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按账簿按其用途可以分为分为

> 【答案带解析】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4分) ①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②它有很多种类,在春节...
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4分)①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②它有很多种类,在春节期间张贴的,称为春联。③如“一元复始,听爆竹声声辞旧岁,万象更新,看梅花点点迎新春”,就是一副年味儿浓郁的春联。④春联在寥寥数语中寄托着人们对新春佳节的美好祝愿,可谓寓意吉祥、语言简洁。(1)请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改写第②句画线部分,使表达更生动。(2分)(2)第③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你认为应该怎样修改?(1分)(3)第④句中的语句前后不呼应,请写出修改建议。(1分) 
(1)示例:在春节期间为大家送来祝福的,是春联。
(2)上下联中间的“,”改为“;”
(3)示例:把“语言简洁”“寓意吉祥”互换位置。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要求改为拟人句,即把春联当作人来写。“春联”表达的是人们美好的祝愿,据此可以写出春联是送美好祝福的。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考点分析:
考点1:修辞格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中学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对、顶针、,互文,设问,反问,引用、通感、双关等。
常见修辞方法及特点:
比喻:又叫打比方。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有明喻、暗喻、借喻等.
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拟人: 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作用 :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作用: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顶真:顶真也做顶针,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作用: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互文: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考点2:标点符号
& & 书面上用于标明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 &重点是句号、分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等。题型有选择题、改错题、断句题、添加题等。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要注意以下几点:
&1、熟练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尤其应掌握冒号、引号、破折号的用法和表达作用。
&2、掌握标号与点号的连用规则。
&3、能够体会标点在文章中的表情达意作用(标点的活用)。
&4、掌握标点符号的书写规范,作文时能正确运用。
考点3:病句辨析
病句修改:
& & 是在正确辨析语病的基础上,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然后按修改病句的总体原则进行的。修改的原则是既要改正句子的错误,又要充分体现句子的原意,而且还要尽量保留原句的基本结构和词语。
& & 可以归纳为字诀: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移(语序不当的)。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常见病句类型:
1、语序不当
2、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或赘余
4、结构混乱
5、表意不明
6、不合逻辑
相关试题推荐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1)搏击
(3)无与(lún)比
(4)顶(lǐ)膜拜 
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分)中华经典源远流长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60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回味”一词作如下解释:【回味】huiwèi①名食物吃过后的余味:~无穷。②动从回忆里体会:我一直在~他说的话。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21分)最美的对视孙道荣 (1)她久久凝视着,凝视着。 (2)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16岁的男孩。与所有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一样,他有着清澈、纯净、稚气未脱的眼睛。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3)几个月前,他的眼前还一片漆黑。四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病,他失明了,从此,他的世界就漆黑一团。直到三个月前,他获得了一位刚刚去世的老人无偿捐助的一只眼角膜,才得以重见光明。 (4)那位老人,就是她的母亲。 (5)她的母亲,被社区追评为“最美的人”。她代表已经去世的母亲,上台领奖。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为母亲颁奖的,正是受捐的男孩。(6)早在六年前,年已八旬的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一x~.JL女都表示赞成,并和老母亲同时做了捐献登记,一家三口身后捐献眼角膜登记表的编号连在了一起,分别是“351、352、353"。这组温暖的数字,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弟弟的两只小手一样,齐步向前走着,温情、坚定而有力。 (7)随着年龄增长,老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她的眼睛,因为白内障而使视力严重下降,看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她说服母亲去做白内障手术,这是个小手术,可以恢复不少的视力。可是,老母亲却死活不肯答应。老人说,自己身上的器官都老化了·,没啥用了,只有这眼角膜还行,将来还能够捐给别人,万一做了手术,损坏了眼角膜,那可怎么办?而且,自己也活不了几年了,看不清楚也没什么关系,但保住眼角膜,就可以让别人一辈子都看得见。老人固执己见。最后,还是眼科医生说服了老人,做白内障手术,对眼角膜不会有任何损伤,老母亲这才放心地接受了手术。 (8)老母亲又生病住院了,这一次,病情凶险。自知时日不多,老母亲心里惦记着的,仍然是捐献眼角膜的事,这可是她这一生最后的愿望。担心自己临终时,可能无法再清晰地表达捐献的意愿;也害怕自己一旦撒手走了,子女悲痛之中也许会忘了这重要的一茬,老人将那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了自己的病历本中,好让子女或者医生,在最后时刻,也不忘她的心愿。 (9)一个静悄悄的凌晨,老母亲安静地走完了一生,溘然长逝。 (10)她强忍悲痛,第一时间通知了有关部门。眼科医生小心翼翼地取走了老人的眼角膜,那“O.5克的挚爱”。 (11)老母亲的眼角膜,很快就被移植给了受捐人,为他人点亮了光明。 (12)在母亲节那天,她发了一条微信:“我知道,有些人正用您的眼睛看着这个从未谋面的世界。说不定哪天,我们的目光在茫茫人海中再相视,我知道,那是您爱的目光。”这是老母亲离开之后的第一个母亲节,她再也不能喊一声“妈妈”了,但她知道,母亲仍在注视着这个世界。(13)她没有想到,会在这个场合,再一次看到母亲的眼睛。她凝视着,凝视着,热泪盈眶。(14)男孩也惊喜而羞怯地凝视着她。(15)两个人的目光,就这样对视,凝视。那是思念的目光,那是充满柔情的爱的交汇,那是我们所见过的最美最亲的对视。
(选自日《黄山日报》)1.结合第(6)~(9)段中某一具体细节,说说母亲这个“最美的人”身上体现出的美德。(5分)2.体会本文用“0.5克的挚爱”指代“眼角膜”的深层含义。(5分)3.品味第(13)段画线句,发挥想象,试将“她”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不超过60字)(6分)4.本文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5分)朴素原来最有力量鲍尔吉·原野 (1)大钢琴家霍洛维茨说:“我用了一生的努力,才明白朴素原来最有力量。”霍洛维茨的演奏节制,没有任何花哨与噱头。他手下的乐音宛如从心里流出来,没有多余的动作和表情。霍洛维茨着装普通,神态像一个儿童。 (2)作为好的艺术家,其朴素何止于衣衫,更多在心灵。心灵朴素,犹如兰生幽谷,不香自香。追求朴素近于追求真理,因为真理朴素。它如此本真地显露自我,而无须在自我之外再加修饰或解释。河水、青草、太阳和月亮都没有包装,都可以用朴素或真理命名。 (3)朴素是定力,是耐力,是恒心。也可说大美隐内,不求外露。此处之“隐”与“稳”字接近,急不得。肚里有货,心里有数,不必借助各种花样。此态近于平静,朴素和平静本是孪生兄弟。它们都美。 (4)美学家宗白华说,中国文学大体上分为两路:一路是金派,咄咄逼人,急功近利,转瞬即逝;一路是玉派,含蓄蕴藉,谦冲雅静,尽得风流。宗白华说,庄子、苏轼的诗文,俱是玉质文章。 (5)玉者,有光却抑光,别人看得见温润,看不到耀眼。这是君子的味道——既有才华,又有包藏。此味可进可退,可朝可野,可收可放,近于中和之美。中,说的是中庸,不偏不倚;和,说的是和洽,凡事不勉强。朴素平静,玉质文章与中和之美,都在讲内在与外在的统一。所谓朴素,是说内在更重要。 (6)《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从中得知,人的老师首先是大地,最终归于自然。大地朴素而生长万物,卑下而养育众生。世间只有人做过不自然的事,大地从来不搞不自然的名堂。所谓得道,说的是一个人不管做事还是做人,最高境界无非像大自然一样——自然而然。
(选自日《人民日报》,有改动)1.下面文段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放回哪两段之间最合理,请简述两条理由。(5分)所谓包装,很多时候是心虚的表现。包装不光指衣衫华丽,那些高谈阔论的人、拍胸脯的人都在包装自己。他们都力图以外在的修饰弥补内在的不足。他们唯恐别人不信,用豪言大话、花言巧语劝别人信,对这些话要耐住性子,不可轻信。2.阅读全文,说说我们做人做事如何才能达到“自然而然”的境界。(6分) 3.品味文章标题,说说“原来”一词不宜去掉的原因。(4分) 
题型:其他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对联练习题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对联练习题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对联常识(一):起源、分类、特点
我的图书馆
对联常识(一):起源、分类、特点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自产生的那天起,就在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站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这是因为汉字的独特造型与结构造就了对联:   (1)汉字的方正典雅、齐整庄重,上下联语句的工整对仗,赋予了对联结构上的均称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与享受。 && (2)汉语音韵的抑扬顿挫,上下联语调的和谐应对,使得对联诵读时表现出神妙的音韵美,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和快感。 && (3)就其内容而言,有褒扬、有批判;有抒情、有绘景;有对历史的深思、有对现在的剖析……。可以说:优秀的对联是集思想、书法、音乐、诗歌、造型艺术于一身的完美的艺术珍品。它能启迪人们的心智、慰藉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对联的演革与渊源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这是对联最原始的形式。   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书籍中,就存在许多含有对偶因素的句子。例如,《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老子》中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论语》中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后来,在汉赋以及魏晋南北朝盛行的骈文里,句子更是“奇偶相配”。   隋唐以后,律诗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是对仗的,把它们单独抽出来,就是一副对联。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对联做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是从律诗中分化出来的。这是现代对联的来源之一。   对联的另一个来源是集句。把原来各不相干的词句按照一定意义集在一起,恰成对偶,也可形成很好的对联。沈括《梦溪笔谈》说,王安石曾摘“鸟鸣山更幽”对古人诗句“风定花犹落”。这样,比原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更妙,因为后者上下句只有一层意思,而前者上句是静中有动,下句则动中有静。   对联的来源之三是文人的专意创作。一般认为,后蜀孟昶所作“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春联,是传世的第一副对联。(此“中国第一联”或可作为一种提法,而不能就此论定。例如唐太宗就曾题书藏晋词一联语:“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对联的发展、形成有其漫长的演变过程和民间性等,并不能确认哪是真正的首联。   北宋末宣和年间,有人把四川眉山诗人唐庚的名句“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用来作门联,这是日常用对联榜门的一个先例。   南宋的杨邦乂在金军攻破建康,威武不屈,咬破手指,用鲜血在衣襟上写下十个大字:“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朱熹筑沧州精舍,曾自书一联:“佩韦遵考训,晦木谨师传。”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明清两代,对联的发展达到全盛,主要表现在它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对联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家家户户以至各行各业都有了挂贴对联的习惯。寺庙道观、风景名胜地点,用它做楹联;日常交际中,人们用它祝寿、庆婚、哀挽、题赠;文人学士用它写景咏物,言志抒怀……
对联的类别
  (一)就对联上下联的语意关系上而言大至可以分为三类:   1.正对   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比如:   “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 这种对联的上联与下联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相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   2.反对   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比如:   “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中有“反对为优”的说法,就上边的这幅对联联以“反对”方式命意言事来看,确能引人注目,其艺术效果也不同一般。   3.串对   所谓串对,亦叫流水对。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的联语。比如:     “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   上列楹联,上下联的命意顺承连串,均有珠联壁合、一气哈成之妙。   (二)从用途上来分,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 、交际联和谐趣联等。   1.春联。   上文我讲到,到了明代人们用红纸代替桃木,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春联。至于人们传说的王羲之改春联之事,(“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纯属传说,是人们仰慕其书法而已。   春联,顾名思义是春节时人们用来表示喜庆的一种良好祝语,或表示合家团聚生活幸福,或祝愿来年五谷丰登事事如意……。例:     运际升平人共乐 , 气当和淑鸟知春。     人寿年丰家家乐 , 国泰民安处处春。     布谷鸣春人勤物阜 , 瑞狮舞彩国富年丰。     门对青山羊免群群嬉碧毯 ,窗含绿水鸭鹅队队戏银波。(农村用)     灵活经营财源茂盛 , 薄利多销生意兴隆。(商业用)     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 , 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学校用)   在些我说明一点,春联和其它用途的联语在字数上有着区别,即上下联一般都是单数,取“阳”,尽可能避免双数,因为在我国传统意识中,双数为阴。   2.喜联。   喜联又叫婚联。是人们对结婚者的一种良好祝愿。它起源于何时,无从考证。这种对联有一个特点,就是上下联语中一般都或明或暗的含有一个能表示夫妻意义的名词。例:     秋水银堂鸳鸯比翼 , 天风玉宇鸾凤和声。     梧桐枝上栖双凤 , 菡萏花间立并鸳 。   3.寿联。   寿联现在一般很少有人再写了。在清朝时极为盛行,是老人过寿时,晚辈或亲朋好友赠送的表示赞美、祝愿长命百岁的吉祥话。这种联语分男寿联与女寿联两种。例:     鹤算千年寿 , 松龄万古春。     曲谱南薰四月清和逢首夏 , 樽开北海一家欢乐庆长春。     北海开樽本园载酒 , 南山献寿东阁延宾。   以上是祝寿的通用联。古人大庆寿诞是有讲究的。一般大庆整寿。这样一些专为庆贺其一整寿的联语便应运而生。例:     五岳同尊唯嵩峻极,百年上寿如日方中。(五十整寿)     甲子重新如山如阜,春秋不老大德大年。(六十整寿)     从古称稀尊上寿, 自今以始乐余年。 (七十整寿)     日岁能预期廿载后如今日健,群芳齐上寿十年前已古来稀。(八十整寿)     瑶池果熟三千岁,海屋筹添九十春。(九十整寿)     人生不满公今满,世上难逢我正逢。(百岁整寿)   以上所举之例皆为男寿联,在祝寿时,送给寿星的联语因性别的不同,联语是有区别的。   女寿联举例:     恭俭温良宜家受福,仁爱笃厚获寿保年。(通用联)     庭帏长驻三春景,海屋平分百岁筹。(五十)     玉树阶前莱衣兑舞,金萱堂上花甲初周。(六十)     金桂生辉老益健,萱草长春庆古稀。(七十)     逾古稀又十年可喜慈颜久驻,去期颐尚廿载预征后福无疆。(八十)     设帨溯当年喜花甲一周又半,称觞逢此日祝萱颜百岁有奇。(九十)     桃熟三千瑶池启宴,筹添一百海屋称觞。(百岁)   至于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在此不一一赘述。下面我简淡谈一谈谐趣联。   4.谐趣联。   就用途上而言,相对于其他联语,谐趣的用途最广,给人的印像也最深。它或褒扬、或鞭挞;或讽刺、或赞美;或鼓励、或自勉……现撷取一二,共大家玩味。   (1)清末政治腐败,卖官鬻爵成风,某城中一中药商人花巨款买了个四品官,穿上天青褂,时人不齿,做无情对讽之曰:“四品天青褂,六味地黄丸。”   (2)苏东坡自幼在父亲苏洵的指引下,博览群书,知识越来越丰富。为了成为有用之才,他写了一副自勉联。这副对联是:“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3)近人何颜升,清末任甘肃布政使时,有留学归来的一唐姓翰林在给他的信函中误将“秋辇”写成“秋辈”,又将“追究”的“究”错为“宄”。何即以一联嘲讽:“辇辈同车,夫夫竟作非非想,究宄异穴,九九难将八八除。”   (4)古时候,有个人很喜欢附庸风雅。一天晚上,浓云遮月,伸手不见五指。他随口吟道:     “黑白难分,叫我怎知南北?”   这时,恰好隔壁的穷秀才来向他借一样东西。听明来意,他让秀才对出下联,方肯借物与他。   秀才想了想,脱口说:     “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主人一听,正是佳对,于是高兴地把东西借给了秀才。   (三)对联的创作非常讲究辞格的运用。常用的辞格有以下几种:   1.拆合格.就是利用汉字偏旁的拆分和组合来构成对联,例如:     闲(閒)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     古木枯,此木成柴;女子好,少女尤妙。   2.镶名格。就是在对联中巧妙地镶入人名或地名或事物名,例如: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角)葛亮;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3.急转格。就是对联的上下半联中间各自的意思向反面突然转变。例如:     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岂非山乎。   4.回文格。就是对联的上下联各自倒读和顺读完全一样,例如: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5.拟人格。就是利用拟人手法构成的对联,例如:     鸦叫鹊鸣,并立枝头谈风雨;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6.反诘格。就是利用反问形成对联,例如:     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罗怕和尚?金钱能赎罪,居然菩萨是赃官?     ……………。
对联的特点
  对联形式多样。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后记   有关对联的知识远不至这些,由于本人才疏学浅,知之甚少也就不敢再往下说了。年长于吾者必先闻道,我师事之;年幼于我者,其先闻道,我亦师事之。以上文字定有诸多瑕疵,诚望各位先知予以指正。& &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对联的地位和作用*
我的图书馆
对联的地位和作用*
馆藏&236916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谈谈对联的作用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前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立意深邃、言简意赅、情趣盎然、脍炙人口的名联佳作,这些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着积极作用。语文教师妙用对联,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中国论文网 /9/view-968293.htm  一、引联激趣   文言文比较枯燥,不少学生学习时昏昏欲睡。句读是一个难点,可不少学生常常不以为然。如在学习《狼》这篇课文时,文中有这样一句“其一犬坐于前”,尽管我纠正了很多遍,但依然有很多学生把它读成“其一犬?坐于前”。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断句的重要性,我便给学生讲了一个对联故事:明代学者祝枝山为一店主写了一副对联,店主看后恼羞成怒,但听完祝枝山念过之后,便又笑逐颜开。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该对联是:“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学生听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看着对联,认真思索,最后终于明白了,原来店主把该对联读成:“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而祝枝山读成:“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一个是总在倒运,赚不到钱,这对做生意的店主来说,当然是坏联。而后一个则是祝福店主的,所以让店主转怒为喜。通过这个对联故事,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对断句也不再轻视。   又如在教学《出师表》时,一开始,我抛出了一副对联:“三分鼎立见文韬,二表深心透武略。”问学生确立三分鼎立局面的人是谁,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诸葛亮。我又问:“气周瑜辱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画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所言之事又是何人所为,学生七嘴八舌地答说还是诸葛亮。此时学生的兴趣已被激起,我便问:那第一联中的二表指的是什么呢?学生皆说不知。我告知学生那就诸葛亮最有名的前后出师表。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的一篇,即《前出师表》。在该表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涕零,对后主的忠心与劝勉,也表达了自己北伐的目的。只可惜此次北伐他没有成功,因此隆中还有一副对联:“大业未成鞠躬尽瘁感后人,隆中山有幸虎踞龙蹯留遗貌。”表达后人对他的敬仰之情。应用对联,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而且能掀起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潮。   二、对联促读   在教学新课时,老师可采用让学生对对联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教学《核舟记》时,我抛出上联:“构思精妙技艺灵怪王叔远刻奇巧物。”让学生自学讨论,从不同角度对出下联。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争论,有的对出:“观察细致语言简洁魏学?作精美文。”有的对出:“匠心独运语文周密魏学?写核舟记。”还有的竟对出了这样的妙联:“说明有序语言生动魏学?撰传世文。”   又如在教学《岳阳楼记》时,我抛出上联:“衔远山?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让学生对出下联,以熟悉作者在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学生在认真阅读之后,对出:“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我问: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写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言志,那他言什么志呢?请对出“四面云山都到眼”的下联。学生又是一番咬文嚼字,最后有人对出了让我折服的“万家忧乐最关心”这一提示主旨的佳联。   三、撰联促写   一篇课文学完后,老师可让学生自撰对联,总结或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或概括课文内容,或总结人物性格,或突出写作特点,或就课文某一方面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如教完《背影》后学生撰联:“背影,是一幅难忘的画;父爱,是一首无言的歌。”“红橘凝父爱,背影系儿情。”教完《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后,学生联系二者的主题拟了一副对联:“欧阳修与民同乐,范仲淹天下为忧。”又如学完《小石潭记》和《黄鹤楼》后,学生结合两文的内容,撰写了:“水清石出鱼可数,人去楼空鹤不归。”再如学完《故乡》,学生根据闰土和杨二嫂的性格,拟了一副对联:“善良纯朴愚昧麻木老闰土,自私贪婪尖酸刻薄丑二嫂。”横批:“对比鲜明”。在撰联的过程中,学生的写来源于读,读又带动了写,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赏联学修辞   对联作品,熔书法、修辞、逻辑训炼于一炉。欣赏对联,可从中学会表达的技巧,学会恰当地运用修辞。如从“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我们领悟到比喻的生动形象,从“不历几番锻炼,怎成一段锋芒”(刀具店对联)中我们读懂了双关可使语意丰富,从“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臣”我们知道了拟人可以使无情感的物也具有人的情感,从“吸来江水煮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我们明白了夸张的魅力,从“磨砺以待,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的设问中我们产生了疑问,从“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松声竹声钟馨声声声自应”我们知道了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从“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我们通晓了顶起的技巧,从“开关早,关关迟,迎过客过关,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生对”我们明白了反复的妙处,从“心情水浊,山矮人高”我们知道了对比可突出事物的特征。总之,只要有心,就会发现对联中的修辞无处不在;只要有心,就可从中学会修辞,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五、改联诱发想象力   教师适当地让学生进行改联训练,可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产生与人一比的豪情。如有一次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对联故事:一位在高考在屡次受挫的姑娘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她就用对联给家人留了这样一封遗书:“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春在哪里?”你怎样修改才能让姑娘放弃轻生的念头,产生重新生活的勇气呢?同学们通过热烈的讨论,得出结论,下联应改为“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则为“春在心中”。接着我顺势要求学生根据这件事,从不同角度构思写一篇文章。结果文章收上来后,我发现有的是写《劝说的艺术》;有的则以《给姑娘的一封信》为题,给姑娘送去勇气和激励;有的是写《由一次改联想到的》……内容丰富,角度各异。这种训练可以说是一箭双雕,既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有效地训练了学生读写能力。   在教学中妙用对联还有很多好处,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等。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善用对联这一平台,为语文教学增添更多的异彩。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帐簿按其用途可以分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