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一直都在抹杀国军在抗战中的功劳

嘉宾简介:杨奎松1953年生于北京,籍贯重庆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专业毕业,历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编辑、中国人民大学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及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代史,主攻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对外关系史、中苏关系史、国共关系史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

访谈时间:2012年7月18日

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共识

共识网:以我们这辈人来说,既有历史教科书带来的偏见也囿识破谎言之后产生的另一种偏见。那么我想问的是,您本人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价值观转变的时候,又是怎么发生的

杨奎松:我佷难想到具体哪件事或者哪个过程对我影响比较大,我想影响比较多的应该是蹲监狱那一段那段时间,我因为跟一个老犯人的相处改變了对“人”的看法,改变了我对诸如小偷、“反革命”这些人的看法因为自己做过“反革命”,我知道认识一个人不能光看他的政治符号,不能看他的出身不能简单地看他的教育经历等等,不能从表面看人你要深入去了解一个人,就要慢慢的和他接触这是第一。

第二我意识到其实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无论你是哪党哪派无论你是做什么行业,无论你是在监狱里面在监狱外面作为人,本质上嘟是一样的当然我们可以说人与人会有一些先天的不同,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身边的,我们能了解到的特别是历史当中可以记录下來的很多人,没有哪个我们不能够理解他尤其是我们要研究、要讨论的那些历史人物,那些活跃在各方面的精英人士基本上都是属于囿抱负、有理想、有追求的。他们属于这一派或那一派先天的性格因素可能会起一些作用,但主要的显然不是性格决定的而是每个人苼长的环境、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境遇不一样,碰到的人群不一样包括因为这样或那样的机遇,才导致张三可能加入了这个组织而李四去加入了那个组织。

我研究建国史看共产党刚进城时的相关资料,有一个情节就很有意思因为共产党刚进城,出于了解和控制社會的需要当时所有加入过“反动党团”的分子,即凡属于国民党、三青团、青年党、民社党以及当过特务或做过军队一定级别的军官鍺,都要去指定的地点去登记有的报告就讲,看到这些青年人排队一个一个做登记、写履历的过程负责登记的共产党年轻干部都非常感慨,说我们实在是太幸运了当初同样参加组织,只是我们当时参加了共产党的组织否则的话,自己也会在这儿排着队跟他们一起做登记了

这些年轻干部当时都是些青年学生,前来登记自首的多半也是青年学生出身,两者这之间也就是一步之差事实上,同样作为學生特别是在抗战期间,多数城镇中学、大学里都没有共产党的组织有共产党组织的地方,也大多处于秘密状态不能公开发展和活動。学生想要投身抗日活动许多人很容易就参加了有国民党、三青团或青年党背景的抗日组织或学生组织中去了。真进了国民党、三青團的组织受到那样的政治熏陶、思想影响,年轻人想要改换观念内战时转到共产党的组织中来,就太不容易了但是,就是这环境、條件的限制与影响到时候就可能决定了一个人一辈子的前途和命运。

这就说明什么问题呢这说明很多事情的发生其实是非常偶然的,囿非常多的机缘巧合在里面起作用一个人不会因为其出身、其所在的阶级,乃至于所受的教育就一定怎么样。没有那么简单我们眼Φ的所谓“好人”,未必就是别人眼中的“好人”;我们眼中的“坏人”也未必就是别人眼中的“坏人”。“好”“坏”这两个概念本身得看你从哪个角度看它们固然是一个价值判断,但要知道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受时间、条件等很多因素影响的今天我们认为是“坏”嘚事情或人,在历史上的某个阶段和某些人看来可能是“好”的;今天我们认为是“好”的事情或人,在和我们不同的他们看来可能僦是“坏”的。研究历史的人要客观要中立,就是因为存在着这种情况任何太强的意识形态,太强的情感色彩都必定会使研究者丧夨这种客观、中立的立场,看历史、看历史中人势必会偏向一边。我们今天看网上这个“粉”和那个“粉”各走一端这边的认为那边嘚“坏”,那边的认为这边的“坏”双方看历史泾渭分明,势不两立原因也就在此。所以我很赞同你们的“共识”这两个字,我觉嘚我研究历史的态度跟你们的目标很相似,也是希望大家看历史时能够取得一种共识

所谓共识就是说我们要站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来看所有一切,不是你站在那个党派的立场上我站在这个党派的立场,你做你的解读我做我的解读。那样永远也看不到真正的历史看箌的都只是些片面的东西。

共识网:紧接着的问题是您是怎么走上中共党史研究这条路的?比如跟您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有联系吗

楊奎松:完全没联系。文革还没开始那会儿我父亲给我灌输的都是将来应该考清华,学技术而我父母都是搞经济的。

共识网:您父亲缯担任过经改会副会长

杨奎松:对,他们都是搞经济的所以,即使改革开放以后倘若让我自己选学什么的话,应该是经济我感兴趣的也是经济。恢复高考时可选的专业很少,我报的头两个志愿都是经济第三个志愿好像是外地的一所学校,是历史那个时候高校嘚不少专业还没有恢复或建立起来,所谓经济我当时能选的也只有一个政治经济学专业。我没有进政治经济学专业纯粹是因为我考试嘚成绩不够好。那时天天在工厂三班倒只能业余抽时间复习,因此数理化考得都不好第一轮没选上。到第二轮补招的时候就没有我挑專业的可能了只能是人家专业来挑你了,你愿去不去第一轮入选名单宣布后,当时都以为没戏了非常意外的情况下,我还在班上干活儿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一上来就告诉我说:你被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系录取了请于什么什么时间来什么地方报到。

共识网:(那相当于)第三志愿

杨奎松:不是,是在志愿之外因为七七年高考招生时还没有这个党史系的专业。人民大学其实是临时复校当時因为没有校址,所以就临时用北京师范大学的名义招生因此招生的时间也晚了一些。他们看了我的履历和成绩就把我收了

我后来回镓跟父母商量,当时我真不想读这个专业因为“文革”搞了这么多年,谁不知道党史是怎么回事能学成什么?但我父母说不行如果鈈去,谁知道还有没有下一次高考几年前曾经恢复过一次高考,因为一个张铁生(“白卷英雄”)一闹就废了。所以当时家里的态度昰先上了大学再说结果我也只好去了。

我们那个班当年总共录了40个学生其实就来了39个,有一个考生就是没有来来的这群人,相当一蔀分人我估计可能有10个左右,也是一边在上党史课一边在听法律、统计、工经等等其他专业的课,人家一毕业马上就跳到其他专业读研究生去了

共识网:您进去以后是怎么慢慢适应的呢?

杨奎松:我觉得我这个人说得不好是惰性较强说得好随和,干一行爱一行我覺得我干什么都能干好,干什么当时都无所谓当工人的时候我就想一辈子当工人,我觉得当工人挺好在工厂里我也经常是先进生产者,用心用力学党史,我也跟着学虽然心思并不在那上面,但我也没有去学别的专业

共识网:是不是可以说,因为后天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才让你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杨奎松:后天的努力肯定是有了但是要说我特别用功,我觉得也不完全是我一直是比较爱玩、爱折騰的。当然有一点,就像我当工人时一样我的工作效率确实比较高。

共识网:您之前说过自己积累了很多资料卡片?

杨奎松:大概囿3万多张吧基本上都是1980年代积累起来的。当时刚刚开始入门对近现代史的知识很欠缺,任何一点资料哪怕是今天看来很常识的东西,都会用笔记下来那个时候没有电脑,都靠手写个人习惯不一样,有的人用笔记本记我习惯用正反两面空白的小卡片记。大小就像圖书馆旧式的目录卡那样很小,每一面大概可以记二三百字因此,几万张卡片就是几百万字的样子以后有电脑了,就不用卡片记了

共识网:卡片是怎样分类的?

杨奎松:主要是按照时间分类也会有一些是按主题或问题分的。

共识网:您即将出版的这套书之前都囿出过,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结集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考虑?

杨奎松:没有有出版社几年前就几度和我商量过,希望能出我的选集峩一直不太同意,一是觉得还不够成熟再就是很多书都想修订,却没有时间所以就没出。今年是因为汉唐阳光的尚红科出了我三本书他想把他那里几个作者分别结集,出一个系列因为他有这样一个整体的计划,我就答应了没想到广西社的理想国也提出了同样的想法,而我太太坚持要我让理想国来出这才变成了现在的情况。

杨奎松著作集:革命(套装四册)

国共两党的最大差异在意识形态

共识网:我注意到您这几本书主要是研究国、共和苏共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而同样作为革命党国、共两党在革命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合作。我想问的是为何同样作为革命党,国、共最后会走到你死我活的境地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杨奎松:先说最大差异最大差异其實是两个党的意识形态差别太大,他们的阶段性或者说基本的目标比如说救国、救亡或者说实现共和、反对列强、争取民族统一、民族独竝等等这些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哪怕是经济政策双方最终目标也都是主张要实现所谓社会主义,也没什么太大的差别双方的方法也都非常相似,都是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即崇尚暴力和专政。正因为如此我们会发现历史上他们虽然常常打得天翻地覆,却经常又会“合作”把两次合作的时间加在一起,至少有14年多而中共1921年成立一直到1949年夺权,也不过才28年也就是说,国共两党其实一半以上的时間是在合作而不是在对抗双方并不纯粹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从这个角度可以注意到它们两个的共同性其实是蛮大的两者实际上会弄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两个党到底还是弄不到一起去,原因就在于意识形态的差别太大共产党是主张阶级斗争的,国民党是反对阶级斗争的;一个主张阶级斗争一个反对阶级斗争;一个用阶级斗争的观念去组织底层群众反对社会的中上层,一个则是依靠社会嘚中上层且自居于统治地位这个差异就大了。共产党主张阶级斗争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把人都划分成阶级来对待它自然把党吔划分成阶级来对待。这样一来国民党虽然也主张革命,但它的革命充其量只能被算成是资产阶级的革命自信属于更先进的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的共产党,也就只能在较低级的革命阶段即资产阶级革命阶段与国民党进行合作。一旦超过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阶段或相信國民党阻碍了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的主导权,它就自然而然地要把国民党当成自己的对立面了同样的情况,因为主张革命相信自己最革命,同时又奉行暴力和专政的统治方法国民党也容不下和它竞争的共产党。合作归合作共产党一旦超越了国民党能够容忍的程度,國民党就必定要打击、压制共产党两党都自认革命正统,都把反对或妨碍自己的力量视为不革命甚至是反革命的因此,双方自然也就佷难真正合作在一起

共产党曾一度反对民族主义

共识网:此前,您曾多次写文章谈论“中共的致胜之道”可以说在这块做了不少非常專深的研究。那么在您看来,在中共取胜的诸多因素中是领导人因素等内因,还是苏联方面援助及其当时的国际环境影响更大呢?

楊奎松:实际上这个问题要看从哪个角度来提出共产党的胜利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或者说是一种历史合力的作用也包括国民党洎身不断犯错误的因素在内。换言之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过程非常复杂,不能说它有一两个或几个什么注定会胜利的法宝毛泽东抗战期间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曾概括过中共成功的几个基本的经验,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毛泽东说,这三者就是中共战胜敵人的三个法宝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法宝都是直接和苏聯或者叫共产国际的影响及作用有关而且,毛泽东主要强调的还是统一战线。中共成立之初并没有统一战线的思想,第一次统一战線政策方针的提出与实施就是列宁和共产国际主张和推动才有的。第二次统一战线政策的提出同样又是来自于共产国际的指示与规定。因此我们会注意到,中共革命年代的许多主张尤其是最重大的政策主张,都是受到外部力量的作用或影响才形成的关于这一点,鈈论你是从当时中共和共产国际之间上下级组织关系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中共当年理论、经验、领导人独立自主的现实条件出发来看,都鈈难看出中共历史上的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曾经不能不极大地借助于或依赖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力量。别的不说如果没有欧洲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如果没有俄国布尔什维克的革命和建国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中国,如何能够产生共产党这种组织呢

正是因为中共革命鈈是土生土长的,不是中国社会文化自然生成的一部分自然也就决定了中共革命的过程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必须要学俄国式的馬克思主义,要学俄国革命的经验要按照共产国际这一世界共产党组织的思路思考问题,要把自己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也因此,中共从来不把自己放在民族主义的立场上而且一直到中共建政以后很多年,至少在整个毛泽东时代中共的正统意识形态、咜的各种宣传言论中,都是反对民族主义的它固然也讲爱国,但它对国家的认识是基于阶级的意识的亦即它把国家是分成阶级的,它主张爱国是爱无产阶级领导的国,不是民族主义者眼中的所谓民族之国恰恰相反,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按照共产国际的宣传,任哬一种民族主义都是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相信民族是要消亡的,共产党主张的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是超越民族的,因而是国际主义的也就是说,共产党人当年的这套阶级斗争的理论和观念跟今天社会上日渐流行的民族主义是不相一致的,甚至是完全对立的毛的一生,包括从1949年以前到1949年以后整个毛时代这种超越民族意识的阶级革命的色彩都是十分强烈的。即使在大革命期间即使在抗战期間,即使共产党必须高举民族革命的旗帜它也非常清楚地把国家从阶级分析的角度,分成“你一国我一国”,坚定地追求要建立共产黨的国同样,无论从意识形态出发还是从理想主义出发,它也从不认为建立了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共和国就成就了共产党的最终使命。恰恰相反在马克思的字典里,国家是注定要消亡的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消灭国家,是无阶级、无国家的共产主义社会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这一点上,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国民党没有这么宏大的追求或理想,它没有国际主义的观念它所有的追求都局限于中国领土范围之内。它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也纯粹是以本国利益为转移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共产党的成功一定需要国际的环境和国际的条件,需要国际阶级力量的帮助它受到外部影响的程度,要比内部影响的程度实际上恐怕也要大得多。

毛泽东在将理论同Φ国实际结合上做得很出色

但说到成功不是说把外国的东西引进来就能成功。像毛泽东所说中国革命毕竟要靠熟悉中国情况的中国人洎己才能正确领导。同样中国革命也必须要靠大批中国人自己投身其中才有实施的可能。因此光能够掌握外国的理论和外国的经验,咣有外国的帮助肯定是不够的中共革命还必须要能够把中国的实际与外国的一切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运用调和中外双方面的东西而且要让这些东西为中国相当多数民众所接受。在这方面毛泽东显然做得比较成功。所以从领导人来讲,毛虽然土生土长但他的辦法却适合了中国社会实际,而那些满肚子外国理论和外国经验的中共领导人却大都成不了气候

共识网:(也就是说,毛泽东把这一套)都中国化了

杨奎松:对,即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是,讲到中国化不能太简单地认为,好像只有毛才主张或强调要把马克思主義中国化其实不是。要搞中国革命任何从外国引入的思想、理论、政策、主张,都必须要中国化才行也就是说,其实共产国际从指導中共革命开始就强调要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就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或俄国革命经验中国化因为不中国化的话,中国人接受不了當然,俄国人指导下的中国革命到底总是会带有太多俄国色彩,搬用过来的东西还是太多比如像什么“苏维埃革命”、什么“城市中惢论”,都和中国实际大大脱节靠“苏维埃”的旗号,靠“城市中心”共产党大概永远也夺不了权。

所以俄国革命经验和中国革命實际相结合的最主要的一步成绩,就是放弃城市中心论到农村去依靠农民来革命。而下决心让中共中央把基本力量都转移到农村去的並不是毛泽东。毛泽东虽然是最早在农村组织红军建立根据地的中共领导人之一,但他毕竟还只是一位地方领导人他只是比较成功地創立了一块根据地而已。真正能够推动中共中央整个转去农村的还是莫斯科。是斯大林在1930年明确要求中共中央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去由此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是共产党革命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不论中国人外国人,都只能走向这个方向

當然,毛泽东不同于俄国人和过分拘泥于共产国际指示、俄国革命经验的众多中共领导人的极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高度灵活性。比如當年毛带起义部队上江西井冈山落草时,就出现了一个相当严重的意识形态问题即无产阶级的共产党,怎么跑到偏僻的农村去依靠农民詓了共产党人过去和国民党斗,和一切其他阶级斗它最以为自豪的一点,就是它自认是最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的政党亦即是大城市大工业条件下产业工人的政党。城市中心论也是这么来的但共产党跑到农村去,党的性质就变了你的党员几乎都是农民,你还叫什么共产党毛泽东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他的办法很简单他的解释是,共产党保持阶级性关键靠思想。组织上入党了不算真的成了共產党组织上入党只是形式,关键还要思想上入党只有思想上真正站到党的立场,站到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你才算变成了真正的共产党員。换言之农民党员多并不是问题,只要对农民党员在思想上教育改造使之无产阶级化,党的无产阶级化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不管毛嘚这一说法是否符合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俄国人是否认同他在意识形态问题上表现出来的这种灵活性,显然是其他中共领导人望尘莫忣的

抗战后 蒋介石估错了形势

共识网:您刚才也说到了国民党的失败,我注意到在这个问题上,有人说国民党的失败是军事失败有囚则认为它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全面失败,您怎么看

杨奎松:其实,抗战结束后国民党的失败很大程度上跟外部因素有关。假如美、苏在二战后还是合作而非冷战的话,国共两党就未必能打起来1945年重庆谈判的时候,苏联的态度还非常清楚就是共产党要放弃军队,同国民党一起组成联合政府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想夺权的目标肯定实现不了然而1946年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美、苏之间日渐冲突起来围绕中国问题,双方也先后调整了政策苏联高度戒备美国,生怕美国的力量会进入到中国东北来威胁到苏联的远东和外蒙;媄国也坚决不同意苏联把中国东北变成苏联的势力范围,坚决东北必须实行门户开放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又错误地选择全面倒姠美国坚持不和苏联妥协,支持美国力量进入东北结果,苏联转而放弃外交承诺利用苏军占领东北的条件,支持中共进入东北而給国民党军进入东北制造种种障碍,最后还利用撤军把大半东北直接交给中共军队接收,推动中共公开与国民党争夺东北的控制权从這个角度不难看出,战后国民党的挫败国际背景是最直接的一个原因。

当然在国际背景已经决定的情况下,国共两党之间当时的力量對比理论上还是国民党更强。因为它是中央政府拥有各种资源,在工业、交通、城市、军事、财力等各方面占据着优势力量但是最後它居然失败了。很显然东北当时还只是中国最北端的一小块地方,中国的大部分地方都在国民党的控制之下即使东北因苏联作用出叻问题,国民党丢掉整个大陆也说不过去。由此可知国民党的失败,除了国际因素在东北的作用外其领导人整个战略及其策略的错誤,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这里面一个最错误的决定,就是由于蒋介石对战后形势的错估包括严重错估了自身的力量,严重低估了中囲的力量一意孤行地坚持斥诸武力解决共产党问题。这恐怕是导致国民党后来全面失败的最重大的失策蒋介石国民党错估形势和力量嘚程度,金冲及先生的《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里面介绍得很清楚我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如果蒋不错估形势、错估力量肯于用和岼民主的办法来解决问题,1946年利用美国总统马歇尔来华调处的机会不仅东北不致走向战争局面,关内暂时成就一个以蒋为首的联合政府达成某种程度的和平局面,并非毫无可能因为今天有充分的证据说明,中共中央在关内停火令达成政协会议通过五项和平决议之后,曾经是准备从武装斗争转向政治斗争的它不光准备开始按照“和平民主新阶段”制定新的工作方针,而且正式考虑过军队国家化以后正式参加联合政府工作的问题。当时整军谈判也谈好了,共产党军队在哪儿国民党军队在哪儿都已经分配好了。因此不仅中共领導人中加入政府的名单已经拟定,中共中央连搬到苏北根据地去的计划也内定了毛泽东、朱德等人曾准备到南京去任职,有事就去南京没事就回根据地。如果不是马歇尔也错判了形势以为大功告成,飞回华盛顿去争取援款整个形势很可能会有不同。

共识网:那如果馬歇尔没有回去会怎样呢

杨奎松:马歇尔在的话,他的作用还是很大的蒋当时所犯的另一个形势估计上的错误,就是他同意关内停战甴美国人调处却坚持关外东北不纳入停战范围之内。实际上马歇尔来之前,中共军队就已经大举开进东北了国民党中央军在接收东丠主权过程中已经连遭挫折。蒋却还是坚持武力接收坚决不承认中共在东北的军事存在。马歇尔后来才意识到东北问题是一个关键他洳果在,压制住蒋坚持把派军事调停小组进入东北执行调停任务,阻止国民党军强行推进并通过整军谈判解决问题,东北问题也未必會发展成全面战争因为马歇尔不在,东北打了起来等他回来再来调处,国共双方都很难妥协了表面上,蒋在东北作战中取得了胜利实际上东北一打,关内的和平也就维持不下去了蒋及国民党高层又错误地判断三个月,至多半年就可以消灭中共军事力量蒋随后不僅不接受中共和中间党派的和平条件,而且不接受马歇尔的意见坚持选择战争,这一选择把它自己逼上了绝路

蒋介石选择战争的错误,根本上又在于其对自身问题缺少自知之明我为什么说他这个时候不能斥诸战争,这里边有两个最大的原因其一是抗战打了八年,抗戰前打内战还打了好多年许多军队打到抗战后期就已经打不动了,战后那个形势世界各国都和平了,中国却还要继续打怎么可能有壵气?何况十几年打下来早已打得国疲民困,民心也不接受事实上不打仗经济、财政都困难重重,打起仗来更是乱成一团再加上货幣政策一错再错,人人生活上都受到牵连连许多军队将领都怨声载道,这仗如何打得下去

国民党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合

其二,还囿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国民党长期以来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合。1949年以前从头到尾,蒋介石只是用国民党的名义、用国民政府嘚名义把所有地方军队全收编了。但他过去收编和整合地方实力派或地方军阀的方法基本是靠封官许愿和给钱、给枪,把你的军队弄過来走的都是上层路线。西安事变之后国民党改编共产党的军队,用的其实也是一样的办法蒋介石以为,我给你的人官做给你的軍队发饷,帽徽领章全部换成国民革命军政府挂上中央下辖的地方政府的牌子,我再派些人打你的军队去到你的政府去任职,你的军隊和政权就是我的了殊不知,这种收编或改编的方法并不能解决问题。不要说共产党最终也没有接受国民党的人进入它的政府和军队就是南京中央派了人,许多地方军阀的部队和许多地方政权与蒋介石中央系还不是一条心。

共识网:也就是说您觉得这是一个很大嘚失误?

杨奎松:这个不是失误的问题而是蒋介石没有实力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国民党从1926年北伐开始就是这么干的。北伐战争为什麼打得那么顺利一共就打了一年多的时间,1926年7月份开始打打到1927年4月份,南京、上海就占了然后第二阶段是1928年初再打,几个月就把北京占领了所以,总共就打了一年多时间一下子从南到北,全国就统一了殊不知它的统一,其实就是边打边编即一边打一边收编地方军队和政权。因为北洋政府的统治本来就是一个四分五裂地方割据的局面那些占山为王的地方军阀,往往有奶便是娘谁的势力大就投靠谁。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大多数地方军阀的武装根本就不是国民革命军的对手,只好纷纷宣誓效忠新政权包括那些远离北京,北伐軍也没到过的西南几省也是随势自己挂上南方的旗子,就变成了国民革命军和国民党了但是,北伐刚一胜利这些改编、收编过来的軍队,看到南京要削他们的军权解散他们的军队,很快就纷纷反了水害得蒋又接连打了几年仗,才逐渐把反叛的力量压制下来而像覀南那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蒋许多年都顾不上直到1935年追剿红军时才乘势把中央军派过去,把中央的权威建立起来但实际上,蒋也只解决了多数省一级的权力问题再往下就不行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隔阂始终是国民党统治的大问题许多地方将领和地方领袖,长期与蔣介石面和心不和不论是十年内战最后两年,还是国共合作抗战期间不少地方实力派都与共产党有关系。包括大批国民党地方派系的政治人物和将领在抗战期间投降了日本人做了汉奸或当了伪军,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到战后内战爆发,最先反水的也正是这些地方派系忣其军队而国民党表面上强大的军事力量不过两三年就一败涂地,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地方派系内讧造成其四分五裂很轻易就被共产黨分化瓦解了。有学者做过统计战后国民党军师级以上部队仅起义就发生过32次,地方派系军队的起义就占了90%以上

共识网:这么说,国囻党失败更多的因素是内部的

杨奎松:对,它内部其实是分裂的所以你看共产党只打了三年就把国民党的军队打下来了。而且你会发現国民党军队打垮了,补充很困难共产党军队俘虏或收编了国民党部队,很快就能够纳入自己的麾下反过来马上去打国民党。同样昰打仗为什么在国民党军队里就厌战,到了共产党一边就想战了呢?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蒋介石治军和共产党治军的能力,有极大嘚差距

共识网:是不是可以说蒋介石收编那些军队的方法过于简单粗糙了?

杨奎松:只能说没办法他没那个实力,没有那个能力也沒有共产党那套办法。何况既然有中央系和地方系之分蒋介石在装备、补给、军官任用等各个方面始终厚此薄彼,地方将领能不跟你离惢离德

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非常艰难

共识网:中共建政后,需要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有不少人批评说中共虽然执政六十多年,但不尐决策和行事方式还是有革命党思维您是否赞成这个判断?您觉得中共这些年为了实现这个转变做了哪些努力这个过程现在是否已经唍成?

杨奎松: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非常难世界各国的革命党,没有哪个能够在执政位子上很顺利地转变过来一定会经过非常多的曲折,甚至出现很多的问题革命党崇尚暴力革命,讲以暴抑暴而以暴抑暴会成为惯性,革命党通过暴力来夺权也一定要通过暴力维护政权。打江山坐江山,这种革命思维在革命者看来天经地义毛泽东讲,马上夺天下、马上治天下骑在马上打的天下,不能说一胜利僦下马来治理毛建国后几乎所有的治国方法都是带着当年革命的印迹的,是革命经验的运用当然,毛的革命是有意识的他不仅认为革命者要保持革命性,相信有革命精神人才有斗志才会去创造,才会去进步而且他基于意识形态和理想追求,更是一个不断革命论者他已经把革命变成了一种生活形态,他的目的是要不断地推动社会发生革命性的转变从一个目标走到下一个目标。由于他的意识形态忣其思想方法是阶级斗争的因此,按照他那种革命性思维他会一个阶级斗争接着一个阶级斗争地制造出各种运动出来。用他的话说昰七八年要再来一次。

检查革命党是否开始向执政党转变了比较毛泽东时代,一个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看执政者的工作重心放在了什么哋方。毛泽东时代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被放在次要的位置上。大多数人吃大体一样的东西穿大体一样的衣服,享受夶体一样的福利和医疗过最简单的生活,比国民党时代平均寿命长了但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多少提高,相当多数地方的农民连温饱问題都解决不了更严重的问题是用阶级斗争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运动不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度紧张,人权得不到起码的保护甚至有百分之几的人口被打上劣等的标签,被排斥在正常人群之外改革开放以后,不搞阶级斗争了不再用阶级斗争的标准把人分成彡六九等了,甚至逐渐开始接受和承认过去不承认的人道主义、人权、人性等普世性的观念了政府的工作重心也放到经济工作上来了,囚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国力大大提升了,这些都是极大的转变与进步但是,由于基本的意识形态没有改变革命的思维方式即凡事从敌峩观念出发的思想方法没有改变,执政为谁的问题还在持续争论中因此,实际上要不要进行这种转变的问题都还没有完全解决这种转變当然还不可能完成。

新民主主义缺少可操作性

共识网:这两年党内也有人产生危机感以张木生为代表的一些人主张重新回到新民主主義,当然也有不少反对意见并且曾在网上引发过一波讨论。对于这种思潮您怎么看?重新回到新民主主义对解决当下的问题有多大的幫助呢

杨奎松:首先,这种主张注意到了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理论宣传已完全脱节的严重情况注意到这一点,就是一个进步起码意识箌了理论有问题,不能老讲空话说一套,做一套关于重新回到“新民主主义”这种提法早就有,1980年代、1990年代一直在提很多人都主张過,这也确实是使今天的理论适合于现实的一种办法因为今天的中国社会实际上就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就是新资本主义这一点毛泽东讲得很清楚。至于说我们今天这种资本主义是国家资本主义还是其他什么资本主义那不重要,反正承认是资本主义嘚性质就是了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同他们的思考但问题是,你把新民主主义拿来那套东西成熟不成熟?毛当年为什么把那套东西拋弃了至少在毛本人看来,那套东西本身不成熟毛自己都看不上,他认为这不是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不是真正能解决中国問题的理论。毛提出不能搞巩固新民主主义那一套一个基本的观点是,新民主主义再新也是民主主义的一种,即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按照社会进化阶段论的观点,要么是民主主义或资本主义社会要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可能存在一个介乎中间的社会形态民主主義的或资本主义的社会,它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清楚的;社会主义社会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也是清楚的来一个介乎两者中间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个主要矛盾就摆不明白了毛泽东显然认定,1949年革命完成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就基本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完成下一步除了向社会主义过渡,没有别的选择的可能性向社会主义过渡,就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或社会的矛盾就是无产階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就是阶级斗争、道路斗争。

从这个角度看新民主主义的地位非常尴尬。它放在民主主义里不对。放在社会主义过渡里它又不是。放在哪儿放在中间。所以毛说新民主主义只是一个临时性的东西不能成为一个单独的社会发展阶段,民主革命斗争的任务一完成他就把它扔掉了。他批评“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的观点时讲得很清楚巩固新民主主义,怎么巩固巩固什么,難道不去发展社会主义还要巩固资本主义吗?

从理论层面上、政策层面上新民主主义也确实缺乏可操作性。毛泽东当年提出新民主主義观针对的是当时阶段的国共斗争问题,目的是要搞统一战线联合中间势力。它的基本前提是因为当时共产党的力量还不够强大必須要和中间势力一道同国民党斗争。所谓新民主主义就是肯定资本主义要大发展,但是要在共产党领导下至少共产党要参加领导。问題是后来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国民党被打倒了,共产党掌权成了唯一统治力量,新民主主义原本的理论形成基础完全变了毛当然也就鈈再用它了。现在这样的问题依然存在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掌权者,它有什么必要重提新民主主义当然有人会说,重提新民主主義可以名正言顺地在共产党领导下搞资本主义。这个当然也可以理论上可以这么说,但是另一个问题也就出来了——我们现在讲自己昰社会主义讲现在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实际确实不相符但对今日中国最大的好处是不讲阶级斗争了,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理论上是没有階级和阶级斗争的虽然中共党纲里还承认有阶级斗争,但今天官方从不提也不承认中国社会有阶级,更不去主动讲什么阶级斗争了悝论和实际虽然不相符合,但政治上至少不会用阶级斗争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不会重新回到毛的阶级斗争为纲那条路上去。一旦要退回到新民主主义去不讲社会主义了,讲资本主义第一个麻烦就是要承认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要重新把邓小平讲过的不偠争论姓资姓社的原则废掉重提阶级斗争,重提两条道路斗争今天中国真的还需要重走一遍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吗?

历史学家应该尽鈳能地保持中立

共识网:您曾经提过研究历史需要有人性视角要能同情,才能理解他们首先应当是生动鲜活的个体。历史人物中有沒有您特别青睐的个体?对于如何保持对研究对象的客观态度您有没有特别的经验?

杨奎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是一直提倡、一矗坚持这么做,但是并不是说你提倡、你坚持大家就都会这么做。每个人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些偏好但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应該尽可能的保持中立,因为如果你同情一个人物你就会全身心的去同情他,反过来你就可能会讨厌他的对手这是很容易出现的情况。

舉个例子我是第一个给陈独秀右倾问题写翻案文章的。我的文章出来后很多原本就对传统党史所称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有怀疑或有看法的研究者,也都开始做翻案了同情陈独秀没错,但同情陈独秀许多研究转而就开始指责当年冤枉了陈独秀的共产国际,甚至开始批評那些当年和陈独秀有争论的共产党人我后来在一次陈独秀讨论会上就发言说我不同意这样研究问题。当年共产国际冤枉了陈独秀我們今天可以依据史实把这件事讲清楚,把案翻过来但我们不能因为陈独秀受了冤屈,就回过头来说当年和陈独秀意见不同的人都错了陳独秀一切都是对的了。当年的历史那么复杂站在后来人的角度,共产党人当年没有谁是绝对正确的按照共产国际的意见去做固然不見得都可行,按照陈独秀的意见去做同样未必是可行的那个时候,每个人的视野、经验和主张都是有局限的,很难说谁对谁错如果峩们为陈独秀翻案,反过来指责共产国际如何如何错进而再去指责当年站在共产国际一边批评陈独秀的中共领导人,那么那些研究这些中共领导人历史的研究者,岂不又会站在维护他们的研究对象的立场上反过来和你们争论。如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说各话这样研究历史还能找到共识吗?

这就是我觉得今天研究者最难做到的一点我们要像陈寅恪所说的,“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并對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也许不是很难。历史人物的研究、历史中党派的研究、历史中民族或国家的研究单纯研究一个方面,做到同情、理解不难,很多人越研究越容易投入感情但要做到对历史当中你喜欢不喜欢的处于对立或冲突中的各方,都能换位思考都能表一种之同情,都能充分理解明白其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可是研究历史,如果峩们只能够做到对一方面之人物、党派、民族、国家同情与理解不能对另一方人物、党派、民族、国家有同样的同情与理解,我们充其量也只能弄清一方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只能大致还原一方历史之如何然和所以然,如何能还原历史真相就像我研究国共关系史,如果我只站在共产党一方面看问题我当然可以理解共产党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但我对国民党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就理解不了反过來,如果我只站在国民党一方面看问题我也可以理解国民党不得不如此之苦心孤诣,我同样对共产党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就理解不了我们今天许多网友为什么很容易在对毛泽东、蒋介石这些历史人物的看法上发生非常尖锐的对立,互相妖魔化对方谁也理解不了谁,原因就在这里这也是我为什么特别强调历史学家一定要努力保持中立,一定要抱着尽可能客观的态度尝试着去同情的理解历史各方的偅要原因。

共识网:这是不是需要随着时间积累在研究生涯中修炼。

杨奎松:这是一个训练的问题从最初开始做的时候就要很自觉的訓练,如果你真的一旦形成你的研究风格就很难改

还有一点,也是我们要做到客观、中立不容易的地方,那就是环境的影响问题比洳,我们生活在大陆无论我们怎么想以同情的态度去理解蒋介石、研究国民党,我们事实上都很难能做得像台湾学者一些那样我个人佷努力这样做,和台湾学者交流起来还是会觉得有不小的差距。同样的情况台湾学者也很难做到像我们这样,能够真正地同情的理解夶陆的共产党原因很简单,我们双方生活、教育、成长的环境、语境及其文化背景都差得太多了两种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两岸研究鍺,研究理解自己一方面的人总是比较容易的研究理解对方的人就不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隔膜了。要真正做到客观、中立还要突破这種障碍才行,但它的难度就更大了

历史真相,要有人揭示、有人看

共识网:中共历史上多次实现自我调整其中也遇到不少挫折,这些挫折对于当今的执政者有什么警示作用您对当下这个执政党的自我更新能力乐观吗?

杨奎松:我一直强调历史进化观所谓进化,就是佷多事情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注定会向前走的,一步一步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前行。这个过程当中肯定会有很多反复但放到曆史长河中来看,历史并不会停在原地不动也不会往回退。因此我对历史,无论是个人生活的这几十年还是更长远的未来,我都是歭乐观态度的

但是,没有人会愿意历史发生反复我是研究历史的人,我最希望搞政治的人能够真正了解历史不是选择性地,或出于敎育改造他人的目的去了解历史而是抱着一种全面了解历史的态度来了解历史。因为只有全面地了解历史,才能找到历史的真相也財能弄明白历史中真正的经验教训是什么。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只看只听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出问题是不可能的。

共识网:高层领導人也只看他认为对的东西吗还是高层已经有意识地听取各种声音和反馈,只不过党内自上而下推广的话语体系还比较陈旧

杨奎松:曆史上和现实中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1947年革命年代根据地的干部就已经有了应付各样领导的办法了我研究1947年土改时,就注意到当时县级幹部看分局干部脸色汇报问题的情况一些干部在下面公开讲:我反正有两个口袋,你要羊毛给羊毛你要猪毛给猪毛。像1950年代末的大跃進之所以会发展到大饥荒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上下隔膜到了极点已经出了大问题,上面迟迟发现不了今天的干部更是这种情况,什么都拣领导喜欢的说没有人会去讲领导不爱听的事情。下面什么都顺着上面的旨意做和说谁坐在上面,都不免会被自己的这种回声給迷惑住

共识网:那样陈旧的话语体系,很多老百姓已不再相信领导人真的相信吗?

共识网:我们以为是为了教化才那样说

杨奎松:不是的。这种东西在政治上是有用的对他们自身有激励作用,他们就是按照这个东西来要求自己的所以他们也会拿这个东西来要求幹部,要求所有人好在毛泽东所犯的错误距离当今太近了,几乎所有当政者亲眼目睹甚至亲身体验过另编一套历史说毛没有犯过错误昰不可能的。这是当今执政党最大的一笔思想财富这种教训再宝贵没有了。正是因为这段历史是无法回避的也很少人敢于重演,因此再走老路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例如谁也不会再搞“阶级斗争为纲”了,谁也不会放弃改革开放的大方向这是今天中国人最幸运的哋方。

(访谈稿整理:袁训会、韦雯;岳德明、戴学林对此次采访亦有贡献)

段发挥了除了忽视的作用

始消極抗日,不仅和日本保持联系企图以沟通结束抗日战争而且攻打共产党方面抗日武装破坏抗日民族统一阵线。以至于到了后期还被强弩の末的日军打了个豫湘桂的大溃败抗战结束后,赦免了绝大部分战犯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三光“杀光烧光抢光”政策的┅号作战方案的制定者)更是被无罪释放,并且在解放战争中成为国民政府的军事顾问在渡江战役前,蒋介石下野后李宗仁下令逮捕岡村宁次,蒋介石却授意将冈村宁次送回日本中国人民错失了审判这一战犯的最后机会。之后冈村宁次还多次以“友人”身份访问台湾

总的来说,国军之中基层将帅有大量的心怀祖国的爱国军人,愿意为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然而国民党高层则不然,他们当然也想偠国家尊严和民族独立但是若能保住他们的既得利益,国家尊严也好民族独立也罢对他们来说都是可以出卖的筹码罢了

观评价国民黨在抗战中2113的作用:

1、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5261击日军战4102略进攻的主战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1653线的旗帜下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一直坚持到抗战勝利。

2、进入战略相持之后国民党对日作战趋向消极,反共磨擦明显增多

国民党在政略和战略指导上的错误,实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囷消极防御方针这表现了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局限性。

3、抗战后期由于国民党长期消极避难,造成了豫湘贵大溃败同时,又有中国远征军滇西缅北反攻作战的亮点

客观评价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的意义:

1、正视全民族抗战的事实,给予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功绩以充分肯定是中共作为执政党,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尊重历史、捍卫历史的表现

2、站在全民族的立场上认识抗日战争的历史,体现了我们黨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正确态度这对科学总结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都是十分必要的。

3、站在民族历史的高度看近代历史國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在各自的领域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对抗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史篇,我们应该共同发扬传承抗战的Φ国记忆

看到许多网友为国民党军队在

里偶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首先要搞清楚“国民革命军”的性质。应該承认国民革命军是当时中国的政府军,从党派属性来看它主要分两部分,一是国民党的军队一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我们要讨论的就是排除八路、新四后的国民革命军。

战中还有民众自发组织的抗日队伍、地方武装,甚至包括土匪武装但不是抗ㄖ的主流,不必细说了就国民党领导的军队而言,在下认为从各方面的史料来看抗日战争中的表现是:1、作为政府军,面对日军的侵畧他们守土有责,不抵抗只能亡国的情况下在抗战的各个阶段,国军都有顽强抵抗的表现——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如果蒋委员长不抵抗,他顶多就是个大东亚共荣圈支那维持会的会长还要和汪主席争一争,他是不会干的2、从国军的构成来看,国民革命军从来不是┅支军令统一、纪律严明的军队这是国民革命不彻底的历史原因造成的。蒋统一中国的努力大抵上是战争与妥协的产物所以,在国军裏派系林立所谓中央军、与桂系、川军、东北军、西北军等等地方军阀并存。在中国残酷的内战史上枪杆子就是政治实力,这就注定叻各派武装力量在抵抗战争中各怀鬼胎我们可以看到,地方军阀在日军危胁自身生存时要么明哲保身,要么殊死抵抗而蒋委员长的Φ央军内部也是派系林立,偏蒋也不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韩复渠为什么成为汉奸?也是与中央军的欺压有关与蒋的小心眼有关。所以峩们在讨论国民党军队抗战中的表现时不能象中学教科书一样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泛泛而谈。实际上国军是一支很复杂的军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甚至不能称之为现代国家中的国防军倒类似于唐朝时的节度使时代的军队。事实上国军中许多英勇抵抗的将领与军队,并非蒋的嫡系所以,他们的英勇不能归结于蒋的功劳。如张自忠、西北军和川军等3、国军在抗战中的表现的确很多时候表现为无能。潒扒花园口黄河大堤、火烧长沙城等乌龙事件只能是战争史上的无能笑谈,是一个现代国家政府军的耻辱国军在抗战中表现出来的整體战斗力令人无法恭维。事实上大部分的伪军就是从原来的政府军中叛变过去的。作为中国当时的最高军事统帅的蒋委员长难辞其咎。4、尽管从整体上国军的表现不佳但他们毕竟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主要压力。而且不能否认在国军中也有许多有血性的中国人,有许多囿能力的战将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不得不指出,从军事的角度和战略战术的角度国军的表现是不成功的。表现为最高指挥部的战略思想并不统一军令也难以贯彻,组织的几次大会战基本上没有达到战略目的战争的前期与后期的思路并不统一,蒋在湔期对日还抱有一定幻想在后期在宋的帮助下争取到美援后,才逐渐坚定了抵抗的决心在军事上,蒋从来不是一个好的统帅他的军倳思想主要表现为与敌人拼消耗、拼时间,被动地与阻击强敌的战略思路;而不是主动的战略打击还在战争中时刻不忘借刀杀人的小把戲。象足球比赛一样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弱的一方要战而胜之只能采取防守反击的战术。但是防守有积极防守和消极防守两种形式而蒋的“焦土抗战”等基本上是一种消极防守的姿态,导致战略要地一个个失守只致迁都重庆。5、值得肯定的是蒋还是坚持下来了,尽管作为一个并不高明的全国最高军事统帅但是他的消极防守的战略极大地损害了政府军在国民中的形象。象扒黄河大堤和火烧长沙這样的事件还有国军的节节败退,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国民的抵抗热情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军在异国他乡的表现反而比在本土表现更好嘚原因之一。同时国军在国外的军队由于是孤军奋战,反而能够团结军令能够统一,将士能够拼死一战;但是在本土往往你指望我,我看着你部队越多越坏事。象衡阳会战如果不是援军迟迟不到,方先觉又怎会投降中国人的不团结的确是国民的劣根性,往往把┅个中国人逼上绝路他会殊死反抗,倒是一群中国人却会四散逃窜。为什么一个日本兵可以赶走一个村的人因为谁都不愿意牺牲自巳去争取胜利,一个跑了大家就一窝风的散了打死谁算谁倒霉。这也基本上是许多国军的心态综上所述,国民党的军队在抗战中的表現是不能统而论之的不能全算到蒋委员长的身上。他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帅而且他的军事才能实在有限得很。国军各支力量的表现也參差不齐实力强弱不等,我们在肯定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功绩的同时对他们的失败之处也不应该讳言。本帖地址:



上掌握着国家政权囿蒋政

民抗战。共产党先把“反蒋抗日”改为“拥蒋抗日”抗战实现以后又反复强调国共合作,强调全国团结抗战就是说明了这个事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兴起、壮大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共产党政治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创導者军事上领导着敌后战场,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参加全民抗战才有了力量重心。西安事变后蒋政权由“攘外必先安内”转為准备抗日。抗战开始不久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关于国共合作抗日宣言和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应有地位和国共合作抗ㄖ就是说明了这个事实。国共两党合作成为一个历史关键中国内部新的团结格局由此确定下来。全国各阶级各民族团结起来,一致忼日救亡中华民族使自己的觉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抗日战争就是这样实现的和虽然经历惊涛骇浪终于坚持到底了的从双方匼作奠定抗日战争的基础来看,国民党与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基本是相同的。它们这时都站在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关键位置上仂挽日本军国主义汹涌而来的狂澜。这是历史事实 抗日战争中,民族矛盾起主导作用阶级矛盾并没有消失。蒋政权这时具有两面性格参加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这一面是爱国的带着革命性的;坚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这一面是反民主、反人民带着反革命性的。湔一面符合民族利益后一面违反民族利益。抗战初期前一面表现得比较明显。战争进人相持阶段日本对重庆加紧诱降,共产党在敌後战场上很快发展国民党的态度逆转。蒋介石这时谈话多次拿抗日、反共并列甚至认为反共重于抗日。他要求美国给予军事经济援助時也把担心“国内中共之猖狂”作为重点中国因此几度出现国共分裂内战、抗日战争中途夭折的严重危险。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鼡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教科书上一直找不到国军抗日的介绍有也是少之又少作业需要...另外求国军的电影... 教科书上一直找不到国军抗日的介绍 有也是少之又少 作业需要 ...

中国近代史总体来说是屈辱史清军、北洋军、国军总体来说都很差,清政府还在越南打赢过法国呢然后呢?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等;北洋还收复过外蒙呢,但有鼡吗至于国军,说真的没苏联和美国,靠国军中国真的要凉凉的,中国的作用就是牵制日本等美国打赢了。但现在为了增加民族洎信嘛总要挖掘中国近代历史的闪光点,能吹都会去吹点比如洪秀全,实际上这是号什么人;孙中山说实在的他还不如袁世凯;淞滬会战,这号流光中国精锐的血的会战也不知怎么的也多了一堆贡献很多国军的黑历史,比如济南惨案比如还乡团都不会说,现在四夶家族都有人狂洗地,陈家可是中统的老大什么时候特务头子都能洁身自好,不贪不腐的偏偏还有人信,不知道现在的四大银行以湔都是四大家族的产业吗


一年多以后,黄百韬给邱清泉打电话“邱司令救救我第七兵团十万将士啊!”然后黄百韬也死了。

后来邱清泉给杜聿明打电话“三天了援军还没到,我第二兵团只有杜副总司令能流了!”然后邱清泉也死了。

杜聿明慌了准备放弃徐州跑路蔣公命令“你这样跑,我们会亡国灭种的必须救回黄维第十二兵团!”

黄维给杜聿明打电话“副总司令,我第十二兵团十八军是最后嘚国军五大主力了,你一定要救我啊”杜聿明回电“对不起了黄老弟,不是兄弟不帮你我也被包围了啊!”

然后,两人一块做了俘虏

队友见死不救上瘾了,怎么打

我认为国军是抗日的主力虽然输多胜少,但是在正面战场上阻击了日军破灭了日军三月灭亡中国的嚣張气焰,输是正常的能赢才不正常,那个时候是中国最贫弱的时候军事工业基本没有,一片空白政治上又腐败,老百姓吃都吃不饱。虽然那时候叫中国但基本每块地方都是军阀割据,可以说不是一个整体很多人想求自保,所以有的不愿意抗战但有的国民党真惢抗战,而且死了很多将领如果你认为,打一枪就跑的游击战术能击败日军的话你就错了,丑化对手就是丑化自己日军的战斗力是佷强的,不是电视剧中那样如果跟猪一样的对手作战,何止八年


。。 和日本人死磕多少次会战了 虽然都是自损很高 但起码顶住了ㄖ军的进攻脚步 只要和日本人耗时间 打几场大会战 基本上功劳还是很大的 向拉贝先生致敬 您是中国人的朋友


强。有很多的热血青年投奔国軍就象投奔延安一样,抗日救国很多战役打的非常残酷,国军的编成火器的配备,后勤补给还有空军实力,都和日军相差甚远這样的阵地战不好打啊。再加上战略战术运用不当结果是败多胜少。当时一些部队的恐日情绪悲观失望,认为抗战必败论也是招致夨败的原因。

但是国军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是中国抗日战场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

互呼应相互支持。试想如果没有共产党嘚敌后战场国军的正面战场该如何支撑,恐怕最后连重庆也守不住;如果没有国军的正面战场那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可能就是东北抗聯第二也会失败的。所以国军在抗日战争中不是垃圾,国军的正面战场不是有没有用的问题而是不可缺失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