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的王采玉真实身世世到底是怎样的

  唐太宗李世民共有14个儿子其中身世最神秘、最有传奇色彩的,可能就是年龄最小的第十四子李明了

  “曹王明,母本巢刺王妃”据史书记载,李明居然是被李世民亲手杀掉的弟弟李元吉的遗孀所生下的他的存在,无疑使道德上完美无缺的李世民染上了一大污点:与弟媳妇乱伦把弟弟杀掉後再霸占弟媳不说,还杀掉弟弟的所有儿子再跟弟媳生下一个自己的孩子, 真是残暴荒淫之极。

  然而, 仔细阅读和这个李明有关的历史記载, 却让人感觉其中有些蹊跷, 进而产生这样的疑惑:李明真的是太宗和弟媳生下的吗?

  先来看看李明身世中的这些不合情理之处::

  ┅. 李明的出生时间: 唐太宗第十三子李福的出生日期为634年一说为637年,那么第十四子明的出生肯定是在634年(贞观八年)之后李明于贞观二十┅年(公元647年)被封为曹王,按照唐王朝的惯例, 皇子开始被封王的年龄一般在三岁左右那么李明应大约是在公元644年(贞观十八年)前后絀生的。

  这个时候距离李世民杀掉李元吉已有将近二十年之久了,李元吉死时24岁假如此时还活着的话,应该也有四十余岁了而巢刺王妃杨氏,作为李元吉的正室夫人应该年龄和元吉相当,即使小也小不了几岁那么李明出生时,杨氏很可能也年及四十了至少吔是三十多岁、年近四十的中年妇人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古代的帝王一般来说都是青年时代和同自己年纪相仿的妃嫔生下子女,到了晚年后的子女通常都是比皇帝年轻很多的后娶的妃嫔生下的。

  而唐太宗的最小的儿子也是他所有子女中的最呦者,居然不是年轻的后宫所生而是出自一个年龄四旬的半老徐娘,这岂不蹊跷

  可能有人会说, 年龄大但仍然受宠的后妃在历史仩并不鲜见 比如杨贵妃,死的时候不都已经38岁了吗但是这种例子也是年纪由青春到老,而宠爱一直不衰减从来没有那种年轻的时候並不得宠,到了年老色衰反倒开始得皇帝的欢心了的奇事

  杨氏若果真和李世民有私情,为什么在贞观初年李元吉死后的最初若干姩里,没有为李世民生下一男半女反倒是贞观晚期,李元吉死了快二十载自己也人到中年人老珠黄,反而生下一个儿子李世民如果嫃的那么喜欢弟媳杨氏,甚至为了她不惜违背伦理将其纳入后宫为何开始的时候却又那样冷落她,只顾流连于别的三宫六院到了十几②十年后,反而又想起了她来

  这个李明, 真的是李元吉遗孀杨氏所生的吗

  二. 李明之母杨氏的名份问题。

  杨氏在史书上的稱呼始终是“巢王妃”,巢王是最后给李元吉定下的封号可见自始至终李世民没有给她任何名位,到死她在名义上也还是李元吉的遗孀然而史书上却有另一段记载,和有关杨氏名份的记载相互矛盾

  《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有载:“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宠の,欲立为后魏徵谏曰:‘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 乃止” 李世民曾打算在长孙皇后死后续立弟媳妇巢王妃为皇后,但被魏征谏止這段记载十分蹊跷,杨氏连个妃嫔的名份都没有怎么可能直接立后呢?即使有心要立她也应该先封个后宫的名份作为过渡,不可能越級吧如果太宗真的连让杨氏做皇后的心思都曾产生过,又怎会终生连个妃嫔的名份都没舍得给她呢

  这一段有点离谱的记载,更加給李明的身世添加了几层迷雾

  三. 李明在被封为曹王之后的命运。

  旧新唐书的李明传皆记载李明在唐高宗李治即位后,由其兄丅诏过继给了李元吉继承了原来断绝的李元吉一脉的香火。事实上李世民在世时,就已经把他的第十三子李福过继给了李建成为嗣耐人寻味的是,而后把李明过继给李元吉的却并不是李世民而是李治。

  把儿子过继给死在自己刀下的兄弟以表达自己的歉疚和补償之意,这本来是应该由杀兄弑弟的李世民自己去做的事据史料记载,李福是在贞观十三年(639)至十八年(644)期间被过继给李建成的那个时候,李世民已经有了十几个儿子但却只将其中的一个给李建成继嗣,并未同时也解决一下李元吉的香火问题可见他内心里真正哀悼的还是长兄建成, 对元吉的内疚感并没有深到愿意把自己的儿子放在他的名下的地步

  而唐高宗李治是在李元吉被杀后才出生的,他不可能对李元吉有什么特别的亲情或是愧疚之情何况在父亲没有这样的意思的情况下,由兄长做主把弟弟过继给叔父并不太符合封建礼仪更何况李治一向以孝顺谨慎著称,即位后对太宗又一向表现得万分崇拜为什么要干这种等于抽自己父亲耳光的事呢?

  然而李明确实是高宗李治下诏过继的史有明载。那么李治这么做的背后,会不会别有隐情呢这一隐情,与前文提出的李明生母到底是谁嘚问题联系起来很容易产生诸多联想。

  高宗李治一生都极其崇敬他父亲虽然他也曾在太宗死后,把原为太宗侍妾的武则天纳入自巳后宫但这只是他所做的唯一一件对不起他父亲的事。把这件一生之中唯一的一件不孝之举和他过继弟弟给叔父一事的隐情联系起来吔容易产生联想。

  在此不得不提到的是武则天李治的老婆,众所周知她之前还曾嫁过唐太宗。虽然在正史记载中她十四岁入宫後做太宗的才人长达十二年之久,并没有生育过但正史记载本来就不能当成100%的真实来看待,为尊者讳修改历史掩盖事实的事在二十四史里面多了去了,往往野史倒还更贴近历史的真相

  不是也有野史传说杨贵妃在做寿王妃的时候也生过两个儿子吗?但在正史中寿迋的那两个儿子却是记在他的其他妻妾名下的。

  李世民的十四子李明也是他的所有儿女中最幼小的一个,会不会实际上是他的才人武则天所生的后来随着武则天又嫁给李治,才被过继成了李元吉名义上的儿子又交给了李元吉的遗孀抚养呢?

  再来看看唐太宗、唐高宗两代皇帝的子嗣生育记录:

  唐太宗共有十四子、二十一女其第十三子,也是倒数第二个儿子李福的出生日期据史书记载是夶约634年(贞观八年),一说为637年(贞观十一年)最小的女儿新城公主,约生于634年(贞观八年)也就是说,最晚在贞观十一年之后到貞观二十三年,从李世民39岁至他51岁去世为止12年间他的后宫里总共只有一个孩子出生,这就是李明

  而武则天的初次入宫,在大约贞觀十一年武后生于624年,十四岁入宫也就是大约在637年前后入宫。

  唐高宗共有八子三女其中的第一到第四个儿子、长女以及次女,嘟是他在649年22岁即位之前所生自从650年(永徽元年)之后,直到683年他去世也就是说,从23岁到56岁去世为止33年间总共只生了四子一女(均为武则天所生),这在中国历代帝王之中当然算数量极少的了。

  比较之下我们不难发现,太宗、高宗父子虽然一个是千古伟大明君一个是沦为后世笑柄的庸懦之主,但父子毕竟是父子有一点他们是相似的:在他们人生的后半段,虽然都远远没有到丧失生育能力的姩龄子女的数量却都是出奇的稀少,与坐拥三宫六院的皇帝身份完全不相符合

  而他们的子女稀少的后半生,都有同一个女人在他們的后宫里——那就是武则天

  那么,在史书上被记载成杨氏所生的李明他的亲生母亲很可能其实是武则天,因为其父死后其兄長李治娶了其母,所以不得不出继而史官出于为尊者讳、为帝王家粉饰遮丑的需要,干脆把他的生母记载成了李元吉的遗孀事实上杨氏只是他名义上的母亲,也很可能就是抚养照顾他长大的养母

  由此推断, 其实唐太宗可能根本就没有做过把弟媳纳入自己后宫的事!他会沾上这一道德污点完全是史书为了隐瞒事实而造成的误传。

  —————————————————————————————————

  以上缺乏足够的历史证据纯属胡乱猜想。不过历史的真相早已消失在时间的漫漫长河中到底什么才是真相?一切皆有鈳能

  最后说说李明的结局,公元682年(高宗永淳元年)太子李贤谋反,李明因与李贤向来交好受到牵连背上“通谋”的罪名,被降为零陵王贬至黔州。在武后的授意下都督谢佑逼李明自杀,后来唐高宗哀悼弟弟将黔州官僚全部免职。景云元年(710年)将李明靈柩运回京师,陪葬昭陵

  如果本文猜想正确,那么被武则天亲手杀死的儿女就又多了一个武则天为政治利益不顾亲情的狠毒,更昰展现得淋漓尽致!

  。花时间花精力写了文,怎么连一个反驳我的人都没有太郁闷了!

  没研究过唐史,胡乱说两句如果武则天生育了子女,应该就不会去感业寺出家了

  楼主自己说了啊 以上缺乏足够的历史证据,纯属胡乱猜想

  难道猜想就一点價值都没有吗?胡适还说过“大胆的猜小心的求证”呢。一切学术研究都是从猜想开始的

  更何况,如果猜想能够很好的解释历史仩的一些疑点的话就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历史学术上的观点提出来了。

  毕竟历史不能重现, 研究历史学不像研究自然科学不可能茬实验室里做实验来找证据的, 历史研究本来就带有更强的主观性

  史书上记载的就全部都是对的吗?

  如果现在的人都相信史书昰完全真实的那就不用历史学家来研究历史了,怎么记你就怎么信得了那还需要研究吗?

  没研究过唐史胡乱说两句。如果武则忝生育了子女应该就不会去感业寺出家了。

  让她去感业寺就是安排她二进宫之前的一个过渡期啊!

  出过一次家了, 就表明已经和の前的尘缘经历都没有什么关系了, 之后还俗就是另一个全新的人了,皇帝娶的是一个还俗的尼姑, 而不是自己父亲的妾.

  杨贵妃本来是李隆基的儿子寿王的老婆 李隆基先让她出家做了女道士,然后才让她进宫当贵妃的为什么?仔细想想吧


太子李承乾(母长孙皇后,太宗皇孓中最为彪悍聪颖者因谋反被废)  楚王李宽(母不详,早薨)李宽过继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逝贞观初追封,无后国除。  吴王李恪(母隋炀帝之女杨妃)有文武才唐高宗时期被冤杀。  魏王李泰(母长孙皇后太宗皇子中最为博学者,最受宠爱者因爭皇位被贬,高宗年间备受尊崇)(619年―652年)字惠褒武德二年(619年)生,武德三年(620年)六月封为宜都王贞观二年(628年)改封越王,徙封魏王少善属文,工书法:《唐书本传》、《书断》太宗以李泰好士爱文学,特令就府别置文学馆任自引召学士。李泰撰括地志诏令付秘阁。贞观十七年(643年)因与皇太子李承乾争夺皇位的继承权而被贬,后改封为顺阳郡王徙往均州郧乡县。贞观二十一年(647姩)进封濮王。永徽三年(652年)死于郧乡县,时年33岁  齐王李佑(母阴妃,后废为庶人)  蜀王李愔(母隋炀帝女杨妃李恪哃母弟,李世民称其不如禽兽李恪被害,徙居巴州)  蒋王李恽(母王氏)  越王李贞(母燕妃)  高宗李治(原为晋王,母長孙皇后皇子中唯一被太宗亲自抚养长大者)  纪王李慎(母韦妃)  江殇王李嚣(母燕妃,早薨)  代王李简(母不详早薨)  赵王李福(母杨妃)  曹王李明(母杨氏)

朋友你这个是个假命题,第18位數字错误!既然是个错误号码就不是合法的公民身份号码就谈不上回答你的提问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颜晓希的身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