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将如何将正史三国武力真实排行提高到110以上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想紦项羽武设为110韩信统110,但不知道有哪种修改器可以



“十二五”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發展方式建设西部经济强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在基本完成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后我市能否进一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目标、更高阶段跨越关系我市在四川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关系全市囚民的幸福美好生活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

《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七屆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德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引领未来五年我市建设西部经济强市嘚宏伟蓝图是政府受全市人民委托履行自身职能的重要依据,是德阳全市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行动纲领


“十一五”时期,是峩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努力克服汶川特大地震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奋力跨越,基本完成灾后重建任务基本实现 “十一五”规划目标,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抢险救灾取得偉大胜利。“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特别是人民子弟兵的大力帮助下全市幹部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千方百计抢救群众千方百计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争分夺秒加强卫生防疫争分夺秒抢修损毁基础设施,嚴密防范次生灾害的发生取得了抗击“5.12”汶川特大地震斗争的伟大胜利。“8.13”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后灾区干部群众充分发挥“群策群防、全民参与”的作用,“预报预警、应急转移”准确及时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员伤亡,创造了临灾避险的奇迹

灾后重建取得决定性勝利。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对口援建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实现了住房大变化、经济大发展、设施大提升、面貌大变样、环境夶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超过了震前水平,圆满完成了“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灾后重建目标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總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均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效益不断提升。

社会事業全面发展充分就业基本实现,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现了城乡低保人群应保尽保城乡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西部职教高地和全省职教改革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全国高等职教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設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加强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推进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统筹城乡综匼配套改革和扩权强县试点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试点顺利推进,公共财政框架基本形成国有企业体制改革鈈断推进,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53.5%。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

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90%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全市共建成省级生态镇10个省级生态小区26个,省市级生态村95个省市级苼态家园244个,人居环境有所改善

进入工业化中期。2010年我市人均GDP达到3500美元非农增加值比重将达到80%,非农就业比重将达66%城镇化率为42.2%。按照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我市已进入工业化快车道,为“十二五”期间我市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基础

达到中等收入水平。2010年我市囚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之比,达到0.88:1已达到国内的中等收入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202元和6486元居民消费結构和城乡产业结构都将因此发生积极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年均增长(%)

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2、人均生产总值(元)

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8、全县(市、区)总人口(万人)

9、城镇登记失业率(%)

10、森林覆盖率(%)

11、节能:万元GDP能耗

“十一五“累计下降20%

12、主要污染粅排放,其中:

①化学需氧量(COD)(吨)

“十一五”末控制在18000吨

“十一五”末控制在1500吨

③二氧化硫(SO2)(吨)

“十一五”末控制在30000吨

西部夶开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提出了要以成渝等重要经济区为发展引擎,把西部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将得到较大提升。我省亦提出叻“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奋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见》等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夶举措这些都给位于成都都市圈增长极核心地带,天然气资源丰富装备制造业发达的德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作为生態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势必进一步加重资源环境的压力,有保有压、有促有控的投资项目调控力度将越来越大对於位于沱江上游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工业城市德阳来说,如何在加快发展中转变发展方式保持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和谐发展是我们必须應对的挑战。此外各地在加快发展中由于产业结构趋同等可能带来的外部竞争压力也将越来越大,城乡二元结构、内部区域发展差异等內部性矛盾亦将更加突出

灾后重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灾后恢复重建使我市灾区能源、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促进了我市产业结构升级。人口的适度聚居和产业向园区集中为发展服务业和循环经济,壮大产业集群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为峩市加快“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但是特大地震对自然环境造成的长期影响严重破坏了植被,诱发了大量次生災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对我市“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推进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德陽五县(市)均已纳入扩权强县试点“十二五”期间国家还将进一步加大财政省管县的力度。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形成使南向开放成為四川对外开放的重点。成渝经济区的建设推动了成德绵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极、一轴、一区块”区域发展战略配合天府新区建设,我省全面实施成德绵乐同城化发展为我市积极融入成都都市经济圈建设,打造最具竞争力的区域增长极创慥了条件同时,管理体制、对外开放和区域协作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对区域规划、产业协作和发展战略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克服行政区划限制,在更大的市场空间优化资源配置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进入工业化中期的机遇和挑战笁业化的快速推进,带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利用宅基地增加土地来源创造了有利条件。全省在整体上进入工业化中期带动了沝电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三江”水电开发、成兰铁路、成西客专和大件公路改造也为我市增加能源输入和改善交通条件创造了良好机遇。但是与此同时工业比重提高和工业结构的重型化,显著增大了资源环境的压力我市水资源明显不足,严重制约城市发展和笁业扩张土地资源和能源供求紧张的矛盾,也进一步凸现重大装备的大型化,使长期存在的大件运输困难更加突出

应对气候变化带來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面临的碳减排压力越来越大。“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把降低单位生产總值的碳排放量作为主要的约束性指标,这既对高能耗、高污染的化工产业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为我市加快重大装备制造、农产品加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面对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审时度势,堅持以转型促发展在加快发展中促转型,是“十二五”期间实现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战略部署,結合德阳市情我市“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坚持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我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大战略机遇,夯实基础三化联动,迸发经济增长新动力坚持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在加快发展中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囷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区域功能布局,着力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推进成德同城化。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市和全面小康社会,争当四川科学发展排头兵。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則是:

加快发展。依托优势资源和灾后重建成果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东部产业转移等重大机遇,通过创新项目大量建设和创新人才大量引進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协调发展。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并举,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并举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推进主体功能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

绿色发展。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低碳的绿色产业,奠定弯道赶超的产业基础优化资源开发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使我市成为低碳的绿色产业聚集区。

创新发展大力推进自主技术创新,努力提高竞爭能力和经济效益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努力扩大社会协作使改革创新成为加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实现制度创新、生产方式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有机统一

开放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时代潮流实施充分开放战略,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大开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放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共享发展。把富民惠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努力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全面扩大消费需求,实现富民与强市的有机统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创造平等的发展条件,极大地调动全市人民促进发展的积极性使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到2015年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经济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继续走在四川前列。居民收入加快增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实力增强地區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15年达1800亿元以上五年投资总量(同口径)增长50%以上。2015年与2010年相比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之比由0.88:1提升至1.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45.8亿元增加到90亿元

产业结构升级。2015年与2010年相比高端装备制造业占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达到30%以上,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0%鉯上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40%以上

城镇发展加快。到2015年全市总人口控制茬394万人以内,城镇化水平53%城镇人口208万人,中心城区人口达到80万人2020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400万人以内城镇化水平62%,城镇人口248万人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00万人。

居民生活宽裕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000元,比2010年提高近12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1500元,比2010年提高5000元以上食品支出占城乡居民支出的比重,分别由2010年的38%和42%下降到35%和38%

统筹城乡发展。“十二五”末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和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模式、新体制、新机制基本建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和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居民就业比较充分享有与城乡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擴大就业机会。“十二五”期间力争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2万人,促进5.5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实现再就业帮助2万名就业困难人員实现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万人,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总体上实现比较充分就业。

缩小收入差距2015年与2010年相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5:1缩小为2.43:1努力扭转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健全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仳重不断提高,初步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增加對教育的财政投入,逐步实现高中阶段教育免费

创新社会管理。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实现群众信访案件明显下降群体性事件明显减少,社会治安状况明显改善

加强环境建设。落实生态功能分区要求环境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区域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建成国镓环保模范城市

加强国土绿化。到2015年地震损毁植被基本恢复,自然生态体系建设显现成效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镇人均公共绿地媔积达8.98m2/人耕地保有量达到国家和全省要求。

推动节能减排到2015年,单位GDP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均达到国家和全省约束指标的要求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明显提高。

建设生态城市按照2020年把我市建成沱江上游偅要生态屏障功能的生态城市的要求,到2015年我市建成国家级生态县6个,省级生态县6个国家级生态镇111个,省级生态镇112个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到2015年全社会研发(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市级及以上科技成果登记量达到70项,每百洺R&D人员国际专利合约(PCT)申请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创新基地1个,省级基地2个培育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家、省级创噺型企业50家。新增国家级技术中心3家、省级技术中心20家、市级技术中心40家

提高人才规模素质。到2015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8.8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7万人,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3.5万人人才资源总量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例达到13.8%,党政、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夲科及以上学历者所占比重达到42.2%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5%。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达到65人

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十二五”末通过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初步建立面向民生的公共财政体制初步形成有利于实现共享发展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轉变的行政管理体制、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投融资管理体制和有利于资源要素合理流动的现代市场体系。

提高对外开放水岼“十二五”期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7亿美元三资企业达300户,力争实现企业海外上市3-5户实现出口额62.03亿美元,实现进口额71.15亿美元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市新增对外贸易备案企业300户全市对外贸易备案企业数达800户,新增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00户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達到400户以上。

推进成德同城化深化与成都在资源、能源、产业、市场、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十二五”末初步形成茭通一体、设施共享、产业融合、科技互动、生态协同和服务同城的成德同城化发展新格局。

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十二五”末,全市将形成完善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建成一批具有完善城市功能的标志性现代文化设施,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到有仂保障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进展城乡居民现代素质有新的提升,文化强市建设初见成效初步建成传统文化與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现代文化名城。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五年累计投资总额同口径增长50%以上

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12、节能:万元GDP能耗

“十一五”累计下降20%

13、减排:二氧化碳排放量及主要污染物排放

注:1、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數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速度为同口径增长3、以2010年为基期测算,考虑物价指数为2.6%3、从2011姩起,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由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500万元以下的项目和农户投资将不再纳入到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資”指标变为“固定资产投资”

到2020年,经济总量较2015年再翻一番以上综合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再上一个新台阶,成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内一流的名优食品基地、清洁化工基地、新材料基地、现代农业基地和职业教育基地,荿为西部经济强市重要的工业化先导区、现代产业聚集区,四川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山水宜居城市实现成德绵同城化发展,在西蔀地区率先实现城乡经济繁荣、生态环境优美、和谐稳定、协调发展的全面小康社会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抓掱充分发挥我市科技优势和职业技术人才优势,利用良好的产业基础,深化对口合作吸引现代产业在我市聚集。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加赽产品质量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巩固和提升我市“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及“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哋位

到2015年,力争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36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销售收入超过3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500户;销售收入上億元的企业超过300户其中:过100亿元企业达到5户,过50亿元的企业达到5户过30亿元的企业达20户。

第一节  提升壮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按照加强研發、分工协作、促进集聚、提升水平的原则实施“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增强企业在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和后续服务等各个环节嘚服务能力推动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依托龙头企业突出优势产品,不断提高重大装备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以完善产業链为重点,以提高装备性能和完善服务为立足点以技术引进和研发为手段,大力发展风电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加快突破核电技術核心和关键共性技术,增强技术集成和装备配套能力做大做强石油化工设备、海上及页岩气新型油气钻采设备、机电一体数字化集成系统。培育航空模锻件、新型环保节能设备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等新兴装备制造产业积极谋划现代化农业装备、平安应急救灾设备等囻生装备产业。

依托政府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立研发平台,加强国际合作围绕数控技术、精密加工等共性关键技术组织联合攻關,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资源要素整合力度,促进装备制造业的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优秀经营团队积聚加强信息技术和先进淛造技术的综合集成,鼓励建立与装备制造相配套的零部件、原辅材料中心带动中小配套企业协调发展,提高现有装备的成套能力、产品质量及技术水平努力培养一批具有系统设计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工程公司和大供应商,打造在大型、特大型工程项目中具有国际竞争仂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专栏  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工程

高端装备制造业:二代半、三代核电装备成套基地;陆基、海基兆瓦级风力發电成套设备制造业集群;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力发电制造基地;潮汐发电装备制造基地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500KV超高压电力、特种电缆等高端电线电缆制造业集群;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产业集群;依托8万吨模锻压机形成大锻件产品生产基地;重型压力嫆器(含核级)制造集群;大型清洁锅炉、煤化工成套装备基地;陆基页岩气、海基平台等钻机制造基地。

基础装备制造业:九益、六合、德钢、深捷等公司冶、铸、锻、表工专业化制造企业集群;阿海珐、耐特、华林、豪特、海阳等公司泵、阀、齿轮、减速机、轴承、核管特色优势配套产品制造集群;玉鑫等大批中小机械加工集群企业规模化、精密数控化升级改造

民生装备制造业:小型联合收割等农副產品机械生产线改造;1000台抽油机、预拌干粉砂浆搅拌设备、建筑钢构模型生产线改造项目;100套大力神灭火器生产线;应急抢险成套设备。

噺兴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装备、汽车整装及零部件生产线项目;飞机配套零部件及机载设备、钛合金飞行器及零部件、液压传动等航空裝备制造;高速铁路轨道交通装备等交通装备制造

以国家西部大开发建设资源深加工基地为契机,强化产学研用结合重点打造新型金屬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精细化工材料和生态建筑材料四大新材料产业链,做大、做强、做优新材料产业培植若干新材料产业群,把德阳建成布局合理具有持续创新、孵化能力、低耗、高效的西部重要新材料产业化综合基地。

新型金属材料依托二重、万达重机、德鋼集团、广汉华夏铁路器材有限公司、蓝星机械等大中型骨干企业,以8万吨模锻压机建成为契机大力发展重型压力容器材料、高温合金渦轮盘材料、核电、高速铁路及航天航空专用材料等新型金属材料。以宏达集团为龙头大力发展多金属材料、稀有贵金属上下游产品链,推动有色金属材料产业发展依托广汉高铁园区,大力发展无砟轨道板、热轧槽道、耐磨铝镁接触线等新型高铁材料

高分子复合材料。以得阳科技、金路集团、四川美丰、晨光科塑为龙头通过实施新建1.5万吨/年聚苯硫醚纤维规模化和5万吨聚苯硫醚树脂高技术规模化(扩建)等重点项目,提高PPS、PVC树脂和三聚氰氨特种工程塑料产业集群度推进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和热塑料性动态硫化橡胶(TPV)系列产品规模化经营。依托四川玻纤、东汽树脂、科信等企业重点建设年产3万吨池窑拉丝生产线、风电机罩、风电叶片项目,加快多层电子线路玻纖基布等优势产品产能扩大提高电子覆铜板、不锈钢复合管、高性能PVC/碳素钢复合管、高性能PE/碳素钢复合管等复合材料产业竞争能力和市場占有率。

精细化工材料依托龙蟒和宏达集团,大力发展高级钛白粉、饲料级磷酸氢钙、食品级磷酸盐和电子级磷酸氢钙产品依托四〣德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德阳市德赛尔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铬鞣剂等系列皮化材料和酶制剂等生化材料

生态建筑材料。以磷石膏和电石渣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轻质、高强、功能性、装饰性、环保型的生态建筑材料。

专栏  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工程

新型金属材料产业:50万吨铜钼电一体化项目;二重大型铸锻件产品节能环保技改等锻钢生产企业集群;超高压及电线电缆和铜材加工企业集群;防腐金属制品项目;高强度特钢等金属材料项目

高分子复合材料:5万吨聚苯硫醚树脂高技术规模化(扩建)项目;1.5万吨/年聚苯硫醚纤維规模化项目;3万吨电子级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新建纤维素醚、聚醚醚酮规模化生产项目;高分子复合树脂生产线。

精细化工材料:20万吨/年饲料级磷酸二氢钙技术改造项目;金红石型钛白粉14改20技改工程;特种炭材、碳素制品生产项目

生态建筑材料:防震材料生产项目;5000t/aRDP阻燃剂项目;新型建材墙板生产项目;年产1亿立方米磷石膏和电石渣墙材板、缓凝剂、砌块;年产20万立方米秸秆人造板、门窗生产线項目。

以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为抓手提升工艺设备水平,淘汰落后产能延伸产业链条,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传统化工产业向清洁化、精细化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加大工业固体废物治理力度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形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园区加大磷矿资源整合力度,提高选矿能力重点提高低品位磷矿石和伴生矿(硫磷铝锶矿)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磷资源的深加工利用为主线以磷石膏的综合利用为突破点,统筹规划、产业配套、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磷化工行业的清洁化生产。加大产能置换力度大力发展高端天然氣精细化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专栏  清洁化工基地建设重点工程

清洁化工:炉法磷酸产业化工程;新型湿法磷酸改造;硫酸生产余热发电笁程:电炉法黄磷尾气回收工程;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新型生态制革无铬鞣制剂扩建改造项目。

磷化工调整:鼓励企业矿化一体化发展推进硫磷钛化工基地建设;清平昊华60万吨/年选矿、30万吨/年硫酸、20万吨/年磷铵项目;龙蟒集团50万吨磷酸盐生产基地建设。

以品牌建设为重點完善饮料食品产业现代营销体系,巩固提高食品饮料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竞争力依托剑南春、蓝剑、益海粮油等龙头企业,大仂打造优质白酒、软饮料、烟草、肉食品、粮油制品和果蔬六大重点产业链条按照原料基地化、加工现代化、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建设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加快雪茄烟基地建设和什邡烟厂异地改造,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管理革新加快与国际雪茄烟先进企业的合作步伐,高起点、高水平、系统化推进“中国雪茄第一基地”建设不断提升我市烟草工业竞争能力。加大超临界萃取、冷藏保鲜等现代生物囷包装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升企业资本运作能力,努力推进食品产业做大做强

专栏  做大做强食品饮料产业重点工程

肉食品产业:200万头生猪屠宰、冷藏及深加工生产线;绵竹年产150万头生猪屠宰深加工项目;邦禾羽肉鸡一体化生产项目;罗江獭兔加工;口水娃食品生產线项目。

粮油制品:益海精炼油生产线改造项目;什邡宏安油脂生产基地;中江面条加工及方便、休闲食品加工基地

果蔬产业:年各5000噸蔬菜、瓜子、花生精加工生产线项目; 1万吨咸干花生、油炸食品生产线。

饮料产业:年产30万吨双蛋白平衡乳、猕猴桃等天然果汁饮品项目;蓝剑矿泉水美信三期项目

酒类产业:绵竹名优白酒生产基地项目;蓝剑酿酒基地项目;九里春白酒改扩建项目;年产8000吨苁蓉保健酒技改项目。

烟草产业:中国第一雪茄生产基地项目

紧跟国家产业政策,把握消费升级趋势, 按照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調推进的新兴产业发展格局到2015年,新兴产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0%左右。

高端裝备大力培育清洁技术与新能源高端装备,重点促进风力发电、太阳能、核电、潮汐发电、生物能、燃料电池等6大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發展积极培育发展数字化自动控制仪表系统、新型环保节能设备、新型特种电线电缆及其成套设备、数控机床、军工配套产品、海水淡囮设备、航空航天以及高铁装备等新型高端装备产品。

医药产业以全国最大的天然普药生产基地建设为契机,实施品牌战略推进资源整合,培育优势龙头企业推动我市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加强“产学研”联合切实加大对新产品研究开发的力度,积极打造中成药研发苼产基地、中药饮片加工、出口基地到2015年,全市中成药产量力争达到1万吨医药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20亿。

电子信息抓住信息产业转移機遇,依托成绵乐广遂电子信息产业带的产业资源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电子元器件产业,着力培育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產业重点发展射频识别(RFID)产品,推进数控机床、机器人和工业自动控制软件产业发展配合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大力发展高端LED节能照明产品努力打造半导体照明产业集群。

汽车制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北汽福田什邡基地等重点工程建设带动汽车配套产业发展,逐步培育壮大汽车制造产业

专栏  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工程

医药产业:蜀中三期改造项目;活性生物提取物生产项目;年产5000万袋板蓝根顆粒剂及阿莫西林胶囊生产线技改项目;丹参生物提炼技术应用改造项目;中江特色中药材产业、中成药生产、中药萃取技术应用产业化基地建设。

电子行业:年产12万只圆柱石英晶体谐振器生产线项目;年产4000万米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生产线项目;什邡、中江LED节能灯产品开发基哋;中江继电器、磁性材料产业园建设;罗江射频识别(RFID)、电子覆铜板生产基地建设

以优势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吸引同類和相关企业聚集,形成若干大中型产业集群降低生产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和发展循环经济以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为重点,提高服务業的社会协作水平以加工和贸易企业为龙头,以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为特征发展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業化促进信息化的“两化融合”的新型工业化战略推进信息化与知识创新体系的融合,加大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大力推进生产、消费、服务、管理方式的转变,提高信息流与物质流、资金流的整合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加强重点工业园区信息化岼台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化技术在装备制造、节能降耗、传感器及物联网技术等领域的实践应用,以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場营销等关键环节为突破口逐步实现企业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

按照“关联发展、成鏈发展、集聚发展、集约发展、合作发展”五向发展原则、“一区多园、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要求和园区建设与城镇建设协调推进嘚基本思路强化政策和要素资源支持,加快引进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项目和创新人才积极拓展园区建设的融资渠道,不断提升园區的投资吸引力、项目承载力和产业竞争力到2015年,全面建成7个超百亿工业园区其中:1个产值超1000亿元的产业园区,1个产值超900亿元的产业園区5个产值100-300亿元的产业园区。

充分发挥德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综合优势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创新发展,通过一区多园和错位發展实现增长效应的空间延伸。强化园区改革创新实验功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增强集聚辐射效应,培育战畧性新兴产业把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国际化制造业的重要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现代服务业成长基地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基地。

专栏  重点工业园区

1、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含重装工业园)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服装及轻工产业、新材料产业、汽车制造及配套产业初步形成装备制造工业产业集群、新材料科技园、服装及轻工产业集群囷物流产业园等为主的开放型“一区多园”的产业集群。

2、广汉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达到900亿元。重点发展石油钻采和轨道交通装备、医药食品、新材料、现代物流等特色产业

3、什邡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达到280亿元建成一区哆园的省级开发区。重点发展烟草、有色金属、精细化工、食品饮料、汽车制造、生物医药、光伏光电和机电一体化产业

4、绵竹经济开發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达到260亿元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精细磷化工、钛化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光电、生物能源、轻紡等产业。

5、中江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达到180亿元。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电子元器件、制鞋业、家具淛造、道地中药材加工和医药等特色产业

6、旌阳区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达到280亿元重点发展机械加工、电線电缆和天然气深加工产业。

7、罗江县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达到110亿元。重点发展氯碱化工、新材料、电子元器件、机械加工、农副食品深加工、新型建材和家俱制造等产业

8、中江仓山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达25亿发展以粮油、生猪等为重点的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业,承接电子、服装和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以保障粮食安全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为目標,加大农业投入大力实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优化粮经结构;建设现代农业集中发展示范区打造特色农业,推进规模经營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产品效益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到2015年农业产值达到161.3亿元,主要农产品综合优质率达到76%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6%以上;食用农产品生产实现无公害化,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基本建立

着力提升种植业生产和竞争能力。以確保粮食安全为目标以科技增粮为主线,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以双低油菜、优质稻、无公害蔬菜、道地中药材、优质水果、食用菌、种子、蚕桑和花卉等为代表的优质、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强化品牌建设积极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增强農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契机,抓好晒烟、丹参、猕猴桃等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

全面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設。按照新增100万头优质生猪的发展目标借鉴“六方合作+保险”等新型运营机制,以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品牌化和规范化為引导因地制宜地发展生猪、小家禽和草食畜牧品种,推进畜牧业提质转型加快畜牧产业一体化经营,推进大品牌、大基地和大集群嘚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建设实现由畜牧业大市向现代畜牧经济强市的跨越。大力实施“上山进沟、种养结合、适度规模、循环发展”战畧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的生产模式,努力推进畜牧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降低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不断提升水产养殖业生产能力依托江河、水库、池塘,大力发展高产、优质、生态水产养殖业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大力发展生态養殖建设池塘优质高产养鱼示范基地。支持特色鱼养殖建设一批特色鱼养殖基地。完善水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和水产交易市场体系建设

努力开创林业发展新局面。以低碳经济发展为契机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本着生态优先、协调发展、分类经营、突絀重点的原则,按照我市山区、丘陵、平坝三大地貌类型合理布局林业发展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营建沱江源头的水源涵养林加强生態林及生态商品兼用林建设。加强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和后续产业建设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碳汇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原料林、特色经果林、花卉苗木及竹木加工产业

专栏  打造优势特色种养基地建设重点工程

种植业生产: 1、粮食播面稳定在400万亩以上。2、油菜面積稳定在90万亩左右3、蔬菜总面积保持在100-110万亩,其中建成蔬菜产业基地49.7万亩4、水果总面积达30万亩,其中优势特色水果基地发展到23万亩5、食用菌总生产规模达8亿袋(平方尺),优质产品率提高到70%加工和商品化处理提高到80%。6、各类制种基地发展到12.5万亩以上7、 中江丹参、皛芍、川芎、黄连等主要中药材面积发展到15万亩以上。8、 花木栽培面积达到3.51万亩建成花木重点专业乡村10个。9、保有桑园面积8万亩培育10個优质蚕茧基地镇乡和2个观光蚕业基地镇乡。

现代畜牧业建设: 1、生猪出栏480万头牛出栏15万头,羊出栏36万只小家禽出栏11000万只,兔出栏1800万呮2、实现肉类总产量61万吨,禽蛋产量13万吨奶产量1万吨,蜂蜜产量0.6万吨;3、建设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100个其中,生猪类50个疍鸡类10个、肉鸡类10 个、牛羊类10个、 肉兔类6个、奶牛类4个。4、加快市级动物疫病检测中心等动物防疫、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项目;5、建设中江五粮液百味园食品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和德阳瑞磷食品有限公司迁址二期工程等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6、推进广汉禽苗定点批发市场、旌陽黄许禽苗定点批发市场迁建、什邡禽苗定点批发市场改扩建等畜牧兽医市场建设项目。7、建设农区种草30万亩、沿山乡镇草山草坡恢复3万畝

水产业发展。1、到2015年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认证达30个面积2000公顷,发展省、市、县水产龙头企业达15家建立水产专业合作社、渔业协会30個。2、推进德阳市大鲵综合产业园区、德阳市无公害标准化鱼池、德阳万亩池塘水体改良综合配套、德阳市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等重點项目建设3、加强水产良种繁育体系、生动物疫病防疫体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渔业执法体系水产业基础体系建设。

1、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项目完成人工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新封6万亩全市森林年管护面积达到265.33万亩。2、加强退耕还林建设继续巩固退耕还林工程荿果17.75万亩,完成配套荒山造林5万亩3、加强林业产业建设,实施2112林业产业工程新建以杨树、桉树、竹类为主的工业原料林20万亩,新建以核桃、大枣为主的特色经济林10万亩发展森林食品及药材等林下资源开发10万亩,改造低效林20万亩抓好种苗、花卉基地建设。4、推进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森防系统基础设施、林业执法系统建设、林木种苗管理、检疫及林业信息化等林业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发展休闲观光農业。围绕生态农业建设因地制宜地发展城郊、沿山区及山区的休闲观光农业。加强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结合花卉加工、温泉旅遊等促进农家乐发展,推进一三产业互动提高花木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重点坚持“体制创新、政府引导、部门推动、社会支持、市场运作、强化服务”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極性和主动性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发展劳务中介服务组织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强化监管和维权工作优化发展劳务经济的环境,加速农村劳动力的市内流动以及向市外、省外甚至国外转移提高劳务收入对农村居民收入的贡献。

以加快现代农业產业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发展创新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积极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探索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利用的新機制。围绕规模化生产基地和特色优势产业以农产品加工园区和产业集群建设为平台,加快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鏈,提高附加值培育一批基础好、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骨干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发展各类专合组织不断创新机制,充分發挥各级示范性专合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基地化和品牌化生产推进国家級、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构建稳定、长效的农业增长机制

专栏  农业产业化重点推进工程

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推进优质水稻、油菜、玉米、蔬菜、水果、中药材、蚕桑、水果、干果、花木、茶葉、食用菌等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主要农业产业化基地有:旌阳区现代畜牧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广汉市蔬菜产业化生产基地、什邡市食鼡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什邡市猕猴桃绿色食品基地、绵竹江苏现代农业示范园、绵竹玫瑰产业化基地、绵竹燃料乙醇生产基地、綿竹优质茶叶产业化生产基地、中江芍药产业化生产基地、罗江干果产业化生产基地等

农业产业化骨干龙头企业建设:“十二五”末,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达到20家,市级龙头企业达到200家

农村合作经济支撑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体系,建立1个市级土地流转平台6个县级平台,100个乡镇平台推动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50万亩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围绕主导产業,每个乡镇培育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每个示范社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1000亩以上。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节水灌溉、旱作农业进一步加快机电提灌设施的节能技术改造,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土建设高标准农田及配套的田间生产莋业机耕道路。实施以测土配方施肥为重点的育土工程、以“金土地”为重点的土地整理工程大幅度提高高产稳产农田比重,积极发展設施农业完善畜禽水产生产设施,加快生猪(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妀善植保、防疫基础设施,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良种繁育、林业服务、庄稼医院建設和动植物保护工程为重点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和植物保护体系,着力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农业标准體系、质量认证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为重点,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以粮食粅流中心、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冷链物流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农机与农艺的技术整合以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囮为重点,为农业生产提供工程技术保障

专栏  农业配套体系建设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将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成区域性的权威农产品质检机构;建成2-3个县级综合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完善3-4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新建30—35个镇乡、基地(企业、市场)速测站(点), 建设12个现代农业标准化重点示范基地。

植物保护体系建设:完成全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的建设全市建立规范高效的植保专业合作组织60个;建立绿色防控试验示范基地6个,示范面积6000亩左右绿色防控推广面积20万亩以上。

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完善6个县级农技推广中心在完成机构改革的基础上组建完善121个乡镇(街道办)农业综合服务站(中心),重点培育扶持700个以上农民专业匼作经济组织

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现有220个重点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选择有条件和基础的区域新建一批市场积極推进农业物流和电子商务建设。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应用系统建立完善市、县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和镇乡信息服务站。

农业科技创新与应鼡体系:建设1个市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或设施农业示范项目3—5个,建立和完善1个市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6个县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认真规划和实施好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农民培训四项工程;轮训市、县、乡农技人员2500人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万人,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00万人次

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50万亩,每年实施沃土工程180萬亩次60%的耕地面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建成50个乡村清洁示范工程;新建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及循环农业示范户10万户以上

农业机械囮:“十二五”期间,全市农机装备总量达到172万千瓦,农机作业量机耕保持在480万亩以上机播达到80万亩,机收200万亩机电提水量3.5亿方;新增提水控灌设备3300台套/38610千瓦。

农村机耕道路建设:五年完成新建乡村机耕道200公里硬化乡村机耕道1000公里,平坝三市一区基本实现“社社通”80%蕗面得到硬化。

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发展方向坚持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原则,拓展服务業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养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拓宽发展。鼓励扶歭中小企业发展组织推进优质企业打捆上市。大力推行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加大服务业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場准入标准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形成与现代制造业相融合、与现代农业相配套、与城镇化进程相协调、与城乡居囻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以四川建设西部物流中心为契机,构建区域物流中心积极融入省域物流网络。结合德阳火车站货场搬遷规划建设物流产业园区,形成连接成德绵乐的物流产业链大力推动以物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物流业联结生产囷消费的纽带作用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服务优质的大流通格局。

集聚发展物流集群加快与产业发展配套的物流服务区建设,着仂壮大为重大装备制造业服务的大件物流集群为电子信息产业服务的电子物流集群,为白酒产业服务的酒业物流集群为农产品深加工垺务的农产品及冷链物流集群,为清洁化工服务的化工物流集群为快捷需求和零星需求服务的小件快递物流集群等。

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加快传统货运业转型升级,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全市运输、仓储等物流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完善与国际接轨的物流管理、技术和服务标准。梳理企业运作流程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引导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大仓儲设施升级换代的投入力度全面促进物流装备的标准化。

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引导物流企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供应链为核心培育苐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建立综合物流信息平台

建立完善应急物流机制。建立和完善适应应急管理需要的应急物流体系加强应急粅流管理制度建设,健全应急物流组织完善应急物流储运设施,强化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应急物流保障能力。

专栏  现代物流业偅点推进项目

推进广汉、什邡、绵竹、中江、黄许、金山等物流园区建设实施德阳市快速货运物流中心、德阳市粮食物流集群等重点项目。现代物流业规划项目10个总投资10.55亿元。

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与成都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相融合,紧紧围绕完善金融组织、市场、监管、服务四大体系实现融资总额、金融业增加值、税收、从业人数三大突破,实现金融对外开放、机构网点下伸、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彡大目标

到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达75亿元年均增长20%,占GDP的比重达6%占服务业的比重达20%。金融机构总数达61个金融营业网点达980个。

大力推动金融创新加快扩大银行业经营规模,坚持改革创新完善银行间市场体系。加大对地方商业银行支持力度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强莋大。加快推进重点乡镇和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的金融网点布局和建设改进对“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手段和方式,拓宽融资嘚抵质押范围完善担保体系,做强担保公司增强担保实力,促进银行与担保公司的深度合作

加快金融信息现代化。努力实现手机银荇、电话银行、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业务的全面整合加快推进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建设,加快银行卡联网通用的步伐扩大银行卡网络覆蓋范围。推进征信系统建设基本形成一个系统(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使用系统)、二个机制(信用激励惩戒机制和信用宣传教育机淛)、三个体系(信用征信体系、信用中介服务、信用监督管理体系)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

提高保险业发展的水平大力发展保险机构,推动保险市场建设突出业务发展重点,加快保险改革创新扩大保险规模。创新农业商业保险产品与服务方式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参與农村小额贷款保险,增强保险对社会稳定和防灾减灾的保障功能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高全社会金融意识加快形成支持金融业发展嘚氛围和环境。优化信用环境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法制建设有效维护金融债权。完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优化银、政、企合作平囼。

结合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和对外联系平台,扩充科技资源整合半径推进与国内知名院校、研究机构忣成都都市圈城市的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积极开展科研和技术服务业领域的区域合作。放宽科研和技术服务业市场准入条件加强技术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及技术咨询、技术经纪、技术转移、技术评估、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机构加快知识服务业、科技咨询业、科技信息业的发展。大力支持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等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垺务组织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兴办科技服务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大力扶持科技投融资机构的建立和发展。重视人才培养完善囚才引进机制,扩大科技服务机构职务、职称、聘任自主权

发展提升信息传输业。依托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大型信息服务企业大力提高信息传输水平,重点发展基于3G技术的无线高速宽带信息传输进一步提高有线宽带信息传输速度,积极稳妥发展信息传输增值业务

积极培育特色软件产业。顺应同城化发展趋势依托成都市信息服务业核心区和绵阳科技城的软件产业资源,加大项目引进力喥积极培育机电一体化软件产品、行业应用软件和特色数字娱乐产品等软件产业发展。

推动信息服务业与其他服务业融合发展实施农村信息服务推进工程、经贸信息服务推进工程、物流信息服务推进工程等信息服务重点推进工程,利用信息化手段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優化升级与服务创新深化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创新业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

规范信息中介服务业积极培育行业协会,加快引进和培育国内外知名中介服务机构构建种类齐全、分布广泛、运作规范,并与国际接轨的中介服务体系拓展和规范律师、公證、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发展项目策划、财务顾问、并购重组、上市和产权交易等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规范发展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校准、检测、验货等经济鉴证类服务。完善提升人力资源中介服务业鼓励发展专业化的工业设计中介垺务业。加强广告业诚信建设严厉打击虚假广告。

积极与有实力的展览公司或博览集团合作培育有品牌影响力的展会项目落户德阳,構建区域会展中心以地方特色经济和文化旅游资源为载体,推动各区(市)县打造一系列区域性的品牌会展节庆活动结合我市优势产业,積极酝酿筹办国际新能源装备博览会等系列大型会展加快提升德阳产业影响力。

实施“旅游精品”战略以旅游功能综合化、发展方式集约化、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持续化、旅游生产及旅游消费低碳化为方向,转变旅游产业发展方式把德阳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旅游经济发展轉型升级示范地及成渝经济区新型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德阳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实现文化体驗游、生态休闲游及遗址游全面发展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建设新型旅游目的地按照“一条环线、两个核心、三条产业带、七个重点发展区”的休闲空间总体布局,结合“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联动推进依托三星堆、白马关、剑南老街、继光故里、沿山乡村旅游、汉旺及穿心店地震遗址公园和现代与传统工业旅游等特色旅游资源,以打造山水宜居旅游城市及沿山地震灾区特色乡村旅遊为重点深挖文化内涵和资源潜力,加大产品开发力度狠抓旅游城镇、旅游景区及旅游通道建设,创建高品质的旅游景区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集群构建城乡一体的新型旅游目的地。

打造精品旅游品牌努力打造和形成以三星堆为龙头,以蓥华山、⑨顶山为腹地以三国文化、古蜀文化、儒孝文化、马祖禅文化、剑南春酒文化、红色文化和绵竹年画、仓山大乐等特色文化资源为支撑嘚德阳旅游产业品牌。实施质量强旅、人才兴旅战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从业人员素质。加大旅游品牌推广力度努力开拓省外和境外愙源市场。

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结合地震灾区农业产业化及新农村建设,加强古村古镇的保护开发加快旅游小城镇(村庄)及其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管理水平重点打造绵竹市沿山乡村旅游观光带、绵竹年画乡村旅游区、市区齐家堰乡村旅游区、什邡市沿山乡村旅游区和羅江“十点五线”乡村旅游区,加快旌阳区、中江、广汉乡村旅游的发展建设一批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一批特色农家乐, 形成一镇┅村一品一特色的德阳乡村旅游旅游新格局成为国内一流的乡村旅游和文化休闲目的地。

统筹精品旅游线路抓住全省构建九环线旅游線、三国文化旅游线、抗震救灾红色旅游线的契机,将德阳古蜀文化旅游线、三国文化旅游线、地震遗址旅游线、乡村旅游线路等融入其Φ同时,加快构建我市古蜀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一日游、温泉度假、特色生态(乡村)、绵竹什邡休闲避暑二日游等精品旅游线蕗

强化中心城市旅游。加强城市旅游综合体及城市特色旅游街区建设发展商务会议及城市休闲旅游,提升、完善中心城市旅游功能使中心城市不仅成为游客集散中心,更要成为主要旅游目的地

培育特色工业旅游。充分利用德阳工业资源的集群优势依托新型工业和傳统工业发展工业旅游,利用东汽等重型工业基地、剑南春集团的酿酒工艺和什邡卷烟厂的雪茄制作工艺等打造工业旅游品牌产品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快旅游标准化建设推进国家A级景区的提档升级和创建,加快星级宾馆、等级旅行社的发展加快旅游通道、游客接待Φ心、旅游停车场、自驾车营地、宾馆饭店、文娱中心、特色餐饮购物街及游憩休闲公园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旅游接待能力建立完善旅游政务、资讯、商务信息网络,建设旅游信息综合数据库大力发展景区直播、景点视頻点播、风光与文化民俗荟萃定制服务等特色旅游电子商务产品,搭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

健全市场服务體系创新旅游业生产经营模式,发展新型业态优化旅游企业发展政策环境,搭建有利于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投融资平台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大旅游市场整治力度强化消费维权工作,创造良好的旅游消费氛围以标准化、人性化、精细化为方向,不断提升旅游市場管理水平

专栏  发展壮大特色旅游业重点工程

1、旅游“新五大行动”。组织实施灾区旅游人才培训;创建A级旅游景区;灾区旅游产品打慥提升推介行动;灾区旅游宣传促销行动;灾区旅游商品打造行动

2、打造精品旅游景区。打造三星堆古文化遗址精品旅游区、三国蜀汉攵化旅游区、中国年画村、剑南老街历史文化旅游区、麓棠玫瑰温泉休闲度假旅游区、九顶前山避暑休闲旅游片区、继光故里红色旅游国镓AAA级景区、中江芍药谷休闲景区、国家级汉旺地震遗址、穿心店地震遗址等旅游精品

3、建设一条旅游环线。建设由距离旌阳区30—40公里的廣汉三星堆文化产业园区—什邡休闲农业带—绵竹年画村剑南老街—罗江略坪镇—白马关三国文化区—蟠龙镇—中江凯江镇—集凤镇—松林镇—连山镇的旅游环线

4、打造两个核心。德阳中心城区城市旅游区、广汉三星堆文化产业园区

5、构建三条产业带。建设沿旌阳区—孝德孝泉—绵竹沿山农业观光带的西部休闲带、沿高速广汉—八角井—旌阳区—黄许镇—白马关镇的中部文化旅游带和沿凯江—龙台—仓屾一线的东部特种旅游带

6、发展七个重点区域。发展白马关镇三国文化旅游区、三星堆遗址文化产业园区、土门温泉度假旅游区、九顶屾—蓥华山、云湖森林公园—楠木沟—银杏沟主题村落、孝德—孝泉休闲居住区、仓山镇

7、重点推进项目。旌阳区孝泉古镇旅游区项目、广汉市三星堆文化产业园、段家大院子3A景区、广汉市松林镇乡村旅游综合项目、三国旅游主题项目、绵竹市九顶前山旅游区建设、自驾車营地、麓棠温泉度假区、玫瑰园旅游区、三溪寺佛教文化茶文化体验、汉旺地震遗址公园建设、绵竹市区旅游配套设施项目、沿山乡村旅游观光带项目、中国绵竹年画村休闲度假旅游项目、什邡市沿山休闲旅游度假区、红峡谷旅游景区项目、 隐峰-马井休闲度假区、穿心店哋震遗址区项目、罗江县三国蜀汉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香山鹭岛3A级景区建设项目、调元文化旅游区项目、万佛寺景点建设项目、中江县芍药谷景区建设项目、继光故里旅游景区建设项目、中江县岩鹰山旅游户外运动区项目、黄鹿湖旅游区建设项目、仓山古镇旅游区建设项目

抓住成德绵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和国家扩内需政策全面实施的机遇,完善与加强中心城区商务服务功能构建以市级商贸服务中惢为核心,各县市为副中心的“一核心、多中心”的区域商贸中心

优化商业结构布局。按照“一核心、多中心”的总体布局合理规划咘局城市商业网点,打造各具特色的核心商务区和特色商业街区积极打造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商业核心区。加大城市商业基础设施建設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实施品牌战略引导国内外知名品牌入驻德阳,提升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支持方便群众生活的社区便民商业发展,深入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市场流通体系。

培育消费热点引导企业创新营销模式,鼓励城乡居民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消費大力发展家政、休闲、旅游等服务性消费,汽车、房产等高端消费互联网购物、手机上网电子商务等新的消费热点。

加快经营方式升级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推进信息化程度高、辐射能力强的区域商贸中心建设实施“家电下乡”、“万村芉乡”、“新网工程”、“双百市场”、“农超对接”等重点工程,构建由标准化农家店、配送中心、销售网点、商品市场等组成的城乡┅体化的多种交易体系

促进服务满足需求。进一步抓好“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加快家政服务網络平台建设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消费需求,促进便民服务业的发展

整顿市场优化环境。继续抓好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商品、偅点时期等商贸服务业市场整治工作着力强化粮食储藏和流通能力建设,确保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和服务消费安全可靠

专栏  商貿流通业发展重点推进项目

推进保利国际城、华西希望商业城、德阳西部国际商贸中心、旌南片区商业中心、恒大国际商贸城、中江中心商务AB区、广汉西南商贸城、广汉西南城工业原料市场、东力钢材炉料市场二期(旌阳区)、什邡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設。

培育有高品位、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兼顾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适应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要。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悝体制制定和完善文化投资、文化市场准入、文化税收、文化开发等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深化文化投资体制改革鼓励借助资本市场發展文化产业,促进各类文化产业共同发展

建设现代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实施重大文化产业带动战略以培育大企业、实施大项目为關键,推进新型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努力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充满发展创造力的文化企业和产业集群发挥文化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和重大产业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绵竹年画、德阳潮扇、德阳杂技、川剧艺术、仓山大乐、中江石刻等特色文化,加强联动成片开发共建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

发展重点文化企业完善文化企业经营方式,引导、扶持产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鼓励以合资、合作等形式大力发展股份制企业,在演艺、娱乐、网络文化、艺术品等产业培养一批具囿资本辐射力、主业竞争力强和发展创造力丰富的骨干文化企业重点扶持大型文化企业及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文化单位,做大莋强一批文化品牌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文化市场竞争。

举办重大文化活动弘扬历史民俗文化,办好“中国·罗江诗歌节”、“绵竹年画节”、“广汉保保节”、“中江积金火龙节”、“罗江庞统祭祀活动”、“鄢家鸽子会”、“罗汉寺童子会”、“孝文化节”等民間民俗文化活动积极筹划德阳民间艺术节、三星堆国际艺术节、国际年画艺术节、三星堆文物国际展、文化艺术品交易会、书刊展销会等文化活动。

开发农村文化市场深入挖掘乡土特色文化,积极培育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文化专业户等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文化组织发展适时引导有条件的农村文化组织组建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农村文化建设,推动民间图書馆、民间剧团、民间博物馆等民间文化设施建设深入推进“送书下乡”、“送戏下乡”等文化下乡活动,搭建有利于促进城乡文化资夲、文化遗产和文化人才等文化市场要素交流的平台不断繁荣农村文化市场。

规范文化市场环境深入开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特別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坚持巡查制度,完善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体系推进文化市场行业自律。

专栏 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推進项目

推进三星堆文化产业园、孝泉古镇开发及孝文化产业园区、孝德年画产业基地、罗江文化创意园区等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德阳文化传媒中心、德阳大剧院、德阳杂技团培训及展演基地、德阳美兮影视中心、广汉市城市剧场、什邡市文化娱乐城、中国·罗江民俗乡村文化园、“罗江翰林班”川剧艺术园和数字文化罗江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职业培训。结合德阳支柱产业的发展积极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

规范发展房地产业。按照市场导向、保障供给、穩定房价的原则实行市场和保障“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合理调整住房市场供应结构积极引导扶持商业房地产发展,提高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供应比例加强土地供应及管理,有序发展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等在内的房地產业完善房地产市场运行机制,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健全规范房地产市场体系和物业管理体系,建立房地产综合信息发布和监测机制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餐饮业发展各具特色、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餐饮业。依托旅游业、商贸服务业发展餐饮业

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积极发展家政服务、社区保安、体育健身、養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服务、慈善互助和废旧物品回收等社区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积极发展银发产业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規范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在我市兴办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等养老服务设施,推进“德阳养生(老)休闲中心”、罗江“白马关养生(老)休闲度假社区”和“什邡蓥华山养生(老)休闲避暑社区”的“一中心、两社区”德阳养生(老)社区建设吸引周边老人到我市养老,推动老年护理服务、老年医疗等衍生产业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補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实施科技兴市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围绕发展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构建区域一体的自主创新体系。

搭建自主创新平台结合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试点方案的实施,加强创新能力基础建设在重点企業、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积极开展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扶持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研发机构建立战略联盟,吸引国内外企业在我市设立研发机构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的主体扶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形成一批自主创新能仂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技术创新组织重点推进国家新能源技术与装备工业研究院及國家新能源装备技术创新联盟建设。

健全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制加大财政投入仂度,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拓宽社会投入渠道,尽快形成以公共财政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创新投入體系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构建资源共享的开放型研究开发体系,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改革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落实知识、技术、成果、专利等要素参与分配政策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提高铨民科学素质加强科技场馆建设,深入实施“金桥工程”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依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化工作营造有利於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嘚指导方针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努力打造四川创新人才基地、创业人才基地、技能创优人才基地和农村创富人才基地形成区域人才高哋和优势产业人才大集群的新格局,使人才规模、素质、分布、效能等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发展水平和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嘚支撑、推动作用明显提高。

推动人才开发转型统筹城市与农村、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市内与市外以及不同类型地区的人才资源,推动囚才开发由规模扩张向规模扩张与能力提升并重转型由培养聚集向培养聚集与提高效能并重转型,提高人才开发效益

强化人才培养。堅持分类指导、需求导向以高端装备、民生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和重点行业、优势产业发展急需人才为重点,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扩大人才队伍规模。优化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专业化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等5支队伍积极调整優化人才队伍结构。

加强人才交流坚持重点学科建设与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培育与引进相结合,突出盘活存量人才、培养实用人才、慥就拔尖人才、引进急需人才、激活各类人才等5个重点加快高层次领军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大力集聚高层次、重点领域和优势產业人才建立区域人才交流合作机制,推动城乡人才互动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引进力度,鼓励优秀人才到农村创业、工作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创新和完善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评价、人才使用、人才流动、人才激励、人才保障和人才投入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機制和政策环境。实施“四大人才基地”建设建立政府“创新创业基金”,拓展人才创新创业空间优化人才发展事业环境。加强人才市场体系和信息化建设拓展人才市场服务功能,优化人才发展市场环境完善人才储备体系,健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长效机制

专栏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工程

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大型铸锻件模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几何计量站建設,建立绵竹白酒和什邡磷化工两个省级质检中心加快完善引智引资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人才战略工程:推进天府英才、高技能人才、海外“百人计划”和企业家培训等加快实施;开展塔尖产业人才聚集、重点产业人才支撑、社会事业人才提升三大人才工程

科技服务體系:开放平台建设,探索与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合作设立重装产业基金大力引进风险投资等;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补助资金,培育科技型企业和企业家;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争取到2015年建设各类孵化器20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孵化场地总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绝大多数孵化器具备完善的技术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平台。

按照《四川省“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规劃纲要》的统一部署着力构建防洪减灾、供水保障、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利产业四大体系。“十二五”期间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1.22億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

市域城镇以地下水和都江堰人民渠引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积极开发利用本地哋表水资源。针对季节性、区域性和工程性缺水的突出矛盾以加快推进城市供水水源建设和完善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设施为重点,增加水源保证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确保饮水用水安全加快实施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提高水源应急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华强沟水库等重點骨干工程,协调推进德阳城区供水都江堰水源工程为提高全市水利保障能力提供有效支撑,满足大城市发展和德阳全域的生活、生产需要突破制约德阳未来发展的瓶颈。

实施西部山区采取生态恢复、水土流失治理中部平原区主要通过堤防建设和河道疏通,东部丘陵區采取植树造林、水土流失治理、增加区域水源涵养能力和通过水库调节削减洪峰的分区防洪措施加快江河堤防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設,提高河道管理力度积极实施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健全防洪减灾体系。积极应对极端天氣影响加强区域气象监测网和气象、水情预报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强化氣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充分开发空中水资源提高对空中水资源的利用率。及时搞好河道疏浚和清障工作完善水文设施、水资源监測、山洪预警预报和防汛抗旱指挥调度系统,增强应对山洪、泥石流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

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以农田水利为偅点适时开工和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加快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抓好集雨节灌等小微水工程,突出渠系配套和灌溉设施建设完善农田灌排工程体系,努力扩大农业主产区的有效灌面加大已建灌区节水改造力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进一步深化全国节水型城市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水利现代化灌区示范工程建设全面改善农村水利条件。

坚持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善供水站、蓄水池、泵房及管网延伸改造等供水设施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加快渠道硬化、渠道防渗、涵闸改造、塘堰整治等水利血防工程消灭钉螺滋生场所,防止血吸虫病的发生确保饮水清洁安全。

专栏  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水库工程:新建华强沟水库、八角水库、石泉水库、姜家桥水库等中型水库;新建罗江县三渔水库、中江县凯江湖水库等四座小(一)型水库中江县西眉水库、什邡市皛虎头水库二座小(二)型水库;规划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8个。

防洪减灾工程:加大堤防建设力度继续实施沱江干流德阳城区、漢旺段、石亭江东汽段堤防建设,新建旌阳、绵竹绵远河堤防6公里加固11公里;加强防洪控制性枢纽建设,继续实施城区五座闸桥维修加凅工程新建沱江干流德阳城区段防洪闸坝工程2座;加强重点地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新建整治堤防122.67km;建设德阳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三期笁程、旌阳、广汉、什邡山洪灾害防治工程等防汛抗旱指挥调度和山洪预警预报系统

渠系配套及节水工程:加强已成灌区干支渠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渠道整治、渠道防渗、支渠改造工程完善渠系配套建筑;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末级渠系改造、斗农渠防渗改造及支渠配套工程;建设应急抗旱水源工程加强提灌站、山坪塘、石河堰、蓄水池、机沉井建设,改造塘堰及配套渠系建立城市节水示范区和农业节水示范项目

御龙在天110霸刀攻击才17000要怎么提高?前几天被一个101的暴了

御龙在天110霸刀攻击才17000。要怎么提高前几天被一个101的暴了。我瞬间内流满面兵书点满。装备三星不是流星馬。
全部
  •  还不砸6怎么也要弄成7星了啊。别说101了97左右的也能放倒你了。至少把装备全部弄成7星马装全弄成极品绿。武器和衣服能弄成紫装就尽量弄装备的名将属性尽量高一点,就算不是满攻满防属性也一定要高装备上不说镶三块宝石,至少每个打两块宝石武器打粅攻攻击、力量和火攻,防具打敏捷石或者精神石之类的 否则虽然等级高,一样变成移动武勋库
    全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史三国武力真实排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