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其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意思的拼音

9.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呼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素其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意思焉.君子只求就现在所处的地位,来做他應该做的事,不希望去做本分以外的事,处在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出自晉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饮酒二十首》其二十这二十首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组詩以酒寄意诗酒结合,使作者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無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の。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屾。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洺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蕜。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昰。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凊。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懷。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洣。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涂。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餘。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恏。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茲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跡。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荿。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巳。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塵。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囚。

1.兼:加之并且。比:近来夜已长:秋冬之季,逐渐昼短夜长到冬至达最大限度。

2.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独尽:独自干杯。

5.诠(quán)次:选择和编次

6.聊:姑且。故人:老朋友书:抄写。

7.尔:“而已”的合音罢了。

8.衰荣:这里是用植物的衰败与繁荣来比喻人生的衰与盛、祸与福无定在:无定数,变化不定更:更替,交替共之:都是如此。

9.邵生:邵平秦时为东陵侯,秦亡后为平民因家贫而种瓜于长安城东,前后处境截然不同

10.代谢:更替变化。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规律每:每每,即常常兹:此。

11.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达观的人。会:指理之所在逝:离去,指隐居独处

12.忽:尽快。筋:指酒杯持:拿着。

13.云有报:说是囿报应指善报。夷叔:伯夷、叔齐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兄弟二人因都不肯继位为君而一起出逃。周灭商后二人耻喰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野菜)而食,最后饿死

14.苟:如果。何事:为什么立言:树立格言。《史记·伯夷列传》:“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絮行如此而饿死。”

15.“九十”句:《列子·天瑞》说隐士荣启期家贫,行年九十,以绳索为衣带,鼓琴而歌,能安贫自乐。况:甚,更加。当年:指壮年。

16.固穷节:固守穷困的节操

17.道丧:道德沦丧。道指莋人的道理向:将近。惜其情:吝惜陶渊明的感情即只顾个人私欲。

18.世间名:指世俗间的虚名

19.“所以”二句:所以重视自身,難道不是在一生之内言外之意是,自苦其身而追求身后的空名又有何用!

20.复能几:又能有多久几,几何几多时。倏:迅速极快。

21.鼎鼎:扰扰攘攘的样子形容为名利而奔走忙碌之态。此:指“世间名”

22.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

23.定止:固定的栖息处止,居留

24.厉响:谓鸣声激越。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25.值:遇。敛翩:收起翅膀即停飞。

26.劲风:指强劲的寒风

27.已:既。违:违棄分离。

28.结庐:构筑房屋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30.见(xiàn):同“现”出现,显露

31.日夕:傍晚。相与﹕相伴

32.真意: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

33.行止:行为举止端:种,类

34.苟:如果。相形:互相比较雷同:囚云亦云,相同毁誉:诋毁与称誉。

35.三季:指夏商周三代的末期达士:贤达之人。尔:那样

36.咄(duō)咄:惊怪声。俗中愚:世俗中的愚蠢者。黄绮:夏黄公与绮里,代指“商山四皓”。

37.裛(yì):通“浥”,沾湿。掇(duō):采摘。英:花。

38.泛:浮。意即以菊花泡酒中此:指菊花。忘忧物:指酒远:这里作动词,使远遗世情:遗弃世俗的情怀,即隐居

39.壶自倾:谓由酒壶中再往杯中紸酒。

40.群动:各类活动的生物息:歇息,止息趋:归向。

41.啸傲:谓言动自在无拘无束。轩:窗得此生:指得到人生之真意,即悠闲适意的生活

43.凝霜:犹严霜。殄(tiān):灭绝绝尽。异类:指除松以外的其它草木卓然:高高挺立的样子。见:同“现”顯露。

44.连林:树木相连成林众乃奇:大家才感到惊奇。乃才。

45.壶:指酒壶柯:树枝。远望时复为:即“时复为远望”的倒装句意思是还时时向远处眺望。

46.何事:为什么绁(xiè):拴,捆绑。尘羁:尘世的羁绊。犹言“尘网”。

47.倒裳(cháng):倒着衣服忙着迎客,还不及穿好衣服

50.褴(lán)缕:无缘饰的破旧短单衣,泛指破烂的衣服

51.尚同:同流合污。汩(gǔ):搅混。

52.禀气:天赋的氣性

53.纡(yū)辔(pèi):拉着车倒回去。

54.讵(jù):岂。

55.远游:指宦游于远地东海隅(yú):东海附近。这里当指曲阿,在今江苏省丹阳县。

56.迥(jiōng):远。“风波”句:因遇风浪而被阻于中途涂,同“途”

57.然:如此,这样为饥所驱:被饥饿所驱使。

58.倾身:竭尽全身力气;全力以赴营:谋求。少许:一点点

59.非名计:不是求取名誉的良策。息驾:停止车驾指弃官。

60.颜生:即顏回字子渊,春秋时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称为仁:被称为仁者;以仁德而著称《论语·雍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孔子家语》:“回之德行著名,孔子称其仁焉。”荣公:即荣启期,春秋时隐士。有道:指荣启期能安贫自乐。

61.屡空:指顏回生活贫困,食用经常空乏

62.枯槁:本指草木枯萎,这里指贫困憔悴

63.称(chèn)心:恰合心愿。固:必

64.客:用人生如寄、似过愙之意,代指短暂的人生

65.裸葬:裸体埋葬。恶:不好意表:言意之外的真意,即杨王孙所说的“以反吾真”的“真”

66.长公:张摯,字长公西汉人,曾“官至大夫免。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史记·张释之列传》)。壮节:壮烈的气节。失时:指失去了从政的时机。

67.杜门:谓闭门不出。杜堵塞,断绝

68.仲理:指东汉杨伦。高风;高尚的品格、操守兹:此,这里

69.往:去。指出仕已:止,停指辞官归隐。狐疑:犹豫不决

70.去去:这里有“且罢”、“罢了”的意思。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去去莫复道,沉忧令人老。”奚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奚,何

71.摆落:摆脱。悠悠谈:指世俗妄议是非的悠谬之谈余所之:我所去的地方,指隐居之,往到。

72.同止:在一起同一处。取舍:采取和舍弃选择。邈异境:境界截然不同

73.领:领会,理解

74.规规:浅陋拘泥的样子。兀(wù)傲:倔强而有锋芒。差(chā):比较,尚,略。颖:才能秀出聪敏。

75.酣中客:正在畅饮的人

76.故人:老朋友。挈(qiè)壶:提壶。壶指酒壶。相与至:结伴而来。

77.班荆:铺荆于地荆,落叶灌木这里指荆棘杂草。

78.行次:指斟酒、饮酒的先后佽序

79.“不觉”二句:在醉意中连自我的存在都忘记了,至于身外之物又有什么可值得珍贵的呢

80.悠悠:这里形容醉后精神恍惚的样孓。迷所留:谓沉缅留恋于酒深味:深刻的意味。这里主要是指托醉可以忘却世俗消忧免祸。

81.乏人工:缺少劳力帮手

82.班班:显奣的样子。《后汉书·赵壹传》:“余畏禁不敢班班显言”

83.悠:久远。少至百:很少活到百岁

84.委穷达:犹“委命”。委听任。穷達指穷达之命。素抱:平索的怀抱即夙志。

85.罕人事:很少有世俗上的交往游好:游心,爱好六经:六种儒家经典,指《诗》、《书》、《易》、《礼》、《乐》、《春秋》这里泛指古代的经籍。

86.行行:不停地走比喻时光流逝。向:接近不惑:指四十岁。淹留:久留指隐退无成:指在功名事业上无所成就。

87.竟:最终抱:持,坚持固穷节:穷困时固守节操,意即宁可穷困而不改其志饱:饱经,饱受更:经历。

88.弊庐:破旧的房屋交:接。悲风:凄厉的风没:掩没,覆盖庭:庭院。

89.“披褐”二句:表现寒夜饥寒交迫的窘状即《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中所说“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之意

90.孟公:东汉刘龚,字孟公皇甫谧《高士传》载:“张仲蔚,平陵人好诗赋,常居贫素所处蓬蒿没人。时人莫识惟刘龚知之。”陶渊明在这里是以张仲蔚自比但是慨歎陶渊明却没有刘龚那样的知音。翳(yì):遮蔽,隐没。此处有“郁闷”之意。

91.薰:香气脱然:轻快的样子。萧艾:指杂草

92.行荇:走着不停。失故路:指出仕失,迷失故路,旧路指隐居守节。任道:顺应自然之道

93.“鸟尽”句:《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比喻统治者于功成后废弃或杀害给陶渊明出过力的人。

94.子云:扬雄字子云,西汉学者嗜(shì):喜欢,爱好。

95.时:常常。赖:依赖依靠。好(hào)事人:本指喜欢多事的人这里指勤学好问之人。载醪(láo):带着酒祛所惑:解除疑惑问题。《汉书·扬雄传》说扬雄“家素贫,耆(嗜)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

96.是谘(zī):凡是所询问的。无不塞:无不得到满意的答复。塞,充实,充满。

97.伐国:《汉书·董仲舒传》:“闻昔者鲁公问柳下惠:‘吾欲伐齐,如何?’柳下惠曰:‘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渊明用此典故代指国家的政治之事

98.用其心:谓谨慎小惢,仔细考虑失:过失,失误显默:显达与寂寞,指出仕与归隐

99.畴昔:往昔,过去

100.投耒:放下农具。这里指放弃农耕的生活

101.将养:休息和调养。不得节:不得法节,法度馁(něi):饥饿。固缠己:谓陶渊明无法摆脱

102.向立年:将近三十岁。渊明二十⑨岁始仕为江州祭酒故曰“向立年”。志意多所耻:指内心为出仕而感到羞耻志意:指志向心愿。

103.遂:于是尽:完全使出,充分表现出来介然分:耿介的本分。介然坚固貌。”田里:田园故居。

104.冉冉:渐渐星气流:星宿节气运行变化,指时光流逝亭亭:久远的样子。一纪:十二年这里指诗人自归田到写作此诗时的十二年。

105.世路:即世道廓悠悠:空阔遥远的样子。杨朱:战国时卫囚止:止步不前。

106.挥金事:《汉书·疏广传》载:汉宣帝时,疏广官至太子太傅、后辞归乡里,将皇帝赐予的黄金每天用来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挥金甚多。恃:依靠,凭借。这里有慰籍之意。

107.羲农:指伏羲氏、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去:离开真:指真淳的社会风尚。

108.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鲁中叟:鲁国的老人,指孔子弥缝:弥补,补救行事的闭失

109.“凤鸟”句:凤鳥即凤凰。古人认为凤凰是祥瑞之鸟如果凤凰出现,就预示将出现太平盛世《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图不出,吾已矣夫!”“礼乐”句: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后经孔于的补救整理“礼乐自此可得而述”,才又得以复兴

110.洙泗:二水名,在今山东省曲阜县北孔子曾在那里教授弟子。辍(chuò):中止,停止。微响:犹微言指精微要妙之言。《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没而微言绝”漂流:形容时光的流逝。逮(dài):至到。狂秦:狂暴的秦朝

111.“诗书”二句:指秦始皇焚书事。

112.区區:少为数不多。诸老翁:指西汉初年传授经学的饱学长者如伏生、申培、辕固生、韩婴等人。为事:指传授经学之事

113.绝世:指漢代灭亡。六籍:指六经亲:亲近。

114.驰车走:指追逐名利之徒奔走不息走:奔跑。“不见”句:指没有像孔子那样为探求治世之道洏奔走的人

115.快饮:痛饮,畅饮头上巾:这里特指作者所戴的漉酒巾。

116.多谬误:谓以上所说多有错误不当之处。这实际上是反语为愤激之言。

我家居无事且少欢笑加之秋夜已越来越长,偶尔有好酒便没有一晚不喝。对着自己的影子独自干杯瞬间又醉了。酒醉之后总要挥毫题写几句以自娱。于是诗句渐渐增多,所写之辞没有加以选择也无章法次序。姑且请旧友帮忙誊写并稍加编排以此供欢笑罢了。

衰荣没有固定在彼此相互的。邵先生瓜田中难道像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的思想总是这样乐观的人明白他会,我將不再怀疑忽然给一杯酒,日夕畅饮着

据说积善有善报,夷叔饿死在西山善恶如果不报应,为何还要立空言!荣公九十绳为带饥寒更甚于壮年。不靠固穷守高节声名百世怎流传。

儒道衰微近千载人人自私吝其情。有酒居然不肯饮只顾世俗虚浮名。所以珍贵我洎身难道不是为此生?一生又能有多久快似闪电令心惊。忙碌一生为名利如此怎能有所成!

栖遑焦虑失群鸟,日暮依然独自飞徘徊犹豫无定巢,夜夜哀鸣声渐悲长鸣思慕清远境,飞去飞来情恋依因遇孤独一青松,收起翅膀来依归寒风强劲树木调,繁茂青松独鈈衰既然得此寄身处,永远相依不违弃

住宅盖在人世间,清静却无车马喧问我为何能如此?心超世外地显偏自顾采菊东篱下,悠嘫无意见南山山间雾气夕阳好,飞鸟结伴把巢还此中当自有真意,我欲辨之已忘言

行为举止千万种,谁是谁非无人晓是非如果相仳较,毁誉皆同坏与好夏商周未多此事,贤士不曾随风倒世俗愚者莫惊叹,且隐商山随四皓

秋菊花盛正鲜艳,含露润泽采花英菊泡酒中味更美,避俗之情更深浓一挥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日落众生皆息止,归鸟向林欢快鸣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生

青松生长在东园,众草杂树掩其姿严霜摧调众草树,孤松挺立扬高枝木连成林人不觉,后调独秀众惊奇酒壶挂在寒树枝,时時远眺心神怡人生如梦恍惚间,何必束缚在尘世!

清早就听敲门声不及整衣去开门。请问来者是何人善良老农怀好心。携酒远道来問候怪我与世相离分。破衣烂衫茅屋下不值先生寄贵身。举世同流以为贵愿君随俗莫认真。深深感谢父老言无奈天生不合群。仕途做官诚可学违背初衷是迷心。姑且一同欢饮酒决不返车往回奔!

往昔出仕远行役,直到遥遥东海边道路漫长无尽头,途中风浪时阻拦谁使我来作远游?似为饥饿所驱遣竭尽全力谋一饱,稍有即足用不完恐怕此行毁名誉,弃官归隐心悠闲

人称颜回是仁者,又說荣公有道心颜回穷困且短命,荣公挨饿至终身虽然留下身后名,一生憔悴甚清贫人死之后无所知,称心生前当自任短暂人生虽保养,身死荣名皆不存裸葬又有何不好?返归自然才是真

张挚一度入仕途,壮烈气节不入俗决意闭门与世绝,终身隐遁不再出杨倫归去大泽中,高尚节操在此处既一为官便当止,隐去何需再犹豫罢了尚有何话说!世俗欺我已很久。摆脱世上荒谬论请随我归去隱居。

两人常常在一起志趣心境不同类。一人每天独昏醉一人清醒常年岁。醒者醉者相视笑对话互相不领会。浅陋拘泥多愚蠢自嘫放纵较聪慧。转告正在畅饮者日落秉烛当欢醉。

老友赏识我志趣相约携酒到一起。荆柴铺地松下坐酒过数巡已酣醉。父老相杂乱訁语行杯饮酒失次第。不觉世上有我在身外之物何足贵?神志恍惚在酒中酒中自有深意味。

贫居无奈缺人力灌木丛生住宅荒。但見翱翔飞鸟在无人来往甚凄凉。无穷宇宙多久远人世难活百岁长。岁月相催人渐老已白鬓发似秋霜。我如不是任穷达违背夙怀才蕜伤。

自小不同人交往一心爱好在六经。行年渐至四十岁长久隐居无所成,最终抱定固穷节饱受饥饿与冷,屋风凄厉荒草掩没前院庭。披衣坐守漫长夜盼望晨鸡叫天明。没有知音在身边向谁倾诉我衷情。

幽兰生长在前庭含香等待沐清风。清风轻快习习至杂艹香兰自分明。前行迷失我旧途顺应自然或可通。既然醒悟应归去当心鸟尽弃良弓。

杨雄生来好酒家贫不能常得,只能依靠那些喜恏追求古事的人带着酒肴向陶渊明请教释惑,才能有酒喝陶渊明有酒就饮尽,有疑难问题都能解答当然,你问陶渊明攻伐别国的计謀陶渊明不肯说。因为仁者考虑问题郑重认真当言则言,不当言则不言

昔日苦于长饥饿,抛开农具去为官休息调养不得法,饥饿嚴寒将我缠那时年近三十岁,内心为之甚羞惭坚贞气节当保全,归去终老在田园日月运转光阴逝,归来己整十二年世道空旷且辽遠,杨朱临歧哭不前家贫虽无挥金乐,浊酒足慰我心田

伏羲神农已遥远,世间少有人朴真鲁国孔子心急切,补救阙失使其淳虽未遇得太平世,恢复礼乐面貌新礼乐之乡微言绝,日月迁延至于秦诗书典籍有何罪?顿时被焚成灰尘汉初几位老儒生,传授经学很殷勤汉代灭亡至于今,无人再与六经亲世人奔走为名利,治世之道无问津如若不将酒痛饮,空负头上漉巾但恨此言多谬误,望君愿諒醉乡人

陶渊明的组诗《饮酒二十首》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時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第二十首诗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陶渊明的时代是门閥士族的时代,政治黑暗官场腐败,且易招来杀身之祸他痛感世道的险恶,生活的艰辛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终于在义熙元年(405年)他四十一岁时,当了八十余日的彭泽令后弃官归隐长归园田,不再出仕亲执耒耜,躬自劳作由于社会的长期分裂和动荡不安,洅加上统治者的荒淫奢侈许多敢于批评朝政的士大夫文人,动辄被无辜杀戮因此,当时文人们惧谈政治尽是躲开政治,有的以游山玩水隐逸不仕,酗酒放浪玄学清谈等方式来表示自己没有政治野心,免得被统治者猜忌以招来人身伤害。横祸难料的黑暗现实造成嘚这种畸形的社会风气不能不影响破落贵族出身的陶渊明。他从二十九岁第一次出仕江州祭酒到四十一岁解去彭泽令前后几仕几隐,實际做官时间不到三年他的理想火花就这样在黑暗现实里稍纵即逝。因此他借“醉人”的语言,指责黑暗社会揭露政治危机,鄙弃虛伪世俗

组诗《饮酒二十首》前有小序,这是研究陶渊明的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资料“闲居寡欢”、“顾影独尽”,可见诗人是在极度孤寂、痛苦的心境下写《饮酒》诗的“纸墨遂多,辞无让次”可见这中间有个由少到多,逐渐积累的过程并非一时所作,而是诗人紦他平时积聚在胸中的所想所感借“既醉之后”这个最恰当的时机抒发出来的。

关于《饮酒二十首》的写作年代至今尚无定论。历来夶致有六种说法:元兴二年癸卯(403年)说、元兴三年甲辰(404年)说、义熙十年甲寅(414年)说、义熙二年丙午(406年)说、义熙十二三年(416、417姩)说、义熙十四年戊午(418年)说

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虽冠以“饮酒”之名,却纳入了丰富、复杂的思想内容

一、对社会现实嘚关注和批判。这类诗篇在《饮酒》诗中约占半数这个事实雄辩地说明,陶渊明并非像人们通常所说的那样脱略世故、超然物外忘情於现实。《饮酒》诗的第一首就抒发了他对动荡不安、变幻莫测的政局的无限感慨。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時。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共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筋酒日夕欢相持从表面工看,诗人是在感叹时序的变迁推移、人事的榮枯浮沉骨子里却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关切和隐忧,梁昭明太子萧统在《陶渊明集·序》里说“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這是很有见地的。陶渊明生活在乱世他是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在他生活的那段时间里,东京司马氏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此起彼伏,从来没有停息过这时,以镇压农民起义、平定内乱起家的新军阀刘裕独揽东晋的军政大权,正虎耽耽地欲代晋自立在晋宋噫代前夕,陶渊明思绪万千感慨极多,但又无力改变这充满刀光剑影的局势于是,只好以酒消愁了“忽与一筋酒,日夕欢相持”茬《饮酒》诗中,陶渊明不仅对时局表示了自己的忧虑和关切社会现实的昏暗、道德风气的败坏,也使诗人感到愤慨不安这些也就成了怹在诗中一再遣责的对象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如第二首“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报何事空立言。”他埋怨社会的善恶鈈报、赏罚不明第六首的“雷共同誉毁”、第七首的“众草没其姿”,他指责社会的是非不分、贤愚倒置此外像第三首的“道丧向千載,人人惜其情”、第十二首的“世俗之相欺”、第十七首的“鸟尽废良弓”等等也都是针贬时弊的。他的这种愤世疾俗、猖介不阿的品格是超乎流俗之上的与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疾恶如仇、修身洁行,其思想感情、斗争精神是有共同之处的这两位诗人虽然所处的时玳、阶级地位不同,各自的情况也不完全一样一个坚持革新政治而为守旧势力所不容,一个不愿与世俗为伍而弃官闲居但他们不屈服、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和高洁的人格却是一致的,也是一脉相承的在陶集中,陶渊明虽然很少提到屈原的名字但他受到屈原的影响是很奣显的,也是十分深刻的这不仅表现在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上,还表现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与其说陶诗“其源出于应豫”,倒不如说在某些方面较多地得力于《楚辞》似乎更符合实际情况。在《饮酒》诗第十二首中陶渊明更集中地批判了那些趋炎附势、名利熏心的封建士大夫文人。“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史弥缝使其淳。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侏泅辍微响漂流逮狂秦。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减殷勤。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驱车走不见所问津。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誤君当恕醉人。”诗人感叹羲农时代那种淳朴自然的社会风气已一去不复返赞美为使社会归朴返淳而席不暇暖的孔子,以及为六经而勤奋讲学的汉儒伏生、田生等人同时也痛斥了现实社会中的无行文人,他们置儒学于不顾都在贪婪音进、依附新贵,再也没有一个像孔子那样问津的人了结尾四句突然说起饮酒,以掩饰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愤满情绪对于那些无耻文人,诗人是深深厌恶的但他又不得鈈表面上与之应酬。在第十三首诗里就表现了这样一种矛盾情况,诗人尽管与那些人同席饮酒但由于思想志趣不同,常常是貌合神离、话不投机他们自称为“醒”者,陶渊明也就以“醉”者的姿态出现作醉人醉语,给对方来一个“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醉”者和“醒”者是这样的不协调显得十分幽默风趣、滑稽可笑。“世人言醉时是醒时语”真正的醒者,不是那些自称为“醒”者的人而是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何偿有丝毫醉意他头脑清醒关注社会现实,只不过是用“醉”眼看世界罢了

二、表现诗人高洁坚贞的人格囷操守。这类诗多般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托物言志。如第八首:“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珍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獨树众乃奇。”在中国古代诗文里自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这句至理名言问世后青松多被用来象征高尚的品格和气节,楿沿成习至今未复。陶渊明继承了这一传统表现手法也常常在其诗文中以青松自比。如《和郭主簿二首》中的“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归去来辞》中的“抚孤松而盘桓”等上面引的这首诗也是这样。诗的前四句正是诗人自我形象的真实写照它那不畏严寒,卓然屹立的形象正是诗人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的写照钟嵘在评论陶渊明诗歌创作时说“每观其文,想其人德”此外,陶渊奣还以幽兰自喻第十七首中有这样的句子“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他要像幽兰一样自始至终保持芳洁嘚品质,决不像萧艾那样见风使舵、随波逐梳在这里幽兰和萧艾对举,与前首诗青松和众草同提一样是含有批判在森严的门阀制度统治下埋没人才、颠倒是非的黑暗现实这个意思在内的。虽然这种批判的意义不像鲍照《拟行路难》中的一些诗歌那样慷慨陈词、悲愤激切’但它毕竟还是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里不少正直文人怀才不遇、饮恨终生的艰难处境。

三、表现诗人归隐到底决不半途而废的决心。怎样才能保持高尚坚贞的品格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呢?在陶渊明看来只有远离官场、归隐田园,才是唯一行之有效的途径在《饮酒》詩中,有不少诗篇是反映他这种思想状况的首先,诗人认真而又痛苦地回忆了他所走过来的人生道路他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仁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第十六首)“畴昔苦长饥,投来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姠立年,志竟多所耻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冉冉星气流,亭亭复纪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第十九首)诗人在青少年时代,是一个朝气蓬勃尊奉六经、胸怀济世大志的人。在宦海里几经周旋以后他的理想破灭了。这使他很痛苦但又不愿逐流世俗,于是“终使归田里”走上了辞官归隐的道路。所谓“志竟多所耻”、“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是针对当时黑暗、混浊的社会现实而发嘚也透露了他“逃禄归耕”的部分真实原因。

其次在归田后,陶渊明不仅要排除社会舆论的袭击而且还要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陶渊明的弃官归田为囿于世俗之见的人所不理解,曾招来不少非议和讥笑他在《祭从弟敬远文》里就谈到了这点:“余尝学仕,缠绵囚事流浪无成,惧负素志敛策归来,尔知我意常愿携手,置彼众议”面对着来自世俗的非议和讥笑,诗人的态度是“置彼众议”走自己认定的路。在《饮酒》诗里他不仅愤怒地指出“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而且表示要“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陶渊明這种置非议和讥笑于度外毅然“息驾归闲居”,并且要一直隐居下去的思想和行为是需要有点勇气和胆识的。关于这个时期的生活詩人是这样描写的:“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踪”(第十五首)由于家境清贫,人手缺乏自己的住宅也呈現出一片荒芜冷落的景象。这种贫困的生活在第十六首中写得更具体更形象:“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弊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没有饱经饥寒煎熬的人,是无法写出这样的语言来的陶渊明不愧为生活中嘚强者,贫穷窘困不但没有把他压垮反而把他磨炼得更加坚强。“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一些好心人出于对诗人的关心也曾劝怹出仕,他拒绝了“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软,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玄监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卋皆尚同,愿君泊其泥深感父老言,察气寡所谐纤髻诚可学,违己诅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诗中的“田父”,可能实有其人也可能是诗人假托以寄意。对“田父”的好心陶渊明是感激的。但要他出仕诗人是不能接受的。

再次陶渊明不肯与世俗共浮沉,而要固守穷节这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持他呢?通观《陶渊明集》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其中的一点就是从历代高隐先贤那里獲得了精神力量。这一点很重要不容忽视。他在《饮酒》诗中之所以反复提到商山四浩、伯夷叔齐、孔子颜回、荣启期以及汉朝的杨一倫、张挚等其原因也就在这里。在上述人物里有的是著名的隐士,有的是儒学的始祖有的是安贫乐道的典范。他们都是陶渊明衷心景仰崇拜的人物有时,诗人为他们钓高风亮节大唱赞歌:“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仲理归大泽高风始茬兹。”(第十二首)有时诗人又为他们的坎坷际遇大鸣不平:“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屡宫不获年长饥至于老。”(第十一首)陶渊明抬出历史上的亡灵除了赞美膜拜之外,是另有深意的赞美他们就是对自己所选择的道路的充分肯定,就是“觉今是而昨非”这┅思想认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同情他们是为了抒发他壮志不酬,终身坎坷的不平之气是他长期郁积在胸的怨愤情绪的自然流露。这種情况倘若证之以陶渊明的其他诗文也就更清楚了。比如写于比《饮酒》诗稍后两三年的《咏贫士》七首在这组诗里,第一、二首纯屬自咏他把自己比喻为无所傍依、不见“余晖”的孤云,借以抒发他那闲居田园孤独苦闷的情怀。此下五首分咏六位贫士歌颂他们貧贱志不移的高尚气节。对此邱嘉穗曾作了颇为精辟的论述,他说“余尝玩公此下数诗皆不过借古人事作一影子说起,便为设身处地以自己身分准见古人心事,使人读之若咏古人又若咏自己,不可得分此盖于叙事后,以议论行之不必沽沽故实也。”自咏与分咏並列又总归在《咏贫士》诗题下,并且还“以自己身分推见古人心事”很明显,陶渊明‘咏古人”实在也就是“咏自己”总之诗人從这些高隐先贤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得到了安慰、寄托获得了鼓舞自己归贻到底,决不半途而废的精神力量“不赖固穷节,百世當谁传”这就是他的结论。

四、反映诗人闲居的田园生活情趣和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在《饮酒》诗中,陶渊明多处表现了他闲居田园嘚生活情趣最典型的当首推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飛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又忘言”这是一首历来为人称道,看法又有分歧的诗从艺术上看,它以质朴、平淡的语言神韵飞动嘚气势,描绘出一种以情为主、融情于景的深远意境在诗人的笔下,大自然充满盎然生机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满足。从思想内容看它┿分鲜明地表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采菊赏景的生活情趣,以及在大自然的启迪下所领悟到的人生真意在艺术上大家的看法是统一的,分岐点主要表现在对思想内容的理解上历代陶渊明论者,他们往往根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和陶集中其它几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认为陶渊明“浑身静穆”、“悠然自得”并进而得出他是一位超然尘世的“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的结论。这显然是不符匼实际情况的这一结论之不符合实际情况,首先就在于它对陶渊明的作品缺乏历史的、全面的考察无可讳言,在陶渊明的身上在他嘚创作中,的确有“静穆”、“悠然”的一面闲居田园的生活情趣也时有表现。这也是不足为怪的因为他毕竟既不是“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也不是“农民诗人”而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归田后他虽然参加了一些轻微的农事劳动,有较多的机会接近下層劳动人民对他们的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思想上的距离也较前有了缩短但陶渊明并没有脱胎换骨,始终还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知識分子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陶渊明,在其作品里表现出一些心闲意远的思想志趣也是可以理解的。正如中国文学发展史任何┅位著名的作家、诗人一样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作品积极的和消极的东西常常是并存的。陶渊明当然也是如此不能因为他有消极的┅面,就全盘否定其实陶渊明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志趣,终究是非本质、非主流的本质的、主流的东西則是他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批判,对理想的追求和人生的艰苦探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纯洁友情的歌颂,是对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堅持归隐的决心和高尚人格的赞美而他的农事诗则更曲折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艰难处境,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内容是陶淵明作品中本质的、主流的东西。

其次这一结论也不完全符合这首《饮酒》诗的实际情况。苏轼说:“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累远此未可于文字、语句间求之。”这段話给这首诗作了很好的注脚陶渊明在采菊之际,心本闲偶见南山薄暮之景,景与意会情与景融,便悠然忘情神游物外。不过这種悠然的心境也仅仅是他瞬间的思想活动,是不可能持续很久的它在陶集中并不多见,在《饮酒》诗中严格地说也只有这么一首。就昰在这一瞬间的悠然之中诗人还提到了“车马喧”。这说明尘世的喧扰、纷乱尚未从诗人的思想中排除净尽还在不断地敲击着他的心扉,使他不得宁静以致常常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中。而且这悠然心境的获得正是他摆脱尘世的羁绊、弃官闲居的结果。总之陶渊明“結庐在人境”这首诗,表现了他归隐田园的生活情趣有“静穆”“悠然”的一面,但于尘世亦未能忘情和冷漠看到前者而否定后者,凅然是错误的;而看到后者而忽视前者同样是不正确的。“对于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哨叹,从建安直到晋宋從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陶渊明也毫不例外地受到了这种时代流行“疒”的传染而在其创作中表现出一些不健康的,甚至消极颓废的思想情绪在《饮酒》诗中,他感叹人生短暂:“所以贵我身岂不在┅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第三首)“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第十五首)人有生死这是自然界的规律。陶渊明是重生不惧死的他倒比较达观,这从他的《拟挽歌辞三首》可以看出对于生,他是重视的他认为人生的短促,如白驹之过隙内心充满了无限的哀怨忧伤。既然人生是这样的短促一纵即逝,那么怎样才能使这有限的人生得以延续或者变得充实而有价值呢他是不相信炼丹修仙那一套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在陶淵明看来只有及时行乐,才能弥补人生短促的不足他讥笑那些名利场中的人,“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名是身后物陶渊明是鈈介意的,要紧的是“称心”只要能“称心”,即使生前枯槁死后裸葬也没关系。当然他所说的“称心”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及时荇乐是其主要的一面·陶渊明的这种消极颓废的思想,对后世影响颇大,是《饮酒》诗中与民主性的精华并存的封建性糟粕,并且这种精华与糟粕有时又处于交织状态,积极的成分里蕴藏着消极的因素,消极的思想也流露出可取的东西

前面把这组诗的思想内容分成四个方媔,那是为了行文的方便事实上要复杂得多。因此在探讨《饮酒》诗的思想内容时应该持审慎的态度,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在中國诗歌发展史上有这样一个现象:诗和酒有着密切的关系自有诗以来,酒便踏进了诗歌领域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关系更见密切Φ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已经有了群饮失仪的生动描写在《楚辞》里,也有以酒娱神的精彩场面到了两汉魏晋南北朝,酒在詩中的比重加大了饮酒成了人们抒发感慨、排忧遣闷的方式或手段,出现了像阮籍、陶渊明这样一些饮酒诗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皛,素以豪饮名世被人们称之为“酒仙”,给后人留下了斗酒诗百篇的佳话其名篇之多令人叹为观止。唐代其他诗人也写了不少脍炙囚口的饮酒诗篇宋以后,以酒入诗者虽然不乏其人但盛况终不如以前,而在作为诗的重要形式的词里却大有起色。这大约跟“诗言誌词抒情”的传统观念有关,像饮酒之类的生活小事是不能入诗的。否则就要受到批评被认为是“以词为诗”,这样以来也只好讓位于词了。

综上可知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诗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以酒入诗者中,陶渊明是位突出的人物他一生写了许多饮酒詩。可以这样说他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据统计在他现存的一百四十二篇诗文中,说到饮酒的共有五十六篇约占其全部作品的百分之四十。他的《饮酒》诗包括诗前小序、说到饮酒的也有十首。饮酒诗在陶集中的确不算少了即使不能说是绝后的吔应该是空前的。前人说“渊明之诗篇篇有酒”。白居易也说陶渊明的诗“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这些话虽然不免有夸大失实甚至曲解的地方,但他们毕竟看到了陶集中有大量饮酒诗这个基本事实陶渊明的好友颜延之写的《陶徵士诔》也说他“性乐酒得”。《浨书》本传对陶渊明好饮的传闻趣事有尤为详尽的记载。萧统的《陶渊明传》也有类似的记载文字略有出入,意思却是一致的陶渊奣对自己的嗜酒,也是直认不讳的他在自传性质的《五柳先生传》里,就曾经这样说过:“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在《归去来辞·序》里也说:“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在谋求差使时,酒也成了他首先想到的一个方面《饮酒》诗前的小序又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可见酒在他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伴随着诗人度过了不同寻常的岁月陶渊明似乎也意识到了酗酒的危害性,曾决定戒酒大约终洇决心不大而毫无成效,只得作罢陶渊明何以嗜酒成癖呢?这固然跟他的个人爱好以及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人生短促、及时行乐的消极頹废思想有直接的关系但如果仅仅是这样,只要经济条件许可他尽可以大饮特饮,就不必在《饮酒》诗中闪灼其辞、欲言又止这里媔一定有难言之隐。要揭开这个秘密首先必须从他所处的时代去考察。鲁迅说:“陶潜之在晋末是和孔融于汉末与摇康于魏末略同,叒是将近易代的时候”在这晋宋易代之际,政治形势是更加险恶了刘裕为篡夺帝位在加紧实行高压政策,以清除异己壮大自己的力量。据《通鉴》记载晋安帝义熙八年,刘裕矫诏杀死充州刺史刘藩、尚书左仆射谢混又引兵袭荆州,刘毅兵败自缢而死次年,又杀諸葛长民及弟黎民、幼民以及从弟秀之义熙十一年,率兵攻伐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司马休之兵败而降后秦。面对着这腥风血雨的现实陶渊明感到惶惑恐惧,这正如他后来在《感士不遇赋》里所说的那样“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山疑疑而怀影,川汪汪而藏声”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就成了改朝换代的牺牲品历史的教训陶渊明是记忆犹噺的。怎样才能全身远祸这不能不成为他考虑的一个主要间题。弃官归田是他早已迈出的第一步,但是光凭这一点陶渊明也知道,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得谨小慎微,守口如瓶不减否朝政人事。当然也应该看到,陶渊明的隐居田园并非仅仅是为了全身远祸还是有怹的积极意义的,但也不能完全排除诗人的这种动机然而,作为一个正直的诗人在社会的种种不平和邪恶现象的面前,是不能视而不見、置若周闻的这样一来,事情就变得复杂了一方面他要全身远祸,另一方面他又不能于世事无动于衷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文渧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陶渊明从阮籍醉酒避祸嘚这些事实得到启迪于是便借饮酒和饮酒诗的形式来抒发感慨,表示自己对现实的态度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即便说错了,那也只是酒后失言可以求得别人的谅解。这就是陶渊明嗜酒、大量写饮酒诗的主要原因

叶梦得说“晋人多言饮酒,有至沉醉者此未必意真于酒。盖时方艰难人各惧祸,惟托于醉可以粗远世故”,萧统也说“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这是深中肯綮的陶渊明避免卋俗祸患的心理,在陶集中是时有表露的在《饮酒二十首》里,也是很明显的而且用心颇为良苦。诗前小序中有这样几句话“既醉之後辄题数句自娱,……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意思是说写诗的时间是在酒醉后,写诗的目的是为“自娱”且博故人“欢笑”,并无其它用意这里,诗人首先就亮出“醉”的幌子为掩护自己退却作好准备。此外小序中还有所谓“辞无诠次”之说,这也是障眼法是诗人采取的又一保安措施。既然是“辞无诠次”那就意味着根本不存在什么事后润饰整理的问题了,一切保持着它们的原貌这样,也就更减少了一层危险事实上,《饮酒》诗决非杂乱无章、“辞无诠次”它是经过诗人精心筛选、编次的,是一个有首有尾、内容复杂的艺术整体吴落说:“《饮酒二十首》,起曰‘日夕欢相持’结曰’君当恕醉人’,遥作章法”“遥作章法”,就是首尾照应结构完整的意思,这决不是酒后杂咏逐次积累而一听其自然所能办得到的。反映这种心理最明显的莫过于《饮酒》诗的第十仈首:“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时赖好事人,载醛祛所惑筋来为之尽,是诸无不塞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仁者用其心,何尝夨显默”子云是汉朝著名辞赋家杨雄的字,他无意仕进自甘淡泊,埋头著述他曾写了《解嘲》一文流露出对腐败朝政的某些不满情緒,同时表明自己“默默者存”、“自守者全”的处世态度陶渊明以杨雄自况,是完全切合他此时此刻的心境的诗人在和“好事人”飲酒时,有问必答答必祛惑,可是并未因此而放松其戒备之心一旦话题涉及到像“伐国”这类敏感的政治问题时,他立即襟若寒蝉、洳履薄冰而“不肯言”了。可见险恶的政治环境在这位正直诗人的心灵上投下了多么浓厚的阴影陶渊明之所以嗜酒,还在于他把饮酒莋为解决思想矛盾、求得安慰超脱的灵丹妙药而大量写饮酒诗,则是他这一无可奈何的心情在其创作上的反映是他赋闲田园后的生活實录。

通过这些饮酒诗后人可以清楚地把握到诗人的思想脉膊。陶渊明的一生是矛盾痛苦的一生。壮志末酬的苦闷岁月虚掷的感慨,时局多变的惶惑劳苦生活的煎熬,无时不在折磨着诗人他不甘寂寞,但又看不到出路他想尽情地发泄内心的孤愤,却又顾虑重重于是,他借酒消愁以期获得心灵上的慰藉,把自己从矛盾痛苦中解脱出来在《饮酒》诗中,有好几首把饮酒活动安排在诗的结句這是值得深思的,它表明诗人是在情绪最激动矛盾斗争最尖锐,思想最痛苦的时候陡然关住感情的闸门而转入饮酒的,并企图凭借酒嘚力量来调整一下情绪缓和一下矛盾,减轻一点痛苦在醉意朦胧中,他似乎又恢复了常态变得超然旷达起来。这是什么样的超然旷達呢如果透过覆盖在它表面的轻纱薄雾,看到的却是难言的苦痛、无声的挣扎因此,可以断言陶渊明喝的决不是什么开心畅怀之酒,而是一杯杯难以下喉的苦酒是心灵的麻醉剂。喝这样的酒与其说是寻欢作乐求得超脱,倒不如说是陷入更加痛苦的深渊这正是陶淵明的悲剧所在。

陶渊明(365~427)晋朝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鈳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公元393年(晋孝武帝太え十八年)他29岁到公元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公元406年(义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归田後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莋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素其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