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坊破解版 福利吧

招募令丨觅知音,拾乡愁 “我为龙华代言”就等你了!
由龙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发展局联合遵谭镇政府、龙华区教育局、龙华区住建局、共青团龙华区委策划组织开展的“龙华拾(石)趣”家乡课堂文化旅游推广活动即日起拉开帷幕,本次活动将围绕“龙华‘拾(石)趣’——听党话,乡韵乡音推广我行动”的主题,结合线上主题招募、线下体验活动等形式,深度挖掘与推广龙华羊山地区的区域特色文化。作为此次主题活动重点之一的“我为龙华代言”——龙华“拾(石)趣”乡韵乡音推广我行动招募正式启动。
用你的笔触,绘写龙华的记忆;
用你的视角,记录龙华的风景;
用你的声音,传播龙华的石趣;
只要你有创意、有热情、有想法,
愿意向全世界介绍龙华的乡韵乡音
你就是我们在寻找的
“我为龙华代言”——龙华“拾(石)趣”
乡韵乡音推广使者
活动招募令
“我为龙华代言”——龙华“拾(石)趣”乡韵乡音推广我行动
招募时间:——6月30日
体验时间:日
▲珠崖神庙—-伏波将军像
将主要针对海口地区在校学生及青年朋友(龙华区区属学校的学生更佳),根据我们提供的基础导游词,发挥改写或再创作,通过唱歌、RAP、朗诵表演,或者微电影等新颖形式进行表演呈现,并拍摄成短视频发送给活动组委会进行报名参评。
发送视频作品不限时长(2—3分钟内为最佳),将视频内容以附件形式发送至邮箱:。
邮件标题:“我为龙华代言”传播使者—XXX(姓名);
请同时附加你的个人介绍:年级、学校、班级、联系方式;
同时还可以附上参与者的摄影、游记等图文作品。
我们将在公众平台统一展示报名作品并进行投票,投票前十名将获得活动福利。同时,只要你的微信视频播放在朋友圈获得50个点赞数和评论,也能免费获得活动福利,参与名额同样也是10个哦。
▲湧潭村石屋
精美文创礼品一份;
线下体验活动福利,线下体验活动名额总共只有20个,心动就赶快行动起来吧!
线下体验活动
线下体验活动将带领大家去到东谭古村进行游学、徒步、探访,看古郡风光、聆听“斋戏”、品读古韵文化,更有触摸湧潭“涌泉相报”等精彩体验,让游客、学生在风光游览和讲解教授过程中体验,增强青少年、游客对乡愁的认知。
▲古井(图片来源于墨食墨迹)
▲湧潭村贵妃池
体验时间:日,分两批次,第一批次:7月1日上午8:30——12:00;第二批次:下午15:00——18:30。
▲蔡家大院
▲五里官道(图片来源于墨食墨迹)
游览体验线路:漫步湧潭村口文化室、文化墙——第一节课:村口话桑梓,开课仪式(听党话—乡音乡韵推广我行动)及学者村长话村史——第二节课:火石头艺术,火山石古建游览——第三节课:涌泉相报,古牌坊游览、古井担水体验——第四节课:庇泽乡邻,古官道游览及龙华拾趣随手拍集赞兑换——课间休息:集中乘车前往六神庙——第五节课:开拓与传承,六神庙游览及问答互动体验——简餐、返程;
▲火山石墙
参与报名:充满文化与“石趣”的旅游线路,也将作为龙华区今年暑期重点推荐的亲子游产品线路面向市民游客朋友发布,想参与体验的游客可以通过咨询参与进来。
咨询电话:海南优航国际旅行社 小胡
(线下体验团面对13-17岁学生报名,报名需提供:姓名、身份证号、电话)
基础导游词
ps:可节选部分用于表演表现
珠崖遗址东谭国家古村落保护区游览导游词
“在世界行走,为海南停留”,欢迎您来到珠崖遗址东谭古村落,这里没有您想要的椰风海韵,感受不到金沙碧浪,却能带您走街串巷,穿越古今,寻找曾经书写历史辉煌而今却是满载沧桑之感的古建古井古村落,请各位收拾好心情,走进曾入选国家古村落保护名录,位于海口市南部羊山地区,隶属于龙华区遵谭镇的东谭村去瞧个究竟吧!
东谭村因地处遵谭镇东部而得名东谭。东谭村初建于西汉时期,有二千多年历史,是海南十大文化古村之一。现有794户人家,人口3641人,东谭村原是海南珠崖郡治遗址旧地,有珠崖神庙、珠崖古井、珠崖神岭等遗迹,且下辖有湧潭村、卜创村、儒逢村、宾贤村等13个自然村落,现在就让我们先前往隶属于东谭村委会的古自然村湧潭村去领略那湧潭蔡氏,俊采星驰,古往今来,文脉相承的动人故事吧!
一、湧潭村
湧潭蔡氏,俊采星驰。
古往今来,文脉相承。
湧潭村:A线路古建筑文化:文化室------关岳庙-----举人屋-----进士屋-------蔡家大院------十七流古屋
B线路牌坊文化:湧潭泉------百年古井-----贞寿坊---五里官道---文瑞、青云访----蔡氏古墓群----蔡氏宗祠
湧潭蔡氏 俊采星驰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有着800年历史的古村---湧潭村。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湧潭村,我叫***大家叫我**。进村参观前温馨提示以下几点:
1、“一方水土、一方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游览过程中请大家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
2、本次游览的乡村都市自然村落,村中有猫狗等家畜家禽,或乡间小道遇蛇虫鼠蚁请主动避让、勿挑逗、戏玩,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
3、陌生人贸然进入居民家中属于不礼貌行为,突然造访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
在旅游项目中可以安排家访,但必须事先安排。必须先与居民联系接触,说明情况。征得同意后,方可进入。
我们正式开始湧潭访古之旅。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下湧潭村:湧潭村原名叠里村,地处海口市南部,羊山地区,隶属海口市龙华区管辖,有着800多年历史。距离海口市区约40公里,全村有137户、人口约850人。湧潭村是海南蔡氏的发祥地,为什么会成为海南蔡氏发祥地,还有着一个有趣的传说:公元1165年南宋举人蔡惟一被贬海南叠里村,以教书为生,某日上课中途休息,学生们很久才回到学堂,蔡老先生便问学生怎么回事?学生便跟先生说,真好玩,他们看到龟送龟去埋葬,葬送的队伍后面排着一大串小乌龟,学生们还顺手捡了几个乌龟。蔡惟一深感震惊,认为这龟乃是神龟、通灵性,于是买下此地,在此建屋定居下来。海南蔡氏从此开始繁衍生息、开枝散叶、蔡姓遍布琼州。
从元代开始,叠里村改为湧潭村。相传啊有一天早晨,村民发现,在村中古井旁,涌出一潭水,涌泉不息、潭水不竭,连续几个月都不干,村民觉得这是风水宝地,。中国古话说“点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才识之人文思泉涌”,后人期盼人才辈出,于是将村改名为湧潭村。
这里可以说是“地灵人杰、俊采星驰”,该村从古至今,民风淳厚,古风犹存,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十八个举人,并有20多人入朝为官。村民更是以“忠、孝、廉、勤”为自己的为人处世的哲学。为什么这么说呢? 请大家随我来,看这“文化墙”,您就可以找到答案。大家请看这幅,这就是海南蔡氏始祖蔡惟一画像,壁画上还出现了一位女英豪,这是当年蔡氏家族中蔡九娘出征抗击入侵外敌的传奇故事,蔡九娘天生丽质,知书达礼,勇略过人,率兵抗击则贼寇,守土保家,书写了一代海南花木兰的巾帼风采。
古庙遗风 古树迎宾
接下来就让我们古往今来,回到村里,感受湧潭十古“古庙古树、古缸古宅、古井古潭、古坊古人、古道古墓”的古老故事。眼前看到的这古庙叫“关岳庙”(门额的关是异体字闗),因供奉祭祀的是武圣关羽和民族英雄岳飞而得名。
说到关羽、岳飞可谓是妇孺皆知。关羽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人物,因忠义勇武在人们心中地位很高,尊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桃园三结义”、“温酒杀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等等民间故事为人津津乐道。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岳飞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岳母刺字”、“精(尽)忠报国”等故事人们耳熟能详。岳飞的《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关帝和岳飞、一位三国时期名将、一位南宋时期英雄,相隔900年的两位圣人供奉在同一座庙宇中,这种现象全国也不多见,在海南可能湧潭村是唯一一处吧,两位圣人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学习他们的忠孝仁义,学习勇武刚强,正如庙内对联所写:春秋匪懈、祀典重新、汉千古、宋千古;宇宙长存、神功并著、义一生、忠一生。
这边这座庙是土地庙供奉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神以及湧潭村本村神,当地叫“公”。这是蔡有开祠堂,有德功名千秋颂,开诚贤良万代扬。大家抬头仰望,是不是头顶一片绿荫,这是村里的连理迎宾榕为我们献上的荫凉。这两棵百年榕树枝叶繁茂、交错连理,体态虬劲,成了村民茶前饭后闲暇好去处。你看这几位阿婆或坐或依,纳凉惬意,那几位阿公正棋逢对手、冥思苦想,庙里的香烟淡淡、空气中独有一种清香,不时还有小朋友的嘻戏打闹,真乃一幅静谧、休闲、悠哉的画面……
在湧潭村常见这榕树,也是海南常见的树种之一,榕树树冠较大,枝叶繁茂,有大叶榕和小叶榕之分,这两棵就是小叶榕。榕树属于典型的景观树,因为它具有独特的“独木成林”现象。从它树枝上向下生长的垂挂“气根”,落地入土后成为“支柱根”。这样,柱根相连,柱枝相托,枝叶扩展,形成遮天蔽日、独木成林的奇观。
古缸显风情 古宅诉文盛
请大家这边集合,我给大家介绍接下来的游览线路。
接下我们将要参观的景点主题是“古宅古缸”,依次参观举人宅、进士宅、蔡家大院以及十七流古屋。究竟这些古宅有什么特别之处?院落之下为什么又有众多水缸呢?就让我们带上好奇心,去寻找答案吧!
湧潭村地处海口羊山地区,是典型的火山地貌,村里可耕地少,土层又浅,可谓“寸土寸金”;火山岩石灰黑色带气孔的火山石,形成了天然的漏斗,无法储存水资源,导致当地水源奇缺,可谓“滴水贵如油”,村民只能种木薯、黑豆、热带特有水果等。漫步村中小道,你会发现道路旁、房前屋有很多水果树,有的果实累累,这是水果之王菠萝蜜树,还有黄皮树、龙眼树、杨桃树等等。遇到了我会一一为大家介绍。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在小道旁或屋前檐下都有水缸出现,这种水缸文化就和我们刚说的火山地貌有很多关系。火山岩石无法储存水资源,导致当地水源奇缺,家中需常备水缸存储雨水。甚至火山地区有许多奇特婚俗也会和水缸有关联,如“数缸订婚”,在当地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歌谣:“不嫁金不嫁银,数数檐下水缸就成亲”。更有“借缸完婚”,媒人来说媒时,先从村中和邻居借来水缸,摆在屋檐下,媒人说完媒,完婚后的几天,水缸便陆陆续续被人家抬走。
这里就是“举人宅”,什么是举人等会给大家讲讲,咱先来了解了解这屋的建筑材料,大家可以看看它是什么材料的?对了,建筑材料主要是石头和木,与中国传统的砖木结构不同,这屋是羊山地区典型的石木结构,火山岩石别看他丑,它可谓是低调奢华有内涵。火山岩石具有孔隙多、硬度高、保温、隔热、吸音、防火、耐酸碱、耐腐蚀,且含有钠、镁、铝、等几十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无污染、无放射性等,是理想的天然绿色、环保节能的原料。因此火山石建的屋冬暖夏凉、耐酸碱、耐腐蚀、防火、隔音等优点。羊山地区取材方便、所以琼北羊山地区民居大部分都是火山岩石屋。
目前市场上的火山岩石大体有以下几种:孔洞较小,一般都是针尖般的孔状,并且分布均匀,颜色一般偏灰色。市场上多称为“毫孔灰”“毫孔火山石”。
小孔火山石:该类火山石孔状极像海绵状,孔洞从芝麻粒大小到米粒大小间,孔洞相对比较均匀,视觉效果极佳。尤其是在成都,重庆,江苏,上海,浙江和天津等地方特别受欢迎。中孔火山石:该类火山石为中型孔洞。蜂巢状。具有独特的艺术装饰效果,尤其用于某些文化景观方面的装饰。
粗孔火山石:该类火山石孔洞较大,且分布不均匀。也多用于特殊的装饰方面。
红色火山石:该类火山石是属于火山喷发结束时候最后的残留的岩浆凝结而成的,一般呈暗红色或者土红色,密度小较轻,甚至可以浮在水上,所以也叫做"浮石"。
举人屋采用的就是火山石为主要材料,结合中原文化建成海口羊山地区特有的“火山石单进合院”形式,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火山石多进合院”等会在参观蔡家大院和十七流古屋时,我们详细介绍。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进士宅”,这屋已经修缮,带有明显的现代化的建筑了。在这我要介绍下什么是举人?什么是进士?
科举是中央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无数读书人。在封建社会中,“学而优则仕”成了古代读书人的唯一出路,读书人也本着“十年寒窗苦,一举成名天下闻”、“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目的走上仕途。科举成了封建知识分子进入官场的入场券,成为他们为获取高官厚禄权势的手段。
从明清来说:科举考试分为四个级别,最低的一级叫院试,考试通过后为秀才,然后是乡试,这是省一级的考试,考中的就成了举人;再高一级的是会试,由礼部主持,考取的叫贡士;最高一级的考试,也就是殿试。殿试又叫廷试,由皇上亲自主持。凡能通过殿试的就是进士了。如果是考中前三名那就是状元、榜眼、探花,不仅能得到高官厚禄,还可以名扬天下。
古代科举制和现代的教育是无法比较的,咱从趣味的角度来看看自己要是在古代,我们的现代学历相当于什么级别。小学毕业生相当于秀才了;中学毕业就是中举成举人;高中(中专)毕业您就是贡士啦;大学毕业生,恭喜您就有进士身份了,如果是高考前三名,那厉害了就是状元、榜眼、探花郎。
科举过程繁琐,一级一级考试的难度大,以及录取比例少。考取秀才,举人,进士比现代的硕士,博士,博士后要难得多。现在的硕士,每年招生几十万;博士每年招生也有几万人,博士后成千上万。以人数论,和招收比例看,当年的秀才,举人,进士,远远地超过了现代的硕士,博士,博士后。
刚刚参观的举人屋、进士宅在当时可是豪宅啊!接下来我们要参观比这更豪的豪宅——蔡家大院。
大家看路边的水缸,就是前面讲过的羊山特有风情了,还有很多大块的火山岩石堆放,这些都是建造房屋留下的一些废弃材料或者是倒塌的遗迹。大家这边集合,请顺着我手指方向看,这就是蔡家大院了,可能您会很意外、很吃惊,导游你说的不是豪宅吗?眼前的这蔡家大院这么破旧。是的,随着时间的流逝、风雨的洗礼,现在看到就是历经190多年的豪宅蔡家大院。每一座古宅里,都浓缩着一段岁月,浓缩着一段历史。请大家跟随我寻着历史的脉络,透过沧桑的老屋,感受百年的人文历史气息。
举人屋、进士宅都是单进合院,蔡家大院是多进式合院,单轴线多进式布局,构造规模宏伟,气派壮观。2014年住建部启动全国传统民居调查工作,将调查成果汇编成三大本《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其中海南有10种传统民居类型入选。琼北民居中的火山石民居、多进合院就在其中。火山石民居注重材料,多进合院是指民居布局,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火山石,接下来我们通过蔡家大院给大家讲讲院落布局。
“琼北火山石多进院”民居是中原文化民居“四合院”与琼北地区环境结合的改良版。注重院落的围合感,强调轴线,主次分明、内外有别同时受到传统的风水观念的影响。总体是外封闭、内宽敞,以正屋为主体,布局严谨、长幼有序、功能各异,反映出了中原文化在海南的延续。
蔡家大院始建于1823年,距今19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530平方米,坐东朝西二进式合院,依次有前院、前堂、正屋,并列在同一中轴线上,充分的体现上下尊卑的建筑伦理。整个蔡家大院只有一院门与外界相通,内部前院、前堂、正屋前后门庭相连,充分体现了外封闭、内宽敞的格局。
首先是院门:标准的“四合院”院门在东南角开,琼北民居院门颇有讲究,其位置必定在大屋前院,同时不会正中开门,这和传统风水有关了,正中开门犯“穿堂煞”,所以只会左右院墙开门,或左或右要根据临巷交通来安排,同时院门盖成瓦房式可避雨遮阳,院门门楣不能高过大屋正门(前门)。这样的民居体现了汉族几千年来“以正为大”的观念。蔡家大院的院门就开在临巷这边。
经过院门进入前院,正对院门靠院墙有两矮屋子,一个是厨房,另一个为杂房,杂房放粮食或工具等。紧靠院门而又靠着院墙的是柴火房,也是厕所,用来放置农具或置鸡舍。海南民居院落围墙旁都种有果树,这样既起到了美观、绿化作用,又可多荫凉,海南的热天较长,果树开花结果时节,总有沁人花香随风潜入夜伴居民进入梦乡。蔡家大院在院中还增设了一个瞭望台,建筑的栏杆带有的南洋风格,既可登高望远又可晾晒衣物,实用性和美观性完美结合。
前堂:前堂用为待客,主要功能区有会客大厅,厅左右有东西厢房。前堂的总体规制要比正屋要小,高度也要低些,正屋为大、正屋为山,正屋高寓意有靠山;前堂低,前堂面院临水为座龙,“前有照、后有靠”,可荫护家庭人丁兴旺、财源广进,民间俗话说“前低后高,一世英豪”。
正屋:正屋是整个院落的主体,它比其它房子都要宽敞高大,在院落中显得特别突出。按传统的说法,以中为正,以正为大。正屋不开窗,正屋有前后门,前门比后门略大。正屋正堂设有神龛供奉祖先神主牌位,是家里举行红白大事的地方,出嫁了的女儿回娘家一定得经过正院门然后进入正屋拜见父母。有海南谚语体现:上室教子下室知。
当地习俗是,只有儿子才能继承正屋,且如有多兄弟的,只有大儿子才能继承正屋。如兄弟折产分居,新屋必须有正屋才算是真正有了新家。由此可见正屋是宗法制家族的象征,是家族的礼制中心、教化中心。两边侧房是家里人的起居室。
参观了蔡家大院接下来我们将去参观另外一处豪宅——十七流古屋。
这里就是“十七流古屋”,同样你会有点失落,传说中的豪宅如今已是破败不堪,留下的断壁残垣默默地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十七流古屋”始建于1283年,经历了730多年的风雨洗礼,比蔡家大院早600多年,也难怪如此破败,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坐东朝西,虽然同样是二进式合院,但“十七流古屋”从平面布局到建筑形式,从装饰工艺到建筑结构规模,总体水平都高于蔡家大院。
首先从名字就可见一斑,“十七流”又称“十七瓦路”,“瓦路”即椽子的俗称,因下雨雨水顺瓦路流下,人们又将“十七瓦路”形象地称为“十七流”。十七瓦路就是厅堂房屋宽度为十七根椽子。古代瓦路的数字也有讲究,一般瓦路数为奇数,如:十三、十五、十七,奇数为阳,“阳”意为“和”、“泰”,代表着平安兴旺的涵意。同时使用上也有等级之分,一般奇数平民百姓少用,十三、十五、十七,这些只有诸侯宰相、皇亲国戚可以,至于“十九”也就只能天子可用。在当时十三瓦路的大屋都很少见,此屋为十七瓦可见其规模大与同时也可看出主人身份的尊贵。等会到了正屋大家不妨数数,看看是不是“十七流”。
游览“十七流”古屋,我们就从细微处来品读,很多细节都可以显示当时主人的显贵。先看这院门,虽破败但大家仔细看看门楼上屋脊的装饰,就可知道当时的气派,古代中原文化中建筑的屋脊以鸱吻、龙、凤为主,而这屋脊呈弧形曲线,向两端起翘成草尾,这种屋脊是海南的特色,注重立体感多草尾、燕尾或祥云图案。
大家猜猜这个小洞是做什么用的呢?对了是用来放油灯的,古时大户人家都会在院门后设计一个这样的小洞,方便夜间出入。这根石杵就是栓门所用的,火山岩石保存完好。
穿过院门进入了前院,首先被这大缸所吸引,大家可以猜猜它是做什么样的吗?对了,前面我们讲过海口羊山地区的特有水缸风俗,这个大缸就是体现,不过口大缸可不简单哦,他的材料是整块的火山岩石打造而成,同时它体积比普通的缸要大很多。这缸名叫“贵妃池”,听名字大家就知道了,这缸是用来洗澡的,在院门旁有一间小屋,这是十七流家人的沐浴室、洗澡房。当年这沐浴缸就在里面,后来屋子倒塌,人们就把缸搬出了,形象的比喻贵妃用此沐浴之用,后人取名“贵妃池”。可见当时十七流家族的富有和显贵。
这里可以一眼看到十七流古屋的规模和布局,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前堂大门为三开门,门槛用火山石做成高而坚硬,俗话说“某某家门槛真高”,古时门槛高表示地位高、身份尊贵或家庭富有。
站在前院,整座古屋的建制规模一目了然。前堂用于会客,同时有东西厢房,前堂大门为三开门。后一进式正屋,正屋为三间建制,外一内三,对外只开一正大门,中间是正堂,最上方设有神龛供奉祖宗牌位,两边是侧房公物主人居住。
穿过前堂、跨过高高的门槛,大家数一数正屋中间是不是“十七瓦路”。右侧屋瓦已有部分坍塌了,但依旧可以看到正屋的规模,面阔要比蔡家大院宽很多。
从十七流古屋的规模之大,极致严谨的布局,特别是用材之讲究,可以看出老宅的建造者是一个有文化,有地位和有财富的人。
这些古宅建筑是凝固的石头“史书”,它走过了时光的长河,记录了湧潭的变迁,探寻这些古宅时,请静静欣赏,不要打扰这些旧时光。
悠悠古井 思恩古潭
您眼前看到的这口古井,它并不是我们想象当中掘地三尺涌泉而出,结绳取水的古井。甚至严格意义上来讲,它不能被称作为“井”,而是水潭。听当地老人们说,他们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那一辈,南迁来到此地,便发现此处有泉眼。涌泉不息、集水成潭、潭水不竭,滋养着蔡氏子孙,才有了蔡氏在琼岛上的开枝散叶。
现在您看到的这一汪便是我们所称的“古井”,就是水潭之处,始建于1366年,后重修于1964年,有着百十台阶,供当地人饮用水,最近一次修缮是在2012年。村民相信这井有灵有神,每当重要的节日都会祭祀“井公”,尤其是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龙抬头之日,是全村禁水日,大家都不可以来这里抬水。平时百姓下井挑水的时候,也都会目视井公,以示敬畏,祈求井公保佑平安上来。大家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地处流”,现在我们也不妨近距离的来感受一下什么叫做“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吧!
那既然水那么珍贵,那平日是如何蓄水,又如何见证财富值的呢?这,就是羊山地区独特的水缸文化了,当地民谣:不嫁金不嫁银,檐下缸多就成亲。可见得,家里在这里水缸便是财富的象征。您瞧,这村里家家户户门口是不是都有好些个水缸啊?一会儿,不妨,我们也来亲身体验一把“小小扁担肩上挑”送水入缸的乐趣吧。
古坊承文脉 古道通古今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喜欢旅游的朋友都知道在很多风景区门口大多都有一座独具一格的牌坊,虽然多数是新建的,但从中可见历史悠久的石牌坊文化己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而历史遗存下来的古牌坊不仅是一道风景,还是我国建筑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如果说到牌坊,大家是不是立即会想到澳门的大三巴牌坊呢?那可是最具代表性的“澳门八景”之一,如果说大三巴牌坊是西方文明进入中国历史的见证,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见证曾经在被称为有着“五里三进士”的风水宝地,湧潭村又是如何在牌坊上书写他们曾经的风雨人生吧!
咱先说说“官道”。“五里三进士”的盛事不仅让琼岛百姓心头振奋,而且让官府也高兴。琼州府为了纪念这段千年佳话,也为了让三名进士的事迹激励后学,同时也对蔡氏一门坚持多年办学育人的德性,特地拨款,在何村至卜宅村和云庵村之间的五里之地用石板建了一条“官道”。这条饱蘸先贤翰墨的历史古道,就位于湧潭村东头。
那究竟什么是牌坊呢?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称呼,老百姓俗称它为牌楼。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是汉族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今天我们即将走进的湧潭村,曾经先后有过十四座大小牌坊,很不幸的是,在文革期间受除四旧的影响被破坏掉,一会儿细心的朋友也许还会看到沿途有不少的石墩,那都是曾经牌坊的础柱呢。目前经过修缮,还保留有三座牌坊,分别是贞寿坊、文瑞坊及青云万里坊。这些牌坊昭示蔡氏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供后人纪念,而贞寿坊便是其中之一代表作了。
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石牌坊便是“贞寿坊”了,采用大块火山石为原料,经过打磨雕刻而成,从结构上看为三间四柱、斗拱梁架式,带有明显的火山地区特点,牌坊正面上凹雕阴刻“贞寿”二字,是以纪念乾隆丙子年间莫氏贤良淑德、教子有方。莫氏与子、子孝母慈,得到重视,皇帝亲自下旨建造该牌坊。有朋友会好奇,果真是皇帝亲自下旨吗?那就请您不妨走近一瞧,在“贞寿”二字的上方是不是还有一个“旨”字?,唯有皇恩浩荡,在日之上,皇帝下圣旨才能有这个“旨”字在其上方了!四柱上蹲坐四只狮子以示皇威。
在牌坊左侧立碑一块,便是对贞寿坊的简介了。说的是贞寿坊,立于乾隆丙子年公元1756年。为享年103岁的莫氏所立,是古代琼州府四座贞寿牌坊之一。清代年间,湧潭村蔡子荷娶妻莫氏生下五子。长子蔡十朋在莫氏严教下考中贡生,出任福建仁化县令,莫氏为人贤淑教子有方,子孝母慈,当时在琼州传诵较广。因之感动了琼州府和两广总督,府衙特奏明圣上。皇帝下旨琼州府在湧潭村立牌坊,“贞寿”二字,背面“熙朝人瑞”(繁荣的朝代涌现大量人才之意)四个字,以彪炳古今。都说“知识改变命运”,虽说英雄不问出处,但是,读书确实是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难道,各位您不认同吗?
就让我们继续前行,沿着“五里官道”出发,在这乡间小道上,也来一次穿越,蹬上“上马石”,骑着高头俊“牛”,去见解读另外两处牌坊背后的故事吧!
在眼前看到的这两处牌坊已是修缮后的遗存了。这两座牌坊前后相依,在细腻的石材花板上分别镌刻着“文瑞”与“青云万里”六个大字,这是对前人的表彰,更是一种家族文化传承。
文瑞坊立于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为蔡齐宸而立。蔡齐宸,明甲午科举人。明朝丘浚(海南四大才子之一)表外甥。宸任福建宁德县令,为人仁厚刚正不阿,高风亮节爱民忠君,50多岁丧偶。为官清廉朴实,为国民贡献一生。是当朝为官典范,因之特立此牌坊以表示其政绩。
接下来便是34年后的青云万里坊,于明正德五年,即公元1510年由琼州府为蔡仕储所立。蔡仕储明庚午科举人,年17中举在府城,石南书院任教。由于从小聪明好学,知识渊博,一生为师,所教学生多成国家有用人才,因此名闻琼岛。蔡仕储十岁时随兄蔡齐宸到琼山县府公差。县令高尚公见他聪明出一上联“手抱黑柱团团转”,他对答下联为“脚踏青云步步高”,高尚公大喜奖励了他,后琼州府特为他立“青云万里”牌坊。
蔡齐宸、蔡仕储两人先后被立牌坊以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恐怕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所羡慕的吧?!
当然,在羡慕之余,是不是也想说上一句“还是祖坟埋得好啊”?莫不说这风水,还真的是有讲究的,不信?那就让我们走出官道,看看宋代蔡氏古墓群。
南宋蔡氏古墓 始祖荫护后世
宋代蔡氏先祖陵园,古时称雅礼,据说先祖是根据风水来选择的一块宝地。海南蔡氏始祖蔡惟一(成公),南宋时期举人,1165年被贬到海南,居住在叠里村也就是现在的湧潭村,在海南以教书为生。蔡惟一1200年逝世后,也葬于湧潭村的雅礼。每年农历3月15日海南蔡氏自孙在这里隆重举行祭祖活动,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蔡惟一逝世后,后世几代先祖也随之葬于此。随着时间推移、风吹雨打,且族谱在元代又遭火焚,因此大部分坟主难以考究。目前有大小坟冢约21座,用火山岩石板块堆砌,坟冢成长方形,背靠青山,面向南渡江,墓地旁广种椰树、凤凰木、松柏,处在一块风水宝地中。
历经岁月风雨,历史的尘埃把这个曾经辉煌的古村掩盖。当我们重新拂去岁月的尘埃时,湧潭古村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令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
二、东谭村
珠崖古郡 人文东谭
六神古庙 斋戏传习
东谭村游览线路:
东谭村史——六神庙广场——大门——内殿——斋戏传习所
珠崖古郡 人文东谭
朋友们,现在我们将前往东谭村下辖的六神庙参观,前面我已简单介绍过东谭村,各位是否还有印象?
东谭村地处遵谭镇东部而得名东谭。东谭村初建于西汉时期,有二千多年历史,是海南十大文化古村之一。现有794户人家,人口3641人,东谭村原是海南珠崖郡治遗址旧地,有珠崖神庙、珠崖古井、珠崖神岭等遗迹。
说到“珠崖”,咱得先了解下海南的历史。海南岛先秦时期尚未进入国家版图,秦代属象郡(郡治在今广西崇左)管辖,但仅是“遥领”的区域,并未在岛上建立管理机构;直到公元前110年,西汉王朝在海南岛设珠崖、儋耳两郡,标志着中央政权对海南直接管理的开始。
珠崖、儋耳两郡的设置又和两位伏波将军有关。一位西汉伏波路博德,一位是东汉马援,这两位在海南可谓是妇孺皆知。伏波将军是古代对将军个人能力的一种封号,伏波其名意为降伏波涛,历朝历代中曾出现多位被授予伏波将军的人物。正是因为这两位伏波将军平定叛乱,才有了封建中央政权对海南直接统管。海南人民对两位伏波万分敬仰,各地都有伏波庙、伏波祠来供奉祭拜。
“珠崖”是什么意思呢?《汉书》中援引了东汉学者应劭(shao)的解释:“二郡在大海中,崖岸之边出真珠,故曰‘珠崖’……”“真珠”便是珍珠,“珠崖”的得名是因为海边崖岸出产珍珠的缘故。据有关专家考证,汉代的珠崖郡治遗址就在东谭村,等会大家可以见到相关的碑刻石文。
六神古庙 斋戏传习
现在我们到达了东谭村的六神庙,这边有东谭村简单介绍说明,东谭村是汉代珠崖古郡的旧址,东谭是人文历史遗迹,人口文化圣地。
大家请看,这两位威风凛凛的骑马大将军,就是西汉伏波将军路博德和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大门左侧这位是路博德,海南俗称前伏波,西河平州(今山西离石)人。曾跟随霍去病北征匈奴,立下战功,被封为邳(pi)离候。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路博德平定南越,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海南岛上设珠崖、儋耳两郡直接管辖,海南从此纳入中国版图。
大门右侧这位就是马援,海南俗称后伏波,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扶风茂陵(今陕西杨凌西北)人。因功封新息侯,东汉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马援往来南海、复立珠崖,被人尊称为“马伏波”。
一位提枪勒马,一位弯弓射箭,矗立在古庙大门两边。守卫着古庙守卫着古郡、更守卫着千年文脉。这里还有珠崖郡遗址的石碑和碑文,2011年10月海口市人民政府所立,这里是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神庙作为琼北羊山地区重要的公共建筑之一,一般多位于村子两端风水较好的地方,形制少则二进,多则四、五进。内设神龛及祭祀用的器物,神庙内供奉的多为本族祖先。如刚参观的湧潭村的“公祖”“公婆”、关岳庙,神庙的附近,一般都有用火山石垒成高约1米左右的长方形戏台。大家请看前方,这就是东谭的古戏台了。每年农历三月初九庙会,是传统文化节,有几万人汇聚,人们都会在此庆贺。
大家请看庙门左右两边还有两只狮子,这对石狮子和我们传统的大不相同,不是高大庄严威武,而是色彩艳丽,憨态可掬,这种可爱可亲、与众不同的独特造型,流露出的是海南人民的淳朴亲和的文明。
现在看到的就是六神庙庙门,这个庙历史比较悠久,历史上一直都是被官府钦定的官方祭祈的正规场所。庙门额上书“灵山祠”。
“灵山祠”又名“六神庙”,原名“珠崖神庙”。该庙在珠崖神岭下,所供“神灵”与美兰区灵山镇灵山祠供奉的6位神灵同姓同名。据说,“灵山”原叫“黑山”。南陈(557~589)之际,冼夫人部族6人进山剿匪,不幸遇难。隋朝初年,黑山平靖,村民认为乃6兄弟显灵,便建庙祭祀,号称“六神庙”。到了宋代,琼管司将黑山更名灵山,扩建“六神庙”,改名“灵山祠”。《琼台志》记载:“灵山,俗名黑山,在县南15里那社都。乔木阴翳,卓有佳趣,自北渡海至中洋即见。及抵其所,势不甚突兀,中有神祠。”这是琼北历史最久远的神祠。如今,神祠门联仍在:“灵昭祀典逢三笔,山得褒封碍一图。”。
相传,明朝初年废除无名寺庙,琼州知府据实上奏,朱元璋恩准“六神庙”列入祀典,还御封“六神”为“灵山”“香山”“琼崖”“通济”“定边”和“班帅”。传说,朱元璋废革野庙时,“六神”曾托梦,说朱氏进军琼崖,兵不血刃,乃“六神”助力。朱氏半信半疑,正要令人查访,恰好琼州知府奏疏呈上,“龙颜大悦”,立即“御赐封号”。
得皇上诰封赐号,有州官推波助澜,又有乡绅捐资建庙,“灵山祠”显赫一时,但并未因此遍地开花,只是沿南渡江向上游延伸,包括灵山、龙桥、龙泉、遵谭等村镇及定安县的龙州、龙门一带,也就是说,“六神”的虔诚信徒基本集中在这一地区。
穿过庙门,就是一合院,中间一廊道通正殿,廊道古色古香,用料考究、雕刻精美,四面檐下挂有匾额。正殿供奉着六位神灵,以右为大,这六神从右至左依次是灵山、香山、琼崖、通济、定边、班师,都是汉朝皇帝封给的赐号。
正殿两侧是两耳房,目前是海南斋戏成列室以及斋戏传习室,展示了海南古老的戏曲文化。斋戏海南省的汉族传统祭祀仪式性戏曲,类似中国北方的傩戏,素有“北有傩(nuo)戏,南有斋戏”之说,早期的祭祀仪式只是简单的舞蹈和念唱咒文,海南民间称为“做斋”。随着外地戏曲剧种的传入,祭祀仪式吸收了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营养,发展成为斋戏。斋戏是海南戏曲的初生形态,海南最大的地方剧种琼剧脱胎于斋戏,斋戏在明代已产生,至今已有四百年以上的历史。“斋戏”2011年6月正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朋友们,海南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灿烂的文明,有着无数的圣贤名人。其实,海南的历史就在乡村中,乡村中的每一道风景都漂流着文化的气息。 思恩湧潭、遗址东谭之旅已接近尾声,尊重乡村原貌、遵从民风民俗,保护古迹文明、传承千年文化,从你我做起。湧潭村永远欢迎您!
1、体验活动将全程安排医务人员随行。
2、活动期间温度偏高,建议参加活动的学生穿防晒服,带好帽子或雨伞等做好防晒措施。
3、爱护文物古迹,尊重当地习俗。
4、服从老师与工作人员的指挥,不得擅自离开集体,不得独自行动,上厕所需告知老师或工作人员。
5、参观时保持安静,不起哄,不推拥,以免发生混乱、践踏等事故。
6、牢固确立时间观念,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指定的地方集合。
7、妥善保管好随身物品,不要带贵重的物品,以免丢失。
注: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活动方所有。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