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上的木星大红斑是什么像树木表面上的什么?

把你最喜欢的栏目添加到这里来哦
首批木星“大红斑”照片来啦:不可思议的美丽,大自然的杰作
澎湃新闻记者 徐明徽
14:50 来源:澎湃新闻
人们一直在紧密关注着木星——这颗太阳系里体积最大的行星。7月13日,NASA对公众公布了一组原始数据以及处理过的木星影像,这些影像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木星“大红斑”照片。这些信息由“朱诺”号探测器7月11日发回。“朱诺”号探测器2011年,“朱诺”号探测器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升空,飞往木星。历时4年11个月的行程,“朱诺”号进入木星轨道,开始绕木星工作,展开探寻木星起源的任务。探测器之所以启用“朱诺”这个名字,是因为“朱诺”是罗马神话中天神朱庇特(被用于命名木星)的妻子。朱庇特施展法力用云雾遮住自己,但是朱诺却能看透这些云雾,了解朱庇特的真面目。“朱诺”号将环绕木星运行20个月,收集有关该行星核心的数据,描绘其磁场,并测量大气中水和氨的含量。“朱诺”号的另一大任务就是观察木星表面著名的大红斑,一个持续了数百年的风暴,从而揭示其深层的秘密。这是由朱诺号近距离捕捉到的大红斑影像,这块大红斑大约1.6万公里宽,探测器大约距大红斑9000公里。负责“朱诺”号的科学家Jared Espley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说起自己对这些照片的第一印象:“不可思议的美丽,这是大自然的艺术杰作。”7月11日朱诺号在从木星轨道最低点完成拍摄。Jared Espley说道:“木星上藏有许多奥秘,到底是什么产生了大红斑?为什么它是红色的?是什么驱动了风暴的能量?随着‘朱诺’号收集到的数据越来越多,将帮助我们探索这颗行星的内部构成。”每隔53天,“朱诺”号将飞过这个定点完成拍摄,下一期的数据和影像将在9月1日传回。探测器内部所有的仪器将共同协作,形成一个观测系统,以帮助科学家了解更多内部情况。“每一次拍摄和观测,都让我们走近一步。但我们现在所得还远远不够,期待未来‘朱诺’号传回的信息。”Jared Espley说。
责任编辑:陈诗怀澎湃新闻报料:9 &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木星
评论(15)
澎湃新闻APP下载太阳系八大最离奇隐秘:木星大红斑有两个地球大 - 宇宙探索,宇宙 - 科技讯
太阳系八大最离奇隐秘:木星大红斑有两个地球大
作为太阳系的一份子,我们的地球虽然只是围绕太阳旋转地八大行星之一,但也因为足够特殊,孕育出了独一无二的生命体以及人类文明,因此也让地球成为了太阳系乃至银河系内最神秘最特殊的星球。可是你知道吗?太阳系本身的神秘之处,似乎更加让人匪夷所思,下面这些惊人的谜团
& &【讯】5月13日消息,作为太阳系的一份子,我们的地球虽然只是围绕太阳旋转地八大行星之一,但也因为足够特殊,孕育出了独一无二的生命体以及人类文明,因此也让地球成为了太阳系乃至银河系内最神秘最特殊的星球。可是你知道吗?太阳系本身的神秘之处,似乎更加让人匪夷所思,下面这些惊人的谜团,你又了解多少呢?
  一:水星如何诞生
  太阳系由九大行星其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及冥王星,是以岩石为主要成份的&地球型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星,是大量气体包围的&木星型行星&。
  最靠近太阳的行星是水星,它是如何诞生的呢?有两种说法:一、由于水星最靠近太阳,家认为水星是在原始太阳系星云中的高温区域,由凝固的金属铁及其它富含物质的材料物质堆积而成。二、水星是在巨大的原始行星互相碰撞的时候,由彼此的金属铁融合而成。
  二:木星为什么有大红斑
  木星是太阳系星之冠,它的直径达14.28万千米,体积是地球的1316倍,质量是地球的318倍。从地球上看木星,总放射着金色的光芒。表面有许多连绵不断而明亮的条纹,以及奇妙的大红斑点。
  地球人观测位于木星南半球的大红斑,已经有300多年了。大红斑差不多有两个地球那么大。
  大红斑是反时针旋转的高度压云形成的巨大旋涡。它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云下层的磷化氢被搬运到上空,受到太阳紫外线照射而转化为磷的缘故。大红斑是如何形成的呢?目前科学家还不清楚。
  为解开木星之谜,美国于日发射了&伽利略&木星探测器,开始了对木星的专门。&伽利略&木星探测器对科学界意义重大,因为科学家认为,了解木星有助于揭开行星系统的起源之谜,找到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模型。
  日,&伽利略&到达距木星一亿多公里的地方,观测到了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的碎片与木星相撞的壮观景象,并发回了第一张相撞的图像。它还捕捉到最后一块彗星碎片撞击木星的情景。这在当时轰动了全球。
  1998年10月,&伽利略&发现木星的两颗卫星上存在海洋,因而很可能有生命。
  三:金星为什么灼热
  据人类目前所知,相对于火星来说,金星的自然环境要严酷得多。其表面温度高达500℃,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占到90%以上,时常降落狂暴的具有腐蚀性的酸雨,还经常刮比地球上12级台风还要猛烈的特大热风暴。金星的周围是浓厚的云层,以致于20余年(年)间从地球上发射的近20个探测器仍未能认清其真实面目。
  四:行星为什么有环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全部有环,各不相同。土星的环又薄又暗,由岩石粒子构成。土星的环又大又亮,有水冰构成。环的成因,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是:过去存在的卫星或彗星被行星的潮汐力破坏,分裂成小碎片,有的碎片进入环绕行星公转的轨道,因而形成了环。
  五:3个关于月球的未解之谜
  形状不规则
  &谜团在于月球太扁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物理学与行星科学教授玛丽亚&T&朱伯告诉《纽约时报》记者。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太空探测器发现,处于月球与地球地心连线上的月球半径被拉长,也就是说,如果沿赤道把月球分成两半,截面不是正圆,而是像橄榄球一样的椭圆,&球尖&指向地球。但迄今无人能就月球当前形状的成因给出完全令人信服的解释。
  质量不均匀
  一般认为,45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地球,产生的部分碎片形成月球,但这也仅限于推测。
  月球形状的另一个谜团是,月球面对地球一面在物质构成及外貌方面与背对地球一面差异很大:前者地壳比另一面地壳薄许多,并拥有由玄武岩构成的广阔平原,这些平原被称为月海,这是很久以前月球表面火山喷发的结果。背对地球的一面地壳厚很多,有更多陨石坑,几乎没有月海。
  一定程度上,月海中密度较高的玄武岩使月球的质量中心不在几何中心,偏离了约1.6千米。但是,迁移的发生过程尚不清楚。
  月地渐远离
  法国人拉普拉斯在18世纪末发现月球形状不规则难能可贵,然而,他没有看到的是,月球正在逐渐远离地球。月球每年远离地球约3.8厘米。
  现在的月球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所以它的一面总是朝向地球。科学家估计,和现在约38万千米的距离不同,早期的月地距离可能只有约2.6万千米。由于天体运行轨道半径与天体转速有关,按照这一假设,1比1的自转公转周期比可以解释当前月球形状不规则的现象。
  还有一些科学家假设,月球形成初期的自转公转周期比为3比2,也就是公转2周期间自转3周,这种情况至多持续了几亿年,最后因为潮汐力而自转降速,自转公转比稳定为现在的1比1。计算结果表明,这段自转比公转快的时期可能提供足够的力,为月球形成目前的形状准备了条件。
  六:真的有火星人吗?(此谜已解)
  1996年8月美国航空太空总署研究小组发表研究成果说火星曾有生命存在,证据是掉落在南极大陆的火星陨石。
  研究小组在陨石中的碳酸盐部分检测出有机物,推断远古时代的火星,应该像30多亿年前的地球。那时地球已有生命,因此不能否定火星曾有生命的可能性。
  七:冥王星以外有什么探索
  以前有人主张,冥王星以外可能有第十颗行星星。
  1992年夏天,科学发现冥王星轨道外面有一颗直径250公里左右新天体接着41颗轨道长半径大于海王星的天体陆续现身。
  此外,1950年,天文学家欧特统计了当时已经观测到的周期彗星的轨道,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周期彗星都是从距离太阳几万AU(天文单位)的地方全方位飞来,可能有一个呈球壳状包住的彗星巢。整个彗星巢,叫做&欧特云&。
  八:太阳系尽头在哪里
  科学家说,太阳会喷出高能量带电粒子,称为&太阳风&。太阳风吹刮的范围一直达到冥王星轨道外面,形成一个巨大的磁气圈,叫做&日圈&。日圈外面有星际风在吹刮,但是太阳风会保护太阳系不受星际风侵袭、并在交界处形成震波面。
  日圈的终极境界叫做&日圈顶层&,这就是太阳所支配的最远端,可以把这里视为太阳系的尽头。
  至于日圈层顶距离太阳有多乐?它的形状如何?航海家1号和2号已分别飞到距离太阳66AU和51AU的地方,希望日后能够揭开太阳系最远的面貌。
换一换
12-15 12:13
12-15 10:08
12-04 12:06
11-24 14:02
11-24 09:56
10-17 10:24
10-10 14:53
09-29 14:01
09-22 09:34
08-31 16:05
12-16 11:33
12-16 11:14
12-16 11:04
12-16 10:34
12-16 10:28
12-16 10:18
12-15 19:52
12-15 19:47
12-15 19:42
12-15 19:37
12-15 19:33
12-15 19:28
12-15 19:14
12-15 19:08
12-15 18:56
12-15 18:50
12-15 17:23
12-15 17:03
12-15 16:45
12-15 16:22
12-15 15:56
12-15 15:21
12-15 15:06
12-15 14:59
12-15 14:54
12-15 14:35
12-15 14:24
12-15 13:57
12-15 13:43
12-15 12:08
& 科技讯版权所有木星大红斑到底是个啥?威力很大木星大红斑到底是个啥?威力很大千崖秋色百家号其实光是太阳系这些个星球都够奇怪的了。我们还弄不懂许多,比如冥王星的心,木星六角形,火星的沟,月球的坑……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木星的红斑。这个红斑到底是什么?是皮癣还是胎记?显然都不是,起初有学者认为,木星的红斑不过是铁的金属氧化物所呈现的颜色,而为什么会有那么大呢?而最近朱诺号近距离的拍摄,观测我们发现这个斑在变小,而科学家们分析认为,这个斑是木星的气体,是太阳系内最大的风暴。朱诺号我们来看看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稍后还是精彩视频奉上。日“朱诺号”探测器近距离掠过木星表面时拍摄的大红斑风暴。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木星“大红斑”风暴是太阳系最大的风暴,目前,美国宇航局最新图像呈现木星大红斑的详细结构。这是“朱诺号”探测器下降时拍摄到的,图中显示木星大红斑与一系列白色椭圆风暴在一起,这些白色椭圆风暴被称为“珍珠项链”。美国宇航局指出,该照片是朱诺相机拍摄的,拍摄时间于日,当时朱诺号探测器第三次近距离飞越木星,拍摄照片时探测器距离木星大约458800公里。近期,天文学家探测发现木星大红斑正在逐渐缩小,实际上大红斑是木星表面强风暴,19世纪末观测时它的直径大约40000公里,相当于地球直径的3倍。美国宇航局科学家称,这是太阳系内最大的风暴,呈现为深红色球体被淡黄色、淡橙色和淡白色层状结构包裹,风暴内部风速达到每小时数百公里。这张木星图像呈现木星赤道以北罕见波状结构,以及此前未探测到的大红斑内核独特细丝特征。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行星科学家艾米-西蒙(Amy Simon)说:“我们每次观测木星时,都会发现一些令人兴奋的发现,这次也不例外。”太空探测器每年采集的图像将有助于当前和未来科学家深入分析木星随历史的变化,这些勘测数据包括:木星风力、云层、风暴和大气化学成分等。目前,这项最新发现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千崖秋色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晓风飘薄已堪愁,更伴东流流水过秦楼。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拒绝访问 | www.jianbihua.org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jianbihua.org)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20fb-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为什么木星上的大红斑从来没有消失过?_百度知道
为什么木星上的大红斑从来没有消失过?
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报道,在地球上,飓风可在几天内形成和消失不见。然而在木星上,暴风可一直持续几年甚至几个世纪。木星上的“大红斑”已经持续至少300年,它是一个巨大的反气旋暴风,直径是地球的两倍。不过现在木星上的所有暴风的根源——这个“大红斑”正在慢慢缩小。  对过去十年的云量进行研究发现,随着木星的气候变化,这个巨大的椭圆形暴风正在慢慢变小。但是要进行这种观察非常复杂,由于木星是一颗气体行星,而且它还被五颜六色的云层包裹在里面,因此很难把暴风的边缘与可以看到的这颗行星的表面附近的云团区分开来。附近的暴风能把这个巨型暴风的一部据为己有,与之相反,大红斑也能把附近的云团吞噬掉。  然而,科学家通过1996年到2006年收集的风速数据,以及分析风速和方向,已经能对这个暴风进行更加精确的评估。凯拉尔·亚赛·戴维斯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菲尔·马库斯、迈克·王和艾米克·帕德尔一起实施了这项研究。戴维斯说:“风速数据显示,在这段时间里大红斑的直径已经缩小大约15%。”  并非已是垂死暮年  戴维斯表示,这项研究结果不仅与其他对云量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致,而且它还使相关结论变得更能站住脚,更具有说服力。他说:“由于和这个红斑结合的云团对周围大气中的其他现象也能产生强烈影响,因此进行风速测量非常麻烦。”戴维斯表示,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仍不清楚为什么这个暴风会缩小,但是在持续300年后,这个大红斑不会很快消失。现在它的风速仍超过每小时300英里(482公里)。戴维斯告诉美国宇航局太空网说:“我们发现这个大红斑正在慢慢缩小,但是它的速度并没慢下来。”他解释说,不管是它与周围大气结合,吞噬较小的风暴,还是能量辐射到太空中,这个暴风的能流收支一直都处于平衡状态。  戴维斯说:“虽然我们不了解所有能量来源,或者这个红斑失去能量的方式,但是这些情况可在一段时间里打破红斑能流收支平衡,这也许就是红斑不断缩小的原因——输入的能量更少,暴风会慢慢越变越小。”戴维斯和同事们已经利用“卡西尼”号飞船2000年拍摄的图像(用来合成到目前为止最为清晰的“风速图”),显示木星南北维70度范围内的风速情况。木星上的风速一般高达每小时250英里。戴维斯科研组成员去年11月在美国物理协会流体动力学分部举行的会议上对这项研究进行了详细介绍。  气候改变   这项目前仍在进行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木星上复杂的气候变化。戴维斯表示,2005年到2007年间,木星上发生了惊人的巨变,“这段时间里,整个行星的天气模式和颜色都发生了很大变化。”2006年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导致“小红斑”产生,其他科学家表示,这个小暴风的大小和风速最终会超过“大红斑”。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物理学家安德鲁·陈去年5月说:“从最大风速方面来说,2007年测量的小红斑的风速结果和2000年测量的大红斑的风速结果几乎都一样。”大红斑可能不会消失,不过它的地位可能会受到挑战。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行星学家格伦·奥顿说:“大红斑可能并非一直是木星上最大和最强的暴风。”  会发生什么情况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机械工程师马库斯2004年预测说,2006年木星南半球的气候巨变将打破急流的平衡,导致新暴风产生。戴维斯解释说:“我们认为这种巨变可能跟木星上的旋风转移热量有关。当木星上的旋风很多时,它们将热量从赤道转移到极地和从极地转移到赤道的效率更高。然而当这颗行星上的旋风更少时,它们转移热量的效率可能会较低。”  1998年到2000年间,三个大规模的白色椭圆形暴风结合在一起。这种情况可能对木星上的气候产生了巨大影响。戴维斯说:“木星的南极可能变得更加寒冷,而赤道附近变得更加温暖。最近的巨变可能是木星对上次气候变化进行的一次调整,或者是一次补偿。最终我们或许可以看到新旋风形成,它们再次重新分配木星上的热量。我们希望能继续获得木星的风场图,这样我们就能在未来几年或者几十年继续对木星气候变化进行监控。”(
采纳率:43%
大红斑是木星的一个特征。它大到足以圈下三个地球。1660年人们对这块大红斑作了首次描述,300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观察它。它已经改变了颜色和形状,但它却从来没有完全消失过。目前普遍认为,它是木星上层大气中一次持久的风暴。 木星大气层中的大红斑是一团激烈的沿逆时针方向运动的上升气流,这个气流物质中含有大量的红磷化物,所以发红。木星的大红斑位于南纬23°处,东西长4万公里,南北宽1.3万公里。探测器发现,大红斑是一团激烈上升的气流,呈深褐色。这个彩色的气旋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大红斑中心部分有个小颗粒,是大红斑的核,其大小约几百公里。这个核在周围的反时针漩涡运动中维持不动。大红斑的寿命很长,可维持几百年或更长久。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红斑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木星上的大红斑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