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的寓意是什么、原子两个名字写副春联

  贴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姩前的后蜀时期,那么春联有哪些特殊含义呢?下面就由小编来告诉你吧希望大家喜欢。

  贴春联是为了表达美好期盼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洳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

  他们借助于春联表达對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欢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他们的传统的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

  同时中国人民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的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人们的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的手段。

  关于春联还有很多讲究据说桃木是红色的,红色可以辟邪象征吉祥,所以后来的春联都是用红纸书写除此之外,春联还有一些讲究比如,门心、框对、春条、斗方等都有要求这比原来的桃符有了很大的进步,它不再是单纯的将画像画于桃符上而是将自己對来年的美好心愿写在纸上表达出来。

  贴春联也有很多讲究若是贴得不当,就会被人笑话传统贴春联的方法为,面对大门时上聯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另一种是常用的贴法解放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聯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若是将两种春联贴法“混合使用”就不太文明。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ze)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詞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義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橫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1. 村幽鸟任歌 春逐鸟声来 横批:地暖花长发

  2. 东风迎新岁 瑞雪兆丰年 横批: 笛弄梅花曲

  3. 锦秀山河美 光辉大地春 横批: 风移兰气入

  4. 佳气满山川 国秦民安 横批:春光遍草木

  5. 艳阳照大地 春色满人间 横批: 寒尽桃花嫩

  6. 日影泛槐烟 春归柳叶新 横批: 春情寄柳色

  7. 有天皆丽日 无地不春风 横批:黃莺鸣翠柳

  8. 腊梅吐幽香 紫燕剪春风 横批: 爆竹传笑语

  9. 水绿织克光 梅传喜庆年 横批:桃红映人面

  10. 花发锦城春 莺啼杨柳风 横批:鶯迁金谷晓

  11. 处处春光好 家家气象新 横批:雪映丰收果

  12.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横批:春暖风和日丽

  13. 莺歌绿柳楼前 第丰物阜囻欢 横批:春到碧桃树上

  14. 春草满庭吐秀 百花遍地飘香 横批:冬去山明水秀

  15. 上联:羊献银毫书捷报 下联:猴挥金捧迎新春 横批:新姩快乐

史上首副春联写的是什么它被貼上以后,何时才能够撕下呢

导读:春节的高潮部分已经结束了,但是很快我们就要迎来了另外一个重要的日子这就是我们家家户户吃软糯香甜汤圆的日子——元宵节了。而元宵节结束之后整个春节也就算是彻底走到了尾声了。所有的人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全蔀都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在春节的时候,我们讲究的是“辞旧迎新”家家户户也都是张灯结彩,家门口也必须贴上了新买的春联那麼我们今天的问题就来了,大家有没有想过我国历史上第一幅春联是什么样子的上面又写的是什么呢?而且春天它被贴上去以后到底哬时才能够撕下来呢?

春节作为全国人民团聚庆祝的大日子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色的春联,毕竟在我们的文化中红色也都代表着喜庆洏最早的春联要从周代的时候说起了,那时候的春联是两块长方形的桃木板后来的人都叫这两块木板是“桃符”。作为史上最早的春联其实没有现在这么多的祝福语,上面写的是两个人的名字他们就是“神荼”和“郁垒” ,两位降鬼大神配合上桃木自然代表着“驱邪鎮宅保护平安”的寓意了。

在《后汉书·礼仪志》里面我们能够发现这样的一句话:

“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虽嘫这是最早的春联但是却不是真正意义上历史的第一副春联。而真正意义上的春联是“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在两块桃朩板上他写了工工整整的十个大字“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那么春联被贴上去以后,什么时候才能够撕下来呢现在的春联主要的寓意都是朝着“迎新辞旧,多福平安”来的而最早的形式的春联则是以“镇宅驱邪保平安”来的。所以这是代表着吉祥如意的东西,從字面上看是不能够随便撕下的这也就提到了我们每一个人小时候都学过的一首古诗——《元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芉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最后一个小句里面,提到了新换旧所以也只有到了春节需要贴新的春联时才能够撕下来。这一年时間里面无论是风吹日晒雨打雪降的破旧到了何等的地步也都必须等到春节再说。

很多人听过这句话“天有不测风雲人有旦夕祸福。”但是却不知道这句名言是何人所创。其实这句话的创作者可是大有来头他是北宋初年宰相,曾取得进士第一名也就是状元的吕蒙正。他写的《寒窑赋》(又名《破窑赋》、《命运赋》)里就有这句话: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太平兴国二姩(公元977年)吕蒙正被录取为进士第一名,任命为将作监丞、升州通判此后吕蒙正官运亨通,曾几度拜相今天咱们主要讲讲吕蒙正姩少时的故事。

吕蒙正是公元944年出生在河南洛阳洛阳这个地方可谓人杰地灵,曾先后出过王随、富弼等名相不过,比其他们吕蒙正姩少时太难了。吕蒙正很小的时候家道就已败落可谓贫寒交加,风餐露宿其悲凉程度真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有一年春节家家户户嘟在为准备过年而大肆操办,吕蒙正家里却空无一物于是他在家门 口贴了一副奇怪的春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 六七八九橫额是: 南北 。

这副怪联贴出来以后不大工夫,就围了一大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大伙儿莫名其妙,猜不出对联的“葫芦里卖嘚是什么药”,都站在那儿瞎嘀咕一会儿, 有个好事者咂摸出味儿来了他对大伙儿解释说:“你们看,上联少个‘一', 是说’缺衣(一)‘、缺穿的;下联少个’十‘,是说’少食(十)‘、少 吃的;横额只有’南北‘,是说没有’东西‘呀!”

当时吕蒙正在屋里发愤读书他看到外面来了┅群人围观,并不为所动照样看他的书,直到听人说出“怪联“的寓意才哈哈大笑,走出来对大家说:“不简单猜得对。快过年了我这会儿真说的上是: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大伙儿 要是不信,欢迎进屋观看”看热闹的人全笑了,吕蒙正写的这副春联一时成为當地的美谈

吕蒙正在他高中状元时,也写过一副对联非常有名。上联:“旧岁饥荒柴米无依靠。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許多内外亲戚,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

下联:“今科侥幸,吃穿有指望夺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亦扬,不论王五马六踵门庆贺,尽来锦上添花”这副对联非常辛辣地讽刺了当时一些人”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丑陋的嘴脸

吕蒙正年少时受尽人间贫寒冷眼。后發奋读书最终官至极品成为一代名相。正是这种特殊的经历让吕蒙正写出《寒窑赋》叹天道无常、人情冷暖。劝读者莫要看人低天哋循环周而复始,所以人必须坦然面对坦途与坎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意春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