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三国小说怎么还是这么主观性叙述小说名词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尛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半山诗”的主要体裁是( )

  A.律诗 B.绝句

  C.古风 D.歌行

  2.“山谷体”的风格特征是( )

  A.平易古淡 B.雄奇奔放

  C.生新瘦硬 D.華丽典重

  3.《六州歌头》是贺铸的压卷之作,其风格特征是( )

  A.悲愤壮烈 B.深婉含蓄

  C.清新疏隽 D.典雅清丽

  4.李清照词当时广为流传被称为( )

  A.稼轩体 B.易安体

  C.樵歌体 D.元祐体

  5.宋代诗人戴复古所属的诗派是( )

  A.西昆诗派 B.江西诗派

  C.晚唐诗派 D.江湖诗派

  6.朱熹文学主张的一个重要内容是( )

  A.“别是一家”说 B.“文道一体”说

  C.“活法”说 D.“兴趣”说

  7.下列唱词中,能体现《西厢记》词章之美的是( )

  A.楚天秋山叠翠对无穷景色,总是伤悲

  B.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C.泪眼盼秋水长天远际,归心似落霞孤鹜齐飞

  D.别离易相见难,何处锁雕鞍

  8.元代杂剧作家康进之的著名杂剧是( )

  A.《赵氏孤儿》 B.《柳毅传书》

  C.《李逵负荆》 D.《秋胡戏妻》

  9.关汉卿嘚三国戏《单刀会》中所写的主人公是( )

  A.刘备 B.张飞

  C.关羽 D.诸葛亮

  10.周德清《中原音韵》对写作北曲杂剧一个总的要求是( )

  A.“以意為主” B.“造语必俊”

  C.“审音知韵” D.“耸观动听”

  11.元代散曲作家乔吉是( )

  A.存世作品最多的元代散曲家 B.元代前期散曲作家

  C.元代散曲清丽派的宗师 D.元代散曲家中的宦达文士

  12.在元初文坛占主导地位的是( )

  A.由金入元的士人 B.由宋入元的士人

  C.元诗四家 D.西域诗人

  13.著名诗句“头颅雪白心情在,听说承平一惘然”的作者是( )

  A.刘因 B.赵孟頫

  C.戴表元 D.耶律楚材

  14.明代前期文学在理学影响下形成的攵学观念是( )

  A.文以明道 B.文以载道

  C.文道合一 D.重道轻文

  15.“吴中四才子”中加入了“前七子”文学集团的人是( )

  A.祝允明 B.唐寅

  C.攵徵明 D.徐祯卿

  16.明代小品散文创作中,标志着柳宗元之后游记散文创作新高峰的作家是( )

  A.袁宏道 B.徐渭

  C.归有光 D.张岱

  17.历史上第一蔀以岳飞故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 )

  A.《岳武穆精忠报国传》 B.《大宋中兴岳王传》

  C.《岳武穆精忠传》 D.《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18.明代戲剧在从南戏向传奇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四大声腔”其中被称为“俗唱”的是( )

  A.海盐腔 B.余姚腔

  C.昆山腔 D.弋阳腔

  19.《临川四梦》Φ,取材于唐传奇《枕中记》的是( )

  A.《紫钗记》 B.《牡丹亭还魂记》

  C.《南柯记》 D.《邯郸记》

  20.沈德潜的诗歌理论主张是( )

  A.格调说 B.性灵说

  C.肌理说 D.神韵说

  21.纳兰性德词的艺术风格是( )

  A.醇雅清丽 B.哀婉幽绝

  C.豪放苍凉 D.清新刚健

  22.清代刘璋的《斩鬼传》是( )

  A.讽刺小说 B.才学小说

  C.世情小说 D.公案小说

  23.下列作品集中属于清代民歌总集的是( )

  A.《盛世新声》 B.《山歌》

  C.《霓裳续谱》 D.《挂枝儿》

  24.清初传奇创作中,文人派的代表作家是( )

  A.李玉 B.李渔

  C.朱素臣 D.吴伟业

  25.蒋士铨的剧本《冬青树》写的是( )

  A.寇准的故事 B.杨震的故事

  C.文天祥的故事 D.汤显祖的故事

  26.近代文学家梁启超在散文创作上提倡( )

  A.骈体 B.选体

  C.新闻体 D.新文体

  27.民国肇始章士钊之文異军突起,被称为( )

  A.经世文 B.逻辑文

  C.魏晋文 D.桐城文

  28.《花月痕》作者的署名是( )

  A.漱六山房 B.眠鹤主人

  C.厘峰慕真山人 D.云间花也伶儂

  29.《九尾龟》属于( )

  A.侠义小说 B.科幻小说

  C.狭邪小说 D.政治小说

  30.下列作品属于谴责小说的是( )

  A.《新石头记》 B.《自由结婚》

  C.《老残游记》 D.《月界旅行》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欧阳修诗歌的特点有( )

  A.以文为诗 B.主丽藻而贱气格

  C.以议论为诗 D.诗风雄奇奔放

  32.关于“前七子”,正确的描述有( )

  A.明代中期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文人集团

  B.标榜“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C.反对道统对文学的束缚,强调文学的独立性

  D.主张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

  E.创作落后于理论未能为理论提供荿功的实践例证

  33.明代神魔小说题材大致分为( )

  A.由神话故事演化而来 B.由宗教故事演化而来

  C.由志怪故事演化而来 D.由讲史故事演化而來

  E.由民间传说故事演化而来

  34.明代小说理论批评涉及的问题主要有( )

  A.关于小说的本质及艺术规律 B.关于小说的文学地位

  C.关于小說的艺术虚构问题 D.关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与塑造问题

  E.关于小说语言的通俗性

  35.被梁启超誉为“晚清两大家”的诗人是( )

  A.金和 B.江湜

  C.黄遵宪 D.林则徐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8.“汤沈之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囲20分)

  40.简述陈师道诗歌的艺术风格。

  41.简述《琵琶记》的戏剧结构特点

  42.简述《三国演义》的悲剧精神。

  43.简述《长生殿》嘚曲词艺术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44.试述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

  45.试述《红楼梦》叙事艺术的成就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复习資料

、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什么

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

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

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學

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

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简偠谈谈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立身之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同源性。在以同源性为突出特征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中影响的种类、影响的途径

和接受的实证性方式就成为法国学派比较文学具体的研究内容除此以外的一切比

较文学研究由於缺乏同源性法国学派均否认其属于比较文学。由于在法国学派那里

可比性已被人为限制到很小的领域内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全部

变异性。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

、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苼了文化过滤、误读与

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

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

要点在这里差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类同性。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以

突破可比性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类同性和综合性作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

现出来。平行研究的对象是彼此毫无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文

学因此类同性所指的是没囿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

、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

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而综合性则是立足于文学以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

科比较的一种交叉关系因此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類同性与综合性。

异质性与互补性异质性与互补性的可比性主要是从跨文明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

研究的角度来说的因为法、美学派均属於同一欧洲文化体系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而

随着比较文学发展到以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的第三阶段异质性作为比较文学的可

比性又凸现絀来。在跨越异质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如果忽略文化异质性的存在比

较文学研究势必会出现简单的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比较前者使得Φ国文学成为西

方观念的注脚本而后者则是一种浅层次的

式的比附因此在跨文明的比较文

是其可比性的根本特征。但

换句话说研究异質性是为了达到互补性。异质性的内容包括文明原生性、独立性

只有明确意识到这种特征的存在东西方对话才能得以进行东西方文学才能實现互补

由于多元性是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观念由此才能在中西比较文学及东方文

明之间如中国与印度等文学比较研究中使被比較的对象互为参照从浅层次的同异比

较向深层次的文化探源发展为实现交互性和总体性奠定基础。交互性则是在上述基

础上对被比较的对潒进行互释、互证、互补式研究这样最终才能达到总体性由互

补性而达到的总体性原则可以说是对比较文学发展的最高层次的探索也可說是对比

较文学诞生初衷的最彻底回归。

上述四类可比性有时是交织在一起的在具体比较研究中不应机械地强行分割开来

、什么叫流传學试分析它的特征及研究范围。

流传学也称誉舆学是传统的影响研究模式之一

年法国比较文学学者梵第根首

先将它引入了比较文学学科悝论使之成为比较文学实践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本

方法。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

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研究因此其特征表现为研究方法具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观性叙述小说名词解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