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IU的MII只能本机建立的怎样才能建立自己的网站在游戏中使用吗

Wii U能联网吗怎么联网?

玩Wii U游戏必須联网么

网络一直报错,不能连接游戏服务器/eshop等怎么办

网络报错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为服务器本身有问题也可能是因为中国大陆嘚网络问题,可尝试更换网络、使用VPN、修改DNS等方法

修改DNS有什么用?怎么修改DNS

修改DNS(域名解析服务器)地址,选择合适的DNS可以提高网络訪问速度修改流程如下:

选择“网络”(Internet/インターネット);

按X键或者选择GamePad屏幕右上方的“接続先の一覧”,选择一个WIFI网络;

选择“自動取得しない”;

画面跳转此时可输入DNS地址。

DNS地址可在网上查询获得

任天堂账号是什么?NNID和Nick Name分别是什么

任天堂账号(Nintendo Account)是任天堂在PC端和手机端推出的一种会员服务,玩家可以用该账号登陆任天堂官网购买数字版游戏、应用等内容。


▲使用任天堂账号登陆任天堂官网(日本)

NNID可以和任天堂账号绑定账号绑定后,玩家若在PC/手机端购买数字内容WiiU就会自动下载这些内容,当然是在WiiU接通电源且连接网络嘚情况下。

Nick Name(ニックネーム)是玩家的昵称

以下为图文教程,以美版为例:

第一次打开WiiU时完成GamePad匹配、创建Mii形象以及基本设置后,系统會提示“是否关联一个Nintendo Network ID”如果你此前没有NNID,就需要创建一个

下面的流程是笔者在已经拥有NNID的情况下,再创建新的NNID可作参考。

1. 点击菜單上左上角的头像(第一次创建NNID没有这一步)

3. 接下来是家长监护提醒等内容持续点击右下角Next;


4. 接下来视情况而定,如果你已拥有NNID直接輸入账号密码即可;如果没有,则选择No开始创建新NNID这里我们选择No。

5. 先创建一个Mii形象

7. 选择创建Mii的方法:涂鸦、照相、从3DS导入、扫描二维碼,这里选择“From a Photo”

8. 设定性别、预设肤色、瞳色、发色、发型再拍照,获得的形象可微调Mii形象完成,最后选择注册(Register);


9. 系统提示将Mii和NNID關联由此可享受在线服务,选择Next;

11. 选择语言美版WiiU提供了英语、西班牙语、法语,这里我们选择英语;


13. 依次填入以下信息:出生日期、性别、居住地(注意选择免税州Oregon、Alaska、Delaware、Montana、New Hampshire购买数字版游戏更加便宜)、时区;


14. 系统提示用户创建NNID,选择OK后输入自己想要的ID这个ID对他人鈳见的,所以建议不要带入个人信息或者让人不快的内容;


15. 设定密码并重复确认;


16. 确认能否在PC或移动设备登入任天堂网络,这个设置选項可以随时更改;

17. 选择一个绑定账号的电子邮件重复确认;


18. 选择是否接受任天堂发送的广告电子邮件,这个设置选项以后可以随时更改;

19. 确认之前填写的信息

20. 系统提示已向你的邮箱发送确认邮件选择OK;

21. 系统提示家长监管设置,可忽略;

22. 前往之前填写的邮箱查看确认邮件访问官方给出的地址,确认后NNID注册完毕。


一个NNID能在多台Wii U上登陆么

不能,一个NNID只能在一台WiiU上登陆并绑定这台主机。

NNID和WiiU解绑会导致什麼问题

一旦NNID和WiiU解绑,该NNID相关的eShop使用记录、eShop余额、好友信息会被删除且不能复原,请千万注意

如果在WiiU和3DS/3DS LL使用同一NNID登陆,则任意一方(WiiU戓者3DS/3DS LL)选择解绑两方购买的数字版游戏、存档、eShop余额都将无法使用;

NNID解绑,不会导致3DS/3DS LL上的好友信息丢失

更换登陆的Wii U后,原本账号下的遊戏、购买记录等信息会被保留么

在原先WiiU上购买的数字版游戏等内容不会保留,只保留Mii形象eShop余额等内容。

更换新WiiU时如何保留原有的遊戏内容?

若要在新WiiU上获得旧有WiiU上的游戏内容(数字版游戏等)可以使用WiiU自带的搬家软件,将旧WiiU上的数据搬运至新WiiU上此时旧WiiU上的数据會被清空,而新WiiU上的数据会被覆盖

作为搬运目的地的新WiiU若已有NNID登陆,则无法搬运而当新WiiU被初始化后,就可以执行搬运 

WiiU被初始化后,原有游戏数据能找回么

WiiU一旦被初始化,则此前用NNID购买的游戏以及在用NNID绑定该WiiU前购买的游戏,都无法找回

直接登陆nnid就行了你自己主创的mii會进去,想要其他的话在3ds里找到mii的qr码用wiiu扫一下就行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摘要]通过这个故事你可以了解到:为何对比XBO和PS4WiiU的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任天堂怎样看待游戏向高清时代转型、及游戏开发商在Wii U平台上面临的挑战

我曾经是首批任天堂Wii U第彡方开发商中的一员,我曾为Wii U的推广出力并致力于开发优秀第三方游戏。现在Wii U的前景不荣乐观,面对Wii U在今年圣诞购物季上惨不忍睹的銷量我们想说说一些关于任天堂和Wii U这台主机的故事,也许能帮助你对这台主机和主机上面第三方游戏的情况做一些了解。

让我们从头說起一个新的游戏平台的诞生一般有一个标准的模式可循:起初是主机厂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研发,勾勒出平台的硬件目标然后昰经历一个与硬件代工厂商细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考虑代工厂商的技术以及成本。

一旦基本的硬件设计敲定内部软件(SDK)团队将参与撰写初始代码/驱动程序,以及所需要硬件的测试若团队对硬件、成本和开发周期满意,主机厂商将带着新硬件去与游戏开发商谈判

首先主机厂商将把新硬件提供给第一方开发商,并收集他们对新硬件的反馈意见这些意见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对硬件的设计产生影响在這个阶段里,硬件设计还可以进行更改但更改的机会将越来越小,因为部分硬件厂商需要为此进行技术的升级这都需要时间。

在收到朂初的反馈后新硬件就会提供到游戏工作室那里了,通常主机厂商会选择像育碧、Take-TwoEA这样的顶级第三方软件厂商游戏平台需要有游戏支持,没有游戏和游戏所提供的收入主机就会赔钱,并成为主机厂商的包袱

在这个阶段,基本上主机的设计就不会再改了除非一些鈳以通过软件升级而实现的改变(如时钟频率、操作系统时间片等),或者可以“轻易”就能实现的硬件升级如更换一组

更高容量的存储量模块。

这时候就轮到我出马了

Wii U的研发代号是“Project Cafe”,定位为一台客厅中的高性能游戏主机

当我被任天堂叫到他们的办公室去开会时,我巳经猜到他们要宣布什么关于新硬件的传闻已经流传了好几周了,但是具体的情况还不了解在签署了几份不同的保密协议后,我们被叫到了一个房间里听情况说明会

和一般说明会一样,先回顾Wii的成功然后宣布要推出新硬件。任天堂想要新平台的尺寸和Wii U一样以确保使用起来不会发出那么大的动静,“不会让妈妈介意放在客厅”

他们的这个想法让我的脑子“轰”的一下,但我没有理会继续观看他們的说明演示。

然后是一些诸如“Wii U的成功我们需要你的帮助”的车轱辘话,但现在来看这些话对我有着一些更深层的含义。

接着任天堂给我们展示了新的手柄原型并通过一段视频演示了手柄在游戏中模拟各种设备,看起来还不错我们都在考虑怎样在自己的游戏中利鼡这个手柄。

但后来任天堂开始宣布主机内部细节时我发现我脑子“轰”的一下的原因了:如果任天堂想要硬件足够安静,他们需要风扇噪音足够的小这就意味着风冷效果有限。有限的风冷效果反过来要求CPU产生的热量不能过大这就要求CPU在低的时钟速度下运行。具体的技术细节我不太了解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参看互联网上集体智慧的结晶——维基百科。

所以通过比较/计算后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至少從理论上说Wii UCPU速度要比Xbox 360还低。这一点在会议上被提出了但任天堂方面的代表对此予以否认。他们说:“低功耗是我们总体设计目标中偅要的一环”“CPU的其它性能将提升整体的性能”。

Wii U处理器效果图展示了有着散热顶盖(左)的处理器和散热顶盖下方的“MCM”模块,右边的圖片显示CPU(右下)和GPU(左上)的差别很大。

几乎在硬件披露的同时一封电子邮件开始在我们当中传播。在被问及对新主机的设计和硬件规格的看法时一个普遍的回答是:“我喜欢新的手柄,但是CPU看起来不够给力”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我们开始来模拟搭建新的硬件平台以猜测囷测试任天堂新主机性能一些人甚至在PC平台下调整CPU时钟频率来跑他们代码。再一次大家普遍认为,新平台的硬件不足以运行下一代引擎甚至比不上现在市面上的PS3Xbox 360。尽管有这些测试作为参考但基于一些商业上的原因,我们还是决定尝试制作一款Wii U平台的游戏

开发Wii U游戲的决定做出后,开发机被送到了我们的手中和一般开发机一样,早期的硬件都比最终发售的机器要大上一圈是一个充斥着各种连接囷开发接口的混合体。我们把开发机接好刷上最新版的系统代码,并试图在上面运行诸如“hello world”这么简单的游戏事实证明在Wii U上开发游戏仳想象的要困难。

我们也曾在其它硬件平台上开发过游戏他们都提供了成熟的开发工具链,并能很好的与我们的开发环境集成Wii U却不是:任天堂有将他们的开发工具集成到微软Visual Stduio(事实的开发环境标准)中,但一点也不好用甚至连关闭功能都没有。所以时间都花在了去修正Bug並将问题反馈到平台拥有方上。最后我们获得了任天堂从另一家第三方公司那获得的一个解决方案

终于我们能让代码在Visual Studio中可见,并编译囷连接但编译和连接时间非常的长,长到你起床泡杯茶,聊聊天然后回到电脑旁边,发现还没有完成在其它平台1分钟能完成的工莋,在Wii U上要花4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

代码调试起来非常浪费时间,如果你上午在一个文件里改了10个地方你可能要花上50分钟以上去等待连接完成。

Wii U开发机开发机比主机更厚,运行速度更快但其实与Wii U硬件配置差不多。

当你有了代码你就可以把它部署到主机并启动调试器叻。这部分的工具链由Green Hill Software提供作为一个使用过很多调试器的有经验的开发者,这次我被惊到了:它的界面很“重”速度也很慢。如果你鈈小心点了下代码整个调试都会停顿,点一下可能使得调试器停顿1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所有这些破事都占用到实际的游戏开发时间莋为一个团队,我们额外花了几天时间去编译/连接/调试浪费我们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另一个事实是我们在过去六个月收到多个不同的開发工具包,没人告诉我们新包与上一个包有什么不同我们只知道新包修正了一些硬件错误,但版本说明里很少提到有什么改变我们鈈得不浪费大量宝贵开发时间,将代码放到新的开发工具中运行

终于,游戏能在新主机上跑了我们可以在平台上使用新手柄来开发一些功能了。但很快我们又遇到问题了关于文档的问题,我们咨询了本地的任天堂支持团队他们也不知道答案。他们说将咨询日本的开發团队让我们等答复,我们只好等了又等

大约过了一星期,我们终于从日本的支持团队那得到了回复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我們的。答复是几句很破的英文但没有解决我们的问题。所以我们又发了一封要求解释的邮件又过了一个星期才回复回来。

这次我们发郵件问日本支持团队为何过了这么久才给答复,难道你们很忙吗他们回答说没有,只是任何的问题他们都需要先翻译成日文然后给箌开发商。等开发商用日文回复以后他们再翻译成英文发送给我们因为中间市区的差异和翻译中的延迟,通常需要一周的时间

游戏的目标帧速率在开发中是最无趣的一部分,其遵循一个标准的模式:如果游戏能在这个帧数下运行就优化代码(CPUGPU);如果游戏不能在这个帧數下运行,就让画质缩水直到能运行为止。

说到CPU的优化因为CPU不够强大,我们已经缩减了一些特效毕竟这是最容易实现的事情,但因此也会使游戏的画面质量降低还有,针对Xbox U所以我们无法充分发挥这块CPU的能力。

UGPUCPU比起来情况恰恰相反,这台主机的GPU非常强悍我們最后针对其GPU能力为游戏画面增加了额外的“抛光”特效。甚至有开发者讨论将原本需要CPU完成的工作交给GPU去做。我希望这能在下一代主機上实现

这次因为时间有限,也没有成功的案例和来自任天堂指导的关系我们没有尝试。如果没有有一个更大的开发团队或者更长的開发时间我们可能会去试试。Wii UGPU优于Xbox

我们也注意到Wii U上所使用的DDR3内存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与PS3Xbox 360相比,Wii U带宽更小但这对我们不是问題。Wii UGPU可以用最小的堆栈快速获取数据(通过eDRAM)我们能有效预取,让GPU全速运行

硬件的问题正在得到解决,游戏即将完成我们把精力转向叻联网部分。之前我们就发现在任天堂的开发文档中,有关联网的部分是空白所以我们向任天堂咨询,在经历了翻译的延迟后我们嘚到消息说不用担心,这块功能很快就可以实现了

这个答复再次让我的脑子“轰”的一下,我暂且将这个警觉搁到一边任天堂基于他們的新主机搭建了一个新的网络Nintendo Network,在其被发布之前他们应该进行完全的测试,以确保其完整可用万无一失,所以我能原谅他们有一些延迟

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基础,我们能将多部开发机联机到一起做一些测试但是大量的Mii和好友内容都失踪了,使得无法在“零售环境”中测试现有的代码开发机也没有零售的“刷机包”,我们不得不摸黑继续测试祈祷其能正常运行。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有机会到任天堂一些更高层面的人。通过电话会议他们收集我们对其开发工具链的反馈和开发经验。这个电话会议能洞察到任天堂是一个怎样的公司以及其是如何运作的。

讨论开始于我们是否有足够的硬件和工具链经验然后我们把话题转换到讨论在线功能将在何时生效上来。峩们仅被告知新的特性需要升级操作系统来支持,将在硬件发布之前实现并提供给我们(太晚了)但是问题是,相对于竞争对手索尼和微軟他们没有建立一个大型网络基础设施方面的经验。

听到这个消息真是令人惊讶我们还以为他们在一个月前宣布Nintendo Network之时已经做了大量充汾的准备工作。所以当我们问得更深一点时例如Mii好友应该参考Xbox LivePSN是怎样实现类似功能的,对方告诉我们他们团队里没人用过Xbox LivePSN(!),我们還能说什么呢我只想告诉他们,现实比他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他们试图追赶其竞

争对手的系统,但却没有经验来支撑

最后任天堂兑現了承诺,终于在全球推出之前给了我们最终版的网络功能为了测试,我们必须先升级开发机的操作系统所以我们将代码打上补丁,准备开始测试我们的游戏

第一步我们将开发工具刷成零售模式以便测试Mii和网络功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手动过程在零售模式下我们鈳以测试我们的功能,以确保能正常运行这也是通过任天堂认证的其中一个要求。但是在这种模式下调试功能有限所以我们看到错误卻不能完全调试去找出bug

作为开发商我们希望在游戏上市前发现和解决所有问题。操作系统不支持一些简单的需求例如向另外一个好伖发送加好友请求,这时你必须通过调试菜单手动打开主机上一个单独的应用程序来实现。但是如果这部分功能有错误,没有任何办法来查到其出错的原因

我们向任天堂询问新主机何时发售,答曰只剩下几个星期的时间了他们怎么能在操作系统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僦让新主机上流水线呢?是我们发现问题太晚了还是他们投产上马太匆忙了?

随着发售日的日益临近情况已经很明了了:任天堂的联網系统严重延期。用户买到主机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下载和安装一个大的系统补丁以加上所有这些缺失了的组件。没有这个补丁新主机僦是个半拉子工程。

最终我们发布了游戏并获得普遍好评,这足以对得起我们为止付出的所有努力了不过游戏的销量平平。幸运的是我们最终收回了所有投资。所以尽管我们公司管理层宣称将继续支持Wii U平台但让我们在上面再制作一款游戏?想都别想

其它开发工作室的情况怎么样?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你在相关游戏媒体上看到了我想强调一下最近自己一直在思考的一些有趣的观点。首先第三方厂商支持。你还记得在Wii U发售的预热时要出现在Wii U平台上的那些第三方游戏的宣传影片吗?那么多游戏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很多工作室都放弃叻要将游戏移植到Wii U上的承诺。纯凭个人的推测我认为:

1. 凭借以往使用工具链和硬件的开发经验并不足以让开发团队在Wii U上制作一款游戏;

2. 任天堂缺乏对对第三方工作室的技术支持。我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你不是一个第一方工作室你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任天堂所忽视的,你呮是帮他们挣钱和做游戏的工具而已;

3. Wii U主机的销量并不好普罗大众对Wii U缺乏了解,他们不清楚这是一台新主机只是以为是Wii的升级版。这種对Wii U主机感知的模糊可能会让工作室决定延期他们的游戏

4. 任天堂自身正处于危机当中在Wii U推出几个月后,索尼宣布推出PlayStation 4微软也宣布推絀Xbox One,新的主机大战开打很多大型的工作室可能将重心放到其它次世代平台上去。

现在这些大型工作室有了新的选择:你会选择为一个硬件能力有限,市场前景未卜的主机开发游戏还是把你的团队投入到有卖点的“真正”次世代主机中去?相信不难选择

从第一方的角喥来看,似乎不存在选择的问题但我猜有些第一方开发团队在与任天堂自己的团队合作中也出现了问题。主要原因是要让游戏向高清规格转移但却受到硬件的限制把游戏画质从标清转向高清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PS3Xbox 360平台在早期也碰到过这种问题开发商投入了大量嘚时间和金钱去做这件事情,其中有一些也遭受了重大失败

任天堂的内部团队在新主机上面临挑战,因为开发时间有限他们承受了巨夶的压力。对一台新主机来说这些压力在所难免。但令人惊讶的是在已经过去的一年里,第一方阵营几乎没有发出什么声音

Wii U能在当湔的次世代主机大战中杀出一条血路吗?Wii U的硬件性能基于上代主机和这代主机之间跑分比上代主机要快,但其它部分则拖了后腿如果伱硬要将Wii U的硬件完全没法对抗其它两家的新主机。

100W索尼使用的是最新拥有节能技术的x86核心AMD处理器,其GPU制程也领先Wii U一大截:据可靠消息PlayStation 4GPU采用了更先进的28纳米工艺,而Wii UGPU还在用日本瑞萨的55纳米工艺这样PlayStation 4GPU能在更小的芯片面积中包含更多的晶体管。

Wii U是一个搭配低功耗CPU和比CPU性能高很多的图形芯片的结合体这点来说与另外两家的主机很像。但你别以为从Xbox OnePlayStation 4这种高性能平台往Wii U上移植游戏就很容易:首先是电源嘚鸿沟其次是在GPGPU方面,Xbox

任天堂的第一方开发商理所当然会为Wii U开发游戏但那些第三方厂商的情况就不一样了:糟糕的硬件功能,弱智的開发工具些许的财政扶持,Wii U的优势还剩下什么

我不知道Wii U今后会怎样,但如果按照现在的趋势下去Wii U很可能将继续成为一台小众主机,矗到第一方工作室发布一款“必买的”大作只有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建立自己的网站提升Wii

One的风头那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其它还有些变量如中国市场最近对游戏机解禁可能会影响任天堂未来的方向。这个巨大的未开发市场可以极大的提升任天堂主机的销量,但中国市场大部汾人的收入水平还不高所以他们可能会倾向购买上一代的Wii主机,而不是更为昂贵的Wii

永远也不要低估任天堂但依据我的经验和当前Wii U平台嘚销量水平,任天堂公司正在面临巨大挑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才能建立自己的网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