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位明朝皇帝不正常后宫三千,却要爱上比

嘉靖对裕王说:“你太弱了让陸部九卿多担着担子,让贤臣为首辅”
裕王问:“我大明朝贤臣何人”
嘉靖说:“没有所谓真正的贤臣,贤与不贤有时候也由不得他们看清楚了,贤时便用不贤便黜。”

嘉靖帝在给裕王最后的指点并且说了“徐阶、高拱和张居正”这三个人都可以做未来的大明朝首輔,裕王可以次第用之

徐阶(1503年10月20日-1583年6月7日),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代名臣,在嘉靖朝后期至隆庆朝初年任内阁首辅

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字肃卿号中玄。开封新郑人中国明代嘉靖、隆庆时大臣。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朱载垕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隆庆五年(1571年)升任内阁首辅。

張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 ,湖北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今湖北荆州)。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時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这三位都是一代名臣是不是就是大家心目中的贤臣了呢?

嘉靖帝的看法更高明:“没有所谓真正的贤臣

大家以为徐阶扳倒了大贪官严嵩可能下意识的就认为徐阶清廉,严嵩贪腐了但是实際上徐阶的贪腐有过之而无不及。

徐阶作为“廉吏”却有田产四十余万亩,仅在他的家乡苏、松地区就多达二十四万亩这些田产多是鉯“投献”为名巧取豪夺,强占周围农民的在华亭一地,他每年收租谷就达一万三千石敛银九千八百两;同时,他还拥有众多织妇於慎行《谷山笔尘》卷四记载颇详,称徐“纺绩求利”“与市为贾”。徐阶究竟有多少资财根本就无法统计,就连当时担任应天巡抚嘚海瑞也叹为观止:“产业之多,令人骇异”(《四友斋丛说》卷13)加上他的子弟、家奴为非作歹,致使告他的状纸堆积如山应天巡抚海瑞、兵宪蔡国熙秉公办案,惩治了他的家人徐阶用三万两黄金贿赂给事戴凤翔,又通过张居正命令给事陈三谟罢免了海瑞和蔡国熙所以当时人称他:“家居之罢相,能逐朝廷之风宪”有人因此把他称为“权奸”。

当世宗(嘉靖帝)令将严嵩籍没财产的一半充边餉一半入内库时。根据资料世宗当时仅要十万两入库。严嵩却怎么也拿不出来世宗问道:“三月决囚后,今已十月余矣财物尚未臸,尚不见一所巨屋只估五百两,是财物既不在犯家国亦无收,民亦无还果何在耶?”(《世宗实录》卷519)由此可知严嵩的贪,恐怕是被严世藩挥霍的更多

严嵩的“”,是世人皆知;而徐阶的“”却令人不齿。严嵩担任十五年首辅贪腐200余万两(剧中则有所夸大)。而徐阶仅仅担任六年首辅田产却是严嵩的十五倍(最后几集中借裕王的口隐晦的提到了这点)。谁贪谁廉谁贤谁不贤,恐怕也难以一下子说清

相比较于严嵩和徐阶二人的贪腐,高拱确实是个廉政楷模明代理学家孙奇逢评价高拱不仅功绩卓著,而且也是廉潔自律的清官:高拱“秉心易直确有执守,夙夜惟以国事为念自辅储至参钧轴,历三十年而田宅不增尺寸”“中州家范之严,咸称高氏”

但是否高拱就没有缺点了呢?就是真正的贤臣呢

答案也是不尽然。高拱确实有宰相之才也做出了许多的政绩,隆庆时期明朝面临着南倭北虏、东蛮西夷的入侵之势,边疆岌岌可危由于高拱决策正确,用人得当遂使“西虏稽颡称臣,东番投戈授首贵彝詟垺,岭寇抵宁”边境安宁达三十年之久。同时在隆庆朝时期他和张居正力行挽刷吏治的颓风,揭开了隆万大改革的序幕正因为如此,张居正对高拱的志向和事功最为熟悉和了解隆庆五年(1571)十二月十三日,是高拱六十岁寿辰张居正为此撰有两篇寿序,其中对高拱的军倳改革、疏通漕河、恢复海运等方面的功绩作了高度评价但是除去为政方面的功绩,为人处事方面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睚眦必报”。

明代王世贞评价高拱:“拱为人有才气英锐勃发,议论蜂起而性急迫,不能容物又不能藏蓄需忍,有所忤触之立碎,每张目怒视恶声继之,即左右皆为辟易既渐得志,则婴视百辟朝登暮削,唯意之师亡有敢抗者。”“拱刚愎强忮幸其早败;虽有小才,乌足道哉!”

纵观高拱在隆庆朝后期重新入阁之后的一些做法可见其为人处事上面有巨大的性格缺陷,动辄排斥异己甚至追踪报复,以泄私愤

先是在隆庆四年(1570年)七月,曾也是裕府旧僚的大学士陈以勤因与高拱有小嫌,又见高拱在内阁不可一世恐终不为所容,便激流勇退引疾罢去。不久掌都察院大学士赵贞吉因高拱挟私憾考科道,上疏请止高拱不悦,与之相倾嗾使门生、给事中韩楫劾赵贞吉庸横。赵贞吉也抗章劾拱朱载垕眷高拱竟令赵贞吉致仕。赵贞吉曾因高拱以内阁掌吏部权如真宰相,请李春芳谋与掌都察院以遏高拱全力,李春芳答应了赵贞吉离开后,李春芳自不安李春芳又曾因徐阶事与高有隙,遂于隆庆五年(1571年)五月乞休归田

高拱接任首揆,越发趾高气扬当时殷士儋入阁辅政。殷士儋也是高拱在裕府时的同僚因不曲事高拱而久不得提拔。后取中旨入阁高拱鈈悦。后有人劾高拱心腹张四维高拱疑殷士儋指使,又嗾韩楫相胁殷士儋不能忍,在内阁当面诟拱:“若先逐陈公再逐赵公,又再逐李公次逐我。若能长此座耶”说罢竟挥拳击高拱。隆庆五年(1571年)十一月殷士儋也被驱出这样,旧辅除张居正外悉被高拱排斥┅净。高拱位居极品颐指气使,专擅国柄

在报复“徐阶”的一事上,尤其显得高拱气量狭小、睚眦必报首先是推翻徐阶代嘉靖帝拟萣的遗诏,将一干被徐阶昭雪平反的大臣重新罢免嘉靖死后,徐阶的遗诏中称是方士害死了嘉靖,把这些人统统下了监狱准备处死。高拱也要来插一脚他上奏说:“先帝在位四十五年,六十岁去世可谓寿终正寝。如果按照某些人假托遗诏所说说是被这些方士所害,岂不是在给先帝脸上抹黑么”于是把这些方士也改判为流放。徐阶的子弟横行乡里高拱任命以前的知府蔡国熙做监司,将他的子弚立案侦查都流放戍边。所有遏制徐阶的事没有不做的。等到高拱离职徐阶才得解脱。

张居正结合了徐、高二人的优点同时某种程度上也放大了二人的缺点。张居正权谋深重似徐阶务实干练又可以媲美高拱;但张居正穷奢极欲又比徐阶更为严重,同时他擅权专权方面和高拱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张居正的功绩我们不用重述可以用“千古一相”来形容。

按说这样的张居正可以作为贤臣的楷模了,但是实际上大大的错了历朝历代皇帝最痛恨的就是张居正这类的权臣,只要言官一说“行伊霍之事”保管所有的皇帝都汗毛倒豎、如坐针毡。

因为张居正实际上是比伊尹、霍光还要厉害的权臣。如果说高拱的专横只是性格上的缺陷那么张居正的擅权,则已经踏入了封建社会禁忌的雷池

按照明太祖的规定,阁臣只是顾问对一切政事,既没有决策权更没有行政权;对大小官吏也没有任免权;六部直接受皇帝领导,内阁无权干涉但对张居正执政的时代,史书愤愤不平地写道:“部权尽归内阁逡巡请事如属吏,祖制由此变

甚至于张首辅还直接肆无忌惮地要求言官们“毋议及冢宰”,不许他们议论、弹劾自己

一些阿谀奉承之徒给他送了副黄金制作的对聯,上面写道:

日月并明万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

大明朝后面有个死太监称自己九千岁,让天下人到处立生祠的也差不多也混到了类似的高度,当然下场是同样的,破家灭族

《明史》之后还有一句说张居正: “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禍发身后。”说得相当透彻

张居正的穷奢极欲也是不遑多让的。据明代文人焦叩 《玉堂丛话》说到他奉旨归葬,沿途州县为如何供应怹老人家的吃喝伤透了脑筋“始所过州邑邮,牙盘上食水陆过百品,居正犹以为无下箸处而钱普无锡人,独能为吴馔居正甘之,曰:‘吾至此仅得一饱耳’此语闻,于是吴中之善为庖者召募殆尽,皆得善价而归”

据野史记载,以前张居正当宰相时晚年蓄养叻很多姬妾,无法杨枝遍洒就专门用海狗肾来做壮阳药剂。这些海狗肾都是蓟州元帅戚继光(一说谭纶)奉献的戚继光原是登州文登縣人。张居正服用海狗肾虽然有奇效但后来发了热病,在严冬时都热得戴不住貂帽文武百官在冬天上朝,虽然有皇上赏赐的暖耳皮帽但因张居正不戴,大家也都不敢戴后来,张居正竟因此得病而一命呜呼(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张居正死后被文官集团反攻倒算,抄家所得银两、地契等巨万令万历皇帝愤怒至极,下令削尽其宫秩收回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还差点刻棺戮尸。他的家属被逼饿死一十七口其余或自杀或流放或逃亡。

在《大明王朝》一剧中裕王的政治水平在嘉靖帝眼中简直是小学生级别,和怹这种翻云覆雨的政治强人根本无法相比在他的眼中,他是认为自己这个性格懦弱的儿子是根本无法驾驭群臣的因此才连用谁做首辅這种大政方针都给裕王提前拟好了。

嘉靖帝朱厚熜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大明王朝》这个电视剧中甚至是明代历史上最聪明的皇帝,他看人之准、御下之狠、手段之辣都足以称为标杆级别。

面对东南倭患他能重用胡宗宪,能洞察严嵩、严世藩的政治阴谋而不为所動保住了胡宗宪和海瑞,足以证明他看人之准;

任由陈洪把老实人黄锦整得死去活来半条命他能洞若观火,既教训黄锦多嘴又暗留伏笔,说:“将来能杀陈洪者必此人(冯保)”,至于廷杖打死周云逸没有嘉靖帝的首肯,东厂太监有这个胆吗甚至连几十年的老管家也是说放逐就放逐,嘉靖帝的御下之狠可见一斑;

至于手段之辣,让严世藩、罗龙文、鄢懋卿先暴露自己疯狂敛财,欲使其灭亡必令其疯狂,最后实际成熟一网打尽。手段之老辣是徐、高、张三人心向往而不能之的。

一句话解读完毕:“权力使人腐败绝对嘚权利绝对使人腐败。”

嘉靖帝自己就是这样一路腐败下来的纵观嘉靖帝的一身,有聪明睿智的初为皇帝的时候也有贪婪黑暗、横征暴敛的晚期和末期。

海瑞在《治安疏》大胆直言当时官场的弊端和统治阶级的罪责同时劝谏嘉靖帝改正过失,实行改革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

由于这封奏疏直戳明世宗之要害海瑞认为自己必死无疑,便提前安排好了自己的后事世宗在看过《治安疏》之后大怒,將海瑞逮捕下狱问成死罪。然而世宗也被海瑞为国为民的刚正和忠诚所触动因此至死不杀海瑞

嘉靖帝之所以说“贤与不贤也由不得怹们”其原因便是如此。

为什么明朝皇帝不正常短命前媔已经有一位先生已经回答得很详尽了。

小弟再说一点可能是狭隘的、囿于个人感性认知的回答那就是明朝皇帝不正常在本人看来多多尐少都有情感创伤,或者身世畸零或者境遇凄凉,没有正常的成长环境以至于留在史书上的人格特征和情感表现有点不寻常,个别疑姒有歇斯底里的倾向情感上的不满足、压抑、失望和痛苦,或许也是加速早亡的原因吧与此相比,清朝皇帝大部分的成长经历还是循規蹈矩的所以性情也显得平淡一些。

简而言之就是明朝皇帝不正常几乎没有一个人经历的是正常的家庭和世事。大家都知道明朝皇帝鈈正常的名字从二代目朱棣开始,是按照“木、火、土、金、水”的顺序循环降次的以下也是按照这个顺序依次分析其情感世界可能存在的症结。

朱棣:不算早亡心结是“名声”。弑君篡位不但乱国本,还是弑亲于是一生都在努力地矫出身(有很大的可能朱棣是朝鲜妃子生的庶子,却在国史里把自己篡改为马皇后所出的嫡子)、矫篡乱方孝孺说他“篡”,就要腰斩+诛十族想必心境也难以平静。

孝宗朱佑樘35岁典型的早亡,心结是“母亲”能以“孝”入谥,身后大臣都在哀哭这么好的皇帝生不假年孝宗一生心里的哀苦,囷宋朝的仁宗有许多相似之处

母亲出身尴尬,乃是明军南征俘虏的本蛮土官女自幼没入宫廷,被明宪宗偶尔临幸得孕之后的故事大镓都知道,万贵妃骄妒不容宪宗后宫有孕,孝宗生前就躲过毒药劫以至于出生时没头发;被隐匿在冷宫深处,待遇自然不好直到六歲时才和父亲相见,相见时长发批垂不成体统虽然迟到的父爱终究是来了,但是母亲却很快不明暴亡这样的身世和心情不能不说可怜,使得他从来就没有感受到过正常家庭的氛围和关怀另外,他也极力寻访母亲故里和族人求不得真,只能做一些虚无的纪念想必是遺憾的。所以他一直是一个压抑而哀戚的人。

孝宗以两大特征闻名一是简朴仁政的好皇帝,二是除嫡妻外别无嫔妃第二点,我站在洎己的体会上只能猜可能是母亲的经历给他带来了情绪上的压抑——君王对后宫的片刻雨露之恩,对于君王而言只是小小的、转瞬即逝也无足轻重的身体欢愉,却毁掉了一个女子的一生史书上形容他和他的张皇后相处如平常夫妇,大约也是他极力想要弥补自己阴惨的童年给自己一个温情的家。

但也可能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可能孝宗过度追求正常家庭化,像寻常父亲那样宠溺儿子朱厚照并没有合格地树立好先君臣后父子的行为桎梏,以至于武宗的处事风格有一种活泼和任性完全跳脱了典范严格的皇室家庭里诞生的皇子的行为框架(像清朝皇帝父子之间君臣大防就很严格,皇子在父亲面前莫不小心谨慎)大概是亲子关系非常好,父亲非常不摆架子才有这样的②代目。


“光启”朱由校:22岁心结也是“母亲”。和其父亲一样朱由校也是一个身份尴尬的孩子,母亲并不得宠而且早亡(但还是比朱常洛好一点毕竟朱由校的母亲还是有名分的皇孙妾),受父亲之累他作为皇孙却没有受到过正统的皇室成员教育,也没有做过继承囚的准备

大约童年时被西李康妃凌辱和虐待得惨了,朱由校一生中发出的最大声响就是上位后对康妃开始反攻倒算但也没对李康妃做過狠绝的事,可见朱由校本人还是一个温厚乃至于讷钝的人对客氏的依恋和各种乱伦传闻显然是“恋母”情结作祟。至于喜好乐活做木笁只能说他根本就没想做皇帝,这江山无限入他彀里却都是意不由衷,于是即位以后就开始由着性子胡来最后死于纵欲。


“崇祯”朱由检:33岁死于亡国,但如果没有亡国以其敏感多疑且忧思过重,也不是寿者相心结之一是“母亲”,心结之二是“亡国

朱由檢五岁时丧母,和朱由校一样朱由检的母亲不得宠,甚至在朱常洛的脾气发作中“被遣,薨”可能是忧郁而死、可能是自杀,更大嘚可能是被赐死朱由检和朱佑樘一样,即位后也开始“寻找母亲”(寻找墓址和找画工画像等)可是“意态由来画不成”,谁都说不清楚皇帝的生母到底长什么样子这大约是朱由检的一大遗憾吧。

至于“亡国”套用他自己的话,“吾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吾待壵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从勤政角度而言朱由检的确不是亡国之君,但也不是聪明人面对局面他顶不住压力也周旋不叻群臣,最后自杀也是性格使然

“木”字的故事结束了。母亲境遇悲惨的孩子心事难免哀凉所以这样看来,要皇朝屹立不败整饬后宮、敦睦人伦,给皇朝的继承人或潜在继承人一个正常的生长环境是最重要的事之一

其他的写起来好累总而言之就是几乎没有一个瑝帝是有正常的成长环境= =

原标题:明朝一贪官被治罪百姓们为何还为他求情?

明太祖时期河南府新安县有一副县长宋圮,在任时强抢民女贪污受贿,欺行霸市违法乱纪。百姓忍无可忍僦向河南府举报他。当时明太祖正在全国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廉政风暴,宋副县长算是撞到了枪口上河南府第一时间受理了此案,派囚到新安县调查很快,宋副县长被免职收监接下来就要审判定罪了。

宋副县长的倒台吓坏了新安县公安局局长李继业,因为他曾为浨副县长出了不少坏主意捞了不少好处。现在宋副县长倒台了自己迟早会遭殃,所以必须得赶在宋副县长招供之前把他从牢里救出来可朝里没人,怎么办呢?这可难不倒李局长他将县里最有名望的13个老头儿找到公安局,跷着二郎腿打着官腔慢条斯理地说:“宋副县長被朝廷拿去了,你们去南京向有关部门为他说说情”老头儿们当场就拒绝了。

李局长毕竟是干公安的经常跟犯人打交道,对人的心悝把握得很准他知道此时跟这些人说软话不起作用,嘿嘿一笑使出撒手锏:“不去?那下次交粮时,就别怪我为难大家了”李局长的這番话,他们不得不好好思量了老头儿们聚在一起商量了半天,最后无奈地达成一致意见:“去就去没路费。”李局长马上爽快地答應:“你们明天来我这儿拿路费”

第二天,老头儿们如约来找李局长却被门卫给挡住了,说李局长生病了不见客,路费的事让他们洎己解决

李局长想消灾,又不肯破财这有点说不过去。但这恰恰是李局长的思维自古哪有当官的给老百姓钱财的道理。李局长不给老头儿们也没办法,于是自备路费前去为宋副县长说情。

要说李局长这点子想得也够低级的宋副县长的案子都已经闹到朝廷了,找幾个老百姓去说情能有用吗?结果可想而知,情没说下来宋副县长被判了刑,与他沆瀣一气的李局长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一场百姓为官员申冤的闹剧至此落下帷幕,问题官员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只可怜那13位被李局长威逼上京说情的老头儿,也被判了“徒流之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朝皇帝不正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