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死的对联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幼年解缙服相爷(对联故事)
明朝开国的时候,出了一个“神童”,名叫解缙。
&&&&解缙出身贫穷,父亲是开豆腐店的。他平时帮着父亲做做豆腐,空下来就发愤读书。七岁时,已能作联吟诗,出口惊人。
&&&&这一年新春,家家户户都贴春联。解缙家斜对面是宰相府第,门高宅大,围墙内绿竹重重;相形之下,这豆腐店就显得特别寒伧。小解缙是个好胜的人,面对着这一情景,心有不服,于是写了一副春联,贴在豆腐店门上: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这副春联一贴出,吸引来许多街坊,大家说长道短,议论纷纷。
&&&&闲言传到相爷的耳朵里。他想,小小的人能做这样对联,倒是希奇。但不知是真是假,于是命家人去叫他来当面一试。谁知小解缙不肯随便上门,对来人说:“既然相爷有请,快去拿请贴来。”相府家人呆了一呆:“唷,好大的豆腐架子。”便回去向相爷诉说。相爷说:“莫和小孩子计较,拿请贴去吧。”
&&&&解缙收了请贴,与相府家人来到相府门前,见正门关着,就止步不前,对家人说:“迎客有迎客之礼,为何不开正门?”家人无奈,只得又去禀告相爷。相爷想了想,挥笔写了个上联,连同笔墨交与家人说:“递与学生。”
&&&&小解缙接过一看,见是一副对子的上联:
&&&&小犬乍行嫌路窄;
&&&&解缙已知相爷的用意,心想:今天非叫你开正门迎接学生我不可!于是即刻接写了下联:
&&&&大鹏展翅恨天低。
&&&&相爷见对,无可奈何,只好大开正门。小解缙进了门,相爷把他迎入客厅,分宾主坐下后,相爷从桌上拿起一本书晃晃说:“老夫听说你有万卷之书,书藏哪里?”小解缙指指肚皮说:“就在这里。”相爷又问:“既然如此,那我出联你能对吗?”小解缙眨眨眼睛说:“何止能对!”相爷看看这穿绿衣衫双目流盼的小家伙,口气竟这么大,不觉有些好笑,便出联道:
&&&&井底蛤蟆青间绿;
&&&&小解缙听了,冷笑了一声,看了一眼身穿红袍的相爷,便接着对道:
&&&&盘中螃蟹白映红。
&&&&相爷本想讥笑他是个坐井观天的蛤蟆,不料自己反被奚落成一只死螃蟹,想小家伙竟然如此不留情面,不由心里冒火,却不好发作,只好改换题目,再难解缙道:
&&&&天做棋盘星做子,谁人敢下?
&&&&小解缙想,这也难不倒我,略一思索,便对道:
&&&&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
&&&&相爷见小解缙对答如流,大为吃惊。正找不到好的课题,忽见壁上有一幅《月夜杜鹃图》,也来不及细想,就信口出了一联道:
&&&&月下子规喉舌冷;
&&&&小解缙见他行文已乱,故意照式对个下联说:
&&&&花中蝴蝶梦魂香。
&&&&谁知相爷只顾后,不顾前,一见别人句子有毛病,马上挑剔说:“试问花中蝴蝶,倘不睡去,哪来的梦魂香甜?”
&&&&小解缙又眨眨眼睛说:“然而月下子规,也未必启口,喉舌之冷,一样无从说起!”相爷一听,啊哟,我也错了!便问小解缙:“那么依你说又当如何?”
&&&&小解缙说:“如果把‘月下’改作‘啼月’,‘花中’改作‘宿花’,岂不是‘舌冷’‘梦香’?”
&&&&相爷欲要叫好,但又反问:“你既然早已知道,为何将错就错?”
&&&&小解缙笑道说:“因为相爷失口在先,解缙之所以将错就错,无非是步相爷后尘,照葫芦画瓢罢了。”
&&&&一番话说得相爷心服口服,自知理亏。想想方才小解缙的不恭,正是自己失于检点而引起的,因此甚感惭愧和不安。为了弥补这次过失,后来就经常邀请解缙到相府作客。他深爱解缙之才,等解缙长大,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因为解缙第一次上宰相家,一要有请贴,二要开正门,人家说这是“开豆腐店摆豆腐架子”,从此,“摆豆腐架子”这句话就在民间用开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一幅对联_百度知道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迎春迎喜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和顺满门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盛世和谐添锦绣,伟业腾飞更辉煌鸿运当头迎百福,吉星高照纳千祥发财地八方进宝,开福门四季平安吉祥平安天赐福,荣华富贵地生财时际上元,玉烛长调千户乐;月当五夜,花灯遍照万家春春夜灯花,几处笙歌腾朗月;良宵美景,万家箫管乐丰年一曲笙歌春似海;千门灯火夜如年一帘春色门垂柳;万斛珠光地涌莲
  请问是什么类型的对联啊?  这有一些对联及其来历,不知道合不合适  1、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书门联,但每次刚刚张贴就被别人偷走,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个防“贼”的妙法:在门楹上贴出这样一副对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偷联的人到王宅前一看,都摇头而去。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尾各续三字,遂成意义全薪的一幅佳作: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这则传说的“本事”显然是不可信的——因为到五代时才出现第一副春联。但故事很有趣,对联亦不乏有艺术性,颇值一赏。  2、  北宋文学家王禹偁幼时家贫,放学后常帮大人磨面。12岁那年,一位师爷命他以磨面为题做联一副,王禹偁即道:  但取心中正  无愁眼下迟  当地太守设宴时即席出句征对:  鹦鹉能言难似凤  满座宾客对答不出,次日消息传开。王禹偁知道后,当即对出下句:  蜘蛛虽巧不如蚕  3、  宋人吕蒙正对当时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愤愤不平。某年春节,一位穷苦人请他代写一副春联,吕写道: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额:南北  春联贴出后引来了无数人围观。众人始觉其“怪”,继称其“妙”。这副春联妙就妙在它的“联外之意”: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正是“缺衣少食”的谐音:横批“南北”亦即意味着“没有东西”。作者以独特的修辞手法写尽了穷人的生存窘相。  4、  宋代词人晏殊路过扬州时在大明寺里小憩,无意间看见壁上所书的一首诗很不错,经打问知道作者是当地人王琪,便请王来一起用饭。饭后二人在池边散步,其时正值遍地落红的春末,晏殊说:“有时想起一个佳句,比如我曾做出过这么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也没想出下联。”王琪应声说:“似曾相识燕归来。”不久,这一联句被晏殊写入他的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遂成千古名句。  5、  北宋名相寇准与众友同游郊外,即景乘兴出句求对:  水底月为天上月  众友无句答对,杨大年刚好赶到,对曰:  眼中人是面前人  众友皆齐声喝彩。  6、  宋人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句试之:  三代夏商周  刘对曰:  四诗风雅颂  王安石拍手叫好:“此天造地设也!”对句的妙处在于以“四诗”概括“风雅颂”:因为《诗经》中的“雅”诗又可分为“大雅”和“小雅”,与“风”、“颂”合起来恰成“四诗”。  7、  梅尧臣以诗知名,但浮沉三十年而不得重用。到了晚年,他应欧阳修之邀参加《唐书》的修撰。成稿之后还未上呈皇帝,梅就病故了,士大夫们莫不叹惜。先前梅尧臣受命修《唐书》时,曾对他的妻子刁氏说:  吾之修书,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  刁氏笑道:  君于仕宦,又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虽是夫妻日常对话,却自然成联,闻者皆称善对。  8、  苏轼(号东坡)与黄庭坚于松下走棋,阵风吹来,松子掉落棋盘,东坡即景出句: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对曰: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9、  苏轼一向恃才傲物,宰相王安石很器重苏的才学,但又觉得该杀杀他的傲气,有一年的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八月又是一个闰月,王安石即以此为题出了上联要苏轼答对: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苏轼苦思多日,终不能对出。直到几百年后才有一位无名氏勉强对出了下联(宽对):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10、  一日,苏东坡邀黄庭坚来家作客。黄到门外,苏忙着出去迎接,两人就在门旁的柳树下攀谈起来。正在窗前捉虱子的苏小妹见此情景即戏语道:  阿兄门外邀双月  苏东坡笑对曰:  小妹窗前捉半风  按:“双月”谓“朋”,“半风”(“风”繁体作“风”)指“虱”。  11、  一天傍晚,苏东坡对苏小妹说:“我出一上联,请你花一夜工夫对出下联。”遂曰: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苦思良久不能对出。因为“水仙子”、“碧玉簪”和“声声慢”俱为词牌名,下联亦须以词牌名为对,同时还要描绘出一幕情景,难度确实是很大的。正在搜肠刮肚之际,忽见女仆在月光下端酒菜送来,苏小妹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按:“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也是词牌名。  12、  苏东坡任职杭州期间常外出游山赏水。一日便服出游至莫千山时来到庙中稍息,庙中老道人见他衣着简朴,便视为普通游士,态度冷漠地说了声:“坐!”又对道童喊:“茶!”在谈话之间,道人发现来客颇有学识,便请进厢房叙话,并道:“请坐!”又呼道童:“敬茶!”当最终得知来客是苏东坡时,老道士连连作揖打恭并请他到客厅“坐坐!”。进了客厅,道人躬身示礼:“请上坐!”又吩咐道童:“敬香茶!”临别时,道人再三请东坡留下“墨宝”。东坡含笑挥笔书就一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阅后,羞惭不已。  13、  金山寺和尚佛印和苏东坡一向友善,两人相遇常常互开玩笑。一天傍晚,二人泛舟长江之上,船小风轻,对月饮酒,十分畅快,酒过三巡,佛印向东坡索句,东坡手指江岸,笑而不语。佛印循指望去,但见岸上一农夫荷锄归村,身后一条黄狗正边走边啃一截剩骨。佛印顿悟东坡之意,乃呵呵一笑,将自己手中拿着的一把题有东坡诗句的大蒲扇抛入水中。二人彼此心用不宣,相视微笑。原来他俩用“形体语言”合做了一副精致诙谐的双关“哑联”:  狗啃河上(和尚)骨 (东坡出句)  水流东坡诗( 尸 ) (佛印对句)  14、  一日,佛印对东坡大谈佛事,躺在帘子后边的苏小妹见佛印把佛法说得神乎其神,便很想“幽”这位和尚一“默”,遂题一上联并吩咐女仆拿出去交给苏东坡。东坡接过一看便朗声大笑,上联是: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东坡把上联交给佛印,佛印思索片刻即对出了下联: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这是一副“析字联”,对得十分巧妙。  15、  据传,宋人梁皓(一作灏)屡考不中,仍不泄其气,奋发读书,终于在82岁时中了状元。在给皇帝的谢表中,梁皓附了一副很幽默的对联:  白首穷经,少伏生八岁  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此联用了两个历史典故:汉代传授《尚书》的伏生成名时已90岁,姜尚(太公)辅佐周文王时年整八十。作者以此表达自己老迈得志的心情,十分贴切。  16、  宋人洪平斋喜欢在文章中使用“而已”二字。某年,他给皇帝上书弹劾当朝宰相弄权纳贿,奏章中有这样的句子:“招权纳贿,倚势作威而已”,结果不仅未能“扳倒”宰相,反遭宰相忌恨,整整闲置了十年。洪平斋忿慨不已,遂在家门上书写一联:  未得“之乎”一字力  只因“而已”十年闲  17、  南宋诗人尤袤和杨万里关系友善。淳熙年间,杨任秘书监,尤为太常卿,常常是低头不见抬头见。二人性情诙谐,喜欢互开玩笑。有一次碰面时,尤对杨说:我以一经句为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杨氏为我  杨万里应声道:  尤物移人  “杨氏为我”和“尤物移人”都是先秦经典中的成句,二位诗人巧妙地把它们引为联句,而“尤”、“杨”又分别是二人的姓氏。如此联句,确需才学“垫底”。  18、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游马苑,朱棣(其四子)与朱允炆(其长孙)同侍。太祖出句令对:  风吹马尾千条线  朱允炆对曰:  雨洒羊毛一片毡  太祖以为“气弱”。朱棣对曰:  日照龙鳞万点金  后一对句比前一对句气象雄浑得多。后来朱棣取代朱允炆登上帝位并把国都由南京迁到了北京。也许“马苑应对”一事已经显示出皇孙不是皇子的对手。  19、  明人徐唏年轻时以吏员进身。他荣归故里时,当地官员率诸生郊迎,诸生以其不由科目出身,便有些态度不恭,地方官员大为生气,出句斥诸生曰:  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  “酸子”乃讥刺在场的酸秀才们。诸生久不能对。徐唏代答曰:  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人  诸生惊服,遂相率请罪  20、  明代高则诚少负才名,有“神童”之誉,七岁时的某一天,高则诚身穿绿袍从学塾中归家,路逢官居尚书的邻居,尚书戏则诚曰:  水出蛙儿穿绿袄,美目盼兮  则诚见尚书身着红袍,即对答曰:  落汤是子着红袍,鞠躬如也  尚书听了,连连惊叹“后生可畏”。“美目盼兮”和“鞠躬如也”分别是《诗经》和《论语》中的成句,能在即景应对中迅速地引用,确实是需要学问和才气的。  21、  明朝名臣于谦幼时即聪颖过人。一位僧人见小于谦头梳双髻,即出句戏曰:  牛头喜得生龙角  小于谦应道:  狗嘴何曾吐象牙  年龄稍大后,于谦头梳三岔髻,那位僧人见了,又出上联相戏:  三角如鼓架  于谦回击道:  一秃似擂槌  22、  明人解缙小时就善对句。九岁时,父亲携他到长江边洗浴,父子把衣服脱了挂在江边一老树上。父亲即景出句曰:  千年老树为衣架  解缙随即对句曰:  万里长江作浴盆  23、  某日,解缙的父亲与友人对弈,开局之前,友人吟道: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解父一时语塞,站在一旁的解缙应声替父解围:  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  24、  解缙住的村子前有一座竹山,属同村的乡绅所有。有一年春节时,解缙在家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门对千棵竹  家藏万卷书  乡绅见了心中老大地不高兴,乃命家丁把竹梢全都砍掉。缙知乡绅用意,便于上下联尾各加一字:  门对千棵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乡绅见了更为气恼,再命家丁把竹子连根挖掉,缙闻知,在联尾再各加一字:  门对千棵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乡绅没“辙”,只好自生闷气。  25、  一秀才不服解缙的才华,找到解缙,振振有词地道出一副“佳对”:  牛跑驴跑跑不过马  鸡飞鸭飞飞难比鹰  解缙对这种浅薄的人十分反感,遂笑着对那位秀才说:“我也送先生一副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6、  明代程敏政极有才华,十多岁即被荐入京。宰相李贤欲招之为婿,便在一次宴会时手指案上的果品对程说:  因荷(何)而得藕(偶)  程明白李的心意,便答道:  有杏(幸)不须梅(媒)  李于是决定把女儿许配给程。  27、  明代李东阳和程敏政一样少有才名。东阳6岁时和敏政一同去接受英宗的召见。过宫门时,年幼的东阳跨不过高高的门槛,英宗见状出句:  书生脚短  东阳应道:  天子门高  赐御膳时,英宗指着盘中的螃蟹说:  螃蟹一身甲胄  敏政对曰:  凤凰遍体文章  东阳对曰:  蜘蛛满腹经论  英宗又出上联:  鹏翅高飞,压风云千万里  敏政对:  鳌头独占,依日月于九霄  东阳对:  龙颜端拱,位天地之两间  英宗大悦,对左右说:“以后让他们一个做宰相,一个做翰林学士”  28、  王洪是明代的闽中才子,幼时即善属对。一日有客登门,见王家正在庭院中建楼,便出上联让王洪对答:  地楼之上起楼,楼间无地  王洪见一群雇工正在院中掘井,便对曰:  天井之中开井,井底有天  29、  明人曹宗7岁时去海滨玩耍,一渔夫以沙马鱼为题出联索对:  沙马钻沙洞,沙生沙马目  曹宗举目见近处有一头水牛洗澡,即对曰:  水牛食水草,水浸水牛头  渔夫很高兴,便赠一条大鱼给曹宗。  30、  明人陆容任浙江布政使对教授(学官名称)陈震友善。在一次聚会饮酒的过程中,二人以属对相戏。陈震年少发秃,陆容嘲曰:  陈教授数茎头发,无法可施  陆容长着一脸络腮胡子,陈震抓住这一特征反唇相讥:  陆大人满面髭须,何须如此  这副属对妙在每句的后半部分:在浙江方音中,“茎”、“栉”难辨,“施”、“梳”不分、“何”、“胡”相近,因此“数茎头发”即谐音“数栉头发”,“无发可施”即谐音“无法可梳”。“何须如此”也就是“胡须如此”。陆容接着又以猿猴截木为话题出句:  两猿截木山中,这猴子也能对锯(句)  陈震应声对曰:  一马陷身泥内,此畜生怎得出蹄(题)  对毕,二人抚掌大笑。这副属对亦极为巧妙地运用了双关谐音手法,而且较前一副更令人解颐。不过这种比较“过头”的玩笑只宜于在关系亲密无间的友人之间一开。  31、  唐寅(字伯虎)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有“江南第一才子”之誉。唐寅年幼时的一天,家中有客来,唐父以甜瓜和炒豆待客,客顺手抓一把炒豆给庸寅,随口吟道:  炒豆燃开,抛下一双金龟甲  唐寅笑对:  甜瓜切破,分成两片玉玻璃  32、  有一次,唐寅与好友祝枝山外出游玩,行至一山村前,见一农妇扫柴,呼小叔子束去,唐寅即景出联:  嫂扫乱柴呼叔束  祝枝山对曰:  姨移破桶令姑箍  这一出一对构成了一副“绕口联”。四组同音字(嫂扫、叔束、姨移、姑箍)分后联首和联尾,使全联念来别有一种趣味。  33、  一商人准备开业,特登门请唐寅撰一副吉利对联,唐挥笔写道:  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源  出句化自宋祁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对句化自朱熹诗句“为有源头活水来”。全联恰到好处地比喻了“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之义,堪称一副佳作。但胸无点墨的商人却认为唐寅未把“招财进宝”的意思写足,央求唐寅另撰一副。唐很烦,索性重写了一副俗不可耐的对联:  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  柜里铜钱要像秋天虱子,越捉越多  那商人却喜笑颜开地拿回家张贴去了。  34、  明代文坛“前七子”首领李梦阳督学江西时,见一生员之名与己相同,便以战国时代人蔺相如和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为题出上联考之: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生员知其话外之意,即以战国人魏无忌与唐初大臣长孙无忌为题对出下联: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李梦阳听了暗暗称奇,又出一“藏典联”上句考之:  杜诗汉名士,非唐朝杜甫之杜诗  话音刚落,生员即说出下句:  孟子吴淑姬,岂邹国孟轲之孟子  李梦阳很赞赏此人的才学,后来举荐他入了仕途。  35、  山阴绍兴人徐渭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十多岁的时候就已才名四扬。某年秋试,一位姓窦的老太师到绍兴来主试。入城那天,太师令手下人持一块“天下无书不读”的御赐金牌在前边喝道开路,自己坐在轿中游哉优哉地招摇过市。当时暑气未消,徐渭故意赤身露腹地躺在东郭门内的官道正中——他想杀一杀太师的傲气,头牌执事看见一小孩睡在官道当中,就禀告了太师,太师不想与小孩计较,就下了轿,亲自把徐渭唤醒,问曰:“何故卧热石板?”徐渭大大方方地答道:“晒晒肚中万卷书。”太师立即明白这孩子在向他“挑战”,便说:“既喜读书,必会对句。我出上句你来对,若对不出,就该让道回避。”徐渭却反问:“若是对得出呢?”太师随口说:“那就把全副执事停在此处,老夫徒步进学宫去。”于是太师随口占题:  南街三学士  徐渭立即应对:  东郭两军门  太师一听,觉得南街对东郭、文官对武将均很贴切,只好步行到学宫中去了。  36、  明人张居正幼年时应童子试,当时的湖北新任巡抚顾琳闻知张有才名,便把他召来出句索对以探其能,出句曰:  雏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始  张居正应道:  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  顾大喜,解下腰间金带赠张,并告左右:“这孩子将来肯定比我有出息!”  37、  明朝天启年间,宰相叶向高路过福州时留宿于新科状元翁正春家中,翁即兴出对曰: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叶见上联全由“宝盖头”字组成,便亦“如法炮制”:  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  次日翁送叶上路,经过村边池塘时,叶说:翁公讲穷窗寂寞,我看未必,您瞧:  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  翁正春知道叶向高在反“将”他的军,便寻视池塘,很快做出反应:  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语毕,二人相视大笑。  38、  戴大宾5岁应童子试,诸生见其年少,笑问:“欲为何官?”戴曰:“阁老。”众人戏之曰:  未老思阁老  戴大声答道:  无才做秀才  13岁那年,戴大宾考中举人。一权贵心中不服,出题考戴,只二字为上联:月圆,戴应声道:风扁。权贵曰:“谬矣!风岂能扁?”戴反唇相讥:“莫不知风入门缝即扁?”权贵又出上句:凤鸣戴答:牛舞。权贵曰:“错哉!牛何能舞?”戴又反讥:”经书上说‘百兽率舞’,难道牛不在其中?”  39、  明代作家邱浚自幼好学。一日天雨屋漏,学堂里大多座位被淋湿,邱与一显贵之子争干位,彼此不让,塾师见状出一联命二人同时对答,对出者坐干位。师曰:  细雨肩头滴  显贵之子对答不出,邱浚朗声道:  青云足下生  遂坐了干位。显贵得知争位事后大怒,命人叫来邱浚,训斥道:  谁谓犬能欺得虎  邱浚笑对:  焉知鱼不化为龙  40、  明人陈洽8岁时与父同行江滨,见两舟一迟一速行进于江面,父即景出句命对:  两船并行,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陈洽应声曰:  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按:(鲁肃、樊啥、狄青、萧何俱古人名)  41、  明代状元梁储年轻时就颇具“公辅之量”。一天,他放学回家时不慎跌倒,父亲一边扶他起来一边说:  跌倒小书生  梁储应声道:  扶起大学士  又有一日,梁父带孩子们到池塘中沐浴,随口出句曰:  晚浴池塘,涌动一天星斗  7岁的梁储对答道:  早登台阁,挽回三代乾坤  42、  明代文学家边贡的继妻胡氏颇通文词。边贡多侍姬,与胡氏尝反目。一日边贡宴客,客出句曰:  讨小,老嫂恼  这显然是在开边的玩笑,用的又是“一韵对”法,对句颇有难度,边贡一时语塞。胡氏在屏风后听见,即以纸片书下联传出,语曰:  想娘,狂郎忙  “娘”者,美姬也。座客看了大笑。  43、  嘉靖时,大学士严嵩、吏部尚书熊浃被皇上召对。他们来迟了,皇上出句戏曰:  阁老心高,高似阁  二臣听后惶惊伏地,不能作一语。皇上见他们如此紧张,便好言慰之:我已代为对矣,曰:  天官胆大,大如天  二人知道皇上是在和他们开玩笑,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44、  明人蒋焘出身贵门,自幼多才善对。某日他同父亲的一位好友某武官同游佛寺,武官指着大殿上的佛像出句曰:  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  蒋焘对句道:  一介书生,攀凤、琴龙、攀桂子  又有一天,一位客人应邀来蒋家吃茶,客人刚坐定,门外便下起雨来,客人即景出句: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正在这时,仆人端上切好的香瓜待客,蒋焘见状对句:  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45、  明末农民义军领袖李自成幼年在村学读书。夏天的一个傍晚,雨过天睛,明月初升,塾师出上联命自成对答。要求句意必须切合当时的景象。出句是:  雨过月明,顷刻呈来新境界  自成觉得很不好对。过了一会儿,天象顿变,风起云涌,星月隐逅,自成即对出下句:  天昏云暗,须臾不见旧江山  塾师连连惊叹:“气势不凡也!”  46、  明末大臣洪承畴曾自书一联悬于厅堂以表明他对于君国的忠贞: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  然而后来洪承畴却失节降清了,还为自己的叛变行为寻找理由,恬不知耻地宣称:“杀吾君者吾仇也,杀吾仇者吾君也!”有人在洪联上下句尾各加一字以刺其丑行: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47、  金人瑞(圣叹)是明末清初时期的著名文学批评家,曾有一老和尚出上联要他答对:  半夜二更半  金人瑞思考了数年亦未对出下联,后来他因抗粮哭庙一案被判死刑。行刑在秋季,他在被押赴刑场时忽然记起对联事,便唤来儿子,叫他转告老和尚,下联已经对出:  中秋八月中  48、  清乾隆皇帝访游江南时路过一个叫通州的小镇,便想起北方的那个通州,遂出一联让随行答对: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随行官员均久思难对,倒是一个士卒由眼前的许多当铺受到启发,做出下联呈送皇上,皇上看后连声称好,下联是: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49、  纪晓岚被称作“清代第一才子”,他 24岁参加乡试考了头名,后来中进士第,被授除侍读学士。“侍读学士”也就是陪皇帝读书的人,工作十分单调。日久之后,纪晓岚情绪颇为悒郁。乾隆皇帝很体察纪氏的心情,就说:纪晓岚,我知你心事: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纪晓岚慌忙跪地说:圣上真体察下情,臣只有: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龙颜”大悦,当即准其回家探亲。  50、  乾隆皇帝登泰山时,纪晓岚与刘墉、和坤等人侍陪左右。至斗母宫时停下来午餐休息,主持女尼摆好文房四宝,恭请君臣赐联。乾隆提笔写道:  钟声磬声鼓声,声声自在  众人等着看皇上书写下联,乾隆却把毛笔递给纪晓岚说:“你对吧!”纪氏接过笔写道:  山色水色物色,色色皆空  51、  纪晓岚在北京的寓所称“阅微草堂”,距此不远处有一青楼曰“醉月轩”。有一天纪氏和一帮翰林院学士到此轩中为即将赶南昌任知府的陈半江饯行。席间有人出“析字联”请在场的才子和佳人们答对,出句是:  因火生烟,若不出撇终是苦  纪晓岚第一个对出下句:  舛木为桀,全无人道亦称王  接着众人纷纷一展“联才”:  女支为妓,情海无心自天青  采丝为彩,又加点缀便成文  人言为信,倘无尚书乃小人  一大冷天,水无两点不成冰  少女为妙,大来无一不从夫  子女相好,人弗作恶便成佛  52、  一盐商请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写一副对联,郑鄙夷其平素贪财寡义,一口回绝。但盐商赖着不走,言称愿出重金,郑便说“两千两银子一副。”盐商再三还价,终以一千两“成交”。郑故意以生意场上的作派调侃盐商,动笔之前说:“先付半价后写字。”盐商即拿出500两银置案上,郑挥笔书上联:  饱暖富豪讲风雅  写罢便停下来喝茶,盐商忙问:“您只写完一半呀!郑笑答:“半价半联,这很合你们生意人的规矩嘛!”盐商只得又拿出500两银子。郑才又提起笔来以自我解嘲的口气写出下联:  饥馑画人爱银钱  53、  郑板桥任县令时常处理民事纠纷。某日,一教书老先生来县衙告状,自诉已教私学一年,原定酬金为八吊钱,但期满后主人却食言不付,请官家主持公道。郑说:“是不是由于你误人子弟才导致这一结局的?”说完随手指着大堂上挂着的灯笼出题考对: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  老先生略加思索便对出下句:  一年学,几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郑板桥发现老先生确有学问,就责成私学主人很快付清了先生的酬金,后来还把老先生录用到自己身边做事。  54、  清朝有位姓姚的督学为官清正,每次考试前,他都在试院大门上挂起这么一副“严肃考纪”的对联:  科场舞弊皆有常刑,告小人毋摆法网  平生关节不通一字,诫诸生勿听浮言  另一位姓朱的督学有一年到家乡监考,为了防止同乡人“走后门”,大书一联悬于堂上:  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乡党皆谅我  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按:渠,南方话谓“他”)  55、  清代著名学者俞樾携妻、女游杭州西湖灵隐寺,见冷泉亭上有一联,俞朗声念道: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其女笑曰:  泉自禹时冷起  峰从项上飞来  俞惊问,“‘项字’何谓?”女曰:“项羽不将此山拔起,峰安得飞来耶?”(按:项羽《垓下歌》中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之句)  56、  清代文学家袁枚曾在随园(袁宅雅名)门槛上自书一联: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此联撰得颇为精巧,而且很有气势。但《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是先秦时即已失传的古书,袁氏竟谓“能读”,实有自吹之嫌,有人故意寻他的开心,上门求借这四部典籍,袁氏甚为尴尬,遂赧然将对联撤掉,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撰联亦不可犯“浮夸”病。  57、  清代江南诗人宋湘幼年赴县试迟到,门吏不允进场,宋再三恳求,吏曰:“若能对得一联方允。”  吏曰:
急水推沙粗在后  宋答:
风车放谷秕行先  遂得进场应考。成人后宋湘漫游四方,某年,他行至西北某省,与当地名士会聚,有人出联嘲宋:  东鸟西飞,满地凤凰难下足  宋湘即对曰:  南龙北跳,一江鱼鳖尽低头  58、  清四川人李调元博学多才。乾隆初年,他赴广东任学政时路过湖南,湖南巡抚在洞庭湖畔为他设宴接风。席间,一位补道对李说:“素闻蜀人多才,今有幸得会先生,早听说先生长于趣对,不知可否讨教?”李笑曰:“在下才疏学浅,愧对蜀地山水。既然蒙公抬爱,也就斗胆班门弄斧一回了,还望诸位谅解。”  那位补道出句曰:洞庭湖八百里,波滚滚,浪滔滔,大人由何而来  李调元迅速对句:巫山峡十二峰,云霭霭,雾腾腾,本官自天以降  补道叫了声:“好!”但并不罢休,而是随手从湖畔一李树上摘下一果扔入湖中,接着吟出上联:  李打鲤,鲤沉底,李沉鲤浮  其时正值夏日,草盛花红,蜂飞蝶舞,李调元见景生对:  风吹蜂,蜂扑地,风息蜂飞  众皆叹服叫绝。  59、  清代广东举子萧燧才思敏捷,蔑视权贵。某年他去新会县旅行,见一巨族门楹上贴了一副炫耀门第的对联:  巷有何人?举贡、监员、进士  家无别业:诗书、礼乐、文章  萧燧对这种不知天高地厚,一味标傍自己的做法极为反感,便挥笔在墙上另书一联:  巷有何人?东郭、赵括、刘阿斗  家无别业:走鸡、笼鸟、斗蟋蟀  另一说萧的题联是:  巷有几人?化子、舞蛇、弄术;  家无别业:琵琶、绰板、三弦。  依编者愚见,还是前一联写得更好。  60、  清代江西人刘凤诰貌丑而才高,参加殿试取中探花(第三名),皇帝召见他时发现他不仅长相不佳,而且还是个独眼人,心中便犯起了嘀咕:此人是否真有才学?便出句让刘对答:  独眼不登龙虎榜  刘凤诰对道:  半月依旧照乾坤  对句一语双关,含义警策,颇见其人的自尊自信。皇帝不由对之刮目相看,但还想再试试他的能耐,便又出一联: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  刘凤诰应声对曰: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皇帝连连称妙,遂委刘以重职。  61、  清代有个习惯:世人对供职翰林院的学士均要称“老”。道光年间,一姓乌者任浙江巡抚,某翰林与之相逢,乌戏翰林曰:  鼠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对联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搞笑对联笑死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