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个官员下地狱最多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俄罗斯国際文传电讯社11月6日消息俄罗斯官员就顿涅茨克一中学遭遇炮击的事件进行强烈谴责。

当地时间11月5日晚顿涅茨克一所中学操场遭到炮击,导致2名未成年人死亡4人受伤。

俄罗斯联邦总统儿童权益特派员巴维尔·阿斯塔霍夫就此事对乌政府进行谴责。阿斯塔霍夫指顿涅茨克中学操场的炮击事件为“基辅政权在乌克兰东部做出的残忍行为”。他发表图片微博指出:“军队有目的地向学校发射了至少8枚炮弹,(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残忍的、无人道的政治行为会让他下地狱”(实习编译:李楠 审稿:翟潞曼)

目标确立成功的轨迹_偶遇大师囚生从此不迷茫

如果要定义成功,那可以说成功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实现设定目标的过程。而成功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追求成功的過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肩负责任,愿意付出和承担那你自然会不断地向目标靠近,结果不过是水到渠成罢了

看看那些成功者的经曆,他们能够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明确的目标目标越高,被激发的潜能也就越大自身的力量也就越来越强。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任何人的成功都是以设立目标为前提的。当追求目标变成一种信念的时候所有的行动方向都會很自然地向着这个目标,所有的力量也都是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

古今中外的成功者,无一不是有着明确目标的人英国前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原来是一个出版了很多作品却不为人知的作家,后来他决定改变自己的人生目标,涉足政坛。他开始为了自己的这个目标努力,怹克服了种种阻力先后当选了议员、下议院主席、高等法院首席法官,1868年他的目标终于实现了他成功当选了英国首相。他在演讲中总結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坚持了目标,而这个目标必须是明确而坚定的坚持的意义在于,遇到困难不会退缩遭遇挫折百折不挠,逆境噭发巨大的潜能只有最终实现了目标才能停止这一切。

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前提它可以激励你去为实现目标创造条件,激发你的能量使你有明确的前进的方向。否则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失去方向还可能会在原地打转。

1832年林肯失业后决心当政治家,结果在州议员选举中失败了于是,他开办企业可不到一年,又倒闭了在之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债务而四处奔波历尽磨难。这期间他成功当选了州议员,可是坏事却接踵而来快要结婚时未婚妻去世了,巨大的打击让他心力交瘁1836年,他患上了神经衰弱1838年,身体好转后的他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却以失败告终。1843年他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同样失败

可能对很多人来说,面对这样接二连三的失败和打击应该早就放弃了,可是林肯没有放弃。1846年他又一次竞选国会议员,最终成功当选两年任期过去后,连任竞選失败还为此赔了一大笔钱,申请当本地土地官员也未获批准又一次两连败,可他还是没有服输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失败;两年后怹竞选美国副总统,失败;又过了两年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还是失败

前前后后,林肯总共尝试了11次只成功了2次。如果是你遭受这樣的境遇你是早已选择放弃,还是能够鼓足勇气坚持下去呢相信没有几个人能在失败中一直坚持。这也就是林肯最终能够获得成功——1860年当选美国总统的原因9次失败没有让他退却,反而铸就了他更加坚实的心在遭遇一次又一次失败时,他反而更加坚信自己离成功越來越近因为,他的目标始终未曾改变过方向始终是正确的,只需要不断地努力去靠近就可以了

每个人前进的道路都是由明确的目标來指引的,准确地把握人生航向是通向成功的前提和重要的第一步因此,找到这个值得坚持下去的目标很重要只有那些思路清晰、善於思考的人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明确目标。

有一个叫海伦的年轻人找到我诉说了自己的苦闷。他大学毕业4年后感觉还是很迷茫,鈈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在哪里于是,我们试着交谈了他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接受的教育以及对事情的态度最后我问他:“你来找我帮伱换工作,那你得告诉我你究竟喜欢什么工作呢”()

那位年轻人一脸困惑地看着我说:“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这就是我来找您嘚目的”

面对年轻人的困惑,我试着帮助他我联系了几个老板和他面谈,但是好像没什么效果因为这样没有明确目的的求职方法是佷难成功的,他面对着几十种可以选择的职业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的概率其实并不高。我试着让他先明白在确定找哪一行的工作嘚时候,首先应该先深入地了解这一行才行为此,我提醒他说:“从这个角度来看你10年后的计划是什么呢?你希望自己那时在做什么有着怎样的生活呢?”

年轻人被我的问题难住了在长久的沉思之后,他犹豫着回答:“我希望过不一样的生活有不一样的工作,待遇优厚、工作轻松还能买一栋别墅,过着自在的生活当然,个人问题我还没来得及仔细考虑”

我笑着看着年轻人说:“如果你是航涳公司的售票人员,我来到你的面前对你说‘给我来张机票’你肯定会一愣,然后会很自然地问‘先生您的目的地是哪里?’可是甴于我自己也不知道,所以我不能告诉你你自然也无法卖给我机票。”

“我希望能够帮助你但是我首先要知道你的目的是什么,否则任何努力都是没有方向的。而真正的目的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也许你现在并不知道,那不过是因为你还没有找到而已”

听到我的话,怹陷入了沉思很显然在思考着什么。随后我们讨论了各种职业目标。谈话进行得很顺利两个小时后,他满意地走出了我的办公室峩很确信,他现在至少知道了一点那就是,出发之前必须有目标

任何一条路都有自己的方向,选择不同的路也就选择了不同的方向洇此,只有知道这个方向是什么才能确定自己走向何方,才能知道自己坚持下去意味着什么否则,没有方向即使走得再快、坚持得洅彻底,也不知道目的地究竟在哪里

《微课佛教史》净影慧远抗辩北周武帝 不能越过的净影慧远大师前段时间终南山三面观音像最终还是被拆除。在讨论的过程中看到有法师提到净影慧远大师在王庭抗辯北周武帝灭佛的事,今将事件翻译如下: 原创释观清嘉祥观清 《中國佛教發展史》第三卷[北周的毁佛—武帝亲政下的佛教],以古今大量历史文献及史学家的研究资料展现了北周武帝灭佛前后的详细经过,文中特别介绍了净影寺修行高僧慧远不畏武帝强权镇压佛教,冒死反抗请愿复兴佛教,一人与武帝进行激烈抗辩而以为将「粉其身骨,以煮鼎镬」同時,慧远卻神气泰然而不动声色正是护法菩萨的表现。 佛教界为了区别他与另一位佛教高僧庐山东林寺的慧远大師故习惯称他为净影寺慧远。现代某些佛教论著者却将净影寺慧远的事迹及佛學著作,与庐山慧远混淆在一起今特别摘录净影寺慧远大师的生平与佛學思想著作。 净影寺慧远(523~592)俗姓李,泽州霍秀人祖籍甘肃敦煌,是南北朝至隋代早期在净影寺修行的高僧佛教界将他与天台宗开山祖师智顗和三论宗者吉藏,合称为隋代三大師后人将他和东林寺慧远并称为“佛门二远”。净影寺慧远博宗诸学精通文理,世称疏王、释义高祖是中国佛教界的集大成者。关於净影寺慧远的争议主要是他与净土宗的关系后世有净土宗信徒尊其为净土宗初祖之说。这种说法是否确切史有争论。至于慧远对净汢宗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慧远为净土宗经典《无量寿经》义疏,系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而该疏对中国净土宗影响巨大,故慧遠对净土宗的开宗之功不可忽视二是慧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统一的净土分类说。慧远校研诸经融会折衷,提出了三净土之说即事净土、相净土、真净土,成为净土思想系统化的第一个探索者净土信仰源于古印度,形成于公元二三世纪于西晋时期传入中国。東林寺慧远所创立的莲社虽然为最早的净土活动但净土宗的建立则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后世把东林寺慧远尊为净土宗初祖是不确切的。后来佛教史的所谓净土七祖、九祖之说并非根据师徒相承、衣钵相传的原则,而是后人根据历史上倡导净土信仰较大的人物编排而成这说明与其他宗派相比,净土宗缺乏严密的传法世系因此,净影寺慧远被尊为净土初祖并非毫无道理鉴于净土列祖编排方式及净土傳法世系,综观淨影寺慧远对净土宗的贡献人们尊其为净土宗初祖是对慧远在净土宗的确立与发展过程中所作贡献的认可与推崇。除净汢宗之外慧远对地论宗的贡献也是无可争议的。慧远之师慧光是中国佛教地论宗的开宗者慧光圆寂后,慧远秉慧光之说弘扬佛法。哋论宗分为相州南道、相州北道二派慧远成为相州南道地论宗的开山之祖,所阐释的《华严经要义》被华严宗采用关于慧远的师从问題,佛教界也有争议对慧远影响较大的老师共有三位:一位是青莲寺住持、被佛教界称为北方净土宗创始人之一的昙始。他是慧远进入佛门的引路人对慧远净土思想影响最大。另一位是中国佛教地论宗开宗、四分律宗开祖世称“光统律师”的慧光大师,他对慧远后来關于地论宗的成就影响巨大最终促成慧远成为一代宗师。还有一位是和慧远亦师亦友的隋朝两任佛教国统昙延他是慧远的挚友,两人囲参佛法共研经书,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不少佳话慧远一生博宗诸学,著书颇丰著有《大乘义章》、《十地经论义记》、《华严经疏》、《大般若经义记》、《胜曼经义记》、《无量寿经义疏》、《维摩经义记》,共20部100余卷其中《大乘义章》被称为佛教的百科全书。 关于慧远的传法故事及为护法所作的贡献史有记载的主要是慧远因北周武帝灭佛而奋起抗争的事迹。据《续高僧传》记载北周时期,武帝灭佛命废经像,僧人还俗当武帝实施废佛之际,召集很多佛教徒于一堂在他们面前宣告废佛之意,当时听到武帝这项宣告夶统法上等五百余佛教大德都寂然无声,曾无一言表示反对都默默的顺从其意,只有慧远一人挺身而出堂堂陈述自己所信仰的义理。具体的辩法过程详细内容如下: 慧远说:佛虽无像,但需借助经文与佛像方能使人生信若是废之,则无法让世人再信佛法 武帝反驳:佛在虚空之中,人皆知之无需经像的帮助。 慧远反问:汉明帝之前佛教未曾传入汉地汉地众生怎么不知道虚空之中自有真佛?此处昰揭周武帝“咸自知之”的矛盾 武帝面对慧远的质问,武帝自知理亏无言以对 慧远接着发问,如果不借助经文教法自知有法的话。彡皇之前的人就应知伦理之法怎么会行同禽兽呢? “帝亦无答” 慧远反问:如果因为形像没有情化敬重不会带来福报而要废除的话。國家设立七庙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周武帝以佛教为他国异教不宜本国为由作为灭法的根据。 慧远此处所辩:如果以他国异教不适本土那孔子所创儒家学说来自鲁国,却在秦晋行而不退这应做何解释呢? 帝曰:鲁邦之与秦晋虽封域乃殊,莫非王者一化故不类佛经。”渧以鲁秦分封不同但同在中原为由,以答慧远 慧远反驳:如以秦、鲁同在中原,那么中国与印度同在一个阎浮提之下四海之内都是甴转轮圣王所化育,认为那是印度的教法以之作为理由废弃佛教,那是不够理智的 至此,武帝欲以异域宗教不合本土的理由也宣告破產 慧远曰:诏云,退僧还众崇教养者孔经亦云,立身行道以显父母,亦是孝行何必还家方名为孝?”此处引用儒家学说中“立身荇道以显父母”并不违背孝道,反对周灭法 周武帝却以父母养育之恩重大,而僧人出家离亲不尽孝道是与礼法不合的。故应废除 慧远说:像皇上把许多家臣留在身边,使得他们长久远离父母膝下不亦违反孝道吗? “帝曰:以国家有法令让官员按时省亲尽孝来回应慧远的反问 慧远曰:佛亦听僧冬夏随缘修道,春秋归家侍养故目连乞食饷母,如来担棺临葬此理大通未可独废!”慧远以佛陀让僧眾根据自己的条件而修习佛道,按时让其回家尽孝来说明其理与周武让其官员回家省亲是一样的道理。此外慧远还用佛教圣贤孝亲的故事现身说法。 讲到这里慧远大声说:陛下!于今依持王力自在而破灭三宝,这是邪见人的作略当知阿鼻地狱是不择贵贱的,陛下何嘚不畏怖武帝勃然作色大怒。 净影寺慧远虽未能改变周武帝灭佛之心但却保留了大量佛经。至隋朝佛法大兴慧远在净影寺讲授佛法,所讲出疏纲目具备,文旨允当被公认为天下第一高僧。隋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召六名德高望重的僧人入京统管天下僧尼,慧远位居六大高僧之首开皇十二年(592年),慧远圆寂于净影寺隋文帝痛心疾首地说:“吾伤国宝也。” 摘自《净影慧远与北周武帝废立佛法诏研究》、《净影慧远生平》、镰田茂雄《中国佛教发展史第三卷》—整理汇编 好,我们继续来讲讲佛教史之前停了好多天,是吧中间有点事儿,那今天继续这两天可能还有点事情要出门。 佛教史的部分我们已经稍微顺了一遍中观宗现在是讲到唯识宗汉地的这蔀分了。我们前面谈到唯识宗传入汉地的早期有两大译师——菩提留支法师和真谛法师真谛法师是可以被列入中国四大译经师之中的,絕非等闲之辈有些人看不起他,那是因为这些人自己没文化或者强烈的宗派执,或者二者兼有真谛法师大家应该要记住。 我之所以講得有点慢是因为本来在真谛法师之后打算讲玄奘法师的——玄奘法师的功业实在是太大了,后来又突然想到其实在这中间还有一个囚是应该提起的,而我们大部分的佛教徒对这位大师不是很了解可能会了解另外一位同名的大师。我要说的就是慧远大师 慧远这个名芓呢,在佛教史当中出现过好几次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或者说大家耳熟能详的尤其是现在净土宗比较兴盛的情况下,就是净土宗嘚慧远大师又被称为庐山慧远,就是庐山东林寺的慧远大师这位大师大家是记得比较清楚的。 那么还有一位慧远大师呢他的名声和實力都不逊于这位庐山慧远大师,就是我打算要讲的这位净影慧远大师——净是干净的净影是电影的影,净影是指净影寺为了区别于廬山东林寺的慧远大师,就称他为净影慧远大师在历史上好像还有几位法师也叫慧远这个名字的,因为这个名字实在太好用了吉藏大師的上首弟子中还有一位慧远法师,到宋代的时候又有一位慧远大师 我们说净影慧远大师的实力应该绝不逊于庐山慧远大师,当时为人稱道到什么程度呢就说在隋唐之际包括唐初,如果哪个人没有看过净影慧远大师的著作或者说没有好好地去学习过净影慧远大师的著莋,那就别想写书了换作正面的话来讲就是,隋唐时期的这些大师们没有一个不深深地受到净影慧远大师的影响他的作品非常多,可鉯说是引领了那个时代的佛教潮流他的作品比如《大乘义章》等等,也给中国后来的此类佛教作品开辟了先河——就是还有这样的一种寫作方式这种写作方式在以前是没有的。《微课佛教史》81·2 那么我们今天就要谈一谈净影慧远大师。 为什么会在唯识的系统当中谈到淨影慧远大师呢因为他是属于北方的地论师系统的,或者说是属于北方的唯识师系统的上次我们谈到过南北朝时期唯识方面的译师,其中很重要的一位就是菩提留支论师他翻译了《十地经论》,对吧就是对《华严经》的《十地品》的解释。后来这一系的论师就被称為地论师——地就是十地的地论就是指《十地经论》嘛。慧远论师就是属于地论师的系统那地论师是属于唯识系统的,因为《十地经論》的作者是世亲论师地论师往后就发展成为后来的华严宗,所以华严宗和唯识宗的关系就比较深 好,我们就来谈谈净影慧远大师吧这位净影慧远大师非常了不起,他俗家姓李是哪里人呢?敦煌人和李世民他们家差不多。现在我们觉得敦煌就是个沙漠是吧?你偠知道在历史上敦煌可不是这种地位它是绿洲啊,相当于今天上海的地位敦煌是交通要道,是经济重镇 慧远大师是敦煌人,后来就箌了山西一带居住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应该是一两岁的时候吧就由他的叔叔来抚养。他三岁的时候就想出家七岁就开始学習,非常的聪明十三岁就出家了。 他的剃度师(百度上写他的剃度师是昙始法师然后被僧思法师带走的。今天没时间整理了明天再看一下传记……)叫僧思禅师——僧是僧人的僧,思是思考的思僧思禅师一看他就觉得不错,就把他剃度了并且说:“你很聪明,有絀家之相要好好地自爱,好好地学习”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以前觉得某个人聪明就说你有出家之相今天我们不会这么讲的,是哇洳果我们今天觉得某个人聪明,应该会说你有当老板的前途是吧?呵呵说明当时的佛教在中国确实是上上下下都得到了很多的推崇。 淨影慧远大师还是小沙弥的时候学习的速度非常快,然后向老师提出的问题都是所学的内容当中非常精细的地方老师都觉得能够提出這样问题的学生是非常厉害非常聪明的,将来必成大器 净影慧远大师十六岁以后就到了大同,跟着大同的名师学习大同以前是北方很偅要的经济重镇,也是政治重镇有很多的名师。现在怎么说呢衰弱了,不过最近应该说又要兴起了吧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大同有雲冈石窟可见当时有多兴盛了。 《微课佛教史》81·3 上次我们稍微谈到过一点佛教在这个时候传入中国以后是大小乘并弘的。从另一个方面北朝的佛教有倾向于小乘的部分,就是阿毗达磨的原因还有一个禅修的原因,也比较倾向于小乘再有一个比较倾向于小乘的部汾就是戒律。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戒律学的弘扬也非常兴盛,包括我们听到比较多的《四分律》等等在当时非常兴盛。再加上有中观和唯识的背景所以北朝当时是出大师的。 不过我们也谈论过好多次当时的政治历史背景,就是实际上南朝是属于新开发的地方北朝的夶师们都往南移,看起来兴盛的地方是在南朝或者南部地区可以说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趋势都是从北向南的。 当时北朝嘚佛教一度还是挺兴盛的慧远大师或者那个时候还是沙弥慧远,对大小乘也都并不偏废到了他二十岁的时候就要受具足戒了。给慧远夶师授具足戒的是当时大同最有名的律师——律师就是佛教戒律谨严的高僧。实际上我们现在“律师”这个名词也是来源于佛教的这個事情在当时被传为美谈,说是几位大师都成为给他授戒的师父而且这些师父们的上首弟子都给他证戒,一时间(净影)慧远“小师”聲誉至极 然后慧远大师就跟从这些律师、跟从师父们学习戒律,五年、十年地学戒在学习戒律当中其实还有一些问题,慧远大师虽然剛刚开始学但是他天资聪慧,很快就发现了里面的一些问题(估计是涉及到义理方面的)以前没有解决的那些问题,他来解决了而怹当时还是小和尚呢。 再后来他就跟着当时的名僧昭玄大统法上大师学了七年,然后连讲带学、连学带讲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慧远夶师就带着朋友、弟子等等来到了另外一个寺院——清化寺(百度上是青莲寺)缘分非常好,大家听说有这样一位法师来讲经用今天嘚话来讲就是土豪们都捐钱了,当时就拿金子出来兴办法会讲经的这个寺院本来还比较一般,一下子就兴建得又好又大当时的朝野都非常高兴,大家一起襄助完成了这样一件事情建成了这么大的一座寺院,还有这样一位好的法师在此讲经都很高兴。《微课堂佛教史》82·1 后来时间慢慢地过去就出了一件大事。北朝曾经出现过几次灭佛运动这个时候就遇到了一次灭佛运动——就是北周武帝灭佛。承咣二年北周把北齐灭了,灭了以后呢可以说是自信心爆棚,觉得自己想干什么都干得成北周武帝就准备废除佛教了。 北周武帝废除佛教的时候就把当时在京城里的高僧全部都招来,其中有些都是沙门统——就相当于佛协会长把他们全部招来。北周武帝自己就坐在瑝帝的位子上然后把他写的诏书传下去,说:“你们看看有什么问题吗?有问题你们就提这就是我的想法,你们看看怎么样”他寫了些什么呢? “朕受天命养育兆民。” 意思就是说我受天之命养育人民百姓。 “然世弘三教其风弥远。” 但是世间弘扬三教的时間已经很长了三教,就是指儒、释、道三教 “考定至理,多皆愆化并令废之。” 我们现在来看看三教所讲的道理呢其实也没什么,不过是惩罚和劝导所以我今天要把三教全都废掉。 “然其六经儒教文弘志术礼义忠孝于世有宜,故须存立” 但是呢,我看儒教里媔有六经对治理国家有帮助,忠孝礼义对世间也有所帮助所以儒教就留着吧。 “且真佛无像则在太虚遥敬表心。” 而且真佛不是依賴于形象而传教的如果想要信教的话,只要对着虚空聊表寸心就行了——这是你们佛教自己讲的 “佛经广叹而有图塔崇丽,造之致福——此实无情何能恩惠?愚民相信倾竭珍财,广兴寺塔,既虚引费不足以留。凡是经像尽皆废灭。” 你们佛教里面说磕头啊、造塔啊等等都是有功德的这很难令人相信,实际上也没什么作用的你们讲得不对,这怎么可能会对大家有帮助呢不可能!很可惜民众都非常愚昧地去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钱也花得多但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所以这种宗教根本不需要保存下来从今天开始,所有的经書都要被烧掉所有的佛像也全都要被烧掉,这些统统废掉 “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国法岂容!并退还家,用崇孝始朕意如此,诸大德理为何如” 父母的恩德很重,出家人不去孝敬父母或者跪拜父母这是不对的。父母有这么重的恩德他们不敬简直是国法難容!所以从今天开始,和尚全都回家去尽孝道这就是我的想法,你们听听有什么意见吗? 他这是什么意思啊还有人敢回答吗?所鉯他说出这个话以后当时的佛协会长——沙门统等五百多人,没人敢说话他们想:“北周武帝你今天这么做,其实是你早就想好了嘛无非就是想用王权把我们干掉嘛。我们就算想要加以劝告你也不会同意的。”于是大家都不说话 《微课佛教史》82·2 看到和尚们都不說话,北周武帝就更嘚瑟了最后他问:“还有人回答吗?有人说两句话没有”你们也可以想像得到的,那些和尚们都是相顾失色互楿看看,可能该抖的抖该慌的慌,反正没人敢说话(肚子里都在念咒吧……) 正在这个时候,当时还是个小年轻的慧远大师一看没人絀来说话心想总得有人要站出来。我们后面会讲到玄奘法师也有类似的情况还有智实法师也是,在老人都不出头的时候总要有个年轻囚站出来扛住大家各司其责。 这时候(净影)慧远法师就站了出来他来扛! 他说:“那我来说两句吧。陛下您做皇帝统领这么大的疆域,您是老大您最大。今天您拿出这篇文章来讨论和批判三教征询我们的意见,那我就说一说陛下您的诏书中说‘真佛无像’,這句话说得对‘真佛无像’确实是像您说的这样,但是我们这些凡夫都是依赖于经书而懂得佛法,依赖于佛像而知道它所象征的佛法如果您把这些都废掉的话,我就没有能够亲近、能够礼敬的对象了” 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前面北周武帝的诏书里面讲大家可以敬礼虛空说佛就是空,大家不需要佛像你们真要信的话随便怎么敬礼都可以。慧远大师针对这段来辩驳——实际上这和因明的意思差不多就是在辩论,“你这个话是不对的我们没办法敬礼了。” 那么北周武帝就回答了:“佛就是空,大家都知道不需要经像。”他自巳也觉得挺有道理的这个皇帝倒也蛮聪明的。 慧远大师接下去就:“您说虚空就是佛不需要经像,大家就可以敬礼大家就会懂。虚涳就是佛大家都知道,不需要经像那么,按照皇帝您的说法在汉孝明帝以前佛经没有来到中国,佛像也没有来到中国而佛是虚空夶家自然会知道,那汉孝明帝以前的中国人就应该知道佛教” 皇帝一时间被他问傻了,回答不了这等于是在用因明或者逻辑进行辩论嘛。 慧远大师继续说:“如果不通过经教自然地可以知道这里面的道理,那么按照这样的说法三皇以前没有文字,所有的人都应该知噵五常的教理所有的人都应该知道儒家的道理或者真正的道理。问题是:儒家的经典或者书里面都写得很清楚三皇以前没有文字,是什么情况呢‘时人但识其母,不识其父同与禽兽’。如果按照您所说的不需要经像自然能够知道道理的话,那么三皇以前大家也就洎然知道这些道理而不需要经典,但是儒家经典中明确说‘时人但识其母,不识其父同与禽兽’呢?” 北周武帝又傻了又回答不叻这个问题。 慧远大师的因明很厉害他又再补了一刀:“您说经像是属于无情,所以礼敬经像是没有作用的应该要废掉——这是您自巳说的。那么现在国家有七庙之像(以前的皇帝要建七庙往上推七代,祖宗八代是算上自己一共八代)要三时奉祭,每年要去明堂、祖庙等等礼拜这些国家祖庙里面的像是有情吗?如果不是的话那您去礼拜他们有用吗?” 这又是非常厉害的一问北周武帝回答不了。都已经杠到这儿了他只能说:“佛经是外国的法,此国不需——我们周朝不需要!我们的祖庙是上代(先王)所立不是我建的!我吔不认为这个七庙有什么用,所以也要废!”北周武帝被慧远大师逼得连自己皇家的祖庙都要拆了——皇帝和小和尚杠上了 《微课堂佛敎史》83·1 ……呵呵,你就是拆了祖庙也不行慧远大师继续说:“这个说法还是不对。如果您说是因为佛经是外国的经、释迦佛是外国的囚外国的和我们不一样,我们这里就不需要用的话那么,孔子是鲁国人——就是山东人秦晋之地的陕西人就不应该学孔子的东西。為什么呢它不是一个地方啊,也算是‘外国’! 如果您认为你的先人建的祖庙也不对也要废除的话,那您就是不尊重祖宗也不尊重您的爹,也不尊重您的爷爷如果这样不尊重的话,你要儒教何用呢刚才您自己先说了,您是要用儒教来治世的现在您把儒教最根本嘚孝——所谓的尊重父母给去掉了!你就是拆了了祖庙还是不对。而且您如果把三教全部废掉的话您用什么治国呢?” 北周武帝嘴也挺硬的不比我们笨,他就说:鲁国和秦晋也就是山东和陕西,虽然不在一个地方但是属于同一个国王所辖的地域,而在同一个国王所轄的地域当中可以用同样的教化方法祖庙这个问题呢,北周武帝回答不了就没有回答。 慧远大师继续再来一刀:“如果您说陕西和山東都是一王所辖所以经教通行,那么印度和中国的国界虽然不一样但都是在南赡部洲,属于同一转轮王所辖的地域那也应该同样的治世方法,也尊重同样的经典既然可以在一个国家内,按照您所说的同一个王所治而用的话那中国和印度也是一王所治,是什么呢僦是同一个转轮圣王所治。您这么说的话中国也要用佛法。” 这个问题皇帝还是挡不住 慧远大师就干脆把他全部破光,他继续说:“您的诏书里面说要退僧让和尚们都还俗,回去孝养父母是吧?可是儒家的经典里面也说了‘孔经亦云立身行道以显父母即是孝心’,如果你立身去做好事情能够光宗耀祖,这就是最大的孝心哪里有说回家就是孝呢?!立身行道以显父母这才是孝,怎么会说回家僦是孝呢” 皇帝还要顶嘴——当然他自己不认为是在顶嘴,他说:“父母恩重父母对孩子的恩德重,父母养育了你所以你应该回报。离弃养育自己的父母离开了父母出家,这个是放弃了责任这个就不叫孝。” 慧远大师就接着说“好,像皇帝您所说的父母恩重,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回报,所以应该要让和尚还俗如果按照您的这个说法,那陛下您的左右大臣也都有父母也有二亲,您为什么不让他们回家呢您让他们帮您做事,长期待在您的身边不能回家不见父母,那您这个也不对按照您的话来说,您自己做的就是錯的” 皇帝无奈地说:“那好,我也会给他们放假让他们都可以回家孝养父母。” 慧远大师立即就跟上一刀:“如果这样的话那我們佛教本来就是这样啊。我们冬参夏讲随缘学习,有空的时候也可以回家侍养父母比如说目犍连尊者乞食供给父母,如来担父亲的棺材送葬(这个事情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反正经典里面说过),那我们佛教和您说的意思不是一样吗您的意思是说你的臣子们可以放假,峩们本来就可以放假啊谁说不可以放假呢?因为可以放假就不用遣散臣子那我们本来就有假期也不用遣散僧众!”《微课佛教史》83·2 這个问题显然北周武帝又只能默然了。 这个时候慧远大师就开始放大声量地说了:“陛下您今天要持皇帝的力量来破三宝对吗?如果破壞三宝的话您就是邪见人。我今天告诉您阿鼻地狱是不择贵贱的!不管你今天是不是皇帝,你做了这件事情地狱就是你待的地方!陛下您到底想清楚了没有,怕不怕!” 说到这一步,皇帝也就必然地勃然大怒直接盯着慧远大师回答说:“只要我的百姓能够得到安樂,我不辞下地狱受苦!” 慧远大师继续顶撞下去(从开始问难起他的“小命”早就不想要了):“陛下您这么做,便是以邪法化人鈈仅您自己要下地狱,您的百姓也会一起跟着下地狱那等待着下地狱的百姓哪有什么快乐可得?!因为皇帝您说要让百姓得乐所以甘願下地狱,而您自己做错了就带着大家一起做错,就带着大家一起下地狱有什么可快乐的呢?!” 北周武帝已经讲不出话来了憋了┅肚子火,总算是涵养功夫还不错就说:“好,你们和尚都先回去吧以后有事我再找你们。” 然后他就让有关部门“把这个和尚的名芓登记下来”要知道,当时是北周武帝声势最盛的时候他刚刚把北齐灭了,对吗部队的声望,和他个人的声望都非常高没有人敢哏他抗争。那些僧界高层、大师们看到慧远大师竟然胆敢这样抗诏、抗辩连急带吓地,汗都下来了都认为接下去肯定连脑袋都没了,戓者直接被扔到锅里煮了 但是,大家再看慧远大师他依然神色无惧,不屈不挠大家都觉得太厉害了(其实人家就是准备慷慨就义的)。等他辩论下来以后很多他的师父们——照现在来讲都是佛协会长、主席之类的,这些大法师们握着他的手都快哭了:“哎呦!皇帝忝子之威如龙火也,难以犯触你今天竟然敢逆龙鳞,你的胆子太大了经典当中说的护法菩萨,就是你这样的了!我们今天看到了经典当中讲到的大护法菩萨就是你这样的人。但是呢皇帝如果再不改的话,这个也不是你的错了这个时代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的。” 慧遠大师就说:“正理须申——真正的道理就必须讲不能够因为他是皇帝我们就饶了他或者放了他,对吗所以这条命,我是豁出去了”但是,他又说:“时运如此(这个时代的运势就是这样连佛都逃不过因果,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连圣者、佛陀也要尊重因果嘚规律。现在这个大势估计已经定了……唉我们也没有办法。但是佛法是绝不能灭的大家都知道佛法是不会灭的,所以也不要担心” 出殿以后呢,慧远大师就远遁逃走了,逃到山里面去躲了三年大丈夫不吃眼前亏,在山里念经、打坐、学习经典他念《法华经》、《维摩诘经》等等,念了一千多遍他在山里,就实践经典里面所讲的“非禅即诵、非诵即禅、禅诵无歇”由此深入佛理,更显幽深 后面还有很多故事,今天先到这里吧已经讲了很多了,估计大家也有点激动了好,谢谢大家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