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宣德炉十六款真品图片高度4里米。口径9.5,重4.4公斤。上有佛光晋照

58 53 196 11 42 18 1 308
142 74 9 58 2 0
5 3 3 9 12 5 6 18 9 0 0
7 0 0 0 2 3 0 1 0 7 0 0 1 0 0
查看: 1989|回复: 87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0588主题精华1粟米398.25 石信誉2 点阅读权限190
从五品下.太常丞, 积分 105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12 积分
信誉 2 / 粟米 398.2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0588 / 精华 1 / 在线 373 小时 / 注册
本帖最后由 惜缘123 于
22:06 编辑
20:27:29 | |[color=#999999 !important]信誉 106 / 粟米 9356.56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69129 / 精华 29 / 在线 8550 小时 / 注册
[url=]评分[/url][url=]转发[/url]
本帖最后由 fatphilip 于
00:36 编辑
明代冒襄在《宣炉歌注》中说:“宣炉最妙在色。
假色外炫,真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美女子肌肤柔腻可掐。
热火久,烂灿善变,久不着火,即纳之污泥中,拭去如故。”
宣德铜炉歌为方坦庵年伯赋
龙眠先生须鬓皤,两朝鼎贵称鸣珂。丝纶世掌遭迁播,邗江卖字书擘窠。生平嗜古入骨髓,玩好不惜三婆娑。有炉光怪真异绝,肌腻肉好神清和。窄边蚰耳藏经色,黄云隐跃穷雕磨。洼隆丰杀中规矩,红榴甘黛粉雷蝌。我时捧视惊未有,精光迸出呼奈何。恭闻此炉始宣庙,制器尚象勤搜罗。
宫闺风雅厌奇巧,炉煹精妙无偏颇。或云流乌一夜镕宝藏,首阳铜枯汁流酡。或云炼铜十二取轻液,式仿官瓷非鬲牺。彝乳花边称最上,鱼蚰诸耳无相过。
博山睡鸭真俗丑,宋烧江制咸差讹。工倕拨腊昭千古,香龙火暖浮金波。宜香宜火宜几席,宁惟鉴赏堪吟哦。百金重购拟和璧,旃檀函贮文犀驮。后来北铸并南铸,道南施蔡皆幺魔。乱真火色终枯槁,磨治雕凿蛟龙呵。平生真赏惟忏阁,同我最好沈江河。抚今追昔再三叹,怜汝不异诸铜驼。一炉非小关一代,列圣德泽相渐摩。我今为公作此歌,万事一往何其多。歌成乞公书大字,明日且换山阴鹅。   
一篇台湾学者对宣德炉的研究文章,摘录如下,以飨藏友:(圖片與帖子無關!)
在大陆网络上看到几篇谈论宣德炉的文章,有篇说:「宣德炉和其同时代的仿品,现今已很难分辨。(注1)」另有篇说:「至今国内各大博物馆内收藏的许许多多宣德炉,没有一件能被鉴定家公认为真正的宣德炉,鉴别真假宣德炉,已成为中国考古学中悬案之一。(注2)」阅后,令鄙人大感诧异。一九四二年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中说:「古玩中以宣炉之鉴定为最易,、、通常以为难于鉴别者,只是未见真宣耳。」难道是宣德炉在大陆已绝迹了不成?宣德炉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与使用材料,是同时代与后代任何仿、伪品所无法仿、伪的。宣德炉的特征,明明确确,清清楚楚,真伪间不存在任何灰色地带,不可能真伪难分,更不应该成为悬案。
宣德炉的制作年代与制作数量:
宣德炉的原铸作数量,有谓有五千多个(注3),亦有谓共一万八千个左右(注4);姑不论何者正确,一九四二年以后的研究者皆同意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中的见解,认为宣德炉仅于宣德三年铸作,宣德四年以后,因”风磨铜”已用罄,即未再行铸作(古人以为宣德三年至十年,年年均有铸作)。宣德五年以后,即有仿、伪品出现,第一个仿制人可能就是曾参与宣炉制作的原工部官员吴邦佐;以后越铸越多,成为中国古代仿(伪)制数量最多的铜器,甚至连一些与宣德炉毫不相关的民间制铜器、珐琅器(注5)亦因伪称宣德年制而受到一些大博物馆的青睐与珍藏。宣德五年以后所铸的炉,不是仿宣即是伪宣;仿者打出自己的名号所仿制的炉,如甘文堂、水云居、风月侣等;伪者伪称宣德年制而不打出自己名号所伪制的炉。
宣德炉大量消失的原因:
宣德炉在清代已被视为稀世珍宝,一九四五年后,已成无价珍宝,有钱也买不到了。其突然消失的原因(注6),鄙人在史书中发现乃明末李自成的销毁(注7)。据【明史】卷三百九载:「自成至,悉镕所拷索金,及宫中帑藏器皿,铸为饼,每饼千金,约数万饼,骡车载归西安。」宣德三年所铸的宣炉,大部分存放在北京的宫中、府邸及附近庙宇之中;经此浩劫后,「百无一存,存者亦多损缺」(注8)。一九四二年,缺乏资源的日本占领军,利用日本宪兵队的威势,迫使北京居民「将家中所有铜制品(铜烛台、铜香炉、铜门环、铜锁等)一律缴出奉献,不得藏私」(注9),以供日军制造弹药。经此二度浩劫后,可说是已千不一存了,赵汝珍大师珍藏的宣德炉,想必已遭日本人的毒手矣。
真宣寄身何处:
目前海峡两岸知名博物馆中收藏有宣德炉的有:
一、 台北故宫四个朝天耳炉
二、 北京首都博物馆一个朝天耳、蹄足炉
三、南京博物院一朱砂色象鼻耳炉(本文拟对此炉从造型与皮色加以鉴定(注10))
以上六个宣德炉均非明朝宫中遗物。北京首都、南京博物馆(院)的系一九四九年后得自民间;而台北故宫的四个亦应系清乾隆时得自民间,极有可能就是和珅被抄入宫的那四个铜炉。这六个铜炉造型有几个还相当优美,但是否即为真宣,不禁引起鄙人的兴趣,想要加以检验,以明真伪。
宣炉造形古朴典雅,表现了中国人抽象美学与单纯概念,这是具象繁复的炉款所无法比拟的(注11)。欣赏宣德炉就跟欣赏维纳斯雕像一样,会不会欣赏,得看您有无美感。美感强的人会觉得宣炉造形很美,欠缺美感的人觉得是破铜烂铁。其制作规矩匀整,方圆适度,显示了中国人高超的铸造工艺技术,诚如出自鬼斧神工者也(注12)。换言之,宣炉不但是艺术品也是高精密制品。宣炉的造型有数十种,每种造型均经明宣宗「御定器式」后,「付外照册施行」(注 13)。但是后来并未留下图样与尺寸,现代人已无法依造型来检验真伪了。反之,只要吾人先依其它特征找出真宣,即可据之以检验相同造型的真伪了。
宣炉是中国第一次用黄铜所铸造的铜器,其主要原料是暹逻进贡的”风磨铜”,这是一种天然黄铜,再加倭铅(锌之古称)、红铜、锡及水银等三十多种原料,经过十二次的冶炼(最少六炼),每斤(十六两)原料只得四两成品,其铜质之佳,空前绝后,以手叩之成金石之声,任何他器不能比拟(注14);以手握之有压手之感,其比重与黄金相似,一些世俗及宵小之徒,怀疑是纯金所铸,每每挖凿底部取来检验,此乃所谓的「凿底厄」。 (103.73 KB, 下载次数: 3)
[url=][/url]
粟米[url=]收起[/url]理由 + 3感谢分享! + 10赞一个!总评分: 粟米 + 13& &已有5次转发时间
[url=]评分[/url][url=]转发[/url]
檐下曾听春雨滴,虚空犹自染苔痕。
[url=]举报[/url]
[url=]发信息[/url]
20:27:44 |[color=#999999 !important]信誉 106 / 粟米 9356.56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69129 / 精华 29 / 在线 8550 小时 / 注册
本帖最后由 fatphilip 于
21:04 编辑
宣德炉的特征之一:重量
重量为鉴定宣德炉的一种既简单又可靠的方法,兹举例如下:
一、台北故宫有一朝天耳炉,高10.2公分(耳高3.2公分、体高4.6公分、足高2.4公分),口部直径13.7公分,重量1.632公斤。
二、某民间收藏者有一蚰龙耳炉(又称蚰蜒耳炉,蚰蜒系一种类蜈蚣的多足爬虫,以弧形行进,故名),高6公分(体高5.2公分、足高0.8公分),口部直径10公分,外加铜厚0.5公分,共11公分,重量为1.6公斤。
以上述二例为准,某民间收藏者有一造型相当优美的戟耳炉,高8.3公分(体高7.5公分、足高 0.8公分),口部直径11公分,重量为1.5公斤(颜料色皮)。故单从重量,吾人即可鉴定此一戟耳炉为伪品。
宣德炉的特征之二:皮色
宣炉的原料有三十多种,故其皮色与锈色颇有变化。明天启年项子京在『宣炉博论』中,依据老铸工的说法,记载了三种不同的表皮加工方法,分述如下:
一、颜料色皮:如仿宋烧斑色、仿古青绿色、枣红色等;这种工艺是一种中国本土自行发展的技术,其工序为:「器成之后,复以青绿、朱砂诸色,用安澜砂化水银为汁,调诸色涂抹炉身,令遍,入猛火,次第敷之,至于五次,则青绿之色,沁入炉骨,复以白蜡镕化烘溃,炉身擦以棕帚,揩以布帛,则内外青绿朱砂斑垤起,即以利刃剔之,亦不遽去。」
二、鎏金、渗金色皮(此处之金系指黄金):其制作方法为:「先以水银和法药熏染入骨,复以赤金制铄成泥涂之,炽火炙逼,沁入炉身,其赤金色自浅淡以至深浓,次第熏染,十有余次,然后金光灼目,宝色腾眸。」宣炉的鎏金有三种,即「覆祥云」,流耳、腹以上;「涌祥云」,流腹、足以下;「金带石榴炉」,流腰、耳、口径,用番磠砂点作朱砂斑者。「渗金」,用赤金作屑,炼镣七次,水银熏擦入骨,作雨雪点子。
三、金属本色色皮:「凡宣炉本色有三种流金(此处的金系指铜金而非黄金):仙桃色、秋葵花色、栗壳色」;【宣德彝器谱】(三卷谱)亦有:「有流金单傅本色如蜡茶、藏经本色亦大雅」之记载。但【宣炉博论】与【宣德彝器谱】(三卷谱)中却未说明此种鎏金工艺的材料与工序。明万历年,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说此种工艺系以「水银浸擦入肉,熏洗为之。」明崇祯年: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上说,系以「番磠浸擦熏洗所致」;近年来,有人认为系一种珐琅工艺。由于这项工艺已失传,关于这着色技术的具体操作,学术界仍无定论,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注16)。
经过这种工艺加工后的表皮,就像鎏上或镀上一层深浅不同的黄铜,不会脱落,但会磨损。故它应该不是珐琅工艺或鎏金(如为鎏金或珐琅工艺,则时间久后,皮色会脱落),似乎以高濂在【遵生八笺】上的说法较为可信。至于此种工艺失传的原因,可能与工匠发生「水银中毒」有关。由于这种本色皮色的加工技术,一直未被民间的伪、仿者掌握,故刘侗说:「宣炉惟色不可为伪」,吾人所见的伪、仿制品,其皮色不是颜料色皮,就是鎏(黄)金、渗金或无皮色加工。
宣炉本色有几种?
【宣炉博论】上说「凡宣炉本色有三种流金:仙桃色、秋葵花色、栗壳色」;【帝京景物略】上说「色五等:栗色、茄皮色、棠梨色、褐色、藏经纸色」。二种不同的说法,何者可信?鄙人以为在明朝后期之人将宣炉本色分为五等时,市场上已有伪品出现,古人不察,将之加入一起分类,并将这些浅色的伪宣的皮色,称之为「末代色」。事实上,宣德炉仅于宣德三年铸作了一次,所谓的「末代色」均系伪品。
故宣炉本色,应以【宣炉博论】上所说「凡宣炉本色有三种流金:仙桃色(藏经纸色)、秋葵花色(褐色)、栗壳色」较为可靠。同样是栗色,亦并非完全相同,不同炉所炼出的栗色亦会小有不同。【沈氏宣炉小志】载:栗壳、茄皮二色铅(即锌)三分,棠梨五分铅,藏经纸、水白二色铅在三、四分间(注18)。色之不同只不过是含锌量稍有不同,以致颜色略有深浅。明代初期的人,可能偏爱深色,故宣炉以深色较多。一九九七年版【中华国粹大辞典】载:据分析,宣炉含锌量达36.4%;但不知研究的是何种本色的宣炉,是真宣?或伪宣?
宣炉的皮色,虽然有三种不同的制作方法,但似乎是所有的炉、鼎均在脱模后先用杨木桴炭磨光,再由工匠精心制作「金属本色」色皮后,再在「本色」色皮上或着色或鎏金、渗金,最后打上一层白腊。故,此种「本色皮色」的有无,亦为鉴定宣德炉的一种简单方法。高濂说:「蜡色可爱」项子京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而玉毫金粟跃于肤里之间」;刘侗说:「其色黯然,奇光在里,望之如一柔物,可挪掐然,迫视如肤肉内色」。这三位前人所赞美的色就是指这种本色皮色。从项子京的描述中,我们知道这种本色皮色并非单调无变化,与底色相同的单色,而是有「玉毫金粟跃于肤里之间」,有深浅变化的皮色。这种深刻的观察与描述,为「本色」立下了见证,使现代人能据之以分辨真伪。
檐下曾听春雨滴,虚空犹自染苔痕。
[url=]评分[/url] [url=]举报[/url]
[url=]发信息[/url]
20:27:49 |[color=#999999 !important]信誉 106 / 粟米 9356.56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69129 / 精华 29 / 在线 8550 小时 / 注册
本帖最后由 fatphilip 于
20:29 编辑
宣德炉的特征之三:锈色
宣炉除铜锈外,尚有锈斑七种(注19),分述如下:
一、朱砂斑:系一种铁锈,红锈之色如朱砂而成斑片者谓之朱砂斑。仿朱砂斑者则以漆调朱砂末涂于器上,干固后亦与真者无异。宣炉的朱砂斑有三种:大片者曰红片,点者曰红斑,长丝者曰红丝,均极难得。古人误以为朱斑乃受人血气侵染而成(注20)。
二、朱红斑:亦系一种铁(红)锈,其斑点为朱红色,较朱砂斑更鲜红。
三、葡萄斑:斑点为深紫类葡萄色,多系红锈变黑类紫色耳。
四、石青斑:即深绿色的铜锈斑。古人误以为「铜入土千年青,入水绿(注21)」。
五、石绿斑:即墨绿色的铜锈斑,较石青斑色深;这种墨绿色亦有深浅之分,深者近似黑色。此种墨绿色的铜锈斑为宣炉所独有的一种锈色,此亦为鉴定宣炉的一种方法。但并非所有的宣炉均有墨绿色的铜锈斑,有者当然就是真宣,无者就需以其它方法鉴定。
六、淡蓝斑:似石青斑而淡做蓝色,经常与石青斑一同出现,此可能亦为宣炉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七、黑漆古斑:系银或锡之锈色。宣炉上的黑漆古非完全光滑的黑色,故其应为锡锈(银锈则较黑亮)。仿黑锈多用古墨同调,或将器物熏黑或烤黑后再敷漆。一九九二年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出版的【实用中国文物珠宝钱币鉴定】中说:「宣德炉是日用品,传用日久以后其品表面上生成一种坚硬的黑褐色锈色,称为传世古,即使用水煮和洗刮都很难去掉。」但不知其所说的「坚硬的黑褐色锈色」究竟指的是石绿斑或黑漆古斑?如果是黑漆古斑,则不会使人有「坚硬」之感;如为石绿斑,则不应称之为传世古。鄙人认为「坚硬的黑褐色锈色」可能系「坚硬的黑绿色锈色」之误,传世古(黑漆古)可能系石绿斑之误。
以上七种锈斑中,仅石青斑、石绿斑与淡蓝斑垤起,其余则不垤起。有些宣炉研究者分不清「斑」与「斑色」的区别,甚至误以为「斑」乃「斑色」的简称。一九二八年邵锐在【宣炉汇释】中将上述七种锈「斑」解释成系以各种颜料点染而成的「斑色」,惟独对「淡蓝斑」,因在宣炉的使用材料中找不到可点染而成「淡蓝」色的材料,只好含混解释。他又说朱砂斑「能增生新斑(此斑,锈斑也)」(注22),这就是因为邵氏分不清「斑」与「斑色」的区别,所造成的错、乱。看来,邵氏所收藏的那五十多个铜炉应该没有一个是真宣。「斑」,就是「斑片状」的「锈斑」;「斑色」,就是「斑点状」的染色。两者颜色相似但是形状与形成原因不同。明代中期,有些人在「本色」上,重加烧斑,套以「朱砂斑」等五彩斑点(此斑,斑色也),这是对宣炉的一种蹧蹋,当时的人称之为「烧斑厄」(注23)。明代后期,有些人为了除锈而将宣炉磨治一新,致将「本色」皮色也磨掉了,此乃所谓的「磨新厄」(注24)。
古人不明铜器上各种锈色形成之原因,除了附会出一些令现代人引为笑谭的形成原因外,甚至还争论何种锈色高贵。有的认为:褐色为上,水银黑漆为次,青绿又次之(注25);有的认为:铅色最下,朱砂班次之,褐色胜于朱砂而不如绿,绿不如青,青不如水银,水银不如黑漆(注26)。
有人说宣德炉由于有「皮色」罩在铜体之外,隔绝空气,故不会生锈。持这种见解的人可能不知宣炉的「皮色」亦系黄铜所制作。事实上,宣德三年所铸造的宣德炉可能在明朝中叶候已陆续产生锈斑,古人在「可爱」、「大雅」的「本色」上「烧斑」或「磨新」,其真正的原因可能就是要防锈、除锈。
传说:宣炉的成份(不含皮色)中含有黄金、白银;也有人说:风磨铜中含有黄金。然从宣炉的七种锈斑中,吾人可推知,宣炉中应无白银成份;但由于黄金不会生锈,宣炉是否有黄金成分,尚待检验证实。
宣德炉的特征之四:款字、炉色
现存的宣炉,其款字均为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用的是「台阁体」,「书极遒劲」(注27),「婉丽」「端雅」,「字完整,地明润,与炉色等旧」(注28),「与炉身等色」(注29)。此亦为一种鉴定宣炉的方法。台北故宫有一宣炉,其款字中的德字未作讳省(发现后已特加修削以替代讳省,修削时,凿损笔画两处)(注30),但该炉的款字完整清晰,婉丽端雅,印地上的皮色「与炉色等旧」,「与炉身等色」,故它是一件真宣应该是可以肯定的。
檐下曾听春雨滴,虚空犹自染苔痕。
[url=]评分[/url] [url=]举报[/url]
[url=]发信息[/url]
20:27:54 |[color=#999999 !important]信誉 106 / 粟米 9356.56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69129 / 精华 29 / 在线 8550 小时 / 注册
本帖最后由 fatphilip 于
20:30 编辑
依上述四种鉴定法中任一法鉴定为真者,依其它方法鉴定的结果亦必为真。反之,亦然。上述八件铜炉中,能通过上述四种鉴定法者,仅一件,即蚰龙耳炉;能通过三种鉴定法(不含锈斑鉴定法)者,仅一件,即台北故宫那件德字未作讳省的朝天耳炉(单面图片中可见石青斑、淡蓝斑);其余的则无法通过四种鉴定法中任一种鉴定法。换言之,即不具宣炉的特征。
两个真宣炉特征如下:
一、 重量均为1.6公斤左右;一为1.632公斤、一为1.6公斤。
二、 皮色均为栗壳「本」色,又称黄黑色或深杏黄色或深蜡茶色,为十二炼铜。
三、 款字婉丽端雅,有唐人法度,应该是翰林学士沈度之手笔;印地上的皮色「与炉色等旧」,「与炉身等色」。
四、 均有石青斑与淡蓝斑;一呈片状,一呈点状;石青斑与淡蓝斑可能系宣炉常见的锈色。
五、 均有「本色皮色」加工,「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而玉毫金粟跃于肤里之间」。
蚰龙耳炉与朝天耳炉均系专供皇帝与籓王使用之炉款,制成后有一级品、二级品(有砂眼及未作讳省)之分,一级品留宫中,二级品始分赐籓王(注32)。据鄙人观察,上述两个宣炉,均应系明籓王府的遗物。兹将两种炉款简介如下:
蚰龙耳炉仿宋白定,惟将底座由原「圈足」改作「飞出足」。明工部奏日:臣谨按蚰龙耳款出定瓷,式最大雅,而炉口微浇薄,名灯草边,足近下稍飞出分许,更佳,当为诸炉之冠(注 33)。其以朴素圆弧握把象征龙身,炉身的线条宛若半截葫芦般简洁利落,其沈稳大雅的造形,有如维纳斯等美妇腰身般柔畅甘美,玲珑有致的曲线,令人久视而不生厌,可说是历久弥新的款制(注34),故能成为宣宗书房内御用炉品,亦以之分送诸王府。(注35)
【宣德彝器谱】(三卷谱)与【宣德彝器图谱】(二十卷谱)中有:大率宣铜诸鼎炉之品,当以鱼耳彝炉为最。鱼耳炉与蚰龙耳炉究竟何者最美 ? 这是个见仁见智问题。依二十卷谱的记载,似乎工部官员认为:蚰龙耳炉未修改前,鱼耳最美,修改飞出足后的蚰龙耳炉则为诸炉之冠。
朝天耳炉又称冲天耳炉或乳炉,此耳只用以搭配乳炉。本炉仿自宋官窑,朝天耳寓有崇敬上苍之意,最适于祭祀用。明末方以智认为:香炉蓄火,莫如宣炉;乳炉最宜,鱼、戟、蜒耳、象鼻兽面皆佳(注36)。
附论:评宣德炉谱内容的真伪
三卷谱、八卷谱与二十卷谱所谈者均为同一件事,即宣德三年铸炉事。三者中,最多只有一份为真,也有可能全都为假。经比对后发现,【宣德彝器图谱】(二十卷谱)中之图形与真品相似而不相同,有些数据与三卷谱雷同或差别不大。鄙人以为二十卷谱系伪书,可能由前工部官员如吴邦佐等凭记忆及一些书面数据所书。只有曾参与宣炉制作的原工部官员才能画出与原图近似而又不相同的图样,由于他们掌握的书面数据有限,凭记忆及印象的结果,缺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宣德鼎彝谱】(八卷谱)也是本伪书,可能出自帮闲文人之手,参考价质不大,其主要目的可能在替伪品做掩护。【宣德彝器谱】(三卷谱)极可能是份抄自明工部的官方文件,内有珍贵原始资料,如卷中载:「蚰龙耳中彝炉、、、炉口微薄而琢方,足近下稍飞出分许。」「其外,有流金单傅本色,如蜡茶、藏金本色亦大雅。」等记载均为正确数据。但有部分内容与实际不符,如鎏黄金数量没有记载的那么多,可能之原因乃三卷谱可能系用料未遭明宣宗「裁减十分之二」前之原始计划,被「裁减十分之二」后,祇得少鎏。也有部分内容遭到篡改,如炉的尺寸均偏大但重量却都偏轻,又有些皮色、数量可疑。篡改者可能系伪宣收藏者也有可能系伪宣制造商,其篡改原因可能系其收藏的炉或其制造的炉无宣炉的重量与皮色。
三卷谱、二十卷谱二者之间,雷同之处不少。三卷谱可能系未裁减十分之二前的原始计划,执行过程中,难免有所修正。二十卷谱可能系实际执行后的非官方记录,缺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且有部分疑遭到后人增减,但仍可补三卷谱之不足。参阅时,宜以三卷谱为主,二十卷谱为副,相互印证。
檐下曾听春雨滴,虚空犹自染苔痕。
[url=]评分[/url] [url=]举报[/url]
[url=]发信息[/url]
20:29:52 |[color=#999999 !important]信誉 106 / 粟米 9356.56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69129 / 精华 29 / 在线 8550 小时 / 注册
本帖最后由 fatphilip 于
20:34 编辑
斗胆写此文章,衷心是出于对宣炉的热爱。
不仅希望能因此而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把宣德炉的研究推向更高的层次,也希望能因此而看到更多更珍贵的宣德炉。同时希望各位专家、老师、长辈及众多的爱炉人士检验、验证我文章中的一些解释及推测是否合适。
此文章是建立在古人、老师的基础之上,是学习受益后的一点体会,也是对宣炉研究而作的一点补充。幸而在解释[含锌铜]的出现与使用中有资料可参考,如[锌]的开发、[铜][锌]有伴生现象、铜在锡的作用下其熔点的改变及铜在锌的作用下铜颜色的变化等等。而这些均有助于推断和验证[精铜]的存在及[铄金]技术的可能。在此感谢老师及专家在这方面给宣炉的研究而付出的劳动!
此文章较为系统也较为全面地解释了:关于真仿宣的描述、关于「炉谱」中[图样]的可靠程度、宣炉款式与品种、金属材料及[锌]的作用、[日本红铜]、[铅]、[铁筛]等其用途。另外在此文章中有诸多新的提法如:在真宣中有[洋铜]及[精铜]两种成分的炉、[风磨铜]的颜色为淡紫红色、形容风磨铜[色同羊脉]即为纯铜,即不含金银,更不是黄铜、宣德时期熔炼铜液的正确方法、可能采用的铸法、真宣因外观的变化而对后人的影响、真宣中没有[普通铸款],没有[方篆款],[刻款]可靠性极低、没有[点金炉]即洒金炉、也没有[全镏金的小型炉]、无阿拉伯文而只有梵文、真宣的成分中不含铅、其[款]称为:[铸制印款]与[热冲印款]及它们所代表的含义与落款方法、炉皮的含义及炉颜色的特殊性、宣德时期其技术所达到的层次、研究区分炉好与坏的方向及标准、体态优美落款正规的炉,才有可能是真宣等等。以及剖解了多年来的疑点如:宣德与正德年间,为什么德字心上少写一笔等。而以上这些均为首次被揭示。
不过在表述关于宣德铸炉的起因、宣德陆续铸炉所用的时间等问题时,因水平、资料均有限,可能不太深刻,本想不写,因与本文章又有一定关系而不得不写,望理解!
《剖解宣德炉》8.8万多字共八章52节,20多张款部可参考的彩图,如果许可并附繁体原文(二十卷)炉谱,总共十几万字。此文章整理组合已基本完成。本人对宣炉有着近20年的收藏与研究,为宣炉收藏的普通之人,同时喜欢瓷器、青铜器与翡翠。因个人能力有限在出版上可能有一定困难,决定先在网上公布本文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最基本的东西(第三章的第二节、第十二节、第四章的第五节及后序),先让大家检验此书是否有价值,而后再考虑出版的问题。同时衷心地希望可能得到专家的认可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也希望此书尽快出版!此书对于了解、研究、识别、发掘真宣无疑是一个奉献。
将关于古人、近代及现代人对宣炉的研究及描述精辟、精到的地方加以转述。同时希望,在本文章中因处于无奈有冒犯和惊动古人的地方,望大度宽容!如与老师、长辈有不同见解的地方或因本人的水平有限而文章中不免有败笔与错误,望体谅!批评!
宣德炉她是古人技术与智慧的结晶也是文化的载体。宣德炉她那---高贵朴素的装饰,标致丰腴的炉身,身经百炼的姿态,恰倒好处的足耳,正规考究的款字。这些均使人百看不厌,爱不释手。
最后衷心地希望并敬请有关部门、专家及权威人士,多介绍或再版一些古人关于宣德铸炉方面的繁体原文书籍及文章,这不仅有利于保护真宣,也有利于识别、发掘真宣。
本书在整理及组合方面得到专家及朋友给予的帮助、支持,在此也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另外本文章目前还没有《序》如能够得到老师、长辈的认可与指导,我深表真诚感激!同时虚心接受各位专家的批评,并即时纠正!
落款种类、特点及落款方法
宣德款多为揩书(也叫真书)大致有这几种款:[宣]、[宣德]、[大明宣德]、[宣德年製]、 [大明宣德年製],也有其他字样的落款,但极罕见,软篆有:[宣]、[宣德]、[宣德年製]。
真品为方块、长方块、细长条,款内有凹刻的凸文,款位于炉底部的多,炉口边部的少。德字心上均无一横,而这是宣德、正德年间的特殊写法。宣德款字中,有揩书年字的,第四笔多为一点少为一竖(正德官方的款字中有揩书年字的,第四笔多为一小横少为一竖,其他各朝官方,有揩书年字的,第四笔多为一竖)。并且刻款极少,多为印款(指:铸印款、热冲印款),有揩书、软篆,无硬篆及普通铸款。
德字心上无一横的款很多,几乎全部是民间的仿宣或伪宣,而德字心上有一横的款,多为官方仿宣,少数为民间仿官的作品。
目前留传下来的仿宣中,德字心上无一横的款较多,而德字心上有一横的款相对较少,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第一/官方仿制的宣炉相对少,而民间仿官方落款的也相对少,第二/历代的人们均晓得德字心上有一横的款肯定不是真宣,全然不管是官铸的、还是民间伪制的,以及她们的优劣程度,而只认识德字心上无一横的款,所以遗弃的损毁的也相对多。
另外提一下[样炉]及[无款炉]
[样炉]在真宣及历代官仿中都有。因为是[样炉]所以也无须添款,无款的样炉假如流落到民间也早已被后人添上了款,如果真的发现有无款的炉,说不定是后人刻意不添写款来冒充[样炉] 的。
[样炉]特点:炉与款非常明显地不协调或不一致。如炉在各个方面都非常出众,只是款明显是后镌刻的,其镌刻水平也不如制炉者的水平。
为什么有的炉看上去各方面都非常好,而偏偏又不是印制款?也不是官方落款?这种可能性有两种:1 不排除官方在仿制炉的过程中,由于落款的问题无法解决,无论如何也应与真宣的落款有差别,又不敢直接照抄,所以就刻意不添写款,而达到与真宣一模一样的目的。
存在这种现象的可能性不仅极大,而且现实中这种现象也很明显,而大量的[无款炉]日后自然流落到民间,又被后人画蛇添上了足,所以会出现诸多炉与款的制作水平不一致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2 在这种现象的炉中,其[无款炉]也不排除存在有真宣的可能,但这种可能性极小。
至于[无款炉],在历代官民制炉的过程中,炉都有无款的阶段。因为落款的工序偏后,其他工序未完是不可能落款的,只有在其他工序完全完成后,并确认为是合格制品,才作镌款、印制款及显色的工作。由于炉有较长时间处于无款的状态,所以不免有卖出、送人、丢失的可能,这时[无款炉]也就出现了,当然这种[无款炉]也早已被后人添上了款。
历代官民制炉的过程中,出现的[无款炉]其特点:同样也是炉与款不协调或不一致。如:炉的材质与工艺明显是官方铸制,而款的镌刻水平却明显不是官方的落款水平,此外很少有款相对刻得好而炉的品相、做工差的现象存在,即便有,也只能说明镌刻者的镌刻水平比制炉人的制炉水平高而已。
另外在炉的款字中无疑有很多是后朝官方或民间的落款,一看就是仿品。但对于有某某人造、仿、制、某某人监造、监制等等字样的炉款,虽然很多不是本人的真迹,当然本人也不会这样写,是后人的行为,为冒充款。这样的落款,有意无意地记录了一件事,其可信度我认为不低,所以有这样落款字样的炉,依然有价值。
注:(民间伪宣:民间为什么在落款中,其德字心上也均无一横?而这样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牟利。
官方仿宣:官方为什么在落款中,其德字心上均有一横?其主要目的是因需要而仿制。又因德字在写法上有讲究,出于对祖先的尊敬其笔画不能少写,因而与真器的款有别也是很自然的事了。
另外真仿品中带有[制]字字样的炉款中,制字底下都有个[衣]字,为繁体[製]字。)
二 名家及名款
1 琴书吕(琴书吕是吴邦佐的另一个称呼)
[印款]为[琴书吕]。仿制他的款也很多,有关吴邦佐字样的、[琴书吕] 字样的落款,只要不是[印款]几乎全部是后人的仿品。
另外[素圆鼎]这一款式可能是吴邦佐先生的最爱,也可能是他的代表作。因为落有此款的[素圆鼎]相对较多,我想吴先生一定监铸过此炉,当然也监铸过其他款式的炉。目前发现只有[印款] 为[琴书吕]的[素圆鼎],而含有宣德字样的[素圆鼎]并且为[印款]的,目前还没有发现过,至少本人没有见过。
如果发现炉谱中没有的品种,并且[印款]为宣德字样的宣炉,可比发现一两只真宣的价值大得多。不仅能揭示宣德铸炉的情况,同时也揭示了[炉谱]可能只是记录了[宣德三年]铸炉的事,而没有把[宣德三年]以后铸的炉作为后期创新的品种收录到炉谱当中去的重要依据。
2 玉堂清玩
赵汝珍赵老在《古玩指南》第六章[宣炉]第三节[宣炉之仿制]中:【「至[玉堂清玩]之主人,为严东楼,凡严氏之炉,皆系劫取宣炉之无款者,充为己有,非其所制,故[玉堂清玩]之炉,不得列在仿制之内也」】
首先要看炉的质量,再看款字是否为工整细腻的[刻款]。而仿[玉堂清玩]款的也很多,其中也有[铸制]款为[玉堂清玩]的,当然这明显是仿制[玉堂清玩]落款的仿品。
基于严家的地位与身份,其落款也应该是[印制]款(即热冲印)。但目前还没有看见过,如发现有[印制]款为[玉堂清玩]的炉应视为严家真正的藏品,同时此炉也是真宣。其他刻款则一律为仿[玉堂清玩]的仿品,即不是真宣,也不是严家真正的收藏品。
三 宣炉中的其他朝代款
目前见过的有明朝及清代各朝官方及年号字样的款如:[大明**年製]、[大清**年製],几乎全部是后刻上去的。刻痕明显,即与炉的做工、新旧程度不一,字体怪异,甚至潦草。即便是字体较规矩的,也不符合仿制者所在年代的铸炉水平。
在嘉德拍卖公司的展柜前,我曾经见过一座落款为:[大清雍正年製]的炉。此炉款很象印制款,是雍正本年官方的杰作。此炉对其他各炉的断代问题依旧有极高的价值,同时升值的空间也极大。
(103.73 KB, 下载次数: 5)
[url=][/url]
檐下曾听春雨滴,虚空犹自染苔痕。
[url=]评分[/url] [url=]举报[/url]
[url=]发信息[/url]
20:30:41 |[color=#999999 !important]信誉 106 / 粟米 9356.56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69129 / 精华 29 / 在线 8550 小时 / 注册
本帖最后由 fatphilip 于
20:32 编辑
四 落款、款的特点与方法
真宣中几乎大部分全部采用[印款]即[铸制印款]与[热冲印款]。而且款多数为长方形楷书阴印阳文,不同款式而同等级别的炉其款均大小一致,并且在10倍放大镜下观看印款,其字笔画的边缘[铸制印款]除了有[字刀]因整理字而留下的痕迹外几乎无刀痕。
注:([字刀]为整理字和镌刻款的工具)
[热冲印]款的特点是:款四框的立面与字都均有向下的斜坡,只是字微低于[镌款]的字,也很象[铸制印款],有章、印的效果。即没有修补痕迹,也没有铸模痕迹,只有热冲印的痕迹。
铸制形成的[铸印款]的特点为:明显没有热冲印的痕迹及镌刻痕迹,而有的只有铸模痕迹。
另外在官方仿宣中,印款也是主流,但多为本年年号。官方不仅没有必要,也不敢照抄及仿真宣的[印款]。
规模大制炉水平高的民间高手及名家他们也有印款。并且有与宣德字样相似的印款,只是款的大小、款字的风格与真宣的[印款]有区别,而几乎不明显。
民间的仿宣中(除高手及名家)没有[印款]。
关于印款的落制方法及落制过程大致为以下两种:
a [铸制印款]形成的方法
印款其中一种落制方法为[铸制印款]。可能多用于制炉的早期,虽然是炉与款一同铸成,但与[普通铸款]形成的方法不同。
[铸制印款]形成的方法大概为:用印章(正字阳文)翻出[泥印片](反字阴文),[泥印片] 被烧成[陶泥片]后放置在[型腔]落款位置的凹槽里,固定好即可。
(注:其陶泥片的厚度大于凹槽的深度,由于此凹槽是由在摸具上有个固定款位置的凸体,而形成的。陶泥片其大小与章印相同,仅长短有别。)
这种印款的落制方法虽然复杂,但非常可靠也很难被仿制。同一级别而不同款式的炉,款不仅能够达到标准一致,而且字体清晰,依旧有印、章的效果,所以官方是非常信赖的。
在白话文的《炉谱》里,有的把[印款]解释成[刻款]的,这是毫无道理的。‘印’字丝毫没有镌刻的意思,更谈不上有‘薄薄地刻上’等意思的字眼。但是把《炉谱》中【「底有长方匾印」】这样的话语解释成[刻款]无疑是正确的,而其他的解释则就有些离谱了,而把[印款]解释成[铸款]那也只能是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首先印款是由印章翻印而得,再由铸件反映而出,与真印一模一样,并无不爽之处。另外印是在印谱中留有印迹的,用今天的说法就是为了防伪,有利于查对。并且炉的数量也因陶泥印片的数量而受限,不会烂造、私造。所以铸制而成的印款是与摸具上刻的款字它们虽然均为铸成,但意义不同,效果也不同,形成的方法更不同。
印款不等于铸款还不仅如此,因为印款还有一种方法为[热冲法]。为什么不是[冷冲]?我们可以想一下,以款这样的形式用冷冲的方法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不太可能的。铁虽然比铜硬,但在古代用土法降碳或改变碳的结构来达到钢的硬度,可能困难,所以因款有这一现象,我称之为[热冲法]。(因谱中记录有[冷冲])在此是否低估了古人的智慧与能力,也不好说,因为过去的很多事现在并没有明确。
而此铁制印章现在是否还存在,本人不清楚,因铁有易于受腐蚀的原因,也有易被销毁的可能,所以我想存在的可能性不大了,如果有存在可能,其可能存在的也只能是其[印迹]了。
b 下面介绍用[热冲]方法而形成的印款其方法
厚重的炉被加热后,在炉内顶有一个与炉内底相吻合的垫,有可能先用一个锋利的字刀(铁制),切割出字的大概轮廓,然后把多余部分去掉,再用坚硬的(反字阴文)印章(铁制),反复敲击[套印]而成。
薄型炉也有可能把炉加热后,在炉内顶有一个与炉内底相吻合的垫,直接用坚硬的(反字阴文)印章(铁制),反复敲击套印而成。
以上这种[印款]的落款方法为[热冲印款]。由于是印、章的效果,此方法官方也是非常信赖的。且正规一致,是必然的首选,后人很难仿制,也是成熟时期制炉水平的标志。
而古人的冷焊及热冲技术在当时,我认为是不容置疑的,而冷冲技术我不能想象。
注:(莫氏硬度[银为2.7]、[金为2.5]、[铜为3.0]、[铁为4.5]、[铅为1.5]、[锡为1.8]、 [锌为2.5],铁的密度为[7.9]。
真宣中[刻款]极少,看上去几乎不象[刻款]。然而真宣的刻款是很难看出来是镌刻的,在10 倍放大镜下观看,几乎也无刀痕,很象[印款]字,只是款字棱角分明,且微高于[印款]字。
‘天生’就带有镌刻款的炉其特点是:镌刻款其四框的每一条边的面,不仅是上下垂直的,而且四角与炉底面的高度相等,且边凸呈现桥形状,高于炉底。
这是因为炉在没有印、刻款时,炉的底部有块圆形的凸起。这不仅是铸造工艺所决定的,也是特意为印制款和镌刻款而预留的,同时也是冶铸水平高工艺讲究的一个体现。
刻款在官方的仿宣中也很少。而官方的刻款虽然有镌刻的痕迹,但字非常规矩、书法到位,笔画不会有意到笔不到的现象,而且整齐、棱角分明,款的凹面与炉的表面均一样平整。
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官方铸制的炉,而刻款的水平却不及制炉者的水平。这是因为此炉最初就是[无款]的炉,后来被镌刻上了宣德字样的款(如德字心上无一横的宣德款),或是被镌刻上了官方字样的款(如有带有后朝本年年号的款、仿官方、仿宣的款,也有民间字号、雅号、名、字等款)。这种现象非常之多刻款之多,其主要原因上面也已经说明了,就不多言了。
注:[本文章里所说的[后朝]无疑是指自宣德以后的各个朝代]
刻款在民间的仿宣中也有,但很容易被看出来是镌刻的。字不成体,甚至非常潦草,有刻刀痕及修补痕迹,甚至款的凹面不平整,有的即便字规矩,款的凹面也不平整。刻款之多也最复杂,可信度也最底。
刻款的年代与炉的年代、刻款镌刻的水平与炉的制作水平、刻款的风格与炉的风格往往不一致。而同一时期的炉,其刻款的镌刻水平、字体、风格、手法及习惯不一致是正常的,且常常出现不同时期的炉,其刻款的镌刻水平、字体、风格、手法及习惯被仿制的却没什么区别。炉体与刻款新旧一致,甚至出现炉体与刻款新旧不一致的现象,但均不能说明此刻款肯定就是‘天生’ 的,还是‘后天’后刻上去的,因为在新旧一致的现象与新旧不一致的现象里,有时也有假象。另外遇到[刻款]的炉,可以把它视为[无款炉]或把它视为仅仅是炉身上的一个装饰,就可以啦!因为刻款只代表镌刻者的意图,不能明确体现炉的年代,所以即不能仅凭刻款断定炉的年代,更不能仅凭刻款断定炉的真伪。
真宣中没有[铸款],只有[铸印款]。官方仿宣中[铸款]也很少,几乎也没有[铸款]。民间的仿宣中[铸款]很多,常见[普通铸款]特点是:字的笔画不是宽深,就是浅细。民间的铸款不仅有铸模痕迹及修补痕迹,甚至字歪曲。
然而民间的铸款,常常也存有相同款式,其款却有大小一致、字一模一样的现象;也有仿制出的宣炉在同级别而不同款式的炉中,款却不能够达到大小一致、字一模一样的标准,其原因是:仿者事先把款直接刻在了模具上,而模具上的款又都不相同而导致的结果,它与章、印铸制形成的[铸印款]截然不同,而且字缺陷较多,也极为粗糙而蠢笨。(而民间炉的生产量偏多的,其采用铸款的机会也较大)。
而官方或高手用[失蜡法]仿制出的宣炉,在同级别而不同款式的炉中,虽然其款也能够达到大小一致、字一模一样的标准,也有印款的效果,其原因与方法是:把款印(即反字阴文印章)直接印制在蜡模上,而形成的结果。但官方与宣德的款字写法明显不同,并且多为本年年号,即便有宣德字样,其德字的心上,一定有一横,这种原因已经谈过了。
为什么真宣及官仿中没有普通铸款?(铸印款除外)有两个理由:
a 首先在炉谱中,根本就没有关于真宣为[铸款]字样的任何解释。在《宣德彝器图谱》(二十卷谱)中记载只有【「炉底有长方印款」】、【「炉底印款」】等等字样的解释。
注:(由于[普通铸款]上,既没有[热冲印]的痕迹,也没有[铸印款]的铸印痕迹,更没有章、印的效果,所以这也是普通[铸款],区别于[印款]的证据。)
b 官方在制炉的过程中是不会让半成品或残品都带有落款的,只有合格的成品才允许带款,真宣中[样炉]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据。
如果在制炉时,有打磨、镌刻、显色及整理的过程中,始终带着款是非常不方便的,也是很容易磕坏款字的,而一旦磕坏且不易修补。
虽然[铸印款]有始终带款这样的现象,但[铸印款]与[热冲印款]其字基本上是不用作修补和整理的,其他工序完成后,[铸印款]的[陶泥片]才会被取下,所以也不会对款字造成伤害,而作简单的整理即可。
而不管采用什么铸法,就炉款而言,款字朝上朝下均有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铸造缺陷的可能,这是事实,但[陶范法]相对好些,[陶泥片]相当于局部用了[陶范模],所以款字出现铸造缺陷的可能相对少,且款字清晰规范。
假如采用把款刻制在摸具上或直接印制在型腔上与炉一起铸出,虽然也可以达到正规一致,但字体极易出现铸造缺陷,极易被仿制,同时也没有章、印的效果。然而与在炉体上直接 [铸印] 相比,字体没有缺陷与[热冲印]类似,其效果与直接用章、印的效果一样,也不易被仿制;就当时的制度及条件而言,至少仿制困难。
4 化学腐蚀款
还有一种款,即不象印款、铸款,也不象刻款。这种款常常与铸款混淆,是一种现在用化学方法腐蚀而成的款,其特点为:款的凹面及款字的边缘明显凹凸不平,而不用再解释,一看便知。
檐下曾听春雨滴,虚空犹自染苔痕。
[url=]评分[/url] [url=]举报[/url]
[url=]发信息[/url]
21:05:17 |[color=#999999 !important]信誉 121 / 粟米 5086.69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485 / 精华 0 / 在线 1458 小时 / 注册
粟米[url=]收起[/url]理由 + 2给力!总评分: 粟米 + 2& &
[url=]评分[/url] [url=]举报[/url]
[url=]发信息[/url]
21:16:02 |[color=#999999 !important]信誉 504 / 粟米 250.76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30805 / 精华 0 / 在线 9439 小时 / 注册
古董书籍、拍卖图录、收藏工具,请点击&&
[url=]评分[/url] [url=]举报[/url]
[url=]发信息[/url]
21:36:18 |[color=#999999 !important]信誉 48 / 粟米 2134.23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24084 / 精华 0 / 在线 3226 小时 / 注册
粟米[url=]收起[/url]理由 + 2给力!总评分: 粟米 + 2& &
[url=]评分[/url] [url=]举报[/url]
[url=]发信息[/url]
22:16:04 |[color=#999999 !important]信誉 0 / 粟米 351.81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551 / 精华 0 / 在线 398 小时 / 注册
[url=]评分[/url] [url=]举报[/url]
[url=]发信息[/url]
22:58:41 |[color=#999999 !important]信誉 19 / 粟米 904.82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324 / 精华 0 / 在线 1157 小时 / 注册
[url=]评分[/url] [url=]举报[/url]
[url=]发信息[/url]
23:15:24 |[color=#999999 !important]信誉 4 / 粟米 80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213 / 精华 0 / 在线 2964 小时 / 注册
[url=]评分[/url] [url=]举报[/url]
[url=]发信息[/url]
01:15:01 |[color=#999999 !important]信誉 106 / 粟米 9356.56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69129 / 精华 29 / 在线 8550 小时 / 注册
本帖最后由 fatphilip 于
01:24 编辑
說真宣德爐的神秘在 ”光“ 有點玄虛了
用北宋汝窯來說明好些,精光內蘊而不浮,渾厚若羊脂白玉。
這可能是加入其他金屬,反覆十二燒煉,銅質異常緻密很有關係。 (181.31 KB, 下载次数: 0)
[url=][/url] (35.27 KB, 下载次数: 2)
[url=][/url] (71.39 KB, 下载次数: 0)
[url=][/url]
檐下曾听春雨滴,虚空犹自染苔痕。
[url=]评分[/url] [url=]举报[/url]
[url=]发信息[/url]
08:41:40 |[color=#999999 !important]信誉 78 / 粟米 966.66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3329 / 精华 1 / 在线 3504 小时 / 注册
[url=]评分[/url] [url=]举报[/url]
[url=]发信息[/url]
13:16:43 |[color=#999999 !important]信誉 14 / 粟米 1256.01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2854 / 精华 0 / 在线 690 小时 / 注册
宣德炉大量消失的原因:
宣德炉在清代已被视为稀世珍宝,一九四五年后,已成无价珍宝,有钱也买不到了。其突然消失的原因(注6),鄙人在史书中发现乃明末李自成的销毁(注7)。据【明史】卷三百九载:「自成至,悉镕所拷索金,及宫中帑藏器皿,铸为饼,每饼千金,约数万饼,骡车载归西安。」宣德三年所铸的宣炉,大部分存放在北京的宫中、府邸及附近庙宇之中;经此浩劫后,「百无一存,存者亦多损缺」(注8)。一九四二年,缺乏资源的日本占领军,利用日本宪兵队的威势,迫使北京居民「将家中所有铜制品(铜烛台、铜香炉、铜门环、铜锁等)一律缴出奉献,不得藏私」(注9),以供日军制造弹药。经此二度浩劫后,可说是已千不一存了,赵汝珍大师珍藏的宣德炉,想必已遭日本人的毒手矣。
[url=]评分[/url] [url=]举报[/url]
[url=]发信息[/url]
14:31:50 |[color=#999999 !important]信誉 48 / 粟米 2134.23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24084 / 精华 0 / 在线 3226 小时 / 注册
說真宣德爐的神秘在 ”光“ 有點玄虛了
好炉韵味十足~
[url=]评分[/url] [url=]举报[/url]
[url=]发信息[/url]
16:28:55 |[color=#999999 !important]信誉 19 / 粟米 1080.14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5869 / 精华 0 / 在线 1509 小时 / 注册
“宣炉是中国第一次用黄铜所铸造的铜器,其主要原料是暹逻进贡的“风磨铜”,这是一种天然黄铜”
“[风磨铜]的颜色为淡紫红色、形容风磨铜[色同羊脉]即为纯铜,即不含金银,更不是黄铜”
文中为何自相矛盾?
[url=]评分[/url] [url=]举报[/url]
[url=]发信息[/url]
16:55:00 |[color=#999999 !important]信誉 106 / 粟米 9356.56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69129 / 精华 29 / 在线 8550 小时 / 注册
“宣炉是中国第一次用黄铜所铸造的铜器,其主要原料是暹逻进贡的“风磨铜”,这是一种天然黄铜”
“[风磨铜 ...
宣德的用銅是十二煉,每次煉都會再添加一些貴金屬,估計12煉后,會出現不同的色彩表現。
應該跟黃銅沒產生矛盾。
謝謝星爺賞帖。
檐下曾听春雨滴,虚空犹自染苔痕。
[url=]评分[/url] [url=]举报[/url]
[url=]发信息[/url]
23:19:26 |[color=#999999 !important]信誉 0 / 粟米 1795.22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6935 / 精华 0 / 在线 2567 小时 / 注册
[url=]评分[/url] [url=]举报[/url]
[url=]发信息[/url]
22:32:49 |[color=#999999 !important]信誉 106 / 粟米 9356.56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69129 / 精华 29 / 在线 8550 小时 / 注册
檐下曾听春雨滴,虚空犹自染苔痕。
(2.52 MB, 下载次数: 11)
22:0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2.28 MB, 下载次数: 7)
22:0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2.5 MB, 下载次数: 7)
22:0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2.45 MB, 下载次数: 7)
22:03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2.45 MB, 下载次数: 8)
22:03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2.01 MB, 下载次数: 7)
22:03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2.1 MB, 下载次数: 7)
22:0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1.54 MB, 下载次数: 8)
22:0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28.23 KB, 下载次数: 7)
22:0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87.06 KB, 下载次数: 8)
22:0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已有1次转发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727主题精华1粟米239.8 石信誉12 点阅读权限100
正八品上.监察御史, 积分 7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3 积分
信誉 12 / 粟米 239.8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727 / 精华 1 / 在线 1534 小时 / 注册
好文章,学习了~!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0588主题精华1粟米398.25 石信誉2 点阅读权限190
从五品下.太常丞, 积分 105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12 积分
信誉 2 / 粟米 398.2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0588 / 精华 1 / 在线 373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0588主题精华1粟米398.25 石信誉2 点阅读权限190
从五品下.太常丞, 积分 105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12 积分
信誉 2 / 粟米 398.2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0588 / 精华 1 / 在线 373 小时 / 注册
<font color="#0 发表于
好文章,学习了~!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0588主题精华1粟米398.25 石信誉2 点阅读权限190
从五品下.太常丞, 积分 105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12 积分
信誉 2 / 粟米 398.2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0588 / 精华 1 / 在线 373 小时 / 注册
<font color="#0 发表于
好文章,学习了~!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0588主题精华1粟米398.25 石信誉2 点阅读权限190
从五品下.太常丞, 积分 105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12 积分
信誉 2 / 粟米 398.2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0588 / 精华 1 / 在线 373 小时 / 注册
<font color="#0 发表于
好文章,学习了~!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0588主题精华1粟米398.25 石信誉2 点阅读权限190
从五品下.太常丞, 积分 105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12 积分
信誉 2 / 粟米 398.2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0588 / 精华 1 / 在线 373 小时 / 注册
<font color="#0 发表于
好文章,学习了~!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0588主题精华1粟米398.25 石信誉2 点阅读权限190
从五品下.太常丞, 积分 105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12 积分
信誉 2 / 粟米 398.2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0588 / 精华 1 / 在线 373 小时 / 注册
<font color="#0 发表于
好文章,学习了~!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0588主题精华1粟米398.25 石信誉2 点阅读权限190
从五品下.太常丞, 积分 105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12 积分
信誉 2 / 粟米 398.2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0588 / 精华 1 / 在线 373 小时 / 注册
<font color="#0 发表于
好文章,学习了~!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0588主题精华1粟米398.25 石信誉2 点阅读权限190
从五品下.太常丞, 积分 105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12 积分
信誉 2 / 粟米 398.2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0588 / 精华 1 / 在线 373 小时 / 注册
<font color="#0 发表于
好文章,学习了~!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0588主题精华1粟米398.25 石信誉2 点阅读权限190
从五品下.太常丞, 积分 105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12 积分
信誉 2 / 粟米 398.2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0588 / 精华 1 / 在线 373 小时 / 注册
<font color="#0 发表于
好文章,学习了~!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0588主题精华1粟米398.25 石信誉2 点阅读权限190
从五品下.太常丞, 积分 105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12 积分
信誉 2 / 粟米 398.2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0588 / 精华 1 / 在线 373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0588主题精华1粟米398.25 石信誉2 点阅读权限190
从五品下.太常丞, 积分 105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12 积分
信誉 2 / 粟米 398.2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0588 / 精华 1 / 在线 373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0588主题精华1粟米398.25 石信誉2 点阅读权限190
从五品下.太常丞, 积分 105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12 积分
信誉 2 / 粟米 398.2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0588 / 精华 1 / 在线 373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0588主题精华1粟米398.25 石信誉2 点阅读权限190
从五品下.太常丞, 积分 105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12 积分
信誉 2 / 粟米 398.2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0588 / 精华 1 / 在线 373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8086主题精华0粟米1618.7 石信誉1 点阅读权限200
从四品下.国子司业, 积分 180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14 积分
信誉 1 / 粟米 1618.7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8086 / 精华 0 / 在线 870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0588主题精华1粟米398.25 石信誉2 点阅读权限190
从五品下.太常丞, 积分 105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12 积分
信誉 2 / 粟米 398.2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0588 / 精华 1 / 在线 373 小时 / 注册
玉见是缘 发表于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0588主题精华1粟米398.25 石信誉2 点阅读权限190
从五品下.太常丞, 积分 105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12 积分
信誉 2 / 粟米 398.2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0588 / 精华 1 / 在线 373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0588主题精华1粟米398.25 石信誉2 点阅读权限190
从五品下.太常丞, 积分 105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12 积分
信誉 2 / 粟米 398.2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0588 / 精华 1 / 在线 373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0588主题精华1粟米398.25 石信誉2 点阅读权限190
从五品下.太常丞, 积分 105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12 积分
信誉 2 / 粟米 398.2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0588 / 精华 1 / 在线 373 小时 / 注册
精彩推荐 /1
盛世收藏网拍卖专场出品人资格采取预约制,,只有预约被审核通过并交纳相关费用后才可以成为场次出品人。
2018年拍卖预约场次于目前正式开始,直至全部场次预约完成为止,本次预约为2018年全部场次。
||服务电话: 400-813-9977
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朝宣德炉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