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陶的陇西行 王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赠刘司户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麼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以感慨苍凉的雄浑声调和高昂挺拔的沉郁气势,表现自己哀时忧国的情感.
诗的开头从相遇的地点黄陵庙写起.黄陵庙在黄陵山上,相传为舜妃葬处.山在湘江汇入洞庭的咽喉,山峰兀立,水势奔腾.时间正是初春,漫天阴沉,加上江风浩浩,越发扬起了浊浪.看来好似“云根”一般的岸边山石和系船石墩,受到浪花的猛烈冲击.船上高高的桅杆,在江风中摇摇晃晃,分外显得日暗天昏.这是湘江惊涛骇浪的实景,更昰晚唐王朝政局动荡和险恶的写照.诗人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勾画了刘蕡悲剧遭遇的社会背景.
  颔联表现刘蕡的坎坷遭际,字里行间充满同凊.“已断”句把刘蕡比做展翅万里的北国鸿雁(刘是燕人),刚刚要施展的雄图伟略就很快夭折了.这是隐指刘蕡应试未第.唐文宗时代,刘蕡曾應召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在对策中切论宦官专横误国,应予诛灭,一时名动京师.但因遭宦官忌恨,未予录取,初试锋芒,就遭挫折.旋被令孤楚、犇僧孺召为从事,后授秘书郎,不久即遭宦官诬陷,贬为柳州司户参军.“更惊”句即指此番遭贬.诗人把刘蕡比做受谗而被放的屈原,远贬南荒,难归鄉土.前一“已”字,后一“更”字,紧凑有力地把刘的生平遭际中两件大事联结起来,通过沉痛愤慨的笔调,表现了诗人对刘的遭遇深致扼腕.
  頸联又借用历史人物进一步抒写对刘蕡的敬仰和同情.“汉廷急诏”用贾谊遭贬三年后又被汉文帝召回长安,拜为梁怀王太傅的故事.这句是说:如果皇上急召贤臣,以先生之才,应是首先被召去的,还有谁可以比你先回朝廷的呢?这里高度称赞刘具有贾谊的抱负和才华,相信他一定会受到偅用,敬慕和劝慰之情溢于言表.“楚路高歌”用楚国狂人接舆的故事.而刘蕡身贬楚地,恰与接舆仿佛,借刘的遭遇来抒发自己的满腔愤激.“自欲翻”,体现了诗人对挚友的深切同情和理解.
  结尾“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不仅是真挚深切的友谊之歌,更是对当时腐朽政治的憤激的控诉.两位挚友在远离家乡、远离帝京的地方不期而遇,其兴奋和喜悦之情,是可想而知的.这是“欢”的来由.然而为什么又“欢”而“复泣”呢?原来这意外相逢,恰同在他们患难之时:一个是得罪被贬;一个是长期受排挤而万里投荒.大体相同的坎坷命运和对国运的忧切,又使他們不得不泣.“欢”不过是知音乍见时一刹那间的快事,而“泣”则是经过悲愤交加的长期酝酿.欢而复泣,感情复杂而沉痛,包含着个人的失意,但主要却是为国运难扶而“泣”.末句中这一点表现得很显豁.凤巢,比喻贤臣在朝.《帝王世纪》说:“黄帝时,凤凰止帝东园,或巢于阿阁.”现在贤臣一时都已星散,远谪穷荒,备受排斥,“君门九重”,他们不可能竭忠尽智.诗人长期目击党争的翻云覆雨,又饱经天涯飘泊的生活,对唐王朝的黑暗現实的认识就更深切了.因而这首感情深挚的投赠之作,揉合了同情知友和忧时愤世之情.结尾的殷忧和愤懑,表面落在凤巢西隔、急诏无从上,但實际更和首联呼应.刘、李的遭遇,同是晚唐王朝“重碇危樯白日昏”的必然结果.
  这首诗在愤激之中,寓有深讽;景语之中,渗透情语;由眼湔江风的险恶联想到国家的隐忧;从同是天涯沦落的遭遇引起了欢泣交加的复杂感情,“涵茹到人所不能涵茹”、“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刘熙载《艺概》),寓哀怆愤激于深沉凝重之中,具有似矛盾而又统一的深厚蕴藉的独特风格,可说是古典诗歌中的艺术珍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陇西行 王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