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人物形象概括第十四章的人物形象概括

第二章 尼摩船长的新提议

第三章 价值千万的珍珠

第五章 阿拉伯海底地道

第七章 地中海四十八小时

第十二章 大头鲸和长须鲸

第十五章 意外呢?偶然呢?

第十七章 从合恩角到亚马逊河

第二十章 北纬47度24分,西经17度28分

第二十二章 尼摩船长的最后几句话

作者的惊人之处不但只是他写的夸张,动人而富有科学意义的小说,更惊人的是他在书中所写的故事,尽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不足为奇,但是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并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这是怎样的预见力,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海底两万里》写于一八七0年,是凡尔纳著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一八六六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书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尼摩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了潜水船,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这好像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惟一目的。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寻自由,又对自己孤独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这个神秘人物的谜底到了三部曲的第三部才被揭开。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2《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

《海底两万里》写于1870年,这本名著是凡尔纳叙述法国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在海洋旅行的所见所闻。是一部极其成功的科幻小说。

这本书写的是:在1966年,人们在海上发现了一只大怪物,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恢复平静,人们想要捕杀这只怪物。法国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他的仆人孔塞伊和加纳大的捕鲸手内德兰德被一同邀请到“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上参加这次活动。经过千辛万苦,他们找到了“怪物”,并朝它开炮,可是一点用也没有。不仅“怪物”没有被清除,而且阿罗纳克斯、孔塞伊以及内德兰德都成了“怪物”的俘虏。其实......

1866年起,出现了一件大怪事。海洋中发现一个庞然大物,就像飞逝的巨礁,多艘航船莫名其妙的被撞裂了。公众坚决要求把着头怪物从海洋里清除掉。

二、赞成与反对:对怪物主要有两派看法,一派认为是一种力大无穷的怪物,另一派则认为

是一艘动力强大的“海下船”。我(法国巴黎自然史博物馆教授阿罗纳克斯)认为,怪物是一种力量大得惊人的“独角鲸”。美国海军部组织了一艘名为亚伯拉罕林肯号的快速驱逐舰,准备去清除“怪物”。我应邀随行。

三、随先生尊便:我的仆人孔塞伊不假思索的说:“随先生尊便。”跟我一同上了以法拉格特为舰长的驱逐舰。驱逐舰从布鲁克林码头扬帆起锚,向大西洋全速前进。

.兰德:舰长和全体海员同仇敌忾,决心一定要捕获独角鲸。只有加拿大人捕鲸手

内德兰德对独角鲸的存在表示怀疑。

五、向冒险迎去:舰只在太平洋上游弋。大家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努力地观察海面。三个月

过去了,海员们开始泄气了,开始怀疑自己这次搜寻行动的意义。半年后,海员们要求返航。舰长许诺最后搜寻三天,三天后如果还无结果就将回去。到了规定期限的最后时刻,一向无动于衷的内德兰德突然喊叫起来,他发现了怪物。

林肯号企图捕获独角鲸,而独角鲸却若无其事地同林肯号捉迷藏。经过一夜一天的追逐周旋,到第二天晚上,双方形成对峙。当林肯号向独角鲸发起进攻时,独角鲸却突然熄灭电光,向林肯号喷射大水。林肯号遭遇了灭顶之灾。

七、不知其种属的鲸鱼:

与孔塞伊在海中相依为命。正当筋疲力尽就要沉入

海底时,被躲在独角鲸背上的内德

兰德拉出水面。内德说,这怪物不是鲸,是钢制的。我

这才断定它是一艘潜水艇。我们在艇顶苟延残喘。天亮时,艇盖掀开,八个壮汉出来,把我

八、动中之动:我们三人被关进一间黑屋子。半小时后,突然眼前一亮,进来两个人。我们

用法语、英语、德语和拉丁文进行自我介绍,对方均无反应。他们走了,侍者送来食物,我

们饱餐后就进入了梦乡。

兰德的怒火:潜水艇浮出海面更换新鲜的空气。三人仍被关在铁屋子里,内德怒

气冲天,他想逃跑,又想夺取这条艇。一个侍者进来时被他出其不意地打倒在地掐得半死。

这时候,一个说法语的人出现了

十、海洋人:讲法语的就是这艘鹦鹉螺号潜水艇上的尼摩(意为“不存在的人”)艇长。他

说第一次见面保持沉默是为了了解我们,其实那四种语言他都听的懂。他要我们听从他的命

令,否则将置我们于死地。尼摩艇长说,他们的衣食用都取自海洋,他热爱海洋,海洋中没

鹦鹉螺号:尼摩艇长带我们参观“鹦鹉螺号”上有一万两千册藏书的图书室,给我

又看了他为我准备的雅致的房间以及他自己住的

一切都用电:尼摩艇长给我们介绍房间里各种仪表的用途,如何开采海底矿藏,如

何发电,如何提供空气,又介绍一只小艇的用途,还带我参观了厨房。

几组数字:尼摩艇长向我介绍潜水艇的概况、构造、动力、发光、建造过程等。

黑潮:海底探险旅行正式开始。潜艇在海面以下五十米深处穿越黑水流。我和两位

同伴尽情观赏形态美丽、活泼可爱的鱼儿。

一封邀请信:尼摩艇长给我一封邀请信,请我到海底森林打猎。

我和孔塞伊穿上防水衣服随尼摩艇长漫步海底平原,

海底森林:我们来到海底森林。仔细观察海底生物。还在海底睡......

海底两万里精彩句子赏析批注,不要每一章节的概括! 5分

在四年级的时候我读了一本叫《海底两万里》的书,这本书是法国著名小说家、预言家——凡尔纳的豪情杰作。

这是一本神奇的科幻小说:接二连三的海难事件震惊了全世界,阿龙纳斯教授和助手康塞尔、鱼叉王尼德兰参加了追捕“海怪”的行动,结果意外地爬到了“海怪”的身上,发现所谓的“海怪”其实是潜水艇。他们别无选择,只好跟着“鹦鹉螺”号潜艇的船长尼摩一起周游各大洋,开始了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海底之旅,遇上土着人、南极冒险、海底复仇……

看完这本书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阿龙纳斯,一位热爱海洋、知识渊博的教授,到“鹦鹉螺”号上后,他把那些奇特又罕见的动物、植物全部记录到笔记本中,回到陆地上后公诸于世,令人敬佩!康赛尔,教授身边忠诚的仆人,他们共同经历了几十万公里的海底航行,饱览了很多壮丽的景观,他们共患难,同艰辛,成了真正的朋友。“鱼叉王”尼德兰是一名勇敢、优秀的叉鲸手,百发百中,在危机时刻拯救了教授和康赛尔。尼摩船长是一位海洋的“隐者”,勇敢而智慧,带领水手们成功从南极脱险,勇斗鲨鱼,血战章鱼,无人能敌。  《海底两万里》不仅让我认识了这些勇敢、执着、真诚、阴郁的人,也让我游览了太平洋、印度洋等七大洋,欣赏到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海底两万里》富含地理、生物等知识,既是一本引人入胜的科幻小说,又是一本富含海洋知识的百科全书。同学们和我一起来看吧!

有几处是我觉得比较引人入胜:上部 第二十章 托里斯海峡:“鹦鹉螺号”第一次遭受困境碰触到海峡的礁石而被迫停下来。然而这对阿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却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能在旁边的小岛上逗留了两天,这对一个原来生活在陆地上却因为某种原因而留在海上2?~3个月的人来说是上天何等的优厚待遇啊!然而,在他刚想享受战利品时却遇到了土人围攻。最终以尼摩船长沉着冷静去对付土人围攻而告一段落。

一颗价值千万法郎的珍珠:这一章叙述尼摩船长,啊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在收集珍珠时发现一位印度采珠人遭到黑鲨的袭击,幸亏尼摩船长以无以匹比的勇敢和尼德?兰对鲨鱼身体结构的熟识,用鱼叉刺中鲨鱼的心脏而完结生命为告终。在细节可以看出尼摩船长他,作为逃到海底的人类种族代表之一,而对人类表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不管他平时嘴上怎么说,但这个奇怪的人善良之心至今还未完全泯灭。

这本书还写到了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这些故事情节都是非常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

作者还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我推向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刻画交替出现。读书引人入胜,欲罢不能。这的确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好书.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这本书确实值得去看,丰富的知识,巧妙的情节构思可以说正是凡尔衲写作的一大特色。海底两万里》是海洋通俗小说的科幻门类,书中的尼摩船长是个海上堂·吉诃德式的人物,为了民族的仇恨而漂泊海底,这部作品的情节结构与流浪汉小说一脉相承。海洋通俗小说进一步表现了人类认识和驾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类意志的坚韧和勇敢。

首先是科学性,凡尔纳的作品向来就以科学性强而著称,几乎他的每本书都涉及到了各类科学,海底两万里也不例外。文中所涉及到的海洋知识之广,是其他海洋小说所不能与之相比的。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以及对海底的描写,无不体现出他的想象力和丰富的科学知识。

人物方面,我个人并不特别喜欢尼莫船长这个人物形象,虽然他的博学;他的创造力;他的勇敢等等都令人钦佩。但尼莫船长似乎有些极端。(例如他对人类的仇恨)我最喜欢书中的那个仆人-康塞尔,他对主人的忠诚及他的才能是值得肯定的。首先在文中开头部分,他在得知他的主人要去参加危险的捕鲸,甚至有生命危险是果断的选择了与主人同去,尽管教授表示过他可以不要去但他仍然决定追随,这是值得肯定的。还有在落水的时候,他看到主人落水自己也勇敢地跳了下去,难得的忠诚。

还有他的博学,文中涉及到的科学知识有三分之二是通过教授和尼摩船长讲述的,其他的都是通过他口中说出来的,不厌其烦的对各种水生动物进行分类,细节之具体之精确令人叹为观止。同时对分类学的爱好使他掌握了不亚于教授的海洋知识。比如在刚见到鹦鹉螺号里的收藏品时就开始进行分类,还有在下水的时候也在继续着他的分类工作,到了南极的时候他也没忘了他的分类,可以说他就是一个分类狂。为次他还有一个专门记录分类的本子。可以想象,鹦鹉螺号里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时他仍可以气定神闲的进行他的分类工作,可见他的内心是多么地镇静,或者说他是想借分类来忘记在鹦鹉螺号里的恐惧,这是我的一个猜想。

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为了主人的生命而不惜自己的生命,在南极的缺氧的时候,当时只有潜水服上的储蓄罐里还有一丝空气,那时由于缺乏空气,他们几乎虚脱,这时他没有去吸最后一丝空气,而把生还的机会留给......

怎么在海底两万里第一章写批注?

《海底两万里》批注内容,越简单越好。要快

一个科学家的奇幻之旅,将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真实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海底两万里》每一章批注10处,急!可以给钱! 100分

1866年起,出现了一件大怪事。海洋中发现一个庞然大物,就像飞逝的巨礁,多艘航船莫名其妙的被撞裂了。公众坚决要求把着头怪物从海洋里清除掉。

二、赞成与反对:对怪物主要有两派看法,一派认为是一种力大无穷的怪物,另一派则认为

是一艘动力强大的“海下船”。我(法国巴黎自然史博物馆教授阿罗纳克斯)认为,怪物是一种力量大得惊人的“独角鲸”。美国海军部组织了一艘名为亚伯拉罕林肯号的快速驱逐舰,准备去清除“怪物”。我应邀随行。

三、随先生尊便:我的仆人孔塞伊不假思索的说:“随先生尊便。”跟我一同上了以法拉格特为舰长的驱逐舰。驱逐舰从布鲁克林码头扬帆起锚,向大西洋全速前进。

.兰德:舰长和全体海员同仇敌忾,决心一定要捕获独角鲸。只有加拿大人捕鲸手

内德兰德对独角鲸的存在表示怀疑。

五、向冒险迎去:舰只在太平洋上游弋。大家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努力地观察海面。三个月

过去了,海员们开始泄气了,开始怀疑自己这次搜寻行动的意义。半年后,海员们要求返航。舰长许诺最后搜寻三天,三天后如果还无结果就将回去。到了规定期限的最后时刻,一向无动于衷的内德兰德突然喊叫起来,他发现了怪物。

林肯号企图捕获独角鲸,而独角鲸却若无其事地同林肯号捉迷藏。经过一夜一天的追逐周旋,到第二天晚上,双方形成对峙。当林肯号向独角鲸发起进攻时,独角鲸却突然熄灭电光,向林肯号喷射大水。林肯号遭遇了灭顶之灾。

七、不知其种属的鲸鱼:

与孔塞伊在海中相依为命。正当筋疲力尽就要沉入

海底时,被躲在独角鲸背上的内德

兰德拉出水面。内德说,这怪物不是鲸,是钢制的。我

这才断定它是一艘潜水艇。我们在艇顶苟延残喘。天亮时,艇盖掀开,八个壮汉出来,把我

八、动中之动:我们三人被关进一间黑屋子。半小时后,突然眼前一亮,进来两个人。我们

用法语、英语、德语和拉丁文进行自我介绍,对方均无反应。他们走了,侍者送来食物,我

们饱餐后就进入了梦乡。

兰德的怒火:潜水艇浮出海面更换新鲜的空气。三人仍被关在铁屋子里,内德怒

气冲天,他想逃跑,又想夺取这条艇。一个侍者进来时被他出其不意地打倒在地掐得半死。

这时候,一个说法语的人出现了

十、海洋人:讲法语的就是这艘鹦鹉螺号潜水艇上的尼摩(意为“不存在的人”)艇长。他

说第一次见面保持沉默是为了了解我们,其实那四种语言他都听的懂。他要我们听从他的命

令,否则将置我们于死地。尼摩艇长说,他们的衣食用都取自海洋,他热爱海洋,海洋中没

鹦鹉螺号:尼摩艇长带我们参观“鹦鹉螺号”上有一万两千册藏书的图书室,给我

又看了他为我准备的雅致的房间以及他自己住的

一切都用电:尼摩艇长给我们介绍房间里各种仪表的用途,如何开采海底矿藏,如

何发电,如何提供空气,又介绍一只小艇的用途,还带我参观了厨房。

几组数字:尼摩艇长向我介绍潜水艇的概况、构造、动力、发光、建造过程等。

黑潮:海底探险旅行正式开始。潜艇在海面以下五十米深处穿越黑水流。我和两位

同伴尽情观赏形态美丽、活泼可爱的鱼儿。

一封邀请信:尼摩艇长给我一封邀请信,请我到海底森林打猎。

我和孔塞伊穿上防水衣服随尼摩艇长漫步海底平原,

海底森林:我们来到海底森林。仔细观察海底生物。还在海底睡了几个钟头。来到

克雷斯波岛的海底绝壁,遇到巨形海蜘蛛......

海底两万里全文批注,求,紧急!!!

《海底两万里》写于1870年,这本名著是凡尔纳叙述法国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在海洋旅行的所见所闻。是一部极其成功的科幻小说。

这本书写的是:在1966年,人们在海上发现了一只大怪物,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恢复平静,人们想要捕杀这只怪物。法国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他的仆人孔塞伊和加纳大的捕鲸手内德兰德被一同邀请到“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上参加这次活动。经过千辛万苦,他们找到了“怪物”,并朝它开炮,可是一点用也没有。不仅“怪物”没有被清除,而且阿罗纳克斯、孔塞伊以及内德兰德都成了“怪物”的俘虏。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怪物,而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叫“鹦鹉螺”号。潜水艇对俘虏倒也优待,但是,为了保存秘密,潜水艇艇长内莫从此不许他们离开。潜水艇上的生活并不枯燥,阿罗纳克斯在内莫艇长的带领下参观了整艘潜艇。“鹦鹉螺”号是内莫艇长在一个荒岛上建出的,它利用海洋发电,可以捕鱼,船身坚固,拥有了它,内莫艇长就可以永远与陆地隔绝了。

潜水艇带着阿罗纳克斯教授和他的伙伴们游遍了整个海洋,他们看到了海底森林,体验了在海底狩猎,看到了海底珠场中最大的一颗珍珠,看到了海底煤矿,看到了各式各样的鱼儿……

在他们在潜水艇中发生的一切,让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搁浅那一回因为撞上暗礁和退潮的原因,潜水艇在格波罗阿尔岛附近搁浅了。这艘举世无双的潜水艇不会在这次劫难中变为废铁吧?内莫艇长经过一系列的计算,认为潜水艇会在三天以后恢复正常。在这三天里,内德兰德拉着教授、孔塞伊去岛上狩猎,却惹到了野人,野人把潜水艇围得密不透风,甚至想从舱窗爬进来,幸好内莫艇长早有准备,在扶梯上通了电,使得野人无可奈何。三天后,一切恢复正常,阿罗纳克斯教授又开始了他的海底旅行。这本书的主人公有四个:内莫艇长、阿罗纳克斯教授、孔塞伊和内德兰德。内莫艇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喜爱孤独和自由的人。他十分勇敢,具有惊人的冷静和毅力;他十分善良,不愿伤害海底生物;他十分博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阿罗纳克斯教授是一个潜心于自己的研究的人,他勇敢,敢于参加捕杀“怪物”的活动;他沉稳,能用冷静的头脑想问题。;孔塞伊是一个忠实的仆人他痴迷于分类,却不清楚生物的样子。内德兰德是一个粗狂的彪形大汉,勇敢但冲动,喜爱美味,又是他又会显得很难相处。这就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亲、、满意的话一定要采纳哈。o(∩_∩)o 谢谢、

求海底两万里每章节的批注(20字左右就可以),以及名人传里三个人物分别的批注!!感谢

《名人传》是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但是,即使如此,在人生怨患困顿的征途上,他们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献出毕生精力。贝多芬用痛苦谱写的与命运抗争的音乐,为后人留下了享受不尽的精神食粮;米开朗基罗用一生的血泪创造出了不朽的杰作;托尔斯泰则在他的小说里描写了千万生命的渺小和伟大,他用他的作品向世界传播爱的种子。

有哪种胜利能与他们的成就相比?拿破仑的那场战争?奥斯特历茨那天的太阳?这种辉煌是精神力量所从未取得过的殊荣。他们用困难锻造自己。正如贝多芬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一生,这句话已经成了勇敢者的座右铭:“为其痛苦,才有欢乐。”

海底两万里名师1 1批注

有几处是我觉得比较引人入胜:上部 第二十章 托里斯海峡:“鹦鹉螺号”第一次遭受困境碰触到海峡的礁石而被迫停下来。然而这对阿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却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能在旁边的小岛上逗留了两天,这对一个原来生活在陆地上却因为某种原因而留在海上2?~3个月的人来说是上天何等的优厚待遇啊!然而,在他刚想享受战利品时却遇到了土人围攻。最终以尼摩船长沉着冷静去对付土人围攻而告一段落。

一颗价值千万法郎的珍珠:这一章叙述尼摩船长,啊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在收集珍珠时发现一位印度采珠人遭到黑鲨的袭击,幸亏尼摩船长以无以匹比的勇敢和尼德?兰对鲨鱼身体结构的熟识,用鱼叉刺中鲨鱼的心脏而完结生命为告终。在细节可以看出尼摩船长他,作为逃到海底的人类种族代表之一,而对人类表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不管他平时嘴上怎么说,但这个奇怪的人善良之心至今还未完全泯灭。

这本书还写到了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这些故事情节都是非常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

作者还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我推向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刻画交替出现。读书引人入胜,欲罢不能。这的确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好书.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这本书确实值得去看,丰富的知识,巧妙的情节构思可以说正是凡尔衲写作的一大特色。海底两万里》是海洋通俗小说的科幻门类,书中的尼摩船长是个海上堂·吉诃德式的人物,为了民族的仇恨而漂泊海底,这部作品的情节结构与流浪汉小说一脉相承。海洋通俗小说进一步表现了人类认识和驾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类意志的坚韧和勇敢。

首先是科学性,凡尔纳的作品向来就以科学性强而著称,几乎他的每本书都涉及到了各类科学,海底两万里也不例外。文中所涉及到的海洋知识之广,是其他海洋小说所不能与之相比的。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以及对海底的描写,无不体现出他的想象力和丰富的科学知识。

人物方面,我个人并不特别喜欢尼莫船长这个人物形象,虽然他的博学;他的创造力;他的勇敢等等都令人钦佩。但尼莫船长似乎有些极端。(例如他对人类的仇恨)我最喜欢书中的那个仆人-康塞尔,他对主人的忠诚及他的才能是值得肯定的。首先在文中开头部分,他在得知他的主人要去参加危险的捕鲸,甚至有生命危险是果断的选择了与主人同去,尽管教授表示过他可以不要去但他仍然决定追随,这是值得肯定的。还有在落水的时候,他看到主人落水自己也勇敢地跳了下去,难得的忠诚。

还有他的博学,文中涉及到的科学知识有三分之二是通过教授和尼摩船长讲述的,其他的都是通过他口中说出来的,不厌其烦的对各种水生动物进行分类,细节之具体之精确令人叹为观止。同时对分类学的爱好使他掌握了不亚于教授的海洋知识。比如在刚见到鹦鹉螺号里的收藏品时就开始进行分类,还有在下水的时候也在继续着他的分类工作,到了南极的时候他也没忘了他的分类,可以说他就是一个分类狂。为次他还有一个专门记录分类的本子。可以想象,鹦鹉螺号里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时他仍可以气定神闲的进行他的分类工作,可见他的内心是多么地镇静,或者说他是想借分类来忘记在鹦鹉螺号里的恐惧,这是我的一个猜想。

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为了主人的生命而不惜自己的生命,在南极的缺氧的时候,当时只有潜水服上的储蓄罐里还有一丝空气,那时由于缺乏空气,他们几乎虚脱,这时他没有去吸最后一丝空气,而把生还的机会留给......

您还未登录,只能收听1分钟版本,如需收听完整版本,请

,如果已经开通用户,请

  “鹦鹉螺”号继续以极快的速度前进,四月下旬终于靠近了巴哈马群岛。在巴哈马群岛周围的海底,布满了险峻的断崖和许许多多幽深漆黑的洞窟。

  这天,我和尼德·兰、康塞尔正在客厅里聊天时,忽然看见窗外有一只身长约七米多的大章鱼,正以飞快的速度游向“鹦鹉螺”号。紧接着,右舷玻璃窗又出现了六七只类似的大章鱼!它们围绕在“鹦鹉螺”号的四周,用嘴拼命咬铁板,令人感到十分恐怖。突然,“鹦鹉螺”号船身震了一下,停止了前进。原本,船的螺旋桨被大章鱼紧紧咬住,无法转动。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尼摩船长决心与这些怪物展开一场生死搏斗,尼德·兰自告奋勇参加了这次任务。于是,尼摩船长率领十多名勇敢的水手,手持斧头,走向中央楼梯,准备出击。

  “鹦鹉螺”号浮上海面,一个水手站在最上面的一级台阶上,将舱盖的螺丝拧开。但螺母刚刚被拧开,嵌板就一子被掀开了,显然这是被章鱼触手上的吸盘拉开的。立刻,一条像蛇一样的长触手从开口处滑了进来,其他几条触手在上面蠕动着。

  尼摩船长一挥斧子,把这条可怕的触手斩断,被斩断的触手卷成一团滑在了阶梯上。

  当我们正争先恐后挤上平台时,加外两条触手从空中伸过来,缠在了尼摩船长前面的水手身上,猛得把他卷走了。屁摩船长大叫一声,往外面冲去。我们也急忙跟上他,打算与那只凶恶的家伙决一死战。

  此时,那个不幸的水手,被章鱼的触手紧紧缠住,任那条大触手在空中任意地甩来甩去。水手高声叫喊着:“救救我!救救我!”这撕心裂肺的叫声,让我一生都无法忘记!

  船长向那只章鱼冲过去,他斧子一挥,把章鱼的另一条触手斩下来。大副怒火冲天地跟另一只攀上船侧的怪物搏斗。

  那只章鱼的八条触手有七条被斩断了,只剩下那条把水手紧紧缠住的触手在空中扭动着。我想那个水手应该可以得救了。

  可是,正当尼摩船长和大副向这条触手冲过去的那一刻,这只动物却突然喷出了一股墨黑色的液体。顿时,我们什么都看不清了。

  等我们再次看清周围的一切时,那只章鱼和那个水手都已经消失不见了。我们怀着无比的悲愤,跟这些章鱼展开了殊死搏斗。尼德·兰的鱼叉每次都准确地扎进大章鱼的眼睛,然后把眼珠挖出。突然,一条触手将他掀倒,大章鱼张着可怕的大嘴巴冲着他凑了过来。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尼摩船长突然挡在了尼德·兰的前面,把斧子卡进了那两排巨大的牙骨之间。

  尼德·兰奇迹般地获救了,他赶忙站起来,把鱼叉整个叉进了章鱼的心脏。

  这场战斗持续了一刻钟。这些怪物被打败了,死的死、伤的伤,最终撤退了,消失在水波中。

  奋勇作战的尼摩船长静静地伫立在船灯旁边,注视着不远处的海面,豆大的泪珠不时地从他眼里无声无息地滚落下来。

诺第留斯号又朝着它固定不移的方向,;往南驶去.它速度特别快,沿着西经50度行驶。它是要到南极圈去?我想不是,因为直到现在,所有打算达到地球这个顶点的企图都失败了。并且,季节也相当晚了,因为南冰洋地区的3月13日相当于北冰洋地区的9月13日,是开放春秋分的时期了。
  3月14日,我在南纬55度望见了漂流的冰块.那仅仅是一些二十至二十五英尺的灰白碎片,形成许多暗礁,海波汹涌冲上去。诺第留斯号行驶在南冰洋面上。,尼德,兰昏经在北冰洋海中打过鱼,对于这种冰山的:景象是熟悉的。康塞尔和我都是第一次欣赏它。在大气中,南面的天边,展开令人眼花目眩的一片雪白大带。英国打鲸人称它为“眩目冰带.不论云彩怎么浓厚,都不能使它沉黑。它预告前面有成群的冰堆或冰层了。
  果然,不久就有更大的冰块出现,雪白的光辉随着云雾的任意变换而不同.有些冰块现出绿色脉管,就象那硫酸铜在上面画的波纹线条一样。别的冰块类似巨大紫色水晶,又让米线穿逐里面去。后者映着阳光,在它们晶体的无数切面上反映出闪闪光芒。前者带有石灰石强烈辐射的无限色度,可能足够建筑整整一座大理石的城市。我们愈往南,这些漂流的冰岛就愈来愈多,而且愈来愈大,南极的鸟类千百成群地在岛上营巢,这是海燕、棋鸟和海鸭,它们吱吱喳喳的叫声震得我们耳聋.有些鸟把诺第留斯号当作鲸鱼的尸体,飞到上面来,拿嘴啄那钢板,发出响声。
  当船在冰块中间航行的时候,尼摩船长时常在乎台上。他很留心观察这一带人迹不到的海面。
  我看见他的镇定眼光有时候激动起来。他心中是不是说,在这些人迹不能到达的南极海中,他是在自己家中了。他是这些不可超越的空间的主人吗?或者是.但他不说。他留在那里不动,只是当他意识到自己是船的驾驶人的时候,他心神才回复过来。他于是巧妙无比地指挥着他的诺第留斯号,很灵便地躲开了那些大冰块的冲击,有些冰块是长到几海里,高七十至八十米不等.前面天边有时看来是完全封闭不能通行。在南纬60度海面上,什么通路都没有。但尼摩船长小心找寻,不久就发现一条窄口,他驾驶着船,大胆从窄口进去,同时他又很知道,这窄口在他过后便要封闭的。诺第留斯号由这只妙手指挥,就这样走过了所有这些大冰块:按照冰块的式样大小,康塞尔可以很高兴地正确把它们分类,那就是:像山的冰山,冰田或无边际的平坦田场,浮冰或漂流的冰,层冰或碎裂的冰田,圆形环弯的称为冰圈,拉长一块一块的称为冰流。温度相当的低,温度表放在外面,指着零下二度至三度.但我们穿着皮的衣服。很暖和.这些皮是海豹和海熊供应我们的.诺第留斯号内部经常有电气机发热,不怕严寒;并且,要得到使人可以受得住的温度,到达不太寒不太热的所在,那它只需潜下水底几米深就成了。
  早两个月,在这纬度内,可能永远是白天,但现在已经有三至四小时的黑夜了,再迟一些,黑:夜就要:长到六个月。把它的阴影遮盖这些环极圈地方。3月15日,南设德兰群岛和南奥克内群岛的纬度走过了。
  8月16日早晨八点,诺第留斯号沿着西经55度行驶。切过南极圈驶去。这里处处都是冰块围绕着我们,四边封起,无路可通。可是,尼摩船长总能找到一条又一条通路,老是往上驶。、
  “他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我问。
  ·到前面去,”康塞尔回答,“总之,到了他不能再往前走的时候,他也就只好停止了。”
  “我可不敢肯定这样说!”我回答
  但白说,我承认这种冒险的游历使我觉得痛快。这些新鲜地方的奇美让我迷醉惊异到怎样的程度、那我无法可以表示。冰群的姿态变得更雄伟壮丽了。这边,是一大群冰块形成一座东方城市,中有无数的清真寺院和尖塔.那里,是一座倒塌的城,因为地震动了,被推倒在地下。阳光斜照;它们现出变换不停的形色,这些形色又迷失在雪花飞舞的大风暴中的灰色云雾里面。其次、处处都是爆炸、崩裂,冰山大翻筋斗,把这里的整个布景都改变了,像一幅透光风景油画一样。当这些冰群的平衡破坏了的时候,诺第留斯号便潜入水中;声音传到下面,强烈惊人,冰群下沉,造成深而阔的可怕的水涡;力量直到冰洋很深的水层。诺第留斯号于是乱滚乱摇,把持不住,像被疯狂的水流所卷走的一样。有时看不见通路了,我想我们是定作了俘虏了;可是本能领导着他,根据一些轻微的迹象,足摩船长就可以发现新的通路。他注视那在冰田上显出来的一条一条淡蓝色细水纹,他决不至搞错。所以,我心中并不怀疑他是已经驾驶诺第留斯号,在这南极海水中探过险的、
  但是,在8月15日那天,层层的冰群完全把我们的路挡住了。这还不是真正的冰山,只是寒冷冻结起来的阔大冰地。这种障碍物不能阻止尼摩船长,诺第留斯号用猛烈怕人的力量向冰地冲去。像楔子一般穿进这粉未的块团中,响得伯人的破裂声把冰块划开了。那是古代的攻城机,被无穷大的力量推动一样。冰的碎片投射到高空,像雹子那样在我们周围落下。单单由于它本身所有的推动力,我们的船就挖出一条水路。有时,由于它力量的凶猛,它爬到冰田上来,它的重量压碎了冰地,或偶然套在冰地下,它就用简单的摇摆动作,把冰分开,造成阔大的裂口。
  在这些日子里,猛烈的冰屑时常来袭击我们.由于有浓厚的云雾,乎台的这一端到那一端都不可能看清楚。暴风从罗盘针指的各个方向突然刮起。白雪堆成十分坚硬的冰层,简直要用尖利铁锨来弄开它。仅仅在零下五度的温变,诺第留斯号外部全被冰层封住了。一只平常的船可能是没有法子行驶,囚为所有的绞辅绳索都冰在滑车沟中了。只有这艘没有帆而装有可以不用煤的电动机的船才能冒险跑到这样高的纬度中来。
  在这种情形下,风雨表大体上是很低的,有时且降低到匕十三度五分。罗盘的指示也没有准确的保证。它那乱摇乱晃的针,当船上近不能跟地球的南方相混同的南磁极圈的时候,指出矛盾相反的方向。本来,根据汗斯敦①的说法,这磁极圈差不多是位于南纬70度、东经130度·,根据杜北未②的观察,是在东经135度、南纬70度30分。所以,这样就必要对于挪到船上各部分的罗盘做很多的观察,拿一个平均数作标准。不过拿这标准来估量走过水路的方位,在这些标志点不断变化的弯拆的水路中间,总是很难今人满意的方法,后来在3月18日,经过几十次无结果的冲击,诺第留斯号看来是完全没办法了。在周围的不是冰流、冰圈、冰田,而是接合在一起、无穷无尽、屹立不动的一片冰山。
  “冰山!”加拿大人对我说。
  我明白,对尼德·兰和对所有我们以前的航海家来说,冰山是不可超越的障碍。太阳在中午左右,有一会儿现出来,尼摩船长做了一次相当正确的观察,指明船是在西经51度30分,南纬67度39分。这已经是:南冰洋地区相当深入的一点了。
  大海呀,流动的水面呀,这时在我们眼前看来完全不像了。对着诺第留斯号的冲角,展开一片崎岖不平的广大平原,夹杂了混乱不清的大冰群,再加上那种乱七八糟、凌舌:无序的景象,就像在解冻前不久的时候,河面所显出来的一样,不过面积是十分巨大罢了。到处都有峭削的尖峰,像直升到二百英尺高的细针,远一点,削戍尖峰的一连串悬崖,带着灰白的色泽,像一面一面的大镜,反映出一些半浸在云雾中的阳光。其次,在这凄绝荒凉的自然界中,是那野得可怕的寂静,就是那海燕和海鸭的振翅声也没有能把它打破。一切都是冰冻了,连声音也冰冻了。所以,诺第留斯号就在冰场中间停止了它的冒险行动。
  “先生,”那一天尼德·兰对我说,“如果您的船长能再走远一点!”
  “那么,他便是杰出的人。”
  “尼德,为什么呢?”
  “因为没有人能走过冰山。您的船长有力量,可是,好啊!他不能比大自然更有力量。大自然划下界限的地方。不管愿意不愿意,他总得停住。”
  “对的,尼德,不过我很想知道冰山后面是什么呢!面前一道围墙,最使我难受!”
  “先生说得对,”康塞尔说,“围墙发明出来,只是为激怒学者们的。无论什么地方都不应该有围墙。”
  “对!”加拿大人说,“在这座冰山后面,人们早已知道有些什么东西了。”
  ““是什么呢?”我问。
  “是冰,永远悬冰!
  “尼德,这点您说得很肯定,”我回答,“但是,我可不敢肯定。所以我要去看看。”
  那么,教授,加拿大人回答,"您要放弃这个思想。您到了冰山,那已经够了,您不能再前进,您的尼摩般长和他的诺第留斯号也不能再前进,不管他愿意不愿意,我们是要回过来往北走了,就是说,回到老实人居住的国土。
  我必须承认尼德,兰说的话对,当船还不是造来在冰场中行驶的时候,当然在冰山面前就得停住了。的确,不管它怎样努力,不管它用来冲破冰块的力量有多强大,诺第留斯号终归弄得纹丝不动。平常,要是不能前进,那就可以退回去。但现在,后退跟前进~样不可能,因为水路在我们走过后就封闭了,只要我们的船略为停一下不动,它就立刻被抓挡住,寸步都不能移动.下午两点左右发生这样的一种情形,新的冰层惊人迅速地在船两边冻给起来。我现在要承认,尼摩船长是太粗率、太不谨慎了。我正在乎台上,船长已经在那里观察形势有一些时候了,他对我说:
  “那么,教授,您想怎样?”
  “我想;船长,我们是被困住了。”
  “被困住了!您这话怎么说?”
  “我是说,我们不能前进,不能后退,不能向任何一方行动。我想,.这就是叫做‘被困住了’,至少对于居住在陆地上的人来说是这样。”“阿龙纳斯先生,您就是这样想,诺第留斯号不可能脱身吗?”
  “很不容易,船长,因为季候已经相当晚,解冻,我们是。不能指望的了。
  “啊!教授,”尼摩船长带讥讽的语气回答,您老是这一套!您只看见困难和障碍!我现在向您肯定说,不仅诺第留斯号可以脱身,而且它还要前进。
  “再向南方前进吗?"我眼钉着船长问。
  “对,先生,它要到南极去。”
  “到南极去!”我喊道,同时禁不住表示我的不信和怀疑。
  “是的!”船长冷冷地回答"到南极去、到地球上所有的子午线相交的、以前没有人到过的那一点去您知道我可以使诺第留斯号做我想要做的事。
  那时我忽然想问一问尼摩船长,我问他是不是已经发现过了那从没有人类足迹踩过的南极。没有,先生,”他回答我,“我们现在一齐发现去.别人失败的地方、我决不至失败。我从没有把诺第留斯号开到这么远的南极海上来,但我再跟您说,它还要往前进。”
  “我愿意相信您,船长,”我带着讥讽语气又说,"我相信您!我们前进!对我们来说是没有什么障碍的!冲开这座冰山!我们把它炸破,如果它反抗,我们就给诺第留斯号安上翅膀,从上面飞过去!”
  c教授,从上面过去吗?”尼摩船长安静地回答;“不是从上面过去,是从下面过去。”
  “从下面过去!”我喊道。船长的计划突然给了我启示,使我心中雪亮,我明白了。诺第留斯号的神奇本质又在这一次的超人事业中为他服务,成全他了。
  “我看到、我们彼此开始了解了,教授,”船长微笑地对我说,“您现在已经看到这个企图的可能——我个人,我要说这个企图的成功。在一只平常的船是办不到的,在诺第留斯号就容易办到9如果在南极浮出一个大陆,它是要在它面前停住的。但是相反,如果南极是自由的海,它就要到南极点上去!
  “是的,”我说,受船长论证力量的提示,“如果海面被冰冻结凝固了,它的下层是自由通行的,因为下面有天从人愿的自然理由,那就是海水的极大密度是比冰冻时高出一度。如果我没有错的话,那就是冰山的沉人部分对它的浮出部分之比是四比一?!”“差不多是这样,教授。冰山在海面上有一英尺,在下面就有三英尺。并且,因为这些冰山不超过一百米高,它们当然不至于深入到三百米.三百米对诺第留斯号来说算什么呢?”“不算什么,先生。”
  “它并且可以潜入更深的水层厂到那海水中温度一律不变的所在,在那里,我们可以安全支持海面的零下三十度或四十度的寒冷。”“对,先生,很对。”我很激动地回答。
  “唯一的用难是潜入水底好几天,”尼摩船长立即又说。“不能调换我们船上储藏的空气。”“就是这个吗?,我回答,“诺第留斯号有广大的储藏库,我们把储藏库全装满,我们有我们需要的氧气。”
  “想得不错,阿龙纳斯先生。”船长微笑着回答“我不愿意您责备我过于大胆,我现在先提出我所有的反对意见来。请您考虑一下。”
  “您还有反对意见吗?”
  “只有一个。很可能,如果南极是海,这海或者完全冰冻了,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浮出水面上来了。”
  “对,先生,不过您忘记了诺第留斯号装有厉害的冲角,我们不是可以沿对角线的方向向冰田直冲上去、冰田遭到冲击就要迸裂了吗?”
  “暖!教授,您今天真有不少的主意呢!”
  “并且,船长,”我愈来愈兴奋地接着说,“在南极;人们为什么不能跟在北极一样,碰见自由通行的海呢?冰冷的两极和陆地的两极,无论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内,都不能混同起来,在还没有反面的证据之前,我们可以假定在这两个地、的极端或者有陆地,或者有跟冰层分开的海洋。”
  “我也这样想,阿龙纳斯先生,”尼摩船长回答,"不过:我单单要您注意这点,就是您提出了许多反对我计划的意见后,您现在又把许多赞成的理由来顶住我了
  尼摩船长说的是真的。我甚至要大胆他说服他了!是我把他拉到南极去了!我走在他前面了,我比他走得更远了……完全不是:可怜的傻瓜。尼摩船长对这个问题的反对和赞成的意见比你更知道得多呢,”他不过让你在这些不可能的梦想中高兴发疯,看来好玩罢了。
  可是,他一点时间也不白丢。他发出信号,船副上来了。两人用那不可懂的语言,迅速地谈了一下,或者船副预先就得到了通知,或者他看到这计划可以实行,他一点也不使人看出有惊异的表示。即使如此,他的冷谈也比不上康塞尔。当我告诉这个老实人,我们一直要走到南极的企图的时候,他所表示出的那种神情真可以说是冷淡极了。他听了我的话,就只拿一句“随您先生的便”来回答我,我也只好满足了。至于尼德·兰,如果问谁的两肩耸得最高,那就是加拿大人的两肩了。他对我说:
  “您瞧,先生,您和您的尼摩船长真使我觉得十分可怜!”
  “尼德师傅,我们是要到南极呢。”
  “可以去的,但你们不能回来了!"他回他的舱房去。“为的是不要弄出人命。”他离开我的时候这样说。
  但是,这个大胆企图的准备工作开始执行了。诺第留斯号的强大抽气机把空气吸人储藏库,用高压力装到库里面去。四点左右,尼摩船长告诉我,平台上的嵌板要关起来了。我两眼最后看一下我们就要穿过去的深厚冰山白天色晴朗,大气鲜洁,很冷,温度零下十二度,但风停下来了,这种温度并不使人觉得很难受。
  十来个船员走到诺第留斯号两旁,他们拿着尖镐,凿开船身周围的冰,船身不久就松开。这种工作很迅速地做好,因为新结的冰还是相当的薄。我们全体回到船中。通常使用的储水池装满了浮标线周围的自由海水。储第留斯号不久就潜下去。我跟康塞尔到客厅坐下。通过打开的玻璃,我们可以看到南冰洋中的下层。温度表上升。压力表的针在表盘上移动。
  到了三百米左右,像尼摩船长所说过的一样,我们就浮在冰山下层的波纹水面上了。但诺第留斯号再往下沉,它直到深八百米的水层。水的温度,刚才在上面是十二度,现在不超过十一度,那就是说我们已经争取了两度。不用说,诺第留斯号的温度因为有它的热气机管,保持着很高的温度。船的这些动作都特别准确地完成。
  “请先生原谅我说一句,”康塞尔对我说,“我们一定可以过去。”
  “我也是这样想!”我带着深信不疑的语气回答。
  在这自由通行的海底下,诺第留斯号不离开西经52度,沿着向南极的路线一直驶去。从67度30分到90度,还要走过22度半的纬度,就是说,还要走五百多里。诺第留斯号这时的速度是每小时二十六海里的中常速度,即特别快车的速度。如果它保持这个速度行驶,那么四十小时就足够它驶到南极了。’夜间一部分时间,由于所在环境的新奇,使康塞尔和我留在客厅的玻璃边,大海受探照灯电光的照耀,晶莹雪亮,但水中荒凉,看不见什么踪影。鱼类不居留在这种监牢般的海水中;它们要从南冰洋到南极那个自由通行的海,这里只有一条通路。我们的船行驶很迅速;我们从长形钢铁船壳的振动可以感觉出来。
  早晨两点左右,我要回房中休息几小时。康塞尔也和我一样,要回房休息,穿行过道的时候,我没有碰见尼摩船长,我想他一定在那领航人的笼间中了。
  第二天,3月19日,早晨五点的时候,我又在客厅中。电力侧程器给我指出,诺第留斯号的速度慢了一些,这时,它是很小心的,慢慢排出储水池中的水,往水而上升。
  我的心在跳动。我们是要浮起来,找到南极的自由空气吗?不。一次冲击,从发出了不爽朗的声音来判断,使我知道诺第留斯号碰上了冰山的下层冰面,这冰面还是很厚,的确,用航海的语言来说,我们是“撞上了”,不过现在是方向倒转过来,在三千英尺的深处“撞上了”。这就是,在我们头上有四千英尺的冰层,有~千英尺是浮出在水面。这时冰层所有的高度,是超过我们在它边岸所记录的高度。情形有些使人不安呢。在这一天内,诺第留斯号做了好几次试验,它总是碰着盖在它上面的天花板一样的冰墙。有时候,它在九百米的地方碰到了,那就是冰山有一千二百米厚,有三百米是浮在冰洋的而上。跟诺第留斯号潜入水底的时候相比,冰山的高度现在是增加了一倍。我小心地记下这些不同的深度,这样,我就获得了罗列在海水下面的这条冰山脉的海底面影。
  晚上,我们所处的情况没有发现什么变化。在四百和五百米深度的中间老是有冰。冰显然是减少了,但在我们和洋面之间,冰层还厚得很呢!时间是晚八点。按照每天的习惯,诺第留斯号内部空气早在四小时以前就应该调涣了。不过,虽然尼摩船长没有要储藏库放出一些补充的氧气来,但我并不觉得怎样难过。这一夜我的睡眠很不好。希望和恐惧轮流地在我心中转来转去。我起来好几次.诺第留斯号探索性的上升仍然继续进行.早晨三点左右,我看见冰山的下层冰面只在五十米的深度才碰到了、这时把我们和水面隔开的只是一百五千英尺的冰层。冰山渐渐变成冰田了。山又成平原了.我的两眼不离开压力表;总是盯着一我们沿对角线,向着电光下闪闪发亮的光辉冰面,老是上升.冰山像腕蜒伸长的栏杆,上下两方减低了;它一海里一海里地变薄了。最后可纪念的8月19日那天,早晨六点,客厅门打开.尼摩船长进来,他对我说:“到自由通行的海了!"

  是的!自由通行的海。近边只有一些散乱的冰块和浮为的冰层,远方一片大海,空中是群鸟世界;水底下有千亿万的鱼类,水的颜色随深浅的不同,现出从深浓的靛蓝至橄览的青绿。温度表指着摄氏三度。对被关在这冰山后的天气来说,这好像是相对的春天,远远的冰群在北方天际露出面影。
  “我们是在南极吗?"我问船长,同时心跳动不止。
  “我不知道。”他回答我。”中午我没来测量方位。”"可是,太阳能穿过这些云雾吗?我眼看着灰色的天空说。“只要露出一点就够了。,船长回答。距诺第留斯号南方二海里,有一座孤立的小岛浮出,高两百米。我们向小岛走去,但很小心,因为这海中可能各处都有暗礁。一小时质,我们到达小岛.又过两小时,我们就绕了小岛一·周。它周围四海里至五海里长。一条狭窄水道把它跟一片广大陆地分开,或者这是一个大洲,我们还不能望见它的界限。这片陆地的存在好像证明莫利的假设是对的。的确,这位高明的美国学者指出,在南极和纬度60度中间,海上是浮动的冰群,这些冰群非常巨大,在大西洋北部从不能碰到。根据这个事实,他得出这个结论,南极圈中藏有大片的陆地,因为冰山不能在大海中间形成,只在近陆地的边岸才能存在。按照他购计算,遮覆南极的冰群形成一个球形的圆盖,这盖的宽大可能是四千公里。
  可是,诺第留斯号怕搁浅,停在相距六米左右的滩前,有一片雄壮的岩石层高耸在滩上。小艇放到海中去。船长、他的两个船员带着各种器械,康塞尔和我,我们一齐上小艇去。时间是早晨十点、我没有看见尼德·兰。加拿大人一定不愿意承认南极是在他面前。桨划了几下,小艇就到了沙滩上,搁浅下来。康塞尔正要下地的时候,我把他拉住了。
  “先生,”我对尼摩船长说,“第一次脚踩这陆地的光荣应该属于您。”
  “对,先生,,船长回答,“我所以一点不犹豫地脚踩这极圈的土地,是因为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人留下他的脚迹在这陆地上。”卜
  说过这话,他轻快地跳在沙滩上。紧张激动的情绪使他的心跳得厉害。他攀上一块岩石、倾斜的岩石尽处是一个小呷,在呷上,他交叉着两只手,热情的眼光,不动,静戳。他好像取得这些南极地方的所有权了。在这种极乐情绪中过了五分钟后,他向我们转过身千来;‘对我喊:
  “先生,您高兴就清上来。”
  我跳下小艇,后面跟着康塞尔,那两个人留在艇中。
  土质在很长的空间上现出锗红色的凝灰岩,就像一层层的砖石构成的一样。火山的烧石,喷出的火石,浮石的石屑遍布地上。人们不可能不认识这陆地的构成是火山的来源。在某些地方还有轻微的喷烟,发出硫磺气味,证明内部的火仍然保持着它伸张发展的力量。可是,我攀上一座高耸的悬崖,半径几海里的圆周内望不见火山。大家知道,在南极地带内,,詹姆斯·罗斯①在东经160度,纬度77度32分上,找到了还在活动的爱列贝斯和铁罗尔火山喷口。:
  这个荒凉大陆的植物看来是极端有限。一些单条黑色的苔藓品种丛生,铺在黑色岩石上。某种微生草木,原始硅藻,在两片介壳中间聚起来的石英质的细胞植物,真红和猩红的黑角菜,紧贴在退潮送到岸上来的鱼类上面,以上就是组成这个地方的整个植物界。
  沿岸有一些软体动物,小砚、蛇类,心脏形的光滑贝,特别有那些长方形、膜质、头由两个圆突的耳叶形成的触须贝.我又看到有无数北方的触须贝,长三厘米;鲸鱼每一口就吞食它们一大群。这些美丽的翼步类动物,‘真正是海中的蝴蝶)使这海岸边缘的流动海水生动活泼起来、:植虫类里面出现在海底深处的,有些珊瑚树,根据詹姆斯、,罗斯盼观察,这些珊瑚树在南极海中,一直到一千米深处都可以生活。、其次,有属于海胞类的小翡翠珊瑚一以及这一带地区待有的许多海燕一和散布在地上的许多海星。
  但生活丰富洋溢的地方是在空中小在空中,有无数种类不同的乌类飞翔上下,鸣声嘈杂,震聋了我们的耳朵6另有其他的鸟类拥挤在岩石上,它们一点不怕,看着我们走过)并且很亲热地聚在我们脚边.那是在水中也一样轻快和便捷的企鹅,有时人们把它们和迅速的辊鸟混同;但锟鸟在地上是不灵便和很笨的,、它们发出古怪的叫声、成群无数;,齐集一起,它们动作姿势很少,但叫喊却十分厉害!
  在鸟类中间,我看见有涉水鸟科的南极水鸟。它们跟鸽子一般大小。白色,有锥形的短嘴,、眼睛圈在红圈中、康塞尔捉这种鸟作食物,因为这类飞禽烹调得适当,是味道很美的食物。空中又有煤黑色的信天翁飞过,翼幅四米宽,它们也叫海鸳,’名称是很适当的,有巨大的海燕类,、其中有弓形海燕,翼作拱形,最喜欢吃海豹.有海棋鸟,是一种小鸭;身上带白色和黑色.最后,、有一组海燕类:,有的是灰白色,两翼边缘是栗子色,有的是蓝色,是南冰洋的特产。我对康塞尔说:“灰白色的一种油脂很多.在费罗哀群岛①,人们在它们的腹部放上灯芯,就可以点燃起来。”
  “差一点儿,”康塞尔回答,“它们就完全是一盏灯了这样看来,我们只有再要求大自然预先在它们身上准备一个灯芯好了!”
  走过半海里后,地上现出许多短翼潜水鸟的鸟巢,这些巢是一种筑好来产卵的洞窟,从洞窟中飞出很多的潜水鸟。尼摩船长在后来,打了好几百只这种鸟,因为它们的黑色的肉很可以吃。它们发出像驴叫的声音。这些鸟像我;一般的身材,身上是石板色,下面白色,颈上带柠檬色的花缘,就那“样让人拿石子打死,并不想法逃走。
  可是,云雾并不散开,到十一点,太阳还不出来。太阳不出,使我心中焦急,没有太阳,不可能做各种观察。那么,怎样决定我们是到了南极呢?

   当我回到尼摩船长那边的时候,我看他胳膊肘靠在一块岩石上,默不作声,眼盯着天空。看来他有些不耐烦,心中在生气。但有什么办法?这个胆大又强有力的人不能照他命令海洋那样指挥太阳。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底两万里人物形象概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