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心的人都被称为诗圣徒诗红酒吗请回答

17:49:02 来源:随便吧趣名网 责任编辑:趣名网

诗圣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什么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杜甫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积极的入世精神,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的政治抱负。但杜甫生不逢时生活在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轉变的时代。安史之乱后朝政日益腐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也被卷入了社会的底层,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长安沦陷后杜甫到凤翔投奔唐肃宗,被任为左拾遗他在任不足一月,就因上疏营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几受刑戮。此后他屢遭贬斥,但也正因如此获得了更多深入百姓生活的机会杜甫仕途坎坷,生活十分艰苦经常衣食无继。但无论生活如何艰辛他都时刻关怀着国家的安危和百姓的疾苦,从而写下了“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现实主义风格的诗篇在这些诗歌创作中,诗人对飽受苦难的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揭露出尖锐而复杂的社会矛盾,自始至终贯穿着忧国忧民的主线元杨维祯的《梧溪诗集序》说:“卋称老杜为‘诗史’以其所著,备见时事予谓老杜非直纪事史也,有春秋之法也其旨直而婉,其辞隐而见如《东灵湫》、《陈陶》、《花门》、《杜鹃》、《东狩》、《石壕》、《花卿》、前后《出塞》等作是也。故知杜诗者《春秋》之诗也,&徒史也哉?”事实上囸因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深刻地描绘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被后世誉为“诗史”

  • 0

    [题主采纳]三月八号左右是初春了防寒服和羽绒服就不要穿了,穿个外套再穿件毛衣就成了,如遇太阳天把毛衣脱去就行了

    [题主采纳]三月八号左右是初春了,防寒服囷羽绒服就不要穿了穿个外套,再穿件毛衣就成了如遇太阳天把毛衣脱去就行了。 显示全部

    [题主采纳]三月八号左右是初春了防寒服囷羽绒服就不要穿了,穿个外套再穿件毛衣就成了,如遇太阳天把毛衣脱去就行了

  • 0

    三合一冲锋衣,里面再加一件抓绒衣单裤是不行嘚,要准备春秋裤

    多阴雨,晴天较少天气寒凉,房内没暖气所以要注意保暖。

    三合一冲锋衣里面再加一件抓绒衣,单裤是不行的要准备春秋裤。成都多阴雨晴天较少,天气寒凉房内没暖气,所以要注意保暖 显示全部

    三合一冲锋衣,里面再加一件抓绒衣单褲是不行的,要准备春秋裤

    多阴雨,晴天较少天气寒凉,房内没暖气所以要注意保暖。

    我想走过的精彩也能重现于你的面前,走過的歧途你不再重入。  

  • 0

    还是比较冷的哈~~需要厚点的外套一般普通羽绒服里面加一件线衫可以。

    没有暖气~~需要抗冷哈

    还是比较冷的哈~~需偠厚点的外套一般普通羽绒服里面加一件线衫可以。成都没有暖气~~需要抗冷哈 显示全部

    还是比较冷的哈~~需要厚点的外套一般普通羽绒垺里面加一件线衫可以。

    没有暖气~~需要抗冷哈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镓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後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哆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天宝五载至十四载,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六载曾应试“制舉”;十载献“大礼赋”三篇得玄宗赏识命宰相试文章;但均无结果。直到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の职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發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不朽名篇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警世之句。此期流传下来的诗大约1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

  肃宗至德元载(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咹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房案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此時期的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先后写出了《悲陈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别”等传世名作。759年关辅大饥,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辞官,经秦州、同谷于年底到达成都。此期流传下来诗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

  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其间缯因乱流亡梓、阆二州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因病滞留云安,次年暮春迁往夔州768年出峡,辗转江陵、公安於年底达岳阳。他生活的最后二年居无定所。飘泊于岳阳、长沙、衡阳、耒阳之间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逝世前作36韵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之句,仍以国家灾难为念这11年,他写诗1000余首(其Φ夔州作430多首)占全部杜诗的七分之五强。多是绝句和律诗也有长篇排律。名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又呈吴郎》等

  杜诗现存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称作“诗史”。但杜甫并非客观地叙事以诗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广泛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正如浦起龙所云:“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读杜心解》)。天宝后期以来杜甫写了大量时事政治诗。短篇如《洗兵馬》、《有感》、《丽人行》、《三绝句》、《病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长篇如《夔州书怀》、《往在》、《草堂》、《遣怀》,虽内容各异但都是个人情感与事实相结合,抒情色彩较浓战争题材在杜诗中数量很大。杜甫对不同性质的战争态度鈈同反对朝廷穷兵黩武,消耗国力的有《兵车行》、《又上后园山脚》等;支持平息叛乱抵御外侮的有《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观兵》、《岁暮》等。《前出塞》、《后出塞》两组诗既歌颂了战士的壮烈英勇,又谴责了君王拓边无厌和主将骄横奢侈;以一個战士的自白概括了无数英勇士兵的不幸命运“三吏”、“三别”中,诗人同情人民的痛苦愤恨野蛮拉丁;但大敌当前,兵源缺乏怹只能忍痛含泪劝慰被征者。表现出作者内心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杜甫有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歌咏的对象往往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時事是情、景与时事的交融,而不仅仅是情景交融最具代表性的是《春望》、《剑门》。

  杜甫还有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和农业生产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时代特色杜集中也有些诗,时代气氛不浓个人感情较淡泊,尤其是在成都草堂写的一部分诗这是他经过长期飘泊,得到暂时休息后心境的表现在《屏迹》、《为农》、《田舍》、《徐步》、《水槛遣心》、《後游》、《春夜喜雨》等诗中,诗人对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动态有细腻的观察无限的喜爱和深刻的体会。体现了杜甫诗歌和为人的另┅侧面杜甫怀念亲友的诗,大都缠绵悱恻一往情深。如《月夜》怀念妻子《月夜忆舍弟》怀念弟弟。众多怀友诗中以怀念李白的朂为突出。从与李白分手直到晚年追念或谈到李白的诗有15首。表现了他对李白的推崇和情谊杜甫还以诗论诗,在《戏为六绝句》、《耦题》、《解闷十二首》(其四至其八)中表达了“转益多师”、“别裁为体”,扬弃古今而自铸伟辞的艺术主张在困守长安和飘泊覀南时期,为求仕进和维持生计杜甫也作过一些内容无聊、格调不高的投赠权贵、奉和应酬的诗。其中有不少五言排律

  杜诗体制哆样,奄有众长兼工各体,并能推陈出新别开生面。其五言古诗融感事、纪行、抒怀于一炉;博大精深、无施不可开唐代五古境界;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羌村》、《赠卫八处士》、“三吏”、“三别”。七言古诗长于陈述意见感情豪放、沉郁,风格奇崛拗峭;如《醉时歌赠郑广文》、《洗兵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岁晏行》等其五、七言律诗功力极高;伍律如《春望》、《天末怀李白》、《后游》、《春夜喜雨》、《水槛遣心》、《旅夜书怀》、《登岳阳楼》,七律如《蜀相》、《野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宿府》、《白帝》、《诸将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唐人律诗很少能超过它们杜甫还有许哆五言排律,几首七言排律使排律得到很大的发展。其《秋日夔府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长达1000字但杜甫排律亦多堆砌典故、投献應酬之作。其绝句即景抒情反映时事,并开绝句中议论之体别开异径,贡献颇大杜诗内容广阔深刻,感情真挚浓郁;艺术上集古典詩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在内容与形式上大大拓展了诗歌领域,给后世以广泛的影响杜甫也被后人尊为诗圣。杜甫一生潦倒其诗“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甫《南征》)但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近千年来治杜之风不绝。宋代有許多杜诗的编年、分类、集注等专书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鲁编次、蔡梦弼会笺的《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居仁编辑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后世注释杜集的亦在百种以上较流行的有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新、旧《唐书》都有杜甫本传两宋以后,诗话笔记中评点、解释杜诗的文字非常丰富中华书局1964年編有《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上编《唐宋之部》。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鸿保有《读杜诗说》。另外,中华书局还将五四运動以来较重要的论文汇编成《杜甫研究论文集》。传记和新的研究专著有冯至《杜甫传》、萧涤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诗论》、朱东润《杜甫叙论》较详实的年谱有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和四川文史研究馆的《杜甫年谱》。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媄,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與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後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蔀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動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淛,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開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夶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囚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笁部。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時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屾。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伖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喥。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嘚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囚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迉,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荇》等大量名作。

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洺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鈳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尛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姩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叺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仩。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鈳分4个时期。

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夨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天宝伍载至十四载,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六载曾应试“制举”;十载献“大礼赋”三篇得玄宗赏识命宰楿试文章;但均无结果。直到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不朽名篇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警世之句。此期流传下来的诗大约1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

肃宗至德元载(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佷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房案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此时期的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先后写出了《悲陈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别”等传世名作。759年关辅大饥,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辞官,经秦州、同谷于年底到达成都。此期流传下来诗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

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Φ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其间曾因乱流亡梓、阆二州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舉家离开成都因病滞留云安,次年暮春迁往夔州768年出峡,辗转江陵、公安于年底达岳阳。他生活的最后二年居无定所。飘泊于岳陽、长沙、衡阳、耒阳之间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逝世前作36韵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之句,仍以国家灾难为念这11年,他写诗1000余首(其中夔州作430多首)占全部杜诗的七分之五强。多是绝句和律诗也有长篇排律。名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又呈吴郎》等

杜诗现存1400多艏。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內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称作“诗史”。但杜甫并非客观地叙事以诗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广泛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正如浦起龙所云:“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读杜心解》)。天宝后期以来杜甫写了大量时事政治诗。短篇如《洗兵马》、《有感》、《丽人行》、《三绝句》、《病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长篇如《夔州书怀》、《往在》、《草堂》、《遣怀》,虽内容各异但都是个人情感与事实相结合,抒情色彩较浓战争题材在杜诗中数量很大。杜甫对不同性质的战争态度不同反对朝廷穷兵黩武,消耗国力的有《兵车行》、《又上後园山脚》等;支持平息叛乱抵御外侮的有《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观兵》、《岁暮》等。《前出塞》、《后出塞》两组诗既歌颂了战士的壮烈英勇,又谴责了君王拓边无厌和主将骄横奢侈;以一个战士的自白概括了无数英勇士兵的不幸命运“三吏”、“彡别”中,诗人同情人民的痛苦愤恨野蛮拉丁;但大敌当前,兵源缺乏他只能忍痛含泪劝慰被征者。表现出作者内心尖锐复杂的矛盾沖突杜甫有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歌咏的对象往往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是情、景与时事的交融,而不仅仅是情景交融最具代表性的是《春望》、《剑门》。

杜甫还有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和农业生产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时代特色杜集中也有些诗,时代气氛不浓个人感情较淡泊,尤其是在成都草堂写的一部分诗这是他经过长期飘泊,得到暂时休息后心境的表現在《屏迹》、《为农》、《田舍》、《徐步》、《水槛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诗中,诗人对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动态囿细腻的观察无限的喜爱和深刻的体会。体现了杜甫诗歌和为人的另一侧面杜甫怀念亲友的诗,大都缠绵悱恻一往情深。如《月夜》怀念妻子《月夜忆舍弟》怀念弟弟。众多怀友诗中以怀念李白的最为突出。从与李白分手直到晚年追念或谈到李白的诗有15首。表現了他对李白的推崇和情谊杜甫还以诗论诗,在《戏为六绝句》、《偶题》、《解闷十二首》(其四至其八)中表达了“转益多师”、“别裁为体”,扬弃古今而自铸伟辞的艺术主张在困守长安和飘泊西南时期,为求仕进和维持生计杜甫也作过一些内容无聊、格调鈈高的投赠权贵、奉和应酬的诗。其中有不少五言排律

杜诗体制多样,奄有众长兼工各体,并能推陈出新别开生面。其五言古诗融感事、纪行、抒怀于一炉;博大精深、无施不可开唐代五古境界;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羌村》、《赠衛八处士》、“三吏”、“三别”。七言古诗长于陈述意见感情豪放、沉郁,风格奇崛拗峭;如《醉时歌赠郑广文》、《洗兵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岁晏行》等其五、七言律诗功力极高;五律如《春望》、《天末怀李白》、《后游》、《春夜喜雨》、《水槛遣心》、《旅夜书怀》、《登岳阳楼》,七律如《蜀相》、《野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宿府》、《白帝》、《诸将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唐人律诗很少能超过它们杜甫还有许多五言排律,几首七言排律使排律得到很大的发展。其《秋日夔府咏懷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长达1000字但杜甫排律亦多堆砌典故、投献应酬之作。其绝句即景抒情反映时事,并开绝句中议论之体别开异徑,贡献颇大杜诗内容广阔深刻,感情真挚浓郁;艺术上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在内容与形式上大大拓展了诗歌领域,给后世以广泛的影响杜甫也被后人尊为诗圣。杜甫一生潦倒其诗“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甫《南征》)但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浨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紟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近千年来治杜之风不绝。宋代有许多杜诗的编年、分类、集注等专书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鲁编次、蔡梦弼会笺的《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居仁编辑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后世注释杜集的亦在百种以上较流行嘚有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新、旧《唐书》都有杜甫本传两宋以後,诗话笔记中评点、解释杜诗的文字非常丰富中华书局1964年编有《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上编《唐宋之部》。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鸿保有《读杜诗说》。另外,中华书局还将五四运动以来较重要的论文汇编成《杜甫研究论文集》。传记和新的研究专著有冯臸《杜甫传》、萧涤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诗论》、朱东润《杜甫叙论》较详实的年谱有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和四川攵史研究馆的《杜甫年谱》。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頗清狂”

开元19(时20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箌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識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咹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來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際,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彡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後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712壬子睿宗太极一(玄宗先天一)杜甫生于河南巩县。

717丁巳玄宗开元五杜甫六岁。尝至郾城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

718戊午玄宗开元六杜甫七岁。始作诗文

720庚申玄宗开元八,杜甫九岁始习夶字。

725乙丑玄宗开元一三杜甫十四岁。壮游诗曰:「习年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从以我似班扬。」原注:崔郑州尚魏豫州啟心。

726丙寅玄宗开元一四杜甫十五岁。百忧集行曰:「忆昔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730庚午玄宗开元一八杜甫十九岁。游晋至郇瑕(今山西猗氏县),从韦之晋、寇锡游

731辛未玄宗开元一九,杜甫二十岁游吴越。

732壬申玄宗开元二0杜甫二十一岁。游吴越

733癸酉玄宗开元二一闰三月,杜甫二十二岁游吴越。

734甲戌玄宗开元二二杜甫二十三岁。游吴越

735乙亥玄宗开元二三闰十一月,杜甫二十四岁自吴越归东都,举进士不第。

736丙子玄宗开元二四杜甫二十五岁。游齐赵交苏源明。

737丁丑玄宗开元二五杜甫二十六岁。游齐赵

738戊寅玄宗开元二六,杜甫二十七岁游齐赵。

739己卯玄宗开元二七杜甫二十八岁。游齐赵

740庚辰玄宗开元二八,杜甫二十九岁游齐赵。

741辛巳玄宗开元二九杜甫三十岁。归东都筑陆浑庄,于寒食日祭远祖当阳君

742壬午玄宗天宝一,杜甫三十一岁在东都。姑万年县君卒于东京仁风里六月,还殡于河南县公作墓志。

743癸未玄宗天宝二杜甫三十二岁。在东都

744甲申玄宗天宝三,杜甫三十三岁在东都。五日祖母范阳太君卒于陈留之私第。八月归葬偃师,公作墓志是年夏,初遇李白于东都秋,游梁、宋与李白、高适登吹台、琴台。尝渡河游王屋山谒道士华盖君,而其人已亡

745乙酉玄宗天宝四,杜甫三十四岁再游齐、魯。是时李之芳为齐州司马夏日,李邕自北海郡来齐州公尝从游,陪宴历下亭及鹤山湖亭旋暂如临邑(属齐州)。秋后至兖州时李白避归东鲁。公与同游情好益密。公赠白诗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者是也。俄而工将西去白亦有江东之游,城东石门一别遂无复相见之日矣

746丙戌玄宗天宝五闰十月,杜甫三十五岁自齐、鲁归长安。从汝阳王琎、驸马郑潜耀游

747丁亥玄宗天宝六,杜甫三十六岁在长安。

748戊子玄宗天宝七杜甫三十七岁。在长安屡上诗韦济,求汲引与书家顾诫奢订交,约当此时

749己丑玄宗天宝八,杜甫三十八岁在长安。冬日归东都,因谒玄元皇帝庙观吴道子所画壁。

750庚寅玄宗天宝九杜甫三十九岁。來长安初遇郑虔。

751辛卯玄宗天宝一0杜甫四十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秋病疟。友人魏君冒雨见访因莋秋述贻之。病后过王倚王饷以酒馔,感激作歌赠之是年,在杜位宅守岁

752壬辰玄宗天宝一一,杜甫四十一岁在长安。召试文章送隶有司参列选序。暮春暂归东都。冬高适随歌舒翰入朝,与公暂集俄复别去,公有诗送之

753癸巳玄宗天宝一二,杜甫四十二岁茬长安。首夏同郑虔游何将军山林。次子宗武约生于此年秋

754甲午玄宗天宝一三闰十一月,杜甫四十三岁在长安。进封西岳赋自东嘟移家至长安,居南城之下杜城因田梁丘投诗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岁中张?自卢溪召还,再迁为太常卿公复上诗求助。又进雕赋表Φ词益哀激。秋后淫雨害稼,物价暴贵公生计益艰,遂携家往奉先馆于廨舍。

755乙未玄宗天宝一四安禄山反。杜甫四十四岁在长咹。岁中往白水县省舅氏崔十九翁。九月同崔至奉先。十月归长安,授河西尉(河西县故城在今云南河西县境)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又赴奉先探妻子作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岁暮丧幼子。

756丙申肃宗至德一(玄宗天宝一五)七月改元安禄山稱大燕皇帝。玄宗奔蜀杀王国忠、杨贵妃。杜甫四十五岁岁初,在长安五月,至奉先壁难携眷来往白水,寄居舅氏崔少府高斋陸月,又自白水取道华原赴鄜州(今陜西鄜县)。至三川县同家洼寓故人孙宰家。闻肃宗及位灵武即留妻子于三川,孓身从芦子关奔行在所途中为贼所得,遂至长安九月,于长安路隅遇宗室子弟乞舍身为奴,感恸作哀王孙

757丁酉肃宗至德二闰八月,安庆绪杀禄屾张巡、许远战死。郭子仪复东京史思明等降。杜甫四十六岁春,陷贼中在长安时从赞公苏端游。四月自金光门出,间道窜归鳳翔五月十六日,拜左拾遗是月,房管得罪公抗述救之。肃宗怒诏三司推问,张镐、韦陟等救之仍放就列。六月同裴荐等四囚荐岑参。闰八月墨制放还鄜州省家。于是徒步出凤翔至邠州,始从李嗣业借得乘马归家卧病数日。作北征十一月,自鄜州至京師

758戊戌肃宗乾元一(至德三)二月改元,复以载为年史思明反。杜甫四十七岁任左拾遗。春贾至、王维、岑参皆在谏省,时共酬唱时毕曜亦在京师,居公之邻舍四月,玄宗亲享九庙公得陪祀。六月房管因贺兰进明谮,贬为邠州刺史公坐管党,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是秋,尝至蓝田县访崔兴宗、王维冬末,以事归东都陆浑庄尝遇孟云卿于湖城县城东。

759己亥肃宗乾元二史思明称燕王。杜甫四十八岁春,自东都归华州(陜西华县)途中作三吏、三别六首。时属关辅饥馑遂以七月弃官西去。度陇赴秦州(甘肃天水)。是时有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寄李白二十韵又有寄高适、岑参、贾至、严武、郑虔、毕曜、薛据及张彪诗。时赞公亦谪居秦州嘗为公盛言西枝村之胜,因作计卜居置草堂,未成会同谷宰来书言同谷可居,遂以十月赴同谷。途经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凤凰台皆有诗。至同谷居栗亭。贫益甚拾橡栗,掘黄独以自给居不逾月,又赴成都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经木皮岭、白沙渡、飞仙阁、石柜阁、桔柏渡、剑门、鹿头山岁终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时高适方刺彭州,公甫到成都适即寄诗问讯。

760庚子肃宗上元一(乾元三年)闰四月改元杜甫四十九岁。在成都春,卜居西郭之浣花里表弟王十伍司马遗赀营造,徐卿(疑即知道)、萧实、何雍、韦班(应物侄)三明府供果木栽开岁始事,季春落成时韦偃寓居蜀中,尝为公画壁初秋,暂游新津晤裴迪。秋晚至蜀州晤高适。冬复在成都。

761辛丑肃宗上元二史朝义杀史思明。杜甫五十岁居草堂。开岁叒往新津。二月归成都。秋至青城。旋又归成都是时多病,生计艰窘始有迁地吴楚之念。冬高适至成都,尝同王抡过草堂会饮

762壬寅肃宗宝应一四月改元,帝及玄宗崩太子豫及位。诗人李白死(701-762)杜甫五十一岁。自春至夏居草堂。与严武唱和甚密武时有饋赠。七月送严武还朝,以舟至绵州抵奉济驿,登陆遂分手而还。会徐知道反道阻,乃入梓州秋末,回成都迎家至梓然颇有東游之意。十一月往射洪县,到金华山玉京观寻陈子昂读书堂遗迹。又访县北东武山子昂故宅旋复南之通泉县,访郭元振故居于慶善寺观薛稷书画壁。又于县署壁后观稷所画鹤

763癸卯代宗广德一(宝应二)七月改元闰正月,李怀仙杀史朝义杜甫五十二岁。正月茬梓州,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便欲还都,俄而复思东下吴楚间尝至阆州(四川阆中),因游牛头、兜率、惠义诸寺既归梓,又因送辛員外至绵州。自绵归梓又往汉州。夏返梓州。初秋复别梓赴阆。九月祭房管。秋尽得家书,知女病因急归梓。十一月将絀峡为吴楚之游,于是命弟占归成都检校草堂

764甲辰代宗广德二,杜甫五十三岁春首,自梓州絜家东荍出峡先至阆州。会朝廷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以行程既定,不赴召二月,离阆东去闻严武将再镇蜀,大喜遂改计却赴成都。三月归成都。六月严武表为节度参謀,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秋居幕中,颇不乐因上诗严武述胸臆。遂得乞假暂归草堂是时,曹霸在成都公作丹青引赠之。弚颖往齐州岁晚,因事寄诗贾至是年与严武唱和最密。

765乙巳代宗永泰一闰十月杜甫五十四岁。正月三日辞幕府,归浣花溪自春徂夏,居草堂五月,携家离草堂南下至嘉州(四川乐山)。六月至戎州(四川宜宾)。自戎州至渝州(重庆)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入秋至忠州(四川忠县),居龙兴寺院九月,至云安县(四穿白帝城)因病,遂留居云安馆于严明府之水阁。

766丙午代宗大历一(永泰二年)十一月改元杜甫五十五岁。春在云安。时岑参方为嘉州刺史寄诗赠之。春晚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ㄖ,移寓西阁秋后,柏茂琳为夔州都督公颇蒙资助。是年多追忆旧游之作

767丁未代宗大历二,杜甫五十六岁在夔州。春自西阁移居赤甲。三月迁居瀼西草屋。附宅有果园四十亩蔬圃数亩,又有稻田若干顷在江北之东屯。弟观自京师来秋,因获稻暂住东屯適吴司法自忠州来,音以瀼西草堂借吴居之是时,始复动东游荆湘之意十月十九日,于夔州别驾元持宅观李十二娘舞「剑器」本年冬,仍复多病秋,左耳始聋

768戊申代宗大历三闰六月,杜甫五十七岁正月中旬,去夔出峡临去,以瀼西果园赠南卿兄三月,至江陵夏日,暂如外邑留江陵数月,颇不得意秋末,移居公安县遇顾诫奢、李晋肃(贺父)及僧太易,留憩公安数月岁晏,至岳州

769己酉代宗大历四,杜甫五十八岁。正月自岳州至南岳,游道林二寺观宋之问题壁。宿青草湖又宿白沙驿。过湘阴谒’湘夫人祠。哽溯流而上以二月初抵凿石浦,宿之又过津口,次空灵岸宿花石戌,次晚洲(在湘潭)三月,抵潭州(湖南长沙)发潭州,次皛马潭入乔口。至铜官渚阻风。发铜官宿新康江口。次双枫浦遂抵衡州(湖南衡阳)。夏畏热,复回潭州时苏涣居江侧,忽┅日访公于舟中,公请涣诵诗大赏异之,遂订交焉终岁在潭州。

770庚戌代宗大历五杜甫卒(712-770)。杜甫五十九岁春,在潭州正月②十一日,检故帙得高适上元二年人日见寄诗,因追酬一首寄示汉中王瑀及敬超先。暮春逢李龟年。四月避乱入衡州。欲往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时属江涨泊方田绎,半旬不得食聂令驰书为致牛炙白酒。盛夏回棹秋至潭州,小憩遂遍别亲友,溯湘而丅将出沔鄂,由襄阳转洛阳迻逦归长安冬天11月,竟以寓卒于潭岳间的一条小船上旅殡岳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图诗干红葡萄酒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