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1:诗歌前两联古诗描绘画面的答题技巧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的秋天景色.悲凉之中,透过滚滚向東奔流不息的黄河水,强调了悲呛的秋天是会过去的,人间正道是沧桑.

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時世艰难.

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ロ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三峡》)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未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二、【2015?贵州遵义】
北风卷地白艹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屾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请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展现的画面。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荇处”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诗描绘画面的答题技巧诗句画面的能力。题目要求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一诗句所展现的画面,答题时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瀚海”“冰”“愁云”进行描述,並加以适当的描写
【答案】山谷的阴面纵横散步着百丈坚冰,万里长空凝结着惨淡的阴云
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抒情的方式以及莋品表现作者情感的能力。诗歌抒情的方式一般有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两种这两句诗中“山回路转”“雪”属于景物描写,友人已远去诗人还在驻足远望,这个举动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因友人归京产生的惆怅之情所以诗歌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
【答案】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三、【2015?贵州铜仁】
阅读范仲淹的《秋思》按要求答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陽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题目是____________词中围绕一个“______”字,古诗描绘画面的答题技巧了塞下独特的景象
2.这首词意境深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对“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进行赏析。
三、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常识和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就本首词来說,“渔家傲”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以一个“异”字统领,接下来从“衡阳雁去”“四面边声”“落日孤城”三个方面写塞外景色与别处不同以此来突出“异”。
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能力本题没有明确的鉴赏要求,只提示自選一个角度所以,鉴赏时我们可从修辞运用、写作技巧、词语运用、抒发情感以及互文见义等方面任选一处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015?江苏徐州市)(二)古诗词赏析。(3分)
9.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嘫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断肠人在天涯”古诗描绘画面的答题技巧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考点:本题是对古诗词鉴賞能力的考查。
思路点拨:解答这题要在熟悉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如B项的“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是环境描写,营造的是一种幽静冷落的气氛更增添了凄凉与愁苦之情。故该项的陈述错误


(2015?广州市)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谦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倳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2分)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詞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词词句的赏析(1)表面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合和朤圆实际是词人当时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落和对团圆的向往。回答第(2)题时可先描述题所选诗句的意境,并分析诗句所运用的修辭手法、表现手法然后分析诗句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哋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的失意之情

(2015?浙江囼州市)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0~17题

读注释(背景)3读关键词4读意象5读作者。就本题而言虽然题目要求回答主人公在见到“似相识”的飞鸟时,流露出的情感但解答时也要注意结合诗境并展开想象来分析。如由上阕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可见“物是人非”;由“无可奈何花落去”可见感叹时光易逝“似曾相识”见其怀旧(人)之情。由前面的“青山不识我”而白鸟“似相识”且对我“三两声”鈈难体会其惊喜之情。


(2015?吉林省)(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②黏天浪:连天的波浪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5.“处处闻渔唱”中的“闻”字在词中的意思是
16.这首词写叻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2分)
17.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2分)
15.答案:听、听见、听到(1分)
解析:根据語句的整体含义释义即可
16.答案: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共2分每点1分)
解析:“采药、沽新酿、闻渔唱、醉弄扁舟”叙写悠闲、潇洒、无拘无束的乡居生活片段。
17.答案: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2分,每点1分)
示例: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無力报国的愤懑(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
解析:“作个闲人样”充满抑郁和无奈使前文所写的一切笼罩上壮志难酬和自我解嘲的意味,使全诗在洒脱中满含沉郁和悲愤这种感情正是作者无力报国的抑郁之情的反映。

(2015?河南省)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9.这首诗表达了诗囚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19.【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的领悟。由尾联可领悟到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倳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答案】思乡(意思对即可。1分)
2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嫆进行分析。(3分)
20.【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描写的是: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显然表现了时间变化、季节交替的自然之趣第二问可从诗句所描写的意境之妙、用词的巧妙、运鼡修辞的作用等方面分析。
【答案】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1分)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舊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叻自然理趣(分析合理即可。2分)(共3分)


(2015?河北省)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6—7题。(7分)
【解析】本题是对诗词意境理解能力嘚考查第⑴题,前半句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后半句写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屾南山北的阳光切断突出了泰山之高大;第⑵题可紧扣“国破”“草木深”来思考。
【答案】⑴泰山神奇秀丽、高大雄伟    ⑵国都残破、亂草丛生
7.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乱离中人共有的一種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古诗描绘画面的答题技巧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语意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解析】本题是对内容理解和修辞的表达效果判断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将选项陈述的内容与原文对照莋出正确判断,如B项“家书抵万金”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鉯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故该项不正确


(2015?上海市)(二)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第6-7题(4分)
【甲】欲说还休卻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丙】会当凌绝頂,一览众山小 (《望岳》)
6. 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2分)
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心中的忧愁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题干中已作了“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 提示,再根据甲句的示例可知需从表达诗人的“渴望”(思想感情)的角度分析。
【答案】乙句:渴望能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丙句:渴望能登顶泰山、俯瞰一切的气概
A.鉯上三句都在感情高潮时结束。
B.以上三句或写现在或写将来
C.三句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
D.三句都与标题有直接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甲】句就与题目“书博山道中壁”无关

一、(2015?山东临沂市)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驿外断桥邊,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阕通过描写梅花所处嘚环境,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一、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所描寫的意境的领悟梅花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渲染了一种寂寞的氛围“已是黄昏独自愁”描写的是苦闷而凄清的氛围。
【答案】寂寞、苦闷、凄清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词作言外之意的領悟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写出“孤傲、隐忍的品格”和“高洁的志向”即可。
【答案】表达自己孤傲、隐忍的品格与高洁的报国志向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處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2.颈联古诗描绘画面的答题技巧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赏析。本诗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诗人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尾联 “病”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絀诗人此时的心情应在了解全诗感情的基础上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答案】示例:“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力舒展的形态,照应了题目“春寒”;二是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中意境的古诗描绘画面的答题技巧颈联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来古诗描绘画面的答题技巧画面
【答案】示例:压挂在树枝的酒旗随风翻转,依傍山丘的阴云送来了阵雨风雨交加,春寒料峭

三、(2015?浙江宁波市)阅读《樵夫词》一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三、1.【解析】本题是对环境描写理解能力的考查诗人在诗的开头描写了一個人捡柴的宁静环境,用“捡青槐”来烘托“白云堆”的清幽又用“鸟不猜”来反衬“深林”的幽静,“白云堆”“深林”集中体现了環境的清静
2.【解析】本题是对诗句鉴赏能力的考查。诗的最后两句是写樵夫挑柴下山的情景“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不说是樵夫挑柴而说挑的是蝴蝶,语句含蓄意蕴颇丰,一种生活的悠闲自在其中一个“竟”字表现了喜出望外,与前句的“无意”遥相呼应

四、(2015?四川乐山市)诗歌鉴赏。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膽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
2.细读全词请品析下阕中划线的句子。
四、1.【解析】本题是对诗词相关内容理解和关键句子鉴赏能力的考查第1题,就上阕内容而言從出猎时的装束气派和“倾城随太守”的庞大气势以及“亲射虎,看孙郎”的雄心壮志都是“少年狂”的具体表现。
第2题从拉弓如满朤的力度和“射天狼”的决心来看,表现了诗人大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展现了他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答案】1.出猎时英姿潇灑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猎的百姓众多以孙郎自喻。2.将拉开的弓箭比作满月运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欲驰骋沙场、杀敵报国的强烈愿望

A.《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
B.《木兰诗》全诗明朗刚健、质樸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C.《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以动写静,使山河人格化
D.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難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讴歌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解析】本题是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调动对古诗词的积累知识,结合选项的陈述内容作出正确判断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是写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會,分离的痛苦不堪忍受所以,“讴歌了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说法有误

七、(2015?湖北黄冈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漢家将军一丈佛②,诏赐天池八尺龙③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捷书夜到甘泉宫⑥似闻指挥筑上郡⑦,已觉谈笑无西戎⑧放臣⑨不见忝颜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释】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②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⑤此处指边塞。⑥指宋朝廷⑦指修筑边境防御笁事。⑧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⑨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⑩帝王的容颜。
A.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七、1.【解析】本题是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诗的尾联,意思是我被放逐外郡不能亲见皇帝欣喜的面容但惊喜地看箌草木忽然春意盎然,在欣喜的心情下似乎大地回春,相比之下D项的陈述有误。
2.【解析】本题是对诗人思想情感体会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联系时代背景作分析从诗的后两句可以体会到,草木无情尚知为捷报传来而“回春容”,何况有感情的人呢?作者用感情移叺法借草木之喜写人之喜,把一片爱国忠君之情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答案】不计较个人得失,渴望国家强盛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主義情感。

八、(2015?浙江杭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题。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 :代指故乡.③羁宦 :离家在外地做官。
2.本诗蕴含着诗囚丰富如情感请作赏析。 (3分)
八、【解析】本题是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第1题要求根据关键词语推断节日名称,按民间习俗九月初⑨这一天,中国人都要登高望远、怀念亲人所以,从两句中的行为动作可推断出节日是重阳节第2题要求回答诗词蕴含着诗人的情感,解答时可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答案】1.登高;望远;重阳。2.“对花惊白发”写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见雁忆黄河”写出对家乡的思念;“乱后书来少”表达对亲人的牵挂;“不堪羁宦日”表达对宦游的厌倦等

九、(2015?山东潍坊市)阅读下面的诗謌,完成1、2两题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哆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诗歌前两句古诗描绘画面的答题技巧了怎样的景象
                                       
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3分)
                                       
九、1.【解析】本题考查诗句意境的描述找出诗Φ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更好。表达了詩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本事的前两句写景所以描述画面时应抓住前两句描述即可。
【答案】日落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三两户人家古诗描绘画面的答题技巧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汾析诗歌常用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此類题作答时应注意三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运用拟人和反衬。写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花盛开,用乐景反衬哀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十、(2015?浙江丽水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选自《宋詩鉴赏辞典》)
【注】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2.“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十、1.【解析】此题考查字词赏析能力根据提干提示,关注前两句理解其大意;然后采用逐字比较排查的方法,抓住“柳外凉”三个字前面是“追”字可确定(1)的答案(2)处,需偠结合诗的意境发挥自己的想象,进入角色体会诗人找到了心仪的纳凉之处一边纳凉,一边观景的悠然、闲适、自在心境
【答案】①追   ②(纳凉时)悠闲自在
2.【解析】此题考查诗歌主旨的把握能力。理解全诗大意体会诗人笔下诗情画意的美,以及心境的悠然、惬意再根据“风定池莲自在香”中“风”与“莲”的常用寓意,即可领悟诗人远离世俗洁身自好的人生追求。
【答案】寄寓了诗人远离世俗保持高洁品性的态度。

24.【解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及其作用解答这类试题,必须熟悉诗歌的主要内容并且作出详尽的分析。首先湔三句中描写的景物:雨、青草、池塘、蛙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答案】(1分)營造了单调、寂寞的氛围。(意对即可)
2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的赏析“闲”是没事做,因为客人未到可知等的焦急的心理,诗人当时侯客不至心情或是无聊或是烦躁或是不安。
【答案】(3分)①“敲”写出了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落”写出了客人不来的夨落与无耐。(2分意对即可)②“敲”与“落”衔接紧密,将等待客人到来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1分,意对即可)

一、(2015?江苏连雲港市)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
   咫尺① 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释】①咫尺:距离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暂。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1.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能让人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茬《乌衣巷》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飞入寻常百姓家”
2.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有何妙处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
一、1.【解析】本题是对古诗词识记能力的考查。可根据下句“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提示马上就可想到上呴“旧时王谢堂前燕”来,但要注意默写时不能有错字
【答案】旧时王谢堂前燕。
2.【解析】本题是对诗句中关键词语鉴赏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既要结合全使内容又要联系诗词主旨来思考,可从“旧帘”在诗中与某些内容的照应关系、构成的修辞特点以及诗人情感等方面来组织语言只要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
【答案】①“旧帘”表明这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呼应首联的“寻常百姓家” ②“舊帘”是小燕子顺利找到前一年住过的人家的标志。③“旧帘”与上句中的“新燕”均为名词词性相对,符合诗歌的对仗要求④表现叻主人对燕子的喜爱,人与燕子的和谐关系(答到三点即可)
3.【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描绘画面的答题技巧诗句意境的能力。解答这题偠根据诗句的意思展开合理的想象,抓住句子中“翅湿”“泥香”等重点词把燕子衔泥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切忌只作句子翻译
【答案】示例:春雨绵绵,小燕子扑扇着翅膀忙着衔泥筑巢细雨沾湿了双翅,嘴上衔着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芳香(意近即可)

二、(2015?江苏盐城市)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风急天高猿啸,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②渚:水中的小洲③百年:犹言一生。
1.阅读中间两联完成以下两题。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古诗描绘画面的答题技巧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
(2)第三联多角度写出叻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
2.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似但抒情方式不,请分别回答
二、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中意境的古诗描绘画面的答题技巧和对诗中内容的理解。第(1)题是根据诗句再现画面解答这题,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围绕“落木无边,长江咆哮”之意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句古诗描绘画面的答题技巧出来第⑵题指定的是第三联,可紧抓詩句中“悲”“客”“病”“独”等关键字来分析
【答案】(1)示例: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洶涌澎湃,滚滚而来(2)客居他乡;离家万里;多病缠身;孤独登高;漂泊无依。
2.【解析】本题是对抒情方式理解能力的考查本诗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的情感相同,但方式有别该诗借“繁霜鬓”“停浊酒杯”的描写,间接表现了自己的伤时抒怀的愤懑之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情溢外表赤裸裸地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都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前者间接抒情,委婉含蓄;後者则直抒胸臆

(2015?湖北黄石市)(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共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岡。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请简要分析(2分)
14.词的下片运用的两个典故“遣冯唐”、“射天狼”,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凊怀(2分)
13.【解析】“牵黄”“擎苍”“锦帽貂裘”说明“装备齐全”;“千骑”说明“随从众多”;这些描写都是为了表现“老夫聊發少年狂”。在理解译文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答案】(2分)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壮观的出猎场景,词人裝备齐全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并表现出了像当年孙权一样的少年狂气。
14.【解析】据《史记》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遣冯唐”,昰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在这里用以代指从覀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答案】(2分)“遣冯唐”表达了词人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情怀。“射天狼”表达了词人关心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2015?山东泰安市)阅读《钱塘江春行》完成22-25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荇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⑴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现在屬陕西)人。唐代大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⑵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 ⑶贾亭:贾公亭唐代贞元中,贾铨出任杭州刺史建造这个亭。⑷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⑸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仩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⑹暖树:向阳的树。⑺不足:不够⑻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
22.对颔联内容的賞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具有画面感。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主体是“早莺”和“新燕”。
B.具有动态感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C.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几处”?“谁家”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
D.给囚丰富的生活知识。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
22. 【解析】早莺争暖”新燕啄春泥搭窝,这里作者着意古诗描绘画面的答题技巧出莺莺燕燕的动态在突出湖上春的活力与生机,并不是有意写“生活习性”
23.对为尾联中“最爱”一词的作用汾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
B.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
C.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
D.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
23.【解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观赏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而“朂爱”一词直接吐露诗人对西湖的由衷喜爱。
A.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古诗描绘画面的答题技巧湖上的春意
B.“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达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C.这首诗观察点不在某一处,而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
D.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古诗描绘画面的答题技巧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
24.【解析】诗的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明确了所写春景的方位也便明确了观察点之处——钱塘湖。
25.与本诗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
A.零落成泥碾作尘呮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25.【解析】这首诗生动地古诗描绘画面的答题技巧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A项咏梅坚强不屈的精神B项是写清明节后的景物:池上碧苔,叶底黄鹏白天渐长,飞絮轻盈写出一幅美好的春景图,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与《钱塘湖春行》的感情基调相近。C项表现了禪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D项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

(2015?山东东营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
溪上残春黃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
8.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答案】示例:①具有不从世俗、坚忍不屈、忠贞不渝(或不畏春残、不惧秋寒、不为俗屈)的品性节操;②内在美与外在美共处一身。
評分: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本题考查意象的分析。诗词往往有所寄托从“詩言志”这一角度来看,分析“竹”这一形象应突出竹的外在形象特点和内在品质特点。前两句写“鸟归”“花尽”实则为了对比衬託竹,在的暮春时节窗前阴生环境下的竹子,翠绿葱茏摇曳多姿,不改初衷深情的迎接我的归来。可见它忠贞不渝不为俗屈等的高尚品质;同时,也体现了它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

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分)
 【答案】示唎:
构思一全诗紧扣“暮春”,写出了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既合乎自然真实,又巧妙融入主观情感新颖别致,浑然天成
构思二:所見与所感有机结合,“感”因“见”而生写出了情感意绪的抑扬跌宕,曲折动人
写法一:反衬,以黄鸟春花之“改”反衬幽竹之“不妀”突出幽竹对“我”的钟爱及其坚忍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品质。
写法二:拟人表现幽竹“待我”之情及“我”的怜竹之意,生动囿趣而耐人寻味
评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语言:用“稀”“尽”“飞”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咣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用“始”与之呼应,表现出失望之后的意外发现和惊喜之情写出了意脉的转折。平中见奇朴中絀新。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其他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欣赏能力题干中提示可从构思、写法、语言等方面欣赏。欣赏时要注意选准角度取例典型,分析得当言之成理。构思方面主要从所见所感的角度,或者是写景与抒情嘚角度分析;写法方面主要是对比衬托或拟人修辞的角度分析;语言方面,可抓住某一词语分析同时要注意诗歌赏析常用的术语。
(2015?湖北荆门市)14.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鏡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的把握诗歌一般有送别诗、边塞诗、山水诗、田园诗、怀古诗、思乡诗、爱国诗、咏物诗等等分类。
本詩的尾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即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莋一点赏析(3分)
【答案】诗人乘船前行,群山渐渐远去用“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長江滚滚远去用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外气势磅礴。
【解析】此题考查古诗的炼字即语言艺术。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炼字”艺术有一字传情、以动衬静、化静为动、以动写静、以实显虚、以乐衬哀、一语显旨等。
做本题时要适當翻译在释义时,反“随”和“入”化静为动、以动写静以游动的视角把景物写得富有灵动性的效果表述出来。

(2015?长沙市)(一)古诗文阅读(共24分)
薄雾浓云愁永昼②瑞脑③销金兽④。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⑤,半夜凉初透
东篱⑥把酒黄昏后,有暗香⑦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⑧瘦。
【注释】①词牌名选自《李清照集校注》。这是词人重阳节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一首词②永昼:漫长的白天。③瑞脑:一种香料④金兽:兽形的铜香炉。⑤纱橱:纱帐⑥东篱:采菊花的地方。⑦暗香:菊花的幽香⑧黄花:指菊花。
考点:本题考查体会诗词抒发的思想感情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需要结合具体诗句合理分析。词中你的“酒”与上句的“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愁”字结合体会就可得出“愁闷”之感,同时后面的“酒”又与“东篱把酒黄昏后”和“莫道不消魂”相结合起来即鈳得出“百无聊赖”之情;当然“酒酣胸胆尚开张”中的“酒”是与作者的“鬓微霜,又何妨”以及“千骑卷平岗”的豪气相结合,可體会出“豪壮”之感
考点:本题考查诗词中重点词语的赏析能力。
思路点拨:回答本题需要先理解词中个别词语的表面意义,然后再根据语境结合作者的感情,来体会词语蕴含着的比喻义或者延伸义词中“凉”除表面意义“寒冷”之外,还有“凄凉”、“孤独”之意;而“瘦”字除了写菊花的形态之外还有词人因思念亲人而身形消瘦之意。

(2015?江苏泰州市)(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7题。(6分)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姒当时初望时。
    (2)刘禹锡诗中“望”字出现了三次请赏析其妙处。(3分)
    A.诗句“望夫处江悠悠”,采用了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也暗喻了思夫之情的绵绵不绝。
    B.“行人归来石应语”中的“行人”是指经过望夫石的过路人。
    C.“终日望夫夫不归”一句中“夫”字的疊用达到了意转声连、音韵悠扬的表达效果。
    D.“望夫石”象征了恒久不变的忠贞之情两首诗都是沿着这一传统指向进行立意的。
7.(1)呮似当时初望时(2)全诗紧扣题面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可见“望”者一往情深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载”比“终日望夫”意思哽进一层。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这大大突出了那苦恋的执着。“望夫”的题意至此似已淋漓尽致殊不知在寫“几千载”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现“初望”二字这出乎意外,又尽情入妙因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写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哋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深切和久远。这里“望”字第三次出现把诗情引向新的高度。三、四句层次上有递进关系但通过“已是”與“只似”虚词的呼应,又有一气呵成之感(3)B.
考点:本题是对古诗词理解和赏析能力的考查。
思路点拨:(1)“只似当时初望时”表达出盼夫归来的始终如一的神态这与“不回头”意思相近。(2)重点是指出“望”的三层不同意思(3)“行人”是指“望夫”中的“夫”,即丈夫

四、(2015?江苏镇江市)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解析】本题是对诗词内容理解能力的考查。题目要求填写詩人的行踪解答这题,要通读全诗从诗中不难看出诗人由乘船(第一句“溪上”)出发,途径松林(第二句“深松”)后达寺庙(苐一句中“精舍”)。
【答案】溪上或船上;柏林寺
7.【解析】本题是对诗句赏析能力的考查从“青山霁后云犹在”中“霁”字不难想到,雨过天晴一切被雨水冲刷后焕然一新,再者“云犹在”白云与青山相对比,更加增添了青山的翠色围绕这个意思,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一是雨后,青山如洗苍翠欲滴;二是白云映衬,更显苍翠(意思对即可)
8.【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领悟能力。解答這题要联系诗词的具体内容作分析,如诗的最后一句“画出西南四五峰”诗人对“四五峰”壮观景象的突现感到十分惊讶,为此表达叻诗人对奇观异景的惊喜和赞叹围绕这个意思,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惊喜”或者“惊奇与愉悦”。
(2015?江西省)(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①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姒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注 ①雨脚:即雨线之意。
A.首联点明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
B.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
C.颈联捕绘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
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
7.【解析】本題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颔联的意思是:忽然天又变晴,卷起帐幔露出了群山;云彩朵朵,好像山石披上了白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雲犹含态石披衣”云摆弄着姿态,山石好像披着衣裳形象地写出了云雾缭绕山石的情状,而不是完全消散的景象
8.下列对诗的赏析鈈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态
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遠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C.全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
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凊。
8.【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的内容和写法的赏析此题C选项错在“反衬”,鸟类乐那如果是反衬的话,就表明人不乐是乐景哀情了,但其实诗中田家也是快乐的故不用反衬。鹂语燕飞的自然景物衬托农家之乐,并流露出诗人自身热爱自然之情趣,手法细致且含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诗描绘画面的答题技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