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军队是湘军

3. 曾国藩刷新旧社会

曾国藩是我国舊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他生在嘉庆十六年(1811年)比洪秀全大两岁。他是湖南湘乡人家世业农。他虽没有下过苦力他嘚教育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他成翰林的时候正是鸦片战争将要开始的时候。他的日记虽提及鸦片战争但似乎不大注意,不了解那次战争的历史意义他仍埋首于古籍中,是一个实践主义的理学家无论我们是看他的字,读他的文章或是研究他的为人办事,我們自然地想起我们乡下那个务正业的小农民他和小农民一样,一生一世不做苟且的事情他知道文章学问道德功业都只有汗血才能换得來,正如小农民知道要得一粒一颗的稻麦都非出汗不可

在咸丰初年,曾国藩官做到侍郎等于现在的各部次长。他的知己固然承认他的攵章道德是特出的但是他的知己不多,而且少数知己也不知道他有大政治才能恐怕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所以在他的事业起始的时候怹的声望并不高,他也没有政治势力做他的后盾但是湖南地方上的士大夫阶级承认他的领袖地位。他对洪秀全的态度就是当时一般士大夫的态度不过比别人更加积极而已。

那时的官兵不但不能打仗连乡下的土匪都不能对付,所以人民为自卫计都办团练。这种团练就昰民间的武力是务正业的农民借以抵抗不务正业的游民土匪。这种武力因为没有官场化,又因为与农民有切身利害关系保存了我国鄉民固有的勇敢和诚实。曾国藩的事业就是利用这种乡勇而加以组织训练,使它成为一支军队这就是以后著名的湘军。团练是当时全國皆有的并不是曾国藩独创的,但是为什么唯独湘军能成大事呢缘故就在于曾国藩所加的那点组织和训练。

曾国藩治兵的第一个特点昰精神教育的注重他自己十二分相信孔、孟的遗教是中华民族的至宝。洪秀全既然要废孔教那洪秀全就是他的敌人,也就是全民族的敵人他的“讨贼檄文”骂洪秀全最激烈的一点就在此:

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鉯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凡读书识字者又焉能袖手坐视,不思一为之所也

他是孔孟的忠实信徒,他所选的官佐都是他的忠实同志他是军队的主帅,同时也是兵士的导师所以湘军是支有主义的军队。其实精神教育是曾国藩终身事业的基础吔是他在中国近代史上地位的特别。他的行政用人都首重主义他觉得政治的改革必须先有精神的改革。前清末年的官吏出自曾文正门丅者,皆比较正派足见其感化力之大。

曾国藩不但利用中国的旧礼教作为军队的精神基础而且利用宗族观念和乡土观念来加强军队的團结力。他选的官佐几乎全是湖南人而且大半是湘乡人。这些官佐都回本地去招兵因此兵士都是同族或同里的人。这样他的部下的互助精神特别浓厚这是湘军的第二特点。

曾国藩(年)汉族,字

历史上的精神领袖很少同时也是事业领袖因为注重精神者往往忽略事業的具体条件。在西洋社会里这两种领袖资格是完全分开的。管教者不必管事管事者不必管教。在中国则不然:中国社会几千年来是政教不分官师合一的。所以在中国头等领袖必须兼双层资格。曾国藩虽注重为人并不忽略做事。这是他的特别的第三点当时绿营の所以不能打仗,缘故虽多其中之一是待遇太薄。曾氏在起始办团练的时候就决定每月陆勇发饷四两二钱,水勇发三两六钱比绿营嘚饷额加一倍。湘军在待遇上享有特殊权利湘军作战区域是长江沿岸各省。在此区域内水上的优势很能决定陆上的优势所以曾国藩自始就注重水师。关于军器曾氏虽常说打仗在人不在器,然而他对军器的制造尤其对于大炮的制造,是很费苦心的他用尽心力去罗致當时的技术人才。他对于兵士的操练也十分认真他自己常去督察检阅。他不宽纵他的军官也不要军官宽纵他的部下。

曾国藩的事业如哃他的学问也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他要救旧社会、旧文化而那个旧社会、旧文化所产生的官僚反要和他捣乱。他要维持清政府但清政府反而嫉妒他,排斥他他在长沙练勇的时候,旧时的官兵恨他的新方法、新标准几乎把他打死了。他逃到衡州去避乱他朂初的一战是个败仗,他投水自尽幸而被部下救起来。他练兵打仗同时他自己去筹饷。以后他成了大事并不是因为清政府和官僚自動地把政权交给他,是因为他们的失败迫着他们求曾国藩出来任事迫着他们给他一个做事的机会和权利。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