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之后历史上的独孤家族族为什么就突然间销声匿迹了

独孤伽罗(隋文帝杨坚的皇后)_洛阳隋代人物专题
您现在的位置
[][公元544年-602年,隋文帝杨坚的皇后]
  独孤伽罗(544年―602年9月15日),别名庄严,鲜卑族人,的皇后。十四岁嫁给,后家道中衰,周隋交替之际,辅佐开创隋朝基业,隋朝开国后封为皇后。独孤伽罗对盛世开皇贡献之大,宫中并尊帝后为“二圣”。独孤伽罗与隋文帝恩爱有加,“誓无异生之子”,但是妒杀尉迟女导致独孤皇后背上了千古第一奇妒之名。二年八月皇后崩逝,在位二十二年,谥号文献皇后,葬于隋太陵。  人物生平  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是生活在我国南北朝、隋朝时期的一位杰出女性政治人物,为隋文帝朝政治系统核心人物。在皇后积极参与和协助下,隋文帝北御突厥、陈朝,一统,使得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动荡0近四百年的南北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逐步融合发展,从而开启了隋唐盛世。  独孤伽罗不仅在政治作为上可圈可点,其本身也是一位具备鲜明个性的历史人物。她既有鲜卑女子的英气妩媚、大胆真率,又有汉家女儿的优雅聪慧、柔情体贴,隋文帝杨坚对其可谓言听计从、迷恋终生。夫妻俩五儿五女、一母同胞;同居共寝、并辇上朝;朝夕相伴,情深意长,六宫常年虚设。独孤皇后去世后,隋文帝一下失去了生活的重心,不到两年也随之离开人世。临终前,隋文帝仍然希望能够在地下永恒的世界里和妻子重逢。生死相随,夫妻情深,无过于此,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可谓创造了中国古代帝王后宫生活的奇迹。  名门淑女  西魏大统十年(公元544年),秦州刺史、河内郡公喜得第七女。当时社会普遍崇佛,也不例外,他给女儿取了一个极富佛教色彩的名字:伽罗,梵语为Tagara,意为香炉木、沉香木、奇楠香。谁也不曾料到,三十七年后,这个女孩将会掌控中国历史走向。  小伽罗的祖辈为依附拓跋鲜卑政权的代北匈奴贵族,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父亲独孤信在北魏六镇起义时以自身军功登上政治舞台,助开创霸业,位列西魏八柱国、大司马,北周时进太保、卫国公。因容貌俊美风流,号“独孤郎”,留下“侧帽风流”典故;母亲崔夫人出自清河崔氏定著六房之一的崔氏,为北魏永昌太守崔稚崔彦珍之女。清河崔氏是中古时期首屈一指的汉族政治文化门阀,世代重视德业儒教和文化传承,人材辈出,家族成员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立下过汗马功劳。  匈奴、鲜卑等民族有母系遗风,旧俗“妇持门户”,《颜氏家训?治家篇》说,“邺下风俗,专由妇人主持门户,诉讼争曲直,请托工逢迎,坐着车子满街走,带着礼物送官府,代儿子求官,替丈夫叫屈,这是鲜卑的遗风吧!”由于礼法束缚较弱,北朝妇人发挥才能成为一种社会风气,独孤伽罗就是从这种风气里产生出来的杰出人物。同时,其母崔氏又为小伽罗烙上了深刻的汉文化印记。清河崔氏是一个学识深厚的文化世族,家族的文化教养在伽罗身上也有相当程度的体现,史载文献皇后“雅好读书、识达今古”、“见公卿有父母者,每为致礼焉”。独孤伽罗身上既有父系游牧民族之独立英气,亦有母系汉文化之谦和,本身便是民族大融合之时代产物,是汉化了的鲜卑人。  伽罗生长的年代,中华大地0为几个对立的政权:东魏、西魏和南朝,诸政权之间战争频繁爆发,社会长期不得安定。出生于掌握核心政权的顶级权贵家庭,让聪慧的少女视线超出闺阁,锻炼出了不一般的勇气和胆识,开始关注这个特殊时代的天下局势与命运。  缘定三生  元年(公元557年),独孤信看中了老友的嫡杨坚相有奇表、气质非凡,于是把十四岁的独孤伽罗嫁给了他。杨坚时年十七,小名“那罗延”,意为金刚力士。他性格深沉稳重,外表木讷而内心有大气魄,因从小在寺院长大,又养出了一股与众不同的威仪风姿。这是一桩门当户对的贵族亲缘联姻。  少年郎杨坚此时初入仕途,又得配佳人,踌躇满志正欲有所作为,但命运和他开了个大玩笑。杨坚和伽罗结婚前夕,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十月,西魏、北周的实际缔造者、关陇集团的核心凝聚人物去世,遗命其侄辅政。在其主导下,宇文家族取代了西魏政权,政治态度倾向西魏且位高权重的独孤信立场微妙。  小夫妻婚后月余,独孤信与北周权臣政斗失败被逼自尽,势力流散,妻儿也受牵连流放到蜀地多年,独孤家族从此退出权力中心,家道中衰。因杨家不肯依附宇文护,再加上与独孤信联姻的这层关系,导致杨坚不幸遭到池鱼之殃,他备受猜忌,连续八年原地踏步不得升职,甚至不时有性命之忧。  政斗的残酷阴影却没有影响这对小夫妻的感情。和杨坚的姻缘使独孤伽罗保留了贵族身份,免遭流放之罪,而家门巨变的阴影,又让丈夫对她更为爱怜有加。少年男女两情相悦,又有建功立业的共同理想志向。情到浓时,夫妻俩誓无异生之子,相约白头,永不变心。杨坚夫妇相继诞育有五子五女,携手走过了近五十年人生风雨。在杨坚一生风云诡谲的岁月中,爱妻伽罗始终是他最亲密的爱人、知己、智囊和精神支柱。  政治继续在杨坚夫妇面前充分展现其隐秘和黑暗的一面。宇文护攫取政权、废掉孝闵帝、毒死明帝,他那阴冷的目光不时瞄向杨家这条似乎也不太稳固的船,着实令人森然可怖。杨坚和妻子不得不相互鼓励,互商对策,以期逃避宇文护怀疑的目光,伽罗也一直保持低调谦恭作风,尽量为丈夫消祸。  所幸由于北周生存环境形势严峻,北有突厥骚扰侵犯、东有北齐虎视眈眈、南有南朝趁火打劫,杨坚的父亲骁勇善战,在北周一直拥有相当的地位。杨坚的两个弟弟也相继和宇文皇室联姻,二弟娶了宇文泰外甥之女尉迟氏、三弟杨慧娶了周武帝之妹顺阳公主。杨坚夫妇在父亲的大树羽翼之下暂得保全。  骑兽之势  父亲杨忠去世后不久,北周天和七年(公元572年),隐忍多年的周武帝突然发动政变,铲除了权臣宇文护,杨坚夫妇终于松了一口气。由于杨忠为北勋,父子俩又不曾依附宇文护,周武帝特意礼聘杨坚的长女为其皇太子之太子妃。  但阴影很快又笼罩在杨坚头上。因为杨坚相有奇表、气质突出,周武帝腹心臣僚王轨和齐王对他有所猜忌,劝周武帝尽早除他,所幸周武帝并不信相面之言,杨坚行事也更加谨慎。周武帝倾全国之力吞灭了长期对峙的老对手北齐,为统一中国做准备时,却得病英年早逝,其子即位,是为宣帝,成为皇后。  周宣帝上台后,一反其父励精图治作风,行为乖张暴戾。为了抓紧权力,其引入岳父杨坚辅政。而杨坚虽然跻身到了政治权力最高阶层,但这位女婿实在凶狠残暴,他收拾了一批宗室、大臣后,又把目光投向了岳父。宇文S一反成制相继册立四个皇后,与元配皇后杨丽华并匹;旋而,又欲赐杨后自尽。在杨家面临帝王的不测之怒、家族命运悬于千钧之重之时,危急关头,独孤伽罗一展其北方妇女的坚强风慨,毅然闯宫“诣阁陈谢,叩头流血”,使杨后得免于赐死之难而家族得免于株连之厄。  杨坚再度处于朝不保夕的危局,正谋外放试图保全性命时,长期处于非理性生活状态的宣帝在即位两年后暴病而亡。这时宣帝之子静帝年方九岁,最高皇权陷入真空。宣帝幸臣、矫诏引外戚杨坚入宫辅政,试图通过操纵他掌控最高权力。  周宣帝的暴死几乎是命中注定让杨坚夫妇出头的机会。杨坚和独孤伽罗的人生始终都在政治险恶的惊涛骇浪中度过,由此也积累下了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通过一番斗争,杨坚反制住宣帝幸臣,控制了中央权力中枢。此时,杨坚遇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生死抉择,他可以保存年幼的周帝,做一个掌握实权的权臣,减少北周旧臣的反对;也可以趁机取而代之代周自立,但这对根基薄弱的他来说,实在是一件一步不慎身死族灭的危险之事。何去何从,杨坚犹豫不决。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独孤伽罗派心腹入宫向丈夫进言:“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她很可能吸取了宇文护的教训,与其做权臣身败名裂,不如干脆自己当皇帝,改朝换代、成一世之雄。妻子一句话点破了杨坚的处境,也给了杨坚最大的支持和鼓舞,他顿下决心:开基立隋。关键时刻,独孤伽罗巾帼不让须眉,表现出了果敢善断的政治家气魄。  盛世开皇  隋开皇元年二月十四日(公元581年),杨坚即皇帝位,建立隋朝,三天后即册独孤伽罗为皇后,从此夫妻呕心沥血为隋帝国的强大发展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心智与心血,独孤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对君主终生保持有强烈影响力的后妃 。独孤皇后通达书史,聪明过人。每次隋文帝上朝,她必与之同辇而行,至殿阁而止,派宦官跟随而进沟通联络,“政有所失,随则匡正,多有弘益”。待到文帝下朝,她早已在等候,夫妻“相顾欣然”一起回宫,同起同居形影不离。在平常生活中,她一有闲暇便手不释卷,学问不凡。隋文帝对这位爱妻是既宠爱又信服,几乎是言听计从,宫中同尊帝后为“二圣”。所以,开皇年间的政治决策,很难分得清哪些是隋文帝的主意,哪些是独孤皇后的的主意,而她的政治影响力也不仅限于影响隋文帝而已。  高飧盖自词嵌拦滦偶业谋隹停诙拦录衣淠咽保呒乙廊缓投拦禄屎蟊3至饲酌艿牧担獾牟鸥珊推返露己艿枚拦禄屎笊褪叮蚀罅ν萍龈逦牡邸K裕彼逦牡劢ㄋ逯酰土⒓次灾厝巍6馕痪邮赘ㄊ嗄辏啻握畏缋耍贾章南杖缫摹⒉欢缟剑桓鲎钪匾脑蚓褪撬卸拦禄屎笳庖患崆靠可剑灾了逦牡郯阉奔胰丝创8獾匚坏奈裙蹋运宄哂兄卮蟮囊庖濉;谎灾饽芄辉诟丛拥恼尉置嫦伦畲蟪潭鹊厥┱贡Ц骸⒎⒒硬鸥桑倘挥欣涤谒看蟮母鋈四芰Γ牵拦禄屎笤诠械闹С钟胄Φ币彩侵匾蛩亍  在爱妻独孤伽罗的辅佐和支持下,隋文帝迅速稳定了政局,领导着以高馕椎哪艹几山强剂艘幌盗写蟮独跋焐钤兜娜娓母铩K紫然指春褐疲⑵鹨院何幕鞯嫉囊馐缎翁砟睿槐逼仆回剩匦陆⑵鹨灾性醭诵牡亩枪收涡轮刃颍陈朝,统一了0将近四百年的中华大地,并且使政治上长期0导致经济、文化0的南北方初步开始融合;改革官制,正式确立分工明确的以三省六部为主体的中央官僚体系;开创科举制度,开始了打破世家门阀垄断政治、文化资源第一步;修订律法,废除大量酷刑,制定出影响之后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法制建设的《开皇律》,首创死刑三奏而决制度;休养生息,减轻农民负担,文帝时期朝野丰足,隋朝国富程度历代瞩目……隋文帝完成的这一系列定万世之基、成富国强兵的宏大伟业,在职官、礼法、经济、文化、军事、公共工程等各个方面都有突出表现,深远地影响了之后的唐朝以及未来一千多年封建王朝的发展,史称“开皇之治”,独孤皇后对此功不可没。  废易青宫  开皇末年,独孤皇后在废长子皇太子立次子晋王的储君决策问题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隋文帝夫妇曾对长子皇太子寄予了很大的期待。但杨勇向来行事率性、不拘小节,与隋文帝夫妇一贯的作风相冲突。杨勇喜好声色,而东宫没有嫡子,尤其是不善待太子妃引起了独孤皇后强烈不满。杨勇这一系列行为严重违背了独孤皇后重视嫡长、重视世家门阀联姻关系、保证宗法权力的稳定过渡的政治理念,其后太子妃暴死更是加深母子裂痕,独孤皇后开始虑及身后权力转接的大政。  夫妻俩向来喜爱的次子晋王,才智出众、素有抱负。杨广不仅在平陈统一战争中表现突出,之后在镇守期间为稳定刚刚统一的局势颇有成效、政绩突出。杨广“阴有夺宗之计”,苦心经营多年,他虽位高权重,但始终表现得作风简朴、不好声色、礼贤下士、谦恭谨慎,由此赢得了朝野赞颂和隋文帝夫妇的欢心 。在皇太子和晋王表现此消彼长的权衡下,独孤皇后终于狠下心来,利用自身强大影响力策动了开皇世的易储大政。上以动至尊视听,下以揽权臣智力,竭其权智终至完成其“外预朝政”的最大之作。  但她无法料到的是她和文帝寄予厚望的杨广事实上务功之心强烈。因其急功近利、刚愎自我、行政刚猛,虽成就了隋帝国四海之威、大运河流波千年,但同时内削勋贵造成统治阶级离心叛变、对外用兵无度威信大失、对下滥用民盗蜂起,从而导致富强的隋朝二世而亡,因此不少史家学者也把隋亡责任归咎给独孤皇后。  客观来说,虽然独孤皇后参与选择的太子杨广最终被历史确认未能担当起让大隋久安的重任,但是,他的失败主要是当上皇帝以后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好大喜功的结果。他的这种性格,在当皇帝之前并未充分暴露。仅以当时的情况而言,独孤皇后和隋文帝选择杨广,并没有什么错误。 独孤伽罗易储是从为了巩固新的政权统治、维护本集团利益起点出发来考虑的,而不是一己之私。唐修《隋书》简单地将她的行为曲解为“心非均一,擅宠移嫡”的儿女私情,显然是不合理的。在传论中批斥独孤后的逻辑起点乃在于取而代之的杨广,杨广为帝自有其前后功过之辨,我们不能因为隋朝最后灭亡在杨广手中而以此作为贬斥独孤皇后的依据。  哀荣至极  隋二年(公元602年)八月二十四日午夜,独孤皇后于宫奄然而逝,这对垂暮隋文帝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她的死标志着其大展宏图时代的结束。皇后崩年五十九,“年过五十不称夭”,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也不算低寿。然而时年六十二岁,和她整整做了四十五年夫妻的隋文帝仍像个热血冲动的热恋少年,纵情而放肆地追怀着他深爱的妻子,其用情之深、思恋之苦,实在让人不忍卒读。  也许是皇后从病发开始起,隋文帝早已失魂落魄得人尽皆知。皇后刚刚去世,非于把握上意的著作郎立刻-安慰文帝称:皇后是圣德仁爱的观世音菩萨下凡,她的死亡只是在诸天-的迎接中归位而已。隋文帝读后,“且悲且喜”。另一位天竺高僧同样声称皇后是被诸-迎接到西方阿弥陀净土,悲喜交集的隋文帝激动之下赐物两千余段。这种数额的赏赐一般只有身死王事、忠义节烈立下巨大功劳的人才能得到。要何等深厚的恩爱之情,才会让他傻傻地用这种不经之语来-自己。  独孤皇后的丧事规格之高,是异常罕见的:皇后丧事由隋朝尚书左仆射(也就是宰相)亲自负责。不仅要统筹安排丧葬各项事宜,而他身为宰相居然带着人马日晒雨淋,亲自到荒郊野外之中为皇后寻找福地。不仅如此,选好地址为皇后建设山陵时,杨素也始终坚持在第一线,凡事亲力亲为、辛苦不已,连隋文帝都被他感动了。隋文帝后来在表彰杨素的诏书中称,杨素为皇后寻访山陵办后事的功劳,比他南征北战平戎定寇的功绩还重要。杨素是平陈统一全国的一支主力,之后又转战江南各地两年多平叛,而且开皇末年数次出击突厥。也就是说,在隋文帝看来,皇后等同于他的人生功业。  皇后的丧仪史书没有记载细节,不过从佛教典籍里透露的一鳞半爪,可以想象当初葬礼的盛大。根据《续高僧传》等记载,“献后之丧,福事宏显”。皇后去世后,隋文帝即召高僧大德五十余人进宫,在皇宫内举行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宏0会超度皇后亡魂,然后又讲《净名经》(即《维摩诘经》),皇太子杨广亲临听讲,参加的大德皆为“四海宗师,一时翘楚”。据《续高僧传》记载,有善权、立身、智脱、慧海等。此外,汉王从晋阳带回高僧志念,自为施主,为母亲经营法祀。的国清寺也为大行皇后举办法事祈福超度,隋文帝厚加赏赐。  隋朝为独孤皇后上谥号为“献”,根据《逸周书》对谥法的解释,献者:聪明睿智曰献、贤德有成曰献、智能翼君曰献。同年闰十月,隋文帝又做了一件相当震撼的举动:晚年迷信、已经62岁的他,决定亲自为妻送葬。术士萧吉劝谏和告诫道:“根据阴阳书,皇帝今年送葬对自身是不利的”。隋文帝却置之不理。垂暮的他冒着严寒亲自奔波了数百里把爱妻送到太陵陵园。当初他把14岁的小新娘伽罗接回来,她从此成为了他血肉相融的一部分,如今阴阳两隔,他要陪着心爱的伽罗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仁寿四年七月,隋文帝病逝,十月帝后合葬太陵。大业年间,曾在太陵立寺为父母祈祷冥福 。太陵位于今天省市区三原上的五泉镇王上村,陵寝至今犹存。经过考古勘探,证实了太陵确为文献所记载的“同坟而异穴”,也即帝后各自拥有独立墓室,位于同一封土之下。这表明礼制在尊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地位时,同时也注重家庭关系。  此情不渝  关于丧妻后的隋文帝,史书浓墨重彩渲染他和两位南国佳丽之间的香艳放纵。-究竟如何,让我们穿过一千五百余载的漫漫光阴,搜寻到被尘封在发黄故纸堆里的那些锥心泣血的爱恋吧。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古往今来最动人心魄的情语莫过于这一句。不是沧桑阅尽,不到晚霞朝露,又怎知情最难留、情之沉重?  自从开皇十五年岐州仁寿宫修成后,隋文帝夫妇就喜欢上了这座避暑离宫。从开皇十七年开始,隋文帝和皇后每年都是春天离开大兴去仁寿宫避暑,秋高气爽的九月底再回京城,甚至他们夫妇俩都是相继去世于此地。但皇后去世的第二年,仁寿宫空空荡荡,夫妇俩双飞双栖的情景已成往事。仁寿三年,文帝整年都呆在京城皇宫,不忍去爱妻离世之地触景伤情。  这一年,也就是在史书记载所谓“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俱有宠”,文帝为其“所惑”的时候,隋文帝却一反自己勤俭朴素的作风,为纪念笃信佛教的爱妻独孤伽罗,并为其祈祷冥福,耗费巨资修建了一座天下最大的禅定寺。由于该寺规模太过壮丽,一直到隋炀帝时期才完工。禅定寺占地900余亩,面积60多万平方米,现今的故宫面积也不过72万平方米,史料亦称禅定寺“周闾等宫阙”。根据《志》等文献记载,禅定寺有一座“骇临云际”、百三十尺、周回一百二十步的七层木塔。“按唐尺折算,百三十尺约合100米,周长一百二十步约合72米。对比现存至今的唐代砖塔大雁塔高64米,小雁塔高45米,而木结构塔高达百米,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佛教典籍记载,禅定寺建筑“堂盘万础、殿堂高竦、房宇重深、复殿重廊、连甍比栋、幽房秘宇”,园林建设得“如天苑”,时论都认为隋文帝修建这座寺院“工费极殚”,实在是奢侈太过。禅定寺不仅在当时是“举国崇盛莫有高者”、“天下伽蓝之盛莫与于此”,直到两百多年后的,他仍然认为禅定寺的规模和气势是“天下梵宫,寡匹”。隋大业元年(607年),隋炀帝在禅定寺西为父亲隋文帝立大禅定寺祈福,规模建制与禅定寺完全一样,亦建有高度相埒之木塔。唐武德元年(618年),因为隋文帝曾自立法号称“总持”,又呼独孤皇后为“庄严”,故改二寺名为“大总持寺”、“-严寺”。  隋文帝一边建设禅定寺为皇后祈福,同时下诏有司备礼,诏全国各地120个大德高僧及其弟子赴京入住该寺。这是佛教史上一次大规模的交流盛会。据《续高僧传》载,隋文帝召入禅定寺的高僧有荣法师、昙藏、、慧超、昙伦、明驭、法喜、慧斌、慧继、保恭、志念、慧因、净辩等。因为全国各地众多高僧的汇集,禅法、三论等同时讲习,各派交融,学风浓厚,禅定寺俨然成为大中一大佛学中心。  不久之后,隋文帝的爱孙豫章王把中国唯一一颗佛牙舍利献给祖父,隋文帝又把其供奉到追念皇后的禅定寺,并且派高僧法喜负责保管:“有佛牙舍利,帝里所珍”。唐朝末年,起义军攻入,逃跑到蜀地之时,仍然不忘带上这颗佛牙舍利,其珍贵可想而知。佛牙舍利几经流离,现今保存于西山灵光寺,已经是世界级的圣物了。  宫里追念皇后的佛事活动仍然在继续,文帝不仅亲临,而且陪着僧人们进行完全程。根据《续高僧传》记载,在一次进行为皇后述忏的佛事时,在场的文帝想起爱妻内心伤痛,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  独孤皇后去世才一年多,丧妻后失魂落魄精神不振的文帝也一病不起了,临终前,时日无多的老皇帝温柔地抚摸着皇太子的头,对负责营建山陵的大臣又似嘱托又似自白说了这样一段话:“你曾经安葬了皇后,如今我也要死了,你同样要用心安置。嘱咐这么多是为什么呢?只是因为忘怀不了皇后啊!如果灵魂真的有知觉,一定要让我们夫妻在黄泉之下团聚。”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文帝去世后,根据其遗愿与皇后合葬。  世事几度变迁、千年风云变幻,满座的宾客早早散了、巍峨的宫殿已成废墟,煌煌帝业化作薄薄几卷残章,是非功过任由他人评说。只有关中平原一个寂寞的荒冢中,夫妻相守历历千年。一千四百余年前,英雄和美人热烈而真挚的爱,纵使青史成灰,不灭。  历史评价  等《隋书》:①“后初亦柔顺恭孝,不失妇道。”;②“贵戚之盛,莫与为比,而后每谦卑自守,世以为贤。”;③“后每与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宫中称为二圣。”;④“后颇仁爱,每闻决囚,未尝不流涕。然性尤妒忌,后宫莫敢进御。”;④“二后,帝未登庸,早俪宸极,恩隆好合,始终不渝。文献德异鸠,心非均一,擅宠移嫡,倾覆宗社,惜哉!《书》曰:‘牝鸡之晨,惟家之索。’高祖之不能敦睦九族,抑有由矣。”  《北史》:①“后雅性俭约。”;②“后雅好读书,识达今古,凡言事皆与上意合,宫中称为二圣。”  周昙:“腹生奚强有亲疏,怜者为贤弃者愚。储贰不遭谗构死,隋亡宁便在。”  [以上内容由"sosomagic"分享。]
人物关系:父亲: (~)
西魏、北周将领丈夫: (~)
中国十大皇帝公公: (~)
外孙: (?~)
儿子: (~)
隋朝皇帝儿媳:
孙子: (~)
曾孙: (~?)
隋朝睿宗顺皇帝 (~)
曾孙: (~)
中国古代十大昏君 (?~)
隋朝皇帝 (~)
相关影视:电视剧《》 2013年
饰 独孤伽罗
同年(公元544年)出生的名人: (~)
十七史百将传
隋朝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隋朝著名将领
同年(公元602年)去世的名人: (~)
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独孤伽罗相关排名?
同时期历史人物
????????????????????隋代人物专题????隋代相关影视剧??凋落的红颜:中国历代后妃往事 : 一父同胞的三国三后——北周明帝独孤后(长女)、唐高祖李渊母元贞太后(四女)、隋文帝独孤后(七女) 二、意外而来的皇后——独孤明敬_熊肖春_在线阅读_九九藏书网
& 一父同胞的三国三后——北周明帝独孤后(长女)、唐高祖李渊母元贞太后(四女)、隋文帝独孤后(七女) 二、意外而来的皇后——独孤明敬
大将军是商王后----司母辛 妇好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宣太后芈八子谁又比谁更幸运——高祖刘邦妻吕雉、妾戚懿、妾薄姬 “文景之治”背后的婆媳——汉文帝妻窦氏和汉景帝妻王氏没有最苦,只有更苦——汉武帝的四位皇后拣了一个皇后当——汉宣帝的第三位皇后王氏红颜祸水——汉成帝刘骜皇后赵飞燕、昭仪赵合德姐妹 身份互换的妻与妾——汉光武帝刘秀妻郭圣通与阴丽华 名将之后——汉显宗孝明帝皇后马明德善始难善终——东汉和帝刘肇皇后邓绥乱世中的幸运儿——太祖武帝曹操妻卞氏(附曹丕妻甄洛、郭女王)在预言和传说中沉浮——三国之蜀昭烈帝刘备的妻子们两国两后在一身——晋惠帝司马衷、汉国国主刘曜皇后羊献容挽救东晋王朝的女人——晋康帝司马岳皇后褚蒜子两晋王朝的“另类”幸运后妃们平平淡淡才是真——南朝宋武帝刘裕继母萧文寿、妻臧爱亲好运不是永远的——宋孝武帝皇太后路惠男梦不到的人生——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保母窦保太后一父同胞的三国三后——北周明帝独孤后(长女)、唐高祖李渊母元贞太后(四女)、隋文帝独孤后(七女)二、意外而来的皇后——独孤明敬盛世牡丹——唐太宗李世民妻长孙皇后(附诸妃)唯一的女皇——唐高宗李治第二任皇后武则天殊途同归——唐中宗李显皇后韦庶人与昭容上官婉儿啼笑因缘——唐玄宗“贞顺皇后”武氏与贵妃杨玉环雪域女神——文成公主(附金城公主)生在乱世渐平时——宋太祖赵匡胤之母之妻(附后周两朝后妃)往事只堪哀——南唐后主李煜妻大小周后狸猫何曾换太子——宋真宗章献皇后刘娥断腕太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妻述律平辽国女将——辽景宗耶律贤皇后萧绰四帝之母——元睿宗拖雷妻唆鲁合贴尼与权力共生——那些政治斗争中的元王朝皇后们皇帝宝座后的糊涂帐——元顺帝与他的三任皇后大脚皇后——明太祖朱元璋妻马秀英夙世情仇——明成祖朱棣徐皇后盗子成名——明宣宗孙皇后情深不寿——明英宗妻钱皇后老妻少夫——明宪宗万贵妃殉葬迷雾——清太祖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从草原到紫禁城——清太宗皇太极妃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享福人福深还祷福”——乾隆之母钮祜禄氏雾锁坤宁宫——嘉庆帝与道光帝的皇后们最后的统治者——清咸丰帝贵妃叶赫那拉氏
一父同胞的三国三后——北周明帝独孤后(长女)、唐高祖李渊母元贞太后(四女)、隋文帝独孤后(七女)二、意外而来的皇后——独孤明敬两位柱国先后被害,孝闵帝更觉得大事不妙。他毕竟年青心急,不久又策划第二次诛杀宇文护。结果还是失败。虽然此后孝闵帝试图与宇文护搞好关系,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宇文护已经容不得他了。——当年九月,孝闵帝被堂兄废为略阳公,一个多月后被杀。宇文觉这年只有十六岁,称帝也好、治国也好,权力都掌握在堂兄宇文护的手里。这位小皇帝对专权的宇文护十分忌惮,而叔伯辈的几位柱国也深有同感。于是事件就发生了。而这一切在西魏恭帝四年(公元557)的时候宣告结束。独孤氏死后,宇文毓无心后宫,也没有再九九藏书网提立后之事,一年后他改“天王”为“皇帝”,也仍然追称死去的独孤氏为“皇后”。宇文护对堂弟顾念亡妻的表现看在眼里,再加上一向文质彬彬的宇文毓渐渐表现出对军务的关注,这就更引起了他的忌惮。宇文毓小名统万突,虽是长子却为庶出,他于公元548年受封为宁都郡公,时年十四岁。大概就在他封郡公后不久,大独孤氏就嫁给了他。独孤信选婿的眼光是很准的:宇文毓虽是庶出,但是人品出众,不但文采斐丽而且性情温柔敦厚。因此,独孤氏出嫁后,和宇文毓情投意合,夫唱妇随,生活安www.99lib.net逸。独孤氏去世不到两年,宇文护便向她的丈夫下了杀手。武成二年四月辛丑(公元560年),26岁的宇文毓被毒死,与独孤氏合葬。不久,独孤氏就郁恨成疾,去世之时,她仅仅当了两个月王后,谥明敬。继任的皇帝是宇文毓的弟弟宇文邕,他吸取了两位哥哥的教训,整整韬光养晦十三年,终于把宇文护杀掉。然而独孤氏并不因为自己成为王后,就忘却了宇文护的杀父之仇;再加上丈夫又处在宇文护的阴影之下随时有性命之忧,她就更是满怀愤懑。第一次做岳父,独孤信与铁杆兄弟宇文泰做了儿女亲家,将99lib.net长女嫁给了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这件事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最后独孤氏终于在丈夫称“天王”的第二年(公元558)正式成为王后。宇文毓成为北周第二任皇帝,谁能当皇后?宇文护心中有鬼,自然不敢也不愿让独孤信的女儿做皇后。然而在这件事上,宇文毓却异常的坚持。这不但是他为岳父抱不平,也是因为他和独孤氏少年夫妻一往情深,更重要的是,假如他表现出一丝的退让,那么宇文护就更容易将没有明确身份的独孤氏置于死地。即使出于保护妻子性命的意愿,他也一定要让独孤氏当上皇后。独孤信抛下家人来到99libonet西魏之后,宇文泰自然要关心他的个人问题。于是他娶妻又纳妾,生下了六子七女,儿女成人后婚嫁之事也就提上日程。独孤信身为柱国,愿意与他结为亲家的人满坑满谷。独孤将军遂心所愿,为女儿们都精心挑选了各方面都出类拔萃的丈夫。八柱国之一的赵贵不但对宇文护专权不满,多少还有几分为旧主魏帝抱不平,他联络独孤信,想要除掉废魏帝又专权的宇文护。谁知事机不密,被开府宇文盛告发。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北周开国后仅两个月,赵贵就被处死,独孤信在国中声望极高,宇文护不敢公然判罪也不敢株连他的家族,但是也仍然在一个99lib.net月后逼他自杀了。独孤信死时五十五岁。宇文泰是在头一年去世的,临终时他将家国都托付给了侄儿宇文护。谁也不知道叔侄俩之间到底都有些怎么样的密议,总之,宇文泰死了刚俩月,宇文护就让恭帝帝位“禅让”出来了。而且“效法尧舜”也学得很到家:新任的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就是西魏皇家的女婿,娶的是文帝元宝炬的五女儿晋安公主。随着宇文护势力被铲除,独孤家族再次振兴。孝闵帝死后,宇文护也没有自立为帝。与其说他没有那个想头,还不如说他没有那个胆子。他只想扶立傀儡当手握实权的太上皇,不想成为众矢之的。他选中了堂弟宇文毓为帝。努力加载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上的独孤家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