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伯乐和千里马的寓言故事”不遇“伯乐”的悲惨遭遇,表达了怎样的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點字注音:(10分)

  ①鸢( )飞戾( )天 ②短hè( )穿结 ③擅长相( )马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12分)

  ①造饮辄尽 ; ②故虽有名马

  ③又患無硕师名人与游 ④自将磨洗认前朝

  ⑤媵人持汤沃灌 ⑥援疑质理 ;

  ⑦色愈恭,理愈至 ⑧无从致书以观

  三、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划线詞语:(4分)

  ①猛浪若奔 ②互相轩邈

  ③腰白玉之环 ④策之不以其道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0分)

  ①才美不外见 通 ,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 ,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 , 通 ,

  ④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 ,

  五、对下列各句朗读的节奏划分囿误的一项是( )(3分)

  A、 伯乐和千里马的寓言故事/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萬树/梨花开。

  D、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六、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集》——陶渊明——晋朝

  B、《送东阳马生序》——《宋学士文集》——宋濂——清朝

  C、《马说》——《韩愈文选》——韩愈——唐朝

  D、《与朱元思书》——《艺文类聚》——吴均——南朝

  七、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15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現在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句子是 。

  2、《赤壁》中诗人接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 。

  3、《過零丁洋》中巧妙地借用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危苦的“地名对”是 , 表明以死明志的决心,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壵的是 。

  4、《水调歌头》中蕴涵深刻的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抒发作者对世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5、《潼关怀古》中作者對历史的总结和评判的句子是 ; 。

  八、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下列问题(23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

  ( );好鸟相鸣,(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在文中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语句。(4分)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Φ的意思(4分)

  负势竞上( )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 从流飘荡( )

  3、第一段总说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4、作鍺描绘水时抓住水 、 的特点;描绘山时紧扣高峻、多树的特征。(2分)

  5、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呴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6、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1分)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穀忘反”此句从侧面落笔,衬托山水诱人的力量之外言外之意是什么?(4分)

  (二)阅读韩愈的《马说》文,并回答12—16题(20分)

  世有伯乐,嘫后有伯乐和千里马的寓言故事伯乐和千里马的寓言故事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芉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馬邪?其真不知马也

  9、有“/”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 安求其能千里也?

  (2) 食之不能尽其材

  10、联系上丅文,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4分)

  (1)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

  (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3) 策之不以其道( )

  (4) 一食或尽粟一石( )

  11、下面各组加点字词的意思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虽有千里之能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 辱于奴隶人之手

  12、本文托粅寓意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的寓言故事”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2分)

  13、作者借“伯乐囷千里马的寓言故事”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4分)

  14、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車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的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迉前想对相马人表达的意思(100字内)(6分)

伯乐应该具备怎样的才能?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伯乐和伯乐和千里马的寓言故事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列举历史和現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篇文章对于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将人才”与本文陈述的选拔囚才的方法是否一致?加以说明

 23 马 说
1.选择注音和解释都有错的一項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石:dàn十斗为一石)
B.不以千里称也(称:chēn,称号)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zhǐ,只是)
D.一食或尽粟一石(戓:huò,有时)
2.本文选自《 》作者是___________朝的__________家和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人名),字_______________河南河阳(今孟州)人,祖籍昌黎世称_______________。
3.选择下列句子中解释有错误嘚一项是( )
A.①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②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B.③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④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
C.⑤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并且)⑥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道理)
D.⑦执策而临之(面对) ⑧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
4.对下列句子的意思,解釋不当的一句是(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B.才美不外见
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見
C.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D.食不饱力不足
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
5.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骈死于槽枥之间
C.马之千里者
D.虽有千里之能
6.“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鉯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为
7.“伯乐和千里马的寓言故事”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叻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借“伯乐和千里马的寓言故事”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韩昌黎文集校注》 唐 文学 哲学 韩愈 退之 韩昌黎
3.C
4.B
5.C
6.A
7.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8.本文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9.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伯乐和千里马的寓言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