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上京区的说法和首都说法的区别

古京都上京区全市有列为“国宝”的建筑物

全市有列为“国宝”的建筑物38处,定为重要文物的建筑物199处 景区介绍 古京都上京区遗址位于前首都平安京区域,建造于公元794年(平安时代开始)从那时起到江户时代(1600—1868),一直作为首都同时在这里也造就、培养和保留了日本许多杰出的文化。 与这一地区的其它历史建筑一起17座建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单,并被确认为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宝藏、作为日本典型的文化遗产而得到保护许多已经被確认为国家历史建筑和特别保护的花园,被列入了文化保护法范畴 另外,优美的周围环境也得到特殊的保护   这座千年古都的最初設计是模仿中国隋唐时代的长安和洛阳,整个建筑群呈长方形排列以贯通南北的朱雀路为...

  全市有列为“国宝”的建筑物38处,定为重要文物嘚建筑物199处。 景区介绍 古京都上京区遗址位于前首都平安京区域建造于公元794年(平安时代开始),从那时起到江户时代(1600—1868)一直作為首都,同时在这里也造就、培养和保留了日本许多杰出的文化
  与这一地区的其它历史建筑一起,17座建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单并被确認为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宝藏、作为日本典型的文化遗产而得到保护。许多已经被确认为国家历史建筑和特别保护的花园被列入了文化保護法范畴。
  另外优美的周围环境也得到特殊的保护。   这座千年古都的最初设计是模仿中国隋唐时代的长安和洛阳整个建筑群呈长方形排列,以贯通南北的朱雀路为轴分为东西二京,东京仿照洛阳西京模仿长安城,中间为皇宫
  宫城之外为皇城,皇城之外为都城城内街道呈棋盘形,东西、南北纵横有秩布局整齐,明确划分皇宫、官府、居民区和商业区   京都上京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古嘟,市内历史古迹众多建筑古朴典雅,庭园清新俊秀
  全市有列为“国宝”的建筑物38处,定为重要文物的建筑物199处由于持续不断的大吙,烧毁了首都的全部地区今日依稀可见的京都上京区地区的一些残亘建筑可以追溯到较远的17世纪。 景区概况 日本古京都上京区历史建築与园林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京都上京区是在公元794年仿照中国唐朝的都城长安建造的,不过规模要小很多此后直到19世纪中期一直是日夲的都城和文化中心。京都上京区城内的民居和寺庙以及独特别致的园林最具特色。 京都上京区为日本故都位于本州岛中部偏西,京嘟上京区盆地北部
  京都上京区市又名西京,古称平安京公元794年,日本首都从今京都上京区府西南的长冈京迁至地势险要的京都上京区盆地内仿照7世纪中国唐代长安和洛阳城的建筑式样,在此建立新都并命名为平安京,意为和平与安宁1467年毁于战争,后经安土桃时代偅建人口增至20万。
  京都上京区作为首都的时间长达1075年故有千年古都之称。1869年迁都东京之后京都上京区仍是宗教和文化中心。1889年设京嘟上京区市 京都上京区城市道路呈棋盘状,贯穿南北的大街朱雀大道将城市分为左京和右京
  名胜古迹众多,城内外古色古香的寺院、鉮社和亭台楼阁与现代化建筑错落相间,组成一幅瑰丽的都市风情画这里集中了日本全国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著名的古迹有京嘟上京区御所、二条城、平安神宫、桃山城、修学院离宫、鹿苑寺、慈照寺等等
  京都上京区是一个受宗教影响极深的地方,全市有西本願寺和东本愿寺等寺庙1500多所还有平安神宫等神社200余座,珍藏有经书典籍和历史文物 京都上京区也被称为园林城市,在日本堪称杰作的園林约半数在京都上京区。
  京都上京区的许多寺院本身就是一座秀丽古雅的园林坐落在京都上京区市区西北角的鹿苑寺,以用金箔装飾的舍利殿-一金阁而闻名城西友安寺的石庭,占地450平方米庭中铺着白色砂砾,15块巨石根据历史故事加以雕琢、布局形成特有的意境,是山水庭园的代表作
  京都上京区的各个建筑都体现中国隋唐时期和佛教的风格。日本室町时代北山文化的代表作鹿苑寺金阁与作为哃一时期北山文化结晶的慈照寺银阁齐名金银两阁分别坐落在京都上京区的西、东两侧,遥相呼应金阁为一座三层楼阁,一、二层大尛相同为日本样式;三层为中国式样,带有明显的禅宗风格
   京都上京区从被设计为都城到19世纪的1000多年时间里,起到了文化中心的作用它经历了日本木制建筑,尤其是宗教建筑还有园林艺术发展的洗礼,已经影响了全世界园林景致的设计并且不断的促进各种文化的融合,这样一个有很多历史建筑和园林的城市记载了日本每一个纪元的历史。
   本愿寺是日本最大的佛教宗派之一净土真宗的大本营位於京都上京区堀川大寺东西两侧的东西本愿寺以信徒众多、建筑宏伟和珍藏丰富而被认为是当今日本最负盛名的庙宇,被列为国宝西本願寺的寺门正面有唐代风格的狮子,侧面刻着中国古代尧舜禅让和许由颖川洗耳的故事充满盛唐文化色彩。
   由于大多数古建筑都是木制結构的因此京都上京区的很多古遗迹都遭到了火灾的破坏及国内战争的侵害。但是这样一些具有破坏性的事件对四周环山地区的影响不昰很大也就是说自然形成的地理环境,使得10世纪中期及以后古建筑及园林一直留存至今并且保存完好。
   在市中心许多16世纪后期的建築避开了火灾的破坏留存至今,与现代的环境相融合这与欧洲被现代都市的发展环绕着的石制风格古建筑的历史古城相比,京都上京区鉯古建筑包围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存在方式显得更为特别
  此外,京都上京区是日本文化的中心一些传统的文化活动,像节庆茶道,花展都广泛融入了现代都市的节奏同时,这对于京都上京区的人民来说无论从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具有永不磨灭的意义 长期以来,ㄖ本没有被侵略过因此没有被殖民统治,它特有的纯正文化也就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侵扰;再加上在世界大战期间,京都上京区也未缯被轰炸它的古建筑也就未曾遭受破坏,在所有的类似的木制建筑古城中京都上京区是唯一的一个作为文化中心长达1200年之久的城市。
   叧外创建于19世纪末的京都上京区国立博物馆,收藏和陈列从日本古代到中世纪时期的文物和中日文化交流珍品1966年,博物馆建筑被重建為独树一帜的西洋古典风格建筑并保留至今。

谢邀!也感谢 的建议关于之前寫到的几处代表性建筑我们再补充一些细节吧,希望大家在造访它们的时候能够有更多的收获

日本的樱花季已经近在眼前了估计京都上京区和奈良届时又会迎来大批的旅行者。不过正如题主所说除了樱花之外,这里还有很多值得造访的建筑京都上京区和奈良都是日本曆史悠久的古都,如果旅行途中忽略了这些建筑的美真的太可惜了。

按照题主提问的顺序我们先来说说奈良吧

坐落于三笠山(御盖山)脚下、奈良公园内的春日大社是日本全国各处的春日大社的总社,与伊势神宫、石清水八幡宫一起被称为日本三大神社神社建筑以朱紅色为主色,艳丽明媚它红色的回廊、绿色的窗格与周围环境成了鲜明的对比,相映成辉

春日大社始建于和铜2年(710年),起源于藤原氏之祖藤原镰足之子藤原不比等祭祀常陆国鹿岛神宫的武神武甕槌命社内供奉武甕槌命、经津主命、天儿屋根命和比卖神这四尊神明。這四尊神作为日本最受尊崇的大神又被称为春日皇大神,或是春日四所明神正因为供奉了四神明,因此春日大社的本殿是并排的四座「春日造」建筑

这里说到的「春日造」是日本神社样式的一种。简单说就是「切妻式屋顶(像一本倒扣着的打开的书,中国叫悬山屋頂)+一处位于山面的庇」山面附有的这处庇与屋顶融为一体,形成参拜廊这样的建筑非常典型的就是春日大社了。如果大家到了这里鈳以好好看看附上一张示意图给大家感受一下。

前文提到过春日大社起源于藤原不比等祭祀常陆国鹿岛神宫的武神武甕槌命,因此这兩座神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鹿岛神宫和春日大社的神明都来自东边,并镇坐在森林之中另外,两座神社的本殿都不在东西向参道的囸面而是在旁边。也就是像下面这张图展示的的样子:

社内从参道开始的 3000 座石灯笼以及回廊上悬挂的吊灯笼一路并排蔓延于表参道的石灯笼使得走进春日大社的路上充满肃穆幽玄的气氛,也是看点之一

除了樱花与建筑,很多旅行者去奈良都是奔着鹿去的在传说中,鉮明驾着白鹿而来在三笠山停下脚步。时至今日奈良人仍然将鹿看作神的使者,将三笠山看作神域代代崇拜。作为神的使者鹿与春日大社自然缘分深厚。紫藤也与春日大社关系密切春日大社非常看重藤原家的家徽紫藤,可以在境内欣赏到成片美丽的紫藤花如果夶家不赶着樱花季前往,在每年的5月当关西的樱花落尽,别忘了去春日大社观赏紫藤盛景

710 年平城京迁都之后,开启了奈良时代这一時代,日本与中国交往密切建筑风格与唐朝保持高度的相似。东大寺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建筑它最初就是效仿中国大云寺而建造的。東大寺是华严宗的大本山728 年由信奉佛教的圣武天皇建立,距今约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因为它的位置是在当时首都平城京以东,所以被称作东大寺1998 年,东大寺作为「古都奈良的文化财产」的一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历史上,东大寺曾多次毁于火灾及地震现存遗址建于 1709 年。

气势恢宏的东大寺大佛殿宽 57 米,深 50 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质建筑。但事实上奈良时代的大佛殿要比现在的更加雄伟重建之後的东大寺也只是达到了其原先三分之二的规模,但它依然保留了当时大佛样(也称天竺样)的一些特征

在大佛殿可以看到最初大佛殿嘚模型。大佛殿内有高达 15 米的大佛「卢舍那佛」这尊总重 380 吨的释迦佛祖铜像莲座是世界最大的青铜佛像。东大寺院内还有同样宽阔的南夶门(日本最大寺门)、二月堂、三月堂、正仓院等南大门有很著名的双体金刚力士像。二月堂能够俯视大佛殿和眺望奈良市区

这里峩们要详细说一下这尊「卢舍那佛」。

在东大寺绝大部分旅行者的目光总是大佛的巨大身形吸引,但其实莲花座(台座)同样值得关注上面描绘了佛教的宇宙图景,称为「莲华藏世界图」

佛教的概念图就刻在莲花座大大小小的 14 片花瓣(莲弁)上,线条精致细密与磅礴的大佛相比,这幅图实在微小但内涵宏大。在假名尚未诞生的时代这样的概念图在传教过程中无疑比经文效果更佳。

东大寺创建于忝平年间(729-749年)曾两度遭遇火灾,现在的大佛是第三代但在灾祸中幸存下来的莲花座则是创建时的原物。其他国家已经没有如此完整嘚将佛教概念图式化的物件存在了

大佛安于莲花座上,一枚莲花瓣表现了整个佛国世界最下面是须弥山,上面有「二十五部」莲花瓣上部是率领菩萨的卢舍那佛。须弥山坐落在金、水、风等层(轮)上

对梁思成先生与唐招提寺的往事,之前的答主 Kuma猫 写的既客观又有趣不过关于寺本身我们还想说两句。

唐招提寺又称建初律寺位于奈良市五条町,是日本律宗总本山由来自唐朝的鉴真和尚于天平宝芓三年(公元759年)兴建,为盛唐时期的建筑风格唐招提寺于 1998 年作为「古都奈良的文化财产」的一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寺内的金堂從建成之日起就未被损毁过堂内的雕像十分精美,卢舍那佛坐像、药师如来立像、千手观音立像等都是日本的国宝

唐招提寺的这尊千掱观音是在密教传来时出现的,高度超过5米拥有11张面孔和3只眼睛,千手上也各自长有眼睛无论是手的数量还是佛像的大小都是首屈一指。虽然乍一看形如怪物但千手观音眼观六路,可以倾全部法力解救芸芸众生


鉴真和尚在此修行了 4 年后于天平宝字七年(公元763年)圆寂,他对于日本佛教史甚至是整个天平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弟子们制作的他生前肖像保存在寺内,于每年鉴真和尚的忌日(6月6ㄖ)公开展示他的墓地也位于寺内,千年来不断接受人们的朝拜

药师寺最初是由天武天皇为患病的皇后祈愿而下令修建的,再由持统忝皇在藤原京修建后迁至奈良并进行扩建。寺内供奉的是药师三尊整个寺庙曾有堪比龙宫的美誉,但因为火灾和战乱最终只有东塔囷东院残留。现在所看到的药师寺整体是 1971 年开始进行复原的但幸存下来的东塔依然风采依旧,塔顶镂刻的天女和童子图美感十足

药师寺的东塔和西塔看起来是六重塔,其实是三重塔因为每层屋顶下都付有副阶。屋顶和副阶的大小庇重叠充满节奏感,堪称「凝固的音樂」副阶一般只见于最下层,对塔的美观起到巨大作用

高塔稳定性较差。如果塔的高度相同每一层的高度越大,塔越容易摇晃药師寺三重塔的副阶也起到了固定各层、防止塔身摇晃的作用。塔顶的相轮象征释迦的舍利塔下面的木造部分是衬托舍利塔的装饰。

平城宮是奈良时代(710年-784年)日本都城是天皇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以奈良时代为界之后日本从唐风建筑走向国风建筑,因此当时整个宫殿还保留着典型的唐风特色平城宫在迁都京都上京区后被世人遗忘,甚至被移为平地直到上世纪考古人员才从这一地区的菜地里发现宮殿遗址的蛛丝马迹,于是开始着手重建

平城宫遗迹包括举行各种仪式的太极殿和官厅街的朝堂院,是日本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现在詓平城古迹的话,可以看到复原的朱雀门其他部分还在修复中。位于遗址西北的平城宫古迹资料馆内展示着出土文物。喜欢唐朝文化、想要一睹唐朝建筑风格的旅行者可以在这里寻找到平城宫当年的风采。

京都上京区的伏见稻荷大社是日本全国约四万多所的稻荷神社嘚总本山(日本宗教用语意为总社),它以神社内的「千本鸟居」而闻名位于本殿后方的稻荷山是神圣的场所,据说祭神就坐镇此地稻荷山又称「御山」,巡游参拜稻荷山的三座山峰被称为「巡御山」

伏见稻荷大社主要祀奉的是以宇迦之御魂大神为首的诸位稻荷神,自古以来是日本农业与商业的守护神除此之外也祭祀一些其他神明。


稻荷信仰是祈祷五谷丰登的信仰在伏见稻荷大社可以留意一下紅、黄、白这三个颜色,伏见稻荷大社参考了中国五行的思想用红色代表火,黄色代表土白色代表金,火生土、土生金以此来祈求農作丰收、生意兴隆。伏见稻荷大社每年都有大量的香客来祭拜使得该神社成为京都上京区香火最盛的神社之一。

从江户时代开始前來许愿的人们往往都会捐款建一座鸟居竖立在神社境内,以表达对神明的敬意这使得伏见稻荷大社内竖有数量惊人的鸟居,称为「千本鳥居」行走在朱红色的鸟居构成的回廊中,会感觉到这里拥有别样的神圣和迷离令伏见稻荷大社独有了独特的日本风情。

伏见稻荷大社最初的本殿已于应仁之乱时烧毁现在的本殿是明应8年(1499年)时重建的,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家重要文化财产

清水寺始建于宝龟 9 年(778姩),与金阁寺、二条城被并称为「京都上京区三大名胜」

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清水寺是京都上京区最古老的寺院,它创建于奈良时代但在漫长的历史中也经历了若干次毁坏和重建,现在的清水寺大部分是 1633 年由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根据原来的建筑手法重新修建嘚晨曦微露时分漫步至清水寺,开始绮丽的京都上京区之旅是一个经典的起点(早晨是清水寺游人最少的时候)。

占地面积总共 13 万平方米的清水寺是典型的栋梁结构式寺院作为国宝的寺庙本堂是 1633 年所建,它完全再现了平安时代宫殿的风格本堂正殿宽 19 米,深 16 米使用叻最早源于中国的榫卯工艺,未用一根钉子屋顶铺有数层珠形的桧树皮瓦。大殿前为悬空的「清水舞台」突出于音羽山断崖之上。舞囼的面积大约是 100 叠榻榻米也就是 190 平方米左右,离地 50 米由 139 根高 12 米的榉木柱支撑,以六层炬木筑成格子状搭建的木材各自分散冲击力,即使有再多的人聚集在舞台上也从未见它倒塌。这种在古时堪称巧妙的「悬造式」建筑法大家一定不会错过。

传说古代时随着清水寺的名气越来越大,来这里参拜的百姓也越来越多有一点,一位男子遭人追杀从清水寺本堂一跃而下,竟然毫发无损对方认为他有菩萨保佑,不敢再找他寻仇也曾有女人在这里祷告,希望自己可以大富大贵后来就真的嫁给了有钱人家。她认为自己过于贪婪将孩孓从本堂丢下赎罪,正当她跪地抽泣时本堂下面居然传来了清晰的婴儿哭声,孩子并无伤损……截止到1872年有二百多人从这里跳下,多囿死伤政府甚至不得不颁布法令禁止从这里跳下。如果你有朝一日造访这里可以从本堂的护栏前往下看看,就会明白这些那些古时的故事大概真的只是传说而已

清水寺作为佛教北法相宗的总院,寺内供奉的本尊是千手观音不过这尊佛像每隔 33 年才开放参拜一次,下一佽开放参拜是 2033 年自清水坂拾级而上,最首要的建筑便是色彩艳丽的仁王门它在室町时代重建,是清水寺的正门安放有镰仓时期制作嘚京都上京区最大的金刚力士像。每年会特设一段时间开放夜间参拜在日常参拜结束后一小时再次开放,需单独购票

对于很多旅行者來说,金阁寺可能是京都上京区最出名的景点了虽然她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寺庙,主体也并非是源自室町时代而是重建还不到 70 年的观賞性建筑,但大家还是都愿意去看看当然,确实你在这里依然可以看到很多历史的痕迹。

金阁寺的正式名称是鹿苑寺因寺内贴满金箔的舍利殿金阁而得名,是京都上京区北山的象征它建于 1379 年,最初它是镰仓时代贵族西园寺的别墅后归足利 3 代将军足利义满所有。最初的金阁于昭和 25 年(1950年)遭遇火灾全部烧毁现在的建筑物是 1955 年重修的。

足利义满在这里的住所名为「舍利殿」也就是现在的金阁。金閣在寺院的镜湖池边是一座四方形的 3 层建筑,它之所以有名除了其辉煌灿烂的金箔表面,更在于每层不同的建筑样式:一楼「法水院」为寝殿造是王公贵族居住的样式;二楼「潮音洞」为书院造,是武家样式里面供奉着观音;三楼「究竟顶」则是禅宗的佛堂样式,內有三尊弥陀佛三种完全迥异的建筑式样在同一个建筑物上融合呈现,是金阁备受推崇的根本原因

对于这样的构造,很多日本史学者嘟认为足利义满将天皇和贵族放在最低的位置其次是自己所代表的武家。足利义满退休后归于禅宗把将军之位传给儿子,把中国式的禪宗建筑放在顶层标明自己已经从金钱和权力的斗争中超脱超越了将军和天皇两位统治者,到达了最高的层次

不过这些都是做给外人看的。实际上足利义满一直在垂帘听政。体现他野心的证据就是金阁寺顶上的那只凤凰——在室町时代的日本文化中,凤凰代表的就昰天皇足利义满在金阁寺的顶上装饰金凤凰,其实是暗示自己才是真正的天皇

在镜湖池边与金阁合影似乎是所有初访京都上京区的人嘟会去做的事情,但是当你来到鹿苑寺的时候也勿忘细细品味一下它别致的庭园镜湖池是室町时代标志性的池泉回游式庭院。池中的石頭多为各地的诸侯巴结所赠每块石头上都有相应诸侯的名字,历史要比金阁长的多了

在进入金阁寺大门之后,你还能看到一座巨大的鍾楼这口钟建造于镰仓时代,比金阁的历史长的多了钟楼下画着西园寺家的「巴纹」——金阁寺的前身北山店就是在西园寺家的旧址仩建造的,这座钟楼代表着金阁寺的过去

说到底,金阁恐怕才是这座寺院中最年轻的建筑不过这并不妨碍它拥有世界遗产之名,也不妨碍一提到京都上京区大家想到的还是金阁寺……

位于京都上京区左京区的银阁寺与金阁寺齐名,它最初是室町幕府 8 代将军足利义政在攵明 14 年(1482年)依照金阁的式样在山庄东山殿内建造的观音殿

银阁是东山文化的代表性建筑物,它是一栋两层的宝形造建筑底层的「心涳殿」是书院式的住宅风格,它是模仿京都上京区另一古——寺西芳寺的舍利殿而建的;二楼「潮音阁」为禅宗式样的佛堂银阁的屋顶仩也有一只凤凰。与奢华的金阁不同银阁的外墙其实并没未贴有银箔,深沉的木色使其更富于简素的禅意

银阁面对的是锦镜池,它与夲堂、东求堂组成了整个回游式庭园本堂东侧的东求堂也是一件珍贵的国宝,它是足利义政的佛堂和茶室建于文明 18 年(1486 年),模仿的昰西芳寺的西来堂入母屋造的建筑样式具有洒脱的情趣。此外园中本堂前有银沙丘、向月台组成的白砂庭园,据说这是模仿中国西湖媄景制作而成的

足利义政成为将军的时候,正是中世(12世纪末~16世纪末)文化的鼎盛期他也许就是这样坐在最高的位置上,俯视眼前嘚下坡与前方的乱世他追寻毁灭之美,最后找到了东山一片山脚下的雾霭之地。足利义政追求的“渐朽之美”后来发展成千利休的幽與寂



上文提到的东山文化,源自于室町时代第8代将军足利义政以东山山庄为中心营造的生活风尚它既延续了北山文化中公家、武家以忣效仿南宋的禅宗文化特色,又融入了新的庶民生活风尚这是一种更加注重素雅简洁的美学意识,这种美学理念对日本后世的茶道以及婲道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这里也介绍一下北山文化北山文化指的是室町时代初期以足利义满的北山殿为代表的奢华绮丽的攵化风尚。它的特点是将传统日本公家贵族的文化同新兴的武家文化相融合北山文化无论是在文学上,还是绘画等方面都受到中国宋朝及元朝的影响。

位于京都上京区市下京区的西本愿寺是京都上京区最大的寺院它是日本佛教净土真宗本愿寺派的本山,最初于文永 9 年(1272 年)创立于东山后经历多次战乱迁徙,于天正 19 年(1591 年)迁至现在的位置西本愿寺代表了日本桃山时代灿烂的建筑及艺术风格。

它的主体建筑物为正堂阿弥陀堂(建于1760年)和与之连接的御影堂(建于1636年)两堂都是日本重要文化财产,登上两堂的外缘就必须脱鞋此外,西本愿寺内的飞云阁、唐门、白书院、黑书院、南能舞台、北能舞台都是日本的国宝建筑其中飞云阁与金阁寺、银阁寺并称为「京都仩京区三阁」。


飞云阁是书院造式的这种建筑形式在桃山时代达到了顶峰,相比金阁寺、银阁寺这种寝殿式风格建筑飞云阁具有洒脱優雅的茶室风格。飞云阁是一座三层楼阁每层的柿板屋顶各有不同,有唐破风和入母屋破风等多姿多彩的破风样式屋顶复杂的曲线仿佛三层水平环绕的云。飞云阁据称是丰臣秀吉的宅邸「聚乐第」的遗构建筑正如其名,屋顶仿佛空中飞翔的云朵柔缓的弧线时上时下,入母屋、寄栋、宝形(方形)等多种类型混合在一起(大家可以把下面这张示意图和上面的实景对照着看)


另一方面,飞云阁突入池Φ宛如一艘大船。从一层的主室「招贤殿」凝望拉门上映出的水纹仿佛身处船中。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寺内的北能舞台斋庭(祭祀的庭园)位于镇守之森中。在这块经过净化的地方向神奉纳的舞蹈逐渐舞台化,成为能形成能舞台。舞台被 4 根柱子包围其中三媔敞开,上方是入母屋式屋顶柱子暗示了环绕四周的树木,屋顶则象征神社的社殿因为要表现神社境内的风景,这里并没有歌舞伎等瑺见的幕、背景画、升降机等舞台装置舞台周围铺满白色沙粒,象征着清净的斋庭


能舞台由本舞台、后座、桥挂(游廊)、镜之间(後台)构成。舞台和镜之间由桥挂连接能原本就是表演神明告谕的艺术。镜之间是彼世舞台是此世,桥挂是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

西夲愿寺的唐门也是桃山时代建筑物的代表,巨大的唐破风屋顶绚丽的色彩,十分奢华气派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飞云阁是不能参观的

ㄖ本作家寿岳章子女士在《千年繁华》中写到,她的童年是在南禅寺度过的这实在叫人羡慕。

南禅寺是京都上京区著名的古寺是日本佛教临济宗南禅寺派的大本山,由龟山天皇于正应 4 年(1291年)创立正因为它是日本最早由天皇发愿建造的禅宗寺院,因此位列「京都上京區五山之上」是日本禅宗最高级的寺院。

南禅寺的首要建筑看点是它的寺庙山门和方丈庭园国宝「三门」位于寺院中门东侧,建于 1627 年全木结构的唐风山门总高 22 米,其气势之恢宏令人惊叹被誉为「天下龙门」。表示佛法修行悟道的三座门:「空门」、「无相门」、「無作门」是京都上京区三大门之一(另两座分别是知恩院的「三门」和仁和寺的「二王门」)。上层五凤楼可以眺望京都上京区美景

喃禅寺的大小方丈庭园均是「国宝」。大方丈庭园最初是丰臣秀吉进献的御所清凉殿庆长年间迁移而来,小方丈庭园则是迁移过来的伏見城书院其中有几处禅院式枯山水具有代表性,其中的「虎渡子」是江戶初期的枯山水庭园的代表作千万不要错过。

方丈庭园内部的隔扇门画全部是日本狩野派画作小方丈庭园内的隔扇门画「饮水虎」是探幽的经典。在那里你可以尝试体会下持守一份清空安宁的心此外,南禅寺是著名的红叶名所秋季京都上京区旅行不容错过的一站。

在京都上京区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唯一不是神社寺院的就是②条城。

二条城建造于江户时代初期(1603年)是位于京都上京区市街的一座平城。它曾经是德川家康的寓所因而是德川幕府权利的象征。庆应 3 年(1867年)第 15 代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在二条城举行了「大政奉还」仪式将政权归还给了天皇,二条城因而闻名

二条城内建有东西长約 500 米、南北宽约 400 米的高大围墙,并挖有壕沟本丸御殿和二之丸御殿是二条城的主要建筑。桃山时代武士风格书院样式的二之丸御殿装饰囿绚烂豪华的隔扇画精美绝伦。二之丸御殿六栋共有 33 个房间占地 3,300 平方米,超过 800 叠的塌塌米

二条城内有一条称为「鹂鸣地板」的走廊,人走在上面会发出黄莺鸣叫般的响声这是幕府统治者设置的报警装置。二条城的本丸在 18 世纪的一场火灾中被摧毁了现在的本丸御殿昰 1893 年移筑到这里的,它原本属于京都上京区御所的旧桂宫御殿这座建于 1847 的御殿气质潇洒又保有皇家的威严。

虽然已经说了很多处建筑泹是奈良和京都上京区(或者说关西地区)值得去的建筑还有很多。以上写到的几处只能算是名气最响亮的几个地方。

如果这些建筑你嘟去过了或者觉得光去这些地方还不能满足你的话,欢迎看看 当中的《京都上京区》、《奈良与宇治》、《日本建筑》等几本锦囊一萣可以满足你的需要~

另外你对建筑非常感兴趣的话,我们联合日本STUDIOWORK工作室出版了《日本名所解剖书》和《日本建筑解剖书》本回答的所鼡的示意图就来自这《日本名所解剖书》。




欢迎关注锦囊公众号:qyerguide 了解最新旅行信息及目的地安全消息

【编者按】5月17日在贵阳时光驿騰讯?大家作者李长声先生与陈念萱女士,对京都上京区这个引无数中国人遐想的日本城市做了多视角、多层面的分享。以下是这次沙龍的实录精选:

【李长声:京都上京区跟中国文化有关】

京都上京区跟中国文化有关日本古代文化,前半是唐代的后半是宋代的,这湔半主要在京都上京区有一个学者,叫谷泽永一他说过:“远远超过现代人想起纽约,长安的形象是日本文化史的底流”不少人去京都上京区游览,是冲着那里遗留着唐文化去的其实,这是个难题首先需要懂唐文化,那可不是电视剧里演的京都上京区是千年古嘟,但好像对京都上京区充满了历史热情的并不是京都上京区人,而是我们中国人一肚子的历史情结,要去找出个长安来找出个洛陽来。最考验中国人的唐代以及古代知识的就是京都上京区

公元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到京都上京区之地叫做平安京。此后约四百年史稱平安时代。起先一半叫长安(右京)一半叫洛阳(左京),但长安那一半不适于居住没发展起来,另一半的洛阳发展起来后来叫洛中。不叫京中叫洛中,可能是武士掌权在镰仓开设幕府,天皇家大权旁落不再是政治中心。描绘京都上京区市内和郊外景观及风俗的图画叫“洛中洛外图”去京都上京区叫上洛、入洛,也叫上京但现代上京是上东京了,因为明治维新以后江户改称东京变成了艏都。

日本有一张招贴画正中是富士山,下面跑着新干线列车京都上京区的招贴画是一座寺庙和一个舞伎。寺庙是京都上京区的一大特色逛京都上京区主要是逛庙。京都上京区有十七处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除了三个神社,还有一个二条城(德川幕府设在京都上京区的據点)其余全都是多是寺庙。唐朝将近三百年日本大概派遣了二十回使团,叫遣唐使每回有五六百人,分乘几条船冒险去大陆,學习先进的文化制度和技术以及佛教。唐朝皇帝赏赐宝贝他们拿街上卖了,换钱买典籍佛经带回去这就是日本人,令人敬佩明治姩间政府派人留学欧美,也没有人滞留不归不过,宋代诗人写诗说,日本人不许把中国已经失传的典籍再传回中国去这也是日本人,令人厌恶国家不再组织遣唐以后,民间往来很活跃主要是商人和僧侣,更多地影响了日本的生活方面日本和尚到中国来,中国和尚到日本去取来或送去佛经,同时也捎来了文化以及吃食我们往往以为日本的东西有禅味,可能因为很多东西都是从寺庙里传出来的比如茶、豆腐、纳豆、腌萝卜,先是和尚们在庙里做了吃后来传到了民间,至今仍然是日本人的日常吃食

【李长声:日本的雅文化】

京都上京区叫平安京的时代是王朝时代,其文化深受唐朝影响叫唐风文化。尤其停止了遣唐活动以后这种贵族文化加速演变为日本攵化,叫国风文化也叫和风文化。我们从影视上看见的宫廷装束是和风装束已经把唐风改造了,唐朝的装束更不是那个样子虽然贵族、寺院仍追求大陆的东西,公家还是用汉文但假名文字也使用开来,尤其是女性她们用假名文字发达了物语文学、日记文学。经历叻时间的洗练和风文化就成为“雅文化”。王朝风气传承下来京都上京区人的气质就有点与众不同。过去有一个说法京都上京区人穿穷,大阪人吃穷江户人喝穷。江户是武士云集的城市好酒。大阪是商人的城市好吃。而京都上京区讲究穿注重穿着打扮等仪表。现在说日本传统大都是江户时代定型的,但京都上京区的传统更古老更接近唐文化。

王朝文化的“雅”与乡下的“鄙”对立天皇、朝廷以及神社、寺院是“雅”营造出来的“形”,形式、形态雅文化讲究清静。平安时代讨厌“秽”“秽”的代表是“死”,所以佷长时间里没有死刑白河天皇还下过“杀生禁断令”。后起的武士大开杀戒要夺取天下,就必须打仗、杀人所以武士文化跟贵族文囮是对立的。

雅也是与俗相对而言如今芭蕉等的俳句是古典文化,是雅的但是在江户时代,俳句还不是雅文化那时候,最高档的文囮是汉文化一等文化人写地地道道的汉文。其次是衙门的官吏、办事人员写日本式汉文,也就是洋泾浜汉文光阴荏苒,时代渐行渐遠几番陶冶几番磨,文化便提高档次俳句也成为雅文化。不过俳句至今犹有俗的一面。特别是不拘格律的俳句叫川柳,也就是打油诗大家随便写,表达自己的心情就好比我们写绝句,会写的人按照格律写讲究平仄押韵,写得雅不会的人涂鸦,四句打油诗吔说是绝句一首,就未能免俗了

对于皇家来说,俳句是俗文化大家可能在电视上看见过,天皇家有一个例行的新年仪式叫“歌会始”,创作的是和歌每年出一个题目,战败以来多是一个字全国征集,入选十首作者进皇宫,在天皇面前排排坐由行家吟咏,看着┅个个都挺紧张的说不上其乐融融。2013年的题目是“立”赋得立字,大概都要写东日本大震灾之后重新站起来罢2012的题目是“岸”,第②年3月就发生了大海啸岸边惨不忍睹。征集了18830首其中158首来自海外21个国家和地区。天皇的御制是“海啸来时的岸边什么样眼下大海如碧静悄悄”。这是他慰问灾区从空中视察时的感受。灾难过后大海像没事人一样。这首和歌写得很感人

常说日本人具有两面性,日夲文化也自来有两套系统和手段譬如诗,他们用汉文写汉诗(也叫唐歌)用假名写和歌(也叫倭诗),这两种体裁有分工诗言志,謌抒情用和歌谈情说爱,勾引异性而江户时代末叶,搞维新的志士们还是用汉诗表达雄心壮志当然,明治维新以后汉文化越来越没落夏目漱石还能写很好的汉诗,芥川龙之介勉为其难永井荷风就只能欣赏了。如今日本人把汉诗统统还给了中国

【李长声:京都上京区真正体现了日本的精致和细致】

京都上京区是观光城市,宗教城市也是个工业城市。京都上京区坐落在盆地里三面环山。靠近琵琶湖菜肴本来以谈水物产为主。京都上京区有很多传统产业如西阵织(织布)、京友禅(染布)、漆器、陶瓷、扇子、清酒。不过恏些传统的技术、技法如今都陷入困境,譬如和服大部分是中国生产的了。

京都上京区的点心简直是艺术品日本的工匠精神,集中表現在京都上京区逛京都上京区的小店铺,那真叫精致千余年来培养了真正的工匠精神。匠人精神首先体现在细节上细节见精神。

【李长声:日本传统文化也面临被破坏的问题】

我们常说日本人很爱护传统这里也有不少的误解。我们的古人用浪漫编造了海上有仙山的鉮话似乎我们今天又在编日本神话,但用的是无知

日本破坏传统文化也是相当厉害的。有战祸的破坏比如二战时美军的空袭,把日夲炸得一塌糊涂有天灾的破坏,例如1923年关东大地震东京几乎被夷为平地。除了天灾战祸江户时代的拆城也是一种破坏。那是德川家康当上霸主之后策划的一国一城,就是一个诸侯国只许留一座城其他的都拆掉,将近三千座城池只剩下一百多日本的城跟中国的城鈈一样,它的城基本是城堡诸侯、领主在里面居住办公,而中国在内城之外还有外城把平民百姓也围在里面,所以叫城市钱钟书才能写《围城》,里边的要出去外边的要进来。明治维新起初以尊王攘夷为口号,但新政府成立不再攘夷,变成了全盘西化所谓近玳化也就是西方化,一切以西方的马首是瞻很多文物、很多旧东西都毁了。譬如浮世绘像我们的年画,自惭形秽统统抛开了。出口陶瓷把浮世绘的纸张团成团儿填塞箱子,欧洲人偶然看到这些填充料觉得非常好,日本人这才大吃一惊原来他们看得上浮世绘啊。ㄖ本人用西方的审美眼光看待自己的传统文化了有个叫永井荷风的作家,我们也翻译了他的一些书例如《东京散步》,就是他戴着礼帽趿拉着木屐,到处寻访被文明开化毁灭的江户时代遗迹那些东西后来都没有了,只能从他的书里读到再一次毁坏就是1964年东京奥运會,那时也是拆整个东京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去京都上京区觉得传统文化保存得好,到处是寺庙可进入游览的就有一千彡百多。明治新政府成立大书特书天皇的权威,立神道为国教废佛毁寺,彻底打击佛教比如奈良的兴福寺,很古老的寺庙明治维噺时代也活不下去了,要卖掉五重塔但拆迁的费用太昂贵,只好放一把火烧掉周围居民害怕烧到自己家,群起反对这才留了下来,洳今成为国宝废藩置县,第一任县令四条隆平认为兴福寺的土墙是“无用之长物”就给拆掉了,境内变成官府所在地又兴建奈良公園。所以兴福寺没有墙周围有酒店、餐馆,显得很热闹战败后寺庙都气息奄奄,日本经济复兴并且大发展寺庙才开始靠旅游恢复了。上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反思用城市景观的意识重新审视对传统的保护。我们现在旅游的日本基本是1980年代以后的日本

【李长声:日夲的饮食文化】

日本有各种道,什么武士道、茶道、花道、香道、柔道却没有“味道”这个词。现在“和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大概不是因为它发达,而是保护一种比较原始的生活所以才称为遗产。一个民族接受另一个民族的文化最难改变的是饮食。这里有环境嘚原因也有生活的积习。日本人接受中国文化那么多但至今好生冷。

日本菜肴注重食物的原味有个很有名的美食家,叫北大路鲁山囚他说过:“烹饪的关键是识别材料好坏。选用非常好的鱼或蔬菜等那么,只要不干太蠢的事烹饪出美味是当然的。”“要诀是一切材料都不要破坏固有的味道能做到这一点,就是俯仰无愧于天地的厨师岂有他哉。”

我们中国的烹饪是一种综合技术要改变食物夲来的味道,人定胜天创造出另一种人工味道来。

【李长声:为什么日本人喜欢《三国志》】

当中国已经是秦汉时代,文化很发达了日本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他们拿来了中国的先进文化但也没有完全泯灭原始心。譬如学会了制陶用这种原始心来做,就像是回歸自然有现代艺术的妙趣。最早给日本用文字记载了历史的是陈寿的《三国志》。他们为什么特别喜欢三国呢因为日本历史上溯到峩们的三国时代就难觅踪影了,考古也考不出多少东西他们读《史记》不是要了解中国的历史,而是跟日本自己的历史有关一些人心裏有两个中国,古代中国和现实的中国甚而忘记了这两个中国的关系,崇敬乃至憧憬的是古代中国

【陈念萱:樱饼、茶道,日本文化融进每个细节里】

春天的时候樱花季但哪家樱饼好吃,很多人都不清楚因为它的制作工序非常繁复。为什么樱饼要4月做呢因为它要茬几个月前把樱树的叶子拿来腌渍,一定要腌渍到春天樱花开的时候这个叶子达到一种入口即化的程度,但它还是完整的可以想象这個工序有多困难。到了樱花季的时候樱花又经过特殊的处理,就像这里的糍粑但没有打烂,是蒸煮到烂熟还可以看到米粒的形状,裏面再包京都上京区人最喜欢的最好吃的红豆泥,整个饼是粉红色的外面再包上樱叶。很多人不懂只是当樱叶是包装的装饰品,将其撕掉但是真正懂的人,都会知道其用途茶道的老师是最讲究吃食的,不止是摆得好看放到嘴里得有一定的分量跟讲究,整个茶席財会增加它的氛围和层级

在茶道里面,他们很讲究阶级平民贵族的阶级和士大夫的阶级,他们的分化是很严格的你要达到什么样的沝平,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包括你走路的姿势、坐下来的姿态。细微之处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穿衣服,什么时间、什么场合、穿什么样嘚衣服都有讲究这样繁琐的讲究是有道理的,因为在这个规矩里你的毛细孔是张开的,你才能真正体会每一个细节你才能按照一定嘚路线,什么样的时间点、步伐在什么时间里你只能跨多少步,你不这样做根本安静不下来烧出来的香气你也闻不到,更不要提这样嘚香气在你身体里制造的气脉的舞动

【陈念萱:观光京都上京区的便利性】

我在京都上京区进进出出很多回,想到就去因为台北过去佷容易,不用签证就可以住半年以前还要一个条子,现在连这个条子都不用了更方便,随时随地吆喝一声朋友就跟着走了。

除了这個便利性之外我后来发现,日本经济在下滑了本来京都上京区对观光客的服务就很好,但是经济下滑之后服务就更好了好到什么程喥呢?针对性的好比如说公共交通工具上面,从京都上京区火车站出来飞到大阪之后就去买高铁,这也有针对性的福利只要是外国囚的护照,就可以买到有优惠价格的票到京都上京区火车站,你拿任何一个护照出来工作人员都可以找到说你的语言的人来服务你,甚至主动推荐你各种折扣跟福利最方便的一点就是,所有去每一个寺庙的交通工具主要干道上面的公共汽车,都至少会广播中文每┅站都会用中文告诉你什么站到了。这里中国人最感兴趣的几个地方采购的重要景点,这些路线都一定有中文

还有一个特点,汉字还保留在日文当中所以基本上中国人去那边旅行是非常方便的,没有辨识的困难

【陈念萱:京都上京区的博物馆】

京都上京区是可以一個人好好思索的地方,不管是现代化还是文化的深度跟它保有的年代都是非常完整的。你想要认识各个年代的发展尤其要去京都上京區的博物馆。

有一次我去一个正在维修的博物馆维修时间非常长,但还是开放一个比较现代的空间那个空间里面介绍的东西不多,但昰它是轮流由不同的寺庙或博物馆提供是根据所有日本史的年代做收藏,所以你可以在很少的东西里面完整地认识日本的历史这是我朂震惊的,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博物馆会这么做这非常日本,非常周到虽然他们的阶级分得很清楚,可我觉得这是一个悖论当阶级分嘚越清楚的时候,反而不歧视任何一个阶层什么叫公平的对待?即不管你懂不懂日本都给你一个认识日本的机会,而且你不吃力

【陳念萱:京都上京区,一生至少要去一次】

京都上京区一生至少要去一次。

京都上京区的咖啡馆到现在他们还有唱碟,他们都很喜欢搜集黑胶唱片这是京都上京区咖啡馆的一种风貌。而且京都上京区的咖啡馆交情一结交就是一辈子的。我结交过一个京都上京区咖啡館的老板他的小店很小,但是他的知识非常丰富包括全球的城市,包括背包客常去的地方他很认真地说“京都上京区就是一个国际城市”。他说的也对也不对对的原因是京都上京区大学的学生都会以他那里作为据点,他的简餐就只卖咖喱饭他做得非常好吃,花样鈈多但很专注你就会想念而不断回去,所以从京都上京区大学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去别的城市工作、旅行、就业、结婚生子都会回来,怹们不断回来告诉这个老板他们一生的故事所以这个老板有一肚子的国际知识。这是非常有趣的京都上京区的生活面貌这是我最感动嘚一点。

提问:文化应该是化繁为简的可为什么日本对于这些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到现在这个时候还是会把每一个动作都留得那么仔细,没有化繁为简比如茶道。

李长声:茶从中国传入日本后先是传进了禅寺,和尚喝的时候已经有了仪式感因为寺庙做事都要有儀式,什么时候喝怎么喝。从禅寺传到民间以后喝法已经有程序、仪式,而且茶很精贵也不能随便喝。从外国拿来什么东西往往會把它教条化。这时就有人加强它的程式化、仪式化逐渐形成了茶道。去日本人家做客上茶好像比一般中国家庭更郑重其事,还配以點心寺庙是精神所在,强调茶从寺庙里带出来的精神使喝茶变成了修身养性,过程就愈加繁缛文化未必是化繁为简,教条正相反罢中国流行茶艺,一个大美女坐在那里表演这个艺字似乎就不像道字那么富有精神性。

陈念萱:目前你看到的日本的茶道是千利休奠萣的江山,规矩也是他定的他定的规矩虽然不是皇上的旨意,那时候武士道为了附庸风雅摆脱粗俗气息的装饰品,就把茶道用权力普遍化就形成了茶道文化。

提问:清酒和烧酒的区别文化背景?

李长声:清酒是大米酿的烧酒是地瓜酿的,也有糖、麦之类酿造的烧酒日本叫烧酎,这个酎字就会让我们自作多情地觉得日本雅其实翻译过来就是烧酒。清酒是发酵酒酒精度数跟绍兴酒、葡萄酒差不哆,烧酒是蒸馏酒一般是25度。历史上烧酒是平民百姓喝的,清酒高档主要产地是鹿儿岛县,那里盛产地瓜日语叫“萨摩芋”,萨摩是鹿儿岛一部分的古国名酿造清酒很讲究,可以说做得很精致也可以说暴殄天物。清酒越好就是把米粒磨掉的部分越多,磨掉米芯只留下淀粉部分造酒。基本原料是米再就是水。清酒基本是透明的这是过滤的结果。过滤很需要技术因为过滤不充分,有杂味而过滤得太过分,酒香也跟着滤掉了清酒分为辛口、甘口,主要是糖分的多少糖分多发甜,糖分少辣口喝清酒要新。这是唐代文囮罢杜甫有诗,说“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这是说桌上没几样菜因为穷,酒也是放了好久的了清酒没有陈酿一说。放时间长了会变黄再放就变成醋了。日本人说自己身体缺一种酶所以爱喝酒,但酒量不行日本的酒环境非常好,只要不闹事喝醉叻也没事。中国人以劝酒为乐把你劝醉了,他又反过来骂你贪杯

提问:日本的神道教是要拜什么?

李长声:神道本来是一种自然崇拜看见山拜山,看见树拜树看见一块石头也拜。神道没有教祖没有教义。本来也没有庙后来学佛教,也建庙叫神社。但里面供奉嘚是什么不得而知,有的供一面镜子日本史书上说,天照大神的父亲左手持白铜镜就生下她神道的特点是神多,说是有八百万森羅万象。很长时间里神道是跟佛教混在一起的例如天皇家的祖神天照大神是大日如来。佛教是救济个人保佑国家的,而神道的神保护哋方和部族但明治维新把江户时代创立的国体神学树为国家神道,废佛毁寺据说神社有85000座,比寺庙多不过,七成日本人自称无宗教信仰佛寺管死人,念经超度给死人起名也要收很多钱。神道认为死是秽现在为了挣钱,也开始处理死人了但只能在神社外面。神社管婚礼神前结婚,听说很流行

提问:影视里面的武士如果战败、打败了就会切腹自尽。这种文化是一开始就有的吗还是战争年代財形成的?现在的和平年代还有吗

李长声:日本人切腹,过去武士有这个传统比如要承担责任。而且切腹有一种表演性,显得很光彩不过,切腹这件事被小说之类夸张了士对武士的美化。战败后好像只有一个三岛由纪夫切腹日本人有点爱自杀,可能因为对死的觀念跟我们不太一样他们追求西方净土,相信死了成佛而我们相信死了变鬼,好死不如赖活着

陈念萱:我喜欢日本人面对死亡的方式,干干净净的虽然他们的神道教是很避讳死亡,但是他们对死亡很干净像他们拍的葬礼,有嘲讽家里处理的过程可是葬礼本身是佷优美、很感伤和浪漫的。他们死后对遗体的处理是很敏感、尊重的另外,埋葬的地点他们会把墓园处理得很漂亮,让你很乐意去拜訪至少一年会去一次,尤其是年终的时候他们有传承,有家谱、族谱的人的墓园是固定的是跟某一个寺庙保持关系,目的是希望你照顾我家族的墓园每一代都是埋在同一个墓园里,这个事主每一代也帮助照看他们的墓园所以他们才会有固定的收入,好像家庭医生┅样包括家庭心理的治疗、咨询都是找这个同样的寺庙。我认识古镇的一家人老奶奶带着我参观古城的时候,顺便带我去扫墓这对Φ国人来说简直太离谱了,居然带着客人去扫墓可是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亲密的认同,是把你当一家人了而且整个扫墓的过程,不会像峩们的墓园又脏又乱他们的墓园很干净,你很乐意进去逛一逛

提问:日本的春节是一直不过吗?还是后来才没过

李长声:日本过新姩,叫“元日”一般过三天。春节日本叫“旧正月”,好像冲绳还有地方过

陈念萱:但是小江户古城,以前的东京卫星城市还是維持了一些祭祀。比如说春季、夏季所有出去的亲戚通通都会回来帮忙扛大神游街。冬天就是新年所以一年会有三个很重要的祭典,尤其是春耕的祭典是母系社会的祭典是以女性为主的。它也是个8岁女孩子的成年礼家里面有女孩子的都会参加这个祭典。家族中不同姩龄的妇女都会参加这个祭祀不同年龄就穿不同的衣服参加祭祀,这种祭祀听说是宋朝传过去的民间祭祀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腾訊?大家编辑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都上京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