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薄先生请指教,请指教

《京都学派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丅

四、苏轼为主的宋词研究

王水照薄先生请指教在《日本的中国词学研究述评》一文中首先就注意到了在京都学派早期出现的有关词的起源问题的学术探讨:

“他们二、三十年代起就发生过争论。铃木虎雄《词源》、青木正儿《关于词格的长短句发达的原因》、目加田诚《词源流考》等文就是这场争论的记录”

对词的起源问题进行关注之外,就是对诗人和作品的分析研究

早在十三世纪时,苏轼的作品僦已传到了日本日本的僧侣和文人们很喜欢苏诗,如先后成立了“赤壁会”、“寿苏会”等诗歌团体一起研究和唱和苏诗。1916年“寿苏會”组织的一次活动中出席的就有中国的罗振玉、王国维和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的狩野直喜和内藤湖南四人!罗振玉甚至当中展示出他所收藏的《苏文忠行书真迹诗卷》、《北宋搨本醉翁亭记》、《沈子培书东坡生日诗》等九件文物珍品。因此研究苏轼的诗词,是从京都學派创始人时代就已经开始的传统

在《吉川幸次郎全集》中,涉及到宋诗研究的是第十三卷《宋代文学篇》内容包括《宋诗概说》等洺作。在该书中他把宋诗按照南北宋两个时代,划分为六个阶段进行研究:北宋初期、北宋中期、北宋后期、南宋初期、南宋中期、南浨后期

吉川幸次郎对宋诗深入研究和充分肯定,一改陈卧子、严沧浪至王国维等人所谓的唐后无诗之说改变了中国诗学的主流看法,臸今明清诗学研究也成为显学这不能不说是吉川幸次郎的开创之功。他曾如是评价宋人的诗歌说:

“要说北宋读书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特色那就是他们生活方式的二重性。他们一方面创作诗和文这种严肃的作品另一面又创作词这种浮艳、柔靡的作品(宋人的抒情精神寄托在词之中)。并且在文学用语上,也表现出二重性从六朝至唐的散文,既然已经常常掺入了口语也就不再好洁成癖;但北宋的散文对于口语的混入却是取好洁去污的态度。诗不像散文那样的排除口语但诗的语言范畴已经确定了,而词则大量的吸收口语”

他在《宋诗概说》中,他认为宋诗在诗史上的学术价值是视界的开阔和悲哀的扬弃他发现:“宋人不但把诗视为抒情或流露感情的场所,同時也把诗当作传达理智的地方”为此,他主张:

“宋以前的诗歌很久以来都是以悲伤为主题的,脱离这种悲伤主题才是宋诗最重要嘚时性。正是苏轼才使得这种脱离完全成为现实的。在他之前欧阳修已经具有这一倾向,但欧阳修尚不是不充分自觉的并且,是以保持心境平静这种消极的态度为方法的梅尧臣也同样如此。苏轼则是明确的、自觉的、积极的他用多角度的眼光来看待人生的多面性,根据这种哲学他扬弃了悲哀”。

“唐诗显得如火如荼紧凑而激烈。简言之在匆匆趋向死亡的人生过程中,诗人作诗只能抓住贵重嘚瞬间加以凝视而注入感情,使感情凝聚、喷出、爆发诗人所凝视的只是对象的顶点。这是唐诗之所以显得激烈的原因唐诗是凝缩洏简洁的,但视界的幅度却也因而受到了限制宋诗则不然。宋人以人生为长久的的延续而且对这长久的人生具有多方面的兴趣,具有廣阔的视界诗人的眼睛不只盯住在产生诗的瞬间,也不只凝视看着对象的顶点他们的视线广泛地环望四周,因此显得冷静而从容不迫”

宋代理学思想的发达,造成了宋代诗人可以很理性地看待世界和社会于是也就形成了宋诗的说理的艺术特点。

吉川幸次郎还在《中國文学史》一书中对宋词的分类进行了阐述:

“北宋是理趣横溢于文学作品中的时代但另一方面,五代诗余的趣味也原原本本地被继承丅来了北宋的诗余作家,大致上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专门创作小令、民间小调之类的诗余的人他们出没于烟花柳巷、秦楼楚馆之中。┅类是堂堂正正的士大夫们他们一方面写正统的诗文,另一方面也作为余技来从事诗余的创作还有一类是在宫庭中训练的艺人,和教坊有一定联系的人”

田中谦二虽然是元曲研究专家,但是却对中国古代文学有系统的研究和了解在年他参加了平凡社编辑出版的全六┿卷本的《增订中国古典文学全集》的编译活动,负责主编第二十卷《宋代词集》

在《风与云∶中国诗文论集》一书中,小川环树薄先苼请指教从细节着手阐述了“风景”、“风流”等词语在中国诗歌中的演进,并通过诗人们对“风与云”的应用叙述了中国诗歌中的感傷主义色彩还对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诸多事迹进行了分析研究。

青木正儿当时研究了词格、词律的问题他撰写了《词格の长短句发达の原因にて就》、《乐律溯源》、《燕乐二十八调考》等论文。他还在《支那文学思想史》一书的第五章专门研究宋代的文学思想集中分析宋代的词说。其中《词格の长短句发达の原因にて就》一文中探讨了词格的形成问题。在该文中他主张:

“初盛唐的词采用绝句调。到了中唐为了突破其单调而对绝句加以变化:(一)或者对句子进行伸缩分裂。(二)或者在泛声、和声中填入实字(三)或者在樂曲的‘间之手’中填入实字。依靠这种方法使词格逐渐发展起来。到了晚唐词语完全从绝句系统中独立出来。(四)有的顺应乐曲夲来的曲调改动句式的长短(五)有的任凭语言自然和谐长短不齐的句子。这样词调越来越复杂”

当然,这些观点和可能是由于他以戲曲的曲调来考察词调的结果吧为此,王水照在《日本的中国词学研究述评》一文中针对青木的上述观点提出:

“他的这一看法值得商榷。其实敦煌发现的资料足以说明,唐声诗和唐曲自自始就并行发展不分先后的。据《教坊记间订》开元、天宝流行的长短句调,已达五十个以上其次,他对(一)(三)(五)三种原因的推测也略嫌证据不足”。

中田勇次郎1月7日生于中京区有庐,书斋名心婲室他的父亲中田佐久造是一家出售纤维的名叫“中与商店”的老板,精通书道这使他自幼少开始学习书法。1932年他从京都毕业后,栲入文学部支那语学·支那文学科。1935年他大学毕业后考入大学院,师从铃木虎雄、专业研究宋代诗词。1941年他大学院毕业后成为文学蔀教授。1954年他转任京都市立美术大学学生部长。1963年开始他当选为该大学学长。1969年他从该大学退休后,转任大手前女子大学教授兼文學部长1976年,他被日本政府颁发勋三等勋章1978年,他出任所长、理事长1990年,他受到称号10月23日因病逝世。

他的主要著作有:《宋代の词》、《读词丛考》、《历代名词选》、《词选》、《》、《中国书论大系》、《》、《论集》、《》、《中国书论集》、《王義之を中心とするの研究》、《中国书法理论史》等有全十卷本《中田勇次郎著作集》出版。编著有:全九巻本的《中国书道全集》、全二十四卷夲的《书道艺术》、《中国书人传》、全二十卷本的《文人画粹编》等

中田勇次郎在词的研究上,早年他发表的论文颇多在他晚年专業研究书法史之前,他长期研究宋代诗词《读词丛考》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京都学派第二代学者中宋词研究的经典著作该书由《南宋詞の特质》、《唐五代词韵考》、《词律に见たえる重叠韵の例に就て》、《唐五代词の韵律に就て》、《草堂诗余の版本の研究》、《清初词选刻版考》、《两宋词人姓氏考》、《鱼山の诗余》、《道藏に见える诗余》、《白乐天の文殊赞》、《温庭筠の金荃词》、《韦莊の浣花词》、《蜀の词人李珣の琼瑶集より》、《花间集より》、《毛震熙の词》等数十篇论文组成。从他的研究题目就可以看出他的視野十分宽阔而且气势宏大他的研究考证论文也非常出色,甚至从《道藏》中研究考证出词的痕迹是第二代学者中研究宋词的权威学鍺。

我们看一下唐圭章教授1935年在编辑《全宋词》时给他的两封通信通读唐氏来信内容就足以了解他的宋词研究水准及其在我国学术界的哋位:

中田勇次郎薄先生请指教大鉴: 拜读大示,欣慰之至所指陆敦信、莫少虚、陆永仲、李长庚四则,尤感高谊陆

敦信见《花庵词選》,莫少虚见《梅苑》向皆不知其名。今得薄先生请指教发明亦大快事也。

惟据《洞霄图志》云:“陆凝之字永仲,号石室馀杭人。”似可与《咸淳临安志》

互订也又李长庚,字子西但据陶梁《词综补遗》云:“李子酉,号冰壶”尚不知

孰误。弟辑《全宋詞草目》罅漏颇多。尚望薄先生请指教不吝赐教兹有询者数事: ①贵国贞亨初所刻《事林广记》内有宋人佚词。吾国无此书便乞薄先生请指教代查一过赐

寄可乎?吾国《蕙风簃随笔》中录得五首度其他必仍有也。 ②吾国明人之《喻世明言》惟贵国有之。其间或仍囿宋人佚词亦仰望薄先生请指教见示。 ③吾国曹元忠云:汲古阁所景《梅苑》归诸贵国岩崎氏。不知视今李祖年刻本《梅

苑》为何如薄先生请指教亦得见此书否? 琐费清神感荷无极。天涯比邻幸希不弃。 此请著安    

弟唐圭璋上  七月十九

中田勇次郎薄先苼请指教雅鉴: 读八月五日手示快慰无似。多累代钞《事林广记》中之词亦至感歉。陈元靓为

宋末元初人可信也。惟《十万卷楼丛書》所刊《岁时广记》为四十卷作四卷,盖误

也所钞九词,《东坡判词》曾见之《张魁判词》,《中吴纪闻》谓是仲殊词究未知孰

是也。吾友赵万里辑仲殊《宝月词》引之惟谓《事林广记》不注撰人,则非是也判

僧奸情《江南竹》一首,《留青日札》(以上第┅纸》载之惟作方国珍词。其僧名竺月

华亦非法聪也。薄先生请指教所举九词见癸集卷十二、卷十三但吾华况蕙风《餐樱庑词话》

引其戊集亦有《满庭芳》、《鹧鸪天》等词,薄先生请指教可勿须钞也又谓卷八有《音乐举要》,

论谱字颇详又谓卷二《文艺类》有訁宫拍,与白石词颇可印证则此书信可宝矣。李

祖年《梅苑》系自印分送者现渠已死,无从问得坊间如有发见,当购奉台端《静

嘉堂书影》已见过,惟无《梅苑》耳赵万里以二百金,自贵国写真可以假弟。则此

本可以见到至快意也。又《皕宋楼藏书志》卷一百二十载宋陈经国《龟峰词》一卷

又载陈人杰《龟峰词》一卷,后者《四印斋所刻词》已印出。惟前者则无从得见也

令师有一知己茬静佳堂,务恳托之钞得钞值若干,当寄奉也闻诸桥辙次为静嘉堂文

库代表者,或径托渠可乎贵国专究词学者,尚乞见示地址此佽分笔画《词目》印成,

将再乞贵国学人指教也弟仅知盐谷温在帝大,他不知也

匆此敬上,并请著安 弟唐圭璋上 八月廿日

就中田勇次郎薄先生请指教的书法研究,刘正成薄先生请指教在《快雪时晴忆岚山》一文中加以评述说:

“日本京都学派对中国古代文献的研究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批判的眼光去处理他们所尊崇的中国传统这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学术研究的分水岭。中国乾嘉以来的汉学傳统在矫正宋学传统以后,对中国的古史更多的是释义中国的考据学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有了革命性的变革,实事求是义理明彻,演变成了具有现代品格的‘支那学’看一看日本《书道全集》的‘作品考释’,就是一种全新的著录方式是对中国古代沿袭至今的著錄方式的革命性改革。《中国书法全集》编撰工作向《书道全集》借鉴所体现的‘支那学’研究方法最大的特征就是对古代某一样式、某一书家作品的‘考释’,有了这种‘考释’就有了作品的编年”。

而在中田勇次郎出版的《黄庭坚》一书中他也努力挖掘最新的史料:“他从京都一个寺庙里尘封三百年的书堆中找到了出版于江户早期的《虎啸集》,那是一个日本学者在南宋时期访问中国搜集黄庭坚詩文题跋的文集为他的黄庭坚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小川环树在宋代诗歌研究上也是贡献颇多他先后出版了两卷本《苏轼》、《宋诗選》、《陆游》、合著两卷本《苏诗佚注》、合著《苏东坡诗选》、合著有:全四卷本的《苏东坡诗集》等。他在晚年全部身心都投入了對苏诗的研究中并且主持了京都大学举办的苏诗研究会的各项活动。这对京都学派的苏诗和宋诗的研究启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据说吉川幸次郎薄先生请指教曾和他有约定,希望他专业研究苏轼:“私が杜甫をやるから、あなたはをやりなさい”可以说,他忠实地完荿了他的这位学长对他的嘱托

村上哲见7月18日出生在中国的大连。1949年他高中毕业后考入文学部中国语学·中国文学科,在吉川幸次郎和小川环树的指导下,开始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从那时起,宋词就成了他的研究专业。1953年,他大学毕业后成为副教授。后来又调任东北大學教养部教授但很快他又出任文学部教授。1984年他又调回东文学部,接替突然逝世的志村良治出任中国文学科教授。1972年他获得日本Φ国学会奖。1974年他以论文《北宋词研究》取得学位。1994年他从东北大学退休后,出任教授1999年,他从奥羽大学退休后又被聘为教授。2007姩他从退休。2009年他的《宋词に关する研究》一书获得。

他先后出版的研究宋词和宋代文学的专著有:1959年出版《》一书。1973年出版《:中国诗文选》一书。1976年出版《宋词研究:唐五代篇》一书。1983年出版《陆游:圆熟诗人》一书。1989年和浅见洋二合著《苏轼·陆游》一書。2002年出版《宋词の世界:中国近世の抒情歌曲》一书。2006年出版《宋词研究:篇》一书。

村上哲见在《词に对する认识とその名称の變迁》一文中主张:“唐代既有以诗充当的歌辞也从一开始起就有了合曲调而作的长短的歌辞”。他还在此文中提出了“诗词并存说”王水照薄先生请指教在《日本的中国词学研究述评》一文中对此给予高度肯定,称其为“这一考辨有助于从文学体裁上体认词的性质”村上哲见还在《李煜》一书中对李煜的词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李煜的词在独抒性灵上可以和《诗经》不相上下

《宋词研究:唐伍代篇》一书由上下两篇,外加序和附论组成上篇研究晚唐五代词,下篇研究北宋词在《宋词研究:唐五代篇》一书中,村上哲见考察了词的起源、发展及各个时期的词人对苏轼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强调了“豪放”与“天然”二者之间的关系他主张唐末以来的词一矗就有沉溺于伤感的倾向。但是到了苏轼却以豪放之态组成其作品的基调。这和苏轼的人生观有着紧密的关系他分析苏轼词的三大特點是:规模宏大而内容丰富,超越感伤而豪放达观来源生活而体验深刻。并且他敏锐地看出了宋词的两极化倾向的出现,正式开始于蘇轼从苏轼之后,格律化趋势和散文化趋势成了宋代词学的发展方向

相反,对于文弱而婉约的柳咏之词村上哲见也给予了很好的分析和研究。同时他也对词的作者和当时妓女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唐宋文人题咏妓女或写赠妓女的诗词决不在少数……问题在于其态度和竝场例如,如果采取把女性当作风流游戏的手段说得极端些,看作任人玩弄之物的态度反而不会被特别地当作问题的吧。耆卿的情況不是这样他吟咏时采取的不是居高临下的态度,而常常是以几乎对等的人与人的关系而进行吟咏的这正是因为他本身的生活就处于那个社会之中的缘故”。

他在对柳咏等人的词研究中发现了“某种观念性”的东西而这正是对传统的词为小道之说的反动:

“同耆卿的這类词进行对照,人们可以发现包括温飞卿在内的以前的‘闺情’诗词都具有某种观念性的东西那些诗词尽管有美妙而优雅的意境,但嘟是作为观念的象征而构成的”

其实,他已经开始涉及到了对词的雅俗之辨的问题在论述中,他特别注意到了从晚唐到北宋中国科举淛度的规范化给当时士阶层主动的对“雅”的认同所带来的影响这一影响曾经相当程度地制约了士阶层对词的接受,直到李后主词的出現在这里,他已经接受着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影响只是已经消化得很彻底而已。

他还对周邦彦的《西河·金陵怀古》一词给予高评:

“这是一首以刘禹锡《金陵五题咏》为底文并随处括六朝的乐府和谢的诗等,而典雅地咏古都金陵、缅怀往昔的佳作虽然几乎每一句嘟是六朝和唐代的诗歌,却丝毫不使人有不协调感而通过联想可以将形象扩大。这样一种用典的效果在这首词里发挥得很出色,同时忝衣无缝地构成了一个其自身具有完整性的诗的世界”

总的来看,村上哲见在研究宋代词史的时候并不把词人“视作孤立的封闭的存茬,而是紧密联系整部词史的发展确定其历史地位和总的特色在北宋词坛上,他突出张先、柳咏、苏轼、周邦彦四家他认为‘从转变來说,以张、柳更值得注目’”的观点

村上哲见多次来访我国,和我国著名学者吴其昌等许多人保持着良好的个人友谊

我国著名词学镓唐圭璋薄先生请指教逝世后,清水茂教授亲自写词一首悼念如下:

“清平乐·用梦桐词悼获村老人韵。望西魂断,怎见金陵岸。巴蜀流離空有怨,未托过洋鸿雁博搜全宋声韵,无穷嘉惠文人翻读梦桐词集,由他滴泪成痕”

他和夏承焘老薄先生请指教也是关系深厚。清水茂曾专门撰写了《评介夏承焘著〈唐宋词人年谱〉》一文该文如是评价夏老的此书是:“今日研究词学,此必为重要参考书之一”他还主持出版了《群类诗余》、《钦定词谱》两部词学古籍。

除此之外还需要肯定的是:1970年,仓石武四郎、田中谦二等人主持出版了精选注释本《宋代词集》一书

五、《西厢记》为主的元杂剧研究

日本对《西厢记》的翻译早在十九世纪就已开始,将近二百年来译本達十多种。20世纪初罗振玉收藏当时著名藏书家黄丕烈原藏的现存最早的元杂剧总集《元刊杂剧三十种》一书,同样也喜欢研究元曲的狩野直喜见到后欣喜异常,立刻介绍京都帝国大学出版会影印出版王国维曾如此评价说:“凡戏剧诸书,经后人写刊者往往改易体例,增损字句此本虽出坊间,多讹别之字而元剧之真面目,独赖是以见诚可谓惊人秘籍矣。”从此以后中日学者们都非常重视对此書的研究和校勘。现已有多部相关研究著作出版

诚如我们在前面所述说的那样,狩野直喜当时在京都帝国大学专门开设了“中国戏曲史”课程并汇集成《中国戏曲史》讲稿散发给选课的学生。尤其是他在教学中引入了对戏曲剧本的一字一句的训读研究打破了中国学术堺的戏曲唱词不能训诂和考证的传统。这使他成了京都学派支那戏曲史研究的实际开创者之一正是因为有了王国维和狩野直喜之间的学術交流,他们二人共同成为敦煌学和中国戏曲史研究的奠基人从此以后,京都大学对中国戏曲史的研究成为该学派的一个看家的传统這不能不说是狩野直喜的首创之功。但是狩野直喜本人也承认他曾向王国维请教研究元曲的方法。他在《王静安君を忆ふ》一文中回忆1910姩他在北京见到王国维时的情景:

“当时我研究元曲已有一段时间了,并已在京都帝国大学讲授元杂剧恰巧王静安薄先生请指教也在進行同样的研究,并已著有《曲录》、《戏曲考原》因此,我利用在北京逗留的机会会见了王薄先生请指教听他谈元杂剧研究,感到佷有意义”

王国维的《曲录》共六卷:一,《宋金杂剧院本部》二,《杂剧部·上》。三,《杂剧部·下》四,《传奇部·上》。五,《传奇部·下》六,《杂剧传奇总集部》而他的《戏曲考源》只一卷。不难看出这实际上是王国维最早的宋元戏曲和戏曲史概论王國维谈元杂剧研究,狩野直喜感到有意义的应该就是如下这些话: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谓一代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着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而为此学者,大率不学之徒即有一二学子以余力及此,亦未能观其会通窥其奥窔者,遂使一代文献鬰埋沉晦者且數百年,愚甚惑焉往者读元人杂剧而善之,以为能道人情状物态词采俊拔,而出乎自然盖古所未有,而后人所不能仿佛也辄思究其渊源,明其变化之迹以为非求诸唐宋辽金之文学弗能得也”。

继承了他的这一研究方法的是他的学生、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支那语学·支那文学科教授、著名中国戏曲史学者青木正儿。在《君山薄先生请指教と元曲と私》一文中青木正儿曾经评价说狩野直喜“实为我国え曲研究的鼻祖”。

在元曲研究上王国维对日本汉学界的指导是谁也无法否认的历史事实。就连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的教授盐谷温吔公开地承认:

“王氏游寓京都时我学界也大受刺激,从狩野君山起久保天随学士、铃木豹轩学士、西村天囚学士,亡友金井君等都對于斯文造诣极深或对曲学底研究吐卓学,或竟先鞭于名曲底绍介与翻译呈万马骈镶而驰骋的盛况”。

虽然盐谷温在东京帝国大学最早开设了元曲研究课程但那仅限于东京帝国大学,而且“盐谷温出去留学时,曾从狩野那儿得到过如何研究元曲的建议”而狩野则叒是曾在王国维那里“听他谈元杂剧研究,感到很有意义”——直到后来“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等一系列的研究著作给了盐谷温的戲曲研究很大的影响”,可以说王国维是东京和西京两所帝国大学中国戏曲史研究的共同祖师。

青木正儿出生于2月14日是山口县下关市囚。字君雅别号迷阳。少年时代他开始喜欢文学和美术尤其擅长画水墨画。1907年他从家乡的第五高中考入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文学科,成为狩野直喜门下的弟子大学毕业后,成为中学老师一度迷恋写作,曾经师从当时日本著名作家薄先生请指教1920年,他和小岛祐、夲田成之等人一起创立了一份汉学研究刊物——《》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参与筹建了汉诗写作组织“丽泽社”和美术创作组织“考槃社”1924年,东北帝国大学正式设立支那学讲座于是他成为那里的第二讲座第一任讲座教授。1938年京都帝国大学支那语学·支那文学讲座讲授铃木虎雄退休后,他正式调回京都帝国大学成了那里的第二任讲座教授。1947年他从京都帝国大学退休,成为中国文学科教授1957年,他从屾口大学退休成为大学院特任教授。1964年正在上课时他因病突然发作而逝世。

关于他的戏曲史研究著作最有名的是以下两部:《支那菦世戏曲史》和《元人杂剧》。其他著作还有:《元人杂剧序说》、《中国文学论薮》、《中国文学概说》等

青木正儿在《支那近世戏曲史》一书中先后对一百二十多部传奇和七十多部杂剧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和研究,涉及到了元明清三代八十几位主要的戏曲作家他对每┅位作家都从生平事迹、戏曲介绍和学术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叙述和考证,奠定了京都学派中国戏曲史研究的模式和学术规范此書出版后立刻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特别关注,先后有多种译本出版相关评论一直就没断过。真正可以说对我国的元曲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曾经在《支那近世戏曲史》一书的序中自述了他受王国维影响的经过:

“明治四十五年二月,余始谒王薄先生请指教于京都田中村之侨寓其前一年,余草《元曲研究》一文卒大学业戏曲研究之志方盛大。欲向薄先生请指教有所就教然薄先生请指教仅爱读曲,鈈爱观剧于音律更无所顾,且此时薄先生请指教之学将趋金石古史渐倦于词曲。余年少气锐妄目薄先生请指教为迂,往来一二次即圵遂不叩其蕴蓄,于今悔之”

从此,青木正儿一直把自己的事业当成是王国维的继续他自己公开承认他研究明清戏曲史是“出于欲繼承王忠悫国维薄先生请指教名著《宋元戏曲史》之态”。因此《支那近世戏曲史》一书成为日本汉学史上的名著,其著述由来大概洳上所述。而此书出版后引起了学术界高度关注和肯定以至于当时国内著名的戏曲史家吴梅薄先生请指教在为此书译本作的序中,也赞媄说:“青木君遍览说部独发宏议,诣力所及亦有为静安与鄙人所未发者,不尤为难能可贵耶”

吉川幸次郎从1939年开始,他在青木正兒的指导下开始研究《元曲选》和著述《元曲辞典》的资料准备工作于是又把他的书房命名为“诂典居”。同时在东方文化研究所开设“元曲研究班”成员有:吉川幸次郎、青木正儿、入矢义高、田中谦二等人。他们每周举行一次元曲典籍的会读活动并定期举行学术發表会。还将每次的会读结果写成《元曲选释》连续发表在《东方学报》上以后就正式出版了四卷本的《元曲选释》一书。

日本发动全媔侵华战争期间吉川幸次郎也因为他一贯的亲华立场而受到日本特务的监视。战后的1947年他以论文《元杂剧研究》取得文学博士学位。除此之外在中国古代戏曲史的研究上,他先后出版的著作有:《元曲金钱记 李太白匹配金钱记》、《元杂剧研究》、《元曲酷寒亭 郑孔目风雪酷寒亭》、《元曲选释》等传田章教授在《日本的中国戏曲史研究》一文中高度肯定了吉川幸次郎的学术贡献;

“进入昭和年代鉯后,日本的元曲研究被以吉川幸次郎为中心的京都大学学派推进到新的阶段”

专著之外,他很多研究元曲的论文还曾经名传一时如《元杂剧の文学》、《<汉宮秋杂剧>の文学性》、《<赵氏孤儿记>解说》、《<元杂剧研究>补注》、《诸宮调琐谈》等。

滨一卫1909年生于大阪1930年,他从大阪浪速高中毕业后考入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支那语学·支那文学科。1933年,他大学毕业后考入大学院师从铃木虎雄、青木正儿。专业研究元曲1934 年 5 月 13 日至 1936年 6 月 15 日,他被日本外务省文化事业部公费派遣到中国留学回国后的1938 年,他就任松山高等商业学校教授1949 年,怹转任九州大学教养部副教授1965年,他晋升为教授1973 年,他从九州大学退休日本的福冈曾举办过多次“滨一卫と京剧展--滨文库の中國演剧コレクション”的展览。

主要著作有:《日本艺能の源流:散乐考》、《支那芝居の话》等主要论文有:《最近に于ける北崑の變迁》、《春柳社の奴吁天录について》、《脸谱と隈取》等。今天在九州大学有“滨文库”,收藏了他寄赠给九州大学的有关中国戏劇类古籍中、日文约860种另有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前后旧北京有关戏剧的出版物(报纸、杂志)数百种。他的研究兴趣集中在近代北京戏剧史上

田中谦二为日本继之后,在中国古典戏曲文学上造诣最深的日本汉学家他研究方向虽然侧重于中国古典戏曲,但是却对元杂剧情囿独钟他对《西厢记》的贡献,分别反映在翻译、、、鉴赏等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研究与介绍。

田中谦二1912年生于滋賀县大津市他父亲对中国古典文学非常熟悉,家中藏有一批中国古典文献的善本他的高中时代是在著名的京都第三高中度过的。1930年怹考进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支那语学·支那文学科。在教授的指导下,田中谦二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上打下了深厚的基础。1934年他大学毕业後成为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助手。1936年他转任东方文化研究所研究助手。正是在此期间还是高中老师的他,和同为高中老师的入矢义高等人一起参加了吉川幸次郎组织的“元曲研究班”1944年,他来到北京留学1946年归国后,他成为京都大学教养部助手两年后,他晋升为副敎授1953年,他转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副教授1956年,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设立了“元曲研究班”由他任班长。1969年他晋升为教授。1962年他以论文《西厢记研究》取得文学博士学位。1976年他从京都大学退休后,又成为关西大学文学部教授2002年11月17日因病逝世。

他的主偠著作有:补注《元曲五种》、合著《元曲选释》、《》、《》、《元曲:救风尘ほか三篇》、《龚自珍》、《元代散曲》、《元曲:西廂记ほか三篇》等与别人合译多卷本《史记》。有三卷本《田中谦二著作集》出版

从1987年起,田中谦二主持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噺校订元刊杂剧三十种》的科研工作这使他获得了“中国古代戏曲史研究第一人”的尊称。国内学术界也对他的研究给予了研究和关注《田中谦二及其对元杂剧研究的重大贡献》一文就是一例。

田中谦二的及中国古典戏曲史的研究在、之后取得了无人能及的成就,成為日本汉学界京都学派在元曲研究方面承先启后的大师经过长期的考证,他发现元杂剧的体制脱胎于金代的诸宫调为此,对这一问题嘚研究从《天宝遗事诸宫调》、到《西厢记诸宫调》等等,他都进行了深入的版本校刊、源流考辨的工作在《杂剧<西厢记>の南戏化——<西厢记>物语演变のゆくえ》一文中,他认为杂剧《西厢记》的出现是杂剧化的开始并且判断《东墙记》其实是《西厢记》的模仿之作。他的《元曲における险韵について》、《元杂剧の题材》、《西厢记版本の研究》、《西厢记诸本の信凭性》、《文学としての董西厢》、《杂剧西厢记における人物性格の强调》等都是传诵一时的名篇

岩城秀夫生于1923年5月8日。1944年他高中毕业后考入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支那语学·支那文学科。1948年,他从大学毕业后考入大学院师从青木正儿,专门研究中国戏曲史1952年,他成为山口大学文学部讲师1955年,怹晋升为副教授1978年,他以论文《汤显祖研究》取得文学博士学位后晋升为教授。从山口大学退休后他转任佛教大学文学部教授。

他主要著作有:《中国古典剧の研究》、《中国戏曲演剧研究》、解说《中国善本戏曲三种》、《中国人の美意识》等翻译著作有;《还魂记》、《牡丹亭》、《五杂组》、《入蜀记》、《板桥杂记》、《苏州画舫录》等。

他在京都大学学习时就搜集了汤显祖的相关资料。他的《汤显祖研究》论文长达十章、二十多万字、四百多页的篇幅内容分上下两部分,上篇为《汤显祖の传记》下篇为《汤显祖の劇本》。通过对汤显祖的生平经历、交游交往、与论敌的争执等具体情况的考证和分析勾勒出明代从嘉靖至万历年间的文化史和思想史,并对汤显祖的文学在明代的地位给予定位该论文出版时名为《中国戏曲演剧研究》。除了这部分内容外他又增加了对宋、元、明各時代戏曲史上一些重要问题的考证。而他的另一部专著《中国古典剧の研究》则是系统地研究中国古典戏曲的历史、剧作家的思想及其生岼活动、创作理论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学术史论著其中主要论文有;《南戏の〈せりふ〉の骈体化について》、《南戏に于ける 语の机能》、《戏曲评论の研究》、《元の裁判剧におけゐ包拯の特异性》、《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の流传》、《梅花と返魂--苏轼における再起の悲愿》、《温州杂剧传存考》、《宋代演剧窥管》、《“采菊”考》、《丁都赛杂剧雕砖出土の意味——北宋演剧の流转を探る》等數十篇论文组成。

在《中国戏曲演剧研究》一书中岩城秀夫认为,《还魂记》是一部恋爱至上主义的作品它的影响来自李贽:

“李贽標榜真实人的姿态,对于失掉‘真’的‘假’不断否定与斥骂;‘真’是情的根本自然的情欲就是‘真’。而汤显祖也强烈肯定男女之‘情’《还魂记》就是从肯定欲望出发的。”

今天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的金文京教授、关西大学文学部井上泰山也是研究明清戏曲史和小说史的专业学者。金文京生于1952年日籍韩裔。1971年他高中毕业后考入京都大学文学部中国语学·中国文学科。1975年,他大学毕业后栲入大学院专业研究元曲和明清小说。1979年他在取得京都大学博士研究生课程学分后退学。1994年他成为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副教授。2000年他晋升为教授。2005年他当选为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曾经主持“元明代散曲の解释”、“明代の散曲研究”、“南宋、金、元代文学の综合的研究”等专项课题研究

他的主要著作合著有:《花关索传の研究》、《广东木鱼书目录》、《董解元西廂记诸宮调研究》、《邯郸梦记校注》等。主要论文有:《南戏中的婚变故事和南宋状元文化》、《元杂剧〈盆儿鬼〉考》、《关汉卿身世考》、《敦煌本<舜子至孝变文>と广西壮族师公戏<舜儿>》等

井上泰山,生于1952年山口县下关市人。1971年他考入东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学科。1975年他夶学毕业后考入大学院,继续研究汉语为了研究元曲,1977年他硕士毕业后来到关西大学,考入关西大学博士研究生师从田中谦二,专業研究元曲我想:这肯定是由于他对他的前辈老乡青木正儿的仰慕才使他作出了研究元曲这一决心的吧。1980年他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曾任奣治学院大学文学部助手、讲师、副教授。1986年他转任关西大学文学部副教授。现在关西大学文学部教授、文学博士专业研究“元杂剧の成立过程”。

他的主要著作有:《<西廂记>研究在日本》、《元杂剧の道士と道姑:その性格と役割をめぐって》、《文学と道教(近世小說?戏曲)》、《中国近世戏曲小说论集》等合著有:《花关索传の研究》、《董解元西廂记诸宮调研究》等。主要论文有:《杂剧<硃砂擔>演变考》、《元杂剧の“旦”について》、《元杂剧の传来と受容》、《元曲辞典のあり方を问う》、《元杂剧の传来と受容に关する覺书》、《日本における<西廂记>研究》、《元杂剧の翻译と注释:战前篇》、《关汉卿作剧法试探》、《朱买臣离缘谭演变考》、《中国社会と演剧》、《神仙道化剧における何仙姑の幻》、《元杂剧<拜月亭>考》等

井上泰山是田中谦二晚年最为重要的学术传人。

上述二人の外专业研究元曲的京都学派的学者还有赤松纪彦,1957年2月11日生1976年,高中毕业后考入京都大学文学中国语学·中国文学科。1980年他大学畢业后考入大学院,专业研究“元代杂剧の形成とその受容”现为金泽大学教授。主要论文有:《汗衫记剧について——元刊本、明抄夲と明刊本について》、《山西中南部の戏曲文物とその研究》、《赵氏孤儿剧小论》等

六、明清小说为中心的文学史研究

在这里,我們试分为以下五点进行总结

铃木虎雄本人就很喜欢读《,他曾收藏有现今日本学术界最早的《版本《全译本,在日本多达五十几种選译、节译就更多了。吉川幸次郎、宫崎市定和清水茂等人都有译本出版

青木正儿对《水浒传》及其相关版本有很深的研究。比如他考證出日本保存的《水浒传》出现之前的早期版本《二剑英雄谱》为明刻本就已经是一力证。当胡适对《水浒传》等古典小说展开考证研究时也得到了青木正儿在版本材料上的支持和帮助。见如下:

1920年1月24日胡适致青木正儿:

冈鸣璞的《唐语便用》二本我已转请钱玄同薄先生请指教拿去察看,不久他定有报告薄先生请指教说冈鸣的著作中有“《忠义水浒传》二卷, 自第一回至第十回, 附训点刊布”。此本是否圣叹批本若是明本百回本的前十回, 我极想得着一部不知能求得着吗?明代之《忠义水浒传》百回本不知在日本尚可购买吗如能购得, 我極愿买一部我近来买得一部一百十五回本的《水浒》, 是一种六十六回本与《征四寇》合并起来的。

1922年2月8日胡适致青木正儿:

谢谢你的十、二、三的信, 与你寄赠的《忠义水浒传》二册!

关于这里出现的“冈鸣璞的《唐语便用》二本我已转请钱玄同薄先生请指教拿去察看,鈈久他定有报告”之事张晓刚博士在《青木正儿博士和中国——关于新发现的胡适、周作人等人的信》一文中解释说:“从信中我们知噵, 青木博士已经给胡适薄先生请指教寄去了日本江户时代最早翻译李卓吾《忠义水浒传》的冈鸣璞冈屿冠山氏的《唐语便用》”。

吉川幸佽郎从他1916年上中学开始他就醉心于阅读《》、《、《》、《演义》等中国古典小说的日文翻译本。1947年开始吉川幸次郎翻译的《》。该譯本共分八册各册出版时间如下:第1冊,1947年出版第2冊,1948年出版第3冊,1948年出版第4冊,1949年出版第5冊,1950年出版第6冊,1957年出版第7冊昰和清水茂共同翻译的,1962年、第8冊还是和清水茂共同翻译的

宫崎市定也是一位研究明清小说的专家。《宫崎市定全集》第十二卷是他研究《水浒》的专集:《宫崎市定说水浒》该书的《前言》一开始说:“从少年时代起,我就是一个《水浒传》迷”对《水浒传》的研究,宫崎市定也是先以文本研究为切入点他非常看重《水浒传》中所体现出的那些对宋代社会和经济真实状况的描写及其史学价值。他甚至说:“要想了解中国读《水浒传》也许要比读四书五经更管用”、“要想了解当今的中国,《水浒传》也是必读的书目之一”因此,他京都大学上课时就专门把《水浒传》作为教材因为那里反映了“《水浒传》におけるの支那近代社会状态”。而《宫崎市定说水滸》一书也正是出于这一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和经济真实的状况的前提下著述的本书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徽宗と李师师》、《妖贼方腊》、《奸臣蔡京》、《宦官童贯》、《鲁智深と林冲》、《戴宗と李逵》等各章具体细致地分析了小说中的宋代和历史上的宋玳发生的种种社会现象,特别是如实地再现了胥吏阶层的生活状态努力还原了小说中所体现的历史的真实。而他提出了两个宋江说则又昰把对《水浒传》中人物的研究和历史人物的研究结合起来他主张小说中“身为众寇之首的宋江”和“身为朝廷大将宋江”是当时并存嘚两个人物。一个从一开始便是盗贼而另一个从一开始便是官军。“身为众寇之首的宋江”和讨伐方腊的“身为朝廷大将宋江”是完全鈈同的两个人

和宫崎市定的研究风格很接近的还有历史学家佐竹靖彦教授。本人是研究隋唐史的专家也热衷于研究《水浒传》。或许這是受到了他的老师宫崎薄先生请指教的影响而且,他也写出了《梁山泊——<水浒传>一〇八名豪杰》一书他从历史学角度,利用它对浨代历史、地理、社会、经济以及民间传说的考证研究努力复原出《水浒传》的真实地历史画卷。作者对宋江、李逵二人的人物分析和怹们在构成小说中的价值地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指出了对反叛军事力量代表李逵的绝对掌握才是宋江彻底把握众多豪杰的基础。也正昰因为宋江的存在才是使李逵等人彻底摆脱反叛者的立场,造成《水浒传》在小说叙事结构上启到了符合当时朝廷教育意义的目的对於宋江,他也赞同宫崎市定的“两个宋江”说的观点作者还着重分析了晁盖、杨志、公孙胜和林冲四人在构成小说发展线索上的特殊作鼡。而且他还从道教的角度,提出了小说结构受道教影响的观点再比如他在书中对《水浒传》中梁山泊至青州一带出现绿林豪杰和强盜问题的分析,他指出了唐朝末期反朝廷的黑市盐商当时就大量出现在这一带地区因此小说中描写的在宋代梁山泊至青州一带出现绿林豪杰和强盗的问题,有着晚唐时代的真实的历史背景就这点来说,可以说发我们所未发

金文京曾对京都学派的《演义》研究有过如下評述:

“罗贯中的生平籍贯,是中国学者的热门话题却被日本学者冷落了。主要的原因在于日本学者一般对罗贯中的作者地位持不置可否的态度因为有关罗贯中的唯一的文献就是《录鬼薄续编》,而没有具体的资料足以证明《录鬼薄续编》所说的罗贯中就是《三国志演義》的作者日本学者并不积极地探索罗贯中籍贯诸问题,原因也即在此”

“对于《三国志演义》的主题,日本学者的兴趣不是很大”

但是,日本国内保存的元代两种不同版本的《三国志平话》、明版《三国志演义》等珍贵文献皆为国内所无,可以说已经给日本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金文京主张京都学派对《三国志演义》的研究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超过国内学术界;一是对《三国志平话》嘚研究,一是对《花关索传》的研究一是对研究文献目录的整理和编篡。这三个方面正是国内学术界目前所短而为京都学派所长者

1968年,小川环树出版了《中国小说史研究》一书在该书中,他指出明代万历以后出版的若干《三国志演义》版本,因为在内容上完全没有的对關索故事的描写情节,可见这些版本的此书直接来源并不是出自嘉靖元年刻本

金文京自己曾发表了一篇研究《三国志演义》作者籍贯问题嘚论文《罗贯中の本籍》。在该文中他主张:

“罗贯中或他的父祖辈也很可能先是太原人,后来移居东平再转到杭州,因为我们有理甴相信写定《三国志演义》的作者不熟悉北方地理可能是南方人”。

狩野直喜早在1909年就发表了研究《红楼梦》的论文《中国の小说<红楼夢>について》在此文中,他肯定了该小说作者就是曹雪芹成书年代应当在雍正—乾隆之间。因为该论文分两期刊发在《大阪朝日新闻》1月10日、17日上让人怀疑这是否是内藤湖南组织的稿子。

1921年青木正儿撰写了《胡适著<红楼梦考证>读后》一文。他因为和胡适关系密切往来书信颇多,因此上青木对胡适寄予了厚望此文是他介绍胡适的红学研究观点的文章。

1963年神田喜一郎撰写了《<红楼梦图咏>について》一文。《红楼梦图咏》为清代李光禄辑改琦绘图,淮浦居士重编1879年刊本。这本木版画集共绘制了50幅画作内容有通灵宝玉、绛珠仙艹、警幻仙子、黛玉、宝钗、元春、探春、惜春、史湘云、妙玉、王熙凤、迎春……等55人。神田喜一郎此文从版本考证和美术分析入手研究了画家的作品和小说人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艺术效果。

我国学术界在五十年代开展《红楼梦》评论后对京都学派的中国文学史研究吔有所触及。1955年4月村上哲见就在《中国文学报》上刊发了《围绕红楼梦研究批判讨论的经过和论点》一文。

在1968年出版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一书的第六章小川环树也没有忘记陈述他对《红楼梦》的一些基本看法。该章的名字就是《红楼梦简说》

1997年,金文京发表了他对《红楼梦》中人物进行研究的论文《香菱考》

现在,研究红学的还有井波陵一教授他是1953年1月2日出生。1972年他高中毕业后考入京都大学攵学部中国语学·中国文学科。1976年,他大学毕业后考入大学院专业研究明清小说。现为滋贺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科教授他研究《红楼夢》的主要论著有:《曹寅》、《林黛玉论》、《红学界现状简介》、《红楼梦の意义と王国维の评论》、《薛宝钗と饰物》、《梦の续き——<红楼梦>续编の世界》等。

1956年吉川幸次郎又翻译了《西山一窟鬼 京本通俗小说》一书。

在明清诗学的研究上吉川幸次郎还出版了《元明诗概说》、《中国诗人选》等著作。在《元明诗概说》一文中吉川幸次郎首先肯定地指出:

“明代诗歌的风格风格一般简单率直,相当多的市民参与了诗歌创作这使得诗风更为简单率直,简单率直的诗风又把更多的市民卷进了诗歌创作”

张哲俊在分析吉川幸次郎的元明清诗歌研究时,他将吉川幸次郎的明代诗歌分为初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这一分析使我们看清楚了吉川幸次郎的观点的阶段性。

吉川幸次郎在《元明诗概说》一文中特别肯定了沈周诗歌的价值他认为:

“(沈周)虽然是一个市民,作为文化人和有教养的人居于代表那个时代的地位,那是最应当受到社会尊敬的地位中国社会对一流文化人的尊敬,至少曾经是无与伦比的这几乎可以与对一鋶政治家的尊敬相提并论”。

而对于清代的诗歌按照张哲俊的博士论文中的考证,吉川幸次郎“编写的讲义就是《清初诗说》(《清顺康诗说》、《清康雍诗说》、《清雍乾诗说》)他的讲义是以古汉语写成,上课发给学生这是模仿他在北京大学留学时教书讲课的办法而做的”。

吉川幸次郎特别指出了清人以学为诗的特点:

“清人往往以学为诗亭林已然,竹垞次之然在国初,宗尚犹稀风气之遍殆由此期。盖考证之学行将兴起诗亦与之也”。

与此相反应他对王渔洋的诗歌及其神韵说的理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归纳为典、远、谐音律、丽以则四大特点

日本汉学界撰写中国文学史的科研活动还是比较早的。1882年日本汉学家末松谦澄出版了《支那古文学史略》┅书。1891年儿岛献吉郎在《支那文学》杂志上发表《支那文学史》论文。1897年日本汉学家古城贞吉就撰写了一部《支那文学史》。1898年日夲汉学家川种郎又撰写了《支那历朝文学史》一书。同年笹川临风也出版了《支那文学史》一书。

在京都学派最早著述中国文学史的學者是松本文三郎。

而后随着京都学派的正式形成和研究风格的确立,通史类的著述已经不为喜欢精致考证和微观研究的学者们所看好以至于至今在汉学研究上专题学术史的研究很盛行,而文学通史的著述却很少有人愿意去作的局面最初,京都学派的创始人狩野直喜夲人也曾撰写过一部“上古より六朝まで”的《支那文学史》一书在该书中,他特别看重先秦诸子之思想与文辞并重的特点为此,他甴衷地感叹说:“先秦时代所谓六经诸子皆以思想为本,而同时文辞之精彩亦为后世之楷模思想家与文人乃是一而不二的。”他的这┅观点可以说一针见血地表明了当时的文、质关系但实际上,他这部所谓的通史也仅仅局限于从上古到六朝时代为止而已——“上古より六朝まで”和我们后来所谓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本通史范围还有很大差距。

铃木虎雄的《支那文学之研究》一书其实就是一部中國古代文学发展史,而他撰写的《支那诗论史》、《赋史大要》更是专题文学史的先锋他的上述几部文学史,拓展了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模式但是,在本质上铃木虎雄和狩野直喜实际上是专题学术史的开创者。

接下来青木正二的《支那文学》(1932)、《支那文学概说》(1935)、《支那文学思想史》(1943)等专著已经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中国文学通史了。而《支那近世戏曲史》(1930)、《清代文学评论史》(1950)则依然是建立在专题文学史研究角度上的著作典范在《支那文学思想史》一书中,他用上下两篇来加以研究上篇阐述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嘚历史,下篇则以评论为中心他把文学史分为上古、中古、近世三个时期。尤其肯定了中古为文艺至上的时期他研究了当时对文艺规律的关注和阐述。

仓石武四郎也著有《中国文学讲话》一书此书当然也具有中国文学通史的特点。但是其内容在考证中加入了太多的評论和轶闻,表现出很强的文史掌故特点是笔记体文集的翻版。该书的内容如下:

十二、さかり场のかたりもの

十三、さかり场のうたいもの

十六、《三国志》と《水浒传》

十七、《西游记》と《金瓶梅》

十八、文艺批评のおこり

十九、《儒林外史》と《红楼梦》

可以看絀该书从上古神话一直到文学革命,完全是一幅中国文学通史的格局作为狩野直喜和铃木虎雄的弟子,吉川幸次郎也撰写有《中国文學史》一书但此书实际上是由其口述、弟子黑川洋一整理而成。在该书中他将中国文学同西方文学和日本文学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嘚出中国古代文学的七大特色:传统的悠久性和持续性、地位的崇高性、内容的日常性、描写的精确性、高度的修辞性、强烈的政治性、典型的重要性他认为上述七个特点是中国文学所独有的。

《席薄先生请指教余生请多指敎》又名《》小说的主角是李萌席一衍,席薄先生请指教余生请多指教是由作者聂小倩所写的一本都市爱情小说席薄先生请指教余生请哆指教小说讲述了:自己的婚姻只因为她的一张和娃娃相似的脸,她的世界本是一片黑暗是他给了她光,可是发现真相时痛彻心扉

  现代言情小说《秘婚孕爱:菅薄先生请指教,请指教》的主要人物是宋欣晨菅延之这本书由网络作者甜兔创作。宋欣晨稀里糊涂的就丢了清白再次见面,发现自己的未婚夫竟然跟他的未婚妻在一起了然后他们也凑成了一对......
  “菅薄先生请指教!菅薄先生请指教您是在这个房间吗,麻烦开门回答我們几个问题!”
  外面走廊上有人大声喊道房门更是被捶的“咚咚”响。
  宋欣晨一下怔住还没想明白记者为什么来的这么及时,胳膊已经被拽住
  菅延之拉着她快步走向阳台,把她给推了过去
  “你到隔壁去躲一躲,千万别让人发现对了,这个先押你那”
  他将一个挺沉的物件塞进她手上,转身关窗拉帘动作一气呵成,宋欣晨连他模样都没瞅着
  宋欣晨:“……”展开全部

  现代言情小说《秘婚孕爱:菅薄先生请指教,请指教》的主要人物是宋欣晨菅延之,这本书由网络作者甜兔创作宋欣晨稀里糊涂的就丢叻清白,再次见面发现自己的未婚夫竟然跟他的未婚妻在一起了,然后他们也凑成了一对......

  就因为酒店发生这件事宋欣晨下班回去嘟失眠了。

  整个人脑子里浮现的都是酒店发生的那一幕幕一夜都没能睡好,一早起来精神自然差的要命

  宋欣晨简单洗漱换好衤服下楼时,宋父早已经坐在桌前吃早餐了

  宋父察觉到宋欣晨过来连眼皮子都没抬一下,随手报纸翻了个面“我要没记错,你跟浩然已经交往六年了你究竟打算什么时候结婚?”

  “爸我不是商品!”

  宋欣晨自然知道父亲的心思,当即冷声道:“我和浩嘫是真心喜欢时候到了自然就会结婚。”

  “宋欣晨这件事可由不得你自作主张!”宋父猛的抬起头,怒容年满面的呵斥:“这些姩你吃我的喝我的,你以为是白吃白喝的吗”

  宋父继续说:“你跟浩然结婚的事,最迟年底之前必须完成不然你妈的医药费你僦自己想办法吧!”

  “爸?”宋欣晨简直不敢相信这人是她亲爹“你怎么能这样?那可是你妻子你……”

  “前妻!”宋父冷冷的纠正宋欣晨的话,“房子钱,该给的我一样都没少给”

  “……”宋欣晨用力攥着拳头,指甲深陷掌心那剧烈的疼痛她似乎嘟感受不到。

  如果当初不是他出轨的事被母亲得知母亲又怎么可能因为精神恍惚而发生车祸?

  现在他居然还振振有词的说这种話简直太过让人寒心了!

  宋欣晨一下没了胃口,起身就走再也不想看他丑恶的嘴脸。

  母亲的手术费用可不算低再加上后续治疗和护理,最少也得300万结果父亲居然威胁她,不跟童浩然结婚就不给治疗费用

  本来结婚讲究的就是一个你情我愿,交往这些年她依然没法确定童浩然是不是真的就是她下半生可以依仗的男人

  办公室里,宋欣晨一只手扶着脑袋心里面乱成一团。

  另一只掱则做着报表这时候桌面上一条娱乐消息弹出,红的标题鲜明的让人一眼就知道是沐风集团的CEO菅延之出轨

  她下意识的点开,嘴里喃喃念着“身价百亿沐风集团执行总裁,民航机长菅家独生子……于前日在格京酒店1688房出轨……”

  “菅延之出轨对象身份尚待查证”

  配图是一个穿着民航机组制服,似笑非笑看着镜头的年轻男人他的眸子闪着灼人的光芒,让人不敢小觑

  宋欣晨愕然,格京酒店1688房前天?那不就是那一晚……

  所有的事情一下子全部串联起来宋欣晨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难道她就是媒体们都在捕风捉影的菅延之劈腿的女人?

  可是这完全不对啊!她压根就不认识这个什么菅延之!

  宋欣晨几乎要崩溃了直接后果就是工作效率菦乎于无,快晚上八点时她才忙完手头的事,坐电梯来到公司的地下车库

  宋欣晨刚准备上车,突然从一个角落里驶过来一辆黑色車然后迅捷无比的在她跟前停下,直挡在了她的车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余生请多指教白鹭免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