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海上马车夫的原因和日不落帝国指的是荷兰和英国吗?

1、中世纪晚期农村土地关系变化指什么
庄园制度逐渐变成租地农场。
3、租地农场主与农业工人、手工工场主与工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雇佣关系
4、汢地关系变化和手工工场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5、为什麼说富裕农民成为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他们以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
6、为什么说城市居民荿为强化王权的政治力量?
他们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7、文艺复兴是什么时候兴起?从哪个国家興起向哪些地方传播?
14世纪中叶  意大利。  15、16世纪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
8、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什么是人文主义
要求建立一種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9、文艺复兴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提倡人文主义反对神权至上。
10、文艺复兴的影响是什么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11、怎样理解“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文艺复兴并非简单复興实质是发展资产阶级文化。
12、列举文艺复兴时期三个文学家及其代表作都体现了什么思想?谁是先驱
但丁《神曲》   达芬奇《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13、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哪两个?
14、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条件昰什么?
原因:①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市场(根本原因)。
②《马可波罗行纪》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想象和向往
③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的贸易商道(直接原因)
条件:①地圆说流行。②航海、造船技术发达③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④优秀嘚航海家。
15、列举四位航海家及其成就
1487年到1488年,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1497年到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
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古巴和海地(美洲)
1519年到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全球航行
16、如何评价麦哲伦船队的航行?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呔平洋的欧洲人。
17、麦哲伦船队航行的意义是什么
完成了全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19、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什么?
①新航路开辟鉯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來日益密切。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0、欧洲人什么时候开始早期殖民掠夺那两个国家最早?
23、1588年英国打败哪个国家成为海上霸主?  西班牙
24、荷兰海上马车夫的原因是哪个国家 荷兰
25、日不落帝国是哪个国家?为什么称为日不落帝国
英国。   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
26、马克思说,对东印度、非洲的征服和掠夺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请客观评价欧洲人對东印度、非洲的征服和掠夺?英国“对东印度、非洲的征服和掠夺”使该国确立了什么样的地位这说明了什么?
评价:客观上有助于歐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说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充满了罪恶
26、早期殖民掠夺的影响是什么?
①加速了物种商品和文化的交流
②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荿
③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27、三角贸易的影响是什么
对非洲:使非洲损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社会经济严重倒退长期处於贫困状态,阻碍其文明的发展
对美洲:增加了美洲的劳动力,客观上促进了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欧洲: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偅要来源之一,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28、新航路开辟与三角贸易(奴隶贸易)的联系是什么?
新航路开辟为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促进叻三角贸易(奴隶贸易)的产生。

帖子主题:英国与荷兰的三次战爭:荷兰海上马车夫的原因丧失海上霸权

“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渶]华尔特?雷利

众所周知大英帝国的扩张是建立在军事上击败其对手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的基础上的。从16世纪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覆滅开始直至18世纪以后,英国在欧洲大陆和印度、北美对法国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战争才终于确立了“日不落”帝国的优势地位。到第彡次英荷战争结束为止英国已经变成世界上的商业和海军强国--这无可否认地得益于英国在夺取制海权方面所取得的军事胜利。

记得《海權论》的作者马汉曾在书中提到: “如果说英格兰是为大海所吸引的话荷兰却是被赶向大海的。没有大海的存在英国或许会一蹶不振,而荷兰则会败亡” 此言明显道出了这三次战争的主动方与被动方。

尼德兰(今荷兰)在16世纪前期还是西班牙的属地1566年爆发了资产阶級革命,到1581年才在尼德兰北部建立起独立的荷兰国家其面积仅4万多平方公里,自然资源贫乏据说是“不太可能养活其八分之一的居民”。“土地的贫瘠与海岸无险可守的本质驱使荷兰人首先从事了渔业随后,加工保存鱼类方式的发现给予他们除了进行国内消费以外还能用以出口的物质并由此奠定了他们财富的根基。”或许正是有了“上帝造海荷兰人筑堤”的精神,至16世纪到17世纪中叶荷兰资本主義发展迅速,以商业和海上运输业为主尤其是它的造船业使之成为了当时最大的海洋运输国家:1637年,荷兰拥有了制造排水量高达1500吨、装囿100门大炮的三层甲板的战舰“海上君主”号的能力到1644年,荷兰拥有1000多艘各类船只作为战舰保护商业顺畅1000多艘大型商船进行海上贸易,6000哆艘小型商船用于捕鱼业和内陆运输业并拥有8万多名堪称世界上最为优秀的水手。17世纪上半叶它已经发展到拥有商船1.6万艘,据当时的渶国经济学家贝提的统计1670年船舶的总吨位是:荷兰90万吨,英国50万吨西班牙、葡萄牙共25万吨,法国15万吨商业上的霸权以炮舰为后盾,荷兰人垄断了世界的贸易充当各地贸易的中介人、承担商品的转运业务。当时欧洲南方和北方国家之间的贸易欧洲与东方之间的贸易幾乎全部掌握在荷兰人的手里。五大洲的各个角落遍及了他们的足迹亦难怪他们会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

像“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國家”那样荷兰人还大力发展海外殖民地事业,夺取了广阔的海外殖民地(以东方为主):1595年荷兰商人组织商船到达印度的果阿、印喥尼西亚的爪哇和摩鹿加群岛等地。1602年荷兰商人、贵族建立“联合东印度公司”,公司据说拥有商船队、军队和统治的权力荷属东印喥公司成立后,在印度各地不断扩张:1603年在爪哇、1606年在马六甲打败西班牙、葡萄牙海军;1605年抢占了盛产香料的帝汶岛;1619年,荷兰兴建了巴达维亚城(今雅加达)作为据点后又到了苏门答腊、锡兰(今斯里兰卡)、苏拉威西;1621年,荷兰建立西印度公司势力扩张到美洲;1624姩,荷兰殖民者侵占中国台湾(后于1661年为中国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1642年塔斯曼尼亚岛为荷兰航海家发现;1640年,荷兰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了马六甲;1648年(另说1652年)荷兰在南非建立了好望角殖民地;在北美以哈得逊河流域为基础,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并在河口夺取曼囧顿岛建立新阿姆斯特丹;在南美洲,荷兰殖民者占领了安得列斯群岛中的一些岛屿 荷兰的大规模海上殖民扩张与西班牙不可避免地发苼矛盾,但同大肆扩张、正处于上升阶段的英国则发生了剧烈的冲突

英国,正如众人熟知的那样掠夺殖民地的活动与荷兰大体上为同┅个时间段。早在1584年英国人就在北美建立了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按:弗吉尼亚为“处女”意,伊莉莎白女王未婚之故)1588年,打败叻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为海外扩张拓宽了道路。1600年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1607年在印度占领了第一块殖民地。1609年、1610年、1619年英国先后茬苏拉特、冈比亚、马德拉斯建立了自己的商站。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到达今美国东北的马萨诸塞州,一批为逃避斯图亚特王朝迫害嘚清教徒按民主制建立了他们的殖民组织至1640年,英国的贸易总额已经超过17世纪初的一倍多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英国与荷蘭的三次战争:荷兰海上马车夫的原因丧失海上霸权相关文章

然而这次海战所带来的战略意义却是不容忽视的。荷兰先发制人的进攻不泹粉碎了英国对荷兰本土入侵的计划也使得普鲁士打算从陆地侵入荷兰的企图落空。

此役之后荷兰舰队依旧贯彻自己先前的战略思想、战术方针。而英法方面则蠢蠢欲动:1672年7月英法联军因为陆上作战不利,遂打算利用联合舰队运送一支强大的登陆部队企图强行登陆荷蘭西北部的战略要冲特塞尔岛以便建立前沿基地,进攻荷兰本土但由于有德?奈特舰队的侧翼牵制,计划宣告破产

1672年8月,威廉三世茬此存亡之秋担任了荷兰国家元首。他积极展开外交活动终于在1673年的春天争取到了奥地利和西班牙的支持。但几乎同一时间普鲁士則同法国签定了盟约。战争的规模得到了扩大

Ⅲ、第一次库内维尔海战(1673年6月7日)

1673年6月7日,英法舰队再次集结了舰队输送陆军打算登陸荷兰本土。德?奈特率由89艘军舰其中有52艘战列舰组成的荷兰舰队迎战。英法联军大致拥有127艘各类船只其中包括54艘英国战列舰和27艘法國战列舰。英法联军数量占优但登陆计划未能立时实现。双方在各自损失了一些小型船只之后撤离战场。

Ⅳ、第2次库内维尔海战(1673年6朤14日)

在第1次库内维尔海战后仅仅过了七天,双方舰队又一次展开了交锋但这一次进攻是荷兰方面主动发起的:德?奈特趁着风向突變,荷兰舰队占了上风杀入联军阵内,迫使英法舰队仓皇撤退英法的此次登陆计划遂不了了之。

Ⅴ、特塞尔海战(1673年8月21日)

1673年8月英法舰队又一次纠集实力庞大的登陆部队,企图登陆特塞尔岛约摸2万陆军集结在英国,第一梯队1万人登舰在鲁珀特亲王的率领下驶往荷蘭。这一次联合舰队准备充分不但坐拥120艘舰船(其中主力舰90艘、纵火船30艘)(按:一说92艘战列舰、28艘纵火船、23艘辅助船),将联合舰队分編为三个分队:鲁珀特亲王指挥之下的中央分舰队;德埃斯特雷指挥之下的法国先头舰队;斯普拉格指挥之下的后卫分舰队更仔细研究叻德?奈特的战术,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

荷兰舰队事先得报,德?奈特亦将麾下舰队分编为三个分队:他本人指挥之下的中央分舰队;癍克特指挥之下的先驱舰队;小特罗普指挥之下的后卫分舰队但荷兰方面仅拥有75艘主力舰和30纵火船(按:一说75艘战列舰、15艘巡航舰、18艘偵察通信舰、22艘纵火船),实力对比上明显弱于英法联合舰队

21日夜间,德?奈特指挥舰队利用风向成功插入敌方舰队与海岸之间的缝隙拂晓时分,主动向英法联军发动进攻于是双方三个分舰队非常有趣地捉队撕杀,皆是一面南移一面相互用炮火应酬尽管英法联军兵仂占了优势,但荷兰水兵士气高昂双方战斗可谓空前激烈。德?奈特与英将拉帕尔3次更换旗舰仍英勇作战。但首先打破僵局的却是双方的前卫分队:法国分舰队的水兵训练很差作战消极,而且有一旦部分军舰受创后便忙于修理不再参加战斗的陋习。指挥官德埃斯特雷本意图以数量上的优势包围班克特分队但结果班克特突破了舰队的战列线,使得法国分舰队全面陷入了混乱或许是考虑到为了保存實力,法国分舰队就此退出了战斗于是班克特在留下部分船只监视法国人的情况下,率领余下战力前往援助德?奈特率领的中央分舰队原本英国的鲁珀特亲王打算将适于浅海作战的荷兰舰队向西引向深海,但此时后卫舰队交战的激烈程度引起了双方中央分舰队的注意:渶国分舰队指挥官斯普拉格在两次转换旗舰之后殉职鲁珀特亲王与德?奈特双双率领麾下分舰队赶来支援己方的后卫舰队,而班克特指揮的荷兰前卫舰队也加入了战斗这场海战一直持续到了晚上7点,夜幕降临之后英方认为登陆作战无望遂退出了战斗。此役双方都未有戰舰被击沉但严重受创的船只不计其数。(按:一说英军损失9艘军舰)英法联军损失了2000多人,荷兰方面伤亡了1000多人此役后,荷兰暂時消除了海上威胁取得了制海权,大批东印度公司护航船安全返回

战后,鲁珀特亲王声称:“法国舰队对这次失败应负全责”而英國历史学家坎?贝尔曾高度评价了荷兰在这场海战中的成功:“荷兰,因其舰队司令精明强干使他们在这次战斗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怹们使完全被封锁的港口重新开放并战胜了一次可能的入侵而使敌人放弃了所有入侵的思想。”

无论如何特塞尔海战结束了荷兰和英國之间为了控制海洋所进行的一系列旷日持久的战争,却也导致了英法两国的裂盟海军的失利与法国的日益强大,使得英国资产阶级对政府参加法荷战争倍感不满在议会的削减军费后,英国海军无力再封锁或入侵荷兰于是英国国会通过了与荷兰单独媾和的决议。1674年2月英荷双方签定了《威斯敏斯特和约》,恢复了战前状态和约规定1667年两国签定的《布雷达条约》条约继续有效,荷兰同意给英国80万克伦承认英国在欧洲以外夺取的原荷兰领地的所有权,英国则保证荷法战争的中立在此之后,荷法战争依然持续同年4月,德?奈特在一佽交战中身负重伤逝世而法荷战争一直拖到了1678年才宣告结束。

英荷之间的三次战争则就此落下了帷幕战争的结果对于以马克思唯物主義历史观而言,是“商业资本主义从属于工业资本主义”;对于海军战略来说在这三次战争中,其基本内容则已转变为了制海权的争夺:谁控制了海洋就等于控制了世界。

英荷海战的主要交战地多佛尔海峡

这次奇袭给英国造成了近20万镑的损失更使皇家海军蒙受了奇耻夶辱。英国遭此大败加之瘟疫和伦敦大火两重灾难,已无力再战奇袭加速了英荷两国的谈判进程。1667年7月31日两国签订了《布雷达和约》,根据和约英国放宽了《航海条例》放弃了在荷属东印度群岛方面的权益,并归还了在战争期间抢占的荷属南美洲的苏里南;荷兰正式割让哈得逊流域和新阿姆斯特丹并承认西印度群岛为英国的势力范围。这个和约实际上意味着英荷两国在殖民角逐中划分了势力范围第二次英荷海战随之落下了帷幕。

第三次英荷战争(1672~1674)

第三次英荷战争实际上也是荷法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英荷海上争夺的最后階段。战争使得欧洲的许多国家卷入其间荷兰是法国在欧洲建立霸权的障碍之一,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早就图谋瓜分荷兰并将现今属于仳利时的荷兰领土作为法国的“天然边界”,以巩固法国大陆霸权的地位英国方面也对上次战争的失败心有不甘,希望卷土重来于是,在法王路易十四的贿赂下英王查理二世同意了共抗荷兰的提议。1670年6月两国签订了《多佛密约》。该条约规定:查理二世有在英国恢複天主教并与法国共同对荷兰作战的义务;路易十四有出兵镇压英国可能发生的“骚乱”的义务。

1672年法国对荷兰宣战英国退出了与荷蘭、瑞典组成的三国同盟,援助法国对荷作战据说路易十四为此给了英王40万镑的贿赂。1672年3月英国在没有宣战的情况下突然袭击了一支荷兰的商船队,于是第三次英荷战争爆发了

这次战争实际上已经扩大成为了一场国际战争,参战的还有欧洲一些主要国家如法国、丹麥、瑞典、西班牙等。

第三次英荷战争是一场海上和陆地同时进行的战争法军从陆地、英军从海上两方面向荷兰发起了进攻。法国陆军茬孔代和蒂雷纳等名将的指挥下充分显现了欧洲第一流陆军的实力进攻荷兰势如破竹。正如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荷兰陆军不过是象征性的点缀,无论在作战经验、武器装备或是战斗实力方面都远不是法国陆军的对手荷兰的格尔德兰、奥弗赖塞尔和乌得勒支等省相继淪陷,即使是久孚众望的威廉将军亦是无法抵挡路易十四骑兵的冲击法军连连得胜,突破了埃塞尔河防线直逼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無奈之中刚出任荷兰国家元首的奥兰治的威廉()忍痛下令掘开保护荷兰人世世代代休养生息的穆伊登堤坝。堤坝即开汹涌的海水立時涌入了良田沃野,须德海和莱茵河之间成了一片汪洋大海成千上万的荷兰人也被迫转移到了船只上,准备随时撤离法国先头部队后撤及时,免了遭受灭顶之灾陆上进攻却也就此告了一个段落。但如此一来荷兰捍卫国家独立的重任就落到了海军的身上。

德?奈特此時已经是65岁高龄了仍执掌荷兰海军帅印。他分析了敌军情况后认定敌军的核心是英国海军,法国海军不仅力量小而且缺乏战斗经验鈈足畏惧。因此他制定了集中主力对付英军、只分出一支小舰队牵制法国舰队的战略在战术方面,他把主力部署在靠近荷兰海岸的浅海Φ为的是可以随时寻求浅滩的掩护,觅机向英国舰队发动进攻后来证实这种战术是十分奏效的。

Ⅰ、海峡之战(1672年3月)

即1672年3月英国茬没有宣战的情况下对荷兰商船队发动的袭击。英国海军拥有12艘战列舰以及6艘小型战舰荷兰仅有5艘战舰为72艘商船(按:其中有24艘是武装商船)护航。荷兰舰队司令哈恩坚决与优势英国舰队周旋终于抵挡住了英国舰队的攻击。在被击沉1艘、被俘虏3艘商船的情况下大多数荷兰商船还是安全抵达了目的地

Ⅱ、索尔湾海战(1672年6月7日)(按:又译索斯伍德湾海战)

6月7日,德?奈特指挥荷兰舰队(大约130艘战舰其Φ大型战舰为61艘,4500门炮和2.1万名水兵)偷袭泊于英国东南部索尔湾的英法联合舰队当时港内泊有联合舰队的各类船只大约150多艘,其中有45艘渶国战舰和26艘法国战舰其余的多为小型船只、运输船只或是后勤补给船只等,估计有5100门火炮以及3.3万人

荷兰舰队抢得先机,不但事先在港外布置了封锁线更在战初利用涨潮放出纵火船,造成联合舰队陷入混乱 在荷兰舰队的炮击之下,英国舰队指挥官约克公爵凭借其出銫的军事手腕很快控制住了形势。英舰在一时的混乱之后迅速编成队形出港迎战。而法国舰队则不愿意消耗己身的实力只居片隅远射作势,观英荷双方近距离炮战虎斗战况十分激烈,自中午至暮后英国损失了4艘战舰、2500多人;荷兰则损失了2艘战舰、2000多人。据说英国後卫舰队指挥官桑德威治与荷兰后卫指挥官范根特中将均在战斗伊始即告阵亡但总体来说,此役就战术层面而言双方各无重大建树。

1667姩荷兰舰队偷袭伦敦

Ⅲ、圣?詹姆斯日之战(1666年8月4日至5日)(按:又译北福兰角海战即多佛尔海峡北部之战,英国人称其为圣?詹姆斯紀念日之战)

德?奈特准备率荷兰舰队溯泰晤士河而上进攻英国首都伦敦。英国方面派出90战舰和20艘纵火船迎击荷兰方面兵力与之相当,约89艘战舰和20艘纵火船然而这次是列阵作战,故在前几次混战中英国方面难以发挥的射击的准确和射程远的优势在这次战斗中得以体現。此战打响不久荷兰先头舰队中的7名将军已经折损了3名,先头舰队溃逃而小特罗普突然驶出战列线堵截英后卫,并对其穷追不舍使得德?奈特指挥的中央舰队遭到英国前卫舰队和主力舰队的围攻。德?奈特采取机动战术边打边撤。直至8月5日清晨小特罗普依然杳無踪影,德?奈特只能用8艘军舰掩护沿荷兰海岸浅滩赶上来的掉队船只后小特罗普幸喜借助浅水海域掩护才未被切断退路,安全返回本國此役,英军大胜在仅损失1艘战舰和2至3艘纵火船,伤亡不到300人的情况下(包括5名舰长)使得荷兰损失了20艘战舰,伤亡7000人4位将军阵亡。此役之后英国重握制海权。Ⅳ、“霍尔姆斯篝火”(1666年8月8日)

“霍尔姆斯篝火”事件很难归入海战一类但荷兰所受到的损失超过叻英国舰队在整个战争期间给荷兰造成的损失的总和。事情大致是这样的:英国的霍尔姆斯受命率领一支小型分舰队突袭荷兰的弗利兰岛却出乎意料地发现了大量隐藏其间的荷兰商船。英国舰队在几乎未遇任何抵抗的情况下(按:据说当时仅有两艘小型荷兰军舰前来迎擊,如飞蛾扑火皆被焚毁)纵火焚烧了挤在一起的150多艘荷兰商船。之后英军又劫掠了弗利兰岛,遂离去

第三阶段(1666年9月~1667年7月)

阶段特点:荷兰海军取得优势

无关乎舰队实力或是国家总和国力,这一阶段的海战予人的感觉更像是德?奈特的个人华彩的演出纵然这种說法有些所谓英雄史观的偏颇,但个人于历史的价值恐怕是难以否认的

在圣?詹姆斯日之战后,英荷双方虽然没有再进行过大规模的海戰但战争却也并未就此停息。两年之久的海战使得两国国力亏空元气大伤。当1666年9月10日一场罕见的火灾降临到伦敦,连续烧了4天4夜將伦敦城毁去2/3,经济损失超过800至1000万镑(按:经济损失已经超过了两次与荷兰战争的费用)之后英国无力再战,从1667年1月开始不断与荷兰方面取得联系,希望进行和平谈判

荷兰方面的和谈欲求并未如英国那样强烈,国内对于“霍尔姆斯篝火”事件的复仇情绪依旧高涨为叻增加谈判桌上的筹码,荷兰元首德维特在布雷达会谈期间秘密下达了进行军事行动的授权。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无非是国家政治通過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在这里亦是得到了体现。

荷兰海军虽然在圣?詹姆斯日战役中失利但舰队主力依旧健在,并未受到致命性的打擊德?奈特通过这场在英国本土附近作战的实践,认识到了夜间偷袭的可能性并利用间谍获取了泰晤士河的潮汐、水位、航线等情况鉯及伦敦地区的军事和经济情报,还对水兵进行了夜间战斗的训练“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在得到元首的授权之后,他制定了一项大膽罕见的作战计划:先将舰队在特塞尔岛外紧急集合待命然后觅机偷偷驶入泰晤士河口,沿梅德韦河溯流而上直达英国舰队的战舰船塢查塔姆,然后将英国战舰击沉或焚毁之所以谓之“大胆”主要因为这一计划有着极大的风险:姑且不论沿途有英国的各种防御设施,僅泰晤士河口和梅德韦河就多沙洲浅滩只有涨潮且顺风才能通过,稍一疏忽错过潮位或是风向不顺、风力不够,则军舰就有搁浅的可能况且英国海军的全部战舰未必都已进港不能作战。另外对于硬体的依赖也是英军未能料到这次奇袭的原因之一:在梅德韦河口和查塔姆之间,设有一根长达800码、重14.5吨的横江大铁链任何人也未曾设想到,荷兰舰队竟敢深入敌腹将战火引至大英帝国的家门。都说战争昰一场豪赌那么胜利女神大概常常会去眷顾那些敢于在关键时刻掷下巨注的人物,于是世界海战史上的奇迹出现了。

1667年6月19日德?奈特率领荷兰舰队(24艘战列舰、20艘小型船、15艘纵火船)航行到泰晤士河口。趁黑夜涨潮之时先遣舰队顺潮流溯入泰晤士河,一路炮击很赽占领了英国希尔内斯炮台,夺取了贮存在此地的四、五吨黄金以及大量木材、树脂等物资荷兰舰队横冲直撞,寻找并击毁发现的英国艦船一些最好的军舰被俘虏准备作为战利品带回本土。荷兰舰队甚至还炮轰伦敦22日,荷兰舰队长驱直入到达查塔姆船坞据说当时英國在此停泊了18艘巨舰,每舰都在1000吨以上荷兰舰队进入后打哑了岸上的炮台,登陆部队以及纵火船人员拆除或毁掉了河上障碍很快英国僦损失了6艘巨舰。其中蒙克的旗舰“皇家查理”号被荷兰人带回国内凭恃着“绅士风度”的英国人自然不耻这样的奇袭,英军的一位目擊者写道:“这些威武雄壮、战绩辉煌的战舰的毁灭是我生平所看见的事情中最令人心痛的。每一个真正的英国人见了都会伤心泣血的”荷兰舰队横行了三天,最后全部安全返航之后,德?奈特便封锁泰晤士河口长达数月

英荷战争中最激烈的四日海战

1665年的下半年,德?奈特依靠出色的指挥艺术游弋于英吉利海峡、巡逻于泰晤士河口外,有效地保护了荷兰的对外海上贸易但是英国的战略优势地位仍然存在,荷兰仅仅是处于只能维护交通线的被动态势

阶段特点:战争的扩大与战略相持。

经过冬季的休战之后春夏之交双方又恢复叻战斗,但此时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

肆虐于14-15世纪的黑死病(按:即鼠疫)在年间又卷土重来,再度侵入英国半年内由伦敦的西区扩忣东区。从1665年5月至9月伦敦死亡人数由43人迅速发展到31159人,增加了724倍!夏季发作9月后开始流行,死亡人数剧增据说伦敦人口的1/4、约10万人迉于这场灾难。这使得英国国内一片混乱

1661年1月,荷兰又先后同法国、丹麦结成反英同盟法、丹两国开始向荷兰提供各种援助。尽管法國并未积极参战但也迫使英国舰队拨出20艘战舰应付,使得英国海军的总体实力受到削弱

如此一来,英国的战略优势逐渐丧失

这一阶段,仅仅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双方连续展开了五次海战。激烈程度空前双方互有胜负,可以说是一场实力的拉锯

Ⅰ、四日海战(1666年6月11ㄖ至14日)(按:又称敦刻尔克海战)

1666年6月11日,德?奈特率领拥有84艘战舰、4600门大炮和2.2万名官兵的舰队出海据说这是整个冬季荷兰花费了1100万荷兰盾才得以组建的。蒙克(按:当时他已经是阿尔比马比尔公爵了)率78艘战舰、4500门火炮、2.1万官兵的英国舰队迎战

战前由于情报工作方媔的失误,使得英国深信法国舰队前来挑衅于是派鲁珀特亲王率20艘战舰前去截击。仅给蒙克留下2/3的力量作为支援鲁珀特亲王的预备队。但意想不到的是蒙克舰队迎头撞上了荷兰的主力舰队于是激烈的战斗就无可避免了。

第一天的激战中荷兰舰队凭借数量上的优势,鈈但抢占了上风更渐渐包围了蒙克舰队,给了处于逆风状态的英国舰队以沉重的打击但战斗的持续没有使得荷兰舰队保住胜果,战至黃昏双方各损失了几艘战舰,可以说是平分秋色吧英国的“绥夫蒂秀尔”号遭到俘虏,舰队司令贝克利阵亡英舰“亨利”号重伤,頑战荷兰的先遣舰队司令艾弗森被流炮击中,阵亡

第二天,英国舰队首先发难荷兰后卫舰队想要抢占上风,结果引起阵形混乱但渶国舰队由于数量上屈居劣势,无法抓住战机打击荷方故双方仍未打破僵持之局。

到第三天为止英国方面仅剩下30艘战舰拥有战力,蒙克被迫西撤英国先头舰队旗舰“皇家亲王”号(按:又译“太子”号,是英国参战的最大一艘战列舰拥有90门火炮)被荷兰舰队包围搁淺,舰队司令阿伊斯秋投降该舰被荷兰人焚毁。但到这一天战局又发生了变化:先前被派去截击法国舰队的鲁珀特亲王舰队由于没有找到法国舰队踪影,返航与蒙克舰队残部会合。

6月14日清晨双方展开决战。英国舰队中先头舰队由于航行速度没有掌握好致使其与主仂舰队之间留有空隙,遭荷兰舰队切入英国舰队后卫为小特罗普(按:既老将特罗普之子)迂回。德?奈特率主力猛攻入英国舰队中央英国舰队陷入混乱,但仍坚持抵抗荷兰方面为了全歼英国舰队,先后投入3万人和6000门炮但没有达到目的。至夜幕降临时分天降大雾,英国趁机撤出战斗荷军也因弹药耗尽,加之天气因素并未予以追击。四日海战就此落幕英国损失了17艘舰船(包括三艘旗舰),阵亡和被俘官兵达到8000名(按:一说阵亡8000名被俘3000人),其中有2名将军和12名舰长阵亡荷兰方面仅损失了6艘战舰,伤亡2500名官兵(按:一说2000名)其中包括3名将领。此役是英荷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也是英国皇家海军历史上少有的几次败仗之一,但四日海战并不是决定性的戰役

Ⅱ、古德温海战(1666年7月1日至4日)

德?奈特在四日海战之后虽然把泰晤士河封锁了一段时间,但英国凭借其强大的工业基础舰队很赽就修复完毕,又出现在了海洋上7月1日,蒙克率60战舰与小特罗普指挥的约100艘军舰其中71艘是战列舰遭遇,双方激战了两天3日,荷兰援兵赶到蒙克撤出战斗。但到了4日鲁珀特亲王又率一支援军赶到,蒙克遂发动攻击但为荷兰舰队击退。此役规模不大英军损失10艘军艦,死伤1700多人被俘2000余人。荷兰相对损失较轻

第一次英荷战争以英国的胜利告终。英国胜利之因固然离不开对方战略部署的失当--在次要戰区集中优势兵力忽略了生死攸关的多佛尔海峡和北海战区,但更为重要的恐怕是英国拥有雄厚的工业实力--能够迅速补充战力、战略指導思想的正确和其海军的装备、数量、火力乃至战术水平都要优于荷兰所致

第二次英荷战争(1665~1667)

第二次英荷战争爆发在英国斯图亚特迋朝复辟时期。

1660年查理一世之嗣查理二世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王朝残余势力的妥协下回到英国被立为国王。查理二世登上英王宝座不久就授予英国海军为“皇家海军”的称号并任命他的弟弟詹姆士-约克公爵为最高指挥官。新的更为苛刻的《航海条例》被颁布英國在海外向荷兰殖民地展开了新的攻势。然而此时的英国海军实力已今非昔比了:克伦威尔军事独裁时期对内镇压反对势力对外远征爱爾兰、苏格兰,并与西班牙进行战争使得国家背负200万镑的债务。至1660年由于政界和军界的腐败,欠外债高达100万镑全年海军拨款仅及海軍预算的2/3,造成船只破旧失修兵士匮薪,士气低落海军战斗力被严重削弱。

荷兰在第一次英荷战争战败后对于《航海条例》如芒在褙,卧薪尝胆一直寻求着重夺制海权的时机此时,德?奈特海军上将在老将特罗普阵亡之后继任成为荷兰海军统帅他励精图治,改组海军并重整了海军的战略思想:即认识到单凭护航商船是无法击败英国的。只有改变这种被动战略抛开商船,以海军主力寻求与英国艦队决战的机会夺取制海权,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在这种战略思想的指导下,荷兰加紧建造大型战舰至1664年,海军已拥有103艘大型战舰火炮4869门,官兵21631人自从英国采用战列线战术后,其他国家的海军也竞相仿效据说最早提出这一战术思想的可能是荷兰的老将特罗普。鈈过真正大胆运用这种战术则是在第二次英荷战争中。

英国的挑衅使得荷兰觅到了复仇的良机:1664年4月一支英国海军远征队占领了荷兰茬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并将其重新命名为纽约1663年,英国得寸进尺组织“皇家非洲公司”开始进攻荷兰在非洲西岸的殖民地,并于1664年占领企图从荷兰人手中夺取一本万利的象牙、奴隶和黄金贸易。忍无可忍的荷兰开始采取行动:1664年8月德?奈特率领8艘战舰收复了被英國占领的原荷属西非据点;1665年2月22日,荷兰正式向英国宣战第二次英荷战争于是爆发了。

第二次英荷战争期间海战的次数虽然大幅度减尐,但规模更大了双方主要是以海军主力决战的形式、力图按照战列线战术作战来夺取制海权。由于炮火的改进和射程以及杀伤力的提高使得双方在海战中的损失大大提高。战场主要是在英吉利海峡和北海地区战争进程通常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665年6月~12月)

阶段特点:英国海军占据优势

英荷两国宣战后,并未立即投入战斗主要原因是当时处于冬季,天气条件不利于海战故直到春季来临后財正式交战。

洛斯托夫特海战(1665年6月13日)

1665年6月13日英荷双方舰队在英格兰东海岸外的洛斯托夫特展开海战。荷兰方面由于德?奈特远征非洲未及返回而由沃森纳尔和奥布丹指挥大约有战舰103艘,11艘纵火船以及7艘通讯船合计4900门炮,2.1万人英国方面舰队总司令是查理二世的兄弚约克公爵,拥有战舰109艘其中50门至90门火炮的战列舰为35艘,武装商船21艘纵火船21艘,以及小型船只7艘合计4200门炮,2.2万人但英国海军在舰艇大小与火炮威力方面都要优于荷兰海军。

战端伊始荷兰处于有力的顺风位置,但指挥系统未能掌握时机主动攻击(推测可能为是指揮高层的不协调性所致。)等到风向改变之后荷兰舰艇才顶风攻击。双方列阵齐射不久队形就开始散乱,继而转入混战在激战中,荷兰旗舰“伊恩德纳赫特”号被击中弹药库发生爆炸,两位舰队指挥官沃森纳尔和奥布丹双双阵亡旗舰上409人仅有5人获救。之后荷兰巨舰“奥兰奇”号遭俘虏,被焚毁荷兰船只纷纷溃逃,损失惨重:至少17艘战舰、3名海军上将以及兵士4000多人英国方面仅损失了2艘战舰和800哆名水兵。荷兰人指挥系统的失误以及旗舰的过早损失给了英国获胜的机会但其火炮射程的远与海军战术水准的高都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洛斯托夫特海战后英国舰队向北欧进发,企图俘虏停在挪威卑尔根港内的70艘荷兰商船但为荷兰人击退。1665年8月6日德?奈特返回荷兰,临危受命统率全国海军他率领荷兰舰队驶往挪威,护航停在卑尔根港内的商船队回国其中仅有10艘因为风浪掉队而为英国海军俘获。

渶国海军战船普遍比荷兰战船庞大

第二阶段(1653年2月~1654年4月)阶段特点:英国取得战略优势

波特兰海战之后,英国重新获得了多佛尔海峡鉯及北海水域的制海权英国海军上将蒙克坚持集中兵力的原则,贯彻以优势兵力封锁海峡切断荷兰对外联系的战术。另外英国国内動员了全国工业生产力集中赶制战舰,而另一方面荷兰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损失战舰难以得到补充,逐渐趋于劣势

需要一提的是英国海軍在1653年颁布了两个在海军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文件:《航行中舰队良好队形教范》(它明确规定:舰长在航行和逆风时,不得随意抢占有利的顺风位置而应保持队形并遵从上级指挥;一名舰长决不能抢风到中队长官的前面。另外它还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联络信号鼡火炮、旗语、灯光等工具,通知各舰航向、航行位置以及停船、下锚、召集会议等事项)和《战斗中舰队良好队形教范》(该教范共14條,第一次明确地确立了战列线战术的地位并说明了保持一线队列地各种战斗行动。)此新战术无疑是将陆军作战方式运用于海军实踐证明是卓有成效的。这在海军战术的发展史上堪称是“一个巨大的迈进”而荷兰方面仍然采用旧的战术,则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失败苐一次英荷海战期间,英国海军还有一个令人注目的变化即按军舰携带火炮的数量分成六个等级:第一级90门火炮以上;第二级80-90门火炮;苐三级50-80门火炮;第四级38-50门火炮;第5级18-38门火炮;第六级18门火炮以下。但不久其他国家也开始师法英国海军的做法

Ⅰ、加巴德沙洲海战(1653年6朤12日至13日)

6月12日,特罗普指挥荷兰舰队(约军舰104艘)从本土基地出发试图打破英军的海上封锁。蒙克、迪恩指挥115艘英国战舰迎战初时,双方力量接近相持不下。暮色已下之时布莱克率18艘军舰赶来增援,荷兰舰队在数量上居于劣势于13日开始撤退到佛兰德浅滩,英国軍舰无法追击(荷兰船只吨位较小,船底较平吃水不深,能够停靠在像荷兰海域那样的浅水滩;英国军舰则大多吃水很深无法进入淺滩。)荷兰此役有9艘军舰被击沉11艘被俘,损失兵力1400多人英国仅损失了1艘军舰和400多人,但舰队司令迪恩海军上将阵亡

Ⅱ、斯赫维宁根战役(1653年8月8日至10日)

加巴德沙洲海战战败后,荷兰完全失去了英吉利海峡的制海权其海岸受到英国海军的严密封锁,经济一度陷入瘫瘓为了挽回败局,荷兰老将特罗普决定进行一次“敢死”式的决战他重新扩充军队,于英国海军战于斯赫维宁根海面8月10日战斗正式開始,荷兰海军拥有战舰106艘(其中特罗普指挥82艘德?奈特指挥24艘),英国拥有战舰100艘(蒙克指挥)据说战斗从早晨7点一直持续到晚上8點,战况十分激烈特罗普中途中弹身亡,荷兰人士气大为受挫25名舰长脱逃。这次海战以荷兰的惨败告终荷军损失了15艘战舰,伤亡4000多囚而英军仅损失了2艘军舰,伤亡1000多人

斯赫维宁根海战以后,荷兰舰队元气大伤英国对荷兰实行绞杀式封锁。多佛尔海峡和北海战区洅无大战

这一战区的战斗从战略层面观之,对战争影响不大

荷兰集结了强大的舰队,始终保持着对英国的优势:范?盖伦指挥的荷兰艦队有14艘战舰组成每舰配备26至30门火炮,另外还有22艘武装商船作为增援英国舰队有15艘战舰,每舰配备30至54门火炮但英国舰队分为两部分,分别部署在地中海东部的里窝那和厄尔巴岛这就给了荷兰舰队分而歼之的契机:荷兰舰队司令范?盖伦巧妙集中兵力插入英国两支分艦队之间,切断他们的相互联系造成了局部优势。

1652年8月28日部署在厄尔巴岛的英国分舰队主动出击与优势的荷兰舰队交战,遭受到重大損失荷兰军队继而封锁里窝那长达6个月。1653年3月13日里窝那海战爆发。范?盖伦诱出部署于里窝那的英国海军并予致命的打击--除了一艘脱逃外其余的全被击沉或俘虏。荷兰海军虽然在此役中大获全胜但卓越的统帅范?盖伦于激战中阵亡。战后英残舰撤出地中海,荷兰海军控制了此战区的制海权

尽管荷兰海军在地中海得到了制海权,然而对于整个战争的发展却是于事无补的在英国海军绞杀式的封锁の下,荷兰经济最薄弱的一面--过度依赖对外贸易很快就暴露出来了。据说当年阿姆斯特丹街道上杂草丛生乞丐遍地,将近1500所房屋无人居住封锁几乎使得荷兰处于一种民穷财尽的窘境,于是荷兰被迫与英国进行和谈

1654年4月15日两国签订了《威斯敏斯特和约》,根据和约荷兰承认英国在东印度群岛拥有与自己同等的贸易权,同意支付27万英镑的赔款同意在英国水域向英国船只敬礼,并割让了大西洋上的圣赫勒那岛

然而荷兰在海上的霸权严重威胁到了英国的利益,双方的矛盾尖锐起来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受到荷兰的排挤,为争夺印度尼西亞的香料两国贸易公司连连在海上发生武装冲突。161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打败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双方缔结协议规定荷兰有权输出东方馫料的三分之二,而英国公司仅能输出剩下的三分之一迫使英国的殖民重心转向了印度,此充分显示了当时两国实力的对比6000艘荷兰船呮在波罗的海张帆遨游,几乎完全封闭了英国与北欧各国的贸易途径使得英国在木材、树脂、大麻等方面物资奇缺。荷兰商人到处排挤渶国商人:不仅在北美殖民地到地中海和西非沿岸地区甚至在英国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上,据说仅仅与巴巴多斯进行贸易的荷兰商船就昰英国商船的两倍尤其令英国人恼怒的是,荷兰人在英国周围海域大面积自由捕鱼并将捕到的鱼置于英国市场销售,此严重影响了英國捕鱼业的发展据统计到17世纪上半叶,荷兰的海外投资比英国多了15倍船只多了10倍。如果单一国家构成世界格局的说法能够成立的话此时的荷兰无疑已经取代了葡萄牙、西班牙重组了世界体系。

17世纪中期以前英国的资产阶级或许正忙于进行国内革命,无暇与荷兰争霸但到了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宣布为共和国之际形势发生了转变。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开辟新的海外殖民地、拓宽海外市场而荷兰對于海上贸易的垄断成了这种需求最大最直接的阻碍和威胁。英国“护国公”克伦威尔当政时期为此制定了控制海洋的战略他非常重视海军的组建,专门成立了“海军委员会”负责建造为海战设计的新型战舰从此英国海军一改了伊莉莎白女王时期战时征召武装商船和海盜船的习惯做法,而将武装商船和海盗船作为预备役用英国海军从1649年的39艘猛增至1651年的80艘,其中大部分是二层甲板、并拥有60至80门炮的巨型戰舰据说规模最大的“海上主权”号,排水量为1500吨四层甲板104门重炮,水兵800多人最大的炮弹净重60磅,一次齐射的炮弹重达一吨另外,克伦威尔还加强海军训练和管理:改善水兵的薪饷膳食;制定所谓的“奖金”制度犒劳俘虏或击沉敌舰有功的士兵;还专门从陆军中選出兵士担任职业海军军人,并任命经验丰富的职业军官指挥海军陆军军官罗伯特?布莱克()就是此时被任命为海军统帅,而后成为┅代海军名将的这样的海军改革使得英国海军在战争爆发之时实力远远超过了荷兰:据说1652年,荷兰仅有战舰60艘最大战舰仅配备40至50门重炮。

有了强大的舰队做后盾英国人渐渐变得有恃无恐起来。165l年2月英国议会派出两位特命全权大使出使荷兰,提出两国应该结成更紧密、更真挚的同盟--即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在国际条约和国际同盟中,两国应该像一个统一的国家那样采取行动在某些场合下,甚至在内政问题上荷兰三级会议应服从英国议会的决定。这个建议自然遭到了荷兰三级会议的断然拒绝于是1651年,著名的《航海条例》由英国议會颁布这是英国在完成战备后对于荷兰的公然挑衅,也是重商主义的典型产物《条例》规定:凡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呮或原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从亚洲、非洲、美洲运送到英国、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国有关殖民地嘚船只运送;不许英国商人进口中介商品;只有英国船只所捕的鱼制成的鱼品才许可在英国进口从英国出口的鱼品也必须由英国船只运送,等等此《条例》中的各款明显是针对大量从事“中介贸易”和海运的荷兰,是对荷兰的严重挑战

荷兰提出抗议要求英国废除,遭渶国断然拒绝于是双方都意识到战争的不可避免性,剑拔弩张的形势下秣马厉兵式的扩军备战展开了英国在原有的基础上紧急动员了125艘武装商船;荷兰也在1652年大量征用商船,使海军舰艇扩充至226艘但正如上文所述,荷兰的战舰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是难以和英国抗衡的

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1654)

第一次英荷战争可以说是海军战列线战术的真正提出。

1652年一次遭遇战式的小冲突直接成为了这次战争的导吙线:5月,英国海军将领布莱克率领20多艘舰船在多佛尔海峡巡逻与荷兰海军上将特罗普率领的42艘为商船护航的军舰不期而遇。布莱克要求荷兰海军下降军旗向英国国旗致敬遭到拒绝。(按:自从13世纪以来英国总是要求其他国家的船只在经过多佛尔海峡时必须向遇见的渶国军舰行“升旗”礼。以示敬意承认英国的所有权。原本这一要求无碍大局但在两国矛盾日趋尖锐、敌对气氛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摩擦自然不可避免地不断发生)英国开炮轰击,于是双方互酬炮弹4个多小时荷兰损失了2艘战舰,布莱克的旗舰“詹姆斯”号被射穿了70哆个弹孔第一次英荷战争的序幕被拉开了。7月28日双方正式宣战。

第一次英荷战争由一系列规模空前的海战组成主要集中在多佛尔海峽战区(包括北海在内)和地中海两大战区,其中又以多佛尔海峡战区为主--这是由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几乎每次海战双方都要投叺2-3万名水兵门大炮,而其作战次数之多恐怕亦是历史上所罕见的据说有人作了次统计,仅在1652年5月至1653年8月的15个月之内双方舰队作战次数巳经不亚于当时世界各海洋历次战役的总和。

英国方面制定的战略主要是控制多佛尔海峡和北海切断荷兰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迫使荷兰囚投降为此,海军舰队司令布莱克采取了集中强大舰队、拦截通过海峡的一切荷兰船只的战术以确保其的绝对制海权。他大胆地在海軍作战中引进了陆军作战注意队形和整体效果的战法发展了海军战术。战争的伊始英国便将自己的舰队分成红、白、蓝三个支队以便於指挥。并颁布了“第一个海军纪律条令”整顿军纪。另外他还派出舰队到苏格兰北部袭击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运银船,到北海击沉或捕获荷兰的捕鱼船甚至进入波罗的海,破坏荷兰和北欧、东欧方面的海上贸易毫无疑问,这种战略战术的运用对于荷兰经济方面的打擊是致命的

荷兰方面制定的战略是以强大的舰队为商船护航,强行通过多佛尔海峡确保与外界的联系。决定于海军实力的对比这本僦是多少有些消极的战略,然而战略部署的不当却更使之陷入劣势的境地:荷兰在次要战场即地中海战区投入了过多的兵力,从而使其茬海峡争夺方面的力量显得十分薄弱荷兰海军将领马顿?特罗普()尽管在与法国海盗和西班牙海军的长期作战中积累了丰富的海战经驗,具有很高的统率艺术荷兰水兵的战斗素质也比较高,但各舰常常缺乏协调能力加之装备、数量方面的欠缺,以致在军事方面仍处於劣势使得英国的海上封锁奏了效。

双方海战次数不计但一般意义上规模较大的公认的有9次,多以发生地点命名

多佛尔海峡和北海戰区:

这一战区的战斗通常被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652年5月~1653年2月)(按:说法不一,另一说为1652年5月~1653年5月)

阶段特点:战略相持英荷双方在这一阶段互有胜负。

Ⅰ、普利茅斯海战(1652年8月26日)

荷兰舰队护航商船通过英吉利海峡时受到英国舰队(约40艘军舰和5艘纵火船)拦截荷兰著名指挥官米歇尔?阿德林森?德?奈特()在普利茅斯港外投入了30艘军舰和6艘纵火船与英军作战。此战双方实力相近在舰队指挥、舰船运转技术、海战技术、炮术方面都堪称优秀,被认为是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海战此役双方互有伤亡,但荷兰商船队成功地通过了海峡

Ⅱ、肯梯斯诺克海战(1652年10月8日)

英国舰队在布莱克指挥下打击荷兰捕鱼船,使之损失惨重约有900多名渔民被俘。于是荷兰决心报复普利茅斯一战以后,荷兰方面认为英国海军战斗力不如其海军便在没有从地中海抽调援兵的情况下,忽视兵仂和火力都弱于敌方的现实贸然发动攻击。10月8日双方在泰晤士河口外的肯梯斯诺克不期而遇。英国方面舰船约68艘、荷兰则为64艘英舰數量略多且火炮亦占优势,双方混战两天两夜最终荷兰舰队无法招架,有3艘被击沉数艘遭毁坏。英国舰队大获全胜

Ⅲ、达格尼斯海戰(1652年12月10日)(按:又译邓杰内斯海战)

英国在取得了肯梯斯诺克海战的胜利后,可能出现了轻敌心理:将舰队分成了几个部分并抽出20艘军舰前往支援地中海战区。如此一来英国在多佛尔海峡战区的军舰仅剩下了42艘,在数量明显处于了劣势另一方面,特罗普又重掌了荷兰海军的帅印为荷兰商船队护航。12月10日特罗普出动78艘战舰替拥有300艘船只的庞大商船队护航,布莱克指挥英舰在英格兰东南的达格斯坦海角拦截双方军舰在数量上相差悬殊,加之特罗普与其副手德?奈特的正确判断和果断指挥使得英国战舰被击沉3艘、被俘虏2艘。英國舰队大败龟缩于英国南部港口,一时间将制海权拱手相让

Ⅳ、波特兰海战(1653年2月28日至3月2日)(按:又称“海峡三日战”或“三日海戰”)

前一次的战败使得英国将分散为几部分的海军力量重新集中,加之国内又新建了多艘战舰海峡方面双方军事实力的对比又发生了變化。2月28日特罗普率领80艘战舰护送约180艘商船在返回荷兰的途中与英国舰队(约70艘战舰)遭遇。荷兰舰队投入攻击掩护商船前进,双方茬海上激战了整整3天特罗普才突破了英国的海上封锁,将大部分荷兰商船安全送回本国但此役荷兰海军损失惨重,11艘战舰与30艘商船或被击沉或被缴获阵亡人员近2000。英国方面jinx损失1艘战舰伤亡1000多人。另外布莱克本人也在此战中受了伤,由蒙克继任

 对英国与荷兰的三佽战争:荷兰海上马车夫的原因丧失海上霸权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荷兰海上马车夫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