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听障助听器配两只助听器还是配一只助听器?

  听障儿童观察日记是康复后的家长需做的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它可以更好的帮助记录你家宝宝的听力发展状况以及康复状况。也方便你和康复指导老师更好的配合,做好康复工作,每周你只需要稍微花一点时间记录一下这些内容,就能得到事倍功半的康复指导效果。
  通过记录观察日记,您能够及时了解到孩子佩戴助听器的各种问题,看到他们的变化与进步。这将有助于医生对孩子的治疗,帮助您孩子的听力康复的进行。这也将帮助您记下一些问题以及您下次约访时涉及到的对听力专家的询问和要求。那家长对需要观察记录什么内容呢?

  ●每天使用助听器或FM系统的小时数

  ●对细小柔和声音的反映

  ●对中等强度声音的反映

  ●对较大的声响的反映

  ●对低频(低沉)声音的反映(例如电冰箱的嗡嗡声,敲打鼓的声音)

  ●对高频(尖锐)声音的反映(例如鸟叫声和微波的哗哗声)

  ●孩子发出的声音以及说出的字词

  ●孩子喜欢的活动与行为

  ●孩子讨厌的活动与行为

  ●向佩戴助听器/FM系统发起排斥或抗议

  ●这段时间内的其他相关约访

  ●备注/下次约访时的问题

  所有这些内容都需要有两个时间点来记录,一个是观察起始时间,一个是观察结束时间。

根据听力障碍者的听力损失状况和自我需求,使用专业的助听器选配设备,帮助听障者选配适合每个个人体的助听器,并为听障者后期使用助听器与康复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的专业人员。同时要求验配师具有简单的助听器故障处理能力,能解决简单故障和助听器的日常保养工作。目前中国的助听器验配师等级有初级(四级)验配师、三级验配师、二级验配师等。

根据听力障碍者的听力损失状况和自我需求,使用专业的助听器选配设备,帮助听障者选配助听器,并为听障者后期使用助听器与康复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的专业人员。同时要求验配师具有简单的助听器故障处理能力,能解决简单故障和助听器的日常保养工作。

(1)对经医师诊断,确认目前临床治疗无效的听障者,建立档案并进行听功能评估;

(2)向听障者及家属解释听力检查结果、分析其听力障碍状况和需求;

(3)介绍助听器的种类、性能和使用环境等知识;

(4)根据听力障碍状况和听障者的具体需求制定听力放大方案;

(6)调试助听器、评估助听效果;

(7)进行听力康复指导;

(8)定期进行跟踪随访和评估。

对其成员国听力残疾状况的评估数据显示,听力残疾者逾2.5亿人,相当于世界人口的4%以上,并且至少有三分之二来自发展中国家。我国2006年4月进行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六类残疾总数为8000多万人,单纯听力残疾2004万人,在1352万多重残疾人中,5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残疾,听力残疾占残疾总数的三分之一。 听力损失对儿童语言和交流能力的发展会产生严重影响,会使他们因聋致哑,学习进展缓慢,交流能力下降,将来求职受阻,难以履行工作职责等。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老年性听力障碍在我国呈明显增加之势。上述听力障碍者如能及时得到助听器验配及听力康复服务,绝大部分能使听力得到补偿,和健听人士一样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助听器验配师的职责在于为听力障碍者提供咨询、检测和康复服务,减轻由于听力障碍给个体、家庭和社会带来的损害。目前我国从事助听器验配的人员约1万人左右,大多分布在大、中城市的助听器选配中心、聋儿康复中心、医院、聋哑学校等机构。中东部地区的从业人员明显多于西部地区。

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业已实行助听器验配师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从业人员须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并经过90天以上的实习才能独立从事助听器验配工作。

目前,我国需要配戴助听器的听力障碍者约2700万人,按每400名患者配备1名助听器验配师的比例,我国预期需要助听器验配师6万多人,而当前的从业人员数尚不足预期人数的20%。

助听器验配师这一新职业设立后,通过制定统一的职业标准,开展相应的资格鉴定,可有效规范听力康复市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降低残疾率、减轻残疾程度。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听力学专业教育的普及,助听器验配师的社会需求量将会大幅上升,助听器验配师将在听力康复事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听障助听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