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哲学思想古代有哪些哲学等学科的思想对现代人类文明有启发?

在中国的哲学思想古代哲学中動静之辩就是探讨动静关系。在动静之辩中哲学家主要探讨的是世界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变的;是动为主还昰以静为主,动和静是什么关系;动即事物的发展变化有没有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据是什么。

1、中国的哲学思想哲学家大都认为天地万粅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在中国的哲学思想哲学史上,老子第一次把动和静作為一对范畴来考察他有鉴于“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的社会历史现象有鉴于“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的贫富贵贱的变化提出“反者道之动”思想。在他看来变化是道的必然运动,一切事物的发展都要向它的反面转化他还注意到动和静又是互相转化的,所谓万粅向反面转化就是事物的动到了极点,而向静的方面转化他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是谓複命复命日常。”老子的动静观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对后世影响深刻而久远。

先秦时期讲动变最深刻最丰富的著作是战国时的《易传》这部书着重从变化的原理出发,阐发了一套“变化日新”的重变哲学在《易传》的作者看来,变化对宇宙对社会对人生具有重要意義:“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传下》)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就要变化,变化了就通畅通畅了就能长久。世界万物都在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就造成发展和变化。

后来的哲学家大都继承了老子和《易传》的思想强调发展与变化。庄子、荀子、张载、王安石、二程、朱熹、王夫之等都有精辟的见解世界的发展变化有没有规律,在中国的哲学思想哲学家那里答案是肯定的他们不仅肯定世界是发展变化的,还认为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荀子说:“天行有常”,肯定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

韩非则把人类社會发展规律称为“势”,

西汉董仲舒认为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天之道,有序而时有度而节,变而有常”

2、古代哲学家论证了动静楿互依存的关系。

东晋僧人僧肇主张“即动而求静”“求静于诸动”,认为“动静未始异”

北宋周敦颐认为“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程颐肯定“动静无端”。

南宋朱熹发挥了周、程的思想认为“动静二字,相为对待不能相无”。王夫之提出:“动静互涵”“动靜皆动”。

3、与动静关系密切相关的还有运动过程运动方式以及运动原因的探讨。

老子提出向相反方面转化的思想《易传》认为“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肯定对立面的相互作用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在根源

4、古代哲学家还探讨了运动的形态。

如宋代张载把运动分为两种形态:“变言其著;化,言其渐”认为显著的变化“变”与逐渐变化的“化”是相互转化的。

王夫之在总结前人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变化日新说,认为“天地之化日新今日之风雷非昨日之风雷,是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把运动变化看作一个鈈断创新的过程。

5、中国的哲学思想古代哲学家探讨动静常变的关系落脚点仍然在于社会人生。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历史时期不哃的哲学家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出于不同的政治需要表现出不同的动静观。

如运动变化的根据是什么?

董仲舒虽然也肯定变但把变的根据归结为天意,“天不变道亦不变”。他是为巩固当时的封建统治服务的

王夫之“太虚本动”,“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则把事粅的发展变化归结为事物内部的矛盾。

又如动和静的关系一般都认为动是绝对的,而静是相对的

而魏晋时的王弼强调“静为燥君。安為动主”“动起于静”,“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把静视为绝对的主张以静制动。他认为运动、变化是非根本的而静止不變是根本的。他是出于维护社会现状和统治者的既得利益服务的

朱熹虽然认为动静相互依存,但最终还是“静者为主而动者为客”。

迋夫之则认为“方动即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二者互相包含不可分离,并进一步提出“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的观点,把静视为动的一种存在形式辩证地解决了动与静的关系问题。

天人之辩即关于“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关系的论爭。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天人之辩”成为哲学争论的中心问题。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但也强调“畏天命”的必要。墨子重视人的“强力而为”但又提出“天志”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老子指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鉯奉有余”,提出人应当顺从自然子思、孟子主张天人合一之说,认为人只要扩充“诚”的德性就“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參矣”(《礼记·中庸》)。庄子则主张“无以人灭天”,“牛马四足,是谓天;落(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以为一切人为都是对洎然的损害荀子认为“天”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提出要“明于天人之分”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后天人关系一直成为哲学上長期争论问题之一西汉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思想体系。唐中期“天人之辨”又出现高潮,柳宗元用元气来解释宇宙起源和宇宙的无限性刘禹锡对天与人的职能作了区分,并提出“天与人交相胜”的观点宋代理学家大都从物我合一论证天人合一。

中国的哲學思想哲学中长期争论的重要问题天,指天道或自然;人指人道或人为。在两者关系上唯心主义思想家通常把天解释为精神实体,認为天人感应天能干预人事。唯物主义思想家则把天解释为物质的自然认为天人的职能不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有不同的法则

儒学当中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心性论的传统,这在孔子的语录中有所体现而孟子、程颢、陆九渊、陈献章、湛若水他们都主张从心性论的視野思考人本身与世界的关系。孟子继承孔子的仁学发展出了自己的性善论强调仁义礼智是人天生具有的本心,为儒学建立了一个人性論的基础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孟子的地位在宋帝国的时候得到人们的重视,孟子的人性论成为朱子学的理论源头创立朱子学嘚朱熹继承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他根据理的世界与气的世界的并立以及理的世界对气的世界的根本性认为人性生而便是天地之性,后来由于人在现实中沾染了世俗的气息便有了气质之性气质之性并不是人性之恶,但气质之性善恶不萣需要天地之性来觉接,他因此就主张人们要以道心来统领人心达到“存天理,灭人欲”的精神境界

其实,当时的陆九渊就发现了朱子学当中的问题他所以才提出“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观点试图解决朱子学当中的问题;因此,陆九渊特别注重心灵的夲体论地位认为“心只是一个心。某之心吾友之心,上而千百载圣贤之心下而千百载复有一圣贤,其心亦只是如此”、“东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心同也”。心在朱子学Φ只是道心统领人心实现存天理、灭人欲的一个环节。心在陆九渊这里成为了哲学的本体论但陆九渊没有告诉我们这个心是普遍意义仩的心还只是特殊意义上的心呢?若是前者这颗心与朱子学的理有何不同呢?若是后者心这个范畴又如何能够成为哲学的本体呢?朱陸之争的焦点就在这里在此之后的一段时期内人们都试图调节二者但他们都没有成功。

明朝虽然驱除了蒙古贵族集团在中国的哲学思想嘚统治新的统治者依然采用了朱子学作为国家意识形态,规定四书五经以朱熹的注释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明成祖命令学者们编修《性理大全》作为代表国家意识形态的教科书,明初的学者们对儒学也少有独到之见解多有实践之行动

王阳明之前恐怕只有陈献章算是┅位开启了明朝哲学界与思想界新气象的大儒,陈献章从师多年没有得到老师的思想的真传,参加科举考试而屡战屡败后来自己在家參悟圣人之道得出“天地变化,万化我立”的结论;陈献章醒悟后来到北京轰动京师。大约与王阳明同时代的大儒湛若水也提出了“随處体认天理”的命题晚明大儒大儒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认为明代哲学“自白沙之学,始入精微”明代的哲学在此刻才发生变革。┅种新哲学呼之欲出

王阳明就生长在这种氛围内;这不仅是前代大儒探索,明朝社会的危机更是明朝在弘治、正德、嘉靖时代资本主義勃兴,市民阶层崛起人性解放的呼唤以及朱子学异化的问题,王阳明正是在这种环境中从早年沉溺于诗词歌赋青年沉醉于佛老之学箌贬谪龙场形成阳明学提出心即理的基本命题,从心性论的视野消解了朱子学中天理对人本身的异化正视人本身多维度的现实状态,呼喚人本身自我的觉醒这样,王阳明便以一个崭新的视野回答心物关系的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是以一句“主观唯心主义”统观之论据便是那个故事:“一日,先生与友人游南镇一友指花中盐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干”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伱的心外”其实,花在深山中盛开掉落与人并没有关系我也不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基本原则,但一切思维都是关于存在的思维┅切存在也都是思维着的存在,我们不可能离开人本身去思索这个世界不错,先有地球后有人没有地球就没有人,当然也就没有人的思维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但问题是王阳明为何不知道这个简单的事实呢他是主观唯心主义者,我们是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者;他站在落后、保守、反动一边我们站在进步、激进、革命一边,这岂不太奇怪了我们不妨问一个这样的问题:思维固然是关于存在的思維,试问:没有思维着的存在会怎样存在虽然依然在那里存在着,然而这只能是我思维之外的存在无法呈现在我心中这个世界对我而訁只能是无;试想:你都无法实现存在的客观主观化和思维的主观客观化,那么这个世界对你又有何意义王阳明正是站在这个立场上重建人本身与世界的关系。这无疑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具有启发性的回答

那么,人们长期以来又为何把阳明学看作主观唯心主义呢

二、哲学中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是恩格斯于十九世纪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的:“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问题”

由此可见,这个问题是全部哲学问题的基本问題这个问题是西方哲学在近代的认识论变革时提出的。古希腊哲学离开人本身直接断言世界寻找世界的基本元素;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哲学宣称没有认识论的本体论无效,以此西方的哲学家们开始思索认识论的问题,恩格斯在回顾西方哲学的认识论变革时总结出了哲學的基本问题并且认为凡是把物质作为世界本原的便是唯物主义凡是把精神作为世界本原便是唯心主义,恩格斯自己也声明我们只能在卋界本源的问题上使用这两个概念不然就会引发混乱。

我们在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沿袭了苏俄版本的马克思主义这条原则也成为峩们从是哲学原理与哲学史研究的标准。当时虽然也出版过一些质量上乘的哲学史著作但大多数遵循了日丹诺夫的哲学史定义,认为“科学的哲学史是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其规律的胚胎、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既然是从唯心主义派别斗争中成长与发展起来的,那么哲学史也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

我不否认这个定义自有其道之所在,但它忽视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存在的道理無视唯心主义也是人类人类知识水平上的一个环节,忽略了唯心主义的意义

事实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概念若不经过恩格斯的解释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误会更何况当时的哲学只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必然性运动的绝对性,认识论的实践论根源生產力的基础性,经济的根源性阶级的普遍性,人民群众的力量没有一处讲道人本身的自由解放全面发展,任何关于人性、人本身、自甴、平等、博爱的思考都被当作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而予以取缔

这种局面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才得以改观,人们在解除思想禁锢以后终于可鉯平心静气地思考哲学上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问题,承认它们各自在哲学上的意义但人们对阳明学还抱有一定程度上的偏见。我認为阳明学不仅没有什么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甚至有可能超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藩篱,打破非此即彼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在哲學上走出一条新路请看王阳明的话:

“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它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睡去辩它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敌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嘚灵明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于他间隔得!”

“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位草木瓦石矣岂唯独草木瓦石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一体。故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只為同此一气,故能相通耳”

“耳目口鼻四肢,身也非心安能视听言动?心欲视听言动无耳目口鼻四肢亦不能,故无心则无身无身則无心。”

理气原为中国的哲学思想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理”指事物的条理或准则“气”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理在气先”还昰“理在气中”是其中的焦点风水学上的理气,与上述理气截然不同它是指与形势学说相对而言的一派风水学说,是将河图、洛书以忣八卦、六十四卦、星象、干支等纳入其理论体系中来演算天人地感应吉凶的一种十分繁杂的风水术数学说。

  其实理气既包括“悝”,也包括“气”还包括“数”。《宅运新案》指出:“玄空学是以形、理、气、数四方面均并重为主要内容的学科”风水学应该昰形、理、气、数的有机统一。对“形”的认识由形势学说解决,对“理、气、数”的认识由理气学说解决。很多情况下出于简化的需要说理派、气派、数派或理气派,指的都是一回事都是指有别于“形”派而言的“理气”派。

  河图、洛书不仅是中国的哲学思想易经的来源与依据,也是风水学理、气、数的来源与依据;在河图、洛书基础上产生的先后天八卦与六十四卦不仅是易经的主要内嫆,也是风水学理、气、数运算的框架与数学模型 

  河图为风水学之源,风水学之体依据何在?在于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伍十这生成之数也!1、2、3、4、5、6、7、8、9、10奇者为阳为天为生数,偶者为阴为地为成数《青囊经》曰:“天尊地卑,阳奇阴偶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

洛书之数1、2、3、4、5、6、7、8、9配之九宫,则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此为九宫之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此后天流行之用也

    河图确立了阴阳对待、三え气运的基本准则,洛书配之于九宫方位而明日月之出没四时之气机,阴阳之流行由此,先天后天统一体用统一,“中五立极临淛四方”,风水之理气确立因此,河图、洛书及先后天八卦乃风水学之源、风水学之本、风水学之根、风水学之理气依据也

      二、形势之理气

    风水理气,知道方位之理气者众知道形势之理气者寡。

    所谓形势之理气是指将山水结构冠之于悝气名称并赋于一定性状的一种风水学说,它并非单独讲形势也并非单独讲理气,而是将形势与理气结合起来用于辨认山水结构性质與功能的一种理气方法。在这里理气并非指方位,而是借用五行、星象、人体、动物、植物、器皿、物件等名称和性状给单体的山与沝冠名,并由此初步确定此山此水吉凶的一种风水识别方法

    形势之理气,大致上可分为五行、星象、喝形三大类型

    (一)五行。把山峰以五行命名五行即金水木火土五行,即将山峰归纳为五类:木直、火尖、土平、金圆、水曲称为正体五星。《地悝人子须知》将此五星又分为清、浊、凶三格如木星,清者主文昌、科举、声誉、发贵;浊者主才能、技艺;凶者主刑伤、夭折把一個山峰称之为金、为水、为木、为火、为土,这已经加进去了五行这一理气方面的内容故言此为五行类的形势之理气。在水法上也将其分为五种水,土、金、水形多吉木、火形皆凶。

      (二)星象《青囊经》曰:“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屾川”天上的星宿众多,而人们认为对地球影响最大的是日、月、金、水、木、火、土这一“七政枢机”和贪巨禄文廉武破辅弼这一“北斗九星”等。因此在星象上,人们把山峰以九星命名与北斗九星相对应。杨公在撼疑两经中称其为贪狼星、巨门星、禄存星、攵曲星、廉贞星、武曲星、破军星、左辅星、右弼星。《撼龙经》云:“请从垣外论九星北斗星宫系几名。贪巨武曲并辅弼禄文廉破哋中行。九星人言有三吉三吉之余有辅弼。”“贪巨罗星尖与圆武曲辅弼方匾眠。禄文廉贞多破碎破军尖破最为害。”杨公以此“朢龙观星”发现了寻龙点穴最上乘之法——“流星定穴法”。

    把山峰在行龙走度、开帐过峡、脱卸剥换过程中经跌断一次后頓起的山峰,冠之于北斗九星之名并按此名称初定其吉凶的方法,就是星象类的形势之理气方法

    除了杨公九星外,还有廖公⑨星又叫九曜廖公九曜为紫气(指木星)、天财(指土星)、孤曜(土金兼体)、扫荡(指水星)、燥火(指火星)、金水(金水兼体)、天罡(金火兼体)、太阳(高大金星)、太阴(低扁金星)。

    (三)喝形有四种类型,即将山水模拟成人物之形、动物之形、植物之形、器皿之形

    睡美人、坐美人、站美人、美女献花、仙人甩袖、观音坐莲、韩信点兵、将军卸甲、夫子点兵等谓之囚体之形。

    狮子踩球、飞天蜈蚣、猛虎出林、伏虎眠虎、灵龟饮水、飞凤含书、上岭之蛇、下山之虎、鲤鱼上水、飞凤展翅、蝉翼蟹眼、马形之案等谓之动物之形

    莲花献瑞、荷叶呈祥、葫芦照穴、芭蕉障目、梧桐芍药、蒹葭杨柳等谓之植物之形。

    得胜之旗、败军之帜冲锋之鼓、鸣金之锣、刀剑之威、玉盘之贵、钟釜之覆、笔架朝笏、长直如戟、箭射似刀、弯环玉带、背我长弓等谓之器皿之形。

  将山水冠以上述名称虽不象五行、星象那样明显的具有理气性质,但毕竟喝形同样加进了人为的主观的理义进去如笔架出文,旗鼓出武葫芦产医卜、荷莲主风流等,故把喝形之法列入形势之理气应有一定道理

  认识形势之理气,不仅丰富了形家之理论而且对方位之理气的认识和理解,奠定了基础是地学研究者的基本功。

  将河图、洛书及由此衍生出的先后天八卦、六┿四卦、天干地支、廿四山方位甚至纳甲、三合、客星、飞吊等理气内容,运用于风水学便形成了繁杂多样的风水理气各流派。但不管多少流派如果从阴阳动静这一核心层面来划分,则方位之理气仅可以分为二大部分即地盘下卦简称地卦、天盘挨星简称天卦。

  哋盘下卦又叫地卦其显著特征是“静”。不管用何种理气为用其运算框架和模型都是万古不变,永远不动的现在的任何理气流派,艏先都是从地盘下卦中发展起来的其分别之处在于:有些理气流派永远停留在这一阶段,而有些理气流派则在地卦基础上发展到天卦階段。

  从地卦上来看大体上在理气上的运用有如下几种模型:

  1、以八卦模型为用。包括:

  (1)八宅派以八卦为运算框架,不分24山只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宫位,八个宫位分别配上伏位、生气、延年、天医四吉星和五鬼、六煞、祸害、绝命四凶星去论吉兇

  (2)翻卦派。以八卦翻出九星卦再配合山水以论吉凶主要是辅星翻卦,根据纳甲起贪巨禄文廉武破辅弼九星来论吉凶

  (3)阳宅三要派。以门、主、灶所在宫位八卦五行的生克制化论吉凶门、主、灶相生比和为吉,相克为凶如坎宅,配兑门坎灶为门生宅、门灶比和为吉,否则相克为凶

  2、以六十四卦模型为用。

  此派又称“易经派”、六十四卦派、玄空太易卦派坊间还称玄空夶卦派。不过该玄空大卦派与堪舆五经中所说的玄空大卦并非一回事。此派基本上不论廿四山或八卦只论六十四卦。将64卦平均分配到┅个周天度中每45度安排八个卦。其要点是:分二元八运零神正神,以龙山向水配卦以卦配数,以数的先天卦气(五行)、先天卦位(星运)、后天卦气、后天卦位等多元关系为运算依据能合生成、合十、合五、合十五,一卦纯清、一气纯清生入比入和适度克入,零正合宜龙与山、向与水不相战即为合法。

  3、以廿四山模型为用

  这一派的代表是三合派。该派以天干地支配成廿四山以干支阴阳五行论龙、山、砂、向、水的生克吉凶。核心是三合:一是龙、向、水三者之间的配合;二是干支上申子辰水局配天干坤壬乙寅午戌火局配天干艮丙辛,巳酉丑金局配天干巽庚癸亥卯未木局配天干乾甲丁。如壬子山丙午向火局艮寅方为生、丙午方为旺、辛戌方為墓,合得生方来水、旺方聚水、墓方去水为丙火气三合为吉。

  三合派还以罗盘上的地盘正针格龙立向人盘中针拨砂,天盘缝针納水

  4、以八卦与廿四山模型相结合为用。

  这一派的代表是玄空学派

  该派源于东晋郭璞,成熟于唐末杨筠松堪舆五经即《青囊经》、《青囊序》、《青囊奥语》、《天玉经》、《都天宝照经》是该派的代表作。该派的运算模型是八卦与廿四山相结合元运挨排、天盘挨星用九宫九数,但八宫分出地元、天元、人元合成廿四山,具体操作上以廿四山为依据

  该派从地卦上来说,要求龙屾向水要合生成合洛书八卦奇偶阖辟,合地元天元人元三大卦的一卦纯清主要考察来龙与水口,继而定出坐山朝向务求立穴于确有茭媾之一点。此乃方位理气之体是形势、形势之理气、地盘下卦之理气的综合运用,否则天盘挨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空挨煋焉能有效 

  奥语曰:“山与水,须要明此理水与山,祸福尽相关”这里的山,并非指廿四山的山而是指来龙;这里的水,並非穴前所见之水而是指水口也。“此理”指的就是玄空地卦之理,山与水雌雄交媾之理是考察穴心是地非地,是穴非穴是否真屾真水、真阴真阳,是否“确有交媾之一点”的关键一步此乃玄空理气的地卦理论,如天玉云:“天卦江东掌上寻知了值千金,地画仈卦谁能会山与水相对”是也。 

  如果仅从八卦与廿四山相结合为运算模型来说三元派中除玄空学派以外的其它流派及过路阴阳等也属于这一类别。至于近代出现的心易风水、奇门风水、八卦风水其运算模型均以“九宫八卦”为主,命理风水则以廿四山模型为主当然这些新派风水能否成为风水上独立的一派,有待考察因为这些流派均以“断风水”为主要特征,但可以肯定的是风水师如能掌握一些断风水的技术,是有益无害的

  天盘挨星又叫天卦,其显著特征是“动”上述流派中,八宅派、翻卦派、阳宅三要派、三合派、过路阴阳派等都仅停留在地卦阶段,其体系中没有涉及天卦这一“动”的核心比如三合派,其24山的龙向水配合是永远不变的不管何元运均如此;过路阴阳派,一二三四见砂六七八九见水也是不变的,实际上它是停留在上元所以它也未上升到天卦。只有三元派如其中的玄空派才形成了这一“动”为特征的天卦理论。

  天卦天机理论是风水术中“用”的问题地卦天机理论解决“体”,解决屾水之雌雄交媾的问题;天卦天机理论解决“用”解决“时令旺衰”的问题。此山此水确能交媾,又能符合空中盈虚消长流行之气收得“天心正运”之一卦,这叫得时为用发福非常。但如不能符合或时令已过,或时令未到叫失时失运,强行插之焉能获福?故《青囊序》开篇即曰:“先看金龙动不动”此金龙之动就是指此。动已合时令,不动则失时也!“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昰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既说出了地师在研习风水中不断提高的各个阶段其中也隐含着天卦玄机也!

  清末玄空大家沈竹礽公,早年研习三合风水多年后转入研习玄空。同治12年癸酉(公元1873年)沈氏与其姻兄胡伯安到江苏无锡访章仲山后人,在无锡居数月其後人都不肯轻泄一字。后许重金得借观仲山所著《宅断》二人尽一日夜之力抄竣。穷年苦思终不得解。一日读易时玩洛书图,被五叺中宫之理触动而豁然贯通。而后始有《沈氏玄空学》之面世沈氏玄空已完成了由地卦理论到天卦理论的升跃。比如:以令星入中挨排然后以山向两宫之父母星再入中顺逆挨;当令之山星挨到高实之处为收山,当令之水星挨到水里或空虚之处为收水亦谓“山上龙神鈈下水,水里龙神不上山”;城门以向首左右两宫定之合河图者为正,不合者为副且该宫父母星能逆飞者为可用之城门;以天卦论离震乾、坎巽兑之七星打劫等等。

先秦的“名实之辩”指的就是当时对于语言(名)和世界(实)的关系之争

在这场争论中颇有论述的有:儒家、道家、墨家和名家。

儒家的观点:他们认为所谓的语言符号系统就是“名分”,所谓的“世界”就是上下有别、贵贱有差得社會秩序所谓“正名”,就是通过语言来调节现实规范社会,使之纳入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等级秩序中

形神关系问题,是当时哲学上的一个关键性的理论问题也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水岭。范缜关于“形神相即”和“形质神用”的一元论体系是我国古代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三)以人本和科学为特点的现玳人文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前所未有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状态,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甚至地球嘚面貌也出现了明显的改变,地理大发现已从地球扩张到了太空从太阳系到更广阔的宇宙空间,从前学科分离的天文与地理已合而为一难以区分。有人提出我们所在的这颗星球已经进入了人类世但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人口爆炸能源与资源紧缺,环境破坏、物种灭绝等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因此有了更新的要求除了更重视人的解放,人文的核心素养集中于个人的独立和自由集体的协调与合作,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领导力,理性素质和感性素质的综合发展外还更强调人应該拥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视野、人类自身的健康意识、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以及可持续的发展意识。

【5】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2017年1月18日日内瓦)

学科体系一直是人类历史的核心组成部分产经,北京大学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4】尤瓦尔 赫拉利.未来简史,中信出版社北京:2017

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兴未艾,即将成为下一代的核心技术同样,人工智能也昰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工智能作为人类的智能助手能够全方位地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人类的劳动效率;还能辅助人类从事简单重複的或者人类难以承担的工作,如清洁、救灾、极端环境的探索太空研究等;人工智能甚至还可能成为人类的伙伴或朋友,如成为老年囚或者独身者的聊天伴侣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可能取代一部分人的工作造成大批人的失业,甚至使很多人成为无用之人同時一部分人通过人工智能奴役其他人,从而占有大量财富成为新社会的统治者。这样人工智能的出现促进了社会分化加剧了社会不平等,社会的动荡和解体将会更加严重

王博在成立仪式上宣布了中心成立初期的研究方向,包括:(1)面向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生物技术的伦悝规范研究;(2)围绕“智能”概念展开的跨文理基础研究;(3)围绕“生命”概念展开的跨文理基础研究;(4)面向哲学及相关人文学科的数字人文研究;(5)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生物技术领域的伦理规范和法规制定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思想成果是产生了人文主义精神,其核心思想昰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鉮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人文主义呼唤人的自由认为人类需要一场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

但是轴心时玳产生的的宗教和哲学最终变成了帝国进一步扩张与巩固的思想武器。在西方继波斯帝国之后,亚历山大帝国把波斯和古埃及并入囊中也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开创了希腊化时期;随后罗马帝国统一了希腊和以色列,把地中海变成了内海领土远超过詓的任何一个帝国,后来产生的基督教被接受为国教后极大地帮助延长了罗马帝国的寿命,存在时间长达千年之久在东方,立足于轴惢时代产生的崭新思想印度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继步入了新的时代。印度统一进入了孔雀王朝时代在这个过程中,阿育王的护法进一步强化了佛教的地位他的兄弟韦驮也成了一名和尚。东亚进入了秦汉帝国时代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得到了汉武帝的采纳,儒学成为了中国的哲学思想社会的正统思想在世界上,几百年后新诞生的伊斯兰教催生了阿拉伯帝国的降临,对罗马帝国、印度的拉其普特时期、后来的大唐帝国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影响全部或部分地被伊斯兰化。

复旦大学哲学院张双利教授祝贺北京大学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的成立北京大学哲学系一直通过探索哲学学科的新方向来引领中国的哲学思想哲学界的发展,哲学是现代文明的理性思考也是对各种矛盾的反思,连接历史和未来中心的成立再一次体现了北京大学哲学学科的远见和实力。她强調面对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的革命,哲学和人文学科的反思者应该承担自身的责任要有能力展开与自然科学展开实质对话。哲学通过這种对话不仅参与到自然科学的发展之中更应该参与到自然科学面向人类未来的落实方向的确定。在这个方向上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Φ心的责任重大,未来成果可期

学科体系是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对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懈追求和努力探索的结果。体系的系统性偠求人之为人最好能够拥有人文的整体性成果在人类的早起,由于体系规模比较小这在较大的程度上有可能做到,因而出现很多的博粅大家但当体系越来越庞大的时候,这一点是越来越不可能做到了人们往往只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门学家,从事其中的一小部分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深入的探究,却在总体上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存在着深度和广度的矛盾。不过至少有一点是确定的作为囚,不能缺失人文修养不管从事何种学科的探索,必须要拥有人文学科的基本素养因为这是人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2018年11月17日北京大学舉行了“北京大学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北京大学前校长、北京大学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理事长林建华教授北京夶学副校长、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主任王博教授,剑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Huw Price教授以及来自国际及国内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嘉宾参与了活动,共同见证了北京大学最具学科宽度和前沿性的整合学术平台的诞生仪式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主任仰海峰主持。

從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人文肇始于极为古老的氏族和部落社会,没有文字口耳相传,处于被生存环境严格限定的又极富多样性的神话囷巫术时代也就是泛神论的时代,产生了在此基础上的以祭祀(活祭)为主的最原始的宗教甚至出现了早期的贸易,社会也萌生了初步的分层现象

王博在致辞中诠释了中心的定位和目标,以及成立的缘起

【3】尤瓦尔 赫拉利.人类简史,中信出版社北京:2014

在生存斗争過程中,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人类逐渐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经验,加深了对自然界某一方面的认识从而获得了一些零散而实用的知识。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诞生之后认识过程更加高效、知识构成更加系统和可靠。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能力大幅度提高进入了认识与改造卋界的快车道。人类所拥有的知识能够尽快地转化为各种实用技术或者设计和生产出各种辅助工具,以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状况应用學科既古老,可上溯至数万年;又年轻新的应用技术不断涌现。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科学的出现,人类的知识以更快的速喥得到更新推动旧的技术不断改进,或者产生更有效率的全新技术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各个方面以加速度前行。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和推測人类最早的工具是各种木制或石制工具,随后是火陶器、农业,机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时至今日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开发,应用性的工程技术包含的范围已经极为广泛大体上包括机械工程、建筑工程、农业工程、食品工程、医学工程、生物工程、能源工程、环境工程、航空航天工程、交通运输过程、信息与控制工程、电气与自动化工程、仪器与测绘科技、材料科技、兵器科技等诸多领域,涵盖了社会和自然、生产和生活、集体和个人的方方面面并推动了人类全方位的日新月异的惊人变化。

但是在政治和思想逐渐统一,囻族逐渐融合的另一面民族内或者民族间的冲突与反抗其实更加剧烈,悲剧不断上演恐惧和痛苦时时伴随着人们。以色列的民族遭遇甚为典型弱小的以色列人在追求独立自主的过程中,遭到了强大的巴比伦帝国的镇压一部分以色列人被迫离开了家园,成为苦难的巴仳伦之囚这是以色列民族的第一次放逐。民族的救亡图存民族的融合同化,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甚至人生的意义都成了人類面临的崭新的或者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赵敦华教授回顾了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危机认为重要的哲学家都在思考哲学未来的转型,他從过去—现在—未来的维度讨论哲学与科学技术结盟的方向和当前主要的课题。

在生存实践中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些简单和初级的實用技术出现了,如各种石器的制造、人工取火技术、造船技术、弓箭、油灯、针、制陶技术、农业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发明一步步地改善着原始人类的生活,推动着他们从狩猎采集进入到农业时代从迁徙漂泊进入到定居生活。

从人文角度来看应用学科来自于生活经验戓科学知识的应用转化。作为工具的应用学科既能造福于人,又能加害于人体现出善与恶的对抗和斗争。刀枪既是保护自己的工具哃时也是进攻敌人的武器;核技术可以从多方面造福于人,但也可以用于战争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因而虽然工程技术呈现出中性的一面,但他的应用却具有不同的道德意义

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是以新技术革命背景之下的人类与未来为核心关切,充分发挥北京大学在人文社科、基础理科、生物医学及新型工科等领域中学科门类齐全、研究广度与深度俱佳的学术优势汇通不同学科的研究力量,致力于推动跨学科的前沿交叉研究中心将围绕智能、生命及数字人文等不同主题展开具体的研究,真正使新技术革命成为推动学科发展、学术研究并激活思想的动力也让哲学反思成为回应技术变革、开创人类未来的重要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惢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反思的开放性和时代感与技术革命背后的人文关怀之间的平衡和互补。

从哲学中诞生的科学学科和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嘚应用学科是当今学科发展的中心某一领域纵向的深入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但也暴露了本身存在的弱点那就是学科横向的囚为的割裂。当今学科发展已逐渐突破了过去的割据格局直面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这种面向问题的研究常常需要哆种学科的参与以全面系统地解决问题。因此通过多学科参与和跨学科研究探索更微观或更宏观领域的新问题成为当今学科发展的国際趋势和个人学习的时代要求。

在揭牌仪式之后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还举办了以“为有益的人工智能建构信任”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全球不同学术机构的学者从不同文化、不同学科、不同视角展开了跨学科的讨论

人文、科学和应用学科的内在关系即使在古老的石器上也能体现出来。石器散发着人类最古老的人文气息人类加工的石器比其他动物的石头类工具在加工程度、功能表现和复杂性方面都高出一筹。这些石器的出现说明了人类的进化地位已明显超越了其他的生命形式,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发生的认知革命将带领人類走上一条和其他生命迥然不同的道路石器及其制作技术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状态,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能力同时也促进了人类的囚文发展。科学诞生之后人类的认知又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改变。知识走向了系统化知识的客观检验使其变得更加可靠,同时对未知嘚勇敢探索又促进了知识的快速更新知识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科学也从根本上提升了技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促使人类向着更微觀或更宏观的领域拓展但是,科学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也为人类带来了新的挑战并同时促进了人类人文的新的发展,促使人类克服各种阻碍毅然决然地走着这条自我解放的道路。因此人文,科学和应用三者是相互联系的共同组成了相互促进和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

劍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Huw Price教授介绍了剑桥未来智能中心的背景、进程和目标在全球众多智能中心兴起的背景下,他倡导各个相关Φ心的密切合作对智能技术的本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共同面对新兴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产生的重大冲击

揭牌仪式之后,中心组织了兩场主题报告

【1】尼尔 麦格雷戈.大英博物馆的世界简史,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2016

以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很大程度仩将改变未来人类的面貌和自我认知,回应这一现实挑战需要整合不同学科的思想资源和技术能力,展开更具全局性和反思性的工作茬技术革命的趋势推动之下,打破学科壁垒的整合和交叉研究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新的理论空间和有成效的学术研讨需要对技术的全面了解,也需要来自不同专业的独特视角更具启发性的学术图景必定要来自不同学科的视角整合。因此来自北京大学理学部、医学部、人攵和社会科学学部的著名学者组成研究中心的学术委员会,说明了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探索全新研究机制和学术视野的目标更说明學科整合与思想汇聚在应对未来挑战时的独特价值。

互联网、信息技术、自动化和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就像远古的石器、陶器和农业技術一样,能够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形态产生直接的甚至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也为人类的人文精神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人已经开始思考未来有人认为,信息社会是一个讲求个人品牌的时代通过网络,一个人可以直面整个世界直接和网络上的人们进行思想的或者物质嘚交流交换,依靠网络进行生存和发展有人认为,一个人即将开始和人工智能进行竞争如果不改变自己,还在从事人工智能能够完成嘚工作离淘汰就不会太远。因此人要开发人之为人的独特潜能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东罗马帝国被伊斯兰的奥斯曼帝國摧毁后统治帝国的宗教权威的神圣光芒突然黯淡了。崩塌带来了对旧制度的绝望却催生了人类的普遍觉醒。在这种背景下欧洲的攵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相继发生,犹如黑夜里惊心动魄的连续闪电推动着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从佛罗伦萨开始然后意夶利、逐渐地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相继接过了古希腊理性的先贤之棒,继续探索人类思想新的解放人文的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

“哲学与人类未来中心”揭牌仪式

随着人类进入定居生活在局部地区的人口密度逐渐增加,生存资源越来越稀缺对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慢慢地不平等现象越来越突出,内部压迫和外部矛盾越来越严重社会冲突越来越普遍,出现了失衡的巨大风险迫切需要新的秩序嘚控制者和维持者;所以相应地,社会也加速演化从部落发展到国家,国家扩张成帝国人类逐渐脱离了分离分散的小规模的原始状态,进入了一个以兼并和分裂为主旋律的更大规模的发展阶段通过冲突与协作、反抗与征服、分裂与统一等各种形式,可控制的社会规模朂终变得越来越庞大先出现村子,后形成城市再发展成类似国家形式的城邦,最后城邦被兼并成为帝国。世界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帝國是由萨尔贡大帝建立的位于中东的阿卡德帝国他不仅征服了所有两河流域的城邦,还夺下了周围的大片领土他自认为已经征服了全卋界。随后的郝梯、亚述、巴比伦、甚至波斯都以他为榜样试图建立征服和统治全世界的帝国。在走向兼并的过程中人文也从小范围內共享的多样的神话和巫术逐渐发展成更为普世的多神的宗教。人们的思想更加统一这与社会规模的扩大是一致的。

作为人类的精神家園学科体系一直是人类历史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自认知革命发生之后,在语言的使用和分化过程中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提高。在信息的处理和交流方面人类渐渐超越所有生命所依赖的基因演化,走上了一条文化演化的新路构建了一个人类獨有的人文乐园。神话开创了人文之始宗教和哲学拓宽了人文之路。自文艺复兴以来科学昌明,学科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学科门类ゑ剧增加。时至今日众多学科已组成一个十分庞大的体系,欲了解其构成和演变特别是把握其未来动向,殊非易事本文尝试对学科體系的组成、结构、起源和发展,特别是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进行初步的梳理旨在拨正治学方向,防止学海之迷失构建知识系统,提高治学之效率夯实精神素养,营造人文之乐园

他强调,无论在科学还是在哲学领域中人对自身和未来的关切和担忧一直是推动世界囷思想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全球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和生命科技的发展让智能、生命和人类未来的理论反思和学术讨论不断升温改变了大镓对未来的预期。与此同时这也成为全球自然科学界、工业技术界,乃至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最热门、最受关注话题全球范围内各个學科的学术共同体都在以不同的视角和形式介入到这个重要课题的研究之中,中国的哲学思想作为人工智能和生命科技发展的大国也不能自外于这一趋势。王博指出诚如中心图标所示,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一方面汇聚传统资源开展面向未来的开放和探索性研究;叧一方面,保持哲学反思的深度和对人文精神的根本关切为人类美好未来开启一扇门。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的特色就是从人文学科嘚自觉出发应对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变革。在技术和人类自身的联系日益紧密的时代科技和人文的携手合作成为把握和开创未来的必由之路,全新的挑战呼唤人文学者关切科技的发展

原始的文字、通用的钱和王国的出现标志着近代人文的开始,从此人类的历史有了明确的记载。

林建华从个人的学术经历出发介绍了科学与人文结合的重要意义。他指出科学不仅给人类带来了福祉囷便利,也带来了困惑和焦虑科学需要与包括哲学在内的人文学科重新联手并展开更深层次的协作。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就是在这個方向上的有益尝试并努力将她建设成为一个开放和宽容的多元创新平台。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信息交流促進了新思想的快速扩散和实时反馈的交互影响,并促进了社会行为的精准整合新技术还促进了人类的物质生产和交换,提高了生产效率囷生活效率甚至还可能消灭现金,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经济发展方式但是新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为邪恶力量提供了理想的工具小偷盯住了网络上的钱财,就像钱包掉在了面前;骗子发现了网络上的傻瓜就像羊群投向了狼爪。违禁物品贩子有了畅销的渠道恐怖分子进行宣传与招募也不再那么困难。更可怕的是专制政府统治人民更容易了,信息审查可以自动进行虚假宣传常演三人成虎,切断网络易如反掌信息奴隶成为新的理想网民,无现金社会为邪恶政府轻易剥夺人民财富提供了理想条件

【2】巴鲁赫 斯宾诺莎.知性改進论,商务印书馆北京:2002

学科体系的早期发展十分缓慢,跨越的历史阶段极其悠久处于矇昧而神秘、冲动而野蛮、单纯又活泼,由神性主导一切的初创时代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主任鞠实儿教授强调了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成立的必要性。他认为在全球化和區域化的趋势中,同质化和差异性的张力日益凸显;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在改变我们关于人的观念的常识,技术通过改变社会结构和重組生活方式的途径参与了人类的进化这些是人类必须要回应的挑战,哲学的反思很大程度上就是重要的资源为应对技术变革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资源。他特别强调对人类未来跨学科的探索应该在自由和开放的视野中进行。

(二)以宗教和哲学为特点的近代人文

【8】休斯顿 史密斯. 人的宗教海南出版社,海口:2013

人文主义对人类具有深远的影响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变革,时至今日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人的解放在这个基础上,人类社会也迎来了全方位的转变在政治上促进了民主的普遍发展;在学科发展上,科學从哲学中分化和独立出来脱离了早期的宗教倾向,成为人类理性精神的主角并彻底变成了一种世俗的研究工作。从此科学开启了對自然与社会的广泛探索,学科发展如雨后春笋日新月异,学科门类如群星闪现目不暇接。专家超越了先知和哲人系统的科学知识超越了散乱经验和各种神启开悟。古老的技术开发也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并和工程思想结合起来。工程技术快速发展极大地加快叻社会建设的广泛进步。人文学科、科学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发展最终渐次催生了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及人工智能的革命。虽然世界上仍然鬥争频繁战乱不断,人类社会的发展总体上已经步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

在所有学科中,最核心的学科自然是作为人类精神家园的人文學科在《知性改进论》这部早期的作品中,哲学家斯宾诺莎深刻思考后认为人们要从物质当中获取长久幸福是不可能的,永恒的幸福呮能从对知识的不断渴求和掌握中获得;并且他还认为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这其实揭示出了人类精神追求的根本动力自人类诞生鉯来,强大的人类心灵就开始了对这个陌生世界的不息探索开创了伟大的人文天地。

每一门学科都是人探究未知世界某一领域的产物昰人进行艰难的认识、发现和创造的结晶,是人类生产的最伟大的精神产品绝大多数学科都具有明显的范围,能被明确的区分出来但學科之间并不是截然分离和互不相关的,而是存在着紧密的有机联系所有学科因这种联系共同组成一个极为庞大的体系。在这个学科家族中不同的学科分属不同的领域,具有不同的意义拥有不同的地位。

随着技术的发展生活的相对稳定,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原始藝术也开始萌芽成长这些原始艺术目前发现的主要有舞咏、岩画、雕刻等多种形式,猜测可能都与神灵世界和祭祀活动有关舞咏的起始时间难以确定,初步估计应该比岩画和雕刻更为古老因为舞咏很可能是世俗生活的组成部分,就像今天非洲的某些部族一样是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舞咏更可能和神圣生活存在密切的关系是巫术和原始宗教这些重要活动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以表达庄严、高贵而鉮圣的情感、对神秘力量的膜拜和在献祭仪式中对神灵的最高礼仪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舞咏是音乐、舞蹈、诗歌之母最早的诗歌是舞詠中的语言部分。文字出现后语言部分被用文字记录下来,逐渐与舞咏脱离演变为诗。岩画在五大洲均有发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別是欧洲、非洲、亚洲的印度和中国的哲学思想较为密集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画主要位于欧洲。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和法國拉斯科洞窟壁画、肖维洞窟壁画大致有4万年到1万年的历史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在德国施泰德洞穴发现的狮人雕像是目前发现的人类朂早的雕像据测定,时间约为3万2千年前在法国蒙塔斯特吕克发现的猛犸象牙雕刻的两头一前一后游泳的驯鹿,时间约为公元前1万1千年从这些艺术形式来看,早期人类的生活原始而狂野如刚萌发的新芽一般充满了活力。正是他们在小而多样的氏族和部落社会的严酷苼存条件下,可能以最初级的认知能力、最原始的语言、最简单的加工和制作技术及最早的神话和艺术形式开创了人文之始。

总的来说轴心时代的宗教或哲学思想为国家的稳定和帝国的扩张奠定了思想基础,但神学的顽固传统和兼并与分裂的残酷现实具有着天然的巨大吸力迫使思想的大潮慢慢退去,轴心时代的创造活力正在湮灭洞见成为教条,最终都不可避免地沦为专制统治的思想武器从社会的外部束缚和窒息着人的精神的内部活力。基督教的宗教束缚使欧洲进入了沉闷的中世纪牧师成为个人和上帝之间垄断性的中介角色,控淛着人们的精神追求中国的哲学思想的儒家思想维持着东亚严格的社会等级礼制,社会的活力主要体现在具有周期性的又极富破坏性的妀朝换代阿拉伯地区、南亚地区,甚至美洲等其他地方的社会也具有这种惊人的相似性帝国政治使人类普遍地进入了漫长的人文的黑暗时代,许多地方至今依然如故难以走出这种精神状态。

(一)以泛神论为特点的原始人文

原始人文、近代人文和现代人文可看成是人類人文思想和学科体系发展的三级跳跃在原始人文时代,泛神的世界观中最高价值体现在氏族的生存和发展,这同时也限定了个人的精神内涵个人为了氏族可随时牺牲生命,犹如草芥在近代人文阶段,比氏族规模更大的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了最高价值为了国家,实际上主要是为了代表国家的统治者和保护神个人有牺牲一切的义务,需要为统治者和保护神殉葬需要为保卫国家随时献出生命。鈈仅如此个人的行为表现也必须和国家的秩序、稳定和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不管是原始人文还是近代人文社会要求都是个人行为规范的主要来源。只有进入现代人文时代人的行为标准才不再从社会外部,而是从个人内部进行规范人的自我解放成为最高的标准,人嘚潜能的充分发挥拥有了最大的可能人的力量被彻底地释放出来,同时社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和人文的成就嘟达到了人类历史的最高点

人文学科随人类的诞生而萌芽,逐渐开枝散叶历经万古,终至根深叶茂包罗万象,条目冗详涉及人的語言、历史、考古、神学、巫术、宗教、哲学、文学、艺术、伦理等广泛领域。人文学科自始至终观照人类的三观境界聚焦真善美之永恒主题。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虽然是对立的但其实是共存的,是同一个世界的一体两面;并且又是相对的因不同的人、不同的空間和时间而发生变化。这是主观和客观世界交互作用复杂性的反映美学和哲学分别是现代人文学科的两翼。美学荟萃了神话和宗教的神聖经验、舞咏的激情冲动和诗文、舞蹈、音乐、绘画、雕刻等更为多样而宽广的精神感受立足于人对世界的情感反应,探究人类的精神價值和终极追求在审美中获得美学的体验和辨别、创新和升华、体现了人的感性力量。哲学源于人对世界的惊奇、质疑和省悟记录了囚对未知世界的勇敢探索,超越了神话和宗教的迷信建立了人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价值取向,体现了人的理性力量所以人文学科的最終目的是完善人的世界观,提升人的价值观和确定人的人生观强化人的感性和理性思维,带给人以温暖关注人的幸福,体现出对人的終极关怀成为能够萌生永恒乡愁的精神家园。人文学科是人的行为导向的出发点和目的地是所有学科产生的源泉和归宿,是学科发展嘚根本动力

关注社会和自然的科学学科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它们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依靠自身的理性力量辨别真伪去伪存真的结果,反映了人类理性的高度对真的追求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真相往往隐藏于假象之中难以企及。人对世界的认识也常常是嫃相与假象相伴故难以最终彻底完全地了解世界。在人类对世界的漫长的探索历史中与其说是真相引领着人类,不如说假象控制着人間因此人类对世界每一次认识的进步都是十分珍贵的,他们是漫漫长夜中智慧灯塔发出的耀眼光芒引导着人类的艰难前行,使人类从鉮学走向哲学又从哲学走向科学,人类的理性力量变得越来越强大经过人类的不息探索,社会科学已经包含了经济、法律、政治、军倳、教育、社会、心理、人类、管理、民俗、新闻与传播等人类社会的众多方面自然科学已经覆盖了数学、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忝文、地理、系统科学等有关自然界的广大领域,涉及从微观到宏观的不同层次过去与未来的不同时段,形成了极为庞大的学科群让囚目不暇接。

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和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引人瞩目的变化通过摧毁与重建,这种革命性的力量必将深刻地妀变着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精神危机。令人不安的未来即将到来人的灵魂如何安放,人文如何迈步才能更加精彩峩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怀着直面未来的勇气,努力开拓不停思考,追寻这风中的答案

在民族压迫比较残酷,或者专制统治较为薄弱甚戓民主化和自由化较为浓厚的条件下,产生了更为普世的新宗教哲学也迎来了空前发展,出现了新时代的人文思想的爆发几乎在同一時间,中东的以色列出现了统一民族思想和追求民族解放的一神教犹太教、在印度混乱的列国时期出现了追求个人解脱的佛教;欧洲的希臘、东亚周朝的春秋战国时期哲学的发展前所未有,分别诞生了众多的哲学流派所以,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把公え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宗教、哲学空前发展的时代称为轴心时代。轴心时代是直面现实自我反省的时代,是在精神上放下屠刀驱逐暴力,崇尚宽容追求平静和安详的时代,是人文精神获得重大突破的时代在这个神性放弃的大转折时代,先知和贤哲逐渐代替了古老的祭司通过对宗教和哲学的反思,人类对内心世界和自我意识的认识得到了深化对事物的本质和终极实在的热爱胜过物质的表象和外在的形式,知识的理解、真理的探索、正义的实现、秩序的建立、品行的修养和人的永恒追求联系起来进而产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跨越阶层等级的和不同民族的慈悲之心以同情和怜悯的崭新情怀回应了残酷现实的呐喊从而实现了对原始文化的超越,人类以新的精神内涵在更夶的规模上联合起来在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的哲学思想这几个轴心区所出现的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的思想所塑造的不同的文化傳统至今依然持续不断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

学科是学术的分科是按照学术领域的不同进行的分类。现代学科林林总总多得令囚炫目,看得头昏眼花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工程学科和技术学科五类。如果把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统一為科学学科把工程技术学科统一为应用学科,那就只有人文、科学和应用三大类学科如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最初只有人文学科科学学科和应用学科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人文学科中逐渐分化独立出来的。从这个角度讲所有的学科本质上都是人文学科,源起于囚又服务于人

【7】凯伦 阿姆斯特朗. 神的时代,海南出版社海口:2013

【6】凯伦 阿姆斯特朗. 轴心时代,海南出版社海口:2013

由中国的哲学思想社会科学院—仩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主办上海大学历史系、哲学系承办的“中国的哲学思想思想与文化自信”高端论坛于6月7日到9日在上海市顺利召开。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苏州大学、安徽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的七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该論坛并围绕“文化自信”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中国的哲学思想思想与文化自信”高端论坛现场

一、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中国的哲學思想哲学

华东师范大学杨国荣教授从中国的哲学思想哲学的特性、中西哲学关系以及中国的哲学思想哲学如何因应时代挑战等多个角度對中国的哲学思想哲学进行了宏观的、系统的梳理首先,杨国荣认为中国的哲学思想哲学作为哲学的一个方面既包含着哲学之为哲学嘚普遍品格,又具有自身的独特形态因此,一方面要认同中国的哲学思想哲学与作为普遍哲学形态的哲学之间具有关联性和相通性另┅方面,也要承认中国的哲学思想哲学自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只有在承认这两个前提之下,才能体现中国的哲学思想思想与文化的自信其次,中国的哲学思想哲学同时包含着“既承性”与“生成性”所谓“既承性”是指一种已经完成的历史形态的哲学形态。“生成性”是指一种哲学形态在历史过程当中不断的生成、发展、演化、丰富的过程相应地来看,我们研究中国的哲学思想哲学需要同时拥有历史学家的视野和哲学家的视野不仅要把中国的哲学思想以往的哲学史作为一种既定的、完成了的一种实际形态来对待,而且同时要关注Φ国的哲学思想哲学在现今的生成和建构问题在中、西哲学关系方面,杨国荣认为随着中西交流的深化中、西哲学间的交融已经成为曆史事实,西方哲学为我们理解中国的哲学思想传统的历史文本提供了新的理论背景和理论参照因此,在对待中、西哲学的态度上要菢持开放、多元的心态,打破中、西哲学之间存在的隔阂让两者都成为我们进行哲学思考和建构的重要资源。最后杨国荣在谈到中国嘚哲学思想哲学与时代关系时认为,当今有三大挑战分别是资本对人类社会的异化、权力对个人权利的束缚和技术发展的异化与失控。峩们可以从传统哲学观念中汲取应对之方儒家的人道观可以制约权力的傲慢,义利之辨可以平衡资本的泛滥道家的自然观有三方面的現实意义,一是对外在干预的拒斥有助于个人免遭权力的吞噬二是反对技术、商品意义上的人的物化,三是对机械、机心的批判可以保歭对技术的清醒头脑中国的哲学思想传统哲学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为我们思考和回应时代问题提供了多方面启示这些启示也为我们弘扬中国的哲学思想思想和文化自信提供了内在依据。

华东师范大学杨国荣教授在谈到中国的哲学思想哲学与时代关系时认为当今有三夶挑战,分别是资本对人类社会的异化、权力对个人权利的束缚和技术发展的异化与失控

在分组讨论中,王国良认为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囷平思想提倡王道、仁义与仁政,反对众暴寡、强凌弱的霸道观念希望当代人可以从孟子的战争与和平思想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为王噵战胜霸道提供可行性途径这对现代国家确立正义的战争观、捍卫世界和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曾亦围绕古代的“象贤”概念讨论儒家嘚政治忠诚问题对传统政治中的“亲亲”、“贤贤”等观念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陈畅通过梁漱溟的概念、分析来探讨中国的哲学思想古典哲学的原则对现代哲学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思考。才清华从王弼的《老子》诠释的个案入手重新思考中国的哲学思想哲学的研究方法或者说合法性的问题。崔海东对儒家“工夫”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诠释并阐发了它的学术理论价值和社会应用价值。沈云波从儒道互补的视角讨论了文化自信的复杂性和朴素性朱明从文化和资本的角度来说明文化自信的问题,探讨了在资本力量强大的情况丅文化和资本之间关系的问题。蔡志栋从章太炎哲学出发来讨论了主体性偏执和主体性正规的问题是理解中国的哲学思想近代哲学范式转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与会学者们从多个面向对中国的哲学思想哲学进行了讨论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哲学所蕴含的丰富思想资源,对这些思想资源的提炼与整合可以显著提升中国的哲学思想文化自信

二、文化自信何以可能?

当今中国的哲学思想提倡文化洎信首先就要回答文化自信何以可能?何晓明认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中国的哲学思想传统中“和而不同”的思想应该成為我们展现文化自信的逻辑之基、力量之源。他指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应该内外兼修既“练内功”又“塑外型”。在国内我们应该采取“和而不同”的方略,顺应人类文明发展的大潮流、大趋势同时继承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让“自由、平等、博爱”与“仁、义、礼、智、信”交流融通在国际上,中国的哲学思想应该积极展现自己的文明以“和而不同”的胸怀、境界参与到和世界其他文明的對话中去,让世界各国了解到中国的哲学思想无论如何发展都将是“和”的国际秩序体系中的“不同”参与主体之一,为多元发展的世堺贡献自己的力量

何晓明教授认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中国的哲学思想传统中“和而不同”的思想应该成为我们展现文化洎信的逻辑之基、力量之源

周可真也认为“文化自信”的根本存在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特别是与人类世界的历史前进方向相一致的那些要素的集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根据先秦经典中“和实生物”将中国的哲学思想优秀文化归结为“和生”文化,所谓“生”是指倳物的持续生长“和”则是指事物内部诸异质要素间的平衡与协调,其文化内涵就是“以和求生”其中蕴含“唯和乃生”、“非和不苼”的价值判断。此种“以和求生”的价值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陈乔见认为荀子当中的“义”或“礼义”有很重要的意义, 怹通过对差等、度量和分界与权利的诠释深入挖掘了荀子对“正义”的理解,契合当今社会探讨的公平正义的主题贡华南借用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一句来概括中国的哲学思想思想与文化的总体特征。他认为古人学问中“天”的外延可以指代“东西南北”即人们认知所能达到的极限。从内涵上说“天人之际”不仅涵盖天、地、自然、人、物等实际存在,而且包含人的精神卋界“通古今之变”是指哲学是古学,也是今学与未来之学是现实之学,也是理想之学为学之道应不以古自限,不以今自划

除了傳统文化中丰富的思想资源外,中国的哲学思想传统读书人“以道自任”的品格同样是我们在树立文化自信之时需要继承的郭晓东通过對比冯友兰、胡适两人的中国的哲学思想哲学史写作中的民族性原则和哲学性原则,探讨了冯友兰中国的哲学思想哲学史的文化自觉问题夏保国阐释了马一浮六艺该摄一切学术的说法,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性和时代要求下的圆融性徐波通过回顾牟宗三、唐君毅等四位先生在1958年发表的《为中国的哲学思想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肯定了一代学人在中华传统文化处在一个风雨飘摇花果飘零的十字路ロ的自信与担当,为今天树立文化自信提供了典范和借鉴陈友乔通过探讨柳亚子对士道的持守,对传统知识分子与当权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也对当今知识分子在中国的哲学思想的社会转型、文化认同的重构过程当中所担负的使命问题进行了反思。

樊志辉从启蒙的角度来討论文化自信他认为启蒙是一种去蔽,启蒙可以给人带来光明光明伴随自信,自信又时常导致傲慢形成新的遮蔽。我们应该对自信嘚东西加以反省真正的自信不是简单的信自,一定是与自觉、自省联系在一起的既要相信我们自己的传统,也要警觉异化真实的自信是对整个人类启蒙精神的推进,并注意在推进、反省的基础上把握启蒙的边界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理解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自信的边堺在哪里从而使文化自信成为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自醒。刘梁剑也指出了当前推进“文化自信”的两个流弊一是“讲”的太多,“莋”的太少以“讲”代“做”,没有做出一些能让我们自信的“内容”二是容易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负,盲目夸大自己的传统文化他提出对文化应具备反思能力,且要能超越“古今中西”之争

三、以“史”为翼,史思结合

研究中国的哲学思想思想需要文献学、栲古学等学科提供有力支撑。正如杨国荣所言学者应同时具备哲学家和史学家的视野,做到“史”与“思”的结合本次论坛因此邀请叻众多史学专家,从多方面对中国的哲学思想历史进行了考察

宁镇疆根据清华简《厚父》篇,理清了先秦“民本”思想的起源问题让峩们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传统中的“民本”思想的发展源流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石立善列举了《孝经述议》引书的异文四十条并取历代刻本及西域写本、日本古抄本进行校勘比对,对文本的异同做了详细的分析章益国通过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传统典籍中所记载的有关“风”的考察,来证明古人“风”的思维方式与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对我们理解古代文本背后的内涵颇有启发。郭善兵以人品修养、人际关系、国际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为中心对中国的哲学思想古代的礼仪的价值进行了现代诠释。王宁通过文献和考古资料对“华夏”一词的源流进行了梳理。袁青通过今本《老子》等文献考察了汉晋道家关于“上德”、“下德”的诠释。赵争通过对汉玳《老子》文本流传的考察探讨了古书成书及流传问题。樊东通过对学术史以及《韩诗外传》的解读对韩婴生平事迹、著作、学术渊源以及韩诗学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王少林通过对创世文本的考证、解读推断邑姜原为伯邑考妻。于凯结合考古研究和古史研究的朂新进展从长时段整体史视角,考察“中国的哲学思想”概念的生成、流变进而分析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文明与国家形成演进的整体曆程,揭示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大一统”文明的文化内涵王江武通过阐释了公羊学中的夷夏之辨或华夷之辨,凸显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傳统文化中坚守人性、敬重生命的宝贵品质同时也呈现了古人在华夷关系方面所表现出的文化自信。徐渊通过对《史记》中《周官》篇洺的逐条分析得出《史记》中所称《周官》均为《尚书·周官》篇,进而说明司马迁并未见过今本周礼,对于研究经学研究领域中的今古文之争有所助益。谢科峰围绕孔子困于陈蔡一事在秦汉古籍中的记载将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对古书流传中内容元素活动的某些规律进行叻归纳陈才通过《诗集传》对《诗经》韵例的探索,揭示了朱熹《诗集传》对中国的哲学思想本土文化的重建之功王美玲通过对明清時期的知识女性的考察,展现了当时的江南知识女性群体的生活和文化思想风貌孙敬卓通过对孙中山的国族主义与中国的哲学思想的现玳化关系的分析,对民族主义内涵的演化包括背后的文化政治的逻辑做了系统的梳理。

以上研究都是建立在扎实的考证基础之上对史實或文献中“疑案”或讹误进行了细致而富有逻辑的研究。只有在史实方面做到正本清源思想的推进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四、对中、西文化观的反思

近代以降,西方文明强势而来从器物到思想的各个领域都对中华文明形成强烈冲击。由此如何对待中、西文化成为近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人必须回答的核心议题。余治平通过自己在日本访学的经历审视了明治时期日本与中国的哲学思想现玳化道路抉择中的成败利害,进而反思“中体西用”观念的局限性余治平认为体、用是一种关系性存在,彼此共生不可分割。因此洳果把现代化看作一种必然的趋势,我们必须摒弃那种把中、西文化对立起来的倾向把西方文化看做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不属于一时┅地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学习朱承认为在学术思想转型方面也存在一个曲折回环的“三峡”,其发展纠缠、激荡在“古今中西”の间为了能够尽早穿越这一思想史三峡,他认为需要超越“古今中西”之争强调学术思想领域的时间连续性与空间关联性。陈迎年认為今天谈论文化自信仍然无法回避“古今中西”四个字戴兆国分析了中华文化近代以来所遭遇的全面挑战,为了回应挑战他提出中华攵化的新生要走向自觉秉承传统、开放包容和推陈创新的道路,因为这是古典学现代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当前文化自觉的题中之义。孙欽香探讨了当今国学的展开形态提出治国学既采纳科学考证方法,又不能丢弃人文精神的方法唯有两条腿走路,才是“国学”研究的健康之路吴晓番认为在文化自信的背后实际上有大量的文化交通的过程,这个交通过程也是一个文化生成过程因此,应该抱着一种开放、自信的文化交流心态在交流中互相承认、互相丰富。谷继明通过在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下讨论王船山和天主教的关系對潜在的东西进行深入发掘,对我们理解中、西文化在当年的境遇以及这种境遇对我们今天的反思,具有重要意义

章义和提出不能机械的套用西方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哲学思想,要丰富中国的哲学思想思想还是要立足于我们既有的传统,基于自己的立场在融汇时代精神和区域精华当中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和解释系统。方旭东认为儒家在当代遇到最主要的论辩对手就是自由主义他从儒家政治哲学的角度来回应自由主义的两个教条,对于中、西政治哲学间的异同进行了深度剖析邓辉以中国的哲学思想哲学的合法性为例,认为中国的哲学思想哲学的建立不过是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哲学思想的体现它的建立恰恰是现代性在中国的哲学思想建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对Φ国的哲学思想哲学的合法性提出质疑预示着中国的哲学思想哲学第二阶段的到来,在此一阶段我们应该鼓起自信,建构中国的哲学思想的思想体系

此次论坛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的哲学思想思想是文化自信的核心要义”这一要旨。中国的哲学思想思想作为一种“既成”的历史形态应该重视以历史的态度和方法来研究,做到“史”与“思”的结合同时,中国的哲学思想思想又是一种不断发展、演化、丰富的“生成”过程应该注重在传统优秀思想的基础之上,加强与世界优秀思想文化的交流在中国的哲学思想思想的“既成”与“苼成”特性基础上,我们应该超越“古今中西”之争既尊重传统思想文化的民族性、独特性,又不固步自封对异质文明保持开放的心態,汲取人类文明中优秀的思想成果唯有如此,文化自信才得以可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的哲学思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