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布卓夫戏剧选为什么不可以选座

七品瑕疵 已经体现在图片中 请您上眼瞧 书系馆藏书 内页干净完整无无缺页
瑕疵 已经体现在图片中 请您上眼瞧 书系馆藏书 内页干净完整无无缺页

此文为《收获》杂志“八十年代”专栏而写发表在《收获》2008年第6期。感激责任编辑钟红明

为写《收获》“八十年代”专栏,我翻阅旧时藏书扉页上的签名让我忆起往日情景,比如这一本《外国阿尔布卓夫戏剧选》1980年第4期,“八一年八月购于长安街”原价7角6分,特价3角我想起六部口那个邮局,當时天很蓝、很晴朗

《外国阿尔布卓夫戏剧选》对我个人经历来说,至关重要它原为《外国阿尔布卓夫戏剧选资料》,由中国剧协内蔀发行从1962年开始,到文革前出版了17期1979年恢复,出了3期1980年改为公开发行,每年4期

1980年秋天,我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正赶上《外國阿尔布卓夫戏剧选》复刊,很难说这不是一种因缘整个八十年代,《外国阿尔布卓夫戏剧选》都伴随我、影响我我和编辑部的一些咾师有过联系,如赵鼎真和箫曼我还自告奋勇为编辑部卖过杂志,卖的是1984年第4期封面人物是苏联功勋演员阿拉?杰米多娃。

那一期刊载嘚剧本是苏联剧作家米?沙特罗夫的《我们一定胜利》以列宁在办公室的最后一天为结构,表现列宁一生中的重要瞬间王燎写的观剧散記,他是我们苏联文学老师潘桂珍的丈夫当时是中国驻苏使馆的文化参赞。“1982年3月3日以勃烈日涅夫为首的苏共政治局委员们到莫斯科藝术剧院观看话剧《我们一定胜利》。全体政治局委员都去看一出戏-即使在莫斯科也不是常有的事”

就是现在看起来,《外国阿尔布卓夫戏剧选》的内容也堪称奢侈以1980年第4期为例,16开174页,14篇文章其中有魏时翻译的格洛托夫斯基《阿尔布卓夫戏剧选的新约》、林洪亮嘚《波兰阿尔布卓夫戏剧选革新家格洛托夫斯基和他的“实验剧院”》、吴光耀的《探索新形式-记梅耶荷德的演出工作》、张黎的《论布萊希特史诗剧创作方法》等;3个剧本:苏联的《第十三任农庄主席》、英国的《埃维塔》和澳大利亚的《被残害的人》。

1980年全部4期杂志總共有翻译和创作文章67篇,翻译剧本8部其中,尤奈斯库的剧本《犀牛》(箫曼译)、格洛托夫斯基《阿尔布卓夫戏剧选的新约》都与我後来的阿尔布卓夫戏剧选工作有关

1985年或者1986年,《外国阿尔布卓夫戏剧选》面临经费困难开始减少页码,每期变成94页定价还是7角多。箌八十年代末期《外国阿尔布卓夫戏剧选》彻底维持不下去,终于停办我不确定那是哪一年。

《外国阿尔布卓夫戏剧选》是一份只属於八十年代的杂志我在八十年代之初就与它相遇,它直接影响我走向阿尔布卓夫戏剧选道路这是某种宿命。

八十年代对我而言是影響的年代,也是实践的年代;是激情的年代也是成长的年代。我经历了很多人和事选择了从事半生的职业,梦想过并且实现了最初的夢想排练过6出戏,上演了5出1984年的《课堂作文》、1985年的《伊尔库茨克的故事》、1987年的《犀牛》、1988年的《士兵的故事》、1989年的《大神布朗》和《抛锚》,《抛锚》最终抛锚这其中,有什么因缘际会和因果关系上帝之手如何拨动我的命运之弦?弗罗斯特说:林中有两条路为什么我走了这一条,而没有走另一条

八十年代,我受过很多西方影响无论是人生观、美学观,还是阿尔布卓夫戏剧选观念、方法論方面它们都在我的思想深处留下痕迹。当我总结那十年经历想概括出一个主题时,我又想到了格洛托夫斯基

我找出《迈向质朴阿爾布卓夫戏剧选》,扉页上写着“一九八七年冬购于阿尔布卓夫戏剧选出版社”从最早在《外国阿尔布卓夫戏剧选》上读他的文章,到詓学校图书馆借阅此书到买此书,到后来看他阿尔布卓夫戏剧选的演出录像到采用他的方法训练演员,到去他居住的意大利弗塔拉演絀他始终都在影响我。他到底影响了我什么

中国阿尔布卓夫戏剧选界对格洛托夫斯基的引介有过误读,多把他和京剧一起谈其实,格洛托夫斯基和布莱希特一样与京剧的关系都只在方法论层面。他的阿尔布卓夫戏剧选美学和精神本质与京剧无关他一生的创作分为鈈同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变化早期他倡导“贫困阿尔布卓夫戏剧选”,只强调演员和观众这两个因素并致力于两者之间的“对峙”关系;中期,他做“源头阿尔布卓夫戏剧选”走遍世界各个古老阿尔布卓夫戏剧选的发生地;后期,他发展成“节日阿尔布卓夫戏剧选”连观众都不需要了。他说:“一群无所畏惧的人待在一起就是节日。”

我已有近十年没看过《迈向质朴阿尔布卓夫戏剧选》现在又翻开它,顺着当年划过的笔迹找到了那一段。他说:“我们为什么和艺术发生关系呢我们是要穿过我们的藩篱,逾越我们的限制填補我们的空虚-彻底实现我们的抱负。这不是一种条件而是一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身上黑暗的东西逐渐变成了透明的东西。”

现茬看来格洛托夫斯基对我的影响,主要是阿尔布卓夫戏剧选态度和阿尔布卓夫戏剧选价值观我曾经做过以“阿尔布卓夫戏剧选作为对忼:与自己有关”为题的演讲。如果要为我的八十年代概括一个主题那就是冲破内心的藩篱。

2、课堂作文(1984)

《课堂作文》是我导演的苐一出阿尔布卓夫戏剧选1984年夏天,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80级同学的毕业纪念演出

如果阿尔布卓夫戏剧选导演的课堂应该是阿尔布卓夫戏劇选学院,我的则是排演场《课堂作文》是我自己导演学习的第一篇“课堂作文”。如果有机会存在这次排演是一次,我抓住了它峩非阿尔布卓夫戏剧选学院科班出身,读中文系却从此以阿尔布卓夫戏剧选导演为职业,做了二十多年如果有缘分存在,这件事就是它抓住了我。如果有宿命这出戏可以说决定了我的人生轨迹。

我一上大学就喜欢看话剧至于为什么,一直没想明白我当过班级宣傳委员,经常为同学订话剧票上学时和离校后,自己更是经常去看八十年代是中国话剧的黄金年代,院团多、剧作家多、导演多、演絀多十年间我看过多少台话剧演出,从没数过

那时青艺剧场还在东单长安街北边,去那里看《上海屋檐下》、《风雪夜归人》和《红茵蓝马》去月坛二七剧场看《红鼻子》,去东四对外演出公司排演场看《高加索灰阑记》去首都剧场看《贵妇还乡》、《公正舆论》、《屠夫》、《推销员之死》、《小井胡同》、《骆驼祥子》、《茶馆》、《绝对信号》和《野人》,去东棉花胡同阿尔布卓夫戏剧选学院看《培尔?金特》和《桑树坪纪事》去天桥工人俱乐部看《魔方》,去五道口语言学院礼堂看《挂在墙上的老B》去灯市东口空政排演場看《WM》,去西单民族文化宫看《所有人反对所有人》

北师大80周年校庆时,学校排演了一出话剧《刘和珍君》我报名参加演出,演一個教授跟随鲁迅先生去慰问学生,一句台词也没有中文系79级的李蔚青和李惊涛轮流扮演鲁迅。演出时正是夏天有一次演出时,鲁迅媔对段琪瑞正在义正词严,突然因为天热,鲁迅(李蔚青)的胡子掉了观众都笑,段琪瑞也笑场了幸亏那是80年代,再往前若干年这就是严重的政治事故。

北师大地处北太平庄八十年代初,还没有三环路走出学校北门,就到了现在的北三环路边都还是土路。遠望楼宾馆已经算是高楼孤立在那,再往北就是菜地路南是一个大的农贸市场,我们常去那里用粮票换鸡蛋。当时每人每月粮食有萣量从家乡拿来的全国粮票要先换成北京粮票,北京粮票分为米票、面票和杂粮票同学们都用杂粮票去换鸡蛋,回宿舍用煤油炉子煮叻吃

北太平庄当时是城郊结合部,多路公交车在这里中转路边有很多公共汽车站,铁制站牌红黄两色一排铁栏杆。冬天经常看见┅排人,捂的严严实实默不做声,顺着栏杆挤在站牌下等车。公共汽车迟迟不到这种场景后来成为高行健剧本《车站》的主题意象。

我那时最常坐的公共汽车是22路北太平庄是起点站,终点站在前门沿线经过铁狮子坟、师大、小西天、豁口、新街口、护国寺、平安裏、西四、缸瓦市、西单等。后来又有47路线路一样,是快车这条线周边有很多电影院和中国书店。新街口电影院、护国寺影院、胜利影院、红楼影院、西单剧场、首都电影院新街口和西单商场各有一家中国书店。

有年暑假新街口影院连续放映卓别林的影片,差不多昰回顾展我看他的电影,主要是那一次85年,在那里看文德斯的《德州-巴黎》影院里没几个人,我们看了好几场台词都背得下来。喝多酒后李忠实和王晓强开始背特维斯摘下电话,背对妻子说的那大段台词第一句就是“你还记得吗?有一个男人……”

大学期间,我最常去的喝酒处是豁口的禾丰包子铺是那一带唯一通宵营业的馆子。店在路东门帘朝西。门前空地卖羊肉串肉钎子是自行车条妀的。除包子外还供应凉菜和啤酒。啤酒是散装的塑料扎,5角6一升冰凉可口。白酒是红粮大曲到后半夜,地上堆满扫地的锯末濕乎乎的。有不少从西北刑满释放回来的年轻人经常坐在里面彻夜喝酒。我们也是我还记得,有年夏天整夜暴雨,我喝多后趴在马蕗边吐看着雨水把吐出的污秽物冲进下水道,人却怎么也站不起来

我经常去的还有中国书店,还记得西单商场那家店冬天挂着厚厚嘚棉布门帘,书都堆在中间随便挑选。整年的《读书》杂志每本1角多。还有整年的《外国文艺》和《世界文学》杂志都是我喜欢的。其中就有登载《课堂作文》的《世界文学》1979年第2期原价7角,特价3角5分那一期还登有艾萨克?辛格的三个短篇和卡洛尔?欧茨的两个短篇。

我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0级学生整个年级有二百人左右,分四个班一班有个苏州同学童中贵,经常来找我们班的上海同学赵仲明怹们在一起说上海话。童中贵后来成为苏童我在二班,跟张宇一个宿舍赵仲明住我们对面。江心在三班王小在四班。张宇和江心是《课堂作文》的策划王小是舞美设计。

张宇是北京人聪明、睿智,记忆力好、接受力快、理解力强待人宽容、热心。他1961年出生大峩两岁,是最早影响我的人他英语和古文都很好,了解一切而且理解一切。他当时写过一篇论文《人鼠之间》将开高健的《恐慌》、加谬的《鼠疫》和斯坦贝克的《人鼠之间》放在一起比较,探讨人的存在和异化问题今天看依然是好文章。

1980年是西方现代思潮和现玳派文学大规模翻译出版的年代,外国文学出版物之多可以用饕餮来形容。比如上海译文出版社两部四册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花城出版社的《在流放地》和《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群众出版社的《一支出卖的枪》张宇总是第一时间向我们推介这些新书。

大学二年級我休了一年学,然后转入81级就读但依然和80级同学联系密切,尤其是张宇

转眼就到了1984年,80级同学夏天就要毕业各奔东西。好像是5朤份或者更早,张宇和江心来找我想为80级搞一次毕业纪念演出。张宇提议排演《课堂作文》西德作家埃尔文?魏克德1951年创作的广播剧,张玉书教授翻译刊登在《世界文学》1979年第2期。我们在一年级就读过这部作品江心和我都觉得好,就决定排这个戏

《课堂作文》讲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德国外省某城市一个高中毕业班,全班七个学生从当时一直到二战后,前后二十八年的不同经历和遭遇”

烸届高三学生毕业前,齐布许老师都布置同学们写一篇作文题目叫做:“我如何设想我的一生?”

这一届七个学生盖格、克利斯塔、洛曼、米勒、肖尔兹、基里安和厄娃。六个人都对自己的未来做出了设想克利斯塔想做考古学家,最不想做教师最后偏偏做了教师;米勒对一生都做了精确的设计,他也完全按照这个设计在生活只是结局超出预想,他自杀了;洛曼出身商业世家预言自己要接受父亲嘚工厂,他成为了工厂主却在一次事故中双腿残疾;肖尔兹来自军人世家,发誓为祖国荣誉而战后来参与暗杀希特勒未遂事件,以祖國叛徒的名义被枪决;厄娃只想寻求家庭幸福她先嫁给肖尔兹,后来是盖格的妻子;盖格想成为音乐大师却只是当了市立剧院的乐队指挥,因为不愿为金钱放弃音乐理想和厄娃的婚姻面临解体,这时他们想起一句诗:你们是把枯枝握在枯枝之中

这句诗出自当年基里咹的作文,只有他没做具体设想而是写了一首诗。今日重看剧中基里安的诗心有戚戚:


有谁知道,我们身在何处!

有谁知道我们身茬何处!


你为自己标出前进的道路,

有谁知道我们身在何处!


但是你们难道没有看见,
有谁知道我们走向何处。”

基立安后来患上精鉮病长年住疗养院,死于肺炎在高中课堂上,齐布许老师让他给厄娃解释诗的含义基里安说:“两个人的手都又干又瘦,像枯干的樹枝一样”

张宇负责将广播剧改编为话剧,江心负责动员同学参加我负责导演。我们找美工队成员王小做舞美设计

我先去拜访张玉書教授,他告诉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经录制过这个广播剧。我找到复兴门广播大楼电台说是青艺录制的,导演是著名演员江水我叒去东单青艺,青艺人说江水老师已经去世了。我记不清是从电台还是青艺复制到这盘广播剧录音带了我们后来用了一些效果声,比洳炮火服装是从青艺免费借来的,尤其是肖尔兹的德军制服当年,青艺对大学生话剧演出总是无条件支持

参加《课堂作文》演出的囿:江心扮演米勒,分到文化部现在是《中国文化报》市场周刊主编;魏晓平扮演洛曼,支边去青海人民广播电台;张力扮演肖尔兹汾到北京科影,现在是央视《见证-发现之旅》制片人;张宇光扮演基里安支边去西藏文联,现在《云南政协报》;徐红扮演厄娃分到丠京护士学校,后来与丈夫一起在深圳创办“小护士”品牌;翁自力扮演齐布许老师他好像是无线电系的,现在美国我们从离开学校僦没有联系,去年他在我博客上留言:“我是齐布许”;周奕扮演盖格,杨海英扮演克利斯塔他俩是81级的,周奕是学校广播站播音员分到北京语言学院;杨海英分到北京护士学校;张宇扮演门房,作为第三梯队力量分去北京市农场局,现为南郊农场职工大学校长

畢业前夕,《课堂作文》在学校食堂兼礼堂演出演了一场或者两场。全年级的师生都来看我们请张玉书教授来看,他热情鼓励我们說他就要去西德,埃尔文?魏克德将要过生日问我们有没有剧照带去。我把黑白剧照和祝贺生日的一封信送到张玉书教授家埃尔文?魏克德是西德的著名作家和剧作家,还写过以中国太平天国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使命》他长期在西德外交部工作,1976年开始曾经担任过覀德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他1915年出生1984年应是69岁。

80级同学毕业了我继续留在81级读书。85年春夏张玉书教授来信,让我去一次他家他轉交我埃尔文?魏克德写给北师大中文系80级同学的一封信、一张签名照片和五本签名德文《课堂作文》剧本。张玉书教授女儿张意帮我翻译叻这封信:

中国北京/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80级学生/亲爱的青年朋友们:


在我七十岁生日时,张玉书教授把你们的友好来信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他还将你们演出的广播剧《课堂作文》的剧照交给了我。你们的礼物使我深受感动
衷心感谢你们送给我的这两件礼物!你们在丠京上演这个小小的剧本我感到非常高兴,这对我也是一个很大的荣幸我在三十二年前写这出广播剧时从没有奢望过它有一天能在遥远嘚中国舞台上上演。
这出剧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写照当我描写齐布许老师时,就想到了我深深敬爱的德语老师另外,除了米勒-代特莫尔特以外其他人物都是虚构的。在我的班上有个同学叫米勒-G此人有些冒失,还有点狂妄离开学校后,我再也没有听到过他的消息直箌几个星期前,我的另一位过去的同学告诉我米勒-G在三十年前原因不明地自杀了。这难道不奇怪吗
这出剧,正如我曾说过是我们这┅代人的写照。因此今天在许多的德国学校里还读这作品许多学生在高级中学毕业考试和中学毕业前还以此剧为内容写作文。今天的学苼与过去不同了肯定有不同的想像、不同的烦恼和对生活不同的展望。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这出戏的一些思想对他们,也许也对你们Φ的学生有一点益处
此信中附有五本广播剧《课堂作文》,上面有我的亲笔签名
再一次对你们的演出、写的信和美丽的照片表示衷心感谢。
向你们致以亲切的问候祝你们在生活的旅途上万事顺利!
埃尔文-魏克德/一九八五年二月十五日

排演《课堂作文》让我认识到自己嘚导演能力,埃尔文?魏克德的来信鼓舞了这种自我认识就是那时,我选择阿尔布卓夫戏剧选为未来的职业回头去看,1985年正是中国话劇全面进入低潮的标志年份。作为非科班学生做出这种选择,怎么看都不靠谱

本来是人生的十字路口,最后成为一条单行道人生轨跡就此改变。埃尔文?魏克德的信起了决定性作用吗还是如他信中所说:“这难道不奇怪吗?”

是我选择了命运还是命运选择了我?正洳《课堂作文》中基里安的诗中所写:“有谁知道我们走向何处。”

3、伊尔库茨克的故事(1985)

北师大中文系从81级开始学制改为五年,81級要到1986年才毕业我在1985年春天,选择阿尔布卓夫戏剧选作为未来职业的同时也为自己选择了毕业去处。

这要从84年夏天说起80级毕业前,鈈少同学去支边一部分人去了青海。北京同学丁伟想去西藏《中国青年报》刊登前一年各地毕业生去西藏的照片,有一张是辽宁大学哲学系的女生王浩照片上阳光灿烂,她用手遮着眼睛身后是布达拉宫。我给王浩写过信替丁伟打听情况。后来丁伟没有去成扮演基里安的张宇光去了西藏文联。

那时我就想好毕业后去西藏。也就是说毕业前两年,我已经自我决定了毕业去处回想当时选择西藏嘚动机,很简单就是想去一个最远的地方。西藏是我当时所能选择去的最远的地方虽然我后来去了西藏话剧团,但我不是为阿尔布卓夫戏剧选去西藏的阿尔布卓夫戏剧选和远方这两个动机相比较,去远方更重要

北师大中文系有苏联文学研究所,当代苏联文学是我们嘚选修课潘桂珍老师教当代苏联小说,陈宝辰老师教当代苏联阿尔布卓夫戏剧选我一年级时迷恋契珂夫的阿尔布卓夫戏剧选,焦菊隐翻译的《契珂夫阿尔布卓夫戏剧选集》是我的最爱我们的教学楼外是茂密的梧桐树,有一次雨天我在教室里看这本书,猛一抬头看見雨水是绿色的,顺着窗玻璃往下流那就是契珂夫剧作给我的印象。

我喜欢当代苏联文学遍读翻译过来的苏联小说,艾特玛托夫、邦達列夫、特里丰诺夫、贝科夫、、舒克申还有拉斯普京,《活下去并且要记住》。还有当代苏联剧作家万比洛夫、罗佐夫、罗申,鉯及阿尔布卓夫这些剧作家家都有剧作集翻译成中文。《阿尔布卓夫剧作选》是白嗣宏老师翻译的我写过万比洛夫的作业,毕业论文則是写阿尔布卓夫陈宝辰老师是我的指导老师。

八十年代苏联当代阿尔布卓夫戏剧选是中国剧院和阿尔布卓夫戏剧选学院的常演剧目,比如万比洛夫的《打野鸭》和《外省轶事》罗申的《军用列车》等。阿尔布卓夫的剧作演得最多《老式喜剧》、《残酷的游戏》,尤其是《伊尔库茨克的故事》

我最早想排演《伊尔库茨克的故事》,是1983年休学期间,我用蜡纸把剧本刻写出来《外国阿尔布卓夫戏劇选》1983年第3期登有童道明老师的文章《苏联当代阿尔布卓夫戏剧选流派初探》,介绍当代苏联的四大名导演主要是现代人剧院的叶弗列莫夫和塔干卡剧院的留比莫夫。文中提到苏联有三个剧院排演过这出戏还有一张剧照。半圆型台阶高处是一架三角钢琴,演员或坐或站有人弹着吉他。这张剧照应该是叶弗列莫夫导演的版本

我还在潘桂珍老师家里见过瓦赫坦戈夫剧院演这个戏的剧照,乌里扬诺夫扮演男主人公谢尔盖他后来在电影《围困》和《莫斯科保卫站》中扮演过朱可夫元帅。那一次是白嗣宏老师从合肥到北京王燎老师也在镓。我从王燎老师那里转录了普加乔娃和维索茨基的演唱磁带听了很多年。

一开始我没想过自己导演,去拜访童道明老师他说中戏導演系的白轼本老师特别想排这个戏。我请过他们到学校来是个冬天的晚上,在教学楼的教室里那次有陈宝辰老师、童道明老师、白軾本老师,还有白老师的两个学生中戏导演系79班的张子扬和吴小江。那天谈到很晚我骑自行车送陈宝辰老师回家,她爱人齐特老师担惢她一直站在路边等。因为条件不成熟后来没有请白老师他们来排这个戏。

北京和上海举办布莱希特纪念演出活动中国青艺排演的昰《高加索灰阑记》,陈颙老师导演刚从上海阿尔布卓夫戏剧选学员表演系毕业的两个学生担纲主演,丁嘉丽演格鲁雪张秋歌演阿兹達克法官。我喜欢那个演出追着看了好多场,还结识了陈颙老师她当时是青艺的艺术总监,已经开始对话剧的萧条感到忧虑陈颙老師对大学生阿尔布卓夫戏剧选活动非常支持,在各方面都给予过我热情、无私的帮助

那些年,北师大中文系学生除了毕业论文还要求寫一篇社会调查报告,每个同学自报社会调查题目学校给出据证明和很少一些钱,好像每个人二百多块或者二百多块根本不少,只是峩选定的社会调查题目和范围都远超出这个预算。系里规定81级学生利用85年暑假进行社会调查我选择的题目是《西北西南话剧体制现状調查》,要去的地方是:西安话剧院和陕西人民艺术剧院、甘肃省话剧团、青海省话剧团、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和成都話剧院、重庆话剧团最后从武汉回学校。

我请求陈颙老师的帮助她认真地为我给每个院团的领导写亲笔介绍信,她还介绍剧协《剧本》月刊主编颜振奋老师帮我给这些院团写信我记得那些信有厚厚的一大叠。

我也想趁此去西藏看看去西藏话剧团看看。走前好像还去過童道明老师家他爱人原来在西藏工作过,向我介绍那里的情况

那是一次难忘的西部之旅。我当时女朋友是同班同学我们俩一个组。她父亲是总后的青藏兵站部当时直属总后,所以一路上都得到照顾非常顺利。

那一年是中国话剧全国告急、转入低谷的一年观众铨面流失,尤其是外地院团我们第一站到西安,西安话剧院是刘法鲁老师接受采访陕西人艺是谁记不得了。第二站兰州甘肃省话姚運焕团长和我们谈,当时甘肃省话排了出印度话剧《断线风筝》剧场大门敞开,没多少人进来看剧场开始经营舞厅。第三站西宁青海省话面临的问题一样,大家都在说电影尤其是电视的冲击。在西宁我见到80级支边过去的郭云飞、魏晓平等,他们都在省广播电台峩们住在他们的宿舍里。那个暑假有好几拨北师大中文系的同学都去了西宁余梅她们民俗学研究生一拨,上海同学周成璐和杨家禄一拨玩得特别开心。第四站拉萨我见到王浩和张宇光,去了西藏话剧团话剧团的演员还在坚持练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向话剧团领導表示了第二年要来工作的想法。第五站成都四川人艺庞家声老师告诉我们,剧场前厅已经租出去卖家具了我和女朋友从成都到重庆,又坐船到武汉

那一次社会调查,所有院团对话剧危机的解释都是市场经济、电影尤其是电视的冲击。我在调查报告中也写下对话剧體制和从业者自身的看法我现在找不到那份报告,具体怎么写的已记不清了

我们到武汉时,身上已经没多少钱了我还记得当时武汉箌北京的硬座车票是27元。我去找80级同学彭想林他是湖北人,分配到武汉四中彭想林不在,我向他的同事借了钱回学校后寄还过去。彭想林后来辞职去了海南投身书业,出版了那套著名的“跨世纪文丛”

秋季开学,我与中文系84级的上海同学袁晓波谈起《伊尔库茨克嘚故事》他是校学生会的,对这个戏很喜欢我们就决定,排练这个戏袁晓波扮演男主人公维克多。

《伊尔库茨克的故事》讲的是苏聯西伯利亚建设工地一群年轻人的故事爱情和友谊,忠诚与责任这部戏采用古希腊歌队形式,夹叙夹演形式感很强。它很适合青年演员很多院团都排演过。金乃千老师为煤炭文工团话剧团学员班导演过李焕扮演女主人公瓦丽娅;中戏表演系85班毕业时也演过,瓦丽婭是巩俐演的我们那一版算是最早的。

有一次青艺的林克欢老师到师大外语系办讲座。林老师提到中央美院的温普林和他们的大学生藝术团他们刚排演过陀斯陀耶夫斯基的《舅舅的梦》。我向林老师打听温普林得知他分配到第二外语学院工作,就骑自行车去二外找溫普林现在想起来,从北师大骑车到二外好远。那时候一过大北窑,路两边全是一望无际的田地

我向普林求助舞美设计和灯光设計。普林派来毕建锋和孙振杰他们俩都是中央美院版画系的,毕建锋是《舅舅的梦》的主演老毕和大孙担任《伊尔库茨克的故事》的舞美设计,我们很快成了好友很快,普林又派来戏曲学院舞美系的何飞担任灯光设计。普林还把他排《舅舅的梦》时买的一整块黑丝絨天幕借给我用黑丝绒天幕一挂上,舞台空间的基本质感马上变了

我是从大学校园里开始阿尔布卓夫戏剧选实践的,但是从一开始峩就不喜欢“校园阿尔布卓夫戏剧选”。阿尔布卓夫戏剧选不是节日联欢晚会上的助兴节目阿尔布卓夫戏剧选是一种创造。回过头看峩那时排的阿尔布卓夫戏剧选,虽然幼稚但它们不是节目,不是“校园阿尔布卓夫戏剧选”而是完整的阿尔布卓夫戏剧选。

《伊尔库茨克的故事》的舞台借鉴了莫斯科现代人剧院演出的设计半圆型的几级台阶,最上方是一架黑色三角钢琴除了钢琴,我还在剧中安排叻小提琴、手风琴和吉他手这些演奏都由师大艺术系的同学担任。我请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莫凡为《伊尔库茨克的故事》作曲他写叻几段音乐,主旋律借用了一首五十年代的苏联歌曲《到远东去》这首歌是表现苏联青年人奔赴边疆建设的,歌词我依然记得“明天峩们要去向东方,飞机一清早就出动”全剧结尾时,全体歌队唱的是苏联那首“共青团员之歌”

1985年12月,《伊尔库茨克的故事》在北师夶学二食堂兼礼堂演出就是《课堂作文》演出的地方。演出名义是北京师范大学“未来人演剧团”节目单是张宇所在的农场局下属印刷厂帮助印的。演员有中文系各年级的学生很多人后来都失去了联系。好像演了两场每场观众都近两千人。青春感和激情是这个演出嘚最大特点

我请了很多北京阿尔布卓夫戏剧选届的老师来看,陈颙老师、林兆华老师、林克欢、童道明老师等还有我们的陈宝辰老师、潘桂珍老师。何飞在戏曲学院的同学戏文系的蒋樾等都来看,大家都很兴奋这些人后来都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和伙伴。

对于我个人来說《伊尔库茨克的故事》进一步加强了我对自己导演能力的认识。那可以说是一种热爱我觉得对“热爱”这个词最好的解释,就是节目单上引用的阿尔布卓夫所说的:“生活的经验-这不仅仅是你所经历过的一切而且也是你还没能实现的一切,因此人们对没能实现的事总是念念不忘。”


4、去西藏(1986)

1986年我离开学校,去西藏工作没有排戏。这一年我经历的一些人和事,现在看起来从因果链条说,都和我今后的生活道路和职业经历相关联

新年前后,普林排戏急需那块黑丝绒幕布。我骑车将幕布送到二外那块幕布体量非常大,一个人骑自行车带过去是件艰巨的事。这件事给普林和他那些朋友留下了较深的印象那次,蒋樾、何飞、盛奇等都在普林那次排嘚是《雅典的泰门》,后来参加了莎士比亚阿尔布卓夫戏剧选节

忘记是几月份,我去北京师范学院看他们中文系同学演出的《西厢狂想曲》。孟京辉编剧全总话剧团的娄乃鸣导演。

春天盛奇来学校找我玩,他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校生是普林《雅典的泰门》的舞媄设计。盛奇是安徽人他带来老乡华庆。华庆是《舅舅的梦》的舞美设计也是中央工美的。我们在师大的乐群餐厅喝酒华庆也要在那年夏天毕业,他还不知毕业去向我告诉他,我要去西藏话剧团

应该就是那一年,北京的影院上映一部罗马尼亚电影《艺人之家》講述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交替之年,一个卖艺家庭在欧洲巡回演出的故事主题和音乐都很伤感。主人公喝醉酒诅咒倒霉的十九世纪快些过去,盼望新世纪快些到来我非常喜欢那部电影,追着看了多遍我在朝阳门外的紫光影院,用板砖录音机将整部电影录了音

入夏,复旦大学中文系的高晓岩到学校来他正和同学张力奋一起做一本全国大学生的口述实录报告文学,像特克尔的《美国梦》和张辛欣的《北京人》那种访谈我那篇的题目叫“我是一个红鼻子小丑”。《红鼻子》是青艺演出的台湾姚一苇的作品主角是个卖艺的丑角。晓岩问到我的梦想我当时说的是:拥有一个小剧团,在全世界流浪巡回演出。晓岩将我那篇访谈发表在《儿童文学》杂志上后来出了書。高晓岩后来成为老愚

当时说这个话可能跟《艺人之家》那部电影有点关系。但那是1986年一个中国的大学生,有这样的想法那不叫夢想,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我自己也知道这是完全不可能的。跟高晓岩讲述那个梦想的时候我根本不会想到,不过八年之后我真的帶领一个自己的小剧团,走遍全世界到处巡回演出。这是我生活中最具宿命感的一件事到现在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天气热起来离开學校前,我去西单民族宫看一个画展是一些美院学生的作品联展。看完听说楼上小间还有一些人体画,不许公开展我就上去看,一進门碰见华庆。他是来看同学展览的我们聊了一会。我说我要去拉萨了问他分配到哪里。华庆说分到大连轻工学院中央工艺美院當时属轻工业部管理。然后我们就告别感觉从此天各一方,不知何时才会见面

我和女朋友一起进藏,她去西藏电视台我们先到成都,在四川人艺庞家声老师那里见到中央阿尔布卓夫戏剧选学院的李畅老师,他在给四川人艺设计一个戏李畅老师的儿子李晓山在拉萨笁作。晓山从北京广播学院导演系毕业已经在西藏电视台几年了。中戏的三个女留学生澳大利亚的萨莉、日本的小林泉和法国的帕斯鉲拉也在成都,要去拉萨旅行我们正好同机前往。中午到拉萨市区我先去话剧团报到,团里完全不知道我要去这回事但还是派了一輛大客车到民航售票处,把我们拉上送到拉萨二招。到拉萨的第一晚我和女朋友,还有那三个留学生都住在二招的大庙里

西藏话剧團当时在八角街北边,据说原来是密宗寺院现在那里是自治区印经院,建筑结构及其复杂话剧团编剧,辽大毕业的李启达后来写过一篇精彩的小说《屋顶》写过那座建筑。我住的那间靠路边打开厚重的木板窗,正看见马路窗外有盏路灯,夜深时总有喝醉酒的人骑車从路灯下经过刚去时赶上雨季。拉萨都是夜里下雨白天总是阳光灿烂,白云万里雨很大,我住的房子上面是屋顶可以走人的。牆壁都是泥土夜里下雨,眼看着雨水渗出屋顶泥水落在被子上。

话剧团对面是雪旅社那是拉萨的黄金旅游年代,外国人还可以自由絀入到处都是。话剧团门口每天早上卖新鲜的面包人民路有家黄油店,黄油3元9角一斤便宜的不得了,当时在北京一小块黄油就得10え多。

刚去西藏的人都想往下跑《西藏日报》摄影记者莫定有要去林芝给报社买毛毯,我搭他的车一起去在八一镇,我们住在52师师部夜晚,夜色如墨真正的伸手不见五指。有一晚我跟一匹马迎面撞上,马吓了一跳我更是。那一段时间西藏和印度边界有战事将要發生52师正在演习,气氛紧张白天,我跟着莫老师上山拍照采蘑菇,然后把蘑菇拿到他的四川老乡家和肉一起煮吃起来鲜美无比。晚上在八一镇镇长吴大头家看黄色录像,那是我第一次看黄色录像画面都不很清楚,但是看得下面很硬


那一年好像是第一次恢复雪頓艺术节,很多人都到拉萨来张子扬已分到央视,他带了一个摄制组来有李樱和伊慧民。李樱后来久居东京拍摄多年的纪录片《靖國神社》去年在凤凰卫视播出。温普林也来了他中午下飞机,第一件事就是买了一只小狗那只狗的脑袋像宾努亲王那样不停摇晃,我們就都管它叫宾努普林先把宾努放在西藏歌舞团舞美张大志的屋子里。张大志又叫张然山西人,有洁癖我记得他每次回屋,都先探鼻子闻到处找宾努的屎尿。我后来把宾努带到电视台女朋友那里普林走后不久,宾努就死了我把它葬在西藏电视台的大墙外边。

西藏电视台和西藏话剧团合作把话剧《旺堆的哀乐梦》拍成电视剧。彭沛导演李晓山摄像。大旺堆老师主演我自告奋勇当场记。李晓屾教给我很多东西我跟着剧组去了很多地方,第一次去甘丹寺我就被那些废墟震住了。那时拉萨的文化单位每周放两部电影,李晓屾教我背镜头我第一次认真背镜头,是日本电影《W的悲剧》

段锦川那时也在西藏电视台,他在拍《青稞在歌唱》有一天需要多一台機器,我跟晓山一起去晓山扛摄像机拍,我背录像机紧跟在后面在贡嘎县,农民打场边打边唱。那是我听过的最好听的歌唱了黄昏,去抢拍落日镜头在贡嘎机场跑道上追太阳。太阳刚从这个山后消失就开车往西,开过这个山接着拍,又落在一个山后又上车往西。一直追到太阳彻底落山

我女朋友一到拉萨,就向我提出分手这出乎我的意料。应该说我很快离开拉萨,与此直接有关

深秋,我回了一次北京坐军车走青藏线,沿途载着部队的军车源源不断地从青海方面向西藏开进,士兵们已经都推光了头发那一年中印邊境上本来是要打仗的,后来好像通过外交解决了争端

回到北京,我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我穿着话剧团的老羊皮袄,带回四个牦牛角我送给同学马春辉一个,在他家听一首歌歌手叫含笑。那首歌我印象很深因为它唱的就是那会的我,“背着个诺大的旅行袋从乡丅来……”。

我去师大《伊尔库茨克的故事》的演员李忠实、王晓强兴奋地跟我讲刘晓波,给我看他刚在《深圳青年报》发表过的长篇論文那篇长文把国内文坛的作家差不多都骂遍了,看着很过瘾晓波那时教王晓强他们课,他成为整个中文系学生的偶像王晓强是83级嘚,他要排戏剧目是张宇帮他改编的亨利?詹姆斯的《丛林猛兽》。我帮他一些忙去找在西藏认识的中央音乐学院的刘石设计音乐。

圣誕夜刘晓波去艺术研究院给研究生演讲。讲了什么我记不住了只记得他舌战群儒的场面。讲座结束晓波嫌给他的讲座费少,把钱都給了他的学生申闻捷和王晓强我们就用这钱在西什库教堂旁的酒馆喝酒。

那段时间我住在师大中文系学生宿舍,不知道将要怎么办經常喝酒。元旦前一天晚上下了那年冬天的第一场雪。酒后我听见校园里喧哗起来,窗外火光熊熊李忠实、王晓强他们都跑出去。怹们后来告诉我那天晚上,他们一直顺着北三环走好几个大学的学生一起,点燃火把雪地行军,最后在人民大学校门那里会合李忠实是82级的,他毕业时受到那晚事件的牵连被分到河北廊坊。他女朋友是同班同学后来帮他调回北京。

第二年三月电影资料馆要举辦苏联电影回顾展,将放映二十多部影片听到消息,我去找江心他在文化部教育局。那时电影局还归文化部管理江心给了我一套票。

我决定春节回拉萨来年开春就回北京,看苏联电影回顾展看完回顾展之后,怎么办我心中一片茫然。

1987年春节前我坐火车去西宁,年三十早上到达住同学郭云飞那里,在青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家属楼下午,我和82级的季丹还有郭云飞的女朋友,一起准备吃的我鼡藏刀杀了一只鸡,拔毛什么的一切准备停当。晚上我们一起吃年夜饭,正在举杯有人敲门。郭云飞去开门来人找他,他却不认識来人那人说是我的朋友,郭云飞说我正好在我过去一看,却是华庆

86年夏天,华庆没有去大连轻工学院报到他没有服从分配,自巳把户口落回家乡淮北秋天就去拉萨找我,我那会正好在北京我女朋友把话剧团我房间的钥匙给了他,他就一直住在我那里他和一個奥地利女人一起,回北京去他们从青藏线下来,正好在年三十这天到西宁我们同一天到西宁,我从北京他从格尔木。他并不知道峩在西宁他以前可能听我提过,我有同学支边在青海人民广播电台奥地利女人住在宾馆,华庆就找到郭云飞这里来了那些年四处旅荇都是互相麻烦朋友。他遇见我纯属意外。宿命就是这么安排人的命运的

我们都非常高兴,喝酒一起逛西宁的大十字街。我们说起未来他要画画、办展览,想办法出国我说想再排戏,约他做舞美设计我那时想排契珂夫的《三姐妹》,我给华庆讲剧中的画面军樂声中,三姐妹并肩在桦树下看军队开拔,互相鼓励着:到莫斯科去!到莫斯科去!

华庆和奥地利女人回北京我到西宁火车站送他们。我和华庆相约在北京再见。我在站台上看着列车东去。然后我接着西行,去格尔木走青藏线回西藏。回想起来我总共走过十佽青藏线。那次是第三次

我回到拉萨,看到华庆在我的房间里画的画所有的墙都画满了。他拍过很多照片在那些画前,点了很多白蠟烛住我对门的藏族司机告诉我:“你的朋友,画了很多鸟飞走了。”华庆住我房间时写了很多文字,文字旁配画这些东西后来茬我这里,一直保存到现在

我和女朋友彻底分手,决定回北京我没有与话剧团打招呼就走了。九十年代我回过西藏话剧团后来又不辭而别。我非常对不起西藏话剧团一直到现在,我都想找个机会为西藏话剧团做事,还情

3月,苏联电影回顾展前我回到北京,住沙滩江心在文化部的单身宿舍。苏联电影非常好看就是那次,第一次看到塔尔科夫斯基的《安德列?鲁勃廖夫》从此喜欢上这个导演。

华庆在西苑虎城租了房子他让我过去住。张大力正要从工艺美院书装系毕业他和同学刘国、孙光华在中山公园办展览。因为没有主辦单位展览被封了。我跟大力第一次见就是在华庆的房子。华庆用《舅舅的梦》的布景把屋子整个包了一篇没有床,打地铺晚上點蜡烛,录音机里放的是喜多郎的《敦煌》待在那个屋子里,怎么都觉得像到了天边

华庆那时做了很多铜版画,只有黑白两色先用刀在模版上刻,再去铜版机上压画面上,很多人体的关节扭曲、纠缠在一起关节处像饱满的花骨朵。

华庆和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的罗雅娜谈恋爱雅娜在北京大学留学。他们87年底结的婚88年有了儿子。斯洛文尼亚那时还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后来是最早独立的。华庆后來出国居住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亚那。90年代他给我来信,说从他的窗口看出去就是阿尔卑斯山,他在家里种了菜他的信让我佷是感慨,我经常问自己从我的窗口看出去是什么呢?还有一封信他说看了一部讲耶稣的电影,里面有一群木匠总唱一首歌:“你鈈要着急,你要慢慢地来你只要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行了。”

这些都是后来的事华庆喜欢写信,也喜欢看信春天,雅娜和朋友去西雙版纳旅行给华庆来信。接信那天正下雨我和华庆去海淀浴池洗澡。洗完澡华庆把信撕开,慢慢看还说:下雨天,看远方来信嫃好。

5月华庆说想进山看梨花。我在怀柔有同学我们就去了。到县城后得知山里梨花还没开。我们就在怀柔喝酒

我去北大俄语系,联系同学排《三姐妹》吕岩松给了我很多帮助,他后来是《人民日报》的著名记者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时,他正在贝尔格莱德第一时间发回报道。

我跟华庆商量《三姐妹》的设计方案我读剧本,华庆觉得不好玩那一段大力也常去华庆那里,我和大力那会都还没有搬过去我经常读书给他俩听,记得有一次读爱伦坡写猫的那篇小说大家都觉得恐惧的不行。我也觉得《三姐妹》难度太夶有一天,我读尤奈斯库的剧本《犀牛》发表在《外国阿尔布卓夫戏剧选》1980年第1期。华庆和大力乐得不行觉得这个戏好玩。于是峩就决定排演《犀牛》。

最初的排练钱是雅娜出的一天,她把1000元人民币交给我那是她的奖学金。后来我又从家里借了钱。

《犀牛》嘚演员有北大西语系、俄语系、东语系的学生还有二外的学生。主演是我在师大的师兄李雷他是79级的,在学校就喜欢演话剧当时在丠大二附中教语文,后来调去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我们80级的丁伟没去成西藏,自愿去北大二附中教书与李雷同事,我与李雷也熟起来就找他演贝兰吉。

我去找孟京辉他那时分在北京化工学校教书。是去他家还是别的地方见面我已经忘记了后来又见到孟京辉的同学迋世同和陈风雷,印象深的是王世同说了一句说我像《野鹅敢死队》中那个上校一样,大家又要去打仗了孟京辉在《犀牛》中扮演让,和李雷一起主演陈风雷也参加了演出。

我找到海淀文化馆请求合作。徐思接待的我她好像是军艺毕业的,喜欢阿尔布卓夫戏剧选愿意支持我们,文化馆的排练室免费让我们使用演出在海淀剧院,好像也是免费

整个夏天,我们都在海淀文化馆排练华庆舞美设計,何飞灯光设计华庆将《舅舅的梦》的布景从屋子里拆下来,又用在《犀牛》中演出是在秋天。江心帮我邀请到民族乐团的胡忠炜莋曲王世同是舞台监督,他在北京普教音像出版社工作音乐就是在他那里录制的。吕楠给我们拍排练照和剧照他当时在《民族画报》社暗房工作,后来成了世界级的摄影大师张大力设计海报。海报是大力的朋友印刷研究所的李宝琳帮助印的,收了很少的钱

印海報和节目单时,除了海淀文化馆之外还需要一个演出名义。大家在一起想剧团的名字北京那时流行一种说法,挖路子比如说挖路子絀国。我想要个叫起来简单、上口的名字于是选择“蛙”做剧团的名字:蛙实验剧团。

9月《犀牛》在海淀剧院演出。演了几场我忘记叻很多人来看。演完大家就散了《外国阿尔布卓夫戏剧选》发表了一张《犀牛》的剧照。孟京辉给剧协的《阿尔布卓夫戏剧选报》写叻一篇介绍蛙实验剧团的文章

大力从工艺美院毕业,也没有去分配的单位华庆和大力又在虎城另一个地方租了房子,我也搬过去了峩和大力住一个屋子。虎城就在北大西门外面我们经常去北大食堂吃饭,去礼堂看电影北大校园的草地上经常有人弹吉他唱歌。我认識了蒋樾的小学同学张晓农他在北大读研究生。他和他的同学沈忠民发起了北大崔健后援会崔健到北大礼堂演出了一场。我们都去看

我和雅娜的朋友、来自贝尔格莱德的塞尔维亚人魏丽娅很要好,也认识了她的朋友英国人丹尼尔。丹尼尔原来也在北大留学那时在公司工作,住在北展宾馆我从他那里第一次听到李宗盛的歌,马上转录


我和大力那时最常听的磁带有:喜多郎的、李宗盛的,大力那時老放苏芮的专辑“谁能告诉我?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

很快冬天就到了我们经常出去喝酒。有天晚上我們回去,房东说有个人找我们等了很久才走。第二天我按他留下的电话打过去,他是中央阿尔布卓夫戏剧选学院教马列的老师于乐庆他看了《犀牛》的演出,他非常喜欢荒诞派阿尔布卓夫戏剧选他跟徐晓钟院长讲我们的演出,希望请我们去中阿尔布卓夫戏剧选场演┅场这是我从来没想到的。我很快去中戏拜访徐晓钟老师他同意我们去演一场,好像是十二月底条件是给中戏半场票。这是宿命在咹排人的命运吗一定是!

我重新召集大家排练。大力上一次当演员这一次帮华庆设计布景。中戏的实验小剧院是当时北京最好的剧场の一我们用几辆自行车就把全部布景都运进去了。剧场条件又刺激了华庆和大力根据现场做了很多即兴调整。华庆那时已经与雅娜结婚了雅娜怀着孕,到舞台上看我们

我与中戏戏文系的王炜、表演系的田有良就是那次熟悉起来的。在中戏的那次演出还有很多人看叻。丹尼尔来看他带来北外的法语专家瑞士人德尼。他们都喜欢《犀牛》这个戏德尼刚受命在北京设立瑞士文化中心,他说我们可以囷他合作排一出瑞士阿尔布卓夫戏剧选。我的师姐徐晓把史铁生也请来了演出结束后,我骑车扶着铁生兄的轮椅送他回雍和宫旁边嘚家。

在中戏演出前我们穿越北大校园,在西门那里碰见张玉书教授和他的几个研究生我请张玉书老师去看戏,给了他几张票

在中戲演出后,新年前一天晚上我回去,见到一个留言条张玉书老师的一个学生来找我,她看过中戏的演出我没在,她坐了一会就走了

新年第一天,或者第二天我按留言去她的宿舍看她。我没有想到随着新一年的到来,我也开始了一段新的爱情

6、士兵的故事(1988)

現在回想起来,1988年北京的艺术氛围好得不能再好。

我和德尼一起商量排演新戏德尼喜欢喝酒,我们经常一起喝二锅头我喜欢瑞士剧莋家迪伦马特的作品,以前看过北京人艺演出的《贵妇还乡》吕齐老师扮演市长,对他的台词“我们不是为了钱我们是为了正义。”記忆深刻我跟德尼说,我想选一出迪伦马特的戏德尼是瑞士法语区的,他说最好先排一出瑞士法语作家的作品第二出再排德语作家嘚。他已经选好了剧目就是瑞士法语作家拉缪和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合作的著名音乐话剧《士兵的故事》。他也联系好了乐队中央音樂学院的青年室内乐团。指挥吕嘉联系人是陈翔宇,后来他作曲的《笑脸》非常流行

我请师大教过我法国文学课的李清安老师翻译剧夲。张大力舞美设计好像是春节之后,雅娜在协和医院生下一个男孩我们都去看。她和华庆在《士兵的故事》演出前离开中国,去叻斯洛文尼亚

孟京辉报考中戏导演系张浮琛老师的研究生,通过了专业课考试温普林的朋友,北京舞蹈学院的张明伟从学校退学落茬北京歌舞团。他约中央音乐学院的瞿小松给他写了舞剧音乐《大地震》开始在北歌排练舞剧。温普林想把明伟的排练过程拍成艺术纪錄片《大地震》蒋樾、何飞他们都参与,先去了唐山祭奠

那时候,云南来的朱小阳也住在海淀那边大力的同学高波跟朱小阳熟,我哏高波去过一次朱小阳家那次见到吴文光,他好像刚到北京文光的女朋友文慧在舞蹈学院读书,跟张明伟一个班朱小阳发表了报告攵学《北京拉丁区》。朱小阳在给央视海外中心的大型纪录片《中国人》做总撰稿文光担任分集编导。

《士兵的故事》中有个角色公主有几段舞蹈。我本来请张明伟来编舞海报上印的都是他的名字,后来他来不了就推荐他的同学文慧。文慧担任编舞还推荐她下一姩级的同学李青来演公主这个角色。《士兵的故事》角色不多士兵还是李雷扮演,说书人由孟京辉扮演李青演公主,还有个魔鬼由戲曲学院的小范扮演。

《士兵的故事》在音乐史上是有名的高难度作品吕嘉和中央音乐学院的青年室内乐团非常棒。吕嘉当时在读郑小瑛的研究生《士兵的故事》后,他去了西柏林后来在一次指挥比赛中拿了一等奖,出任意大利佛罗伦萨歌剧院的首席指挥吕嘉和李圊因为《士兵的故事》相识,后来曾结为夫妻大力为《士兵的故事》设计了大幅的扑克牌布景。师大的师弟王晓强也来帮忙王小山那時还在师大读书,他和王晓强一起登三轮车为我们买布景材料

我请中戏戏文系的王炜担任制作人,王炜安排我们在阿尔布卓夫戏剧选学院里排练实际上我们很多人干脆住在阿尔布卓夫戏剧选学院的学生宿舍里。《士兵的故事》的排演场成了很多艺术盲流的聚集地有一個叫马涛,是温普林介绍来的排练期间经常有人来,有些人我也不知道是谁

夏天,《士兵的故事》在中戏实验小剧院演出以蛙实验劇团的名义。正是暴雨季节晚上总是下雨。好像演出了5场演出完,瑞士大使馆专门为此举办了一次招待酒会

演出之后,我和大力又囙到西苑虎城那边大力带我认识了工艺美院毕业的王德仁。王德仁是个神人那时在做行为艺术,迷恋登山我最早是从他那里知道波伊斯的。90年代初我们几个在阿克曼的歌德学院图书馆打工,还有岛子、周舵、刘东和史铁生的爱人小陈有一次,王德仁来找我看见牆上一张招贴,上半张脸是波伊斯下半张脸是丢勒的画。德仁看见波伊斯激动的像看见了父亲。

温普林那边的《大地震》越搞规模越夶到秋天已经变成差不多全北京艺术家参与的事情。我也参与进去秋天,普林把各路神仙大队人马聚集到慕田峪长城,搞一次综合活动就像一次总攻击。我和蒋樾担任现场总指挥总攻前夜,我们先到慕田峪提前进入阵地。傍晚普林还派人送来一个机位图,不知怎地多画出一个山头。夜里我们住在缆车车厢里。

第二天清晨几个山头都事先架好了摄像机。我们在山上等待大队人马从城里到來我和蒋樾等人,手里各有一个对讲机太阳升起来,朝霞满天先是一辆卡车停下,一群人把自行车卸下来骑上车行进,非常像日夲鬼子队伍前面的汉奸别动队他们进入预定拍摄范围后,并没按计划停留下车撒尿等,而是直接开进山头上的摄像机没有拍到,我聽见对讲机中一阵吵嚷紧接着,各种车辆都到了全北京最好玩的各路神仙恨不能都到了,前面是一辆外国人的敞蓬吉普后面是大客車。

那天来的人数远远超出原来预定的后来听说,头天在美院普林下令叫人,能叫多少人叫多少人跟所有人说啤酒管够。全北京的藝术家都知道第二天慕田峪将有大行动

现场至少有六台以上的摄像机,但是很多摄像师不知道自己要拍什么玩摇滚的、玩行为的,全來了《士兵的故事》的大幅扑克牌布景顺着烽火台挂下来。

现场很快就失去控制首先是饭供应不上,我们没有准备这么多人的伙食箌了下午,还有很多人没吃上东西到处都在抱怨。我和蒋樾带车去附近的一个餐厅紧急订饭好像没有什么,就是面包榨菜等我们回箌长城上,人群已经饿疯了大家围着我们的饭筐,虎视眈眈感觉随时都会上来抢。

晚上丁武他们在烽火台上演出摇滚。灯光打向天涳长城垛子下,到处都是人夜里凉,大家衣服不够就扯下布景裹在身上。后半夜听说有人踩空,摔着了

王德仁也参加了,他的莋品本来是在长城上用布铺二十个十字架黄昏时点火烧,名字是“告别二十世纪”本来,各个艺术家的作品或者表演是有顺序的以便拍摄。因为混乱所有的顺序全打乱了。摄像师能拍到什么就是什么而且,整个行程因此多了一天

第二天,本来应该把长城给清扫絀来听说陈希同要来。管理处的人急疯了长城上一片狼藉,到处是碎纸和垃圾安排离开时,很多司机因为讲好的时间变了重新讲價钱,窝在停车场不走长城上下,到处是人互相找不着,很像国民党大溃退的情景下午,我遇见王德仁抱着他的布坐在路边。我問他表演了吗德仁结巴地说:“无,无所谓了”

普林是干大事的人,乱成这样他一点也不慌张,沉着镇定一直坚持把所有问题都處理完。

王德仁要在北大做一个行为艺术我通过北大女友的同学安排学生会主办。德仁作品的名字是“大如意”他用二十米见方的红咘,在北大图书馆门前毛主席雕像下组成一个近似纳粹符号的“万”字,藏传佛教中大如意也是这个图案德仁在红布中心放置一个凹凸的中国地图,他自己全身穿红坐在中间,手拿一本佛教辞典准备向观众解释他这个符号是藏传佛教的“大如意”,而不是纳粹的“萬”字

我们早上就到了,帮德仁布置好之前,德仁通过各种途径将展览的消息广为散发。接近中午黑车牌汽车一辆接一辆地开进丠大,停在图书馆附近有人拿着长焦镜头对着王德仁和毛主席雕像喀嚓喀嚓地拍照,相机上有马达按起来快门不停那种。很快北大校卫队开始干涉,他们警告那个人不要拍毛主席雕像那个人还是拍个不停,校卫队将他的长焦镜头打落在地校卫队估计是不知道发生叻什么事情,他们通过对讲机调人过来我们听见更多的人跑步前进的声音,我对德仁说:“快走”德仁迅速脱下红衣服,卷起那些红咘我们迅速离开现场。德仁离开后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出事的议论开始迅速传播后来的人什么也没看到,又找到北大校外大力的住处德仁接待了很多拨外国记者。晚上十几个人在西单吕楠家喝酒。德仁以美术的名义与大家轮流干杯最后,大家把“美术”干到桌子底下去了

入秋,德仁要去西藏要在雪山上继续做“大如意”的行为艺术。那个作品后来发表在《中国美术报》上时名字变成了“最后的东方”。我和大力在西苑的公共汽车站送德仁我对他说:“死在雪山上是最好的艺术。你别回来了”德仁说:“好。”89年1月《大神布朗》在中戏实验小剧院演出,德仁从西藏回来到后台来,第一句话就说:“对不起我又回来了。”

《士兵的故事》演出后我去北京人艺找林兆华老师,说我需要找一个工作他笑了,让我去剧院跟他一起排戏然后通过借调再办调动。林老师为我解决了最偅要的住处问题那处房子在和平里十一区,中央乐团后面小区里都是白杨树。冬天暖气非常足我在那里住了两年多。

1988年美国剧作镓奥尼尔百年诞辰。中国剧协和《外国阿尔布卓夫戏剧选》要搞一系列纪念研讨和演出活动上海、南京和北京分头搞。奥尼尔的剧作在Φ国演过不少《榆树下的欲望》、《安娜?克里斯蒂》等。我上大学时就喜欢奥尼尔去大学图书馆借阅四十年代上海晨光文学丛书版的《悲悼》,荒芜译竖排版。那次初读给我印象极深不知为何总留有黑白木刻画的感觉。我还喜欢他的《大神布朗》也是荒芜译,发表在《外国文艺》上我想排演《大神布朗》,参加这次纪念活动我还去东四十条中国剧协参加过几次协调会,那时《外国阿尔布卓夫戲剧选》的主编是苏红老师

张大力为我介绍黄德莉,她是当时美国驻华大使洛德夫人包柏漪的秘书美国大使馆文化处支持了我们1000美元。

年底因为经费关系,北京这边的奥尼尔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不搞了只是上海和南京有演出。虽然百年诞辰马上就要过去我还是想继續把《大神布朗》排出来。


7、大神布朗/抛锚(1989)

1988年底到1989年初那个冬天很冷雪下得很大。林兆华老师帮我联系到实验话剧院的一间排练室我们在那里排练《大神布朗》。

上一年排练《士兵的故事》时吴文光老来看,那时他们那个大型纪录片《中国人》好像还没有进行所以,他遗憾没法拍我们的排练排《大神布朗》时,他们开始拍摄了《中国人》是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的片子,一共十集其中一集叫《艺人》,吴文光把我算作一个拍摄对象其他还有战友京剧团叶少兰、陕北剪纸艺人白凤兰、河北吴桥杂技艺人。吴文光和摄像卢望岼经常来拍排练和后面的装台、演出等。


《中国人》拍摄在《望长城》之前最早为中国的纪录片形态提供了新的可能。89年之后这个紀录片没有播出。后来吴文光把拍的素材用在他自己的纪录片《流浪北京》中。所以《大神布朗》的排练有了一些影像记录。

我本来想找盛奇做舞美设计他给温普林设计过《雅典的泰门》。盛奇没做向我推荐了他的安徽同乡郑玉珂。玉珂当时是中央美院版画系的学苼那会正在准备一个作品,参加春节期间美术馆的《现代艺术大展》何飞做灯光设计。

《大神布朗》的演员有:中戏表演系85班的田有良扮演戴恩;导演系79班的席鸽扮演妓女西比尔,我上大学时看过徐晓钟老师导演的《培尔?金特》席鸽演索尔微格;导演系86班的耐安扮演玛格丽特,她后来成为制片人一直与娄晔合作;我在师大的同学李忠实、王晓强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大神布朗》除了形式上的创新比如设计面具来表现人的两面,在内容上也深刻地表现了当时的美国社会应该说我那时候没有完全理解这出戏,只是被剧本中某种气息所吸引戏文系86班的张有待为《大神布朗》设计了非常出色的音乐,他为剧中人物大地母亲、妓女西比尔选的音乐主题是一段从平克-弗羅伊德的作品中截下来的灵歌吟唱到现在我闭上眼睛依然能清晰听到那个声音。戴恩和布朗都是在这段音乐声中死在西比尔的怀中妓奻西比尔是《大神布朗》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她拥抱和安慰一切男人成功的和失败的。

《大神布朗》还是在中戏实验小剧院演出还是鉯蛙实验剧团的名义。装台期间将于春节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现代艺术大展》也在紧张的筹备。很多朋友都准备了作品要去参加大展王德仁要展出的作品是扔避孕套。他拿来很多避孕套上面订着他的名片,让我们到时候去帮他扔

我在节目单上写了一篇《蛙实验剧團致观众》,很长孟京辉后来把它收到《先锋阿尔布卓夫戏剧选档案》中。我引用了《大神布朗》中西比尔的台词:“春天总是带着生命又回来永远又回来。又是春天又是生命,又是夏天秋天,死亡跟和平恋爱,怀孕生产跟痛苦。春天又带来了不可忍受的生命の杯又带来那辉煌灿烂的生命的皇冠。”

紧接着我又写道:“亲爱的观众,请记住1989年1月28日这个普通的夜晚在这个晚上,当您在这里觀看我们的《大神布朗》的首演的时候在首都的另外一个舞台上,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们正在最后一次演出老舍先生的经典名剧《茶馆》一代老艺术家创造过一个辉煌的阿尔布卓夫戏剧选时代,但是生命总是处于轮回和更替之中,就像《茶馆》埋葬了一个旧时代《夶神布朗》孕育着一个伟大的梦想一样,更替是必然的我们在此怀着神圣的情感,以阿尔布卓夫戏剧选的名义向老一代艺术家们致以峩们最真诚的敬礼。这是一种巧合我们将永远记住这一天。”

普林的《大地震》继续在拍越拍越拍不完。《现代艺术大展》他肯定不會放过我和蒋樾等都去《大地震》剧组。年三十早晨我们都早早到达美术馆。那一年的《现代艺术大展》是一次奇观美术馆内外到處都是艺术家。全中国各地的艺术家恨不得都来了展览标志用的是禁止掉头的交通符号,红黑两色整幅悬挂在美术馆前厅,很有党卫軍的感觉老栗和高明璐他们讲话。很多艺术家的作品并没有得到组委会的允许张念是大力的同学,他坐在二楼楼梯处屁股底下垫了┅些草,放了几个鸡蛋头上扎了一个布条,写着“孵蛋期间拒绝理论,以免影响下一代”

郑玉珂的作品是一群人抬棺从美院走到美術馆,还没出发就被禁止了王德仁扔避孕套的作品也没有经过组委会允许。德仁穿着一条黑裤子沿裤线穿了很多大钉子,走起路来叮當响吴山专在门口卖舟山的大虾。我们跟着普林到处拍肖鲁和唐宋枪击电话亭后,场面混乱起来我看到德仁已经站到美术馆大门的鐵栅栏外面,往里面看裤线处的钉子都没有了。不知为什么我对此记得特别清楚。

那天晚上我们住在赵家楼招待所,年夜饭是吴山專卖的舟山大虾

春节过后,我开始筹备排演新戏继续与德尼的瑞士文化中心合作,这回我们选的是德语剧作家的作品我想排迪伦马特的剧作《抛锚》,这本来是小说我以前从《迪伦马特小说选》中看过,他自己又把它改编成话剧我请北京外语学院德语系的学生孙軍翻译剧本。按照我和德尼约好的排演计划《抛锚》应该在6月初上演。

春天我随北京人艺《田野…田野…》剧组去吉林省前郭尔罗斯縣王府乡体验生活。浩浩荡荡好几十人那个戏是吉林剧作家李杰老师的作品,原名《田野又是青纱帐》林兆华和任鸣联合导演。林老師要求演员学语言我们住在乡里的向阳大旅社,是平房我和任鸣住在一个房间。人艺的好多演员都喜欢喝酒林连昆老师等。王府乡夲地产一种原浆白酒非常好喝。那段时间每天都是三个饱,两个倒其他时间去农民家和田地里。县里还安排我们看原汁原味的二人轉《马寡妇开店》

我们在吉林待了二十多天,具体的日期我都记不清了但有一天我记得。我们从长春坐火车回北京那天胡耀邦去世叻。火车是下午发车第二天下午到北京。

孙军已经把《抛锚》的剧本翻译出来《抛锚》讲述的是:一个纺织品公司的经理人特拉普斯,开车旅行夜里经过山区的乡间公路,车子抛锚了特拉普斯走进一幢乡间别墅寻求住宿,正赶上一群当地老人在进行一个游戏喝酒,互相审判那些老人中有退休法官、检察官和律师,法庭角色一应俱全特拉普斯觉得自己没罪,老人们却不同意说一定会审出罪来。酒越喝越多罪越审越细。天亮时退休检察官发现特拉普斯吊死在窗户上。老人痛心地说:“你毁了我们这个最美妙的晚会”迪伦馬特称《抛锚》为“一个可能发生的故事”。

《抛锚》的排练没有进行5月19日,我在天安门中间的门洞里最后一次见到德尼后来他就走叻。我跟德尼从此失去联系一直到2006年才又见面。他离开中国回瑞士,去了国际红十字会工作先后去过朝鲜、柬埔寨、乌克兰等。2006年一次饭局,同桌的徐星说有个瑞士人到处打听我,我一下就知道是德尼他现在是国际红十字会驻华机构负责人。我们又见面在一起喝酒。

《抛锚》没有如期演出我一直在北京人艺排演场参加《田野…田野…》的排练。很快《田野…田野…》排练也暂时停止。

张夶力认识了意大利姑娘嘉莉他们很快结婚。7月30日他们去意大利。我、吕楠、王德仁等一起去首都机场送他们大力穿着新衬衫,领子佷白大力过了安检区,虽然人还在北京我们都感觉他已经离开中国了。

冬天我带着林兆华老师给我开的借调证明,回拉萨办借调手續西藏话剧团已经将我做自动离职处理,说我想去哪里都可以了

回到北京,我接到美国驻华使馆转来的访美邀请作为美国新闻总署邀请的国际访问学者。他们邀请的是一个导演小组有我、任鸣和王培公,但是他们一个人也没找到我在拉萨,任鸣当时在广州一个电影里当演员王培公则在监狱里。

好像是90年美方又发来第二次邀请,这回小组成员是林兆华、任鸣和我我需要到拉萨办理护照,觉得根本不可能去成但我还是回拉萨去了,西藏话剧团又收留了我后来,林兆华老师和任鸣需要通过公务护照成行那一段中美关系很微妙,他们两个都没有被批准美方的第三次邀请到来时,只有我一个人最后成行

那已经是1991年11月,整个80年代都过去了

喜欢读"罗佐夫阿尔布卓夫戏剧选選"的人也喜欢 ······

无论是一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论会有更多收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尔布卓夫戏剧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