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谁最厉害:谁的网瘾,谁的愉悦

王者荣耀:谁的网瘾,谁的愉悦? - 自媒体导航
王者荣耀:谁的网瘾,谁的愉悦?
今天这篇文章来自公号“界面文化”
这里有你意料之中和之外的各种主题书单,
这里有每周思想界盘点,
这里有文化人物专访,
我们关注默默写作的体制外作家,
这便是“野生作家”系列访谈的由来:
不多说了,欢迎你关注!
王者荣耀:谁的网瘾,谁的愉悦?
“全民”手机游戏《王者荣耀》受到几则青少年成瘾的负面新闻影响,日前连续推出防止青少年沉迷的措施。除了实施实名制、游戏限时之外,还推出“成长守护平台”,家长可借助该平台绑定孩子的QQ和微信,查看其游戏时间以及消费记录,还可一键禁玩。
自网络游戏大行其道开始,关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争论几乎从未停止过。每当提及此话题,社会舆论大都鲜明地划分成两派:一边是以父母、老师,政府和媒体为代表的权威,主张游戏是一种纯粹堕落的娱乐消费,甚至会造成无力控制的精神类疾病;另一边是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网络社群,主张游戏本身无害,只是因为玩家个人意志的薄弱才造成了各种问题。
然而,这样的舆论环境下,双方几乎都没有质疑过“网络游戏成瘾”的命题本身:这一命题是否成立,实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制造愉悦到缓解焦虑:游戏的畸变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兴起,电子游戏也逐渐崛起,并成为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从当年座无虚席的网吧到如今“埋头苦练”的手机族,电子游戏逐步变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风景。据2016年的游戏产业报告显示,截止到2016年底,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到了5.66亿人,几乎占到总人口的1/3。至此,电子游戏几乎被公认是一种极其廉价又便捷的娱乐方式——用一小时几毛钱的点卡乃至几十块的道具,轻易满足了玩家探索虚拟世界的愿望。
王者荣耀游戏界面
然而近年来大行其道并频频引发“上瘾”争论的手机游戏,如《王者荣耀》和《阴阳师》,和强调内容探索、玩家操作的传统电子游戏非常不同,这些手机游戏都具有极其强烈的“反游戏性”,即游戏性(内容设定成熟度,玩家操作空间,游戏内职业平衡等等)非常低,基本上只是一种用于缓解焦虑的正向反馈机制。换句话说,它们从本质上来说并非游戏,反而更像是一种通过不断的肯定和赞扬来留住玩家的安慰体系。近年来大火的手机游戏大都如此,并或多或少有着如下特点:
阴阳师游戏界面
简单:大部分手机游戏都很简单,部分游戏甚至简单到“愚蠢”的地步。它们以极其重复又简单的操作为主,如选择卡牌。《王者荣耀》等手机游戏的玩家对游戏的低门槛现象并不陌生。由于不需要太多知识和智力,有非常多年龄较小的玩家参与,“小学生游戏”成为玩家们之间熟悉的调侃。同时,过于简单的操作导致探索游戏的玩法本身变得了无生趣,靠消耗时间和金钱拼运气“取胜”变成了游戏的关键。
赞扬:手机游戏鼓励玩家的每一次行动,激励玩家下一步行为。几乎是“一步一赞扬”,恨不得每一次点击对应一个成就。除此之外还有无处不在的排名系统,如地区排名、玩家排名、微信好友排名等等,进一步把游戏的目的从“获得乐趣”变成“获得奖励”。
碎片化:为了侵占当代社会被碎片化的各种短暂的空闲时间,适应当代快节奏生活,一般没有太长的剧情,甚至没有剧情。采取回合制,每一回合很短。以《王者荣耀》为例,最快6分钟即可投降,一般情况下一盘也不过20分钟左右。“这么短的时间也没什么别的可以做,不如玩游戏吧”,成为了离开网络就变得焦虑的当代人群空闲时间的最佳选择,于是课间来一盘或者上班路上“开黑”几把,逐渐成为一种常态。
这种无脑“游戏”的流行不只在中国出现,早在前几年,美国以讽刺社会流行文化和时事着称的动画剧集《南方公园》,就常常将矛头指向手机游戏。动画除了点破这些游戏的本质为无脑的正向反馈之外,还指出它们常常运用一些手段来增加盈利,例如用较长的道具冷却时间加强用户焦虑,迫使其付费购买道具;或者在游戏中划分用户等级,为付费高级玩家提供更好的道具和服务。
当社会大众,尤其是不了解游戏的父母们还把玩家的行为定义为享受低级娱乐时,电子游戏已经悄然走向“获得愉悦”的反面。游戏产业通过入侵日常生活中的碎片时间来试图获取利益。玩家们似乎不这么在意内容了,他们正被时间焦虑、身份焦虑和重重的社会压力驱使着,一次又一次点击图标以获得赞赏和肯定,一种新时代的“赞扬机器”就这么裹着糖衣诞生。
网络成瘾,被污名化的“病症”
十七年前,有一篇名为《电脑游戏,瞄准孩子的“电子海洛因”》的新闻报道,如此描述网络游戏: “这电脑游戏就是毒品,就是海洛因4 号……孩子一迷上了,自己就会变坏。” “整天在游戏室里的孩子,只有一个结果,男孩变成抢劫犯、小偷,女孩变成三陪小姐。”
时过境迁,虽然人们一般不再用“毒品”这么激烈的词汇来形容网络游戏,“网瘾少年”这一次却依旧包含着太多污名。
目前主流的社会言论倾向于认为,网络成瘾的人不是已经成为现实社会中的失败者,就是正在成为失败者的路上。他们当中网瘾严重的,甚至可能成为罪犯。
然而,网瘾,这头家长眼中的洪水猛兽,其实并无任何科学依据。“网络成瘾”一词起源于美国精神科医生伊万·戈登伯格参照赌博成瘾定义归纳的诊断标准。这之后,美国精神疾病学界经过争论,认为网络成瘾不是精神病。目前国际精神医学通用的两大诊断体系——《国际疾病分类与诊断要点(ICD)》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均没有将“网瘾”定为精神疾病。
在“网络成瘾”并未被证实的情况下,一方面,很多年长一辈出于对新兴技术的不了解和焦虑,粗暴地把长时间上网的归结为负面行为。于此同时,媒体上的污名化也如火如荼,主要呈现是以部分覆盖整体的方式。纵观关于《王者荣耀》的报道,传播最广的多半是含有极端事例的内容。其中较火的一则,是一位13岁的少年为了玩游戏跳楼的故事:他被家长没收手机后从天台跳下,双腿严重骨折。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回账号,而那时的他连手术还没有完成。
污名群体中确实有与污名相符的少数个体,然而,一旦污名化成为群体的属性,社会便失去理性看待整体的能力。在这种歧视性评价体系的重压之下,不少游戏玩家被错误地贴上了“游戏成瘾”的标签,例如:已经比较克制的游戏行为(每天1到2小时),被家长、伴侣、朋友认为是过分着迷的表现;网络游戏上中的社交被认为是“不正常的社交”等等。即使是玩家自己,也有可能会因为舆论压力错误地认为自己游戏上瘾。
一旦污名化成为群体的属性,社会便失去理性看待整体的能力
从逻辑上来看,这似乎相当荒谬,因为如果按照每天投入时间来算“成瘾”程度,很长一段时期内,电视和其他媒体成瘾的人群,都远多于网络成瘾的人群,但是社会显然没有对经历百年逐渐被制度规范的电视媒体过多忧虑。也许,当人类作为整体接受了网络作为人类文化的符号时,便不会否定这种生活方式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和网络游戏相关的管控举措层出不穷。从2004年提出“防沉迷系统”概念,到《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2005)、《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2007年)、《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2010)……国家在制定规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几乎所有风靡一时的游戏里都留下了防沉迷系统的痕迹。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开发宗旨,似乎说明了这种管控的目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青少年利用过多时间在网络游戏上而荒废学业,从而增加大量社会问题。”
近年来,中国游戏产业发展迅速,游戏用户数也不断攀升。随着技术带来的社会变迁,网络成瘾是资讯社会特有的失范问题之一。权力需要用规范来整合出一个继续有效运行的社会系统,而网络的负面影响正好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标签印记。在家庭,学校和媒体话语空间中,一个污名想象体——网络成瘾产生了。欺诈行为,色情暴力泛滥,人格异化等,任何不利于实现原有社会控制的冲突,都被认为是过度接触新生事物的带来的效果,网络问题和网络成瘾问题成为彼此混淆的概念。虽然事实上并没有任何实例证明社会问题和网络成瘾的关系——在美国近五年的数据统计中,游戏发行量上升了四倍,犯罪率却在下降。
在社会由现实的一元性向现实-虚拟的二元性转型完成之前,“网瘾少年们”还需要走一段漫长的脱离污名过程。
为什么需要“防沉迷”的总是青少年?
“即使是一个‘破罐子’,也要成为价值连城的‘破罐子’。“名震一时,广受众多家长信赖的“网瘾治疗师”杨永信说。他的这句名言揭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即网瘾青少年之所以成为“问题”,其本质是源于社会的经济利益至上。
主张电击治疗网瘾的杨永信
当今社会的整体风气充满了对金钱和权力的崇拜,在这种功利风气的影响下,个人的兴趣爱好如果不能明显有助于提升社会地位或是赚取更多利益,就会被贬为“不务正业”。所以,考量是否需要“防沉迷”的标准不在于网络游戏本身的性质如何,而在于是否能从中获利。的其最明显的表现是,几乎没有人认为职业电竞选手“网络成瘾”,需要“防沉迷”。随着高收入,经常出国比赛等优渥工作条件逐步在媒体曝光,这些每天玩游戏的电竞选手不仅没有被指责,反而成为了职业榜样。在为电子游戏辩护时,很多人也往往举出Sky、WE战队等电子竞技代表人物,他们都是在获得了世俗上的成功之后获得了社会大众的认同。
对于不能靠游戏获利的学生而言,放弃一切学习之外的兴趣爱好,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强硬的“戒断”措施充分说明了家长的决心。在网瘾戒断中心,改造成功的孩子被称为“精品”。杨永信称:“帮孩子戒除网瘾只是手段,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家长打造‘精品’孩子!”为了获得听话又爱学习的精品孩子,家长们不惜默许一些极端手段。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关于青少年网瘾及其戒除的研究报告》称,退伍军人是网瘾学校教员角色的主要成员,他们对学生实施军事化管理,教学方式一般运用体罚、限制人身自由、超负荷体能训练等,心理辅导几乎被抛弃,而体罚极易变成虐待和故意伤害。从公开报道可以发现,至少已经有十名以上少年被曝光因体罚等原因殒命于网瘾治疗机构。
然而,也许正是这种残酷的价值观,进一步把青少年推向了网络和网络游戏。目前,无论是作为群体公域(public sphere)的家庭和学校,还是大众公域的媒体,都缺少真正的青少年精神栖息地。青少年被看作没有自我意识的学习动物,只需要物质消费而不是精神关照——他们只被允许对学习上瘾。在重重的压抑之下,孩子们会更加急切地需求在综艺节目,武侠小说,手机短信和卡通漫画中寻找私域(private sphere)的自由。
虚拟网络世界的出现,则给追寻私领域带来了更多的动力和可能性。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 在《童年的消逝》中提出,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网络时代第一次使得孩子比他们的父母接触更多的资讯,人类经验逐渐同质化,儿童与成年变得界限模糊。就这样,拥有了比父母更多资讯,感受到自己能力,但缺乏自己群体性认知的青少年,更容易寻找无目的的慰藉——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发现了自身的存在。
《童年的消逝》
【美】尼尔·波兹曼 着吴燕莛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然而,网络毕竟是另一经济利益至上主义盛行之处,年轻一代自发的文化认同载体变成了游戏厂商等人群谋求利益的商品。青少年们逃避了经济主导的文化进入虚拟世界,却被卷入了另一个吊诡的欠缺文化的经济系统。他们要么通过消费在这里当上“王者”,要么在“戒断”之后重拾温驯,变成良好的“新人”。
其他自媒体您的位置:
“全民”手机游戏《王者荣耀》受到几则青少年成瘾的负面新闻影响,日前连续推出防止青少年沉迷的措施。版权http://www.qi-wen.com/除了实施实名制、游戏限时之外,还推出“成长守护平台”,家长可借助该平台绑定孩子的QQ和微信,查看其游戏时间以及消费记录,还可一键禁玩。
自网络游戏大行其道开始,关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争论几乎从未停止过。每当提及此话题,社会舆论大都鲜明地划分成两派:一边是以父母、老师,政府和媒体为代表的权威,主张游戏是一种纯粹堕落的娱乐消费,甚至会造成无力控制的精神类疾病;另一边是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网络社群,主张游戏本身无害,只是因为玩家个人意志的薄弱才造成了各种问题。
然而,这样的舆论环境下,双方几乎都没有质疑过“网络游戏成瘾”的命题本身:这一命题是否成立,实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制造愉悦到缓解焦虑:游戏的畸变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兴起,电子游戏也逐渐崛起,并成为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从当年座无虚席的网吧到如今“埋头苦练”的手机族,电子游戏逐步变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风景。据2016年的游戏产业报告显示,截止到2016年底,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到了5.66亿人,几乎占到总人口的1/3。阅读qi-wen.com至此,电子游戏几乎被公认是一种极其廉价又便捷的娱乐方式——用一小时几毛钱的点卡乃至几十块的道具,轻易满足了玩家探索虚拟世界的愿望。
王者荣耀游戏界面
然而近年来大行其道并频频引发“上瘾”争论的手机游戏,如《王者荣耀》和《阴阳师》,和强调内容探索、玩家操作的传统电子游戏非常不同,这些手机游戏都具有极其强烈的“反游戏性”,即游戏性(内容设定成熟度,玩家操作空间,游戏内职业平衡等等)非常低,基本上只是一种用于缓解焦虑的正向反馈机制。换句话说,它们从本质上来说并非游戏,反而更像是一种通过不断的肯定和赞扬来留住玩家的安慰体系。近年来大火的手机游戏大都如此,并或多或少有着如下特点:
阴阳师游戏界面
简单:大部分手机游戏都很简单,部分游戏甚至简单到“愚蠢”的地步。它们以极其重复又简单的操作为主,如选择卡牌。《王者荣耀》等手机游戏的玩家对游戏的低门槛现象并不陌生。由于不需要太多知识和智力,有非常多年龄较小的玩家参与,“小学生游戏”成为玩家们之间熟悉的调侃。『』同时,过于简单的操作导致探索游戏的玩法本身变得了无生趣,靠消耗时间和金钱拼运气“取胜”变成了游戏的关键。
赞扬:手机游戏鼓励玩家的每一次行动,激励玩家下一步行为。几乎是“一步一赞扬”,恨不得每一次点击对应一个成就。除此之外还有无处不在的排名系统,如地区排名、玩家排名、微信好友排名等等,进一步把游戏的目的从“获得乐趣”变成“获得奖励”。
碎片化:为了侵占当代社会被碎片化的各种短暂的空闲时间,适应当代快节奏生活,一般没有太长的剧情,甚至没有剧情。采取回合制,每一回合很短。以《王者荣耀》为例,最快6分钟即可投降,一般情况下一盘也不过20分钟左右。〖〗“这么短的时间也没什么别的可以做,不如玩游戏吧”,成为了离开网络就变得焦虑的当代人群空闲时间的最佳选择,于是课间来一盘或者上班路上“开黑”几把,逐渐成为一种常态。
这种无脑“游戏”的流行不只在中国出现,早在前几年,美国以讽刺社会流行文化和时事著称的动画剧集《南方公园》,就常常将矛头指向手机游戏。动画除了点破这些游戏的本质为无脑的正向反馈之外,还指出它们常常运用一些手段来增加盈利,例如用较长的道具冷却时间加强用户焦虑,迫使其付费购买道具;或者在游戏中划分用户等级,为付费高级玩家提供更好的道具和服务。
当社会大众,尤其是不了解游戏的父母们还把玩家的行为定义为享受低级娱乐时,电子游戏已经悄然走向“获得愉悦”的反面。游戏产业通过入侵日常生活中的碎片时间来试图获取利益。玩家们似乎不这么在意内容了,他们正被时间焦虑、身份焦虑和重重的社会压力驱使着,一次又一次点击图标以获得赞赏和肯定,一种新时代的“赞扬机器”就这么裹着糖衣诞生。
网络成瘾,被污名化的“病症”
十七年前,有一篇名为《电脑游戏,瞄准孩子的“电子海洛因”》的新闻报道,如此描述网络游戏: “这电脑游戏就是毒品,就是海洛因4 号……孩子一迷上了,自己就会变坏。原文qi-wen.com” “整天在游戏室里的孩子,只有一个结果,男孩变成抢劫犯、小偷,女孩变成三陪小姐。”
时过境迁,虽然人们一般不再用“毒品”这么激烈的词汇来形容网络游戏,“网瘾少年”这一次却依旧包含着太多污名。
目前主流的社会言论倾向于认为,网络成瘾的人不是已经成为现实社会中的失败者,就是正在成为失败者的路上。他们当中网瘾严重的,甚至可能成为罪犯。
然而,网瘾,这头家长眼中的洪水猛兽,其实并无任何科学依据。“网络成瘾”一词起源于美国精神科医生伊万·戈登伯格参照赌博成瘾定义归纳的诊断标准。这之后,美国精神疾病学界经过争论,认为网络成瘾不是精神病。《》目前国际精神医学通用的两大诊断体系——《国际疾病分类与诊断要点(ICD)》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均没有将“网瘾”定为精神疾病。
在“网络成瘾”并未被证实的情况下,一方面,很多年长一辈出于对新兴技术的不了解和焦虑,粗暴地把长时间上网的归结为负面行为。于此同时,媒体上的污名化也如火如荼,主要呈现是以部分覆盖整体的方式。纵观关于《王者荣耀》的报道,传播最广的多半是含有极端事例的内容。其中较火的一则,是一位13岁的少年为了玩游戏跳楼的故事:他被家长没收手机后从天台跳下,双腿严重骨折。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回账号,而那时的他连手术还没有完成。
污名群体中确实有与污名相符的少数个体,然而,一旦污名化成为群体的属性,社会便失去理性看待整体的能力。在这种歧视性评价体系的重压之下,不少游戏玩家被错误地贴上了“游戏成瘾”的标签,例如:已经比较克制的游戏行为(每天1到2小时),被家长、伴侣、朋友认为是过分着迷的表现;网络游戏上中的社交被认为是“不正常的社交”等等。即使是玩家自己,也有可能会因为舆论压力错误地认为自己游戏上瘾。
一旦污名化成为群体的属性,社会便失去理性看待整体的能力
从逻辑上来看,这似乎相当荒谬,因为如果按照每天投入时间来算“成瘾”程度,很长一段时期内,电视和其他媒体成瘾的人群,都远多于网络成瘾的人群,但是社会显然没有对经历百年逐渐被制度规范的电视媒体过多忧虑。也许,当人类作为整体接受了网络作为人类文化的符号时,便不会否定这种生活方式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和网络游戏相关的管控举措层出不穷。从2004年提出“防沉迷系统”概念,到《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2005)、《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2007年)、《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2010)……国家在制定规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几乎所有风靡一时的游戏里都留下了防沉迷系统的痕迹。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开发宗旨,似乎说明了这种管控的目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青少年利用过多时间在网络游戏上而荒废学业,从而增加大量社会问题。”
近年来,中国游戏产业发展迅速,游戏用户数也不断攀升。随着技术带来的社会变迁,网络成瘾是资讯社会特有的失范问题之一。权力需要用规范来整合出一个继续有效运行的社会系统,而网络的负面影响正好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标签印记。在家庭,学校和媒体话语空间中,一个污名想象体——网络成瘾产生了。欺诈行为,色情暴力泛滥,人格异化等,任何不利于实现原有社会控制的冲突,都被认为是过度接触新生事物的带来的效果,网络问题和网络成瘾问题成为彼此混淆的概念。虽然事实上并没有任何实例证明社会问题和网络成瘾的关系——在美国近五年的数据统计中,游戏发行量上升了四倍,犯罪率却在下降。
在社会由现实的一元性向现实-虚拟的二元性转型完成之前,“网瘾少年们”还需要走一段漫长的脱离污名过程。
为什么需要“防沉迷”的总是青少年?
“即使是一个‘破罐子’,也要成为价值连城的‘破罐子’。“名震一时,广受众多家长信赖的“网瘾治疗师”杨永信说。他的这句名言揭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即网瘾青少年之所以成为“问题”,其本质是源于社会的经济利益至上。
主张电击治疗网瘾的杨永信
当今社会的整体风气充满了对金钱和权力的崇拜,在这种功利风气的影响下,个人的兴趣爱好如果不能明显有助于提升社会地位或是赚取更多利益,就会被贬为“不务正业”。所以,考量是否需要“防沉迷”的标准不在于网络游戏本身的性质如何,而在于是否能从中获利。的其最明显的表现是,几乎没有人认为职业电竞选手“网络成瘾”,需要“防沉迷”。随着高收入,经常出国比赛等优渥工作条件逐步在媒体曝光,这些每天玩游戏的电竞选手不仅没有被指责,反而成为了职业榜样。在为电子游戏辩护时,很多人也往往举出Sky、WE战队等电子竞技代表人物,他们都是在获得了世俗上的成功之后获得了社会大众的认同。
对于不能靠游戏获利的学生而言,放弃一切学习之外的兴趣爱好,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强硬的“戒断”措施充分说明了家长的决心。在网瘾戒断中心,改造成功的孩子被称为“精品”。杨永信称:“帮孩子戒除网瘾只是手段,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家长打造‘精品’孩子!”为了获得听话又爱学习的精品孩子,家长们不惜默许一些极端手段。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关于青少年网瘾及其戒除的研究报告》称,退伍军人是网瘾学校教员角色的主要成员,他们对学生实施军事化管理,教学方式一般运用体罚、限制人身自由、超负荷体能训练等,心理辅导几乎被抛弃,而体罚极易变成虐待和故意伤害。从公开报道可以发现,至少已经有十名以上少年被曝光因体罚等原因殒命于网瘾治疗机构。
然而,也许正是这种残酷的价值观,进一步把青少年推向了网络和网络游戏。目前,无论是作为群体公域(public sphere)的家庭和学校,还是大众公域的媒体,都缺少真正的青少年精神栖息地。青少年被看作没有自我意识的学习动物,只需要物质消费而不是精神关照——他们只被允许对学习上瘾。在重重的压抑之下,孩子们会更加急切地需求在综艺节目,武侠小说,手机短信和卡通漫画中寻找私域(private sphere)的自由。
虚拟网络世界的出现,则给追寻私领域带来了更多的动力和可能性。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 在《童年的消逝》中提出,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网络时代第一次使得孩子比他们的父母接触更多的资讯,人类经验逐渐同质化,儿童与成年变得界限模糊。就这样,拥有了比父母更多资讯,感受到自己能力,但缺乏自己群体性认知的青少年,更容易寻找无目的的慰藉——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发现了自身的存在。
《童年的消逝》
【美】尼尔·波兹曼 著 吴燕莛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然而,网络毕竟是另一经济利益至上主义盛行之处,年轻一代自发的文化认同载体变成了游戏厂商等人群谋求利益的商品。青少年们逃避了经济主导的文化进入虚拟世界,却被卷入了另一个吊诡的欠缺文化的经济系统。他们要么通过消费在这里当上“王者”,要么在“戒断”之后重拾温驯,变成良好的“新人”。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采写:阿莫,编辑:任其然、傅适野,未经“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
各位玩家伙伴好,我是smile。关于“双头怪”,在之前的专栏和大家聊过一些,但由于部分卡属于食人魔系列,均有50%的概率进行错伤,属于有实力也有娱乐的卡,但总体有些不稳定。本期就为大家盘点部分真正稳定的实力“双头怪”。【1】暴怒的双头巨人女巫森林新卡,嘲讽,759身材,朴实无华,出来就是个大型电线杆,实力能单挑凯恩父子(话说这个梗怎么用起来那么别扭)。在没有法术的条件下,至少能抵挡2次进攻,而且,属于心火牧的好材料。当然,这种随从还是怕沉默——除了白板随从,其他都怕沉默。【2】分裂腐树外号俄罗斯
各位玩家伙伴好!因一位热心读者的建议,最近几期专栏将会围绕【弃牌术】展开,为大家盘点那些与“弃牌”有关术士卡。【弃牌】并非炉石的首创,很多集换式卡牌游戏中都有这个套路,不过,由于目前炉石的弃牌都属于“随机弃牌”而非“指定弃牌”,导致弃掉了玩家最不想弃的卡,从而彻底崩盘。我们还是边看卡边聊吧!作为一张基础卡,弃牌的思路在游戏早期就已经被设计师框定了,灵魂之火可以在前期以极小的消耗造成4点伤害,我们通常会在术士玩家进行最后斩杀时用到这张。我记得有些快攻卡组会满编它,甚至江湖有传说——手快的玩家可以用
各位玩家伙伴好,我是smile!本期专栏将为大家部分盘点一类(种)效果独特的卡,这种卡,小德和萨满各有1张,牧师却有4张,你能想到这是什么卡吗——没错,这就是【沉默】类卡牌!在目前9大职业中,仅有德鲁伊、萨满、牧师有自己的职业【沉默】卡,而其余6个职业,则通常要借助猫头鹰和破法者来完成让一个随从变成白板的“壮举”。从这2张卡的身材对比看,多了1费,身材多了+2+2,虽然老玩家都知道猫头鹰是做过“平衡性调整”的,不过,这是否说明1费=22白板才是合理的呢?【1】丛林守护者德鲁伊经典卡,也是被削弱过
导语:IEM悉尼站昨日综述。IEM悉尼站昨天迎来了两场BO3比赛。一场是fnatic战队同法国男模G2的比赛,一场则是最近表现低迷的FaZe同澳洲二狗Grayhound的比赛。第一战:fnatic2-1G21.G2removedTrain2.fnaticremovedNuke3.G2pickedDust24.fnaticpickedMirage5.G2removedInferno6.fnaticremovedCache7.Overpasswasleftover第一图:fnatic12-16G2(
国服红眼的基数还是蛮大的,神豪也自然的多如牛毛,而国服有三大超强的红眼,他们占据国服前三的席位,至今没有人能动摇!排在第一的是旭旭宝宝,这没有任何的悬念,从86版本一直到90版本,旭旭宝宝的红眼一直在第一的位置上,还没有出现动摇旭旭宝宝红眼第一的存在。旭旭宝宝红眼的装备打造的如此强势,处在国服红眼金字塔的顶端。还有一件娜迦王重要腰带没有升级,倘若腰带升级,荒古武器升级,旭旭宝宝怕是要成为国服第一个破百万战力的红眼!排名第二的是东二梦想,东二梦想的红眼打造的也很强,海伯伦三件兑换完成,铁马五件还没
炫舞人格护士跳完一曲C哩C哩队友已经凉了一半,哈哈哈……
?点击回顾:?【版本3.0.139更新】今天已经上线一起看看本周更新了些什么~系统系统萌宠奇缘系统调整“纳新宠,结良缘。”全新萌宠奇缘系统,快来阿格拉找胖达,开启你的奇妙养宠之旅吧,你的小宠物将会给你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噢!详情请见官网:https://xqn.163.com/xichong/本周萌宠奇缘系统修改如下:1.修改萌宠讨食、家园画牌以及萌宠碎片兑换获得的亲密度为通用的萌宠亲密度,少侠可以在萌宠替换界面自行选择给喜爱的宠物增加亲密度。2.本次维护后阿格拉胖达处增加转化萌宠亲密度的功能
从0:2,到2:2,再到点球大战惜败,本赛季到目前为止,天津权健依旧没有在海河体育场拿到一场胜利。但是对于球队来说,这场比赛的意义非凡。其一,在于球队的精神面貌:即使到比赛最后一刻,也绝不轻言放弃。其二,是什么呢?天津权健正式掀起青春风暴。在与江苏苏宁这场足协杯比赛中,索萨一口气在首发上安排了3名U23球员。也许你会觉得,杯赛中安排这么多年轻球员并不出人意外。那么,索萨赛后的一番话,就很耐人寻味了。“在未来可能会在联赛中派出更多的年轻球员,对于今天这场足协杯比赛,束总指示希望给年轻球员机会。”这
在业界,檀香还没有一个明确划分标准,价值高低主要取决于含油量和香气两大因素。就产地而言,印度卡纳塔克邦地区所产檀香料质最为细密,因油脂含量较高而香气明显,其中又以山中土壤贫瘠之地所产檀香最为典型,是业内公认的最佳产地。同一产地的檀香在气味上也有差距,这跟醇化时间有很大关系,原料被采伐后放置的时间越长,香气就越是沁人心脾,令人感到身心愉悦。我们经常所说的“印度老山檀香”意思就是产自印度山上、经过长期醇化的檀香。在檀香树中,密度最高、颜色最深的是树根,其次是树头(靠近根部的树干),再其次是树心。这些
凡是装修过的人都知道,装修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不仅费钱、费时、费力,而且若是有一点点的失误,就会影响以后的日常生活。正所谓“金厨银卫”,厨房装修在整个家居装修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所以对其的装修更是不可马虎,今天小编总结了过来人的厨房装修5大注意事项,早看早避免。一、人造石橱柜台面人造石在与木质台面和石英石台面相比较来说,优点可谓多多。不仅耐磨耐酸耐高温,而且台面拼接无缝隙,也不会轻易有刮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安装人造石台面是,一定要在其下面安装厚木板,否则在剁一些硬东西时,很容易被震断。二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你出门游玩了吗?有没有感受到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以及车厢、机舱、景区、街道上无处不在的喧闹?在持续的喧闹中,人好像很容易就陷入了疲惫。又或者,你选择了在假期留守家中,但这样就真的能实现“静静”了吗?恐怕也未必,无论是电视里的剧集娱乐和广告,还是手机里的长视频段视频,以及微信消息传来的提示音。有几个人真的能做到把它们关掉不理呢?在这个充满人造噪音的现代世界,想要静静是越来越难了。哪里听不到汽车引擎、空调冰箱之类的发出的声音呢?一百年前的人类甚至还习以为常的声音环境,我们已经
大家经常说范冰冰的发量惊人,最近我们的范爷也是在网络上po出一些关于洗发护发的心得总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今天酱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顺便还推荐很多护发的好物哦~范冰冰最新化作美妆博主,真的是尽心尽力,分享了好多好的方法,真的是一名被演戏耽误的美妆达人啊!首先,洗发之前在干发上涂护发素,用便宜大碗的蜂花就行,或者多芬啊、潘婷之类的用起来不心疼的,先像敷发膜似得敷个10分钟然,后把护发素冲掉再开始洗头。洗头发的时候先洗头皮,先把洗发水先在手上搓出泡泡再往头皮上抹,洗的时候一定要用手指腹最肥
各位小伙伴想必都玩过李白这个英雄,在这里企鹅电竞主播国服李白跑跑凭借了一招丝血普攻放大让他自己都惊叹道李白还有这样既能!在这里我们看看怎么回事。发生一波团战,我们吕布直接被猴子一棍敲死,跑跑一技能入场,直接配合墨子大招,李白普攻两下收掉了猴子,跑跑在一技能突进了上去。跟墨子两兄弟冲了上去,在这里能多普攻几下对李白大招解锁就早一秒。这时李白入场,在我方三人情况下,张良直接大招控制住了李白,看官觉得李白要凉了的时候,跑跑直接原地普攻打下去瞬间大招,在无法选取凭借徐学到作用直接把血回了上来,跑跑这时候
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其他文章和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C) 2015 qi-wen.com 奇闻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者荣耀 网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