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的讲课的PPT

当前位置: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说课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方勇安徽工业大学思政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内容 课程目标 课程资源 课程内容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改革思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据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和2005年《中共中央 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 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 5号),《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所有全 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 一。2006年开始设置。 二、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学时:32学分: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课程目标:“两个了解”“三个选择”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规定,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 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使学 生正确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 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进一步增强学生在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 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具体目标与要求 第一,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 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 难。了解近代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项历史任 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 代化建设开辟道路。也就是说,要认识革命的必要 性、正义性和进步性;自觉地继承近代以来中国人 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民 族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 感。 具体目标与要求第二,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 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 和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阶级、民族资产 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政治代表的政治方案,懂得旧民 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 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增 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 性。 具体目标与要求第三,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 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 的历史必然性;联系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现代化 建设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 成就,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进一步树 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 展中国的明确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信心。 具体目标与要求第四,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 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提 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 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四:课程在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课程资源一、师资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教师为主,机关 兼职教师为辅。 专职教师职称结构:教授、副教授、讲师 专职教师学历层次:博士、硕士、本科 二、教学场地与仪器设备多媒体教室:电脑、投影仪、音响 三、教材与课件 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由马克思主 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近现代史纲 要》教材编写课题组统一编写,高等教育 出版社出版。 另编写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参考 书》课件:教师自制 四、网络资源 1、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网址:http://www.jingpinke.com/ 设有资讯中心、课程中心、资源中心、教材中心、 资源联盟、课程申报等栏目。可查看、上传、下载思想 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件、教案与教学 视频。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是在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本 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背景下,在国家精品课程 集成项目建设的要求下,面向全国高校广大教师和学生 提供国家级优质教学资源应用的服务机构。 2、中国大学生在线“我的课堂” 网址:http://www.univs.cn/ http://4a.hep.com.cn/ 本网站为教育部主办,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 络学习平台,可进行答疑、完成作业及师生交流等 学习活动。有效学习时间50小时。 3、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网址: http://www.enetedu.com/ 面向教师提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网络培训。 4、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网址:http://cpc.people.com.cn/新闻聚焦、理论纵横、党史资料 课程内容一、课程内容模块分配本课程先修课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适宜大学 一年级开设。这样安排,符合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规律和学生认 知规律,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为进一步学习中国化马 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做知识背景的准备。本课程内容模块及课时分配如下:课堂理论教学 讲授 20 纪录片 6 复习考核 2社会实践 教学总学时432 二、课堂讲授:序号 1 2 3 4 课 程 内 容 第一章 反对外国的侵略斗争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上编(1840 -1919) 学时 2 2 2 2 中编(1919 -1949) 2 2 2 下编(1949 -) 2 2 2 2056 7 8 9 10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总计学时 上编: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教学内容 第一章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 国的侵略 2、抵御外国侵略的斗争 3、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 难点: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1、使学生了解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的基 本历史过程。2、了解中国人民的反抗与斗争精神。因第二章 1、太平天国起义 2、洋务运动 3、维新运动 第三章 1、孙中山的早期活动 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重点:1、了解洋务运动的起因、洋务派的思想、洋务 运动的影响;2、了解维新变法的主张及其失败原因、 经验教训。 难点:认识洋务派、维新派、顽固派的思想主张与政 治行动的意义,了解中国社会是如何艰难地转变与进 步的。 重点: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失败原因。 难点:1、对辛亥革命的评价;2、民主共和制度难以 落实的原因。3、辛亥革命的失败 上编教学目标: 通过讲述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义和 团起义与辛亥革命的发生及其失败,一方面 使学生自觉地继承爱国主义革命传统,进一 步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使学 生认识到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也就是中国的民族民主 革命必须要由无产阶级来领导。 器物--制度--思想(文化) 中编:翻天覆地的三十年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第四章 重点:1、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2、中国共产党成 1、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2、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中国革 难点:1、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 命的新局面 义。2、如何使学生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 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 重点: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土地革命、 第五章 反“围剿”斗争和长征。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 1、对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 形成。 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难点: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及其性质和意义。 2、长征精神及历史意义。 重点:使学生认识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力量对比发生 第六章 1、日本侵华的暴行;2、从局 了变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组织上的成熟与 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3、国民 发展为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基础。 党的正面战场;4、共产党的敌 后战场;5、抗日战争胜利的历 难点: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 史意义第七章 重点:1、内战爆发的原因;2、民主运动和反内战 1、内战的爆发;2、中国共产 运动;3、新中国的诞生及其伟大意义。 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3、人民 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 难点:国民党反动统治崩溃的原因。 择。 中编教学目标: 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建立的奋斗 历程,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 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 然结果。使学生认识到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 民共和国、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 产党的必然性,进一步增强拥护党的领导和接受 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五四新文化运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下编:辉煌的历史征程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第八章 重点:1、巩固新生政权与恢复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 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 过渡的开始;2、社会主义道 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 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必然性。 渡的道路 重点:1、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 第九章 力及其成就;2、中共在这十年中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 1、良好的开端 失误。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难点:1、如何正确看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失误; 3、探索的成果 2、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重点: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 第十章 1、改革开放的起步;2、现 就; 2、邓小平与20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 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3、 化”。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发展 的新阶段;4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5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 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必要性。 代化建设的成就 下编教学目标: 通过讲授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使学生认 识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走社会主义 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 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增强 学生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信心。 改造-建设-改革 三、课堂纪录片序号 课程内容教学目标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 结合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充分认识革命的 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让 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学 时1《孙中山》22了解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 《伟大的道路 作用与意义,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 ――中国共产 命运动的深刻关系。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 党的90年》 然性及其重要意义。 使学生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进一步树 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 《辉煌60年》 发展中国”的明确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的信心。 总计学时232 6 四、社会实践教学(4学时) 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的遗迹、 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并要求学生撰写观 后感想,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国史、国情的感性和理 性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施一、课程实施的政治原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 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严 格教育教学纪律,切实加强教材管理,在讲台上和教 材中不得散布违背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 误观点和言论。 二、《纲要》与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课程的区别 《纲要》讲述的是中国近现代史,但不是大学历史 系本科学生的专业课,而是所有大学生公共必修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它不可能、也不必要对中国近现 代史的各个方面都去做详尽的叙述和论证。教学的 重点应当是在大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总体面貌 和基本线索的基础上,突出讲述“两个了解”和 “三个选择”的有关历史情况和历史经验。而同这 “两个了解”、“三个选择”关联不是十分紧密的, 可以从简或从略。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影像资料:纪录片;影视剧;图片 优点:直观、形象生动,适用于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 同学。 缺点: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改进方法:精选影像,加强与教学过程的衔接和教学 内容的契合。 四、教学过程:导入-讲授新课-总结 导入: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教师讲述、师生问答讲授新课:教师讲授、播放视频、图片、师生问答总结:教师综述重点、布置思考题、推荐参考书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后 思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 进程有何影响?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张宪文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南京大学出版社。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问答型在教学过程中贯彻问题意识,注重以“提问 -回答-点评(引导)”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并以此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教学目标。问题类型:知识型、思想型 思想型问题:紧靠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实际 六、运用陌生化理论。 《纲要》与中学历史有很多相同之处。为克 服“疲劳”,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 创造性的设计,使学生与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距 离感,学生会因为陌生而产生兴趣,并集中注意 力,从而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把握。“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课程评价一、学习效果考核方式:结论性评价1、总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平时成绩(包括实践 环节的考核)占30%,期末考试占70%。 2、平时成绩:上课表现,平时作业、考勤。 3、期末考试:开卷、笔试。 二、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多主体评价 1、学生网上评教、学生访谈 2、督导组、教学委员会听课检查 3、教师互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改革思想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坚持教学改革,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条件与 学生特点,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带来新的教学 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改革的方向 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自觉 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三、教学体系改革――专题教学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专题六 专题七 专题八 专题九 专题十 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动力与趋势 林则徐与鸦片战争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康梁与戊戌变法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南陈北李与五四运动 毛泽东与中国革命和建设 蒋介石与国共合作 刘少奇与中国革命和建设 邓小平与中国改革开放 四、教学方式改革――研究性教与学 1、主题演讲 2、模拟教学:分组备课、代表讲授 3、分组辩论 优点:把发展学生的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减少教师讲课时 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突出自主、探究、 合作性的学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 创造性。总的来说,就是促使学生自觉提升对国 史、国情的认识,对“三个选择”的认同。 五、教学效果考核方法改革:结论性评价→多主体评价传统的试卷+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难以对学生的 学习效果做出客观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构 建一套多主体评价模式。新的评价模式可包括三部分: 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评,其具体比例需征求学生 意见。 谢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日本先后发 动制造的一系列侵华史实有哪些?思考1894年7月DD甲午战争 1900年7月DD日本加入八国联军侵华 1904年D1905年DD日俄战争 1914年--出兵占德在华租借地青岛,控制山东 1928年5月DD济南惨案,武力阻止中国统一第一节返回 幻灯 片 36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思考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发生了 什么样的变化,对战后国共两党的命运 产生了什么影响?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组织、军 事等方面的发展与成熟为历史和人民最终选 择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返回 幻灯 片 3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思考如何认识当前中日关系中的“以 史为鉴,面向未来”?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返回 幻灯 片 3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思考有人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 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殖民 主义在世界范围推动了现代化进程”,还 有人说:“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 永远沉沦”。你认为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 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返回 “陌生化”是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的一个重要概 念,代表人物是什克洛夫斯基。 简单地说,就是以一种新颖、独特来引起人们 无意识注意的高度集中,不断打破或修正人们的心 理定势,使人们的感受从迟钝麻木中惊醒过来,产 生去仔细观察了解的强烈愿望,以一种新奇的眼光, 去感受对象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返回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10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国近代史复习概要ppt课件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中国近代史复习概要ppt课件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7:54:4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国近代史复习概要ppt课件
关注微信公众号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正在执行当前操作, 请稍等...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滁州市&&来安县&&来安县大余郢九年
一贯制学校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大余郢九年一贯制学校&&&&&&& 李巨发&一、学习目标1.了解& 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2.理解& 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化的开端。3.掌握& 掌握洋务运动概况: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等。二、 重点难点1.重点& 洋务运动的概况(军事工业、民用工业)。2.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三、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外有西方列强的侵略,内有太平天国起义的冲击。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分化。洋务派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那么,什么是洋务运动?它在近代史上有什么样的意义?它为何兴又为何而败呢?这一节,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展示二、讲授新课1.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展示PPT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看屏幕上的时间轴,在洋务运动兴起之前,大清王朝都经历了什么样的痛苦遭遇?这些遭遇说明当时清政府面临的什么样的时局?用一个词--------内忧外患,非常好。那么,所以清朝官员就有了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的主张,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那么洋务派的代表人物都有谁呢?请同学们在课本中找一下,说出他们的名字。展示PPt老师简要介绍人物。这些人是如何开展洋务运动的,请同学们看视频资料,认真看,之后归纳一下洋务运动的过程。播放视频资料《洋务运动和洋务派》。师生归纳:三十年、两个阶段、两个口号、两种工业。同学们归纳能力非常棒,创办军事,民用工业是洋务运动主要措施,还有两个辅助措施是什么呢? 对 筹划海防和培养人才。书写副板书:四项基本措施。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首先看两种工业,同学们分为两组,第一组负责军事工业,第二组负责民用工业,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洋务派创办企业简表 2. 有什么作用和局限性?展示PPT第一组 军事工业:作用,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力,加强了清军战斗力(湘军用火炮攻陷天京为例)。局限,企业管理、产品去向、资金来源等。资金到后期出现短缺现象,于是洋务派打出求富旗号,兴办了民用工业。展示PPT第二组 民用工业:作用,洋货盛行到抵制列强经济侵略,刺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以福州船政局煎饼美国企业为例局限):管理方式仍有不足,技术人才不高。(以张之洞汉阳铁厂在英国买错炼铁炉为例)展示PPT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人才急需,洋务派采取了措施,培养人才。(同文馆、留学生)展示PPT创办近代海军:海军建成,北洋水师世界第八,亚洲第一。整体实力世界第四。(甲午战争中的表现)好,分析了这些措施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在洋务运动前后的变化,很清晰的可以看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洋务运动的过程与结局根据我们第一单元学习的内容,洋务运动的结局如何?也就是他富国强兵的目的有没有达到呢?&& 对,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三十年,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对中国有没有意义呢?我们这么评价他呢?展示PPT8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自由讨论,每组确定个发言人,注意屏幕上的评价标准提示,好现在开始。3、洋务运动的评价: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失败的统治阶级自救运动,虽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积累了经验。三、课堂小结: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统治阶级内部开明地主官员,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发起,历经三十年的自救运动,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国在近代化进程中迈出的第一步,如果说鸦片战争是近代史的开端,那么洋务运动就是近代化的开端,四、布置作业&&& 第四课基础训练题&
当前得分情况:
我要评分:【图文】洋务运动课件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洋务运动课件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积分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ID:8-3824941]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课件:第4课 洋务运动 (共29张PPT)
当前位置:
[ID:8-3824941]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课件:第4课 洋务运动 (共29张PPT)
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请下载使用!
同分类其他资源
资料简介:
==================资料简介======================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课件:第4课 洋务运动 (共29张ppt):29张PPT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 洋务运动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近代化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压缩包内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课件:第4课 洋务运动 (共29张ppt).ppt
课件类型:授课课件
资料版本: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适用地区:广东省深圳市
文件大小:6.76M
所属汇编/书籍
下载与使用帮助
21世纪教育
中小学教师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