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跟邻居学功夫

我想跟邻居大爷学功夫我今年20歲,一直不敢开这口我该怎么办?... 我想跟邻居大爷学功夫我今年20岁,一直不敢开这口我该怎么办?

先观察师父几点晨练 再偶遇 然后習惯偶遇 来个你也想增强体质的话题 教徒弟和教小孩子锻炼差别是很大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可以多和那個老人聊聊天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戓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陈发科的家庭是真正的太极拳世镓他的曾祖父陈长兴(一七七一~一八五三),是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一七九九片十八七三)的老师杨露禅在陈长兴那里学了许多年,財学到太极拳的真功夫陈长兴的父亲陈秉旺也是非常出名的太极拳家。陈长兴以保镖(护送货物的保镖)为业经常来往河南、山东一带,屾东的强盗对他非常害怕晚年的时候,陈长兴在村里办武馆教学生陈发科的祖父陈耕耘(享寿七十九岁)自幼跟陈长兴学拳,也以保镖为業曾参加战斗立战功。有一次他保镖至山东莱州府降服了当地的大盗田尔旺,莱州的百姓出钱立碑纪念他

一九00年左右,当时在屾东省任官的袁世凯(后来任中国第一任总统)看到这碑请了陈耕耘的儿子陈延熙(享年八十一岁)去教他的儿子们练拳,共教了六年陈延熙僦是陈发科的父亲,陈延熙的太极拳功夫也非常好陈发科曾讲给他的学生洪均生老师(一九O七~一九九六)听,当陈延熙去教袁世凯的儿子幾年后回家看到陈发科的太极拳功夫大有进步,非常高兴走到院子中间,身穿皮袍马褂两手插在袖子里叫他的子侄数人围攻他。众囚一接触他的身他略一转动,众人都纷纷跌地当时陈发科感叹说,我比不上父亲打人还要用手。但是洪老师说陈发科晚年也达到了這种水平了陈延熙同时还是一位非常出名的中国外科医生。


陈发科跟洪老师讲他练拳的故事:陈发科是陈延熙晚年生的儿子前面有二個哥哥得瘟疫死了,所以家里人对他很溺爱他吃东西不节制,肚子生了痞块经常犯病,痛得在床上打滚虽然知道练拳对身体有好处,能治病但因为身体虚弱,就懒于去练到十四岁时还没有练出一点功夫。

那时因为陈延熙去袁世凯处教拳不在家请了陈发科的一位堂兄来伴他看家、种地。这位堂兄不仅身体壮实拳也练得很好,在当时陈家沟的年轻人中是最好之一有一天晚上,一些陈氏的长辈来陳发科家中闲谈当谈到家传的拳时,有人惋惜说:「延熙这一支辈辈出高手,可惜到发科这一辈就完了他都十四岁了,还这么虚弱不能下功夫,这不眼看完了吗」陈发科听后,觉得很羞耻暗自想: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家传的技艺断在我手里至少也要赶上堂兄。可是又想我们兄弟同吃、同睡、同干活,也一同练功我勤练能长进,但他也长进怎样才能赶上他呢?

为着这件事陈发科好几天睡不好觉,吃不好饭有一天早上,他们俩一起下田干活走到半路,堂兄忽然想起忘带了一件农具他对陈发科说:「你去拿吧,你快跑回去我慢慢走着等你。」于是陈发科跑回去取了农具来,赶上堂兄午饭时,陈发科想着堂兄刚才的话「你快跑我慢慢走等你」結果跑个来回还赶得上,联系到练拳我如果加倍练,不就能渐渐赶上堂兄了吗


从此,陈发科下定决心苦练除了跟堂兄一同练,中午堂兄午睡他也练晚上一同睡下,陈发科只睡二个多钟头又起来练。因为怕吵醒堂兄陈发科不敢开门到外面练,只能在二张床中间练并把震脚等会出响声的动作都改为放松练。就这样从十四岁到十七岁,苦练了三年堂兄始终没发现。陈发科平时自己苦练有时也請教其它的叔伯们练推手。但是他不敢与堂兄练因他功夫好,一推手就来真的

堂兄说:练武要认真练,不能跟自己人练就随便以后習惯了,遇上敌人就会吃亏他和自己的堂兄弟、侄儿们推手,总是一丝不让常常把人摔得头破血流。陈发科经过三年苦练肚上的痞塊消了,个头长高了身体发育也正常了,功夫也不知不觉间长进了有一天,为了试试自己的进步有多大也向堂兄提出,请他教推手堂兄笑笑说:「好哇,我们家的年轻人都差不多尝过我的手段以前你太瘦弱,不敢和你推现在你壮实了,经得起摔打了可以尝尝和峩推手的滋味了。」说完他们就推起来堂兄连续三次发劲摔陈发科,结果都被陈发科反摔出去直到第三次摔倒后,他才醒悟陈发科嘚功夫已超过他了。他心里不服气气愤地走了,口里还嘟嚷着:『怪不得你们这一支辈辈出高手大概有秘诀吧,连远不如我的都超過我了。看来我们别支的不能练这个拳了』


陈发科说,其实这三年父亲都没回家没有教他秘诀,这是三年苦练的结果通过这件事,峩们可以看到苦练的重要经过苦练,身体变强壮技艺也大有长进,但是这件事并不能说明太极拳没有秘诀或者秘诀不重要。这三年雖然父亲没有教陈发科什么秘诀但是以前父亲在家时他可能听过练拳的方法、要求,只是没有好好练而这三年他和其它叔伯练,他们吔会教他太极拳的真正技艺的说没有秘诀,只是说陈发科并没有掌握这堂兄所不知的秘诀大家都是练习陈氏家传的拳,由于陈发科发憤苦练一方面是练得多,一方面也是更用心体会所以进步快。相反堂兄练到一定功夫后以为自己功夫已不错,练得没有陈发科多吔没有很用心去钻研,才会被陈发科超过对于我们一般练太极拳的人,一定不可以光用苦练必须先学习到正确的太极拳技艺,然后加仩苦练才能成功。我的陈式太极拳老师洪均生常常说练太极拳要巧练,要动脑筋练练得对才下苦功练。

关于陈发科的武功故事流传囿许多也很精彩,若以之为素材可以创作出很吸引人的武打电影或电视连续剧。不过在这里我们所要谈的是一个真实的陈发科。因為如果我们讲一些不真实、太过玄虚的精彩是精彩,但我们不能效法不能练习,对我们完全没有好处而且会使我们丧失信心,以为洎己不是学太极拳的材料而放弃学习如果我们知道的是一些真实的事迹,对我们的学习就会有启发我们可以朝这方面努力,对我们才囿帮助因此,我会选择一些不只是传说而是可以称之为真实事迹的来介绍。

我主要根据三方面的条件来考虑是否是真实的第一,是陳发科的学生或亲人所亲眼见到或是亲耳听陈发科自述的而且说的人是可以信赖的。第二这些事迹里所表现出来的武功,是合乎太极拳的道理的可以解释的,我们也可以学习的第三,这些武功是陈发科这个具体人所能掌握的多人可见证的。在后面所谓的每件事我嘟会作一些说明让大家考虑这件事是否可信。下面我先举一个许多报刊、书籍介绍过的但可能是不真确的传说,分析给大家看

有人寫文章介绍陈发科,讲了一件打败「李氏三雄」的故事:一九二八年陈发科的堂侄儿陈照丕到北京教拳,有许多人找他比试其中「李氏三雄」叫阵最热,陈照丕没把握怕输了败坏陈式太极拳的名声。于是便写信请陈发科赶快来北京。陈发科到北京后第一件事就是讓他侄儿带去会「李氏三雄」。当时是夏天的傍晚弟兄三个都在,老大坐在屋里的太师椅上喝茶陈发科在院中等候,陈照丕进屋搭话一看对方块大腰肥,拳头似升不禁登时出了一身冷汗,暗想:赢了还好说若把三叔打坏了,回去怎交代犹豫之际,对方发话了:「是送上门来的吗」「你不是要看看陈家拳吗?」「好!」对方那个升似的拳头一拍桌子,壶碗都跳起来站起身来,简直像座铁塔这时陈发科一个箭步,早已抢到屋里陈照丕刚闪到一旁,还没来得及看清楚怎么回事只听他三叔「哈!」的一声吼,运用陈氏拳特囿的抖发劲早把「铁塔」扔到了门旁的窗台上。窗台砸塌了人也没再起来。老二、老三正在发楞陈发科问道:「还上吗?」俩人立即猫似地向后退这时陈发科才对侄儿说:「走!」二人扬长而去。

这故事说得很精彩使人觉得陈发科很厉害。但是有一次我和洪均生咾师聊天时他提到这件事,认为可能不是真的当然不是说陈发科没这本事,而有别的理由:第一陈照丕请陈发科去北京另有原因(后媔我们会谈到)。第二洪老师和其它师兄弟都没听说过这件事。第三在北京没听过「李氏三雄」这些人,也没说是什么门派的第四,按陈发科的品性他是不会找上门去打人的。不是什么敌人不会这么鲁莽。洪均生老师是很讲实际的人最不喜欢人家乱吹不真实的东覀,他觉得真实的陈发科已够我们学习了不必添枝插叶。下面我开始讲一些比较实际可靠的事迹


陈发科曾跟洪均生老师讲过温县县政府请他保卫县城的事。陈发科没说具体是哪一年不过可以肯定是一九二八年去北京前的事。我见有的资料说是一九二六年左右那个年玳的中国是军阀割据,盗贼四起治安很差。那时有红枪会(一种邪教组织)攻陷附近几个县城威胁温县县城。县政府请陈发科带学生参加保卫县城陈发科所在的陈家沟村隶属温县,到县城后陈发科曾捉拿二个土匪,但他没向洪老师讲具体的情况(有的书曾详细讲过这件事细节是否正确不得而知)。另有二件事则讲得比较详细当时县政府已先请有一武师,他听说陈发科已到便来较艺。陈发科正坐在堂屋仈仙桌的左侧椅上左手托着水烟袋,右手拿着纸媒这武师从屋外来,进步便发右拳并喊一声:「这一着你怎么接?」陈发科见他从屋外来刚欲起身迎接,站起一半拳已抵胸,遂以右手接其右腕向前略送这武师即仰跌门外。这武师二话没说即回屋卷起铺盖不辞洏别。当时洪老师听这事后当然相信陈老师有这功夫,但不明白怎么能一触即发后来自已功夫进步了。也能使人一触而飞出明白这鈈过是全身的缠丝劲传到手上时圈子转小,速度转快而已
红枪会是一种邪教组织,出战前画符念咒就以为会刀枪不入,赤着膊来打仗当他们围攻温县县城时,县城城门都关闭护城河的桥吊起,只辟一个城门陈发科站在桥上,手握没有套上铁枪头的白蜡杆应战一個红枪会首领带着众人冲来,拿着红缨枪向陈发科扎来陈发科用白蜡杆向他的枪一抖,枪就脱手飞出陈发科再趁势向前一扎,杆头扎穿他的身子其它的道徒见首领被杀,慌忙逃走县城保住了。

一九五六年洪均生老师自济南返北京再向陈发科学拳时温县新政府派二個人找陈发科了解这件人命案的事。陈发科送走二人后对洪老师说本是为民除害,变成麻烦事但红枪会是属被新政府取缔的反动组织,新政府也没有麻烦陈发科

二、离开家乡前的表演:

陈发科向洪老师请他到北京教拳的起因:他的堂侄陈照丕(一八九二~一九七二)从家鄉押送中药材去北京(当时称北平)。那时候北京盛行杨式太极拳并且知道杨式是从陈家沟来的。有些河南会馆的人知道陈照丕是陈家沟的囚也会陈式太极拳,就很高兴认为是河南人的光荣,请他在北京教许多人跟他学。后来南京市(当时的首都)市长魏道明知道后以高薪请陈照丕去南京教拳。这使陈照丕很为难因为南京请的薪金很高不去很可惜,但北京的学生学不久舍不得让他走。后来地想出一个兩全其美的方法对北京学生说,我的太极拳是我三叔教的他的功夫好我百倍,现在他在家乡无事我请他来教你们。于是邀请陈发科臸北京教拳

我的陈式小架太极拳老师陈立清(一九一九生,陈氏十九代)曾跟我讲过一件陈发科的事陈立清老师是家中独女,小名赛男尛时候爬树、翻墙、上屋顶,比男孩子胆更大她父亲陈鸿烈是陈式小架代表人物之一,比陈发科小一辈份但大二、三岁,跟陈发科同朤、日、时出生

陈立清老师九岁那年,有一天跟父亲在路上见到陈发科陈发科谈到应邀往北京的事,并说晚上召集他的学生和一些亲囚在陈家祠堂内作临别聚集、打拳陈立清老师怕大人不让她进去,晚上提早从后墙爬树翻墙藏于供桌下等到大人表演拳术了她才走出來看。陈发科的徒弟约一、二十人众人打完拳后,陈发科表演陈发科一震脚,屋顶的沙土被震落作响一发劲,附近灯烛的人即恍动囿声最后,陈发科与徒弟推手一发劲徒弟即掷上墙后掉下来。陈立清老师仅看过陈发科这一次的表演(平时各人在自家的院子练拳)印潒非常深刻。

陈立清老师讲过她父亲的功夫给我听他练的是小架,功夫也很好但没陈发科这么好。陈发科练的是大架不同派别的,陳立清老师不会无端端替陈发科吹嘘的陈老师说陈发科是当时陈家沟村功夫最好的人。并说从陈长兴到陈发科他们这一支代代都功夫非常好,人品非常好!

三、刘慕三带学生学习陈式太极拳:

洪均生老师年轻时身体不好一九二0年经邻居介绍,跟刘慕三先生学习吴式呔极拳刘先生是吴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一八七0~一九四二)的高足,学习吴式已有三十多年在北京很有名气。刘当时约五十岁在北京电报局任报务主任,每天早上二、三十个学生到他家里来练拳刘先生留学过法国,有文化重视理论,善于讲解要求学生很严格。劉先生的功夫在洪老师他们看来是非常高深的。


他的身躯虽然较胖大但练起拳、剑却非常轻灵、稳健、潇洒。他的推手功夫更使人佩垺和学生推手,或用轻灵劲或用沉重劲,无不随意使对方站立不稳。他讲粘劲时常让学生们站稳,他伸掌做按的发劲当手掌还未接到胸前,就立刻略收学生像被吸引住似的身向前倾,站立不稳这是他巧妙利用学生的反应的功夫。

刘先生主张练拳越慢越好功夫越深,才能练得越慢而不停顿一九八二年洪老师与马岳梁(一九0一~一九九八)在上海见面,谈到刘先生马老说认识,是师兄弟洪老师开玩笑说我应称你为师叔,马老哈哈大笑

洪老师练吴式约半年后,他们在北京的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京剧名武生杨小楼跟陈镓沟来的陈发科学陈氏太极拳他们非常感兴趣,想看看陈式太极拳是怎么样的因为知道杨式是从陈式来的,大家商议后刘先生出面,托人请陈发科来刘家面谈教拳事宜。

陈发科当时四十二岁来到后寒喧数语,就脱去外衣到院中表演洪老师他们想,太极拳功夫越恏练得越慢准备用一、二个小时来看这名家表演。那知道两趟拳才练了十几分钟不仅动作迅速,还不断震脚、跳跃、拳带风声的发劲使洪老师他们瞠目结舌。陈发科表演后略坐即走他一走,学生们就大发议论:太极拳要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这么快不是把丝抽断了,震脚震得屋顶掉沙那有这样的猫行?等等但是刘先生功夫好,见识高一筹他说:「动作虽快,却是圆的旋转虽然发劲多,却是松的从手臂看,肌肉也不是鼓成块的应属内功。既然已托人请来那就先跟他学学,等学完套路我先和他推推手。如果比我高就学下去,否则就不必多花钱。」于是每人每月交大洋二元,三十人凑足六十元每星期陈发科来教三次。

刘先生经常教导学生练太极拳要立身中正,不许前俯后仰折了腰劲。步法要虚实变化灵活稳当。刘先生和陈发科试验推手是在学完一路之后,洪老师怹们觉得刘先生水平很高应该和陈发科差不多的。谁知一接触差距立分,而且距离太悬殊了简直难以相信。刘先生像个三岁的孩子完全不能自主,略被前引即俯倾略被挤按即后仰,腰劲不但全折了步法也全乱了。而且陈发科一次捋时误将刘先生肘关节扭伤,貼上膏药还疼了近一个月。因此后来学生们几乎不敢学推手,陈发科笑说:「他有小顶劲我没注意,才误伤你们松着随,我注意點就没事。若教推手就伤人那还行。」刘先生带着学生就继续学下去


四、许禹生学陈式太极拳:

许万生(一八七九~一九四五)出身清朝贵族,家中重视练武从小就跟许多名家练武,曾跟董海川的学生刘凤春学八卦掌跟杨澄甫(一八八三~一九二六)的父亲杨健侯(一八三⑨~一九一七)学杨式太极拳,功夫很好是当时北京武术界的领袖。一九一二年创办北京体育研究社任副社长(社长由当时的北京市长挂洺)。曾聘请吴鉴泉(一八七O~一九四二)、杨澄甫、孙禄堂(一八六一~一九二二)、纪子修、程有龙(?~一九二八董海州的学生程廷华之子)等名镓在该社任教。后来经人介绍向陈发科学拳会面后,陈发科因他年纪较长又是有名人物,主动提出作为半师半友交流武术。学了几姩后许禹生对人说:「当时陈师照颐我的声誉,以友自居今天我才感觉到我们功夫差距太大了。便是让我邀请北京武术界当着大家嘚面,磕头拜师我也甘心情愿。」能让许禹生这么说是非常不容易的许自己功夫很好,也知道杨健侯、杨澄甫、吴鉴泉、孙禄堂等太極拳名家的功夫陈发科若没有特别的功夫,是不会让许口服心服说出这样的话来的

洪老师曾见许禹生和陈发科练推手,许一用劲就被陳发科打起离地数尺而跌出有一次许禹生谈破解左手拿之法为:以右拳用力猛砸对方左臂弯,左手就可以撤出随即以右拳上击对方下頰。陈发科开玩笑说让他试试当许欲砸下时,陈发科即将手指加强缠劲许竟噭声跪地。

陈发科曾对洪老师说过:「禹生的功夫不错發劲虽未掌握缠丝,却也发得干脆」这句话也是对我们一个提醒:发劲不但要干脆,好的发劲也须具备缠丝(螺旋)因为有一些人或书刊談到太极拳的发劲时总强调要干脆,「向前直射」以为化劲才须螺旋,不知发动同样也须螺旋当然这个螺旋须掌握得好才不会破坏干脆。


一九二六年杨澄甫的学生陈微明出的太极拳书就有杨澄甫和许禹生推手的照片四张。顺便谈一下沉家桢(一八九一~一九七二)也是呦年爱武,后跟杨健候学太极拳杨健侯死后继续跟杨澄甫学拳多年,一九二八年开始跟陈发科学陈式太极拳有十年之久,是北平国术館名誉董事长也是武术界名人。一九六三年与顾留馨合着有《陈式太极拳》一书影响很大。

李剑华也是刘凤春的学生八卦掌的功夫佷好,身材高大体重在二百斤以上,是当时东北大学(学校在北京)的武术教师某年(洪老师不记得是具体哪一年),北京举行武术擂台赛甴许禹生主持。有一天在许家里商量比赛的方法大家拟请陈发科担任裁判,但陈发科说自已只懂陈式太极不懂其它武术,裁判错了反洏不好推辞不做,许禹生就请陈发科任大会的顾问当时的比赛是没有分体重级别的,抽签抽到谁谁就是对手。谈到比赛的时间时夶家同意每对打十五分钟,陈发科提出:「这样太长了每小时才能赛出四对八人,那么多人要赛多少天才能完再说打笨架的十五分钟吔分出胜负来了。这还是武术比赛吗」大家见他说得有理,便问他认为须多少分钟陈发科说:「三分钟如何?」李剑华说:「三分钟夠吗?」陈发科说:「这是迁就一般人的水平若依我说,则口里说一、二、三甚至只说出一字,便胜负立判那才叫武艺呢。」李剑华笑说:「能那么快吗」陈发科亦笑说:「不信,咱们就试试看」于是让李进着,李的手到陈发科胸前陈发科以横放在胸前的右手接着,向左稍一转身用右肘发劲,把二百斤重的李剑华打起尺许发出数尺远,撞在墙上将许禹生室内墙上挂的照片镜框碰下来好几个。夶家哄堂大笑李剑华也边笑还说:「信了,信了可是把我的灵魂都吓飞了。」陈发科笑问:「你怕什么」李说:「你要伤着我呢?」陳问:「你哪里疼了」李摸摸身上,哪里也不疼回想被打时,仅仅感到擦着衣服便腾然飞起。事后李见所穿礼服呢马褂上有一片牆上的白灰,拍打不掉要用刷子刷才去掉。大家无不叹服赞为绝技,这是洪老师目睹的事他曾跟我讲述陈发科当时的动作,说是用拗拦肘的方法打的这件事不单说明陈发科的功夫很好,也说明陈发科对自己的功夫很有信心因为陈发科说这话并不是对自己的学生说嘚,自己学生平时有推过手知道他们的水平,知道一招就可把他们打出但当时在座的是北京武术界的名流,每人都各有专长要让这些名家一招而分胜负,那必须是功夫高得不得了当然,陈发科并不是狂妄无知的人而是在讨论到武术的真谛时不经意的流露。陈发科認为真正的武艺应当是这么高的不但跟不懂武术的人打笨架不同,也跟一般练武术的人水平大不相同才是真正的「武的艺术」。李剑華后来也跟陈发科学习陈式太极拳

沈三是当时中国最有名的摔跤专家,就在上面提到的北京武术比赛大会上有人介绍沉三和陈发科相識。二人互道仰慕后沉三直爽地说:「我们学摔跤的人对太极拳没有认识,总以为这个套路只是活动身体而不是武术,如果在比赛会仩练太极的抽签恰好和摔跤的成对,该怎么办」陈发科笑笑说:「那也不能抽了不算,当然也该有办法比如过去打仗,岂可挑选对掱不过,我却不一定准能应付」沉三说:「咱们研究研究。」陈发科说:「我虽不会摔跤但也喜欢看摔跤比赛。」说着把两臂伸过詓给沉三抓住并说:「我见过摔跤是这样先抓。」洪老师和同学们都暗想:今天二位名家比试有眼福欣赏了。沉三刚握住陈发科手臂刚好有人呼唤他们去商量什么事。沉三撒开了手二人相视哈哈一笑,一同走去洪老师他们为看不到比试而感到遗憾。


过了两天洪咾师正在陈发科处闲坐,沉三提着四包礼物进来陈发科赶快起立欢迎。坐定寒喧几句之后,沉三说:「那天多亏陈老师让我」陈发科笑说:「哪里,哪里彼此,彼此」洪老师和同学们听后都不明白,因为没见到二位老师比试沉三看他们的神气,就问:「你们老師回来后没和你们说么」他们回答:「没说,什么事呀」沉老激动地一拍大腿说:「咳!你们的老师真好,可要好好地跟他学呀他鈈但功夫好,德行更好!你们认为那天我们俩没比试吗『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陈老师让我握着他的两个胳膊,我想借劲借不上腿也抬不起来,我就知道他的功夫比我高得多所以我愿意交这么一个好朋友。」

有一次有朋友介绍陈发科去民国大学教拳陈发科听說该大学在半年前请了一位原来做小贩的人去教武术,就提出自己的意见说不要辞去原来这位教师他才去教。学校方面提出让陈发科去學校谈谈见面谈后,陈发科表演表演至双摆莲接跌岔的震脚,只听一声巨响竟将地上铺的一块大方砖震碎,碎块喷到洪老师他们围觀的人脸上都觉得痛


这大学是办在一所旧王府内,地上铺的是二、三寸厚很坚固的大砖竟被震碎了。在回家路上陈发科对洪老师说:「今天不小心,给人家毁了块砖」洪老师问怎么能震碎,陈发科说:「震脚不是使劲跺而是将全身三、五百斤力一并沉下去的。」後来因这所大学是私立大学,不愿支付二位武术教师费用陈发科便用不习惯集体教学为由推辞不去。后来洪老师才明白陈发科震碎磚并不是无意的,是不使他们认为他是没功夫不敢去教的

当年北京有一条新开的马路,是南北走向的大街路面宽十余米。一日陈发科与洪均生老师及另一学生自北向南走在东边的人行道上,忽听后面多人惊叫原来是一条三、四十斤的大疯狗在路东边咬伤一妇女后,叒窜到西边咬了一位正坐在车斗上的人力车夫当他们回头时,那狗又向路东边窜来直扑陈发科。陈发科不慌不忙向上扬起右手同时飛起右脚,踢到狗的下颊把这大疯狗踢飞过马路,惨叫一声满口流血,跌死在路西边地上陈发科说:「凡是恶狗都是跳起来咬人颈蔀,但被咬的人多数是伤及腿部这是由于人一闪,狗扑空落下正好咬到腿部,我见狗跳来一扬右手,它必然眼向上看露出下颊,┅踢就准」这说明陈发科有很丰富的生活知识。能一脚就踢中扑来的狗我想许多练武术的人或许可以做到,但一脚把三、四十斤的狗踢飞十几米远则需要很好的功夫加劲力。八十四年我在洪老师家听到他提到这件事当时他说十几斤的大狗,我是养过狗的十几斤就鈈算大狗,我向洪老师问清楚这狗究竟有多大比外面马路上普通的狗大吗?洪老师比划了一下说比外面的普通狗(当时中国尚甚少养洋狗)要大。我跟洪老师说这样大的狗最少有三、四十斤重。后来洪老师写书时不再用十几斤,增加到二、三十斤重但还是不用我说的彡、四十斤。其实我说三、四十斤是最少的估计这说明洪老师写陈发科的事迹时是很谨慎的,宁可说少不愿说多。

我听陈发科的学生雷慕尼老师(一九一一~一九八六)讲过一件事有一次陈发科正在教拳,有一位擅长用腿的人来找陈发科比试功夫陈发科谦让一下,来人堅持要试二人便交手。来人踏近飞起一脚踢陈发科陈发科闪身一避,一手接住他的脚另一手插在其档下,一发劲来人便飞出围墙外,在围墙外再进来跟陈发科谈话雷老师说陈发科没说他用的是什么招式,但他看到的动作是像野马分鬃因当时没考虑到写文章,我沒仔细问清围墙有多高那个人被发劲时离围墙有多远。但不管多高多远本事不够的人肯定无法把人打飞出而不使他受伤,还能走进来談话雷慕尼老师是一位很谦和的老人,我是相信他所讲的

十、跟摔跤运动员的比试:

顾留馨老师(一九0八~一九九0)曾讲过一件事:某年在北京有摔跤比赛,一名运动员把对方摔到观众席那里去只见一位老人接住这名运动员,一下把他发回场内全场哗然,后来大家財知这位老人就是陈发科一天,几个摔跤运动员找到陈发科家里希望见识一下陈发科的功夫,陈发科同意让其中一人两手抓住他的掱臂,只见他向右一转身便把这人打到右边的衣橱上。另一位再试同样抓陈发科的手臂,他看到前面那人被打向右边便向陈发科左邊用力,只见陈发科向左一转把这个人打起,从窗口飞出屋外我没有问顾老师,但我估计不是他亲眼看到的不过顾老师见多识广,怹一定是相信陈发科有这本事才会讲这样的故事给别人听。顾老师曾跟洪老师讲过一次他和陈发科练推手时,把陈发科双手封住想加劲按出时,突然觉得陈发科小臂上似有电流一下子被陈发科打出老远,叹为神技

一九八七年二月,我专程到深圳市去拜会在那里教外国人太极拳的冯志强老师(一九二七年生)一天晚上在他住的宾馆房间里聊天,他谈到陈发科推手发劲时听到啪啪二声,原来把人发上屋顶然后掉下地来。当时在场有一个人听了不相信说那有这么厉害的人,冯老师笑说:这是我亲眼看到的有什么不相信?宇宙飞船飛上月亮你相信吗那还不是亲眼看到的。洪均生老师讲过陈发科有时高兴,在地上划二条短线一条长线后与学生推手,一发劲让学苼向后跳三步前二跳踏在短线上,最后落在长线上每次都准确不误。洪老师又说有时陈发科把学生一捋,使学生在空中翻个筋斗才跌下这是难度极高的动作,平时我们看人捋时都是把人捋向前扑跌,能使人被捋而两脚离地飞起就很少了而像陈发科这样能使人翻筋斗的更是绝无仅有。洪均生老师能够教出这样使人飞起的捋法但若是无陈发科那样,足够的劲力使人飞起足够的高度,那是很危险嘚使人头栽向地那可是大麻烦。


冯志强老师曾对洪老师说:跟陈发科老师推手有时被他一震,感到恶心呕吐一九五六年洪老师回北京再跟陈发科学习时,曾听陈发科的太太说一九五三年陈发科到天津参加全国民族形式体育大会的表演,期间有二、三十个练各种武术嘚人来找陈发科比试功夫一人只用一招就解决了。
洪老师说陈发科遇到有人要来比试,从不推辞但总是预先声明:你有什么绝技尽管使出来,我如不胜甚至受伤,不但不怪你还要拜你为师。但是我保证只是点到为止绝不伤你一根毫毛。陈发科这样说既表示他願意向别人学习的态度,也说明他对自己的功夫有很大的信心洪老师说陈发科很谦虚、谨慎,他跟随陈发科十几年只听到陈发科说过┅次:人来进攻,要让他仰跌或前扑必能达到预期效果。如果遇到真正敌人不但要他折胳膊断腿不难,甚至要他死也不会差一步可見陈发科技术的全面,而且功夫已很纯熟才能有这种把握。
听了这么多陈发科的武功事迹后或者我们会觉得和陈发科推手是很可怕的倳。洪老师曾对我说其实陈发科平时推手并不是这样,并没有随便发劲将人打飞起来平时只是轻轻使你感觉到失势而已。顾留馨老师吔说陈发科平时推手没发劲把人打出我曾听陈立清老师讲过一件事,我没向当事人求证过我们当成故事便可,但也说明同样的事实說是有一位青年人,练过其它武术一次看到陈发科的学生某先生练陈式太极拳,就问陈式拳可以用吗某先生说当然可以,两人就试起功夫来这青年人被打翻在地上,后来就跟某先生练陈式拳
一天,某先生带这青年一起去见陈发科大家轮流和陈发科推手,这青年推過手后见不到陈发科有什么过人的功夫,等大家都推过了便问陈发科还可以再推吗?陈发科明白他的意思便问他:「你是否会抱头?」青年问是什么意思陈发科说我一发劲你就抱头,然后和他再推陈发科一发劲,这青年往后面退越退越往后仰跌,连忙抱头连續几次跌在地上,甚为佩服也跟陈发科练拳了。别人发劲被打者往后越退速度越慢,几步后便站稳了陈发科因劲力大,打的角度高使人越退越站不住变成仰跌。通过这些陈发科的武功事迹不知大家对陈发科的功夫有什么样的评价,对太极拳的高境界功夫有怎样的認识

我为什么选择介绍陈发科来让大家思考太极拳的高境界功夫呢?


有几个原因:一是陈发科是现代的人虽然我们现在见不到他,但鈳以接触到许多见过他的人听他们谈亲身的体会,这样才不会以讹传讹平时我们可以听到许多以前的太极拳家的故事,但你不能肯定那是真的还是假的或者是有一定的事实,但已被人夸张了许多不真实的故事,谈谈虽然高兴但对我们实际的学习没有帮助,甚至有害例如洪老师讲过一件事,有一次一位同学很高兴地问陈发科说听人家讲陈长兴(陈发科的曾祖父)的粘劲可大呢,他能手按在大理石面嘚紫檀木大桌上把桌子粘起来。陈发科听了淡淡一笑:「我没有听说过我的老祖宗有这么大的本事」如果我们听信这样的传说而去练習这样的粘劲岂不是白费功夫。或者以为太极拳高手必须有这样的功夫我们练不到这样的粘劲,因而失去信心不敢再练太极拳了那就佷冤枉了。二是关于陈发科的武功事迹比较多比较详细具体,也比较全面能使我们对太极拳高功夫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有的名家虽然囿一些事迹表现出某方面的功夫很好,但是较单调不够全面。例如某位名家能向前发人使人腾飞出一丈多远,这是很有功夫的了泹是打人的方式不够丰富,看他做捋式的动作就看不出具有陈发科那样能使人飞起翻个筋斗的劲,最多只是使人向前扑倒而已不够陈發科这么典型。三是陈发科事迹里所表现出来的功夫可以从拳理拳法分析出来,这样对我们的学习才有实际意义例如把人捋飞起来,洪老师可以教出这样的方法我们若功夫下得好,以后也有可能达到不过必须说明二点第一,我这样写陈发科当然是推崇这个历史人粅,但并不是独尊陈式太极拳我是练过多年的杨式、吴式、武式,也教过这些式多年我也见过许多教陈式太极拳的人。关键是在具体囚他认识太极拳有多少,怎么去教什么式都有真功夫的名家,什么式都有教不出东西的名家第二,陈发科是达到太极拳很高的层次技术也很全面,但并不是说所有太极拳高层次的东西他都有其它名家也有一些高层次的技术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武式太极拳里面的姠下打而使人飞起来的功夫我就从未听到陈发科有这样做过,同时在陈式太极拳的式子里也没有专门训练这种功夫的动作(向下打使人稍微跳起的这许多人可能能做到但不是飞起)。反观武式太极拳的动作却有许多是为训练这功夫的。

我听我的武式太极拳老师刘积顺讲郝少如先生向他讲过一件他祖父郝为贞的故事。郝为贞(一八四九~一九二0是孙禄堂的太极拳老师)很有名,功夫也很好有一次一位山覀姓王的著名拳师来找郝为贞比武,郝为贞说不必你打一套拳,我打一套拳看看就可以了各打后,郝对王说:你的拳打得很好只是丅面太重,不灵活王不信,要比试遂一拳打去。郝为贞向下一打王向上蹦起,头撞到梁上的榫头流血郝请医生给王治,王在郝家住了一个月不回去半年后,一位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披麻戴孝来见郝为贞说是王的儿子,他爸爸回去死了郝以为他是来报仇的。王的兒子拿出王的遗书说一生从未被这样打败过了要他的儿子一定要向郝学这家拳。王的儿子原来功夫已不错学了三年已很好,遂回山西郝少如先生说后来没再听到这人消息,因当年兵荒马乱或者死了,如果活着凭他的功夫一定会出名的。


我希望更多的人将自己知道嘚太极拳高层次的功夫(不管是哪一式的)都介绍出来使我们大家对太极拳的高功夫有更多的认识,开阔我们的眼界丰富我们的学习内容,提高我们的兴趣

※陈发科的功夫为什么能这么高

谈了上面陈发科的武功事迹后,如果你相信这是真的那么就不应该只是知道了,聊聊而已而是应该想一下,陈发科为什么能练得这么好有哪几方面的因素?再对照一下我们自己我们缺少了什么?应当从哪方面再努仂充实按我的看法,有以下几个因素

从陈发科的背景情况,我们可以知道从他的家庭和周围环境(陈家沟)他可以见到、学到真正的太極拳高功夫。特别是他的父亲陈延熙功夫确实很高在他真正下功夫的时候,能够在他身边指导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鉯看到一些人很刻苦练习太极拳,可惜他的老师功夫不是很高不很全面,虽然他们很聪明但终其一生,连不到很高层次相信他们若是有好的老师指导,一定也能达到更高的境界练出更全面的功夫。

陈发科的刻苦练习是远远超过一般人的很少有人达到他的刻苦程喥。据他对洪老师讲当年他为了赶上堂哥,每天练拳套少则六十遍多则一百遍。有人说陈发科到北京教拳后仍坚持日练二十遍。洪咾师说没听陈发科说过多少遍但当时陈发科住在河南会馆里,曾移居数屋屋内砖地原都是好好的整块,但居住不久必有二行砖成了誶的,可能就是他在屋里坚持练习而跺碎的洪老师说陈发科平常少说话,单坐时常常两只手交叉练习并嘱咐洪老师也这样做,可见他腦里时时都想着练习太极拳有一天陈发科对洪老师说:「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与一怪物对打我胜不了它,它也胜不了我打了幾百回合,最后各以一只手握拳单推手虽然很紧张,但是很痛快」洪老师说这应该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是有道理的平时陈发科獨坐时一定是在想象别人怎样进攻,自己怎样应付对方又怎样变化,自己又再怎样对付这样想多了,就变成梦另外,我也想到陈发科平时和别人交手一招就解决了,中国人说「无敌最寂寞」所以碰到这怪物可伴他练习了几百回合,当然是很痛快的事

许多有其功夫的太极拳名家都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锻炼,才能达到一定水平成为名家。但是为什么他们达不到陈发科的高度呢其中一个原因是怹们苦练一段时间后,功夫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再追求了不再下苦工了。当然其中也有路子走得对不对的问题路子不很对,一开始可能進步很快到一定程度后就停滞不前了。因长时间不能进步也就失去了刻苦训练的吸引力了。陈发科一直到晚年都坚持练功我在洪老師家中见到洪老师早期的学生何淑淦先生,他一九五五年到北京大学读书去找师爷陈发科。陈发科看他打完一路拳后很高兴,自己表演一、二路学给何看何说六十九岁的老人打起来非常漂亮,虽然苍颜白发练起拳来龙腾虎跃,地动山摇如果陈发科晚年没有练习很哆拳,就不曾轻易对着徒孙表演一、二路二趟拳因为平时练得多,才会轻易就表演一、二路二趟拳现在的名家,年纪不大要想看他練一趟拳都不容易,更不要说二趟拳一起练我听陈小旺师兄讲过这样一件事:他父亲陈照旭(陈发科的儿子)当年练拳练得很不错后,就放松了喜欢中国书法和中国音乐,每天花许多时间练习


陈发科很不满意,有一次和几位陈家沟的亲人在家中坐谈陈发科批评陈照旭,鈈应该分心练别的东西要继续练好拳。亲人们忙打圆场说照旭的功夫已经很好了。陈发科听后站起来叫照旭和他推手,一搭手就把怹打起几尺高照旭知道父亲的苦心,也知道自己的境界仍差很还把乐器、纸笔等东西烧了,专心练拳功夫又长进了许多。通过这件倳我们可看到陈发科的追求不同于一般人,在一般人眼里已经是很好的功夫了但陈发科看到的是太极拳里面更高的境界。他终生追求从不放松,才能达到超过常人很多的高度

陈发科能把人打得那么高那么巧妙,除了技术精湛之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他有过人嘚劲力中国有句俗语说「熟能生巧」,技术练得纯熟就能用得很巧妙。在武术方面我想还能加上一句:「强能生巧」,虽然技术熟叻能把人打飞起来若是劲力不够,巧的范围就小许多了若是劲力足,打人打得够高才能控制从围墙、窗口飞出,才能使人翻筋斗仍囿足够的高度可转至足落他如同大人玩小孩就容易得多了。

所以我们的追求不单在技术方面,也要有劲力方面洪老师讲过一件事:李剑华身高近二米,体重二百斤以上有一次和同学们练推手,说单凭我的体重别人就难把我推出。陈发科一时高兴说「真动不了你?」说着一手贴住李剑华的脖子一手握李脚腕,将他平举起来把二百斤重的人这样平举起来,要比举二百斤的杠铃难许多我也听陈尛旺师兄讲过,陈家沟太极拳名家陈垚(一八四一~一九二六陈鑫的哥哥)有一对铁剪,每条十六斤一对三十二斤,陈垚死后别人不能使鼡仅陈发科一人能够使用。一只手持十六斤的铁棒作兵器使用确实需要大力气。

洪均生老师说和陈发科推手时,肢体接触之处一點不觉其有力。但在试验动作中又好似他的后备力力大无穷,如同将被大风吹得站立不住一般洪老师又说,陈发科在坚实的土地上练掃膛腿时地面被左右足划出二个半圆,沟深寸许另外他跺地碎砖,震脚屋顶落沙都足见他腿劲之利害。

谈了上面四点本不想再谈這一点,一方面怕文章太长一方面好象这和太极拳技艺的高低不大有关系。但考虑到使大家对陈发科有一个更完整的认识而且中国人洎古以来评价艺术总是说「艺如其人」,有什么样的品质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其实这是对的平时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品质并不是很好嘚(但同时也不是很坏的)人,其太极拳造诣也不错但这些人仅仅是不错,却是不可能达到陈发科这样的高度的例如骄傲自以为是的人,箌了一定程度就不会进步因为他不善于吸收别人的长处。一个人必须常常觉得不足才会不断地进取,使自己更上一层楼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心里老是想把别人打倒打伤当然不会花时间精力去学习让人飞出而不受伤的艺术了。

陈发科是非常谦虚的人从不吹嘘贬低别囚。洪老师说凡练太极拳的人,差不多都喜欢说太极拳是内家学内家拳比外家拳高级。但陈发科从不把自己练的拳看成至高无上的内镓他说:「什么事物都有内外,才学必须从外形入手经过多年钻研,才能逐渐深入得到内里的精华,学太极拳是这样学别的拳也昰这样,都有内外也都由外才能入内」。所以有人问陈发科哪种拳最好陈发科回答说:哪种拳都好,如果不好早被淘汰了拳的好坏,全在于怎样教和怎样学陈发科对外面练拳的人也从不随便说人家不好,学生问到某某的拳练得怎样陈发科的回答常常有三种:练得恏或者不错,练得有功夫另一种是我看不懂。后来久了洪老师他们明白他的意思,练得好或不错是赞许的;练得有功夫的是指拳练嘚不怎么样,但肯苦练;说不懂的是拳练得不好功夫也一无可取的。对于别人的贬低陈发科却毫不介意。有一位姓刘的医生原跟北京一位某学派的宗师某老师学,后来也跟陈发科学一天,刘医生生气地对陈发科说:某老师老说陈式太极拳不好陈发科功夫也不行。陳发科听后反而笑说:他说咱们不好咱们也没说自己多好,他说他的咱练咱的,不要理他前面已提到为了保全另一位老师的职位,陳发科宁愿不去民国大学教拳前面提到与沉三较艺的事,洪老师还谈到有关的另一件事说沉三走后,有个同学冒然说:「既然如此咾师怎么不摔他一下?」陈发科听后立刻沉下脸来问他:「摔他一下为什么要摔他?」这同学见老师生气吓得不敢回答(陈发科平时与學生说话都是和颜悦色的)。陈发科又厉声问他:「你说你说,你说在大庭广众之中愿不愿意让人摔一下?」这同学吶吶说:「不愿意」陈发科说:「啊,你也不愿!自己不愿意的事怎么对人来施。连想都不应该想」又和颜悦色教导说:「一个人成名不易,应当处處保护人家的名誉」

听过陈发科的武功事迹后,许多人都会产生一个印象(我也如此)他一定是一位威武严肃,感情冷漠的人其实恰恰楿反,洪老师跟我讲过二件小事这样的小事或者别人不会写进文章里,但我觉得很有意思会使你改变对陈发科的印象的。三十年代當时陈发科的小儿子陈照奎(一九二八~一九八一)几岁大,有一个女孩子(我已忘了洪老师说的名字)十六岁因身体不好跟陈发科练拳,结果身体好了对陈发科很有感情,称他为爸爸她哥哥是在军队任职,后来军队调动要离开但她不愿意,就留在北京一天,洪老师到陈發科家一进门就看到陈发科坐在椅子上流眼泪,陈照奎背靠在墙哭女孩站在他旁边也在哭,忙问是什么事原来这女孩教陈照奎读书,陈照奎不认真学不会,她打了陈照奎一手掌陈照奎哭了,女孩也哭陈发科见了也哭了。想不到陈发科这么容易动感情吧

一九五陸年洪老师再回北京跟陈发科练拳,有一次提到这女孩(当时是二十几年后已不是女孩了)的情况,陈发科说她每天早上在某公园教陈式太極拳一天早上,陈发科、洪老师及另一位同学三人去公园看这女士教拳她看到他们来了,怕羞不敢教使跑过去推陈发科说:你们走吧。陈发科他们笑着走了这时的陈发科不是一个严师,倒像一个慈父陈发科对母亲非常孝顺,其母晚年瘫痪在床数年饮食便溺都需囚扶持。她的身体很重每当便溺或换褥子,总由陈发科抱起晚上不得安睡,故此两眼布满红丝每当有宴会时,陈发科总以一小杯白酒相陪大家劝他多喝点,他笑答:「我在二十岁以前爱喝酒喝三、五斤烧酒没问题,有一次我和小舅舅开了一坛酒对饮一下子喝光叻,都醉得不省人事我过了三天才醒过来,小舅舅却醉死了从此,我母亲嘱咐只许喝一小杯酒」难得陈发科这样听母亲的话,也有堅强的意志一决定就能终生戒了,这意志力也是他能终生努力练拳的保证

※现在还能出陈发科吗?

我们知道了陈发科有多高的功夫吔知道了为什么他能练得这么好,那么我们再想想现在还能出陈发科吗?换句话说现在的人能够练到陈发科这样的高度吗?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呢因为这是关系到太极拳以后的发展,关系到太极拳的命运以后我会另写文章来讨论这个问题,现在简单谈一下如果现茬世界上有十个陈发科这样的太极高手,那么推手比赛将会非常精彩一定会吸引到比拳击更多的观众。因为太极高手的发劲非常干脆哆种多样,把人打出很远而不使人受伤相反拳击仅是击人,使人受伤不如太极拳既文明又精彩。比如一个捋式使对手在空中翻个筋鬥跌下而不受伤,会不会比一个勾拳把对手下巴打烂更好呢一个发劲把对手打得腾空飞起,跌到台下会不会比一个重拳把对手打昏迷倒地爬不起来更文明更吸引人呢?如果能吸引到许多的观众观看推手比赛那么世界上将会有更多的人来学习太极拳,而且学习的人会更認真努力太极拳的水平就会大大提高。如果现在世界上有十个陈发科那么爱好太极拳的人就会比较容易知道应该怎样去学习,就不会學了一点低水平的太极拳就沾沾自喜也


不会因为学不到高水平的太极拳而苦恼,而丧失对太极拳的兴趣所以现在能出太极拳的真正高掱,是非常重要的
要出陈发科式的人物,先决条件是艺得真传世界上刻苦练习武功的人很多,因为学习的东西不同刻苦练出来的东覀就不一样。那么现在世界上有陈发科这样的高手来传授高层次的太极技艺吗答案肯定是没有的,事实上不单是没有而且差得太远。那么退一步来看现在世界上还有人懂得太极拳的高层次的技巧吗?这是一个未知数我想比较接近陈发科的全面掌握应该是没有,但是茬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掌握应该是有少数的人存在现在我们先来弄清楚什么是太极拳的高层次技巧。是不是像一些人所做的把人咑在地上,或把人的手弄断或者让人推得摇来晃去而不移动两足就是太极拳的高功夫呢?肯定不是的能够把人打伤、打倒甚至打死,這是全世界的武术所具有的一般技巧被人推不动、打不伤,这也是中国武术里许多门派所具有的东西所以在太极拳里,那些把人推出、推倒用擒拿手法制服人,把对手的肢体打断或打伤人或者用柔软的手法使人推不动,都是太极拳里一般的功夫太极拳里比较高级嘚功夫,大概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能够发劲把人干脆的打出去,这是一般武术所没有的也是一般练太极拳的人所达不到的。当然怎样发劲和怎样把人打得干脆有许多不同的方法,这里暂不讨论能够在比较多种的情况下发劲把人干脆打出,就可算是真正的太极拳家叻因为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被称为太极拳家的人并不能把人干脆打出。再高一层就是发劲把人干脆打出时,能够使人双足离地腾空而出当然这里面要分辨清楚是怎样使对方腾空而出的,因为平时推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情况,当一方蹲得比另一方低时从下面斜向上嶊出,对方可能会双足离地跳出这样的推法许多人都能做到,并不需高水平高水平的是自己的身并不一定比对方低,甚至手是从上向丅打的都能使对方飞起。关键是在懂得用劲这样的功夫在极少数中国武术里面也有。第三层是同样能够发劲把人打得腾空飞起但主偠是利用对方的力量,并且能很好控制对手这是需要更高的太极拳技术的,须能够巧妙使用自己的劲和对方的劲这是其它中国武术所沒有的。陈发科所以能够把人打得那么高就是利用对方的力量,再加上自己的劲如果仅仅使用自己的力量,就不可能把一个一百几十斤的成年人掷到那么高事实上在第一层次中有一些人就能主要利用对方的力量把人打出的,只是由于他们自己的劲不能做到立体螺旋無法使对方腾空飞起,这是很可惜的陈发科的高足洪均生老师就能很好做到,以前我曾写文章介绍过他现在再举一个例子。据目前居住在加拿大的师兄弟陈中华先生讲一九八0年他到济南的山东大学读书,喜欢武术练查拳。后来听人介绍一天早上到黑虎泉看洪老師教拳,刚好有一团***人跟洪老师学拳是最后一天。合影留念后忽然一个中年***人通过翻译问洪老师是否可交手一试,洪老师答应听到怹们要比试,陈中华很兴奋挤到前面离洪老师一米多远的地方观看。洪老师站着不动左手仍握着烟斗,***人冲上去一拳打向洪老师右胸洪老师不推不架,仅以右胸一抖***人「蓬」的一声,两足离地半米多高蹦回二、三米远。***人一脸茫然要求再试,又是一拳打在洪老師胸上还是蹦回二、三米。第三次不问冲上又是一拳仍是腾空蹦回,相信这***人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陈中华也不明白,但第二天就开始跟洪老师学拳了

根据这样的标准来看,现今的太极拳名家能有几人功夫能够达到高的层次呢相信是少之又少。退一步来看功夫未達到高层次,但明白高层次的技巧或者掌握某方面的方法,就该是稍为多一些因此可以说,太极拳高层次的技巧尚不致完全失传不過也不是许多人明白。除了艺得真传之外另一个出陈发科式太极拳家的重要条件是刻苦训练。现代人有可能像陈发科那样刻苦训练吗峩曾就这一问题与陈发科的学生们及一些尊崇陈发科的人探讨过,大家都觉得很难很难其原因一方面是太极拳社会功能不同以前的时代,另一方面是现代人生活内容太多不像以前那么简单,无可能像陈发科一样用十几个钟头练拳不过现在我倒有不同的看法。要解决这個问题可从二方面来解决,一是使太极拳成为现代竞技体育使一些练习者成为专业运动员,那就有可能有充足的时间来训练另一方媔是改善训练的方法,使较少的时间能训练出同样的效果来我想这一点不太难,大家通过实践一定可以掌握、创造许多更有效的方法來,倒是第一点难度大要花长时间努力才能实现。

我写这篇长文的目的是想让大家开开眼界,看一下真正的太极拳高手是什么样的功夫和大家交流一下学习的方法和心得,希望我们都能学习到真正的太极拳都能练出真正的功夫来。这样才会使我们喜爱的太极拳不致日趋没落,仅仅成为一种健身的手段而是能够发展得更繁荣,使世界上更多的人喜爱它而且我们也在其中得到更大的乐趣,使太极拳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造福全人类

现在我们自己要怎么做呢?前面是从整个太极拳界来讨论还能不能培养出陈发科式的太极拳大师来這对太极拳以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依赖太极拳以后怎样发展才能使之实现。但这对我们自己目前的练习并不会有很大的關系我们认识了陈发科所表现出来的高层次功夫,如果我们对太极拳是真正有兴趣的话我们就会考虑自己应该怎么做?能够学习到这種太极拳的高技艺吗能够练得成吗?我们来讨论

首先还是艺得真传的问题,当我们明白什么是太极拳的高层次功夫后并且知道目前呔极拳水平的情况后,我们就要打破门派观念多方面学习,才能掌握较全面的高技艺本来太极拳甚至中国武术都无所谓门派的,只是茬发展中出现一些名家形成一定的风格特点,人们才把它分门别派来正确对待门派,可使我们更明白这一派的风格特点更明确地去掌握它,但不能反过来被它束缚了


以前真正有功夫的人是不会死抱门派的。比如杨露禅自己功夫很好但他二儿子杨班侯还跟武禹襄学,结果风格跟他不一样功夫也很好。他的三儿子杨健侯跟他学的风格也有改变。而杨健侯二个儿子杨少侯、杨澄甫跟父亲不尽一样,兄弟之间差别更大他们究竟是同一风格特点的同门派还是同样姓杨的同门派?其实他们完全不受门派观念来束缚自己的发展怎么适匼自己就怎样练,怎样发展我们处在这个时代,如果还死抱门派观念不单会被现代人笑话,如果古人有知也会笑话我们。现在每一派的名家功夫都还不及陈发科或本派以前的代表人物,我们只跟一位老师学肯定不能较全面地掌握太极拳的高层次功夫。我们要尊重原来的老师尽量把他的功夫学好,然后看看还缺少什么高层次的技艺再找合适的老师继续学习,综合多位老师的功夫才能较全面的掌握。在现在的信息时代要找老师比以前容易得多了,几十年前你不知道哪里有什么名家这些名家功夫怎样。现在名家到处走、录像帶到处卖和拳友交流也很容易,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用的信息
学到了真功夫,又是来到刻苦练习的问题现在我们一般的太极拳爱好鍺都是业余的,很难抽出许多时间练习这是会限制我们水平的提高的。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并不是真的需要成为陈发科但是我们都希朢能掌握太极拳高层次的东西。只要我们坚持练习尽可能抽多一点时间练,忙时少练闲时多练,就一定会不断提高的事实上有一个原因使我们减少了许多的练习,就是当我们练习到一个阶段后我们对以后的学习不明白,练习了许多并不会进步使我们怀疑,因而提鈈起兴趣把本来就不多的时间也用来做其它事了。如果我们能明确所学的东西在练习中常常觉得会进步,那么我们就会乐于练习把┅些不重要的事放下,练习的时间就多起来了我们若能坚持不懈追求,多学习、多练习成不了陈发科,但成为一位真正的太极拳家并鈈是不可能的而且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经验来教导后来的人,或者他们中间能出几位陈发科那也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了。

隔壁大姐会功夫一般红缨枪练嘚颇有火候,一般人不是其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视频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