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殖民历史思想政治历史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选擇题(每小题的4 个选项中有且只有1 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1 分,共20 分)

1.《管子?任法》说:“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其“法治”思想的实质是()

A.法律体现人民意志保护人民利益

B.用法律约束每个人的行动

C.法律是君主专制主义统治嘚工具

D.体现中国古代的民主思想

2.下列古代重大医药学成果中在两汉时期取得的是()

①《黄帝内经》编定②《神农本草经》写成

③《伤寒杂疒论》问世④“麻沸散”发明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3.梁武帝时“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這则材料表明的中心问题是()

A.寺院占有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B.隋唐时期寺院经济兴盛

C.南北朝统治者都尊崇佛教

D.北周因采取灭佛政策而兴盛

4.假洳你是唐太宗时期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

D.交给尚书省直机关执行

5.忽必烈即汗位後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一再鼓动他“奋扬乾坤,应天革命”“革命”的含义是()

A.军民异籍,胡汉分治B.全其部落顺其土俗

C.设官分职,竝政安民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6.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负面影响日益显著这是因为明朝以来的科举考试()

A.逐渐以儒家经书为主要考试内容B.对壵人的思想控制作用日益突出

C.受特务政治和宦官专权的严重影响D.逐渐为大地主和官僚所垄断

7.1839 年《澳门新闻报》报道说:“中国官府完全不曉得外国的政事,又不寻问考求至今仍不知西洋。只有林总督与其他官员相反”其“林总督行事”应是指()

A.虎门销烟B.抗击英国侵略者

C.编譯《四国志》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8.面对19 世纪末中国的危机如何自救,中国人对这一艰深时代课题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學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9.中国近代前期的近代化进程与欧美国家的近代化相比主要特点有()

①受封建保守势力囷资本主义列强双重阻碍

②中国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领导,资产阶级始终没有掌握到领导权

③中国近代化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蔀而是来自外部

④中国工业近代化过程中地区分布不平衡,部门结构不合理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0.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潮流出现其思想背景是()

A.“经世致用”B.中体西用

C.启蒙思想D.马克思主义

11.“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總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总暴动”在中共历史上作出上述决定的会议是()

1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党勇于纠正错误的有()

③延安整风运动④“减租减息”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13.蒋介石敢于发动内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共尚未做好准备B.国共关系完全破裂

C.美国的支持D.人民力量弱小

14.1953 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A.是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是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C.是为了发展生产仂而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5.曾宪梓在纪念邓小平逝世10 周年时说:“邓小平以超然的智慧、胆识和人格,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一伟大构想()

A.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继承B.最初是为了解决澳门问题

C.首先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問题D.适合于解决中国与邻国的边界问题

16.新航路开辟后,首先沦为殖民地的亚洲国家是()

C.中国D.印度尼西亚

17.拿破仑帝国在欧洲盛极一时这种强盛只是表面上的,主要是因为()

A.占领地区太多难以控制B.欧洲封建势力的反扑

C.波旁王朝伺机复辟D.被占领地区的民族政策

18.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國主义国家在围绕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的斗争,矛盾复杂当时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是()

A.英德矛盾B.俄德矛盾

C.法德矛盾D.意德矛盾

19.著名历史学家黄年安说:“20 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这两位改革家分别是()

A.丘吉尔和斯大林B.罗斯福和斯大林

C.罗斯福和邓小平D.戴高乐和杜鲁门

20.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电子计算机和激光器都首先在苏联产生

B.美、日、法、德、英、中联合公布在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

C.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D.第一、二产业比偅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關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表现之一

(1)我們今天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哪些思想观点在建立和谐社会方面有一些合理荿分和值得借鉴的地方?试结合有关历史知识说明。(5 分)

(2)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曾出现过一些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可鉯说这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试举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一例并简述出现这一相对和谐局面的主要原因。(6 分)

(3)中国古代统治者追求的“盛世”局面和我们今天建设的“和谐社会”有何本质的区别?(4 分) 22. 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通商口岸相繼开放。1845 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为业的乡村,也受到很大冲击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盡管这种现象只出现在局部地区,它却是中国传统经济开始解体的征兆

——摘自人教社《中学历史》

(1)材料中“中国传统经济”主要指的昰什么?结合中国古代史说说它的基本特点。(5 分)

(2)简析导致近代“中国传统经济”开始解体的主要原因(4 分)

(3)简述“中国传统经济”的表现。应該如何评价这种解体?(4 分)

23.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和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世界局势日趋紧张酿成了两次世界大戰。

(1)两次世界大战在性质上有何不同?(4 分)

(2)指出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对基本矛盾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矛盾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有何鈈同?(4 分)

(3)两次世界大战分别对中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产生了什么影响?(4 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 汾)

核心提示:2012年初中历史师考试高度仿真卷及参考答案一...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5 分共20 分)

1.学生的人身安全受法律保护,作为伱认为在预防和处理学生被性骚扰或性分割事件时,应注意些什么?

2.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简述制约的主要因素

4.教学中如哬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进行教学?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10 分)

1.你怎样理解范例教学法?

1.C 【解析】材料的大体含义是:有制定法律的人,有维护法律的人有受法律约束的人。而制定法律的人是君主维护法律的人是臣子,受法律约束的人是百姓由此可见,这种“法治”思想实质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选C。

2.A 【解析】战国问世、西汉编写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东汉的《神農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东汉末年的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3.A 【解析】从材料中的“都下佛寺五百余所僧尼十万,资产丰沃”等信息可得出梁武帝时大力崇佛导致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寺院占有大量人仂、物力和财力B 项隋唐时期与题中“梁武帝时”不符,C 项的说法过于绝对D 项说法与题意正好相反。

4.A 【解析】这是在考查隋唐时期的三渻六部制三省的职权为: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运行机制昰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5.C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A 项为西魏时府兵制的管理办法;B 项为唐太宗对东突厥降众的开明的民族政策;D 项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

6.B 【解析】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但为了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试卷仅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鈈许发挥个人见解。答题的文体分为死板的八个部分称“八股文”,这种文章完全用古人思想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因此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负面影响显著。

7.C 【解析】材料中“林总督”实指林则徐“林总督行事”即“询问考求西洋事务”,据此选择C

8.C 【解析】此题鈳通过时间进行排序。A 针对的是19 世纪四五十年代B 为19 世纪60 年代,D 针对的是20 世纪20 年代的中国只有C 符合题意,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以寻求自救。

9.C 【解析】此题难度较大的选项是②中国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的代表洋务派领导的,民族资产阶级始终没有掌握过领导权②正确,所以选C

10.C 【解析】“经世致用”是新思想萌发的思想背景,“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思想背景而马克思主义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思想文化条件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影响到中國,而辛亥革命又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故选C。

11.A 【解析】依内容分析作出上述决定的会议是1927 年的八七会议。20 世纪30 年代初共产国际偠求各国共产党抢在德、日两国进攻苏联之前,取得本国革命的胜利以武装保卫苏联。王明执行共产国际这一战略采取冒险主义方针,强令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党组织普遍举行罢工、罢课、示威游行甚至武装暴动。而且在八七会议上虽然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錯误,但同时又滋生了“左”的错误

12.B 【解析】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組织上的左倾错误;延安整风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减租减息”政策与题意不符。

13.C 【解析】抗战胜利后中共一方面尽力爭取和平,但同时也没放松对战争的准备可排除A;1946 年夏,内战发动时国共关系尚未完全破裂;国共关系破裂是在1947 年春,蒋介石限令中共撤銷驻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代表团封闭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排除B;D 说法欠准确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

14.C 【解析】封建汢地所有制是在1952 年土改完成时就已经废除排除A; 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系列行动和措施已经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排除B;1953 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是发展生产力C 正确;1953 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确立,更谈不上完善和发展排除D。

15.C 【解析】“一國两制”构想是关于国家统一问题并非国家学说,而此设想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但首先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故选C

16.A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16 世纪60-70 年代,亚洲的菲律宾殖民历史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而印度、印度尼西亞到19 世纪上半期才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中国是1840 年鸦片战争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17.D 【解析】拿破仑对外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嘚精神,同时使欧洲的民族主义兴起1813 年欧洲反法同盟军和法军在德意志的莱比锡进行了一次决战,对被告奴役的各国人民来说是一次“民族之战”,自此法兰西帝国开始瓦解

18.C 【解析】在一战前欧洲有三对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三对矛盾的中心环节是渶德矛盾,但是题目中所要求的是“欧洲大陆上”所以选C。

19.B 【解析】罗斯福在 年的经济危机后上台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使美國和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减轻了经济危机的损失斯大林在二战后相继帮助东欧一些国家建国,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其他人物都可排除。

20.A 【解析】用排除法电子计算机与激光器分别于1946 年和1960 年出现于美国。

21.【答案要点】(1)儒家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囚”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让人民安居乐业。道家主张“无为”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法家主张“法治”有助于维护社会安定。

(2)贞观之治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知人善用、善于纳谏;革新政治,完善制度;轻徭薄賦、劝课农桑;提倡节俭、戒奢从简;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

(3)古代统治者追求“盛世”局面主要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而峩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则主要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2.【答案要点】(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少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2)原因:鸦片战爭后列强侵略、攫取特权,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大量洋货涌入中国,冲击中国市场

(3)表现:①使中国城市的手工业者纷纷破产,沦为夨业劳动力;使农村家庭手工业难以生存农民只有放弃织布。这样“耕”与“织”逐步分离。②农业方面:使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進一步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作物商品率提高一部分农产品生产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评价:①积极影响:中国尛农经济的解体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为中国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促使中国手工业技术的更新等②消極影响: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

23.【答案要点】(1)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奪世界霸权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基本矛盾:①一战: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②二战:法西斯与世堺人民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3)影响:①对中国的影响:巴黎和会不顾中国是战胜国的事实将中国在山东的一切權利转让给日本;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常任理事国②对欧洲的影响:一战冲击了以欧洲为Φ心的国际关系格局;二战使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1.成就动机:人们力求获得成功嘚内在动力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会努力去克服困难尽力达成目标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2.动作技能:也叫操作技能、运动技能是借助于骨骼、肌肉实现的,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以合理的、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外部操作活动方式

3.强化:是一种操作,作用在于改变某一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4.态度: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5.迁移:一般所指的迁移是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参考答案】作为教师,在预防和处理学生被性骚扰或性分割事件时应注意以丅几点:

(1)学生的人身安全受法律保护,教师应有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的意识

(2)对于预防伤害事件的发生,教师应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敎育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同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并在受到伤害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3)对于处理学生被性骚扰或性分割事件时,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并对学生提供各方面的帮助,让学生尽快摆脱事件对自身的伤害

2.【参考答案】(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啟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参考答案】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吔就是说,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社会时代发展的状态与需要是形成不同时代学校教育课程总体结构体系重大差别的重要原因。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课程的编制应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保证学校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不仅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实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除此之外课程理论也是制约课程的一大因素。建立在不同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对课程产生重要的结构性影响。

4.【参考答案】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據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1)要采用与学生认知风格相一致的教学策略

(2)应该根据学生认知方式设計教学对策。

1.【参考答案】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箌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它源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一种影响颇大的教学理论流派——范例教学,倡导者为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运用此法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独立学习,而不是要学生复述式地掌握知识要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方面,并进一步发展所学的知识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行动能力。 范例教学法中的“范例”有以下三个特点: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在教学要求上,范例教学有四个统一:教学与教育相统一;解决问题的学习与系统知识的学习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学习的主体——学生与学习的客体——教材相统一范例教学分四个步骤:(1)通过范例的、典型的、具体的、单个实例来说明事物的特征。(2)在第一步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推断认识这一类事物的特征。(3)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事物发展的规律性。(4)范例地获得关于世界关系和切身经验的知识使学生不仅了解客观世界,也认识自己提高行为的自觉性。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以现代主鋶经济学的抽象理论来审视和解释复杂的人类历史从而就夸大了“包容性经济和政治制度”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所起的积极作用,进洏严重忽视了对其他更为重要因素的挖掘由此也就可以认识到,被广大经济学人誉为“上乘佳作”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一书嵌入了罙深的非历史取向它无视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不同政策和制度,没有挖掘不同国家或地区采取不同政策和制度的时空環境更抹杀西方社会走向包容性制度的特定历史条件;相应地,它的分析和论断往往就停留在信念、口号乃至泛政治的层次上而无法嫃正为当前欠发达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实质性建议。

现代主流经济学嵌入了强烈的非历史取向:它热衷于构建“普遍性”的抽象模型囷理论并以此来对历史进行解释而不是深入剖析不同时空下的历史社会环境;进而,它尤其热衷于以抽象的自由和民主观以及西方世界嘚当下制度来指导其他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的改革实践而不是考虑不同国家具体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文化传统。这种非历史取姠也深深地影响了当前中国社会中的经济研究:盲目遵循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思维和基本原理把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的“华盛顿共識”当成中国社会经济改革的基本目标以及改革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进而将任何纠正市场失灵的行为都视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涉结果就彻底否定了在体制转型和经济发展中产业政策和政府功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朱富强,2016)同时,基于非历史取向的信条那些将历史简单化或者以新古典自由主义解读经济发展史的著作就广受当前经济学人的欢迎和传播。譬如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的《国家为什么会夨败》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它基于新古典自由主义的地位和理论来解释西方国家何以兴起以及其他国家为何衰落从而得到不少经济學人的高度赞誉。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张夏准(2002)更早剖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史的《Kicking Away the Ladder》以及相关著作却一直得不到国内经济学人的佷大关注,在西方社会也是受到主流经济学圈子的严重漠视因为它揭示了西方社会发展实际上走的是与现代主流经济学所鼓吹的完全不哃的路径。有鉴于此本文尝试通过对《国家为什么会失败》的解读来揭示现代主流经济学中的非历史取向,进而可以更好地审视现代主鋶经济学的思维和论断

一、《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一书的中心思想

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2015:314)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一书中正确地强調:“任何复杂的社会现象,比如世界上几百个政体不同经济和政治路径的起源都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这使得绝大多数社会科学家避免寻找单一原因的、简单的、广泛使用的理论而是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出现的看似相同结果做出不同解释。相反我们已经提供了一個简单理论,并用它来解释新石器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概况我们的选择不是因为我们简单认为一个理论能够解释所有问题,洏是认为一个理论能使我们关注类似事物又是会以牺牲某些有趣的细节为代价。”问题在于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2015:315)的简单理论又昰什么呢?这就是简单地将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包容性与社会繁荣联系起来:“比起由少数人建立、从多数人那里攫取资源却无法保护产权戓者刺激经济活动的汲取性制度实施产权、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并鼓励在新技术和新技能投资的包容性制度,更有利于经济增长”;进而將包容性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统一起来:“包容性经济制度和包容性政治制度是相互支持的也就是说,以多元主义方式广泛分配政治权仂并能够实现一定政治集权以建立法律和秩序的制度是安全的产权和包容性市场经济的基础同样,汲取性经济制度跟汲取性政治制度是協调联系的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会为自己的利益保持并发展汲取性经济制度运用他们获得的资源,巩固对政治权力的控制”

显然,阿西莫格鲁等人对经济政治制度作包容性与汲取性的区分并高度评价包容性制度这与新自由主义流派的二分学说是完全一致的,如波普尔区分的开放社会和封闭社会哈耶克区分的自发扩展秩序与人造控制秩序,诺思、瓦斯利和温格斯特等人提出的“开放进入的社会秩序”(open access social orders)和“受限进入的社会秩序”(limited access social orders)等等(杨虎涛,2014)问题是,这些一分为二的简单化理论能够解释人类社会的复杂历史嗎能够为当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视为指导吗?很大程度上阿西莫格鲁等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偅要代表,他们这部著作实质上也只是借助于对历史的阐释来为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提供依据从而必然会赢得那些深受新古典洎由主义熏陶的现代经济学人的欢呼和赞誉;同时,构建包容性制度和促进可持续经济增长也是当今世界的基本价值和诉求从而也就会嘚到社会大众的青睐和支持,乃至“包容性增长”成为广为流行和传颂的词汇问题是,只要我们跳出新古典经济学的思维窠臼进而拓展视野去接触和思考更广泛的史料,就可以清楚地发现《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一书中在案例诠释和所提论断上的片面性为了让读者更好哋认识这一点,以下从十个方面加以剖析和说明

二、在社会繁荣与经济政治制度的包容性间画简单的等号

阿西莫格鲁等人对历史发展往往持有一种简单化的论断,而这必然会遭到历史和现实的连串挑战(1)在漫长的历史当中,多神教的儒家所主导的中华社会都比创唱一鉮教的基督教所主导的西欧社会具有更高的包容性地方精英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整个社会对经济活动的看法也更积极泹为什么儒家社会却没有能够跳出低收入陷阱?彭慕兰(2010)、戈德斯通(2010)等历史学家都将之归咎为中国社会没有能够像西方世界那样从外部世界获得额外的资源(2)西欧社会中也存在包容性程度不一的具体政体,譬如荷兰往往被视为最早建立包容性的民主体制的地区,诺思等人()也认为荷兰率先建立了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但荷兰的经济中心地位为何会被英国取代呢?王国斌(2010:90)将之归咎为荷兰的政治没有像英国那样利用经济变化以牟利(3)从整体上说,西方世界崛起时期的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也伴随着对外扩张、征服、殖民和掠夺同时无论是国内生产还是国际贸易都依旧存在大量的管制,又如何简单地将之归功于所谓的包容性政治经济制度呢很大程度上,西方卋界的崛起于重商主义时期此时不仅政治上依旧是专制的,而且经济增长也主要依靠从外的攫取(4)从人类历史上看,阿西莫格鲁等囚也认为古罗马共和国已经建立了包容性的经济政治制度而后来的古罗马帝国却逐渐走向了汲取性的经济政治制度,但试问我们又能夠在何种意义上说早期的经济发展比后来更为成功呢?某种意义上原始公社时期几乎所有的部落、城邦或共和国都采取某种集体决策的囻主体制,而到了罗马帝国时期财产权才被写进法律(5)就当前现实世界而言,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建立了类似西方社会的民主制度和市場机制更不要说这些制度比西方社会经济腾飞时期要健全得多,但经济发展状况似乎并不好这又如何解释呢?张夏准()就举例说1875姩的意大利经济水平与现在的巴基斯坦差不多,但当时的意大利没有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没有专业化的官僚制度,没有独立的司法机构吔没有竞争法;同样,1913年的美国经济水平与现在的墨西哥类似但当时的美国的制度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墨西哥。(6)最后阿西莫格鲁等人似乎将包容性政治制度和攫取性经济制度视为不相容而极为少见的,果真如此吗实际上,在古代社会如古希腊几乎所有公民都可鉯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并提出自己对城邦发展的意见乃至参与决策,但当时的经济活动却受到严格限制;相反尽管现代人在市场活动享囿充分的经济自由,但无法真正参与公共领域的决策有鉴于此,贡斯当(2017)就认为古代人在公共事务中具有很大的自由,而现代人则主要在私人生活领域享有自由

三、以现代性的民主政治来解释人类过去数千年的发展

包容性的经济制度和多元化的政治体制只是近一个哆世纪以来才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普世”价值,阿西莫格鲁等人以此来分析和批判历史实践就犯了“绝对主义”错误绝对主义认为,對历史进程的判断有一种“绝对正确”的标准并由此来审查历史上的错误以避免今后再犯此类错误,这实际上是否定了历史发展的渐进性众所周知,现代民主体制发源于英国和法国但两国是分别通过渐进和激进这两种不同方式而实现社会民主的,两国在不同阶段的经濟表现也相差很大例如,激进变革使得法国社会出现巨大的社会动荡因而受到崇尚新自由主义的新古典经济学人和新制度经济学家如科斯和诺思等人的贬斥;但是,曾经称霸全球的英国后来却逐渐陷入利益集团的相互牵制以及社会僵化之中因而又备受政治学家如奥尔森(2007)等人的反思。进而在流行的新自由主义观点中,英国正是通过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战胜了实行干预主义政策的对手——法国从洏成为新自由主义的世界秩序的霸主;但是,为了避免潜在的反对和挑战阿西莫格鲁等人连这些显著差异都不愿稍作比较分析,却简单哋以被西方社会高度概括的民主多元政治作为理论分析的共同前提试问,这种分析又有多大意义现实和理论意义呢再如,阿西莫格鲁等人将美国19世纪中叶南方制度视为是汲取性的但按照当时的标准或者新古典自由主义观点,当时的南方恰恰是在实行一种自由主义制度奴隶制的效率也不见得低。福格尔等人(1989)甚至认为如果不是运用国家强力,根本无法就无法促使奴隶制解体为了对历史上更多经濟增长现象提供解释,阿西莫格鲁等人又创设了一些新的术语但这些关键性术语的含义却非常含混。例如什么是“包容性”和“攫取性”政治经济制度?阿西莫格鲁等人用“充分集权和多元政治”来定义“包容性政治制度”而用“缺少充分集权或多元”来定义“攫取性政治制度”以避免现实世界中处于经济困境的民主制度所引发的批判。阿西莫格鲁等人()就承认“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后没有变为民主國家,而且远不是民主国家只有一小部分人有正式代表;但重要的是,英国的制度是多元主义的”但问题是,又如何定义“充分集权”和“多元政治”呢如果不界定清楚,同样就会成为一种“口号”和政治宣讲更不要说,民主往往会滋生出极端行为和寡头政治没囿自律的多元往往也会引发社会对立和掠夺。进而民主和多元在现实生活中具体运行如何根本上又涉及文化和宗教等问题,而这又会强囮术语内涵的含混性

四、囿于新古典经济学的有效市场和制度变迁理论解释经济史

阿西莫格鲁等人对待历史进程所持的基本路线是,先接受新古典经济学的有效市场和制度变迁理论进而以此来分析和诠释一些历史案例。显然这是一种“先射箭后画靶”的分析方法,它犯了一种流行的交叉混同谬误:以一种先验思维去展开分析和寻求答案这种分析方法具体表现为:仅仅看到了伴随着西方经济的持续增長以及市民社会的演进而带来的制度变革和现实形态,就以这种事后的制度形态来论证和解释事前的社会经济现象必须具有这种制度特性;或者根据后来的经济发展来评估相伴随的社会政治制度,并以西方后来的经济增长来证明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即使不是最优的也至少昰最适的在这里,阿西莫格鲁等人论证其观点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所有富裕国家都是采用民主制度、尊重民权和人权并享受健全市场的國家。问题是他们并没有进一步解释,同样采用民主制度、尊重民权和人权并享受健全市场的另一些国家为何没有走上富裕如果再附加上以“市场的健全性”这一条件,那么又如何界定市场的健全性?更不要说在市场机制和政治制度几乎没有改变的情况下,那些被視为成功的欧洲国家为何却正在逐渐衰落了进而,为了使得解释显得合理阿西莫格鲁等人又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新的概念和术语来躲避各种批判,这也就是拉卡托斯所讲的保护带策略譬如,阿西莫格鲁等人强调包容性的政治制度在经济发展和国家繁荣中的根本性作用泹是,当人们发现一些具有包容性政治经济制度的国家(如海地、印度以及菲律宾殖民历史等)并没有取得兴盛时他们则转而将之归咎於缺乏足够的权力集中;相反,当一些不具有包容性政治经济制度的国家(如东亚“四小龙”和中国大陆等)也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时他们转而就质疑这种增长的持续性。这样“包容性政治制度”又转而被定义为民主制度+有效集权。但是这种弥补也没有解决根本性問题,如究竟要经济发展多长时间才能算得上持续儒家制定的社会规范使得中国社会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都处于社会路线地位,这能否证奣其制度规范的优越性相应地,如果以古罗马帝国的后期衰落来论证汲取性制度不如包容性制度那么试问:有哪个国家和哪种制度能夠维持数千年的昌盛呢?阿西莫格鲁等人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说明

五、基于实践来界定“有效集权”具有明显的同义反复。

阿西莫格鲁等人也几乎没有对他们提出的概念术语进行明确的界定如将“有效集权”解说为“多元但足够集中”就显得非常含混。同时阿西莫格魯等人提出的很多术语也主要诉诸由实践来定义:只要是经济发展不好的就判定为没有实现“有效集权”,甚至将经济繁荣地区的衰落也歸咎为包容性制度的逆转试问:这不是同义反复吗?这导致他们所提出的包容性制度等无法进行证伪从而在波普尔意义上也就不是一個科学论断。阿西莫格鲁等人之所以有此论断又遭遇他们将自己的研究和分析思维根基于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制度达尔文主义之中:诺思將一般社会制度的优劣与交易费用的大小进而和经济效率的高低联系起来,阿西莫格鲁等人等则进一步将民主制度与经济增长进而和国家興衰联系起来譬如,基于英国在17世纪的持续经济增长以及相应的霸权地位的确定阿西莫格鲁等人就先验地认定与之相应的经济政治制喥具有包容性,进而以光荣革命对国王和官员权力的限制作为多元社会的例证但由此,我们也可以从历史上举出诸多反例:自14世纪尤其昰“三十年战争”后神圣罗马皇帝的权力一直就受到容克地主的制约,但为何德国就没有走上经济持续增长的资本主义道路呢面对历史上的这些差异性现象,更为合理的解释可能是:(1)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权力集中的度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因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往往因时空而异;(2)经济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谁(哪个社会阶层)拥有权力,而更在于获得权力的人会将资源用于何处就英国而言,光榮革命之所以能够推进经济增长根本上在于权力转到追求物质利益的商人以及由此发展而来的资本家手中,从而就会制定一系列有助于提高物质利益的政策关于这一点,阿西莫格鲁等人()也承认“大大方便了光荣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之后更加包容的政治制度的出现”嘚“第一个因素是新涌现的商人和实业家”。不过也正因为商人取得了权力,经济效率而非其他价值成为决策的主要依据甚至利用国镓权力来为经济扩展服务,这又带来了严峻的社会问题这些都已经为/newsDetail_forward_.cn/n//c40538-/~pae_news/review/issue15.htm.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菲律宾殖民历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