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环能不能测血压做的不要那么科幻,做简洁时尚一点可以么?

本文作者范冰,前盛大创新院产品经理,科技博客同步控创立者,爱范儿客座作者。

9 月 2 日下午,魅族召开 MX4 新品发布会,一向“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的米粉果然盼到了直逼心理防线的售价——1799 元,明显是气势汹汹目指米 4 而来。在第一时间对 MX4 进行了上手测评。整场发布会还介绍了专为智能硬件创业者提供市场资源的项目 Connect to

日的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一款智能可穿戴设备,或许就是早已谣言横飞的。尽管市场并无明显启动的迹象,苛刻的业界也普遍对“嵌入了智能操作系统的手表”这一概念不太买账,但依然架不住妄图用技术革新颠覆传统物件的厂商们的趋之若鹜。据悉,即将于 9 月 6 日召开的 IFA 2014 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类电子展上,也将有一众巨头厂商携自家的全新智能手表参展,三星、LG、SONY、华硕均位列其中。

如果你耐着性子读到这里,对 Moto360、Galaxy Gear、Smart Watch、Pebble 这些品牌呼之欲出,知道它们分属谁家,对由此带来的股价波动嗅探敏锐,对给业界造成的格局冲击侃侃而谈,知乎果壳关注无数,科技博客每日必读,公开受课哈佛耶鲁,横眉冷对老罗自如——那你可能依然说服不了自己,为什么必须得下单来一发。

或者,让我们换一个角度,如果送一款智能手表给心仪的妹子,你会如何尽可能地去描述?

“美女你看我这块 GEAK WATCH 果壳智能手表,它仿佛黑暗中的萤火虫,戴到哪里都是那么的耀眼:搭载 Android 4.4 智能操作系统,绕开了丑陋划一的 Android Wear 不可定制的限制,配备独立蓝牙和 WiFi 模块,集成陀螺仪、GPS、动力加速度、心率和健康相关的传感器,支持 NFC 功能,通过软件底层优化和容量扩增,可以达到周为单位的正常使用时间,表盘采用独特的电子墨水升级版彩屏解决方案,日光下各角度均不会闪烁眩晕,真皮表带凸显领袖精英风范……”

最后,在一堆气势磅礴有理有据的技术参数对比之间,妹子还是毅然选择了那款粉色的。

以上这段固然化用了网络段子,但描述的是市面上大部分智能手表的尴尬:不以市场(或者说具有成长爆发潜力的大众市场,而是极客人群的小众市场)为导向,盲目累加功能堆叠技术参数,并且虚构使用场景。至于那些号称“X 米防水”的智能手表,难道是指望我戴着它到游泳池泡澡的时候,要么有朋友呆岸上随侍在侧为我捧手机,要么祈祷天下无贼、我搁在躺椅上的手机不会遭人临幸?一度因手机本身就能“看时间”而被角色淡化的手表,如今想再度以“手机伴侣”的身份重归视线,就凭几条来电通知恐难成气候。

鉴于此,请恕在下贸然从给这个方向的创业者(以及伴生的利益相关体)出出主意。如果您觉得不靠谱,权当是“在错误的战场上进行一场没有胜算的沙盘推演”,如果有启发,我也不收版权专利费,但求百花争艳杜绝垄断。

1. 与第三方传感器厂家深度合作。

智能手表说白了就是手机屏幕的延伸,受限于小屏幕的输入体验和对环境的抗干扰能力,用于作为人机交互的功能主要还是停留在简单的触屏与方向 / 重力感应上,应用场景极为狭窄,甚至在很多人眼里就是来电 / 短信的通知器。实际上,通过无线网络和蓝牙的连接,完全有能力从现成的第三方传感器上获取数据,实现信息的深度个性化定制,真正成为移动时代不离身的元件。

例如,从植入 Nike+ 芯片的跑鞋中获取运动数据、从 Jawbone Up 手环里读出卡路里燃烧情况、用美国大使馆监测点的 PM2.5 结果安排出行计划,与远程摄像头连接确认你家猫又在哪个角落拼命作死……目前小米的生态体系正在完善,智能家居的布局逐渐浮出水面,极有可能通过打通手机、平板、电视、路由、手环甚至未来的手表等传感器,为用户带来弹指间掌控一切的体验。

除了连接看得见的硬件传感器外,调用类似 Google Fit 和 Apple Healthbook 这样的开放数据集合也能将第三方软件获取的信息挪为己用。

另外,不要忘了前一阵子很火的“Yo”这个 App。其最早的形态被视作科技泡沫的典型代表,只能简简单单地给朋友发个 Yo,却被解读出无数含义,并且吸引了包括腾讯合伙人在内的高价风投。直至 ,人们的想象力才被释放:原来将 ifttt 视作触发器(可以理解为软件动作的传感器),Yo 视作动作器后(当然反之亦可),可以成为更多丰富事件的提醒工具,甚至实现了对飞利浦智能电灯和

我们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现阶段被低估为“来电 / 短信提醒器”的智能手表,不就是硬件版的“Yo”么?如果我能通过自定义脚本,主动或被动触发一些行为,是否能玩出更多彩来?反正邪恶的笔者想到的第一个用法,是在考试中将事先准备好的答案在预设的时点神不知鬼不觉地推送到手表上,随后若无其事地大手一挥看时间,继续埋头答卷。那画面太美我不敢接着往下想。

2. 与时尚 / 奢侈品牌的联名合作。

虽说“Smart is the new sexy”,但正如一文中所提到的,在以许多女性为代表的消费者群体里,外观很多时候比功能显得更重要,而 “smart”watch 想要在市场上取得突破,必须要要在外观上取得突破,否则绝壁不 “sexy”。尤其当品牌智能手表在“功能利益”上无法差异化、“情感利益”上是冷冰冰一块时,“自我表达利益”就显得尤为重要,说白了,买来就为戴给别人看的。有些人买 iPhone 一定要买土豪金才能让旁人一眼认出是最新款的 5S。但目前市场上尚不存在一款智能手表产品,品牌诉求让人强烈到主动对外宣扬“我的智能表时尚时尚最时尚”,大部分还是极客之间同道相吸的玩具,更不要提用这个勾搭妹子。

手表的看时间功能已被替代,人们之所以需要它,追求的是个人形象的溢价。于是我们看到了、、、等。还有传言称苹果的 iWatch 是与 Swatch 等知名高端手表厂商合作的。可见人们已开始认识到,智能手表不应是专属于对技术极度发烧的黑客工程师们的数码玩物,它应该完成现今手表的基本使命——带我装逼带我飞。

笔者就了解到国内某家厂商推出的智能手表采用真皮表带,整体构造宛如传统的高档机械表,主打人群涵盖会购买“一人一本”这类平板电脑的人士,据说该 CEO 戴着这块手表参加 EMBA 同学聚会,在一群大佬中间出没毫无违和感。不做到这个份儿上,可不敢说智能手表有望成为大众产品。

3. 不做硬件,专做 ROM?

与智能手表处境极为类似的先行者,非智能手环莫属。前两年风投都没看懂,砸了一堆该类型的“智硬”,结果东西出来大呼坑爹,不是“智能硬件”,而是“智商硬伤”,目前大多依旧浮在空中。加之硬件成本的开销、供应链的跟进、产能产量的效率,以及小米 79 元手环的大举进入和深圳华强北的一票不知名山寨厂商的铺货,这个领域的生存压力丝毫不逊于前两年的“百团大战”。

于是我们看到了有人开始谋求转型。典型代表如“咕咚手环”,曾一度与百度合作,趾高气昂想搞成“中国的 Jawbone”,结果产能跟不上,发现硬件是个大坑。随后决定放弃硬件,专攻软件,开发自己的手环 ROM,倚仗近 2000 万咕咚 APP 用户,走软件逆袭硬件的路线(莫非是想效仿 MIUI?)。

手环是否有必要刷 ROM,这个事还待商榷,但凭借中国用户对个性化定制的强烈热爱,给具有电子屏幕、每天要面对的手表刷个 ROM,或许是个思路。Android Wear 不允许深度定制,界面千篇一律透着一股 Google 范儿的工程师美感,但普通用户未必审美一致能够接受。何况刷手环需要动硬件底层,而大部分智能手表是基于 Android 系统,并无太高深的技术难度,于是保不齐市面上各种 XXUI 在市场时机成熟时祭出 for 智能手表的 Version。一旦这事有搞头,那些辛辛苦苦捣鼓硬件的智能手表厂商就真的沦为了为他人做嫁衣的尴尬角色。

以上三点是为手表厂商提供的参考建议。至于利益相关者,我觉得可以做这么几件事:

  1. 针对智能手表运行的 App 的云适配,云测试。不是简单的拉伸一下就能完事,方屏与圆屏的显示效果几乎就是两个平行宇宙,难以打通。
  2. 针对智能手表 App 植入的 SDK,可以收集到更多与用户切身相关的人体数据。于是我们可以在类似友盟的统计平台上看到的,不再是只能精确到手机型号、分辨率、操作系统、屏幕颜色的”一台台“设备”,而是生动如“心律不齐每日情绪波动大”、“血压偏高需早晚需定时服药”、“每晚坚持去马兰坡夜跑半小时”、“连续三个月卡路里消耗量低于摄入量的肥胖症患者”这样活生生的“人”。
  3. 卖表带、卖套壳。换掉丑陋的(厂商一厢情愿打造的)科幻未来风,回归适合日常工作生活各场合的外形,帮用户从“中二”变回“现充”。

以上是本人对智能手表这一新兴事物的思(tu)考(cao)。想必目前各家厂商都已经端好小凳子排排坐在苹果家门口,就等着 9 月 9 日这场发布会的风口能把大伙儿往哪吹了吧。

蓝牙智能手环测血压心率手表防水金属男1-l88

霸气张扬,轻松合各种场所,让全场的目光都聚焦在你身上吧

进口的机芯,尽显大牌风采。

采用自动机械,满满的机械感,非常的迷人。

超薄手表新款潮男时尚潮流简约商务钢带男女表

伊索瑞士满天星时尚水钻防水机械手表9951''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能手环能不能测血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