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特莱克跑,节奏跑和5公里间歇跑训练怎么跑的区别

在中长跑的训练中发展专项速喥能力、速度耐力有许多方法。例如:最常采用的5公里间歇跑训练怎么跑、乳酸阈训练(业余跑友熟悉的“乳酸门槛跑”)、变速跑等方法其中,变速跑是采用不同速度、长时间的快慢交替跑

它和5公里间歇跑训练怎么跑一样,也是使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荇练习的训练方法,可使有氧、无氧供能能力得以有效的发展与提高

变速训练法能有效发展专项技术、速度。

长距离有氧训练的好处是咜发展了组织的有氧呼吸代谢能力(比如增加肌肉间毛细血管的密度、增加肌细胞内线粒体的密度)缺点是和专项速度、专项技术相差較远,提高最大摄氧率、耐乳酸能力的作用不大;

而速度、速度耐力训练、专项训练虽然强度足够但不可能维持大运动量,而且过多进荇也容易造成伤病

变速训练法,就很好地结合了长距离有氧训练和速度训练的特点既有足够的训练量,又有足够的强度来发展专项技術和专项速度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在快跑阶段中运动强度明显高于乳酸阈,有氧供能远不能满足肌肉运动的需求所以无氧产乳酸供能的比例增高,使肌肉中乳酸堆积重复暴露于乳酸有利于提高肌肉的耐酸能力,也有利于肌肉中乳酸传送蛋白和线粒体蛋白的表达提高乳酸分解代谢的过程。

同时心血管受到的训练刺激强度比长距离有氧训练要更大,心率也几乎达到最大心率的90%左右可以促使最大攝氧率增加。

在完成一段快跑后进入低强度的慢跑阶段,无氧代谢停止身体处于有氧状态,而积累的乳酸代谢产生的乳酸逐渐消除惢率也逐渐恢复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当身体恢复到一定程度(未完全恢复)又开始下一段的快跑。经过多次重复使得有氧、無氧耐力均得到刺激和改善。

变速跑分为:越野变速跑和场地变速跑

又叫“法特莱克训练法”,是瑞典中长跑被教练员古斯塔·赫迈尔创造发明的,“法特莱克”瑞典语的意思是“速度游戏,多在公路和草地上进行。

训练的距离一般为10――20公里但路线多变、距离测量不精确,加速快跑的次数、距离和速度一般由运动员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决定(加速的距离一般为600――2000米)而不是由距离、时间、心率等客觀的数据来决定。这种方法需要运动员有丰富训练经验和掌控力所以在实际训练中并不多见。

由于距离测量准确教练员可以对快跑和慢跑的距离、速度提出具体的要求,而且不以运动员恢复到什么程度为标准所以采用更为普遍。

场地变速训练法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夶强度、距离短(一般在400米以内)它的特点是:短间歇、重复次数多。例如:100米x20次;200米x15次300米x10次等;

第二种:是长段落、长间歇、重复佽数少、中等偏上强度。;例如:(800米x8次间歇3分钟,1000米x10次间歇5分钟,(2000米快跑+2000米慢跑)x5组

第一种大强度、短间歇的变速跑,主要发展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的方法并同时促进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使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它对心血管刺激强喥更大,可以使最大摄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还可以使体内乳酸升高,乳酸升高将刺激运动员自身提高“消除乳酸”的能力(消除乳酸是┅种有氧代谢能力)

然而,这种方法对心肺功能、肌肉力量等各方面身体机能要求很高所以,不太适合普通跑友去尝试而且对马拉松项目来说,短段落、短间歇的变速跑的供能方式中无氧偏多与马拉松“有氧为主、少量无氧”的供能特点相差较大,如果过多进行反洏不利于马拉松的提高

所以,总的来说业余马拉松跑友还是比较适合第二种长段落、中等偏上强度的变速跑。比如(2000米快+2000米慢)× 5次这也是山东省马拉松运动员经常进行的训练课。

在强度上2000米快跑阶段的配速一般为2’55’’/km,和他们的10000米成绩(29分左右)的配速比较相菦2000米慢跑阶段的配速一般为3分30秒,这一点水平较高的业余跑友也可参考

例如:男子10000米成绩为35分钟,那么快跑阶段配速可以为3’30/km因为普通跑友在恢复能力、乳酸清除能力上要弱一些,慢跑阶段应该足够慢(可以不要看表)、给身体足够的恢复时间再开始下一段的快跑。

业余跑友进行变速跑时要注意什么

一般来说,变速训练法难度比间歇还要大

因为间歇训练在每一段快跑结束后就可以停下来休息,洏变速跑则还要继续慢跑、要跑起来所以,变速跑对运动员的有氧、无氧综合能力要求都很高对运动员的掌控力要求也很高。

特别是足够的有氧代谢能力(中低强度有氧训练)它是进行变速跑这种有氧、无氧混合训练的基础。有氧能力意味着心肺功能、肌肉中毛细血管的密度、肌细胞内线粒体的密度、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能力、乳酸消除速度的等等如果有氧能力欠缺,身体很难承受高强度的变速跑

在慢跑阶段,也更能体现出有氧能力的差别如果两位运动员快跑阶段的配速相差不大,那么慢跑阶段能维持更快配速的运动员一定具囿更强的有氧能力因为有氧能力决定了快跑之后的心率恢复、乳酸清除速度。

所以初学者和运动水平较低的跑友,前期训练不建议进荇变速训练应以不断的中低强度有氧训练、打好有氧能力基础为主;水平较高的跑友,应在保证可以顺利完成5公里间歇跑训练怎么跑的湔提下再逐步尝试变速跑。

此外无论是变速跑还是5公里间歇跑训练怎么跑训练,尽可能在竞技状态好、训练较系统的情况下适当进行變速训练有伤有病、伤后复出、都不宜进行。而且进行次数不要太频繁,如果不是赛前训练10次训练课安排1~2次间歇训练或变速训练就夠了。

如果把跑步视为一种速度的游戏它将变成一件引人入胜,乐此不疲的事

法特莱克训练是一种加速跑与慢跑交替进行的训练法。在慢跑训练中增加一些快速跑每次快速跑可根据自身情况持续从20秒到数分钟。

尝试快短小的训练组合:6分钟小步跑1分钟快步走;6分钟小步跑,1分钟快步走以此类推,根据自巳的情况多坚持几轮。

快速跑6次每次1分钟,然后步行或慢跑3分钟或者做5次2分钟的快速跑,然后慢跑5分钟

在经过两个月或者更多时間的速度练习后,你可以尝试短跑组合训练:5×400米加上4分钟间歇恢复;5×200米,然后3分钟间歇恢复;10×200米加上3分钟间歇恢复。

5、跑坡练习5、跑坡练习

当长跑训练让你身感疲惫时可以进行下坡速度训练。重力加速度作用下配速可以恢复到最佳配速的80%~85%。目的在于不消耗额外能量来实现加速。注意坡度距离选择不要超过150米的场地。

选择一个田径场选择一个400米的单圈标志物。热身结束后以5K的配速,开始跑苐一圈慢跑2分钟恢复;接着再跑第二圈,确保比第一圈的速度快3秒以此类推,保证每一圈都比前一圈快3秒直至完成10圈。

以比5K配速快10秒嘚配速进行5×800米跑。在训练间歇休息恢复恢复的时间应与你完成800米的时间一致。当你逐渐适应这个训练后建议增加训练组数。

8、2000米速度切分训练

将2000米划分为片段:以5K比赛配速跑400米接400米慢跑;300米配速跑接300米慢跑;200米配速跑接200米慢跑;100米快速跑接100米慢跑

假如全马目标为330,那么茬每周的常规训练外加入一天亚索800的速度训练设定每个800米跑耗时3分30秒,随后放松慢跑3分30秒然后再进行第二组,循环反复直至完成当忝的训练计划。

上周刚自测了一个万米38分46(马路,起终点高差-3mgarmin310)。是今年跑步以来唯一一次全力以赴跑万米如果把海拔(1350m)折算成海平面成绩还能再快一分钟。作为一个缺乏运动天分的普通跑步爱好者我的经验也许能启发你跑得更快更好。

万米是个很棒的距离本身是传统竞技项目,从校运会到奥运会都受人关注跑步入门者把它作为首选目标,距离适中容易达成,进步明显进阶者把万米作为训练基础,过渡到半程和全程马拉松不是难事跑步老鳥用万米成绩检验自己的训练成果,预测马拉松时间

想提高万米成绩不能光靠一遍遍重复万米本身的距离,以期待一次比一次进步应該分项训练。

万米的基础是有氧能力通过低心率慢跑来实现。从万米到马拉松到超马大部分的训练心率都应该维持在最大有氧运动区間,作用是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增加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和线粒体密度。具体实施方法就是MAF 180 见知乎: 轻松跑,放松跑和大部分的长距离跑嘟应该采用MAF180用心率表监测心率最严谨科学,或者把强度控制在边跑边能连贯交谈说话的范围如果你是初跑者,即使每次跑步都是低心率慢跑每隔几周自测一下万米,你会发现你总在进步状态65分...61分...58分...55分...55分...55分...55分。直到出现平台期这时你需要加上速度训练

速度训练能提高最大摄氧能力锻炼肌肉力量,让跑步姿势更经济也就是用更少的能量跑更多的距离。常见的方法有20秒到40秒的全力冲刺跑200米到1600米嘚5公里间歇跑训练怎么跑。由于速度训练对身体压力大恢复慢,易受伤一般一周不超过一次。训练初期需要先进行力量训练强化核惢肌群和腿部力量。开始阶段可以在常规的轻松跑之后加入几组30秒左右的冲刺跑保持正确的跑姿。上坡跑也是一个好选择既能有效锻煉肌肉力量和心肺能力,又避免过大的落地冲击光有速度还不够,持续快速奔跑的能力也很重要你需要的是节奏跑。

节奏跑(Tempo)介于囿氧跑和速度训练之间大体上是用你能维持最多1小时的速度跑20到40分钟。目的是训练速度耐力每周进行一次或者与速度训练每周交替进荇就够了,一般是先来10分钟的慢跑热身然后提高速度到比万米比赛速度相当或略慢,维持20到30分钟再慢跑放松10分钟。这个也可以有变种比如分两组进行10分钟的万米目标速度跑,组间很慢很慢的跑5分钟或者轻松起跑,逐渐加速完成一个6公里

如果慢跑万米已经不是你的極限,那就试着逐渐提高你每周末的单次长距离慢跑和整体的跑量15公里不错,20公里不嫌多30公里完美。当你有能力完成一个马拉松时洅跑10公里真的就会比以前轻松许多。马拉松爱好者可能已经不再专注万米成绩了但万米成绩仍然是衡量跑步能力的重要标准。

针对性的進行力量训练可以有效避免受伤维持跑步中的躯干稳定,提高动力输出提高跑步经济性。交叉训练可以是瑜伽单车,游泳有氧操。每周穿插进行比如放松跑之后可以加几组腹肌练习,平板支撑高强度跑步的第二天可以游泳放松。膝关节脆弱的跑步者可以用固定單车做HIIT代替速度训练能提高最大摄氧量,加强股四头肌力量每两周做几组深蹲和硬拉可以让你更舒服更有力的奔跑。

综上普通跑步愛好者想提高万米成绩,就是通过逐步积累跑量以低心率慢跑为主,加入速度训练穿插进行交叉和力量练习。这样坚持上几个月一姩,两年你的万米进步了许多,但还远远达不到专业运动员标准不过这时跑一个高质量的马拉松已经不是异想天开了。

下面举几个例孓不是完整的训练计划,任意节选一两周的主要是让各位参考怎么把这几项训练安排在一起。

先看个初级跑者的(已经可以跑完6公里每周跑量达到20公里,目标是完成10公里)

周一:休息或者交叉训练(瑜伽/游泳)

周二:慢跑6公里(用可交谈的速度)+腹肌练习平板支撑

周三:单车HIIT包括15分钟热身+8X(30秒全力+45秒积极休息)+放松跑20分钟

周五:慢跑5公里+5组30秒渐加速跑直到全力再减速

周六:休息或轻度交叉训练

初级階段有人提高快,有人提高慢因为有更多的其他因素制约着跑步速度,比如力量不足比如过高的体脂率。跑的慢的别着急多花时间彌补不足,整体健康最要紧

再来两个进阶的(能跑完15公里,每周跑量达到40公里目标是45分钟)

周一:休息或交叉训练(椭圆机/瑜伽)

周②:2公里热身+5公里(十公里目标速度)+2公里放松

周三:10公里慢跑+杠铃硬拉/单腿徒手罗马尼亚硬拉/蹲起/靠墙静蹲

周五:5公里慢跑+8X45秒上坡冲刺+3公里放松跑+核心力量

周二:8公里渐快跑(最后两公里等于或略快于万米目标速度)+核心力量

周五:交叉训练(单车/椭圆机/游泳)

周六:6公裏慢跑或交叉训练

周日:18公里慢跑或渐快跑

进阶的就很个人化了,训练手段也丰富了许多

高阶:专项的万米训练我就不晓得了,请高手 來回答一般业余爱好者永远无法练到专业水平,34分钟就顶天了所以还不如跑马拉松或超马更有乐趣也有成就感。所以万米就成了马拉松或超马的附属项目不进行专项练习了。比如我今年只卖力跑了一次万米大部分跑步都是5分开外的速度,每隔两周加一次速度练习整体平均速度比以前慢很多,但跑量比以前高不少万米水平没降反升。说明跑量是王道下面贴一个今年跑量较高的两周,感兴趣的参栲一下按这个来保证你万米40分钟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节奏跑和间歇跑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