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执掌韩国最小的一个国家,秦国 韩国为什么要先灭韩国

战国七雄当中的韩赵魏燕齐楚都是秦国的数倍,为什么最后还是被秦国所灭,六国灭亡的原因在哪里_百度知道
战国七雄当中的韩赵魏燕齐楚都是秦国的数倍,为什么最后还是被秦国所灭,六国灭亡的原因在哪里
如果可以的话请帮我国别体的方式分析韩赵魏燕齐楚对内对外的政策的失误,当然不排除以其他方式分析
我有更好的答案
在这之前魏军已经攻破邯郸了。秦国相对于东方六国最大的优点就在于他的地利,军力上了一个台阶,单就军队而言是可以与东西二帝并驾齐驱的,但这没多大用。这就造成了一件相比之下非常蛋疼的事情,反秦的六国联军,每次组建后却始终踌躇不前,聚沙成塔。等到秦国破坏齐楚联盟,因为魏国写在脸上的想灭人家,又或者不带楚国这个猪队友,一个人单干行事低调些,每次魏军出阵总是会被第二个敌人甚至第三个敌人围魏救赵,最终无功而返。当年魏国可是直接碾压东西二帝呢。我给你单独说一下这两个国家的情况。首先说魏国。魏国是战国初期最先经过变法,实力也最强大的国家,同时也是唯一有希望重新统一三晋的国家,直接就GG了,仅仅就是因为秦国偏远,第一,魏国因为想要统一三晋而频繁被秦齐楚干涉;第二,也很简单,就是先把秦国灭了,又各自和一个大国接壤,注定翻不起大浪。赵国在胡服骑射后,所以给了他慢慢发展的机会。而其他六国则相对较为富庶。如果齐国也有像秦国函谷关这样的隘口。(这样的灭国级战役秦国历史上不止挨过一次,换了别人比如赵国那样的在长平吃了一记,但是没有经过变法,政治制度落后于时代,发挥不出他应有的实力,所以仍然不够重视。在长平之战的时候赵国因为粮草不继而不得已临阵换将以求速战,不仅接壤国家少这个我简单跟你说说吧。至于其他几个国家基本就没啥好说的了,然后以秦国为大后方徐图三晋。这样的蛮子国家注定没有希望,不管怎么样统一了三晋再说。晋国是春秋末年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只是因为贵族分权最终被三分,三分后的三个国家也仍然都在战国七雄之列。现在魏国居然想重建晋国,可想而知,相互攻杀,打的非常激烈,翻不了天。韩国基本就是是秦国的卫星国。楚国是个大国,乐得能从中获取好处,所以才会没事。)即使这样,由于四面受敌。=================================================战国七雄里的其他几个国家,分庭抗礼。总之齐国衰亡的非常郁闷,非常窝囊。长平之战后,夺取肥沃的巴蜀之地的时候,形势已经是不可收拾了,他周围的列强是绝对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而乐毅登高一呼。当初魏国那支横扫天下的百战强军,只要一有机会就蚕食和他临近的国家,慢慢积少成多。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才给魏王开出了良方,说不定也可以与秦国东西并立,反而和秦国一起殴打齐国。而这个过程大家根本就没注意到,还只是一门心思要摁死魏国而已,反齐的六国联军就迅速云集。原本实力凌驾于秦国之上,眼看着就要吞灭燕国和宋国的强齐居然就这样硬生生给摁死了,你说这得有多大的仇。而且当时已经是战国中后期了,齐国直到最后始终没缓过来气,就这样结束了。其实齐国的战略是非常成功的。但是魏王没有采纳,坚持要先灭赵国,不久之后庞涓在马陵战死,魏军主力全军覆没。赵国和燕国都是小国。当时秦国占有中国本部的整个西部。再说一下齐国。齐国是从齐桓公时代开始一直延续下来,实力始终保存较好的强国。他可能不会时时登顶,但至少也是老二。对他周围的几个国家来说,对于这样的大国,必须比防贼还严。齐国同样也是名将辈出,简直就是呆逼中的战斗机,问题其实已经非常严重,当时东方六国已经看出了苗头,但就是因为他地处偏远,而且他国内也没有什么地利可以凭持。这就造成了两个无解的问题,而且在阴晋之战中大破秦国五十万大军,所以他的三晋兄弟赵国和韩国也不待见他,反而最仇恨他。顺便说一下,他和战国七雄中的六个都接壤,这期间其他五国却没有及时伸出援手,坐看赵国主力覆没,而且外交同样奉行的远交近攻——与楚国结盟,谋取燕晋,秦国的实力已经可以接近六国的总和,统一之势不可逆转。魏国早期军力极为强大,不仅屡次力挫强齐,也同样是被齐军歼灭的。齐国就是因为过于成功。魏国前期贤君良将辈出,但是魏国的战略方向却出现了致命失误。就是历代魏王老是一门心思想要统一三晋,除了楚国由于地方贵族势力过于顽固之外,大都经历了变法。这其中最有机会统一天下的是魏国和齐国,本来是依靠齐楚结盟对抗向东蚕食的强秦,结果在每次齐国需要帮助的时候,楚人不仅不帮忙。而偏偏魏国又地处中原腹地,也就是所谓的四战之地,始终无法破局。直到庞涓任大将时,而且多山地易守难攻,燕国和赵国始终都受到齐国非常强力的压制,这样一来又是白搭。其余六国乘机群起而攻之,前不久几乎要被灭国的秦国不仅夺回了河西之地,而且占领了魏国的首都安邑(这也是一次没玩好就直接GG的典型),所以引起其他六国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楚国宁愿背弃转而与连年交战的秦国结盟就是明证。国家实力放在那。而且他的外交策略属于弱智级别的,两个一起上都没问题
采纳率:69%
不团结,各怀鬼胎,每个国家政治制度太古老
首先从秦国的强大来看
战国的时候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已经强大了起来
完善的军功爵制度
国内相对平稳过渡
远交近攻政策的延续
另一个方面则是 六国内部的混乱 韩赵魏三国基本上比秦国要弱 因为是从晋国三分的
赵国长平之战的失利基本上失去了国运
韩国的实力向来较弱 所以是最后一个灭亡的
齐国虽然强极一时
但是田氏代齐之后国力也在下降
至于楚国只能是战略上的失误
最后还是被秦国大军碾压了
不过楚国的疆土广大
军队强悍 所以倒数第二才被灭掉
很可能最根本的东西,还是在经济+政治野心上面,秦国兼备,又能善用人才,正确决策。 首先,经济上,商鞅变法废井田,让秦国率先采用封建社会当时最先进的生产方式,并且形成令行禁止的非常有组织的法治社会,利于应付战乱频仍的非常时代。 独特严密的耕战制度,让秦国富国强兵,秦人打仗甚至勇敢的过分。从古文物可以看出,秦国的军器是很厉害的,锋利不生锈,技术甚至让后人称绝。并且标准划一,俾每件兵器都采用最好的形制,并且便于修理替换。 韩国为了弱秦,派水工郑国给秦国修渠,希望浩大的工程搞得秦国破产,结果适得其反,巨大的水利工程反而奠定了秦国坚强的农业基础。秦国还因此悟出视天下如一,平等任用客卿的道理,大量搜罗天下财富,任用天下人才。。。
韩赵魏就是晋
晋国一分为三 无法堵住秦国东进的道路 三国个个被破 秦国就已经大 强其他国家改革不行或者中途挫折 例如楚国的吴起改革跟魏国的早期变法 没有延续下去赵国胡服骑射后 赵武灵王死于内乱
赵国君主先后免廉颇 去李牧 齐国不思进取 离秦国太远
然后秦国内政 商鞅变法 外交 远交近攻
如果其他国君有头脑的话或者有杰出的谋士分析,那是可以化解秦国的远交近攻
秦国主要是做了2点1.土地改革。提高了生产力。2.商鞅变法。律法严明。虽然过于残酷。但的确有明显的效果。那就是形成了合力。而不是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对策。秦国上下合力,又力量强大。自然能灭6国。打天下要狠,要纪律严明。要上下合力。但坐天下如果一直那么严,那么狠。就是秦那样很快就倒了。所以坐天下后来就主张修生养息,混日子。混日子的结果就内部慢慢腐烂。并且禁不起外部冲击。
8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韩赵为何会成为最先被秦始皇灭掉的两个国家韩赵为何会成为最先被秦始皇灭掉的两个国家说古今事百家号本文为古今事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秦灭六国之战,是战国末期的一场诸侯兼并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封建统一战争。战国末年,秦国在秦王嬴政的治理下日益强大,从公元前230—221年,秦国用了长达10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各诸侯国割据混战的局面,并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封建君主制王朝——秦朝。秦王嬴政称帝,即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从此,中国历史开始了崭新的一页。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罢黜吕不韦,开始执政并与李斯、尉缭等人谋划吞并六国的战略。 李斯建议赢政先攻韩赵,“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燕”。即为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逐个击破,由此一场统一战争开始了。秦国在攻打赵国之前,以李斯、尉缭之谋进行离间两国,挑起燕赵两国之间的战争,待燕赵两国战起,秦国就以援韩抗赵的借口,对赵进行攻打。秦军从西面、西北面、南面三路攻打赵国,但把进攻的重点指向赵国南部,以陷赵军两面作战、腹背受敌的困境。 公元前236年冬,燕赵两国正在激烈交战之际,秦王派王翦率军一举拿下了这个早已视为秦国的战略要地阏与,进而打开了从西面进攻邯郸的通道。秦杨瑞率军顺利攻克韩阳,这样就使邯郸的西北方向失去了屏障。秦桓齮军从南阳出发,攻占安阳。至此,秦军已推进到邯郸之南,在赵国都城邯郸相隔一条漳水和部分城邑。30万秦军受到20万赵国大军的顽强阻击,只战不前。后来秦王嬴政将原来攻赵的南北3支军队,编为1个独立作战单位,由桓齮(龁)统率。公元前234年这支部队,再次向赵国南部进攻。桓齮(龁)避开正面渡河,由漳河下游渡河迂回到赵扈辄军的侧后,攻打邯郸东南的平阳。两军在平阳激烈交战,赵将扈辄阵亡,赵军被击败,斩人10万人。赵王命威震边疆、战斗力最强的北部边疆名将李牧为统帅。李牧率军回赵,与桓齮(龁)军交战于宜安肥下地区,秦军几乎全军覆灭,只有桓齮(龁)带领少数护卫突围逃走。公元前232年,秦军又分两路进攻狼孟和番吾,又亦李牧军击败,但赵军也损失惨重,只得退守都城邯郸。经过三年休整的秦军。在公元前230年,正当秦军灭韩,赵国遇到严重旱灾,国内缺粮,人心浮动。秦国将韩地改建为颍川郡后,转兵力攻打赵国,在公元前229年派军乘赵国大灾之机从两个方向对赵国发动进攻。王翦率上地兵,羌瘣率羌兵出井陉;杨端和率河内兵,南北夹击邯郸。赵王派李牧和司马尚率军抵抗。李牧采用筑垒固守,秦军屡攻不胜,形成相持。王翦使用反间计。使迁庸碌无知、嫉妒贤能的赵王迁听信谗言,遂命赵葱和颜聚代替李牧、司马尚为将。因李牧拒不受命,被赵王杀死。李牧治军有方,爱护将士,颇得拥护,故被杀后军心涣散,部队解体。公元前228年,王翦军乘势猛攻击败赵军,杀赵葱,占东阳。十月,王翦、羌瘣军攻破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但此时赵国已名存实亡,秦国改赵地为邯郸郡。公元前227年,赵王嘉的军队被秦军击败。至公元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贲率军在清理各部残余势力后,俘代王嘉。建国250多年的赵国彻底灭亡。赵国是战国后期实力仅次于秦国的国家,有以廉颇、李牧最为首的一大批军事将领,军队也有数十万精锐的之师;赵国因连年同秦国作战,百姓也十分熟悉军事。但因君主多为无能之辈,对奸佞之臣言听计从,使其人心涣散,精锐尽失,即便再有千百个廉颇和李牧,最后也难逃灭亡的命运。韩国在七国中为最小,却占处于重要的地理位置,它扼制秦国由函谷关向东的道路,秦国要歼灭六国,必须先灭韩,所以秦韩两国间的战争连续不断,经过秦国的多次攻打,韩国的区域越来越小,韩国向秦国表示愿意为藩属。公元前230年,嬴政派内史腾率兵对韩再次进攻,韩无力抵抗,内史腾率军攻克韩都南阳,俘虏韩王,把韩地改为颍川郡。这样,韩成为当时六国最先被灭亡之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说古今事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为什么秦国灭韩国的时候,赵魏两国不联手攻打秦国_百度知道
为什么秦国灭韩国的时候,赵魏两国不联手攻打秦国
我有更好的答案
p>最早灭亡的就是韩国.baidu.com/zhidao/pic/item/3b292df5e0fedf3fa85edf8cb171d2.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于前230年覆亡。从下面地图就看出来,韩国离秦国最近,而且国土最小,国土小就意味着人民少,军队少,实力最弱.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6ab18e043e93300cacafb/3b292df5e0fedf3fa85edf8cb171d2。不先灭他灭谁啊,韩国被魏国://a,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a,公元前230年被灭亡。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ed930f658acb39dbc251c/3b292df5e0fedf3fa85edf8cb171d2,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由于地处中原.jpg" esrc="http。<a href="http://a.hiphotos,使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帖子主题:韩国弱?看韩国如何灭亡这个曾称霸一时的国家吧
共&16746&个阅读者&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11831
/ 排名:46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韩国弱?看韩国如何灭亡这个曾称霸一时的国家吧
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韩国排在最后,都说韩国弱。可是既然韩国弱,韩国处于抗秦第一线,抵抗秦国100多年,有记录的被斩首军队人数超过30万。韩国要是弱,是不是早就灭国了,事实上韩国不但一直坚挺,而且坚持到了秦始皇灭六国的最后时刻,与其他五国一起灭亡,不愧战国七雄的称号。本文,我们来看看韩国是如何利用机会,一举灭亡春秋小霸郑国的。三家分晋后,赵魏韩纷纷迁都,赵国迁都中牟不久,韩国也迁都了,从平阳迁都到宜阳。图-三家分晋地图平阳地处河东郡,四周全部是魏国的领土,如果平阳不是韩国的都城,韩国早就将平阳与魏国交换领土了。可是宗庙在此,韩国人为了保住宗庙,并未交易平阳。平阳终究是在魏国土地上的城邑,平阳的宗庙可以保留,长期作为都城,实在太不安全了,尤其是魏国在战国初年大杀四方,令韩国兄弟坐立不安。韩武子迁都宜阳,韩国的经济政治军事中心,迁到了洛阳盆地,也就是当初东周的核心所在。韩国三川郡和上党郡紧密相连,北有南太行,南有黄河,依山带河,尽得晋国地缘精髓。韩国的国土实际上是比东周最强盛的时候,多了一个上党郡,它的领土在三晋当中,最像一个国家。韩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经济建设,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韩国在这种地缘优势下进行军事扩张,也是非常便利。韩国领土除了与魏、赵交织在一起,南部隔着伏牛山与楚国接壤,韩国单独去挑战楚国显然并不明智,那么韩国东部的郑国,就成了韩国当下唯一的拓展方向。此时的郑国,是一番什么景象呢?春秋前期,郑国受封不久,赶上年少的周平王东迁,郑武公和郑庄公经常动用东周军队,四处扩张,国力强劲。后来周平王不满,郑庄公强行将东周太子周狐“绑架”到郑国,再将自己的一个儿子送到东周,互相交换人质,史称“周郑交质”。周桓王即位之后,郑庄公先后两次派兵强割周王室温地(今河南温县)、成周(今河南洛阳东)的庄稼。东周与郑国的矛盾激化,周桓王也是个有胆色的天子,非常有气魄。他先是通过与郑国交换城池,使郑国损失四个城池,然后又免除郑庄公卿士的职位。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先发难,他亲自统领东周及陈国、蔡国、虢国、卫国五国联军讨伐郑国,联军与郑军在]葛进行一场大战。不过,令人跌破眼镜的是,]葛之战竟然以郑国大胜而告终,郑国大将祝聃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差点生擒周桓王。此战过后,郑庄公由此成为春秋一小霸。郑武公和郑庄公两位君主,都坚持农商共同发展的国策,郑国的商贾遍天下,民富国更富,一概兵器军粮和物资,都从各诸侯国采购最精良的。在打仗这项烧钱的运动中,郑国总是能赢在起跑线上。郑庄公去世后,几个公子争位几十年,郑国国内大乱。同时郑国又与晋、楚、宋、卫开战,胜少负多。郑国内忧外患,特别是在连续与楚、晋国两个南北超级大国作战后,全盛时期八成的领土,都被楚、晋两国瓜分,郑国衰落了。不过郑国还是保留了都城新郑为核心的地域,总兵力有十余万,全国兵力十之六七又集中在都城新郑,因此拿下新郑,就等于拿下郑国。道理很简单,但是韩国要攻占新郑这座超级大城,谈何容易。三家分晋的时候,三家分的都比较平均,地盘都不小,韩国分得的领土比魏国和赵国略少,大致是四到五个郑国的大小,军力则是郑国的两到三倍。以这样的兵力,显然难以短期内兼并郑国,要攻克新郑更是困难重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当一个新兴的诸侯,想要做出一番功业的时候,更是不缺好的办法。韩景侯为了能够解决郑国难题,将都城由宜阳迁往韩郑边境的阳翟,以便名正言顺在都城集中军力,好进行闪电战,速战速决。为了偷袭成功,韩烈侯、韩文侯与郑国建立友好关系。此后几年韩国与魏、赵一起出兵齐国、宋国,都曾借道郑国,战胜后的战利品,也分与郑国一部分,韩郑两国的关系得到缓解。但郑人对韩人的敌视和提防态度并未有多少改观,韩国灭亡郑国,还只是纸上谈兵。那个年代三晋联手出兵无论是对楚国还是齐国,往往战无不胜,郑国因此获益不少。图-三晋发展方向三晋在这个时候,迎来一个重要时刻,虽然三晋封侯已经二十多年,但晋国的国君始终存在,目前晋静公仍然在韩国上党郡北部的屯留城中,三晋计划彻底废除晋国国君的名号。其实晋国国君的名号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三晋通过这次聚会活动,目的是进行一次最高层次的首脑会面,维系三晋的亲密度。聚会的地点正是晋静公所在地,韩国上党郡北部的屯留城。韩国人为了这次规模空前的大聚会,调动人力、物资源源不断送上太行山,运往屯留,对韩国人来说,这就是一次奥运会级别的盛会。公元前376年,原定第二年春天举办三晋大聚会,可是韩文侯在这年春天去世,聚会还办不办,是否要改期,充满着变数。韩国太子韩屯蒙年龄不大,他和韩国几个重臣坚持不改期,举行盛大庆典,不但三晋兄弟到齐,还特邀郑康公参加。如果将魏、赵、韩看做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那么郑国就是第四个兄弟赵云,郑康公能够得到三晋如此重视和友好对待,感觉良好。但郑康公也未失去他的谨慎心态,此番参会,他统领郑国两万最精锐的大军,于这年秋天北渡黄河,抵达魏国东郡,再继续北上到赵国中牟,接着向西经“4羊肠陉”登上太行山,最后通过“6太行陉”抵达北上党的屯留,耗时半个多月。屯留小城到处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热闹欢快的氛围,人人换上新衣,小孩则联群结队,大批车马进进出出,热闹非凡。在来年开春的结盟庆典开始前,各种小型活动层出不穷,欢乐的气氛一浪高过一浪。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屯留盆地四国十几万人马,个个乐不思蜀,忘乎所以,等待最终庆典到来。韩国人为了这次庆典,确实准备充分而周到,他们不仅在屯留花费巨资和人力,还向魏、赵、郑三国的都城各派出一支千人队伍,护送庆典的礼物,意思是普天同庆,让三国都城也享受这次庆典的礼品和气氛。屯留城外,一座坚固的高台之上,四国国君正嗜血为盟。东道主韩屯蒙还未正式登基,他身材不算高大,却神态轩昂,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由骨子里透出来的威霸之气,非常罕见。当然,魏武侯、赵敬侯也都是厉害角色,只这个郑康公,脸色有点发白,显是因为长期酒色过度所致。同一时间,韩郑边境,十五万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韩国强弩材士,突入郑国境内,直扑郑国都城新郑。韩国强弩材士,在战国之时也是久负盛名。韩国盛产青铜,兵器冶炼技术非常先进,在满足自身用量之后,韩国定量出口强弓劲弩到其他诸侯,韩国的兵器在战国之世很受欢迎,苏秦曾经说过:“天下强弓劲弩,皆出于韩。”韩国重兵器的工艺独领风骚,不但强弩的射程达到六百步以外,士兵脚踏连弩而射,能连续发射一百箭,中间不停止。韩国制造的兵器特别锋利,在陆上截断牛马,水上能劈天鹅、大雁,临阵对敌能斩断坚固的铠甲、铜盔。韩国人的兵器配件也非常齐全,从臂套、盾牌到系在盾牌上的丝带,一应俱全。装备这些精良兵器的韩国军队,便称为强弩材士,韩国强弩材士在战国初年经常联合魏国和赵国一起作战,作战经验丰富,军力强劲。韩郑边境距离新郑大致只有五十公里,以魏武卒那种从日出到日中,可以负重奔跑四十公里的体能作比较,韩人一个白天便能抵达新郑,实际上他们也是这么做的,郑国斥候只比韩军早到达新郑一个时辰而已。新郑城虽然抽调走两万精兵,但城内依旧有五万余军力,四个方向各为一万人,宫城内还有一万多驻军,只要态度坚决,抵挡十五万韩军猛攻半个月,等到郑康公两万精兵来援,当不成问题。新郑城外韩军正搭造大型攻城设备,忙忙碌碌。新郑城内守军也有条不紊组织起来,各司其职,只等韩军攻城,好迎头痛击。双方都表现出训练有素,临危不惧的气势。在这个时候,新郑城中忽然大火四起,烟雾弥漫。原来先前一千运载礼品的韩军,抵达新郑之后大多数人立即潜入事先计划的民宅中隐藏起来,此时忽然在新郑城内到处纵火,制造混乱。城外的韩军还未完全布好攻城阵势,迫不及待开始四面围城,接着攻打新郑。城内浓烟滚滚,城墙附近喊杀声震天,兵器交接声不绝于耳。韩军在与时间赛跑,此番韩人布局已久,为了达到目的甚至连三晋的另两个兄弟魏赵都蒙在鼓里,若长时间不能攻克新郑,后果难以预料。郑军调动数千宫廷侍卫,组织城内百姓扑火,火势得到控制,城内的韩军也不敢再贸然纵火。一个昼夜对抗下来,城内火焰基本熄灭,而且禁卫军已经在挨家挨户盘查,捉拿韩国奸细。城外的韩军虽然都是战火中锤炼出来的,无奈新郑城高池阔,一个昼夜损兵折将,少数韩军士兵登上城头又被郑军抛下城头,韩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好在韩军还有另一个杀手锏,为了配合韩军的攻势,韩人派出明暗两队人马,明的是一千人,护送礼品堂而皇之进入新郑。暗的是一百多人,分为多批潜伏在城南民居中的勇士,这些勇士多是孤儿,个个武力强劲,而且视死如归。次日清晨,当韩军发起又一轮猛烈攻势的时候,城内的一百多死士发动了暴乱,在城南对新郑守军来了个突袭。数万韩军则利用简易的云梯和绳索,渡过护城河,冒死登城。韩军人人都知道,这是最好也是最后一次机会。如果是正常的攻防大战,韩人即使付出几万人的代价,也未必能攻克新郑。但是有了城南这一百多不惧生死的勇士,以及城内上千能够牵制禁卫军的内应,南门附近的韩军很快就登上了新郑城头。经过半个多时辰浴血奋战,韩军打开新郑南门,十几万韩军蜂拥而入,新郑城破。几天之后,这个消息传到北上党屯留,当时四国大聚会接近尾声,还未正式即位的韩屯蒙气定神闲,魏武侯与赵敬侯震惊不已,郑康公则惊慌失措。眼下这个局面,魏赵两国有能力让韩军撤出新郑,为郑国复国,可是那样一来,三晋同盟必将瓦解,占据着三晋中最好地理条件的韩国,将切断魏赵东西方向的交通,魏国很可能霸业成空,赵国也不可能顺利向卫国拓展领土。而且三晋刚进行大会盟,魏武侯与赵敬侯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默认韩国的做法,以此加强三晋的合作。图-三晋迁都地图郑康公的形势则相对不妙,新郑沦陷,他的两万精兵被困在北上党盆地中,只要韩军守住几个通道,根本不需要大费周章,就能把这两万人困死,何况四周三晋的军队还有十多万。几番谈判之后,在韩人同意保留郑国宗庙,给郑康公一块封地的条件下,郑康公最终屈服,向韩人投降。韩人有了囚禁晋国国君的经验,他们将郑康公秘密囚禁,囚禁的地点多达四五处,分布在韩国各地,真真假假,就连囚禁的守军都不知道,自己囚禁的是否为真正的郑康公。当然,也有可能这些囚禁点所囚禁的,全都不是郑康公本人。郑康公就这样从历史上神秘消失,谁也不知道他囚禁在哪儿,什么时候死的,或是被弑,这一切都是历史谜团。韩人对郑国其他人的处理,倒是非常宽松,韩屯蒙号称,保留郑国贵族所有封地,不杀一个和平相处的郑人。这一年,韩屯蒙将都城迁到新郑,自此韩郑一家,韩国实力大涨。纵横春秋和战国初年几百年的小霸郑国,就这样逐渐融入了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后来韩国直面秦国的进攻,处于秦国进攻第一线,时间长达八十多年,一直坚持到秦灭六国,与其他诸侯一起并入秦朝,真要感谢韩人这些先辈打下的殷实基础。并郑入韩,是韩国历史上的一次高光时刻!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韩国弱?看韩国如何灭亡这个曾称霸一时的国家吧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11831
/ 排名:469
左箭头-小图标
七雄中韩燕都是配角,偶尔打鸡血。魏是先强后弱,赵则先弱后强。齐楚平稳发挥。秦打怪升级,最后通关。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11831
/ 排名:469
左箭头-小图标
七雄中韩燕都是配角,偶尔打鸡血。魏是先强后弱,赵则先弱后强。齐楚平稳发挥。秦打怪升级,最后通关。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11831
/ 排名:469
左箭头-小图标
19楼&如果三家不分晋,能抗住秦国统一么?24楼&不行。想想六雄里唯一能和秦抗衡的就只有楚国了。楚国比晋国更大、人口更多,一样斗不过秦, 晋国就算了,就算没有三家分晋,也只不过是楚国2.0而已。28楼&前期的魏国比楚国更强,吴起做统帅的时候,魏武卒战斗力超强,阴晋之战大破秦军50万,要不是后来魏武侯逼走了吴起,再过十年,很可能灭秦。33楼&赵魏韩毕竟国小民少,而且位于四战之地,潜力有限,一、两个出色的政治家和将领虽然能带来短暂的强盛,但很难保证持久。能够统一六国只有是两个国家:一个楚国,先天优势是楚国的硬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另一个是秦国,优势是商央改革后更先进的政治制度,再加上芈月的执政使改革能够持续下去。秦楚之间的关系有点类似于德意志统一之前的普鲁士和奥地利。魏国在战国前期确实不具备统一六国的实力,但单独灭秦,还是够的。少梁之战以后,秦魏以洛河为界,魏军前出到渭河和华山,距离秦都栎阳只有50公里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033890 工分:4258
左箭头-小图标
19楼&如果三家不分晋,能抗住秦国统一么?24楼&不行。想想六雄里唯一能和秦抗衡的就只有楚国了。楚国比晋国更大、人口更多,一样斗不过秦, 晋国就算了,就算没有三家分晋,也只不过是楚国2.0而已。28楼&前期的魏国比楚国更强,吴起做统帅的时候,魏武卒战斗力超强,阴晋之战大破秦军50万,要不是后来魏武侯逼走了吴起,再过十年,很可能灭秦。赵魏韩毕竟国小民少,而且位于四战之地,潜力有限,一、两个出色的政治家和将领虽然能带来短暂的强盛,但很难保证持久。能够统一六国只有是两个国家:一个楚国,先天优势是楚国的硬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另一个是秦国,优势是商央改革后更先进的政治制度,再加上芈月的执政使改革能够持续下去。秦楚之间的关系有点类似于德意志统一之前的普鲁士和奥地利。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11831
/ 排名:469
左箭头-小图标
2楼&照这个逻辑,韩信灭了不逊于秦的超级大国魏国、赵国,难怪被恬不知耻称为“兵仙”!
战国初期,韩国也曾经对赵、魏、楚等国有过大的军事行动,取得一定战果,不过从整个战国历史来看,确实是配角。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11831
/ 排名:469
左箭头-小图标
其实,郑国国小人少,居中原腹地,地势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四周强邻环伺,腹背受制。郑庄公之后,郑国内乱,君主被弑、被赶走,国政不稳,又无郑庄公、郑武公等雄君再现,因此逐渐跌回宋、卫、鲁国级别。春秋前期能够称霸,全赖郑武公、郑庄公这样难得一见的雄君。郑国一直处在晋楚争霸的火线和焦点上,战争不断,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9楼&郑国之所以被称为小霸是因为东周早年,郑武公把持东周朝廷的朝政,郑庄公又与周王起了冲突,射了周王一箭,打掉了周王室最后一块遮羞布,并非郑国的国力有多么强大。郑国在春秋时期属于二等强国,和晋、楚、秦没得比,不过和齐桓公之后的齐、宋、没有称霸前的吴越,还是有的一拼的。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11831
/ 排名:469
左箭头-小图标
17楼&靠,我还以为是思密达韩国呢?这就是传说中的标题党吧?,韩国弓箭材士在牛逼,也不可能射600步吧?韩国被秦大规模进攻就有19次,韩国能扛到秦始皇灭韩,其实靠的不是军力,而是外交谋略,像著名的《疲秦记》,韩惠王派出水利工程专家郑国,去说服秦国兴修水利,郑国设计的引泾水灌溉工程充分利用了关中平原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特点,使渠水由高向低实现自流灌溉……在韩国来看,秦国没有常备军队,全民皆兵,而修“郑国渠”这样的大型工程,秦国必动用所有青壮年劳力,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这必然要影响到秦国统一战争进程,这对韩国来说不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可悲催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郑国渠修建之后,关中成为天下粮仓,郑国渠灌溉的115万良田,足以供应秦国60万大军数年军粮,疲秦之计变成了强敌之策,真是巨大讽刺。再说秦国战略也是先强后弱,远交近攻,灭韩容易,但一旦灭人国家,其它五国一定会作战到底,还不如留下他们让他们互相牵制互相削弱才是上策,所以韩国能存活那么长时间,是秦国的谋略和韩国不谋而合,春秋战国的韩国让我想起了,蒙古帝国时的西夏国一样,能苟延残喘那么多年,有异曲同工之处。嘿嘿嘿…… 《史记 韩世家》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申不害变法让韩国安定了很久。申不害本人以术治见称,大概就是教给君主如何驭下改良政治的,但可能和商鞅那样的严刑峻法还是有一定差距。韩国最出彩的战绩莫过于韩哀侯时期灭掉郑国,而其他战绩,可能比较知名的是宜阳之战和伊阙之战。宜阳之战让秦国甘茂费时五个月拿下宜阳。伊阙之战有韩国公孙喜带领军队,被白起打的全军覆没。韩国自此也没落了。韩国土地面积狭小,兵源短缺,纵使有上党高地,国力也难以和赵、魏、齐抗衡,在战国时期没有被提前灭掉实属不易,尤其是相比于中山、宋、燕等国家,韩国更是暴漏在秦、赵、魏、楚、齐五面夹攻之下。这也是实力的体现。韩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很可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但也比宋、中山等小国要强不少。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11831
/ 排名:46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20楼&再咋样,人家韩国也是战国七雄之一,所以我向来不认为韩国弱,只不过摊上的邻居一个赛着一个牛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魏国武卒称雄天下,齐国技击之士横行,打西边再来一帮拿打仗当升官发财之道的秦人,你说这咋整? 为什么不能算呢?理由:1.韩国有最大的铁矿山,产生了韩国强大的军事工业。苏秦说“强弓劲弩皆自韩出”这句话,虽然说有吹牛皮的成分,但的确反应了韩军事工业的完善。2.别看韩国那么弱,好歹比燕强。3.韩国也是强过的,韩国也是强过的,韩国也是强过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敢问题主听说过“劲韩”这个词吗?说的就是申不害变法后的韩国。申不害是法家名士,生于郑地,后郑为韩灭。后韩昭侯任用他为宰相(这个“昭”谥一看就是贤明君主啊23333)。申不害主张术治,与秦国相比自然差了很多,与李悝变法相比,并没有对根本的土地进行改革。但是总比燕国和楚国好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11831
/ 排名:469
左箭头-小图标
19楼&如果三家不分晋,能抗住秦国统一么?24楼&不行。想想六雄里唯一能和秦抗衡的就只有楚国了。楚国比晋国更大、人口更多,一样斗不过秦, 晋国就算了,就算没有三家分晋,也只不过是楚国2.0而已。前期的魏国比楚国更强,吴起做统帅的时候,魏武卒战斗力超强,阴晋之战大破秦军50万,要不是后来魏武侯逼走了吴起,再过十年,很可能灭秦。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650332 工分:8842
左箭头-小图标
20楼&再咋样,人家韩国也是战国七雄之一,所以我向来不认为韩国弱,只不过摊上的邻居一个赛着一个牛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魏国武卒称雄天下,齐国技击之士横行,打西边再来一帮拿打仗当升官发财之道的秦人,你说这咋整?是呀,时也命也。想起了大宋,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北边的邻居是一个赛一个的猛。先是契丹铁骑占据幽云十六州,时刻虎视眈眈,紧接着又是穿皮草嗷嗷叫的蛮夷金兵一番狂虐,还没在杭州站住脚,打遍全球无敌手的蒙古人又来了。中间还夹杂着雪域远来的巴扎黑和西夏这只打不死的小强。真是命苦哇我的宋!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67857 头衔:美狗日畜一刀必斩 工分:19690
左箭头-小图标
韩棒子天下无敌,一手握枪,一手操纸。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372232 工分:39046
左箭头-小图标
看标题以为是写南朝鲜部落的所谓“含”果的,哈哈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033890 工分:4258
左箭头-小图标
19楼&如果三家不分晋,能抗住秦国统一么?不行。想想六雄里唯一能和秦抗衡的就只有楚国了。楚国比晋国更大、人口更多,一样斗不过秦, 晋国就算了,就算没有三家分晋,也只不过是楚国2.0而已。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690518 工分:1978
左箭头-小图标
哈哈哈,,,很好很好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690518 工分:1978
左箭头-小图标
17楼&靠,我还以为是思密达韩国呢?这就是传说中的标题党吧?,韩国弓箭材士在牛逼,也不可能射600步吧?韩国被秦大规模进攻就有19次,韩国能扛到秦始皇灭韩,其实靠的不是军力,而是外交谋略,像著名的《疲秦记》,韩惠王派出水利工程专家郑国,去说服秦国兴修水利,郑国设计的引泾水灌溉工程充分利用了关中平原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特点,使渠水由高向低实现自流灌溉……在韩国来看,秦国没有常备军队,全民皆兵,而修“郑国渠”这样的大型工程,秦国必动用所有青壮年劳力,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这必然要影响到秦国统一战争进程,这对韩国来说不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可悲催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郑国渠修建之后,关中成为天下粮仓,郑国渠灌溉的115万良田,足以供应秦国60万大军数年军粮,疲秦之计变成了强敌之策,真是巨大讽刺。再说秦国战略也是先强后弱,远交近攻,灭韩容易,但一旦灭人国家,其它五国一定会作战到底,还不如留下他们让他们互相牵制互相削弱才是上策,所以韩国能存活那么长时间,是秦国的谋略和韩国不谋而合,春秋战国的韩国让我想起了,蒙古帝国时的西夏国一样,能苟延残喘那么多年,有异曲同工之处。嘿嘿嘿…… 见解不错哦...........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577100 工分:10854
左箭头-小图标
其实,郑国国小人少,居中原腹地,地势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四周强邻环伺,腹背受制。郑庄公之后,郑国内乱,君主被弑、被赶走,国政不稳,又无郑庄公、郑武公等雄君再现,因此逐渐跌回宋、卫、鲁国级别。春秋前期能够称霸,全赖郑武公、郑庄公这样难得一见的雄君。郑国一直处在晋楚争霸的火线和焦点上,战争不断,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其实,郑国从来和晋国、齐国比不了,楚国逐渐扩张后,也成为强国。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26105 工分:807235
/ 排名:475
左箭头-小图标
再咋样,人家韩国也是战国七雄之一,所以我向来不认为韩国弱,只不过摊上的邻居一个赛着一个牛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魏国武卒称雄天下,齐国技击之士横行,打西边再来一帮拿打仗当升官发财之道的秦人,你说这咋整?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25683 工分:49752
左箭头-小图标
如果三家不分晋,能抗住秦国统一么?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34346 工分:3147
左箭头-小图标
自古以来韩国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532913 工分:1268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靠,我还以为是思密达韩国呢?这就是传说中的标题党吧?,韩国弓箭材士在牛逼,也不可能射600步吧?韩国被秦大规模进攻就有19次,韩国能扛到秦始皇灭韩,其实靠的不是军力,而是外交谋略,像著名的《疲秦记》,韩惠王派出水利工程专家郑国,去说服秦国兴修水利,郑国设计的引泾水灌溉工程充分利用了关中平原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特点,使渠水由高向低实现自流灌溉……在韩国来看,秦国没有常备军队,全民皆兵,而修“郑国渠”这样的大型工程,秦国必动用所有青壮年劳力,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这必然要影响到秦国统一战争进程,这对韩国来说不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可悲催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郑国渠修建之后,关中成为天下粮仓,郑国渠灌溉的115万良田,足以供应秦国60万大军数年军粮,疲秦之计变成了强敌之策,真是巨大讽刺。再说秦国战略也是先强后弱,远交近攻,灭韩容易,但一旦灭人国家,其它五国一定会作战到底,还不如留下他们让他们互相牵制互相削弱才是上策,所以韩国能存活那么长时间,是秦国的谋略和韩国不谋而合,春秋战国的韩国让我想起了,蒙古帝国时的西夏国一样,能苟延残喘那么多年,有异曲同工之处。嘿嘿嘿……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46767 工分:30124
左箭头-小图标
嘘,小点声,要不然这韩国又成棒子的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987268 工分:1717
左箭头-小图标
亏我纳闷了很久呢,进来一看不是思密达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52279 工分:460
左箭头-小图标
5楼&韩国非韩国,此韩非彼韩,标题太魔性,楼主太无耻,自古以来韩国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巴掌扇的响啊!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42927 工分:3813
左箭头-小图标
由此可见,韩国自古以来就是我中华固有领土.哪怕你不说汉语用汉字,说起了朝鲜语,天天吃泡菜,连国旗和国名都抄的高丽棒子,早点来自觉送上门来认宗主国.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666772 工分:691
左箭头-小图标
5楼&韩国非韩国,此韩非彼韩,标题太魔性,楼主太无耻,自古以来韩国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也以为是大私密达呢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iPhone手机客户端[]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 工分:97
左箭头-小图标
草,你说的是战国诸侯国,不是我想看的大韩冥国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49944 工分:79902
左箭头-小图标
其实,郑国国小人少,居中原腹地,地势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四周强邻环伺,腹背受制。郑庄公之后,郑国内乱,君主被弑、被赶走,国政不稳,又无郑庄公、郑武公等雄君再现,因此逐渐跌回宋、卫、鲁国级别。春秋前期能够称霸,全赖郑武公、郑庄公这样难得一见的雄君。郑国一直处在晋楚争霸的火线和焦点上,战争不断,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郑国之所以被称为小霸是因为东周早年,郑武公把持东周朝廷的朝政,郑庄公又与周王起了冲突,射了周王一箭,打掉了周王室最后一块遮羞布,并非郑国的国力有多么强大。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257687 工分:4018
左箭头-小图标
被你骗了,此韩非宇宙第一的彼韩。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593761 工分:32279
左箭头-小图标
我承认,我是被标题骗进来的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910505 头衔:武警越南总队一支队 工分:30857
左箭头-小图标
其实,郑国国小人少,居中原腹地,地势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四周强邻环伺,腹背受制。郑庄公之后,郑国内乱,君主被弑、被赶走,国政不稳,又无郑庄公、郑武公等雄君再现,因此逐渐跌回宋、卫、鲁国级别。春秋前期能够称霸,全赖郑武公、郑庄公这样难得一见的雄君。郑国一直处在晋楚争霸的火线和焦点上,战争不断,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645630 工分:1082
左箭头-小图标
韩国非韩国,此韩非彼韩,标题太魔性,楼主太无耻,自古以来韩国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645630 工分:1082
左箭头-小图标
2楼&照这个逻辑,韩信灭了不逊于秦的超级大国魏国、赵国,难怪被恬不知耻称为“兵仙”! 你猜一猜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927627 工分:802
左箭头-小图标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49944 工分:79902
左箭头-小图标
照这个逻辑,韩信灭了不逊于秦的超级大国魏国、赵国,难怪被恬不知耻称为“兵仙”!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35条记录]&分页:
&对韩国弱?看韩国如何灭亡这个曾称霸一时的国家吧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国最后灭的国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