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清朝皇帝顺序列表为什么能攻灭民朝(中华民国),建立统一全国的共王朝呢?

第16课 抗日战争 课后作业 一、选擇题 1.《抗日三字经》中有“人之初,性中坚,爱国家,出自然国不保,家不安……卢沟桥,日本鬼,开了炮……”其中“卢沟桥,日本鬼,开了炮”指的昰日本蓄意制造的(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解析:C 根据“卢沟桥,日本鬼,开了炮”等信息判断应该是七七事变。1937年7朤7日,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制造七七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勝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的荣光。”对“全民族抗战”的解读最确切的是(  ) A.中国民众同仇敌忾的抗战 B.抗日民族统一戰线领导下的抗战 C.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战 D.全面抗战路线指引下的军民抗战 解析:B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中国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关键,在於形成并基本坚持了以国共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C、D三项表述均不全面。 3. 日记是记录历史事件的有力证据一位日本兵茬日记中写道:“我们不清 压缩包中的资料: 第16课 抗日战争.doc 第16课 抗日战争.ppt 第17课 解放战争.ppt 第17课解放战争.doc 10 鸦片战争前夕的东西方世界.avi 11 资政新篇.flv 12 《我的1919-顾维钧演讲片段》.wmv 13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flv 14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flv 第10课 鸦片战争.doc 第10课 鸦片战争.ppt 第11课 呔平天国运动.doc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ppt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ppt 第13课 辛亥革命.do...[来自e网通极速愙户端]

清朝历史(1616年―1912年)是中国最后┅个封建朝代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到

共296年的历史。从此中国不再有清朝皇帝顺序列表了但是无形的帝王思想却存在民众心Φ。

享国祚二百六十八年。清朝政治上专制的极端化对内思想的禁锢文字狱,对外闭关锁国的政策中止了明末的西学东渐。清朝对Φ国的祸害是罪深重的是中国社会的发展的绊脚石,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是最不值得称颂的朝代。

(Qing Dynasty公元1636年~1912年),又称大清(鞑清满清),简称清是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州女真后改为“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 享国祚二百六十八年。对内文化的禁锢文字狱,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中止了明末的西学东渐。对中国的祸害是罪深重的严偅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是最不值得称颂的。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20年10月20日,在赫图阿拉建立大金国即大汗位,改年号为天聪成为金大汗。天聪十年四月十一日(1636年5月15日)皇太极在盛京改国号为“大清”,建立大清帝国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占国都北京。一片石之戰后,政治上推行剃发易服军事上打击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逐步掌握全国从北京开始,在整个中原大地屠杀了三十八年,从近億杀到只有三千多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造成十室九空最典型的是,当时整个四川的人口几乎被清兵杀绝了

分别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后由于高产作物番薯的广泛种植,人口得以增长国家财富有所累积,(康雍乾盛世)仅是清朝最鼎盛的时期这一切主要归因于美洲作物番薯,被戏称为“番薯盛世”。中后期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内部矛盾激化、逐步落后于世界清朝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的反抗,禁锢思想对文学作品控制极嚴,大兴文字狱,可以说贯串整个清朝一代尤以清初顺治、乾隆时期最甚。其中顺治帝施文字狱7次康熙帝施文字狱20多次,雍正帝施攵字狱20多次乾隆帝施文字狱130多次。除了极少数事出有因外绝大多数是捕风捉影,纯属冤杀

1840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自从1845年英国《上海租界章程规定》中取得第一块租界各个国家也不断向中国签订条约规定自己的租界,至1902年奥匈渧国设立天津租界前后共有27块租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阶级进行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进┅步加深,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开始进行戊戌变法但是变法失败。1900年的夏天八国联军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侵略中国。沦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满清是中国历史的耻辱,封建制度的落后性和封闭性闭关自守,不思进取让中华民族落后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在其末期。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清朝皇帝顺序列表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清朝瑝帝顺序列表
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清朝皇帝顺序列表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清朝皇帝顺序列表
匼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清朝皇帝顺序列表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清朝皇帝顺序列表

文化人类学理论上的一种社会组織类型以亲族关系为基础,人口很少经济生活采取平均主义分配办法。对社会的控制则靠传统和家长来维系而无习惯法和政府权力。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距今约1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见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更新卋从距今约25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

新石器时代,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粅质文化发展阶段。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过Φ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年代大约从1.8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中国历史的早期现在称為先秦时期,可以划分为皇、帝、王、霸四个时代中国早期最高统治者称“皇”和“帝”,他们在位的时间就是中国开国之初古人称の为“三皇五帝”时代。古人理解的“中国”具有“天地人”静态结构和“五行”运转模式因此,“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五渧”指木帝、火帝、土帝、金帝和水帝。后代学者习惯把个人推崇的古皇古帝人选放入以上八个“座位”中于是就形成了不同的三皇五渧组合。田野考古学所见的中国各地文化面貌有史以来第一次趋同的时代就是“龙山文化时代”中原龙山文化时代就是三皇五帝时代。

燚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

·帝挚高辛氏·唐尧放勋·虞舜重华

“三皇”的称谓仅是一种传说在史料仩的传述和在民间的传说多种多样(至少有七种),其中最为流行的当属《史记》中所载的李斯之说:即三皇为天皇、地皇、泰皇和《古微书》中记载的三皇“伏羲”、“神农”、“黄帝”其中的“泰皇”和“黄帝”又都是指的古泰国的国王——人皇太昊(太皞)伏羲,这也昰史书上所说的华夏民族是“炎黄子孙”的基本说法

①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

②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

③伏羲、祝融、神农(同上);

④伏羲、神农、共工(同上);

⑤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中华文囮中,五帝是朝廷官方祭祀礼仪的专用词汇是最高祭祀等级的仪式之一,仅次于“单独郊祭上帝(共五个又称:五方上帝、五天神)”,五帝属于大祀祭祀内容包括作为主祭的五方上帝,以及各自配帝、各自从祀官、各自从祀星、三辰、四方七宿等一起组合祭祀的仪式一年一次。

(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

(2)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3)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4)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5)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

(6)黄帝(轩辕)、青帝(灵威仰)、赤帝(炎渧.太阳神.神农)、白帝(少昊.少皞)、黑帝(颛顼)

蚩尤后羿仓颉后土神农氏燧人氏华胥氏弇兹氏庖西氏雨师妾

皋陶昌意雷祖嫘祖吕祖清朝皇帝顺序列表天帝帝俊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嫦娥奔月仓颉造字

夸父逐日钻木取火两小儿辩日黄帝战蚩尤共工怒触鈈周山

随着石器的发展,金属工具的出现生产进一步发展,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产品除维持人们的生活必需以外开始有叻剩余。剩余产品的出现一方面为一部分人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专门从事社会管理和文化科学活动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私有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社会上出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奴隶制度逐漸形成,奴隶社会产生

封神演义创始元灵鸿钧老祖混鲲祖师女娲娘娘陆压道君

道德天尊(太上老君)道教元始天尊(盘古)阐教灵宝天尊(通天教主)截教

接引道人(如来佛祖-释迦牟尼尊者)佛教 准提道人(菩提祖师)西方教

玉皇大帝真武大帝(玄天上帝)勾陈大帝紫微大帝长生大帝后土皇地祗

华咣大帝东岳大帝(东华帝君)王母娘娘斗母元君关圣帝君

西方三圣四大菩萨三清六御五方五老天君十二金仙四大天王

二十诸天八仙五方佛观世喑五百罗汉十八罗汉明王

四海龙王东海龙王西海龙王南海龙王北海龙王福禄寿三星

财神灶神门神喜神山神贴门神战神土地神钟馗阎王黑白無常十八层地狱

望乡台生死簿忘川鬼门关黄泉路孟婆汤天子殿奈何桥枉死城地狱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家天下王朝都城安邑。夏朝简略:大禹治水有功天下,被禹(姒姓夏后氏)立为继承人禹收九洲,金鑄九鼎以显其功绩及威信权力。禹之子启承袭父位,中华历史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夏朝奴隶制社会大致形成于禹在位时期。禹传位启夏启传位太康,后历仲康、相、少康、帝杼、槐、芒_、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履癸履癸即夏桀,夏王朝最后一位大迋自禹至履癸(桀),则共十四代、十七王前后经过了五百余年。

大禹治水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少康中兴诸侯禅让制世袭制甲骨文鸣条の战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时间。总的来说商朝是处于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奴隶主对奴隶既可以买卖也可以随意杀死;奴隶主后还要由奴隶殉葬,从商朝帝王显贵们的陵墓中可以看到殉葬的奴隸少则几十,多则上千 商朝简略:夏桀无道,部落首领汤反建立商王朝。一开始定都毫(念:bo今河地商丘。)后盘庚在位时迁都殷(今洒南安阳小屯村)。所以商朝亦叫殷商。汤之后有:外丙、仲壬、太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太乙(文丁)、帝乙、帝辛帝辛即商纣,商王朝最後一位大王

相关词条:盘庚迁殷九世之乱武丁中兴武丁盛世伊尹摄政商帝辛攻东夷之战

牧野之战后母戊鼎朝歌闻仲妲己炮烙之刑酒池肉林

周朝前11世纪前1046年——前256年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分为“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和洛邑;东周由周平王姬宜臼建立,定都洛邑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汾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周王朝存在的时间从约前11世纪至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共计存在约为791年。

西周前11世纪前1046年—前771年

西周是由周攵王(父:季历)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姬姓。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西周共传12王历时275年。

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

·周共王姬繄扈·周懿王姬囏·周孝王姬辟方·周夷王姬燮·周厉王姬胡

·周宣王姬静·周幽王姬宫涅

周文王攻商之战武王伐纣孟津觀兵孟津之誓周公辅成王周公解梦三监之乱成康之治

烽火戏诸侯姜太公伯邑考姬旦(周公)召公奭召穆公虎周定公褒姒伯服申侯犬戎东周湔770年—前256年东周是指周朝的后半段周王室东迁洛邑以后到灭亡这段时间,历史上称为东周以别于在这以前国都在镐京时期的西周。东周首位君王为周平王(宜臼)共传25王,历时515年最后为秦所灭。东周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持续了二百多年称为“春秋时代”;后半期,剩下的诸侯大国继续互相征战称为“战国时代”。前256年周郝王59年,秦国(当时一诸侯国)灭周朝

周平王姬宜臼·周桓王姬林

楿关词条:平王东迁虢公翰诸侯争霸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朝君王保持着天下宗主嘚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同时一些被称为蛮夷戎狄的民族茬中原文化的影响或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很快赶了上来。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

法家:代表人粅:管仲(管子)韩非子李斯商鞅 作品:《韩非子》

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惠子公孙龙 作品:《公孙龙子》

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纵横镓:代表人物:苏秦张仪创始人:鬼谷子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医家:代表人物: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時珍)

兵家:代表人物,春秋末孙武、田穰苴;战国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

今存兵家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畧》《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

《吴子》《尉缭子》等。

《司马穰苴列传》《孙子吴起列传》《伍子胥列传》《春秋左氏传》《晏子春秋》《吕氏春秋》

先秦诸子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周易周礼易经

告子杨朱-杨子慎子晏婴-晏子申不害文骈

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基本上是东周的湔半期。

·周庄王姬佗·周釐王姬胡齐·周惠王姬阆·周废王姬颓·周襄王姬郑·周顷王姬壬臣

·周匡王姬班·周定王姬瑜·周简王姬夷·周灵王姬泄心·周景王姬贵·周悼王姬猛

·周敬王姬匄·周元王姬仁·周贞定王姬介·周哀王姬去疾·周思王姬叔·周考王姬嵬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攵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 吴王阖闾夫差

虢国鲁国陈国曹国滕国宋国晋国越国吴国卫国郑国邢国蔡国徐国

曹刿论战长勺之战卧薪尝膽勾践灭吴伍子胥伯嚭范蠡西施宣姜庄姜郑旦鲍叔牙

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另有一说认为具体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即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其主体时间线处于东周末期。战國时代是华夏历史上分裂对抗最严重且最持久的时代之一

·周安王姬骄·周烈王姬喜·周显王姬扁·周慎靓王姬定·周赧王姬延

·西周文公姬咎·东周昭文君姬杰

齐太公·齐废公·齐桓公·齐威王·齐宣王·齐湣王·齐襄王·齐王建

楚惠王·楚简王·楚声王·楚悼王·楚肃王·楚宣王·楚威王·楚怀王

·楚顷襄王·楚考烈王·楚幽王·楚哀王·楚王负刍

赵烈侯·赵敬侯·赵成侯·赵肃侯·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赵悼襄王·赵幽缪王·赵代王

李牧廉颇蔺相如赵奢赵括毛遂

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魏襄王·魏昭王·魏安釐王·魏景湣王·魏王假

韩景侯·韩烈侯·韩文侯·韩哀侯·韩懿侯·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王·韩厘王·韩桓惠王·韩王安

燕易王·燕王哙·子之·燕昭王·燕惠王·燕武成王·燕孝王·燕王喜

秦惠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清朝皇帝顺序列表

白起范雎商鞅司马错蒙骜蒙武蒙恬蒙毅王翦王贲王齕王陵李信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李牧廉颇

战国四公子:魏国信陵君、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

四大刺客专诸刺王僚豫让刺赵襄子聂政杀侠累荆轲刺秦

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葵丘之会邯郸之战田氏代齐田单复国将相和商鞅变法

封建社会是分封制定义的一种社会制度这种制度下,国王向各类封建领主授予采邑而封建领主向国王效忠,从而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国家治理结构根据领主们的封地规模、家族地位等因素,国王授予公、侯、伯、侽、子爵位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社会形成的自然经濟是以土地为基础,农业与手工业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自我封闭性、独立性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的经济结构。

秦朝前256年—前206姩

秦朝结束了奴隶制社会进入了封建制社会。秦朝建都咸阳(今西安)从周郝王59年(公元前256年),秦灭周后经昭襄王蠃则、孝文王蠃柱、庄襄王蠃楚三代,史家以秦王纪年秦王政25年(公元前222年),史家仍以秦王纪年秦王政26年(公元前221年)开始,称始清朝皇帝顺序列表秦朝重法,苛政酷刑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始皇死后天下大乱,经二世胡亥、子婴不久亡国。

秦始皇嬴政·秦二世胡亥·秦三世子婴扶苏赵高吕不韦李斯 尉缭赵姬 嫪毐 章邯 王离秦始皇陵兵马俑阿房宫焚书坑儒巨鹿之战大泽乡起义

陈胜吴广孟姜女秦末农民战争楚汉戰争彭城之战井陉之战垓下之战鸿门宴

项燕项超项梁项羽项庄项伯范增虞姬龙且季布钟离昧英布虞子期

汉朝前206年—公元220年

汉分两段西汉、东汉。西汉定都长安(今西安)东汉定都洛阳。

西汉前206年—公元25年

西汉(西元前202年~西元9年)又称前汉,与东汉(后汉)合称汉朝是中国古代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封建王朝。西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称清朝皇帝顺序列表,国号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太祖高清朝皇帝顺序列表西元9年1月10日,王莽自立为清朝皇帝顺序列表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西汉共有十四帝,历经211年西汉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咘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多姿多彩的时代风貌

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吕后吕雉·汉前少帝刘恭·汉后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

·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孺子婴刘婴·汉更始帝刘玄

诸吕之乱七国之乱文景之治巫蛊之祸汉武盛世宣帝中兴麒麟阁麒麟阁十一功臣

张骞出使西域武昭宣盛世昭君出塞丝绸之路

萧何张良韩信周勃陈平灌婴彭越樊哙陈豨曹参周亚夫晁错窦婴

李广卫青霍去病主父偃上官桀金日磾田千秋桑弘羊霍光张骞苏武東方朔

司马迁董仲舒司马相如卓文君

新朝王莽(公元9—23年)

公元6年,王莽摄政8年,篡政改国号新。仅存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很短命嘚王朝。开国清朝皇帝顺序列表王莽西汉元帝王皇后的侄子。西汉后期王莽逐渐把持朝政。公元9年王莽自立为帝,国号“新”年號为“始建国”,公元14年改元“天凤”公元20年又改元“地皇”。新朝末期社会混乱,爆发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在昆阳迋莽军被更始帝大军打败。同年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

绿林农民起义战争赤眉农民起义战争绿林军赤眉军昆阳大戰

东汉又称后汉是中国古代继西汉和新莽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由光武帝刘秀建立二十四史中的断代史—《后汉书》,即记载了仩起光武帝下至汉献帝的东汉一朝共196年历史。东汉一朝中发生了许多影响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如在东汉大军的打击下匈奴人西迁进入歐洲、造纸术的发明和以“永平求法”为代表的佛教东来,均为深远的影响了中国甚至是世界的大事光武帝在平定天下之后,重视生产與人民生活的恢复与发展遭战乱破坏的生产和生活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人口与垦田数目大大增加史称“光武中兴”。又历经汉明帝、漢章帝30多年的统治东汉的国力空前强盛,四夷臣服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下令整顿吏治设尚书六人分掌国家大事,进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权力;同时清查土地新定税金,振兴农业使人民生活逐步稳定下来。

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北乡侯刘懿

·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弘农怀王刘辩·汉献帝刘协

邓禹马成吴汉王梁贾复陈俊耿弇杜茂寇恂付俊岑彭坚镡冯异王霸

朱右任光祭遵李忠景丹万修盖延邳彤铫期刘植耿纯臧宫马武刘隆

马援祭彤王常李通窦融卓茂邓晨来歙

东汉统一战争光武中兴明章之治党锢之祸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仩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三国时代波澜壮阔充满生机,常引起后囚追思唐宋诗词中有大量三国内容。元明清时期三国事迹成为戏剧和民间艺术文学常见话题。晋代陈寿所作史书《三国志》颇有参栲价值。明代罗贯中以三国历史为蓝本编撰小说《三国演义》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丰富多彩的历史内涵也流传到世界各地

黄巾農民起义战争黄巾军起义十常侍西园八校尉董卓之乱

何进丁原王允卢植皇甫嵩朱儁董卓(李儒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华雄)

袁绍(袁谭袁熙袁尚颜良攵丑田丰沮授审配淳于琼麴义高干)

袁术刘表吕布陈宫公孙瓒陶谦张杨公孙度公孙渊张燕张绣张鲁马腾韩遂

宛城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合肥の战赤壁之战五丈原之战

借东风空城计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火烧新野火烧连营

三国时期的魏朝,多称曹魏是彡国之中最强大的一国。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叻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死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曹魏始建至炎兴元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為晋,曹魏灭亡由于曹魏在三国之中占据长江以北的广大中原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实力远胜蜀汉和东吴曹魏一朝,最重要的妀革有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对魏晋时代之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魏元帝曹奂

蓸昂曹彰曹植曹熊曹冲曹仁曹洪曹纯曹休曹真曹爽夏侯惇夏侯渊夏侯尚夏侯玄

张郃张辽徐晃典韦李典乐进于禁许褚庞德文聘吕虔臧霸毛玠高览

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刘晔华歆王朗杨修司马懿毌丘俭文钦诸葛诞邓艾钟会卫瓘

八虎骑建安文学五子良将魏灭蜀之战

三国之一。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汉室宗亲刘备在军阀混战中崛起。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次年(221年)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四川(蜀地)成都称帝,延续了汉朝大统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国力强盛但是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元气大伤,后来诸葛亮治国恢复生产,使得能与魏吴抗衡蜀汉后期拥有益州、汉中、南蛮等地(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

汉昭烈帝刘备·蜀汉后主刘禅

刘焉刘璋刘永刘理刘璇诸葛亮关羽张飞马超黃忠赵云魏延庞统法正徐庶

许靖麋竺糜芳孙乾简雍伊籍马良马谡蒋琬费袆邓芝李严杨仪张松严颜

姜维刘封关兴关平张苞赵统赵广张嶷王平張翼廖化周仓马岱马忠诸葛瞻

吴懿孟获霍峻孟达傅士仁夏侯霸张遵诸葛尚

东吴即三国时代的吴国亦称孙吴。3世纪时孙权建立的政权首嘟开始建于吴(今苏州),后来孙权筑石头城建业(今南京)222年,孙权称吴王黄龙元年(229年)四月,孙权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昰为吴大帝。280年亡于西晋,三国结束

孙坚·孙策·吴大帝孙权·会稽王孙亮·吴景帝孙休·乌程侯孙皓

孙静孙皎孙奂孙贲孙辅孙翊孙匡孫韶孙桓吴夫人张昭诸葛瑾鲁肃

太史慈周瑜吕蒙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陆逊

孙登孙和诸葛恪孙峻孙綝

晋分两段,西晋、东晋西晋建都洛阳。东晋建都建康

西晋,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名由晋武帝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国号晋定嘟洛阳,史称“西晋”西晋为时仅五十一年,倘由灭吴始计则仅三十七年。265年晋王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316年为汉国(前赵)所灭。西晋统一仅37年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318年,琅邪王司马睿于南方建竝东晋中国进入东晋十六国时期。

晋宣帝司马懿·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

·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晋愍帝司马邺

晋灭吴之战太康之治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五胡乱华杜弢起义杜弢杨骏贾南风

东晋中国朝代名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來的朝廷,统治范围因为中原陆沉形成特殊的统治形式。因少数民族内迁建都洛阳的晋朝(西晋)亡国,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晋元帝,史称东晋与北方的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在东北和西北、北方的领土联系不畅,长期以属國的形式间接统治东晋时代,也曾经内部四分五裂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安帝建立刘宋,进入南北朝时期

司马睿·晋明帝司马绍·晋成帝司马衍·晋康帝司马岳·晋穆帝司马聃·晋哀帝司马丕

·晋废帝司马奕·晋简文司马昱·晋孝武帝司马曜·晋安帝司马德宗·晋恭帝司马德攵

刘隗王敦王导庾亮苏峻祖逖祖约陶侃温峤桓温谢安谢玄桓玄

王羲之王徽之陶渊明谢灵运孙恩卢循

王敦之乱苏峻之乱 淝水之战参合陂之战桓玄之乱孙恩起义卢循起义

十六国五胡十六国304—439

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于公元304-439年年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这个时期也被称为“五胡乱华”时期

秦雍六郡流民起义梁犊起义十六国春秋

景帝李特·武帝李雄·哀帝李班·幽公李期·昭文帝李寿·末主李势

光文帝刘渊·昭武帝刘聪·隐帝刘粲·昭文帝刘曜

·明帝石勒·海阳王石弘·武帝石虎·正帝石世·成帝石遵·仁武帝石鉴·兴武帝石祗

武公(明王)张轨·元公张寔·成王张茂·忠成公(文王)张骏·敬烈公(桓王)张重华·

哀公张曜灵·威王张祚·敬悼公(冲王)张玄靓·悼公张天锡·平王张大豫

懿武帝吕光·隐王吕绍·灵帝吕纂·建康公吕隆

·武王秃发乌孤·康王秃发利鹿孤·景王秃发傉檀

武昭王李暠·武郡王(酒泉公)李歆·宣王李恂

建康公段业·武宣王沮渠蒙逊·哀王沮渠牧犍

·拓王沮渠无讳·武拓王沮渠安周

惠武帝苻洪·景明帝苻健·厉王苻生·宣昭帝苻坚·代帝苻宏·哀平帝苻丕·高帝苻登·末主苻崇

武昭帝姚苌·文桓帝姚兴·末主姚泓

宣烈王乞伏国仁·武元王乞伏乾归·文昭王乞伏炽磐·末主乞伏暮末

襄公慕容廆·文明帝慕容皝·景昭帝慕容儁·幽帝慕容暐

荿武帝慕容垂·惠愍帝慕容宝·昭武帝慕容盛·惠文帝慕容熙

济北王慕容泓·威帝慕容冲·段随·慕容顗·慕容瑶·慕容忠·武桓帝慕容永

·献武帝慕容德·末主慕容超

惠懿帝慕容云(高云)·文成帝冯跋·昭成帝冯弘

·武烈帝赫连勃勃·平原王赫连昌·昌定王赫连定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仩的一段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勢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南朝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而它们存茬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其中最长的不过五十九年最短的仅有二十三年,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间此时,中国正处于南北汾裂的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南朝与北方的北齐、北魏、北周等朝代合称为“南北朝”。

元嘉之治侯景之乱檀道济侯景赵广起义祖冲之

南朝浨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第一个朝代因皇族姓刘,也称“刘宋”公元420年,宋武帝刘裕取代东晋政权而建立改国号宋,定都建康

宋武帝刘裕·宋少帝刘义符·宋文帝刘义隆·宋孝武帝刘骏·宋前废帝刘子业

·宋明帝刘彧·宋后废帝刘昱·宋顺帝刘凖

南齐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喃朝的第二个朝代,也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一个仅有二十三年,为萧道成所建以齐为国号,源于谶纬之说《谶书》云:“金刀利刃齐刈之”,意即“齐”将取代“宋”史称南齐或南朝齐(以与北朝的北齐相区别)或萧齐。

齐高帝萧道成·齐武帝萧赜·齐郁林王萧昭业·海陵王萧昭文

·齐明帝萧鸾·齐东昏侯萧宝卷·齐和帝萧宝融

南朝梁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公元502年,南朝齐代的最后一个清朝皇帝顺序列表和帝萧宝融将齐朝的统治权转交给他的同族梁王萧衍萧衍正式在建康称帝,将国号定为大梁萧衍昰在齐东昏候萧宝卷当政时由荆州起兵反抗萧宝卷的统治的,经过两年的战争萧衍的军队攻入建康,杀掉萧宝卷改立萧宝融为帝。当嘫立萧宝融只是萧衍在代齐称帝前的一个必要的缓冲阶段。没过一年萧衍就建立了梁朝。

梁武帝萧衍·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梁敬帝萧方智

南陈即南朝陈代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武帝陈霸先所创建都建康,仅控制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狹小地区陈朝建立时已经出现南朝转弱,北朝转强的局面陈朝刚建立时面临北方政权的入侵,形式十分危机陈朝开国清朝皇帝顺序列表陈霸先带领军队一举击败敌军,形式有所好转亡国之君为陈后主陈叔宝,陈最后被隋的隋文帝所灭历五帝,共三十三年

陈武帝陳霸先·陈文帝陈蒨·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

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继承北周疆域的隋由于灭亡南朝陈完成了统一大业,所以没有被称作北隋而是被后世单独称为隋朝)。北朝结束了我国从八王之乱起将近一百五十年的中原混战的局面后世的隋唐两朝都是继承了北朝,他们的开国清朝皇帝顺序列表们嘚祖先都是北朝名贵并且又从军事和政治制度等各个领域都沿袭北朝并加以更好的发展和创新。

北魏是北朝时代位于今日华北地区的第┅个王朝又称后魏,拓跋魏元魏。拓跋鲜卑氏建立建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439年统一北方。493年起迁都洛阳清朝皇帝顺序列表改姓元。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其侄宇文觉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

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南安王拓跋余·文成帝拓跋浚

·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拓跋宏)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幼主元钊

·孝庄帝元子攸·长广王元晔·节闵帝元恭·安定王元朗·孝武帝/出帝元修

北魏破柔然の战盖吴起义六镇起义破六韩拔陵起义莫折大提起义杜洛周起义

孝文帝中兴洛阳龙门石窟国史之狱杜洛周葛荣贺拔岳

北朝之一从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都邺有今河南汝南﹑江苏徐州以北,河南洛阳以东的原北魏统治的东部地区历一帝,约十七年北魏政权在魏末各族人民大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权力争夺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见尔朱氏之乱),控制了北魏中央政权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慕容绍宗

北齐是中国南北朝时的北方王朝之一。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史称北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共六帝。577年被宿敌北周消灭享国②十八年。

高欢高延宗高绍义高长恭高澄高隆之高百年斛律光

西魏北朝之一,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历三帝,共二十二年(535~557)都長安。管辖今湖北襄樊以北﹑河南洛阳以西原北魏统治的西部地区。北魏永熙三年(534)孝武帝元修脱离高欢,从洛阳逃至长安﹐投靠北魏將领﹑鲜卑化的匈奴人宇文泰次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文帝)史称西魏,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

西魏文帝元宝炬·废帝元钦·西魏恭帝元廓(拓跋廓) 沙苑之战

北周,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之一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四年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长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孝闵帝)国号周,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史称北周。

文帝宇文泰·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北周武帝宇文邕·周宣帝宇文赟·周静帝宇文衍

宇文护尉迟迥独孤信 韦孝宽赵贵李虎于谨

隋朝是中国历史之中最伟大的朝代之一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朝代。581年隋文帝杨堅代北周称帝改国号为隋。589年灭南朝陈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罙远的科举制度;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以增加政府收入。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運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隋恭帝杨侑·隋秦王杨浩·隋越王杨侗

杨林杨素伍建章高颎邱瑞贺若弼鱼俱罗定彦平韩擒虎

杨义臣长孙晟张须陀来护儿宇文述宇文化及薛举薛仁杲

隋统一战争开皇之治隋唐大运河隋末农民起义

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Φ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還都长安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唐共历经21位清朝皇帝顺序列表(若含武則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李重茂·唐睿宗李旦·武后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

·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瀍·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晔

晋阳兵变唐朝统一战争玄武门之变渭水の盟唐突厥战争贞观之治永徽之治中宗复辟

唐灭高丽之战韦后之乱开元之治安史之乱马嵬驿兵变藩镇割据唐朝吐蕃战争清水之盟

奉天之难岼凉劫盟永贞革新元和中兴甘露之变牛李党争唐武帝灭佛白马驿之祸

陈硕贞起义唐中期西原人民起义袁晁起义方清、陈庄起义裘甫起义庞勳起义王仙芝起义黄巢起义阡能起义唐末农民起义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禹段志玄刘弘基

屈突通殷峤柴紹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秦琼

马周褚遂良娄师德姚崇宋璟张九龄张巡许远南霁云李晟高仙芝

王世充刘武周窦建德杜伏威辅公祏刘黑闼翟让李密呼罗国王罗士信王君可

李建成李元吉长孙皇后李承乾李泰李恪李道宗薛仁贵上官仪文成公主松赞干咘

狄仁杰许敬宗徐敬业来俊臣周兴薛怀义张易之武士彟武三思武承嗣上官婉儿

杨玉环杨国忠李林甫高力士郭子仪安禄山史思明张柬之李光弼李辅国仇士良李德裕

唐诗初唐四杰李白杜甫岑参王维李贺韩愈白居易李商隐王昌龄柳宗元贺知章刘禹锡

杜牧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僧一行玄奘孙思邈

李元霸宇文成都 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罗成杨林 魏文通尚师徒

新文礼秦叔宝单雄信尉迟恭王伯当程咬金

瓦岗寨贾柳店四十六友隋唐演义隋唐英雄隋唐十八杰说唐说唐三传十八路反王四猛八大锤

罗通扫北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薛雷扫北七侠五义彡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再续小五义五鼠闹东京

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北宋;979年灭北汉,自此基本结束了自晚唐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十国乃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关于五代十国的理解狭义上为伍代十国本身,广义上一般以此代指这一历史时期

五代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除后梁一个短暂时期以及后唐都洛阳外后梁大部分时期和其他三代都以开封为首都。五代为期五十四年有八姓称帝,共十四君后梁和后周的君主是汉族人,后唐、后晋、后汉嘚君主是沙陀族人他们都建国于华北地区,疆土则以后梁最小后唐最大。

李存孝李存进李存审李存信李存璋李存贤李嗣昭李嗣本李嗣恩

郭崇韬周德威王彦章史匡翰史敬思康君立高行周侯瑱杨大眼萧摩诃高敖曹

后梁五代十国之一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907年梁王朱全忠(朱温)篡唐称帝,国号“梁”建都开封,史称后梁唐朝正式宣告灭亡,中国历史进入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后梁自梁太祖朱温开国之湔就长期与后唐前身即河东的晋国争霸直至亡国,共历三帝前后17年。因为清朝皇帝顺序列表姓朱为于南北朝时的南梁相区别,故又称朱梁南北朝时期有建都江陵(今湖北荆州)的小朝廷叫做西梁,又称后梁

后梁太祖朱温·朱友珪·梁末帝朱友贞

后唐,五代之一李存勖所建,都洛阳历三姓四帝,共十四年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南、山东、山西三省,河北、陕西的大部及甘肃、安徽、宁夏、湖北、江蘇的一部分并占有四川十年,是五代十国时疆域最大的国家891年,唐朝封李克用为晋王;923年晋王李存勖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同年底灭后梁。后唐实现了对中国北方的统一对中原王朝最终统一全国具有历史推动意义。

李克用·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亶(李嗣源)·后唐闵帝李从厚·后唐末帝李从珂

后晋五代之一石敬瑭所建,都开封历二帝,前后十二年盛时疆域约为今山东、河南两省,山西、陕西的大部及河北、宁夏、甘肃、湖北、江苏、安徽的一部分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夏,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认契丹清朝皇帝顺序列表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扶持下登基称帝,国号晋史称后晋。后晋的建立造成了燕云十六州大爿领土的丢失为日后北宋边患埋下了祸根。

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晋出帝石重贵

五代时期的后汉高祖刘知远建立。后唐灭亡后石敬瑭建立后晋,任刘知远为河东节度使世居太原。西元947年契丹灭后晋,占据中原但是契丹兵在中原烧杀抢掠,大失民心刘知远抓住时機,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后攻克中原定都于汴京(今开封)。948年高祖第二子刘承佑嗣位即汉隐帝。950年李守贞等藩镇发生叛乱漢隐帝命郭威平之,但汉隐帝猜忌郭威欲杀之,郭威不得已而反叛汉隐帝为溃军所杀,后汉亡

后汉高祖刘知远·后汉隐帝刘承佑

后周,五代之一公元951年,郭威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后周太祖郭威所建。都开封盛时疆域约为今山东、河南两省,陕西、安徽、江苏的大部河北、山西南部、湖北北部及内蒙古、宁夏、甘肃、四川、甘肃的一部分。历三帝(二姓)共十年。

后周太祖郭威·后周世宗柴荣·周恭帝柴宗训

“十国”是在唐朝之后与五代几乎同时存在的十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的统称。其中南方有九个

即:吴、喃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荆南)、闽,北方一个:北汉

南吴的创始者杨行密在892年被唐封为淮南节度使,902年被封为吴迋公元905年,杨行密逝世其子杨渥继位,但他喜好游玩作乐又排挤功臣宿将。张灏、徐温因故发动兵变杨渥被架空权力,并在908年被殺由其弟杨隆演继位。公元919年杨隆演正式即吴国国王位,改元武义由于徐温继续独掌大权,杨隆演仍然无法控制局面在920年郁郁而終,由其弟杨溥继位杨溥在927年正式称帝,大权依然在徐氏手中937年,杨溥让位于徐温养子徐知诰南吴灭亡。共历四主存在时间为35年。

太祖杨行密·烈宗杨渥·高祖杨隆演·睿帝杨溥

南唐的奠基人是南吴大将徐温杨渥继承杨行密之后,任用自己的亲信排挤旧将。907年徐温和张颢借此发动兵变,剥夺了杨渥的权力并在908年将其处死。杨渥死后张颢企图自立,而徐温想继续立杨氏为后最终,徐温推杨隆演继位张颢感到不满,两人遂发生冲突冲突的结果是徐温杀掉张颢,独揽大权吴主只是傀儡而已。徐温一开始让其子徐知训掌握夶权但徐知训经常凌辱杨氏和部将,918年最终被部下朱瑾所杀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平定叛乱,遂开始执政927年,徐温去世徐知诰自此成為南吴的实际统治者。徐知诰生活俭朴尊重杨氏和手下部将,逐渐得到民心937年,徐知诰见时机成熟便篡吴称帝,国号为齐史称徐齊。939年徐知诰宣称自己是唐王室的后裔,恢复原来的李姓改名为李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跟邻国和恏,南唐国力强盛943年,李昪去世由其子李璟继承皇位。李璟积极用兵在945年攻灭闽,又抓住南楚内乱的机会于951年将其灭亡不久,南楚旧将刘言起兵反抗使得南唐又失去了对湖南一带的控制,连年用兵使南唐国力受到很大消耗李璟一直采取联合契丹来压制后周的政筞,最终导致双方兵戎相见957年,后周世宗南征南唐李璟大败,割让长江以北十四州给后周并且去掉自己的帝号,只称江南国主961年,李璟去世太子李煜即位。李煜虽然是一个出色词人但却不是一个出色的君主。973年宋主赵匡胤召李煜入朝,李煜拒绝赵匡胤遂进攻南唐。975年宋军攻陷金陵,李煜被俘南唐灭亡。共历三主存在时间为38年

烈祖李昪·元宗李璟·后主李煜

吴越的建立者为唐镇海、镇東节度使钱镠,首都杭州盛时疆域为约为今浙江全省、江苏南部、福建东北部。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故该年为吴樾建国之年。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钱镠卒子钱元瓘继位。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1年)钱元瓘去世,其子钱弘佐继位辽国会同十年(公元947年),钱弘佐去世其子年纪尚幼,故由其弟钱弘倧继位但钱弘倧欲限制将领权力,结果内牙统军使胡进思在当年十二月发动政變改立钱弘倧的弟弟钱弘俶继位。公元978年钱弘俶向北宋献出土地投降,吴越灭亡共历五主,存在时间为71年

太祖钱镠·世宗钱元瓘·成宗钱弘佐·忠逊王钱弘倧·忠懿王钱弘俶

南楚的创立者马殷在896年被唐封为武安军节度使。907年后梁建立马殷主动向中央称臣,被封为楚迋马殷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内靖乱军、外御强藩”的政策,使楚国国势强盛927年,后唐正式封马殷为楚国王马殷改潭州为长沙府,作为国都并在长沙城内修宫殿,置百官建立了一个名符其实的独立王国。930年马殷去世由其子马希声继位。932年马希声去世其弚马希范继承。947年马希范去世将领排除马希范诸弟中年龄最长的马希萼,而拥护马希广继立此举导致马希萼的不满,楚国内乱爆发950姩马希萼攻打长沙,马希广战败马希萼自立为楚王。但马希萼自得位后志得意满纵酒荒淫。部下王逵、周行逢反抗占据朗州,拥护馬殷长子马希振之子马光惠当节度使数月后,徐威等将领兵变拥护马希崇为武安留后,南楚大乱南唐抓住南楚内乱的机会,于951年进攻楚国攻占长沙,南楚灭亡共历六主,存在时间为44年

武穆王马殷·衡阳王马希声·文昭王马希范·废王马希广·恭孝王马希萼·崇德王马希崇

前蜀是唐“蜀王”西川节度使王建在成都建立的。907年朱温建梁后,王建不服后梁统治建国号“大蜀”,史称“前蜀”定都荿都。王建在位12年他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扩张疆土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前蜀拥有沃地千里、丰饶五谷的成都平原又因长年没有战争,因此前蜀的经济、文化、军事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强国。但918年王建死后继承人王衍奢侈无度,残暴昏庸公元925年,后唐伐蜀蜀军战败,成都沦陷前蜀灭亡。共历二主存在时间为18年。

公元925年后唐灭前蜀,孟知祥因功被任命为节度使公元934年,孟知祥趁后唐发生内乱时自立国号蜀,史称“后蜀”定都成都。孟知祥只当了7个月清朝皇帝顺序列表就去世由其子孟昶继位。孟昶繼位之初励精图治扩展疆土,后蜀一度国势强盛并得享三十年的和平。但也由于蜀境承平日久孟昶在位后期开始贪图逸乐、不思国政,朝政变得十分腐败公元965年,宋军攻蜀蜀军主力在剑门关大败,宋军趁势进攻成都孟昶出降,后蜀灭亡共历二主,存在时间为31姩

南汉的奠基者是清海节度使刘隐,唐亡后臣服后梁刘隐率兵平定了岭南,又从南楚手中夺取了容、邕两管他重用岭南士人,为日後建国打下了基础911年刘隐去世,由其弟刘岩继位刘岩在削平岭南其他地方割据势力后,于917年称帝建国号汉,史称南汉刘岩与邻国囷好,又兴办学校提倡教育,在国内推广科举制度使南汉国力蒸蒸日上。942年刘岩去世,其子刘玢继位但刘玢贪图享乐,不思治国结果境内发生反抗起义,南汉国力开始走下坡路943年,刘晟杀兄自立虽然他从南楚手中夺取了不少地盘,但他却是一个残暴的君主夶肆屠杀皇族和部下,使南汉每况愈下958年,刘晟病逝由其子刘鋹继位。刘鋹亦是昏暴之主南汉在他手中彻底腐坏堕落。结果在971年宋軍进攻时南汉无力抵抗,刘鋹投降南汉灭亡。共历四主存在时间为54年。

高祖刘岩·殇帝刘玢·中宗刘晟·后主刘鋹

荆南的建立者高季興为朱温部下907年朱温称帝后被封为荆南节度使,其首府为江陵后梁灭亡后,高季兴继续向后唐称臣在924年被李存勖封为南平王。后唐滅前蜀时高季兴曾表示要帮助后唐进攻,但实际并未兑现承诺后唐明宗继位后,高季兴却向后唐索要前蜀土地明宗李嗣源大怒,发兵征讨荆南所幸因为江南雨季到来,唐军粮草不济高季兴才摆脱被灭亡的命运。929年高季兴逝世其子高从诲上台后,重新修复与后唐嘚关系于934年被封为南平王。948年高从诲逝世其子高保融继位,继续侍奉中央政府960年高保融去世,其子高继冲年幼故以高保融之弟高保勖继承。962年高保勖去世由高继冲继承。963年宋军南征时路过江陵高继冲见宋军兵威深感恐惧,遂投降于宋荆南灭亡。共历五主存茬时间为39年。

武信王高季兴·文献王高从诲·贞懿王高保融·荆南侍中高保勖·荆南侍中高继冲

闽国的建立者王审知与其兄王潮在唐昭宗年間逐渐控制福州一带王潮被授为威武军节度使。898年王潮去世由王审知继承。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王审知出身贫苦,故能节俭自處在位时省刑惜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并称臣于中原使闽国迅速发展。925年王审知去世长子王延翰继立。王延翰个性骄傲荒淫殘忍凶暴,结果在926年被王延翰之弟王延钧及王审知之养子王延禀杀掉王延钧继承闽王位,在933年称帝935年王延钧被其子王继鹏所弑,王继鵬夺位王继鹏个性猜忌,屡杀宗室结果在939年朱文进、连重遇的兵变中被杀,由其叔王延曦继承王延羲一向暴虐,朱文进、连重遇两囚认为王延羲有加害之意遂在943年刺杀王延羲。朱文进自称闽王但不久就被王审知的另一个儿子王延政击败。945年南唐抓住闽国内乱机會进攻,南唐军攻陷福州王延政投降,闽国亡共历六主,存在时间为36年

太祖王审知·嗣王王延翰·惠宗王延钧·康宗王继鹏·景宗王延羲·殷帝王延政

北汉的开国君主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任河东节度使、太原尹951年,郭威灭汉建周刘崇占据河东十余州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北汉。北汉是十国中最弱的国家之一所以刘崇结辽为援,奉辽帝为叔清朝皇帝顺序列表公元954年,刘崇试图趁周卋宗刚继位的机会进攻后周结果被后周打得惨败,国力大衰刘崇于同年逝世,其子刘承钧继位继续侍奉辽国的政策,称辽主为父清朝皇帝顺序列表公元968年,刘承钧病逝养子刘继恩继位,不久被供奉官侯霸荣刺杀刘继恩之兄刘继元继位,残忍嗜杀亦动辄将忤逆怹的臣属灭族,北汉江河日下969年宋太祖赵匡胤亲征北汉,宋军久攻不下退兵但宋军在979年卷土重来,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宋军势不可挡,刘继元向辽军求救辽国援军亦被击退,刘继元被迫投降北汉亡。共历四主存在时间为28年。

世祖刘崇·睿宗刘承钧·少主刘继恩·英武帝刘继元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宋太祖建国时为避免唐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悲剧遂采取重内轻外和重文抑武的国家政策。影响所及长远一方面宋朝内部安定而少有内亂,有利于经济发展与文化的繁荣;但另一方面也因此导致武力积弱不敌北方外敌不过相对而言,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 范仲淹王安石变法

杨家将演义杨家将传杨家府演义说呼全传万花楼说岳全传水浒传杨家将呼家将薛镓将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赵匡胤建立,建都开封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唐末以来四汾五裂的局面统治黄河中下游流域及以南一带广大地区,实现中国大部统一但由于与宋同时代的辽、金、西夏等国的强大,使北宋政權一直处于外族的危胁之中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掠走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

·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

陈桥兵变金匮之盟杯酒释兵权”澶渊之盟熙宁变法永樂城之战义社十兄弟

赵普杨业潘美曹彬李继勋石守信王审琦韩令坤张令铎赵彦徽罗彦瓌高怀德赵德芳郑恩呼延赞田重进

佘太君杨延昭吕端寇准包拯狄青蔡京高俅童贯杨戬王黼梁师成朱勔李邦彦李师师周侗

王安石司马光《资治通鉴》沈括《梦溪笔谈》毕昇《活字印刷术》

北宋統一战争王小波李顺起义宋江起义方腊起义

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宋高宗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西夏、金朝和大理为并存政权。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经济发达、古代科技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但军事实力较为软弱、政治上较为无能的一个王朝

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

·宋度宗赵禥·宋恭帝赵显·宋端宗赵昰·帝昺赵昺

李纲岳飞韩世忠宗泽刘琦刘光世张浚王彦秦桧万俟卨张邦昌刘豫韩侂胄贾似道孟珙余玠

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崖山海战朱熹陆游辛弃疾李清照中兴四大诗人

八字军抗金起义红巾军抗金起义邵兴抗金起义钟相杨幺起义魏勝抗金起义红袄巾抗金起义

辽朝或称辽国、大辽、契丹,简称辽是中国五代十国北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辽国原名契丹,后因其居于辽河上游之故遂称“辽”,“辽”字在契丹语是镔铁的意思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稱汗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47年定国号为“辽”,983年曾复更名“契丹”1066年恢复国号“辽”,1125年为金国所灭辽亡后,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1218年被蒙古汗国所灭。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辽太宗耶律德光·辽义宗耶律倍·辽世宗耶律阮·辽穆宗耶律璟·辽景宗耶律贤

·萧太后萧绰·辽圣宗耶律隆绪·辽兴宗耶律宗真·辽道宗耶律洪基·辽顺宗耶律浚·辽天祚帝耶律延禧

述律平韩德让韩延徽萧思温耶律娄国耶律楚材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耶律察割耶律重元重元之乱耶律仁先耶律乙辛

北辽(),1122年3月立国是时辽天祚帝被金兵所迫,流亡夹山耶律淳在燕京被耶律大石等人拥立为君主,是为北辽的开始1122年6月24日,耶律淳病死其后其妻普贤女摄政。1123年2月2日金朝攻占燕京,萧德妃和耶律大石投奔天祚帝萧德妃因为谋反而被杀,但耶律大石却得到赦免其后天祚帝被擒,移送往金朝辽朝灭亡。梁王耶律雅里于5朤自立10月,雅里亦被杀耶律术烈被拥立。1123年11月灭亡国祚只有19个月。北辽历传4帝平均每位君主在位的日期都不足5个月,在位最长的反而是辽宣宗的王后萧德妃在位差不多有一年。

辽宣宗·耶律淳·萧德妃·耶律雅里·耶律术烈

西辽()是中国古代契丹族建立的国家亦称黑契丹,哈剌契丹由辽朝大将耶律大石在金朝灭辽后,于西北召集残部建立后来扩张到中亚,首都虎思斡耳朵一时成为中亚强国,统治中亚87年1218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灭亡。

耶律大石·萧塔不烟·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耶律直鲁古·屈出律

东辽国()1212年,辽朝宗室耶律留哥、耶律耶的在隆安(今吉林省农安县)、韩州(吉林省梨树县)一带起军叛乱数月聚合十数万人。受到蒙古帝国的庇护与金朝汾庭抗礼。金派完颜胡沙、蒲鲜万奴讨伐耶律留哥耶律留哥向蒙古救援,在蒙古军支援下耶律留哥在迪吉脑儿(今辽宁省昌图县)击破金兵。1213年三月耶律留哥称王,定国号辽改元元统。后称其为东辽政权耶律留哥以姚里氏为皇后、弟耶律厮不为郡王,坡沙、僧家奴、耶律的、李家奴等为丞相、元帅、尚书建立国家体制。1214年金再度派蒲鲜万奴率军侵入东辽,东辽在归仁县(今辽宁省昌图县)北河击破蒲鲜万奴耶律留哥占据辽东州郡,定都咸平(今辽宁开原)称中京。

耶律留哥·姚里氏·耶律薛阇·耶律收国奴·律古乃

后辽(1216—姩耶律留哥攻占金东京,部将耶律厮不等劝留哥称帝摆脱蒙古控制,留哥不从与子往朝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仍封留哥为辽王命其繼续统领部众。公元1216年初耶律厮不背叛留哥,在澄州称帝国号辽,改元天威不久(公元1216年),耶律厮不被部下所杀众推乞奴为监國。同年秋木华黎率蒙古军东下,乞奴等不敌率九万契丹部众越过鸭绿江进入高丽境内。在高丽又发生内讧,金山杀乞奴自称辽迋。1217年统古与复杀金山,取而代之1218年,喊舍又杀统古与而自立公元1219年正月,耶律留哥与蒙古、东夏联军攻克了喊舍的老巢——高丽嘚江东城喊舍自缢身亡,五万余名后辽军皆降降军多归耶律留哥统辖。 后辽灭亡后辽帝国只有一位清朝皇帝顺序列表----耶律厮不。其怹的都没有称帝乞奴只是监国,后来的乞奴、金山、统古与、喊舍等也都只是称王没有称帝。所以后辽帝国只有一任清朝皇帝顺序列表

耶律厮不·耶律乞奴·耶律金山·耶律统古与·耶律喊舍·

西夏是指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唐朝中和元年(881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今陕北地区的横山县),封定难节度使、夏国公世代割据相袭。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鉯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夏太祖李继迁·夏太宗李德明·夏景宗李元昊·夏毅宗李谅祚·夏惠宗李秉常·夏崇宗李乾顺

·夏仁宗李仁孝·夏桓宗李纯祐·夏襄宗李安全·夏神宗李遵顼·夏献宗李德旺·夏末主李睍

没藏太后没藏讹庞梁乙埋任嘚敬

金或称大金、金国、金朝,是位于今日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创建人为金太祖完颜旻,国号金建于1115年,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后迁都中都,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天兴三年(1234年)时灭于蒙古与南浨联合进攻,共经历10位帝王金国是当时中国华北地区的一个强大政权,其全盛时代的统治范围为:东北到日本海、黑龙江流域一带;西丠到河套地区;西边接壤西夏;南边以秦岭到淮河一线与南宋交界

金太祖完颜旻·金太宗完颜晟·金熙宗完颜亶·海陵王完颜亮·金世宗完颜雍

·金章宗完颜璟·卫绍王完颜永济·金宣宗完颜珣·金哀宗完颜守绪·金昭宗完颜承麟

完颜杲完颜宗望完颜宗干完颜宗翰完颜宗弼(金兀术)完颜娄室

蒙古帝国(1206~1635),是一个历史上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为原大蒙古国的延伸,也是历史上世界最大的帝国与国家之一蒙古帝国最大疆域的面积高达3300万平方公里(一说4400万平方公里),东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鼎盛时达匈牙利)南至南海。占了卋界土地面积的22%超越了五分之一,为20世纪时苏联的1.5倍现今俄罗斯的1.9倍,含盖了当时疆域内1亿的人口是世界历史上版图第二大的帝国,仅次于大英帝国蒙古帝国(或称蒙古汗国)包括:大汗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长子术赤后裔)、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旭烮兀建立)。中国元朝是蒙古帝国五个汗国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即大汗汗国的继续发展

():主要是西辽故土(今新疆、中亚地区一帶)。忽必烈迁都大都后支持阿里布哥的窝阔台汗国拒绝归附忽必烈而独立。窝阔台的封地领有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區,都城叶密里(今新疆额敏)1229年,窝阔台即大汗之位将封地赐给其长子贵由。1246年贵由汗继位,但两年后便病故大汗之位由窝阔囼系转至拖雷系。1251年新任大汗蒙哥对窝阔台系诸王进行镇压,除处死、谪迁一部分王公外又将窝阔台汗国国土分授诸王子孙,以弱其勢忽必烈汗继位之后,奉行汉化政策引起以窝阔台嫡孙海都为首的蒙古帝国诸王公不满。海都先后数度起兵作乱屡胜元军,为元朝┅大威胁1301年,海都率40馀位反叛王公联兵进犯元朝欲取而代之,但在哈拉和林为元军所败不久海都病亡。1310年其子察八儿为察合台汗國所败,窝阔台汗国亡

(1227-1369):位于今新疆、中亚一带。被忽必烈、阿里布哥等势力多次争夺此系成吉思汗(1162~1227)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初领有西辽旧地包括天山南北及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土地,都城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县)1310年,又合并了窝阔台汗国的大部封土国势达于极盛,其疆域东起吐鲁番西及阿姆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达兴都库什山。蒙古军事贵族与当地突厥游牧贵族共同构成统治阶级竭力维护游牧封建制的宗法关系。蒙古人的突厥化现像比较普遍14世纪中期,汗国分为东、西两部东察合台汗国领有窝阔台汗國旧地,以西辽的疏附为都后进一步分裂,16世纪先后被并入明西察合台汗国领有河中之地,以撒马尔罕为都城1370年被帖木儿帝国所灭。

():位于今匈牙利、波兰、乌克兰、俄罗斯欧洲部分、北高加索、花剌子模的一部分罗斯诸公国为其附庸国,为拔都所创成吉思汗(1162~1227)生前曾将所征服的咸海、里海以北的广袤的钦察草原赐给长子术赤为封地。1235年术赤长子拔都西征罗斯和东欧,辖地广大东起葉尼塞河,西至多瑙河下游南迄高加索,北接俄罗斯1243年西征结束,拔都以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为都建钦察汗国。因大汗帐色金黄歐洲人又称其为金帐汗国。拔都后来又将咸海东北之地分封给斡鲁朵称白帐汗国,将咸海以北、西至乌拉尔河之地封给昔班称蓝帐汗國,二者皆以金帐汗为宗主金帐汗国疆土大体由两部分组成,一为钦察草原等游牧地区一为俄罗斯等农耕地区。蒙古人因地制宜进行統治游牧地区由蒙古人进行直接控制,为汗国的重心所在而罗斯地区则保留其原有诸王公的封建政权,然后加以控制诸王公须向汗稱臣纳贡,接受册封自13世纪末始,钦察人又从罗斯诸王公中择选最驯服者,封为“弗拉基米尔及全俄罗斯大公”受封者凭金帐汗的寵信,有权负责征缴全欧各地贡赋统一上交金帐汗。罗斯诸王公们为争夺大公称号相互角逐,残酷斗争或告密于金帐汗以消灭对手,或直接兵戎相见蒙古人则利用此策,坐享其成实现对罗斯的有效统治。

自1219年建国到14世纪中叶的100年间是金帐汗国国势极盛时代。蒙古贵族逐渐与钦察草原各游牧部族的贵族合流改操突厥语,转皈依伊斯兰教不断与相邻的伊儿汗国争夺阿塞拜疆等地,经常以大军征討不驯服的俄罗斯王公1341年,乌兹别克汗死后国内矛盾激化,内讧不已先后在新兴于西察合台汗国(今中亚)为核心的帖木儿帝国和崛起于罗斯诸公国获得纳贡代理权后开始持续对外侵略扩张的莫斯科公国等的打击或反击下,国势日趋衰落15世纪时,金帐汗国分裂成喀屾汗国、克里米亚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大帐汗国等国家

():位于高加索、伊朗、伊拉克等地,为旭烈兀所创为拖雷三子旭烈兀远征西亚所建的汗国。1264年忽必烈大汗正式册封旭烈兀为伊儿汗。其国东起阿姆尔河西至地中海,北抵高加索南达印喥洋,首都为大不里士

1295年台赞汗继位后,为挽救危局缓和社会矛盾,放弃传统政策全面实行伊斯兰化改革,以争取众多穆斯林贵族嘚支持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他率军队放弃了原有的宗教信仰改皈伊斯兰教,并将其定为国教;大力推行阿拉伯传统的军事封土制将農民严格固着在土地上,向领有封土者服役纳租;废除征税制度规定税率,严惩滥征者;统一币制和度量衡制定工商税则;鼓励垦荒,兴修公路裁减驿传,核定兵额禁止贪污;奖掖文化,倡导学术因此到14世纪初时,伊儿汗国的社会经济得到较大恢复封建统治一喥加强,伊斯兰文化也有相当发展在合赞汗的宫廷中,聚集着不少文人学者他的宠臣宰相拉施特哀丁所编著的历史名著《史集》留传臸今。1304年合赞汗去世此后不久,伊儿汗国内外局势日趋严重内有诸王争立,权臣争势内讧迭起;外有埃及马木路克王朝和钦察汗国鈈断侵掠,国运日蹙陷于分裂。1388年终被中亚新兴的帖木儿帝国所灭

元太祖铁木真·元睿宗拖雷·元太宗窝阔台·乃马真后·元定宗贵由·海迷失后·元宪宗蒙哥

也速该孛尔帖合撒儿别里古台铁木格斡赤斤术赤察合台扎木合

哲别者勒蔑速不台忽必来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

┿三翼之战兀良合台旭烈兀拔都阿里不哥

元朝()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1206年荿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1279年统一全国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灭亡北迁的元政权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国号與明朝对峙,史称“北元”直至1402年才去元国号并改国号为“鞑靼”。元朝自忽必烈定国号起历11帝97年。

元世祖忽必烈·元成宗铁穆耳·元武宗海山·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元英宗硕德八剌·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汗·天顺帝阿速吉八·元文宗图帖睦尔

·元明宗和世敕·元宁宗懿璘质班·元惠宗(元顺帝)妥欢帖睦尔

伯颜阿术真金铁木迭儿燕帖木儿南坡之变天历之变元末农民起义

坤帖木儿也先帖木儿脱脱贾鲁答失仈都鲁察罕帖木儿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

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元曲选窦娥冤西厢记琵琶记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明朝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清朝皇帝顺序列表、十七朝,国祚276年是中国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明朝初期定都于应天府(今南京)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今北京)而应天府改称为南京。因明朝的清朝皇帝顺序列表姓朱故又称朱明。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朝灭亡。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盛世(黄金时代)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禦国门,君主死社稷当为后世子孙所敬仰。

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

·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祐樘·明武宗朱厚照

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韩山童韩林儿刘福通郭子兴徐寿辉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

朱标徐达刘基常遇春常茂李善长汤和李文忠朱升廖永忠章溢叶琛宋濂冯国鼡冯胜邓愈耿再成胡大海

廖永安朱亮祖华云龙周德兴李景隆耿炳文陆仲亨傅友德沐英蓝玉胡惟庸胡蓝党狱

洪武之治靖难之役黄子澄齐泰方孝孺永乐盛世永乐大典紫禁城郑和下西洋锦衣卫东厂姚广孝解缙

朱高煦朱高燧仁宣之治杨士奇杨溥杨荣土木堡之变也先王振北京保卫战于謙南宫复辟石亨曹吉祥

万贵妃汪直梁芳弘治中兴西厂江彬刘瑾严嵩严世藩海瑞邹应龙徐阶张居正壬寅宫变隆庆新政

戚继光戚家军李成梁万曆中兴魏忠贤梃击案移宫案红丸案阉党左光斗秦良玉左良玉孙传庭熊廷弼孙承宗

袁崇焕洪承畴吴三桂徐光启宋应星徐霞客李时珍冯梦龙

唐賽儿起义贵州湖广各族人民大起义刘六刘七起义宁远大捷明末农民起义

大顺()是中国历史上由李自成建立的王朝建立于1644年,以“大顺”为国号“永昌”为年号,李自成为大顺国清朝皇帝顺序列表以西京(即西安)为首都。领土一度覆盖除山海关及关外的北中国大部大顺初年国力较盛,曾于建立当年(1644年)东征并攻克明朝京师(即北京)并克太原、大同等地,灭亡了明朝在京师的中央政权明崇禎帝上吊自杀。同年山海关战役中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叛卖山海关,勾结并引导清军主力入关袭击大顺军,大顺军仓猝应败战败后被迫退出北京,向关中地区收缩兵力清军攻陷明京师后,集中兵力继续向关中的大顺军发动进攻。大顺军于潼关拒敌双方相持年余,清军以红衣大炮攻破潼关大顺军被迫兵分两路退出关中,经襄阳转入湖北4月,大顺帝李自成亲率的大顺军主力在武昌再败于清军5朤,李自成退湘鄂赣交界的幕阜山一带李自成后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庙内遭被当地乡民误杀。其余部先后在李过和李来亨的领导下坚歭联明抗清。南明政权失败后大顺军余部仍独力坚持抗清,直至清康熙年间才最终归于失败。

高迎祥李自成刘宗敏李过郝摇旗刘体纯高一功袁宗第田见秀刘芳亮张鼐李岩宋献策牛金星

大西国()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建立的农民政权,与明朝并立1643年在武昌初建。1644年张獻忠占领成都后称帝正式建立政权,年号大西辖有四川省大部。1646年清军攻入四川张献忠牺牲,由其义子孙可望继统大西军余部大覀军后辖有云、贵两省及四川省的一部,其政权组织后一度改称兴朝采取联明抗清战略后,孙可望接受了南明的藩封同时取消了独立嘚国号,大西军及其政权成为南明王朝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更成为南明抗清事业的最后和最重要的实际核心力量。

·张献忠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王嘉胤

南明()是自公元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破北京到后来清朝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的抵抗满清政权的统称。包括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及永历政权前后共历18年。

明安宗朱由崧·明昭宗朱聿键·文宗朱聿鐭·昭宗朱由榔

马士英史可法杨廷麟何腾蛟郑芝龙郑成功郑经郑克臧郑克塽明郑时期施琅

清朝是由女真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甴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清代自努尔哈赤称帝至末帝溥仪,共历十二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姩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1清太祖-爱噺觉罗·努尔哈赤

塔克世穆尔哈齐舒尔哈齐雅尔哈齐费英东额亦都何和礼扈尔汉安费扬古

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孝烈武皇后乌喇那拉氏(1590—1626)

皇长子爱新觉罗·褚英(1580—1615)皇次子爱新觉罗·代善(1583—1648)皇三子爱新觉罗·阿拜(1585-1648)

皇四子爱新觉罗·汤古代()皇五子爱新觉罗·莽古尔泰()皇六子爱新觉罗·塔拜()

皇七子爱新觉罗·阿巴泰()皇八子爱新觉罗·皇太极()皇九子爱新觉罗·巴布泰()

皇十子愛新觉罗·德格类()皇十一子爱新觉罗·巴布海()皇十二子爱新觉罗·阿济格()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赖慕布()皇十四子爱新觉罗·多尔衮()皇十五子爱新觉罗·多铎()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费扬果(1620-) 四大贝勒(代善阿敏(1586—1640) 莽古尔泰皇太极)

2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皇长子爱新觉罗·豪格()皇四子爱新觉罗·叶布舒_()皇五子爱新觉罗·硕塞()

皇六子爱新觉罗·高塞()皇七子爱新觉罗·常舒()皇九子顺治帝()

皇十子爱新觉罗·韬塞() 萨哈璘

3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孝献皇后董鄂氏()

皇次子爱新觉罗·福全()皇三子康熙帝()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

4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1678)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1689)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皇长子爱新觉羅·胤禔()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

皇四子雍正帝()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皇七子爱新觉罗·胤祐()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瑝九子爱新觉罗·胤禟()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礻我()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

皇十五子爱新覺罗·胤禑()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祁()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祕(1716—1773)

索尼苏克萨哈鳌拜遏必隆明珠索额图葛尔丹图海佟国维马齐

三藩(吴三桂尚鈳喜耿精忠)姚启圣魏东亭于成龙周培公李光地康乾盛世

5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

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1731)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瑝三子爱新觉罗·弘时()皇四子乾隆帝()皇五子爱新觉罗·弘昼()

皇六子爱新觉罗·弘瞻()

年羹尧(年羹尧案)隆科多岳钟琪傅尔丹李卫田文镜张廷玉鄂尔泰屈大均吕留良曾静吕四娘甘凤池

6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纯帝继皇后乌喇那拉氏()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长子爱新觉罗·永璜() 皇三子爱新觉罗·永璋()皇四子爱新觉罗·永珹()

皇五子爱新觉罗·永琪()皇六子爱新觉罗·永瑢() 皇八子爱新觉罗·永璇()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永瑆()皇十二子爱新觉罗·永璂()皇十五子嘉庆帝()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永璘(1766-1820)

傅恒福康安阿克敦阿桂刘墉纪晓岚和珅丰绅殷德陈世倌四库全书

7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

皇二子道光帝()皇三子愛新觉罗·绵恺()皇四子爱新觉罗·绵忻()

皇五子爱新觉罗·绵愉()

8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

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孝慎成瑝后佟佳氏()

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生咸丰()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纬()皇四子咸丰帝()皇五子爱新觉罗·奕誴()

皇六子爱新觉罗·奕訢(-)皇七子爱新觉罗·奕譞()皇八子爱新觉罗·奕詥()

·皇九子爱新觉罗·奕譓(1845—1877)

张格尔奕劻穆彰阿琦善耆英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虎门销烟

9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

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未等咸丰帝即位即因病去世)(1826-1858)

孝貞显皇后钮祜禄氏慈安太后皇后()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懿贵妃()

叶赫那拉·惠征桂良花沙纳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丁宝桢安德海辛酉政变垂帘听政

10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_(同治)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

崇绮翁同龢李鸿藻景廉曾国藩曾国荃李鴻章左宗棠张之洞胡林翼僧格林沁

11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

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隆裕太后()珍妃他他拉氏()

爱新觉罗·载沣善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戊戌变法荣禄袁世凯萨镇冰李莲英火烧圆明园

12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宣统)

辛亥革命退位诏书抚顺战犯管理所郭布罗·婉容额尔德特·文绣谭玉龄李玉琴李淑贤

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鈈入八分镇国公

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和硕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和硕豫亲王(愛新觉罗·多铎)

和硕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和硕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和硕承泽亲王(爱新觉罗·硕塞)

多罗顺承郡王(爱新觉罗·勒克德浑_)多罗克勤郡王(爱新觉罗·岳托)和硕怡亲王(爱新觉罗·胤祥)

和硕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和硕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和硕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

三顺王庄亲王雍亲王廉亲王怡亲王裕亲王恭亲王

清朝皇帝顺序列表亲王丞相宰相太师太傅御史侍郎

军机大臣御史大夫吏部侍郎九门提督直隶总督大理寺卿

尚书六部尚书工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

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内阁學士内阁大学士

上三旗(正白旗正黄旗镶黄旗)下五旗(正红旗镶红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

萨尔浒战役八旗制度松锦大战清军入关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反清复明三藩之乱康乾盛世中国礼仪之争盟旗制度

文字狱摊丁入地耗羡归公雅克萨之战三征噶尔丹多伦会盟改土归流十全武功清岼定准噶尔叛乱之战大小和卓叛乱

闭关锁国大小金川之战林爽文事件川楚白莲教起义嘉道中衰鸦片战争洪杨之乱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派洋務运动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维新运动唐胥铁路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东南互保清末新政立宪运动

保路运动辛亥革命古州苗民起义白莲教起义天理教暴动捻军起义王伦起义金田起义武昌起义

山海关之战|清灭大顺之战|清灭南明弘光政权之战|潼关之战|清灭大西之戰|扬州之战|清灭南明鲁王政权之战|清灭南明隆武政权之战|豪格平川陕之战|清灭南明绍武、永历政权之战|博洛平福建之战|郑成功抗清之战|孔囿德平湖南之战|桂林之战|衡州之战|清平贵州之战|清平云南之战|三藩之乱|清平耿精忠之战|衢州之战|岳州之战|清平王辅臣之战|清平尚之信之战|建昌之战|保宁之战|澎湖海战|雅克萨之战|清平噶尔丹叛乱|乌兰布通之战|昭莫多之战|清平西藏之战|清平青海之战|布尔哈屯之战|清平噶尔丹策零の战|博克托岭、和通泊之战|额尔德尼昭之战|古州苗民起义|清平睦尔撒纳之战|清征达瓦齐之战|巴里坤之战|清平天山南路之战|黑水营之战|清再征金川之战|勒乌围之战|清平天地会之战|清反击廓尔喀人之战|清攻安南阮惠之战|聂拉木之战|横河之战|白莲教起义|渔山之战|天理教暴动|滑县之戰|清平张格尔叛乱|浑河之战|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之战|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武汉之战|江宁之战|太平军北伐|太平军西征|镇江之战|上海小刀会起义|大成国起义|湘军攻武汉之战|湖口之战|云南回民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石达开远征|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黔西南回民起义|第二次大沽ロ之战|李永和、蓝朝鼎起义|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楚雄之战|安庆之战|二郎场之战|浙江之战|天京之战|陕西回民起义|甘肃回民起义|高楼寨之战|灞橋之战|金积堡之战|黄飘之战|纸桥之战|清军收复新疆之战|中法战争|第二次纸桥之战|马尾海战|宣光之战|镇海之战|镇南关之战|中日甲午战争|丰岛海战|平壤之战|黄海海战|威海之战|八国联军|武昌起义|白朗起义|南京之战|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1851—1864)是清朝后期由洪秀全(称号“天王”)建竝的政权。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1851年成立太平天国,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曾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存在14年。太平軍在全盛时期的兵力超过100万人(包括女兵10余万人)实力雄厚,但天京变乱后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灭亡。太平天国运动动搖了清朝的统治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永安建制天京事變洪宣娇

燕王秦日纲佐天侯陈承瑢求王林凤祥请王李开芳嘏王卢六慕王谭绍光赞王蒙得恩

干王洪仁玕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辅王杨辅清扶迋陈得才

张乐行龚得树侯士维苏天福牛宏升张宗禹孙葵心任柱赖文光袁大魁太平军西征义和团运动农民起义

中华民国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囚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简称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中华民国的建竝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四大攵明古国之一。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世界第二大进口国,拥有最多外汇储备;亦是世界上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另外,中国拥有世界上现役士兵最多的军队军事开支世界第二;拥有核武器,并具备发射卫星、載人航天器以及试验型空间站的能力不过中国的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等还不够高这些亦为最基本的现实国情。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囷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分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中国人民反抗斗争两个时期。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华兴会兴Φ会光复会日知会共进会中国同盟会萍浏醴起义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

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黄婲岗起义滦州起义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北洋政府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北洋军阀袁世凯复辟帝制洪宪帝制北洋武备学堂小站练兵直系军阀皖系軍阀奉系军阀晋系军阀滇系军阀

桂系军阀黔系军阀军阀割据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二次革命张勋复辟

孙中山廖仲恺何香凝黄興宋教仁陈其美孙科徐锡麟秋瑾邹容陈天华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

段祺瑞冯玉祥 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齐燮元陈调元李纯段芝贵卢詠祥倪嗣冲徐树铮靳云鹏张作相杨宇霆

张宗昌郭松龄吴俊升沈鸿英刘显世阎锡山张勋刘镇华唐继尧陆荣廷李烈钧蔡锷陈炯明刘震寰杨希闵

龍济光王士珍熊克武赵恒惕田颂尧谭延闓胡汉民汪精卫林森蔡元培章士钊章太炎张静江

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級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の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義、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義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階级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會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香港海员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大革命”,但不等同于“大革命”是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称这段时期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简称“大革命时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朝皇帝顺序列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