如何才能有一席之地、更好发展下去?郭小男给出了答案:“一个戏剧的发展,需要找到自己的区别点、定位以及地域精神。”贵州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特色,挖掘自己的历史文化,寻找可以区别于其他地域的丰富文化精神内涵,这决定了剧种能不能向外扩展、向外发展、向外影响。郭小男还认为,一个戏剧能不能发展要看你的艺术魅力,研发、继承、创新则是让一个剧本研发、生存下去的基本纲领。

  贵州文化演艺集团总经理罗舒说,小百花越剧团有着戏曲的大国风范,国内外戏剧均有涉足,而且人才队伍百花齐放,青年骨干众多,人才辈出。更重要的是,理念上创新超前,这对于当前贵州文化演艺团体来说应当积极学习,从剧种剧目、人才培养着手,努力发展传统地方戏剧,不断壮大文艺院团。

  据悉,作为“走基层·送欢乐”多彩贵州大舞台展演季的重要剧目,小百花越剧团的年度新品钜著越剧《春香传》上演以来,得到贵州各界的热烈响应。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常务副团长、《春香传》主创刘建宽表示,这次赴黔展演,展示了浙江越剧文化,更加强了黔浙两地的文化交流,今后应当通过座谈、观摩、举办艺术培训班以及剧目演出等形式深化交流。

  “每一个剧种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每一次研发剧种就是对于地方文化的一次学习。”郭小男表示,各个剧种团队相互沟通、认知、开发、创作,都能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对于未来黔浙两地文化交流充满信心。

年轻人为什么不喜欢传统戏曲?

这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回答却五花八门,众说风云。且不说许多人的许多回答,下面先请看这一组问答(出自百度知道):

中国传统戏曲为何不被年轻人接受?

第一,适合年轻观众的新剧目太少了。 时代在前进,戏曲观众的年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十几年或者几十年之后,戏曲的观众将是现在的年轻人。但是,一直以来,经常上演的还是像《王宝钏》、《四贤册》、《打金枝》、《孙安动本》等的传统戏或者所谓的新编历史剧。我不能说这些剧目没有它的价值,但至少在当今这个时刻变化的时代,对于新一代的年轻人来说,它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已经微乎其微了,或者说,他们已经不再适合现在年轻人的口味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出的大型现代眉户戏《迟开的玫瑰》为何能连演百余场?为何能受到广大高校学生的热烈欢迎?因为它离我们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很近!西安易俗社排演的秦腔现代戏《郭秀明》为何能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成功演出120余场?为何能得到中央电视台的关注?因为它是我们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的艺术体现!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年轻人所青睐的是贴近社会生活、适合自己口味、“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好戏。然而,这样的好戏又有几何?第二,唱腔陈旧,节奏缓慢。 一句话能咿咿呀呀几分钟的唱腔,陈旧的唱词,现代快节奏追求新潮的年轻人怎能接受?单一的“梆子加板胡”的伴奏音乐,听惯流行音乐的年轻人又怎能喜欢?还以《迟开的玫瑰》为例,让人听起来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唱腔已不在是咿咿呀呀的老腔,而是人物情感的倾诉;伴奏也已不再是单一的梆子加板胡的老调,似乎有一种交响乐的味道。您能不喜欢吗?京剧的交响乐伴奏演唱会、秦腔的电子乐伴奏,都是很好的尝试! 第三,高度程式化的表演。 程式化尤以京剧最为明显。谢艳春老师曾经说过:“戏曲的板式化、程式化是它走向成熟、走向高峰的标志,同时也是走向衰亡的标志。”高度的程式化,影响了演员在舞台上的发挥性表演,似乎是在“做”戏,而不是演人物,给年轻人的感觉就是“假”。过于呆板、毫无生机的表演程式又怎能吸引当代的年轻观众? 第四,视觉效果差。 中国戏曲的简单的“两椅一桌”的场景是不受看惯了现代歌舞的年轻人的欢迎的。能否把现代舞台艺术的一些因素运用到戏曲艺术中?答案是肯定的。素有“豫剧金小生”之称的豫剧表演艺术家王希玲曾在豫剧《活捉三郎》一场中首次将现代迪斯科融入到了戏曲表演中,加之梦幻般的激光灯效果,在年轻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像黄梅戏《西施浣纱》中的荷花,秦腔《易宝情缘》中的雪山,不再是一张张死板的背景画,而是演员演出来的风景,再视觉上就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而且得到了现代观众的极大赞赏。 年轻人不爱看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听不懂。现在虽有字幕,但看字幕势必要影响观众去看演员的表演。能否在保持各剧种地方特色的基础上用普通话演唱呢?黄梅戏不就是吗?谁又能说它没有安徽的地方特色呢?

首先我个人以为回答者的两点观念已足以阐述当前传统戏曲不被看好的理由,是从戏曲的创新与唱腔演艺上来讲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喜欢戏剧的年轻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