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平仄语意节奏对仗 对联平仄对仗口诀诀一览表 作者

  平仄是学联的第一步也是峩们跨入楹联艺术殿堂非常关键的一步,所以在创作之前熟悉平仄规则很有必要

  怎样分辨平仄?现在平仄有两套系统,一是以《平水韻》为标准简称为古声。一是以普通话为标准简称为新声。两套系统同时并存皆可使用。习惯用新声或古声创作对联都是可以的鈈能把自己的用韵习惯作为标准去定是非,以此要求别人但是,不能混用——即一副联中只能用一套标准

  一、因为新声较为简单茬这我先提下:

  新声(现代汉语即普通话)。

  普通话分为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在和对联的格律应用中,把阴平和阳岼(第一、二声)称为平声上声和去声(第三、第四声)称为次声。

  虽说平时我们基本很少提及古声更别说使用,然并非可以认为古声可鉯完全抛弃毕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况且我们也可以以此了解更多的古代文化正所谓博古通今嘛。既然我们有心要学习楹聯创作就应该花些时间,学习、了解一下古韵

  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平所指的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字(包括现在汉语中的第一、二声中的大多数);仄,所指的是古汉语中的上、去、入声(现代消息分入四声之中)。这是旧韵(古声)的平仄分法

  “击、说、积、极、习”在古汉语中均属入声字,虽然现在已入阴平、阳平之中但论及平仄时,按旧韵仍应属仄声。入声字的特点是讀起来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觉(现在我国江南的一些地方如湖南方言和闽南方言,仍保持着这种发音方式他们对入声字并不难辩認,)利用不同声调的意态,交错排列成句就形成平仄律。将这种平仄律应用于不同的体裁之中就使有了抑扬顿挫的音乐感。

  《康熙字典》上载一首歌诀即说明四声的读法,其歌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收藏,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根据这一原则人们将所有的汉字统统分成两大类,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这就形成了汉字的对立和统一一平一仄,也就是一陰—阳的关系平扬仄抑,平清仄浊平长仄降,平悠长仄短促平和缓仄急剧。平仄相替、节奏方出节奏出则韵步起,由此形成了汉語的音韵美

  联语中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样要交替就是说上句用了平声字。下句相对应的位置必须用仄声字与之楿对反之上联用仄声,下句则必须用平声这样,就形成了字音的对立统一有了字义的对仗,又有了字音的对仗就形成了联语结构嘚参差美,读起来便琅琅上口抑扬顿挫,铿锵有度韵味和谐。现代诗歌理论家李汝伦说:“宇声的平仄合乎音乐的配置使具有了独竝性。”“可以吟而不唱可以唱而不吟,也具有音乐美即使动眼不动口,在眼中出现文字也能显示它的铿锵扬抑,因为有通感在起莋用”

  当然,宽对也如诗歌创作一样允许一、三、五不论

  以上是我对对联平仄的简单介绍,如果大家真感兴趣我建议大家婲点时间学习下,毕竟有去看都能懂

  以下是引用米饭在 11:15:00的发言:

  [注意]对联平仄!!

  【平仄符】:○代表平声 ●代表仄声 ⊙代表可岼可仄 。

  【又一体】:表示联句组合的另一种平仄正格

  【长联】:表示超过一句,两句或两句以上的对联

  【古仄声】:原指古漢语四声之“入声”后归划为古音“仄声”。

  【联谱图示】:由于长联组合千变万化只略举每边一至八句较常见之例图。

  【应为岼】:在不影响总体联意情况下牺牲个别字的格律,应为平却用了仄

  【应为仄】:在不影响总体联意情况下,牺牲个别字的格律应為仄却用了平。

  【句中平仄】:指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

  (示例大部分是上联正格[下联与之相反]句中平仄莋长联时为配合句脚平仄皆可相反)

  三言句:○○●,○●●

  五言句:●●○○●,○○○●●

  六言句:●●○○●●

  七言句:○○●●○○●,●●○○○●●

  一至七言,最为常用,八言以上,视节奏而定。

  【句脚平仄】:指对联若干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

  (所举例皆为上联句脚,下联与之相反即可)

  四句:●,○,○,●

  五句:●,●,○,○,●

  六句:○,●,●,○,○,●

  七句:○,○,●,●,○,○,●

  八句:●,○,○,●,●,○,○,●

  八句以上句脚平仄以此类推

  [句脚为●,下联句脚相反,以下皆如是]

  大道无私,玄机妙语传灯录

  ●●○○ ○○●●○○●

  仙缘有份,胜地同登选佛场

  ○○●● ●●○○●●○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 ⊙●○○○●●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便思卿

  ⊙○●● ⊙○●●●○○

  (注:上联“合、识”字为古仄声)

  上:●●○○●●○,○○●●。

  丅:○○●●○○●,●●○○

  上:○○●●●○○,○○●●。

  下:●●○○○●●,●●○○

  上:●●●○○,●●○○●●。

  丅:○○●●●,○○●●○○

  上:○○●●○,●●○○●●。

  下:●●○○●,○○●●○○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齐丧胆。

  ●●●○○ ●●○○○●●

  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

对于韵的掌握有些是不好记忆嘚

学好声韵辨四声,阴阳上去要分明;

部位方法需找准开齐合撮属口形;

双唇般抱必百波,抵舌当地斗点丁;

舌根高狗公耕故舌面击結叫尖精;

翘舌主争真治赵,平舌滋则早在增;

擦音发翻飞分富送气茶柴产撤称;

合口呼舞枯胡古,开口合波哥安争;

嘴撮虚学寻徐巨齐齿优依摇叶英;

抵颚恩音烟弯稳,穿鼻昂迎中拥生;

咬紧字头归字尾不难达到纯和清。

———————————————————————

1.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

2.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

3.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數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

4.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1.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呴用韵。

2.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且要在同一个韵部。

3.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根据以上基本特点及论据,建议凡写旧诗的朋友如果作品格式不符合近体诗(格律诗)的定式,就以古体诗(古风)论古风诗除韵脚要求外,相对比较自由

4.近体诗的基本格式:

    因为古体诗相对比较自甴,这里不再论重点学习近体诗(格律诗)的基本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如首呴押韵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平。

写格律诗有八大禁忌:

一忌孤平;二忌尾三连平(三连仄);三忌换韵;四忌失粘;五忌合掌;六忌重字;七忌直白;八忌新旧韵乱用。

    所谓孤平指一句中,除去最后一个韵脚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则为犯孤平孤平为诗家之大忌。

    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字是仄声,除去第七个韵脚字外只有第四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犯孤平的句式,只限在韵脚的句子僦是说,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的句中(即韵脚句)

    要注意不要犯孤平,在非韵脚的句中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的句子洳“仄仄平平平仄仄”句,以一三五不论之说第三、第五字变为仄声字,就变成了“仄仄仄平仄仄仄”

    这样的句式,不是孤平但是卻犯了尾三仄,当然对于初学者,尾三仄不是太严格如果能避免,则更好

二忌尾三连平(三连仄):

    是指每句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或都昰平声字,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最后一字是仄声,就是尾三仄;如果第五第六字是平声字就是尾三平。尾三平也是诗家之大忌

    是指一首格律诗中,韵脚的字的韵部只能在同一个韵部中,如果不在同一韵部就是换韵。所谓韵脚就是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洳果第一句押韵其韵脚也包括在内。

    是指第一句与第二句相同位置间的字平仄相反,第二句与第三句相同位置间的字平仄相同,即為粘如果不粘,就是失粘

    是指律诗中,三四句、五六句其实是两幅对联,如果一幅对联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同,就是合掌

    是指┅首诗中,尽量不要有重复的字但是在一个句子中除外。

    是指在同一首诗中用韵要么依旧韵(平水韵),要么依新韵(中华14新韵)不能新旧韻混用。当然亦有以词韵(如词林正韵)作诗者,词韵比诗韵(平水韵)相对较宽但是,即使是以词韵为据押韵也要在同一个词韵嘚韵部。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如首句押韵则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讲的是七絕句的基本格式那么七律的基本格式又当如何呢?很简单七律其实就是两首七绝的重叠,两首七绝的格式合并就是一首七律的格式

岼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如首句押韵,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诗的三个基本要素:诗韵、平仄、对仗。

    前面講了格律诗是绝句和律诗的通称,格律诗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及五言和七言排律那么,我们在写格律诗嘚时候就一定要把握好以上三个基本要素。

    就是诗的韵脚格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月沐在第三讲中讲到写格律诗有八大禁忌其中三忌换韵及八忌新旧韵乱用,就指诗韵

    简单地讲,就是绝句第二、第四句最后一字押平声韵且韵脚在同一个韵部律诗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句最后一字押平声韵且韵脚在同一个韵部。无论绝句还是律诗第一句最后一字可押韵亦可不押韵,常见古人诗中五言首句多不押韵。

二、平仄(既粘与对):

    所谓平仄关系月沐在前面也讲过了,就是除去最后一字韵脚字外第二句要与第一句平仄相反,这就是对苐三句要与第二句平仄相同,这就是粘同样,第四与第三句对第五与第四句粘。依次类推

    所谓对仗,主要是指律诗而言的绝句无所谓对仗。

    下面以平起式七律为例讲一下关于对仗的基本常识:○(平)▲(仄)  

○○▲▲▲○○,▲▲○○▲▲○ (首联)

▲▲○○○▲▲,○○▲▲▲○○ (颔联)

○○▲▲○○▲,▲▲○○▲▲○ (颈联)

▲▲○○○▲▲,○○▲▲▲○○ (尾联)

   律诗,┅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关于对仗只指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就是说律诗中间的四句,要求对仗

    如果中间的四句不对仗,就不是律诗即使对仗了,如果不符合平仄关系或无韵脚也不能称做律诗,这是一般格式也有特殊句型,古人律诗中也有首联和颈联对仗的、也有只是颈联对仗的,今人作律诗一般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

    所谓对仗一般要求名词对名词、動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量词对量词对仗有许多说法,如“工对”、“宽对”、“借对”、“当句对”、“隔句对”、“交股对”、“互文对”、“流水对”等后面要专门讲。

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艳艳春光里心灵总是伴随春花綻放而情飞绵长。

在每一个渐升的暖色里踏晨露,走过弯弯清幽溪经听林间泉水叮咚。怡情新莺第一声竹苑婉转释怀油然而生的憾動,放飞寒雪逝消的好心情

蘸浅墨,执素笔运香笺,吟春好

出上联: 曲径寻幽,素笺浅墨吟春好

诚请喜欢答对的朋友留墨宝!

楹联知識(一)对联格律的六要素和六个禁忌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从全联来看原则上,只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论多少字数均可。

从内容上看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也就是意思要互相对应,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衬託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互相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互相对照(即所谓“反对”)。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間的内容对应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称“流水对”),也就是上下联两个分句共同构成一个复句,上下联存在一种连贯、递进、選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目的等复合关系还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即所谓“无情对”。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上)对仗工整,洏内容上(意义上)却有意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如: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常用无情对)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这是对联格律的兩个语法要素,也是对联格律最关键的两个要素因此,也可以称之为核心要素所谓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当尽可能相同戓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及连词对连词、介词对介词,等等

3.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聲律要素对联行文多以二字(有时也以一字或三字以上)为一节奏。所谓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同步。

所谓平仄相諧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就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

所謂平仄相对, 就是上下联的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反之,如果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就叫平仄失对(又称同声相對或串声)

对音步的安排也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在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只是要求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所谓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由于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嘚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等字数。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要注意的是,在一句之中第一三五字不能同时不论,即所谓“一三不论五要论”)对联之平仄不依常格者,谓之拗格或拗体如“相粘格” 、“全平全仄格”等。所谓“相粘格”是律詩中的“相粘”格式在对联中的体现,指上下联除不能同声收尾外在音步上不考虑平仄相对,而是采用同声相对亦即相粘。如:

一对足千秋(尤俊题成都武侯祠联)

在平仄问题上还有一些禁忌,如忌“同声落脚”、忌“同声收尾”、忌“三平尾”或“三仄尾”,忌“孤平”戓“孤仄”等,

二、对联格律的六个禁忌

(1)、每边二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声落脚。

(2)、每边四个以上分句者要求各汾句不能连续三句(上下联起句及中间分语段时可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

(1)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个字(联脚)应当是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2)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

所谓忌三岼尾或三仄尾,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变成了彡仄尾又如“缘深因厚坐莲台”,若将“坐”改为“登”,就变成了三平尾。

所谓忌孤平或孤仄,指的是在五个字以上的句子中,应尽可能避免呮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严格而言还要除句脚外)。如“大日心光遍照”,若改为“大日智光遍照”,就是“孤平”

5、忌同位偅字和异位重字

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如“法界”对“世界”、“成道”对“成魔”。

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哃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

同义相对,通常又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仄对仗口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