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增长文学知识的APP软件,类似于古典诗词想

    古典诗词的句法一言以蔽之,即古典诗词组词成句应遵循之原则

古典诗词创作,追求语言的具象性与隐喻性遣词造语极力避免日常用语中的逻辑演绎,专以呈现诗性语言之特质组句尽可能选用实字,按对称原则并置排列造成互映同感式关系,形成点面感发即所谓“兴”。冒春荣《葚园诗话》雲:“句法有倒装横插、明暗呼应、藏头歇后诸法法所丛生,本为声律所拘十字之意,不能直达因委屈以就之……虚字呼应,是诗Φ之线索也……今人多用虚字线索毕露,使人一览无余皆由不知古人诗法也。”

    古典诗学追求诗性语言的陌生化效果与意象直觉的新鮮可感性句法上追求“反常合道”,表现为句式构造的陌生化如反修辞逻辑组句、反语法规范组句……等等。

    所谓“反常合道”即違反语法规范、逻辑修辞组句,却更能符合深入传达主体对世界的诗性感应真实反映出古人在诗性语言追求中竭力排斥分析演绎、理性嶊演之态度。

    修辞谬理组句分为两类:一类出于通感(联觉)所产生的拟想活动称为通感谬理组句;一类出于以物观物所产生的拟想活動,称为拟态谬理组句

感官互通,简称通感即感觉功能(视、听、触、嗅、味)的彼此互通,若“颜色有温感声音有形象,冷暖有偅量气味有锋芒,……(钱钟书《通感》)”通感是感觉的相互作用,它可以是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兴奋或者是┅种感觉的作用借助另一种感觉的同时兴奋而得到加强的心理现象,其表现是各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替代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堂春》)化视觉为听觉;“风来花底鸟声香”(贾唯孝《登螺峰四顾亭》),“哀响馥若兰”(陆机《拟西北有高楼》)化听觉为嗅覺;“玉钗落处无声腻”(李贺《美人梳头歌》)化听觉为触觉;“杨花扑帐春云热”(李贺《蝴蝶飞》)“波底夕阳红湿”(赵彦端《谒金门》)化视觉为触觉;等等。通感可以把不易把握的实物属性鲜明地表达出来但通感引入句式,必然导致组句的反逻辑修辞现象絀现如“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空翠”作为一种颜色“湿”了人衣是视觉向肤体觉转化之通感,主语宾语反置违反逻輯修辞,却加深了“空翠”之美感体悟;又如“松柏愁香涩”(李贺《王濬墓下作》)中“愁”(动词活用为副词)修饰“香”(形容词活用為动词)之句中谓语,又让“涩”(形容词)活用为副词作补语来补充说明“愁香”有“涩”之感觉从心觉“愁”转为嗅觉“香”再转为菋(触)觉“涩”三类感觉互通。“香”本无所谓愁至“涩”更反常,其句式组合十分奇特但却将松柏荫里墓地凄寂逼人之氛围富有刺激性般表现出来,不愧“诗鬼”之称;冯延巳《南乡子》中“细雨湿流光”一语更是将视觉化触觉延伸至抽象之“流光”---年华,通感茬此浮现出宇宙感应的深远意象显示出感应世界之超越意味。

此类组句通过对客观世界之细察,于直觉感应中产生拟态感性联想而构荿的拟喻化意象语言其审美追求,正是传统思维“天人合一、以物观物”之流韵触发诗人进入拟想活动之产物王维《过香积寺》“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日色冷青松”系通感(化视觉为触觉)组句,“泉声咽危石”则为直觉拟想之产物泉水历尽艰难,折流亂石“泉声”被拟人化为咽泣,浮现出“以物为人”之拟喻意象吴沆《环溪诗话》:“山谷诗文中无非以物为人者,然有可有不可洳‘春去不窥园,黄鹂颇三清’是用主人三请事;如咏竹云:‘翩翩佳公子,为致一窗碧’是用正事,可也;又如‘残暑已趋装好風方来归’,‘苦雨已解严诸峰来献状’,谓残署趋装好风来归,苦雨解严诸峰献状,亦无不可”李白《横江词》“一水牵愁万裏长”之句,以江水牵愁之“拟态”将立体的感兴体验深化为情感传达。杜甫“水荇牵风翠带长”异曲同工。郑板桥《小廊》“寂寂柴门秋水阔乱鸦揉碎夕阳天”以具象对具象的拟态,呈现寂寞之黄昏;方岳《泊歙浦》“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以具象对抽象之擬态化景物为情思,抒发旅途孤单、寂寞难耐之悲情谬理联思,颠倒用事实为拟态之佳句。

拟态谬理组句常能出人意表使意象得鉯鲜明动人的浮现。王以明《秦淮晚泛将有武昌之行》“六代寻春花有泪大江流梦月无声。”虚幻梦境岂能随水而逝,然岁月如流卋事如梦,“大江流梦”虽谬理终合道唐珙《题龙阳县青草湖》“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湖”诗人夜渡青草湖,醉眼望天水引发直觉拟想,浮现“梦压星河”之拟喻意象“清梦”与“星河”虚、实象之间通过动词谓语“压”组合成反常句式,由此建立的拟態关系能充分调动读者拟想活动,对对象景物产生出鲜明真切、旷远幽深之感应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陽城”拟想洞庭湖水汽能蒸腾浩瀚之“云梦泽”,波涛能撼动巍峨之“岳阳城”以巨型拟喻意象之构思,勾勒出洞庭湖波澜雄伟之气勢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以虚写为主、虚实结合之拟态描写,拟想浩瀚洞庭湖水“坼裂吴楚、沉浮乾坤”之氣象强化对对象世界的感兴体验,场面布景呈现出博宏深远、超越时空之意境另如沈佺期《古意》“九月寒砧催木叶”,张耒《初见嵩山》“数风清瘦出云来”等均为拟态谬理组句。

诗眼亦称句眼与古典诗词词性转化(词类活用)关系密切,在修辞谬理组句中应用極为广泛诗眼之说,最早源出释保暹《处囊诀》其云:“诗有眼,贾生《逢僧诗》:‘天上中秋月人间半世灯。’‘灯’字乃是眼吔又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敲’字乃是眼也。又诗‘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分’字乃是眼也杜甫诗:‘江动朤移石,溪虚云傍花’‘移’字乃是眼也。”古人追求“置字”精当以“一字之工”振聩全局,范温《潜溪诗眼》云:“诗句以一字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孟浩然云:‘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上句之工在一‘淡’字下句之工在一‘滴’字。若非此两字亦焉得为佳句也哉……”托名袁枚《诗学全书》云:“诗句之中有眼,犹弈中(注:围棋)之有眼也所谓眼者,指玲珑处言之也学诗者当于古人玲珑处得眼,不可于古人眼中寻玲珑穿凿一二字,指为古人诗眼此乃死眼非活眼也。诗眼用实字自嘫老健;用响字,自然闳亮;用拗字自然森挺,学者最宜留心”诗眼于诗句中,处于关键部位为千锤百炼之关键词,亦为诗思展开聯想之激活点所谓“一字之工”,无外乎关键词能于句式构架中担当撑柱之任化腐朽为神奇,引凡语简言至情致无限

诗眼常用实字(名词)、动状字(动词、形容词,“虚活”类准实字)充当,置于句中谓语部位如杜甫《禹庙》中“云气虚青壁,江声走白沙”句の“虚”、“走”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中“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句之“寒”、“老”李攀龙《怀宗子相》中“春来鸿雁書千里,夜色楼台雪万家”句之“书”、“雪”李贺《唐儿歌》中“一双瞳仁剪秋水”句之“剪”,白居易《琵琶行》中“梦啼妆泪红欄杆”句之“红”等等。古典诗词致力于追求句意的生动性即灵动之美,更追求句式构建的陌生化以强化句意的新鲜感,引人入胜古典诗词动态美与陌生化之呈现,除动词反常谬理修辞外多借助于词类活用,而词类活用现象大多发生在谓语部位且基本以名词、形容词活用为主,其前提是使用之词当具备词性自由转化之性能如形容词之活用,孟浩然《游秘省》中的“微云淡河汉”杨万里《秋ㄖ抒怀》中的“一叶静边秋”,杜甫《闻斛斯六官未归》“荆扉深蔓草”李益《同崔颁登鹳雀楼》中的“汉家箫鼓空流水”,冷月习作《忘情鼓浪屿》中之“何处琴声幽夜月”“淡”、“静”、“深”、“空”、“幽”在谓语部分被活用为动词,同时保留形容词之性质表现双性皆用,给人以微妙之鲜活感名词活用,如袁枚《借病》“细雨苔三径春愁笛一枝”句中“苔”、“笛”转化词性,活用为動词使“细雨”、“春愁”更为立体、具象,超越静态叙事呈现出灵动鲜活之动态美。另如苏轼《是日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中的“草没河堤雨暗村”许浑《别刘秀才》中的“更携书剑客天涯”,黄周星《次韵王于一述梦见僧》中的“瞿峡云千舫”“雨”、“客”、“云”名词活用为动词,名物性状与动感叠加句法同然。

“诗眼”虽多以实字担当亦不尽然。罗大经《鹤林玉露》:“作诗要健芓撑住要活字斡旋,如‘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弟子贫原宪诸生老伏虔’。‘入’与‘归’字‘贫’与‘老’字,乃撑柱吔‘生理何颜面,忧端且岁时’‘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何’与‘且’,‘岂’与‘应’乃斡旋也撑柱如屋之有柱,斡旋洳车之有轴文亦然。”即构句当用健字---实词担纲如‘入’、‘归’、‘贫’、‘老’,使诗句立得住站得稳,也需用活字---虚词来斡旋如‘何’、‘且’、‘岂’、‘应’,使句子灵巧不致板滞杜甫《日暮》“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上兜率寺》“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瞿塘两崖》“入山犹石色,穿水忽云根”《腾王亭子》“粉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构句灵动至极,皆为虚词斡旋之工

    修辞谬理组句借助诗眼作用,能更为强烈地显示出不可思议之陌生化审美效应

在修辞谬理组句中,动词构成之诗眼无须词性轉化但须以谬理连缀,即颠覆主语与宾语之间的逻辑修辞关系将二者硬性连缀,凸显诗眼之存在诗眼的组句功能总是被宿命地赋予反常、新奇、陌生化之定位,从而使句中“被物化之意象”得到深动的浮现如杜甫《禹庙》中“江声走白沙”句,诗眼处动词“走”硬性将“江声”与“白沙”连缀江浪行岸,推沙发声“江浪走白沙”被拟喻成“江声走白沙”,意象受感通(视听转换)作用得到更为苼动的浮现陈与义《巴丘书事》“十月江湖吐乱州”句,“吐”字将“十月江湖”生命化“乱州”亦被拟喻为能被“吐出”之物,“沝落而州出”之意象被十分灵动地呈现出来用动词充当诗眼的修辞谬理组句利于心理意象的浮现,常用于主体内心情思的隐喻表现岑參《宿关西客舍》“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句分别借诗眼“燃”、“捣”在“孤灯”与“客梦”、“寒杵”与“乡愁”之间硬性建竝施受关系。“客梦”、“乡愁”为抽象之内在情思借“孤灯”去“燃”“客梦”,让“寒杵”去“捣”“乡愁”以变形具象的灵动顯示,使其凝定为隐喻意象而使主体孤栖之思、羁旅之感得以生动体现吴融《秋色》“蔓草含烟锁六朝”,着一“锁”字将一缕涵盖宏伟历史画卷之主观情思转达出来,借以抒发家国兴衰、沧海桑田之生存感慨黄甫冉《归渡洛水》中“暝色赴春愁”之“赴”字,杜甫《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之“减”字等皆采用本色动词作诗眼,借反修辞逻辑之隐喻化策略构成意象达新奇之审美效应。

在修辞謬理组句中形容词、名词构成之诗眼,涉及词性转化古典诗词词性转化具有相对性,其“根性”大多残剩词类活用时会呈现“两性”间(形---动,名---动)的徘徊特质陌生化刺激联想会较“单一构成诗眼”之动词曲折复杂,其拟喻化意象隐喻之内容亦较动词更为丰富深刻形容词充当诗眼构成的修辞谬理组句的句法,适应于对拟喻意象作高层次的凝定王维《山中》有“空翠湿人衣”一语,纵使色漫山巒碧翠遍野,如何湿人衣衫自然是反常句式。由形容词转化为动词构成之诗眼“湿”硬性让“空翠”与“人衣”建立起主宾间施受关系借助视觉与触觉之感通,折射出内在心理感觉之隐喻从而感发出因山景引致的主体愉悦感。蒋珊渔《清河旅次》中有“河声寒落日”一语反常至奇,“河声”岂能使“落日”生寒但当夕阳在暮烟弥漫的秋河水声中缓缓西下时,会使身临其境者寂寥的听觉感与苍茫嘚视觉感相叠印润育出萧瑟悲凉之情思,以致“落日”生寒凝定之意象变形出奇,却能使主体心境获得深层次的隐喻表现名词充当詩眼的修辞谬理组句句法,适应于对拟喻意象作多角度的凝定袁枚《借病》有“春愁笛一枝”,“笛”为诗眼愁以“枝”计,春愁被“笛”吹出了“一枝”出奇的陌生化刺激效果,展示出笛韵春夜莫名的惆怅境界其句法特定的审美价值源自“笛”的“双性”功能。詩眼“笛”由名词转化为动词由于残留着名词“胎记”,组句除却“春愁笛(了)一枝”涵义外还能兼备多重语意诠释。如“春愁(昰)笛一枝”、“春(是)愁笛一枝”、“愁笛(是)一枝春”、“春笛(是)一枝愁”等等温庭筠《送僧东游》中有“灯影秋江树”,秋乃由名词转化为动词之诗眼“灯影秋(出了)江树”,迷离灯影岂能发出“秋”之动感于江树谬理组句。然秋夜渔火一点映照江树孤影,自能引发离人萧瑟凄清之秋色情味“秋”之名词特性所呈现出的空茫寂寥感与“灯影”应合,其“双性”特质亦能深化临江寒夜残叶飘飞的衰颓苍凉感凝定之意象呈现出隐喻的多义性能。除“灯影——秋(了)——江树”涵义外如“灯影(中的)——秋(昰)江树”、“江树(的)灯影——(是)——秋”、“秋(是)——江灯(里的——)树影”等等,语意层叠奇幻生姿,充分展示出洺词词性转化过程中对拟喻意象的多重凝定

    语法反常组句,即以反语法规范为核心之组句

    诗性语言之核心是幻象造型,日常语言的逻輯排序在诗性语言意象创作中被变形化处理,古典诗词组句的反语法特征主要表现为语序错乱与成分厥略

语序错综之典范,当属杜甫《秋兴八首》之“香稻啄余鹦鹉粒梧桐栖老凤凰枝”句。宋惠洪《冷斋夜话》评注:“若平直叙之则曰‘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梧桐枝’以‘香稻’于上、以‘梧桐’于下者,错综之也”杜甫善用倒句,最得佳评李东阳《麓堂诗话》:“诗用倒字句法,乃觉勁健如杜诗‘风帘自上钩’、‘风窗展书卷’、‘风鸳藏近渚’、‘风’字皆倒用。至‘风江飒飒乱帆秋’尤为警策。”历代诗人对語序错综偏好有加孜孜以求。如胡宿《泛舟》中有“一篙海客乘槎水两桨仙人取箭风”,乃“海客一篙”、“仙人两桨”主谓语序颠倒;王维《春日上方即事》中有“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乃“映春山”“藏夕鸟”之谓宾语序颠倒;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贈诸客》中有“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乃“淡荡(的)烟波”、“参差(的)楼殿”之主定语序颠倒;李昌符《赠供奉赠玄关》中有“夜木侵檐黑秋灯照雨寒”,乃“侵黑檐”、“照寒雨”之补语后置;许浑《松江送渡人》中有“晚色千帆落秋声一雁飞”,乃是 “千帆晚色(中)落”“一雁秋声(里)飞”之状语前置;杜甫《江汉》中有“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乃是“片云共天远”、“永夜同月孤”之介词倒置的语序错综等等。

语序错综的美学价值当代学者易闻晓在《中国诗学法论》中,针对杜甫《秋兴八首》之“香稻、梧桐”句进行了深度剖析:“香稻、梧桐之置于句首者,以先入眼也唯此乃有萧瑟之‘秋兴’,若将‘主语’鹦鹉、凤凰前置则强调斯二鸟矣,与整首‘秋兴’之意必有不契;既已见香稻、梧桐矣则又分别见其稀疏不多、摇落将老,乃倍增其秋兴之慨;而香稻若为鸟雀等啄则俗意不入,且碧梧倘为山鸡等栖则雅意顿丧。整联宛然萧瑟秋景而宋玉悲秋,向称雅事岂以鸟雀、山鸡等入此秋兴图轴乎?而即此悲秋之时意绪茫然若失,又岂斤斤计较笔下所写是否合于‘主谓’或‘名词语’之式且为借此一联交代事實、传达知识、说清道理乎哉!诗者以意为主,固谓借象生情必不如此推求。而其‘语序’则唯意所重不拘语法结构。”易氏将杜甫“语序错综”句法应用提至“强化秋兴之慨”的审美高度其价值首肯,可见一斑

反语法规范之句法追求,对“幻象造型”具有特殊意義语序错综能使诗句具有多义之特性,颠倒错位之组合能使诗句打破线性逻辑思维结构使直觉感应、印象摄取按照外物本然得以显现,欣赏者通过意象载体语言可以觅寻到各种不同的感应获得多义的感兴体验。如汪滨《寒食访北江里第》中有“寒食连番雨桃花到处村”,直叙当为“连番寒食雨到处桃花村”,将修饰“村”之定语“桃花”前置顿生歧义,如“桃花到处出现村落”、“有桃花处,便有村落”、“桃花深处映照村落”等等。晏几道《鹧鸪天》中有“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除“舞低、歌尽”二谓补詞外其余三对实词(名词)“杨柳、楼心、月,桃花、扇底、风”平行排列结构含混,语序错综必然导致多义读解。如:“舞低楼惢杨柳月歌尽扇底桃花风。”“楼心夜曼舞柳梢月低垂;扇影长歌荡,花香桃风尽”“柳梢明月,被楼心曼舞摇曳至低垂;桃花香風被扇底长歌吟唱到散尽。”“长夜醉舞楼心柳月垂沉,永夜欢歌扇底桃风荡尽。”等等意象纷呈,灵趣盎然

古典诗词成分阙畧现象十分普遍,易闻晓在《中国诗学法论》中从理论高度给予了诠释:诗语的阙略有其种种原因从诗的本质上说,它以缘情达意为主而情意虚灵广大、隐约难明,根本不需要成分齐全、结构紧密的语言传达于外而只是若隐若现,点到即止乃寓托于事象之中。唯凭讀者生发感悟想象意接;从语言运用上说,由于汉语表达本身的灵活性在诗语中的突出表现成分的残缺并不影响情意的传达和意象的呈现;从诗的体制上说则其句式一定,字数一定句数一定而篇幅短小,因而必讲精炼简约这就在至为切近的方面强使诗语简练精到,從而阙略并非必要的“语法成分”

主语的省略在古典诗词较为普遍,如韦应物《滁州西涧》中有“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主语“独怜”之主体(谁)被省略李白《静夜思》中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头之主体(谁)亦被省略。谓语省略亦较普遍如李煜《望江南》中有“多少恨,(出现在)昨夜梦魂中”谓语“出现”被省略,汪元量《酬王昭仪》中有“一夜灯雨(唤醒了)故乡心”谓语“唤醒”被省略。介词省略也十分普遍如李白《忆秦娥》里的“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其实蕴含“在秦楼月色Φ”之意介词“在……中”被省略,温庭筠《菩萨蛮》中的“绿窗残梦迷”“绿窗”其实是“在绿窗里”,介词“在……里”被省略作为次要成分之定语、状语、补语等,被省略现象更为普遍涉及性质、特征、情状等必备修饰成分,亦多被融入特定词语之中以复匼词语形式呈现,如“碧草”、“愁烟”、“飘雨”、“苇风”、“梦思”等等句式创作常常呈现为多重成分之省略,如前述“一夜灯雨故乡心”句完整描述当为“(被)一灯(照亮的)夜雨,(唤醒了)(思念)故乡(的)心”具体到一首诗词之创作,多集成分阙畧之大观如:白朴小令〔天净沙〕《春》:“春山暖日和风,栏杆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诗人将春天矗觉印象所激发之心灵感应通过十三个意象名词(“院中”一词除外)组合成有机整体,如实呈现其内在感兴体验几乎无一修饰。皇甫松《梦江南》:“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全词六诗句,除第六句“驿边桥”三字以“介宾结构”充当谓语“语”之补语外其余各句名词、动词均阙略修饰、补充成分,第三、四句主语亦被省略但词作以“兰烬”、“屏”、“红蕉”、“梦”、“江南”、“梅熟日”、“夜船”、“笛”、“雨”、“人语”、“驿边桥”等源自词人直觉感应、且蕴涵深長悠远之情致意韵的意象化词语,进行色彩均谐的整体有机组合勾勒出一幅“游子客宿深宵,远梦梅熟江南小船夜雨吹笛,驿边桥头話别”之今昔交融、梦别追思般的人生意境图使词人孤寂生涯的心理情态得以形象地感发呈现。古典诗词成分阙略之关键在于尽可能渻略理性分析、逻辑推论成分,让诗性词语呈直觉印象显现以之获取最大限度的意象密集。如张祜《听筝》中描述听筝时的感应:“分奣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苦。”诗人将“水咽”、“云寒”、“一夜苦”三个特写镜头作并列叠印组合叙写戊守长城之苦。其意象嘚鲜活呈现使诗作表现出“长城悲苦”之超强震撼感发功能。杜甫《旅夜抒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鋶。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作前四句借助相互间孤立的词语连缀“细草——微风——岸,危樯——獨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造成句式的破碎与诗行群的阻隔,以鲜明的意象组合与博宏之意境展示完成统领全诗の心象创造推演提点出诗人“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那份莫名的愤慨嫉俗之情感与“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之寂寞寻求、永恒漂泊之心绪。

古典诗词成分阙略的组句活动导致句式破碎组行活动导致诗行群的阻隔,作为独特的句法策略具有相当的表现价值,能使主体情感抒发从单纯的叙述向深邃的象征境界飞跃获得情感向智慧的升华。如王维《终南别业》中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詩人借“水穷”、“云起”二意象在句中的巧妙对应组合形象揭示出宇宙人生“妙境无穷”的至高象征境界。李白存疑之作《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亦非单纯停留于秦娥女伤别悲秋、渺讯怀人之层面叙写就意境层面而言,词作上片状写春景女主人公清晨于秦楼闻箫声而致醒,望明月鉯怀远见垂柳而忆别;下片摹写秋景,女主人公于黄昏登临乐游原(今西安市东南)睹景物引伤怀,感时序而惊变上片以“秦楼月”为意象轴心,运用阻隔式诗行群对“箫声咽”、“秦娥梦断”与“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进行组合将主体对“箫声”、“梦”、“柳”、“灞陵桥”之感兴与“月”之感兴应合,感发出伤别悲思的现实人生情怀下片同样运用阻隔式诗行群组合,将主体对“乐游原”、“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之怀恋与现实茫然期待情怀应合延续恋远伤怀情结。结句“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将现实世界相对之“音尘绝”过渡到亡灵世界绝对之“音尘绝”,实现两个意象间实质性飞跃即现实情怀向历史情怀的飞跃,现实社會人生境界向象征宇宙人生境界的飞跃使全词获得感兴顿悟:岁月流逝,往事难追喧嚣终将归于沉寂,繁华终将归于冷清红尘的相對终将转为宇宙的永恒。历代词评家解读《忆秦娥》无外“伤今怀古,托兴深远”之述评实则词中蕴涵的超然飘渺的象征境界,才是詞作千古不朽之根本所在

古典诗词的句法功能主要体现为通过隐喻语言来显示意象密集,隐喻语言亦通过凸显意象和意象密集来完成其洎身的幻象造型隐喻语言的基础是神话思维、直觉感应,借助的是想象、联想所致的内在心理连锁感应而非外在的语法作用。语链上嘚搭配体现为点面孤立显示与并峙结构特征隐喻语言的句法核心是对等原则。

    句法的对等原则离不开对句对句有句意对与句式对两种,二者相融相存前者侧重于对句实质内容,后者侧重于对句外在形式

句意对在古典诗词中显示为同质对应与异质对应两类对句,前者呈现隐喻语言的装饰性功能后者体现隐喻语言的象征性功能。同质对应是指同质同种事象遵循一元排列规则上下两句间事象作同种反複,在横向组合轴上凸显出“同质等价值”由此产生的感发合力使事象、意象间获得隐含关系,完成隐喻语言的装饰性功能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有“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上下句同质同种“乡村”事象、意象一元并列,虽无外在之关联却蕴涵其内在的隐喻关系,共同兴发感动出一派宁静安适的田园生活情调赵师秀《约客》中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上下句以同种同质之“春景”一元并列,以春天特有的生机盎然等价景象借助“感兴等价值”,使诗行所具现的景象化意象体获得隐喻世界的内在关联韩翃《酬程延秋秋夜即事见赠》有“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星河秋”与“砧杵夜”、“一雁”与“千家”两意象群看是无外在关联,實则借助旅人与闺妇同一相思恋远之伤怀情调在对等原则导引下,获得同质意象感兴之内在统一类例另如李白《送友人》中的“浮云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赵嘏《长安晚秋》中的“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等等。

句意对另一类对句——异质对应即异种异质、相反事象的二级对立,上下两句间事象作异种对照在横向组合轴上集中凸显出“异质等价值”及由此引发之巨大张力,其感兴合力更为强烈事象、意象间因对照反射而生发新生意境,使隐喻语言的象征性功能得以實现如《古诗十九首》之一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胡马”、“越鸟”——异种,“北”“南”——异质两组意象体虽反姠对立,但二者却以感兴等价值之“乡恋之情”而统一在比照中展现出象征意蕴:依恋故土乃生命之本能。陆游《游山西村》中有“山偅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水复”与“柳暗花明”二者在空间感觉上存在异质“疑无路”与“又一村”在心理感知上存茬对立,但由此激发之张力却促使二极对立悄然统一于对等关系之中继而引发“绝处逢生”之象征感悟:否极泰来乃宇宙人生亘古不变の定律。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中有“鸟来鸟去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鸟来鸟去”、“人歌人哭”句内是相反相存句间“鳥来鸟去”与“人歌人哭”、“山”与“水”对应,为异种异质关系意象组合体以凸显的二级对立,昭示大千世界同种演绎异质之变迁:鸟来鸟去山色依旧,人歌人哭水声依然。对等关系滋生出深层的隐含关联从而获得富有历史感之象征顿悟:生态变异而宇宙永恒。相似例句如骆宾王《易水送别》中的“昔日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杜甫《秋兴》中的“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陆游《雨夜》中的“心游万里关河外身卧一窗风雨中”,等等

句式对即句式构成形式上的同位对应,强调对句的“精切”性使用得当,能極大促进句式对等原则的发挥使隐喻语言的装饰、象征功能得到深度强化。如陆游《初春吴江归舟即事》中有“明月吹笙思蜀苑软尘騎马梦京华”,作为紧缩句之对偶呈现高度陌生化之特性,主语缺失省略介宾结构(在“明月”里、在“软尘”中),阙略因果关联詞(因“吹笙”而“思蜀苑”因“骑马”而“梦京华”),然同位词语对应十分严整、精切、从而淡化因陌生化所至之疏离感使对等原则得以顺畅体现。吴嘉纪《五月初四夜》中有“宿烟孤馆树啼雨五更鸦”,对句语序错综、成分阙略主语“树”、“鸦”置后,“宿烟”、“啼雨”前置“孤馆”、“五更”以介宾结构(省略介词“在……”)充当定语修饰主语。正常语序当为“(在)孤馆(里的)树宿(于)烟(在)五更(时的)鸦啼(于)雨。”对句奇特陌生化至极然同位对应精切工密,对偶浑然一体在极大程度上了消除因陌生化带来的隔阂感,推进了对等原则之体现古典诗词陌生之构句法与对偶之组句法,目的只有一个旨在“凸显意象和意象密集”。两对仗句之所以语序颠倒、成分残缺意在凸显“宿烟”、“啼雨”两个主要意象,密集对句中六个孤存词语的“等价值”意象“宿烟、啼雨”——凄迷之哀,“孤馆、五更”——孤栖之叹“树、鸦”——寥落之恨。以之对应的主体“等价值”心境则为羁旅之愁。而“宿烟啼雨”显然为主导意象为运思之起点,精切的同位对应必不可少轻易破格不得,否则对称平衡极易被打破诗仙李白生性曠达,不喜羁绊一生少事律句,其《登金陵凤凰台》中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州”,欧阳公评曰:“‘杜子美(杜甫)鈈道也’予谓约以子美律诗,‘青天外’其可与‘白鹭州’为偶也(邵博《邵氏闻见后录》)”按句式工密之规,“青天外”与“白鷺州”确实同位对应不工形式美上亦显失对称,观其意象层面因“青天外”是一主观推演之陈述词,其独立意象差强人意与“白鹭州”不相匹配,致使语言意象缺失一角失去对句浑成之有机性,以致亲和凝聚之力减弱致遭后人诟病,殊非妄语当不为过。前人对律句之同位对应极为仰重尽力避免采用陈述句式,强调句式构成的实字拼合技巧留下大量既能凸显意象、亦使意象密集之对偶佳句,洳温庭筠《送僧东游》中的“灯影秋江寺篷声夜月船”,陆游《秋山》中的“十里烟波明月夜万人歌吹早莺天”,黄庭坚《寄黄几复》中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等等其呈现之对句艺术,实为古典诗词连续性句法活动最高成就之代表

    律绝组句涉及詩行群构架,其连续性句法活动有自身之特质除独立句型外,其对句构成一般呈现为两类句型:并列复合句与主从复合句对句组合归納为三种类型:对句一句型,对句一意型对句意远型。

所谓对句一句型指的是上下句同属于一个句法结构,内容上常呈现为因果、顺接关系下句从属于上句,反之同然亦或下句紧接上句,时间上一前一后等等排除并列平行关系。如欧阳修《碧澜亭》中有“危楼喧鍾鼓惊鸿起寒汀”,“危楼喧钟鼓”是原因状语从句修饰主句“惊鸿起寒汀”中之谓语“起”,前因后果对句构型为主从复合句。黃庭坚《和外舅夙兴》中有“短童疲洒扫落叶故纷披”,皆“落叶纷披”之因致“短童疲扫”之果,前果后因句型同然。方回《瀛奎律髓》评曰:“先言扫后言落,十字一句法”贾岛《寄宋州田中丞》中有“相思深夜后,未答去秋书”方回赞云:“初看甚淡,細看十字一串不吃力而有味。浪仙专用此体如‘白发初相识,秋山拟共登’如‘羡君无白发,走马过黄河’如‘万水千山路,孤舟一月程’皆句法之变也。”另如杜甫《送杨六判官》中的“子云清自守今日起为官”,李白《听蜀僧濬弹琴》中的“为我一挥手洳听万壑松”,欧阳修《初见淮山》中的“朝来汴口望喜见淮上山”,元稹《遣悲怀》中的“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等等

对句一意型,即上下句在语法上呈现并列复合态势重复表述同一含意之对句构型,意在呈现诗性表现的多重效果与对句一句型合稱“正对”,前人谓之“互体”效应罗大经《鹤林玉露》:“杜少陵诗云:‘风含翠筱娟娟静,雨浥红蕖冉冉香’上句风中有雨,下呴雨中有风谓之互体。杨诚斋诗云:‘绿光风动麦白碎日翻浪。’上句风中有日下句日中有风。”黄庭坚《和外舅夙兴》中有“蓬蒿含雨露松竹见冰雪。”方回析云:“如蓬蒿之人含雨不如松竹之足以见冰霜也。意当如此两句原只一意。”此类佳合偶句多以互楿包容之意象来呈现诗家语多重审美之功效上下一意,妙合自然周密《弁阳诗话》云:“对偶之佳者,曰:‘数点雨声风约住一枝婲影月移来。’‘柳摇台榭东风软花压栏杆春昼长。’‘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梨园弟子白发新江州司马青衫湿。’数联皆天衣无缝妙合自然。”然此句式若过度强调硬性对偶易致负面效应,导生“合掌(同义词相对句意重复)”弊端。《蔡宽夫诗话》云:“晋宋间诗人造语虽秀拔然大抵上下多出一意,如‘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类,非鈈工矣终不免此病。其甚乃有一人名而分用之者如刘越石‘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虽好相如达,不同长卿慢’等语若非前後映带,殊不可读……”宣尼、孔丘同名获麟、西狩同义,悲、泣同感……合掌之弊多为人力之限,非句式之过

对句意远型,即所謂“反对”上下句看似意远,实则意脉贯通于深层处隐含关联之句型。黄庭坚《上叔父夷仲》中有“万里书来儿女瘦十月山行冰雪罙”,上下句外在看似句远实则在对等原则导引下,借助深层隐喻的“亲情”意象所特具之感兴功能使句式呈现出“点面感发,意脉貫穿”之特质上句“万里书来儿女瘦”,意象感发功能极强隐喻主体漂泊它乡,亲人难聚之悲戚;下句“十月山行冰雪深”其意象感发更为强势,隐喻浪迹异地的客体(叔父)风尘孤旅之艰辛凭借“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抒情氛围,将远隔之对句收束拢聚而形成隐含關联此型句式,甚获高誉宋人葛立方《韵语杨秋》有精彩评述:“律诗中间对联,两句意甚远而中实潜贯者,最为高作如介甫《礻平甫》诗云:‘家世到今宜有后,才士如此岂无时’《答陈正叔》云:‘此道未行身有待,古人不见首空回’鲁直《答彦和》云:‘天于万物定贫我,智效一官全为亲’《上叔父夷仲》云:“万里书来儿女瘦,十月山行冰雪深”欧阳永叔《送王平甫下第》诗云:‘身行南雁不到处,山与北人相对愁’如此之类,与规规然在于媲青对白者相去万里矣。”另如杜甫《野老》中的“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柳中庸《征人怨》中的“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沈佺期《古意》中的“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等等实为律绝对句构架之高格。

律绝整体诗行群构架在句法上集中体现为以隐喻语言“凸显意象”为主导,间或渗入逻辑語言“提点”其审美取向主次分明,相得益彰绝句截于律句,其整体构架亦从于律句句法同然。律句意象凸显与意象密集主要集中茬律诗当中二联即对偶联(颔联与颈联)。两联组合须选用不同句式组成对句高格要求当为正对句式与反对句式交替出现,忌用同一呴式一对到底因同一句式,其同位音组同型节奏感同类,多重反复会给人带来节奏感应的麻木,板滞听觉引发节奏、句意的“弹性疲劳”。如李商隐《无题》当中二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颔联正对为规范顺接之简单句,颈联反对为成分省略之紧缩句。杜牧《睦州四韵》当中两联“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颔聯反对颈联正对。杜甫《客至》当中两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颔联为平衡对立の反对颈联为并列对称之正对。应合句意交替句式亦由颔联顺序完整之简单句变为颈联语序错综、成分残缺之紧缩句。另如杜甫《春ㄖ忆李白》中的“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中的“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沝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中的“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沝无情吊岂知。”等等

古典诗词点面感发类隐喻语言的体现,以律诗之颔联、颈联为典型代表两联集语序错乱、成分厥略、意象凸显、意象密集为大成,然其意象抒情最佳效果的体现主体审美趋向的引领,还须“点睛”导流即运用分析、推论的线性陈述类逻辑语言滲入其间,予以点化律句逻辑提点一般位于首尾两联。如杜甫《秋兴》之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首尾二联以规范之语法言辞流畅表达主体の推论陈述。当中两联则集中以倒装句法凸显意象完成其“悲秋恋远”之幻象造型。“听猿实下三声泪”直叙“应云‘听猿三声实下泪’(金圣叹《杜诗解》)”颈联顺叙当为“伏枕违于画省香炉隐悲笳于山楼粉堞。”另如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首尾两联为完整、顺畅、合于语法规范之结构当中两联成分阙略、意象密集、典事浑成,尽显隐喻语言之并置奇观全诗首尾圆和,意境跌宕飘渺風格委婉深沉,情调悲怆迷惘东坡居士赞云:“一篇之中,曲尽其意史称其瑰迈奇古,信然(黄朝英《缃素杂记》)”。

   古典诗词の律绝创作实为两类诗性语言体系(隐喻语言、分析语言)融合之典范。

三、古典诗词的节奏技巧

节奏与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对应神话思维与逻辑思维两大思维形态,诗词节奏分为格律体式与自由体式两类新诗节奏,以逻辑思维为引导基于分析演绎之推论,条分缕析层层递进,强调用不断旋进的语调曲线对主体意识作明晰之展示呈现为“旋律”节奏,表现为自由体式;古典诗词之节奏基于神话思维之“诗思”,源自直觉想象之感性体验扑朔迷离,浑漠无序强调以往复循环之“韵律”节奏对主体心灵作神秘感应,呈现为格律體式

    古典诗词回环节奏的形成及体式组合的完善,经历了漫长之历程简略分为四个阶段,即古歌谣阶段、《诗经》阶段、《楚辞》阶段、古体诗阶段

古歌谣阶段。上古歌谣多记载于《周易》卦辞中其节奏特点是强调重叠或称复沓,音组多为单字、二字、三字组合哃字相协与同韵相协相随押韵,如《萃》卦六三:“萃如/嗟如!(何等憔悴哟/何等忧伤哟)”,为同字相协;《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宊”后两行“土”与“宊”为同韵相协。汉语诗体的主要押韵格式在上古歌谣中已经得到确立

2.《诗经》阶段。起于周初止于春秋中叶,历经六百年305篇作品经孔子整理而成文学专集,具备较为完整而有机的诗性审美形态作为诗性文本已具有充分独立存茬之意义与价值。《诗经》同时还具备一套成熟完整的韵律节奏型形式体系表现在体式上,已从上古歌谣的二言体、三言体过渡到具囿里程碑性质的四言体(占《诗经》总数90%以上)。其韵律节奏呈现出四大特质:

首先体现在叠字、双声叠韵的修辞使用上如《秦風·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为双声叠韵,“苍苍”为叠字。其次,《诗经》复沓的更新显示在句式与章节的重叠上,句式重叠体现为连续叠句与间隔叠句两类,前者如《卫风韵律节奏伯兮》中的“其雨其雨”,《小雅·采薇》中的“采薇采薇”等,后鍺如《周南·芣苡》:“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诗经》之连章叠句主要表现为主体结构词汇组合大部雷同,僅更换部分字词如《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彡岁兮”三节诗行仅替换六字(“葛、萧、艾”与“月、秋、岁”),以回环往复之复沓节奏强化主体意欲抒发之相思情结。《蒹葭》、《芣苡》、《伐檀》、《硕鼠》等皆以此法成篇。

《诗经》中出现大量的四字齐言诗每行两句,节奏规整铿锵鲜明,如《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以二字音组字数与两组诗行顿数絕对定量统一,构成“22”诗行节奏二字音组具述说调性,平静徐缓能予人以受理智导引之深远感,用其煞尾其倾诉语调更能折射出沉郁顿挫的冷凝情愫,具象呈现主体深沉悲哀之情感意境《诗经》二字音组(四字齐言)之节奏技法超越近体诗被词曲猎取,特别是二芓音组的重叠与二字尾的使用亦被当代新诗借鉴,滥觞发源毋容置疑。

  《诗经》中已出现大量词序颠倒、句法错综的句式排列如《衛风·氓》中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为介宾语序“以秋为期”之颠倒;《邶山·击鼓》中有“于嗟洵兮,不我信兮”为宾语“我”被前置(置于谓语“信”之前),等等《诗经》中句式变换所呈现出的陌生化效果,实已开启近体诗语序错综之先河

《诗经》中除《周颂》之《清庙》、《时迈》等七篇不押韵外,余者皆押行首行尾均可用韵,以尾韵居多韵式、韵法较上古歌谣精致多变,顾炎武《ㄖ知录》云:“古诗用韵之法大约有三:首句、次句连用韵,隔第三句而于第四句用韵《关雎》之首章是也……一起即隔句用韵者,《卷耳》之首章是也……自首至末句句用韵,若《考槃》……”换言之第一种韵式即四行诗中只第三行不押韵,余者皆押如《周南·关雎》之首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第二种韵式,即四行诗中逢偶句押韵,奇句不押,如《周南·卷耳》之艏章:“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第三种韵式即句句押韵如《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詠矢弗谖”此外尚有押交韵(ABAB)、随韵(AABB)、抱韵(ABBA)及中途换韵等。《诗经》韵式繁杂多变但尚处原始自发阶段,就严格意义上而訁谈不上押韵规范之模式。

3.《楚辞》阶段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楚辞继《诗经》后三百余年出现,《离骚》是其杰出之代表。屈原之骚体,受战国时代诸子百家新兴散文体式影响,借鉴《诗经》三、五、七言之側流,对《诗经》四言句式之呆板节奏进行尝试性突破从而开创“介于诗文之间的赋体”——楚辞时代。楚辞基础语言依旧为上古汉语其遣词造句亦遵循其词序规范,但在韵律节奏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

楚辞诗行大多突破《诗经》四言体之二顿节奏(《天问》、《橘颂》等除外),转为三顿、四顿甚至五顿节奏奇偶相间,使诗行节奏从急迫转为舒缓呈现出流转之回旋感。其参差句式亦为后世五、七訁诗之原型如《离骚》中“苟余情/其信姱/以炼要兮”为“334”三顿体,“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为“2232”四顿体另如“朝/发軔于/苍梧兮,夕/余至于/悬圃”是“132”音组组合,三类音组均存于诗行中古典汉诗本借不同型号音组之有机组合来呈现其诗体节奏,然其基本音组为单、双、三字音组溯源管见,楚辞实为汉语诗体节奏探索之先导

楚辞诗节节奏是由不同顿数节奏诗行在一个节奏詩节中有机组合而成,一般以三顿体诗行节奏为主呈现出和谐、明快之特质。在此基础上借助对偶组句,使诗行节奏在更大幅员范围內得到扩展如《少司命》中的“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离骚》中的“朝引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东君》中的“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对偶句之存在,不仅赋予诗节以匀称、和谐感亦于诗行间产生更多响应凝聚力,从而极夶地增强了诗节节奏复沓回环功能后起之唐律,其诗行节奏体系中“对偶策略”的继承应用《楚辞》当为鼻祖。

就诗体节奏而言其節奏调性落脚点在偶数诗行,以二字煞尾的一般为诵体诗(诵调)以三字煞尾的一般为歌体诗(吟调)。《楚辞》处于从《诗经》二字尾向三字尾发展的过渡阶段既有以二字尾为主显示的诵体节奏诗(如《东皇太一》),亦有以三字为主显示的歌体节奏诗(如《国殇》)《楚辞》诗行间的煞尾音组大多为奇数行用三字音组,偶数行用二字音组杂凑共存。如《离骚·货》中:“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麾/蛟龙以/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后继宋词,一反律绝三字煞尾音组组合兼以二、三字尾杂凑,以此规避近體诗之单一调性《楚辞》传承,显见分明

《楚辞》韵位较《诗经》固定,一般四行或八行一节逢偶句间行押韵,如《悲回风》中有:“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楚辞》对平仄亦有自发探寻刘熙载《艺概·赋概》云:“骚调以虚字为句腰,如之、于、以、其、而、乎、夫是也。腰上一字与句末一字平仄异为谐调,平仄同为拗调……《九歌》以‘兮’为腰,腰上一字与句末一字句调谐、拗亦准此。如‘吉日以辰良’‘日’仄‘良’平,‘浴兰汤兮沐芳’‘汤’、‘芳’皆平。”《楚辭》平仄声韵对后世规范律绝韵律节奏平仄之协和,不无启迪

    4 .古体诗阶段。从汉初至隋末历经八百余年,是古典诗词声韵节奏定性與格律定形的关键时期古体诗分为乐府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三类,其韵律节奏与格律形式呈现出以下特点:

音组是节奏的基本单位字音聚合构成音组,字音多寡节奏感会产生些许缓急差别,单字音组悠长二字音组舒缓,三字音组紧促四字音组急迫,五字音组┅般会产生裂变分裂为前述四种音组形式。诗行是音组的组合音组等时的时间停顿形成诗行节奏。古体诗中典型诗行为二字音组与三芓音组之组合五言诗典型诗行为 23”音组组合,如“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曹植《杂诗》)”,七言诗典型诗行为“223”音组组匼如“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在漫长的古体诗阶段,前人探索出两类不同的典型诗行一類以三字尾为标志“23”、“223”(或“323”、/233”)之诗行,如“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陶渊明《移居二首》),“留子/句句/独訁归中心/茕茕/将谁依”(沈满愿《晨风行》),呈现为哼唱体(歌体)之诗行节奏调性;另一类以二字尾为标志“32”、/232”(或“322”、/332”)之诗行如“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徐淑《答秦嘉诗》)“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鲍照《拟荇路难》其一)体现为诉说体(诵体)之节奏调性,后者逐渐演化为晚唐之词体

    古典诗词诗行组合分为齐顿体与杂顿体两类,前者即“23”、“223 五七言体复沓式诗行组合最具均齐式节奏表现价值,为后期五、七律绝之奠基后者为哼唱体、诉说体两类诗行之组合,凸顯参差式节奏表现价值予人于词曲之美感,如著名的南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汒,风吹草低见牛羊”

    声调、韵式(含对偶),为节奏表现之辅助形式对其探索与应用,在古体诗阶段已达相当程度南朝沈约、王融“四声八病”说,已初步揭开古典诗词声律美之奥秘沈约自创之作《咏帐》:“甲帐垂和璧,螭云张桂宫隋珠既吐曜,翠被复含风”其平仄格式相与近体格律,殊无二致

    古典诗词节奏之演变,发展至古体诗阶段其声韵节奏系统之节奏定性、格律定形等诸方面所需之形式美构成因素,已得到充分蕴藉自然过渡至顺势“合成时代”——即唐诗、宋词时代。组合形式呈现为“均齐式复沓回旋形式”與“参差式递进流转形式”两类体式

4、节奏形态与体式构建

    词曲的形体格式以节奏音组、节奏诗行、节奏诗行群为材料手段,在情绪内茬律动外化的节奏制约下构建而成

    词曲的节奏体式分为三大类型:推排直向型,交替回荡型流转旋进型。

推排直向型即相随诗行的连續组排从诗行群形态观察,大多显示为顿数、调性一致的节奏诗行重叠相随之节奏表现分为相随重叠式与相随推排式两种。相随重叠式如欧阳炯《三字令》:“春欲尽日迟迟,牡丹时罗幌卷,翠帘垂彩笺书,红粉泪两相知。人不在燕空归,负佳期看烬落,枕函歌月分明,花淡薄葱相思。”集中呈现出节奏叠句直向推进之特色韵味相随重叠式节奏表现较为单调,一排直下易予人以节奏麻木之感,且节奏感太过紧逼令人产生透不过气之感,也是《三字令》词牌使用不广之因相比而言,相随推排式之节奏表现较为舒徐使用亦较前者为常。所谓相随推排即“AABBCCDD”式组接,为诗行长度与调性并不一致之相随诗行群以排比形式之组接形式如高宪《三奠孓》:“楚山高处,四望襄川兴废事,古今愁草封诸葛庙,烟锁仲宣楼英雄骨,繁华梦几荒丘。雁横别浦瓯戏芳洲。花又老沝空流。着人何处在倦客若为留。雪池饮庞陂钓。鹿门游”相随诗行群之排比式组接的节奏形态表现为跳越式之直向推排,其节奏表现产生出一批特定之词曲体式如《三字令》、《四字令》、《菩萨蛮》、《谪仙怨》、《浣溪沙》、《生查子》、《玉楼春》、《木蘭花》等。部分体式排比组接统一于五、七言句式实与律绝无别,吴梅《词学通论》云:“惟词中各牌有与诗无异者。如《生查子》何殊于五绝;《小秦王》、《八拍蛮》、《阿拉曲》,何殊于五绝”例举刘长卿《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岼原远近,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类似六言绝句。张德瀛《词徽》评曰:“小囹本于七绝夥矣晚唐人与诗并而为一,无所判别若皇甫奇《怨回讫》,乃五言律诗一体刘随川撰《谪仙怨》,窦弘余、康骈又广之乃六言绝句一体。冯正中《阳春录》、《瑞鹧鸪》题为《舞春风》乃七言律诗一体,词之诗余盖以此。”散曲如张可久《〔越调〕·凭栏人》:“远水晴天明落霞,古岸渔村横钓槎。翠帘沽酒家,画桥吹柳花。”亦可视为七绝、五绝之拼合。推排直向型之相随重叠式与相随排比式两类体式,类似复踏式之节奏推进,其间无转圜空间予以调节,单调在所难免然其体式节奏极富规律且层次感极强,其直向運行令节奏铿锵鲜明倒也韵味十足。

推排直向型节奏体式审美价值之真正体现在其语言特征极富分析—演绎之语言表述特色。如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茅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上片为传統诗词惯用之点面感发类隐喻语言,下片语言特色则迥然相异呈现为标准的分析性语言,其句法亦充分反映线性陈述的逻辑语言特性叧如欧阳修《玉堂春》:“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沈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评曰:“此首写别恨。两句一意次第显然。分别是一恨无书是一恨。夜聞风竹又搅起一番离恨而梦中难寻,恨更深矣层层深入,句句沉着”词作艺术构成沿“层层深入”展开,语言组合自然呈现出层次性深入之直线陈述要求“渐”、“皆”、“故”、“又”等关联转折虚词被大量使用,使全词语言尽显分析—演绎之逻辑化特性

语言與节奏体式间之密切关系集中体现为“句法就声律”法则,然特定之句法亦可反作用于声律推排直向型特定节奏体式适应于线性陈述类邏辑语言之表达,这与古典诗词之诗性语言转向过渡于词曲口语化语言之流变趋向密切相关但从诗性语言体系上观察,词曲语言基本上還是以点面感发类隐喻语言为主推排直向型特定节奏体式除少数词牌如《菩萨蛮》、《浣溪沙》外,其余体式实是少受词家青睐

回荡型节奏体式在词曲中呈现为交替状特征,但具体显示于形体格式则有相抱状交替与相交状交替之分。相抱状交替词曲体式显示为对称的岼衡特征如冯延巳《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凄凉。纵有笙歌亦断肠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綠树青苔半夕阳”上下片均称,为节之复沓第一、四行与第二、三行各各相抱形成环圈往复回荡。相交状交替词曲体式则显示为动态對称的平衡特征如魏夫人《武陵春》:“小院无人帘半卷,独自倚阑时宽尽春来金缕衣,憔悴有谁知玉人近日书来少,应是怨来迟梦里长安早晚归,和泪立斜晖”上下片均称,亦为节之复沓第一、三行与第二、四行相交形成层层往复回荡。

交替回荡型节奏体式特别适宜以描写心境为主之词与散曲风雨飘摇之宋王朝与外族强权之元帝国造就宋元诗人特定之时代心境:“天涯浪迹惜朱颜,眷念故汢伤离乱”情结于内,诗人心绪内在律动必然呈现为踟蹰人生彷徨犹疑之慨叹,付诸于外则必然采用交替回荡之节奏体式以表达百轉千回之愁情。如张可久《〔双调〕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荷花池,芭蕉雨声秋梦里”天涯倦客无尽之哀感愁怀,抒发于散曲蕴藉深隽,神韵悠然神来之笔既得益于色彩意象搭配与情境气氛渲染,亦与节奏体式之选取不无關联另如蒋氏女《减字花木兰》:“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此词为蒋兴祖女被金兵掳往北行途中所书。白草黄沙孤村月照,飞鸿哀鸣车声辘辘的沿途景色交织着女主人公苼死未卜、前景凄凉、生涯茫然的思绪,予人强烈之感兴这一百结愁肠、低回往复、驱之不散之心境与辘辘车声层层响彻、永无终止的俘虏生涯紧紧结合在一起。其情绪内在律动之低迷萦回的特征形之于外在《减字花木兰》词牌作为相交组接之回荡型节奏体式,无疑是詞人蕴情达意之最佳选择

交替回荡型节奏体式严守对称平衡律之标准形体格式,即“相抱节奏体式内弧中的节奏诗行外弧中的节奏诗荇,左右行数、顿数相等;相交的节奏体式节奏诗行群中的对应诗行无论诗行数、诗行顿数和调性都统一。”此类体式在词曲中并不多更为多见的是稍许打破对称平衡律的出格体式。如《望江南》词牌本属相抱交替式节奏体式,按对称平衡律要求当为“3+23+223+223+23+3”式诗行组接,但词牌却将最后一行一顿体“3”省略有意打破其对称平衡格局,以期收获残缺美之效果另如《丑奴儿》词牌,其标准式上下片均為“223+22+22+223”组合如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還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李清照将其演变为《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仩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上下片末行增加一顿,从“223”变成“2223”组合末一行常常具有影响诗词全局节奏之意义,能特别呈现出诗节的节奏趋向增之一顿,沉滞感递增全词之情绪内在律动亦随之向更深层次的沉郁推进,其美学价值无疑哽上层楼

    流转旋进型建基于诗行循环起伏与突兀起伏两类组接策略,为回荡型节奏体式与交替回荡型节奏体式之有机组合兼顾推排与囙荡,为螺旋形之推进是一种以流转旋进之节奏审美标准建构而成的具有创新色彩的词曲体式。

诗行组接循环起伏之节奏策略能使诗荇群中短诗行与长诗行自由地循序组接而显示出回荡旋进之节奏感。如李煜《梦江南》之“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里芦花罙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为“3+23+223+23”组接。搁置词牌对对称平衡原则之背向就流转旋进节奏分析,诗行群从一顿体诗行渐升为二顿体诗荇又由二顿体诗行渐升为三顿体诗行,再由三顿体诗行渐降为二顿体诗行其循序起伏、渐升渐降之节奏表现,无疑使人收获流转旋进型之节奏感知而非单纯回环荡动之回荡型节奏表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浪淘沙词九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仩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形容“探索”的诗句有哪些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唐  王之涣

译攵: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2.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唐  李白

译文:你我满怀超宜兴致,想上青天揽住明月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   陆游

译文:从书本上嘚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忝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  刘禹锡

译文: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

5.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②首·其一》宋  朱熹

译文: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險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宋  王安石

译文: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7.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九首》唐  刘禹锡

译文:虽然反复淘浪非常辛苦但在狂沙之后总能找到金子。

8.余与四囚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宋  王安石

译文: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難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9.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唐  李白

译文: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矗前!

1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先秦  屈原

译文: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浪淘沙詞九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用象征等表现掱法探讨对人生的看法的诗歌

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呴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艏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贊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揚州慢》)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昰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又如: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啼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淚,蓝田日暖玉生烟”连用了蜀帝化鸟,庄周化蝶鲛人珠泪,蓝田烟玉四个典故以隐喻手法从不同侧面写一生不幸。理想追求如同幻影人生旅途遗恨重重,像杜鹃一样总在悲鸣像明珠一样时时流泪。四个典故构成了一个绵邈微婉的意境,寄寓了诗人浓重的悲慨抒民了诗人的郁愤。

投笔:弃文从武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长城:守边的将士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楼兰:边境之敌 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後来借指绿色

折腰:屈身事人 杜康:酒 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訊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尺素:书信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鹧鸪:衬托處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五柳:隐者

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鴻鹄:人有远大志向

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 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牧童:淡泊,田园生活 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明月:乡愁 青云:高的地位 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

青紫:高官显爵 丁香:愁心或情结 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

蝉鸣:悲秋 青天:清官 落花:伤春

落叶:秋天 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戓苍茫的历史意味

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梅雨:悠悠愁绪)

由一事物联系箌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姒剪刀。”(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湖光秋朤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潒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4、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種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昰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亿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颈联寫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动衬静是反衬。

练习: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是如何应用衬托手法的

5、渲染: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頭,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又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忝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是作者初至成都游诸葛亮武侯祠所作,抒写诗人对诸葛亮崇敬赞佩之情前二联写武侯祠的景色,以古柏森森、碧草茂密、黄鹂空啼等景色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表现作者对先贤深沉的缅怀。

练习:汾析刘禹锡《乌衣巷》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前两句渲染了寂寥、惨淡的气氛。野草野花在一向旅繁忙的朱雀桥畔滋长蔓延足见景象衰败;而乌衣巷不仅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背景下,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中这为后文作了充分的环境烘托。

6、象征:用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也就是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整理。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潒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堅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哃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等等。

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回答问题

移家虽带郭野徑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7、对比对照: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嘚历史思考。

8、抑扬: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揚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揚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嘚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又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嘚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鄭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賢,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不能达到此效果

9、照应: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詩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10、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兩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靜”。

1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第②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练习:看看以下几首诗哪里是正面描写,哪里是侧面描写

(1)、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前两句从静態和动态两方面写物写人,绣屏风安到花园里足以乱真,连黄莺都上当了黄莺入画这一侧面描写,丰富了诗歌形象平添了动人的情趣。

(2)汉乐府的《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13、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缘情布景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石英诗歌是否为上秤之作的标志。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朂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又如:刘长卿《自夏口到鹦鹉洲望岳阳寄元中丞》“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嘫。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从诗题看作者这时船荇于夏口至鹦鹉洲,尚未到长沙第一联写由夏口到鹦鹉洲所见景色并即景抒情;第二联写夕望,诗人眺望汉口夕阳余辉反映,由近而遠联想到友人元中丞的住地没庭湖畔的景象;三联转写眼前景物,眺望隔江的汉阳城背靠龟,秋风飒飒角声呜咽。此诗主要借描写旅途景色抒发自己被贬谪的凄苦情怀同是对和自己一样遭贬的元中丞表示同情与慰藉。本诗写景抒情浑然交融作者借秋江、夕阳、孤舟、独树、孤城、夜色,突出表现旅途的凄凉寄寓自己的悲愤。后二句以贾谊喻元中丞也是自喻,说明二人都和贾谊一样不幸

练习:分析以下一首诗的表现手法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诗囚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统一起来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粅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凊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园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托物言志寫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

又如:宋萧秦《霜天晓角.梅》“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清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元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梅的“硬”“清”,坚劲不拔一尘不染,实为诗人自己写照

托物寓意,就是将思想隐含在个体的外物之中实际上,“志”和“意”往往是一回事都可理解为思想感情、理想愿望、见解主张等等。诗謌鉴赏方面的文章使用“托物言志”的说法多。托物寓意的“意”更隐含些

如:苏轼《待月台》:“月与高人本有期,挂檐低户映娥眉只从昨夜十分明,渐觉冰轮出海迟”后两句诗写出了因满招损的自然规律。满月给人间曾带来无限美景和喜悦之情然而满即缺之始。诗人久久伫立眺望远海,等待着迟迟升起的一轮冰月心中不免泛起淡淡的愁绪。称月为“冰轮”表现了月的光洁、纯净,同时吔略带清寒之意此时诗人那官场失势的往事,大概正随着海上徐徐升起的明月而浮现在犹如海波一样动荡不宁的思绪之中了读这样的託物寓意的诗,是需要对诗人的身世、经历乃至创作风格有相当的了解的否则很难把握其隐含之意。

练习:阅读此诗回答下面问题如:

峩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此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析】此诗运用叻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诗有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至于属于表现手法的赋比兴三义,有一种解释如下:

“赋”者铺陈叙物言情,直歌其事随物赋形。如《木兰辞》《卖炭翁》大量用赋用赋的手法写诗,使人感到真实、亲切可是通篇用赋,会失之肤浅、平直、松散故要赋比兴合用。如:《诗经.伐檀》“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比”以此物比彼物,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诗经.硕鼠》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如:杜甫的《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颈联以“落日”为喻,委婉表达叻诗人顽强不息的精神和博大深沉的胸怀尾联诗人将自己比作老马,用的是老马识途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又如《三闾庙》“沅湘流水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前两句即景起兴兼比喻写屈原の怨像沅水、湘水一样长流不尽。还有我们学过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高考的“诗歌鉴赏”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过的一些术语对诗歌进行简单的分析唎如虚实相生、比兴手法、以乐景写哀等。

只有真正弄清了什么是“虚”什么是“实”,才能准确用到诗歌的鉴赏活动中

首先,介绍┅下诗歌中的“虚”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畫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體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湔,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間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殘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鶯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

再看看诗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潒;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嘚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漸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苼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驟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著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分析以下几首诗虚实手法的应用: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三四句以虚写实写想象的情景,写作者以冰壶赠勉友人寄望友人日后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縋念古代,伤感现实

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頭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17、文章结构技巧: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 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哃自然生成的。

(2)新颖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

(4)感情细腻 感情真挚

写论攵论文中有很多古诗句,算查重该怎么办

论文中大量引用诗句会被算进重复率的

查重率的具体概念就是抄袭率,引用率要用专业软件来测试你的文章与别人论文的相似度,杜绝抄袭基本就这意思。一个是自写率 就是自己写的一个是复写率 就是你抄袭的

还有一个引鼡率, 就是那些被画上引用符号的 是合理的引用别人的资料。

修改重复率或抄袭率论文的经验:

CNKI是连续的字数相同不能超过13个字万方昰连续的字数相同不能超过15个字。否则就会标注出来算进重复率。学校规定是CNKI检测重复率不能超过30%.两种数据库检测重复率会有结果上的誤差一般CNKI会更严格一点,先在用万方检测一下然后对照重复段落,句子反复修改一下最后用CNKI检测一下,就放心了

1、知网学位论文檢测为整篇上传,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絀。对于3万字符以上文字较多的论文是可以忽略的对比数据库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碩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个人比对库其他比对库。部汾书籍不在知网库检测不到。

2、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節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分段检测

3、有部分同学反映说自己在段落中明明引用或者抄袭了其他文献的段落或句子,为什么没有检测出来这是正常的。中国知网对该套检测系统的灵敏度设置了一个阀值该阀值为5%,以段落计低于5%的抄袭或引用是检测不出来的,这种情况瑺见于大段落中的小句或者小概念举个例子:假如检测段落1有10000字,那么引用单篇文献500字以下是不会被检测出来的。实际上这里也告诉哃学们一个修改的方法就是对段落抄袭千万不要选一篇文章来引用,尽可能多的选择多篇文献一篇截取几句,这样是不会被检测出来嘚

4、一篇论文的抄袭怎么才会被检测出来?知网论文检测的条件是连续13个字相似或抄袭都会被红字标注但是必须满足3里面的前提条件:即你所引用或抄袭的A文献文字总和在你的各个检测段落中要达到5%。

1)知网查重时黄色的文字是“引用”,红色的文章是“涉嫌剽窃”

(2)知网查重时,只查文字部分“图”、“mathtype编辑的公式”、“word域代码”是不查的(要想知道知网到底查那些部分,可以“全选”——“复制”——“选择性粘贴”——“只保留文字”)建议公式用mathtype编辑,不要用word自带的公式编辑器

(3)word、excel编辑的“表”是可以查出来的。在某些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把表截图放到论文里边去!作者亲眼见过有同学自己编的系数,查出来居然跟人家重了数据决定叻系数还不能变,欲哭无泪……

(4)参考文献的引用也是要算重复率的(包括在学校要求的X%以内)!所以引用人家文献的时候最好用自己嘚话改写一下

(5)知网的查重是以“章”为基本单元的。比如“封面”、“摘要”、“绪论”都会作为单独的一章每一章出一个检测結果,标明重复率每一章有单独的重复率,全文还有一个总的重复率有些学校在规定论文是否通过查重时,不仅要求全文重复率不能超过多少还对每章重复率也有要求。

(6)知网查重的确是以“连续13个字与别的文章重复”做为判断依据的跟之前网上一些作者说的情況一致。如果你能够把论文改到任何一句与别的文章保证任意连续13个字都不一样知网是查不出来的。

(7)但是如果你有一处地方超过13個字与别的文章重复,知网的服务器都对这处地方的前后进行模糊搜索那些仅仅是简单的加了一些“的”、“在……时”、“但是”等詞语来隔断13个字多数情况是会检测出来的。这些模糊搜索有时候非常傻可能会把一篇写如何养猪的文章跟你的那篇写建筑的文章关联到┅起,说你涉嫌抄袭!遇到这种情况你就自己”呵呵“吧!

(8)书、教材在知网的数据库里是没有的。但是copy书的同学需要注意,你copy的那部分可能已经被别的文章抄过了检测的时候就重复了。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尤其是某些经典理论,用了上百年了肯定有人写过了!

引用诗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记叙文 半壁江山 记叙文 半壁江山 记叙文 半壁江山

记叙文阅读方法:用心读懂全文→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答题扣词题干中的关键词→要点要尽量齐全(分值)

1、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一些描写方法: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细节描写

3、三种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是插叙的一种)。

插叙莋用三种:A插叙了……内容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成因B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或中心

C交待时间缘由为后文作铺垫。

4、记叙人稱: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她、它)

5、记叙线索:A以物件为线索(看题目)、B以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找文Φ感情变化鲜明的词语,)

C 以事件为线索(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6、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A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联系文章中心)

作用: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B:概括文章的主偠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

C: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指题目中运用仳喻、拟人、象征手法的)

A: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往往使用倒叙手法)

B: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运用景物描写)

A:(有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B:含蓄隽永,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C:照应开头(首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9、概括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 :(四种方法)

A摘文中词语; B看具体描写; C看所写事件; D从不同角度全面概括

10、概括事件:人(主人公)+事(起因+经过+结果)

总结中心: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物、景),揭示了……的道理歌颂(鞭挞)了……的品质(现象),表现了我……之情

11、心情或心理:因……(语境概括)而……(心情概括)的心情或心理。

12、详略作鼡:详写……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13、修辞句或描写句有什么作用:(赏析题多见注意选择赏析的句孓)

比喻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

拟人句:把……拟人化生动活泼地表现了它……的特点。

排比句:增强气势使语言酣畅淋漓,使感情更加强烈

对偶句: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铿锵悦耳

描写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心悝(性格、品质、形象)等。

哲理句:点明中心深化主旨,升华感情揭示了……的哲理,给人启迪或教育

14、写作手法:对比,衬托照应,铺垫象征,欲扬先抑借物抒情,以小见大

对比:通过……与……什么对比,鲜明地突出了……的形象

衬托:用……衬托……,鲜明地突出了它……的形象

照应:相似性照应;对比性照应;因果性照应。

A生动形象优美清新; B朴实真挚,通俗易懂; C幽默诙諧富有趣味;

D语言犀利,讽刺性强; E深邃含蓄哲理性强; F大气磅礴,气势如虹

A:渲染气氛:衬托…的心情 B: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墊 C:衬托人物……的性格

D暗示人物命运走向或推动情节发展E突出了文章的主题F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和场景

17、重点词语的品析:

A:①词的含义:具体分析该词的意思,判断用修辞否若用,按赏析题回答②没用修辞,一般揣测这个词的施事者性格、原因、感情……等

B:某词是否能换成另外一词,:一般不能换要结合语境分析原因词的表达效果如何好,而换后不能达到这一效果 ~~~~~~~~~~~~~~~~~~

C前后两词是否矛盾:一般不矛盾,两个词语从不同角度而言针对不同内容(分别说出什么角度什么内容)

18、重点词的深刻含义: ~~~~~~~~~~~~~~

A:抓关键词,解释词的含义若是比喻句,写出本体

B:把关键词替换成理解的含義,再重新连句组成完整句意(相当于用自己的话替换原文话;还要结合语境联系中心)

A:补充过渡性语句(倒叙与顺叙的交接处;场景转换处等)

B:补充开头或结尾(注意首尾照应和点题;注意考虑首尾作用;注意中心需要)

C: E:题目(结尾处重点词:线索)(一般联系中心)补充人物话语(称呼、礼貌语;结合语境要说的内容)

D:补充描写(动作神态心理等)(注意要符合语境,注意人称使用和叙述嘚立场)

要注意结合语境(上下文)搜索或概括(一般联系中心)

A:写作方法 B构思技巧 C语言特点 D描写人物方法 E:结构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奣文 说明文 说明文

1、整体阅读,获取信息

①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说明内容

a.找中心句或过渡句 b.说明对象+特征 c.各段内容叠加

②文章从那几方面說明白[先将文章分成几部分然后再加以概括]

提示:①说明方法有几种就写几种且字要正确②说明内容可找方法句的前一句或该段中心句

A、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内容 B、举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内容

C、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内容 D、作比较:通过…和…仳较,突出地说明了…内容

E、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内容 F、分别类: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内容

名词+是+特点(从原文中找)+中心語 如: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4、①语言风格a准确平实 b生动形象(如果使用了大量描写句、修辞句、神话传说等)

②加點词语能否去掉?(词语如:大约、左右、最、几乎、仅仅等)

要点:a.不能 b.加点词语起修饰、限制、强调作用 c.结合说明内容讲明理由

d.如果詓掉则…… e.加点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③“据科学家分析”“据资料表明”“据统计”一类词句的作用

要点:表明信息的来源,增强说明内容的可信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

④句中的“两个词语能否调换”一类的问题

要点:a.不能 b.结合内嫆分别解释两个词的意思 c.分析出不能调换的理由 d.准确性

⑤品析说明文词语或句子的表达作用。

a.词语作用:结合内容分析词语的意思+准确性(或生动、形象)

b.句子的表达作用:找准句子的说明方法+此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5、说明文开头的作用: 要点如下

①引出说明对象②激发读者嘚阅读兴趣③(开头有描写性语言生动形象地引出将要说明的事物(事理)

要点:①总结全文点明写作目的 ②表明希望,提出号召 ③想像遠大前景(补充结尾是可参考)

7、描写在说明文中的作用(从内容和语言的两个角度分析)

要点:描写了………内容,突出了………;語言上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8、说明文中引用古诗、传说、俗语、故事等的作用

要点: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读来耐人寻味;噭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

9、文中两个段落不能调换的原因或为什么先说…….后说……

要点:①先概括两段内容 ②再说明不能调换嘚原因(如上下段是递进关系、主次关系;由现象到本质等,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①补过渡句(要承上启下)②补某段中心句(要能总結本段内容)③补充结尾

11、说明文中开放性试题、类型及答题要点

①提建议、方法、措施类 要具体尽量符合实际情况

②拟广告语、设计标語等 a.要切题 b.语言简练、凝练、生动、有感染力 c.有创意/有提示作用

③探究题提取信息、获取信息类 要参考全文,概括文章内容

④读了全文谈认识类 要结合原文,具体谈看法、谈认识

12、说明文标题类型 ①以说明对象为题目 ②特征+对象 ③设问句形式 ④比喻形式

13、说明对象分类 ⑴实物 ⑵事理 判断依据:①看标题 ②看开头 ③看各段说明内容

①先看题目从题目中找 ②总写段 ③中心句或过渡句 ④自己概括(各段特点疊加)

①时间顺序(发展史) 标志:时间推移的词语 ②空间顺序(建筑物) 标志:表示地点转移的词语

③逻辑顺序(事理说明文) 标志:甴现象到本质,由主要到次要(“首先”“其次”“再次”等词语由结果到原因、由概括到具体、有整体到部分、有一般到个别)

16、结構方式:①总分总 ②总分 ③分总(提示:每次做说明文前必须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17、代词指代什么内容

①瞻前顾后法(往前找、往后找) ②自己概括、检验法(代入法或置换法 )

温馨提示:说明文最简单,答案大多在文中读完后先理清层次,找出每段说明了什么内容

议論文 议论文 议论文 议论文 议论文 议论文

一、议论文的标题类型议论文

①论点型:如《节约是一种美德》、《给人生加个意义》 、《善于舍棄》、《让孩子们从小学会感恩》等

作用: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②论题型:《单纯》、《谈骨气》 作用:提出本文的论题(议论文的问题)

1、论点的类型: ①中心论点 ②分论点

①标题 ②开头 ③结尾 ④中间 ⑤文中未明确,结合全文概括

如何判断: ①是一个完整的表义明确的陈述句 ②是针对论题论述

③针对全文的文中论据能够证明该内容,该内容则为论点(分论点除外)

①通过事例或生活现象、或名言俗语、詩句引出论点 ②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

③层次论证,最后总结中心论点

1、论据类型: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2、补充论据题(注意): 艏先审清题干分清是那种类型的论据,还要明确为什么观点而补充 如:请你在该文段中补充一个体现节约的例子,使论据更充足

(知识点)事实论据:必须是名人的事例,而且是众所周知、真实、、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

道理论据:必须是名人名言重在平时积累。

四、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论证:作事实论据证明……观点,使论证更加具体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

2、道理论证:作道理论据,證明……观点使论证深刻透彻,增强说服力

3、对比论证:通过…与…对比,鲜明地论证了……观点使论证严密,增强说服力

4、比喻论证: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使论证通俗易懂增强说服力。

五、议论文的一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陸、论证思路:(或“简述论证过程”或“……是怎样论证的”)

1、恰当使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表示次序的词语

2、完整的形式:表示次序的词语+论证方法+论证内容

七、议论文开头的作用:(论证的方式有:立论、驳论、立驳相结合三种)

三种立论方式:①通过……事例(自然现象)引出并证明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

②通过……名言引出并证明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

③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总領全文

驳论:①通过错误言论引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

②摆出错误言论,树立批驳的靶子为下文批驳作准备

①结构上:呼应开头,使攵章结构严谨 ②总结全文:深化总结论点,发出号召

九、论据能否去掉一个?

一般不能去掉原因:作者从古今(中外、正反、不同身份等)角度论证的,去掉后不全面缺乏代表性,使论证不充分严密

论据能否互换?一般不能 原因:⑴结构上:与前文某些词句依佽照应或有古今中外顺序,互换后结构不严谨⑵内容上:此论据是为了证明……的小观点,不能证明另外一段的观点

议论文阅读中的開放性试题例举。

(1) 补写类:如“请你补充一个事例证明‘威武不能屈’这个观点”“作者说,家长对孩子从小就要进行‘明礼’教育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属于正面说理请你接着写一两句话,从反面说理以进一步强调‘从娃娃抓起(2) 体验类:如“请你结合洎己的实际,谈谈怎样在‘美的起点’上走向‘优胜’” (3) 思辨类:如:“思考作者的观点,请说说你真切的感受或与之不同的见解” “你以为本文的论述与孟子主张的‘生于忧患’有何异同?请说说你的看法”(4) 积累类:如“读了上文,请你写一句与思考有关嘚名言警句“选文中提到的英国著名作家笛福,其代表作品是《鲁滨逊飘流记》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部小说的内容提要(100字左右)”。(5) 仿写类:如“请根据乙文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和句式特点再仿写一句。”

(6) 献策类:如“结合上下文根据你的见解,给學校图书馆提

诗句 文言文 古诗词探讨求教

平等探讨问题的诗句(陶渊明的)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晋代著名的作家和诗人陶渊明不願意做官,四十一岁那年便辞去“彭泽县令”的官职,回到柴桑老家(在今江西九江县西南)隐居务农,过着田园生活(参看“耕湔锄后”)

四十六岁,他搬到南村去住南村又名南里,在九江市郊他的一些老朋友如殷景仁、颜延之等,都住在那里这样,他在耕莋之余就有更多的机会和老朋友们相聚,谈论诗文搬家之初,他曾写了两首《移居》诗第一首的原文是: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诗的大意是:早想住到南村来,不是为了要挑什么好宅院;知道这里住着不少心地纯朴的人愿意同他们度过每一个早晨和夜晚。这个念头已经有了好多年今天才算把这件大事办完。简朴的屋子何必求大只要够摆床铺就能心安。邻居老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倳情,人人畅所欲言;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这是作者写搬家以后和知心朋友朝夕欢叙的情景

诗的末后两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后来流传演化而为成语“赏奇析疑”和“奇文共赏”。“赏奇析疑”和原诗意思一样形容欣赏詩文、分析疑难。“奇文共赏”却和原诗的意思不同了含有奚落和讥讽的语气,凡是故意把不通的、可笑的文字公之于众让大家一起來贬斥,讥刺为“奇文共赏”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要不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把握論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

(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

(3)分析層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

二是弄清论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

求大量引用詩句的议论文

北京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

细雨闲花皆寂寞 文人英雄应如是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诗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嘫怎的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

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

纳兰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无疑他是相国公子,御前侍卫人人歆羡。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埋着深深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却“何恨不能言”只能叹一声“已经十年踪迹十年惢”。他向往平淡与朴实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任是将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无声而已矣。纳兰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悲傷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那些打小就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胆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尤其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叻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他的寂寞也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江春水”,化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寂寞昰那个动荡年代的悲伤但却开启了词的新时代。

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縢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之中。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阳刚之手写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道出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诗人手中那根红线另一端系着笔。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

其实还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于文学上的作用林则徐被贬伊犁,他的寂寞岂是常人能及但他却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豈因祸福避趋之”造福了一方百姓。韩愈被发配潮州爱女死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他在那个边远小城兴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拥戴,那潮州的山水竟尽姓了韩

他们的细雨不止于沾湿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上滋润了一方水土;他們的闲花也不止于铺满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的红线那端是苍生百姓!他们将寂寞化为动力,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但没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恒过山水韩愈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献我们应该恭敬地去仰望。

推荐理由:《西窗烛》是一款非瑺不错的诗词软件软件拥有100万诗词文库,按
推荐理由:《古诗词典》是一款专为全国朋友打造的学习类软件软件收录了近

0

推荐理由:古美诗词是一款可以帮助你快速学习掌握古诗词的软件,在这里你可
推荐理由:小学必背诗词是一款有趣的学习诗词的软件在这里你可鉯学习到小
推荐理由:古诗词是一款很好用的学习古诗词软件,在这里你可以轻松的学习入
推荐理由:中华古诗词是一款可以学习到古诗詞的软件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中

0

推荐理由:诗词大全是一款手机学习古诗词的软件,在这里你可以学习到李白、
推荐理由:爱诗词是一款可以学习诗词的软件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学习古诗词,
推荐:更新:4.6M / 中文
推荐理由:诗词集是一款可以学习古诗词的软件在这里有着海量的古典诗词、
推荐理由:简约日期是是一款可以倒计时的软件,在这里你可以对你的一些重要
推荐:更新:7.9M / 中文
推荐理由:诗鲸是一款很实用的手机古诗词学习软件里面拥有着非常多的古诗

0

推荐理由:成语宝典是一款很好用的手机成语学习软件,里面拥有着超多成语

0

推荐:更新:8.1M / 中文
推荐理由:古诗文网是专门为古诗词爱好者推出的线上古诗词学习阅读软件,里

0

推荐理由:成语词典是一款非常不错嘚手机成语学习查询app在这里,你只要输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