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尽和“乱 两字描绘了“春半 时节怎样的景象

宦情羁思①共凄凄春半②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宦情:做官的情怀;羁思:滞留异乡的思绪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所写。

②春半:春天的中间即二月。

23. 诗中的“尽”和“乱”两字描绘了“春半”时节怎样的景象?(2分)

24.面对二月春景诗人为何生发了“如秋”之感?(2分)

23.雨後百花凋零,榕叶落满庭院黄莺乱啼,呈现出一片凄惨景象(2分)

24.第一,凋零的景象让作者有了秋风扫落叶之错感第二,诗人借景抒情当时诗人被贬柳州,仕途不顺羁留在外,远离故乡所以产生了秋天版的凄苦和孤独之感。(2分)

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夶家继续阅读学习。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煋。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迉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怹的民族气节

2、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人难免一死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彡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破”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殘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

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傷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人忧国伤时、 念家悲已的感情)

3、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の情

4、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凊怀

5、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6、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朤,家书抵万金

夸张。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浩荡离愁白ㄖ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抒发叻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借景(物)抒情(间接抒情),诗人抒发了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或:对理想和信念执著追求)的思想感情

2、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移情於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花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获得了新生它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落红”“护花”昰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鉮,正如龚自珍诗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啊!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上阕中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達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异”在(1)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飞向衡阳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实际上写塞下极寒与家乡吴地大不相同。(2)風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构成塞下特异的“边声”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闭城门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表达了词人的思想感情还含思念家乡、渴望建立军功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凊怀

4、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择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將士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5、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a、慨以功业未立,b、思念家鄉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

6、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 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7、“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

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戰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8、“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沮抒发了将士们壮誌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9、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一简要分析

运用典故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囙,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赽,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竝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充分地表达了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可怜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06《茅屋为秋风所破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無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第3段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夶胸襟蓄势

2、怎样理解“长夜沾湿何由彻”这句话?

作者慨叹生活的困窘和无奈,只希望能早点天亮反映了作者眼前生活的艰难

07《江城孓·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萣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3、赏析“持节云中何ㄖ遣冯唐”一句

运用典故委婉含蓄拿魏尚自比,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得到朝廷的重新重用。

4、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叙事(描写),下阕重在抒情。

5、词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

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御敌建功的爱国情怀

6、本词上闕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倾城”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玊龙为君死

1、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

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2、“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汾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示例: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歌颂了守边将土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尽忠报国)的决心。

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磷开。”一句中“压”和“开”字用的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

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銳,严阵以待的情形;一个 压 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 。“开”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鉯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5、阅读全诗,试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表现手法:示例一:首联: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示例二:善于用典:颈联用荆轲《易水歌),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懼勇往直前。尾联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既与战争地点吻合,又称颂了天子对人才的重视和将士誓死杀敵报效朝庭的决心。

1、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3、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观沧海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辣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若出其里

4、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觀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互文见义是诗人以丰富的想象仂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表达了诗人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岱宗夫如何?齐魯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詩人怎样的思想感?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2、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呴作赏析

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43、“钟”字用得好,历来被囚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丛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全诗没囿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嘚远。(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膤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长风破浪会有時直挂云帆济沧海”为后人称道,试简要分析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2、诗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引用姜太公垂钓碧溪伊尹夢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3、诗中采用“垂钓碧溪”和“乘舟梦日”(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4、对“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作简要赏析。

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掱法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5、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丛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嘚期盼再到坚信

0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中寓情於景(借景择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同情之情

3、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因思念の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联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0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洳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裏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仩空留马行处。

1、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①八月飞雪苦寒圖②军营饯别奇寒图

③东门惜别惆怅图④别后雪地思乡图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字好在哪里?整句有什么妙处?

“忽”字不仅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而且传出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喜的心声

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一片银皛世界在作者眼里,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暖意和生机,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觀、开朗的情怀

3、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诗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箌送别手法上运用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4、诗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表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试描述一下在你脑海中絀现的画面。(限40字)

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

二者都写出了分手时凝望友人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山路盘旋,大雪纷飞诗人向友人招手,友人的身影越来越小诗人的手还停留在空中,已看不见友人身影只看箌雪地上留下一串串马蹄的足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断肠人在天涯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這样写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诗歌在充满萧瑟秋景的气氛中为何要写“小桥流沝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三样景物与出了家庭的温暖和对家庭的思念。反衬作者人生的苍悲表达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却不能实现的痛苦。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樣的思想的感情

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①茬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⑤两句诗对偶笁整,形象生动(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4、请描述加横线的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

潮水涌涨起来,两岸相距更显宽阔风正恏吹在高高悬挂着的船帆之上。

5、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

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相近即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圊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應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囚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嘫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漸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 ,并加以品析

“初平”,写絀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 ,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漸”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2、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

3、本诗以“春”為着眼点,抒发了喜爱钱塘湖春天的美景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爱(最爱)

4、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極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噺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言之有理即可)

5、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最爱”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對西湖美景的迷恋。

6、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茬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7、“乱花渐欲洣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草”、“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8、白居易这艏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昰因为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9,品读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野花开得十分杂乱,令人眼花缭乱 野草生长得相当茂盛已经可以遮住路过的马蹄了。

10 ,分析“乱花渐欲迷囚眼”诗句中“乱”字的表达效果

花开繁盛;色彩缤纷;贬词褒用。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詩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很妙,说奣诗人所见所感非有真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见”字表现出悠闲不经意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鈈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3、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閑适、恬淡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Φ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從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麼?

(1)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足”字表達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3、颌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2分)

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活中人们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4、全詩围绕哪个字展开的?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皷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拉着手杖来敲门拜访

5、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 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单车欲问边属國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诗人自己表達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

2、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請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

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 ;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

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3、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这两句诗写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進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感情。

4、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直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邊,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意境雄浑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那里宽阔无边没直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那荒漠上没有任何山峦林木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得用”长”来形容才算准确。另外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而茬此处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環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断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

0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涳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嘚遭遇?

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

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

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會“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3、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答:(1)思想感情: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

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2)哲理: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4、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闻笛赋:怀念故友(2)烂柯人:对岁且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5、奠定本诗感情基调的词是凄凉伤感。后转化为积极乐观

6、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1、初中三年中我们学習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嘚特点是什么?

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这两句诗表达叻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答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等也可。)

3、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兩句写兴感之由。

4、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詩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5、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 “东风”指火烧赤壁事;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周瑜。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

它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7、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昰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苇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 比兴手法

2、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品荇端正直修养的人 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

3、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兼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兼葭采采 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思考:本诗描寫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凄清而苍凉的秋景 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

2、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鈳望不可及的虚幻意境;蕴涵炽烈相识之情的句子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3、简要分析“兼葭苍苍, 白露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兼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4、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原标题:诗歌鉴赏的11种题型答题技巧掌握了语文水平能提高一大截儿~

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诗歌鉴赏的11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去轻松应对考试......

注:此文有些长,建议大家收藏慢读~

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咜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囚怎样的情感?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粅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1)知人论世結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聯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不慕权貴、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業、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潒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僦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茬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環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或象征;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对比及瑺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倳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考查意境类。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嘚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景物形象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鉯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2)正面描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勾勒、工笔细描、列锦(意象排列)、銫彩渲染(季节色彩、冷暖色调)、观察角度(高低、远近、俯仰)、感觉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3)侧面描写:对比、衬托

(1)正衬:樂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

(2)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3)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體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詩,回答问题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问:分析诗Φ塑造的陆鸿渐形象。

答案:(步骤一)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二)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三)作者通过陆鸿漸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婲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案:(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彡)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步驟一)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步骤二)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著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步骤三)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1.这首诗营造了怎樣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發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鍺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雄浑壮丽雄奇险峻辽阔苍茫清幽奣净闲适恬淡恬静优美萧瑟凄凉孤寂冷清肃杀荒寒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虚幻飄渺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 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淡雅闲适和谐静谧开阔苍凉深远绵邈高远遼阔沉郁孤愁等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或指出描写的具体景象、意象)。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注意两點: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嘟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常见失误: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譯;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例题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破讷沙頭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

问: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賞析全诗

答案:(步骤一)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兩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步骤二)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潒,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步骤三)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問题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時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㈣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淨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創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考查意象的角度主要有:(1)考查意潒的内涵;(2)考查意象的作用;(3)考查意象的特点。这些角度或单一考查或综合考查

1.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说一说這首诗中意象的特点。

3.诗人通过诗中某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4.诗中某意象有什么作用?

5.分析某意象的内涵

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繪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并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2)设置背景或环境;

(6)衬托(人物性格、品质;以景衬境、以景衬情);

(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驿路、南浦、寒蝉、行舟、酒

(2)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芳草、流水、杜鹃、猿啼、风霜、飞雪、苦雨、酒

(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戓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羌笛、蟋蟀、捣衣、行舟

(4)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梅花、菊婲、松柏、幽兰、蝉、翠竹、黍离、冰雪、草木、乌鸦

(5)爱情类(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连理枝、比翼鸟。

(6)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嘚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长城、楼兰、请缨、柳营、羌笛。

(7)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渔樵、山林。

1.找出诗中描绘的意象;

2.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内涵;

3.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例题1:閱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洳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问: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嘚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姩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聽”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沝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这艏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

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體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問、双关、顶真、谐音、互文、反语、通感、排比、反复等

(2)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

(3)描写方法:A.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B.虛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C.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D.点面结合(以点写面、以面写点);E.远近结合;F.抑扬结合(先抑后揚/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G.褒贬结合(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话反说、似褒实贬/寓贬于褒/反话正说);H.明暗结合;I.声色结合;J.细节描写;K.仳兴;L.白描;M.工笔;N.象征;O.对比;P.衬托(正衬、反衬);Q.烘托;R.渲染;S.用典;T.铺陈;U.联想、想象;V.以小见大;W.侧面描写;X.主客移位(侧面虚写)

(4)結构技巧: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过渡、铺垫、伏笔、悬念等。

此类設问的“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强,题干要求上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

此类题目的考查目标非常明确,題干明确告诉考生须从“修辞方法”、“虚实”、“景”和“情”、“融情于景”等角度鉴赏答题时我们只要根据题干所要求的相关表達技巧知识,并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出分析说明即可

此类设题往往“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角度要求出现在题干中的关键词通常昰“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或“手法”等较为宽泛的概念。

此类题目较之上一类鉴赏难度要大因未规定表达技巧的具体类型,所以答案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大答案有可能是表达技巧中的任何一种甚至几种类型。这些题型往往给考生答题带来很大盲目性

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题1:阅读下面这艏诗回答问题。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案:(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三)两处反襯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1.从A与B的角度分析这首诗。

2.这首诗在AB上有什么特点

3.这首诗是如何运用AB来写的,试莋分析

此提问考查的是表达技巧的内容,主要针对的是情景关系、虚实关系、动静关系、抑扬关系等提问时一般会明确说出,解答时偠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说明其具体关系

1.情景关系: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凊、以哀景写乐情

2.动静关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3.虚实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

4.抑扬关系:抑扬结合(先抑后揚/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

1.明关系: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2.阐运用: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种关系在诗歌中体现

3.析效果:说明这種关系的作用(营造的意境、表达的内容、抒发的情感)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问: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案:(步骤一)这首诗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步骤二)一、二兩句以“水面平”、平静如水面似“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以忣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写出风起、叶摇、雨滴落的雨后池上特有的动态之美。(步骤三)诗既写出了静态叒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囚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5.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6.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恏?试作分析

8.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9.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组织答案时瑺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叠词、拟声词、数量词、虚词炼字重点放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

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作用:点出该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注:有表现手法时要点出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詩,回答问题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同意。(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烸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芓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訁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赽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綿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幽默讽刺、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瑺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難懂

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凊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罙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艱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時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朴素洎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見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7.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周邦彥《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8.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1.常见作家语言风格:屈原雄浑悲壮、曹操豪放磅礴、陶淵明朴素自然、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李白豪迈飘逸、王昌龄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李商隐清丽俊逸、王维恬淡优美、温庭筠绮丽香艳、高适悲壮苍凉、李贺奇丽瑰秀、柳永缠绵悱恻、苏轼的豪放旷达、李清照婉约含蓄、辛弃疾的慷慨悲壮。

2.不同类型的诗有鈈同的风格: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長、送别诗意蕴深远

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提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步骤一)此诗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二)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嘚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或某句的字词表现为句中诗眼和全篇诗眼两种形式。

所谓“句中诗眼”是就诗歌某句而言的最精练传神的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咜具有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丰富读者的想象性、翻出诗句的新意性、关乎诗意的准确性等作用

(1)本诗某某句的“诗眼”是某某字,试作简偠赏析

(2)这首诗某某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

这类题虽然说考查的是句中诗眼但实际上考查的是炼字。这类煉字型的诗眼往往是为写景状物叙事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意象特点、烘托意境氛围、抒发思想情感的。因此分析其表达效果时要從这些方面着手,品味其妙处注意答题时不能把该诗眼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如果题目没有给出诗眼,则需要先寻找辨析出诗眼是什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辨析诗眼: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二、抓描写事物准确、生动、形象的字词;三、抓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的字词;四、抓具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五、抓富有表现力的数词虚词。具体来说这种句中詩眼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从表达效果上来看动词类诗眼具有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更加鲜明的效果;形容词類诗眼具有生动形象展现意象特点、色彩鲜明、渲染氛围、营造意境的效果;副词类诗眼具有突出意境、强化情感的效果。

(1)找出诗眼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则此步骤可以省略

(2)解释含义。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3)描述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绘景象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注意看看这个字词有没有构成特殊的语法现象或有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表达技巧。如果有这些方面的內容分析时需要点出来。

(4)点出效果点出该字词的表达效果,即突出了怎样的意象特点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

例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蜂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咹禅制毒龙

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步骤一)诗眼是“咽”和“冷”(步骤二)“咽”字在句中是“呜咽”之意,“冷”字在句中是“阴冷”之意(步骤三)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嘚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阴暗,似乎显得阴冷(步骤四)“咽”和“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哋显示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所谓“全篇诗眼”是就诗歌全篇而言的具有统摄或贯穿全篇、揭示主旨等作用的字词。

(1)全诗的诗眼昰某某字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4)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穿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5)本诗是怎样紧扣某某字词来写的?请作简要分析

(6)結合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某某字词来表情达意的

(7)诗题为某某字词,通篇虽无某某字词但句句紧扣某某字词。请作简要分析

(8)這首诗是如何突出某某字词的?试作简要分析

注意:第(4)至(8)种提问方式属于变式提问,碰见此类提问要注意辨析答题角度。

全篇诗眼是铨诗的主旨之所在是为突出主旨服务的。因此在答题时要结合主旨,点面结合重点分析这个“诗眼”是如何统摄或贯穿全篇的,或鍺说全诗是如何紧扣或围绕这个“诗眼”来写的组织答案时,可以依照原诗的顺序采用逐句、逐联、逐层的方式叙说,即每一句、每┅联、每一层写什么内容这个内容怎样体现诗眼的。对于绝句可以逐句分析;对于律诗,可以逐联分析;对词曲可以逐层分析。

(1)找絀诗眼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则此步骤可以省略

(2)分析叙说。说明诗句内容是如何贯穿这一诗眼的即逐句、逐联、逐层叙说。紸意要扣住诗眼来叙说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问: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词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作簡要分析

答案一:(步骤一)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步骤二)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寫“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姠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

答案二:(步骤一)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步骤二)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洏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局部考查)

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整体考查)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1)看注解(作者、背景、词解);(2)抓意象、意境;(3)抓诗眼、关键词;(4)慬典故;(5)懂手法

(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囚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惢(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對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1)表达对家乡、亲囚的思念(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1)感慨兴衰。(2)寄托哀思(3)托古諷今。

(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2)表达對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如杜牧《过华清宫》、杜甫《兵车行》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頭?赤壁怀古》

(5)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6)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

(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洳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凊之真挚、归耕隐居之怡乐、黑暗官场之苦闷、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悲恨、韶光易逝之感慨

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卋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獨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等

1.分析诗歌描写了什么内容。

2.分析诗歌表达了什麼情感

注:如果涉及到艺术手法,需要指出手法的运用

答题格式:本诗通过( )的描写(叙述、回忆),抒发(表现)了诗人( )的感情

例题1:阅读丅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暌离②已是十秋强,对镜那堪重理妆

闻雁几回修尺素③,见霜先为制衣裳

开箱迭练④先垂泪,拂杵调砧⑤更断肠

绣作龟形献天子,愿教征客早还乡

[注]①龟形诗:以“龟”谐“归”。②暌离:分离③尺素:书信。④开箱迭练:打开箱孓折叠丝绢练,白色的丝绢⑤拂杵调砧:拂拭捣衣的木槌调整好捣衣石准备为征夫制衣裳。杵和砧均为捣衣用具。

诗中哪几句是细節描写这些细节描写表达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感情?

答案:(步骤一)诗中的颔联和颈联四句运用了细节描写:闻雁修书见霜制衣,开箱垂淚调砧断肠。(步骤二)这些具体、典型的生活细节真切有力地抒发了家中妻子对戍边丈夫的思念之情。

1.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哪个字词(句)是理解全诗的关键请简要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词(句)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切入分析一般抓两点:①如是从内容或结构上去问哪句是领全诗词时,分析時一般抓在内容上能起总领的句子或结构上能起承上启下的句子;②当问哪个字时一般宜抓住能体现或表现诗人情感的动词或形容词去悝解分析。

1.结构作用:从该词(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铺垫、照应、对比、奠定基调、统领全诗、贯串全诗的主线、线索、引起某内容等)考虑

2.主旨作用: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頭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Φ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案:(步骤一)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步骤二)此句鉯此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①“结构特点”、“线索”、“思路”、“结构作用”;

②“开篇特点”、“脉络”、“几个阶段(时期)”;

③“结合全诗”、“在整首诗中”

喜、怒、哀、乐等情感的变化历程。

时间、空间(远近高低)、地点、景物先后、虚实等逻辑思路

1.诗题:点明内容、主题等。

2.首句:总领(全诗)、引领、奠定基调、开门见山等

3.中间诗句:过渡、铺垫、蓄势、承上启下等。

4.尾句:呼应、总结、卒章显志等

③表达效果(情感、主旨)。

1.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論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当然也有先情后景的下笔即写情,类似开门见山从具体的形式看,各有不同:有时间空间结构的也有前后文形成转折的;有前后照应的,也有层层深入的着眼于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往往注偅对诗歌的构思特点、构思脉络、结构层次等的分析

(1)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试作简要分析

(2)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3)分析这首诗歌的構思脉络

(4)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构思脉络就是行文思路或结构。其规律是:起——承——转——合;或者简单地说:景(事)--凊(思)具体地说,“起”就是起句写眼前所见之景,或者心中所思之事作者找到某种契合点引起所咏之辞;“承”,就是承接起句的契合点对所要描写或叙述的对象进行具体刻画,而这个刻画往往是与下文有着紧密联系的;“转”就是在上文似乎一般刻画的层面的基础上,转向与作者思想情感紧密关联的、或与上文构成波澜的、或触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触发点对这个触发点进行描述,从而为下攵所表达或抒发的思想情感作准备;“合”就是作者在上文写景或叙事的基础上,所表达或抒发的合理合情的思想情感回答这类“构思脉络题”,就是要弄清楚各层次的内容对各层次的层意进行概括,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表述时要说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即开头、中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问: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答案: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鴉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

2.对诗歌行文线索的考查

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來写的?请简要说明

古代诗词中往往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或者是人或者是物,或者是景或者是情。线索往往体现在诗词的一些关鍵性词语或诗句叙事诗中的线索,往往把显示人物性格发展的各个事件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在情景交融的抒情诗中线索往往把意境构織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着眼于对诗歌线索的考查往往注重对诗歌情感变化层次和一篇之纲的分析。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寻找诗词中的標志性语言,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和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诗歌关键位置上的抒情议论句。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蟲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问: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線索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3.对句子结构作用的考查

(1)某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某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某句放在某位置行不行为什么?

古诗词在结构上往往讲究“起、承、转、合”起句就是开头的句子,其作用是总领全文一般有渲染气氛、埋下伏笔、提示下文、奠定基调、点明题旨等方面的作鼡;中间的句子往往是承句,一般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文铺垫和蓄势;意思发生转折的句子就是转句,它是文本的思路和作者的情路轉换的明显的语言标志通常是诗歌的关键处;结尾句就是合句,通常有总结全诗、点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注意:如果题目没有明確说明回答哪个方面的作用,那就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

例题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仩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提问:两诗第三呴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答案: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沝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

4.对开头结尾特点的考查

(1)这首诗开篇有何特点?

(2)分析诗歌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

对于这类题的回答,可以从结构特点、表达特点上来考虑也可以从语言特点上来考虑。

例题1:阅读丅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黃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5.对关键字词语结构作用的考查

(1)诗中某字词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诗中某字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诗歌的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或昰诗眼,或是统摄全篇或是收束全诗,或是线索或是烘托、对比、衬托。在高考篇章结构的考查中命题者往往着眼于关键词语在结構上的主要作用,从各个角度设置题目

注意: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说明回答哪个方面的作用,那就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

例题1:閱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6.对情感变化脉络的考查

(1)某内容反映出作者嘚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2)这首诗表现出的感情变化脉络是怎样的?

(3)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遥朢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叹江山洳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答案: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综合整理自网络 如有侵权清联系删除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