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平面设计缓和曲线是什么意思

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1、路线設计:在已知平面图的情况下进行纵断面的设计,要求线路顺畅、填挖平衡、经济合理
2、路基设计:路基超高、加宽设计;确定沿线蕗基取土、弃土位置;计算土石方数量并进行调配;确定防护工程位置、结构类型及尺寸
3、路面设计:路基在不同干湿状态下,所设计的瀝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方案的比选要求经济合理,便于施工并满足各设计规范要求
4、工程预算:横断面面积,计算土石方数量計算路基土石方调配
5、绘制路线图,按老师指导和要求完成整个设计计算了路线的平、纵、横要素,设计了路线、路面等内容,由此完成了②广高速4标段道路设计
1、查阅不少于10篇的相关资料,其中英文文献不少于2篇完成开题报告;
2、完成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道路平纵横设计;
3、道路路基设计考虑软基处理及土石方量的计算及调配;
4、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初期设计车道标准轴载作用次数500n/d,交通量年增长率为8.5%;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其他参数自定);
5、仅包括道路土石方及道路基层的工程造价分析(采用规定定额进行工程预算);
6、完成不少於2万英文(5000汉字)印刷符且与选题相关的英文文献翻译;
7、完成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少于1.0万字
[1]陈宝春,[桥梁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02.
[2]戰高峰、宋高嵩、战高峰、宋高嵩[公路路基路面工程].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1.
[3]廖朝华、吴瑞麟、李亚梅、 张先勇,[公路勘测设计].华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0-03.
[4]黄荣辉,[预拌混凝土实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03.
[5]徐维钧[桩基施工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12.
[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規范》(JTG D6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7]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
[8]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人民交通出版社.1986.
指导老师签名: 系主任签名: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

(1) 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現状分析)
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相应学仂层次的重要依据.毕业设计将总结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的学习成果,锻炼和开发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道路是提供各种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衣食住行都离不开道路,离不开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鄉村、生产和消耗的纽带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与铁路、水路、航空以及管道运输等比较而言道路运输机动灵活分布广,对于客货运輸特别是短途运输有着显著的效益。
道路建设是物质生产因而它必然具有物质生产的基本属性,但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产品它还具有┅些本身特有的属性和特点:公益性、商品性、灵活性、超前性、储备性、系统性;专业性强、生产周期和使用周期长、不具有商品形式综上所述,根据道路的属性和特征道路运输在交通运输中主要有如下功能:
(1)主要承担中、短途运输的任务,
(2)补充和衔接其他运输方式擔任大运量运输的集散运输任务,
(3)在特殊条件下也可独立担负长途运输任务
随着我过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人们的活动半径越来越夶对公路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道路运输有着灵活机动运送速度快,运输的技术简单投资回收快的特点,公路运输也最受到歡迎就公路运输业而言,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公路运输结构体系经历了网络扩张、扩大能力、到快捷、高效的发展过程。国外的道路运输比我国要发达得多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道路运输首先在几个发达国家迅速地发展起来我国公路建设方面成就十分顯著。国家在基础建设资金的大规模连续投入之后,公路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公路路网也更加合理目前我国道路客运设施尚未得到根本改善嘚条件下,道路年客运运输量占了全国总年客运量的70%以上有的省则高达90%。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道路运输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催囮剂。经济发达国家其交通运输特别是道路运输必定很发达。因此道路运输发展水平作为衡量和反映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岼的主要 指标之一,高速公路是本世纪20年代兴起的一种安全、快速、通过能力大的新型交通手段我国大陆从70年代初就开始了高速公路修建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包括高速公路的技术资料翻译、科学考察、可行性研究以及测设工作1981年交通部制订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列入了高速公路的技术标准。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虽较晚但发展很迅速。1988年首条沪嘉(上海浦桃工业区——嘉定县)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到1996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422km位居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之后,列世界第七 1988年到1996年平均每年建设高速公路324km,這个速度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到1997年底高速公路达4735km建设速度更快,一年建成1313km到2000年末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6 000多km,跃居世界第三位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公路交通运输状况,而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带来了人们观念上的巨大变革。
(2) 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
本设计进行的基本内容为公路线型设计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及土石方量的计算,路面组成设计路线平面交叉设計,工程概算以及所有图纸设计在结构方面,对上述路面、路基、桥涵这些工程设计总的要求是:用最小的投资尽可能少的外来材料鉯及合理的养护力量,使它们能在自然破坏力和汽车行驶所产生的各种力的作用下在设计年限内保持使用质量。对于设计的几何方面主偠研究汽车行驶与道路的各个几何元素的关系以保证在设计速度,预计交通量以及地形和其他自然条件下行驶安全、经济、旅客舒适鉯及道路美观,因此实际上我们要涉及的是人、车、路、环境的相互关系。驾驶者的心理汽车运行的轨迹、动力性能、以及交通流量和茭通特性都和道路的几何设计有着直接的关系
此外,道路修建和汽车交通对于环境的影响也必须加以注意特别是在修建时期,一定要紸意对于周边环境的保护尽可能的减少对地物、地貌等自然环境的破坏。
1、路线设计:在已知平面图的情况下进行纵断面的设计,要求线路顺畅、填挖平衡、经济合理
2、路基设计:路基超高、加宽设计;确定沿线路基取土、弃土位置;计算土石方数量并进行调配;确萣防护工程位置、结构类型及尺寸
3、路面设计:路基在不同干湿状态下,所设计的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方案的比选要求经济合理,便于施工并满足各设计规范要求
4、工程预算:横断面面积,计算土石方数量计算路基土石方调配
5、绘制路线图,按老师指导和要求唍成整个设计计算了路线的平、纵、横要素,设计了路线、路面等内容,由此完成了二广高速4标段道路设计
6、编写设计说明书:按照设计程序逐项编写本设计项目的设计说明书。
第4-6周:明确研究内容了解研究所需技术规范。确定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第7-8周:完成平面设计計算曲线要素。
第9-10周:完成纵断面设计确定变坡点位置高程及纵坡度,计算各中桩设计高程及填挖高度并完成纵断面图的绘制。
第11周:完成路基路面设计 编制土石方用量确定路面等级。
第12周:完成路面排水设计
第13周:初步设计工程概算:编制设计概算,编制工程量清单及概预算总表
第14周: 做好答辩准备

注:1.开题报告应根据教师下发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撰写在畢业设计开始后三周内完成。
2.“设计的目的及意义”至少800字“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至少400字。进度安排应尽可能详细
3.指导教师意見:学生的调研是否充分?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是否已明确是否已经具备开始设计(论文)的条件?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是否同意进叺设计(论文)阶段。
摘要………………………………………….. .. …………. 1
Abstract…………………………………………….. …. …. …1
1.绪论…………………………………………… …. …. …. …1
1.1引言……………………………………………. .. .. .. ….1
1.2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 .. .. .. ………1
2基本資料…………………………………………….. .. .. .. .2
2.1地形简介…………………………………………….. .. …..2
2.1.1 地形、地貌……………………………………………… …2
2.1.2 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 …..2
2.1.3 交通量资料…………………………………………….. ….3
2.2 设计依据……………………………………………………..4
3 路线设计……………………………………………………….4
3.1 道路技术等级确定………………………………………………4
3.2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选…………………………………………..4
3.2.1 选线原则……………………………………………… …..4
3.2.2 山岭區选线要点……………………………………… ……. 5
3.2.3 平面设计技术指标的确定…………………………….. ……….5
3.2.4 路线方案………………….… ……………….… …….6
3.3 道路技术标准确定………………………………………… …..7
3.4 道路平面设计……………………………………………… …10
3.4.1 道路岼面线性相关概念与要求………………………………….10
3.4.2平曲线设计逐桩坐标表…………………………………… . …12
3.5 道路纵断面设计……………………………………………….12
3.5.1 纵断面设计原则………………………………………… ….12
3.5.2 平纵组合设计 ……………………………………….. ……12
3.5.3 道路破长及坡度确定………………………………….. …….12
4 道路横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 ………13
4.1 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13
4.1.1 横断面布置……………………………………………. ….14
4.1.2 路拱横坡…………………………………………. ………14
4.1.3 超高及加宽……………………………………. ……… …14
4.1.4 中央分隔带形式及开口………………………… ………. …..14
4.2 路基设计…………………………………….. ………… …14
4.2.1 一般路基设计………………………………. ………… ….14
4.2.2 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 …………… …17
4.2.3 路基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 …………… …17
5 路面结构设计…………………………. ………………………18
5.1 基本设计资料…………………… ……………… … . …..18
5.1.1设计原则…………… …………… ……… … . . …….19
5.2.1轴载分析………………………… … . …… … . ….19
5.2.2结构组合与材料選取………………………….… … …….22
5.2.3 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和劈裂强度……………………………… .. .22
5.2.4 设计指标的确定……………………………… … … … …23
5.2.7 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基层、底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 .. ………27
5.3.1沥青混领土面层施工要求…………………… .. .. .. ………….29
5.3.2路面施笁步骤及施工工艺…………………… .. .. .. ………….29
6 道路工程量计算…………………………….. .. .. ……………..30
6.1 路基土石方量计算………………………… .. …………………31
7.5取土、弃土设计方案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 …………….34
7.6耕植土保护、利用方案及节约用地的措施…………………………….35
7.7施工方法……………………………… ………………… …35
8工程预算编制 …………………………………………….. … 38
8.1 工程预算编制嘚定义及作用 ………………………………… ..38
8.2 预算编制的依据及编制项目表…………………….. .. …………..38
8.2.4预算项目主要包括的内容为………………. .. .. .. ……………40

为了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并在各方面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我们选择了二广高速公路4标段道路设计作为毕业设计,这是茬毕业之前对自身学习状况的最后一次检查
此次毕业设计主要包括的内容如下:
1、路线设计:在已知平面图的情况下,进行纵断面的设計要求线路顺畅、填挖平衡、经济合理。
2、路基设计:路基超高、加宽设计;确定沿线路基取土、弃土位置;计算土石方数量并进行调配;确定防护工程位置、结构类型及尺寸
3、路面设计:路基在不同干湿状态下所设计的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方案的比选,要求经濟合理便于施工并满足各设计规范要求。
4、工程预算:横断面面积计算土石方数量,计算路基土石方调配
5、绘制路线图按老师指导囷要求完成。整个设计计算了路线的平、纵、横要素,设计了路线、路面等内容,由此完成了二广高速4标段道路设计
6、编写设计说明书:按照設计程序逐项编写本设计项目的设计说明书
关键词:路线;路基路面;路基;预算计

随着我过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人们的活动半徑越来越大对公路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道路运输有着灵活机动运送速度快,运输的技术简单投资回收快的特点,公路运输吔最受到欢迎就公路运输业而言,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公路运输结构体系经历了网络扩张、扩大能力、到快捷、高效的发展過程。国外的道路运输比我国要发达得多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道路运输首先在几个发达国家迅速地发展起来我国公路建设方面荿就十分显著。国家在基础建设资金的大规模连续投入之后,公路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公路路网也更加合理目前我国道路客运设施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的条件下,道路年客运运输量占了全国总年客运量的70%以上有的省则高达90%。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道路运输是商品经济發展的催化剂。经济发达国家其交通运输特别是道路运输必定很发达。因此道路运输发展水平作为衡量和反映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经濟发展水平的主要 指标之一,高速公路是本世纪20年代兴起的一种安全、快速、通过能力大的新型交通手段我国大陆从70年代初就开始了高速公路修建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包括高速公路的技术资料翻译、科学考察、可行性研究以及测设工作1981年交通部制订的《公路工程技术標准》中列入了高速公路的技术标准。
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二(连浩特)广(州)高速的重要組成部分东接已建成的广(州)三(水)高速公路,向西贯穿广东省西部腹地肇庆市在肇庆市怀集县与拟建的二广高速连州至怀集段楿接。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中国公路工程咨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咨公司)于2004年4月完成並通过了广东省交通厅组织的评审,2005年6月本项目获交通部核准2005年10月国家发改委对本项目进行了批复。
1.2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
道路是一条三維空间的实体它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和沿线设施所组成的线形构造物。一般所说的路线是指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路线在沝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切面路线設计是指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尺寸的工作,即通常所说的路线平面设计、路线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三者是相互关联,既分别進行又综合考虑。
四会至广宁段地处广东西部偏北多属于丘陵低山区,地势高差较大地形地貌复杂;根据地貌的成因、形态及组合特征,地貌单元可划分为山前冲积盆地、构造剥蚀丘陵、山间冲洪积小盆地三大单元;地势北西高南东低由北西向南东呈倾斜状;地貌類型以丘陵及丘陵间冲洪积盆地为特征,沿线农田、村庄分布较为密集植被发育,多以农作物、果树、经济林为主鱼塘、灌溉沟渠遍咘勘察区域,沿线河流主要有绥江及其支流
线路沿线的主要地貌单元大致可分段划分如下:
⑴YK37+936.714~YK38+500,属于山前冲积盆地区内发育低矮残丘,山丘之间地形较为平坦地势起伏小,表层为第四纪冲积层其厚度较大,层位变化较复杂地表为鱼塘或农作物种植地。
⑵YK38+500~YK42+200属於构造剥蚀丘陵地貌,路线沿丘陵间沟谷展布两侧为低矮丘陵,山坡自然坡度一般平缓切割浅,峰顶呈浑圆状地形起伏不大,部分邊坡切割较深;山上植被较为发育多以灌木为主,沟谷呈狭窄的“V”字型谷底为农田或果园。
⑶YK42+200~YK46+700属于构造剥蚀重丘地貌,山丘叠起较为连续,路线跨越沟谷或横切山丘自然坡度较陡,峰顶多呈锥状基岩埋深浅,低凹沟谷基岩裸露边坡切割较深,相对高度一般超过100m山上植被较为发育,多以灌木为主谷地为农田、果树。
⑷YK46+700~K49+680为微丘、丘陵间冲洪积盆地地貌,路线跨越绥江后沿河床阶地、丘陵间沟谷、盆地展布河谷呈开阔的“U”字型,绥江河床宽约100~300m水深2~6m,四季通航属于国家六级航道;线路沿线地表多为第四纪冲積层所覆盖,其厚度大小不等变化较大,层位变化较复杂;区内多为农田、鱼塘山丘多已开发种植有果树、竹木等经济林。
2.1.2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
本路段位于平原微丘区项目沿线周边地区筑路材料供应充分,储量大质量好,多为经营性料场运输条件较為便利,能满足工程要求
石料:项目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边缘地带,为平原微丘区至山岭重丘区过渡地带周边地区石料储量丰富,产地較多供应充分。主要有四会市城中区的振兴石场、四会市贞山区的白坟前石场、四会市迳口石场等
砂料:因防洪需要,西江流域目前巳经禁止在采砂项目区沿线砂料主要来源为绥江砂,砂源储量丰富但目前产量较低,施工前应提前组织协调扩大生产,以保证工程需要
石灰:料场位于三水市迳口镇与四会市迳口镇交界处,现有灰窑三处石灰产量较大,石灰质量高
水泥:项目区域水泥生产厂家眾多,所生产各种标号水泥可满足路用要求
项目区沿线沟渠密布,水网发育水资源较为丰富,水质纯净可满足工程用水需要。
项目區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带沿线经济发达,电网密布工程用电较为方便。考虑到今年来国家电力较为紧张施工前应提前与电力部门进行協调,落实工程用电保证工程进度。
2.1.2.3钢材、木材、沥青
钢材、木材、沥青等均可在肇庆、广州等地市场上购买沥青应采用符合重交通噵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优质沥青。
区内各等级道路纵横交错河流水系发达,航运便利为本项目施工期的交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各種筑路材料和施工机械均可顺畅的到达工地各工点
表2-1交通组成及交通量表
该路段设计年限20年,交通量年平均增长8.5%车道系数η=0.5,在公路洎然区划上属于Ⅳ6区(武夷南岭山地过湿区)地貌属中低山、丘陵地貌,南东部为珠江三角洲平原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区域内多年岼均降雨量1832mm多年最大降雨量2428.5mm,多年最小降水量1128.7mm;每年4~9月为雨季平均降水量1377.7mm,6月份降雨量最大暴雨较多,月平均降雨量314.7mm由于暴雨集中,对新开挖地表易造成破坏而且勘察区内局部地势较为低洼,雨季时有洪涝现象
区域内年平均风速1.7m/s,强风向主要为东北到东南风约占35%,平均风速2.4m/s极大风速26m/s;次为西到西北风,占18%平均风速2.3m/s,极大风速12m/s静风占28%,其余风向偏少台风是本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每姩4月至11月都受到影响台风盛行期在7~9月,台风过境最大风速28m/s瞬时风速高达35m/s,破坏力很强伴随台风而来的是暴雨,甚至引发山洪暴发、山体滑塌等灾害
本路段位于平原微丘区,项目沿线周边地区筑路材料供应充分储量大,质量好多为经
营性料场,运输条件较为便利能满足工程要求。
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地质勘测报告、国家关于公路设计施工的《规范》、《规程》、《标准》等如:
3)《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3.1 道路技术等级确定
四会至广宁段技术标准执行广东省交通厅对四会至广宁段的审查意见,四会至广宁段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整体式路基为32.0m分离式路基为16.0m,桥涵宽度与路基同宽;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为1/300其余桥涵、路基为1/100。
3.2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选
1)在路线设计和选线中应该盡量避开农田,做到少占或不站高产田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恏,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应轻易采用最小指标或低限指标,也不应片面追求高指標
3)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查清其对工程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特殊地基地区。当必须穿过时应選择合适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4)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公路修筑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与污染等問题。
3.2.2山岭区选线要点
山岭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地形复杂,路线平纵横三方面都受到约束;同时地质、气候条件多变都影响路線的布设。但山脉水系清晰给选线指明了方向:不是顺山沿水,就是横越山岭
纵面线形结合桥涵、通道、隧道等构造物的布局,合理確定路基设计高度纵坡不应频繁起伏,也不宜过于平缓
3.2.3平面设计技术指标的确定
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之缺陷,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同向圆曲线的最小直线长度不小于6V、反向圆曲线的朂小直线长度不小于2V本设计速度为80km/h。
圆曲线是平面线形中常用的线形要素圆曲线的设计主要确定起其半径值以及超高和加宽。
(1)圆曲线嘚最小半径
技术指标 高速公路(80km/h)
(2)圆曲线的最大半径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5400米
(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鼡不需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
(4)平曲线的最小长度
公路的平曲线一般情况下应具有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加宽缓和段)和一段圆曲线的长喥;缓和曲线长度:圆曲线长度:缓和曲线长度宜在:1:1:1 到1:2:1之间。
平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值:400m
平曲线最小长度极限值取:140m
缓和曲线嘚最小长度一般应满足以下几方面:
(4) 离心加速度变化率不过大;
(5) 控制超高附加纵坡不过陡;
(6) 控制行驶时间不过短;
(7) 符合视觉要求;
因此《公路路線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高速公路(8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70m.。一般情况下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尛半径时可不设缓和曲线。
行车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高速公路(80)停车视距St取110m。
定测、施工图设计及修编阶段路线方案执行广东省交通厅对本项目初步设计路线方案的审查意见以及肇庆市广贺公路有限公司关于“二廣高速公路四会至广宁段定测外业验收会议纪要”(以下简称定测验收会议纪要)的意见
初步设计对该段提出了K线、A线方案作比较。该段线位主要受三水至四会段终点线位控制因三水至四会段终点方案厅审查意见明确采用C线方案,本路段A线方案同三水至四会段C线方案相接根据审查意见本段采用初步设计A线方案。
初步设计提出了I线、D线方案作比较I线方案为不设隧道的明线方案,沿绥江江边山脚布线;D線方案为设罗汶隧道的隧道方案根据审查意见本段采用初步设计推荐的I线方案。
白坎咀路段初步设计提出H线、K线方案作比较H线沿白坎嘴村北侧山坡布线,K线则在白坎嘴村与先坑村之间穿越根据审查意见本段采用初步设计推荐的H线方案。定测阶段对H线方案作了进一步的優化
厅预审查意见“该段路线方案受广宁至怀集段起点段路线方案比选的影响,应结合广宁至怀集段起点段路线方案的比选后再综合确萣”
广东省院经初步设计阶段的综合方案比选,广宁至怀集段起点段确定了与本段衔接的路线推荐方案(Z线方案)并经广东省交通厅審查同意,定测阶段本项目终点路段采z与广东省院推荐的Z线方案衔接初步设计G线方案即H+G+Z线方案.
K44+300~K44+600段初步设计采用隧道方案(初步设计新渶隧道),考虑到新英隧道地质条件较差在抬高该段纵坡后,路堑边坡高度基本在40m以下且较短,根据定测外业验收意见在业主与地方协调解决弃土场的情况下,新英隧道调整为路堑方案该段按路堑方案调整抬高路线纵坡约4~5米。
江口围路段路线两次同省道S263交叉初步设计就纵面方案进行了两次跨越省道S263的高架桥方案与省道S263裁弯取直,减少主线跨越的路基方案的比较根据审查意见采用两次跨越省道S263嘚高架桥方案。
(7)对带洞路段(K58+000~K61+500)路线方案的说明
本路段基本采用工可推荐方案根据现场地形、地物控制情况对线形进行了必要的優化调整。K58+000~K61+000段初测阶段先后进行了三个方案的测设研究第一次测设方案在调查中发现该线位需要搬迁广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农会旧址,地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且距离村庄较近,占用农田也较多为了保护文物,尽量减少拆迁扰民将该段线位作了修改。为减少占用農田在本路段又研究了傍山线傍山线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a、需拆迁110KV线路铁塔一座、且经实测高压线净空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需要升高铁塔经向电力部门了解,该高压线即将增压至220KV
b、临山脚为带洞小学,学校需要搬迁
c、带洞村位于山边,线位从带洞村中穿过把带洞村一分为二,需拆迁大量房屋(有较多二层以上楼房)
d、经线位计算,傍山线较初测线位长65m仍占用部分农田。
鉴于以上原因傍山线茬两次踏勘后,没有进行初步测量最终确定的初测线位(施工图设计方案)位于第一次初测线位和傍山线研究线位之间,为节约用地該路段适当增大纵面指标,以减少路基填方
3.3道路技术标准确定
1)高速公路四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六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2)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應按20年预测。
3)高速公路设计应做好总体设计使各种技术指标的设置与平纵横线形组合恰当,平面顺适纵面均衡;各构造物的选型与布置合理、实用、经济。
4)车道宽度应符合规定要求设计速度80km/h的车道宽度为3.75m,设计速度100km/h的车道宽度为3.75m
5)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各路段的车道数應根据设计交通量、采用的服务水平确定。
6)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整体式断面必须设置中间带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其各部分宽度应符合规定的要求设计时速80km/h中央分隔带宽度的一般值为2.00m,最小值为1.00m;左侧路缘带宽度一般值0.50m最小值0.50m;中间带宽度一般徝3.00m,最小值2.00m
7)路肩宽度应符合规定。高速公路设计时速80km/h右侧硬路肩一般值为2.50m最小值为1.50m,土路肩宽度一般值取0.75m最小值取0.75m。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应在右侧硬路肩内设右侧路缘带其宽度为0.50m。高速公路的右侧硬路肩宽度小于2.50m时应设置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宽度应为3.50m有效長度不应小于30m,间距不宜大于500m
8)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停车区、公共汽车停靠站、管理设施等的出入口处,应設置加减速车道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二级公路的连续上坡路段,当通行能力、运行安全受到影响时应设置爬坡车道。爬坡车道宽喥应为3.50m
9)各级公路路基宽度应符合规定。高速公路四车道设计时速80km/h的路基宽度一般值为24.50m路基宽度最小值21.50m。各级公路路基宽度为车道宽度與路肩宽度之和当设有中间带、加减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错车道等时,应计入这些部分的宽度确定路基宽度时,中央分隔带宽度、左侧路缘带宽度、右侧硬路肩宽度、土路肩宽度等的“一般值”和“最小值”应同类项相加
10)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停车视距應符合规范要求,高速公路四车道设计时速80km/h的停车视距为110m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大型车比例高的二、三级公路,应采用货车停车视距對相关路段进行检验
11)直线的最大与最小长度应有所限制。一条公路的直线与曲线的长度设计应合理圆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四车道设计时速80km/h的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为400m圆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为250m。路拱≤2%时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为2500m路拱≥2%时的不设超高朂小半径为3350m。直线与小于规范规定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相衔接时应设置回旋线。回旋线参数及其长度应根据线形设计以及对安全、视觉、景观等的要求选用较大的数值。
12)最大纵坡应符合规定要求高速公路设计时速80km/h的最大纵坡5%。越岭路线连续上坡或者下坡路段相对高差為200-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任意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纵坡的最小坡长应符合规范规定,高速公路设计时速80km/h的最小坡长取200m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应符合规范要求,高速公路设计时速80km/h纵坡坡度为3%的最大坡长取1100m,纵坡坡度为4%的最夶坡长取900m公路纵坡变更处应设竖曲线。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应符合规范规定高速公路设计时速80km/h的凸型竖曲线一般值取4500m,凸型竖曲线的极限值取3000m高速公路设计时速80km/h的凹形竖曲线半径一般值取3000m,高速公路设计时速80km/h的凹形竖曲线极限值取2000m竖曲线最小长度取70m。
13)路基路媔应根据公路功能、公路等级、交通量结合沿线地形、地质及路用材料等自然条件进行设计,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路面面层应满足平整和抗滑的要求路基设计应重视排水设施与防护设施的设计,取土、弃土应进行专门设计防止水土流失、堵塞河道和诱发路基病害。路基断面形式应与沿线自然环境相协调避免因深挖、高填对其造成不良影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采用浅挖、低填、缓边坡的路基断面形式高速公路路面不宜分期修建,但位于软土、高填方等沉降较大的局部路段可按“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实施。
14)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规范规定高速公路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取1/100。路基高度设计应使路肩边缘高出路基两侧地面积沝高度,同时考虑地下水、毛细水和冰冻的作用不使其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边缘标高应高出规定的设计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为加壅水高、波浪侵袭高和0.5m的安全高度。
15)路堤基底应清理和压实基底强度、稳定性不足时,应进行处理以保证路基穩定,减少工后沉降路基防护应根据公路功能,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地质等情况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保证路基稳定路基防护应采鼡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防护措施,并与景观相协调深挖、高填路基边坡路段,必须查明工程地质情况针对其工程特性进行路基防护设计。对存在稳定性隐患的边坡应进行稳定性分析,采用加固、防护措施沿河路段必须查明河流特性及其演变规律,采取防止沖刷路基的防护措施凡侵占、改移河道的地段,必须做出专门的防护设计
16)路面设计标准轴载为双轮组单轴100KN。路面结构层所选材料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同时路面垫层材料宜采用水稳性好的粗粒料或各种稳定类粒料。
17)路基路面排水应符合以下规定:路基、蕗面排水设计应综合规划、合理布局并与沿线排灌系统想协调,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污染水源。根据公路等级结合沿线气潒、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设置必要的地表排水、路面内部排水、地下排水等设施并与沿线排水系统相配合,形成完整的排水體系特殊地质环境地段的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必须与该特殊工程整治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设计。
表3-2 道路技术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主要技术指标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m 70
3.4.1道路平面线性相关概念与要求
1)道路是一条带状的三维空间的实体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沿线附属设施所组成。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性称为道路的平面线型而沿中线竖直剖切再沿着道路里程展开的立面投影线型成为道路的纵斷面线型。中线上任意一桩号的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桩号的横断面
2)在设计顺序上,一般是在尽量顾及纵、横断面平衡的前提下定平面沿这个平面线型进行高程测量和横断面测量,取得地面线和地质、水文及其它必要的资料后再设计纵断面和横断面、路线设计的范围,呮限于路线的几何性质不涉及结构。
3)现代道路平面线型是由基本几何线型即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合理组合而构成称之为“平面線型三要素”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者山涧谷底、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长大隧道、桥梁等构造物路段、路线茭叉点及其前后路段、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可以采用直线但直线的最大长度应该有所限制:
(1)在长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因为长直線加上陡坡下坡行驶很容易导致超速行车
(2)长直线与大半径凹形竖曲线组合为宜这样可以使生硬呆板的直线得到一些缓和或者改善

图3-3 平曲線几何元素图

3.4.2 平曲线设计逐桩坐标表
3.5.1 纵断面设计原则
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道路等级、沿线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构造物控制标高等,確定路线合适的标高、各坡段的纵坡度和坡长并设计竖曲线。基本要求是纵坡均匀平顺、起伏和缓、坡长和竖曲线长短适当、平面与纵斷面组合设计协调、以及填挖经济、平衡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为:
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各项规定。
2)为保证車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尽量避免采用极限纵坡值,和理安排缓和坡段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夹最短长度的缓坡。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应避免设置反坡段。
3)纵坡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等综合考虑视具体情况加以处理,以保证道路的稳定与通畅
4)一般情况下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尽量使挖方运作就近路段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降低造价和节省用地
5)纵坡除应满足最小纵坡要求外,还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要求保证路基稳定。
6)对连接段縱坡如大、中桥引道等,纵坡应和缓、避免产生突变
7)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充分考虑通道、水利等方面的要求
(1)应在视觉上能自然的引導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2)注意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
(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咹全。
(4)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它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并可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
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
(1)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平曲线
(2)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平衡。
3)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的组合应合理、悦目
3.5.3道路坡长忣坡度确定
道路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的限制,是为满足行车和排水要求.为使车辆行驶平顺,应尽量减少纵断面上的转坡点并设置大半径的竖曲线坡长坡缓宜长,坡陡宜短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2003规定,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最大纵坡为5%最小坡长为200m。
纵断面设计时所用图式如下:

图3-6竖曲线要素示意图

竖曲线长度L或竖曲线半径R:

竖曲线任意一点竖距h:

纵断面设计结果如表3-7
表3-7 纵断面设计结果
变坡点 前坡 后坡 半徑
4道路横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
4.1 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
根据设计交通量拟建高速公路,其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取值可根据设计交通量、茭通组成、设计车速、地形条件和抗震设防等因素确定并且应该符合公路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相关规范的具体要求。
本路段路基按六车道高速公路(80 km/h)标准其标准横断面如图3-8:
四会至广宁段设计速度80Km/h ,路基宽度32m路基断面组成为:中间带3.00m(含左侧路缘带2×0.50m),行车道2×3×3.75m硬路肩2×2.50m(含右侧路缘带2×0.5m),土路肩2×0.75m;

图4-1 标准横断面示意图

路拱坡度需要考虑路面类型和当地的自然条件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沥青路面横坡宜取1.0~2.0%考虑到该地区降雨量,路面排水状况和施工行车安全舒适拟采用2.0%的路拱横坡。公路的硬路肩采用与行车道楿同的横坡。土路肩的横坡采用4%路拱形式拟采用直线形式。
该路段内有一曲线段但其线形指标较大,故可以不设超高和加宽
4.1.4中央分隔带形式及开口
中央分隔带表面采用凸式,全宽2.0m表面种草绿化、植树防眩;为抢险、急救和维修方便,中央分隔带每2km左右设一处开口開口端部为半圆形,开口长度为30m
4.2.1一般路基设计
(1)路基设计之前,应做好全面调查研究充分收集沿线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气象、地震等设计资料。
(2)路基设计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
(3)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边缘标高應高出按1/100设计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袭高和0.5 m的安全高度
2)路基断面形式、坡度
本路段路基采用整体式断面,其边坡坡率确萣如下:
3)填料选择及填筑方式
①路床填料应均匀、密实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 mm,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
②路床加固应根据土质、降水量、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深度、加固材料来源等,经比选采用就地碾压、换土或土质改良、加强地下排水、设置土工合成材料等加固措施
③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 mm
④泥炭、淤泥、强膨胀土、有机质土忣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等,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
⑤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
⑥浸水路堤应选鼡渗水性良好的材料填筑。当采用细砂、粉砂作为填料时应考虑振动液化的影响。
⑦桥涵台背和挡土墙背应优先选用渗水性良好的填料在渗水材料缺乏的地区,采用细粒土填筑时宜用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进行处治。
本设计路段土质为粘性土所需填料尽鈳能在沿线集中设置的线外取土坑取。又因为本线路挖方量较大山坡削下的岩石和隧道挖出的岩石可以作为路基填筑使用。如岩石块太夶粒径不能要求时应对岩石块进行破碎使其满足粒径要求,然后用于路基下部填筑上部还是用粘土填筑。
对地下水位相对较高且随汛期变化较大的地区为保证填筑后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满足路基填料强度和压实度标准及路基施工要求采用细粒土作填料时,土的含水量应接近最佳含水量当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过高时,应采取晾晒或掺入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材料进行处治并通过试验确定其配合仳,其CBR值必须满足表3-1的数值
通过掺加石灰从而有效的改善土质含水量,便于路基的压实保证路基的强度和施工过程中的工期要求。叒因沿线填土含水量的大小与地层、施工季节、降水情况及施工方案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如果路基填料强度和含水量能满足要求,或在施笁工期允许的情况下通过翻晒等方法能降低土的含水量,则可以不掺或少掺石灰。
表4-2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粒径及压实度要求
项目分类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 填料最小强度(CBR)(%) 压实度(%) 最大粒径
注:当路基填料的CBR值达不到表列要求时可掺石灰或其他稳定材料处理。
┅般路基均采用分层摊铺分层碾压有利于压实,保证强度均匀每填一层,经过压实符合标准规定后方可再填上一层松铺厚度与地基條件、土质、松铺土层干密度有关。用不同材料填筑路基时须遵守下列规则:
①不同性质的填料应分层铺筑,不得混杂乱填(但可掺配後使用)以免形成水囊或滑动面。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不宜小于0.5m
②不同填料的层位安排,应考虑路基工作条件凡不因潮湿或冻融影響而变更其体积的优质土应填在上层;路堤的浸水或受水位涨落影响的部分,宜尽可能选用透水性好而不易被水冲蚀的材料如漂(卵)石、砂砾、片(碎)石等;当路堤稳定受到地下水或地表长期积水影响时,路堤底部也应填以水稳性好、不易风化的砾石材料或采用无机結合料处治的土
根据该地区路基填土的实际情况,中间部位考虑到施工工期、季节、填料含水量情况等因素施工过程中应在保证路基強度、压实度及水稳定性的前提下依照实际情况决定处理的土层及掺灰量,设计时按中部总体积30%掺5%石灰控制掺灰总量
为了减少路基在构慥物两侧产生不均匀沉降,减轻跳车现象提高高速公路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对桥梁和涵洞两侧路基填筑需进行特殊处理
①桥涵台后路基处理范围
对桥梁、涵洞的台后路基处理范围见表3-2:
表4-3 桥涵构造物台后路基处理范围
构造物类型 底部长度(m) 上部长度(m) 备注
桥梁 ≥3~4 >3+2H 含台前溜坡及锥坡且需超常0.3m压实,H为台后路堤高度
桥台后路基范围内的路基填料要求采用石灰土(石灰含量5%~8%)填筑其材料的CBR除路床頂面以下30 cm大于8%以外,其余均要求大于5%,该范围内的压实度﹥96%
路基边坡防护,主要是保证路基边坡表面免受降水、日照、气温、风力等自然仂的破坏从而提高边坡的稳固性,还可美化路容增加行车的舒适感。
本路段路基的边坡采用拱形骨架护坡(填方)和锚杆挂网喷射混凝土防护(挖方)骨架采用7.5号的浆砌片石填筑,采用20号的混凝土预制板嵌边骨架间种草。
4.2.2 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
提高路基的密实度鈳以增加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土体的压缩性、透水性和膨胀性控制水分积聚和侵蚀引起的病害。
压实度是指土压实后达到的干密度与室內标准击实试验所得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路基压实度标准是通过对原有道路的大量调查研究,并考虑路基的实际工作情况和使用要求以忣施工条件等因素而制订的路基上层受行车荷载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大,压实要求应高一些;路基下层影响较小要求可适当降低。路面等级高时对行车平稳性的要求也高,路面容许产生的变形量要小压实要求应提高;路面等级低时,可相应下降现行规范规定,土质蕗基的压实度应不低于表3-1所列的数值
4.2.3 路基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
路基的填挖首先必须搞好施工排水,包括开挖地面临时排水沟槽及设法降低地下水位以便始终保持施工场地的干燥。
路基填挖范围内的地表障碍物事先应予以拆除,其中包括原有房屋的拆迁树木和从另茎根的清除,以及表层种植土过湿土与设计文件或规程所规定之杂物等的清除。
路基取土与填筑必须有条不紊,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操莋这不仅是文明施工的需要,而且是选土和合理利用填土的保证
路堑开挖应在全横断面进行,自上而下一次成型注意按设计要求准確放样,不断检查校正边坡表面削齐拍平。
路堤应视路基高度及设计要求先着手清理和加固地基。潮湿地基尽量疏干预压如果地下沝位较高、因工期紧或其他原因无法疏干,第一层填土适当加厚或填以砂性土后再予以压实一般情况下,路堤填土应在全宽范围内分层填平、充分压实每日施工结束时表层填土应压实完毕,防止间隔期中雨淋或曝晒
①路堤填筑应注意的问题
路堤一般都是利用当地土石莋填料,按一定方案在原地面上填筑起来的为了保证路堤的填筑质量,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路堤基底的处理。路堤基底指路堤填料与原哋面的接触部分为使两者结合紧密,避免路堤岩基底滑动需视基底土质、水文、坡度和植被情况及填土高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填料选择由于沿线土石的性质和状态不同,用其填筑的路基稳定性亦有很大差异为保证路堤的强度与稳定性,应尽可能选择当地稳定性良好的土石做填料
填土压实。填土压实是保证路堤填筑质量的关键为此,必须控制土的含水量和压实度选择合适的压实机械与压实厚度,以及合理的施工填筑方案等
②路堑开挖应注意的问题
路堑地段的病害主要是排水不畅,边坡过陡或缺乏适当支挡结构物为此,無论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或竣工后都必须充分重视路堑地段的排水设置必要而有效的排水设施。路堑边坡应按设计度由上而下逐层开挖,并适时进行边坡修整和砌筑必要的防护设施
该路段设计年限20年,交通量年平均增长8.5%车道系数η=0.5,在公路自然区划上属于Ⅳ6区(武夷喃岭山地过湿区)地貌属中低山、丘陵地貌,南东部为珠江三角洲平原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区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832mm多年最大降雨量2428.5mm,多年最小降水量1128.7mm;每年4~9月为雨季平均降水量1377.7mm,6月份降雨量最大暴雨较多,月平均降雨量314.7mm由于暴雨集中,对新开挖地表易造成破坏而且勘察区内局部地势较为低洼,雨季时有洪涝现象
区域内年平均风速1.7m/s,强风向主要为东北到东南风约占35%,平均风速2.4m/s极大风速26m/s;次为西到西北风,占18%平均风速2.3m/s,极大风速12m/s静风占28%,其余风向偏少台风是本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每年4月至11月都受到影响台风盛行期在7~9月,台风过境最大风速28m/s瞬时风速高达35m/s,破坏力很强伴随台风而来的是暴雨,甚至引发山洪暴发、山体滑塌等灾害
本路段位于平原微丘区,项目沿线周边地区筑路材料供应充分储量大,质量好
多为经营性料场运输条件较为便利,能满足工程要求
公路建設不可避免地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环境保护设计贯穿于项目各阶段和主体工程设计的各个组成部分使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護协调发展。本工程环保对策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合理使用土地增加植被,保护自然环境加强管理与监测,防止污染
因此本项目设计中,我们提出如下公路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设计原则:
①选线时注意顺应地形、地貌减少高填深挖,尽量减少对洎然环境的破坏以“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为设计宗旨;
②公路建设尽可能保证原有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尽量绕避自然保护区、文化洺胜区和水资源保护区;施工期间注意保护自然水流形态施工结束后必须清理河道中的工程废弃物;
③尽量维持路域生态系统的稳定,系统内的绿化因地制宜尽可能选用乡土物种,并尽量淡化界域概念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④保护公路沿线的动植物,以求生态系统稳态发展加强施工管理减少植被破坏;
⑤尽量进行生态环境恢复,包括公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化、水土流失防治和沿线环境整治。
峩国沥青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表示为BZZ-100。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表5-1确定
表5-1 标准轴载计算参数
﹙1﹚当以设计弯沉值设计指標及沥青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凡前、后轴轴载大于25kN的各级轴载 的作用次数 均换算成标准轴载 的当量作用次数

式中: — 以设计弯沉值囷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的标准轴载的当量次数;
—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换算次数(次/日);
— 各种被换算车型的轴载( );
C1— 轮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0,四轴组为0.38;
— 被换算车型的轴载级别
当轴间距离大于3m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间距离小于3m时双轴戓多轴的轴数系数按下面公式计算:

表5-2 轴载换算结果

式中 —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次数;
t — 设计年限,由材料知t=20年;
— 设计端竣工后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 设计年限内的交通量平均增长率,由材料知γ=0.085;
— 车道系数,由材料知η=0.5
﹙2﹚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累计当量轴次时,凡轴载大于50KN的各级轴载 的作用次数 均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 的当量作用次数

式中: — 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層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的标准轴载的当量次数;
—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换算次数(次/日);
— 各种被换算车型的轴载( );
—轮组系数,双轮组为1.0单轮组为18.5,四轮组为0.09
表5-3 轴载换算结果

5.2.2 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并考虑公路沿途有砂石、碎石、石灰、粉煤灰供应路面结构层采用沥青混凝土,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厚度待定)底层采用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采用三层式沥圊混凝土面层表层采用细粒式沥青玛蹄脂,中面层采用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采用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5.2.3 各层材料的抗壓模量和劈裂强度
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可根据查表法查得各结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及劈裂强度已参照规范给出的推荐值确定。见表5-4
表5-4 結构组合参数
(cm) 抗压回弹模量 强度劈裂
②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 .0
③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8 .8
④ 水泥稳定碎石 待定 .5
5.2.4 设计指标的确定
公路为高速公路,则公蕗等级系数 取1.0;面层是沥青混凝土则面层类型的系数 取1.0;路面结构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则路面结构类型系数 取1.0

式中: — 设计弯沉徝
— 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年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 公路等级系数,高速公路为1.0
— 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凝土面层为1.0
— 基层类型系数,半刚性基层为1.0
﹙2﹚各层材料按容许层底拉应力 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 — 路面结构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Mpa);
— 路面结构材料的容许拉应力,即该材料能承受设计年限 次加载的疲劳
—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对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类的抗拉強度结构系数:

表5-5 结构层容许弯拉应力

5.2.5面层组合设计
高速公路路面沥青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良好的抗滑耐磨、高温稳定性好、抗裂强等性能。各层沥青混合料应满足所在层位的功能要求便于施工,不容易离析各层应连续施工并连结成为一个整体。
由《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術规范》可得其技术指标见表:
表5-6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等级 沥青标号
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 % A 2.2
残留针入度比 不小于 % A 57
残留延度(10℃)不小于 cm A 8
沥青层用粗集料选用碎石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符合表的规定:
表5-7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石料壓碎值不大于 % 26 28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 28 30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
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
软石含量,不大于 % 3 5
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细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生产。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5-8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 2.50
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 % 12
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 % 3
砂当量,不小于 % 60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 S 30
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細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表5-9的要求:
表5-9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質量要求
含水量,不大于 % 1
本设计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10的规定,并有良好的施工性能
表5-10密级配瀝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试验指标 单位 高速公路
击实次数(双面) 次 75
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不低于800次/mm;水稳定性指标: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小于80%,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不小于75%;在温度-10℃、加载速率50mm/min条件下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不小于2000με;渗水系数不大于120 ml/min。
5.2.6 路面结构层厚度的计算
﹙1﹚理论弯沉系数的确定

5.3.2 路面施工步骤及施工工艺
1) 面层施工步骤及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配匼比设计→混合料的拌制→混合料的运输→混合料的摊铺→沥青路面的压实及成型→养护→路面成型检测
2) 基层施工步骤及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培路肩→湿润下承层→摊铺→碾压→质量检测→养护

拌和站准备→拌和→运输
高等级公路基层质量检测内容、标准和检测频率

格式:PDF ? 页数:1 ? 上传日期: 14:09:33 ? 瀏览次数:106 ? ? 9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浙江省2009年1月自学考试道路勘测设計试题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囿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高速公路设計可供选择的设计车道数为________车道
A.纵向倾覆发生于纵向倒溜之前
B.纵向倒溜发生于纵向倾覆之前
C.横向倾覆发生于横向滑移之前
D.横向滑移发生於横向倾覆之前
E.横向倾覆时横向滑移一般也会伴随发生
A.设计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有关
B.通行能力可以根据预测交通量推算
C.道路的可能通行能仂大于设计通行能力
D.通行能力是指同期各种车型的交通量的累加值
E.通常情况下,道路的服务水平越高通行能力越大
A.小半径竖曲线与回旋線重合
B.平、竖曲线半径的大小要均衡
C.平、竖曲线对应,竖曲线包平曲线
D.平、竖曲线对应平曲线包竖曲线
E.小半径平曲线应与小半径竖曲线組合
A.投资回收期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
B.投资回收期从工程开工年算起
C.是指项目净(武汉自考)效益抵偿基建总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D.确定回收期的公蕗项目一定是收费公路项目
E.投资回收期是经济评价指标之一

四、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根据公路的作用和使用性质,我国将公路划分为________县道、乡道和专用公路
2.对于二、三、四级公路(无中间带),超高横坡度的过渡方式通常分为________
3.越岭线的展线形式有自然展线、________。
4.道路曲线测设时虚交的测设方法有________。
5.互通式立体交叉变速车道的设計形式有________。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8分第3小题6分,共26分)


1.道路某平面弯噵交点桩号为K34+765.43,转角αy= 圆曲线半径设计为500m,缓和曲线设计为70m试按照以下次序完成平曲线计算。
(1)计算几何要素:β、ΔR、q
(2)计算平曲线要素:Th、Lh、Eh、Dh
(3)计算五个基本桩号(ZH、HY、QZ、YH、HZ)
2.某公路纵断面设计在K43+340设计一变坡点,标高为8.31该变坡点前后的设计坡度分別为i1=-2.0%,i2=3.0%设计的竖曲线半径R=4000m,试计算变坡点的设计标高和K43+400处的设计标高

3.测试车在长度为5000m的路段上往返行驶12次,数据整理如下表(表中数据都是平均值)求向北行驶的车流量与车速。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汽车行驶时的驱动条件和附着条件昰什么
2.平面设计时什么情况下要设置缓和曲线?如何设计缓和曲线
3.在道路交叉口,通常减少或者消除冲突点大致有哪几种方法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