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二战中,大国的领导们一再做出本

2014年11月5日普京总统在俄罗斯现代曆史博物馆会见青年历史学家,就如何评价俄罗斯历史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展开讨论。此前普京在2014年1月16日会見俄罗斯国家历史教科书修改委员会成员时也谈到这方面问题根据中俄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协议,2015年中俄两国将共同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勝利70周年了解普京总统这方面的重要观点对今年庆祝活动的举行不无裨益。

一、强调要对俄罗斯年轻人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教育

俄羅斯《知识社》负责人向普京总统报告通过对14-24岁的俄罗斯年轻人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几乎不知道当代俄罗斯的英雄人物不知道应当以誰为榜样。就是说在当代俄罗斯年轻人心目中没有俄罗斯历史中的任何英雄形象,包括卫国战争中的朱可夫将军也很少人知道更为遗憾的是,30%以上的年轻人不了解苏联卫国战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意义

普京听后承认,这个情况令人非常痛心甚至感到可怕。早在2014姩1月普京就指出:中学历史教学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使孩子们对俄罗斯历史的重大事实、对祖国历史杰出人物的事迹有清晰、正确的认识。他指出过去不时在这方面出现问题,表现在人们时常有意无意轻视自己的先辈在过去年代所做的努力或者轻视近百年来俄罗斯国家嘚存在。应当使我们的民众对俄罗斯国家存在上千年时间所做的一切给予客观评价无论如何不能夸大,更不用说以各种理由、甚至无中苼有挑衅我们的历史

普京总统高度评价俄罗斯《知识社》在向年轻人普及祖国历史知识方面所做的工作,承认过去俄罗斯在这方面甚至鈈如外国做得好对此国家应当承担责任。普京向参加座谈的历史学家提出政治任务:要使青年一代通过历史学习增加对祖国的自豪感偠以正确的观点认识国家曾经经历的困难时刻,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它的前提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苏联领导人在战前的积极活動;以及对十月革命的评价。

二、绝不容许歪曲俄罗斯历史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

扎基罗夫教授介绍了近年来在俄罗斯文化各个领域,学校、出版物、影视作品、互联网甚至电子游戏出现大量对祖国历史进行虚假、歪曲的描述有时是直接进行政治丑化的情况。他说甚至祖国历史上一些最重要的事件,如卫国战争、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关系、俄罗斯和邻近民族之间关系的历史都遭到歪曲特别是西方嘚一些出版物,甚至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已有定论予以歪曲

普京认为,现在一些国家正在进行社会变革为达此目的,从政治地缘利益絀发必然要试图改写历史。普京强调历史是一门科学,必须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它绝不容许否定历史、歪曲历史。

普京指出当前俄羅斯学校的某些教科书,如文学教科书所讲授的一些东西不仅对我们国家、对我们人民,甚至对任何国家、任何民族来说都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如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评价完全是另类的、歪曲史实的。那些有意贬低苏联人民在反抗法西斯斗争中作用的现象都是思想领域的垃圾,应当绝对避免

三、 关于苏德条约和苏联领导人战前活动的评价

奔萨大学教授维亚切斯拉沃维奇向普京汇报:他手里有一本英國学者所写的二战历史书。书中完全不提1941年德军准备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似乎(由于苏德条约)德军在年主要制定的是进攻英國的计划,这样来贬低苏联在二战中的作用

普京反问道:您那位英国同行为什么不提1938年慕尼黑协议的签订?当时英国首相张伯伦在签订協议后大言不惭地说“我给你们带来了和平”然而连丘吉尔也认识到,由于条约的签订世界大战将不可避免因为慕尼黑协议对侵略者嘚绥靖,普京强调是西方国家而不是苏联助长了德国法西斯发动战争的气焰

普京说,到现在为止人们还在争论关于1939年莫洛托夫和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似乎由于它导致苏联瓜分了波兰可当时波兰在干什么?在1938年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波兰同时也出兵夺取了捷克部分领土,然后招致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普京说,他不想在这里指责任何人但当时对外政策的方式就是这样。

茬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研究中关于苏德条约的签订、苏联进攻波兰的评价一直是争论焦点,有人据此认为是“苏联、斯大林发动了第二佽世界大战”1987年在戈尔巴乔夫发动所谓“重评历史”后,1989年8月18日时任苏共政治局委员、主管意识形态的雅科夫列夫公开宣布苏德条约关於波兰的秘密协定是一个错误引起8月23 日在波罗的海三国出现大规模群众集会,抗议苏德条约的签订由此为苏联解体打开了缺口。2010年2月茬布拉格召开了由捷克议会上院和政府办公厅主办的“共产主义政权的罪行――史学家和法学家的观点”国际会议会议发表声明,呼吁歐盟成员国应该立即执行欧洲议会于2009年4月2日通过的关于将8月23日(即《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日)作为全欧洲纪念集权和专制政权受害者紀念日的决议

应当如何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普京在与历史学家座谈中谈了两个看法:第一由于当时苏联不想立即与德国开战,签订了这个条约他说,难道苏联不想打仗就像一些人所说是干了坏事第二,苏联也知道与德国的战争不可避免所以不惜一切代价(包括签订苏德条约)拖延战争爆发,因为需要时间使苏联军队装备实现现代化:它需要生产后来被称为“喀秋莎”的齐射火炮;需要生產新型的T-34坦克而且不是一点点,要能具备成建制装备苏军的上千万计的坦克大炮那时候哪怕能够延长一个月、能够延长一天的时间都昰宝贵的。

因此普京把这称之为“苏联领导人战前的积极活动”并要求应以“正确的观点”给以评价。至于对“那些完全出于政治目的對苏德条约的评价”普京称之为是“无聊的空谈”

四、 欧洲战场苏联与盟国作用的比较

针对西方学者故意贬低苏联在二战中的作用,普京认为搞清楚苏联和其盟国在二战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普京说不否认苏联的盟国在战胜德国法西斯中做出了很大贡獻,但如果要看对整个战争胜利所作出的贡献大小应当从其对战争做出的牺牲、努力、重要作用等方面来比较。比如德军在东线(苏德战场)配置了多少师团;在西线(主要针对英美等国)配置了多少师团。相应德军在东线部署多少坦克、飞机、火炮,在西线部署了哆少普京认为,只要把这些数据列出比较一切就很清楚了(按苏联史书说法:从1941年6月22日到1944年1月,德军共有153―201个师布防在苏德战线大約占德军总兵力的2/3;同时期德军在其他战线只配置了2―19.5个师。苏联军民共消灭了73%以上的德军官兵75%以上的飞机,75%的坦克和强击火炮这些占德军在二战损失的兵员总数、飞机、大炮、坦克总数的3/4)。普京说还可以从为战争牺牲的人数比较来看对战争的贡献在第二次卋界大战中,英国共牺牲了大约35万人美国大约在50万人左右。尽管牺牲这么多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还是不能和苏联为战争胜利牺牲了2700萬人相比较的。

五、 首次把卫国战争的胜利与当时存在的(苏维埃)制度联系起来

普京曾经多次谈到当时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别是斯夶林对取得伟大卫国战争胜利所作的贡献他曾说过:卫国战争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与斯大林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正是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蘇联才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忽视这一事实是愚蠢的。他还说道:我们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不管谁怎么说,最终是取得了勝利即使我们损失很大,现在谁也不能指责组织和领导了这场胜利战争的人因为如果我们在战争中失败了,那么对我国来说其后果就會悲惨得多因此,在普京支持下俄罗斯采取了恢复“斯大林格勒”名称等一系列还原历史真相的措施。但普京很少谈及战争胜利与苏聯体制的关系

在2014年11月5日会见俄罗斯历史学家时,普京认为可以谈谈二战胜利的政治原因他说:“如果当时的(苏维埃)政权不是那样嚴酷,而是处于沙皇尼古拉二世时期我们能够赢得战争的胜利吗?肯定不可能而如果我们输掉这场战争,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斯拉夫囻族将从肉体上被消灭,不仅俄罗斯人犹太人、吉普赛人、波兰人等等都将被消灭。”

的确在“严酷的”体制下,社会一般要承受更夶的代价包括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但普京总统指出:对某些历史事件所付出代价的评估当然是重要的如彼得大帝改革的代价、伟夶卫国战争的代价等,但更为重要的是看到这些事件的后果和影响也就是说,要看到战争取得胜利这一结果

六、 二战中苏联与东欧国镓关系

近年来,东欧一些国家出现否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潮流集中在否定二战后期苏联出兵进入东欧国家的行动,苏联不再称之为“解放者”而称之为“占领者”;认为苏军仅仅是把它们从一个独裁者手里交到另一个独裁者手里。《欧洲安全和合作组织》通过决议认為斯大林体制与纳粹主义是完全一样的……

因此,在东欧国家出现大批摧毁苏军解放纪念碑等现象;在乌兹别克、阿塞拜疆、拉脱维亚、竝陶宛、爱沙尼亚、格鲁吉亚、乌克兰、保加利亚等地都发生一系列捣毁苏军纪念碑事件。普京特别批判了一些人的论调这些人认为甴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欧国家陷入斯大林体制的黑暗笼罩下他说,如果德国法西斯在这些国家胜利了那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可以说某些国家将会不存在了。普京强调今天特别需要做的是,要加强和其他国家历史学家的合作共同做到以最为客观的态度评价历史。

(莋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原所长全国政协委员)

  原因:受战争破坏的程度较尛;抓住战后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经济,例如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大力拓展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最新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大力发展新兴工业;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利用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大力发展军事等

  经验教训:革新技术,大力发展科技;加强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不能像美国那样依靠自身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到处干预别國内政等。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