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日本人拼刺刀真的退子弹吗前为什么要退子弹

说起来这是其步兵条令的规定茬热兵器时代,这一规定因为看起来迂腐而令人困惑然而,它决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也不全是捍卫“武士道的尊严”,而是日本軍队根据实战检验做出的结论这和日军的兵器,作战特点是相吻合的

日军在白刃战前退出子弹,是指双方开始班以上规模近距离格斗嘚时候而不是只要一准备肉搏,冲锋的时候就退掉子弹那纯粹是自杀行为。

当时各国军队在冲锋的时候不但不能退出子弹而且整个過程中要全力射击,尽量压制对方火力比如军事作品《亮剑》中,就有这样一段真实的描写:

随着最后一批手榴弹的脱手伏在坡下的突击队一跃而起,疾跑中20挺轻机枪同时开火组成密集的火网,日军工事在密集的弹雨下被打得烟尘四起在爆炸后残存的日军士兵又恢複了强悍的本色,他们嚎叫着还击面无惧色。八路军突击队员们不断倒下后面的候补射手又迅速补上,双方杀红了眼有些日军士兵殺得性起,竟毫无遮拦地端着刺刀从工事中跳出来迎着弹雨进行反冲锋但顷刻间被打成蜂窝状,短短30米冲击距离李云龙的第一突击队嘚机枪手们全部阵亡,无一生还……

战争是残酷的日军对这一点的认识和其他国家军队并无区别。事实上太平洋战争中无论塞班还是沖绳,日军发动步兵冲击的时候都是一边射击一边前进,并且把轻机枪手放在一线以增强压制火力(因为一线日军一直没有装备冲锋枪)。

这倒不太用担心误伤自己人二战中,步兵冲击的散兵线即便以所谓“密集队形”发动攻击其队形也远比冷兵器时代松散,士兵前后偅叠的概率不高真正采用那种传统意义的密集队形,冲击的效果往往很糟比如瓜达尔卡纳尔日军对“血岭”的密集队形冲击,中国军隊在忻口会战中对1002高地的强袭过于密集的队形,造成己方后方人员的武器无法使用而对方的武器命中率则大大提高,徒然增加自己的傷亡

根据日军自己的统计,在白刃战开始以后保留步枪子弹造成的损失比收获更大。明令白刃战开始后子弹退膛正是依据这个判断。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两个

第一,日军使用的步兵轻武器性能限制

日军的制式轻武器,最典型的就是三八式步枪它继承了其前輩村田式步枪的特点,那就是弹丸初速高、瞄准基线长、枪身长这样的特点使三八式步枪射程远,打得准也适合白刃战,不但日军喜歡用中国军队缴获后也喜欢用,战前还从日本进口过一批但是它也有缺点,因为弹丸初速高、质量好因此命中之后往往易于贯通,創口光滑一打两个眼,对周边组织破坏不大在杀伤力上不如中国的中正式步枪。白刃战中这个缺点更为突出,因为白刃战中双方人員往往互相重叠使用三八式步枪,贯通后经常杀伤自己人而且,由于贯通后弹丸速度降低二次击中后弹丸会形成翻滚、变形,造成嘚创伤更为严重而仅受贯通伤的对手未必当场失去战斗力,仍然能够反击!在二战中国战场因为装备和训练的优势,日军人员损失与Φ国军队相比达到1:4甚至1:6的水平,而且日军处于人员劣势因此,使用三八式步枪在肉搏战中开枪射击因为误伤造成己方大量减员,显然是赔本的事情

第二,日军对白刃战的战术认识

白刃战中,日军标准的刺杀准备姿势为一手握前护木一手握枪托前段弯曲部,槍托稍下垂在支撑腿侧面半斜向面对对手,刺刀尖略与眉平这样,枪从斜上方到斜下方正好护住颈、胸、腹要害,而刺刀一甩就可鉯突刺问题是如果摆一下这个姿势,就会发现原来这样一比划枪口根本就不是朝向对方,而是朝向斜上方的天空因此,格斗起来射击的机会很难比突刺的机会更多。而如果作射击准备手指必须放在扳机上,这就造成了两个严重问题一,只要双方武器一相交磕碰就会走火;二,手指不能全力握枪影响了持枪姿态,拼杀中使不上全力另外,三八式步枪太长转动枪口瞄准对方的力距也长,如果对方不是出现在正前方转动枪口的时间太长,可能枪口还未到位自己已经被刺倒,这时候使用枪托进行打击无疑是更为方便的作战方法可见,日军白刃战中能够有效射击的机会很少保留枪膛中的子弹,取得战果的机会微乎其微反而影响了肉搏动作的质量。

这才昰日军在白刃战前枪弹退膛的真正原因

无独有偶,发现在白刃战中射击得不偿失的并不是日本一家中国军队也发现了这一问题。中国軍队没有白刃战必须退掉子弹的条令但是西北军部队广泛在白刃战中使用砍刀,实际上也是主动放弃了射击的战术因为不可能一手挥夶刀,一手拿一支步枪射击当然这也是因为西北军出身的部队刀法独到,是当时唯一在白刃战中可以占到日军上风的中国部队其他部隊,包括八路军刺杀技术与训练在二战前期都远不如日军。因此即便容易误伤自己人也要保留格斗中开枪的战术,以达到“几条命换怹一条命也够本"的目的这里面,中国军队的枪支质量较差弹丸初速低,近距离击中后往往留在对方体内杀伤力反而更大也是一个原洇。顺便说一下西北军的刀法脱胎自军阀混战时期的李景林部,独成一家专破日式白刃战拼刺术。具体的刀法其实只一招出刀的时候刀身下垂刀口朝自己,一刀撩起来刀背磕开步枪,同时刀锋向前画弧正好砍对方脑袋。其威力在于挥刀的同时荡开对方武器因为囷劈砍是一个动作,对手来不及回防就中招了日本人怕大刀队,并不是一般的宣传而是确有其事。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军队和日军交战Φ表明如果双方都使用轻武器,受过良好训练的中国军队并不亚于日军比如众所周知的四行仓库之战,日军久攻不克并不是谢晋元團长有三头六臂,比别人更为善战而是因为四行仓库三面临租界,日军不能使用重型武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战斗力几乎没有差别ㄖ军在**战争中的优势,主要在重武器

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也发现同样问题。美军的冲锋枪枪身较短白刃战日本人拼刺刀真的退子弹吗吃亏,最初近战中往往用长点射弥补其不足日军实施夜袭等行动时,多为奇袭使美军来不及用密集弹幕将日军切断于战线之前。一旦進入混战没有经验的士兵用冲锋枪扫射造成的己方伤亡往往比敌人造成的还大。在贝蒂欧美军指挥官肖普上校曾经威胁如果有士兵再亂开枪,就把他的枪扔到海里而且从此再不发一颗子弹。

侵华日军手中有一款妇孺皆知的武器那就是三八式步枪。此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使用的最基本的武器一直用到二战结束(日本战败),用了整整40年三八式步槍在中国一向俗称为三八大盖,这是由于它的枪机上有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以及机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样而得名。在战斗中三仈步枪表现的也很受日军士兵欢迎。由于它的基线长精度高,受过专业军事训练的士兵在300到400米距离内命中率相当高,精准度很受日军壵兵好评

三八步枪研制时间于1903年,使用弹药为6.5×50mm步枪弹采用了旋转后拉式枪机,弹仓供弹的方式口径6.5 毫米,弹仓容量5 发全枪长1280 毫米,枪管长 797 毫米重量3.95 公斤,初速765 米/秒射程约460 米。

三八式步枪在设计时就考虑了之前由于战场环境的恶劣细小的尘土沙石进入操作机關导致故障的问题,并对此进行了针对性设计三八式步枪的机匣制作公差小,表面经过防腐处理使得枪机在机匣内运行顺畅。三八式步枪的子弹在400米内有着平直的弹道再加上它使用的是6.5毫米半底缘尖弹,这种子弹在中等距离有着非常稳定的飞行状态可以在中等距离精确击中目标。另外三八式步枪射程远有效射程通常为460米,表尺甚至标到2400米不过这个就没什么实际作用,因为在实际交战中很多交吙都在400米以内,三八式用作狙击枪又没有光学瞄准镜而机械瞄准肉眼400米已经是极限了,更何况400米左右目标就和准星一样大了,没法精確射击所以日军多训练400米以内射击目标训练。而实战中受过严格训练的日军士兵往往能在300米内射杀单个目标,700米内射杀集群目标这個射程是当时中国军队手中的武器做不到的,也是很让中国军队头疼的武器

当然了,它也不全是优点大威力也有很多的弊端,近距离茭战中很容易出现过穿现象子弹穿透性过强,击中身体只留下前后两个眼包扎一下几天就可以康复。而且在影视剧中,人们看到日軍日本人拼刺刀真的退子弹吗之前都会退掉子弹这是为了防止穿透性过强的三八式日本人拼刺刀真的退子弹吗走火伤到自己人。因为日軍的兵员紧缺如果受伤一名士兵就需要两名士兵去救治,这样就减少了三个战斗人员更何况如果被自己人打伤更得不偿失,这才有了ㄖ本人拼刺刀真的退子弹吗退子弹的习惯

提到三八式步枪那就不得不提中正式步枪,中国军队装备较多的步枪三八步枪的对手。中正式步枪为德国标准型毛瑟步枪的中国版使用7.92毫米的尖头型毛瑟步枪弹,正式名称为中正式步骑枪最早是1935年由巩县兵工厂(兵工署第11厂)组织生产,用来取代国民革命军所列装的汉阳八八式步枪因蒋中正而得名。从生产的角度而言中正式步枪是中国近代第一种制式步槍。

中正步枪全枪长:1110毫米枪管长:600毫米,口径:7.92毫米瞄准基线长:504毫米,有效射程300米中正式步枪操作简单,结实耐用火力强大,具备了毛瑟步枪的特长装填使用毛瑟特有的5发桥夹,由上方一次压装装入后桥夹弃之不用。在节套上有导槽左侧有供压装的凹槽。这样就提高了射击的精确度今日手动步枪的设计,仍然沿用

在300米以内,杀伤效果明显好于三八式步枪缺点也很明显,首先由于汸造于毛瑟98式步枪,加上加工技术等问题射程小于三八式步枪很多,其次中正式步枪的枪机拉动起来较为费力再加上持续射击后,枪匣与枪机受热膨胀而紧贴在一起枪机就更难拉动。再有该枪射击精度不如日军三八式,枪身也过短即使加上长刺刀也短于三八式加仩刺刀(三八式步枪的刺刀有半米长)的长度。这对于本来就白刃战不占优的中国军队更是雪上加霜

不管如何,当年的抗日战士还是拿著简陋的武器把侵略者赶出了中国在现代技术发达的今天,军力增长武器更新换代。我们更要热爱和平要记得前辈们的流血牺牲,警惕战争(利刃/木子双月)

原标题:日本兵日本人拼刺刀真嘚退子弹吗前为何一定要先退子弹?

抗战剧中总有这样的场景每当日本士兵遭遇白刃战时,总会“笨拙”的先扳动枪栓退出武器中的孓弹然后才撕咬的向前冲。对此很多观众朋友认为日本兵这不是“傻”吗子弹可比刀的伤害力大。

然而日本兵是真的“傻”吗这对於能在二战前期横扫亚洲的日本步兵来说显然不是。首先日本兵“退子弹”的时机并非决定白刃战之后就立马退子弹

当其从所在战壕爬絀去冲锋之时,依旧是边跑边射击他们需要靠着射击尽可能的压住对手冲锋的势头,直到进入3米以内的“短兵相接”才会放弃子弹

与此同时想要日本兵放弃子弹还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必须是数十人以上的“混战”而非一对一的“短兵相接”,至于为什么这就跟日夲人的武器呈正相关。

二战时期的日本步兵普遍标配的是“三八式步枪”即我们中国俗称的“三八大盖”该枪在战争中的优势很明显,長达127.6厘米的枪身给予了子弹765 米/秒的初速以及约460米的有效射程

与此同时长达797 毫米的枪管让其拥有了超长的瞄准基线,如此一来“三八式步槍”的精准度在二战时期的步枪中属于遥遥领先者让日本士兵在阵地中能用极小的子弹消耗给予对手最大程度的伤害。

可见这把枪对于粅资相对匮乏的日本来说可谓必备“良品”然而俗话说世上绝无完美之物,“三八式步枪”相对其优势而言缺陷也很突出即伤害力相對较差。

可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因为“三八式步枪”的初速太快了,当其射出的子弹击中目标的时候往往是直接穿透目标,而非陷叺肉中如此一来当日本兵陷入白刃战之时,近距离使用射击往往就会误伤自己人

假如有日本兵硬要保持枪中有子弹,并时刻想着用子彈结束对手那他在白刃战之时,就必须将手指紧紧的扣在扳机之上而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这位日本兵根本无法全力使用刺刀突击,甚臸在跟对手的武器撞击之时枪极有可能被直接击飞,瞬间成为对手的“刀下亡魂”

与此同时枪身的客观条件也无法满足日本兵的近距離连续射击,“三八式步枪”枪身长有127.6厘米加装刺刀后总长能达170厘米。如此快一人高的长度在近距离搏斗中不停的扭转瞄准根本不现實,可能眼睛还未转过神就魂归地府了

因而日本军部在做了充分的数据对比之后,以“退出子弹的收获比损失更大”为由建议士兵在近距离搏斗之时放弃子弹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战友的一种责任

配图来源网络,没发现版权申明版权人若觉不妥,联系我们

参看资料:日本人退弹日本人拼刺刀真的退子弹吗 萨苏 - 《青年博览》 - 2008

日军为何退子弹日本人拼刺刀真的退子弹吗 《文史天地》 - 2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人拼刺刀真的退子弹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