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很有才华或我们充满才华,也不要去藐视凡人华

娱乐圈一直都是渣男出没的高危地带。前有陈思诚、刘洲成,后有许凯、高云翔,琳琅满目,总有一款渣出你的想象。

当芒妈刚写这个题材的时候还在担心,以上这些渣男都出事太久渣成灰了,根本蹭不到热点你说着急不着急。

没想到李先生和吴先生马上就仗义的站了出来,骄傲的宣告:娱乐圈“渣家帮”老兵不死,只会迟到,绝不会缺席!

有关部门禁令不断,从“限韩令”、“限娱令”到最近盛传的“限娘令”,芒妈觉得,也许最应该出的还是“限渣令”。

毕竟娱乐圈渣男渣的更“耀眼”,更“彻底”,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明星,而是这些渣男,本身就拥有凡人难以企及的“渣男的品格”:这群渣男混在娱乐圈完全是在浪费自己的天赋,简直是犯罪,是对自己才华的亵渎。

不信?芒妈随手拎几个代表来鉴赏一下:

渣男的品格一,强大的心理素质。

芒妈向来是个脸皮很薄的人。如果我犯了错被人批评,即使是两三句,我都会面红耳赤,几天都没有好心情。

薛老师则不一样,心理素质绝对是最强王者级别的。

全网爆炸的”薛之谦、李雨桐“事件芒妈就不多说了,不管薛老师辩解的再天花乱坠,他终归是为了自己的个人私心,逼着李小姐打胎,身心俱伤。

若是我等凡人这么做了,怕是一辈子都难逃良心的折磨,内心的愧疚。然而薛老师怎能是一般人?他强大的心理素质战胜了内心的虚弱。

在事发前就能无视都快抑郁了的李小姐,依旧毫无负担的在舞台上表白前妻,微博上段子手浪的飞起,这操作,简直连吴亦凡老师都得对他说666。

若不是李小姐愤怒之下爆出真相,薛老师还真能一直把“人有多不正经,就能有多深情“炫耀到死。

即使东窗事发,面对被欺骗而愤怒的大众,面对全网DISS,薛老师只是微微一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点包袱,顺手秀出自己一家三口幸福照。

风头一过,他转过身来就是一发荣耀三连:歌照唱、综艺照样接、广告照样打。

嘲讽和挫折对他如清风拂面,毫无杀伤力。薛老师的心里承受力,就是这么给力。

渣男的品格二,雄辩的语言能力。

一般的渣男,虽然能憋出很多甜言蜜语,哄得姑娘们死心塌地,但其实不是他们多能说,只是姑娘们耳根子软。

而陈翰宾老师,则是真能说。

面对强人辈出的奇葩大会,他雄辩起来依旧滔滔不绝,神采纷扬,连说五分钟不带喘气。

说的嘉宾何炅老师直接变脸!

所有人都知道,何老师情商多高,可是面对这个男人,他完全无法给出好脸色,因为他曾经托付了一个女孩给陈翰宾,两个人甜甜蜜蜜去环球旅行,回来却只有一个人。

没错,陈翰宾在这段旅行中出轨有夫之妇,把何老师托付给他的姑娘弄丢了。

即便是如此,这位爷依旧可以毫无愧色的在《奇葩大会》上大谈特谈自己的环球旅行,说的那叫一个慷慨激昂,那叫一个热血沸腾。

出轨,错误?不存在的。不记得了。

陈老师只记得在自己雄辩的语言能力下,朋友多多,困难少少,环游世界,浪迹天涯,多少艰难险阻被他一张嘴给跨过去了,真是社会社会,让人打心里佩服佩服。

渣男的品格三,强烈的互联网时代精神。

没有人比陈翔老师更符合这一条的了。作为一个被毛晓彤捉奸在床的渣男,他的一举一动完美的符合了互联网时代精神。

互联网精神第一条,讲究先声夺人。我没错,错的都是别人,我是纯洁的。你们小心哦,乱说话我要吿老师。

互联网精神第二条,当被发现自己纯洁的形象破灭,立刻转移话题,蹭别人的正能量,刷新正面形象。毕竟,网友总是健忘的。

看来娱乐圈真是委屈陈翔老师了。陈翔老师要是早点换行业,说不定就被某电商大佬看重,志同道合之下成为一起哈皮,不,“一起脸盲的兄弟”了!

渣男的品格四,面对困难有强大的忍受力。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没错,芒妈就是这么怂的人。

然而,郭富城先生则不是这样。他是一个面对困难,面对痛苦,依旧有着强大忍受力的人。

面对交往了七年的熊黛林小姐,郭老师分手之后轻描淡写说道: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硬撑着穿只会流血。

芒妈穿一双鞋,七分钟就知道合不合脚。若是不合脚,别说七个月,七天,就是七十分钟都忍不了。

话说回来,以上这些,其实都只是芒妈的调侃。所谓“渣男的品格”,这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首先强调一点,渣男没有品格,只有贱格。

但渣男们真的一无是处吗?

不可否认,无论是薛之谦沉下心来,在困难逆境中坚持写歌作曲,熬到再度走红。

还是陈翰宾因为好口才带来的强大的人际交往能力,终于让他能够结识何老师这样的人物,在许多人帮助下环游四海。

又或者是陈翔依托互联网媒体,把自己打造成了新时代的唱跳演俱佳的偶像,都多多少少展现了芒妈刚刚调侃的才华与特质。

这些才华与特质也确实是他们真实本性的一部分,让帮助他们在娱乐圈这个行业里从磕磕碰碰,走向顺风顺水。

事业上的成功让他们不同于凡人,但在婚姻家庭上他们也要超越凡人,要更高人一等。怎么办?凡人是一夫一妻,他们就来个三妻四妾。普通人只能平平淡淡,他们就追求生活上的刺激。

本来就有万千人喜欢,工作上出了一点毛病,便可以得到公众的大度和宽容,甚至还有脑残粉无限量的溺爱。于是他们以为所有事情便都是理所当然如此,自己怎么样都能被原谅,因而胆大包天,渣出天际。

可是当生活出现问题,大众可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容忍。这时候什么才华和特质都不管用了,愤怒的大众只会记得你是一个渣男,撤了再多热搜也总有抹不掉的黑历史。

渣男们可能还委屈呢,他的死忠粉丝甚至更加打抱不平。你们不是如此欣赏我的品格和才华么?你们只关注这些就好啊。

都说靠近作品,远离生活,芒妈其实并不是完全认可,当然是要看你有什么作品,又过得怎么的生活?

既然成了备受瞩目的偶像,享受到了名声与关注度给自己的带来的红利,那么无论拥有多么全面的能力,都要认清楚自己站的位置和面对的方向。既然接受了大众对你命运的馈赠,就要接受大众对你生活的审判。

芒妈得给娱乐圈所有男明星都提个醒。不要有侥幸心理,以为自己拥有名为“品格”的万能钥匙,就无所不能,小心变成下一个渣男,被大众抛弃。

至于已经成为渣男的明星,如果回头是岸,也许还有一线生机,若是贼心不死死不认错,这些渣男的归宿我觉得小S说的挺好。

第1章 网络文学写作基本概念(上)

第一节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文学和商业化写作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手机和平板等移动设备上进行阅读,由于阅读的便利性增加,网络文学的用户群扩大,使得网络文学的市场变得更大。

目前网络文学作者,月收入最高可达十几万甚至上百万,可谓日进斗金。网络文学的发展潜力和其带来的无限机会,使广大文学创作爱好者特别是网络文学创作爱好者纷至沓来。

什么是网络文学,怎样才能创作出读者喜欢和追看的网络小说,如何进行网络文学的商业化创作和运作?这些正是我要解答的问题。

在这里,需要对网络文学重新解读和定义,让作者了解网络文学最重要的,除了内容,还需要与读者进行即时互动,掌握读者群体的动态,才能获得成功。还需要分析网络文学的前景,从网络文学的各种渠道拓展,挖掘网络文学的发展潜力。

写网络小说似乎很简单,但是成功者很少,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网络小说作者?

一、什么是网络文学及网络写手

什么是网络文学,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网络写手?

大家都知道网络文学是一块大蛋糕,但是没有人知道这块蛋糕有多大。

(一)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爱好者、网络写手

网络写手的版权收益主要包括电子及无线订阅稿酬、电子及无线道具增值稿酬、实体书出版和影视游戏动漫改编、周边道具、授权费四个方面。

电子及无线订阅稿酬是网络写手的基本收入来源,因此版权增值收入主要体现在道具、出版和授权,鉴于出版及授权费只有少部分作者才能有机会获得,因此可以用道具来判断作者的版权增值潜力。

最常见的道具就是打赏、推荐票、月票等,读者通过打赏来激励作者,通过投票让作者上排行榜来支持作者,这些活动都能产生额外的增值收入。

(五)网络文学的多渠道拓展

1.出版:繁体、简体、外文、动漫、电子、无线。

2.改编:电影、电视、动画、漫画、游戏(手游、端游、页游)。

3.活动:签名售书、综艺节目、讲座培训、参加会议。

4.授权:版权、笔名销售、作品周边、同人授权。

二、三步学会写网络小说

写小说,听起来就很难。当一个人心里有了“很难”的想法时,他就无法实现想写出自己心中故事的愿望。还没尝试,就已经给自己设置了障碍,那还怎么写小说?就好像爬山一样,你还没有爬就觉得你爬不上去,爬到半路如果遇到困难你就会想下山。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拥有一颗披荆斩棘、不畏前路的恒心,才有希望成功。写小说真的不难,难的是如何坚持把小说写完,难的是如何把小说写得好看。

网络文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了最耀眼的明珠,很多原本一贫如洗的宅男,靠着写小说成为万众瞩目的名人、家财亿万的富豪。任何行业都是一个金字塔,大家永远只会看到金字塔顶尖的那几个人的风光,却没有人去思考金字塔底层人们的辛酸。作为一个想写网络小说的人,应该想办法让自己成为金字塔顶尖的那几个人,而不是成为网络文学的垫脚石。

网络小说是一种商业化很强的文学,也许有人会嗤之以鼻,但我想问这些人写小说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答案归纳起来只有三个:名、利和梦想。我个人认为,写小说谈名利太庸俗了;谈梦想,太虚幻了;我要的是得到读者的认可。有了读者的认可,梦想能达成,钱财名利唾手可得。

作者想得到读者的认同,可你知道读者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追求什么,心里面想的是什么吗?而这些问题,当你用一种商业化的眼光去看时,就能找到答案。从商业化角度看,读者群就是市场潜在购买群,做好市场调研,就能写出读者喜欢的小说。

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这么多要求,我就是简单地写小说而已,不想太复杂。

如果写着自己玩自己爽的话,那怎么写都行,但如果想得到读者的认同,就必须比别人写得精彩。下面就看一看如何三步学会写网络小说。

第一步,市场调研,如何写一本读者喜欢的小说。

首先,需要对网络小说的读者群体进行分析,这群读者必须是习惯使用电脑、手机或者数码阅读产品的人。网络小说是有载体需求的,这个需求决定了小说的读者群体是在15岁~35岁之间的年轻人。年纪小的要学习,年纪大的要养家,都没有时间看书。

其次,这群读者受到社会经济现况、时代节奏、社会地位和生活压力的影响,会产生什么样的需求。在当今社会,工资比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工作不好找,生活节奏快,心理压力、生活压力大,需要阅读作品来舒缓他们紧张的神经。读者群体是以一群用看小说打发时间或在小说的阅读过程中追逐梦想的普通人为主。

从网络小说的读者群看,这个群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年轻,欲求不满的年轻人;普通,希望可以自己掌控自己命运的普通人;简单,不喜欢繁杂东西的简单心理的人;快节奏,生活在快餐时代的快节奏习惯者。可见,网络小说读者群的普遍阅读需求是:讨厌麻烦,讨厌等待,讨厌烦琐的东西,讨厌绕来绕去的东西,讨厌让人看不懂的东西。所以,一部简单、容易读懂、读起来不费劲、轻松不沉闷的小说,也许不会很红,但是肯定会有人愿意看。

《红楼梦》在四大名著中的流行程度远不及其他三本书,这是为什么呢?虽然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一个原因是《红楼梦》读起来很费劲。

分析完读者群体,那么就可以针对读者群体来写他们喜欢的作品,也可以引导读者喜欢你所创作的作品。

读者喜欢简单,所以作者的写作基础一定要好。要是读者每次看你的书,都要猜这个字是不是错别字;要是你的书,一个段落十几行,上行看了跳到下行,那么,你的书能火才怪。

读者群体生活节奏快,看不了慢情节,不喜欢看了十几章还不知道谁是主角的书。

因此开头尽量以主角为聚光点,把场景细节、人物外貌、背景设定、等级全部丢到第五章以后。无关紧要的那种一次性出场的角色通通不要,乱七八糟的配角该删除的删除,该移到后面的就移到后面;让读者在看完三五章之后,就喜欢上主角,想要跟随着主角的成长,去追求他们缺乏的东西。

简单地说,就是尽量以强代入感的写作方式,加强主角在读者脑海里的印象,让读者身临其境以为自己就是主角。

为了吸引年轻的普通人这个读者群体,主角的起步不能太高,允许有金手指、作弊器,让主角在平凡的生活中,拥有足够让他们不平凡的理由。这些只是对网络小说读者群总体心理的解剖分析,具体到每一种题材的受众心理,就靠写该类作品的作者去揣摩、去思考,也可以找同样写该类题材的作者进行探讨和分析。

简单从都市小说来分析,一本以高富帅主角狂踩矮穷矬反角的书,其吸引力远远没有以社会底层主角反踩官二代来得强。

第二步,写好开头,如何写好小说的开头。

一本书的精髓就在开头,写作自古以来有“凤头猪肚麒麟尾”之说,凤头的意思就是简单精要,没有繁杂的东西。现在的读者,看小说是为了休闲消遣。千万不要把太过复杂的东西放在开头,越简单越好。前3万字有多重要?可以这么说,读者喜不喜欢一本书,只需要看前3万字,它决定了一本书能否让读者追看下去。

首先,强化主角的存在感,迅速让读者对主角产生好感。

真正畅销流行的小说,大都是开头时主角及几个配角出场,甚少有太多的配角出现,影响主角存在感。

我常问作者,开头3000字里,如果有十个人物出现,你能记住多少个名字?与其十个名字只记住一半,不如减少其他人出场,让读者只记住两三个名字。而且如果有十几个人物来和主角竞争存在感的话,这样的小说,成功率会低很多。

其次,要有一个引领全文的伏笔或陷阱。

伏笔和陷阱其实很难界定,伏笔是潜藏的暗线,日后慢慢地揭开谜底;陷阱则是预设假的答案,误导读者,到了揭开谜底的时候,彻底翻盘,颠覆读者认知。开头埋设伏笔或陷阱其实很重要,一般要埋设两个以上,一个是长线,一个是短线,在3万字内,短线伏笔要立刻揭开,让读者看到谜底之后,会回头重看开头,这样可以加强读者的印象。当一本书能够让读者翻回开头再找自己印象中的伏笔时,那这本书已经成功了。

第三,要学会给开头瘦身。

瘦身,就是把没有用的东西删掉。如何判断哪些东西有用,哪些东西没用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根据已经写出来的3万字文章,再次写一段大概300字的细纲。所有的情节都围绕着这个细纲去转,凡是没必要的形容词、人物描写、场景背景、细节设定等一律删除或者移到后面。这个瘦身手术也仅仅限于前3万字,多了没有必要,也浪费时间和精力,有那个时间修改,不如写新书了。

总而言之,小说开头瘦身,要基于原故事情节脉络修订基础错误,比如错字、标点、段落、长句等,减少烦琐语句,减少不必要的细节描写,如非重点角色、外貌细节描写,减少过多的场景及设定描写等。

第三步,保持惯性,让读者追看你的作品。

3万字先让读者喜欢上你的书,接下来,就是要让读者养成阅读惯性。那么如何培养读者的阅读惯性呢?

1.要定时定量更新,在满足作者创作速度和读者阅读需求平衡的情况下,偶尔小爆发一下。

一本经常断了更新,或者今天一章,明天五章,后天一章,大后天一章这样乱更新的小说,是很难培养出读者惯性的。

网络小说里有一句常见的读者评论,叫作“养肥了再杀”,一般来说,得到这个评论的作品,质量都挺不错,但是要么是字数太少、太瘦,要么就是更新不给力,所以读者宁愿不看,等积累一段字数了再看。

2.要做好1万字有个小高潮,3万字有个中高潮,6万字有个大高潮的节奏规划;伏笔套伏笔,高潮接高潮,偶尔挖个陷阱让读者跳。节奏好的作品,由于高潮连续不断,读者刚刚看完,马上又是一场紧张刺激的场景延续,自然而然就会产生阅读惯性了。

什么时候让读者开心,什么时候让读者悲伤,什么时候让读者愤怒,什么时候让读者害怕,什么时候让读者厌恶,什么时候让读者喜爱,什么时候让读者产生欲望。比如,先让读者悲伤,然后到愤怒,愤怒到厌恶,厌恶到害怕,最后安排一个开心的情节,可以让读者喜爱,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调动读者阅读情绪的情节。

一些高手还能通过不断地蓄积能量,通过暗示手法调动读者的阅读欲望,逐步加强这种欲望,然后爆发出来,让读者的欲望得到满足。

3.文章要学会制造悬念。

如何让读者手不释卷,悬念的设置至关重要。虽然是非常小的技巧,却是成功吸引读者的关键。悬念是什么东西?悬念就是电视剧插播广告之前的30秒,就是一集电视剧完结的后30秒。小悬念在章节结尾要尽量出现一点儿,如果以3000字为一章,那么在2500字时,就要考虑章尾的悬念。

留置小悬念的目的,是让读者无法丢书,一章章地看下去。小悬念的设置有很多技巧,需要自己摸索,最简单的技巧是疑问句,其次是人物的命运,当然事关生死是最佳的悬念,情节的转折也是悬念的一种,效果也很不错。哪怕这个悬念翻到第二章只是无关紧要的人,可你也成功地把读者带到了第二章。

4.培养读者付费阅读的习惯。

很多作者在开头就大量灌水,堆砌大量的形容词,引出多个无关紧要的人物,甚至有的作者花费大量的笔墨去描写那种一出场就死的龙套。这样的行为,跟找死没有两样。没有付费价值的文章,写得再多、再华丽,也是白写。要培养读者的付费习惯,就要学会调动读者的投票欲望,如果读者连免费的投票都不愿意投给你,那么让他掏钱想必就更犹豫了。只要读者能在开头养成惯性,后面只要不乱写,读者都会追看的。

其实写小说不难,难的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平台,难的是科学合理地写,难的是有足够的坚持;当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又能够科学合理地写小说,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成功。

三、如何提高作品吸引力

网络文学的门槛其实很低,有一台电脑,会打字,会编故事的人就会写小说,但是如何把小说写得精彩并且吸引人,这就得靠作者的积累了。但很多作者由于阅历及阅读量积累太少,而创作又要占据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且阅读的方式不对,找不到提升作品吸引力的方法。我们通过以下五种方式,让大家了解网络小说的精彩,不仅仅是在情节或者人物上下功夫,还有很多其他方式可以吸引读者阅读并追看。

代入感——让读者快速代入并喜欢上小说的角色。

期待感——设置目标让你的作品能够引人入胜。

节奏感——让读者的心跳跟随你的作品情节跳动。

合理性——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掐高潮——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这五种方式,是最常用的写作技巧,但是很多人在用,却没有去思考:

为什么要这么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技巧提升作品的吸引力。

什么是代入感?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但当你因为某个情节捧腹大笑,因为某个情节潸然泪下,因为某个情节心酸纠结,因为某个情节恨不得咬死作者时,你就已经完全代入到小说里面的角色生活了。

所谓代入感,是先代入后才能有所感。所以,代入感的前提条件是让读者能够认可作者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代入感其实可以细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认可、共鸣、代入和掌控,我们可以通过这四个部分,完成一个完整的读者代入引导。

1.认可:快速让读者喜欢上文章的某个角色、某句话、某些情节。

2.共鸣:用某些共鸣点来提升读者的认可度,比如通过与大部分读者共同的生活遭遇,来让读者与主角的遭遇产生共鸣。

3.代入:通过不断地寻找共鸣点,让读者觉得自己就是小说里的某个角色,这就是代入。

4.掌控:合理掌控文章角色的命运,掌控读者的阅读情绪,从而提升作品的整体吸引力。

一部成功的小说,必然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如何引,胜又是什么,引人入胜这四个字,其实就是期待感这种写作技巧的应用。

胜,原意是胜景,放在小说里可以是整部小说,也可以是小说里的高潮,也可能是一个小故事的结局,也可能是整体故事的一个大结局。我们必须制造机会,让读者能够看到我们所设置的高潮和结局——这样读者才可能掏钱或者投票支持我们。

“引”这个字,重点就在于利用种种方式,引起读者的好奇感、期待感,引起读者追看下去的欲望。如果一部作品,读者看了,一点儿追看的欲望都没有,那就没有任何继续写下去的意义了。

在这里,我把期待感分解成六个部分:种因、提醒、连环、误导、好处和结果,通过这六种增强期待感的手法,让读者对作品产生期待。

1.种因:埋下伏笔及挖坑,种下前因吸引读者。

2.提醒:强化伏笔存在感,提醒读者之前所种的因。

3.连环:单纯的单情节故事的期待感是很弱的,连环伏笔手法,一环扣一环,期待感会不断地积累,吸引读者追看。

4.误导:利用误导和诱导的手法,让读者对情节产生错误的判断,一旦读者有了判断,他们就想看看结局是否和他们判断的一样。

5.好处:预先给予一部分好处,让读者感觉主角可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6.结果:伏笔的完美结局、坑的填充、陷阱的破解和谜题的揭幕。

节奏感是音乐的专用名词,而小说里的节奏感归纳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文喜看山不喜平。

一直是平平淡淡的小说,肯定不是好书,而一直是高潮迭起的小说,也未必是一本好书,最常见的反面教材就是不会用句号,整篇都用感叹号结尾的感叹流小说。下面是增加节奏感的四种方式,其实增强节奏感有很多办法,这四种只是比较常用、常见的方法。

1.轻重缓急:在一个偏重场景描写的缓慢情节之后,一般要安排紧张的

情节来消除读者的倦怠感;而连续的高潮及战斗场景,一般要安排比较舒缓温馨的场景来安抚读者。

2.气氛渲染:通过气氛渲染的方式,来调控小说的节奏感。

这里举一个例子,《天才相士》在上架前的最后一章末尾这样写道:

窗外的天空突然变得阴霾起来,淅淅沥沥的小雨洒遍了大地,整个天地变得模糊一片。夏小青放下手中有些发烫的手机,转头看着窗外,她拨打出去的电话只有一句话:“我要……潮白河……断!……流!!”

我们看这个例子的渲染效果,通过天空、小雨等场景描写,可以让读者代入一种沉闷的气氛之中,而发烫的手机顺理成章地把话题转到电话上,让读者关注电话的内容。省略号和感叹号是为了加强语气效果。这个段落是这部作品在上架销售前掐的节点,因为节点掐得好,所以这本书的销售成绩非常好。

3.目标设定:通过长期、中期、短期三种目标设定,为完成目标而推进情节的发展,从而让文章产生环环相扣、紧紧相连的感觉。

4.起承转合:好的转接方式能让文章浑然一体,减少情节转折及场景切换所带来的节奏断裂。

小说的合理性,归纳出来其实也只有一句话,就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一部不合理的小说,很难得到读者的认可;而一部合理且结局出乎读者意料的作品,势必会博得读者的青睐。

1.情理之中:小说的一切都要符合情理。逻辑严谨,哪怕是歪理,只要你的背景和设定能够支持你的YY(意淫)内容,那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小说自然就好看了。

2.意料之中:读者会对小说的情节后续发展进行预判,如果小说的情节和结局符合读者的判断,读者会有一定的认同感,当这种认同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读者就会对小说的代入感加强。

3.意料之外:作者安排的结局远远出乎读者的意料和预判,由于这个结局又符合情理,读者会觉得作者很厉害,写的情节非常有意思。

在传统文学里,掐高潮这种手法虽然有人用,但用的人少。不过有一个地方对掐高潮手法用得比较多,那就是评书,掐高潮其实就是评书里最常用的一句话:“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网络小说一般都是在网络上连载,为了保持人气,增加读者的追读欲望,掐高潮成为网络小说最常用的手法。高潮点是文章中最能吸引读者仔细阅读,并且能让读者感觉满足或者刺激的转折点。掐高潮是为了控制文章的节奏,在读者看到欲罢不能的时候猛然停住,让读者不得不追看下一章。掐高潮的方法是设置悬念,挖坑,设陷阱,埋伏笔。我们通过伏笔来埋设陷阱,让读者考虑这个伏笔的结局;通过一系列事件来逐步揭开伏笔中所蕴含的悬念,最后解决悬念达到高潮。

这是一个故事的完整架构:伏笔→读者入陷阱→思考结局,开始阅读→作者布局→解开一个又一个的小伏笔→揭开最后的伏笔→高潮。

作为作者的我们,可以在整个文章架构中设置无数关卡,掐住高潮,吸引读者不断地阅读下去,直到这本书完结。

一般来说,能够掌握上述五种方式的作者,基本上都能写出吸引力很强的作品,我们可以看一些当红的网络小说,这些作品其实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上述五种方式来提升吸引力。

四、 网络小说的创作要点

其实网络小说的创作要点很简单,我们要用心去想,用心去学,用心去写。总结起来,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讲述网络文学的创作要点。

(一)分析读者群心理,思考作品定位

写任何一本小说,都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小说题材及内容,对哪些特定的读者群的吸引力比较强,以及考虑避免写这些读者群所不想看到的情节内容。重点要考虑到读者群是哪一类人、阅读需求是什么、读者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移动阅读及网络阅读是主要的载体需求,载体需求决定了读者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因此,在创作的时候,如果能考虑载体需求,将会让作品的成绩更加理想。比如在手机上看书,一个段落上千字,根本无法顺利阅读,用手机阅读的时候,100多个字的段落是读者最容易接受的。

(二)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及联系,掌控读者的阅读情绪

第一步是有意识地在文章里制造一些可以满足读者欲望的情节,使其得到满足。掌控读者的阅读情绪就是利用我们的创作手法,利用文字满足或者吸引读者去代入主角人物的成长和生活,从而满足读者的欲望和诉求。作者可以利用情节起伏、人物成败、布局勾画,把读者的情绪掌控在手中。

第二步是掌控文章高低起伏的节奏。在文章中,交互穿插可以引起读者产生感觉的情节,就是掌控文章的节奏。

第三步是做好正负情绪反差的对比。千万不要让负面情绪过于长久,导致读者心情低落;也千万不要让好情绪过于长久,导致读者阅读快感阈值过高,接下去的文章读起来索然无味。

一般来说,如何控制这个度,很多人无法做到,但是一定要记住,最惨不能惨过三章,最爽也不能爽过三章。1万字之内,要让读者看到变化。如果无法达到在1万字内看到变化,那就让读者看到有发生变化的希望,也就是说,埋下一点儿伏笔,让读者觉得事情可能有转机。

第四步是负面情绪必须要有转圜的余地。以金庸的《天龙八部》为例,网络上有一个段子,说金庸写《天龙八部》时屡次出差,找倪匡代笔。第一次出差回来,阿朱被打成重伤,金庸写一幕聚贤庄之役,把阿朱救活后又走了;第二次出差回来,阿朱被写死了,金庸回来后,写出个与众不同的阿紫,又走了;第三次出差回来,阿紫又被打了个半死,金庸没奈何,把萧峰发配到长白山,救活了阿紫,又走了;第四次出差回来,倪匡到底把阿紫的眼睛弄瞎了,这次金庸真生气了,把倪匡打了个半死,好不容易让阿紫的眼睛复明,又走了;第五次出差回来,萧峰终于死了。

这个段子的真实性已经不可考,但是这个段子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看起来已经步入绝境的情节,其实还是可以想办法圆过去的。

(三)做好大纲和细纲,让你的小说拥有三次创意时间(大纲、细纲、创作)

大纲就是备忘录+人事时地物+升级体系+背景设定+主线情节+支线情节+补充及备注。大纲只是作者的备忘录,让自己脑子里有一个底而已,如何写其实并不重要。一部作品的大纲,作者必须要先搞清楚,你的作品主线是什么,作品角色所有的一切努力,其实都是为主线服务的。

细纲是指具体到每一个章节的概括性文字,一般一个3000字章节的细纲不超过100字。写过小说的,找自己以前的作品,没写过小说的,可以随便找几本书,按照每个章节写几十个字的纲要,这就是细纲;从细纲可以对作者的情节、布置、布局、人物等进行反推。

三次创意时间是指作者在设定大纲、细纲和创作的时候,都会对纲要和文章进行修正,设定大纲的时候是第一次灵感创意,设置细纲的时候是第二次,具体创作的时候是第三次。

写好大纲,第一要明确主线;第二要做好升级体系的设定;第三开始根据主线和升级体系逐步安排情节。

1.布置场景地图。某些可以烘托气氛的特殊地图要标注。特别在此说一下,场景地图写得再详细再花团锦簇,也是没有人会用心看的,只有当最需要的时候,描写景色才会让读者有更好的阅读感觉。

2.出场人物设定。设定主角、反面角色、人物性格、人物性格转换、性格转变原因和人物关系。

3.任务设定。任务分主线任务和支线任务。支线任务就是所谓副本,任务目的及奖品、额外收获。作为一个大纲,我们要设置好主角在完成任务时的奖品,这个奖品有很多,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品,可以是法宝装备,甚至只是一句话、一条线索。

额外收获,则是让读者感觉到,主角这一次冒险,得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感觉真爽。请记住,不管是什么小说,主角得到的东西,尽量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开篇就让读者知道或者能猜到的收获,另一部分则是让读者意想不到的收获,即额外收获。

4.前后伏笔埋设、目标、爽点,这些可以自由发挥,这些东西名字不一样,但是意义差不多。把伏笔体现在大纲里,只有作者自己知道。在设定伏笔后,旁边注明什么时候揭露这个伏笔,或者怎样引出伏笔,等写到伏笔的情节时,就能注意到接下来如何引出伏笔了。不过作者在写大纲的时候,做好自身伏笔设定,并且直接揭出来,以后写东西就会目标很明确。

5.补充及备注,需要注意的细节提醒。

(四)坚持到底,保证作品更新不断,作品更新速度可以满足读者需求

网络小说里,最多的是写了一半没继续写下去的太监书,挖坑没有填、草草结尾的烂尾书。

真正完本的书很少,真正成功的作者是能写完全本的作者,他不会因为成绩不好而放弃。

我们看站在网络文学作者金字塔顶端的几位大神,都觉得他们很成功,但是他们都是在创作了较多的完本作品以后才最终登顶的。没有一颗坚韧不拔、坚持到底、坚决完本的心,就没有机会在网络文学这块大蛋糕上啃一口。

保证作品更新不断及保证作品更新速度,这其实是一个好作者的口碑和信用,人们喜欢和谁做生意?当然是口碑好、信用高的人了,就算网上购物,也会看一下用户评论和店家信誉度。

也许有人会说,大神们的成绩好,动力自然好,扑街作者的书成绩不好,自然就没动力写了。但是这样说的作者,请去考虑一下,大神们也是从扑街作者走出来的,不是每个作者都是一本成神的,如果当初他们不坚持到底,现在哪来的成绩呢?

(五)强化基础,不能让基础性错误导致读者流失

这是我开始进行网文创作培训就一直在强调的事情,当一部作品问世时,太多读者质疑语文老师是否为其他人员时,这本书的成功率已经很低了。

以前看书、评书,有作者跟我不耐烦地说:“你不要老是说长句、长段、错字好不好,你看看内容,看看情节,看看爽点行不行?”

什么是基础?基础就是读者还没看作品内容,就能够决定看不看书的那些东西。

比如错字,1000个字里有30个错字的书,能看吗?比如长段,一个段落十行800个字的书,能看吗?比如长句,一个句子有十几个逗号的书,能看吗?比如长单句,没加任何标点有40个字以上的单句,能看吗?比如对话,百分之五十是引号开头的书,百分之八十是对话的书,能看吗?比如标点,不懂得用标点,所有句号都用感叹号来代替的书,能看吗?比如逻辑,放个屁就会崩死一个人的书,能看吗?

基础的东西很多,具体包括以下七点:

1.错字。错字率低于千分之五,也就是一章3000字不能超过十五个错别字。

2.标点。标点符号应用规范,没有超长句子(一个句号前面有连续超过五个逗号的句子)。

3.排版。段落不超过300个字,以一行80个字为例,就是不能超过4行,排版科学,没有连续字数差不多的段落。

4.对话。以对话推动情节,避免对话形式单调,以大量的引号开头,要采取多种不同的对话方式。

5.简洁。文章简洁不拖沓,章节前后没有与文章内容无关的情节、名言警句等。

6.逻辑。无逻辑错误,没有不合理情节,作品的合理性可以推敲,没有那种无法用合理理由解释的问题。

7.画蛇添足。没有补充性文字、作者语、作者旁白。

作者的文笔基础,决定了读者所认为的作者态度,从而决定读者自己的态度。比如,读者认为作者根本没用心在写作,那么读者就不会用心去阅读,甚至还没看书的具体内容就已经放弃了。如果你有大神的名气和读者群体,那么,随便写点儿东西,都能得到一批读者的追捧。如果你没有,那么,你的基础是不是比大神好呢?你的文笔是不是比大神好呢?你的情节是

不是比大神好呢?你的爽点是不是比大神好呢?总得比大神有多一点儿好,你才能得到一批读者群体吧?

我总是跟新作者说,你和大神在读者基数上没得比,人家一个书名就能有几万个收藏。你的文笔、爽点、情节也未必比得上大神,你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把基础打好。而基础也是新手及扑街写手们唯一能在最短时间内赶超大神们的东西。

(六)保持平常心,不要被读者评论和作品成绩影响自己的创作心态

很多作者不知道自己的书到底好不好,到处求评。听到好的评语开心,听到不好的评语失落,甚至影响到写作状态,这其实是信心不足的表现,对自己的作品应该持有怎样的心态呢?

1.我的地盘我做主。小说是一个世界,创作小说的作者是这个世界的上帝,上帝会偶尔聆听信众的祈求并给予适当满足,但不可能满足所有读者的要求。读者只是旁观者,你可以指手画脚,可以讥笑谩骂,可以夸奖;但最后这个世界的主宰权,还是作者的。这就好像皇帝,大臣可以建议,可以骂皇帝,但皇帝拥有最后的否决权。

2.别人的意见未必全是对的,就算是对的,也未必是作者的能力所能修改和采纳的,更何况有的意见只是读者的错误意见。所以不能看到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就急着去修改,而是要判断这些意见是否正确并考虑有没有修改的必要,如果要修改,最好不要影响日常创作。

经常看到一些作者,因为一些问题,对文章进行了大改,可问题是,网络文学是连载吸引读者追读的,如果断了更新,读者就会离去。而离去的读者,又不会回头看修改过的作品,最后导致了作品失败。

3.重视书评所指出的错误,能改正想办法改正。重视读者的意见,如果他们的意见比作者本身的设想还好,不妨采纳应用。

4.读者评论是浮云。写自己的书,让别人说去吧。书评只是浮云,浮云飘在你头顶,也许可以为你遮太阳,但别把书评太当一回事。

对评论,可争取的态度是:有用的拿来用,没用的不要管,骂我的不在意,不要偏听偏信拼命改。另外,最好偶尔看看别人的书,自己也写写评论。

5.成绩好坏找原因。确定是更新速度慢,故事情节烂,网站推荐不给力,还是其他原因?很多作者一看到成绩差,心态马上就差了,于是迅速烂尾开新书,殊不知,他的成绩远比有的人好很多倍。成绩太好也要找原因。

是网站安排的推荐给力,是节点掐得好,是伏笔埋得妙,还是更新太猛了?只有找到成绩好的原因,才能让你的作品一本比一本火。

网络文学由于跟商业化写作有很大的重叠性,导致了现在媒体和公众都把网络文学当成商业化写作来解读,甚至觉得商业化写作是媚俗求存。

但是我想对大家说,商业化的网络文学创作,并非媚俗求存,而是在竞争残酷的网络文学市场里,利用商业化写作的方法,通过市场调研、内外包装等手法,来增强自己作品的吸引力,来增加作品的展示机会,从而获得更多的读者。

(一)纯商业化写作并非媚俗求存

商业化是基于用户、商业效果、质量、数量、运营等五个方面的考虑,来提升商品的销售量。而商业化写作,也是基于这五个方面进行创作。

1.用户:以读者为本位,考虑读者的喜好、兴趣以及作品卖点。

2.目标:考虑畅销因素和商业效果。

3.质量:保证文学性,相对通俗化,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4.数量:可以批量快速生产。

5.运营:推广、包装、营销等可以提升商业化成绩的运营动作。

商业化写作是一个有具体用户群体,有具体目标导向,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保证数量,并提供运营等提升商业效果的写作模式。

目前网络文学的作者分成四类:

1.网络写手:可以从网络文学创作中得到稿费,并能以此维持生活的作者。网络写手,是一群已经得到了商业化效果的网络文学作者,他们一般是以商业化手段或者不自觉地使用了暗含商业化手段来进行创作。

2.网络文学爱好者:从事网络文学创作,但只是凭兴趣创作,无法得到稿酬,或得到的稿酬不足以维持生活。

3.淘金者:被网络文学前景所吸引来的、打算以网络文学创作得到商业化收获的人。淘金者,是以纯粹商业化目的而来,一般是被媒体误导,目标很明确,但是未必知道网络文学创作的规则。

4.工作室:集体创作者,商业化目的很强。工作室是单纯的商业化创作,拥有完整的规则和渠道,好的工作室收入很高。

有价值的作品未必有商业性,但是有商业性的作品,必定有价值。成功的作品就算不是为了商业化而创作,作品的质量以及创作手段是符合商业化规则的,这也是作品成功的主要因素。因此,商业化写作并非媚俗求存,而是要明白市场规则和规律,才能够在严峻的市场里生存下来,就好像如果不了解丛林规则,就无法在丛林之中生存一样。

(二)商业化写作的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就是通过用户、市场、运营、产品等四个方面,来研究商业化写作规则和规律的行为。想要卖梳子给和尚,就必须找到和尚买梳子的理由,否则这梳子是卖不出去的。

调研的目的就是要了解用户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对质量的要求,对速度的要求,对作者的要求,支付的欲望;要了解市场的流行和需求、规则和漏洞;要了解运营方式,效果预估,运营禁忌;要了解产品质量和数量的需求。

三国时期的庞统和张松很有才华,但是他们两个都因为外表长得差,导致了空有才华没人赏识。

既然已经选择了商业化写作来创作网络小说,那么,首先要对产品,也就是所创作的网络小说进行包装,先进行外包装。网络小说的外包装,指的是笔名、书名、封面、简介、角色名等这些读者第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而通俗易懂容易被接受、符合法规不引起反感、简洁明了突出主题、容易给读者留下印象及话题讨论才符合商业化的标准。

先写一个商业性强、容易受读者喜欢的开头,再写一个能够让读者爱不释手的故事。开头非常重要,现在人们生活在快节奏的时代,当读者在3万字内还看不到吸引他们的东西,他们就会放弃。不过要想写读者喜欢的开头,其实很困难,因为众口难调,很难有一个开头会受到所有读者喜欢,而读者喜欢的点,也未必相同。

因此几个开篇禁忌十分重要:

5.开篇十忌。一忌陈词老套;二忌故弄玄虚;三忌开头突然;四忌无用解释;五忌凭空抒情;六忌绕大圈子;七忌名言警语;八忌开头重复;九忌盲目写景;十忌盲目引用。

小时候写作文经常会写道:“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这种场景描写一般是作为开局用的,很多作者都在用,包括我自己。但是有的人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这个天气,也有的在天气和场景上花费了很大的功夫。但是这些作者是否知道,场景描写其实是画龙点睛之笔,应该是一种气氛的渲染。

(五)不要让你的读者感到疲累和厌烦看小说,眼睛会累,心也会累,好的作者,会在文章中自觉不自觉地舒缓读者的不舒适感。

一本基础好的书,总会比基础差的作品容易受到读者欢迎,而一个版面清楚的作品,会让读者有赏心悦目的感觉。甚至高明的作者,能够在文章中调节读者的阅读情绪,掌控读者的阅读感觉。

(六)加强和读者、编辑的联系

1.让人记住:要让你的编辑知道你的存在,增加自己的曝光率,不要让编辑忘掉自己。

2.善于沟通:要善于跟编辑沟通,而不是很单纯地打招呼问好。如果通过QQ(腾讯即时聊天工具)找编辑,我个人的建议是把自己要问的事情,要说的话,全部打好,然后一口气发给编辑。如果每个作者跟编辑打一次招呼,编辑每次回一个你好,编辑在大早上就别想做事了。

所以,跟编辑打交道的要点就是别讲废话,直接给对方留言,等待对方的回复。

3.小事不扰:小事尽量别在节假日去联系,节假日找编辑,你想要办的事情未必能办好,而且事情还有可能被编辑遗忘。网文编辑一般只负责审读内容和推荐,技术类的问题一般要反馈给公司技术部门才能解决,跨部门的事情需要在工作日的时候才能解决。

4.作品要好:作品才是作者受到编辑青睐的最佳法宝。

5.不亢不卑,无畏无惧。

(七)挑选一个合适的发表载体

发表载体很关键,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小说所能发表的载体有很多,我把它们分成了三类:

1.电子出版:WAP(无线应用协议)端、电子书下载。

2.无线出版:阅读基地、手机阅读器。

3.实体出版:繁体、简体、外语翻译。

网络小说最主要的发表载体是电子出版和无线出版,实体出版限于现在的出版环境和网络小说题材等多重因素,只能作为辅助参考,而且实体出版在人气积累上远不及电子出版和无线出版。

每一种载体的读者群体各不相同,他们对小说内容的要求,对排版的要求,对情节节奏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选择好载体之后,要去思考这个载体的读者群体的口味,才能写出让读者满意的作品。

商业化写作其实远不止上面所说的七点,但是这七点基本的创作要求如果能够达到的话,还是能写出一部商业化比较强的作品。

第二节 写小说需要知道的几件事情

写小说,其实门槛很低,只要有梦,敢想,懂文字,会敲键盘,就能写小说。写小说纯粹是为了兴趣而不为了赚钱的作者,根本不用考虑任何东西,直接动笔写就对了。但如果想利用小说,得到别人的认可,获得稿酬回报,就不得不面对现实。小说是一种商品,所以必须经过市场的考验,自认为写得再好的小说,市场不接受,也只有扑街的份儿。

其实市场是很现实的,1万个人认为你的书好,那你的书就好;如果只有十个或者100个人认为你的书好,那你的书,肯定有不足之处。不然,同样的米养出来的猪,为什么输给别人?

我曾经讲过,在任何一个网站,如果字数和收藏比例在1000:1以下,那么就证明这本书出了问题。有可能是书的更新时间、频率、节奏有问题,也有可能是推荐没跟上;但是,最大的问题一般都出在基础上。很简单,没有一个读者会有足够的耐心,去喜欢一本错别字非常多,一个段落几十行,一个句子让读者喘不过气来的书。

大家写书,无非有这几种想法:

2.看别人写,自己感觉也能写。

3.对自己的文笔有信心。

5.有一个文学梦,想在网络上圆梦。

不管是抱着什么样的想法,现在写小说,和没有网络之前是不一样的,也和网络文学发展黄金时代不一样。现在的社会很现实,写小说赚钱已经成了大部分网络写手的梦想,既然想赚到钱,那么就必须以商品经济的眼光去看待网络文学以及网络文学市场。这个网络文学市场有多大呢?有年薪数千万数百万的大神,有月薪十几万的写手,随便一问,身边的这个谁那个谁,每个月写小说能拿一两万。

这似乎是一份既朝阳又体面的职业。于是很多人就茫然地进入网络文学创作的圈子里,不做市场调查,不衡量自己的能力。

知道为什么我一直要求大家抓好文学创作的基础吗?因为文学创作的基础是最容易掌握、也最容易失分的东西。

在别的网络写手一篇2000字的文章里有四五十个错字,一个段落十几行看得眼花缭乱,长句长到读者便秘的时候,你却已经按照标准的出版规则基础要求,创作你的小说。试问你的成功概率是否比那种作者大?

从事网络小说创作的作者有多少个?初步估计,至少也是几十万人以上。每天各大网站更新的作品超过50万部以上。要在这么多的小说、这么多的作者里脱颖而出,必然要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优势。

这个市场就像一块大蛋糕,分的人也多,因此,大家在定位完市场,知道市场现状严峻时,就必须知道网络文学创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只有明白这些规则,才能让你的作品得到读者的认可。

首先是更新速度。网络小说最低的更新速度是日更新3000字,这个速度是读者的心理底线。书太多了,大家都更新好几万字,你的书才更新3000字,我可以存起来慢慢看。当一本连载的小说在读者脑海里留下存起来慢慢看的印象时,这本书已经很难出头了。

6000字是一本书可以达到稳步上升且能保证作品质量的基本数字。除非快手,否则大部分的作者都是每天6000字更新的。1万字以上是成神的基本要求。要想赚到钱,就必须让读者爽,这个爽不仅是情节故事的爽,还要有足够多的字数。很简单,美食只让你吃一口,你反而不爽。

网站每天更新一两千字的这些作者,我只能建议,别对成绩抱太大希望。换作你是读者,你愿意看一本一天更新1000字的小说吗?你有多久的耐心支持到看完全本书呢?

说完更新速度,我要说一下情节。为什么我吃西红柿、天蚕土豆、唐家三少和梦入神机等人的书,能够拥有那么大的人气和收益呢?他们的书,也许身为作者的你,会用作者的眼光去挑出无数多的毛病。但是,身为作者的你,可否用读者的眼光去思考一下这些书为什么这么火?其实答案很简单,这些书写得好不好我不清楚,但是它们看起来很爽。这些书,行文简单,没有多余、复杂的修饰,基础扎实。简单说,就是看了顺眼。

我强调大家要注重基础就是为了这两个字:顺眼。

一本书,如果还没看内容,读者就不想看了,那就是这本书的悲哀了。

为什么不想看,其实答案太简单了,基础太烂,看了不顺眼。而这些大神的作品情节,归根结底只占一个字,爽。

什么样的情节描写能让读者感觉爽,每个作者都有各自的见解,大家如果不知道如何写爽的情节,那么,就多去看看这些当红小说吧。

但是有一点要奉劝大家:别为了所谓的情节铺垫和人物塑造,强行为主角和他的女人制造极度不爽的情节。当然,写小说只为自己爽,不想赚钱的作者可以忽略这个问题。而且,毕竟还有一些喜欢看虐待流的读者。

读者其实是一个很宽容的群体,只要作者能够让读者感到快乐,那么,他们会忽视作者的一些小毛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哪个大神作者喜欢用长句,为什么我不能用的原因。人家大神级的作者,名气够了,口碑也够了,还能够让他的读者感到快乐,而且拥有足够多的粉丝,就能容忍他的基础性错误。如果是新手,是否拥有名气、口碑、粉丝?没有这三点,还是老老实实按照出版的基础要求进行创作吧。

分析完网络文学市场和读者需求,我们还要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写网络小说。这就是作者本身的自我定位了。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可以写小说,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从小说创作上获得他所渴望的收获。如果想得到期望的利益,那么就必须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分析市场和受众,这样才能得到收获。所以,对于大部分新手,我对他们的建议是:以一种练笔的心态,慢慢研究市场需求、读者需求,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保持心态平静,不骄不躁,学会吸收他人的优点,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

提升自己创作能力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多看书刊、报纸,一个是多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那么如何写出受人欢迎的网络小说呢?答案其实很简单,要想在几十万本书里脱颖而出,那就要在3万字之内,让你的读者彻底爱上你的小说主角和你的小说。如果你的书,需要看到10万字才能品出味道,那会流失多少读者?

基本上所有的大神级作者,手上都有十几个开头。他们会不断地修改和强化这些开头,等到开新书的时候,挑选一个最好的。而新手呢,则是想到一个好的创意,就急急忙忙地把东西拿出来发到网络上。新手未必不能成功,但大神们成功的机会总比新手大,就是在这点上有区别。

怎样写开头其实可以归纳成一句话:强化主角存在感,埋设伏笔制造小高潮,把背景设定丢在后面慢慢展开。

最后给大家说一个我的创作秘诀,那就是看书, 看书的好处有以下几个:

1.书看多了,你的素材就多,不会没有东西可写。

2.书看多了,你不会写出和别人重复的东西。

3.书看多了,你才知道什么样的题材现在最流行。

4.书看多了,你才能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对比。

光看书还不行,前提是只看小说的前20万字。为什么要看20万字?因为网络小说如果前20万字吸引不了读者,就没必要看了,如果吸引了读者,后面的阅读自然成了习惯。再一点就是,后面的都要收费了……

第2章 网络文学写作基本概念(下)

第三节 文笔在网络文学创作上的作用

什么是文笔?近期我发现很多写手对什么是文笔还不是很清楚。这个问题,我只能用我自己的理解来回答。

文笔,就是作者能够让读者用最方便、最快捷、最容易理解的方式,让读者能够心情愉悦地读出作者想要给读者看的东西。这个归纳也许有点儿难懂,但用更简单的话来讲就是:作者写的东西,读者看起来很爽,就是文笔好,反之,就是文笔很烂。这个爽不是情节的爽,不是主角得到好的际遇,推倒美女的爽;而是文字整洁,逻辑顺畅,一眼看下去一目了然,读者读起来不会有艰涩难懂的感觉,更不会有反感恶心的感觉,这就是文笔好给读者带来的爽。

有人会说,文笔好不是那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描述方式吗?怎么变成了你说的这个样子?是的,这种描述方式是给人一种很优美的感觉,但是,这种描述方式,世间有多少人能写出来,又有多少人能看懂?“孤鹜”这两个字,相信就有很多人不是很清楚。

另外,我们还要考虑一下现在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前的读书人,看书追求意境美,追求华丽辞藻,是因为他们的生活节奏慢,能读书的又大部分是世家子弟,不用担心生活没有着落。而现在,看网络小说的是哪一些读者呢?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什么样呢?可以这么说,大部分人看书,特别是看网络小说的读者,他们不是以钻研学问的目的看书,一天看个二三十万字,都是很正常的。他们的生活节奏很快,他们看书是为了消磨时间。而且哪怕你形容词写得再华美,人家也不会很认真地看。

在这里,我问一下诸位作者,当你看到某本小说里描述一座山的场景时,这个描述有200字,你们是静心地、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完呢?还是稍微扫一眼就不看了?大部分作者的回答是:绝对扫一眼就过,但是会同样付出那200字的钱。

我想继续问:作者们写这200字所花费的精力,是否和你们写其他情节所花费的精力一样呢?还是更多或者更少呢?不用质疑,描写是最难的,我个人曾经因为一个形容词,卡了两个多小时。

就拿我本人来说,要写出200字气氛铺垫的场景描写,至少要比我写3000个字费力。

我们从性价比来看文笔在网络文学里的用处。但是首先要强调文笔这东西,应该是化为我们作者自身的一种能力,可以下意识地去加强文笔;但不能刻意去追求文笔,不然反而变成了啰唆的华丽辞藻堆积者。场景描写、人物描写等要文笔的段落,花费的精力是普通段落的好几倍,这点已经是一个共识。而这种段落,除了能卖同样的钱以外,读者却不会精心去看作者所描绘出来的东西。

从性价比来说,过分追求文笔的华丽,其实是极度的性价比失衡,也就是亏大本钱没讨好。而且,在我个人看来,这类需要很多精力描绘的文笔性情节,其实不是真正的文笔。

真正的文笔是朗朗上口,文章简洁,主题鲜明,不会有别扭感,没有错别字,逗号没乱用。一旦能做到这些,再加入刻意追求的华丽辞藻,是否会让读者感觉到你这本书的文笔很好呢?

可惜的是,很多作者,没有办法做到这些。你们的错字率有没有达到万分之五以下呢?你们的段落有没有考虑到读者的感受,不写那种300字以上的长段呢?你们的句子有没有出现一个句号前面有五个以上逗号的呢?你的某些段落,会不会读起来很别扭呢?你们有意识地考虑到这些问题了吗?

其实大家写作,都是在有了很好的创意、很好的写作冲动时才开始创作的。从情节上,并不会有谁比谁强,大家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写同样一个情节,我能够让自己的错字率在万分之五以下,能够避免标点符号乱用,能够让作品不会有艰涩难读的感觉。因为这些基础上的差别,我就比别人多跑了好几步。而我在掌握了这些创作者最需要的文字流畅基础之后,再来增加形容词,再来增加描述性文字,试问,是不是会给人一种文笔不错的感觉呢?

就好像在一个不认识“鹜”这个字的读者眼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与“落霞与孤鸟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对比,你说他会认为哪一个句子文笔好呢?

所以,文笔好的第一要素是基础扎实,而不是你描述性文字写得好,你形容词用得牛。我曾经批过一个自诩文笔好的作者,把他在基础上的错误标注出来之后,他自己郁闷了:原来没有一个好的基础,单靠形容词堆砌的描述性文字,写得再煽情也是文笔不好。

一个200字的句子,标点符号不会用,一句话超过五个逗号的、错字很多的句子,形容词再好再优美,有用吗?而我们的很多作者都不注重基础,反而注重描述,这相当于是在沙中筑屋,流水一来,房子就倒塌了,那还谈什么文笔呢。

在这里,我向大家传授一个秘诀,那就是写完一段之后,在心里默读三遍,默读顺了、没错字了,就继续写下一段。不是朗读,就单纯不出声地默读,而不是用眼睛检查。也可以写完再默读,看个人习惯。我的建议是,写到写不下去了,就休息一下,回头扫一眼,默读个一两遍。做到这样,基本上就不会出现一些在读者眼里看起来很幼稚的毛病。当读者看了小说之后感觉别扭,那么还有继续读下去的必要吗?

因此,我们想要提高文笔,这种让读者读起来别扭的错误就不能犯。知道为什么我经常要求大家不要有超过300字的大段落吗?

第一,从心理学上讲,人类都有一种密集物恐惧症,如果不知道这个症状的,我建议搜索一下莲蓬乳,那你就知道什么是密集物恐惧症了。

第二,从生理学上讲,我们看电脑屏幕上的字,超过三行,眼睛就会有轻微的疲劳感,超过五行,至少有一行我们会用眼睛扫过去。因此,五行以下,最好是三行左右,是比较符合读者的生理和心理的。不信的人,可以找一本一个段落十行以上的书,连续看十章。

在网络文学里,我个人对文笔的理解,首先是通顺,基础好,无错字,看起来不会有艰涩感;其次才是加强文字描写。而我们之中的很多作者,因为都是初次学习创作,在基础上根本就不过关,但是他们却过分执着于细节、场景、人物的描写。这种做法不但给人一种沙中筑屋的感觉,更让他们很难进步,而且因为无法给读者造成阅读快感,导致读者流失。在诸如新浪、腾讯、起点女频,这些以女读者居多的网站,因为关注点的不同,文字的基础反而就不那么重要了,而是那种刻意的细节描写,更能让女读者喜欢。这个属于特例,就好像有人喜欢吃臭豆腐,有人喜欢吃榴莲一样。

最后,我想说一句,就是当作者考虑到了如何让读者轻松愉快地看书,增强读者代入感,实现他们所不能实现的梦,可以做到让这些读者爽的时候,那么,读者也会让你爽的。

第四节 几种不能碰的小说题材

首先要声明一点,写着玩的、练笔的、写小说不打算赚钱、出版、出名的作者,可以不用看这篇了。无欲则刚,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谁也管不着。

很多作者写东西,都是不经过市场调查,觉得好玩就写下去了。但是他们都不知道,有些题材只能自娱自乐,没有办法得到任何利益,或者得到的利益太过于微小,有时候甚至还要触犯社会道德公约或者国家法律法规。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情色小说,这类小说可是严打的对象。很多情色小说作者,都是夹着尾巴做人的。之前还有一个女读者,因为转载了几篇同性恋的文章,被判刑六个月。所以,有些题材还真是不能碰,这个女读者只是因为转载带有情色内容的小说,就被判了六个月,如果你“运气”好,写出一篇传遍网络的情色大作,几千万的点击,恭喜你,你可以获得把牢底坐穿的资格了。

那么,哪些作品是国家禁止在网络上发表并刊载的呢?

黄色内容的作品、黑暗内容的作品和白色内容的作品这三类一经发现,定会受到严惩。

黄色内容的作品,就是情色作品,其实国家对于擦边球,如果不是特别明显的,还是比较宽容的。但是那些详细描绘出器官、动作、表情之类的作品,绝对是要付出代价的。

黑暗内容的作品,主要是针对那些带有血腥、阅读起来有很强烈的心理影响,反人类反社会的作品。比如残害小学生、报复社会这样的情节描写,触碰道德底线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白色内容的作品指的是政治。影射政府统治,影射在位及退位官员,反正写这类题材的作者一旦被抓到,你就知道所谓的白色恐怖是什么意思的小说了。

如何破解这类问题呢?其实很简单,模糊背景,转移到平行空间。所以大家如果看到海上市,就知道这指的是上海市,闽省是福建省,ZJ省就是浙江省。这些都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而做的背景模糊处理。

更狠的就要说到静官的《兽血沸腾》了,你政府不是不允许血腥,不允许大尺度情色描写吗?那我写的是异空间,主角是一个匹格族(猪头人),我写猪头人和美人鱼的暧昧关系,这就是整个背景换掉的手法了。

所以,如果是那种政府不允许你发表的内容,要么就别写,要写就别让人抓住尾巴。有不少作者是写黑道的,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能有太过血腥残暴的描写,有也不能是主角做的。

上面那些不能写的题材是国家的意识形态决定的,而第二种不能写的题材,是市场决定的。

很多人喜欢写武侠小说,我都会泼冷水,为什么呢?因为市场不喜欢武侠小说。现在的武侠小说,除了在《今古传奇》这类杂志上能存活外,其他的地方基本上都死了。当然,如果不为钱,单纯为兴趣写,或者有振兴武侠说这种愿景的想法的作者,你尽管写,没关系。

曾经和某出版社的社长聊天,他说他手上积累了好几百部武侠小说的稿子没有出版,其中也不乏武侠名家。可见,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这就是武侠小说的现实,也许你可以自己独立摆脱这个现实,但你根本不可能把整个武侠小说带出困境。被市场抛弃的小说还有以下几类:老式网游小说、长篇科幻小说和灵异推理类小说。这些小说要么是题材落后,要么是受众狭窄,再或者就是读者的要求比较高。

比如科幻,一是受众比较小,二是喜欢科幻、灵异类作品的读者都对作品的逻辑性、合理性有一定的要求。这类作品的成功率是非常低的,除非少数天才作者,否则谁写谁倒霉。灵异推理类的作品,要求比科幻更高,如果真要写这类作品,个人建议去杂志社投稿。传统网游类小说是一个被抛弃的题材,也许可以得到非常多的读者群追看,但是他们大部分不会出钱订阅。

我个人写了四本网游类相关的小说,深知网游类小说就是一个没人疼的孩子。但是也有人不服气,说现在不是在流行什么《贼行天下》之类的网游小说吗?我告诉你们,《贼行天下》这一类的网游小说的根子是重生弥补遗憾,又叫作回炉流。它不是网游,只是借了网游这么一个壳。其实对于那些痴迷于武侠类作品的作者,我建议你们可以用回炉流的写法,带着几十年的记忆重生回过去,弥补你的武侠梦的遗憾。这样也许还可以开辟出一条新的武侠路来。

第三种不能写的题材是由作者实力决定的。

很多作者,不会描写细节,却很喜欢写细节;不会写打斗,却很喜欢写打斗;不知道某种题材需要的创作要求,却很喜欢写这类题材。简单说,所谓作者不适合的题材是指这个作者无法写出这种题材的卖点。而这一点,又可说成是不要写作者没有兴趣的作品。

在这里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不会写某一种描写方式,那么要尽量不写或者少写。所谓扬长避短,就是把自己不会的藏起来,写自己擅长的东西。

不能写的东西其实有很多,但是我们写小说的目的是为了爽,为了读者爽。读者爽了,作者也就爽了。如果你的作品让某些人觉得不爽了,那么后果轻一点儿的,是你无法赚到钱,后果严重一点儿的,则是要吃官司。

最后,把本来应该放在前面讲的同人类作品,在这里特别说一下。

法律有规定,利用同人作品获取商业利益是非法的。这句话就堵死了你出版的路。比如写金庸小说同人,你写得很爽,读者看得很高兴,出版的时候,你就笑不出来了。除非你能拿到金庸的授权。

同人类作品指的是根据某种题材(影视、小说、漫画)的作品,采用它的人物背景、故事情节等设定,重新演绎出来的小说。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如果别人写你的续集赚了钱,你会如何处置呢?以己推人,就知道为什么同人作品没前途了。

现在同人类作品唯一的出路是网络电子VIP(高级会员),但事实上,如果作者愿意追究,你拿多少钱,就得吐多少钱出来,甚至,你没拿钱,你也要吐钱出来。

第五节 从熊猫看书买断标准看基础的重要性

很多人好奇熊猫看书的买断标准,其实这个买断标准没有什么硬性标准,大部分还是要按照编辑的审稿眼光来决定。但是在熊猫看书,因为针对的是手机客户端阅读平台的用户,所以如果出现一些禁忌类的基础问题,就会被扣分。基础有很多,错字、逻辑错误、长句、长段、引号开头对话流、开头主角不明显、代入感差,等等。我把他们细化成:阅读感、对话流、流畅性和代入感。

第一,阅读感。阅读感主要体现在长句、长段、对话流上,简单地说就是,如果乱用句段,导致读者看起来不舒服,那么这本书的阅读感就很差。最差的阅读感是什么概念呢?读者还没有看到书的内容,就不想看了。比如一个段落3000字不加标点的书,相信没人会逐字逐句读完。

手机就一个屏幕,现在一般都是四五寸左右,能够挤进去多少个字呢?在两个长段落之间,如果夹杂一个短段落,人为制造出屏幕空白,是否会让读者读得舒服一点儿呢?

阅读感扣分标准最高是3分,比如段落超过五行300字,而且段落异常密集,这肯定读起来很不顺畅,那就会被扣分。

第二,对话流。很多作者死在对话流而自己却不知道,大家也许都清楚,那种整篇开头的段首都是引号的对话流,绝对是读者最不喜欢看到的。

但是有的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却不会变换多种对话形式,也不去尝试着减少对话量。

对话流扣分标准最高是3分。总对话量在平均100字内出现一个引号的,引号占据段首百分之五十以上,即可视为引号开头的对话流,书写得再好,先扣掉3分再说。

第三,流畅性。流畅性主要体现在逻辑错误、错字,一本小说如果读起来磕磕绊绊、很难理解的话,读者是无法坚持一直读下去的。流畅性的扣分标准最高为2分。

第四,代入感。代入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主角出场的戏份,有没有太多不重要的人物、情节或者背景设定,冲淡了主角的存在感呢?第二是作者所设计的情节或者文章风格能否迅速让读者产生良好的代入感。代入感的扣分标准最高为2分。

其实我个人认为,编辑其实无法从某一本书里看出到底能不能大卖,因为编辑的眼光和口味只能代表某一个小范围读者,无法代表所有的读者群体。

在网络文学,又或者传统文学里,最影响一个作者成长的是什么呢?是基础底蕴?是创作天才?是灵感?都不是,是态度!性格决定命运,而态度可以看出性格。

纵观网络小说的成长历史,那些大神级人物,哪一个不是很用心、很努力地在创作呢?唐家三少100个月,3000多个日日夜夜,从不断更,日更万字。

写小说就像在培养孩子,把孩子当成亲生的和把孩子当成仇人养,所产生的回报是不一样的。

有人就说了,小说是我自己写的,怎么可能当仇人养?我笑了:你开篇错别字一大堆,逻辑混乱,句子长到让人读得喘不过气来,这是当亲人养?

你今天心情好更新1万字,明天心情不好更新3000字,后天有事干脆断更,这是当亲人养吗?这样的态度能成功吗?

而上面这四个扣分的标准,再加上更新速度,编辑就可以判断出一本书的作者对这本书的态度究竟如何。书好不好暂且别说,单凭作者对作品的态度,就足以判断这个作者有没有潜力了。

这些都是熊猫看书用来定价的标准,当然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等也是在编辑的考量之中,如果作者前面这些扣分环节都没被扣,文章本身质量又很好,那么初始买断价就会很高。

第六节 完本后如何开新书

完本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作者口碑、作者收入、作者实力等方面,而且也体现在作者的创作心态上,这里分析一下为什么完本对作者心态很重要。

一个没有完本作品的作者,他的写作状态永远都会处于创作时的那种状态,就算“太监”了也是如此。

造成这样的原因很简单,我们想想贴春联。大家小时候都有帮大人贴过春联吧,应该知道,哪怕你在上面觉得春联其实已经贴得很正了,但只有在下面看的人,才真正知道你贴的春联是正还是歪。这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者创作时,心态基本上都是在创作激情里面。我认识一个很偏执的人,甚至觉得自己写的作品,一个错别字都没有。但是直到他写三五章回头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写了那么多错别字。

一个作者的蜕变成长,除了某些特别的人以外,都是在完本之后,跳出创作激情状态后,才能从这本完本作品里吸收到更多的东西。因此在这里想对所有作者说一句:就算是迫不得已需要“太监”,也要想办法把文章结束掉,哪怕只是增加一两万字的大纲,使文章变成烂尾状态,也比“太监”作品好。

我认识的一个作者,收藏才2000,我问他感觉自己的创作水平如何。他跟我说非常棒,感觉我没他写得好。我当时笑笑没说什么,就叫他完本的时候再找我。等这个作者完本之后,聊天的时候他才感叹:没有完本时不知道自己的书写得多烂!

(一)凤头:完本后新书的开头

要探讨完本后如何开新书,首先要讲的是凤头。为什么叫凤头,想象一下凤头的形状,尖锐的喙,明亮的凤眼,漂亮的头冠,细致又不繁杂的羽毛。小说,特别是现在这种快节奏时代的网络小说,需要一个拥有尖锐的情节、显眼的人物、畅通的阅读快感的小说开头!

别再说什么文笔、文采。一个吸引人的悬念、一个有特色的主角、一段有意思的剧情,一切都朝这三个目标看齐,一切与之无关的东西统统砍掉。

这是之前我给一个求评作者的建议,这个建议适用于所有的写手。其实一本书只要不是那种慢热的开头,基本上你就成功了一半。

(二)开新书如何选择题材

在写开头之前,很多作者会纠结如何选择题材,最近什么题材的书最火。我的答案是:最近单题材的书都不是很火。

什么是单题材呢?就是简单的架空、都市、异能、科幻等只有一个背景的题材,像网游就是多题材作品。当然现在写网游的话,悲剧的可能性最大。网游小说也许收藏高,但是订阅偏低,除非是眼下比较流行的重生回炉类网游,否则扑街的概率极大,其次是无法出版。

那么,多题材作品还有什么呢?

比如无限流、副本流。对新手来说,因实力和名气的原因,单题材作品很难成功,多题材作品就算不能获得大成功,对于作者的实力提升,也是很有帮助的。

开新书,最头痛的是如何选择题材。每个人选择的题材都是不一样的。虽说部分作者也许会理解给作品换衣服的多种题材写法,但是事实上,有很多人因为阅读量的原因,没有办法掌控新的题材。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的上一本书成绩销量很不错,那么,最好是写一本类似题材的新书,因为你的老书读者,还会支持你同类题材的作品。但是有一点要记住,千万别写续集,那些写过续集的朋友,应该深有体会。

如果上一本书成绩普普通通,那么我建议作者先别忙着开新书。而是去调查网站什么样的作品比较容易得到读者的青睐,或者近期流行什么样的题材。这样单纯以市场为导向的创作,成绩虽然不会顶尖,但是混个温饱问题不大。

这就是针对买方市场而进行的卖方调整,适用于大部分初涉创作的新人。

网络小说里有四种常用的开篇手法:第一,重生流;第二,穿越流;第三,无限流;第四,回炉流。

重生流、穿越流和无限流现在基本上已经定型,没有多大发展空间了。

但是近来回炉流倒是很火,而且这种题材是很值得深挖的。回炉流是什么题材的写法呢?几乎所有的题材都可以使用回炉流这种开篇手法。回炉流,顾名思义就是回炉重造,弥补遗憾。

一个修真者回炉了,回到十年前。科幻可以回炉,灵异可以回炉,架空也可以回炉,历史也可以回炉。所以,我用这个回炉流来代替重生流。因为重生流现在大部分是限于重生都市,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那种重生。

有人说了,历史如何回炉?我稍微点一下,大家就明白了。和珅是贪官,最后死了,回炉到他遇到乾隆的时候。这就是回炉,而穿越则是附身或者重生成为和珅。

我发现这种题材的入手难度比网游小说简单,但是成绩都非常好,而且作者可以通过回炉来写一部和前部作品类似,但又有新意的作品。

其实,回炉流还可以拓展、引申到其他的创作题材。.大家都知道黑道题材比较边缘,容易被“和谐”。但是换个方法写黑道呢?比如无间道,一个警察埋伏到黑道里,是不是比单纯写黑道容易被接受呢?

我们创作新书的时候,不要老是纠结于过去的写法、过去的旧题材。只要你能够做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很多旧的题材都可以翻新变成新的题材。

至于如何翻新,这就无法具体说了,但是相信回炉流这么一个新的重生流派在前面,多少可以触发一下大家的创作灵感。

三、完本后创作心态的调整

写完一本小说之后,作者其实还是处于一种上本书的创作心态,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灌水的坏习惯。很多老作者的新书都死在了灌水习惯上——开头没能写成凤头,写成了猪头。

绝大部分作者,第二本书的成绩都比第一本书差。因为不管是创作习惯还是创作心态,作者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前本书的影响,还有上本书是赚钱,这本书在短时间却还没有很明显的成长,这些都会影响到作者的创作激情。

怎么办呢?首先要做的是优化自己的开头,具体优化办法在后面会详细说明。

其次,大家要知道一点,就算你上本书有百万收藏,第二本书也得从头开始。而且我们读者都有一个阅读习惯:养肥了再杀。我个人的习惯,没20万字的书,我是不会收藏的。别的读者可能没我这么严重的毛病,但是10万字以下的书,收藏低是极正常的。因此,刚发了五六万字的作者,如果发现作品收藏非常低,要检查自己开头有没有问题。更重要的,很可能是你的作品字数没有达到读者的预期收藏底线。所以,别想太多。

再次,作者上本书成绩好,但是新书的题材和这本书的题材不一样。在作者还没有达到拥有极度忠诚粉丝群的情况下,开不同题材的新书,其实就是一次新的开始。因为你要吸引的是别的题材的读者,你之前培养的那些读者很难马上接受你的新书。这也是很多作者新书扑街的原因。

在我看来,其实这些作者的书并没有扑街。一个作者的新题材,要得到读者的认同,总是需要时间的。但是因为前本书成绩出人意料;第二本书却成绩惨淡,强烈对比之下,这些作者的创作激情就消失了,创作心态产生了变化。轻的,更新速度缓慢;严重点的,则有开新书的念头,有的甚至果断“太监”,开始写新书。

我个人的建议是:作者开新书成绩惨淡的,起码在20万字以前不应该有动摇的心理。除非作者写了10万字,还没有十个收藏,那就真的是题材和作品的问题了。

第七节: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你的作品

这种方法是我参加《时间管理》培训时领悟到的,这个培训把日常工作安排分为重要、紧急排列。工作的顺序应该是:一、重要+紧急;二、重要+不紧急;三、紧急+不重要;四、不紧急+不重要。

我从这次课程领悟到了几个道理。

第一,要尽量把自己的创作时间安排在早上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尽量让自己在正常的作息时间下完成创作。很多作者感觉写东西写不下去,有很多事情缠身无法创作,但是把起床吃饭后的第一件事安排为创作,就会让你拥有一个比较好的心态。最难的事情都做完了,那么接下来的一天就是快乐的一天。

第二,我领悟到了小说创作的科学管理方法。把小说的每一个情节当成我们日常工作的内容,再按照重要与紧急程度去划分,我们会发现,其实有时候我们写的内容看起来很重要,其实却是最不重要的。

有这样一个小说的开头。主角是一个很牛的人,在他达到人生最顶端的时候,他破碎虚空失败了,灵魂穿越到某三流世家的白痴公子身上。穿越后的第一个危机就是由于之前白痴公子是个天才,花了几年就达到了修炼者的某一个高层次,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变成白痴,所以很多人对这个白痴心怀不满,觉得要杀死他才能安心。于是在一次例行的家庭测试能力的会议上,主角受到某配角的侮辱,于是主角爆发了,准备和对方打架。这大概有三个章节,1万字左右。这个开头,是最近我看到的最流行的开头,大概每看十本书就会出现三本。下面我们把这个开头的情节元素提炼出来。

2.主角破碎虚空失败后穿越。

3.某三流世家的白痴公子的介绍若干。

4.修炼体系介绍:白痴公子是个天才,花了几年就达到了修炼者的某一个高层次。

6.有人对这个白痴心怀不满。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这几件事情哪一件是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

正常来说,要在三章1万字内讲完这九件事情是很简单的。但是我发现几个问题:一个是有人无法分清主次,不该详细写的写得很详细,该详细写的简单写。另一个则是全部都写得很清楚,结果读者根本搞不懂作者要说什么。我先不说哪里是重要、紧急,而是说说这三章作为读者的我的需求。

需求二:知道主角的金手指及文章伏笔。

需求三:被作者的这三章吸引,并阅读下去。

有了这三个需求,我们再去考虑重要、紧急之分。首先是要认识主角,那么,旧有的主角角色塑造重要呢,还是新的主角角色塑造重要?其次是金手指和伏笔,这两样东西一般是在主角前世很牛及白痴公子是个天才里。再次是被文章吸引,并有阅读需求,这就要看如何打架了。

因此,这九件事情,我做了一下重要、紧急之分。

1.主角前世很牛——紧急+不重要。

2.破碎失败后穿越——重要+不紧急。

3.某三流世家的白痴公子的介绍若干——重要+紧急。

4.修炼体系介绍——不紧急+不重要。

5.变成白痴的原因——重要+不紧急。

6.有人对这个白痴心怀不满——重要+不紧急。

7.家族测试能力——不重要+不紧急。

8.受到配角侮辱——紧急+不重要。

9.准备和对方打架——重要+紧急。

下面我来逐一分析这九件事情的重要与紧急。

1.主角前世很牛——紧急+不重要。这是开局,所以很紧急。前世再怎么牛,也是以前的事情,所以是不重要的事情。因此,凡是主角前世很牛的描述超过一章以上的篇幅,其实就已经把这个桥段列为重要紧急的事情了。试问,再牛的前世,重生后还是要读者代入的,那么,写那么多干吗呢?

2.破碎失败后穿越——重要+不紧急。这个桥段一般是作者用来埋设伏笔的,给主角安装金手指之用,所以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对于这样的桥段,正常的处理应该是重点点出伏笔和金手指,并强化他们在读者心目中的印象。

3.某三流世家的白痴公子的介绍若干——重要+紧急。这里有的人会以为不重要也不紧急,但是在这个开头里面,埋设了一些伏笔和转折,并且是作者压抑情节的地方。这里的压抑,将会决定后面情节爆发的弹力大小,所以异常重要。

4.修炼体系介绍——不紧急+不重要。这里就是很多作者开头丢分的地方,很多作者恨不得把自己精心研究出来的修炼体系和世界背景丢给读者。

可是,作者们是否体会到,这些东西其实是非常枯燥而且难以记忆的东西呢?把这些东西放在开头,真的有那么重要、那么紧急吗?

5.变成白痴的原因——重要+不紧急。

6.有人对这个白痴心怀不满——重要+不紧急。

这个变成白痴的原因,是一个伏笔所在,也是引出冲突的地方,因此是重要的,但是它的紧急程度就不会很高。所以没有必要在这里多下笔墨,略微带过即可。

7.家族测试能力——不重要+不紧急。这个地方又是作者丢分的地方,我见过为了形容主角之前在这个测试里多牛,现在多二,很多作者在这里放了两三千字。甚至出现了路人甲、路人乙若干,而且给每个仅仅出场一次的人物都起了名字,有必要吗?

8.受到配角侮辱——紧急+不重要。这里是压抑的情节,所以非常紧急,但是为什么不重要呢?因为它只是一个过渡,如果把太多笔墨放在这里的话,会导致读者压抑过度,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9.准备和对方打架——重要+紧急。这里是第三章的结尾,又是一次小冲突的结束,所以需要下重笔墨在这里,也是无可厚非。

简单地把这个重要紧急的管理理念讲了一遍,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够合理地利用资源,不要把没用的东西当成有用的,拼命灌输给读者。像那种修炼体系、背景设定完全可以在成功塑造了主角形象,让读者喜欢上这个形象后再来讲述。

写作经验丰富的成熟作者,可以慢慢地化整为零,让读者慢慢接受他的力量体系和背景设定。就好像我们看洪荒类的小说,看到那十二祖巫的描写,还有人一字一句地读吗?答案是有,就是那种没看过洪荒类小说的读者。

小说最重要紧急的事情是什么?是吸引读者阅读。

小说最重要紧急的地方在哪里?是前三章。

小说最重要紧急的描写是什么?是读者记住主角这个人。

所以,像张三、李四、王五、赵六一次性出场的人物,出了十几个,试问,谁有那么好的记忆力,可以记住这么多的人名?像那些枯燥无味的背景设定、升级体系,读者也只会一眼扫过,而不是认真阅读。

我们在写小说的时候,如果能思考什么对读者来说是重要紧急的,什么又是不重要不紧急的,那么,我们的小说就会变得精彩许多。

第八节 架空、历史的创作要点

架空和历史一般都被归为同一类,不过这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先说历史,网络小说里的历史类小说是基于历史原有人物写的一种类似野史的东西。每一个历史人物,可以通过戏说或者其他方式去重新塑造人格和经历。在网络小说里,历史类作品一般是以魂穿(灵魂穿越)或者夺舍的方式开局。也就是说,历史类小说是在原有世界背景、人物背景下的一种戏说野史类的创作。

架空小说就多种多样了,但总体来说,不脱离架空整个背景、架空人物这两种手段。架空背景比较好理解,比如用宋朝的制度架空到一个叫作大赵王朝,虽说地名可能都一样,但是整个社会背景已经转换。架空人物则是把一个虚拟的人物丢到一个旧有的背景里。另外还有把某个时代的人物弄到一个架空的背景里的。

一、历史类小说的几个创作要点

第一,不要丑化已经被神化的知名历史角色。比如把关羽写成一个巧取豪夺的小人物,这样也许会有读者觉得看得爽,但很难赢得大部分读者的认同,因为这个角色已经在读者脑海里生根了。这也是三国类历史小说里很少有人用关羽当主角的原因。

第二,如非必要,尽量不要扭曲一些人物的固有形象。如果把张飞变成了一个智谋出众的谋士,比如写一本《三国之谋主张飞》,倒是一个有意思的创意,但是如果把赵云写成了翼德的性格,诸葛亮写成了庞统的傲气,庞统又是勇猛的武将,那么,这本书就没人愿意看了。

这就是说,尽量小范围地改变人物性格,不要全部换掉,如果要全部换,不如写一本完全架空的历史小说。

第三,历史类的小说,主要卖点是补遗,即填补遗憾。比如张飞被杀的遗憾,比如关羽被杀的遗憾。如果是纯历史类小说,开局可以用一个死局开局,通过解开这个死局,扭转主角的命运后,就可以顺利地开章写下去了。

由于历史类小说束手束脚的地方很多,现在很少有人写纯历史类的作品。但是在架空小说里,还是需要遵循以上三个创作要点。

二、架空小说的几个创作要点

架空小说可细分为全架空、人物架空和背景架空。

全架空就不多说了,什么都是新的,不过新作者如果喜欢写架空历史类的话,可以听一下我的小建议:那就是拿一本史书,根据这本史书完全虚构和塑造出一个新的王朝、一个新的世界。所有的人物都有原型,所有的事件基本上也符合时间年表,这种方式对于新作者练笔,还是蛮有好处的。

人物架空是最常见的架空类小说题材。比如《回到明朝当王爷》的主角就是纯架空的角色。还有那些三国类小说,也是人物架空。通过一个虚构的人物,进入一个读者已经熟悉的世界,然后开始在这个世界的历程,这就是人物架空。

有意思的是,由于大部分写手都用人物架空的方式写历史,因此别出心裁的作者弄出了不少新的架空方式。一种是穿越者的后代为主角;一种是穿越者改变了穿越到新世界后的人物;一种是原住民和穿越者争斗。这些架空方式,主要看的是作者的笔力,笔力好的话,可以写出很精彩的小说;笔力不好,只能流于平淡。

背景架空的小说,常见的一种是历史到了某个点之后,发生了改变之后的故事。比如在明朝灭亡的时候,崇祯皇帝力挽狂澜重建明朝,这就产生两种新的写作方向:一种是走完全架空的路线;一种则是走背景架空、人物不架空的路线。

前者不必多说,说说背景架空、人物不架空的小说我觉得这类小说对作者的基础要求比较高。

我用明朝来举例,明朝灭亡后是清朝,但是清朝不出现,清初的名人,则入朝为官。主角通过对这些人物的了解,周旋于其中。总体来说,这类小说就要求作者有很强的功底,但是现在网络信息发达,要什么东西只要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这种题材倒是有人尝试,而且也写得不错。

上面是架空历史的全解说,再来说一下架空小说的一些创作心得。架空历史的小说,主要分为官场文、争霸文、种田文、小资文四类。

官场文比较简单,从无品小官到一品大员,这种升级式的历史文,无非就是通过不断地创造业绩,获得升级机会,不断地踩人来获得爽点。

争霸文一般是在乱世,如三国、五代十国,用领先千年的现代知识,建立一个理想化的世界,也就是乌托邦。其实架空历史大部分属于这两类。

种田文一般是架空历史的前半部,后半部要么当官,要么争霸。种田文很好理解,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通过不断地发展自身实力,到最后一飞冲

现代汉语从传统白话小说中受益良多。1910年代后期至1920年代初期的文学革命,催生出一种新式的书写语言(白话),它更为普及、有效且接近口头语言,它源自传统白话小说,与之有血脉相承的关系。文学革命将白话小说拥护为“反传统”的经典。同样,它与口头文学、演出、大众文化和民间记忆紧密相连,二十世纪的文学批评往往强调白话文学之于颠覆社会政治秩序的潜力(这一主张更加问题重重)。不过许多学者都注意到了文学精英在塑造白话小说最后发展阶段的早期优秀之作过程中的作用。而且,大约十七世纪以来,白话小说成为知识分子精英阶层展示其才学,表达并界定其理想、挫折及自我认知的空间之一。

雅、俗话语间的共存或谓张力——在文人文化与民间文化之间——恰恰是白话小说内在混杂的一种表现。词、曲、诗、赋、骈文、戏曲、打油诗、从历史文本中的引用和概述,其他虚构文学作品,以及口头表演中的语言,经常交织在白话小说的叙事纹理中。这一文学体裁的最佳范例总是自觉地运用各种文类特点以及风格层次的互相作用,以获得具有反讽意味的离析效果,或者是建立互补对立以及平衡并列之基础上的总体性景观。章回小说通常翻译为【621】full fiction,章回二字表明这类小说以回目和剧集为单元,且并不禁止为形式和整体性而内嵌的情节。虽然有些章回小说篇幅庞大且结构枝蔓,但是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有些风格特色与意涵正是产生于对比与互补之中,这种对比与互补存在于章回之内,也存在于章回之间,存在于由多个章回组成的叙事单元之间。读者还会发现人物与故事结构的重复、人物性格的聚集与分散、意义重大的转折点或是过渡部分,此外还有起到广义的开场白和收场白功能的框架部分。传统的小说评点往往有助于勾勒出小说的美学意义(见第四十六章)。

白话小说也被称为“野史”或“稗史”。记录真实事件的原本宗旨,对修辞学传统的继承与官方史书所涉及的内容,乃是历史小说这一文学体裁最为显著的特征,杰出的例证便是《三国演义》。汉代的覆灭,魏、蜀、吴三国间的势力争夺,以及最终由晋朝在三世纪期间一统天下,这些都是宋代(960—1279)的民间说书(其亚文类的名称是“讲史”)活动的素材。有一部风格上还显得稚嫩的《全相三国志平话》(约1321—1323,近来在日本发现一种1294年较为粗劣的版本),这或许是说书人所用的底本,此外,元杂剧中的三国戏也显示出《三国演义》这部长篇叙事作品乃是由一个长期传统的积累所成就的高峰。很多原始资料中都提到罗贯中(约十四世纪人)是该小说的作者,但尚缺乏明确的证据。《三国演义》的最早现存版本是嘉靖壬午年(1522)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里面包含一篇日期为1494年的序。

壬午本《三国演义》共240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约1632—1709)父子进一步修订《三国演义》,将之压缩为一百二十回,这一1679年的版本成为《三国演义》的通行本。该书始于汉代帝国的瓦解,刘备、关羽、张飞起初为了*河蟹*民间道教徒黄巾军的叛乱,三人结义为兄弟。这部小说前四分之一回目,列述诸侯势力之豪强,最终军事独裁者曹操(155—220)在北方中国吞并异己,确立自己在黄河流域平原的地位(日后为魏国),而他的对手孙权(181—252),则占据了长江下游地区(后来为吴国)。蜀国的未来统治者刘备(162—223)尚未建立真正的权力基业,他寻访到胸怀大略的诸葛亮(181—234)作为顾问。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操的队伍(《三国演义》,第四十三至五十回),从而使得在小说中间部分,我们看到刘备在长江上游峡谷地区安身(后来为蜀国),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当此局面发展完备之时,小说中许多主要人物已相继死去(曹操、关羽、张飞、刘备,见第七十六至八十五回),令人感慨英雄事业的短暂易逝。此书的末后三分之一【622】的篇目,记述了三国的衰落。诸葛亮的军事征伐(第八十五至一百零四回)未能扭转蜀国的气运。其中有循环往复:三国的末世统治者软弱无能,使我们又回到汉代末年的情形。司马氏家族最终获胜,效仿篡夺汉祚者,采用了同样无情的手段。

此书中文的字面含义,是“对三国故事的敷陈义理而加以引申”,这意味对正史的忠实或吸收:主要与陈寿(233—297)的《三国志》及裴松之(372—451)注有关,也涉及到范晔(398—446)的《后汉书》、司马光(1019—1086)的《资治通鉴》、朱熹(1130—1200)的《通鉴纲目》。事实上,有些早期的文本在标题上有“按鉴”字样。这部长篇叙事作品,是在史书传统上混入了保存于讲史或戏剧表演中具有传奇色彩的内容。这种混合引发了章学诚(1738—1801)的著名论断,认为《三国演义》“七分写实,三分虚构”。究竟是历史真实感受到损害,抑或是小说的想象力遭到阻碍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检查一下各种不同材料融合在一处时呈现的景象与美学效果。现存十四至十五世纪的通俗作品,在面对蜀国与魏国时,持有明确的善恶二元对立观点,而吴国则扮演较为中立及次要的角色。后来成为蜀主的刘备是汉代皇室远亲,被尊为“皇叔”,集天命于一身。蜀国便因与汉王朝之间这层假定的忠诚关系而确立了地位,但是或许更重要的是该国的首脑人物们富有民间影响力:结义兄弟刘备、关羽及张飞相互间维持的深挚情谊;关、张二人所拥有的盖世武功;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具有弥赛亚先知式的魔力。民间江湖道义的氛围令人想起《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在《全相三国志平话》中,关羽和张飞在投身军戎之初,都曾杀了当地官吏。三兄弟名声未显之时,曾遭人诽谤,不得不“落草于太行山”(这个地方与早期的《水浒》故事存有关联)。“三国”传统的形成时代中,可能经历到例如十二世纪金国占领北【623】方中国、十三世纪蒙元王朝建立以及十四世纪元代终结这一系列创伤性事件。遭到社会政治体系放逐的失路之英雄,对于法律约束的否定,以及通过毅力与义气完成伟大业绩的事迹,或许在这种历史危机时刻下显得格外引人瞩目,人们会把正统的政治权威和异类的起义*河蟹*政权混淆起来。

桃园结义是《三国演义》开篇的一幕关键情节。作者在这里轻描淡写了刘关张的犯罪越轨行为,而强调了他们对汉朝的一片忠心,他们后来建立的蜀国因而为正统。这在经过毛纶、毛宗岗父子修订的《三国演义》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它比壬午本《三国演义》更为明显地扬蜀汉抑曹魏。史书在要确定正统问题上并无异议,但是在谁为正统问题上则有分歧:陈寿暗地里支持魏国为正统,习凿齿(约四世纪)和司马光将天命与大一统联系在一起,而朱熹认为蜀国是汉王朝的合法继承人。小说《三国》取蜀汉正统的观点,但又通过兄弟结义、行帮道义和道教法术对之有所增益——有时显得不那么恰当。

这些张力突出体现在“演义”这一术语中:它可以意味着对正史的义理加以引申,对义行原则进行彰显,以及对个人忠诚和团体义气的结合进行阐发。“义”的多义性定义了《三国演义》中一些令人难忘的两难困境。在赤壁之战后,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及其败军(见第五十回)。为了回报早先曹操的知遇之恩,关羽损害了蜀汉事业。当刘备为了给关羽之死复仇,轻举妄动地对吴国出兵时,他们君臣曾辩论这番举动是“大义”还是“小义”,“私仇”还是“公仇”(见第八十一回)。在这两个事例中,尽管背后存在着对个人荣耀和忠诚的神往,但是无疑蜀汉的命运是更为重要的决定因素,就算它时或更吸引人,也不能改变历史的结局。

史书与通俗文学传统的混合,在小说《三国》中产生出复杂性、深刻性和难以解决的矛盾。曹操在讲史和戏剧的传统中遭到贬毁,陈寿与司马光史著中呈现的政治家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创造性地捏合成“奸雄”形象。曹操曾精辟地总结他的人生哲学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第四回)。他的自我认知,他对人才的赏识提携和对天下大势的审时度势,对他的冷血无情起到了中和作用——虽然无法完全抵消。许劭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第一回)。这等反面的预判,不言而喻地【624】体现了乱世出英雄的观点。尽管曹操使用奸诈手段、无所不为的事例不胜枚举,但却并未完全与英雄地位无缘,甚至得到某些共情。(壬午本中赞誉曹操的慷慨和贤明的一些段落被毛纶父子删节了。)在赤壁之战遭惨败的前夜,曹操吟诵了自己最为著名的诗章,诗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句表达了人生欢愉和追求到头来都如镜花水月一样虚无,不过结尾还是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坚定了他的政治抱负。《三国演义》中这一置酒宴饮赋诗场景可能受到苏轼(苏东坡,1037—1101)《赤壁赋》的启发,为这位被描写为奸贼的小说角色的失败添加了一道悲剧而反讽的悲怆气氛。

关羽形象也变得复杂起来。他在民间传说中主要因勇武而受颂扬,而在这部长篇小说中,除了进一步提升这方面的特点之外,关羽还得到细致的评述。他变得嗜读《春秋》,成了儒将的典范,是汉王朝忠实的捍卫者,死后化为神明。换句话说,他成为社会政治秩序的伦常基础的理想化身。同时,小说将官方史书中所形容关羽虚荣、任性和武断的脾性也吸收进来,他的败走麦城归因于自己的缺点,这就更富有悲剧效果。陈寿对于关羽的最终评语“刚而自矜”,在《三国演义》中由诸葛亮口中道出。

在某些方面看,诸葛亮的杂糅形象具有最强烈的内在矛盾。陈寿将诸葛亮描述为忠心耿耿、善于办事的大臣,但是并非精通兵略之人。他在《三国演义》中的许多业绩,并无史籍根据。民间传说中将他视为具有近乎魔法般的预言能力之人——有时这反映出对于救世主的渴望,人们需要出现一位备受敬崇的具有宗教权威的领袖,这在中华帝国的民间叛乱中屡见不鲜。在小说中,诸葛亮一度倡导儒家圣贤之说,位极人臣;他又是道家的隐遁者,讲求隐奥的义理;他精通兵法,是博学的外交家和修辞学者,足智多谋,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他还是具有灵异能力的道教术士。他的离奇预言能力,就存在着一个问题:他怎么还会发生误断和失败呢?事实上,局势恶化时,对诸葛亮的神化写法反而更动人。似乎是为了作道德上的平衡矫正,诸葛亮的能力在蜀国越发衰败时变得更加具有魔力。在一场奇幻的征伐事业中,他连续七次擒纵南疆民族首领孟获,最终使之降伏,但这样的成就似乎根本没有切实影响到的蜀国的运势。天意要成全诸葛亮对敌军逃逸的预见:他派遣关羽守卫华容道,尽管他预先知道关羽将会放走曹操,【625】因为后者命不该绝。毛宗岗认为,诸葛亮的策略失误,在于不肯发动对魏国的突袭,“盖逆知天意之不可回,而不欲行险以争之耳”(第九十二回)。

诸葛亮身上体现了儒家政治理想与马基雅维利式权谋的两端之张力,后面这一点可用来形容刘备在书中看似更为大度的形象。尽管刘备明言自己政治上无所用心,常为黎庶之利益而担忧操劳,但是他是有野心、善于谋划的。相比于曹操明目张胆地奸诈,刘备的表里不一需要人们分辨才能认知真相,因为小说家有意节制任何明确针对他的负面评价。总体上看,《三国演义》拥护了一种道德政体和合法权力的修辞学(基础建立在汉代宗系之上,因而倾向于刘备),但是叙事的能量却来自对于权力政治学、军事战略、阴谋诡计的热情。对历史作道德式解说的强调,也以红尘来去一场空和世事轮回的立场为框架——这一立场为读者提供了超越历史的视角。法术高超的道士(第二十九回的于吉、第六十八回的左慈)戏弄强势的当权者,超然世外的隐士指点从一切尘世纷争中脱身的隐避之法(见第三十五回),诸葛亮本人也拥护出世的理想,认为入世的功业是一种不情愿的牺牲(第三十六及三十八回),而关羽的鬼魂为其身死寻仇之时,却遇到僧人普净,对他讲了我执与得失计较的虚空,遂彻悟(第七十七回)。严格说来,《三国》中并无赢家。成败往往接踵相继,短暂的权势和徒劳的争夺中,被营造出一种悲剧气氛。三国的终结并非什么伟大时代的开始——晋代积弱、分裂并且短命,其治下的国家重新统一局面,只不过是回到了汉代末年不稳定的统一和停滞状态。晋人刘毅将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时期:265—290)比作“汉之桓灵”。就此意义上说,《三国演义》以末代君王始,也以末代君王终。

几乎所有时代的中国历史和为数众多的历史事件——建业、中兴、衰落,以及战争和叛乱——都成为历史小说的题材。还有小说体的史传文章,常常以世代传奇的体裁写军事英雄的世家故事。十七世纪见证了讲述当代或极为近世史事的小说之诞生,包括写晚明的败落,写清兵入关带来的创伤,还有明代忠臣在南部中国的反抗活动。其中最为著名的演义小说,则是冯梦龙(1574—1646)的《新列国志》,此书部分内容衍生自余邵鱼(约十六世纪人)对商周两代的记述,后来蔡元放(约十八世纪人)又稍加校订,更名为《东周列国志》。冯梦龙的构思意图,是打算将列入正典的史书,【626】特别是《左传》和司马迁的《史记》用通俗语言加以阐释。就此而言,此书留有较少的虚构余地,便与《三国演义》不同。

相反,褚人获(约1630—约1705)所编的《隋唐演义》是有关隋唐史的各种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的大杂烩,而对正史则几乎不加留意。其中有一部分内容,将英雄事业与民间*河蟹*联系起来,聚焦于秦叔宝等战将在隋唐之际的征伐,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袁于令(约十六世纪人)所作的《隋史遗文》。秦琼等人的*河蟹*,因历史时机的危迫紧急而获得合法地位,遂得以在《说唐演义全传》(约十八世纪)中大书特书,这些内容中可见《水浒》的影子。然而,隋唐英雄世代传奇中,*河蟹*被吸收为建立伟大朝代的成因,而在《水浒》中,*河蟹*的意义更为深刻和复杂。

早期白话小说中的另一部杰作《水浒传》与历史作品的联系则较为单薄,但却意义深远。《水浒传》之“传”与正史中的“列传”相呼应。事实上,人们习惯将武松出场的部分叫作“武十回”,或是将宋江占重头戏的部分称为“宋十回”,这意味着叙事对象有周期性的转移,但对个别人物的生平和经历有持续的聚焦。宋江等人的叛乱(活跃于十二世纪初期)在某些历史文献中有所记载,然而他们在历史上的意义,远不及小说中那么辉煌。

《三国》与《水浒》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两部作品的形成阶段惊人地重叠;它们共同代表着宋元讲史传统和元明戏剧传统的发展。(现存《水浒》的写作来源,包括《大宋宣和遗事》[约十三至十四世纪]和五、六种杂剧。)此二书于崇祯年间(1628—1644)一并刊刻于《英雄谱》中。《水浒》中的盗匪英雄,从姓名、绰号到长相、脾性,甚至所使用的兵器,都可溯源于《三国》人物之中,这种影响或许反过来看也能成立。俱强调私人的结拜,重视“忠义”和“大义”,其中的意涵在《水浒》一书中显得更为简略。然而,《三国》中宣称赞同儒家政治秩序和正统,《水浒》【627】显然认可的是建立在秘密社党的道义基础上的*河蟹*或反文化态度,表达了对当下社会政治秩序的蔑视。

《水浒》有极为复杂的文本演变历史。此书最长的版本(一百二十回本,1614年序)包括以下部分的内容:(a)一百零八天罡地煞因为固执自大的洪太尉而逃出龙虎山伏魔殿,这些天罡地煞投胎为人后各自的人生经历,最后一百零八将齐聚梁山泊(第一至七十一回);(b)梁山好汉们反抗政府武装的军事胜利,以及他们寻求招安的努力(第七十二至八十二回);(c)征伐辽国(契丹)入侵者(第八十二至九十回);平复其他*河蟹*武装,分别是(d)田虎(第九十一至一百回)、(e)王庆(第一百至一百一十回)及(f)方腊,在此梁山好汉开始损兵折将,并受到朝廷的诽谤陷害,徽宗皇帝(在位时期:1100—1125)梦游梁山泊,与诸头领魂灵相遇,他们的冤屈得以伸张,人民建庙宇纪念这些英雄(第一百一十一至一百二十回)。

以上这些《水浒》传统的不同组成单位,大概的创作顺序是:(a)、(b)、(f)、(c)、(d)、(e)。(就此学界尚无统一意见。)现存的一百回本,不见(d)、(e),问世于16世纪(一种1540年本,仅有残篇存遗;一种1589年本,是足本)。“简本”中有一百一十五回、一百一十回和一百二十四回的,俱收入以上列述的所有事件,但是省去一些细节,文风也拙劣得多。这些版本的预设读者是更为广大的低文化群体,可能在更为成熟的繁本之前,也可能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也可能简本在繁本之后。十七世纪中期,金圣叹(1608—1661)将《水浒传》腰斩为七十回本,并加上了他自己的校改和评点。金圣叹本又衍生出第一种七十一回本来,将第一回与楔子合并,结尾添加了卢俊义梦见一百零八位梁山头领全部被处死。这成为《水浒传》最广为流传的读本。

现存十六、十七世纪所刊的一百回和一百二十回本,俱题为《忠义水浒传》。宋江把梁山好汉的聚义大厅更名为“忠义堂”(七十一回)。“忠”暗喻部分首领,尤其是宋江,寻求并获得政府招安的过程。这一追求挑战了《水浒传》创作者们对于已有政治秩序的本质与基础的激进反思。由于是被贪官污吏的体制逼迫而反的,梁山英雄们试图通过与辽国以及其他起义军作战以维护宋王【628】朝统治的方式,来恢复他们的出身。“忠”也与爱国情怀相联系。著名的宋代爱国诗人龚圣与(1222—1304以后)写过三十六首关于宋江及其伙伴们的赞语,隐约认可了他们在历史危难时刻的英雄作风。(这些诗中五次提及太行山,而非梁山。这或许意味着龚圣与在讲史传统中了解得更多的是太行山区的*河蟹*故事。)汪道昆在1589年的序言中宣称,梁山起义的诸人,尽管未能尽忠,却“审华夷之分”,因而对抗辽、金(女真)政权。李贽在1590年所作的序言中认为,公认的两位作者,施耐庵(约十四世纪)和罗贯中,以此书表达了他们“愤宋事”的心情,尤其是金人将徽宗、钦宗(在位时期:1125年底至1126年)拘困北方,并得意洋洋地接受南宋朝廷的妥协求和。

征伐辽国的那部分内容或许是受到南宋时期抵抗金元战争的激发,也可能与同后金(1616—1636)及清代(1644—1911)之先祖的战争、及十五、十六世纪时同那些被推测为蒙元人后裔的部族(俺答和瓦剌)的战争有关系。孙述宇在《〈水浒传〉的来历、心态与艺术》(1981)认为,抵抗金兵的武装力量,盖由宋军的遣散部队、当地乡勇以及寇匪所组成,而被南宋朝廷称为“忠义”。根据他的观点,《水浒传》系统里早期的一个形成层面反映出了宋金边界上抵抗武装队伍的渴望与挫败情绪:这些故事,起到了向局外人宣传以及告慰参与此事业者的作用。从今天的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来看,我们得知有两位起义首领(呼延灼与朱仝)以及另外一位(张清)的儿子,后来俱成为抵抗金兵入侵的英雄(第一百一十回及一百二十回)。

经由《水浒》一书的启发,后来许多作品都采用了以起义表达忠诚,体现民族主义斗志的思路。陈忱(1614—1666以后)的续书《水浒后传》(1664年序),续述尚存人世的梁山好汉抗击金兵入侵、护卫宋代疆土的英勇事业,他们最终逃亡到遥远的乌托邦即暹罗国,这反映出明遗民在1644年清兵入关后的希望与悲恸。而在“青莲室主人”所撰的《后水浒传》(约在十七世纪中叶)中,梁山英雄转世投胎,继续抵抗向金兵入侵者妥协投降的南宋腐败政府。杨幺,乃宋江所托生,向高宗皇帝(在位时期:1127—1162)展现了自己的忠诚与劝诫的苦心。在钱彩的《说岳全传》(1684或1744)中,呼延灼也是以抗金英雄的面目出现;岳飞(1103—1141)乃是抗击金【629】兵的民族英雄,他与梁山好汉同出一个师门,并鼓励起义军入伙共同抗金,有不少梁山首领的后人成为岳家军中的将军。甚至还有一部“反水浒”的著作,即俞万春(1794—1849)所作的《结水浒传》,又题为《荡寇志》,其中也追求同样的主题。虽然作者极端仇视梁山好汉,在《结水浒传》中使他们全体遭无情扫荡,并且完全否认梁山英雄有任何“忠”可言,但是与之对敌的主人公们依然是遭到贪官污吏迫害的人,他们与落草的匪寇为伍,并试图通过扫荡梁山泊*河蟹*者的方式来赎罪,这与《水浒传》中梁山军队发动征伐方腊及其他起义军的方式相同。

一个不断出现而又概念模糊的字眼,“义”(可有“正义”“尊荣”“英勇”“团结”等译法),这界定了梁山世界的价值观。好汉们的“结义”,使他们成为盟兄弟,“聚义”则确认了他们团结一致的协议,荣华共享,患难同当。为了结义兄弟这种关系的荣誉而采取的行动,被称为“义举”。不过,将“义”翻译为righteous(正直的)颇成问题,因为它是以与“宜”(propriety)还有复合词“正义”之间的关联为基础的。在《水浒传》中,义指的是维系作为一个组织的梁山好汉的生存与繁荣的那些人格精神气质。

近代文学批评趋向于将《水浒传》赞为一部反对权势的英雄传奇,其中体现了对中华文明中的压迫力量进行反抗的精神。的确,有些头领(最明显的便是林冲)乃是受贪官污吏的迫害而“逼上梁山”。但是此书对于受害者并未投入深刻的关注。小说更倾向于描述复仇(例如,武松杀潘金莲和西门庆;杨雄将有奸情的妻子潘巧云开膛破肚),或是因愤怒而采取的暴力行为(例如,宋江杀死他的外室阎婆惜;而雷横用枷锁打死歌女白秀英——只因他先打伤了白氏的父亲而受罚,又遭白氏辱骂他的母亲),驱动主人公投奔梁山。在许多场合中,造成“逼上梁山”的压迫并非来自政府,而是出于起义者本身。还有一些梁山好汉是被骗上梁山,或者是因被迫与梁山发生牵连而上梁山的——其中最令人发指的例子是扈三娘。她是与梁山泊血战之后其家族的唯一幸存者;秦明,则因梁山军队假称他已入伙,其家人遂遭政府处决;还有朱仝,盖因李逵杀死了他上司的稚子而受到责罚。

【630】梁山的口号是“替天行道”,间或又声称“为民除害”。然而,对此世界的进一步审察,则暴露出并无更高尚的正义可言。书中靠前的章节里,鲁达打死了欺侮金翠莲父女的当地泼皮,但这类“锄强扶弱”的事例相对而言并不多见。依照孙述宇的观点,《水浒传》并不是罗宾汉式的牧歌理想世界,此说甚是。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1968)、浦安迪(《明代小说四大奇书》,1987)、马幼垣(《水浒论衡》,1992)等人同样也着眼于这个世界较为黑暗的方面。快意恩仇,在此被提升为最高等级的正义,却实际退化为嗜血的欲望,如同武松屠杀企图害他的都监全家那样,他的刀刃因无情的挥砍都发钝了,又如梁山好汉们劫法场解救宋江一幕,他们杀死了无数人众,抓住了控告宋江罪行的黄文炳,将之剥皮。总体来说,小说中存在着大量肆意、不分青红皂白的暴力行为,在很多情况下,几乎以屠戮为乐趣。在第四十七至七十回之间,梁山开始扩张势力,对祝家庄、曾头市、北京城、东平和东昌二府发起了摧毁性的战役。这些并没有明确的善恶二端:琐碎或不起眼的事件便可成为挑衅的理由,而公开宣扬的目的则是复仇(通常为的是一个小小的冒犯)或“借粮”。相继发生的血战,证明梁山好汉宣称的“仗义疏财”“保国安民”(第七十一回)成了空话。

好汉聚义令有些批评家联系到平等主义、对于权力无所欲求,但是梁山群落中的等级区分是十分明显的。如外面的世界一样,在梁山泊,权力欲望是主要动机。尽管宋江屡称自己不配当权(这令读者想到刘备),但他无疑是有野心的,他对于首领地位的暗中企图,在四十七至七十回间的数场大战中逐渐被激发出来。《水浒传》中让人记忆犹新的女性角色都是不守妇道的*河蟹*,梁山英雄对之厌恶不已,给予其应有惩罚。有两位入伙的女头领,丑陋、凶猛,丝毫不具有任何女性特点。美貌、英勇且叛逆的扈三娘,在家族被消灭、她自己投降后保持缄默。宋江将她许配给淫荡、矮小的王英,此人是最不值得嫁的;在此后,她于书中只是一个模糊的形象。或许她的美貌与英勇使她变得有些过于危险。女性代表着注意力的分散,甚至对结义兄弟们的团结和事业是潜在威胁。

依照《水浒传》的“行帮道德”(gang morality,夏志清语),私人与群体的义气超逾了道德判断。例如,在施恩与蒋门神争夺地盘的纠纷中,每个人都试图成为地方上恃强凌弱的霸主。施恩收买【631】到了武松的义气,使之帮助自己“义夺”被夺去的快活林,尽管在此处几乎显示不出任何的荣誉和正义。施恩姓名的字面意思是“施予恩惠”,他与武松的交情印证了由慷慨礼遇所决定的义气,这是书中一种常见的交往模式。尽管不断出现这类有关义气的主题,敌友之间的分别有时并不着眼于正义及其维持。逃离了官府迫害的人物角色常常落入梁山好汉之手,他们最终将成为同伙。在一次打斗中的惺惺相惜,或是被认作身负被劫掠或谋害的危险,这都是常出现的话题。无所不在的暴力,令梁山泊看起来成为唯一安全的乐土。此地的物质丰裕大概添加了它的魅力——我们会一直想起好汉们健硕的胃口和豪饮的能耐。

《水浒传》与“农民起义”或者反独裁主义乌托邦这样的现代解释不太吻合,封建社会末期称其为“忠义”的说法也有问题。它令人不安的黑暗面,为对它的阐释摆出了若干具体的问题:这些内容体现出的不成熟作者们的局限性,令他们不能表现出英雄修辞与暴力现实之间的悖谬(如夏志清所言)吗?现代读者所反感的那部分内容,有可能具有宣传功能,来号召大家组织帮会,以及激励世人反清、反蒙,或仅是发起*河蟹*的民间运动(孙述宇的看法)吗?书中通过民间传说中梁山匪盗之英雄形象进行反讽式的贬损,这是对秩序与骚乱、权力与权威、社会与政治组织性质的自觉反映(浦安迪的看法)吗?对于迫害、倚仗权势滥用暴力,以及异类的社会政治组织中所体现出的人性之复杂,是一种写实的描述(马幼垣的看法)吗?由于这部长篇小说提供了一个层层叠加的文本,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天真而自以为是的立场在文本形成的最后阶段一定得到了精英阶层的修正和质疑。一个具有说服力的例证,便是小说评点者金圣叹在对文本进行校改时,对宋江形象进行贬损和中伤。似乎可以认为,那些令人不适、焦虑的环节,以及客观冷静的观察,俱属于文本晚期生成的层次。和《三国演义》一样,在《水浒传》中英雄主义的各种立场之外包裹了一层世事虚无和超然物外的外壳。

《三国》与《水浒》的历史与社会政治方面的内容中吸纳了神话传奇的因素,比如描述诸葛亮的异术,或是记叙梁山好汉们作为妖星的渊源。历史在虚构有关民间起义的记述时大肆放任奇幻的因素,这可能受到民间起义所关涉的祥瑞灾异之影响。《平妖传》(二十回本,约十四至十五世纪;四十回本,由冯梦龙编订,1620)记述对1047年王则作乱的*河蟹*,但是,这一历史事件不过是个借口,被用来渲染叛乱的灵异根源和魔幻力量。同样,吕熊【632】(约1640—约1722)所著的《女仙外史》(约1703),重写明初唐赛儿的叛乱,使之演绎成天界争斗的因果命运(这些天人下凡降生为唐赛儿和明成祖)。小说中,唐赛儿支持逊位的建文皇帝,征讨篡位者明成祖,战争中充满了魔法般的战略和道教的秘术。在许仲琳(卒年约在1566)的《封神演义》(约十六世纪)中,对神话的编造达到了百科全书的程度。《封神演义》讲述了中国早期历史中的武王伐纣故事,也是受压迫的国民起义反对暴君的故事。双方都得到了打乱年代的各路神仙鬼怪和儒释道宗教人物的辅弼。周武王和商纣王的队伍分别代表了阐教和截教,双方斗智斗勇,展开了法术大战。罗懋登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1597年序)将太监郑和在十四世纪晚期的著名旅行(曾到达东非)转化为在奇异国度的历险。作者宣称自己有感于明代海防面对倭寇的无力,但这在小说中并未体现出来,小说主要关注的是郑和身边的僧道人士的高超法术。

尽管具有历史背景,但这些作品都属于鲁迅(1881—1936)所定义的“神魔小说”范畴,其中由宗教风习、魔法变化和奇幻的发明占据主要篇幅。这一亚文类中最重要的作品是《西游记》,作者被判定为吴承恩(约1500—1582)。如《三国》《水浒》一样,此书也有许多前文本。相比之下,《西游记》显得在结构设计上更为细致,风格上保持得更为一致。它的源头,包括了故事的历史内核,即伟大的高僧、学者和译经师玄奘(约600—664)西天取经之旅,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关于玄奘的传记,介绍玄奘弟子孙悟空神通广大事迹的宋代话本,元明杂剧作品,元代的一种说书底本,现俱不存,明显包含了通行的百回本《西游记》中的许多桥段。二十世纪的学者还曾考察过孙悟空形象可能具有的印度渊源。

现存百回本《西游记》的最早版本,见于1592年。第一部分(第一至七回)讲述孙悟空从吸收天地之精华的石头中诞生,成为美猴王,学得法术,试图超逾生死轮回,然后大闹天宫,最终为佛祖收【633】服,拘押在五行山下。第二部分(第八至十二回)讲述佛祖有意将大乘经籍输入中国,观音菩萨为此而做准备,唐三藏的生平经历,以及导致三藏西游的事件:太宗皇帝因未能保护好因触犯天条而乞求他讲情的龙王,自己魂游地府,返回人间后召开水陆大会,唐三藏成为主持法师,受到观音的召唤,接受了取经任务。第三部分是全书的主干(第十三至一百回),交代师徒四人的聚首:唐三藏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或猪悟能、沙僧沙悟净,还有白龙马。他在行程中需要接受八十一难的考验(这些情节通常是接二连三地被妖魔鬼怪所掳掠,其中有的怪物是天界神物下凡),最终成功地完成任务。

即便是对中国传统思想不了解的现代读者,都会情不自禁地将《西游记》解读为人类各种情感原型:自然而生、获得自我认识、建立社会和国家、遭遇人的必死问题、反抗权威,最后获得顿悟和救赎的过程。唐僧师徒也似乎代表了人类恒久的原型:唐三藏对世俗规则的遵从、易受欺骗、对物质需求的依赖使他成为凡人;孙悟空的自负固执以及猪八戒超乎寻常的肉欲,使他们成为人类心理补充性的相反一面。

《西游记》也可以进行寓意式解读。书中充满阴阳五行的术语,涉及到《易经》与炼丹术,以及儒释道各教不同的思想和实践。旅行这个主题恰好暗示着精神上的历程,成为朝着悟道或更高智慧的运动。现存清代注本,多以“真传”“原旨”“证道”“通易”为题名,这显示出至少在三个世纪的时间里,对于这部小说的主要批评观点是在阐明寓意,从小说表面内容一直解说到道德、宗教及哲学意涵。如此提炼出的意涵,包括了儒家正心诚意的训诫,道教求仙的丹法,佛教以行善得解脱的思想,佛陀的慈悲,以及超越空有二元而实现解脱。

有感于孙悟空对车迟国君主所嘱“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之言(第四十七回),有些清代批评家将《西游记》解读为旨在宣扬三教同源。例如,尤侗(1618—1704)就注意【634】到儒家讲的是“存心养性”,道家讲“修心炼性”,佛家讲“明心见性”。从这些相互交叠的有关“心”“性”的关系中,他进而确立了《西游记》中的三教同源思想。

作为对于传统寓意式读解的一种*河蟹*,二十世纪学者们(代表人物是胡适[1891—1962]和鲁迅)强调《西游记》的诙谐和游戏笔调,摒弃了过于琐细且最终不相干的那些寓意。胡适在为英译本(Waley,1942)作序时,提出一个判断:“《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过是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为了恢复这部小说的道德严肃感,有些批评家(如夏志清在《中国古典小说》中那样)已然转入由主人公所体现出的人类经验的维度,而怀有更多政治倾向的读者(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则将孙悟空起初面对天宫强权、继而面对取经途中的无数妖怪的态度,阐释为社会政治斗争精神。近年以来,又有对于儒释道寓意的重新强调,最著名的研究者是余国藩(他的译本导言,1977,以及《余国藩〈西游记〉论集》,1989)和浦安迪(《明代小说四大奇书》)。

indices)中,将孙悟空称作“金公”、猪八戒为“木母”,沙僧则是“黄婆”或“土母”,这些都见于小说的回目和诗句中。师徒五人因而对应于五行,尽管白龙马与唐僧的对应性略显不足:不过龙马或许可由其出身而视为与水相关联,而唐僧则必然与火相关,这幅五行图便完满了。取经途中所遇妖怪,以及双方使用的兵器,也常常与五行有关。余国藩在他的译本导言中指出,既然在炼丹术文献中,“五行与五脏的能量和气相互关联,因此唐僧这三个徒弟也就象征着人体内部的情况”。除了具体的炼丹术相关背景,这些关联可能也指向和谐与整体的意象(五个朝圣者组成一个整体),指向朝圣者内部以及朝圣者与妖怪之间的关系制衡,可类比于五行的相生相克,这种思想不仅道教徒认同,同时也为儒家所接受。

阴阳和五行术语的隐喻可能性具有敞开的空间,这种现象在《西游记》中是很典型的。《西游记》中无处不在的“心”的寓意具有更【635】大的歧义。成语表达“心猿意马”,指的是心意东想西想,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安静不下来,方便地被套用在孙悟空和白龙马身上(用“意马”来指代白龙马的情况比较少)。“心猿”一语,在回目中出现了十二次:孙悟空从反叛到皈依、从自负到自制的历史,这似乎说明该小说可以读解成“修心”的寓言。一位清代评论家发现孙悟空跟从须菩提祖师学艺之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中的“斜月三星”正好构成了“心”这个四画的汉字。

小说中对心意的造力存在着丰富的解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第十三回);“佛即心兮心即佛”(第十四回);“菩萨妖精,总是一念”(第十七回)。夏志清指出,第十九回中传授《心经》一幕,乃是理解整部小说的关键。因而开悟无需远求,也不必借助实在的文字:“灵山只在汝心头。”(第八十五回)浦安迪描述十六世纪的思想状况,特别是王阳明的“心学”,如何弥漫于《西游记》之中。上文引及尤侗的文章,即认为含有多层意义的“修心”,乃是三教共同的核心思想。

“修心”的一个必要步骤是“返本”:儒家思想中,这指质朴道德觉悟的恢复;而在道家哲学中,则是指生命本我的境界;在道教的炼丹术中,指的是“内丹”的提炼和成仙所需之“圣胎”的养育;在佛教思想中,则要臻于无我,最终逾越色相与空无的两端。孙悟空的名字,结合了道教与佛教关于返本的观念。“孙”不仅是“猢狲”之“狲”的同音字,也是指“子孙”之“孙”,因而他老师菩提老祖所谓“婴儿本论”,在此与“圣胎”之说相关;“悟空”则是标准的佛教名号,意味着“觉悟空无”。“修心”中另外一个不断出现的主题,是使杂乱多绪的思想与情感得到安定,这是一个从无序和矛盾变成划一和谐状态的过程。由于从梵文到中文的翻译凑巧,《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可双关为《多心经》(字面意思即“多心”之经),这样便意味着要克服“多心”,关键就在于“修心”,心之纷纷思绪只能是对了悟的障碍。如浦安迪所言,有些妖魔的命名,诸如“六耳猕猴”或“多目怪”,【636】也显示出与纷乱的意识与多样的感触有关联。为了克服这些妖魔,便要重新建立自我的一致与宁静。依照同理,孙悟空骗入某怪腹内,为了使之就范的诡计,可以被解读为修心时内在的净化过程;约束性的设置(五行山、孙悟空的金箍)也许是指对于膨胀之自我的节制。

问题则在于寓意与喜剧式的表面有何关联。有时我们被主人公逗得开怀大笑,顿觉这两者融合得天衣无缝:孙悟空的骄傲自满既令人发笑,又会使人思考自我的界限;猪八戒永无餍足的胃口和顽固不化的*河蟹*,既富于喜感,又含有哲理。但在有些时候,喜剧效果依赖于孙悟空招读者发笑,使大家随着他的骄傲、淘气、无礼、反叛而移情同感,见识他的法术,这些特点在寓言式读解中受到抑制或是升华。讽刺的靶子通常是寓言阐释所依据的同样的哲学与宗教体系。孙悟空的大闹天宫便是如此吸引人的,原因就在于他所威胁的天界权威,似乎既不值得拜服,道德上也不优越。西天,聚集着道教的神仙、佛祖和菩萨,这个大杂烩并不尊崇哲学和宗教派别的一致性。即使在西天取经途中,难服管束的孙悟空有时仍在嘲笑观音菩萨。在唐僧师徒抵达大雷音寺之后,阿傩、伽叶二位尊者之所以第一次给他们的是“无字真经”,明显是因索要礼物未果。

上述最后一个事件是表面与意义之间冲突的极好例子。阿傩、伽叶的贪婪与小气牺牲了佛教的庄严性,虽然说“无字经书”也可以指涉为重要的思想与论辩:即讨论超出语言与思维之外的真理存在的可能性,救赎是否需要外在的手段,顿悟还是渐悟。如此,由净土世界舞弊行为的一段题外话,引发了一系列的哲学问题。《西游记》中寓意之合式(decorum)也会被暴力所损伤。在孙悟空被唐僧收为徒弟之后,他杀死了六个试图偷袭的无赖:这些毛贼依次名叫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这里面的寓意是明显的。在准备长途取经之时,孙悟空消灭了感官与精神上的诱惑。然而暴力的行为没有终结,反而愈演愈烈,导致孙悟空与唐三藏关系决裂。朝向开悟所迈进的一步同时也是退步;对邪恶的征服本身也是邪恶的。

当然,有人会质疑说,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是中国本土固有【637】的思想习惯,追求超越非此即彼的逻辑思维和以形相与空无为二端的辩证法——外相与内涵的不一致性,不过是一个暧昧晦涩的说法,为的是将小说中的幻象与被称为人生的那部分幻象悬置不论而已。不过它的喜剧成分还是过于强劲有力,《西游记》以欢快的笔调展示出一种平衡感,即寓意与审美外表的喜剧色彩及活力之间的那种不稳定的平衡感。小说主人公们的局限性,令他们显得滑稽、奇妙,这与《三国》《水浒》中存在缺点的英雄人物们恰恰相反,这是由不同价值体系间的张力所造成的。书中有一逆喻(oxymoronic),以“妖仙”用来指称主要角色孙悟空,这令读者们想起《三国演义》中“奸雄”一语。

《西游记》故事有一较为简单而且水准甚低的版本,收入《四游记》(约十六世纪)中。尽管其他三记分别标为东游、南游、北游,但是跋涉寻觅的母题在其中并非中心。从这四篇小说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神明与妖魔的游记,在失去《西游记》所具有的仙凡因素以及寓言与喜剧之间的复杂平衡后,显得何等乏味。相比之下,董说(1620—1686)所撰续述孙悟空梦境的《西游补》,便自觉地娴熟运用起这些复杂的因素。这部佳作兼有自我怀疑的内涵、峻急的社会批判、哲学沉思,以及梦境思维的跳跃性和奇妙组合,小说以此来探索自我的边际,以及现实与幻象的辩证关系。《西游记》及董说之《补》中具有的社会与心理学维度,显示出与更为关注现实生活的小说的汇合。事实上,有些强调幻想主题的作品,在对于人性的观察烛照方面竟能更胜一筹,最著名的就是李百川的《绿野仙踪》(十八世纪)。书中写主人公的求仙历程,远非出于趣味,而是有感于社会与情感对于蒙昧人格的困扰。

自《金瓶梅》始,小说家对世俗生活发生了兴趣。尽管《三国》《水浒》《西游》中具有含混色彩和反讽趣致,但这三部小说的主人公都绝对是高于生活的。相比之下,与其他三部作品合称为“明代四大奇书”的《金瓶梅》,则是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那些平庸、邪恶、软弱的角色。于是,我们从“问题英雄”的世界降落到了一个没有英雄的世界。读者发现自己从英雄事迹、奇幻旅程或者壮观的精神世界,一头扎进了令人窒息而过于凡俗的世界——支配这个世界的是对权力、金钱、性愉悦和永无止境的贪婪。《金瓶梅》在文本演化史方面,显然也与其他三部小说不同:此书并非一个长久传统的积累生成物。风格的一致性意味着有单一的作者,小说的时代色彩鲜明,肯定属于十六世纪的作品,尽管它在故事设置上表现的是十二世纪的生活。

【638】《金瓶梅》的标题是由三个女主人公名字的一部分组成的(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组合起来的意思,是“金瓶中的梅花”。潘金莲与西门庆通奸,合谋害死丈夫武大,死者兄弟武松前来复仇,这情节已见于《水浒传》(第二十三至二十七回),乃是《金瓶梅》开始部分的内容(第一至九回),但报仇事宜遭到延搁,潘金莲与西门庆成为百回小说的主人公,全书即写西门庆及其门庭的成败兴衰。《金瓶梅》最早见于记载是1590年代,可能写作于十六世纪后半叶,刊布于1610年。作者用的是兰陵笑笑生这个笔名,真实身份至今未有定论。现存最早的版本,题为《金瓶梅词话》,其序作于1617年,小说以武松打虎的英雄故事为开篇。《原本金瓶梅》,又称作天启(1621—1627)本或崇祯(1628—1644)本,最早刊布于1620或1630年代。小说的第一和第八十四回俱与《水浒传》有关,却作了改动,使之与原来情节大相径庭。开篇写西门庆与他九个至交结拜,是对《水浒》《三国》“结义兄弟”的嘲戏。此本还有更为雅致的题联回目,减少了俗语、歌词诗赋,对第五十三、五十四回有所改写。清代康熙朝时,张竹坡(1670—1698)添加了他的批注,使此本成为传播最广的版本(见第四十六章)。

对这部散漫冗长的小说进行更近距离的观察,反而见到其细致的对称。头二十回讲述西门庆与潘金莲和李瓶儿先有奸情后结为夫妻,其间穿插他娶孟玉楼、做*河蟹*李桂姐恩客的情节。这占去全书五分之一,确立了小说虚构的场所(以西门庆为中心),主要人物得以聚首:西门庆和他六个老婆——除了上文提到的三位,还有吴月娘(大夫人)、李娇儿(勾栏出身,李桂姐姑母)和孙雪娥(西门庆病故的原配夫人之侍女)。此外还有潘金莲房中的丫头春梅,以及环绕着西门庆的一群溜须奉承之辈,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应伯爵(谐音即“应白嚼”)。在第二十一至七十九回的部分,最后西门庆因纵欲过度而死,其间主要写西门庆家中的阴谋、嫉恨和权力争夺。李瓶儿迅速获得西门庆的宠爱,特别是在为原本无嗣的他生了一个儿子之后,达到顶点,此子得名官哥,这是因为当时西门庆正在打点官府。潘金莲大生妒意,将官哥害死(第五十九回)。【639】此后不久,李瓶儿也在悲愤中死去(第六十二回)。

与此同时,西门庆宦途大为得意,为了获得权势他四处行贿受贿。在全书中间点上,小说中唯一一位正派的官吏曾孝序,指控了西门庆,但是他逃脱了罪罚(第四十九回)。西门庆遇到一位天竺胡僧,这显然是*河蟹*的人格化形象(崇祯本批语),从他那里得到了一种特别的*河蟹*。性与权力,私人与公共领域,在此纠缠一处,难解难分。伴随着西门庆权势与财富的扩张,是难以胜数的纵欲胡为,他的*河蟹*对象,包括男*河蟹*仆、奴仆与下僚的妻子、*河蟹*、官哥的奶妈,以及一名官吏的遗孀。他最终的死因源于一系列的放荡狂欢,在潘金莲的怂恿下服用胡僧*河蟹*过量。在他亡身之际,吴月娘生下一子,名唤孝哥。

在最后的二十一回中,西门庆门第土崩瓦解。叙事的声口,变得比较急促和戏剧化。潘金莲与西门庆女婿陈敬济早存心勾搭,一直受到困阻,在西门庆死后两人终于得偿所愿。部分是出于对潘金莲的忠心,春梅成为合谋的第三者。吴月娘发现这一奸情后,三个人或被逐出家门,或遭斥卖。潘金莲最后成为复仇者武松的刀下之鬼(第八十七回)。吴月娘一人难以支撑破败的家庭:李娇儿重操旧业去了,孟玉楼再嫁,孙雪娥与一旧仆私奔。下人们竞相偷窃西门家业财产。春梅却骤然转运,成了一户军官家庭的主妇。她又遇到陈敬济,此人身名俱裂,穷困潦倒,春梅却与之旧情复萌。两人落得一个可耻的下场:陈遭杀害,春梅则死于淫乱无度。在第一百回,金兵入侵中原,宋朝灭亡。吴月娘与十五岁的孝哥避难于佛寺。僧人普静作法化度亡者,吴月娘的侍女小玉得以目睹亡灵生前形貌的幻象。普静告诫吴月娘,孝哥乃西门庆转世所生。于是孝哥随普静出家,全书以佛教解脱之象作结。

围绕《金瓶梅》此书最多争议的地方在于露骨的性描写。清代(1644—1911)一度列为色情禁书,长期仅有洁本容易获得,直到近来才有所改变。然而在这部近百万字的小说中,刻意描述*河蟹*【640】的部分并不占多少比例,同那些*河蟹*作品如《如意君传》(约十六世纪初)、《痴婆子传》(约十六世纪)或《肉蒲团》(约十七世纪)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因此,张竹坡认为,那些将《金瓶梅》当作淫书的人,只是阅读情色的片段。尽管有些批评家认为这些露骨的性描写属于道德上的瑕疵,另外一些人(包括张竹坡和芮效卫、浦安迪等现代学者)则察觉出其中的批判意图和道德严肃态度。有些人盛赞这些篇章对于全书坚定的现实主义宗旨而论是不可或缺的,还有些人考察了具有反讽意味的背离主题之处,以之为道德判断的标志,可同时又有些人甚至赞美那些“解放的”和颠覆的潜在因素,认为它们破坏了秩序和权威的观念。《金瓶梅》的这些性描写段落,在该书最初版本中寥寥可数。许多片段采用了晚明*河蟹*常见的陈词俗套。比如令人反感的第二十七回,似乎就是取材自《如意君传》(韩南与徐朔方俱持此说)。在小说后半部分中,有不少性变态的阴暗描写,*河蟹*不再是男女嬉戏,而变得粗野、暴力及纯技术化,常常引发的是痛苦和羞辱感,这些是《金瓶梅》开拓的一块新境地。道德说教和对于纵欲的劝惩和批判,在晚期帝国时代的色情文学中是司空见惯之内容,但是唯独《金瓶梅》是将欲望与死亡以最为生动和令人惊怖的画面联系起来。很少有读者能够忘却西门庆的怪诞下场(第七十九回)。

《金瓶梅》的作者精晓凡俗人世中无止尽的欲望。直到生命的结尾,西门庆虽然已经纵身欲海,他仍对两位不能得手的贵族妇女念念不忘,还惦记着一个即将到手的姬妾。那名姬妾恰好名为“楚云”,这是古典诗词中形容转瞬即逝的欲望对象的一个标准隐喻。然而作者并未对无限加以浪漫的渲染或是理想化:欢乐是经过计量的,而无节制的过度则以一种平庸现实的口吻进行处理(即所谓“油尽灯枯”)。无节制的欲望之根源,在于内心的缺失和对于无限权势的空幻错觉。与西门庆相对应的女性就是无满足感的潘金莲,她在与西门庆的性关系中,徘徊于受虐狂心理的自我弃绝和一种日益嚣张的控制欲之间。欲望的平庸特点是通过它的商品化而得以凸显的:女人(她们社会阶层往往比西门庆低下,或者对他有金钱上的依附关系)常经由上床而寻求物质利益。就此而论,粗俗的妓院交易侵入到西门庆的家庭世界,当*河蟹*们竞相攀附西门夫人们为“干妈”时,这两个世界更进一步拉近了距离。若是满足感可以购买获得,人们会认为“买主”有更大的权力,然而在《金瓶梅》中的实情往往相反。那些玩世不恭地寻求物质报偿的女人们才是获得满足感的人——最著名的是王六儿,西门庆伙计的老婆。比起西【641】门庆来,她们更加目标明确,因为西门庆总是想要的更多,买的更多,在他迷乱的获取中“消费”了他自己。和王六儿不同,潘金莲并不将物质满足视为最终目标。实际上,她具有一种永久而存在性的缺乏感,总是希望获得更多来补偿自己的匮乏感,并最终被欲望所毁。

*河蟹*几乎总是关联着家庭中的阴谋和权力争夺。《金瓶梅》作者对家庭内政怀有无与伦比的好奇心,对小说世界中日常生存的组织肌理更是充满热情。这部小说的真实根源就在于此。作者对感官触受细节的迷恋早已超越了*河蟹*的范围——至少有同样多的篇幅留给了食物、衣饰、建筑细部、饮宴游戏与笑话,以及金融业务。《金瓶梅》停留在生活现象表面的态度几乎令人生恨:根本没有什么余地用以内心描写或所谓“心理现实主义”(psychological realism)。举例而言,叙事者在李瓶儿葬礼中似乎更感兴趣的是出殡仪式的细节,而不是西门庆的悲伤情绪。这部小说在二十世纪被誉为现实主义杰作,即缘于在真实可感的物质环境中不懈地营造出家庭与社会的种种关系。故事情节并不依赖于超自然的因素,即便巫术、相法和佛教的轮回转世也被当成“公认之现实”(consensual reality)的一部分。对详尽描述的偏好(比照传统中沉默少言的抒情美学),庸俗化与去浪漫化的趋势,以及对更低级的人类活动和动机的专注,这些令我们回忆起公认的现实主义老套手法来。(现代中国作家和学者们也界定过现实主义,并将《金瓶梅》的问世视为一种追求的终极目标,这与欧洲现实主义小说从史诗、传奇诗和寓言中脱胎演化的过程并驾齐驱。)

然而,文体水准上的根本提升,陷于插科打诨或狂欢恣肆之中的内容,对套曲、韵文、佛教布道文与故事(宝卷)、说书人修辞方式以及戏剧套路(例如,一个常见角色出场时以诙谐、贬损的打油诗进行自我介绍)的自如运用,这些特点使得夏志清称此书的整体风格损害了现实主义。(有些学者也曾举证这些特点,视为存在多个作者的根据。)芮效卫对这种异质同构现象进行辩护,将之称为精巧的设计,是建立于多音复调、众声喧哗(polyphony与heteroglossia,借用了巴赫金的概念)基础上的整体性想象。有的学者(例如浦安迪、柯丽德)则强调在不同文本及语境的反讽式并置中暗含着道德审判。举例来说,让潘金莲演奏琵琶,歌唱她的孤独和渴望(见第十二及三十八回),展现出幽居怨妇在传统诗词中寄托的悲愁与潘金莲荒淫的*河蟹*及情仇妒忌之心二者间的背离,可能也存在着她的自我想象与读者对她的理解之间的反差。同样,宝卷【642】的吟唱中大体所表达的基于价值创造和因果报应的佛教观点,被设置在对宣卷尼姑的不正经和听众们(西门庆家中的诸妇女)的困倦与分神的记述之中(第三十九回)。

有关《金瓶梅》现实主义的讨论,与关于其道德观的性质与功能的争议有着密切关系。有时候,现实主义与社会正义观相联系,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界,强调权力与财富的腐化影响,以及被剥削者(包括潘金莲、被施暴的奴婢,以及诸多从西门庆身上寻取利益的社会下层妇女)的受害者地位。然而,难以否认的是,小说中有些下层阶级的受害者对待他人显然也是冷酷无情的(例如潘金莲就虐待她的婢女秋菊)。

有些现实主义的记述,暗示着若非投入或彻底浸淫于感官存在,冷静的观察和判断就会受到抑制。孙述宇认为,尽管《水浒传》中武松处决潘金莲一幕似乎是正义的,但是在《金瓶梅》中这一处决被描述得充满惊恐、拖沓冗长,就抹去了武松英雄的光芒,使读者对潘金莲产生一丝残余的同情心(《金瓶梅的艺术》)。因此,即便是邪恶或卑下的角色,也未可全然不能以常情待之——西门庆也有其亲切、慷慨的时刻,难以管束的潘金莲将詈骂和口角提升到一定的艺术水准,无耻的应伯爵作为俚俗所喜帮闲小丑角色,倒是颇做得几句好诗。《金瓶梅》作者对人性的缺点和矛盾有着敏锐的理解:李瓶儿犯了通奸之罪,又谋害亲夫花子虚,然而她对西门庆和孝哥的盲目之爱中含有深情。宋惠莲(与西门庆私通的一个仆妇)不守道德,并且愚蠢而虚荣,然而却真诚地爱她不长进的丈夫,她走投无路而自杀的下场,在某种程度成了自我救赎。

有些学者并不否认小说的现实主义倾向,但他们强调有一种不可妥协的道德观占据了优先地位:芮效卫将之与荀子(约前300—约前219)的哲学联系起来,荀子提倡性恶论,并认为唯有在道德教化中才能使之转变。浦安迪则认为这与《大学》(约前三世纪)有关,由于认为自我修养关系到家庭、社会及政治的安定繁荣,因而十六世纪盛行之心学所拥护的道德良知影响到这部小说的面貌。小说中体现出的道德洞察力,与在书中不时插入道德说教的那种修辞方式相比,显得更为细致和成熟。然而这些部分同说教的修辞及佛教救赎的方案一样,难以全然着迷于感性的存在,而随时受到移情、好奇心、犬儒思想和一种近乎无所用心的审美鉴赏的左右。

《金瓶梅》的“遏制法”(containment)在某些对此书的文学反馈现象中也可得到印证。丁耀亢(1599—1669)谨小慎微地在《续金瓶梅》中对原作中的传世托生诸角色予以报应惩罚。这部【643】小说中的*河蟹*伴侣们常不满足或是令人觉得虚妄(例外情况可能是黎金桂与孔梅玉的同性恋,她二人是潘金莲和庞春梅转世所生):丁耀亢认为,《金瓶梅》写的是皮相和感官的现实,而他的小说则写的是空无。严苛的道德修辞,在此得到巩固,同时又受到历史感的影响而变得缓和。丁耀亢怀着忧惧与同情,记述金兵入侵,北宋覆灭,这些内容显然令他回忆起自身所体会的满族人征服明王朝带来的创伤。王朝的沦亡,在此既加强了报应的主题,同时也将之同化为普遍性灾祸的任一成分。西周生(身份未明,约十七世纪人)所撰的《醒世姻缘传》,延续了《金瓶梅》对于家庭阴谋与权势争夺的关注。但在此书中,所有的男权形象,在被阉割的狄希陈及其有虐待狂心理的悍妻薛素姐、童寄姐之间的纠缠中被残暴地摧毁。狄、薛、童三人的关系缘于前世的冤仇(见头二十回所云)。叙事者避开了性描写,采用一副村塾先生的教诲口吻,引入因果报应之说,并穿插了许多道德故事来建立一个严格的道德框架之设想。然而,不可否认,其令人着迷之处,在于叙写家庭与社会关系的纷繁复杂,写女性的暴力与权力意愿,以及描述支撑着叙事意图的*河蟹*与受虐关系的怪诞景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充满才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