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尘不变的意思是什么一间一世一因缘是什么意思

一呼一吸一世界,一尘一世一因缘的意思_百度知道
一呼一吸一世界,一尘一世一因缘的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喜忧自扰…祸福自报!万事别强求!一切随缘!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新闻公告/NEWS
当前位置:
> 新闻公告
弹弹堂七夕活动一世一因缘
更新日期: &&&
来源:7k7k &&&
作者:7k7k-怒怒
活动一:七夕一世一因缘
活动时间:8月9日00:00&8月9日23:59
活动范围:弹弹堂全服
活动描述:七夕,我要与你牵手共同走进婚姻的殿堂,从此就是一生。
活动规则:活动期间,在弹弹王国完成婚礼的新人夫妇都将获得活动奖励,奖励只能领取一次.
活动奖励:
活动一:七夕一世一因缘
活动时间:8月9日00:00&8月9日23:59
活动范围:弹弹堂全服
活动描述:七夕,我要与你牵手共同走进婚姻的殿堂,从此就是一生。
活动规则:活动期间,在弹弹王国完成婚礼的新人夫妇都将获得活动奖励,奖励只能领取一次。
活动奖励:
装饰名称:我爱你
1、奖励发放次数以有效婚礼(第二次举行婚礼需要先离婚才算有效婚礼)举办场数为依据,奖励不可重复获得,以最高完成次数发放奖励。
2.单区的结婚最高大奖男女各一名,如结婚次数相同,以谁先完成结婚为判定,发放奖励。(最高奖励获得不能低于35次)
3、戒指有效期15天、装饰我爱你可续费。
4、奖励未经特殊说明均为绑定。
5、单次结婚奖励在您完成婚礼后立即发放到您的邮箱,结婚次&14、28、35的奖励、装饰物品在活动结束5-7个工作日发放。
6、结婚无需固定的玩家,男女各取结婚次数最多的为发奖标准。
活动二:520高级婚礼折扣开启
活动时间:8月9日00:00-8月9日23:59
活动范围:弹弹堂全服
活动奖励:
活动期间举办高级婚礼,可以获得珍贵的结婚纪念品:
小型婚礼(原价:32000点券,折后:12900点券)可获得:情定终生+1*1、金玉良缘称号卡*1(各属性+20)
中型婚礼(原价:131400点券,折后:52000)可获得:情定终生+2*1、金玉良缘称号卡*1(各属性+20)
大型婚礼(原价:520000点券,折后:191414点券)可获得:情定终生+3*1、情定终生称号卡*1(各属性+30)
2、活动期间,个人累计举办四次高级大型婚礼即可获得珍稀装饰&风情万种&&1(7天,绑定,可续费)。
3、弹友们参加高级婚礼还可获得系统赠送的大红包哦!
4、不同规模的高级婚礼参加人数不同。
活动三:商城折扣大放送
活动时间:8月9日00:00-8月9日23:59
活动范围:弹弹堂全服
活动奖励:
推荐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没有了
游戏评论/COMMENTS
下周更新爆料
新闻公告/NEWS缘生会寂门第一_华严经义海百门(并序)_百度阅读
华严经义海百门
1645人在读
缘生会寂门第一夫缘起万有。有必显于多门。无性一宗。宗盖彰于众德。分其力用。则卷舒之趣易明。览其玄纲。则理事之门方晓。今就体用而言。略分十义一明缘起二入法界三达无生四观无相五了成坏六示隐显七发菩提八开涅槃九推去来十鉴动静初明缘起者。如见尘时。此尘是自心现。由自心现。即与自心为缘。由缘现前。心法方起。故名尘为缘起法也。经云。诸法从缘起。无缘即不起。沉沦因缘。皆非外有。终无心外法。能与心为缘。纵分别于尘。亦非攀缘。然此一尘圆小之相。依法上起。假立似有。竟无实体。取不可得。舍不可得。以不可取舍。则知。尘体空无所有。今悟缘非缘。起无不妙。但缘起体寂。起恒不起。达体随缘。不起恒起。如是见者。名实知见也二入法界者。即一小尘。缘起是法。法随智显。用有差别。是界此法。以无性故则无分齐。融无二相。同于真际。与虚空界等遍通一切。随处显现无不明了。然此一尘。与一切法各不相知。亦不相见。何以故。由各各全是圆满法界。普摄一切更无别法界。是故不复更相知相见。纵说知见。莫非法界知见。终无别法界可知见也。经云。即法界无法界。法界不知法界。若性相不存。则为理法界。不碍事相宛然。是事法界。合理事无碍。二而无二。无二即二。是为法界也三达无生者。谓尘是心缘。心为尘因。因缘和合。幻相方生。由从缘生。必无自性。何以故。今尘不自缘。必待于心。心不自心。亦待于缘。由相待故。则无定属缘生。以无定属缘生。则名无生。非去缘生说无生也。论云。因不自生。缘生故。生缘不自生。因生故。生今由缘生。方得名生。了生无性。乃是无生。然生与无生。互成互夺。夺则无生。成则缘生。由即成即夺。是故生时无生。如是了者。名达无生也......
扫描二维码,继续阅读第二十四话 不二的心
已加入书签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第一章
世间因果 (一)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地藏菩萨本愿经》)  (二)    身体端正,影子也就端正;身体歪斜,影子也就歪斜。造了善因必定会得到乐果,造了恶因必定会得到苦果。    但是,世间很多事情看上去并非如此,往往作恶的人得到了财富地位,而行善的人却命运坎坷,这是因为:    一、现在所得的果报未必是今生所造,而现在所造的业因也未必今生受报,就好比今年所吃的谷米乃是去年所种的一样。如果宿世善缘已经成熟,此世虽然为恶,也会先享受福报。譬如欠债,急处先还。就好像虽然遇到灾年,但储备了粮食,则可以渡过难关。如果今年田园荒芜,则来年就会受苦(《业报差别经》)。    二、人心变化无常,行善之后能生退心,作恶之后能发忏悔,各种业果交互呈现,错综复杂。    三、善行与恶行不可能尽人皆知,古人很注重积累阴德(只有自己知道的善行),因此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因果报应有时隐微难测,就如浮于海上的冰山,我们只看见露出水面的部分,而它隐藏在水下的部分却巨大无比。    (三)    因果报应的理论为我们解答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要行善而不要作恶?    「要行善,勿作恶。」一切社会教化体系乃至神道宗教都这样教导世人。理由无非归结为外部原因:社会群体的共同利益乃至神的旨意。这难免有强加于人的色彩,尽管法律制裁和宗教惩罚都很严厉,作恶的人还是层出不穷。中国道家等人性论者则将善解释为人性的良知。但世人对人性是善是恶尚无定论,以人性作为伦理基石也很脆弱,何况在现代社会中,亲情、友谊乃至肉体都可以兑换成金钱,甚至有的人连命都不顾惜,更何谈良心?    世人的行为出发点是自身的利害关系,「这样做对我有利还是有害?」而因果理论的出发点刚好与此吻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作自受,共作共受。」把行为责任归于当事人自身,不借助任何社会力量和神意。将来是苦是乐,完全是自由意志的选择。人们完全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命运的主人。这避免了神意论、宿命论和机运论的弊端。(陈兵《生与死──佛教轮回说》)        1、因果律    米从哪里来?    佛的堂弟阿那律自幼在王宫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一点儿也不了解外面的世界。    一天,阿那律和跋提、劫宾那一起吃饭,主食是大米,三个小家伙就开始讨论米是从哪里来的。    劫宾那说:「米是从米缸里来的。有一次我溜到厨房,看见仆人们从米缸里盛出大米,洗过之后放在锅里蒸熟,然后盛给咱们吃。」    拔提说:「你别骗人了,缸里怎么会出米呢?米饭明明是从饭锅里出来的。」    阿那律说:「你俩别争了,我看你们说得都不对,米饭不是从碗里出来的吗?」    三个小伙伴相持不下,争得面红耳赤。(林明珂《佛陀十大弟子传》)    「眼见为实」,这是凡夫不相信因果的原因。    偷牛    有一个村子的人,共同偷了一头牛杀掉吃了。丢牛的人顺着牛的脚印找到了这个村子,向一个村民了解情况,问他:「我的牛在你们村上吗?」    村民回答:「我们这里其实没有村子。」    丢牛的人又问:「难道你们不是在村边的池塘分吃牛肉吗?」    村民回答:「没有池塘。」    「池旁有棵大树吧?」丢牛的人问。    「没树。」村民回答。    「偷牛时是在你们村东吧?」    「没有东。」    「你们偷牛的时候不正是中午吗?」    「没有中午。」    「就算没有村、没有树,但天底下怎么会没有东、没有中午呢?你的话没有一句可信,你们偷了牛是不是?」丢牛的人严厉地问。    村民只好承认。    愚人也是如此。掩盖罪过,不肯发露忏悔。但业因果报如影随形,就像地上的脚印,清晰可见,任何罪过都隐瞒不住。(《百喻经》)    果味    古时候有位大富长者,家中流行风寒,惟有形似槟榔的庵摩罗果可以缓解病情,大富长者就让没有染病的一位仆人到果园购买,特别叮嘱道:「告诉果园主人,多挑些熟透的甜果,没熟的不要。」    仆人来到果园。园主热情地接待他,说:「我这里的果子味道都很好,凡是摘下来的果子都是熟透的甜果,没熟的都留在树上,你只要尝一个就知道了。」    仆人说:「只尝一个怎么知道所有的果子都甜呢?」    园主劝道:「你想的虽然很周到,但果子如果破了皮,就不好再招待客人了。如果你执意要挨个尝,不甜的可以还我,甜的就不能退还了。」    仆人点头道:「这个办法很公道,那我就开始尝了。」于是他开始将庵摩罗果一一品尝。就这样,他买了一筐咬破了的庵摩罗果。    长者见了那筐果子,气不打一处来,全部倒掉了。    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肉眼虽不见,而自然遵循至理。世人听到因果的道理不肯相信,说:「除非亲身经历之后,我才相信。」等大限到来,业障现前,一切都晚了,就像那些果子一样被丢弃。(《百喻经》、《佛教故事大全》)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杀羊升天」    佛在王舍城时,一位屠夫向国王阿阇世提出一个请求:「大王每次遇到节日需要祭祀时,请把屠杀牲畜的工作交给我吧。」    阿阇世王问:「杀生的事很少有人乐意做,为什么你那么喜欢?」    屠夫回答:「我往世曾是穷人,靠杀羊度日,因杀羊之故,死后生天,享受天福。天上寿尽,又生为人,还是从事杀羊的职业,死后又生天上。就这样六次投生为人,都从事杀羊的工作,每次死后都生到天上。」    阿阇世王问:「就算真如你所说,你是怎么知道这些事的呢?」    屠夫回答:「我有知宿命的能力。」    阿阇世王心中疑惑:像他这样毫无修行的人,怎么能知宿命?于是便向佛请教。    佛说:「屠夫所说的都是事实。他往世曾遇到一位辟支佛,恭敬地瞻仰辟支佛的庄严容貌,生起善心,由于这一功德,使他得以六次生天享福,出生为人又能知宿命。因为敬佛的福报先行成熟,因此六次往返天上人间。杀生的罪业应受恶报,只是机缘尚未成熟,这次生命终结,福报也享尽了,他将堕地狱接受屠羊的罪报,地狱的罪报受完,他又要无数次投生为羊,一一偿还命债。他虽知宿命,但只能知六世宿命,所以误认为屠羊是生天的原因。」(《杂譬喻经》)    「天道无知」    从前,姑苏城有个姓尹的人,善于为别人打官司,门庭若市。    后来,他生了一个儿子,相貌俊秀,聪明绝顶。他良心发现,悔改以前的过错,不再给别人写那些言辞不实的状纸。    没过多久,他的儿子突然双目失明。    改邪归正反而遭此恶报,他因此非常愤恨,于是重操旧业。    不到一年,他的儿子复明了。    于是,他不再相信善恶报应,逢人便说天道无知。    他的儿子名叫尹明廷,顺治年间考中进士。几年后,在一次赴任途中遇到兵乱,全家人无一幸免。(﹝清﹞周安士《安士全书》)    桃李与蒺藜    春秋战国之际,有个叫子质的人在魏文侯手下做官。有一次,他得罪了魏文侯。这时,他培养提拔出租车、大夫、武官纷纷落井下石,在魏文侯面前大讲他的坏话。子质只好投奔北方的赵简子。    他对赵简子说:「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做培植人才的事情了。」    赵简子听了,很是奇怪,问道:「为什么呢?」    子质说:「我培植的人才在魏文侯那里,士、大夫、武将各占一半之多。现在,那些士在国君面前诽谤我,那些大夫用法律恐吓我,那些武将用武力威胁我。所以我不愿再培植人才了。」    赵简子不同意他的看法,叹了一口气,说:「你的话讲得不对。要知道,春天种植了桃李,夏天就可以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就可以吃到果实。如果春天种了蒺ji2藜li2,夏天不能摘取树叶,秋天得到的也只有刺。由此看来,关键在于种植什么。你培养的人没有选好,这怪谁呢?」(《韩诗外传》卷七)    无益的祈祷    一位名叫伽弥尼的青年前来拜访释迦牟尼佛。    他问道:「佛陀!人如果做了坏事,向神祈祷,可以得到幸福吗?」    佛没有正面回答他这个问题,反问道:「如果把大石头扔到河里,你向神祈祷,它会浮上来吗?」    伽弥尼摇头答道:「不会的,佛陀!」    佛说:「人如果造了恶业,即使向神祈祷,也绝对得不到幸福,因为恶业一定是会堕落的。」    佛又问伽弥尼:「如果把油倒在河里,你向神祈祷,它会沉下去吗?」    「不会的,佛陀!」    佛接着开示:「所以,人如果造了善业,即使你向神祈祷,要他堕落,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善业一定是会上升的。」(金明法师《道德教育》)    鬼神能知晓人的寿命及祸福,但并不能做任何改变,更不能主宰人的贫富贵贱,但却能令人造恶杀生。(《譬喻经》)    苦的原因    一天,阿那律等四个新学比丘一起谈论什么最苦。    一个说:「人生最苦的是贪欲,贪欲得不到满足,苦不堪言。」    一个说:「人生最苦的是吃不饱饭,饥肠辘辘,其苦无比。」    一个说:「人生最苦的是瞋恚,脾气一发,火从眼眶里冒出来。」    一个说:「人生最苦的是胆小,前怕狼后怕虎,没有一刻安宁。」    刚好佛听到他们的谈话,就教诫说:「你们都没说出苦的真谛,只是一种从习气中带来的偏见。你们中有的是淫鸽转世,就以欲念为苦;有的是饿鹰转世,就以饥饿为苦;有的是毒蛇转世,就以瞋恚为苦;有的是兔子转世,就以惊惧为苦。世间最大的苦,莫过于有身体。」(《法句经》)    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昏昏,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庄子.至乐篇》)    施一得十    一次,佛陀入城乞化,一位妇人欢喜供养了一钵米饭。佛说:「种一生十,种十生百,种百生千,种千生万。请精进修学佛道。」    佛陀正想离开,那位妇人的丈夫追了出来,笑着问道:「哪里能这样说?仅仅布施了一钵米饭,怎么能得这么多福呢?」    「不要笑,」佛说,「你看尼拘陀树,绵延四五里,每年落数万斛的果实,那不是一粒果核的收获吗?」    佛陀用这简单的比喻教示他。夫妇俩心开意解,顿时证得须陀洹果。(《佛教故事大全》)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施一得十    一次,佛陀入城乞化,一位妇人欢喜供养了一钵米饭。佛说:「种一生十,种十生百,种百生千,种千生万。请精进修学佛道。」    佛陀正想离开,那位妇人的丈夫追了出来,笑着问道:「哪里能这样说?仅仅布施了一钵米饭,怎么能得这么多福呢?」    「不要笑,」佛说,「你看尼拘陀树,绵延四五里,每年落数万斛的果实,那不是一粒果核的收获吗?」    佛陀用这简单的比喻教示他。夫妇俩心开意解,顿时证得须陀洹果。(《佛教故事大全》)    错综复杂的果报    富贵从布施中来,但其果报错综复杂。    《弥勒所问经》说:锦绣满箱却穿着布衣,金银满柜却吃着糟糠,可以安闲却一定要劳筋动骨,可以快乐却整天愁眉苦脸,这就是有福不能享。原因是由于他前世布施的时候不能发至诚心、欢喜心,或者因为别人的劝告而勉强布施,或者布施以后马上又后悔。    住宅简陋的人却常住别人的豪宅,饮食粗糙的人却常吃别人的山珍海味,这就是能享受却无自主权。因为他前世自己不能布施,只知道劝别人布施,或者见别人布施而随喜赞叹。    《业报差别经》说:如果众生因为别人规劝而布施,布施后又后悔,以这样的因缘,他来生先富后穷。    又有众生因别人的规劝而少量布施,布施后欢喜,他来生先贫后富。    如果请僧人到家里来,使僧人疲劳奔走之后才就食,那么后世虽能得到富贵,但一定要从劳苦中获得。    如果送斋食到寺院,使僧人安然受供,那么他将来享福的时候就无需劳苦,一切所需都会自然丰足。    如果众生以前曾经布施,但没有遇到殊胜的福田(供佛、印经、斋僧,使佛法广泛传播,使更多的人知道布施等善法),他所得的果报就会微劣,随得随尽。又因为养成了布施的习惯,所以虽然处于贫穷状况,也乐于布施。    如果众生遇善知识后暂行布施,又正巧遇到殊胜的福田,那么,他来世的生活所需就一应俱全。但因为以前没有养成布施的习惯,所以今世虽然富贵却很吝啬。    《菩萨本行经》说:如果众生不能以至诚心、恭敬心、欢喜心布施,或者布施的时候贡高自大,或者受施者是个相信邪见、颠倒是非的人,这就好像在很差的土地上播种,下种虽多,所收很少。    如果以欢喜心、恭敬心、清净心布施,施而不望报,或受施者正巧是菩萨、圣僧,这就好像在良田播种,下种虽少,所收却很多。    《般若经》说:如果布施的时候不发心成佛救度一切众生,那么所得到的福报就会很少。    如果布施的时候能够回向无上菩提,发心救度十方众生,那么虽然布施的不多,但所获得的福报就会无量无边。(﹝清﹞周安士《安士全书》)    2、现生恶报    为什么有的人缺衣少食?因为他们不愿意与不幸的人分享自己的财富。    为什么有的人经常生病?因为他们没有照顾生病及年迈的父母。    为什么有的人被活活烧死?因为他们曾烧烤、煎炒活生生的动物。    为什么有的人死于车祸、中毒、溺水?因为他们曾用种种方法杀生。    为什么有的人要自杀?因为他们无法接受世间的利、衰、苦、乐、称、讥、毁、誉。    ……(《生活课本》)    欲壑难填    释迦牟尼佛前世曾有一生叫文陀竭,意为「顶生」,是一个大国的国王。    顶生王起初以正法治理国家,不用武力而降服周边国家,拥有很多世所罕见的宝物。    然而,他逐渐骄傲起来,不满足于现有的国土,心想:其它国家的百姓缺衣少食,如果我能得到那些国土,不是很好吗?    于是,他征服了四方所有的国家。百姓知道他是位贤君,因此也愿意臣服于他。没过几年,天下所有的百姓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拥有四天下所有土地和人民的欲望得到满足后,他又下令征召各国美女充实后宫,不仅如此,他还把各国的国王处死,把他们的王后也召进宫内。    顶生王又想:土地、人民我有了,天下佳丽都进了王宫,世上再也没有东西值得我追求了,我要到天上享受享受。    他的七宝之一金轮威力无穷,带着他和军队到了天上。天帝很敬重他,分给他半个座。顶生王见天宫是用宝物建造的,胜过自己的宫殿千万倍;天上的仙女比他的宫女漂亮千万倍,心想:如果天帝死了,我取代他的地位,像治理地下那样治理天上,那该多好啊!    顶生王恶念一生,就被天帝遣返回去了,而且还得了不治之症。    临终前,顶生王告诫儿子们:「贪是烧身之火,切不可贪心哪!」(《文陀竭王经》)    
  琉璃王的恶报    释迦牟尼佛得知琉璃王灭了释迦族,喟然叹道:「这种大逆不道的罪人,七天之内必会被烈火焚烧,死后堕入无间地狱。」    琉璃王听说了佛的话,非常恐惧。在大臣苦母的建议下,带着一群宫女上了一艘大船,准备用七天时间躲过火灾。    到了第七天晚上,早已忍受不了水上那无聊生活的宫女们听说次日就要回城,异常兴奋,一直歌舞到深夜。    忽然间,黑云密布,狂风大作,大船剧烈地摇晃起来,烛火点着了布帘,片刻之间燃起大火。琉璃王和宫女们到处乱窜,结果被无情的大火吞噬了。(《佛教故事大全》)    打猎    (一)    唐朝的时候,汾州猎户刘摩儿和儿子在同一天死去。    邻居祈陇威病死后又转醒过来,告诉别人他在阴间见到了刘摩儿父子。    父子俩在沸腾的热汤中,皮肉都不见了,只剩下白骨。过了一会儿,又恢复原来的样子,接着皮肉又消失了。这样反复受镬汤之苦,一刻也不停。    冥王说:「刘摩儿父子喜欢烧山打猎,所以才会受到这样的报应。」(《感应篇图说》)    (二)    隋朝天水人姜略,时任鹰扬郎将,年轻的时候喜欢打猎,善于放鹰。    后来,姜略身患重病,见上千只无头鸟围绕他的病床,口中鸣叫:「快还我头来!」姜略顿时感到头痛欲裂,晕了过去,很久才醒过来。    家人建议请僧众为群鸟追福,姜略同意了。追福之后,群鸟再也没来。    姜略病愈之后,终身断绝酒肉,不再杀害生命。    这件事是姜略亲自告诉我的。我在隆右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六十多岁了。(唐临《冥报记》)    (三)    杨龚,孝丰县监生,喜好打猎,置办了八把鸟铳,养了好几只猎狗,四处杀生。    一天,杨龚要到村里收租,全家人都做了同样的梦:有人警告说「十年造业,恶报到了!」杨龚不信,又带着鸟铳下乡了,见到一只野鸡,举铳瞄准,不料鸟铳炸膛,杨龚破脑而死。(蕅益大师《见闻录》)    (四)    约瑟夫退伍之后以打猎为生,专门用带锯齿的钢钳诱捕野兽,他的这种捕兽器有四个钢爪,狗熊都难以逃脱。    一天,在荒无人烟的科罗拉多山林里,他竟被自己的捕兽器夹住,在冰雪中忍受饥饿和疼痛78小时才被人救起。邓佛尔医院还拍摄了他肿得很高的右手。    他对人说:「我从此再也不打猎了。」(纽约《国家人道评论报》1929年5月)    (五)    见报载,一天上午,有一位笨拙青年猎户,闲着无聊,像往常一样提枪出门打猎。但是不幸得很,他在离家不远的水田旁边滑倒了,同时猎枪也走了火,子弹出膛时,枪口刚好对着他的心脏!「砰」的一声之后,他便倒地不起了。    一年前,美国文学家海明威死了,全世界都为他哀悼,但他竟然是用枪自杀的!为什么会用枪自杀?至今尚是个谜。其实,他生前最喜欢打猎,用枪射杀动物,最后再用枪射杀自己,不就是现成的答案吗?(圣严法师《慈明月刊》1962年4月)    (六)    11月11日下午,兰溪市石埠乡西康坞村陈志远扛着猎枪上西康山打猎,在山上发现一条约三公斤重的蛇,他马上用枪托按住蛇头,想活捉它。不料,那条蛇拼命挣扎,蛇身缠住猎枪,蛇尾扣动了扳机,只听「砰」的一声,猎枪直射陈志远的胸膛。陈志远倒在血泊中,抬到乡医院,没来得及抢救就死了。(《钱江晚报》日)    设使杀害一有情,一中劫住于地狱。(《正法念处经》)    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华严经》)
  虐待    (一)    唐朝武德年间,有一位隰州大宁人,名叫贺悦永兴,因为邻居的牛破坏了自家的庄稼,就用绳子将牛的舌头勒断。    后来,永兴生了三个儿子,都是哑巴。(《法苑珠林》、《太平广记》)    (二)    京兆人潘果,不满二十岁就因武艺超群,在都水衙门当差。回乡休假时,常与几个乡里少年打猎、游荡。    一天,他们经过坟地,发现一头牧人丢失的羊。潘果与几个少年把羊捉住,偷偷领回家。那头羊在路上不停地叫,潘果害怕主人听到叫声,就将羊的舌头连根拔去。当晚,羊就被煮吃了。    一年之后,潘果的舌头慢慢变短,最后竟然消失殆尽,只好上交解职报告。平富县尉郑余庆对他的解职理由深表怀疑,就打开他的嘴查验,果然舌根处只剩下豆大的一点儿。问其缘由,潘果就将偷羊的经过如实陈述。县尉教他为羊追福。潘果就到寺院受持五戒,为羊修福。    一年后,舌头渐渐长出来了,恢复到当初的大小。潘果向县尉汇报悔过自新的经过。县尉任命他为里正。    贞观十八年,已是监察御史的郑余庆亲自向我叙述这件事。(唐临《冥报记》、《法苑珠林》、《太平广记》)    (三)    三十多年前,丰原附近乡村有一农家,养了一只母猫。当时一般家庭厨房都有大灶,以木柴、稻草为燃料。因灶内温暖,母猫冬天最喜欢在灶内过夜。那家农妇每天早晨烧饭,必先赶走母猫。    一年冬天,母猫怀了小猫,照旧到灶下过夜,次日清晨,虽经多次驱赶,仍不愿出来。农妇心烦,忽起瞋心,随即取稻草引火,而那只贪睡的母猫竟被活活烧死。    事隔一年,农妇生下一个孩子,全身骨软,手脚萎缩,整天躺在床上,痛苦不堪。如此连生六胎,个个都是软骨儿,大小六个排列床上呻吟。    不久,农妇也因忧伤愧疚而离开人世,临终前频频发出猫的惨叫声。(唐启扬《普门文库月刊》1982年10月)    (四)    德惠县菜园子公社十二队赵振堂的儿子,十五岁的时候,放学与同学结伴回家,途中见一群刚会吃食的小狗,同学们便围上去抱着玩。玩着玩着,小赵顿起恶念,用别针刺瞎一只小狗的眼睛,随手扔进旁边水沟,然后抓起一只再刺……同学们不忍心看下去,劝阻他,他也不听,把七只小狗全部刺瞎。    事过十二天,他与同学们见一老汉正在凿修碾子,上前围观。老汉警告他们离远一点儿,以免误伤。其它孩子都听话地离开了,唯独小赵愣在原地,好像没听见。老汉锤子落下,迸起一块石子,正好飞进小赵左眼,导致失明。    二十七岁那年,他在晒场上打小麦,天热马乏,他用系着铁丝的鞭子抽马,伙计们劝他对马好一点儿,他就是不听,竟挥鞭把一只马眼抽瞎!最后一次挥鞭时,鞭梢弹回,正中自己的右眼。父亲把他送到哈尔滨眼科医院治疗,难以治愈,他从此成了双眼瞎。(长春地藏寺 安弘 1992年5月)    屠宰    (一)    屠夫许方杀驴的方法别出心裁:先在地上挖道沟,在上面放块板子,板子上挖四个孔,把驴腿放到孔里。顾客看好哪块肉,就用壶把滚烫的开水浇到驴相应的部位上,把毛脱下,把肉烫熟,然后剜下来。据许屠夫说,这样制作的驴肉肥美可口。然而驴的痛苦可想而知,往往一两天之后肉被割尽了才死去。为了不让驴发出声音,它的嘴要被绑上;而它的眼睛愤怒得要喷出火来。别人都觉得惨不忍睹,许屠夫却毫不在意。    后来,许屠夫得了病,浑身溃烂,体无完肤,形状酷似被他折磨而死的驴,躺在床上求死不得,哀号了四五十天才断气。病中,他痛自悔责,嘱咐儿子许志学赶紧改行。    许屠夫死后,他儿子果然改行了,改为杀猪。    我小的时候见过许志学,到现在一直没听说他家留下什么后裔,大概早就绝户了吧。(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二)    临清地方有一个屠夫,在市场上买了一头牛,准备牵回去宰杀。这头牛颇有灵性,知道自己将要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因此,凭那屠夫怎么鞭打它,死也不肯走,等力气用尽了,才让屠夫强拖着离去。    当他们经过一家钱庄的时候,牛突然向着钱庄跪了下来,并且双眼不停地流泪。钱庄老板看了,不禁起了恻隐之心,就向屠夫询问,屠夫告诉他,这牛是以八千钱买的,准备回家宰杀。钱庄老板建议原价将牛买下,想不到屠夫起了瞋恨心,恨这头牛这么刁蛮,因此坚决不肯卖。钱庄老板又加了许多价钱,屠夫仍不答应,并恶狠狠地说:「这头牛太可恶了!不把它杀了,我怎么能解恨?你就是出再高的价钱我也不卖。」牛听了屠夫的话,自动爬起来,跟随屠夫去了。    屠夫杀了牛,把牛肉烹煮在一口大锅里,然后就上床睡觉。    五更时分,屠夫起床去察看锅里的牛肉,过了很久也没回来。他的妻子感到奇怪,就到厨房找他,哪知道,屠夫已自己跌入锅中,从腰部以上和牛肉一起都被煮烂了。(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三)    浙江邵屠户,养猪数头,视肥瘦屠宰。一天,一头猪忽然跪下流泪。邵屠户一点儿也不怜悯,反而生气地将它杀死。那天下着小雨,肉放在案板上,一直到晚上也没人来买。邵屠户很怨怒,穿着木屐站在凳子上,想把肉挂到梁柱的铁钩上,没想到用力过猛,脚滑凳倒,肉掉到地上,铁钩穿过他的掌心,把他悬在空中。家人急忙抢救,人已经昏死过去。    当时家里正酿着酒,邵屠户疼痛时,就让家人拿来酒和酒糟吃下去,大汗淋漓,一身肮脏,就像一头猪一样,这样卧床哀号二十多天就死了。(《敬戒堂笔乘》)    人与动物,原是同等,何忍杀其性命以充自己口腹?己身微受刀伤,即感痛苦,言念及此,心胆惨烈,何忍杀生而食?况杀生食肉之人,易起杀机。今世之刀兵灾劫,皆由此而来。(《印光大师文钞三编.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贩卖    (一)    陈五,秀州人,烤泥鳅贩卖,人们争相购买。    后来,陈五得病,在床上跳跃,遍身溃烂。    他的妻子说,陈五烤泥鳅的方法很残忍,他得病的样子正是泥鳅死时的样子。(《杀生炯戒》)    (二)    台北市中山北路曾经有一间远近闻名的「上品号」烤鸭店,生意兴隆,店员们从早到晚应接不暇。老板姓蔡,年约五十,浑身上下圆嘟嘟的。    上品号的生意越做越大,各地分店成立了好几家。    发了财少不了交际、应酬,蔡老板便成了舞厅、赌场的常客,金屋藏娇的事也屡闻不鲜。    春节就要到了,家家户户忙着购年货,上品号的生意自不待言,很多顾客为了买到新鲜出炉的烤鸭,宁愿在门外等候三个钟头。    这天,就在全店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忽然间一阵雷鸣般的鸭叫声,众人先是一愣,循声看去,只见蔡老板四肢张开,趴在地上,嘴里不停地「呱呱」叫着。    有个胖妇人大叫起来:「哎哟,人变鸭子啦!多可怕!以后我再也不敢吃肉了。」    蔡太太连忙请来医生,可是无论怎样高明的医生,就是没办法让他停止鸭叫。可怜的大胖子,就这样叫了三天三夜,到最后声嘶力竭,睁着眼睛,七孔流血,挣扎着断气了。    从此以后,上品号在各地销声匿迹了。    谁说畜生是天生给人吃的?试看当人杀它们的时候,哪一个是心甘情愿地面对屠刀呢?(果圆《人乘佛刊》1979年10月)    (三)    汤岛附近的街上有个鸡贩,起初与人合伙,干了不久就开始独立经营。五十岁时妻子死了,遗下五个孩子,长女和次男在母亲死后不久也死了,鸡贩自己也有难治的毛病。当他五十七岁的时候,病情恶化,每天辗转病榻。    临终时,他把长男夫妇叫到枕边,说:「苦啊!赶快把我身边那些鸡赶走!」孩子们问其缘由。他挣扎着说:「你们没看见吗?我以前所杀的鸡都上我身上来了,用爪蹴我,用嘴啄我。苦啊!有什么办法把这些鸡赶走呢?可怕啊!赚了钱有什么用?不要再做这种生意了!」说完就断了气。    儿女们从此也停止了这种生意。(俞仁溥《觉世旬刊》第318期)  
  虐待    (一)    唐朝武德年间,有一位隰州大宁人,名叫贺悦永兴,因为邻居的牛破坏了自家的庄稼,就用绳子将牛的舌头勒断。    后来,永兴生了三个儿子,都是哑巴。(《法苑珠林》、《太平广记》)    (二)    京兆人潘果,不满二十岁就因武艺超群,在都水衙门当差。回乡休假时,常与几个乡里少年打猎、游荡。    一天,他们经过坟地,发现一头牧人丢失的羊。潘果与几个少年把羊捉住,偷偷领回家。那头羊在路上不停地叫,潘果害怕主人听到叫声,就将羊的舌头连根拔去。当晚,羊就被煮吃了。    一年之后,潘果的舌头慢慢变短,最后竟然消失殆尽,只好上交解职报告。平富县尉郑余庆对他的解职理由深表怀疑,就打开他的嘴查验,果然舌根处只剩下豆大的一点儿。问其缘由,潘果就将偷羊的经过如实陈述。县尉教他为羊追福。潘果就到寺院受持五戒,为羊修福。    一年后,舌头渐渐长出来了,恢复到当初的大小。潘果向县尉汇报悔过自新的经过。县尉任命他为里正。    贞观十八年,已是监察御史的郑余庆亲自向我叙述这件事。(唐临《冥报记》、《法苑珠林》、《太平广记》)    (三)    三十多年前,丰原附近乡村有一农家,养了一只母猫。当时一般家庭厨房都有大灶,以木柴、稻草为燃料。因灶内温暖,母猫冬天最喜欢在灶内过夜。那家农妇每天早晨烧饭,必先赶走母猫。    一年冬天,母猫怀了小猫,照旧到灶下过夜,次日清晨,虽经多次驱赶,仍不愿出来。农妇心烦,忽起瞋心,随即取稻草引火,而那只贪睡的母猫竟被活活烧死。    事隔一年,农妇生下一个孩子,全身骨软,手脚萎缩,整天躺在床上,痛苦不堪。如此连生六胎,个个都是软骨儿,大小六个排列床上呻吟。    不久,农妇也因忧伤愧疚而离开人世,临终前频频发出猫的惨叫声。(唐启扬《普门文库月刊》1982年10月)    (四)    德惠县菜园子公社十二队赵振堂的儿子,十五岁的时候,放学与同学结伴回家,途中见一群刚会吃食的小狗,同学们便围上去抱着玩。玩着玩着,小赵顿起恶念,用别针刺瞎一只小狗的眼睛,随手扔进旁边水沟,然后抓起一只再刺……同学们不忍心看下去,劝阻他,他也不听,把七只小狗全部刺瞎。    事过十二天,他与同学们见一老汉正在凿修碾子,上前围观。老汉警告他们离远一点儿,以免误伤。其它孩子都听话地离开了,唯独小赵愣在原地,好像没听见。老汉锤子落下,迸起一块石子,正好飞进小赵左眼,导致失明。    二十七岁那年,他在晒场上打小麦,天热马乏,他用系着铁丝的鞭子抽马,伙计们劝他对马好一点儿,他就是不听,竟挥鞭把一只马眼抽瞎!最后一次挥鞭时,鞭梢弹回,正中自己的右眼。父亲把他送到哈尔滨眼科医院治疗,难以治愈,他从此成了双眼瞎。(长春地藏寺 安弘 1992年5月)    屠宰    (一)    屠夫许方杀驴的方法别出心裁:先在地上挖道沟,在上面放块板子,板子上挖四个孔,把驴腿放到孔里。顾客看好哪块肉,就用壶把滚烫的开水浇到驴相应的部位上,把毛脱下,把肉烫熟,然后剜下来。据许屠夫说,这样制作的驴肉肥美可口。然而驴的痛苦可想而知,往往一两天之后肉被割尽了才死去。为了不让驴发出声音,它的嘴要被绑上;而它的眼睛愤怒得要喷出火来。别人都觉得惨不忍睹,许屠夫却毫不在意。    后来,许屠夫得了病,浑身溃烂,体无完肤,形状酷似被他折磨而死的驴,躺在床上求死不得,哀号了四五十天才断气。病中,他痛自悔责,嘱咐儿子许志学赶紧改行。    许屠夫死后,他儿子果然改行了,改为杀猪。    我小的时候见过许志学,到现在一直没听说他家留下什么后裔,大概早就绝户了吧。(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二)    临清地方有一个屠夫,在市场上买了一头牛,准备牵回去宰杀。这头牛颇有灵性,知道自己将要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因此,凭那屠夫怎么鞭打它,死也不肯走,等力气用尽了,才让屠夫强拖着离去。    当他们经过一家钱庄的时候,牛突然向着钱庄跪了下来,并且双眼不停地流泪。钱庄老板看了,不禁起了恻隐之心,就向屠夫询问,屠夫告诉他,这牛是以八千钱买的,准备回家宰杀。钱庄老板建议原价将牛买下,想不到屠夫起了瞋恨心,恨这头牛这么刁蛮,因此坚决不肯卖。钱庄老板又加了许多价钱,屠夫仍不答应,并恶狠狠地说:「这头牛太可恶了!不把它杀了,我怎么能解恨?你就是出再高的价钱我也不卖。」牛听了屠夫的话,自动爬起来,跟随屠夫去了。    屠夫杀了牛,把牛肉烹煮在一口大锅里,然后就上床睡觉。    五更时分,屠夫起床去察看锅里的牛肉,过了很久也没回来。他的妻子感到奇怪,就到厨房找他,哪知道,屠夫已自己跌入锅中,从腰部以上和牛肉一起都被煮烂了。(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三)    浙江邵屠户,养猪数头,视肥瘦屠宰。一天,一头猪忽然跪下流泪。邵屠户一点儿也不怜悯,反而生气地将它杀死。那天下着小雨,肉放在案板上,一直到晚上也没人来买。邵屠户很怨怒,穿着木屐站在凳子上,想把肉挂到梁柱的铁钩上,没想到用力过猛,脚滑凳倒,肉掉到地上,铁钩穿过他的掌心,把他悬在空中。家人急忙抢救,人已经昏死过去。    当时家里正酿着酒,邵屠户疼痛时,就让家人拿来酒和酒糟吃下去,大汗淋漓,一身肮脏,就像一头猪一样,这样卧床哀号二十多天就死了。(《敬戒堂笔乘》)    人与动物,原是同等,何忍杀其性命以充自己口腹?己身微受刀伤,即感痛苦,言念及此,心胆惨烈,何忍杀生而食?况杀生食肉之人,易起杀机。今世之刀兵灾劫,皆由此而来。(《印光大师文钞三编.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贩卖    (一)    陈五,秀州人,烤泥鳅贩卖,人们争相购买。    后来,陈五得病,在床上跳跃,遍身溃烂。    他的妻子说,陈五烤泥鳅的方法很残忍,他得病的样子正是泥鳅死时的样子。(《杀生炯戒》)    (二)    台北市中山北路曾经有一间远近闻名的「上品号」烤鸭店,生意兴隆,店员们从早到晚应接不暇。老板姓蔡,年约五十,浑身上下圆嘟嘟的。    上品号的生意越做越大,各地分店成立了好几家。    发了财少不了交际、应酬,蔡老板便成了舞厅、赌场的常客,金屋藏娇的事也屡闻不鲜。    春节就要到了,家家户户忙着购年货,上品号的生意自不待言,很多顾客为了买到新鲜出炉的烤鸭,宁愿在门外等候三个钟头。    这天,就在全店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忽然间一阵雷鸣般的鸭叫声,众人先是一愣,循声看去,只见蔡老板四肢张开,趴在地上,嘴里不停地「呱呱」叫着。    有个胖妇人大叫起来:「哎哟,人变鸭子啦!多可怕!以后我再也不敢吃肉了。」    蔡太太连忙请来医生,可是无论怎样高明的医生,就是没办法让他停止鸭叫。可怜的大胖子,就这样叫了三天三夜,到最后声嘶力竭,睁着眼睛,七孔流血,挣扎着断气了。    从此以后,上品号在各地销声匿迹了。    谁说畜生是天生给人吃的?试看当人杀它们的时候,哪一个是心甘情愿地面对屠刀呢?(果圆《人乘佛刊》1979年10月)    (三)    汤岛附近的街上有个鸡贩,起初与人合伙,干了不久就开始独立经营。五十岁时妻子死了,遗下五个孩子,长女和次男在母亲死后不久也死了,鸡贩自己也有难治的毛病。当他五十七岁的时候,病情恶化,每天辗转病榻。    临终时,他把长男夫妇叫到枕边,说:「苦啊!赶快把我身边那些鸡赶走!」孩子们问其缘由。他挣扎着说:「你们没看见吗?我以前所杀的鸡都上我身上来了,用爪蹴我,用嘴啄我。苦啊!有什么办法把这些鸡赶走呢?可怕啊!赚了钱有什么用?不要再做这种生意了!」说完就断了气。    儿女们从此也停止了这种生意。(俞仁溥《觉世旬刊》第318期)  
  受教~~
  佛教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自证。佛经中的故事往往都是多少代之前,多少万年之前的事情,然后到了后来得到应证。  这样的事情是无法查证的。如果哪位执意想查证,又会被佛家说成是“执着心”。
  贪吃    (一)    广化法师十八岁那年投笔从戎,参加抗战,半年之后,升为军官,掌管钱粮(因此用起钱来十分便利),有钱就饮酒食肉,大饱口福。他最喜欢吃鸡吃鸭,每餐都吃,怎么吃也吃不腻。    有一年,他随部队驻扎在浙江定海,初到时,附近到处鸡鸭成群,他每天都叫房东去买鸡鸭杀来吃,多则三五只,少则一两只。三个月后,村庄周围五里内的鸡鸭竟然全被吃光了。    1953年,他开始信佛,明白了因果的道理,于是勤奉素食,希望借此弥补罪业。退休之后,为了弘法利生、将功赎罪,他决意出家。    1974年,当他在南投闭关拜净土忏时,感觉身体突然轻了起来,向着西方前行,刚走了几步,就听到身后有很多鸡鸭的叫声,回头看去,只见成千上万的鸡鸭分三行追随在身后,其行列连绵两里多长,后面的广场上还有牛、猪等一大群,正在排队等着上路呢!再看自己,胸前抱着一只鸭子,它正在召唤那些众生,一呼一应。    他心中暗想:它们是找我算帐来了。    谁知,当晚就在禅房里平地一跤,跌断左腿,延请中西名医治疗,终归无效,致成「跛脚法师」。    他撰文透露自己杀生食肉的业报,劝诫世人戒杀茹素。(《天华月刊》1986年8月)    (二)    张其光,苏州葑门人,被举为孝廉,素来喜欢吃甲鱼。    崇祯年间,张其光官升「贤书」,夜里梦见一个黑衣人前来乞求:「明天我到你家,请救我一命;若不相救,恐有祸事。」张其光从梦中惊醒,把这件事告诉妻子。    次日,一个佃户捕到一只巨鳖,状如锅盖,拿到张其光家,向他道贺。他见到巨鳖,心中狂喜。妻子警告说:「昨晚的梦,或许就是这个吧!」    张其光不以为然地说:「有灵性的动物能托梦,这只是蠢物,怎么可能呢?」立刻命人宰杀烹煮,先盛了三大碗。张其光一阵狼吞虎咽。    当晚,张其光开始腹泻,不到三天,腹泻致死。(戒显法师《现果随录》)    (三)    陕西蒲城县令持守不杀生戒已久,但他的夫人生性暴戾,贪馋口福。    有一次,夫人要过生日,亲临厨房张罗,猪羊鸡鸭捆缚满地,皆伸颈哀鸣。    县令见了,深为怜悯,劝夫人说:「你过生日,它们却被置于死地,实在可怜。你要庆祝生日,何不发发慈悲,种善修福?」    夫人气愤地说:「人人都像你一样戒杀,几十年后,天下都要变成禽兽的世界了,不要再用那些无知的话骗人了。」县令无奈,叹息而出。    次日早晨,夫人还没从梦中醒来,不知不觉好像身入厨房,见厨师正在磨刀,女仆们齐来围观。夫人忽觉神识与猪合而为一,厨师手持利刀,猛力刺入喉部,痛彻肺腑,接着从颈部割到下腹,痛极难忍,神识随着肝肠流出,一时游散,漂泊无依。不久又与羊合而为一,同样遭杀,惊惧狂叫,然而女仆们却在旁边嗤嗤憨笑,那被杀戮的惨痛,比猪更厉害。厨师接着杀鸡宰鸭,夫人都一一亲受。杀戮完毕,惊魂稍定。忽然,老仆又带来一条金色鲤鱼,夫人又附上鲤鱼,听到一个女仆高兴地说:「夫人最喜欢吃鲤鱼了,快剁成鱼圆,夫人醒了好当早餐。」于是,厨师就刮鳞剔胆,断头去尾,夫人则如受凌迟极刑。最后放在菜板上细细地剁,一刀一痛,犹如化为百千身,受寸寸割裂,极力狂呼,惊醒过来。    一会儿功夫,女仆端来早餐,说:「鱼圆已经煮好,夫人可用早点了。」    夫人回想梦境,不觉汗如雨下,命女仆把鱼圆端走,并撤销了庆宴。    县令感到奇怪,仔细追问。夫人把刚才的梦一一相告,并从此长斋茹素。    这件事发生在清朝嘉庆年间。(梁敬叔《劝戒录》)    (四)    浙江平湖台浦镇有位大绅士,经营木材行。他为人勤劳认真,没有一般市侩气派,只是对饮食特别讲究,尤其常买麻雀塞满鸭腹烹煮,食用之时用筷子拨开鸭腹,众鸟罗列,味道特别鲜美,命名为「百鸟朝王」。经年累月,不知残杀多少生命。  后来,这位绅士背上忽生大疮,四周又生了无数小疮,延医诊治,都说此病叫「百鸟朝王」,即使扁鹊再世也难以治愈。他昼夜呻吟,拖延了数月,疮毒溃烂而死。(《戒杀放生文图说》)    (五)    我的堂舅姓卓,台中县人,务农。    1952年,堂舅身体欠佳,听说吃狗肉可以强身,就准备把家中养了多年的忠犬杀了,全家进补。    这天一大早,堂舅和舅母合力用锄头打昏了那条忠犬,拖到鱼池,打算用水把它淹死,没想到那条忠犬在水里醒了过来,游泳而逃。    事过一个多月,忠犬不记恨主人,伤愈后回来为主人看门。    两个星期以后,堂舅还是没改变主意,这次改用刀和石头。可怜的忠犬死状极惨,头被石头打得起了一个大疤,舌头外伸,鲜血一口一口地吐了一地。    当晚,全家人饱餐了一顿。    第二天,堂舅在地里干活儿,突然感到肚子疼,方便后倒也没什么异样。    第三天,就在杀狗的同一时辰,堂舅在地里突然感到头昏,咳了一声,一口鲜血吐在舅母眼前。舅母放下地里的活儿扶他回家,请来中医把脉,服过汤药也不见效。当晚头痛得大声惨叫,声音就像忠犬被杀时的哀嚎,口中不断吐血。舅母又到镇上请来有名的西医,也无法治好那种怪病。    堂舅病倒的第四天,因每天吐血数次,喉头肿大,舌头吐出,嘴巴不能闭合,头痛异常,两眼出血。就这样前后才五天,走完了最后的人生旅途。    可是狗肉还有一大半没吃呢。(李琼暖《正伦杂志》1980年12月)    (六)    芋仔,三十多岁,身体健壮,为人憨直,干活认真,深得老板赞赏,大伙儿也对他颇有好感。但为什么他却终年不回家?前几天,这件秘密揭开了。    一天,工友矮仔财指着芋仔愤声骂道:「不晓得他昨晚发什么神经,整夜吼个不停,害得我们很多人都没睡好,今天没精神上工。」他一面说,一面做一种恐怖的怪声,说:「你们听听,这种声音!又不是见了鬼!」    我见芋仔神色不对,就招呼他坐下,要他有事好好说。他起先不肯,经不起大家一再逼问,终于说:「我……看到鬼了!」大伙儿一听,个个汗毛直竖。    他开始结结巴巴地给大伙儿讲他的故事。    大约在七八年前的冬天,他在中部山区家乡,闲来无事,与弟弟坐在庭院树下,冷得打哆嗦。他突然想起冬天进补的香肉,不禁垂涎三尺,对弟弟说:「现在如果有狗肉吃该多好啊!」    弟弟说:「那还不简单,隔壁的大黄不是又肥又大吗?」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    说干就干,兄弟俩拿了一条粗绳,打个活结,毫不费力就把大黄诱进圈套。大黄平时和他们感情不错,因此在被杀前不停地猛摇尾巴,不停地流眼泪,一直向他们哀求。    大黄死时,两眼瞪着,带着恨意,舌头拉得很长,样子非常骇人。    兄弟俩一通料理,买来两瓶老米酒,对饮到半夜,大呼痛快过瘾。    事隔多年,一天夜里,芋仔梦见大黄回来了,狰狞的眼中射出寒光。他害怕极了,正想逃走,大黄纵身一跳,咬住他的脖子,「救命啊!」这一惊呼,从梦中惊醒,全身冒着冷汗,棉被都渗得湿湿的。    此后,他天天都做大黄前来报仇的噩梦,天天都惊叫着醒来。家人以为他中了邪,请来符仙乩童,用尽办法也毫无效果。时间久了,他不忍心家人被搞得心神不宁,只好离家逃走。    他在高雄的一家合板公司找到工作。奇怪,大黄竟然不来纠缠了。    一年后,他突然接到弟弟的死讯,只好赶回家。家人说:「从你离开后,你弟弟患上了跟你一样的毛病,常做噩梦,怪吼怪叫,后来严重了,连白天也在地上做狗爬、学狗叫。前天,他爬到柴房,不知怎地,放在柴堆上的锄头突然掉下来,打中他的脑袋,就这样死了。」    芋仔听了这话,倒吸一口凉,问道:「锄头放在哪里?」家人说放在柴房。他急忙奔往柴房,一看,吓得几乎昏倒。没错,这正是他兄弟俩合力打死大黄的凶器。他当晚就找了个借口赶回高雄。一路上真是草木皆兵,稍有风吹草动就毛骨悚然。    完了,大黄的阴魂真的追来了。当晚,它凶神恶煞般地出现在他床前,他跪在床上求饶。蓦的,黄影一闪,已经咬住了他的脖子。「救命啊!大黄!饶命啊!」他极力挣扎呼喊。同事们被惊醒,引起一阵骚动。    他只好再逃。到了台北,虽然换了两三家公司,大黄却仍然前来纠缠。他终日惶惶不安,晚上不敢单独出门,连上厕所都心惊肉跳。    「要来的终于来了,昨晚,大黄带着七八条凶狗,把我团团围住,一齐扑上来,我血肉模糊,剧痛难当……」芋仔说到这里,一副惊惧的样子,然后又无限后悔地说:「大黄是条很有灵性的好狗,真不该为满一时口福而宰它下锅……恐怕有一天我会遭到和弟弟同样的下场。」    第二天午饭的时候,大家都在议论纷纷──芋仔辞职走了。我心想:这次他又会逃到哪里?是东部?还是往南?(曾智雄《人乘佛刊》1981年1月)    (七)    林先生听说吃鳗鱼可以进补,所以一到冬季,每天都要选购一条又大又肥的活鳗回家享用,年年如此,从未间断。朋友们都叫他「鳗鱼仙」。    一天,林先生像往常一样来到贩鱼摊上,因为鱼贩们格外忙碌,他干脆挽起袖子自己动手。他将手伸进鳗笼里,左摸右摸,想捉起那条特别肥大的鳗鱼。    做梦也没想到,一笼鳗鱼一齐咬向他的胳臂,死也不松口。林先生惊恐万分,脸上顿时渗出豆大的汗珠。    在医院急诊室里,护士被林先生手臂上大大小小蠕动的鳗鱼吓了一跳,试着用针刺、用药水泡,都无法使鳗鱼松口,不得已将鳗鱼一条条从颈部剪断,许多鱼头仍咬着不放。    医生发现鳗毒已侵入整个手臂,有生命之忧。经过一番劝说,林先生终于同意做切臂手术。(果圆《人乘佛刊》1979年12月)    (八)    我家隔壁的吴老先生经常邀请朋友到家里喝酒,划拳之声常常持续到半夜,对此,邻居们早已见怪不怪了。    但是,后来我们听到的不再是兴高采烈的划拳声,而是一阵阵痛苦的呻吟。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在吴老先生家。先是吴老太太气喘病发作,急送医院,不久,家中又传出吴老先生的哀号和物体碰撞声,「饶了我吧!我以后再也不敢吃你们了!」有时传出像狗吠的声音,让人毛骨悚然。    日子一久,吴老先生夫妇变得心神不宁,整天昏昏沉沉的,身体日渐消瘦。    家人很着急,问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    吴老先生说:「最近,老是觉得有人跟在左右,心里非常害怕,而且经常做噩梦,每次都梦到一大群猫狗,鲜血淋漓,向我讨命,吓得我魂不守舍、彻夜难眠,真是痛苦。」    吴老先生接着说:「以前我经常到外面抓野狗回来宰杀,邀请朋友一起喝酒,根本不信亡灵索命之事。现在被冤魂缠身,这才知道杀生的后果,以后我再也不敢杀生了。」(庄丽玲《天华月刊》1986年10月)    (九)    湖南岳阳市郊一位学生食蛙后精神失常,口吐蛙音,闻者无不称怪。    今年五月,岳阳市北区云溪乡八一村茶巷学校一位十七岁的男生,在门前草丛深处发现两只抱在一起的大泥蛙,他便把它们捉回家,去掉皮和内脏一称,还有一斤多,当晚就把它们吃了。    谁知,他吃完青蛙后精神失常,口中连续不断地发出蛙鸣声。经过治疗,病情已渐渐好转。    至于该生为何食蛙后精神错乱、口吐蛙音,至今还是个谜。(《钱江晚报》日)    (十)    湖南湘潭县前进村一位青年,宰杀了一条毒蛇,准备美餐一顿,但当他清扫蛇头、蛇尾及内脏时,手刚碰到蛇头,就被蛇头死死咬住。抬到医院急救,三天后身亡。(《钱江晚报》日)    每个人都爱护自己的生命,而动物也一样贪生怕死,所以,怎么可以杀它们的身体来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呢?杀生的时候,或刺心,或剖腹,或剥皮,或刮鳞,或断喉,或汤煮,或生腌,可怜啊!它们怎样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它们遭受如此大的痛苦却无处申冤!    人们造下了弥天大罪,与被杀的生灵结下了血海深仇。地狱的刀山、剑树、镬汤、炉炭无疑在等着他们。    地狱的罪苦受完之后,转而无数次投生为畜生,偿还以往杀生食肉的命债。    命债还完了才能投生为人,因为杀生的余报,则是多病而且早死。(莲池大师《戒杀文》)  
  作者:极乐之嘉宾   --------------  在无法查证的情况下,我假定你上面举出的10个案例全部是事实。但是我想问问,如果这几个人不吃/杀 这些动物,是否就会长生不死,永不得病?  在我看来,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因自身精神上的原因才导致灾病。
  偷盗    隋朝开皇年初,冀州郊外有一个十三岁的不良少年,经常偷盗邻居家的鸡蛋烧着吃。    一天清早,村里人都未起床,少年的父亲听到外面有人敲门,喊他儿子的名字。父亲就让儿子去开门。来人对少年说:「官府召唤你去服劳役。」    少年说:「那我先进屋拿些衣服和干粮。」    来人回答:「不必了。」于是领着少年出了村。    村南原本是一片桑田,已经耕好了,尚未下种。少年跟在使者后面,忽然看见路右边有一座小城,四面门楼,色彩艳丽。少年感到很奇怪,问道:「什么时候有了这座城?」    「不许说话!」使者严厉地呵斥他。    到了城的北门,使者命令少年进城。少年刚刚进去,城门就关闭了,城中不见一人,原来是座空城。只见地上到处都是热灰碎火,深没脚踝,少年烫得大声呼叫,见南门开着,急忙跑向南门,可刚要跑到时,城门突然关上了。少年又向东门、西门、北门跑去,城门都是在他快要跑到的时候突然关上。    这时,村里人陆陆续续下田干活儿,男女老少都看见这位少年在田中四方奔走,口中啼叫。大家议论纷纷:「这孩子是不是疯了?大清早在这里不停地游戏?」    午饭的时候,干活儿的人都回村了,少年的父亲问道:「看见我儿子了吗?」    「在村南奔走游戏,叫他也不肯回来。」村民回答。    父亲出村,老远就看见狂奔的儿子,大声喊他的名字,只喊了一声,少年就停了下来。    少年陡然发现小城和热灰都不见了,一见父亲就倒地大哭。父亲发现他膝部以下皮肉焦烂,好像被烤熟了;问他话,也不回答。父亲只好把他抱回家治疗,可是怎么也治不好,膝部以下形如枯骨。    知情的邻里到少年奔走的地里察看,发现足迹清晰,并没有炭火。    从此,一村的老少皆持戒信佛。(《法苑珠林》、《太平广记》)    《华严经》说:人在临命终的时候,能看到将来受报的地方。作恶的人能看到地狱、饿鬼、畜生的景象;作善的人则能看到宫殿园林、诸天彩女。身虽未死,业力已现。    欺诈    (一)    久远劫之前,释迦牟尼佛身为凡人,归命三宝,守戒不亏。    他与舅舅一起到远地经商。回国途中,舅舅先行渡水,来到一户人家。家中只有母女二人。她俩将家传的古盘拿出来,想换取珍珠。舅舅用刀刮去古盘表面的积垢,发现竟是一个紫磨金盘!但奸诈的舅舅欺负她们不识货,故意把古盘扔到地上,说:「别脏了我的手!」说罢继续赶路。母女二人深受羞辱。    不久,外甥也路过这里。那家的女儿又向他请求用古盘换珍珠。诚实的外甥告诉她这是紫磨金盘,并付出全部的珠宝。    外甥走后,舅舅折返回来,想用少量的珍珠换取古盘。当他听说那个价值连城的古盘被人买走,跑到河边捶胸顿足,喊道:「还我宝来!」急火攻心,吐血而死。    外甥找到舅舅的尸体,哽咽着说:「贪心竟至于丧身啊!」(《六度集经》)    (二)    宋朝官员赵廷臣使用欺诈手段和岭外的洞戎族人约定好向朝廷投降,把准备投降的洞戎族人灌醉之后全部杀死,然后启奏朝廷,说他平息了洞戎族的叛乱,因而得到朝廷的大力提拔。    后来,他梦到被他杀死的洞戎族人对他说:「我是来报答你对我们洞戎族人所用的诈术的。」没过多久,妻子为他生了个儿子。    这个儿子年纪很轻就考取功名做了官,然而,他忽然莫名其妙地犯上作乱,赵廷臣和他的妻子受儿子牵连,被朝廷治罪,流放到岭外,结果被洞戎人杀死了。(《集福消灾之道》)    妄语    兴山县县衙有一位县吏很会骗人,县官每次施人恩惠的时候,他就会说:「这是我向县官建议的!」县官如果饶恕了一个人,他就会说:「这全是因为我从中说情啊!」大家都羡慕他有旋转乾坤的力量。    后来县官犯了法,上级就把他也一起抓起来查办,并且对他说:「县官全听你的话,他的所做所为都是你主使的,所以你难辞其罪。」竟把他活活鞭打致死。(《集福消灾之道》)    绮语    施耐庵的《水浒传》里有很多恶劣情节,可谓诲盗诲淫,结果他的儿孙生下来都是哑巴。    王实甫在《西厢记》里描写偷情私会的情节,后世许多人看了都会产生邪念,结果书还没写完,王实甫就自己嚼舌而死。    唐朝诗人元稹zhen3,见到表妹长得很美,就想娶她为妻,却遭到了拒绝,元稹异常愤怒,竟然写了《会真记》这本书,虚构表妹与人偷情,毁谤表妹的名节,而且使后世的读书人萌发邪念,结果他死的时候痛苦万分,尸体还惨遭雷电焚烧。(《集福消灾之道》)    不孝    崔和,后魏人,家中巨富,却性情吝啬,曾暗中埋藏财宝数百斛。    一年春天,其母李氏想吃旱芹,可是崔和舍不得花钱,始终不肯买。    他的儿子崔轨盗取他的钱财,多达百万,逃亡而去,崔和无可奈何,义愤填膺。    迁任参军之后,崔和更是贪得无厌,多方收受贿赂,终于罪行暴露,被皇上赐死。(《魏书.崔亮传》)    家资巨万,却舍不得给母亲买旱芹,自以为可以永享富贵,谁料,儿子可以盗取,君王可以杀他,财命两空,又落得不忠不孝之名。(《历史感应统纪》)    吝啬    (一)    明朝的张义方非常富有,拥有良田数百顷,每年收到大量的佃农租粮,堆积在仓库里,时间久了就会腐烂,他就命人把腐烂的五谷丢弃。他还曾用芝麻喂猪、用绿豆喂牛。别人劝他拿出些粮食救济穷人,他断然拒绝。    正德六年,黄河决堤改道,他的良田变成了河流,一夜之间家产荡尽。    张义方最后竟然饿死了。(《集福消灾之道》)    (二)    民国初年,谛贤老法师住持观宗寺。门下有一僧人,名叫志诚,平素悭吝,多年来攒了几枚银洋,非常珍视,整天带在身上,以至于影响到他的参禅用功。    一天,他得了病,被阴曹抓去,两个鬼逼着他把银两从前殿搬到后殿库房。志诚搬了半天,坐下休息,悔恨生前贪心未了。二鬼回来发现志诚没在做工,非常愤怒,猛力用膝盖撞他。志诚感觉疼痛,连连称念「阿弥陀佛」,顿时阴曹布满金光,惊动阎王,出来询问,才知道二鬼偷懒,又知道志诚贪银,被抓来做劳役。阎王斥责二鬼,让他们把志诚放回。    志诚半天后复苏,详细描述阴曹的事情,并发心痛改前非,精进念佛。(大光法师《临终助念法》)    
  贪污    (一)    封元则,唐朝渤海长河人,到了唐高宗显庆年间,掌管宫中膳食账目。    当时,于阗国王朝见大唐天子,临走时将吃剩的数千只羊托封元则送往寺院放生。不料封元则利欲熏心,暗自将羊全部卖给屠宰场。    龙朔元年六月的一天,洛阳城忽然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封元则在宣仁门外被雷电击中,折断颈部,血流满地,惨死街头。    人们都感慨地说:「像这样的人,一定是做了不仁不义的事,才有这样的果报。」(《法苑珠林》)    (二)    绍兴府有一位布政,因贪污而积累了数十万的家财,丢官之后回到家乡,购置了十万亩良田,在当地可算是首富了。    他经常梦到祖父对他说:「你就要受到报应了!」当然,他根本不相信这话。    他有一个儿子、一个孙子,整天吃喝嫖赌,结果都短命而死。儿孙死后,布政中风瘫痪,甚为凄惨。    更不幸的是,儿媳和孙媳不守妇道,很多人见她们有钱,都想占便宜。布政眼睁睁看着,却无能为力。最后,家财全部败光了。    布政临死的时候瞪着眼睛大声说:「官做到了布政不能算小,良田十万亩也不能算少,都在我手中置的,又都在我手中了的,这是什么道理啊!」(《集福消灾之道》)    奢侈    浙江嘉兴沈某,担任四川泸州刺史,后被提升为太守。他为人慷慨好施,亲戚朋友都沾光不少,只是日常生活非常奢侈,居家陈设莫不讲究华丽,日常饮食也很精细,鸭脑、鱼唇、鹿肉、奶酪等贵重食品,每餐至少两种以上。    沈某辞官之后回乡买了一栋大宅子,栽植竹林花木,迭放美石,开通清泉,到处都极尽精雅。    十年后,沈家渐渐衰落,沈某也开始神志痴颠,不论什么物品都要送入口中尝尝,甚至茶壶、茶杯都要打碎乱嚼,以致伤身而死。(《戒杀放生图说》)    酷吏    李开先,昆山县人,相貌丑陋,性格残暴,外号李蓝面。每当征收钱粮的时候,一定要用极重的板子,往往把人打死,血溅满堂。    李开先罢官以后住在苏州,三四年内,家人相继死去,只剩下他和一个女儿,女儿又和仆人私通出走,就剩下他孤单一人,穷困不能度日。    康熙元年,他到锅灶前烧东西吃,用嘴吹火,不料跌入灶门,把头烧焦而死。(﹝清﹞周安士《安士全书》)    骄慢    憍萨弥罗国的国王波斯匿王向迦毗罗卫国求亲。迦毗罗卫国虽是小国,却不愿将公主嫁给波斯匿王,因此,城中的摩诃男长者就想出一个办法,假称家中的婢女末利是公主,嫁给波斯匿王做王后。这件事一直瞒着憍萨弥罗国的人。    末利为波斯匿王生了两个儿子:祇陀和琉璃。祇陀太子后来将心爱的园林布施给佛陀;而琉璃王子却杀死自己的父亲和哥哥,毁灭了母后的国家。    为什么他会造这样的弥天大罪呢?原来有一段因缘。    琉璃王子少年的时候同一位大臣的儿子苦母在迦毗罗卫城学习射箭,一天,他们跑进为欢迎佛陀归国而建的讲堂里,琉璃王子爬到狮子宝座上玩。这时,恰好进来一帮人,他们看见琉璃王子,就很不高兴地骂道:「你这个卑贱的婢女所生的孩子,怎么敢污染狮子宝座!快滚出去!」    琉璃王子年纪虽小,可是被这一骂,伤透了自尊,满脸通红。他默默地退出讲堂,咬牙切齿地对苦母说:「苦母!我永远也忘不了今天!等我继承了王位,第一件事就是报复他们对我的羞辱!」    被释迦族人辱骂的情景时刻映现在琉璃王子眼前,为泄此恨,他不择手段地夺取王位。终于,他陷害了哥哥,又杀死了父王,登上了王位,血洗了迦毗罗卫城。(《佛教故事大全》)    妒火    白泰官,清朝雍正年间有名的江南八大剑侠之一。    有一次,他游历四方之后,回到阔别八年的故乡,在村外看见一个八九岁的小孩正在练武,身手不凡。白泰官看得出神,猛然想到:这个小孩长大以后,武艺肯定在我之上!于是,一股妒火从胸中燃起,竟在寻衅比武中置小孩于死地。    小孩气绝前,盯着白泰官咬牙切齿地说:「我父亲白泰官回来,一定会给我报仇!」    这句话像一声霹雳,把白泰官惊呆了。原来他杀死的竟是自己的亲骨肉!(晓贾)    不孝    秣陵地方(南京)有居民朱绪,品行不端,其母害病多年,念念想吃菰(茭白)羹汤。朱绪的妻子买回来煮好,端给婆婆,不料朱绪见了,竟把菰汤夺过来,说:「既然害病,又怎能吃呢?」说罢自己全部吃光。    母亲愤怒地说:「你这逆子,不能体念为娘病体也罢,竟然夺去我日夜想吃的食物,上天如果有知,当令你这逆子哽死。」    朱绪听了母亲的诅咒,心中耿耿不安,当夜就便血而死。    时人都认为这是忤逆不孝所致。(《历史感应统纪》)    福兮祸所倚    过去,田赋征收人员下到农村,村里人都很害怕,因为税赋多收少收、宽紧补罚都在他们手中,所以,唯恐得罪了他们,往往是好酒好菜殷勤招待。    我们邻居高先生小时候读过私塾,写得一手好字,年轻时当跑堂,三十岁那年忽然灵机一动,借高利贷托人谋上征收田赋的差事,只干了半年,就还清了债款。从此尝到甜头,贪得无厌,走到那儿就在那儿吃喝玩乐,见交不上税的穷人,就用捆绑、关押等高压手段对付,作威作福,不可一世。    高先生有三个嗜好,一是爱吃狗肉,那年头儿,山沟里家家养狗,他一到村上,就吩咐弄只强壮的家犬品尝,平均五天吃一只;二是爱赌博,麻将一打就是一整天,输了就往捐税上摊;三是爱玩女人,后来手上的钱多了,还瞒着妻子在外边养了两个情妇。    高先生很会奉承上级,也懂得结交地方头面人物,所以官运亨通,凡事得心应手。  劝他要谋财有道,不要胡作非为。但他劣性不改,经常与妻子吵闹。吕氏一气之下,去外地跟女儿女婿过日子了。高先生在家无人阻挠,竟肆无忌惮地把情妇接回家住,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    好景不长,酒色丧身,他的左手左脚开始麻木抽筋,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人们都说他是中了色疯。不但如此,他还患上梅毒,下身及面部生出许多脓疮,最后发展到双目失明、全身浮肿,躺在床上起不来了。情妇当然也偷偷溜走了。    几个月过后,人们好久没见到高先生了。他的妻子吕氏从女儿家回来,见家门没有上锁,但敲门又没动静。邻居小伙子爬上屋顶,翻开瓦片,屋里冲出难闻的臭味,往里一看,一具死尸躺在床上,已经腐烂了,生了很多蛆,原来高先生不知啥时候已经死了。    「福兮祸所倚」,对正当的享受尚且要惜福,像高先生这样敲诈乡民而又淫乱作恶,报应如此快速,也在意料之中。(1990年4月《广化文选》绍文)    他妻子吕氏心地善良,经常劝他要谋财有道,不要胡作非为。但他劣性不改,经常与妻子吵闹。吕氏一气之下,去外地跟女儿女婿过日子了。高先生在家无人阻挠,竟肆无忌惮地把情妇接回家住,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    好景不长,酒色丧身,他的左手左脚开始麻木抽筋,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人们都说他是中了色疯。不但如此,他还患上梅毒,下身及面部生出许多脓疮,最后发展到双目失明、全身浮肿,躺在床上起不来了。情妇当然也偷偷溜走了。    几个月过后,人们好久没见到高先生了。他的妻子吕氏从女儿家回来,见家门没有上锁,但敲门又没动静。邻居小伙子爬上屋顶,翻开瓦片,屋里冲出难闻的臭味,往里一看,一具死尸躺在床上,已经腐烂了,生了很多蛆,原来高先生不知啥时候已经死了。    「福兮祸所倚」,对正当的享受尚且要惜福,像高先生这样敲诈乡民而又淫乱作恶,报应如此快速,也在意料之中。(1990年4月《广化文选》绍文)      
  想看现世报
  德瓶    有个穷人替人做苦工积下一点钱,就去做小生意,每天早晚烧香,祈求天帝赐给他财富。他虽然很贫穷,只能住破茅屋、穿旧衣服,但做事非常认真,日子过得即使再苦,也不向人借钱,老老实实度日。    他的诚意感动了天帝,十二年后的一天,天帝在他礼拜的时候出现了,给他一个瓶子,说:「十二年来,你每天诚心礼拜我,我还看到你是个老实规矩的人,所以特地来帮助你。这个瓶子叫 『德瓶』,你好好保管它,它会满足你所有的愿望。」天帝说完,就隐身不见了。    穷人拿着瓶子半信半疑,「如果能给我一件漂亮的衣服,那就好了。」他自言自语道。转眼间,从瓶子里冒出一件漂亮的衣服。穷人高兴地把衣服穿起来──颜色漂亮,非常合身。「如果能有一顶新帽子和一双新鞋子,那就相配了。」刚想到这里,新帽子和新鞋子就摆在面前,他马上穿戴起来,照照镜子,俨然一个富人了。接着,金子、楼房、婢女……所有他想得到的,德瓶都帮他实现了。他由一个穷人一跃成为大富翁。    生活的改变使他的性情也大不相同了,他不再安分,常常在朋友面前自我夸耀,在邻居面前也越来越傲慢,连每天早晚那两次礼拜也感到麻烦了,后来索性取消了。    过生日那天,他为自己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酒过三巡,一位朋友问他:「老朋友啊!以前你那么穷,怎么一下子就变成富翁了?能不能将致富的秘密说来听听?」    他趁着醉意回答:「我有一个德瓶,不管向它要什么,它都能满足我的愿望。」    在宾客的要求下,他慷慨地拿出德瓶在大家面前展示,一切愿望无不满足。宾客们啧啧称奇。他更加得意,心想:这个瓶子这么一点点大,实在不够威风,如果它能大一些,让我可以在众人面前登上瓶子跳跳舞,那不是更好吗?    霎时间,小小的德瓶忽然变得很大,他也真的爬到上面跳起舞来了。    正当他跳得高兴的时候,瓶子忽然被踏破了,一时间从里面变化出来的所有东西全都消失了,只剩下破茅屋和旧衣服。(《佛教故事大全》)    贪色    (一)    从前,有五百商人入海采宝,其中有个智者,名叫弥兰,是商队的向导。    他们的船遇到海难,只有弥兰一人得以幸免,抓着一块木板,漂到一座名叫鼻摩的岛上。    为了寻找栖身之处,弥兰顺着一条小路往前走,竟发现一座银城,周围树木茂盛,清清的河水绕城而过。四位貌若天仙的美女上前迎接,说:「欢迎来到银城!尊贵的客人漂洋过海,旅途劳顿,这里有七宝宫殿,我们是服侍您的,请住在这里吧,不要再到处漂泊了。」弥兰随她们进城,住进七宝殿里,纵情欢娱,无愿不满。这样过了一千多年,弥兰心想:这些玉女不令我衰老,是什么原因呢?于是,趁她们睡着了,偷偷逃出银城。    不久,他发现一座金城,有八位美女迎他入城。城中的宝殿名叫屑末,是用更珍贵的宝珠建成的,美女的容貌超过银城百倍。幸运的弥兰在金城里享乐了一千万年,最后又感到迷惑,心想:这些玉女不令我衰老,是什么原因呢?于是又逃出金城。  他又发现一座水晶城,十六位美女迎他入城。城中的宝殿、美女超过金城百倍。弥兰在水晶城里生活了几千万年,好像有享不尽的快乐。但他还是逃出了水晶城,去寻找更大的快乐。    于是他来到琉璃城。三十二位神采奕奕的玉女出迎跪拜,城中宝殿名叫爵单,其间众宝、音乐、美食、女色非水晶城所能比。弥兰在这里生活了更长久的时间,最后又找机会逃了出来。    这次展现在他眼前的是座铁城,竟然无人迎接,弥兰心想:从银城、金城一路走来,应该有更多的美女迎接呀!这时,有个鬼打开了城门。弥兰入城,发现城中都是鬼,其中有个鬼名叫俱引,烧得通红的铁齿轮从他头上碾过,凄惨无比。看守的鬼从俱引头上取下铁齿轮,套到弥兰头上。弥兰顿时脑浆四溢,通体焦烂。    弥兰流着泪说:「从四到八,从八到十六,从十六到三十二,住在屑末殿、爵单殿还不满足,我真是咎由自取!什么时候才能脱离这种痛苦啊!」    看守的鬼回答:「当初享乐多久,现在就要受苦多久。」    弥兰被火轮折磨了六亿年,才免除了苦患。(《六度集经》)    (二)    我们陕西长安的子弟喜欢玩蟋蟀。有兄弟三人,正值少年,一天夜里,趁着月色到墓地捉蟋蟀。忽然间,他们发现一位少妇,姿色绝伦,于是就一起上前追她。少妇猛然一回头,原来一张美丽的脸顿时变了,七窍流血,舌头拖出来一尺多长。哥仨同时吓死了。    第二天,家里人找到他们,救活一个,才知道事情的缘由。被救少年生了一场大病,好几个月才养好。    从此,这家人禁止子孙晚上出去捉蟋蟀。(《增广印光法师文钞.不可录重刻序》)    (三)    俄国诗人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结识了「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塔丽亚之后,为她的惊人之美所倾倒。他们结婚了。但这位美人只会跳舞,又爱打扮,只会在上流社会炫耀自己的容貌。她不爱丈夫的事业,不理解丈夫的生活和心灵,她害得普希金失去了宝贵的创作时间,而且背了一身债。后来,她又不拒绝一个贵族军官的公开追求,使普希金蒙受羞辱。普希金忍无可忍,与那位军官决斗,饮弹身亡。(佚名)    雷诛恶人    (一)    康熙乙亥年,苏郡发大水。有位孕妇,因为丈夫卧病缺食,就抱着三岁的儿子入城借米,借得四斗回来。离家一里左右的时候,天降大雨,就到一户门口站着一个小孩的人家躲雨。孕妇疲惫不堪,再也没有力气背着米、抱着儿子前行,就请小孩看管米袋,约定把儿子送回家再来取米。    小孩与母亲商量,把米藏了起来。孕妇回来取不到米,不敢回家,就吊死在屋旁。丈夫失去依靠,没多久也死了。    第二年六月,藏米的小孩随父母搬到郡城养育巷,一天,忽然说出鬼话来:「我已经告了你的状,雷神就要惩罚你了!」    不到三天,雷电交加,藏米的母子被击杀在庭院中,死时母子俩抱在一起。当时是康熙丙子年七月初三。(﹝清﹞周安士《安士全书》)    (二)    我的远亲周某,滤县人,娶妻张氏,忤逆凶悍。    一次,公公婆婆和丈夫连续两夜梦见天上一行金字:「六月十三日雷劈周张氏」,他们把这个梦告诉张氏,张氏并不相信。    到了六月十三,整个上午都风和日丽,张氏嘲笑公公婆婆迷信,邀请邻居来家打牌。中午,忽然雷电交加,张氏惊骇,直奔楼上卧室,关紧门窗,藏在大衣柜中。岂料霹雳一声,楼上门窗洞开,张氏竟被摄至街前击毙。(杜之英《读幽冥问答录书后》)    阴差捉拿    冯铨,浙江解元,明朝神宗年间入京赶考。    有一位老人,膝下两个女儿,因仰慕冯铨大名,就将二女托付给他。    燕京会试落第,回家途中经过扬州,冯铨竟将二女偷偷卖给妓院。二女不从,投水而死。    当天夜里,冯铨的妻子做了个恶梦:两个披头散发的女子从下水道进来,后面跟着一个鬼卒,手持虎头牌,上面写着「速拿冯铨」四个字。    妻子从梦中惊醒。    冯铨回到家中,妻子一见,喜出望外。冯铨奇怪地问:「我赶考落榜了,你怎么还这么高兴?」妻子沉默不语,似有难言之隐。再三逼问,妻子就讲述了那个恶梦。    冯铨听妻子说梦的时候,正经过楼上,听妻子说到「速拿冯铨」,浑身战栗,不小心从楼上跌下,七窍流血,昏迷过去。    家人将他唤醒,他就把自己所做的负心事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说完就死了。(蕅益大师《见闻录》)    冤家索命    梁曲人宏某,家财万贯,到湘州贩卖木材,买得巨木数排,都长达五十多丈,世所罕见。    武帝想在文帝陵墓修建皇基寺,需要名贵木材,而宏某的木材正在这时运到南津。南津尉孟少卿为了迎合皇上,图谋霸占,就搜取宏某的衣服、财物,诬蔑他是抢劫来的,又说他的木料超过了规定,不是商人所能经销的,把宏某处以死刑,木材全部没收。    宏某临刑那天,叫妻子在棺材里多放笔和纸,又写了孟少卿等十几个人的名字,吞下肚子。    宏某死后一个月,孟少卿忽然看见宏某来讨命。开始还能勉强回避,以后就只能连喊「开恩」了,不久就吐血而死。其它与本案有关的官员也在几个月内相继死去。    皇基寺刚刚完工,就遇上一场大火,全部化为灰烬。(《明祥记》)  
  虐待妻子    (一)    史堂地位低微的时候已经娶妻,考取之后极其遗憾得不到富家女子为妻,渐渐同妻子疏远,不与共寝。妻子抑郁成疾,卧病数年,史堂不看一眼。妻子临终时在隔壁房间呼喊:「我今天要死了,你忍心不看我一眼吗?」史堂竟然不听。    妻子死后,史堂心有不安,就听从邪说,用土器盖住妻子的脸,还给尸体戴上枷锁。当晚,史堂梦见父亲说:「你因为这样对待妻子,寿禄都已消尽了。」    第二年,史堂果然死了。(《感应篇图说》)    (二)    允修,太仓潮音庵僧人,三际瞽法师的徒弟。    允修出家以前性情恶劣,经常殴打妻子。妻子临死的时候发誓说:「我死了也要变成一条蛇把你咬死!」允修曾经把这话告诉别人,并说:「我出家都这么久了,离开家乡又这么远,冤仇肯定已经化解了。」    一天晚上,三际瞽法师无意间触摸到一条蛇,连忙呼唤众弟子将它赶出去,并嘱咐不要伤它性命。    允修的床榻与师父相邻,第二天半夜,灯火尚未熄灭,众僧忽听允修在房内大叫「蛇来也!」推门一看,允修已经命丧黄泉。(戒显法师《现果随录》)    害人适害己    西村阿秋婆年轻守寡,抚养两个儿子长大,老大当了裁缝,老二当了瓦匠,兄弟俩都很孝顺。    老大成年后同东村姓黄的女儿结婚。黄氏待人刻薄,性情凶暴,爱说风凉话,经常给人家出坏点子。嫁到李家后,经常无理取闹,欺负丈夫和婆婆,还在邻居间挑拨是非,使得他们家庭不和。日子久了,人们非常讨厌她,一见她来串门就提心吊胆,生怕她再搞什么鬼。    三年后,老二娶妻,小两口感情甚好,新媳妇姓许,和蔼贤慧、孝顺婆婆,阿秋婆很是满意。黄氏却十分恼火,想到自己同老大结婚多年,没有生育,而老二小两口若是生男育女,自己不但没面子,霸占家产的梦想岂不也落空了?    一天,刚结婚几个月的老二给人家建房时,不慎从二楼阳台的脚手架上摔下来,不省人事,第二天就断气了。妻子和阿秋婆哭得死去活来,村上的人也为她们悲伤。只有黄氏暗自高兴,不但不软语安慰,反而指桑?槐,说新媳妇是「克夫星」。新媳妇听后悲痛万分,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家中的生活全靠老大了,黄氏眼看得势,趁机公开虐待婆婆,不给热茶热饭,还当面责骂「老了不知死,浪费人间五谷」,阿秋婆受此辱骂,悲愤不已,经常跪在地上仰天哀哭,经此折磨,不久就病倒死了。    残忍的黄氏一不做二不休,接着把弟媳赶回娘家改嫁。从此,黄氏成了一家之主,还抱养了一个才满周岁的女娃。    第二年春天,三十七岁的黄氏怀孕了,生下一个男孩,隔两年,又生下一个男孩,这可把老大夫妇乐坏了。    但好景不长,有一天,老大饮酒过量,脑血管破裂,突然死去。一个本来很象样的家庭,只剩下孤儿寡母四人了。    风风雨雨又过了几年,黄氏好不容易把儿子们拉扯大(一个七岁,一个五岁),却发现原来都是白痴,整天在外面打滚,到邻居家偷东西,被人发现了就耍赖哭个不停。黄氏对儿子百般掩护,反骂邻居欺负他们母子。    冬天,黄氏左眼患白内障,舍不得花钱就医,一天天拖延,不久右眼也患了白内障,仍不就医,终于双目失明,只好摸着走。    她抱养的那个女娃已经九岁了,人缘好,又聪明,看不惯养母的言行,有时也顶几句嘴。黄氏想把养女送还亲生父母家,但又恐家中无人使唤。    一天,黄氏失足跌入阴沟,脊椎骨折,半身不遂,大小便失禁,缺人照料,卧床半年多,身上生了几个大褥疮,发臭生虫,血肉模糊,痛苦万状,哭爹喊娘,活活癞死了。    当黄氏装进棺材时,大儿子走上前看了看,若无其事地笑着说:「天亮了,太阳老高了,还躺在这里不起来烧早饭!我先出去遛达遛达。」说着就跑出去玩了。    这两个呆子至今还活着,依然疯疯癫癫。村上的人一见到他俩,就想起他们的母亲。俗话说「害人适害己」,看了黄氏下半生的悲惨结局,真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广化文选》贤圆)    卖斋    麻城王某持斋三年,一天,他身上突然长出难治的恶疮,对持斋就起了退心。    朋友安慰他说:「因果报应一定有,持斋一定能得好报的。」    他说:「我已持斋三年,却受此恶报,持斋有什么好处?」    朋友问:「你既然认为持斋没用,能否把它卖给我?」    经商谈,三年持斋以十两八钱成交。王某很高兴,写了收据、拿了钱,打算次日开始吃肉。    不料,当晚就梦到两个恶鬼前来责?:「本来十个月前你就该死了,因为持斋的缘故,才能延命到现在。你既然把持斋的功德卖了,算起来反而让你活过头了!」说罢立即要捉他走。    王某惊怖万分,哀求宽限一天,愿意把钱退还,继续吃素。    次日一大早,他就找到那位朋友,「斋我不卖了,钱还给你。」    朋友说:「对不起,字据我已在佛前烧掉了。」    他又后悔、又着急,不久就死了。(《现果随录》)    破斋酬业    魏应之,昆山人,子韶的同宗侄子。崇祯庚辰(1640年)春,和子韶同睡一屋,梦中突然大哭念佛。子韶惊问。他说:「梦中到了地府,看见我的名字列在《缢死簿》上,下面有注: 『三年后吊死在自己的书房。』我问是犯了什么罪。冥官回答说:『定业难逃。』我又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免难。他说:『没有比长斋念佛更好的办法了。』」    魏应之从此长斋念佛,努力精进。    八个月后,一位朋友对他说:「只不过是一个梦罢了,何必这么认真?」经朋友一劝,他就渐渐开了斋戒。    癸未(1643年)春,他无故吊死在书房。屈指一算,正好三年。(《现果随录》)    
  崔浩毁佛    崔浩诽谤佛法,取其妻子所诵佛经焚毁,弃灰厕中,继而怂恿太武帝废除佛教。    后因国史案获罪,被囚于槛笼,卫士数十人洒尿于其身。呼声嗷嗷,闻于行路。「世皆以为报应之验」。(《魏书.崔浩传》、陈兵《生与死──佛教轮回说》)    宋徽宗毁佛    宋徽宗起初也很信佛,后来听道士林灵素的妖言,遂改佛像为道相,称佛为大觉金仙,称僧为德士,改穿道士衣,凡做法事,居道士后。    下诏不久,京城发大水。群臣惶惧,宋徽宗敕令林灵素止水,怎奈越止越涨。僧伽大圣在宫中化现灵异,宋徽宗焚香哀乞。僧伽振锡登城,大水顿时退去。事后,宋徽宗下令复佛旧制。    不到六七年,金国将徽宗父子虏去,封徽宗为昏德侯,封钦宗为重昏侯。二宗皆死于五国城。(《增广印光法师文钞.潮阳佛教分会演说一》)    亵渎佛经    江南金圣叹,博学好奇,才思聪敏,自称当世无人超过自己。所评《水浒》、《西厢》,及秽亵处,往往引用佛经。又着《法华百问》,以己见妄测佛经奥义,混淆视听。顺治辛丑年(1661年),因哭庙案被杀,弃尸于市。(﹝清﹞周安士《安士全书》)    
  3、现生善报    画家的福田    从前,有个穷画家把妻子留在家乡,独自外出谋生。经过三年努力,赚了很多钱,于是打点行囊赶回家乡。    中途,他来到供养僧众的法会上,非常欢喜,心想:我从未种过福因,现在遇到这么殊胜的福田,怎么能错过呢?于是,毫不犹豫地把钱全部布施出来。    妻子看到丈夫空手回来,愤怒地责问他。    丈夫回答:「我把财富贮藏在坚固的仓库里面了。」    「什么样的仓库?」妻子问。    「尊贵的教团。」丈夫回答。    生气的妻子把丈夫告到衙门。画家受审时陈述说:「我并非把努力赚来的钱无谓地浪费掉了。我以前不知道种植福田,现在遇到供养僧众的机会,心生欢喜,舍弃吝啬心而布施。因为我知道真正的财富并非钱财而是心的缘故。」    法官称赞画家的精神。很多人听到他的陈述,大为感动。    后来,画家的信用提高,生活也渐渐好了起来。(《离宝藏经》、《佛教圣典》)    见利思义    甄彬,梁朝人,困苦时曾以一束苎(可以织布)做抵押,向长沙寺借钱。赎回苎时,发现束内藏有五两金子。甄彬心想:这不是我分内该得的,不能无故吞没。于是送还寺库。    梁武帝做平民时就听说此事,对甄彬的人格非常赞赏,即位后便任用他,派他去带郫郡做县令。    同时就任县令的还有四人,临走时,武帝一一告诫他们:「身为地方长官,应以廉洁谨慎为重。」唯独对甄彬说:「卿往日有还金的高尚美德,寡人就不必再用这些话相嘱了。」(《南史 .甄法崇传》)    德化一方    王昭素,宋朝酸枣(河南延津)人,学问渊博,居家不做官,有超卓行谊,为乡人所称道。    王昭素每次买东西,都随卖主所说价格如数付钱,从不还价。商贩们相告说:「王先生来买东西,不要索取高价。」    王昭素修整住宅,将椽(架屋顶木条)木堆积在门中。一天夜里,一个盗贼前来撬门。王昭素发觉了,并不作声,将椽木丢到门外。盗贼甚感惭愧,悄然离去,从此乡里不再出现盗贼。    王昭素被宋
任用为国子博士,后告老还乡,八十九岁去世。(《儒林传》、《历史感应统纪》)    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尘不染的意思和造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