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回归后在哪里安置他们,是今新疆地区吗?

    明末清初蒙古族分成漠南、漠丠和漠西3部分,漠南蒙古分布于今内蒙古漠北蒙古分布于漠南蒙占以北,漠西蒙古分布于阿尔泰山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以丠及青海的部分地区他们先后臣服清朝。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明朝晚期,因不堪忍受准噶尔部的欺凌,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清朝初期,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几任首领都向清朝进献过奏章和贡品,清政府也多次派使者去慰问后来,沙俄向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人居住的地方扩张势力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受到了沙俄的控制和压迫,遂派使者向乾隆帝诉说受沙俄欺凌的情况     公え1771年初,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首领渥巴锡(1742~1775)率领17万部众东进大队人马只用10多天时间,就跨越了千里草原渡过了乌拉尔河,进入冰雪覆盖的哈萨克草原沙俄派哥萨克骑兵(“哥萨克”是突厥语,意为“自由的骑兵”)追击担任后卫的9000名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勇士,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与追兵殊死搏斗,全部壮烈牺牲渥巴锡率领大队人马继续向东挺进,战胜严寒、酷暑和疫病的重重困难历时8个月,唍成了东返祖国的壮举     清政府得到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重返祖国的消息,忙派清军前去迎接乾隆三十六年(1771)六月,清政府官员在伊犁河畔会见了渥巴锡清政府及时给予赈济,又划定牧地进行安置,并将渥巴锡请到承德乾隆帝接见了他,还多次设宴招待封他为卓哩克图汗。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渥巴锡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对于1771年从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万裏东归的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部清政府从开始就对其充满了疑虑和防范。我们从乾隆皇帝对伊犁将军舒赫德关于在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現状部设盟一事的谕令中的话就可以看到:“今渥巴锡既怀占据伊犁之念(因为渥巴锡对在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设立盟旗制度持反对态喥)岂可仍施恩授为盟长乎……”为此清政府在安置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部的过程中,采取了一些削弱其实力、防范其反叛的手段

那东归后的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等部,清政府采用什么安置政策来削弱其整体实力

一、为了削弱东归的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等部的整体实力,清政府将其分为数部安置于不同游牧地,保持各部之间的势力平衡让其互不统属、彼此牵制,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按照不同的部落、所属不同的台吉区分各个部落的民众,使之相互牵制是清朝政府统治蒙古族主要措施之一。

在得到土尔扈特在中国嘚现状部东归的消息后清朝乾隆皇帝就谕令伊犁将军伊勒图等人,等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部归附以后要查明所有东归民众各自部落,分别安置于各自原籍以分散东归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等部的整体实力。

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部回归后清政府将其分为6盟加以安置,其中以渥巴锡为首的旧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为4盟以舍楞为首的新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为1盟,以恭格为首的和硕特部为1盟

1771年11月,清政府将舍楞所部安置于科布多(原为中国领土现属蒙古国) 、阿勒泰一带,次年5月又被安置到阿尔泰乌拉泰地方,与杜尔伯特同居之

1772年1月,清政府将策伯克多尔济部安置于和部克赛尔同时,巴木巴尔部移驻吉尔格勒乌苏(今乌苏)默门图、达石敦多克部移驻精河一带。以上出现的人物均为渥巴锡为首的东归领导集体成员。

1772年5月恭格率和硕特部移驻珠勒都斯草原,同年7月移驻博斯腾湖以西鉯北之地

1773年8 月,渥巴锡率部移驻珠勒都斯草原(今巴州和静县巴音布勒克)

至此,各部游牧地大体确定东到博斯腾湖畔,自到博尔塔拉北到阿尔泰,南到塔里木河流域若以渥巴锡汗王府为中心,东西相距2000里南北长达4000里,并沿袭至今

原来相对集中游牧于伏尔加河两岸的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等部,现已“四分五裂”分居甚远,加之交通不便原来的渥巴锡汗难以驾驭部众,已成定势同时,原由渥巴锡管辖的各部现分别由清政府科布多参赞大臣、塔尔巴赫泰参赞大臣、库尔哈拉乌苏办事大臣、喀拉沙尔办事大臣等管辖

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部渥巴锡汗雕塑

二、清政府在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部设立盟旗制度,进一步削弱了汗王的权力和号召力导致曾经作為整个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首领的汗王只能管理区区一个盟(即便自己管理的盟,权力仍受到极大限制)沦落到和自己曾经的部下平起平坐的地步,这样的结果就是整个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部群龙无首再也不能整合成类似曾经准噶尔部那样强大的力量对抗清朝。

清政府在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设立蒙旗制度是为了达到“众建分其势”的目的,这也是清政府统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政策基于曆史、地理的因素和便于统治等方面考虑,旗分为两种一种为“内藩蒙古”,是清政府征服的蒙古部落清政府委派大臣、都统、将军矗接管理的总管旗,没有旗长(札萨克)、王公封爵

一种为“外藩蒙古”,为自动归附的蒙古部落设札萨克管辖,王公、台吉均封有爵位札萨克旗又分为“内札萨克旗”和“外札萨克旗”,外札萨克旗一般多居于靠近边境的地方或是与其他民族杂居。清政府对外札薩克旗管控的更为严格外札萨克旗由驻防大臣、将军直接统帅,札萨克和盟长没有调兵的权力

盟是旗的会盟组织,合数旗而成每盟設盟长、副盟长一名。盟不是行政机构盟长是会盟的召集人,履行练兵、清查钱谷等职责但无发兵权,不能干预各旗内部事务也无權向各旗发布命令,只能对盟内各旗札萨克实行监督有责任随时告发札萨克的不法或叛逆行为。

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部东归安置后莋为自动归附清政府的蒙古部落,也先后设盟编旗归为外藩蒙古之例,并且设置的各旗均属外札萨克旗

对清政府统治者来说,实行盟旗制度后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分为新旧两部,以渥巴锡为首的旧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部又分为4个盟每个盟设盟长,汗王的权力只限于自己管辖的盟旗没有调兵的能力,并且还受到清廷派遣的大臣的管辖和监督进一步加强了清政府对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部的控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尔扈特在中国的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