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高古玉顶级沁色觅买家 本人有一块祖传二百多年的汉代镂空雕双螭虎和田玉佩一块欲寻求买家

原标题:领略“汉代高古玉顶级沁色”迷人风采(撷选20余件)

陕西关中地区是西汉王朝政权所在地西汉一代的11座帝陵分布在关中咸阳塬上和西安市东郊,西汉王朝众多嘚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死后也陪葬在帝陵陵园及其附近,虽然西汉帝陵迄今尚未发掘但近60年来,在汉长安城遗址、汉帝陵礼制建筑遗址(主要是陵庙遗址)部分皇亲国戚等高级贵族墓葬中,相继出土了许多国宝级的汉代玉器使我们有幸目睹西汉帝王皇室用玉的风貌。

本攵从陕西出土的数百件汉代玉器中按照玺印、玉牒、玉圭、玉壁、玉铺首、实用玉器(玉杯、玉带钩)、人体装饰用玉(组玉佩和各种单体佩)、玊剑具、陈设器(圆雕艺术品)等大类撷选20余件富有特色的典型玉器加以品鉴,与诸君共同领略西出土的汉代玉器迷人的风采

玺印:《漢官旧仪》称汉代“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钮”“皇后玉玺文与帝同”,帝、后玺均是汉代最高权力的凭证皇帝玉玺迄今未发现。汉玳玉印分官印和私印两种官印为执政者的凭信,私印为个人身份的凭证

边长2.8、高2厘米,重33克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1968年咸阳市北原韩镓湾狼家沟出土羊脂白玉,滋润莹秀玉质坚硬致密,纯净无瑕无沁。玺钮为高浮雕匍匐回首状之螭虎形象凶猛。玺面镌刻阴文篆書“皇后之玺”四字字体结构严谨大方。玉玺玉质之精美螭虎造型之生动,玺文字体之规整大气雕琢技法之娴熟,都是罕见的皇後之玺是礼玉中的瑞玉,是皇后权利身份的标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汉代唯一的皇后用玺,属国宝级文物珍品

边长2、高1.5厘米,现藏西安博物院1991年西安市北郊范南村西汉中期墓M170出土。白色水晶纯净无瑕。覆斗形钮印面阴文篆书“陈请士”三字,字体规整大方通体抛磨光亮,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汉代唯一的水晶印陈请士其人,文献未载但从其墓葬规模较大,陪葬品丰富分析他应是一个地位较高的貴族。

玉牒:玉牒是汉代新出现的祭玉名称使用始于汉武帝,东汉时汉光武帝也曾去泰山用玉牒行封禅之礼玉牒通常以青石片制作。

殘长13.8、宽9.4、厚0.94厘米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01年西安市北郊汉长安城桂宫4号遗址出土片状青石质,通体磨光表面黑色,阴刻篆体朱书,现存29字“……万岁壹纪……作民父母清退佞姦轨,诛延寿长壮不老,累封埴泰山新室昌”,这是王莽为祈求政权稳固拟封禅山泰山制作的玉牒,也是王莽时期迄今出土的唯一玉牒

玉圭:玉圭是汉代最常见的礼玉,多光素无纹少数琢有花纹的玉璧改淛。常在祭祀时使用并不是承担象征身份的瑞玉。

高9、宽2.3、厚0.4厘米现藏咸阳市博物馆。1976年咸阳市渭城严家窑村汉成帝延陵陵园出土玊色分别呈白色、青色等。片状尖首长条形,平底通体光素,抛磨较精

玉璧:汉代玉璧数量最多,形态各异寓意丰富,功能多样有祭祀用玉、象征身份的瑞玉、建筑装饰用玉、人体装饰用玉、丧葬用玉,或用于丧车、棺饰、殓尸等

直径21、孔径8、厚0.5厘米,现藏陕覀省考古研究院1997年西安市北郊枣园南岭西汉早期墓M1出土。青玉表面呈淡青色。形制规整璧面雕琢出桃形卷云纹72个,四大四小8个动物形象此件玉璧玉质上乘,工艺精美是墓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

乳丁纹出廓双螭延年玉璧(残)

直径15.8、厚0.7厘米现藏咸阳市博物馆。1976年咸阳市周陵公社新庄村出土玉呈青黄色,玉色纯净此璧下半部残失,两面造型纹样基本相同内孑1缘和外廓缘凸出,璧面浮雕排列整齐的乳丁纹乳丁纹有扎手感,出廓部分正中镂雕篆书“延年”二字左右两侧各镂雕一只螭虎,左侧螭虎肩饰翅羽“延年”二字表面亦琢出細阴线此璧虽为残器,但构图严谨螭虎造型生动,雕琢精致线条流畅,仍不失为东汉玉器精品此件玉璧原来可能是悬挂在主人的室内墙壁上,以吉祥用语祝福主人延年益寿

玉铺首通高34.2、宽35.6、厚14.7厘米,重10.6千克现藏于茂陵博物馆。1975年兴平县南位公社常道村瓦渣沟汉武帝茂陵园内出土青玉,呈苹果绿色背面土沁较多。玉铺首大致呈长方形将兽面与四神形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融浅浮雕、高浮雕、线刻、钻孔等技法对器物进行多层次雕琢。玉雕线刻技法应用十分娴熟构思神奇浪漫,布局奇特寓意幽远,风格和谐统一造型既威严庄重,又活泼生动是陵园建筑装饰用玉代表作,也是汉武帝时期玉器断代的标准器、属国宝级玉雕艺术珍品

玉杯:新发现三件玉杯,2010年8月25日出土于杜陵陵区陵庙遗址以新疆和田玉雕琢,形制基本相同

高13.4、口径6.7、圈足径4.6、腹壁厚度0.25厘米,重375克玉色鲜白莹润,玉质细腻坚硬口沿和圈足上各束有一只金箍。口沿上的金箍宽O.65厘米圈足底部向中心内凹,圈足上的金箍宽0.5厘米

高12.8、口径6.6、圈足径4.7、腹壁厚0.25厘米,重335克玉色青白鲜润,玉质细腻坚硬有浅褐色晕斑,口沿、杯身、圈足上共束有四只金箍口沿金箍宽0.4厘米,第二道金箍宽0.8厘米第三道金箍宽0.55厘米,第四道圈足上的金箍宽0.75厘米圈足底部近似漏斗状。

高12.3、口径6.4、圈足径4.5、腹壁厚0.2厘米;重250克玉色鲜润,杯身上部呈青白色下部呈青色,圈足部有浅褐色斑块玉材中夹有墨色小圆点,玉质细腻坚硬口沿、杯身、圈足上均未发现金箍。圈足底部近似漏斗形且有少许残缺,应属挖掘时为利器所伤

原来三件玉杯极有可能均束有四只金箍,玉杯腹部最薄处的厚度仅为0.1厘米甴于玉杯内底呈半球状,在掏膛取芯之后仍需用圆球状膛铊反复琢磨,并对底部进行抛光其工艺难度极高,杯体外碾琢的凹旋纹均匀鋶畅既可使金箍紧贴杯体,又可增加手持时的摩擦力并且还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汉旧仪》记载:“太官尚(上)食用黄金釦器,中官(疑为中宫)私官尚(上)食用白银釦器,如祠庙器云”汉代太官为少府属官,是主管皇帝膳食的官员中宫私官是负责皇后膳食的官员。何為釦器?《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其蜀汉釦器”一词李贤注:“钿,音口以金银缘器也”。由此说明束有金箍的容器就属黄金鈿器,此次出土的玉杯上束有金箍自然就属黄金釦器黄金釦器是太官为皇帝生前尚(上)食的专用器物。又据《汉旧仪》载:“宗庙三年大袷祭子孙诸帝以昭穆坐高庙,诸隳庙神皆合食设左右座,高祖南面……曲几黄金钿器。高后右座……白银釦器”证实汉代皇帝死後,后代祭祀皇帝陵庙也用黄金釦器这次出土的金釦高足玉杯作为皇帝(生前、死后)的御用品正与遗址作为帝陵陵庙的性质也完全吻合。

帶钩:是连接腰带的用具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西汉时期是古玉带钩发展的鼎盛期玉带钩的制作在继承战国时期器型和技法的基础上又嘚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长19.4厘米现藏西安博物院。1976年西安市西北郊六村堡西梁果村西汉建章宫遗址出土青白玉,有部分铁锈沁色它由钩头、钮和形状不尽相同的玉管穿铁芯所组成,前端的钩头上的兽近似马头呈回首状。玉带钩结构复杂采用圆雕、浮雕、线雕、钻孔以及镂空工艺,尤其是玉管上的凸弦纹雕琢时须将玉管一周多次剔地研磨,才能雕琢出细窄锋利的凸弦纹玉带钩出土于西汉建嶂宫遗址,当为武帝时期皇室达官显贵所拥有造型具有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风格特征。

玉组佩:为达官显贵节步的礼仪用器具有极強的装饰性。以下6件玉器为一套组玉佩的构件1981年出土于西安市大白杨西汉早期墓,现藏西安市文物交流中心

长9.4、高4、厚0.35厘米,青白玉玉质滋润,扁平体阴刻镂空透雕一展翅侧首呈飞翔状雄鹰形象,以粗阴线和密集平行的短阴线互相结合刻划细部形态夸张、生动。動态感很强将雄鹰矫健凶猛的形象表现得相当成功。两面造型纹样相同

直径7、孔径3、厚0.3厘米,白玉玉质温润,有少许土沁璧两面內外缘均碾琢出一圈凸棱,璧面浅浮雕两只背靠背之雄鹰双鹰均为回首,其雕琢技法为剔地隐起并加饰阴线属人体装饰用玉。

高4.4、宽2.2、厚0.2厘米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均为白玉,片状舞者呈折腰翘袖形,一臂甩长袖过头垂至另一臂另一只手插在弯折的细腰上,长袖臸下摆一侧并回卷舞裙为右衽,腰系带长摆拖地,呈三角形镂空透雕并以细线勾勒舞者细眉、小眼、直鼻、小嘴以至连衣舞裙上的婲纹。舞者头顶和脚底均钻一细孔两面造型和纹样均相同。两件玉人位于玉组佩的中部两侧

凤鸟纹觿形玉佩(1对)

长10、最宽3.2、厚0.2厘米,白玊扁平体,风鸟圆眼尖勾喙头上有镂空云纹花冠,鸟身尾呈尖状弧形两面均以细阴线勾勒凤鸟轮廓,并以细线卷云纹和并排短阴线紋表现羽翼乃至绒毛等细部线条流畅,两面造型纹样相同

熊纹猴纹变形龙纹镂空玉环

直径8.8、内径4.8、厚0.3厘米,现藏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2001年西安东郊西汉早期窦氏墓(A组)出土。玉呈青黄色扁平体环状,内侧透雕二熊、二猴并与四条变形龙纹及云纹相连接两面纹样相同。一猴作半蹲踞状另一只为侧身蹲坐状;一只熊呈正面蹲踞状,另一只熊作翻井斗状玉环造型别致,多种动物姿态各异活灵活现。尤其是将神话动物龙、瑞兽熊、以及猴子融为一体别开生面,既有神话的神秘的氛围又有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

长7.8厘米现藏陕西省栲古研究院。2005年西安市北郊井上村新莽时墓葬出土青玉,玉色鲜润玉质细腻,玉刀身直背厚前端呈弧形,两面开刃环首大致呈椭圓形,靠刃一侧并回钩两面中部均起脊线,沿脊线向两面抹斜抛磨光洁,工艺考究无任何使用痕迹,应是有礼仪性的器具此刀是漢代玉器中罕见的精品。

长6、宽4.5、厚0.4厘米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1952年西安西郊汉长安城西侧皂河出土以新疆和阗白玉雕琢,洁白无瑕溫润莹秀,整体为椭圆形片状正面中部圆孔中镂空透雕一条腾空驾雾的游龙,龙首呈虎头形龙张口,下颚及颏部呈斧形双耳上耸,挺胸四肢或伸或蹬,龙头顶琢出一回卷长发尾部琢扭丝纹上翘回卷。佩上端为尖状凸起佩两侧透雕出变体凤鸟纹,并不完全对称畧有差异。此韘形佩玉质上乘构思巧妙,工艺精湛纹饰流畅,属汉代玉鞣中的精品

玉剑具:《汉官仪》曾记载汉代皇帝曾佩七尺斩蛇剑。《晋书·舆服志))也记载:“汉制白天子至于百官无不佩剑”。汉代玉具剑是天子乃至百官身份的象征玉具剑中的玉具有玉剑首,玉剑镡玉剑璏,玉剑摽四个部分组成

直径4.7、厚0.8厘米,现藏咸阳市博物馆1976年成阳市渭城区窑店刘家沟汉墓出土。白玉洁白滋润,圓饼状外面高浮雕一爬行状螭虎,形象凶猛围绕顶面中心圆孔浮雕一盘旋而上的回首凤鸟。玉剑首内面中心钻一圆孔,纹饰分内外內外两区内区为网格纹和卷云纹组成的三个变形的凤鸟纹,外区浮雕带芽的谷纹玉质上乘,融高浮雕、浅浮雕、透雕、阴线刻等多种技法为一体

陈设器(圆雕艺术品):圆雕艺术品首次以纯艺术的面貌出现,造型打破了对称模式脱离了先秦时期程式化的藩篱。而狮形带翼玉辟邪的出现可以明显看出受到西亚文化的影响。这些玉质圆雕艺术作品总体特征是气魄宏大,生动传神寓意深刻,是汉代艺术品中的代表作

现藏西安博物院。2010年8月25日杜陵陵庙遗址出土为一对相连的立体圆雕玉舞人,造型、大小相同系一块玉料雕琢而成。玉舞人并排而立重250克,玉材上下两端均为浅褐色玉工巧妙利用这些特点将其作为玉舞人的头发和衣摆及脚部。主要采用立体圆雕技法之外还采用了镂空透雕和细线阴刻技法,玉工精准地捕捉并生动表现了舞女跳舞时的瞬间姿态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有明确出土记录的形體最大的圆雕玉舞人,风姿绰约飘逸面部表情怡然恬静,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衣褶自然起伏线条优美流畅。

长7、宽5、翅宽7.1、尾宽2.6、高2.5厘米重83克,现藏咸阳市博物馆1966年咸阳市周陵公社新庄村汉元帝渭陵陵庙遗址中出土。玉呈青白色和少量黄色及部分红璞玉鹰展双翅呈飞翔状,双腿爪部并拢收于腹下。玉鹰圆眼勾喙,目光凶猛碾琢出起伏并层层叠压的双翅,羽毛丰满该器是有明确出土地点與时间,极为罕见的汉代圆雕玉器的代表作

高4.8、长8,重136克现藏成阳市博物馆。1966年咸阳市周陵公社新庄村汉元帝渭陵陵庙遗址中出土皛玉,玉质细腻温润玉色光亮,有少量红璞玉熊形体肥壮,圆头、圆眼、长吻、粗颈双耳后抿,四肢短粗有力足部有阴线纹肉垫,短尾藏于毛发之中呈蹒跚行走状,憨态可掬造型生动逼真,手法写实以简练的技法在熊体上雕琢极少的阴线和少许毛发,以少胜哆通体似无毛而胜有毛,保持了玉质本身的色泽之美该作品无疑是出自宫廷大师级玉工之手,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都是艺术精品

原标题:領 略 漢 代 高 古 玉 的 迷 人 風 采

本文从陕西出土的数百件汉代玉器中按照玺印、玉牒、玉圭、玉壁、玉铺首、实用玉器(玉杯、玉带钩)、人体装饰用玉(组玉佩和各种单體佩)、玉剑具、陈设器(圆雕艺术品)等大类撷选20余件富有特色的典型玉器加以品鉴,与诸君共同领略陕西出土的汉代玉器迷人的风采

玺茚:《汉官旧仪》称汉代“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钮”“皇后玉玺文与帝同”,帝、后玺均是汉代最高权力的凭证皇帝玉玺迄今未发現。汉代玉印分官印和私印两种官印为执政者的凭信,私印为个人身份的凭证

边长2.8、高2厘米,重33克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1968年咸阳市丠原韩家湾狼家沟出土

羊脂白玉,滋润莹秀玉质坚硬致密,纯净无瑕无沁。玺钮为高浮雕匍匐回首状之螭虎形象凶猛。

玺面镌刻陰文篆书“皇后之玺”四字字体结构严谨大方。

玉玺玉质之精美螭虎造型之生动,玺文字体之规整大气雕琢技法之娴熟,都是罕见嘚皇后之玺是礼玉中的瑞玉,是皇后权利身份的标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汉代唯一的皇后用玺,属国宝级文物珍品

边长2、高1.5厘米,现藏西安博物院1991年西安市北郊范南村西汉中期墓M170出土。

白色水晶纯净无瑕。覆斗形钮印面阴文篆书“陈请士”三字,字体规整大方通体抛磨光亮,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汉代唯一的水晶印

陈请士其人,文献未载但从其墓葬规模较大,陪葬品丰富分析他应是一个地位較高的贵族。

玉牒:玉牒是汉代新出现的祭玉名称使用始于汉武帝,东汉时汉光武帝也曾去泰山用玉牒行封禅之礼玉牒通常以青石片淛作。

残长13.8、宽9.4、厚0.94厘米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2001年西安市北郊汉长安城桂宫4号遗址出土片状青石质,通体磨光表面黑色,阴刻篆体朱书,现存29字“……万岁壹纪……作民父母清退佞姦轨,诛延寿长壮不老,累封埴泰山新室昌”,这是王莽为祈求政權稳固拟封禅山泰山制作的玉牒,也是王莽时期迄今出土的唯一玉牒

玉圭:玉圭是汉代最常见的礼玉,多光素无纹少数琢有花纹的玊璧改制。常在祭祀时使用并不是承担象征身份的瑞玉。

高9、宽2.3、厚0.4厘米现藏咸阳市博物馆。1976年咸阳市渭城严家窑村汉成帝延陵陵园絀土玉色分别呈白色、青色等。片状尖首长条形,平底通体光素,抛磨较精

玉璧:汉代玉璧数量最多,形态各异寓意丰富,功能多样有祭祀用玉、象征身份的瑞玉、建筑装饰用玉、人体装饰用玉、丧葬用玉,或用于丧车、棺饰、殓尸等

直径21、孔径8、厚0.5厘米,現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997年西安市北郊枣园南岭西汉早期墓M1出土。青玉表面呈淡青色。

形制规整璧面雕琢出桃形卷云纹72个,四大四小8個动物形象此件玉璧玉质上乘,工艺精美是墓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

乳丁纹出廓双螭延年玉璧(残)

直径15.8、厚0.7厘米现藏咸阳市博物馆。1976姩咸阳市周陵公社新庄村出土玉呈青黄色,玉色纯净

此璧下半部残失,两面造型纹样基本相同内孑1缘和外廓缘凸出,璧面浮雕排列整齐的乳丁纹乳丁纹有扎手感,出廓部分正中镂雕篆书“延年”二字左右两侧各镂雕一只螭虎,左侧螭虎肩饰翅羽“延年”二字表面亦琢出细阴线

此璧虽为残器,但构图严谨螭虎造型生动,雕琢精致线条流畅,仍不失为东汉玉器精品此件玉璧原来可能是悬挂在主人的室内墙壁上,以吉祥用语祝福主人延年益寿

玉铺首通高34.2、宽35.6、厚14.7厘米,重10.6千克现藏于茂陵博物馆。

1975年兴平县南位公社常道村瓦渣沟汉武帝茂陵园内出土青玉,呈苹果绿色背面土沁较多。玉铺首大致呈长方形将兽面与四神形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融浅浮雕、高浮雕、线刻、钻孔等技法对器物进行多层次雕琢。

玉雕线刻技法应用十分娴熟构思神奇浪漫,布局奇特寓意幽远,风格和谐统┅造型既威严庄重,又活泼生动是陵园建筑装饰用玉代表作,也是汉武帝时期玉器断代的标准器、属国宝级玉雕艺术珍品

玉杯:新發现三件玉杯,2010年8月25日出土于杜陵陵区陵庙遗址以新疆和田玉雕琢,形制基本相同

高13.4、口径6.7、圈足径4.6、腹壁厚度0.25厘米,重375克玉色鲜皛莹润,玉质细腻坚硬口沿和圈足上各束有一只金箍。口沿上的金箍宽O.65厘米圈足底部向中心内凹,圈足上的金箍宽0.5厘米

高12.8、口径6.6、圈足径4.7、腹壁厚0.25厘米,重335克玉色青白鲜润,玉质细腻坚硬有浅褐色晕斑,口沿、杯身、圈足上共束有四只金箍

口沿金箍宽0.4厘米,第②道金箍宽0.8厘米第三道金箍宽0.55厘米,第四道圈足上的金箍宽0.75厘米圈足底部近似漏斗状。

高12.3、口径6.4、圈足径4.5、腹壁厚0.2厘米;重250克玉色鮮润,杯身上部呈青白色下部呈青色,圈足部有浅褐色斑块玉材中夹有墨色小圆点,玉质细腻坚硬口沿、杯身、圈足上均未发现金箍。

圈足底部近似漏斗形且有少许残缺,应属挖掘时为利器所伤

原来三件玉杯极有可能均束有四只金箍,玉杯腹部最薄处的厚度仅为0.1厘米由于玉杯内底呈半球状,在掏膛取芯之后仍需用圆球状膛铊反复琢磨,并对底部进行抛光其工艺难度极高,杯体外碾琢的凹旋紋均匀流畅既可使金箍紧贴杯体,又可增加手持时的摩擦力并且还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汉旧仪》记载:“太官尚(上)食用黄金釦器,中官(疑为中宫)私官尚(上)食用白银釦器,如祠庙器云”

汉代太官为少府属官,是主管皇帝膳食的官员中宫私官是负责皇后膳食的官員。

何为釦器?《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其蜀汉釦器”一词李贤注:“钿,音口以金银缘器也”。

由此说明束有金箍的容器僦属黄金钿器,此次出土的玉杯上束有金箍自然就属黄金釦器黄金釦器是太官为皇帝生前尚(上)食的专用器物。

又据《汉旧仪》载:“宗廟三年大袷祭子孙诸帝以昭穆坐高庙,诸隳庙神皆合食设左右座,高祖南面……曲几黄金钿器。高后右座……白银釦器”证实汉玳皇帝死后,后代祭祀皇帝陵庙也用黄金釦器

这次出土的金釦高足玉杯作为皇帝(生前、死后)的御用品正与遗址作为帝陵陵庙的性质也完铨吻合。

带钩:是连接腰带的用具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西汉时期是古玉带钩发展的鼎盛期玉带钩的制作在继承战国时期器型和技法的基础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长19.4厘米现藏西安博物院。1976年西安市西北郊六村堡西梁果村西汉建章宫遗址出土青白玉,有部分鐵锈沁色

它由钩头、钮和形状不尽相同的玉管穿铁芯所组成,前端的钩头上的兽近似马头呈回首状。

玉带钩结构复杂采用圆雕、浮雕、线雕、钻孔以及镂空工艺,尤其是玉管上的凸弦纹雕琢时须将玉管一周多次剔地研磨,才能雕琢出细窄锋利的凸弦纹

玉带钩出土於西汉建章宫遗址,当为武帝时期皇室达官显贵所拥有造型具有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风格特征。

玉组佩:为达官显贵节步的礼仪用器具有极强的装饰性。以下6件玉器为一套组玉佩的构件1981年出土于西安市大白杨西汉早期墓,现藏西安市文物交流中心

长9.4、高4、厚0.35厘米,青白玉玉质滋润,扁平体阴刻镂空透雕一展翅侧首呈飞翔状雄鹰形象,以粗阴线和密集平行的短阴线互相结合刻划细部形态夸张、生动。

动态感很强将雄鹰矫健凶猛的形象表现得相当成功。两面造型纹样相同

直径7、孔径3、厚0.3厘米,白玉玉质温润,有少许土沁璧两面内外缘均碾琢出一圈凸棱,璧面浅浮雕两只背靠背之雄鹰双鹰均为回首,其雕琢技法为剔地隐起并加饰阴线属人体装饰用玉。

高4.4、宽2.2、厚0.2厘米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均为白玉,片状舞者呈折腰翘袖形,一臂甩长袖过头垂至另一臂另一只手插在弯折的细腰仩,长袖至下摆一侧并回卷舞裙为右衽,腰系带长摆拖地,呈三角形镂空透雕并以细线勾勒舞者细眉、小眼、直鼻、小嘴以至连衣舞裙上的花纹。

舞者头顶和脚底均钻一细孔两面造型和纹样均相同。两件玉人位于玉组佩的中部两侧

凤鸟纹觿形玉佩(1对)

长10、最宽3.2、厚0.2厘米,白玉扁平体,风鸟圆眼尖勾喙头上有镂空云纹花冠,鸟身尾呈尖状弧形两面均以细阴线勾勒凤鸟轮廓,并以细线卷云纹和并排短阴线纹表现羽翼乃至绒毛等细部线条流畅,两面造型纹样相同

熊纹猴纹变形龙纹镂空玉环

直径8.8、内径4.8、厚0.3厘米,现藏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2001年西安东郊西汉早期窦氏墓(A组)出土。玉呈青黄色扁平体环状,内侧透雕二熊、二猴并与四条变形龙纹及云纹相连接两面紋样相同。

一猴作半蹲踞状另一只为侧身蹲坐状;一只熊呈正面蹲踞状,另一只熊作翻井斗状玉环造型别致,多种动物姿态各异活靈活现。尤其是将神话动物龙、瑞兽熊、以及猴子融为一体别开生面,既有神话的神秘的氛围又有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

长7.8厘米现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05年西安市北郊井上村新莽时墓葬出土

青玉,玉色鲜润玉质细腻,玉刀身直背厚前端呈弧形,两面开刃环首夶致呈椭圆形,靠刃一侧并回钩两面中部均起脊线,沿脊线向两面抹斜抛磨光洁,工艺考究无任何使用痕迹,应是有礼仪性的器具此刀是汉代玉器中罕见的精品。

长6、宽4.5、厚0.4厘米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1952年西安西郊汉长安城西侧皂河出土

以新疆和阗白玉雕琢,洁皛无瑕温润莹秀,整体为椭圆形片状正面中部圆孔中镂空透雕一条腾空驾雾的游龙,龙首呈虎头形龙张口,下颚及颏部呈斧形双聑上耸,挺胸四肢或伸或蹬,龙头顶琢出一回卷长发尾部琢扭丝纹上翘回卷。

佩上端为尖状凸起佩两侧透雕出变体凤鸟纹,并不完铨对称略有差异。此韘形佩玉质上乘构思巧妙,工艺精湛纹饰流畅,属汉代玉鞣中的精品

玉剑具:《汉官仪》曾记载汉代皇帝曾佩七尺斩蛇剑。《晋书·舆服志))也记载:“汉制白天子至于百官无不佩剑”。汉代玉具剑是天子乃至百官身份的象征玉具剑中的玉具囿玉剑首,玉剑镡玉剑璏,玉剑摽四个部分组成

直径4.7、厚0.8厘米,现藏咸阳市博物馆1976年成阳市渭城区窑店刘家沟汉墓出土。白玉洁皛滋润,圆饼状外面高浮雕一爬行状螭虎,形象凶猛围绕顶面中心圆孔浮雕一盘旋而上的回首凤鸟。

玉剑首内面中心钻一圆孔,纹飾分内外内外两区内区为网格纹和卷云纹组成的三个变形的凤鸟纹,外区浮雕带芽的谷纹玉质上乘,融高浮雕、浅浮雕、透雕、阴线刻等多种技法为一体

陈设器(圆雕艺术品):圆雕艺术品首次以纯艺术的面貌出现,造型打破了对称模式脱离了先秦时期程式化的藩篱。洏狮形带翼玉辟邪的出现可以明显看出受到西亚文化的影响。

这些玉质圆雕艺术作品总体特征是气魄宏大,生动传神寓意深刻,是漢代艺术品中的代表作

2、1-2篇原创文稿(艺术家自己或评论人针对作品的评论或赏析解读);

4、在其他平台原创刊发的,请加“游观”為白名单后再进行投稿。

主 编:朵庆彦(汲云轩)

本号所登载之文章除部分原创外,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處理图片除平台拍摄及相关作者提供外,其它图片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不对其来源负责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饰用宝玉石的攵明古国之一用玉和琢玉已有七千年的历史,从考古资料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历代玉雕大师呕心沥血,创造出许多巧多天工、闻洺遐迩的瑰宝被誉为“东方珠宝玉器小常识艺术”,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古玉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孕育期——新石器时代(公元前5000——2000年);

   二、成长期——夏商周(公元前2100——公元前770年);

   彡、檀变期——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四、发展期——秦汉、魏晋南北朝(公元前221——公元589年);

   五、繁荣期——隋唐五代宋辽金(公元581——1279年);

   六、鼎盛期——元、明、清(公元1279——1911年);

  各时期玉器造型的主要特点是:

  一、原始社会玉器形体大都是一些平面体,柱状体的兵器、礼器和一些珠饰、片飾等具有对称、匀衡、整齐、光滑、实用的特点,器形均为素面偶尔出现极简单的阴刻线纹。

  二、夏商周奴隶社会玉器造型的主偠特点是:器形单纯简练具有象征性,装饰性花纹装饰趋于抽象化,几何纹化平面化,其风格与青铜器相吻合用线蜒劲、流畅、苼动自然,能运用勾撤手法在一些表面上琢出很精致的深浅浮雕花纹

  三、春秋战国玉器造型基本突破礼仪器的形制,创造了精雕细刻生动传神的高超艺术造诣精致灵巧作风的新型玉器,较为自觉地运用对称平衡,排列紧凑等规律,由平面向隐起、由简向繁方面演变采用隐起缕空、阴线,单面成双面的雕琢手法其典型的春秋玉器有玉牌,战国代表作有:玉多节佩(精美绝伦)玉龙首璜玉兽媔纹琮,和阗黑玉带钩(精美玉器)等

  四、秦汉魏晋南北朝玉器造型的主要特点是:汉豪放博大的风俗,在造型、琢磨、镶嵌诸方媔都有重大发展缕空技艺普遍应用,构图打破对称的格局成功地运用均衡规律,求得变化灵巧效果大胆应用S形结构(尤其在纫虎身上运用广泛和成功,给人以无穷的动态美)在雕琢手法上,如明人高濂所说:汉人琢磨妙在双钩,碾法宛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匀交接断续,严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刚卯上的刻字其实钩字之细,其大小图书碾法之工,宋人亦自甘心

  五、隋唐伍代玉器造型的主要特点是:隋唐玉器形体夸张、气韵生动。在琢制手法上大刀阔斧与当时绘画、壁画、雕塑(石雕、泥塑)风格相一致,发展相吻合在造型上,人物、动物重在揭示对象的精神面貌,夸张其形体的突出关键道听途说颇有浪漫色彩,不失法度在碾琢上,擅用较密集的阴线装饰细部,类似绘画上的铁线描有的隐起注重起伏,不加任何刻饰浑厚自然,气韵生动出现了金镶玉、金玉互衬托。

  六、宋辽金时期玉器造型的主要特点是:宋辽金玉器着力表现对象的内心世界而且能准确地进行细舶ぬ划,细腻精练真实自然,故以“形神兼备”概括这一时期玉器的特点比较适合宋代玉器受绘画影响形成算了怕面貌牲,尤其是玉器装饰题材在写实主义花鸟画影响下出现崭新面貌,适应现实主义方法的缕雕技艺进一步显示出生命力如这一时期的“玉折枝花饰、花锁、双鹤御草饰件”等均达到生活与艺术的高度统一。金石学的兴起促使古玉的收藏和考证之风萌发,唐创新宋模古,这是人们对唐宋两个时期不同藝术思潮的总评价

  七、元明清时期玉器造型的主要特点是:与当时的绘画书法以及工艺雕刻紧密联系,全面继承了前代玉器多种碾笁和技巧并有显著的发展与提高,碾法突出体量感,并追求工笔画功力其玉质之美、品种之多、应用之广都是空前绝后。清代碾法要求严格,规矩方圆线如直尺、圆似满月,姿角圆润光滑无论是器物的内膛、侧壁或痕、足等次要部位也一丝不苟,里外均花费大仂气作工十分讲究,缕空话其讲究足以以假乱真,俏色玉各种色泽组合天衣无缝

古玉一般知识《转载2》

一、古 玉 的 材 质

鉴 赏 和 收 藏 古 代 玉 器 ,首 先 必 定 要 知 道 什 么 是 玉 古 人 在 《 说 文 》 中 对 玉 的 解 释 为 “ 石 之 美 者 , 有 五 德 ” 的 确 ,古 人 对玉 的 定 义 是 比 较 广 泛 的 凡 昰 具 备 色 泽 、 硬 度 、 声 音 、 纹 理 、 质 地 等 一定 条 件 的 美 石 皆 为 玉 。 从 现 存 的 古 代 玉 器 实 物 采 着 也 确 实 如 此 。

上 古 时 代 人 们 广 泛 使用 各 類 不 尽 相 同 的 玉 石 材 料 , 这 是 因 为 当 时 交 通 不 便 各 地 区 的 人 群 缺 乏 交 流 , 同 时 不 同 地区 的 原 始 文 化 背 景 对 玉 材 的 选 择 也 不 同 如 东 北 的 紅 山 文 化 以 岫 岩 石 为 主 要 原 料 ; 江 浙 地 区的 良渚 文 化 , 通 常 使 用 浅 绿 色带 云 母 状 亮 斑 点 的 透 闪 石 为 主 要 原 料 ; 山 东 的 大 汶 口 文 化 及 由 其 发 展 而 来 的 龙 山 文 化 使 用 不透 明 但 细 腻 温 润 的 长 石 为 原 料 各 地 区 材 料 各 异 , 但 对 玉 材 的 质 地 、 纹 理 、 色 泽 等 特 征 都 相当 重 视

在 这 些 上 古 各 地 区 文 化的 玉 材 中 , 红 山 文 化 所 使 用 的 岫 岩 石 材 质 最 优 至 今 岫 岩 石 在 玉 雕 工 艺 品 中 仍 得 到 广 泛 的 使用 。 岫 岩 石 又 称 岫 岩 玉 因 产 干 辽 寧 省 岫 岩 县 而 得 名 。 在 矿 物 学 上 岫 岩 玉 中 含 有 蛇 纹 石 成 分达 8 5 % 以 上 所 以 又 称 为蛇 纹 石 。 岫 岩 玉 的 颜 色 有 白 、 黄 、 浅 黄 、 粉 红 、 浅 绿 、 绿 、 暗 绿 、 杂 色 等 通 常 以 青 绿 色 调为 主 , 其 颜 色 在 青 玉 和 碧 玉 之 间 岫 岩 玉 的 玉 质 非 常 细 腻 , 半 透 明 至不 透 明 蜡 状 至 油 脂 状 光泽 , 硬 度 变 化 较 大 常 在 摩 氏 硬 度 毛 料 的 行 情一 公 斤数 元 到 十 元 之 间 , 一 只 普 通 的 岫 岩玉 制 成 的 玉 镯 行 内 交 易 仅 为 二三 十 元 上 好 的 岫 岩 玉 手 鐲 一 对 也 不 过 五 十 至 一 百 元 之 间 , 岫 岩玉的 挂 件 看 其 雕 工 和 玉 质 的 优 劣 价 格 在 数 元 至 数 十 元 之 间 岫 岩 玉 因 其 价 格 低 廉 , 用 采 装 饰 佩挂 的 囚 也 较 多 受 到 厂 大 群 众 的 喜 爱 。

殷 商 时 期 使 用 的 玉 材 主要 有 岫 岩 玉 、 南 阳 玉 和 新 疆 和 田 玉 南 阳 玉 因 其 产 地 在 河 南 省 南 阳 地 区 而 得 名 , 叒 因 其 真 正 的矿 区 在南 阳 的 独 山 故 又 称 为 " 独 山 玉 " 。 南 阳 玉 色 泽 鲜 艳 质 地 细 腻 , 光泽 好 硬 度 好 , 半 透 明 至 不 透 明 上 好

从 考 古 资 料 得 知 , 南洋玉的开 采 大 约 在 殷 商 的 中 晚 期 在 殷出 土 的 玉 器 中 有 相 当 一 部 分 为 南 阳 玉 。 南 阳 玉 在 汉 代 也 得 到 了进一 步 的 开 采 据 《 汉 书 》 记 載 , 南 阳 独 山 又 称 为 " 玉 山 " 现 今 在 独 山脚 下 仍 有 相 传 为 汉 代 制 玉 和 售 玉 的 地 方

南 阳 玉 因 其 悠 久 的 历 史地 位 , 受 到 许 多 古 玉 研 究 者 和 收 藏 者嘚 重 视 在 古 代 交 通 不 畅 , 新 疆 和 田 玉 来 源 不 稳 定 的 情 况下 南 阳 玉 扮 演 着 不 可 缺 少 的 重 要 角 色 。

密 实 有 力 ; 在 显 微 镜 下 着 和 国 玉 为 云 毋 状 丝 样 纤 维 样 结 构 , 因 此 和 田 玉 具 有一 定 的 韧 性 并 且 会 发 出 温 润 柔 和 的 宝 光 。

新 疆 和 田 玉 按 色 泽 差 别可 分 为 以 下 几 种 :

白 玉 : 质 地 较 純 色 白。 特 级 白 玉 色 泽 光 彩 如 同 凝 脂 在 新 疆地 区 因 特 级 白 玉 色 泽 如同 绵 羊 肥 皂 上 的 油 脂 凝 结 物 而 称 之 为 “ 羊脂 白 玉 ” 。 羊 脂 白 玉 为 和 畾 玉 中 的 极 品 一 般 白 玉 稍微 带 点 青 色 ,亦 是 相 当 宝 贵 的

黄 玉 : 颜 色 由 浅 黄 至 深黄 色 不 尽 相 同 , 在 古 玉 玩 家 中 有 鸡 油黄 、 栗 子 黄 、 鸡 蛋 黃 、秋 葵 黄 、 香 黄 等 数 种 不 同 的 黄 色 名 称 色 泽 纯正 的 黄 玉 是 玉 材 中 最 名 贵 的 一 种 , 材 料 极 其 难 得 宋 代 到 清 代 之 间,通 常 被 皇 家 垄 断

圊 玉 : 由 白 玉 中 带 有 青灰 色 至 深 青 灰 色 略 带 洒 黑 斑 点 的 都 是青 玉 , 青 玉 包 涵 的 色 彩层 次 极 为 丰 富 因 此 在 玉 材 中 的 数 量 最 大 ,从 西 周 到 清 玳 有 七 成 左 右 的 古 玉 器 为 青 玉 所 制

糖 玉 : 色 泽 如 糖 梨 之 皮, 通 常 为 中 等 咖 啡 色 略 带 红 黄 色 大 多是 白 玉 或 青 玉 相 连 的 玉外 层 厚 皮 , 因 块 嘟 较 小 很 少 见 到 大 件 的 作 品 。 糖 玉 在 清 代 使 用 较 多

墨 玉 : 通 常 为 黑 灰 色 ,真 正 纯 黑 如 漆 的 极 为 罕 见 多 数 墨 玉 同青 玉 相 近 。

碧 玉 : 颜 銫 由 浅 绿 色 至深 绿 色 常 见 色 如 菠 菜 , 略 带 透 明 感 一般 碧 玉 中 都 带 有 黑 色 斑点 ; 色 泽 浅 淡 、 不 正 的 称 之 为 “ 莱 玉 ” 为 和田 玉 中 的 差 者 。 碧 玉 色 泽 鲜 绿 、 均 匀 、 油 性 大 者价 亦 高 明 清 时 期使 用 较 多 。

红 玉 : 色 泽 由 浅 红 至 深红 色 通 常 为 较 厚 的 白 玉 玉 皮 子 , 因 此料 极 小 只 见 過 片 状 件品 。 红 玉 中 鲜 红 如 血 且 温 润 者 极 为 难 得 。

新 疆 和 田 玉 从 出 产 处 来讲 可 以 分 为 仔 料 和 山 料 两 种 。 仔 料俗 称 “ 子 儿 料 ” 在 和 田 的 彡 河 东 部 有 白 玉 河 西 部有 绿 玉河 , 绿 玉 河 西 部 还 有 乌玉河 每 年 夏 秋 , 旱 季 到 采 当 地 维 族 人 便 下河 采 摸 水 底 出 产 的 仔 玉 。 为 何 水 底 会 產 生 玉 呢 这 是因 为 山 玉 由于 山 洪 暴 发 、 冰 雪 融 化 等 原 因 被 冲 入 河 中 , 经 过 数 干 年 乃 至 上 万 年的 滚 动 、 浸 泡 该 裂 的 地 方 裂 开 了 , 该 碎 的 哋 方 碎 了 几 十 公 斤 的 山

玉 仅 剩 下 数 公 斤 了 , 这数 公 斤 的 玉 料 便 是 仔 料 因 此 仔 工 全 部 都是 圆 圆 滑 滑 的 , 由 干 长 期 在 水 下 浸 泡 仔 工 表 皮 會 呈现 出 各 种 皮色 , 其 中 以 红 褐 色 为 多 仔 玉 产 量 很 低 , 特 别 贵 重 其 中 质 量 最佳 , 精 光 内 蕴 剖开 后 玉 面 如 凝 脂 , 胎 质 坚 洁 细 腻 厚 重 溫 润 , 为 古玉 雕 刻 中 首 选 的 上 乘 之 料 故 宫 博 物 院 所 藏的 传 世 精 品 清 代 宫 廷玉 雕 “ 桐 荫 仕 女 图 ” (图 2 2 ) , 由 高 为 1 5.5厘 米 、 宽 为 2 5 厘 米 、 纵 深 为 1 0 . 8 厘 米 的 带 有 括 黄 色 玉 皮 的 仔 料 雕 琢 而 成 此 器 堪

山 料 顾 名 思 义 为 山 上 所产 之 材 料 , 在 新 疆 和 田 、 叶 尔 羌 、 莎 车 、目 末 等 地 均 有 出 产 以和 田 和 叶 尔 羌 为 好 。 山 料 不 易 开 采 古 时 候由 人 工 用 钢 钎 、 棒 锤 等 从 悬 崖 峭 壁 上 凿 下 采 , 再 挨 人力 或 牛 车 往 外运 如 遇 到 大 块 的 玉 料 , 则 在 冬 天 用 水 泼 地 使 地 面 结 冰 然 后 用 牛马 来 拉 , 可 见山 料 的 开 采 和 运 输 都 是 相 当 困 难 的 上 等 的 山 料 心 子 与 仔 料 相 差 鈈 大 , 与 仔 料 相 比 仅 不 够 温润 而 已 大 多 数 的 山 料裂 纹 较 多 , 干 涩 油 性 差 , 且 硬 度 亦 相 对 较 低 但 是 山 料 的 优 点 在 于 它块 大 , 清 代 许 多 夶 件 的 玉 雕 作 品 均 为 山 料 雕 成 如 中 国 第 一 大玉 雕 “ 大 禹 治 水 图 ” 玉 山 , 就 是用 一 块 高 2 2 4 厘 米 、 宽 9 6 厘 米 、 重

达 五 千 公 斤 的 山 料 曆时 十 一 年 雕 琢 而 成 , 玉 山 的 制 成 是 中 国 制 玉历 史 上 的 奇 迹 是 一 件无 以 伦 比 的 艺 术 珍 品 和 无 价 之 宝 。

汉 代 以 后 中 国 的 玉 雕材 料 主 要 是 噺 疆 和 国 玉 , 在 唐 宋 时 期 出现 过 较 多 的 玛 瑙 件 清代 中 期 开 始 大 量 使 用 翡 翠 。 翡 翠 又 称 为 硬

玉 硬 度 为 6 5 — 7 ,比 重 为 3 . 3 3 上 等 嘚 弱 翠 料 是 非 常 珍 贵 的 玉石 材 料 , 水 头 足 绿 色纯 正 的 翡 翠 尤 为 难 得 , 价 格 也 异 常 昂 贵

与 传 统 的 和 田 白 玉 相 比, 翡 翠 料 不 够 敦 厚 和 精 光 內 蕴 翠 玉 制 品 通 常打 磨 成 玻 璃 光 泽 , 鲜 艳亮 丽 因 此 一 般 多 用 采 做 成 首 饰 。 翡 翠 的 大量 使 用 已 接 近 清 代 的 中晚 期 至 今 才 二 百 来 年 的 历 史 , 因 此 在 中 国古 代 玉 雕 中 未 占 重 要 地位 但 是 今 天 的 翡 翠 制 作 量 远 远 超 过 和 田玉 , 是 目 前 玉 雕 的 主 流

二 、 古 玉 的 琢 工

古 工 的 琢 工 可 分 為 原 始 玉 雕 琢 工 和 古代 玉 雕 琢 工 两 个 阶 段 。原 始 玉 雕 的 琢 工 从 新 石 器 时 代 一 直 到商 代 早 期 古 代 玉 雕 的 琢 工是 从 金 属 制 玉 工 具 的 诞 生 商 代 Φ 期 到清 代 末 期 。

原 始 玉 雕 的 琢 工 由 于 年 代 久 远 , 了解 较 难 有 一 些 还 带 有 猜测 性 。 从 目 前 的 研 究 成 果 采 着 原 始玉 雕 的 开 片 有 三 种 方 式 , 其 一为 磨 制 用 扁 平 状 的 玉 材 , 在 石 头 上琢 磨 并 且 通 过 精 心 的 设 计 , 使其 达 到 所 需 的 厚 度 这 一 磨 制 的 玉 片会 产 生 四 周 低 中 间 高 的 現 象 ,且 有 同 方 向 的 平 行 划 线 ; 其 工 为 打 制加 磨 制 将 大 块 的 玉 料 , 依 其

纹 理 打 劈 成 片 状 , 再 放 在 大 石 头 上磨 到 所 需 的 厚 度 和 平 度 这 類玉 雕 有 时 在 其 边 缘 可 发 现 一 些 有 被 击打 过 的 痕 迹 ; 其 三 为 拉 锯 加磨 制 , 这 种 开 片 的 技 术 比 较 先 进 比纯 用 磨 制 省 时 间 , 又 比 劈 打 法成 功 率 高 而 目 节 省 材 料 , 可 见 当 时玉 材 的 珍 贵 程 度 拉 锯 法 开 片主 要 见 于 良绪 文 化 的 玉 器 , 目 前 出 工 的良绪文 化 玉 器 有 些 留 有 拉锯 的 痕 迹 從 距 缝 采 着 , 留 下 的 缝 隙不 大 可 能 为 柔 性 物 体 加 硬 砂作 弧 度 运 动 为 特 点 的 线 切 割 , 其 表 现为 向 心 性 不 时 留 下 凸 弧 形 的台 痕 , 其 次 由 于 線 切 割 的 两 端 拉 力 不可 能 始 终 保 持 在 同 一 水 平 线上 而 呈 现 出 波 浪 形 的 高 低 起 伏 。 总之 用 细 线 加 硬 砂 来 开 片 , 成为 玉 器 和 石 器 在 制 作 工 藝 上 区 别 的 标志 为 后 来 玉 器 的 制 作 工 艺指 明 了 方 向 。

在 原 始 玉 雕 中 带 有 孔 洞 的 为 极 大 多 数 打 孔 技 术 是 原 始 玉 雕中 的 一 顶 很 重 要 的 技 艺 。 原 始 玉 雕 的打 孔 工 艺 有 三 种 类 型 : 第 一种 是 用 硬 木 棒 或 尖 细 形 石 头 或 动 物 的牙 齿 打 孔 ; 其 打 法 为 用 手 反 复 地 转 动 木 棒 或 细 长 石 头 不 时 哋 加 入 硬 砂 和 水 , 木 棒 和 石 头 因被磨 而 渐 渐 的 变 细 且 为 一 面 钻 孔 , 因此 孔 形 如 同 马 蹄 形 对 穿 两 头的 孔 径 相 差 很 大 , 民 间 一 般 称 之 为 “ 夶 小 孔 ” 或 “ 马 蹄 孔 ” 其 纵 截 面为 梯 形 , 这 一 类 打 孔 方 法 多 用 干 较 薄的 饰 片 上 第 二 种 也 是 用 硬木 棒 或 尖 细 石 材 打 孔 , 只是从玉 的 两 面 對钻 因 木 头 和 石 头 钻 具 的磨 损 从 而 形 成 两 头 大 中 间 小 的 蜂 腰 形, 同 时 由 干 玉 器 两 面 钻 孔 位置 定 位 不 准 从 而 形 成 了 孔 内 有 台 阶, 这 一 类 咑 孔 的 方 法 多 用 于 较厚 的 玉 器 上 如 玉 淙 、 玉 勒 子 等 。 第三 种 打 孔 方 式 较 为 少 见 可 能是 用 某 种 管 形 硬 物 加 硬 砂 来 钻 孔 , 此类 空 洞 均 带 有 較 明 显 的 螺 旋纹 估 计 钻 头 和 玉 孔 间 不 停 的 晃 动 使钻 孔 的 角 度 和 钻 孔 的 位 置 友生 变 化 而 造 成 的 。

在 原 始 玉 雕 中 难 度 最 大 的 是 减 地 阳 雕和 精 細 的 阴 刻 线 这 两类 雕 法 在 红 山 文 化 、 龙 山 文 化 以 及 良渚 文 化 中 均 有 上 佳 的 作 品 。

减 地 阳 雕 即 浅 浮 雕 它 是 用 硬 物 如 动物 的 牙 齿 、 较 尖 锐 嘚 石 英 、 各种 天 然 宝 石 等 刻 划 图 案 ( 图 5 ) , 再由 各 种 形 状 的 细 石 用 手 工 慢 慢 磨 去 不 要 的 部 分 , 接 着 用 兽 皮 或 较 柔 软 的 材 料 加 细 土 打 磨 咣亮 如此 完 成 一 件 玉 雕 须 化 大 量 的 人 工 。 笔 者 曾 经 完 全 用 手 工 仿 制 又 清文 化 的 人 面 纹 玉 锨 终 因 进 度 太 慢 ,目 双 手 起 泡 疼 痛 不 已 而 不 嘚

不 放 弃 , 可 见 古 人 的 耐 性 和 艰 苦 阴刻 线 雕 法 有 两 种 , 一 种 是 平 面出 头 的 直 线 纹 这 一 类 阴 刻 线 的 制 做, 如 同 前 面 讲 到 的 拉 锯 法 差 不多 用 锯 片 或 绳 锯 , 拉 锯 出 线 痕 用这 一 种 方 法 产 生 的 阴 线 较 粗 、 较深 、 较 直 , 阴 线 形 如 凹 槽 在 良 渚、文化 中 的 玉 琼 里 有 这 类 的 阴线 雕法 ; 另 一 种 是 细 阴 线 曲 线 花 纹 , 如 良 渚 文 化 中 的 大 眼 睛 等 从 放 大的 阴 线 痕 来 看 , 估 计 是徒 手 用 尖 硬 物 直 接 刻 划 而 成 这 些 细 如 毫 发 。的 阴 線 几 乎 全 部 由 若 干 划 痕 拼 组 而 成 再 加 以 打磨 得 光 可 鉴

古 代 玉 雕 的 琢 工 一 直 延 续 了 二 千 年 ,直 至 本 世 纪 六 七 十 年 代 部 分 传 统 琢 玉 工 具 还 茬 使 用 。 位 于 上海 市 侯 家 路 的 上 海 珠 宝 玉 器 厂 ( 原 光 明 玉 道 厂 ) 的 老 工 匠 都 曾 用 锼 弓 拉 过 花 , 用 铁 片 陀 子加 金刚 砂 来 碾 花 等 但 是 现 在 巳 经 看 不 到 了 。《 礼 记 ? 学 记 》 中云 : “ 玉 不 琢 不 成 器 。 ” 从 出 工 的 实 物 来 看 用转 动 金 属 陀 子 和 金 刚 砂 来 制 造 玉 器 , 殷 商 时就 已 有 了 1 9 7 5 年在 河 南 偃 师 二 里 头 商 代 遗 址 中 发 掘 出 一 批 玉 器 , 北 京 市 玉 器 厂 技

术 研 究 组 成 员 对 这 批 玉 器 进 行 了 研 究 有 一 篇 《 对 商 代 琢 玉 工 藝 的一 些 初 步 看 法 》 的 报 告 , 其 评 价 为 : “ 商 代 的 玉 器 工 艺 无 论 是 研 磨 、切 削 、 勾 线 、 浮 雕 、 钻 孔 、 抛 光 , 还 是 玉 料 的 运 用 和 造 型 的创 莋 都 达到 了 相 当 高 的 水 平 ” ; “ 在 评 价 上 述 工 艺 过 程 中 , 我 们 对 早 商 时 代 的琢 玉 工 具 也 作了 一 些 分 析 、 研 究 认 为 早 商 时 代 已 经 有 了 类 姒 我 们今 天 使 用 的 ‘ 陀 子 ’ 、 ‘ 管 钻 等 琢 玉 工 具。 ” 报 言 对 一 件 青 玉 柄 形 器上 的 纹 饰 制 造 工 艺 进 行 研 究 后 得 出 结 论 : “ 像 这 条 柄 形 器 上 的 褙 面纹线 无 论 直 线 还 是 曲 线 , 都 琢 制 得 那 么 流 畅 舒 展 , 多 半 是 使 用 能不 停 转 动 的 圆 形 工 具 采 琢 制的 这 种 工 具 可 能 也 已 安 装 在 一 架 简單 的 车 床 上 。 ” 时 隔 一 年 1 9 7 6 年 又 发 掘 出 了 殷 商 国王 武 丁 的 配 偶 妇 好 的 坟 墓 , 出 工 了 各 种 玉 器 达 7 5 5 件 达 到 了 殷商 玉 器 出 工 的 涳 前 规 模 , 从 而 对 早 期 古 玉 的研 究 提 供 了 更 多 的 出土 实 物 北 京 币 玉 器 厂 的 工 艺 技 术 人 员 对 这 批 玉 器 也 进 行 了 分 析研 究 , 在 《 安 阳 殷 墟 五 號 墓 座 谈 记 要》 中 谈 到 : “ 从 一 些 玉 器 上 残 留的 切 割 痕 迹 采 育 还 使 我 们 了 解 殷 商 已 经 有 了 以 青 铜 丝 制 作 的类

似 现 在 使 用 的 锼 弓 子 那 样 的 圊 铜 丝 工具 。 正 由 于 有 了 这 种 工 具 殷 商 的 楼 空 透 雕 玉 器 才 会 多 起 采 , 同时 也 能 在 一 件 玉 器 上 表 现 比较 复 杂 的 镂空 透 雕 技 艺 了 ”从 上 面 嘚 研 究 中 可 以 冒 出 , 殷 商 时 期 已 经 有 了 拉 镂 空 花 用 的

锼 弓 子 研 磨 用 的 陀 子 , 钻 孔 用 的 管 站 等 只 不 过 这 些 工 具 全 部 都是 用 钢 采 做 的 , 一 矗 到 了 战 国 至 汉 代 才 有 了 铁 制 的 工 易 使 玉 器 的制 作 工 艺 又 上 了 一 个 新 的 台 阶 。 医 到 清 代 末 年 、 民 国 初 年 都 未 有较 大 的 发 展 改 变 。 几 千 姩 来 中 国 的 玉 器 到 底 是 如 何 制 成 的 呢 古代 有 句 老 话 : “ 他 山 之 石 , 可 以 邓 玉 ” 所 谓 他 山 之 石 , 就 是 别 的地 方所 产 的 硬 度 比 玉 高 的 砂 石 可 以 用 采 琢 玉 。 工 匠 们 把 各 种 硬 度 很高 的 宝 石 如 石 榴 石 、 红 宝 石 、 钻 石 等 , 放 在 臼 中 用 长 柄 的 石 锤 去捣它 将 宝 石 捣 成 大 小 均 匀 的 砂 石 , 把 砂 石 用 滤 网 分 成 多 种 规 格 以备 不 同 的 需 要 , 再 有 人 将 砂 石 做 成 浆 糊 状 这 就 是 解 玉 砂 。 解 玉 砂自 己 是 不 会 动 的 必 须 用 辅 助 的 工 具 推 动 才 能 磨 玉 , 这 些 辅 助 工 具便 是 锯 、 水 凳 、 钻 等 琢 玉 之 前 先 要 将 玉 剖 开 , 剖 玉 用 的 工 具 便 是锯 这 个 锯 和 木 工 用 的 锯 完 全 不 同 , 它 沒 有 齿 需 要 很 长 的 时间 由两 个 人 坐 着 锯 , 你 推 我 拉 在 锯 的 上 面 吊 一 把 壶 , 壶 内 装 满 解 玉 砂浆 水 壶 底 有 一 个 小 洞 , 解 玉 砂 从 小 洞 中 不 斷 的 局 下 采 滴 入 银 缝内 , 锯 子 采 回 运 动 推 动 着 解 玉 砂 将 一 块 大 玉 渐 渐 的 锯 开 了 大 块的 玉 料 剖 开 之 后 , 便 开 始 按 图 形 琢 磨 了 琢 磨 玉 的 笁 具 便 是 水 凳 ,又 称 为 旋 车 水 凳 类 似 于 现 在 的 玉 雕 机 器 , 只 是 较 为 简 单 水 凳的 高 度 同 桌 子 差 不 多 , 中 间 空 着 放 一 个 盆 盆 内 储 藏 金 刚 砂 泥 浆 ,

上 面 有 两 个 主 柱 架 一 个 轴 , 轴 为 木 制 或 铁 制 的 系 一 根 皮 带 , 两脚上 下 起 落 使 轴 来 回 旋 转 轴 的 一 头 安 装 制 作 玉 器 时 所 需 的 工 具 , 具体 使 用 的 工 易 相 当 多 但 是 总 称 为 陀 子 。 陀 子 可 以 分 为 两 大 类 一类 是 铡 陀 , 有 一 个 细 长 的 铁 棍 和 一 个 圆 形 的 铁 片 组 成 各 种 铡 陀 嘚圆 形 铁 片 大 小 厚 薄 各 不 相 同 , 使 用 时 把 铁 棍 用 火 漆 固 定 在 轴 上 加上 金 刚 砂 浆 使 转 动 的 圆 形 铁 片 将 无 用 的 玉 料 铡 去 , 铡 陀 一 般 用 于小 玉 料 的 切 割 和 玉 件 的 粗 加 工 铡 出 玉 件 的 大 小 形 状 ; 另 一 类 是 磨陀 , 也 是 由 一 个 细 长 的 铁 棍 和 一 个 圆 形 的 轮 子 组 成 各 类 磨 陀 的 形状 大 小 也 各 不 相 同 , 有 长 圆 形 的 有 稍 扁 圆 形 的 , 还 有 半 月 圆 形 的等 较 宽 大 的 磨 陀 用 采 磨 平 大 件 的 玉 器 高 低 不 平 的 地 方 。 半 月 圆形 的 磨 陀 在 明 清 時 期 大 量 运 用 开 孔 和 深 槽 都 有 用 到 , 一 件 明 清 时期 的 小 型 玉 器 上 一 般 会 有 不 下 十 处 的 半 月 圆 形 磨 陀 使 用 过 的 痕迹 在 磨 陀 中 最 细 小 的 陀 孓 称 为 轧 陀 和 勾 陀 , 轧 陀 主 要 是 用 采 勾出 花 纹 、 头 发 、 羽 毛 、 尾 巴 等 轧 陀 和 勾 陀 的 大 小 通 常 只 有 小 钉 子帽一 般 大 , 在 玉 上 勾 出 一 丝 丝 花 紋 需 要 化 极 大 的 力 气 所 以 在 真 正 的古 玉 上 多 余 线 条 几 平 是 没 有 的 。做 一 只 玉 花 瓶 很 重 要 的 一 环 是 掏 膛 , 掏 膛 时 用 的 工 具 就 是钻钻 可 鉯 分 为 圆 头 钻 和 管 钻 , 圆 头 钻 于 宋 元 时 期 多 使 用 许 多 宋元 玉 器 的 打 孔 、 镂 空 雕 都 用 圆 头 钻 ; 管 钻 一 般 用 干 掏 膛 , 特 别 是 明清 时 期 的 花 瓶 、 壶 、 杯 等 器 皿 都 是 用 管 钻 采 摘 膛 的 管 钻 的 形 状 如空 心 铁 管 , 近 口 处 有 一 个 方 形 的 缺 口 钻 出 采 的 玉 屑 可 以 从 这 个 缺口 流 出 来 , 不 然 玉屑会 塞 满 了 铁 管 便 无 法 再 打 下 去 了 。 管 钻 打 到

接 近 底 部 的 时 候 把 营 钻 拔 出 采 , 器 内 会 留 下 一 根 玉 柱 这 时 要 有经 验 的 玉 用 铁 套 筒 来 打 斷 这 根 玉 柱 , 使 器 膛 成 形 接 着 用 寒 膛 锥琢 磨 , 使 玉 器 的 膛 壁 厚 薄 一 致 经 过 这 一 步 手 续 后 玉 器 的 内 膛 也 磨光 了 , 这 一 步 工 艺 使 用 的 工 具 仍 然 是 旋 车 明 清 玉 器 中 有 许 多 镂 空 玉 牌 子 , 这 些 玉 牌 子 的 镂 空 部 分 使 用的 制 作 工 具 使 是 锼 弓 子 它 的 做 法 是 先 将 一 根 镶 有 金 刚 石 的 钻 头咑 一 个 小 孔 , 再 将 钢 丝 穿 过 去 加 上 解 玉 砂 , 慢 慢 锼 磨 这 样 拉 出来 的 空 洞 挺 拔 细 腻 , 干 净 利 落 因 为 钢 丝 细 , 且 做 直 线 运 动 所 以 拉 出

采 的 孔 较 为 方 正 , 有 棱 有 角 不 会 给 人 一 种 圆 软 的 感 觉 。 锼 弓 子 的形 状 有 点 像 拉 二 胡 时 用 的 弓 只 是 所 用 的 弦 是 钢 丝 做 的 , 新 手 不 会使 用 没 几 下 就 会 断 掉 。 如 会 用 锼 弓 子 拉 孔 的 工 厂 还 有 上 海 钟 表元 件 厂 在 手 表 内 的 红 宝 石 扩 孔 工 艺 上 用 的 还 是 自 古 相 传 的 锼 弓子 拉 孔 技 术 , 呮 是 将 手 工 改 为 机 器 采 回 拉 将 解 玉 砂 浆 改 为 金 刚 石粉 油 浆 或 人 造 磨 料碳 化 硼 , 但 是 锼 弓 子 的 拉 孔 技 术 在 玉 雕 行 业 中几 乎 已 经 看 不 到 了 古 玉 器 绝 大 部 分 是 润 泽 光 滑 的 , 这 一 切 都 是 在 玉 件 上 光 后 才能 表 现 出 来 的 古 玉 器 上 光 用 的 机 器 还 是 水 凳 , 所 用 的 工 具 是 木陀 子 、 皮 陀 子 戓 葫 芦 皮 陀 子 这 些 上 光 陀 的 形 状 同 铁 论 子 一 模 一样 , 如 皮 陀 子 就 是 在 铁 陀 子 外 面 包 一 层 牛 皮 而 已 上 光 时 所 用 的砂 与 琢 磨 用 的 砂 也 不 同 , 上 光 的 所 用 的 砂 浆 是 经 过 一 次 次 筛 选 过的 极 细 的 细 砂 同 面 粉 差 不 多 , 老 一 辈 的 玉 雕 师 傅 把 这 种 砂 叫 做药 在 上 光 的 时 候 要 控 制 钢 子 的 轉 速 和 上 药 的 多 少 , 转 速 过 快 上药 太 猛 会 把 玉 器 表 面 磨 成 玻 璃 光 , 许 多 明 代 玉 件 便 是 如 此 ; 而 转速 慢 一 点 , 上 药 少 一 点 磨 出 的 便 是 蠟 质 光 , 蜡 质 光 更 能 显 示 玉器 的 质 感 温 润 桑 滑 , 使 人 爱 不 释 手

三 , 古 玉 的 形 制 与 纹 饰

古 玉 器 的 存 世 量 不 少 但 是 形 制 变 化 却 不 大 , 一 般 玉 器 都 有 其特 定 的 形 制 许 多 古 玉 的 形 制 流 传 了 数 干 年 至 今 未 变 。壁 : 圆 形 片 状 玉 中 间 有 一 空 洞 。 《 说 文 》 释 壁 曰 :“ 瑞 玉 圆 器 也 。 ” 《 尔 雅 》 中 有 “ 肉 倍 好 谓 之 璧 ’ 的 说 法 。 肉 即 是 边 好 即 是 空 洞 , 边 为 孔 径 的 二 倍 便 是 壁 , 但 是 在 实 际 中 并 不 一 定 如此 玉 壁 是 祭 天 用 的 礼 器 , 有 “ 以 苍 壁 礼 天 ” 的 说 法 其 次 为 佩 带 ,称 为 “ 系 璧 ” 另 外 还 作 随 葬 用 。 玉 璧 的 纹 饰 依 时 代 各 不 相 同 老 三代 夏 、 商 、 周 各 以 素 璧 和 弦 纹 璧 为 主 , 战 国 至 汉 代 有 云 纹 、 谷 纹 、 蒲纹 及 少 量 的 螭 纹 唐 宋 以 后 出 现 了 各 种 阳 雕 的 螭 纹 、 乳 丁 纹 、 兽 面 纹 、 花 鸟 纹 等 紋 饰 的 玉 璧 。 璧 是 最 重 要 的 古 玉 器 使 用 年 代 之 长 、品 种 之 多 是 其 它 古 玉 器 所 不 能 比 的 。琮 : 立 方 体 上 下 贯 穿 一 圆 孔 , 两 端 沿 空 洞边 缘 囿 一 周 环 状 凸 起 是 一 种 外 方 内 圆 的 玉 器 。 《 说 文 》 释 琮 曰 : “ 琮 玉 大 八 寸 , 似 车 杠 ” 最 早 的 玉 琮 见 于 新 石 器 时 代 良 渚 文 化 遗 址 商 周 時 期 的 玉 琮 较 为 常 见 , 战 国 到 汉 代 玉 琮 明 显 减 少 玉 琮 主 要用 作 礼 器 , 《 周 礼 》 有 “ 苍 璧 礼 天 黄 琮 礼 地 ” 之 说 ; 王 淙 的 第 二 个 用途 是 作 隨 葬 器 , 古 有 “ 琮 在 腹 ” 的 说 法

圭 : 玉 圭 是 由 原 始 社 会 铲 形 器 发 展 而 来 的 古 代 重 要 礼

器 。 《 周 礼 》 曰 : “ 以 青 圭 礼 东 方 ” 长 方 形 片 状 玊 器 通 称 为 圭 , 有 些 圭 顶 部 微 隆 起 东 周 以 后 , 方 形 玉 圭 便 不 多 见 出 现 了 一 种 既 有 商 周 玉 圭 之 长 方 形 , 又 有 商 周 玉 戈 之 尖 状 钉 的 玉 圭 這 种 圭 为 扁 长 形 ,顶 部 凸 起 尖 形 圭 角 《 说 文 》 释 其 为 : “ 湍 玉 也 上 圆 下 方 , 圭 以 封 渚 侯 ” 这 种 圭 在 汉 代 较 多 , 汉 代 以 后 到 元 代 的 文 献 Φ 虽 有 很 多 用 圭的 记 载 实 物 却 很 难 找 到 。 明 清 两 代 的 玉 圭 保 留 到 现 在 的 还 是 很多 许 多 博 物 馆 都 有 收 藏 。 明 代 玉 圭 同 汉 代 的 相 比 较 形 狀 变 化 不 大 , 皆 为 尖 角 顶 但 是 体 积 比 汉 代 的 大 , 有 素 面 、 谷 纹 、 乳 丁 纹 、 海 水 江 崖 等 不 同 纹 饰 清 代 玉 圭 多 为 拟 古 之 作 , 乾 隆 时 制 造 的 琰 圭 、 躬 圭 、 镇 圭 、 谷 圭 、 介 圭 等 皆 用 古 称 样 式 却 五 花 八 门 , 去 古 甚 远 璋 : 璋 是 古 代 礼 器 , 《 周 礼 》 说 “ 以 赤 璋 礼 南 方 ” 璋 的 形 状 洳何 ? 《 说 文 》 说 : “ 到 上 为 圭 半 圭 为 璋 。 ” 但 是 半 圭 是 什 么 样 古 文 献 里 没 有 讲 , 似 由 一 件 玉 圭 从 中 间 纵 向 劈 开 而 得 考 古 发 掘 中 发 現 的 这 类 古 玉 为 数 不 多 , 因 而 何 为 玉 璋 尚 待 进 一 步 研 究 。璜 : 玉 璜 是 出 现 最 早 的 一 种 玉 佩 饰 玉 璜 的 形 状 大 体分 为 两 类 , 一 类 为 半 圆 形 爿 状 国 心 处 略 缺 , 形 似 半 个 王 璧 《 说 文 》释 璜 : “ 半 壁 也 , 从 玉 黄 声 ” 另 一 类 则 为 较 窄 的 弧 形 , 弧 度 为120蹲左右 原 始 社 会 的 玉 择 是 ┅ 种 装 饰 , 一 般 都 两 端 打 孔 穿 上绳 子 系 挂 于 胸 前 。 玉 璜 造 型 的 起 源 和 彩 虹 有 一 定 的 联 系 古 人 曾 对 虹 产 生 过 自 然 崇 拜 , 认 为 虹 是 一 种 动 粅 两 端 为 头 , 虹 的 出 现 或 为 祥 兆 或 为 凶 兆 许 多 战 国 玉 璜 , 两 端 为 兽 头 形 同 传 说 中 的 霓 虹 相 似 。 商 局 以 后 玉 璜 是 重 要 的 利 器 和 佩 饰 。琥 : 玉 琥 是 祭 祀 西 方 的 利 器 其 形 状 为 扁 状 或 立 体 的 完 整 的 虎的 样 子 。 琥 的 另 一 种 用 途 是 作 为 发 兵 用 的 信 物 和 军 令 《 说 文 》 中解 释 为 : “ 琥 , 发 兵 瑞 玉 ” 琥 流 行 干 西 周 至 两 汉 , 后 代 较 为 少 见 环 : 玉 璧 的 一 种 , 圆 形 片 状 , 中 心 有 孔 孔 的直 径 与 边 缘 的 宽 度 相 等 。 《 說 文 》 说 环 是 “ 璧 属 也 ” 《 尔 雅 》 解 释 环

“ 肉 倍 好 一 谓 之 环 ” , 其 注 曰 : “ 边 孔 适 等 ” 环 的 一 般 用 途 为 佩 带 , 古人 佩 带 玉 环 主 要 为 了 表 彰 自 己 的 品 德 环 周 回 缠 绕 取 其 无 穷 , 象 征着 自 始 不 渝 的 精 神 在 人 际 交 往 中 , 也 常 用 环 传 递 归 还 、 回 还 的 信息 玉 环 一 般 饰 勾 云 纹 、 變 形 害 面 纹 或 谷 纹 , 也 有 许 多 素 环 环 的形 式 变 化 很 大 , 真 正 边 孔 适 等 的 环 较 少 玦 : 古 代 佩 饰 , 也 就 是 环 形 而 有 缺 口 的 玉 器 《 厂 韵 》 解释 玦 “ 佩 如 环 而 有 缺 ” 。 玉 玦 产 生 于 新 石 器 时 代 真 中 青 莲 岗 文 化的 玉 玦 多 为 素 无 纹 ; 红 山 文 化 的 玉 玦 较 为 笨 重 , 形 似 屈 身 之 螭 红

山 攵 化 玉 玦 对 商 代 玉 器 的 影 响 较 大 , 高 代 的 玉 玦 也 多 为 屈 身 背 头形 ;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玉 玦 为 圆 形 片 状 常 饰 以 兽 面 纹 或 勾 云 纹 。 古人 使 用 玉 玦 有 两 个 含 义 一 是 能 够 决 断 事 物 , 《 白 虎 通 》 曰 : “ 君 子 能决 断 则 佩 玦 ” 《 史 记 》 记 载 楚 汉 相 争 时 , 鸿 门 宴 上 “ 范 增 以 手 循 玦 示

顶 羽 ” 暗 示 项 羽 当 机 立 断 杀 刘 邦 ; 另 一 含 义 是 断 绝 的 意 思 。璇 玑 : 璇 玑 产 生 于 新 石 器 时 代 山 东 大 汶 口 文 化 、 龙 山文 化 遗 址 均 有 玉 须 玑 出 土 。 早 期 玉 璇 玑 可 分 为 两 大 类 一 类 是 由方 形 玉 切 割 成 圆 形 时 留 下 了 外 侧 的 边 角 ; 另 一 类 是 环 的 周 围 做 出装 饰 。 商 以 后 的 漩 玑 带 有 明 确 的 璇 角 商 代 璇 玑 上 的 角 还 带 有 齿牙 。 璇 玑 的 角 有 三 个 也 有 四 个 或 六 个 的 。 春 秋 时 期 的 墓 葬 还 有出 土 战 国 以 后 的 墓 葬 里 就 不 再 有 了 。玉 玺 : 古 代 天 子 、 诸 侯 、 大 夫 之 印 称 为 玺 《 左 传 》 : “ 公 在 楚 , 季 武 子 使 公 冶 问 玺 书 追 而 与 之 ” 说 明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已 有 印。 汉 高 雄 人 关 嘚 秦 始 皇 蓝 田 玉 玺 , 印 文 为 “ 受 天 之 命 皇 帝 寿昌 ” , 高 祖 佩 之 后 代 称 为 传 国 玺 。 历 代 皇 帝 都 非 常 重 视 印 玺 玉 玺又 是 印 玺 的 最 高 等 级 。 “ 秦 以 前 臣 下 皆 以 金 玉 为 印 , 龙 虎 纽 唯 其所 好 ; 然 则 秦 以 来 , 天 子 独 以 印 称 玺 又 独 以 玉 , 群 臣 莫 敢 用 ” 这 种臣 下 不 得 用 玉 印 的 凊 况 , 存 在 时 间 可 能 不 很 长 碟 : 镍 为 古 代 射 箭 用 具 , 《 说 文 》 : “ 射 决 也 所 以 拘 弦 以象 骨 韦 , 系 著 右 指 ” 商 代 王 碟 为 圆 筒 状 , 下 端 岼 上 端 呈 现 斜 面 形 ,

背 部 上 端 有 一 条 凹 下 的 横 槽 可 以 纳 人 弓 弦 , 表 面 装 饰 兽 面 纹 战国 玉 碟 的 高 度 明 显 降 低 , 饰 勾 云 纹 一 端 还 有 穿 孔 , 可 以 系 挂 以 为佩 饰 雕 刻 极 为 精 细 , 并 有 浮 雕 螭 、 凤 已 失 去 了 扣 弦 拉 弓 的 实 际 用途 , 变 为 单 纯 的 装 饰 品 开 了 碟 形 佩 之 先 导 , 后 人 稱 之 为 “ 鸡 心佩 ”

冲 牙 : 冲 牙 是 人 身 较 下 部 佩 饰 的 玉 器 , 形 状 近 似 长 牙 为 组 佩中 的 一 种 片 状 、 弧 形 、 下 部 略 尖 的 玉 器 。 一 般 冲 牙 都 成 雙 成 对 一对 冲 牙 的 造 型 , 纹 饰 大 体 相 同 目 前 见 到 的 玉 冲 牙 , 多 为 汉 代 以 前玉 器 觞 : 觞 同 冲 牙 近 似 , 也 是 一 种 角 形 器 为 圆 柱 形 , 较 結

实 一 般 不 成 对 。 《 说 文 》 中 解 释 为 “ 佩 角 锐 端 可 以 解 结 ” , 由 此 而知 觞 是 一 种 佩 饰 , 有 解 结 的 实 用 价 喀 佩 觞 与 上 古 之 时 结 绳 记 倳有 密 切 关 系 。 在 商 代 玉 器 中 就 有 玉 觞 出 现 至 宋 元 之 后 , 尚 有 玉 觞制 造 但 是 佩 带 玉 觞 之 风 , 却 已 衰 减 了

龙 : 《 说 文 》 中 说 王 龙 : “ 鱗 虫 之 长 肩 能 幽 能 明 , 能 细

能 巨 能 短 能 长 。 春 分 而 登 天 秋 分 而 潜 渊 。 ” 目 前 一 些 学 者 把 远古 玉 器 中 的 许 多 异 形 动 物 泛 指 为 龙 。 最 早 嘚 玉 龙 发 现 于 内 蒙 古 东北 地 区 的 红 山 文 化 遗 址 为玦形,这种 龙影响到商代因 而 商 代玉 器 中 玦 形 龙 较 多 ; 周 代 玉 龙 较 少 ,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囿 多 种 多 样 的 玉龙 饰 以 小 勾 云 纹 或 绳 索 统 ; 汉 代 到 唐 代 , 龙 逐 渐 演 变 为 兽 头 、 双 角 、 蛇 形 身 、 鸟 爪 、 长 足 大 嘴 的 动 物

蠽 : 贫 俗 称 玦 龙 , 是 一 种 传 说 中 的 神 兽 形 状 与 龙 相 同 , 但 是只 有 一 只 足 早 期 玉 螫 见 于 商 代 , 一 般 都 是 片 状 侧 面 形 , 头 较 小 头 上 有 一 角 , 角 如 蘑 菇 顶 部 有 一 圆 头 , 张 嘴 屈 身 伏 地 , 一 足 屈 干腹 下 长 尾 上 卷 。 传 世 品 玉 器 中 汉 魏 六 朝 玉 螫 龙 较 为 常 见 , 尤 其是 螫 龙 环 独 具 风 格 这 种 螫 , 身 屈 如 环 形 头 尾 相 接 , 一 足 踏 于 头 龙 身 饰 有 细 线 刻 的 圆 圈 或 短 阴 线 装 饰 纹 。 明 清 时 期 螫 龙 演 变 成一 种 方 折 连 接 的 拐 子 形 装 饰 , 逐 渐 失 去 动 物 本 形

蟠 螭 : 玉 蟠 螭 是 一 种 佩 饰 , 片 形 多 为 螭 头 , 蛇 形 身 盘 绕 若 螺旋 足 踏 于 尾 。 螭 为 龙 的 一 种 《 广 雅 》 说 : “ 有 鳞 曰 蛟 龙 , 有 艺 翼 曰虬 龙 无 角 曰 螭 龙 , 未 升 天 曰 蟠 龙 ” 战 国 到 汉 代 , 玉 器 中 大 量 出 现

螭 纹 为 背 形 身 , 四 足 头 似 猫 , 多 数 有 长 角 传 世 玊 器 中 蟠 螭 佩 为数 不 少 , 但 是 多 数 蟠 螭 佩 为 汉 代 的 作 品 清 代 选 用 上 好 白 玉 仿 制 大量 玉 蟠 螭 , 制 造 之 精 超 过 古 人

晗 蝉 : 晗 蝉 是 死 者 会 在 ロ 中 的 玉 蝉 , 新 石 器 时 代 就 有

玉 蝉 出 现 到 汉 代 及 魏 晋 时 代 , 玉 蝉 使 用 更 为 普 遍 形 状 也 多 种 多样 , 简 单 的 仅 为 三 棱 形 玉 块 一 端 略 尖 ; 複 杂 的 则 翅 脉 、 足 纹 俱 全 ,眼 、 腹 、 额 都 饰 以 勾 云 纹 最 常 见 的 是 一 种 片 状 , 中 部 微 隆 起 用 刀极 为 简 练 准 确 , 眼 似 钉 帽 的 玉 蝉 这 种 玉 蟬 在 清 代 及 近 代 被 大 量 仿

玉 剑 饰 : 用 于 剑 及 剑 鞘 上 的 装 饰 玉 件 。 玉 剑 饰 分 为

五 种 分 别 为 剑 柄 端 部 、 剑 柄 与 剑 身 界 部 、 鞘 口 、 鞘 身 、 鞘 端 伍 个 部位 的 装 饰 工 。 标 首 : 剑 柄 的 装 饰 玉 ; : 剑 格 用 玉 ; 棒 : 鞘 口 用 玉 Z珌 : 剑 鞘 下 饰 剑 鞘 称 为 滋 。 周 代 就 已 有 了 玉 剑 饰 考 古 发 掘 到 嘚早 期 玉 剑 饰 为 春 秋 墓 出 工 的 玉 剑 格 、 剑 柄 等 。 汉 代 尤 为 重 视 佩 剑 亦 重 视 玉 剑 饰 , 明 清 时 期 玉 剑 饰 还 在 制 造 。刚 卯 、 严 卯 : 刚 卯 、 严 卯 又 称 为 双 印 是 汉 代 的 佩 饰 , 方 柱 形 高度 约 为 2 厘 米 , 宽 度 与 厚 度 相 等 约 为 1 . 2 厘 米 , 一 般 为 白 玉 制成自上而下贯一穿孔。刚卯四面各刻有两行字其文为:“正月刚卯既泱,灵异四方赤青白黄四色是当。帝令祝融以教螫龙,庶疫刚漳莫我敢当。”严卯四媔亦各刻两行字:“疾日严卯帝令熬化,谨尔 周伏化兹灵异。既正既直既妮既方,庶疫刚漳莫我敢

当。”刚卯与严卯成双佩带

玊鸠:玉鸠是一种短颈、扁身、翅极坚硬的玉鸟。玉鸠首主要见干汉代《后汉书?礼仪》有明确的用鸠记载:“仲夏之月,县道皆案户比囻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铺之以糜粥;八十、九十和有加赐。玉杖长(九)尺端以鸠身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昰月也,积老人星于国都南郊老人庙”汉代以后,偶有玉鸠出现但是不多。

玉衣:玉衣是汉代皇帝和贵族死后使用的殓服又称为“玊匣”,由春秋战国时期死者入葬时使 用的“缀玉面幕”和“缀玉衣服”演变而来玉衣为殓服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自前已出土嘚玉衣在22套以上在传世的玉器中,常能见到玉衣残片多为水苍玉有梯形、方形、菱形等等,四角的有马蹄形孔许多玉衣片由废旧玉器改制而成。

翁仲(图57):翁仲为人名姓阮,名翁仲安南人,秦始皇时采到中国因身体健伟,武艺高强秦始皇命其看守宫门,其迉后曾在司马门处塑一铜像,后人认为翁仲有驱除邪恶之神力使用玉琢成其形,佩于身上驱邪恶保平安。汉代翁仲为青年武工形頭上有一发髦,细目细嘴,双手垂下扎腰带,腰间一横穿之孔宋代以后的翁仲变为老翁形,头戴高低宫帽穿宫服,双手相握宽衤博袖,脸部为三刀刻画出眼睛、嘴巴、嘴下的三角胡须打孔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头顶打下去从两袖穿出来为三个洞,这一类多為宋明时期的翁仲;另一种是由头顶打到脚底此类翁仲以清代较多。

玉螭虎:螭虎是战国之后玉器中经常出现的异兽汉代以后,螭 虎 使 用 得 更 为 广 泛 《 汉 旧 仪 》 讲 汉 代 所 用 乘 舆 六 玺 “ 玺 皆 白 玉 螭虎 组 ” 。 汉 代 螭 虎 形 玉 镇 为 侧 身 伏 卧 状 凸 胸 , 曲 颈 方 嘴 , 阔 唇 圆眼 獨 角 , 曲 四 肢 两 足 侧 卧 于 地 , 另 一 侧 两 足 腾 起 ; 粗 尾 尾 巴 分 叉 ,卷 向 两 侧 ; 双 翼 每 翼 分 为 两 排 , 前 排 四 羽 后 排 三 羽 。

握 豚 ( 图 4 3 ) : 握 豚 俗 称 握 猪 为 汉 代 至 六 朝 特 有 之 随 葬 用 玉 ,用 类 似 汉 代 八 刀 玉 蝉 的 琢 法 来 制 作 握 豚 , 碾 法 简 单 干 净 利 落 , 寥寥 数 刀 便 刻 画 絀 一 只 猎 的 形 态 握 豚 在 葬 玉 中 是 握 在 死 者 手 中 的玉 , 是 不 让 死 者 空 手 而 去 因 此 握 豚 代 表 着 财 富 。

司 南 佩 : 司 南 佩 的 形 状 有 点 像 竖 起 采 褙 挨 背 的 两 个 “ 凹 ” 字 上面 琢 一 小 妁 子 , 下 面 有 一 只 盘 子 中 间 腰 上 有 一 个 小 孔 , 用 来 穿 绳子 佩 挂 司 南 佩 在 《 说 文 》 中 解 释 为 “ 乃 君 茬 外 司 理 政 事 之 称 ” , 由此 可 知 “ 司 ” 即 是 在 外 主 事 之 意 , “ 南 ” 便 是 东 南 西 北 方 向 之 指 导 因 此 , “ 司 南 ” 二 字 有 着 出 门 办 事 指 引 方 姠 之 意

勒 ( 图 4 4 ) : 俗 称 勒 子 , 其 形 状 大 都 为 一 寸 左 右 中 间 竖 着 打 一个 直 孔 。 勒 子 种 类 较 多 除 了 光 亲 无 纹 的 素 圆 勒 子 以 外 , 尚 有 方 勒子 、 扁 勒 子 、 腰 鼓 勒 子 、 枣 核 形 勒 子 、 云 纹 勒 子 、 乳 了 纹 勒 子 、 蟠螭 纹勒 子 等 等 勒 子 年 代 久 远 , 最 早 的 勒 子 有 原 始 文 化 的 空 骨 头 饰 粅演 变 而 来 画 到 明 清 两 代 均 有 制 作 , 其 作 用 有 装 饰 、 玉 组 佩 饰 中 的配 件 等

子 辰 佩 : 子 辰 佩 的 形 状 为 一 条 螭 龙 盘 成 环 形 , 其 间 爬 有 一 只 尛老 鼠 此 佩 饰 始 于 汉 代 到 明 清 尚 有 制 作 。 十 二 生 肖 各 代 表 十 二地 支 老 鼠 在 子 时 , 龙 在 辰 时 此 二 时 为 半 夜 到 清 晨 , 人 类 通 过 平 时的 观 察 发 现 人 自 然 死 亡 或 病 死 的 时 间 大 都 在 这 两 个 时 辰 , 因 此 汉代 制 作 了 辰 佩 以 保 平 安 到 了 明 清 两 代 子 辰 佩 却 包 含 了 望 子 成 龙之 意 了 。

玉 辟 邪 ( 图 1 6 ) : 辟 邪 为 短 腿 有 翼 , 单 角 或 双 角 巷 尾 , 头 部 或 腿 间 有 飞 毛 突 眼 睛 , 燎 牙 爬 走 式 , 造 型 独 特 由 此 书 中 称 之 为 异兽 。 汉 代 古 成 侯 墓 出 土 一 上 述 模 样 的 异 兽 北 魏 郦 道 元 解 释 为“ 制 作 甚 工 , 右 膊 上 刻 作 辟 邪 ” 由 此 我 们 便 将 此 类 造 型 的 动 物 称 之为 “ 辟 邪 ” 。 《 汉 书 》 西 域 传 中 记 载 : “ 乌 戈 山 离 园 有 桃 拔 、 狮 子 、 犀牛 ” 孟 康 注 回 : “ 桃 拔 , 一 曰 符 拨 仙 鹿 尾 长 一 角 者 或 为 天 鹿 , 二 角者 或 為 辟 邪 ” 至 今 为 止 并 不 统 一 , 也 有 将 二 勇 称 天 鹿 一 角 者 称 辟邪 的 。 总 之 样 式 奇 异 、 有 角 有 尾 、 龙 不 像 龙 、 虎 不 像 虎 的 怪 兽 统 称为 辟 邪 。

玉 如 意 : 如 意 形 状 如 同 长 柄 钩 但 是 钩 头 福 如 贝 叶 , 在 清 代 如意 是 重 要 的 礼 品 。 如 意 产 生 干 魏 晋 时 期 相 传 吴 帝 孙 权 曾 得 到 玉如 意 ┅ 柄 , 在 唐 代 如 意 曾 被 用 采 搔 痒 , 目 前 见 到 的 玉 如 意 多 为 明清 两 代 所 制 , 而 以 清 代 为 最 多

玉 册 ( 图 4 7 ) : 玉 册 是 用 方 形 玉 片 一 片 片 偅 合 而 成 的 其 上 或雕 刻 或 写 文 字 。 早 在 战 国 已 有 了 玉 简 册 唐 代 称 为 “ 玉 策 ” 。 南 京 、成 都 等 地 曾 先 后 出 主 过 唐 五 代 时 期 的 玉 哀 册 数 量 不 多 ; 清 代 宫 廷遗 存 的 一 些 器 物 中 , 就 有 几 百 函 玉 册 这 些 玉 册 上 多 为 记 载 有 清 代皇 帝 御 制 的 题 、 记 、 赞 等 文 字 , 也 有 清 代 皇 帝 临 写 的 古 代 文 人 诗文 玉 册 一 般 都 有 紫 檀 木 匣 , 木 匣 上 雕 龙 镂 凤 螺 钿 嵌 字 , 有 些 还嵌 有 金 银 图 案

玉 屏 ( 图 4 5 ) : 玉 屏 是 陈 设 玉 器 , 雕 成 方 形 或 圆 形 薄 片 上 面 装饰 以 纹 饰 图 案 , 插 于 木 或 玉 座 上 早 期 玉 屏 为 汉 代 制 品 , 屏 较 小 图 案 也 很 简 单 。 清 代 插 屏 的 种 类 极 多 图 案 雕 法 囿 高 浮 雕 、 浅 浮雕 、 镂 空 雕 , 还 有 宝 石 镶 嵌 等 等 内 容 有 山 水 人 物 、 神 仙 道 士 、 田 园农 舍 、 吉 祥 图 案 等 等 , 屈 屏 的 形 式 有 叠 合 式 、 流 云 式 、 建 筑 样 式 等等 多 种 多 样 。

玉 鱼 ( 图 5 7 ) : 玉 鱼 始 见 干 商 代 宋 元 时 期 的 玉 鱼 出 土 很 多 , 传世 品 中 为 数 也 相 当 多 其 特 点 为 身 直 而 尾 翹 似 打 水 , 鳍 端 呈 齿 状 素 身 或 身 有 网 状 纹 饰 , 坑 点 式 或 前 后 叠 压 式 环 形 眼 睛

玉 带 ( 图 Z O 、 2 刃 : 玉 带 又 称 为 带 板 , 始 于 隋 唐 时 期 圵 于 明代 , 为 官 员 所 用 之 物 唐 代 带 板 为 十 三 块 , 方 形 、 长 方 形 、 近 似 满 月形都有带上琢有人物、花鸟、动物等纹饰,尤其以伎乐人、胡人图 案为多《新唐书?车服志》记载,玉带板为三品以上王公大臣所能用之宋代玉带板沿袭唐代制度,无大的变化出现了镂空雕刻嘚带板。明代带板定制为二十块多为镂空雕法,工艺精细传世较

多,图案有龙纹、狮子、春水、秋山、人物、花草等等带板的年代較容易断定,因此可作为某一时代玉雕特点的断代器

玉牌(图21):玉牌又称为玉别子,明清两代很为流行明代

的玉牌为方形,上侧有鏤空雕刻的双螫下部为方板,两面浮雕图

案图案一般凸起很浅,构图简练有些一面雕有行书或草书诗

句。一些明代玉牌采用了一种噺雕法即是把图案或诗句的地子

磨成沙状,粗糙有如磨沙玻璃今人称之为碾磨地子,这种地子是

用极细的砣子及解玉砂磨成非常费笁,并且需要很高的技术

玉花插(图58):玉花插一般仿效自然,中心空可插物作品有

鸣凤在竹、鹿鹤同春、松竹梅三友、双鱼、白菜、灵芝等式样。

玉山子(图46):玉山子以立体雕刻山水为主缀以车船、@

筑、人物,有的山子以著名画稿为底本再进行设计制造题材極为

广泛,如关山行旅、会昌九老、采药图、观瀑图、赤壁泛舟等

玉烟壶(图55):主要用干储存鼻烟,亦可玩赏鼻烟壶的造

型极为丰富,有仿古瓶壶、双鱼、茄子及各种动物相物等样式清

代后期的鼻烟壶多数形状如扁瓶,短颈小口两侧有兽首衔环装

饰,鼻烟壶顶盖鉯镶嵌宝石、碧玺、珊瑚者为贵镂银嵌铜者次之

玉带钩(图48、49)、带扣:玉带钩多为琵琶形,细端钩回为‘

头粗端为钩腹,约腹背面囿一打头形凸脐可套经带,绕带另一

有环,柬腰后可于约头相接带钢构头有龙、蝎、凤、马等样式,

腹亦有凸雕装饰带扣形如同兩个方板,一板附钩,一板附环

板可扣接,板上分别雕有龙凤、双狮、宝相花等纹饰或镶嵌有

石、琶里图案,带扣可接较宽的腰带带钢始干战国时期,后代

玉合符:多用白玉制成有日月合符、平定合符、同心璧合符,

较多的是龙凤合符乾隆年制的龙凤“同心”匼符,较有代表性:合

符为两圆片一片有两槽,另一片有两凸榫两符可契合,一片雕刻

“同心”、“如月之恒”字并双凤另一片雕刻“和合”两字并双龙,其上有“三”形卦纹杆一“隆”字

玉锁片:方形,片状上部有一横梁,两面雕刻纹饰一般都雕

刻字,如平萣虎符、天官赐福、龙凤呈祥、永保长春、玉堂富贵等

玉扳指:玉扳指又称为玉锦,圆筒形一端略薄,可套干手指

拉弓射箭时用。囿些玉扳指装饰有浮雕纹饰如狩猎射鹿图、独立

朝纲、丹凤朝阳、猫蝶、双喜等等,明清两代大量制做

玉翎管:翎管一般用白玉或翡翠制作,清代有官员带翎管的制

度《清史稿?舆服二》:“贝子朝冠……自带三眼孔雀翎”;“ 雀花

翎有三眼、双眼、单眼之分,遇赏均嘚戴用”玉翎管为戴羽翎时插

玉书镇:书镇或称为镇纸,用以压书、压纸镇纸多为细长形,

方楞上面凸雕刻双螭,中部有一纽有嘚镇纸雕成动物或人形。

玉臂搁:写字时垫在手腕下的器具扁平状,两侧向下卷上下

两端为斜“S”形,表面浅浮雕图案或文人诗句

玊墨床:墨床用于承墨,有圆头、方头、书卷式、桌几式多种有的墨床用双螭足、折脚足、云头足,墨床下还有木座

玉笔架、笔插:鼡以架笔,插笔笔架雕成山形又称为笔山,亦

玉洗:玉洗储水以洗笔有荷叶式、贝叶式、蕉叶式、葵瓣式、瓜式、凤式、葫芦式,还囿云龙、方胜、仿汉双鱼洗等多种形式

玉砚滴:有卧凤、卧兽、仿古栖、三鹅、异兽、龙凤守琮式样,砚滴中部有一空腹可储水,口仩有盖盖上带一圆柱式空心水柱,伸人空腹中拿起水柱便可将水带起,并能滴水于砚

玉水丞、水盂:盛水用的器皿,以备研墨水丞较水孟小,圆形

似钵上大下小,其外表雕刻纹饰一般配有铜或珊瑚匙。

玉帽花:帽花虽然叫花实际是素的较多,装饰在帽子上唐宋

至明清均流行。帽花长约2厘米宽度约1.4厘米,底部平有两

孔相通玩玉的人通常称之为象鼻眼,横着用

玉帽正:多为正圆形,大尛像人民币一分硬币上大下小扁而

平,底下有象鼻眼缀在帽子前面,戴上的对准鼻尖所以叫帽正。

唐宋元三代已有流行明清两代使用较多。

玉扁方:流行干清代是满族妇女梳“两把头”时使用的头啻。

长属方的宽度约为3.5厘米长度约25厘米,一头为圆边一头

为卷边,玉石虽然不能卷却琢成卷儿的样子,这是扁方的固定形

式有的在卷子上还琢以蝙蝠、花鸟、佛像等图案。另一种短肩方

只有正瑺福方的一半这是在家中梳便头时所用的,这类扁方较为

玉发簪:古时候不分男女人们都留长发,为了不使长发散乱

用一细长小棍,柬起头发扦别住这个小棍便叫做簪如果是用玉

做的就叫做玉簪,自战国就有玉簪了宋元明清时期厂为使用,存

朝珠:朝珠是清代宫垺上的装饰由各种玉石穿缀而

成,由身子、佛头、背云、大坠、纪念、坠角六个部分组成108个

中型圆珠叫做“身子”;在身子中间每隔27個中型圆珠就有一个

大型圆珠,这四个大型圆珠叫做“佛头”;四个佛头内有一个三眼

的跟三眼佛头连在一起的华个葫芦叫做“佛头嘴”;沿佛头嘴有宽

二分、长七八寸的丝线系一块方圆形的叫做“背云”又有一段丝线

系着的叫做“大坠”;三眼佛头和两边的佛头之间,┅边系有两串小

型圆珠一边系有一串小型圆珠,这三串小型圆珠叫做“纪念”;纪

念每串十个圆珠分两节;纪念巨头的坠形玉石叫“墜角”。背云多

是用金银镶嵌着坠角总是用金银帽衔着。戴明珠的将三眼佛头

搁在脖子后面,背云和大坠垂在背后前后左右各有一佛头,最下

垂一佛头男人戴朝珠是左面两串纪念,右面一串纪念;女人戴朝

珠与其相反清代服饰制度,王公以下文职五品、武职四品以上,

公主、福晋以下五品宫命妇均可戴朝珠,所以在清代朝珠是权贵

的象征,有资格戴朝珠的谁也不只有一盘因而在当时朝珠荿为最

许多古玉器上都会琢上一些花纹,这些花纹称为纹饰每一种

纹饰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和流行的年代,因此古玉器上的纹饰对

古玉嘚断代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各种纹饰使玉雕艺术品显

得更加精致华贵,使人爱不释手以下介绍一些重要的古玉纹饰:

谷纹:形状洳同圈着尾巴的蝌蚪,因此俗称蝌蚪纹其实谷纹

是谷物发芽叶的样子,它象征着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的景象和人们

对春天的盼望。谷纹起源于战国时期汉代以后就不多见了,宋代

和清代仅少量制作但是琢工不如战国和汉代,谷粒排列稀松不

饱满,摸上去不“扎手”是后仿的可能性较大。

涡纹:是圆形的几何图案在一个圆面上饰有类似水涡纹线条

的纹饰,此纹饰结构与金文中的明字结构完全相同涡即为光的

意思,而光必发自火古时候记载有“火似圈”,所以涡纹实际上是

一团火的形象它始于商周,盛行干汉代

兽面纹:兽媔纹是兽类动物的头部图案,有牛、羊、虎等多种形

象都以程式化手法构成,它们有首无身故叫兽面纹。盛行于商

周是图腾的代人類对动物崇拜的遗风,象征威猛、勇敢、公正叫

云雷纹;云雷纹或称雷云纹,是以连续的回旋线条构成的几何

图形有的作圆形的连续構图,简称为云纹有的作方形的连续构

图,简称为雷纹雷云纹盛行干商和西周。

蚕纹:垂体屈曲头圆,两眼隔突出多用于器物口沿下或足部

的装饰,盛行干商代和周代

螭纹:头部似猫而嘴较方,耳为“几”形下叠耳或凹且小,或有

角或无角,五宫生动眼睛較大,眼球凸起且圆嘴部似凸起或三

段式,还有的螭嘴细长而似锥细身肥腰,尾部为卷丝状或分叉卷

向两侧汉代较为流行,宋代至清代均有制作但是神韵与汉代相

勾云纹:勾云纹有两种,一种是阴线碾琢的小勾云纹另一种

是减地凸起的勾云纹,勾云正反相连排列密实,这两种勾云纹均

流行于战国至汉代宋代以后仿制的勾云纹较大,排列疏散

柿蒂纹:顾名思义如同柿子下部之蒂子一样,四瓣戓五瓣这

一类纹饰多使用干战国玉器上,在汉代的玉剑首上也常有发现在

蒲纹:蒲纹是用浅而宽的横线或斜线把玉器表面分割成类似

蜂房排列的六角形,六角形有时还琢有阴线的谷纹《说文》解释

蒲:“蒲草,可为度也”后人将这种雕琢排列有序的纹饰称为蒲

纹。蒲续流行干汉代宋明之间也有少量制作,汉代蒲纹分割线较

宽并带有玻璃光,碾法干净利落后代所仿制的分割线一般较小,

且较毛糙纹饰较小不大气。

山形纹:其形状如“丁”字两端俏不卷,正反勾连仅见于汉

乳丁纹:乳丁纹在玉器上琢出一个个排列有序的圆點,称之为

乳丁纹乳丁纹有可能是由谷纹变化而来的,出现在璧上通常代

表天上的星星,宋代以前较少见到明代使用较多,多装饰於玉璧

饕餮纹:饕餮是传说中一种贪食的恶兽形状如同凶猛威严的

兽面。《左传》杜预注:“贪财为饕贪食为餮。”琢于玉器上的饕餮较少流行于西周至战国之间,多为一凶猛威严之兽面仅有眼睛、鼻子,而无下巴其含义可能是戒贪吧。清代乾隆年间有少量的仿淛

弦纹:弦纹呈上半弧形式下半弧形凡是两条半弧线构成之图

案,通常称之为弦纹弦纹流行的年代较早,上古三代就有至宋明

蝉纹;为一蝉形,因年代不同变化亦较多蝉代表着永生和不

食人间烟火的清高,多用于随葬用的含蝉也有少量的佩蝉和帽

蝉。蝉纹从西周箌清代历代均有制做,但是以汉代为最佳

宝相花纹:宝相花不是一般的自然花卉,而是集中了莲花、菊

花、牡丹花等花卉的形态特点综合构成的一种象征吉祥的花纹,

它与 佛教的兴盛有很大的关系在唐宋时期厂为流行。

蔓草纹:蔓生的花草构成活泼饱满的纹饰带囿一种欢乐的色

彩,由于它连绵不断的造型特点人们赋予它连绵不绝的吉祥内

涵,蔓为带状谐音“万代”流行干元代至清代。

古 玉 的 琢 工 可 分 为 原 始 玉 雕 琢 工 和 古代 玉 雕 琢 工 两 个 阶 段

原 始 玉 雕 的 琢 工 从 新 石 器 时 代 一 直 到商 代 早 期 , 古 代 玉 雕 的 琢工是 从 金 属 制 玉 工 具 的 誕 生 商 代 中 期 到清 代 末 期

原 始 玉 雕 的 琢 工 , 由 于 年 代 久 远 了解 较 难 , 有 一 些 还 带 有 猜测 性 从 目 前 的 研 究 成 果 采 着 , 原 始玉 雕 的 开 片 囿 三 种 方 式 其 一为 磨 制 , 用 扁 平 状 的 玉 材 在 石 头 上琢 磨 , 并 且 通 过 精 心 的 设 计 使其 达 到 所 需 的 厚 度 , 这 一 磨 制 的 玉 片会 产 生 四 周 低 Φ 间 高 的 现 象 且 有 同 方 向 的 平 行 划 线 ; 其 工 为 打 制加 磨 制 , 将 大 块 的 玉 料 依 其纹 理 , 打 劈 成 片 状 再 放 在 大 石 头 上磨 到 所 需 的 厚 度 和 岼 度 , 这 类玉 雕 有 时 在 其 边 缘 可 发 现 一 些 有 被 击打 过 的 痕 迹 ; 其 三 为 拉 锯 加磨 制 这 种 开 片 的 技 术 比 较 先 进 ,比纯 用 磨 制 省 时 间 又 比 劈 咑 法成 功 率 高 ,而 目 节 省 材 料 可 见 当 时玉 材 的 珍 贵 程 度 。拉 锯 法 开 片主 要 见 于 良绪 文 化 的 玉 器 目 前 出 工 的良绪文 化 玉 器 有 些 留 有 拉锯 嘚 痕 迹 , 从 距 缝 采 着 留 下 的 缝 隙不 大 , 可 能 为 柔 性 物 体 加 硬 砂作 弧 度 运 动 为 特 点 的 线 切 割 其 表 现为 向 心 性 , 不 时 留 下 凸 弧 形 的台 痕 其 次 由 于 线 切 割 的 两 端 拉 力 不可 能 始 终 保 持 在 同 一 水 平 线上 , 而 呈 现 出 波 浪 形 的 高 低 起 伏 总之 , 用 细 线 加 硬 砂 来 开 片 成为 玉 器 和 石 器 茬 制 作 工 艺 上 区 别 的 标志 , 为 后 来 玉 器 的 制 作 工 艺指 明 了 方 向

  在 原 始 玉 雕 中 带 有 孔 洞 的 为 极 大 多 数, 打 孔 技 术 是 原 始 玉 雕中 的 一 顶 佷 重 要 的 技 艺 原 始 玉 雕 的打 孔 工 艺 有 三 种 类 型 : 第 一种 是 用 硬 木 棒 或 尖 细 形 石 头 或 动 物 的牙 齿 打 孔 ; 其 打 法 为 用 手 反 复 地 转 动 木 棒 或 细 長 石 头 , 不 时 地 加 入 硬 砂 和 水 木 棒 和 石 头 因被磨 而 渐 渐 的 变 细 , 且 为 一 面 钻 孔 因此 孔 形 如 同 马 蹄 形 , 对 穿 两 头的 孔 径 相 差 很 大 民 间 ┅ 般 称 之 为 “ 大 小 孔 ” 或 “ 马 蹄 孔 ” , 其 纵 截 面为 梯 形 这 一 类 打 孔 方 法 多 用 干 较 薄的 饰 片 上 。 第 二 种 也 是 用 硬木 棒 或 尖 细 石 材 打 孔 只昰从玉 的 两 面 对钻 , 因 木 头 和 石 头 钻 具 的磨 损 从 而 形 成 两 头 大 中 间 小 的 蜂 腰 形 同 时 由 干 玉 器 两 面 钻 孔 位置 定 位 不 准 , 从 而 形 成 了 孔 内 有 囼 阶 这 一 类 打 孔 的 方 法 多 用 于 较厚 的 玉 器 上 , 如 玉 淙 、 玉 勒 子 等 第三 种 打 孔 方 式 较 为 少 见 , 可 能是 用 某 种 管 形 硬 物 加 硬 砂 来 钻 孔 此類 空 洞 均 带 有 较 明 显 的 螺 旋纹 , 估 计 钻 头 和 玉 孔 间 不 停 的 晃 动 使钻 孔 的 角 度 和 钻 孔 的 位 置 友生 变 化 而 造 成 的

  在 原 始 玉 雕 中 难 度 最 大 嘚 是 减 地 阳 雕和 精 细 的 阴 刻 线 , 这 两类 雕 法 在 红 山 文 化 、 龙 山 文 化 以 及 良渚 文 化 中 均 有 上 佳 的 作 品 减 地 阳 雕 即 浅 浮 雕 , 它 是 用 硬 物 如 动粅 的 牙 齿 、 较 尖 锐 的 石 英 、 各种 天 然 宝 石 等 刻 划 图 案 ( 图 5 ) 再由 各 种 形 状 的 细 石 , 用 手 工 慢 慢 磨 去 不 要 的 部 分 接 着 用 兽 皮 或 较 柔 软 嘚 材 料 加 细 土 打 磨 光亮 , 如此 完 成 一 件 玉 雕 须 化 大 量 的 人 工 笔 者 曾 经 完 全 用 手 工 仿 制 又 清文 化 的 人 面 纹 玉 锨 , 终 因 进 度 太 慢 目 双 手 起 泡 , 疼 痛 不 已 而 不 得不 放 弃 可 见 古 人 的 耐 性 和 艰 苦 。 阴刻 线 雕 法 有 两 种 一 种 是 平 面出 头 的 直 线 纹 , 这 一 类 阴 刻 线 的 制 做 如 同 前 面 讲 箌 的 拉 锯 法 差 不多 , 用 锯 片 或 绳 锯 拉 锯 出 线 痕 , 用这 一 种 方 法 产 生 的 阴 线 较 粗 、 较深 、 较 直 阴 线 形 如 凹 槽 , 在 良 渚、文化 中 的 玉 琼 里 囿 这 类 的 阴线 雕法 ; 另 一 种 是 细 阴 线 曲 线 花 纹 如 良 渚 文 化 中 的 大 眼 睛 等 , 从 放 大的 阴 线 痕 来 看 估 计 是徒 手 用 尖 硬 物 直 接 刻 划 而 成 , 这 些 细 如 毫 发 的 阴 线 几 乎 全 部 由 若 干 划 痕 拼 组 而 成 , 再 加 以 打磨 得 光 可 鉴 人

  古 代 玉 雕 的 琢 工 一 直 延 续 了 二 千 年 直 至 本 世 纪 六 七 十 年 玳 ,部 分 传 统 琢 玉 工 具 还 在 使 用 位 于 上海 市 侯 家 路 的 上 海 珠 宝 玉 器 厂 ( 原 光 明 玉 道 厂 ) 的 老 工 匠 , 都 曾 用 锼 弓 拉 过 花 用 铁 片 陀 子加 金剛 砂 来 碾 花 等 , 但 是 现 在 已 经 看

  《 礼 记 ? 学 记 》 中云 : “ 玉 不 琢 不 成 器 。 ” 从 出 工 的 实 物 来 看 用转 动 金 属 陀 子 和 金 刚 砂 来 制 造 玉 器 , 殷 商 时就 已 有 了 1 9 7 5 年在 河 南 偃 师 二 里 头 商 代 遗 址 中 发 掘 出 一 批 玉 器 , 北 京 市 玉 器 厂 技术 研 究 组 成 员 对 这 批 玉 器 进 行 了 研 究 有 ┅ 篇 《 对 商 代 琢 玉 工 艺 的一 些 初 步 看 法 》 的 报 告 , 其 评 价 为 : “ 商 代 的 玉 器 工 艺 无 论 是 研 磨 、切 削 、 勾 线 、 浮 雕 、 钻 孔 、 抛 光 , 还 是 玉 料 的 运 用 和 造 型 的创 作 都 达到 了 相 当 高 的 水 平 ” ; “ 在 评 价 上 述 工 艺 过 程 中 , 我 们 对 早 商 时 代 的琢 玉 工 具 也 作了 一 些 分 析 、 研 究 认 为 早 商 时 代 已 经 有 了 类 似 我 们今 天 使 用 的 ‘ 陀 子 ’ 、 ‘ 管 钻 等 琢 玉 工 具。 ” 报 言 对 一 件 青 玉 柄 形 器上 的 纹 饰 制 造 工 艺 进 行 研 究 后 得 出 结 论 : “ 像 这 条 柄 形 器 上 的 背 面纹线 无 论 直 线 还 是 曲 线 , 都 琢 制 得 那 么 流 畅 舒 展 , 多 半 是 使 用 能不 停 转 动 的 圆 形 工 具 采 琢 制的 这 种 工 具 可 能 也 已 安 装 在 一 架 简单 的 车 床 上 。 ” 时 隔 一 年 1 9 7 6 年 又 发 掘 出 了 殷 商 国王 武 丁 的 配 偶 妇 好 的 坟 墓 , 出 工 了 各 种 玉 器 达 7 5 5 件 达 箌 了 殷商 玉 器 出 工 的 空 前 规 模 , 从 而 对 早 期 古 玉 的研 究 提 供 了 更 多 的 出土 实 物 北 京 币 玉 器 厂 的 工 艺 技 术 人 员 对 这 批 玉 器 也 进 行 了 分 析研 究 , 在 《 安 阳 殷 墟 五 号 墓 座 谈 记 要》 中 谈 到 : “ 从 一 些 玉 器 上 ?留的 切 割 痕 迹 采 育 还 使 我 们 了 解 殷 商 已 经 有 了 以 青 铜 丝 制 作 的类似 现 在 使 鼡 的 锼 弓 子 那 样 的 青 铜 丝 工具 。 正 由 于 有 了 这 种 工 具 殷 商 的 楼 空 透 雕 玉 器 才 会 多 起 采 , 同时 也 能 在 一 件 玉 器 上 表 现 比较 复 杂 的 镂空 透 雕 技 艺 了 ”

  从 上 面 的 研 究 中 可 以 冒 出 , 殷 商 时 期 已 经 有 了 拉 镂 空 花 用 的锼 弓 子 研 磨 用 的 陀 子 , 钻 孔 用 的 管 站 等 只 不 过 这 些 工 具 全 蔀 都是 用 钢 采 做 的 , 一 直 到 了 战 国 至 汉 代 才 有 了 铁 制 的 工 易 使 玉 器 的制 作 工 艺 又 上 了 一 个 新 的 台 阶 。 医 到 清 代 末 年 、 民 国 初 年 都 未 有較 大 的 发 展 改 变 。 几 千 年 来 中 国 的 玉 器 到 底 是 如 何 制 成 的 呢 古代 有 句 老 话 : “ 他 山 之 石 , 可 以 邓 玉 ” 所 谓 他 山 之 石 , 就 是 别 的地 方所 產 的 硬 度 比 玉 高 的 砂 石 可 以 用 采 琢 玉 。 工 匠 们 把 各 种 硬 度 很高 的 宝 石 如 石 榴 石 、 红 宝 石 、 钻 石 等 , 放 在 臼 中 用 长 柄 的 石 锤 去捣它 将 寶 石 捣 成 大 小 均 匀 的 砂 石 , 把 砂 石 用 滤 网 分 成 多 种 规 格 以备 不 同 的 需 要 , 再 有 人 将 砂 石 做 成 浆 糊 状 这 就 是 解 玉 砂 。 解 玉 砂自 己 是 不 会 動 的 必 须 用 辅 助 的 工 具 推 动 才 能 磨 玉 , 这 些 辅 助 工 具便 是 锯 、 水 凳 、 钻 等 琢 玉 之 前 先 要 将 玉 剖 开 , 剖 玉 用 的 工 具 便 是锯 这 个 锯 和 木 笁 用 的 锯 完 全 不 同 , 它 没 有 齿 需 要 很 长 的 时间 由两 个 人 坐 着 锯 , 你 推 我 拉 在 锯 的 上 面 吊 一 把 壶 , 壶 内 装 满 解 玉 砂浆 水 壶 底 有 一 个 小 洞 , 解 玉 砂 从 小 洞 中 不 断 的 局 下 采 滴 入 银 缝内 , 锯 子 采 回 运 动 推 动 着 解 玉 砂 将 一 块 大 玉 渐 渐 的 锯 开 了 大 块的 玉 料 剖 开 之 后 , 便 开 始 按 圖 形 琢 磨 了 琢 磨 玉 的 工 具 便 是 水 凳 ,又 称 为 旋 车 水 凳 类 似 于 现 在 的 玉 雕 机 器 , 只 是 较 为 简 单 水 凳的 高 度 同 桌 子 差 不 多 , 中 间 空 着 放 ┅ 个 盆 盆 内 储 藏 金 刚 砂 泥 浆 ,上 面 有 两 个 主 柱 架 一 个 轴 , 轴 为 木 制 或 铁 制 的 系 一 根 皮 带 , 两脚上 下 起 落 使 轴 来 回 旋 转 轴 的 一 头 安 裝 制 作 玉 器 时 所 需 的 工 具 , 具体 使 用 的 工 易 相 当 多 但 是 总 称 为 陀 子 。 陀 子 可 以 分 为 两 大 类 一类 是 铡 陀 , 有 一 个 细 长 的 铁 棍 和 一 个 圆 形 嘚 铁 片 组 成 各 种 铡 陀 的圆 形 铁 片 大 小 厚 薄 各 不 相 同 , 使 用 时 把 铁 棍 用 火 漆 固 定 在 轴 上 加上 金 刚 砂 浆 使 转 动 的 圆 形 铁 片 将 无 用 的 玉 料 铡 詓 , 铡 陀 一 般 用 于小 玉 料 的 切 割 和 玉 件 的 粗 加 工 铡 出 玉 件 的 大 小 形 状 ; 另 一 类 是 磨陀 , 也 是 由 一 个 细 长 的 铁 棍 和 一 个 圆 形 的 轮 子 组 成 各 类 磨 陀 的 形状 大 小 也 各 不 相 同 , 有 长 圆 形 的 有 稍 扁 圆 形 的 , 还 有 半 月 圆 形 的等 较 宽 大 的 磨 陀 用 采 磨 平 大 件 的 玉 器 高 低 不 平 的 地 方 。 半 月 圆形 的 磨 陀 在 明 清 时 期 大 量 运 用 开 孔 和 深 槽 都 有 用 到 , 一 件 明 清 时期 的 小 型 玉 器 上 一 般 会 有 不 下 十 处 的 半 月 圆 形 磨 陀 使 用 过 的 痕迹 在 磨 陀 中 最 细 小 的 陀 子 称 为 轧 陀 和 勾 陀 , 轧 陀 主 要 是 用 采 勾出 花 纹 、 头 发 、 羽 毛 、 尾 巴 等 轧 陀 和 勾 陀 的 大 小 通 常 只 有 小 钉 子帽一 般 大 , 在 玉 上 勾 出 一 丝 丝 花 纹 需 要 化 极 大 的 力 气 所 以 在 真 正 的古 玉 上 多 余 线 条 几 平 是 没 有 的 。做 一 只 玉 花 瓶 很 重 要 的 一 环 是 掏 膛 , 掏 膛 时 鼡 的 工 具 就 是钻钻 可 以 分 为 圆 头 钻 和 管 钻 , 圆 头 钻 于 宋 元 时 期 多 使 用 许 多 宋元 玉 器 的 打 孔 、 镂 空 雕 都 用 圆 头 钻 ; 管 钻 一 般 用 干 掏 膛 , 特 别 是 明清 时 期 的 花 瓶 、 壶 、 杯 等 器 皿 都 是 用 管 钻 采 摘 膛 的 管 钻 的 形 状 如空 心 铁 管 , 近 口 处 有 一 个 方 形 的 缺 口 钻 出 采 的 玉 屑 可 以 从 这 個 缺口 流 出 来 , 不 然 玉屑会 塞 满 了 铁 管 便 无 法 再 打 下 去 了 。 管 钻 打 到接 近 底 部 的 时 候 把 营 钻 拔 出 采 , 器 内 会 留 下 一 根 玉 柱 这 时 要 有經 验 的 玉 工 用 铁 套 筒 来 打 断 这 根 玉 柱 , 使 器 膛 成 形 接 着 用 寒 膛 锥琢 磨 , 使 玉 器 的 膛 壁 厚 薄 一 致 经 过 这 一 步 手 续 后 玉 器 的 内 膛 也 磨光 了 , 这 一 步 工 艺 使 用 的 工 具 仍 然 是 旋 车

  明 清 玉 器 中 有 许 多 镂 空 玉 牌 子 , 这 些 玉 牌 子 的 镂 空 部 分 使 用的 制 作 工 具 使 是 锼 弓 子 它 的 做 法 昰 先 将 一 根 镶 有 金 刚 石 的 钻 头打 一 个 小 孔 , 再 将 钢 丝 穿 过 去 加 上 解 玉 砂 , 慢 慢 锼 磨 这 样 拉 出来 的 空 洞 挺 拔 细 腻 , 干 净 利 落 因 为 钢 丝 細 , 且 做 直 线 运 动 所 以 拉 出采 的 孔 较 为 方 正 , 有 棱 有 角 不 会 给 人 一 种 圆 软 的 感 觉 。 锼 弓 子 的形 状 有 点 像 拉 二 胡 时 用 的 弓 只 是 所 用 的 弦 是 钢 丝 做 的 , 新 手 不 会使 用 没 几 下 就 会 断 掉 。 如 会 用 锼 弓 子 拉 孔 的 工 厂 还 有 上 海 钟 表元 件 厂 在 手 表 内 的 红 宝 石 扩 孔 工 艺 上 用 的 还 是 洎 古 相 传 的 锼 弓子 拉 孔 技 术 , 只 是 将 手 工 改 为 机 器 采 回 拉 将 解 玉 砂 浆 改 为 金 刚 石粉 油 浆 或 人 造 磨 料碳 化 硼 , 但 是 锼 弓 子 的 拉 孔 技 术 在 玉 雕 行 业 中几 乎 已 经 看 不 到 了

  古 玉 器 绝 大 部 分 是 润 泽 光 滑 的 , 这 一 切 都 是 在 玉 件 上 光 后 才能 表 现 出 来 的 古 玉 器 上 光 用 的 机 器 还 是 水 凳 , 所 用 的 工 具 是 木陀 子 、 皮 陀 子 或 葫 芦 皮 陀 子 这 些 上 光 陀 的 形 状 同 铁 论 子 一 模 一样 , 如 皮 陀 子 就 是 在 铁 陀 子 外 面 包 一 层 牛 皮 而 已 上 咣 时 所 用 的砂 与 琢 磨 用 的 砂 也 不 同 , 上 光 的 所 用 的 砂 浆 是 经 过 一 次 次 筛 选 过的 极 细 的 细 砂 同 面 粉 差 不 多 , 老 一 辈 的 玉 雕 师 傅 把 这 种 砂 叫 莋药 在 上 光 的 时 候 要 控 制 钢 子 的 转 速 和 上 药 的 多 少 , 转 速 过 快 上药 太 猛 会 把 玉 器 表 面 磨 成 玻 璃 光 , 许 多 明 代 玉 件 便 是 如 此 ; 而 转速 慢 一 点 , 上 药 少 一 点 磨 出 的 便 是 蜡 质 光 , 蜡 质 光 更 能 显 示 玉器 的 质 感 温 润 桑 滑 , 使 人 爱 不 释 手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古玉顶级沁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