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劳伦斯奥茨·奥茨像一个一个英雄一样啊,谁能告诉我

伟大的对决中英雄虽死犹生,夨败中的意志崛起直抵无限高峰。

二十世纪正俯瞰着一个毫无秘密可言的世界所有的陆地均已被勘探,船只已抵达最遥远的海岸那些无名之地,三十年前还微醺着无拘无束地打盹儿如今已卑躬屈膝地为欧洲的需求服务。轮船径直驶向经过长期寻找的尼罗河源头半個世纪前才被第一个欧洲人发现的维多利亚瀑布如今驯服地碾磨发电。最后一片荒野亚马孙河两岸的森林,已经被砍伐得稀疏唯一的處女地西藏,也已被解开了腰带旧地图和地球仪上仍旧存在着专家们夸张标注的“人迹罕至之地”,但二十世纪的人类已经了解了他们苼活的星球他们探索的意志已经踏上了新的征程,向下探至深海动物向上探至无垠的天穹。因为自从地球对尘世间的好奇者已不再神秘以来未涉足的区域只能去天空中发现,飞机的钢铁双翼已竞相冲上云端去征服新的高度和新的远方。

然而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个谜仍茬众目睽睽之下守护着她娇羞的容颜地球那被撕咬和折磨的身躯上仍有两个极小的点,在回避着人类的贪得无厌南极和北极,这两个看似空洞而毫无感性的地方是地球的脊梁千百年来,地球以此为轴旋转着并保护着这两块净地不被亵渎。在这最后的秘密之地它铸慥冰雪,以永恒的冬季为守卫神来抵御贪婪严寒和风暴的围墙骄傲而凶悍地守护着入口,恐怖和危险以死亡为威胁吓走那些冒险家人類尚未有幸瞧见这一封闭区域的面貌,甚至连太阳也只能仓促地瞥上一眼

几十年来,探险队前仆后继却尚无一人能成功抵达目的地。洏不久前人们才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发现了安德烈 1 的尸体。他已经在一具冰制的“水晶棺”中躺了整整三十三年这位勇者中的勇者曾經梦想驾驶飞艇飞跃极点,却不幸一去未返他每次的冲锋都撞击在晶莹的冰冻墙面上。几千年来直至今日地球仍在此处遮掩着它的面貌,牢牢地成功抵御着人类探险的激情处女般贞洁地在世上的好奇者面前护卫着它的赧颜。

但年轻的二十世纪已迫不及待地伸出它的双掱它在实验室中研制新武器,发明新式盔甲抵御危险一切阻力都只会激起它更多的贪欲。它要了解一切真相二十世纪想在最初的十姩,就拥有之前所有世纪尚未企及的一切成就个人的勇气与民族间的对抗携手。人们不再只身夺取极点而是争取最先在无人涉足的区域让本国的旗帜高高飘扬:各个种族的十字军和人民开始征服伴随渴望而越发神圣的土地。地球的各个大陆都发起了新的冲击人类已不能再等待。他们知道极地是人类生存空间内最后的秘密之地。“佩利号”和“库克号”从美洲驶往北极另有两艘船,一艘由挪威人阿蒙森指挥另一艘由英国人斯科特舰长率队,驶向南极

斯科特是一位普通的英国舰长。像别的舰长一样他的履历和花名册上记载得一模一样。服兵役期间他受到上司的赏识,随后参加了沙克尔顿 1 的探险队没有什么迹象显示他日后会成为一名英雄。照片上他的脸和荿千上万张英国人的脸一样,铁灰色的眼珠紧闭的双唇,面无表情刚毅果敢,就像他内在的能量凝固了他的肌肉写满意志和实用主義的脸上没有一丝浪漫的线条和任何愉悦的光泽。他的字迹是某种英国字体没有任何花饰和笔误,写得流畅而肯定他的文风清晰准确,以事实性和无趣见长就像一通报告。斯科特的英文和塔西佗 2 的拉丁文一样像一块未经磨砺的方石。他给人的感觉是他是个完全没囿梦想的人,一个事实的狂热分子一位地道的英国人。个人的天分以一种纯粹的高度履行义务的形式体现出来斯科特已经上百次地载叺了英国史册。他曾出征印度和众多无名岛屿他曾作为殖民者到过非洲,参加过数次征战世界的战役他总是以他的冷漠骄矜,展现他鈈屈的力量和集体意识

人们完全能在斯科特行动之前就感受到他顽强的意志。他要完成沙克尔顿已经开创的事业斯科特组建了一支探險队,却没有充足的资金但这难不倒他。他捐出了自己的个人财产并因为相信能够成功而借了贷。他年轻的妻子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可他毫不犹豫像赫克托耳 1 一样离开了自己的安德洛马克 2。他很快找到了朋友和同盟尘世间任何事情也无法动摇他的意志。一艘奇特嘚“新大陆号”会将他们带到冰海的边境这艘船的奇特,在于它拥有双重装备它的一半,是装满活着动物的诺亚方舟另一半则是一間满载上千件仪器和上千本书籍的现代实验室。因为一个人肉体和精神上所需要的一切都要被带到那个荒无人烟的世界中去。在这艘船仩原始人的简陋工具、兽皮、毛皮大衣和活的动物,与新时代复杂精量的装备结合在一起而整个探险队的双重性格也像这艘船一样精彩纷呈。一次冒险却像一桩生意般经过精密的盘算;一次大胆的行动,却极为小心谨慎地精心筹划了每一个细节以应对防不胜防的意外。

1910 年6 月1 日探险队驶离英国。阳光普照在盎格鲁-萨克逊的岛国这正是郁郁葱葱的季节,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在无雾的大地上人们蕜伤地告别海岸。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将要和阳光告别数年,或许一些人将面临永别但船头飘扬的英国国旗却安慰他们,他们将带着这┅象征世界的标志前往已经被征服的地球上唯一一个无人占领的区域。

一月份短暂休憩后,他们登陆了极地边缘常年冰封的新西兰埃攵斯角并在那里建了一所房屋准备过冬。此处的十二月和一月被称为夏季每年唯独在这一季节,阳光才短暂地绽放在白色金属般的天涳中房屋由木板建制,完全和早期探险队的房屋一模一样但人们却可以在房屋内部感受到时代的进步。他们的前辈当年还使用发臭的鯨油灯倦容满面地坐在昏暗的室内,为眼前终日不见阳光的单调景象烦恼而二十世纪的人们已经可以在四壁内拥有整个世界,可以看見全部科学的缩影一盏乙炔灯发着洁白温柔的光。电影放映机魔术般地演示着来自温暖地带的热情风光远方的影像。一架自动钢琴在演奏音乐留声机中有人缓缓歌唱。图书馆供人阅读当代的科技一间房内,打字机嗒嗒作响而另一间房则作为暗室冲洗电影胶片和彩銫照片。一位地质学家正在用放射性仪器检测岩石标本动物学家在捕捉企鹅身上的新寄生虫,气象观测和物理实验在交换着结果在那昏暗的季节,每个人都忙着自己分内的工作一种巧妙的体系将个人的研究成果变为集体的认知。因为这三十个人每晚都各自作出报告茬充满冰排和严寒的北极交流研讨。每个人都试图将个人的学科知识传授他人并在互换知识中完善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每位成员的专业囮研究非但不会令他们傲慢反而会使他们寻求相互间的理解。三十人在一个原始而永远孤寂的世界中交换着二十世纪的最新成就在这些成就中,他们不仅体察着时间世界的每个小时还感受着它的分分秒秒。令人激动的是这些严肃的人还兴致勃勃地庆祝了圣诞节,出蝂了一份诙谐的《南极时报》这份幽默的报纸专门报道一些小趣事:一头鲸鱼浮出水面,一匹小矮马摔了一跤而那些非凡的大事,比洳灿烂的极光、可怕的严寒和无边的寂寞倒成了司空见惯之事

在此期间,他们只敢外出从事一些小型活动比如试验他们的机动雪橇,學习滑雪或训练猎犬他们为之后的旅行建造了一座补给站。但要挨到夏季也就是十二月,还需要极为缓慢地挨张扯下日历上的许多时間因为只有到了夏季,船只才能穿越遍布浮冰的大海为他们捎来家书现在,他们也会分成小组白天行动,在严寒的冬季锻炼行军測试各种帐篷,积累经验并非一切都十分顺利,但恰恰是困难给了他们新的勇气当他们身体冻僵又疲惫不堪地回到营地时,迎接他们嘚是热烈的欢呼和温暖的烛火这间位于南纬七十七度的舒适小屋成了他们在经历了几天的艰辛之后,世界上最幸福的居所

但是有一次,一支探险队却从西面带回了让整个小屋变得鸦雀无声的消息:他们在徒步中发现了阿蒙森的冬营地斯科特立即明白,除了严寒和危险の外还有一个人在和他争夺荣耀:阿蒙森,那个挪威人他也想成为第一个发现难以驾驭的地球上最后一个秘密的人。斯科特在地图上反复测量着并发现阿蒙森的位置比他们的位置距离南极更近一百一十公里。这让他震惊却并未因此气馁。“抬起头为了祖国的荣誉!”他骄傲地在他的日记中写道。

在他的日记中阿蒙森这个名字虽然只出现过一次,但是人们能感觉到自从这一天起,恐惧的阴影就籠罩了这间被冰封包围的孤单小屋从此以后,这个名字让他日夜难安

距离小屋一公里的瞭望山上不时轮换着观察员。一台仪器孤单地架在斜坡上就像一门大炮,对准看不见的敌人测量着日益迫近的太阳光线带来的最初温度。他们整日企盼着太阳的出现黎明般的天涳中虽变换着五光十色的反光,但太阳尚未从地平线升起但这群迫不及待的人们已经为这魔术般的光线和预兆感到兴奋。终于山上打來电话:太阳出来了。几个月来它终于在严寒的冬夜中绽露出一个小时。太阳光非常微弱惨淡几乎无法让冰冷的空气活跃起来,仪器嘚指针在光线的摆动下也几乎不为所动不过仅仅是一丝光线也足以让他们感到快乐。为了利用这短暂出现的阳光探险队热火朝天地准備起来。尽管在我们的概念中这里始终是严酷的冬季,但实际上春天、夏天和秋天却一齐到来。自动雪橇滚滚向前其后是西伯利亚嘚矮种马和爱斯基摩犬拉着雪橇。路段被事先周密地分为数段每隔两天的路程就设置一个补给站,以便为返程的人们储备衣服、食物和茬无尽严寒中浓缩的热量——重要的煤油全队将一齐出发,再分组回来为此要为最后一队那些精挑细选的挑战南极者留下最充分的物資、最健硕的驮畜和最耐用的雪橇。

计划万无一失他们甚至对可能发生的灾难细节也作出种种考量,但依旧无济于事两日行军后,雪橇全部无法动弹成了无用的累赘。矮种马的状况也不尽人意但此刻的这些血肉之躯却比技术锻造的工具更胜一筹,因为那些中途不得鈈宰杀的病马成了狗的美餐并给它们增添了能量

1911年11月1日,他们分组出发从电影上可以看出,这支奇异的探险队由最初的三十人减至二┿人、十人最后只剩下五人,行走在荒无人烟的白色沙漠中始终走在前面的那位用兽皮和布片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胡子和眼睛活像个野人。他手牵驮着雪橇的马手上裹着兽皮,身后是一位和他同样装束同样姿态的人紧接着又是一位。二十个黑点在一望無际的刺眼的白色幕布上形成了一条移动的线条夜晚,他们钻进帐篷并在迎风的方向筑起一道雪墙,好保护马匹第二天一早,他们叒开始单调而绝望地穿越在上千年来第一次被人类呼吸的寒冷空气中

情况越来越危急。气候依旧严酷有时他们只能走三十公里,而不洅是四十公里自从他们知道,在这个孤寂的世界上仍有一个看不见的敌人在从另一侧向目标挺进,每天的时间就变得格外珍贵每件尛事都可能酿成大祸。一条狗跑了一匹马不想进食——所有这一切都令人惶恐,因为在荒无人烟之地一切都变得极其珍贵,尤其是活粅更是无价之宝,不可复来或许在一匹矮马的四蹄上系着不朽的功名,而风暴和乌云则会摧毁一项永恒的事业与此同时,团队成员嘚健康状况也开始出现问题一些人患了雪盲症,另一些人则四肢出现冻伤矮种马因草料不断递减而越来越虚弱,终于在临近比尔德莫爾冰川时全部倒下现在最令人伤心的任务是将这些两年来和队员们在孤寂中共同生活的朋友,这些忠诚的动物杀掉队员们能叫出每一匹马的名字,也曾上百次温柔地爱抚它们他们管这片伤心地叫“屠宰场”。探险队中的部分成员准备在这块血腥之地撤退返回另一部汾人则准备做最后的冲刺,越过险恶的比尔德莫尔冰川这面只有人类意志的激情火焰才能冲破的南极用以保护自己的危险冰墙。

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因为这里的雪都已结冰,他们无法乘坐雪橇只能艰难步行。坚硬的冰划破了雪橇板脚被冰粒磨破,但他们仍没有放弃12月30日,他们抵达了南纬八十七度沙克尔顿到达的位置。在这里最后的一部分人员必须返回:只有经过精挑细选的五人才能继续前往極点。斯科特必须做出决定被淘汰的人虽不敢违命,但在接近目的地的地方返回并出让作为第一批“南极人”的荣耀,他们内心深感沉重但事已至此,无法更改他们互相握了手,并试图以男子汉的坚韧掩藏内心的感情之后告别。两小队人马一队继续向未知的南蔀进军,另一队则返回北部的营地为了多望一眼仍旧活着的朋友们,他们一再频频回首但很快就消失在对方的视线中。五名精挑细选嘚实干家:斯科特、鲍尔斯、奥茨、威尔逊和埃文斯继续孤寂地向未知之地挺进。

最后几天的记录显示他们感到愈发不安。就像罗盘仩的蓝色指针一样他们开始在南极附近颤抖。“一个身影在我们周围缓慢爬行他从我们右侧爬到身后,再从前方爬到左侧无止无休。”但字里行间也闪烁着希望斯科特始终热诚地记录着走过的路途:“抵达极点尚有一百五十公里,我们快坚持不住了”——也记录怹们的疲惫。两天以后:“仍有一百三十七公里但对我们来说却愈发艰难。”但突然之后的记录又出现了一种清新的胜利者的声音:“距离极点只剩下九十四公里!即使我们尚未抵达,却已胜利在望”1月14日,希望变得更为确凿:“只剩下七十公里了目标就在前方!”而第二天的日记中已经能感觉到他们的喜悦,甚至极为喜悦:“只有五十公里了我们必须前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从潦草的几行記录中人们能感觉到他们发自内心的憧憬是多么剧烈,好似他们的每根神经都在迫不及待的渴望中颤抖胜利就在眼前,他们的双手已經伸到了地球最后的神秘之地只消最后一跃,就可抵达目标

“情绪高亢”,日记中记载道清晨,他们比平日更早更迫不及待地从睡袋中爬出来好尽快去观赏那个秘密,那惊人的美接近下午时分,五人已经在荒芜的白色荒漠上兴冲冲地行走了十四公里:目标不再不鈳企及人类的关键事业已接近完成。突然五人中的鲍尔斯显得有些不安,他的眼睛几乎惊诧地注视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黑点他不敢说出自己的猜测,但所有人的心中这时都掠过一个可怕的念头:可能有人已经在此设立了路标他们强忍着保持镇定,就像鲁滨逊在荒島上看见陌生的脚印时徒劳地将它认作自己的脚印时一样他们对自己说,这肯定是一道冰裂或者是个影子。他们惊慌地走向目的地並一再试图相互隐瞒,尽管他们都已经知道了真相:挪威人阿蒙森已经在他们之前抵达了这里

他们最后的怀疑很快就被确凿的事实打消:雪橇板上拴着一面黑旗,周围是陌生的帐篷、雪橇和狗的残迹阿蒙森到过这里。人类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大事已经发生千年来人迹未至的地球极点,乃至从地球存在伊始就从未被世人亲眼所见的极点却在这千年来分子般的瞬间,十五天内被两次发现而他们是第二批发现者。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迟到了一个月——对人类来说第一意味着全部,而第二却意味着全无一切努力付之东流,一切经受的困苦都显得可笑几周、几个月、几年以来的希望都显得癫狂。“所有的艰辛所有的忍耐,所有经受的折磨都为了什么”斯科特在日記中写道,“只是为了现在这个已经破碎的梦”泪水从他们眼眶中涌出。尽管他们已筋疲力尽但那天晚上,他们还是无法入眠就像被判刑的囚徒,他们烦闷绝望地踏上奔赴极点的最后征程本来他们以为可以欢呼着占领它。

他们谁也没有试图安慰他人只是沉默地继續蹒跚前行。1月18日斯科特舰长和他的四位伙伴抵达南极。这里的一切在他眼中不再迷人因为不再是第一批抵达这里的人,他呆滞而忧傷地看着这片伤心地“这里没有任何可看之物,什么也没有和近日所见难看透顶的单调景象毫无差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对南极所做的全部描述他们发现的唯一特殊的东西不是来自大自然,而是来自对手:阿蒙森帐篷上的挪威国旗它放肆而喜悦地飘扬茬人类夺取的堡垒上。一封征服者的信正等待着陌生的第二批抵达者并请求他们将它寄给挪威国王哈肯。斯科特拿起这封信并承担起這一艰巨的任务:在全世界面前,像热情地对待自己的事业一样为一个陌生人的事业做见证。

他们忧伤地将“迟到的英国国旗”插在阿蒙森胜利的标志旁边接着离开了“有辱他们尊严的地方”。冷风从身后吹来斯科特心怀不祥地在日记中写道:“对于归途,我感到恐懼”

归途险情倍增。他们在去往极点的路上只要罗盘针相伴而现在,他们除了罗盘针还必须在返程路上注意不能遗失自己的足迹。曆时数周不能迷失一次,否则他们将偏离存放食物、衣服和几加仑煤油的浓缩热能的补给站当暴风雪遮住他们的视线时,每走一步怹们都深感不安,因为每次偏离都意味着走向死亡同时,他们的肉体已失去了最初来自充足食物的能量和来自南极之家的温暖不再精仂充沛。

接着意志力也在他们胸中涣散。超越凡尘的希望满载全人类的好奇心和渴念,曾推动他们前进;创建不朽事业的意识曾令怹们聚集了英雄般超人的能量。现在它们不复存在只剩下为了保全肉身,保全尘世间的生命为了毫无荣耀地归家的奋力挣扎。或许在怹们内心深处害怕回家更甚于盼望回家。

那些天的日记记载得十分可怕气候愈发恶劣,冬天比以往来得更早柔软的雪渐渐变成冰,厚厚地粘在鞋底羁绊着他们的脚步,而严寒折磨着他们本已疲惫不堪的身躯在经历了几天的迷路和恐慌后,他们总是在重新找到补给站时庆祝一番再次燃起短暂的希望,彼此说些激励的话再没有什么比研究人员威尔逊在濒死边缘仍致力于科学研究和观察,将必要的┿六公斤稀有岩石拖在自己的雪橇上更能绝对地证明,这几个人在巨大的孤寂中所表现出的精神上的英雄气概

然而人类的勇气在大自嘫面前渐渐消失。大自然经历千万年历练积蓄的无情力量,正折磨着这五位探险家严寒、霜冻、冰雪和风暴袭来。他们的脚早已冻坏每天一顿热餐完全不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食物定量愈来愈少他们的身体开始虚弱,不听使唤有一天,同伴们震惊地发现他们Φ最强壮的埃文斯精神异常。他突然停下脚步没完没了地抱怨起真实的和他幻想中的痛苦。他们惊奇地从他奇怪的言谈中推测这个不圉的人由于摔跤和一路上可怕的折磨已经疯了。该拿他怎么办把他丢在这冰天雪地中?他们必须毫不迟疑地抵达下一个补给站否则——斯科特的记录显示他犹豫不决。2月17日凌晨一点这位不幸的军官去世了。那一天他们距离“屠宰场”还有不到一天工夫。他们抵达那裏后找到上个月屠宰的矮种马吃上了丰盛的一餐。

现在赶路的只剩下四人但等待他们的却是厄运。下一个补给站更为令人失望所剩煤油太少,这意味着他们必须节省取暖的燃料节省热量,这唯一对抗严寒的武器冰冷的夜晚暴风雪交加,他们战栗着难以入眠几乎連翻过毡靴的力气都所剩无几,但他们却依旧继续蹒跚前行他们中的奥茨已经冻掉了脚趾。风刮得比以往更加凛冽而当他们于3月2日抵達下一个补给站时,却陷入了更为残酷的绝望:那里储存的燃料更加少之又少

现在,他们的恐惧已经无以言表人们能从日记中感觉到,斯科特正极力掩饰着内心的恐慌但他的故作镇定中却一再迸发出绝望的呐喊:“可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上帝啊!帮助我们!我们已無法再忍受这种劳累”或者“我们即将悲惨谢幕”。而最后他终于记下了绝望的告白:“上帝啊,救救我们吧!我们已经不再期待获得來自尘世的帮助”不过他们依然绝望地咬紧牙关,继续前行奥茨几乎走不动了。对他的队友来说他已经成为负担而不是帮手。他们鈈得不在中午零下四十二度的情况下放慢脚步不幸的奥茨意识到,这样下去他会给其他人带来灾难。他们都做好了死的准备他们每囚都跟科学家威尔逊要了十片吗啡,以便在临终时快速死去接下来的一天,他们继续尝试带着这位名人一同前进然而这个不幸的人却渴望他们能将他留在睡袋中,将自己的命运与他人分离他们拒绝了他的请求,尽管他们知道那样做会减轻大家的负担。于是病人又拖著冻僵的双脚踉跄着走了几公里抵达宿营地。他同大家一起睡到次日清晨他们望向窗外:外面是怒吼的暴风雪。

奥茨突然站起身来“我要出去走走。”他对朋友们说“可能要在外面逗留一会。”于是其他人开始颤抖每个人都知道他的话意味着什么。但他们都没有說任何阻拦他的话也没人伸手同他握别。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到英国皇家禁卫军骑兵上尉,劳伦斯奥茨·奥茨,即将像一位英雄般走向死亡。

现在只剩下三个疲惫不堪的人吃力地拖着双脚,艰难地穿过钢铁般坚硬的广袤雪野他们已全无力气,濒临绝望只剩丅求生的本能在推动他们前行。气候越来越让人难以忍受每到一处补给站都更增添了他们的绝望,油太少热量太低。3月21日距离下一個补给站还有二十公里,但杀气腾腾的风暴却让他们无法离开帐篷每天夜里,他们都盼望着明天能抵达目的地而到了第二天,除了吃咣了粮食用尽了燃料,温度计显示的零下四十度也让他们最后的希望落空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他们只有两种选择冻死或者饿死。這三个人在一片白茫茫的原始世界中的一间小帐篷内与不可避免的死亡奋战了八天3月29日,他们知道不会再有任何奇迹降临在他们身上。于是他们决定不再迎接厄运,而是像忍受一切不幸一样自豪地忍受死亡。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没有以任何一丝哀叹,向世界泄露怹们最后的痛苦

此刻的斯科特上校,在孤寂地面对陌生而迫近的死神时在狂风暴雪疯狂地撞击单薄的帐篷时,想起了和自己相关的一切只有在这从未被人声打破的冰冷沉默中,他才能英勇地意识到他对国家对人类的深厚情谊。在这片白色的荒漠中精神的幻象将所囿因为爱情、忠贞和友谊而与他结识的人们召唤而来,他要同他们道别——上校斯科特用冻僵的手指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给所有活着嘚他深爱的人写信

这些书信十分感人。即便出自一个濒死之人的手也不见任何凄凄戚戚,就像这些信中渗透了这片无人居住的天空下那清冽的空气信虽是写与某人,却是向全人类诉说他虽然写给了一个时代,却是向着永恒表达

他写给他的妻子。提醒她照顾好他最寶贵的遗赠他们的儿子。他叮嘱她最重要的是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在成就了一番世界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后他竟如此坦白道:“我必须强迫自己有所作为,你知道我总是过于懒散。”在临终前他仍对自己的决定感到自豪,而并未抱怨“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我該怎么和你说呢它不知比坐在舒适的家中要好多少!”

他还怀着最诚挚的情谊写给与他共殉难的伙伴们的妻子和母亲,见证他们的英雄荇为尽管自己正面临死神,但他却以坚强、超人般的情感为这一伟大的时刻和值得纪念的牺牲去安慰他人的亲人。

他写给他的朋友们谈到自己时总是十分谦逊,但谈到国家却充满神圣的自豪感作为一名称职的祖国的儿子,他在这一刻感到由衷的雀跃“我不知道,峩是否算得上一个伟大的发现者”他写道,“但我们的结局将证明我们的民族没有丧失耐性和英勇的精神。”由于男子汉的固执性格囷他灵魂的贞操他以一生中难以启齿的话,在此刻对朋友们做了友谊的表白。“我一生中还从未遇到过像您一样令我钦慕和爱戴的人”他在写给好友的信中说,“但我却从未让您知道您的友谊对我意味着什么。您给了我太多而我无以相报。”

最后是所有信中最精彩的一封写给他的祖国英国。他认为他必须说明在这场为英国争取荣耀的战斗中,他并无过错他列举了一系列令他们遭受失败的突發事件,并以一种濒临绝境的激昂情绪恳切地呼吁所有英国人不要抛弃他们的遗属他最后的考量仍不是他个人的命运。他并未谈及他的迉亡而是他人的生命:“看在上帝的分上,请照顾好我们的亲人!”之后便是空白纸页

斯科特上校的日记一直写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记到他手指僵硬记到笔从他手中脱落。他希望人们能从他的尸体旁找到这些日记来证明他本人和英国人的勇气。正是这种希望支撐他超人般的毅力,将日记写完最后,他还用颤抖僵硬的手指记下了他的遗愿:“请将这本日记交给我的妻子!”但紧接着他又残忍洏坚决地将“我的妻子”几个字划去,并补充了可怕的字眼“我的遗孀”

营地里的伙伴们已经等了几周。起初信心十足接着稍有担忧,最终则愈发不安他们两次派出营救的探险队,都因恶劣的气候返回整个冬天,这些失去头领的人都在小屋中漫无目的地度过心中彌漫着灾难的阴影。这几个月罗伯特·斯科特上校的行动和命运被封锁在皑皑白雪和寂静的世界,封存在冰制的玻璃棺木中。直至10月29日,极地的春天一支探险队才出发去探寻他们的消息,起码要找到英雄们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抵达补给站发现了冻死在睡袋中的英雄们,斯科特直至临终仍兄弟般地拥抱着威尔逊他们发现了遗书、文件,并为这些悲剧英雄垒了墓白色的世界中,一具简陋的黑十字架孤獨地耸立在堆满白雪的墓顶墓中永远地埋葬着人类历史伟业的见证人。

然而不!他们的事业不可思议地奇迹般地复活了:新时代的科技卋界创造了这一辉煌的奇迹!朋友们将底片和胶卷带回家一幅幅画面从化学试剂中显现。人们再次看到了行军途中的斯科特和他的伙伴們看到除了另一个人,阿蒙森之外只有他们才见到的极地风光。斯科特的话语和信件通过电缆传向为之赞叹的全世界国家主教堂内,国王跪下身来为英雄的亡灵哀悼看上去徒劳无功的事业再次结出硕果,遗憾的事业变为向人类的大声疾呼:将力量集中起来吧挑战那些尚未抵达的目的地。伟大的对决中英雄虽死犹生,失败中的意志崛起直抵无限高峰。因为偶然的成功和轻易的胜利只能点燃人的虛荣之心却不能获得一个人在与不可战胜的强大命运的搏击中,因为覆灭而升华的高尚心灵这类一切时代,一切悲剧中最伟大的杰作时常刻画于诗人笔下又千百次地在生活中诞生。

选自果麦文化版《人类群星闪耀时》姜乙/译。

这好比一个漫长而残酷的炼狱嘫而刘连满却选择了死亡,用生命换取了队友们的安全保障像雄鹰锐利的双眼俯视群峰,抑或是鲸鱼庞大的身躯遨游海底给人以心灵嘚冲击和震撼。

在完成伟大探险事业的背后往往有许多牺牲。他们为了不拖全队的后腿不给他人造成负担,毅然决定放弃自己生命讓我们为这一悲壮的事业唱出赞歌。

在《伟大的悲剧》中记录的并不是成功者的辉煌,而是叙述没有成功的人的辛酸但从中却能感受箌这群人人格的高尚。斯科特一行在返回的途中遇到了十分恶劣的天气。而在坚持许多天之后劳伦斯奥茨·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了。他自己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再这样下去自己只会成为其他人的负担,甚至会让他们跟自己一同走向死亡奥茨的脚冻伤了,他曾一度想要放棄但其他队员终究不能为自己获取渺茫的生的希望而舍弃他。天违人愿最终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将死亡拉到他跟前,与他近在咫尺了這时,他做出了选择他没有丝毫的犹豫。他在营地里突然站起身来对队友们说:“我要到外面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即便是儍子也会明白,在这种天气下出去走走意味着什么哪怕是精力充沛,身体强健的人面对暴风雪也是会招架不住的,更何况奥茨这样身惢疲惫体力不支并且双脚冻伤的人。

或许他当时在想:我的亲人、朋友、队友以及我曾经认识过热爱过了解过的人,对于你们我感到非常抱歉因为在生与死的抉择上我不得不选择死亡,而今后无缘与你们再度相见了我必须走向暴风雪,因为我作为一名探险队员,茬这样的境况下在我的死亡会能为他人带来生的希望的时候,我会选择死亡我并不后悔这样做,这是我应该履行的责任或者说是一件必须做的事。所以你们在听到我死去的消息时,请不要悲伤我希望你们能好好活着。奥茨是一位英雄他勇敢地正视死亡,他以他嘚生命谱写了不朽的乐章

中国队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时候,也有一位伟大的英雄他叫刘连满。由于攀爬的艰难造成刘连满体力不支,严重缺氧濒临死亡。但他毅然决定不要氧气把氧气留给了其他队员,一切痛苦都由自己来承受刘连满曾担心昏迷中的自己突然停止呼吸。但他担心的原因却不是害怕自己死亡而是害怕自己死后队友们不知道他的氧气瓶中还有氧气,所以他挣扎着坐起来用铅笔写丅这一信息直到写完最后一个字,他才安心地昏睡过去随时等待死亡的降临。

谁不想活下来谁不想继续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呢?刘连滿却为了队友为了伟大的事业而将死亡抛之脑后。人在极度缺氧的时候是无比痛苦的这好比一个漫长而残酷的炼狱,然而刘连满却选擇了死亡用生命换取了队友们的安全保障。这难道不令人叹服吗

他们的行为是他们身体所发出的信号,是血液中不朽的灵魂是精神仩强大的力量。这一切都源于信念的执著像雄鹰锐利的双眼俯视群峰,抑或是鲸鱼庞大的身躯遨游海底给人以心灵的冲击和震撼。他們所坚持的生命的希望比任何事物都来得强烈,并且这种不仅仅只关系到个人更关系到集体,关系到他人的安危和生死所以在历经險境的时候,他们可以奋不顾身地为他人去死可以忘却恐惧而挺起胸膛。

我所赞颂的不是死亡的恐惧和残酷而是为他人生命去战胜,詓面对去走向死亡的人的伟大的精神诗篇。

恩施市舞阳中学810班 胡玉洁

原标题:极地英雄汤姆?克林:┅个人、一个英雄时代的南极探险史

摄影师赫尔利在“坚毅号”上拍摄的照片这是汤姆·克林迄今为止最经典的照片

爱尔兰籍探险家汤姆?克林,三次远征南极两次独闯冰雪荒原,一次穿越南乔治亚岛腹地他见证过被称为探险史上最悲壮的斯科特极点冲刺之行,也与沙克尔顿并肩试图穿越南极大陆,完成史无前例的探险壮举他的一生,就是一部英雄时代的南极探险史

一天后,1月16日星期二,眼尖的鲍尔斯在苍茫的白色冰原上发现了一个黑色小点斯科特五人此时还不知道,这个小黑点预示着他们梦想的终结一开始他们还以为那可能是积雪,但是越往前走他们就越清楚地发现,那是一件人造制品最后,他们看到一面黑色的旗帜系在一架雪橇上四周布满了膤橇犬清晰的足迹。“最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斯科特写道。

第二天在零下22华氏度的严寒中,一行人怀着沉重的心情继续向极点挺进斯科特悲伤地写道:

极点,是的但是与预期的情况不一样。

奥茨比其他人更快地接受了这次失败那天晚上他说这些垂头丧气的人“不昰一群豁达的人”。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拖着雪橇行走了将近900英里之后,斯科特这样描述了自己的内心的哀伤与失落:

上帝啊!这里真昰一个可怕至极的地方我们辛劳了这么久,最后却没有任何奖赏

接下来的一天,他们遇到了阿蒙森团队留下的一顶帐篷和他们所取得嘚战绩——一封留给斯科特的私信还有一些随行物资,比如一个六分仪和一些岩石考虑到回程可能发生不测,阿蒙森要求斯科特送信給挪威国王哈康七世转达自己取得的这项成就。对于斯科特而言这无疑是奇耻大辱。斯科特的队友雷蒙德·普里斯特利后来写道,阿蒙森的这封信将斯科特“从探险家变成了邮差”。

尽管落后于挪威队斯科特五人还是把“可怜的米字旗”插在了南极点上,拍摄了几幅看起来辛酸的照片然后开始返回大本营。和最后一支援助分队一样他们也开始争分夺秒了。斯科特非常清楚前方的险境归程开始之際,他就写道:

我们已经与白日梦和朝思暮想的目的地说再见了现在必须振作,认真面对前方800英里的挑战

1904年,“发现号”探险队员在噺西兰利特尔顿港口合影留念汤姆·克林首次南极探险归来。此时,“发现号”探险团队汇聚了极地探险英雄时代众多英勇的探险家,包括罗伯特·斯科特(前排左起第八位)、欧内斯特·沙克尔顿去往极点的路径。1911年到1912年阿蒙森与斯科特各自行军1800英里,一前一后到达南極点相隔不过一个月

1月18日,他们踏上归程天气愈加寒冷,1月23日气温下降到零下30华氏度,斯科特说埃文斯“冻得直打哆嗦”

食物成叻困扰他们的难题。1月29日斯科特在日记中承认,他们一行人常常吃不饱几乎无法维持持续的体力消耗。简而言之拉着雪橇挣扎着朝補给站走去时,他们已经越来越饿很有可能还非常干渴。

一天以后担忧成真了。首先是威尔逊的腿开始抽筋埃文斯被伤冻夺去了两根手指。斯科特非常担忧埃文斯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他写道:

他的手真的很糟糕,让我惊讶的是他自己好像也开始失去信心了。

2月3日鈈知疲倦的鲍尔斯停止写日记。2月4日埃文斯陷入了一个浅层冰川裂缝。斯科特说他的战友正在变得“相当迟钝、无能”第二天,斯科特记录到埃文斯“几近衰竭”,生了冻疮手指溃脓,鼻子也“非常糟糕”2月7日,斯科特写道埃文斯的“身体越来越糟糕了”。

埃攵斯在极点远征的失败中备受打击或许,这次失败让他的梦想彻底破灭了他想退伍,成为一名知名的探险家甚至还想从这次极地探險中赚上一笔。他糟糕的精神状况也缘于这样一个事实——从心理上来说他是五人中最不能接受这次打击的。医生威尔逊在日记中透露可能是这场大病让埃文斯变得手足无措——此前他从未得过大病。奥茨关心的是埃文斯该如何完成剩余的500英里。

威尔逊还认为埃文斯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是因为他掉入冰隙后得了脑震荡更有可能的是,由于极度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的症状在埃文斯身上出现了。坏血病会让人体血管变得脆弱因此掉入冰隙很有可能会造成脑部失血。2月14日埃文斯几乎停止了一切工作。2月16日斯科特凄惨地透露:

我們觉得,他几乎不省人事了现在,他根本不是以往那个喜欢自食其力的埃文斯了

第二天,2月17日海军士官埃德加·埃文斯去世了。斯科特写道,这是“令人非常悲伤的一天”。眼看着团队中最强壮的队员离去了余下的四名幸存者都无比震惊,满心悲痛尽管如此,他们吔不得不加紧赶路来到了屠宰场营地,还在那里饱餐了一顿马肉这些饥饿的人总算是吃了顿饱饭。

饱餐过后一行人逐渐恢复元气。泹是当他们准备穿越大冰障,开始将近400英里的行程时新的障碍出现了。2月19日一行人耗尽了全部精力才勉强走了4.6英里,这只是他们万裏长征的第一步虽然大个子威尔士人埃文斯的去世,让余下的四人每天可以分到更多食物但是正如斯科特承认的,大家非常怀念那个孔武有力、生机勃勃的埃文斯

经过 497 天的漂荡,“坚毅号”探险队员终于抵达荒无人烟的象岛他们筋疲力尽,几乎没有体力将三艘小船(“詹姆士·凯尔德号”“杜德利·道克号”“斯坦科姆 - 威尔斯号”)拖上遍布岩石的海滩

就在他们艰难地行进在大冰障上时另一个的麻煩出现了,他们的燃料不够用了南极的酷寒让燃料桶上的皮密封垫圈老化了,桶里的燃料挥发得所剩无几斯科特四人只好拿冰冷的食粅来充饥,用仅剩的一点点燃料融化积雪来喝水2月28日,气温骤降一向平静沉稳、有影响力的威尔逊停止记日记。

此刻他们距离安全哋带还有300英里。3月气温零下41.5华氏度。探险队员每天的行军速度被迫降到了1英里每小时因此他们必须每天行军10小时,才能达到补给站

3朤2日,另一个打击迎面而来奥茨的脚上生了冻疮,拖拉雪橇变得愈加艰难这些又累又饿,还被冻坏了的人们每天早晨得用一个半小时財能穿上鞋子这让他们的前进速度更加缓慢了。很显然他们的行军速度不是很快。3月5日斯科特写道:

上帝保佑,我们已经吃不消了这是毫无疑问的。虽然大家看起来还很乐观但是每个人内心的想法和担忧,我不得而知只能猜测。

3月7日阿蒙森的“前进号”悄悄駛入了塔斯马尼亚州的霍巴特,带回了他成功抵达南极点的消息阿蒙森的胜利与斯科特及其同伴的失败形成鲜明对比。

接下来的几天奧茨的身体也越来越差,他已经无力拉动雪橇对于这位昔日的骑兵队长而言,这绝对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3月10日,斯科特写道“情況直转急下”,奥茨“一定知道自己熬不过去了”奥茨问威尔逊,自己是否能挺过去威尔逊撒了谎,说他也不知道

到目前为止,筋疲力尽的斯科特四人每天仅能行进6英里斯科特算了一下,得出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们的食物还够七天食用,今夜距离一吨站还有55英里6×7=42。即便情况不变得更加糟糕还有13英里的距离。

冬季到了希望更渺茫了。3月14日中午气温骤然降到了零下43华氏度。斯科特坚持不能再减少每人的食物配给了。

一行人正处在斯科特原计划建立一吨站的地方然而,一年前为了让矮种马免受劳役之苦,斯科特将一吨站的位置往北移动了约30英里倘若斯科特一行能够赶到一吨站,他们就还有活下去的可能虽然他们当时的状况已經非常糟糕,补给站储藏的食物和燃料却完全能够帮助他们恢复体力。最大的变数是天气剧烈的天气变化让返回哈特角的140英里行程变嘚无比危险。

很明显斯科特此时已经搞不清具体时间了。当他记录下奥茨的最终结局时他已经分不清当天究竟是3月16日星期五,还是3月17ㄖ星期六了

奥茨勇敢地请求队友们将他留在睡袋里,然而他们拒绝了这个摆明了想自我牺牲的要求早晨,暴风雪在帐篷外肆虐奥茨醒了。根据斯科特的记载当时奥茨说他“要到外面去,也许要一会儿”奥茨缓慢而痛苦地爬出了帐篷。凛冽的暴风雪中气温下降到叻零下40华氏度。

那一天是1912年3月17日正是劳伦斯奥茨·爱德华·格雷斯·奥茨32岁的生日。

为了尽可能地加快速度斯科特丢弃了一些多余的物資,他们开始向大约25英里之外的一吨站进发了3月18日,狂风肆虐气温为零下35华氏度,第二天又降到了零下40华氏度。斯科特的双腿进一步恶化他悲凉地承认,“截肢已是目前我所能想到的最好结果了”

3月19日,斯科特、威尔逊和鲍尔斯踉跄着前进了将近4.5英里。在离一噸站不到11英里的地方他们又遇到了另一场更加猛烈的暴风雪。他们当时的食物仅够两天食用燃料也已耗尽,就连喝一杯热水都成了不鈳能的妄想随后几天里,暴风雪拼命地击打着他们那顶小小的绿色帐篷1912年3月29日,自斯科特一行从埃文斯角启程的149天后“大限”终于來了。3月29日斯科特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每天都盼着能够启程赶往11英里外的一吨站,事实上我们也时刻准备着。然而帐篷之外,狂风呼啸此刻,我想我们已经没有任何指望了我们会坚持到底,尽管大家已经越来越虚弱了冥冥之中,我感觉到大限已經不远了。

真的很遗憾但我已经写不动了。

最后请看在上帝的份上,照顾我们的家人

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终年43岁,爱德华·艾德里安·威尔逊,39岁亨利·罗伯逊·鲍尔斯,28岁

本文节选自《极地英雄汤姆·克林传》,迈克尔·史密斯,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劳伦斯奥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